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创设情境,通过音乐(《春江花月夜》或《渔歌唱晚》)、文中的景(湖面景色)、事(渔人利用鸬鹚捕鱼),让学生领略江南水乡的优美,体验劳动的欢愉,从而受到生活美情趣的陶冶。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强化“喉囊”的识记。
3、通过对图的观察,结合课文,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积累材料的能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更佳)、挂图(录像剪辑更佳)、录音机、音乐带。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湖面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回到平静的过程与鸬鹚捕鱼的关系,想像鸬鹚捕鱼时的情景。
教学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理解课文;图文结合,训练想像能力。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体会背诵,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挂图,欣赏江南水乡宁静的美。
1、出示挂图,师边描述边引导观察。
(1)湖面上有_____(2)湖岸边有______(3)湖的远处有______
2、小结、揭题(板书课题)
二、配乐朗读,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验湖面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的过程。
(一)师明确听读要求,配乐范读。
思考:1.小湖宁静优美的景色都写在了课文的哪一段?
2.湖面从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是由什么而引起的?
(二)检查学生听思效果
1、回答思考题1后,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表现出湖面的宁静、优美。
2、回答思考题2,讨论,对应板书: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
(三)小结,导入学习第2~5自然段。
三、引导重点学习第二段(第2~5自然段),感受捕鱼时的.欢腾。
1、听一听,答一答(指名生读第2~3自然段):由于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湖面一片______景象?
2、读一读,画一画(自由轻读):这一片欢腾的景象是由渔人和鸬鹚的哪些行动而引起的?
3、填一填,品一品(书后练习3):体会动词的作用。
4、听一听,想一想(配乐朗读2~4自然段):想像“鸬鹚不断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是怎样的情景?(组织学生说感受)
5、学一学,说一说(生默读自学第5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
6、齐读第二段。
7、小结
四、学习第三段(第6~7自然段),感受江南水乡重又恢复平静的美。
1、配乐朗读6~7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像:
此时此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2、小议小结。
五、作业:
(一)填空:
1、从图上看,湖上的_____、______、______,湖边的_____,湖远处的_____、_____等,表现出渔人捕鱼前,这里的___________。
2、从第三自然段中知道,渔人______、_____、_____,鸬鹚_____、_____、_____这些表现人物行动的词,表现出捕鱼时,湖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从课文中选择两个自然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词。
二、指导背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各人试背课文。
3、鼓励学生当众背诵。
三、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1、作者重点抓住了鸬鹚的哪些特点来观察的?
2、鸬鹚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湖面的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小结
五、作业
1、听写(选择文后词和文中句)
2、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9.鸬鹚
捕鱼前──→平静
(渔人:抓、挤、甩)
捕鱼时不平静
(鸬鹚:钻、扑、跳)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8个。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3、能圈画渔人用鸬鹚捕鱼时动作的词,能选抄描写湖面平静的句子。
4、能按小标题介绍鸬鹚捕鱼的经过。
5、了解鸬鹚能帮助渔人捕鱼的本领,体会渔民的农家乐。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8个。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一小节。教学难点:
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直接揭题,指导读题
2、交流:你了解关于鸬鹚的哪些情况?
3、师补充材料。
二、感知课文
1、那么本课围绕鸬鹚写了哪些内容呢?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一学生字、新词。
2、集中学习生字。
3、交流: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深入学习课文
1、课文除了写鸬鹚帮助渔人捕鱼之外,对于湖面的景色也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再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湖面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都是哪几个小节?
