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探索论文(精选12篇)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声乐教学;探索实践
一、小学音乐教材中声乐教学的音乐探析
声乐教学是一门讲究系统性、实践性强大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针对声乐知识根基的铺垫打造和培养,是整个声乐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注重声乐技艺的熏陶,专注于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始终秉承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基本功原则,围绕着“根基从娃娃抓起”“声乐从小培养”的信条。科学的纠正及调整小学生在整个声乐教材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够从基础教材开始就能够养成正确发声、掌握正确发声方法的习惯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目前小学音乐教材中关于声乐教学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丰富小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增加小学生针对声乐知识的积累和音乐造诣的升华,都是对声乐学习的积淀和感知。另外声乐是感受的分解体,韵律感、节奏感、和声感、音乐分辨感、都是声乐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挖掘小学生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力、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小学生对于声乐的理解力,丰富与武装声乐对于小学生的熏陶和影响。把不同小学生的天资及对声乐的灵气激发到最大化,在教学中灵活地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也是小学音乐教材中对于声乐的重要探索和实践之一。一方面鼓励和增强学习者的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激发小学生针对声乐的创造力,从小培养创作灵感。这些都是声乐教学从小抓起的重要实践过程。
二、声乐教学中的音乐积淀和熏陶
声乐是来源于生活的,而正因为这样,声乐的审美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想象、天马行空和回放。它具有一定的色彩性和画面感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和衔接,声乐的乐感、韵律、画面等等细节才能够储存在大脑中与以往的记忆产生共鸣,从而形成学生独特的音乐理解力和声乐理解力。分组课和大班课相结合的多样化声乐教学模式和方法论。由单一的小学音乐教材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及教学体系。由原有的单独班级集体授课模式转变为单个授课、轮流辅导、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是目前所有教材中于声乐学习的重点。更值得一提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天生具有对声乐的敏感和天赋,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掌握每位学生的声音条件、发声器官的构造和学生自身的思想品质、个性特点、心理素质、家庭教育修养,都是对小学音乐教材中针对声乐教材的实践和探索。例如提倡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问题意识,批评意识,破除传统模式和定性模式,改革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提倡个别课、小组由原本的灌输思维、输入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启发性教学。使学生既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提升也能够在学习中捕捉到乐趣。而原本以教师为主题的授课模式也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原本的传授知识切换为增长知识点,激发兴趣点,放大天赋点,而不再局限于传统。另外,在小学生的声乐教学实践中,还有一个因材施教激发创新思维的重点。
三、声乐教学的基本功实践法则
声乐教学中,在训练学生掌握发声技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也是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注重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也是相当重要的。由于声乐艺术是艺术与音乐的双重结合,因此就要运用多种模式,实践创新教育,技艺结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声乐学习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了解小学生对于声乐的感兴趣程度及是否对声乐具有天生的乐感和韵律,积极的挖掘及探索学生的声乐表现形式和个人特点,一边使其发挥所长一边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小学生对于声乐的理解发挥形成积极的双向对比,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身和教材中。使声乐教学中的独有特点和规律,成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态度和精神。另外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在声乐教学之中是比较重要的基本功环节之一。所以想要让声乐教学在小学生教材中获得探索实践。必须建立正确的基础学习方法,特别是帮助学生打造好中声区的基础,建立起正确的喉形等基础知识,都是声乐探索实践中的重点。打好基础,累计专业知识,通过声乐专业知识的不断累计来积淀声乐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和造诣。稳定学习者的心态,确定声乐教学必须从娃娃抓起,慢慢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声乐的自信心,这是声乐教学中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和成功的重要前提。
四、结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小学音乐教材中关于声乐教学的探索实践因为基于声乐教学自身的特性,经常采取一对一训练模式,施教的矛盾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来,所以合理地处理好教与学,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挥声乐学习探索中的长处,规避掉相应的短处,加入创新思维,成为声乐学习探索中的一个新课题和新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双瑶.高师声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大众文艺,2010(6):180.
我国高师音乐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课程的设置基本来源于1927年建立的国立音乐院 (今上海音乐学院) , 而国立音乐院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则是由当时的院长萧友梅由德国的莱比锡音乐学院引进的。所以这种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是由声乐、钢琴、器乐以及一些理论性的课程如音乐史论、民族音乐学、基本乐理、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组成。基于这种设置的人才培养模式承袭了国外专业音乐院校的特点, 即较为强调每个方向的专业性, 引进我国近百年的时间更发展为以培养独唱演员和独奏演员为主要方向。而这些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真的适合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吗?真的能够培养出未来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和社会工作者吗?真的适合国民音乐教育的实际国情吗?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对此持否定态度。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对于重唱、合唱教育的缺乏和过于注重“单旋律”的歌唱教学, 而这是否与高师音乐教育侧重于独唱而不是侧重于多声部演唱紧密相关呢?高师音乐教育长期以来过于重视独唱独奏的教育以培养音乐家为最终目标, 而不够重视多声部演唱训练, 使得这些高师的音乐专业学生也就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缺乏多声部教学的能力, 在对大量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的调查和访谈中就体现出了此种教学的重大问题:他们自己在演唱多声部作品时出现较大的节奏或音准问题, 更有一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不具备完成多声部演唱的能力。
目前我国少年及儿童的合唱以及重唱水平和国际上差距甚大, 是否部分源于这种教学形式和思路呢?这也是国人总是在国际高规格声乐比赛中总是获得独唱比赛的好名次而重唱或合唱这种多声部演唱却鲜有所得的原因吧。这不禁让我们进一步思考, 高师音乐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培养少数歌唱家?还是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具备基本多声部歌唱与教学能力的音乐教师呢?
