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研究(共13篇)
2011-10-20 11:47:35|分类: |字号 订阅
亲爱的同学,感谢你参与《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研究》调查问卷,请认真回答以下问题,以便帮助老师发现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你喜欢学文言文吗?()A 喜欢B一般C不喜欢
2、你在课外会进行文言阅读吗?()A 会B偶尔会C 不会
3、你学习文言文的原因是什么?()A 自己喜欢 B 为了考试 C 老师要求学
4、你感觉平时学习文言文困难吗?()A很轻松B一般C困难
5、写作或生活中,你觉得学习文言文有用吗?()A有用B不好说C没用
6、你学习文言文的情况如何?()A 好 B 一般 C 差、你不喜欢学文言文的原因是:()A太枯燥B太难C说不清楚
8、你喜欢那种类型的文言文?()A人物传记 B 经典名文C史记轶闻
9、你认为学习文言文对你的学业是否有益处?()A大有益处B一点点 C 没有益处
10、你课外时间会不会主动阅读文言文作品?()A 经常读B 偶尔读一些C 从来不
11、进行文言文阅读时,你认为最大的障碍是什么?()A语法太难B一词多义太多或用典太多C 文化背景、思想内容
12、你在学习文言文时,会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吗?()A会B 有时会C 不会
13、在老师上课讲解之前,你是否预习课文?()A预习B 偶尔预习C 不预习
14、如果预习课文了,你是采取了以下那种方式做的?()A只读课文B读课文并看注释C读课文看注释并查找资料
15、学习文言文时,你喜欢采用那一种学习方式?()
A 自读课文看译文,完成练习B 小组合作,老师点拨C 老师讲解,学生听记D 老师讲解与学生自己学习相结合16、学习文言文时,你觉得以下哪方面是容易掌握的?()
A背诵B文学常识C字词解释D句子翻译E通假字F一字多义G古今异义字H 词类活用
17、学习文言文时,你觉得以下哪方面是难以掌握的?()
A背诵B文学常识C字词解释D句子翻译E通假字F一字多义G古今异义字H 词类活用
18、你喜欢的文言文篇目有:
19、你能全文背诵的文言文篇目有:
20、你通读过的古典文学名著有:
21、你在学习文言文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2、你希望在文言文学习方面得到老师哪些方面的指导?
23、你对学习文言文有什么好的建议
关于 “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问卷调查
学校: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班级: 高(初)2013届班姓名:
为了了解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真实状况,也为了培养大家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以便改进我校文言文教学,特进行以下调查问卷,请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谢谢大家的配合!
注意:1-13题为单项选择,14-15题为多项选择题。
1、你对文言文()
A有兴趣B不喜欢C一般
2、你认为学习文言文()
A很难B容易C一般
3、你课外阅读文言吗?()
A不读B有时读C经常读
4、你对文言文掌握的情况是()
A 一般B 很差C 很好
5、你认为学习文言文的作用是()
A 开阔视野,了解和继承古代文化B掌握知识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C 背诵名篇,提高语文成绩
6、你喜欢哪类文言文()
A人物史传B 散文C议论
7、你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是()
A 枯燥B 理解困难C 离生活太远
8、阅读文言文时,你最大的障碍是()
A 词义句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文言特殊句式)B断句翻译(用典、修辞)C 背景材料(知人论世)
9、你认为学习文言文对你的语文学习()
A帮助很大B 没有帮助 C有一点帮助
10、你认为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是()
A预习后诵读B 不预习串讲C结合背景预习,通读合作讨论,交流并适当评析
11、你认为应该怎样预习文言文?()
A熟读、背诵B 诵读时结合注释 C诵读时结合注释,用工具书解决疑惑
12、对于文言文内容的把握,你觉得应该做到()
A 通读翻译,弄清知识点B 通读并准确掌握知识点,分析写法C通读并准确理解知识点,分析写法,解读文本,用现代观念审视其价值意义。
13、你喜欢用哪种方式学习文言文?()
A自主预习,诵读翻译课文,完成练习B自主预习,老师串讲,记好笔记 C自主预习、小组交流,老师点拨,适当评析。
14、你觉得以下内容容易掌握的是()(可多选)
A背景材料(作家作品常识、文体知识)B背诵名句名篇C课文字词解释D句子翻译E通假字F一词多义G古今异义词H 词类活用 I文言特殊句式 J写法评析
15、你觉得以下内容难以掌握的是()(可多选)
A背景材料(作家作品常识、文体知识)B背诵名句名篇C课文字词解释D句子翻译E通假字F一词多义G古今异义词H 词类活用I文言特殊句式 J 写法评析
16、写出你背诵的文言文名句:(不少于5句,多了不限)
17、写出你喜欢的课内文言文篇目(多了不限)
18、写出你课外阅读的文言文篇目(多了不限)
19、对于学过的文言文,你是只背诵识记,还是在作文、生活中能灵活运用?说说体会。
20、怎样使你对文言文有兴趣?
21、老师、同学如何指导、帮助你学习文言文?
22、你对初(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教学)有什么建议?