2、交流
3、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课文的第1节,你感受到了什么?(景色:静、美)(2)讨论交流:湖面、渔人、鸬鹚
(3)读句子体会,理解“悠然”并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词句。
4、课文的2、3、4、5小节写出了湖面的不[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平静,那么这也就是意味着(渔人在用鸬鹚捕鱼)。(1)轻声读课文第2节,用“——”划出写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句子。(学生交流划出的句子)(2)是啊,鸬鹚在接到渔人的命令后就开始了它们的捕鱼行动,读找出的句子,从哪个词语能看出鸬鹚接到了渔人的命令,这又是什么样的命令呢?(出示)说一说: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_______一抹,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3)因为鸬鹚接到了渔人的命令钻入水里,所以——(学生接读: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4)小组学习2、3、4、5小节,找出写渔人用鸬鹚捕鱼时的动词,体会动态美,并用下面的词语说一说鸬鹚捕鱼的经过:
等待命令-----钻进水里------钻出水面-----跳上渔船-----又跳下水去
(5)因为鸬鹚一会儿钻入水里,一会儿钻出水面,所以——(学生接读: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齐读2-5节课文。
5、朗读6-7节,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哪些景物和课文前面的内容有联系又有区别? 小结:捕鱼结束了,渔人载着满满一仓鱼,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这时候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齐读6、7小节,体会文章的照应美。练读,6、总结:渔人在这样景色优美的小湖上捕鱼,悠然自得,捕鱼时既忙又乐,捕鱼后满载而归,这就是渔家捕鱼的乐趣——渔家乐。《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渔家生活的乐趣,同时也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份美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它。板书设计: 44鸬鹚
等待命令-----钻进水里------钻出水面-----跳上渔船-----又跳下水去 教学反思:
一、以朗读训练促进积累
小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规范语言,是从学习课本语言开始的。课本文章是规范的文字材料,是教师指导学习语言的蓝本。《鸬鹚》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优美流畅很适合朗读训练。因此我在每一环节的教学中都安排了不同的朗读形式,自由读、集体读、默读、师生接读等,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通过朗读发现课文的优美,发现生活的乐趣。不足的就是应该设计一处配乐朗读,如《渔舟唱晚》,《渔舟唱晚》中优美的乐曲很容易使人进入课文中所描画的那种情境,我想一定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二、抓动词填空促进运用
《鸬鹚》一课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优美画面,我通过帮助学生抓住体会文章使用动词的准确,从而落实学生将平时所积累的动词加以运用。
我先出示了填空练习:
渔人只要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鸬鹚就()着翅膀()进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水面,()翅膀()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了出来,又把它()进水里。
第一课时
一、题揭导入
1.读好课题。
①.课件呈现课题。
②教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非常优美、非常生动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③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注意!“鹚”是第二声,不翘舌。
[点评:读准、读好课题,看起来微不足道,其实不然。有心人稍加注意,便可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训练内涵。借此可以训练学生正腔圆地读,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响亮自信地读,借此可以训练学生大方利落地读。这同样是一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疏忽不得。]
2.简介鸬鹚。
①教师:鸬鹚是一种不鸟。它们爱吃鱼,也爱捕鱼,而且捕鱼的本领特别高。大家看!这就是鸬鹚。
②.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
③教师:鸬鹚捕到鱼后,就会把鱼吞进自己的喉囊。要是让它继续吞,那鱼就吞到肚子里去了。所以,鸬鹚捕鱼前,渔人得用绳子扎住它的喉囊。捕完鱼后,再把绳子解开。大家看,这就是鸬鹚的喉囊。
④.课件呈现出鸬鹚喉囊的位置。
⑤教师范写“喉囊”两字,边写边说明书写要领。
⑥学生在书的插图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练写“喉囊”。
[点评:“喉囊”两字非常难写。字形难记、笔顺难辨、结构难排。突破三难,唯有训练。教师书写示范练,趁热打铁因势练,人人动笔扎练。对小学生而言,把字写正确、写工整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语基本功。俗语有言: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此项基本功不但不能削弱,而且更应加强。]
3.引入新课。
教师:课文对鸬鹚的描写会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呢?请大家闭上眼睛,由老师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二、通读课文
1.教师范读。
①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闭目欣赏。
②读后促醒学生的语感:小湖的景色优美吧?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场面生动吧?
