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通用12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上网查询、收集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使学生知道量是人们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受到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进一步形成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熟记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导入:在前几册中,我们已经分散地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首先我们来研究计量的产生.(板书课题:计量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计量的产生:

(1)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量:

教师提问: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教师向学生说明:计时的时间是一种量.

教师接着问:你们还知道哪些量?(长度、面积、质量……)

教师说明:不能直接数,要用一定的单位来讲计量.

教师举例:如:要表示铅笔的长度,可以用1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铅笔有几个1厘米,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教学量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的产生

使学生明确:早在古代,人们就有计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较.比如,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方便,人们就选取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部分长度来比较,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据人体的一部分长度来确定的,(投影出示如课本77页插图)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

教师向学生介绍:面积的产生

关于面积计量的产生:古时候,尼罗河两岸土地肥沃,人们生活幸福,可是,尼罗河经常泛滥,冲毁两岸的田地、房屋,使人们的生活受到重大损失.洪水退去,人们经常为了土地的分割而发生冲突,由此人们产生了计量土地面积的大小(即面积)的需要,这就是最早面积计量的萌芽.【演示动画“面积计量的产生” 】

(3)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介绍关于量的产生.

(4)关于计量单位的发展、统一

教师说明:在古代不同地区的人们采用的计量单位是不同的,人们交往起来很不方便,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发展成统一的精确的计量单位.我国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统一了度、量、衡的单位.我国原来使用市制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有丈、尺、寸,质量单位有斤、两,面积单位有亩等,这些都在1990年废除了.为了更好的与世界接轨,我国现在法定的计量单位与国际通用的一致.

(5)学生举例说出自己所知道常用的量?

教学长度单位:(板书:长度单位)

(1)教师提问:要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必须用长度单位来计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教师提问:1厘米、1分米、1米到底有多长呢?

学生实践:找一找身体的哪部分与这些长度单位差不多?然后拿出直尺比一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些长度.)

(3)教师归纳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4)练习:

①估测一条线段的长度:

a)说说你是怎样进行估测的?

b)进行实际测量:长度是多少?为什么?

(线段中有几个1厘米,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篇2

师: (出示两只风筝) 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 (喜欢)

师:老师将把这个礼物送给努力学习的同学, 你们想要吗? (想要)

师:你想要哪一个? (大的或小的)

二、体验感知, 建立概念

1. 理解物体的表面及大小

师:你想要大风筝, 请告诉同学们“大”指风筝的哪儿大啊? (指名上台摸风筝的面)

师:你摸风筝的面是什么感觉? (平平的)

师:摸的这个就叫风筝的面, 我们周围的物体大都有这样的面, 它就叫物体的表面.请同学们摸一摸你的课本、练习本、文具盒、桌子的面.

师: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面? (黑板、窗户、地面……)

师:你再摸一摸文具盒、桌子的面, 从一边摸到它的对边, 你发现了什么? (面有的大有的小)

师:观察周围物体, 举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面比什么物体的面大 (小) ? (黑板的面比电视机的面大……)

师:像这样物体表面的大小, 就是物体的面积 (板书)

2. 理解封闭图形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梯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去掉一条边成不封口的折线图形, 比较说出“封闭”的本质.

3. 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

再现课件演示, 出示各种图形, 它们也有大小吗?看一看, 下面每组中两个图形谁大谁小? (学生作答后, 用重叠法课件演示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让学生具体地说出什么图形比什么图形大, 什么图形比什么图形小)

4. 总括面积的概念

师:像这样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 (完善第一次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长方形的大小, 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大小就是…… (生: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部分课题:面积)

师:请大家在学习小组内用面积术语叙述身边物体的大小就是某物体的面积, 什么物体比什么物体的面积大 (或小) .

师: (整理书包活动) 请把你书包里的书拿出来, 按顺序整理好书本, 叠起来放在课桌上, 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师: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整理书本的? (面的大小顺序)

三、合作探究, 矛盾统一

老师这里有红、黄、蓝三张颜色不同的纸片, 你能比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比较, 教师巡视, 指导.