23、初中课本每册都有文言文单元,中考时,文言文阅读有课外语段,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初中学生答)
我的看法是:
24、高中课本必修1-5都有一个文言文单元,选修还有《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先秦诸子选读》,而高考时,文言文阅读从来都是课外语段,以史传类居多,你觉得高中学段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比初中有哪些提高?而先秦诸子属于文化经典论著研读,这和文言文的阅读要求有什么不同?(高中学生答)
我觉得高中学段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比初中有以下提高:;
我认为文化经典论著研读和文言文阅读的要求不同在于:。
25、举例说明文言文对你学习、生活、成长等的帮助影响。
笔者从教十多年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让学生喜欢阅读文言文并且教学也有明显的成效。
1. 讲成语故事 , 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学习文言文虽难,但学生对成语故事却耳熟能详。为了减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结合成语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材中文言版的成语故事《塞翁失马》,让学生自读后说说文意。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地积极思考,接着踊跃地说出自己的理解,虽有出入,但我还是给了一定的肯定和表扬。我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疑点,再理解译文两相对照,学生很快理解词意,领会文意,还积极踊跃地发表了对故事的感受。学生在说成语、讲故事中既能引发他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又能有效地积累成语,理解文言寓意,感受古代文学的智慧,学生学文言文的气氛轻松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2. 重视古今联系 ,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词语的兴趣。文言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现象较多,为了更有效地阅读,我引导学生根据字词进行组词、说词语、谈解释、造句等方法,注重联系古今意思的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伤仲永》一文时,理解“于”在文中的意思。请学生找出本文含有“于”的句子,并总结其意义:环谒于邑人———介词(到);于舅家见之———介词(在);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受人于者不至———介词(被,引出动作的对象等)。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我也为之欣喜,在学习《石壕吏》时,理解“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中的“走”字的意思,我引导学生造句:官兵来了,要赶快“跑”,“走”就来不及了。(学生笑)可见,教师“举一”、学生学会“反三”,学生学得灵活,而且可以轻松地学会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活用。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一种“发现”和“吸收”,同时也是一种“迁移”和“创造”。当然字词的灵活运用还要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用心去理解、并善于总结、积累,但不必死记硬背,能把握文言文中的语言现象即可,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教学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3. 整合教学手段 , 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为文言文教学提供许多方便和新鲜的感受。多媒体课件运用声、光、图、色等对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直观人物肖像有所帮助,也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使学生自觉地沉浸在轻松有趣的教学中,精神饱满、全神贯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运用多媒体演示出月亮美丽的画面,并配上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的歌曲,同学们看着课文听音乐也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来。在歌声中同学们明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共赏明月、互相祝福、释却离怨。在教学《核舟记》时多媒体展示微雕工艺的图片,在学生唏嘘赞叹声中引入文本,使学生对文本中微雕技艺有直观而又鲜明的感受,很容易就加深了对说明事物的理解。整合多媒体与板书、讲读等传统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切实能给文言文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师应积极诱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地创设条件,调动学生主动了解课文内容的积极性,让他们融入到古代文学的智慧中,在学习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养成学中有乐、学中有成、乐而好学的良好习惯,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从被动的、反应性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性的猎取者。
【关键词】营造氛围;加强诵读;巧设活动;自主学习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所学内容中去。因此,我们必须从文言文教学的兴趣入手,引领学生推开文言文阅读这一古典文化的大门。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要让学生喜欢读,能读懂文言文,我们必须缩短这二者的距离。课堂上,运用声情并貌的朗诵,一则有趣的奇闻轶事,一段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文章有关的影视剧、歌曲等都可以营造一个浓厚的走进文章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审美的愉悦投入到挖掘美的阅读和学习中来。
教学《出师表》,我采用杨洪基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并配以影视剧画面,这样的氛围立即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诸葛亮在表文中对后主刘禅的一片忠心,让学生观看影视剧的相关片段,给学生讲诸葛亮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片段,学生被深深地吸引,这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大大引发了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诵读,提升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手段。文言文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诵读,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可以默读、自由放声读,也可以齐读、竞赛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读出抑扬,读出轻重,读出舒缓,读出情感,读出境界,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在调动学生感官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在调动思想器官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培养文言文语感,陶冶情操。诵读应贯穿在文言文教学的始终,有效的诵读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另外,在读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配乐,让这些优秀的文章插上音乐的翅膀,让学生用歌唱的方式记住文言文的内容,领悟古诗文的意境,进而获得一种强烈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尤其是教师利用一些广为传唱的古诗词来让学生学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课堂上我播放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去读、去学唱,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全词的内容,同时,在曲子的旋律中,学生对全词传达出的意境也有一定的感悟。语文课堂上有了音乐的元素,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浓厚。
三、巧设活动,增强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架起古今的“桥梁”,让古为今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小活动,学以致用。例如,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提炼出“逆境出人才”和“逆境未必出人才”这样的辩论话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或是进行作文。又如在学习《木兰诗》时可以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进行课本剧表演,在复习文言文时进行知识竞赛……这些具有针对性的课堂小活动的举办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接受了知识,加大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这样较为持续而有意的训练,相信学生从课本中取材的意识和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学有所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四、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多学、深学,因此,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堂上教师不必句句串讲,只需做适当的“点拨”。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由教师点拨文中的重要知识点,特别是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例如《桃花源记》中出现了很多的古今意义差别很大的词语,让学生课后查资料自学。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悟性。