2.学生练读。
①教师:带着这些美好的感觉,像老师这样,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
②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读后检查学生的朗读。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共抽5位学生,分别朗读→、↑、→↓、°、±”自然段。教师注意正音。例如:
▲这个地方没读好。不要紧,你可以请一位同学帮你读。
▲这个词语没念准,请再念一遍。
▲这个句子没念通,听老师读。
▲这个新词念得非常准,咱们听他再念一遍。
▲这个句子比较长,你能读得这样通顺,可见你平时对朗读是化了功夫的。咱们请他再念一遍。
▲整段话没念错一个字,真不简单。
▲这样长的一段话,能够念得这样通顺,这样连贯,可见你读书的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
[点评:把课文读准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朱熹对读书的这个要求提得真可谓:“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我们只要照做就是。问题在于,这样让学生读书,有人不屑一顾,有人不以为然,有人不了了之,也有人不知所措。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把功夫扎扎实实地化在读原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
3.再读感悟。
①教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对你们有些什么启发和帮助?(指名回答)
②教师:懂得了这些道理,咱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的哪些地方带给你特别优美、特别生动的感觉。
③学生自由读全文。
④读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4.选段朗读。
①教师:读了课文以后,同学们对课文的优美和生动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但是,同学们的感受又都是与众不同的。大家可以把自己感觉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挑出来,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的同学要专心、要投入,边听边想,你最欣赏同桌在哪些地方的朗读。
②同桌互读。
③教师:哪些同学想情不自禁、真心诚意地夸夸自己的同桌?(抽几对同桌,一人读,一人夸)
读后教师小结:能受到别人的夸奖,当然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但是,你们往往不太清楚,真诚地夸奖别人,其实更能让自己快乐。只要你留心体会,语文课上这样的快乐是很多的。
[点评:阅读课上,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是靠读。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真理往往就这么简单。]
三、揣摩思路
1.教师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最后一段)
2.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课文,看看你能从这短短的17个字当中读出多少东西来。学生解读的结果可作如下推想:
(1)从“恢复”这个词上可以看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2)从“渐渐”这个词上可以看出,鸬鹚捕鱼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3)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不难发现,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是有关系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如下:
捕鱼前 捕鱼时 捕鱼后
平静 不平静 恢复平静
4.齐读最后一段。(“又”字要念重音。因为只有这样读,才能让人感觉到,湖面开始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点评:文章拿到手,泛泛地读几遍,算不算整体感知?当然不算。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思路也许是避免空泛感知的一条重要对策。关于揣摩思路,叶老有过这样一段精辟地论述:“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过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当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揣摩行文思路并非易事。好在此文最后一段已经含蓄地透露了文章思路的痕迹,学生只要专心诵读、用心理会,教师再稍加点拨,思路还是不难理清的。]
四、课堂作业
认真抄写下列词语。抄几遍由自己决定,难写的可以多抄几遍,(学生抄写时,可以播放背景音乐。)
夕阳 柔光 悠然 喉囊
一望无垠 波光粼粼 炊烟袅袅
第二课时
一、默写新词
1.看图片默写新词。
用.课件呈现3幅图片,每呈现一幅,学生写出相应的新词。
①根据第1幅的内容,可默写“一望无垠”。默后反馈,了解学生默了哪个词。
②根据第2幅的内容,可默写“夕阳”、“柔光”、“波光粼粼”等词语。默后反馈。
③根据第3幅的内容,可默写“炊烟袅袅”。默后反馈。
[点评:默写很传统,传统得快要被人遗忘;默写很管用,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对此一直爱不释手。因为其管用,我们很有必要加以继承;因为其传统,我们也有必要加以改造。这个默写设计,融写字、释词、观察、联想、审美于一体,既发挥了传统默写在收心凝神、巩固字词、夯实基础方面的作用,又避免了传统默写功能单一、形式呆板、被动应答的缺陷。]
2.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咱们通过一次又一次地读,对小糊的优美、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生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这节果,咱们继续通过读,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来细细地品味这些美好的感觉。
二、读悟写捕鱼前的段落
1.自读感悟。
①教师:自由轻声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划一划、圈一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静和优美。
②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③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引导学生重点对下列词句有所感悟:
▲第1句:湖面和镜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平、亮、清)
▲第2句:再读读这个“浮”字,看看还能品味出什么感觉来?(轻、稳、平)
▲第3句:为“悠然”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再来读读这句话。(悠闲、自由自在、舒服、无忧无虑、从容、轻松自如)大家看,轻松自如地坐在船尾,自由自在地望望风景,无忧无虑地吸着土烟,这种感觉、这种情景,就是“悠然”呀。
④在有所感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词句。对学生的朗读,可作如下调控:
▲你们听老师读。
▲这句话,谁能比他读得更平静、更优美?