生: (用重叠法很快得到了结果) 红片比黄片面积大, 也比蓝片面积大.但是黄、蓝两块纸片面积的大小无法重叠比较.

师: (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 同学们可否参考一下, 利用手中的材料, 继续合作, 想想别的办法. (课件出示辅助学习材料, 学生在小组内填写 (表格略)

学生有的沉思, 有的量和测, 有的剪和拼, 有的折和数格子, 有的用圆摆, 有的用长方形摆, 有的用正方形摆.教师教师巡视、指导, 关注不同的方法.

片刻后, 学生小组代表汇报展示, 并说出探究的过程.因为无法形成统一意见, 矛盾更加突出.

教师选几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小组意见,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

(1) 剪拼法比较对于这样的小纸片容易操作, 如果换成电视机的屏幕能剪吗?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学习几何图形还是很有价值的.

(2) 用手中的尺子去测量屋面的面积容易吗?安全吗?在这里有局限性, 但测量的准确性是很高的.

(3) 我们把文具盒的面折起来方便吗?它适应比较软的材料.

(4) 我们用圆片摆的时候, 把要比较的纸片摆满了吗? (5)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摆满了, 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6) 通过以上大家的各种方法比较, 究竟黄纸片的面积是大还是小呢?

(7) 那为什么摆的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摆时用的图形标准不一样)

四、认识单位, 顺理成章

师:既然如此, 用什么样的图形作标准最好呢?你是怎样想的? (正方形)

师:我们把这样统一的标准叫面积的单位. (板书部分课题:面积单位) .

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板书:厘米、分米、米)

师: (从学具袋中拿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小纸片, 举过头顶) 人们为了方便面积的测量和计算, 规定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 (板书: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拇指甲、牙齿、开关按钮、键盘键面、纽扣…… (课件出示物品图)

做一做:课本第74页, 先估计长方形 (长4厘米, 宽2厘米) 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教师巡视, 讲评.

师: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数学课本面, 你估计会怎样?

生:数学书面大了, 太难量了.

师:是啊!如果量黑板、教室地面等更大的面积呢? (就需要相应的面积单位) 所以人们为了方便规定了: (出示教具, 边指认边说, 然后贴在黑板的旁边)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 (板书)

师: (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 看看, 再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有多大, 说说自己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1平方分米, 估一估数学书封面有几平方分米 (指名演示) .

教师拿出1平方米的彩布, 让学生说边长1米的彩布面积是多少.

师:1平方米大的地方能放些什么东西?谁想到彩布上来站一站?你有什么感觉? (挺大……)

师:你估计这张彩布能站几个人? (生甲生乙生丙猜……)

五、巩固练习, 拓展探化 (略)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3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1. 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①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课堂练习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为什么?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一拿、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实践运用。

(1)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2) 小资料:

① 有关美国首都和我国首都北京的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积和中国人均森林面积的资料。

② 天水市十年前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和天水市十年后人均绿化资料。

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六、作业安排

(1)p74页做一做第1题。 

(2)p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七、教学回顾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篇4

教学内容(p71——74)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 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 面积)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

二、探究新知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板书 面积单位)(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检测

A

B

五、家庭作业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答案:A 1.8平方厘米 2.略

B 1.第一个面积最小,第二个面积最大。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篇5

正确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熟练掌握各自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区分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建立体积和表面积的空间观念.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长方体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列式: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高是1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高是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导入:同学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那么,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的内容.

板书: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

二、探究新知.

(一)体积和表面积的对比.

1、区分体积和表面积这两个概念.

归纳小结:

长方体的表面积指它的六个面的总面积,而体积则是指它所占空间的大小.

2、区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量单位.

归纳小结:

表面积用面积单位来计量,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体积用体积单位来计量,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区分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时,所需的条件相同,计算方法为什么不同? 归纳小结: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所需的条件相同,但因计算内容不同,所以计算方法不相同.

