跑进家来的松树导学案(精选6篇)
语文导学案
制作人 褚永玲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及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3、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三、学法提示: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写到“我的疑问”处。
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
2、文体知识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小动物?板题:《跑进家来的松鼠》)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动物的内心世界,与可爱的小松鼠交朋友。
3、整体感知
⑴我能把课文流利的读下来。
⑵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的内容。
⑶我能快速读课文,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4、自我检测
⑴读准下面的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橱柜
贮存
蹿出
蹭
储备
干脆
失踪
空落落
不甘落后
千方百计
哭笑不得
晾干
垫窝
榛子
千方百计
哭笑不得
蹿出
不甘落后
⑵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松鼠
()的小松鼠
()的小松鼠 ⑶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Ⅰ、松鼠整天在屋里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
松鼠从来没碰掉过一件东西。
()
Ⅱ、我们没有找到松鼠。
我们的心里空落落的。
()① 判断
Ⅰ、本文表达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Ⅱ、本文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而《老人与海鸥》一课则是通过描写老人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的动作来表达人鸥深厚感情的。()
5、我的疑惑
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疑问吗?写下来吧。
探究案
一、学于始疑
1、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你能说说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啼笑皆非的是?
二、质疑探究
1、想一想:跑进家来的松鼠做的这几件有趣的荒唐事,真的荒唐吗?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部分,从这些有趣的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读了这篇课文,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研究一下,本文的写法与前一课有什么不同。
三、文本拓展
天使的失误!
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
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
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
天使鄙视地看了这个主人一眼,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谁上天堂。”
主人失望地问:“哦,那是什么比赛呢?”
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从这里跑到天堂的大门,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上天堂。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灵魂的速度跟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的人速度越快。”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天使让主人和狗准备好,就宣布赛跑开始。她满心以为主人为了进天堂,会拼命往前奔。谁知道主人一点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着。更令天使吃惊的是,那条导盲犬也没有奔跑,它配合着主人的步调在旁边慢慢跟着,一步都不肯离开主人。
天使恍然大悟:原来,多年来这条导盲犬已经养成了习惯,永远跟着主人行动,在主人的前方守护着他。可恶的主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他只要在天堂门口叫他的狗停下,就能轻轻松松赢得比赛。
天使看着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心里很难过,她大声对狗说:“你已经为主人献出了生命,现在,你这个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领着他走路了,你快跑进天堂吧!”
可是,无论是主人还是他的狗,都像是没有听到天使的话一样,仍然慢吞吞地走,好像在街上散步似的。
果然,离终点还有几步的时候,主人发出一声口令,狗听话地坐下了,天使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主人。
这时,主人笑了,他扭过头对天使说:“我终于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所以我才想帮它决定,请你照顾好它。”天使愣住了。
主人留恋地看着自己的狗,又说:“能够用比赛的方式决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让它往前走几步,它就可以上天堂了。不过它陪伴了我那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会儿。如果可以的话,我真希望永远看着它走下去。不过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该去的地方,请你照顾好它。”
说完这些话,主人向狗发出了前进的命令,就在狗到达终点的一刹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似的落向了地狱的方向。他的狗见了,急忙掉转头,追着主人狂奔。满心懊悔的天使张开翅膀追过去,想要抓住导盲犬,不过那是世界上最纯洁善良的灵魂,速度远比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所以导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狱,导盲犬也永远守护着它的主人。
天使久久地站在那里,喃喃说道:“我一开始就错了,这两个灵魂是一体的,他们不能分开„„”
跑进家来的松鼠
训练案 一、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尽量(jǐn jìn)舍得(shě shâ)烟囱(cōnɡ tónɡ)蹿出(cuān cuàn)
紧挨(āi ái)着火(zháo zhuó)暖和(huó huo)磨蹭(zânɡ cânɡ)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叼()凉()柜()钩()
叨()晾()拒()钧()
四、填写量词。
一()松鼠 一()帽子 一()鹿角
一()面包 一()镜子 一()方糖
五、活学活用(用上本课词语)。
1.他的滑稽动作逗得我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小卖部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习用品。
3.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想法把成绩提高上去。
4.几个人争着抢先,谁也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爱搞恶作剧,常常弄得我____________________的。
6.他头缠绷带来到学校,令老师。
六、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贮存 储备 储藏
1.春节快到了,爸开始忙着()过节用的东西。
2.冬天到了,爷爷正忙着把一些蔬菜()起来。
3.每年,就数他家的红薯()得最好。
忽然 自然 果然
1.我说他一定会参加,瞧,他()来了。
2.回家的路上,我()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
3.他平时最用功,成绩()数他最优秀了。
继续 陆续 连续
1.你这已经是()第三次迟到了,怎么回事儿?