▲读开头这句话,声音要低一点,速度要慢一点,要给人以一种静静的、悠悠的、美美的感觉。你再试一试。
▲“悠然”这句话,你可以摇头晃脑、慢条斯理地读,这样读起来才有味儿。
⑤教师小节:其实,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甚至每一个字,都飘散着小湖的这份悠悠的平静和淡淡的优美。你们再读读课文,体会这种感觉。
2.积累语言。
①教师:你们能不能不看书,把这段优美的文字读出来。(学生试背)
②教师:我想了解一下,你们现在是怎么背诵这段课文的。(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办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点词背;看着画面背;由同桌提醒背;闭眼想象画面背。)
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课文。
④指名配乐背诵第1自然段。
自从在二年级的一篇识字课文中认识了鸬鹚这个动物后,我便对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到底是不是会捕鱼?直到今天我才解开这个谜底。
中秋节我们一家人来到乡下冶塘大河村,看见有一大群人在我家附近的一条小河边东张西望。我出于好奇,也跟着跑过去,随着大家的目光望去。只见有几只似鸭非鸭的动物,在远处的河中心游来游去,十分自在。我问妈妈那是什么,妈妈告诉我这是鸬鹚。啊,原来就是我们书本中提到的`鸬鹚,我开始仔细端详起来。乍一看,这几只鸬鹚和鸭子没有什么区别,但仔细看,它们的脖子是不同的。鸬鹚的脖子又长又粗,大约有20多厘米呢!在这长长的脖子上面系着一条丝带。妈妈告诉我说:“这是为了防止这些小家伙们捕到鱼直接给吃掉。”这时有几只鸬鹚钻进了水里,好长时间没出来。我问妈妈:“妈妈,鸬鹚会不会淹死呀?”妈妈说:“鸬鹚是种鸟,但它可会潜水的呀,不信等着瞧!”说罢,就有一只鸬鹚捉到鱼了,便跑向渔夫那儿邀功呢!于此同时,有几名“捕鱼高手”看见伙伴捕到了鱼,马上去争抢,大概想在渔夫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企图邀功领赏呢。过了一会儿,有几只鸬鹚想偷懒,悄悄地溜上了岸。渔夫看见非常生气,拿起长竹竿就去驱赶它们。可这些鸬鹚胆子很大,竟然东躲躲,和渔夫玩起了躲猫猫。还有几只鸬鹚也忘记了捕鱼,在水面上玩起了轻功表演,好像是武林高手在展示水上漂的本领呢。渔夫拿他们没办法,最后拿出了杀手锏:武力征服——用竹竿打。可调皮的鸬鹚还是躲来躲去,经过几番较量,这些鸬鹚只好服服帖帖地归降于渔夫,乖乖地下水工作了,认认真真地开始了捕鱼。大约过了三十分钟,小船上已经有数十条鱼了。
(一)朗读课文。简单说说在不同时间里,湖面有什么变化。
(二)体会湖面的静态。
1.第一自然段哪一句描写了湖面,找出来读一读。
2.这一句把什么比作镜子,它怎么会像一面镜子?
生:把湖面比作一面镜子,因为当时没有什么风。
师:能联系天气,体会湖面的平静,好。平的东西很多,比如墙壁、桌面。要像镜子,还得怎样?