(二)教学例7.

例7、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长方体纸箱,长8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

(1)做一个纸箱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

(2)它的体积是多少?

(求做纸箱要用多少纸板,需要计算纸箱的表面积)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体积:长×宽×高.

(1)表面积

(8×5+5×6+8×6)×2=118×2=236(平方分米)

(2)体积

8×5×6=240(立方分米)

答:做一个纸箱至少要236平方分米的硬纸板,它的体积是240立方分米.

(三)练习: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2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区别: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答:它的表面积是864平方厘米,体积是1728立方厘米.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体积和表面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在里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1)一个粉笔盒的表面积大约是6(   ).

(2)一个火柴盒的体积大约是14(    ).

(3)一个游泳池,它最多可容水3000(    ).

4、判断.

(1)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

(2)表面积是6平方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

五、课后作业.

1、人民革制品厂用合成革做长方体的箱子,长0.9米,宽0.6米,高0.4米.做一个箱子至少要用多少合成革?

2、黎明纸盒厂做正方体的纸盒,棱长0.6米,做一个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硬纸板?纸盒的体积是多少?

3、永丰水泵厂计划25天制造1575台水泵,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制造12台.照这样计算,完成原定生产任务可少用多少天?

六、板书设计.

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

例7、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长方体纸箱,长8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

(1)做一个纸箱至少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

(2)它的体积是多少?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篇6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

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C=πd                             S=πr2

3.14×7                           3.14×32

=21.98(厘米)                      =3.14×9

=28.26(平方厘米)

2、分辨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

(1)概念

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

(2)计算公式

求圆的周长公式:C=πd 或 C=2πr

求圆的面积公式:S=πr2

(3)使用单位

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

二、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  )

(4)             面积:3.14×62=3.14×12=37.68                      (   )

2、量出求半圆面积所需的数据,测量时保留整厘米数。再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⑴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半圆的面积:

3.14×22                       3.14×2+2×2

r=2cm        =3.14×4                 =6.28+4

=12.56(平方厘米)         =10.28(cm)

3、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C=25.12米      求:S=?

r=25.12÷(2×3.14)       S=πr2

=4(米)                   =3.14×42

=50.24(平方米)

4、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已知:R=7厘米=0.7分米  r=0.5分米   求:S=?

S环=π×(R2-r2)

3.14×(0.72-0.52)

=3.14×0.24

=0.7536(平方分米)

三、巩固发展.

1、思考题p71 (8)

一条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

(1)围成长方形:   31.4÷2=15.7(m)(长和宽的和)

长 × 宽 = 面积

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也就越大,长和宽相等时,此时正方形面积最大.

(2)围成圆形

直径:31.4÷3.14=10(m)

半径:10÷2=5(m)

面积:3.14× 52=78.5(m2 )

(3)比较:长方形面积:61.6 m2    正方形面积:61.6225 m2   圆面积:78.5 m2

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2、思考题 p71 (9)、(10)

四、作业。

课本P71第6、7题。

教学追记: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正确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

回顾知识

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线?各有什么特征?

说一说你学过哪七种平面图形?各有什么特征?

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揭示规律。

看书128页下面的图形,说一说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巩固练习

教师参照129页练习二十七和129页练习自编练习题。

第三课时

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掌握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这些公式,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提问:请你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出示教材128页中间的两幅图。

比较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在每一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相等吗?

生:看图回答

看图写出下面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周长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并说一说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C=

S=

S=

C=

作业

完成129页1~11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一节主要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学好本节课的内容,能够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三年级的上学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所认识。本课是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认识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会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仔细观察一下,教室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学生自由回答(采取抽签的方式,挑选学生回答)

二、操作探究,构建新知

1、观察情境图,认识面积

师:观察屏幕上的两个图形,判断哪个图形的面积比较大;明确图形的面积定义。

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自己理解并背诵过面积的定义。

2、动手思考

师:下面两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对于两个形状不同的图形,我们应该怎样比较他们的面积大小呢?学生讨论,思考

我们有几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

(2)先画格子,再数一数

(3)先画格子,再数一数

3、动脑思考

师:通过屏幕上的图片,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发现:

(1)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2)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3)他们的周长不一样。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面积和周长是不同的概念,我们不能弄混了。

4、巩固练习

(1)下面三个图形,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哪个最小?