此外,还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引导他们将遇到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去探讨,互相帮助,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认知、感悟能力会得到提高,同时,他们也会获得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总之,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培养,是我们值得探究的课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浓厚了,课堂生动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了,新课改赋予我们的目标也就达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也就在我们的教育下而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总量为4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不但能够达到阅读数量,而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我校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校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支持力度不大,多数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至于课外书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即使让孩子读课外书,也读一些与作文有关的书,比如:日记起步,优秀作文等;另外对课外阅读课指导薄弱,很多教师都专注在书本上,花大力气研究考试,受到考试的束缚,把课外阅读作为附属品。
鉴于此,我认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课题通过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进而研究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下面是“三年级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的目标:
1、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理念。
2、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让学生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4、有效地进行自主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扩展视野,丰富积累,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5、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并向全校推广试验,营造书香校园。
(二)研究意义:
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致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是学生学习的“后勤部”,只有充分补充后勤资源,我们才能在主阵地上操控自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从心底里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二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阅读指导策略”、“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活动与阅读兴趣”这些重大命题,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三是通阅读兴趣的培养与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针对轮台二小三年级的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乐于阅读。
2、积极探索课外阅读的方法,让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生读书能力的提高。
3、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改变学生、班级的面貌,让学生在书香班级中快乐成长。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同类似课题最新的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创造出有效、可行的有效阅读方法。
3、调查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经验总结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总结和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课外阅读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是一种积极、活跃、创造性的理解和记忆过程,学生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阅读能力,对阅读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程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
(1)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
(4)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10月——年月)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整理、总结出适合中年级段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重点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3)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4)坚持写阅读日志,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年月——年月)
(1)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2)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分析整理各种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达形式
(一)预期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能做到“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积淀,提高阅读能力。
(二)表达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论文、随笔、课件等;
2、编写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3、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4、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
八、主要参考文献
【1】南京市下关区姜家园小学 李晓丽;让孩子从绘本开始爱上阅读[N];江苏教育报;2011年
【2】陈霞;;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汤小丹;试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3期 【4】邓清英;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01期 【5】王世英;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姜堰市实验小学 李剑红;让学生倘徉在课外阅读的书香里[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金叶;新课改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引导[D];苏州大学;2011年 【8】谢丽芳;朱佳程;;给学生一把阅读的钥匙——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3期
——参加“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会心得体会
施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舒继荣
2013年4月11日至12日,我参加了贵州省教育科学院院内课题“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会。
这两天的学习,我耳濡目染了遵义红花岗区丰乐小学特色教学——“尚读教育”成果展示,观摩了丰乐小学五年级优秀教师詹永的《永远的童年》课堂教学展示。聆听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于泽元教授的《群文阅读》专题讲座和遵义红花岗区教培中心小语教研员王川燕的《做幸福诉阅读推广人》课题汇报。分享了我省三个不同地区的教研员及教师教研教改经验,她们分别是:遵义市汇川区小语教研员童赛君的《坚持与展望》、黔东南雷山县小语教研员徐先敏的《让书香陪伴学生成长》、黔南州都匀市第三小学语文教师谈开香的《大声读书给孩子听》。最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袁克丽对142个课题实验基地参会教研人员进行了课题实施培训。