2.开演之前,观众们()走进剧场。
3.这个问题以后再争论,下面我们()开会。
七、修辞辨析。
1.可我又上哪给他找去呢?
()
2.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了出来。
()
3.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
4.松鼠叫声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
()
八、句子车间。
1.松鼠是动物。(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的松鼠能不令人喜爱吗?(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它特别爱吃甜食。它经常跳到我肩上要糖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副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松鼠把这些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了。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1.文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通过这一系列有趣的事,使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松鼠跃然纸上,通篇字里行间流露出我们一家人对小松鼠的__________之情。
十、赏析感悟。
(一)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原来是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国的__________。
2.“这一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甘”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母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____部,它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甜,味道好;②自愿,乐意;③美好;④姓。“不甘落后”中的“甘”意思是__________,“同甘共苦”的“甘”意思是__________。
4.从这两段文字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和爸爸对松鼠的__________之情。
(二)小鸟,请原谅我当你静静地躺在我的手上,我才发现你是那样美丽:
颈上的羽毛比雪花还白,翅膀的羽毛比小草更绿,金黄的小嘴半张着,好像还在唱那未完的歌曲„„
啊,大森林少了一名歌手,鸟妈妈失去一个好闺女,山村谢了一朵会飞的鲜花,小树失去一位亲爱的伴侣„„
你看,草地上洒满了水珠儿,那是小草痛心的泪滴。
啊,远处有百鸟在叫,一声声,仿佛向我抗议!
花儿收起微笑,树举起长臂„„
一切美丽的生命,好像都要离开我,把我孤零零丢在这里„„
小鸟,请原谅我,我已把弹弓扔进深深的谷底。
小鸟,你要是能原谅我,就在坟头长出一棵小树,我一定天天来浇水,绿叶会成为迎你归来的彩旗„„
1.结合诗歌中的描写回答,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诗歌第二节填空
小鸟被打死了,对森林来说,就是__________;对鸟妈妈来说,就是__________;对山村来说,就是__________;对小树来说,就是__________。
3.读第三节,我仿佛在听见百鸟在对我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接着诗歌第四节的内容写下去吗?