生:还要很亮。夕阳照在小湖上,湖面很亮。
师:夕阳照着平静的小湖,湖面水平如镜,多美呀,朗读体会。
(三)体会湖面的动态
1.从第二自然段找到写湖面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有了这变化,湖面还美吗?
生:(有的说)美;(有的说)不美。
师:美不美,要从词句来体会。看下面的填空:荡起的()()的波纹
课文用哪两个词语形容波纹,形容了什么?
生:一圈圈、粼粼。
生:一圈圈形容波纹很多,是一圈套着一圈,很多很多圈。
生:粼粼形容波纹很明净。
师:(用双手比划波纹由小到大,从里向外一圈圈荡开的样子)想象,这样荡起的波纹像什么?
生:像开花似的。
师:像开了什么样的花呢?对着上面的填空,把下面的空填上:像盛开的()()的大花。
生:一朵花
生:美丽
师:把上下两句填空连起来,体会湖面出现了波纹美不美。
生:荡起的一圈圈粼粼的波纹,像盛开的一朵朵美丽的大花。
师:多美呀!再看浪花,也通过填空来体会:无数的()跳跃的浪花,像()的()花。先体会浪花的特点,再想象这样的浪花像什么。
生:浪花很亮,闪闪发光。
师:为什么是晶莹闪光的?
生:因为夕阳的柔光给照的。
师:这明亮晶莹的浪花像什么花?
生:宝石花。
生:水晶花。
师:好,把这个句子的空都填上,体会浪花美不美?
生:无数的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的浪花,像数不清的宝石花。
师:好,数不清与无数相对,宝石花是对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的浪花的生动比喻。现在再考虑,变得不平静的湖面美不美呢?
生:(异口同声)美!
(四)从湖面的变化,认识小湖的美。
平静的湖面美,不平静的湖面也美。如果湖面无变化,总一个样子,你觉得怎样,为什么?
生:就不好看了,让人看烦了。
生:就没有意思了,因为太单调了。
师:怎么单调呢?
生:总是一个样儿,没变化就单调了,不好看了。
师:说得好。缺乏变化就单调,就不吸引人。课文里的小湖,湖面有静有动,富有变化,使小湖显得很美。
二、体会鸬鹚的可爱
(一)湖面的变化与什么有关,简单说说怎么有关。
(二)观察图画,联系课文,了解鸬鹚的外形特点。
(三)体会鸬鹚捉鱼时的表现。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鸬鹚捉鱼的经过,找出来读一读。
2.你觉得鸬鹚捉鱼时表现得怎么样?
生:它很听话,渔人拿竹篙那么一弄它就下去了。
师:渔人怎么一弄,鸬鹚就立即跳入水里了。这里有一根教杆,拿来当作竹篙这里是讲台桌,把一侧当作船舷。谁愿学课文里渔人的样子,让鸬鹚下水。
生:(表演动作,用教杆在讲台边轻轻擦过。)
师:真正的渔人这一下不仅轻,还怎样?
生:快。
生:熟练。
师:这轻快熟练的一弄,课文叫作棗?
生:一抹。
师:从鸬鹚对这一抹的反应,不仅看出它听话,还可以看出它对捉鱼怎么样?
生:它特别积极,它都等不及了。它站在船舷上像士兵,在等待命令。渔人一抹,命令来了,它马上就跳到水里。
师:把鸬鹚来捉鱼时的表现和入水的情况联系起来,咱们体会到鸬鹚捉鱼是很积极的。再从它们出水的情况看。把写鸬鹚出水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从它拍翅膀的样子,能想象它要对渔人说什么吗?
生:主人,我捉到鱼了,给你!
生:我捉到一条又肥又大的鱼!快拿去吧!
师:你怎么知道它捉的鱼很肥大呢?