特色教学——“尚读教育”成果展示中,遵义红花岗丰乐小学分别表演了《好书推荐》、《千人诵读》、《律动》、《尚读》等四个节目。他们先后有上千师生把经典古诗、散文、劝学励志的名言警句等,通过巧妙串连和古典音乐韵律、柔美的动作融为一体,完美呈现在各地区前去参会的教研员和老师眼前。壮大的场面、有素的才艺表
演,简直就是一顿丰富的精神食粮,不仅让观众一饱眼福,还给了观众极大的由衷震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丰乐小学师生的精彩“尚读”教育成果展示,充分表现了学校全体师生尚读精神风貌和校园特色文化氛围。丰乐小学教书育人两不误:语文与思品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乐曲与文体相结合。和谐、向上、生机盎然。一次又一次让我啧啧赞叹,“尚读教育”是当代教研教改的成功范例,是我贵州省当代教育变革的一面鲜艳的旗帜。
詹永老师《永远的童年》的课堂教学中。大纲教材与课外读物紧密联系,把课堂内外同一个议题的文本有机融为一体,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品析,巧妙引导学生同化作者的情感。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詹老师一直跟着学生的学习思路走,因势利导,遵循了学生是学习活动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文本、作者、老师四位一体。通过群文阅读这种新型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表面只重读,实则听、说、读、写并重,学生参与面广,主动性、互动性强,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把学生的阅读理解、归纳概括、思品教育、生活实际等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板书规范,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手段多样,勇于创新,尚读、乐读成效显著。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于泽元教授的《群文阅读》专题讲座,从阅读对孩子一生的重要影响阐述了群文阅读的核心理念、定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解说了群文阅读的关键词,如“选文”、“议题”、“集体建构”、“共识”等。用新课标来诠释了群文阅读 的必要性,解析了群文阅读的教学特征及教学意义。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聆听遵义红花岗区教培中心小语教研员王川燕的《做幸福诉阅读推广人》课题汇报及我省三个不同地区的教研员、教师教研教改经验交流发言,(遵义市汇川区小语教研员童赛君的《坚持与展望》、黔东南雷山县小语教研员徐先敏的《让书香陪伴学生成长》、黔南州都匀市第三小学语文教师谈开香的《大声读书给孩子听》)让我深切的感觉到做专家型教师、做研究型教师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和趋势,虽然在这条路上会充满荆棘和坎坷,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困惑,但只要心里有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努力拼搏进取,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勇于创新,持之以恒,不为名利左右,做一个良心“工程师”,就一定能找到出路,就一定能乐在其中。
课题开题会的最后一项是:课题“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实践研究”的负责人袁克丽对来自我省不同地区的142个课题实验基地参会人员进行了课题实施培训。对课题的确立、研究目标、研究重点、难点、研究思路和方法、预期成果等一一作了解说,明确了2013年课题研究活动开展实施计划。袁老师强调了课题实施的实验基地学校在研究过程中,要一步一个脚印务实地走,不求名利、不敷衍了事,做一个良心“工程师”,用自己的阅读经历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的一生。
两天的紧张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从今以后,在教研教改工作和教学实践工作中,我会谨记各位专家、教研员的教导,在
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的牵引下,严格要求自己,竭力运用新方法、新理念去上好每节课,按照课题组研究计划的进度安排表来组织实施本人的子课题——任务驱动法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课文教学中的运用的实验与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为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经过差不多一年的课内外阅读教学实践,我以《培养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为课题进行研究。现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小 结如下:
一、了解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我们诵读了许多首古诗,还有《千字文 》、《三字经》等。另外学校图书馆也向学生开放,他们可以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来读。
二、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为此,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朗读比赛,参赛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中的一段进行重点练习后
当众朗读,这样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首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三、以活动为载体,激发阅读兴趣
有人说,在人性深处,有一种最原始的东西,就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兴趣”作为低年级阅读目标第一条。“兴趣”指的是对某种事物的喜好的情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到读书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自己读书得到丰富的知识得到了别人赞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班级故事会、古诗擂台赛、演讲比赛、手抄报展示、怎样向他人推荐一本好书,把竞争机制引入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因为自己的出色表现带来了他人一句赞许的话,一道敬佩的眼光,由此产生了一股持续阅读的动力,促使他们去追寻书中的“颜如玉”与“黄金屋”,领略书中的无穷无尽的奥妙。
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我认为选择课外读物要注意下面几点:
(l)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
(2)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
2、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我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文章,在老师的引领下,文字带他们进行了时空的穿梭,领略了各种风情,遨游了艺术殿堂,(2)从体裁考虑。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
(3)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创
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五、存在的问题
(一)读书方面
1、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家庭环境的不同,有少数学生到现在为止都是老师、家长逼着读,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想这是学生还没有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在班内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孩子知道开卷有益,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孩子。
(二)写话方面
1、学生的词汇量太少,作文中优美词句太少。
下学期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读书笔记及好词好句摘录本的质量。
2、很多同学还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运用逗号、句号和问号,可对于冒号、双引号还不怎么会用,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经常性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用法。
总之,一学年下来,有收获,有失误,争取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继续发扬本学年中好的做法,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让孩子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能给老师惊喜
姚华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 只要有了兴趣,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文言文教学看,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是学好文言知识的重要环节, 那么,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一节好的语文课, 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 教师只有在创设了好的情境之下,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结合职高学生实际, 通过研究, 在文言文教学中, 下列方法较为有效。
1.从文言典故、成语故事入手