小鸟,你要是能原谅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俄罗斯作家斯克列比茨基的作品。文章被选编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当中。这组课文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一篇深受小学生喜爱的课文,不仅因为作者刻画了一只淘气、可爱的松鼠,更因那一个个好玩有趣的“小事件”,从“方糖丢失”到“蘑菇不翼而飞”“松鼠神秘失踪”,这一个个悬念推动着事件的发展,牢牢地勾着读者的心。在阅读中,我们不断地从心生疑惑到豁然开朗。伴随着阅读,我们时而对松鼠的调皮会心一笑;时而对“家里到处是蘑菇”的情景忍俊不禁;时而又为“松鼠到哪里去了”惦念揪心。在作者充满孩子气的率真叙述中,读者也会由衷地感受到松鼠带给作者一家的快乐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单元导读要求学习本组课文时,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基于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本设计把重点放在揣摩作者的写法特点上,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透过文本的“好玩”表象寻找内隐的写作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法,学习用提取关键词的方式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
4.在自主探究中探寻课文的写作特点,并尝试用设置悬念的写法创作一个小故事。
【教学预设】
一、课前学习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自习要求如下:
1.会读会写生字“贮、囱、蹿”,会读“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语,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4.想想课文写了关于松鼠的哪几件事。
二、课中学习
(一)前学效果检测
1. 出示词语“蹿出来、榛子、烟囱、贮存、餐柜”,以“开火车”的形式抽查是否读得正确。
2. 教师口述“千方百计、哭笑不得、不甘落后、储备、贮存空落落”等词语的意思,学生听写出相应词语。
3.出示本文作者名字“斯克列比茨基”,问:他还有个名字叫什么?(高尔基)交流关于高尔基的作品(《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海燕》等)。
4.指名回答:课文写了有关松鼠的哪几件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应板书:偷吃方糖、晾晒蘑菇、垫窝过冬)
(二)直指教学主体板块
1. 感受喜爱。
(1)出示默读要求:对待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我们一家人是怎样的态度?边读边圈画出相关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圈画、批注情况。
课堂预设:
其一: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批注:原来是松鼠“偷吃”了方糖,爸爸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自责,而且,爸爸的话语里反复称松鼠为“咱们家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其二: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批注:松鼠是怕人的小动物,可是我们家的松鼠竟然敢像调皮、贪吃的孩子一样向我“讨要”糖吃,可见松鼠已经成为“我”的亲密伙伴。)
其三: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批注:松鼠不见了,我们的心里就像少了什么东西似的难受,看来松鼠已然成了我们家的成员之一,我们对它可谓是“牵肠挂肚”。)
(以上内容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呈现。学生的批注无所谓“正解”,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即可。教师所作的批注也一并呈现,以起示范作用。)
(3)朗读表达家人对松鼠喜爱的语段,引导学生读出喜爱的感情。
2. 探究写法。
(1)快速默读课文,发现“悬念”。
出示默读要求:当你读到哪里时会产生“非读下去不可”的欲望?在相关地方做标注。
(2)交流“发现”。
根据交流相应出示:悬念一:有一回,餐柜里的方糖不见了,妈妈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去问,我们谁也不知道。悬念二:第二天早晨,我们惊奇地发现篮子空了。蘑菇到哪儿去了?悬念三: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
(3)小组合作,完成“情节图”。
出示学习任务及要求:每人选择一件事填写“情节图”,小组里交流后选出一名代表作交流汇报。
“情节图”如下:事件一:悬念(方糖丢失)→发现(松鼠藏在柜顶的帽子里)→真相(贮存食物);事件二:悬念(蘑菇消失)→发现(松鼠在家里晾晒蘑菇)→真相(贮存冬粮);事件三:悬念(松鼠失踪)→发现(松鼠躲在烟囱里)→真相(垫窝过冬)。
3. 写法操练。
(1)快速默读课文,再次发现课文中藏着的悬念。
(2)交流,总结。
出示:“妈妈的帽子变脏了”“奶奶的头巾不见了”“丢失的核桃”“不翼而飞的手套”等标题。
(3)尝试练笔。
出示练笔要求:请选择其中一个小标题来写。要按照情节发展图写:先设置悬念,再推测故事是如何发展的,最后揭示这个悬念。
(4)写后交流,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三、课后学习
1.与四年级学过的《松鼠》作对比阅读,并填写表格,为完成“回顾·拓展七”中的“交流平台”任务做准备。
2.阅读椋鸠十的《淘气的小松鼠》(附后)。
阅读要求:先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找出故事中的“悬念”,列出这个故事的“情节图”。
3.阅读沈石溪或椋鸠十的其他动物小说,填写阅读单,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之后召开“阅读交流会”。
附:
淘气的小松鼠
松鼠哥哥从树缝儿间偷偷一看,有一只狐狸正在睡觉。由于经常被狐狸欺负,它这次想捉弄一下狐狸!