生:它的喉囊鼓鼓的。
师:鸬鹚这样主动地帮渔人捉鱼,真称得上是渔人的棗
生:好帮手。
生:忠实的朋友。
3.认识鸬鹚的可爱。
师:把鸬鹚捉鱼这部分内容再读一读,说说鸬鹚可爱在哪里。
生:它是渔人捉鱼的好帮手。
生:它把捉的鱼都给了渔人,它很忠诚。
师:这是从鸬鹚对渔人这方面说;再从鸬鹚引起的湖面的变化体会。
生:它一捉鱼,打破了小湖的平静,使小湖有了变化,更美了。
师:好,鸬鹚的活动引起了湖面的变化,给小湖增添了美丽,这是它可爱的又一方面。
三、体会渔人付出的劳动和感情
鸬鹚虽然有潜水捉鱼的本领,但是能这样可爱,又离不开谁呢?
(一)观察图画,联系第一自然段体会,渔人为训练鸬鹚是下了功夫的。
生: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一样,要是没训练好,早乱扑腾了。
师:好,注意透过鸬鹚的表现体会。再从渔人来体会。
生:渔人没有急着捉鱼。他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师:仔细观察图画,体会渔人怎么悠然。
生:他盘腿坐在船尾,挺舒服的。
生:他歪着头,看着平静的湖面,像镜子,还有稻田,一望无垠,他心里很高兴。
生:他美滋滋地抽着烟。
师:悠然是什么意思,渔人为什么能这样悠然。
生:悠然是自由自在。
生:悠然是悠闲自在。
生:鸬鹚给训练好了,很听话,渔人才能这样悠然。
生:他想先别忙,先吸吸烟,待会儿鸬鹚一定能帮我捉好多好多大鱼。
师:这信心来自平时训练鸬鹚下的功夫。平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这时候才能悠然。
(二)从渔人使用鸬鹚捉鱼的行动,双方的配合效果看,渔人为训练鸬鹚是下了功夫的。
(三)从渔人喂鸬鹚的时间、动作,想象他会对鸬鹚说什么,体会渔人对鸬鹚是关心、爱护的,是付出了感情的。
四、总结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
点评
我听过王秀云老师讲授《鸬鹚》这篇课文,又读了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断,我觉得王老师非常重视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着眼,需要教什么就教什么,需要怎么教就怎么教,而不是因袭过去,千文一法。这正是精湛而巧妙的教学艺术的体现。
教学要有一定的程序。但如果程序繁复且固定化了,就变成了形式主义。有的教师上课,不考虑课文本身的特点,不着眼于学生学懂学好,而是习惯于教学步骤的一成不变。不管什么课文,也不管什么学生,总是这么几个教学步骤,堂堂如此,绝无例外。讲读课文也往往是一句句一段段地挨着次序提问分析,不管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总是一段段讲下来。殊不知,凡学生已经理解的或通过自学能够理解的句段,可以放过去或让学生自学。王老师《鸬鹚》这一课的教学,就摒弃了形式主义,合理地安排了教学步骤。
在教学当中,有些课文可以从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入手,有些课文可以从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入手。王老师针对《鸬鹚》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了从指导学生认识课文所介绍的具体事物入手,安排教学步骤,通过逐步地认识事物,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思想认识的。王老师的这课教学大致分为四步:一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湖面的句子,弄清湖面的变化,体会小湖的美丽;二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鸬鹚动作的语句,体会鸬鹚的可爱;三是引导学生理解渔人的悠然、渔人与鸬鹚的默契配合,体会渔人所付出的辛劳与美好感情;四是引导学生理清渔人用鸬鹚捉鱼的全过程,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经过以上几步,学
生对事物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相应加深。同时学生在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又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使学生一层深一层地理解了课文,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感教育。
主题大讨论活动方案
为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这个新起点上找准新定位、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根据根据市县委《关于开展“归零翻篇开新局”主题大讨论活动》、《中共景宁畲族自治县教育局党组关于全县教育系统“归零翻篇开新局”主题大讨论活动方案的通知》的统一部署,结合本校工作实际,鸬鹚乡校决定从3月初开始,用3个月左右时间,开展“归零翻篇开新局”主题大讨论活动。现将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刻领会市委史济锡书记、县委林康书记和县教育局钟利海局长的讲话精神,围绕教育“一二四五”工作思路,进一步统一思想聚合力、找准短板明思路、细化措施促改进、敢于担当抓落实,努力打造鸬鹚教育升级版,开创鸬鹚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讨论内容
(一)规定动作
1.鸬鹚教育应该有什么样的新定位?