文言典故和成语故事在文言文中到处可见, 针对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若能有效利用这些, 就能达到一定效果。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 先从“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故事引入, 再给学生讲“将相和欢”的历史故事, 让学生体会蔺相如机智勇敢、深明大义、不计私怨的爱国主义精神, 了解廉颇知错改错的高贵品质, 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进而引起其学习的兴趣。
2.活用音乐、电影、电视
爱好能够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影响力。教学中教师若能引导和利用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爱好, 对追星的狂热和对电视剧的迷恋, 也可产生积极影响。
3.借助表演和竞赛
职高所选文言文有许多叙事情节性强、对话多的文章。针对此类文章, 我们不妨用表演的形式, 让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去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更易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对话较多, 教学中, 让学生分角色来表演,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 且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自主探究, 积极参与
职高学生文言文基础较差,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思考, 一味地依赖教师, 针对这种现象, 在一些浅显易懂的文言文教学中, 可以先设立问题, 让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探究来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拓展阅读, 提升兴趣
文言文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课本上, 而是要学生通过阅读理解, 更多地吸收古文中留下来的丰富文化遗产, 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拓宽视野, 拓宽思维, 适当地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或相似的文言文阅读内容, 特别是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联内容的文言作品, 更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针对职高学生实际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教学时, 结合口语训练, 通过文章内容, 让学生了解如何劝谏别人, 劝谏时应该找到合理的方式, 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而延伸到如何与人交谈, 怎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这样学生学起来兴趣更浓, 效果更佳, 也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为什么很多学生总是付出努力却屡考屡败呢?关键是方法不对。方法不对,功夫自然白费。那究竟怎样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呢?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文言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和老师构成的双边活动,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兴趣正处在一个最佳的培养方面,而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情感易受他人感染。而所谓的学习困难生,其实除了一小部分是智力问题外,大多数是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造成的。因此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不仅会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为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言文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它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学遗产。《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也有明确的规定,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当把教学的重心从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转移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审美意识的增强、人格的自我完善上来,重视对学生文言文兴趣的培养。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是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从而使文言文教学变得机械呆板、枯燥乏味。
一、文言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功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创新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和厌学情绪。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开启智慧、放开眼光、大胆创新,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她的魅力。
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文言文课堂教学应通过发展个性,进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发展个性的重要一环就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就意味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对作品中不确定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藉此来提出创新的观点。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拓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诗词,是塑造中国人文化灵魂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尽在其中。我们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大凡要介绍“三苏”,不妨引出朱德元帅为三苏祠的题词:“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娥眉共比高。”品诗传人,兴味无穷。
二、文言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祖国的文化内涵,发挥文言文的美育功能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强化对美的追求,体现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
1、充分发掘文言文教学的美的因素。任何一种美的存在,都不会是空洞的、虚无的,形式之美和内容之美总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惟其如此,真正的美才经得起时间大河的冲涮。在这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从语言特色来看,这些文章,或音韵谐调,或整散结合,或写实朴素,或比拟夸张,或气势磅礴,或娟秀优美,或情景交融,或直舒胸臆等等,不一而足。在教学中,应把握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要充分发掘蕴含在文言文中的美的要素,让文字之美、任务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
2、要使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文言文教学必须充满审美的愉悦,要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应让学生在文字上更增添一些品位,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形象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从而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3、要引领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活动。审美从来都不是被动的,因为只有摆脱非我的束缚,审美才具有其本质的特征。审美,有说、读、论、评等方法。说,即说背景、说生平、说相关材料、说自己的感受等。说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它因事生情,能生动导入,能激发情感,能深入内在。读,即阅读、朗读、诵读。读是文言文审美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它应该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读,可以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融为一体,融会贯通。论,即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全班讨论或辩论、进行师生讨论。问题是在讨论中愈来愈分明的,认识是在讨论中得到提高的,对于培养语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是大有裨益的。评,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评讲评点,或学生之间互相评点。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文言文教学应充分挖掘其深层内涵,运用古代名人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标准是多少字呢?答案是最少145万。对照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已经达到了标准呢?一小学老师说道,语文课程的学习要求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但是如果学生仅是靠课本内的课文篇目,那大概就只有40万字,所以增加阅读量还是得靠课外。