图1

图2

图35、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篇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 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 、平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 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 (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 (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 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

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

(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第2课时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

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

三、巩固

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

(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

(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

(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

课本第76页第4题。

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

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本课小结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篇10

学习内容分析

学生已经了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而本节课开始怎样计算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既是对之前学过的知识的延续又是对接下来学习梯形等面积的铺垫。因此,学好它既能对旧知识的迁移又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者分析

根据心理学知识该阶段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体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初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过程和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知识点 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还未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但已经学习了三角形,长方形面积公式 让同学先自己试图转化计算,然后在ppt展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转换过程 在ppt展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转换过程 使得同学更形象生动了解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转换,有利于同学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课后练习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还未实践应用 在ppt展示练习题 在ppt展示练习题 同学更形象生动了解平行四边形公式,有利于同学的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出长方形问同学这样拉回变成生命形状,生命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 为平行四边形的讲解和本节课的内容铺垫 5分钟 展示出长方形并通过拉其一端展示出平行四边形,同时扔出疑问给同学解决,为本节课做铺垫 学生通过想象观察配合课堂进行 由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积极性,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情感铺垫

让同学们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同学们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运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计算,巩固旧知识 12分钟 教师下去巡视同学做的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再在ppt展示 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知识在小组讨论下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探索时间和空间,鼓励创新、发现;放手让他们去操作、去探索,使学生获得战胜困难,探索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做完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题,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通过ppt的转换总结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5分钟 教师在ppt展示各种转换方法也把长方形转换平行四边形展示出来引导同学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对刚刚的学习进行总结,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再一次演示其中一种方法的验证过程.并介绍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让学生体验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转化的理解,并在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

对平行四边形公式进行巩固练习同学已经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公式但还未实际应用 8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所学情况在ppt展示所对应练习题 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做练习巩固知识点 通过总结,疏理知识,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掌握,进一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堂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拿的什么形状?如果老师现在固定这个端点,再将右边这个端点向右拉,你们想象一下,它会变成什么形状呢?

生:平行四边形

师:对了,就是平行四边形,你们在这个过程中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发生改变呢?

生:形状,角度,面积

师:那面积是变大还是变小

生:此时回答不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出本节课的研究任务,揭示课题“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自主探索.

1、提出问题,鼓励猜测

那么大家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可能与边有关)只与它边的长度有关?大家看老师手中这个平行四边形,(演示)还可能与什么有关?(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与它的底和高有怎样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2、自主探究、验证猜测:

师: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剪成已经学习过的图形来计算他的面积,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3、展示成果,互相交流

同学的计算方法不一,抽取最简单的进行讲解,引出数格子的方法,让同学们总结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

指名上前演示并表述用方格图数两个图形面积的过程和方法,并展示填写的表格。

方法二:转化法

师:有什么发现?

师:你们成功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这一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是这样吗?师课件演示解说强调平移

师:还有其他的剪拼方法吗?

4、整理结论

师:你是怎么剪的?沿什么剪的?为什么要沿高剪开?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1)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变了吗?

(2)方形后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能不能根据这些关系,总结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呢?

师: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有没有共同之处?

(都是沿高剪开的,都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演示,结合课件填写各部分间的相等关系。

板书:底=长高=宽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我们发现的结论。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自己看书学习81页倒数第2自然段的内容。

师:你学到了些什么?