在过去的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期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一定进展,综合分从60分集团进入70分集团,学校特色、乡村少年宫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社会声誉不断攀升。在接下来的第三个三年发展规划期间,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面临向现代学校管理转型,向选择教育转型,向“轻负高质”转型的重大任务和严峻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学校教育在新三年发展规划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清醒认识学校教育的现实基础、所处阶段和发展优势,进一步找准定位,分析研究新常态下教育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梳理教育发展新条件,寻求发展突破口,才能找准学校发展新定位,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2.鸬鹚乡校在补短板上要有哪些新突破?
鸬鹚教育总体底子薄、基础差、历史欠债多,对照教育现代化要求,短板很多,差距不小。在做到“三思三问三想三查三找三看”“六三”基础上,按照教育现代化要求和目标,认真研究和把握教育教学改革新趋势,适应新变化;深入分析研判,认真查找影响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找准短板,精准发力,着力解决学校新定位、新突破、新追求、新担当这四个发展核心问题,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谋划和推动新形势下我校教育的发展。
3.鸬鹚教育在补短板上有哪些新举措?
在新常态下,面对深化课程改革、新高考教育教学秩序的重建和短板,要求学校在供给侧改革上有大胆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要求我们在教育理念、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建设、课程设置、教师合理配置、考试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众多领域,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以加快学校转型,加快推进学校现代化进程,办社会更加满意的学校,让全校学生享有更优质更高效的教育。
4.鸬鹚乡校教职工需要什么样的新担当? 鸬鹚乡校的教师要以归零的心态、翻篇的姿态、奋发的状态、看齐的意识,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以奋发干事的激情,全面落实“三思三问三想三查三看”工作要求。着力解决精神不振的问题以敢于担当的气魄,着力解决在职不尽责的问题;以直面矛盾的勇气,着力解决畏难不敢创新突破的问题,提升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追赶教育现代化。积极投入到破解学校发展难题中,全面推进学校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自选动作
1.全校教师如何以归零的心态、翻篇的姿态、奋发的状态、看齐的意识,解放思想,敢于担当,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师生水平?
2.在教师编制趋紧、教师老化的情况下,如何破解师资紧缺问题?
3.如何适应新课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工会如何继续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建设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教职工队伍?
三、活动安排
(一)召开一次动员部署会。3月22日召开全校教师“归零翻篇开新局”主题大讨论活动动员会,统一思想,全面部署,统筹协调推进大讨论活动。
(二)开展一次专题学习讨论。按照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以党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制订计划,集中学习讨论不少于2次。其它分散讨论自学多次,支部书记主持讨论会并作中心发言,每位学校班子成员围绕专题讨论作重点发言。
(三)进行一次集中蹲点调研。围绕大讨论活动的主题,班子成员通过座谈会、走访等形式,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各班开展蹲点调研;中层及以上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班级,开展“七个一”活动,向师生、家长广泛征询加快鸬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广集民智、汇聚民意,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四)组织一次大家访活动。开展“进家入户,携手育人,千师访万家”大家访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改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关系,争取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促进教育系统“一家亲”,营造重教育、兴教育、推教育的整体合力。
(五)查找一批发展短板。密切联系鸬鹚教育发展实际,正视鸬鹚教育基础,研判发展形势,通过“学校单位自己找、领导干部带头找、学校处室相互找、学校教师帮助找、发动群众一起找”等多种途径,开门纳谏,集中精力查找发展短板。
(六)提出一批针对性措施。着眼于全力以赴补短板,通过开展“我为鸬鹚教育发展献一计”活动,收集更多补“短板”的“好办法”、“金点子”,广纳意见、建议,提出一批有针对性的措施,制订项目书、作战图、时间表,列出责任清单,确定责任人,抓好落实和整改。
(七)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际效果,将解决师生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贯穿于大讨论活动的始终。集中力量解决一些影响制约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努力实现“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八)形成一批工作成果。围绕大讨论的主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快项目谋划和推进,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一批调研成果、项目成果、制度成果。