如今有一个大难题摆在家长面前,就是孩子不喜欢阅读。教育专家表示,孩子认为阅读是一件很枯燥的事,但是如果家长从旁引导,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阅读氛围,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很容易激发出来,从此爱上阅读。以下是一些引导孩子阅读的技巧:
1.朗读与默读
将每个字词读出声音,可以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更可以强化听觉的学习效果,这是朗读的独特性。父母可以选择具有韵律性的诗歌和散文,与子女一起朗读,共同感受其律动之美,让孩子喜欢朗读,从而踏上阅读之路。父母也可以选择一篇短文,与孩子一起阅读,并且相互约束不可出声。先教动口但无声的默读方式,再练习不动口只用眼睛看,让孩子感受默读的乐趣,培养默读的能力。
2.精读与略读
父母可以选择精练的小品文章作为精读的材料,然后引导子女逐一阅读每一字词,推敲作者的本意和企图,体会作者的情怀,使子女了解精读的功能和精读文章的丰富性。略读并不着重于推敲一词一句,而着重于快速掌握文章大要,因此大略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数个要点即可。父母可以选择通俗性文章或是报章杂志上的材料,要求子女快速浏览,并报告他(她)所看到的重点摘要,以达到略读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通过寻找字句的游戏或比赛,来训练子女的略读能力,例如找一篇文章,两人比赛计算文章中出现“中国”的次数,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正确答案者获胜。这种方式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增进子女的略读技巧,值得父母采用。
3.慢读与速读
慢读无须训练,速读就必须接受训练才有可能达成。父母可以制作纸卡洞,利用在文章材料上移动纸卡洞的速度,来加速子女的阅读速度。纸卡洞使用初期可能只是单字,接着是两个字或三个字的词组;其后可以改变成一行一行的纸卡洞,让子女一次看一行字。成行的纸卡洞在文章材料上移动的速度,由慢到快,子女的阅读速度也就在这种练习下,不断加速。
4.连读与跳读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论文
古菊花 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第一小学(514400)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课题。随着课程的改革,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思考探索的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众所诸知,小学生年幼无知,一面童心。因而对周围自己未知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好奇心理,具体表现为好问、好动、好思。依据小学生这一特点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心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启发他们从文章中尽快得到启示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实物、音乐等作为导火线,这样更能尽快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我在教学李海燕的《怒吼吧,黄河》一课时,首先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里面的一章乐曲《保卫黄河》,随着那气势磅礴的音乐,再结合图画壶口瀑布景观,在这样的情景感染下,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哼唱起来,好像身临其境面前就像是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只见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的画面。紧接着创设悬念:“让世界刮目相看的《黄河大合唱》是谁谱写的,他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完成这首曲子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使他们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去认真阅读课文,去了解课文。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有兴趣往往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我掌握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我指导他们采用朗读、默读、略读这三种方法。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性的练习。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为了能让学生更乐意去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我又会采用自由朗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默读在阅读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默读不只是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有什么疑问,它还唤起了学生的.独特联想、体验、认知,成为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语文教学论文 )在教学中我会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默读,让学生在默读中去思考、动脑筋,改换读的方式。
略读对理解内容的要求较低,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在教学中我会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建立图书角,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如果我们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所以在教室的一角我把它设为图书角。同时在旁边贴上读书名言,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永恒的乐趣。”等。这样更能体现书的魅力。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动员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值得阅读的书籍带来学校。对于学生带来的书籍要进行归类摆放好,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课余时间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适合的读物或文章。
例如:学了《火烧赤壁》就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等等。通过延伸阅读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空间和时间,积累写作素材,这样他们就有更充裕的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让他们享受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评比阅读之星,让学生快乐阅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就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写下读书笔记。开展阅读之星活动比赛,给他们适当的奖励,同时把他们的好作品贴在学校设置的“小作家”专栏里,让其他同学去阅读、去欣赏。教师的鼓励与表扬是学生阅读兴趣产生的助动力、催化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重要的是,通过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写自己得意的文章来检验阅读带来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写作的自信心。进一步将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写出更好的文章。这才是快乐阅读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兴趣培养
阅读的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文本总是存在广泛的“空白”空间,每个读者都有着自己的“阅读情景”。因而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这就存在着个体的主观差异。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看人生因作者不同,看人生又因读者不同。就如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不同:经学家看见淫,道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其实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来进行,尽可能丰富学生们的阅读面,这是根据个性培养阅读,同时也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来培养学生个性和学习兴趣的双全方法。那么,如何有效进行丰富阅读的培养,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