松鼠哥哥扑通一声把一个橡子扔了下去。橡子骨碌碌地滚着,正好砸到狐狸的脚。尽管声音很大,狐狸仍在呼呼大睡。松鼠妹妹觉得这样很好玩,也扔下了一个橡子。只听砰的一声,橡子正好砸中了狐狸的脑袋。可是,狐狸还是呼呼地睡着。“这可真是一只爱睡觉的狐狸!它的身体一定不太好吧?”兄妹俩不禁想。
小松鼠们忍不住想冒一次险。它们哧溜哧溜地从树上滑了下来。它们想从睡着了的狐狸面前走过去。两只小松鼠都是这么想的———从一只身体很弱的并且在睡着觉的狐狸面前走过,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吧?松鼠哥哥和松鼠妹妹在落叶上悄悄地走着,它们渐渐地靠近了狐狸。与此同时,那只睡着觉的狐狸突然一下子跳了起来。这可不是一只爱睡懒觉的狐狸呀!而且,它的身体也不弱。松鼠兄妹在树上干了什么它都知道,这只狡猾的狐狸一直在装睡,实际上它是在等着两只松鼠向它靠近呢!
松鼠兄妹说不出来有多害怕,它们开始惊慌地逃跑起来。狐狸的个头儿可要比松鼠大多了。无论松鼠的速度有多快,它都能立刻追上它们。如果它们往树上爬的话还好,可是,这两个慌慌张张的松鼠兄妹,就只顾得上在落叶上奔逃了。
有那么几次,松鼠兄妹眼见着就要被狐狸抓住了,每次,都多亏了那些长得密密实实的树木挡住了它们,才得以脱身。狐狸仍然紧追不舍。松鼠兄妹累得快不行了。这样下去的话,最后一定会被狐狸抓住的,就在这时,只听见咔嚓一声响,一只大个头的松鼠从狐狸近处的一个树桩上哧溜一下落到了地上。它好像是很痛苦地挣扎起来。它就是松鼠妈妈。狐狸不禁想:“哎呀,看来这只松鼠的个头儿更大呀,而且,看它那样子,好像抓到手非常容易啊!”于是,它向正在挣扎的松鼠妈妈一点一点地靠过去。把目标锁定后,它一下子跳起来猛扑了过去。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从儿童的视角观察,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了松鼠的习性,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在课文中,松鼠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把糖、面包皮等东西叼到大柜顶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鲜蘑菇,松鼠忙活了一个早晨把它们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头巾等东西叼到烟囱里,给自己垫窝。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单”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小组交流汇报中感悟课文内容,真正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各方面特点,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梳理问题
1.猜谜语。尾巴大得像扇子,窜来窜去采果子。夏天树上来乘凉,到了冬天洞里藏。
2.欣赏图片。出示松鼠图片,学生欣赏。
3.回答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松鼠的特征。(预设:漂亮、乖巧、可爱……)
4.揭示课题。板书:22*跑进家来的松鼠。学生齐读课题。
5.组内交流。结合自主预习单的内容,筛选出1~2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在4人小组内交流。(问题预设:老师随机板书有探讨价值的问题:①作者家里发生了哪些事?②你体会到了什么?③作者一家对这只松鼠的态度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学习,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梳理课文中有价值的问题,提高学生梳理概括问题的能力。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建议,学生阅读。
学习建议:
学习内容:松鼠做的事
学习流程:
①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松鼠在“我”家做事的重点语句。
②在你感动深刻的句子旁边简单批注感受。
③圈出主要事件的词语,选择喜欢的方式向全班展示交流。
2.学生朗读课文,勾画词句,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动手勾画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共同分享
1.交流互动。学生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储备冬粮、晾晒蘑菇、垫窝过冬)
2.指导朗读。出示松鼠做的三件事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3.回答问题。①你从松鼠做的三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松鼠在野外生活时,一到秋天就开始为自己储备冬粮,这是它的天性,即使到了人类的家中,也改变不了松鼠的这种生活天性。)②发挥想象。松鼠忙了一个早晨,把蘑菇晾得家里都是,家里人会说些什么呢?假如我们看到松鼠晾晒的蘑菇,心情会怎样?你从中能体会出什么?③作者一家对这只松鼠的态度怎样?(喜欢)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看出作者一家喜欢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学生交流)
4.品读感悟。出示句子:①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从“惊人、从来没有”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小松鼠的行为并没有丝毫的怨恨,相反的是称赞。)②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松鼠和“我”是多么亲密无间,我又是多么了解松鼠的需要。从“跳、蹭、轻轻咬”这些动词不仅写出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③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发现自己一直错怪了孩子,爸爸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还夸奖它“不甘落后”。爸爸对松鼠的喜爱而产生的宽容溢于言表。指导学生朗读,齐读,读出令人惊讶的语气。)④“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松鼠不见了,一家人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不找。虽然猜想它也许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里却“空落落”的,他们是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
5.合作交流。本篇课文与《松鼠》一文比较,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比学习,领悟习作方法:《松鼠》一文着重介绍了松鼠的特点,而《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着重写了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作者应用了用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并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体会作者一家的心情,学习用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写作方法。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生活中,像作者一家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就让我们分享我们亲身经历的爱护动物的感人故事吧!