师:如果用表示S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

三、方法应用

师:现在我们来算一下这块平行四边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大屏幕中的字母全部去,换上数据底6厘米,高4厘米。)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家会算吗?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计算一下。(生独立计算,选一个快的,正确的上台板书)

师:这个6是什么?(a),4呢?(h),那么底和高求出来的是什么?(S)。你后面用的单位为什么是平方厘米呀?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猜想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并且经过验证证明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对于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能说说这节课,你是怎么学习的?你有哪些收获吗?

五、课堂检测

修改建议

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2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认识、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并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体验、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具准备: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准备:每组一张蓝色纸板(长:12厘米、宽:6厘米)、红色纸板(边长8厘米)、黄色纸板(长:11厘米,宽:4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活动一:前置孕伏。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用一张硬纸板剪一个图案,大家都做好了吗? 生:做好了。

师:有谁想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学生展示。)

师:你做得真不错,老师能把它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吗?(留下两幅作品,一大一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和智慧做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那这些图案在今天的课堂上能不能用上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吧!同学们请准备好,上课。

【评析:这一片断中教师通过布置前置性的作业:用一张硬纸板剪一个图案,即为面积的学习建立了表象,也为面积的学习做了铺垫。】

活动二:操作感受,认识面积。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这是刚才大家展示的两幅作品,现在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幅作品的面上进

行涂色比赛,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择哪幅作品?为什么?

生1:我想选择小的那个,因为它的面小。生2:我的想法和他一样。

师:哦,大家都在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一起看。(课件展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

师:这里有一些规则的图形,还有一些图形的边是不规则的,这些都是平面图形。它们有大小吗? 生:有。

师:你能举例比较一下其中任意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生1:长方形比正方形大。生2:圆形也比正方形大 生3:平行四边形比三角形大。生4:平行四边形比正方形也大。

【评析:从学生前置作业和课件展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出发进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的含义做了铺垫。】

2.小结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发现了这些封闭的平面图形是有大小的。大家看:长方形(长方形闪烁一次),圆形(闪烁一次),不规则图形(闪烁一次)等图形涂色部分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也就是说这些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除了封闭的平面图形有面积,那物体有没有面积呢? 生:有。

师:大家真善于思考。物体也是有面积的。比如:我们的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你还能再举例说明别的物体的面积吗?

生:文具盒… 生:桌子… 生:窗户… ……

师:(拿出一个皮球。)皮球有面积吗?

生1:没有。生2:有。

师:(指着生1。)来,你说说为什么皮球没有面积? 生1:它是圆圆的,不是平平的,所以我觉得没有。

师:哦,你的想法很有道理。我们再来听听别人的想法。(指着生2。)来,说说你的理由。生2:物体都有面积,皮球也是个物体,所以它也有面积。

师:对啊,刚才我们说过物体都有面积,所以皮球也是有面积的。可是皮球是圆圆的,它的面积是指的哪里?

生:就是它外面。

师:这是一个曲面。皮球外面这个曲面的大小就是皮球的面积。像数学书、黑板、皮球等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下什么叫面积吗?

生汇报完后师小结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评析:通过观察、比较,获得多种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面积概念,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活动三: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既然面积有大小,我们来比较-下怎么样?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纸板,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蓝色纸板和黄色纸板的大小。

师:大家比较好了吗?。来,请这位同学下来交流一下?

生:我们是把两张纸重叠在一起来比较的,比较的结果是蓝色纸板的面积大。师:很聪明,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了两个面积的大小。师:大家都是这样吧? 生:是。

师:再来比较一下蓝色纸板和红色纸板。(半分钟。)怎么样,比较出来了吗? 生:没比较出来。师:怎么回事?

生:重叠法比较不出来,想撕又怕给撕坏了。师:那这种情况下该怎样比较呢?