一、发扬民主教学,建构广泛的阅读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广泛的阅读平台。我国“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教学往往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教学,这样其实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距离感。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固定化,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阅读面上非常狭窄,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阅读兴趣,如让同学们排演一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的话剧,让同学们认真阅读原文,根据原文来进行排演。这样使学生们在话剧表演中体会阅读的情景快乐,体会文字所带来的艺术表演。并能让有兴趣的同学们了解更多莎翁的作品,说不定下一个戏剧大师就在他们之中。感受文字的力量要通过个体自身的更多自身体验来得到的,所有的生活点滴都可以在阅读中找到共鸣,那就是读者真正需要的,也是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们找到的认识感受甚至是人生的方向。由此看来,一名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也可以压抑孩子们探索的童心。
“教学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阅读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說、敢为,促使学生找到他们自身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并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自身素质。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支配者为引路人,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们积极阅读,想读书、爱读书。只有在这样充满热情、活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丰富阅读的兴趣才能得到培养。
二、善于抓住学生兴趣,有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阅读
1.抓住文本内容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摇曳多姿的。如一部《红楼梦》,有人喻它为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识的,有琴棋书画的,有诗词曲赋的,还包含着医药学的、建筑学的、美学、哲学的,可谓包罗万象。而一部《时间简史》就蕴含了绚丽多彩的宇宙黑洞、相对运动等有趣的物理世界,是一部探索不完的奥秘读本。也有老庄讲道德经,说“善上若水”的哲语,孔孟之道的入世之发,还有夏洛克·福尔摩斯带着他的好搭档华生一起解密破案。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是文字,它记录了世间所有美好的一切并让他们保存下来,让后人世代传承这样的美。阅读就是一场又一场心灵的旅行,是最好的与已故的伟大的人们进行交谈的方式。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要广泛涉猎,了解学生兴趣,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有效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从兴趣开始,给他们介绍相关的阅读文本,引起兴趣从而扩展他们的阅读书籍。
2.抓住文本语言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有的文本语言“如清流,描物写态,细腻动人,脉脉含情;有的如惊雷,议论风生,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质朴无华,平淡实在,耐人寻味;有的如红叶,娇艳华美,色彩斑斓,灿烂迷人……”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语言幽默或是欣赏艺术价值高的文章提供给学生们阅读,从语言的艺术感来吸引学生阅读。
三、做到“丰富有界”,切实提高丰富阅读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不老文化, 其内在的美是我们现代人永远学不完的。在文言文教学中, 可以使用媒体教学进行知识传授。如课堂中教师利用朗读带朗诵文言文, 并且配上一些乐曲, 使得朗读起来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不仅能深刻地体会到其中一些不懂的含义, 还能领略到文言文创设情感和气氛。还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一些影片录像和一些视觉动画进行知识的传授, 同时配上一些文章背景, 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另外, 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在文言文阅读中设置一些悬念,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学习更有兴趣。
二、朗读背诵, 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
学习文言文是一个持久战, 想要快速学好文言文是不可能的事。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就是朗诵, 朗诵可以让学生多积累一些知识和经验,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并且, 反复对文章进行朗读, 更能够将文章内容理解得透彻。古人有句话叫“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每天都坚持不懈的朗诵文言文, 读清每一句话, 读懂每一句话含义, 同时解决老师设置的一些问题, 这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情感和内涵, 对学好文言文有着重要的帮助。
三、提问质疑,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学习习惯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无论是在语法上还是在朗读上都是有很大的差异, 文言文的实词和文言文的虚词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因此,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阅读方面的问题, 可以写在一张字条上, 然后将字条上交给教师, 教师逐个进行问题解决, 从中既可以了解学生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又给了学生一个交流和开放的课堂, 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话。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学习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合作讨论, 让学生在问题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对于一些敢于提问的学生应该给予奖励, 并且实施赞美教育方式,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练习写作, 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经过很多实践学习我们发现, 加强课外练习, 学会举一反三, 动笔练写的阅读方式, 比只读不写的练习方式效果要好很多。所以, 教师可以经常布置一些课外文言文的练习内容, 可以采用让学生边读边写的双方位教育学习方法, 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并掌握运用。另外, 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文言文练习创作, 学一些古人写作的方法、技巧。我们可以以 《劝学》这篇文章为例, 来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文章首先是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接下来是采用了比喻论证方法对论点进行阐明, 然后表达了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最后总结了“劝学”的真正含义。通过学习这些写作方法, 不仅完善了学习的内容, 而且提高了学生创作能力。掌握了写作方法和技巧之后, 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自然而言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需“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四百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所以,课外阅读成为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整体水平的重要环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兴趣是促使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求,其次是满足。阅读兴趣的培养同样如此。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和打牌一样,目的并不在于赢钱,而在有趣。那么,如何让学生觉得看课外书和打牌一样有趣呢?教育工作者们做了多方研究,方法自然有很多。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的实践,这里介绍一种方法——每周设置一节读书课。
每周拿一节语文课,设为读书课,在这堂课上,学生只阅读课外书。老师设置读书课的主题,并通过创设环境及布置课前课后作业加以引导,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本人是从这几个方面做的:
一、创设条件,激发兴趣
为读书课创设条件,这是开展读书课的前提条件。农村学生阅读面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无书可读和不知该读什么书。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读书条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实践过程中,本人结合学校学风、校风教育,充分利用图书馆、教室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图书馆创办“阅读园”,专门开辟一个图书角,把适合本阶段学生阅读的书籍进行归类,对学生阅读方向加以引导。在教室一角创设“阅读之窗”,向学生介绍读书方法,讲述读书故事,展示名人读书格言,多种形式向他们传达读书理念,激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二、赏读引导,激发兴趣