1.指名交流自己亲身的经历。
2.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
3.写一写:假如松鼠跑到你家来,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学习习惯,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动口动笔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五、归纳小结,激发情感
1.说说你学习了本篇课文后都有些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动物也是有感情、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让我们用爱心和行动去关爱那些可爱的动物吧!
一、激趣入题:
1、师:前面我们学过了《老人与海鸥》,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的喜欢动物,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认识它吗?
生:认识 松鼠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松鼠的图片,好吗?
师:图片中的松鼠是十分可爱的,但是它们生活在森林里,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如果有一天,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精灵突然跑到我们家来了,那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过渡)师:本课是略读课文,主要通过大家自学来完成,我们先来读读“阅读提示”,看看本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①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完成这两个学习任务,学习课文要从字词入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我请同学来读一读。
1、开火车读,师适时纠正,指名读,(你读的全部正确,真棒,掌声送给他)
再全班齐读(我们一起来读,储备储备,一个读两遍)。师:读的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享受
2、师:字词会认了。下面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并想想这只松鼠跑进我家来,主要做了哪些事? 出示“学习指南
(一)”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想想:作者具体写了这只松鼠跑进我家来做了哪几件事? 有没有同学能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件事?拟小标题的形式。
师:除了给自己贮存冬粮,松鼠还做了什么事呢? 师:同学们还知道松鼠做了什么事?
全班交流,师板书:贮存冬粮 晾晒蘑菇 垫窝过冬
3、过渡:结合板书,师:一只可爱的小松鼠跑进了我家,还保留着了这些有趣的事,生接着说:贮存冬粮 晾晒蘑菇 垫窝过冬
师:那么小松鼠为什么会大胆地在我家做了这么多有趣的事呢? 指名说,生:我们家人都很喜欢它。
过渡: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人喜爱松鼠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
三、品读课文,认识“可爱”,感悟“喜爱”
1、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作者一家喜爱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请用“——”画下来,读一读,批注体会。开始吧!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自主学习,2分钟后,师说:请把你找到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人心齐,泰山移。
过渡:老师刚才看见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得非常热烈,学习得非常认真,下面把你们小组的学习收获在全班展示,共同分享,好吗? 全班交流
预设一: 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1)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紧抓“满屋乱跑、跳来跳去、惊人、从没碰掉”谈体会,你从这里读到了一只怎样的松鼠?(这真是一只可爱、灵活、敏捷的松鼠!)
[ 这句话介绍的是松鼠的习性,它喜欢乱跑、跳来跳去,但作者对小松鼠的这些行为并没有丝毫的埋怨,读到的只有称赞。] 师:孩子,你真会思考,抓住重点词,你不仅读出了松鼠的可爱、灵活、敏捷还体会到了作者对他的称赞。你真棒!掌声送给他!师:哪位同学来挑战,比他读的更好?