师:有些同学有想法了。老师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小学具,大家也可以利用这些小学具试试,看能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学生合作。)

【评析:教师有意安排了两张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纸片,抓住了“那这种情况下该怎样比较呢?”这一矛盾,向学生提出: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小学具,大家可以利用这些小学具试试,看能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这样把学生置于矛盾的中心,激起了学生探究到底谁的面积大的欲望,这样设计给学生一个较为宽阔的探索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师:现在有结果了吗?哪个同学下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生1:我是用小正方形来测量的,这张红色纸板一行能摆4个,摆了4行,一共摆了16个正方形;这张蓝色纸板一行能摆6个,摆了3行,一共摆了18个正方形,所以蓝色纸板大。

师:这个同学用同样的正方形量出了大小。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是用小长方形来测量的,蓝色纸板一行能摆3个,摆了3行,一共摆了9个长方形;红色纸板一行能摆2个,摆了4行,也是摆了8个长方形,所以蓝色纸板大。

师:你们为什么不用圆形来测量呢? 生:因为圆形摆在纸的面上,周围还有空隙。

师:看来我们要选用没有空隙的学具,还要注意选用同样的学具,也就是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表示面积单位。

【评析:本活动通过学生探究、亲身体验,让学生自己发现:比较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了在经历、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的培养目标。】

师:为了研究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们想不想知道有哪些面积单位啊?请大家拿出学具袋中最小的正方形(师同时也出示1平方厘米的学具)。人们把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规定为1平方厘米?字母记作cm²。(板书。)

师:观察一下,1平方厘米跟我们哪个手指的指甲大小差不多?(大拇指的手指甲。)你还能找出一些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吗?(1分硬币、衬衫上的扣子、电灯的开关等。)和老师想得差不多,我们看看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课件出示1分硬币、衬衫上的扣子、电灯的开关等。)

师:请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一下我们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估一估,大约有几平方厘米?

师:怎么啦? 生:太小了,没法量。师:那怎么办呢?

生:我想,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师:你们认为呢?

生:肯定有的。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思考。长度单位有厘米,比厘米大一点的有分米。面积单位也有比平方厘米大一些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平方分米。

师:多大面积是1平方分米?善于思考的同学在头脑中肯定想象出了1平方分米的大小,谁来说说看?(学生试着说。)

师:大家拿出学具中的大正方形,这是一个边长1分米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字母记作dm²。(板书。)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演示电灯开关,烟灰缸,粉笔盒,光盘等。)

师: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我想测量一下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可是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来测量太不方便了,老师该怎么办呢?

生1:用平方米。生2:用大的正方形。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米有多大。(学生在想的同时,教师展开1平方米的大正方形。)师:睁开眼睛,与这个正方形比一比,是这么大吗? 生:哇,真大。

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米,面积是1平方米。用字母表示是m²。(板书。)老师测量了我们教室的竖着摆,大约能摆8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横着摆,大约能摆6个平方米的正方形。大家算一算,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生:48平方米。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师板书课题。)

师:接下来让我们利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活动四:巩固练习。

1.测量以下三个物体表面的面积用什么作单位。(1)测量橡皮表面的面积。()(2)测量课桌表面的面积。()(3)测量黑板表面的面积。()

师:根据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非常重要,选不好会闹笑话的。

小明就是因为粗心大意,所以写了一篇让人啼笑皆非的日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写的日记。

2.小明的日记。

清晨,我从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床上起来,拿起牙刷刷牙,吃完早饭来到学校,在100平方分米的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看到鲜艳的50平方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旗杆上,心里真高兴。回到50平方米的教室,坐在40平方厘米的课桌前准备上课。

你能找出日记中的错误吗?

师:哪个同学来读一下?(找一个学生朗读。)

师:大家为什么笑啊?你能帮组小明找出日记中的错误吗? 生:2平方厘米的床不对,应该是2平方米…… 师: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

师:在生活中,我们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可千万不能犯小明这样的错误。大家能做到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练习题,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看谁填得又快又对!