四、实施步骤
从3月开始, 5月底结束,为期3个月左右,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学习讨论阶段(3月份)。主要任务是抓组织发动、抓学习宣传,在教育系统迅速掀起大讨论活动的热潮。召开一次动员部署会,认真组织开展专题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细化方案,切实做好宣传发动等工作。
第二阶段:蹲点调研、查找短板阶段(4月份)。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讨论、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围绕主题,中层干部深入学校开展蹲点调研,发现问题;组织开展“进家入户,携手育人,千师访万家”大家访活动,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认真吸纳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集中精力查找一批发展短板,做到认认真真找短板,并形成书面报告报县教育局活动办。
第三阶段:制定措施、解决问题阶段(5月份)。主要任务是形成加快推进教育和谐、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办法、新措施、新政策和新制度。针对大讨论中查找出的短板问题,制定务实管用的整改办法和长效机制,提出一批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形成一批工作成果、项目成果、制度成果,做到扎扎实实补短板、精准发力补短板,交出一份让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放心,让鸬鹚人民满意的答卷。
五、工作要求
本次大讨论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全校教师要切实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态度上严肃认真、行动上立说立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扎实实开展好大讨论活动。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大讨论活动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鸬鹚乡校已经成立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态度上严肃认真、行动上立说立行。学校制定开展“归零翻篇开新局”主题大讨论活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规范活动程序,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活动扎实推进。
二是务求工作实效。学校党政领导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大讨论活动中来,要把大讨论活动和日常推进工作、破解难题、完善制度、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加快美丽学校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不走过场。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要及时发现、挖掘和宣传大讨论活动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好做法,树立典型;充分利用畲乡教育网、《畲乡教育》等新媒体和《畲乡报》、景宁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及时报道教育系统大讨论活动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营造良好氛围。
教学目标 :
1、继续练习借助重点词句朗读(背诵)第一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读懂课文从湖面平静到不平静再到平静,写出了捕鱼的全过程。
3、研读课文,从中感受渔人捕鱼的乐趣。
教学过程 :
(一)诵读感受物宁人静。
1、复习引入:又平又静的湖面像一面大镜子,里面映出了哪些美丽的景物?随机点击屏幕出示画面。
2、这是一幅又美又静的画面,请同学们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话,读一读体会这种宁静。
3、自由轻读第一段,试着借助重点词句,把第一段背下来。
(二)研读领悟捕鱼的情趣。
1、辨析一抹体会含义。
1)这些列队的士兵在等待一个怎样的命令?
2)一抹是什么意思?抹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3)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你学得抹好在哪里?
4)交流:
鸬鹚训练有素
似在鼓励鸬鹚
怕似惊动鱼群
渔人享受宁静
2、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趣。
1)研读24段,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
2)交流
抹出了粼粼波纹和浪花跳跃
抹出了鱼
抹出了渔人的忙碌
3)合上课本想象:这一抹还会抹出什么来?
4)表情朗读2-4自然段。
(三)体味提升静谧意境
1、个别读5、6、7自然段,听了有什么感受?
2、这里为什么用恢复?
3、研读:这时的静与原先的静是不是完全一样?这时又是一种的静?
4、你能把这种静读出来吗?
【鸬鹚优秀教案】推荐阅读:
《鸬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07-20
语文 -鸬鹚09-14
鸬鹚现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5-31
中专学生优秀自我鉴定优秀09-18
优秀学生干部的优秀自我鉴定07-15
中考优秀写人叙事作文优秀10-31
《春酒》优秀教案06-22
优秀教案项链06-29
泉水优秀教案07-12
《雨巷》优秀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