师:孩子,你读的可真棒,老师听出了你的称赞,听出了你的喜爱。
师:孩子们,就像他这样读。(齐读)预设二:
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1)学生谈感受。抓松鼠动作来感悟。[“跳、蹭、咬”几个动词,显然,松鼠已经成为作者的亲密伙伴。动词写出松鼠的可爱灵活,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看到这段话,松鼠虽然无法与我进行语言的交流,可它通过 生:动作
师:哪些动作?动词 生:跳,蹭,咬
师:这段话抓住了松鼠的动作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你读书真认真,还把体会写下来了,掌声送给他。师:我们体会到了这是一只可爱灵活的松鼠,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谁能用你的声音告诉我们这是一只可爱灵活的松鼠,表达出你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师:从你的声音中,我感受到了这是一只可爱灵活的松鼠正在向我亲昵撒娇呢
生:从他的读中我听出了对松鼠的喜爱,很有感情!预设三:
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1)学生谈感受。[话中,爸爸对松鼠因喜爱而产生的宽容溢于言表。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发现自己一直错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还夸奖它“不甘落后”。] 师:他抓住了爸爸哈哈大笑,这是什么描写?神态描写,还抓住了语言描写。爸爸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发现自己一直错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生接
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生接 还夸奖它“不甘落后”生接
我们来看一下这一组对话,PPT出示
① “咱们的松鼠”:爸爸已经把松鼠当成了我们家的一员了。②“天性”:是啊,爸爸把松鼠贮存冬粮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很普通,很正常,一点没责怪的意思,还夸他不甘落后。(2)课件补充松鼠储备冬粮的资料。
③“不甘落后”不甘心落于别人的后面。自豪,赞扬。④朗读句子。师: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情来读呢?
师:我的话用什么样的心情来读呢?“马上,迫不及待,急切,喜爱,个读
爸爸的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喜爱,惊讶,称赞,个读
你可真会读书,真会思考。不单只是我,连爸爸对松鼠都充满喜爱之情。
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个男生读爸爸的话、一个女生读我的话、其他生读旁白)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好吗?或师生合作朗读(所有男生读爸爸的话、所有女生读我的话、老师读旁白)
一个“哈哈大笑”,一句“天性”,把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隐藏在了这样寻常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之中,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预设四: 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松鼠不见了,作者一家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不到。虽然猜想它也许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里是“空落落”的,他们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1)学生读后谈感受。抓住(空落落)(哪儿也找不到)
师:何谓“空落落”?
尤其是“空落落”一词可见松鼠在作者心中所占的分量。松鼠不见了,他们就感觉少了一样东西,心里感觉很失落,他们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呀!
请用你们的声音告诉我,你们是多么的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呀!
(2)师点评:松鼠在我们一家心中有多么重要啊!在我们家人的眼里,它已经不仅仅是一只松鼠,更是我们家庭中的一员。谁再来读一读。
(3)松鼠不见了,奶奶的心里空落落的,松鼠不见了,爸爸的心里空落落的,松鼠不见了,我的心里空落落的,齐读
(4)想象:一天过去了,几天过去了,始终没有看到这个小精灵的身影,家人都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没有了松鼠的满屋乱跑,奶奶唠叨(); 没有了松鼠的上蹿下跳,爸爸说(); 没有了松鼠的撒娇,我说()。
四、课堂总结
师:松鼠是如此的可爱、机灵,我们一家人是多么的喜爱它啊!整篇课文无处不体现了作者一家对这只松鼠的喜爱,但课文中没有一处写有喜爱之词,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告诉我们的呢?从松鼠在我们家的一举一动,家人的 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我们都能感受到隐藏在其中的感情,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加上细节描写表达感情。(总结写法并板书。)
五、拓展延伸
1、因为喜爱,作者一家对松鼠是那么宽容,即使松鼠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因为喜爱,他们把松鼠当成家庭的一员,亲密无间,任它如孩子般调皮。的确,爱是和谐相处的前提,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生活的故事有很多很多。简单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欣赏人与动物图片。
2、想想你与身边的小动物之间发生了哪些趣事,指名交流。
3、人与动物之间的名言。
五、作业:
练笔。想想你与身边的小动物之间发生了哪些趣事,学习作者 的写作方式进行快乐写作。
【板书】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贮存冬粮
垫窝过冬 晾晒蘑菇 喜爱
通过具体事例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3、继续训练快速读书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过程】
在五年级上册,我们已经学过了布封笔下的《松鼠》,这种小动物真是太有意思了!播放《冰河世纪》片段。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从上一篇课文《老人与海鸥》中,我们体会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今天,我们要去看一只跑进家来的松鼠。(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2、这是篇略读课文,我们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来学习它,让我们先来看看文前的“导读提示”,看看它告诉了我们可以如何来学习这篇课文?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概括标题
学生初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想想
1、这只松鼠跑进我家来,主要做了哪些事?