3.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6()。(2)作业本的面积大约3()。(3)单人床的面积大约2()。(4)谋桌面的面积是24()。(5)黑板面的大小是4()。(学生交流。)

活动五:小结,结束全课。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课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观念,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测量指定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图片,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40个左右),1平方米大的报纸,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先玩个游戏,伸出你的双手,听我的口令,看谁的反应快。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心、手背、手心、手背、手心、手背、手背、手背„„

师:我们刚才玩的游戏利用了手的两个面,像这样的面还有吗? 生:有。

二、面积概念

师:在哪里?你说。

生:桌子的面,书本的面,铅笔盒的面„„(学生都有的可以摸一摸,摸的时候要把整个面摸完整。)

师:刚才咱们说的摸的都是物体表面(板书)。再回想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大的,有小的,有粗糙的,有光滑的„„ 物体表面的大小(师补上“大小”)

师:(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这些你认识吗?依次出示,生依次说出。师: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生:平面图形。(板书)

师:它们跟物体表面一样也有大小之分,这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面积。完成面积概念: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面积单位

1、认识单位的必要性 ⑴观察法

师:现在咱们比较一下黑板和课桌面的面积大小。生:黑板的面积大,课桌面的面积小。(说完整)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看就可以知道的。

师:直接看能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板书:观察法)⑵重叠法

师:(出示正方形、圆形)这两个平面图形呢? 生:重叠。

师:你的办法真好。(重叠)

⑶数格子法

师:那这两个呢?怎么比呀? 生:剪、补。

师:这个办法倒是很好,但有时也是行不通,像老师这两个图形各有用处,如果剪了岂不可惜了,换个方法吧? 生:画格子。

师:这位同学说的,老师也想过的,现在老师请男女生帮老师数数格子。先请女生闭上眼睛,由男生帮老师数出格子。男生:9个

师:换女生来数,请男生闭上眼睛。女生:18个。

师:现在请同学们判断哪个大?

2、认识单位面积——1平方分米

师:看来你们还是举止不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生1:格子的大小不一样。

生2:格子要一样大小的才好比较。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如果让你去规定格子的大小,你要怎么样的?

生: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生: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师:你所创造的这格子跟国际上规定的一个样。好,那咱们来数数,这样的格子能摆几个? 生:9个,8个。师:那它的面积是多少?老师听出来了,你们的单位用的是个。生:应该用平方分米。师:为什么这样想?

生:因为我知道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而这个正方形有9个这么大,所以是9平方分米。

师:(或)说不清楚,那咱们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吧。(135页)师:(下发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平方分米这个单位,它是什么形状?有多大? 生:(观察)

师:看清楚了吗?看清楚了就把眼睛闭起来,在脑子里回想,1平方分米的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生:(闭眼回想)

师:在脑子里留下了平方分米的样子吗?留下了就把眼睛睁开。说说你是怎样记住1平方分米的。生:巴掌大小等。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1平方分米去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生:(度量以后)课桌面大约有 ?平方分米。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师:(故意)请大家用平方分米测量下书本第135页的正方形图形,这样量,大家感到怎么样?

生:用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测量书本上的图形的面积太小了。师:那,怎么办?你们一定得想个办法。生:我想,有没有小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有!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现在请你们观察,闭上眼睛,想想这1平方厘米的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跟我们身上哪个部位最接近? 生:指甲。眼睛大小。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1平方厘米去解决咱们刚才的的问题。生:(度量以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4、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

师:真好,刚才的问题解决了,如果让大家用手中的两种格子去量教室地面面积,你们会感到怎么样?

生:这个单位会太小,要用更大的面积单位。师:你知道这个大些的单位吗?说说你的理解? 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师:你想象到的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生说自己的理解。

师出示1平方米的白纸。跟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生:„„

师:老师有个想法,想知道这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几个人? 生上台站位。

师:刚才我们学了三种格子测量面积,我想啊,为什么要用正方形的格子,而不用其他的格子。比如说是圆形的。生:不行。

师出示圆形的,生测量发现会有空隙。

5、小结本课: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知识?

生说:我认识了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四、巩固练习

1、想一想

(1)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哪些是长度单位?哪些是面积单位?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什么?

2、练一练

书本136页。

五、全课总结

六、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上一篇:应该怎样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下一篇:建国七十周年优秀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