在读书课上,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既要为学生把握择书方向,又要教给他阅读方法,更要多做赏读示范,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以极大的热情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先把自己打算读的书的书名,写一张书目,在读书课上向全班展示,并让其简单说明选择理由。刚开始,很多学生罗列的书不适合中学生读。这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择书的总原则: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只要能体现人类真善美的书都不妨一读。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按照自身情况选择书籍:知识单薄视野狭窄的就要选择科普、经典文史类读物;语言贫乏
表述平淡的,可以选择经典美文来朗读;文学水平低的可以先选择明白晓畅的书籍,而文学素养高的同学就可以读些经典名著。本人在实践过程中,还特别有针对性的为班上学生分类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书籍,并介绍自己阅读这些书的方法经验、收获体会。同时给学生罗列了七到九年级学生必读的名著书目,作为必须完成的阅读作业,由此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放开阅读内容,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籍阅读,教师要在更大范围内罗列更多更丰富的书目供学生筛选。尤其是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时代新作、流行佳作更需要老师及时推荐。像新生代作家韩寒、郭敬明的书,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文学价值,学生极感兴趣,我也会有选择的买来给学生阅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应先利用几节读书课,通过多媒体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才会有用有效有益。这里大致介绍几种方法:一是略读法。有些书适合大量的快速的翻阅,可以让我们扩大知识面。对于一般性的报刊杂志、自然文史类,可以用此方法,从而捕捉信息,开阔视野,活跃思想。二是通读法。选择好书,从头到尾的读,了解其内容。像一些名著或者佳篇第一遍就适合通读。三是精读法。有目的地节选章节来作细致的读,反复体味,品其精华。细读的时候,要了解作品的主题及作者出色的写作方法。
第三,在读书课上,教师示范性的摘抄好词佳句、背诵名篇佳作或对名篇名段作精彩范读(也可以用录音机范读)。并从语言、主旨、写法等方面对其进行示范赏析。课后让学生把教师作示例的这本书读完,并自选片段进行模仿赏析。教师还应通过多媒体,展示名家对名著或名篇的点评赏析,课后让学生对自己读的课外书进行模仿赏析,并写成作文,以此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文学教育实践告诉我们,阅读不应停留在表层结构及故事情节上,教师教给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能够避免学生的阅读停留于作品的表面,从而提高解读力和鉴赏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以产生共鸣。
最后,要求学生确定本学期在读书课上及课后要完成的读书任务,并每天做心得笔记,教师定期批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指导学生动笔,除了对书里的好词好句圈圈点点外,更要写好读书笔记——或是词句文段、或是作品内容、或是读后感受,都可以成为笔记内容。本人还定期让学生把自己阅读赏析的笔记,拿到读书课上交流,教师给予评点。在将近一学年的实践中,我的学生平均写了五大本的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也由刚开始的简单摘抄到有自己的独到
看法。带着任务读书,可以促使学生多读书,同时也能进行练笔,由此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确定主题,激发兴趣
在做好前面两点的基础上,教师就应该把读书课的课堂交给学生了,让其按自己的兴趣自由的读书。读书的功用主要在于获取知识营养,获得美的享受,发展个性,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所以,每周设置一节读书课,教师不能把这节课处理的像课堂教学一样,学生必须是读书的主体,教师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由的读书。教师只要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为学生的读书创造轻松和谐的情境就行。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每节课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自己读书,学生又很容易疲倦厌烦。所以,可以通过设置每节课的阅读主题,有目的的让学生读书,由此能更加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实践中,本人尝试着设置了这些主题:
一是“你读我读”。让学生课前准备一本读过的好书,在读书课上,学生把这本书推荐给同学,并用一句话说明推荐理由。然后互换书籍,剩下时间自由读。读不完的带回去读,读完的可以再与同学交换感兴趣的书读。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这些书进行书名编录,以便学生之间互相借阅或交换阅读。通过这个主题,学生既把握了选择书籍的方向,也可以利用更多的阅读资源增加阅读面。
二是“好书可以这样读”。以多媒体形式介绍一些著名作家及代表作,并观看由此拍成的影视剧。看完之后,让学生再读原作。读完之后,比较读书与看影片的不同感受,自选角度写成观后感。这个主题既避免了读书课主题单一性的缺点,也能极大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三是“我要安静的读读书”。这个主题的读书课上,学生与老师除了安静的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外,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可以两桌四人为一小组,大家团坐,安静的看书。教师也要自带书籍并安静的阅读,给学生作一个阅读示范。在这个主题的读书课上时,我尝试着放些优美舒缓的名曲,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优雅放松的阅读环境(当然,创设环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发挥。)。这个主题的读书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意思的是,有一次我拿了一本席慕蓉的散文集《生命的滋味》在看,碰到一些精彩的句子,忍不住读出声来。结果引得学生对这本书十分感兴趣,纷纷找来看,老师投入读书的样子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展示成果,激发兴趣
“需要是最原始的动力。”读书之余,可以穿插几节活动课,有目的、有计划地举行阅读成果展示,组织交流、评比、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发挥长处,发现不足,寻找差距,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及促动他们读书的内在需求。本人在将近一学年实践中,共举行了四个主题的活动:
第一,“成语接龙”、“名著书名接龙”、“作者名字接龙”比赛。这个主题活动我经常进行,在读书前花几分钟举行可以活跃气氛。以此激励学生去读更多书,了解更多作家,积累更多词语。
第二,“故事大王比赛”。这个主题的活动要提前两周让学生去准备。因为学生的水平有差别,所以比赛也要分层次进行。让更多学生参与,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读书让其成长的喜悦。
第三,“优秀读书笔记”、“优秀读后感”展示。平时老师在评阅学生这些笔记或读后感的时候,进行有意识的收集(收集的面要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照顾到),一段时间后就进行展示。在一学年的课题研究中,我带领学生举办了四期这个主题的活动,质量一期比一期好。
第四,“优美词、句、段、篇小报览”。四个同学为一小组,以组为单位,把平时摘抄到的好词好句好段好文章,包括名家对好书的推介文章,以手抄报形式进行编辑设计,一个月一期评比展览。
第五,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包括读后感,汇编成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外阅读对写作的帮助,享受成功的快乐,以此激励他们把阅读转化成内在的需求。在一学年的实践中,我总共做了四期的学生优秀习作汇编。从封面到内容,都是学生自己编辑设计,老师只在筛选作品和编辑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由此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和创作的积极性。
举办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把对读书的外在需要转化成内在需求,从而养成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研究】推荐阅读: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培养01-08
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研究课题方案06-16
简析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10-15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06-08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2-05
初中化学典型实验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12-05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理论假设及其教学策略10-20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01-01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