2、(请几个学生讲)讲完三件事后,请学生概括成小标题。
①松鼠偷了方糖,储备冬粮。
②松鼠把我们采来的蘑菇,晾晒在鹿角上。
③松鼠把手套等东西垫在烟囱里,打算过冬。
概括正确后,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指名汇报:贮藏冬粮 晾晒蘑菇 垫窝过冬
三、认识“可爱”,感悟“喜爱”
1、松鼠在家里做了这些有趣的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划找出有关的词句,并在一旁写写批注。(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
划出有关句子,品读。
预设一:
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1)学生谈感受。(谈2个学生)引导学生紧抓“惊人、从没碰掉”谈体会,松鼠灵活敏捷。
你从这里读到了一只怎样的松鼠?(这真是一只可爱(顽皮)的松鼠!)
(2)面对松鼠的调皮捣蛋,我们一家没有埋怨,只有称赞。(不作一定要求,能随机点到的也可以)
预设二:
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
(1)学生谈感受。抓住“蹭”“咬”来感悟。
(2)松鼠和我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就用自己的一“蹭”一“咬”两个动作进行情感的交流,传递着彼此的信任、友好和喜爱。作者就是把感情隐藏在这简单的一举一动之中了。
(3)原本应该胆小的松鼠,怎么会与人如此亲密呢?难道它不怕我么?
是啊,归根究底,松鼠与我如此亲密,也正是因为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与松鼠成为了朋友。(板书:喜爱)
预设三:
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1)学生谈感受。(主要通过对比的感受)
(2)爸爸认为“我”偷了方糖,对我是怎样的态度?爸爸知道是松鼠偷的,他又是怎样的态度呢?非但没有责怪,而且还是哈哈大笑。
(3)那你从这笑声中听懂了什么呢?(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同学们理解得很好,能从这笑声背后听懂爸爸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4)那爸爸又会怎样说呢?(请个别学生读爸爸说的话)从爸爸的话中,你又听懂了什么呢?(这里指导朗读)
从朗读中引导学生抓住“咱们家”“天性”来理解。
①“咱们家”:爸爸已经把松鼠当成了我们家的一份子了。
②“天性”:是啊,爸爸把松鼠贮存冬粮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很普通,很正常,一点没责怪的意思。
正因为松鼠天性如此,爸爸也没有责怪他,还闹出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呢!(出示图片)
松鼠干了一件荒唐事,把鹿角当成了树枝,而把蘑菇都晾晒在上面了,这可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你想想,松鼠把家里闹成这样,家人会责怪它么?
是啊,爸爸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所以看到这幅样子大家都哭笑不得呢!
学生齐读。
一个“哈哈大笑”,一句“天性”,把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隐藏在了这样寻常的一言一行之中,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预设四:
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1)学生读后谈感受。
(2)一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始终没看到这个小精灵的身影,家人都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3)想象说话:
没有了松鼠的满屋乱跑,奶奶;
没有了松鼠的上蹿下跳,爸爸;
没有了松鼠的撒娇,我,没有了松鼠的踪影,我们全家心里空落落的。
(如果学生没有抓住细节描写,在评价时进行指导,示范,“听了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妈妈……,我仿佛听到奶奶在低声地说……)
(学生回答随机点评:可见松鼠在我们一家心中有多么重要啊!在我们家人的眼里,它已经不仅仅是一只松鼠,更是是我们家的一分子。)
3、小结:从松鼠的一举一动,家人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能感受到隐藏在其中的感情。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四、拓展练笔
1、同学们,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因为它的天性,在我们家做出了(点板书的小标题)这些荒唐事,那么松鼠还会因它的天性做出什么有意思的事情来呢?而家人又会有何反应?请你展开想象,再来写一件松鼠在家里做的荒唐事吧。
2、学生交流。
(评价预设:你不但写出了一只活泼可爱的松鼠,还把家人的喜爱之情也蕴含其中了)
总结:同学们,《老人与海鸥》与《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样是表达动物与人之间的情感,都抓住了细节描写,要表达同一种情感,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角度与材料来表达!
动物其实也和人一样,是有情感的,在后面的几篇课文中,我们还将要来感受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板书】
跑进家来的松鼠
贮存冬粮
可爱 晾晒蘑菇 喜爱
垫窝过冬
一、谈话导入新课,很是吸引学生。
一上课,我就出示“松鼠”图片说:“同学们,看,这个在树枝上跳上跳下的小精灵是什么?”孩子们脱口而出――“松鼠”。我抓住机会说:“同学们,假如这样可爱的小松鼠一不小心跑进了你的家中,请你想象一下,你会和松鼠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哇!孩子们兴奋了。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我顺势就发问:“你从读课题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孩子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我知道了松鼠是自己跑进家来的。”“松鼠为什么会自己跑进家来?”“松鼠跑进作者家里来后发生了什么事?”“作者一家人是怎么对待松鼠的?”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读书,心中好生得意,吊吊胃口,设设悬念,读书的效果果真不一般啊!
二、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
我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本是重要一种方法,这一课也不例外。教学时我抓住了重点词句来理解作者及家人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比如“他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敏的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件东西。”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松鼠的欣赏,对松鼠的捣乱作者没有埋怨,没有讨厌,有的只是称赞和赏识,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再如“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请学生体会松鼠和作者关系的亲密无间,紧紧地抓住“蹭、咬耳朵”来感受。学生甚至想到了松鼠在和作者说悄悄话。我顺势引导他们会说什么悄悄话。五彩纷呈的答案呈现了。松鼠说:“小主人对不起,都是我若的祸,给你添麻烦了,对不起。等我存够了过冬的粮食,我会请你和我一起分享的。”奇妙的想象,精彩的回答,也就是在这种氛围中才会闪现。像紧扣后边的“父亲的哈哈大笑。我心中空落落的”等经典词句进行理解,准确地把握了文本,走进了作者,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这对升华情感起到了关键的激励作用。尤其需要指出,这些词句为文章中心的表达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朗读指导到位,训练扎实有效。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文本,以读促讲,以读导思,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在最大限度上引导了学生朗读。朗读几乎贯穿始终。个别读我极强梯度指导,展示读我请大家欣赏,集体读我请想象画面读,小组赛读,男女轮读,挑战读,形式多样的朗读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使真正体现课堂上书声琅琅。
四、不足之处:
感到遗憾的地方有如下地方:
第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让学生把平时学过的方法自觉地加以巩固运用,应体现以自学为主,老师讲的还是过多,过细,过详,课堂上不敢放手,不相信学生,以至于阅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没有太大的区别。
第二、注重了对文本的理解,情感的领悟,对写作方法的传授,但是没有从文本中走进生活,再从生活中走进文本,拓展延伸环节还没来得及展示,时间就不够了,这一点一直是我这的语文课堂所欠缺的。
【跑进家来的松树导学案】推荐阅读: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教案02-10
松树诗句07-15
松树的诗句02-24
松树和北风作文07-28
小松树小学作文10-31
松树教学设计01-16
松树作文800字02-23
桃树和松树童话03-08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09-12
赞美松树的优美句子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