二、高师声乐教学中多声部表演唱教学体系的建立
在世界各大音乐学院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它们都突出了“视唱-重唱-合唱”的多声部歌唱教学课程。近年来, 我国越来越多的声乐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本国青少年基本音乐素养的普遍低下, 所以, 我们必需要进行课程改革。笔者认为多声部课程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多声部表演唱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培养更符合教学需要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这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所以在进行课程改革时, 我们的多声部表演唱教学应当体现出师范性的特点, 不再是传统的声乐小课模式, 而是改为大课或小组课的模式。并且, 多声部表演唱的课程体系建立并不是单一的声乐教学, 而是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它和视唱练耳课是紧密相连的。
其次, 多声部表演唱课程在教材上比较缺乏, 目前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合唱教材, 大部分多声部演唱作品都选自合唱教材, 二三声部作品选择很少, 民族风格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针对性的训练有待加强。所以我们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课程体系的建立都离不开好的多声部表演唱教材的编写工作。
最后, 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也要加强有能力进行多声部演唱的师资培养。由于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的一些问题, 导致了部分声乐教师视唱能力不强, 多声部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在高师的声乐教育中要尽快大量开展多声部表演唱的课程, 尽快推进多声部表演唱的改革进程。
三、高师声乐教育中多声部表演唱教学课程的检验
多声部表演唱课程的教育教学是一方面, 对课程的测评则是同样重要的另一方面。目前, 我们的测评方式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课堂上已经学过的作品的演唱能力和自己对新的多声部作品的演唱和理解能力。最终的测评将主要以音乐会的形式来呈现, 将学生放在舞台上进行考察。而曲目的选择也同时包括学生课堂上的已学曲目和学生的自选曲目两部分, 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又可以考察学生对于新曲目的理解和创新能力。
音乐会不仅是学生的考试, 更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 我们将邀请其它院校的学者、老师进行观摩, 互相交流对于教学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请他们提出意见, 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多声部表演唱的课程。
举行完教学音乐会我们的教学实践便完成了大半。接下来的任务便是针对课程做一份文字的总结, 这种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心得体会将提供给以后的教学以一定的参考。总结的内容应当首先确定此次教学活动是否完成了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 完成度如何与音乐会的效果如何会反映出这次教学改革的部分合理性。其次, 教学课程各方面设置是否得到了预期效果, 据此来判断课程设置的优劣, 并对不足的部分进行修正改革。老师的总结过程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教学思想体现, 从各种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分析探讨, 让多声部表演唱课程应用于高师教学的课程实践有一个更好的成果。
摘要:本文首先剖析了当前高师声乐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继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应当建立“多声部表演唱”的教学体系的三个要点:明确高师声乐教学的目标, 进行重唱与多声部表演唱的训练;重视多声部表演唱教材的编写和创作;重视对能够进行多声部表演唱人才的培养。最后还提出了多声部表演唱课程的检验方式。
关键词:民族声乐 表情 眼神 微笑 口型
我国现代民族声乐是从各民族传统民歌、小调、山歌、号子中演变而来的,相对于美声作品的豪迈和粗犷,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则以甜美和欢快居多,因此在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应根据作品的风格配以适当的表情,这样才能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从眼睛、微笑、口型入手,将表情调整到最佳状态。
一、眼睛——顾盼生姿
(一)眼神的定位练习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视线大多落在教师或曲谱上,一般位置较低,一旦形成习惯,在真正登上舞台表演时,会出现低头演唱或眼神飘忽不定不知看哪的情况。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时要让他们把眼神定位于房间内的某个点,点的位置可根据学生的身高灵活掌握,但应保持视线平行,不可过高或过低。定位能力掌握后,可让学生在保持视线平行的前提下缓慢左右移动,便于日后登台时做到与台下观众的眼神交流,从而掌控全场。
(二)眼神的变化练习
教师可专门挑选不同风格的作品片段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要求学生以情绪变化为主导,做出眼神的变化,或悲或喜,或怨或怒,都要在眼神中有准确的反应和体现。
(三)眼神的内涵练习
对于一个歌者而言,单纯具备上述对眼神的控制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艺术修养的提升才是关键。所以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观摩、学习国内外优秀音乐家的表演,特别是要从中国传统音乐中汲取营养,认真挖掘、研读所演唱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韵味风格等等。只有内涵丰富了,才能在表演中做到生动自如、有的放矢。
二、微笑——生动自然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笑,因为那是情之所至,是“发自肺腑”的,而演唱作品时往往就笑不出来了,要在练习发声时始终保持微笑状态就显得更加有难度。这里我们说的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让别人看的表情,更是练习发声时的一种辅助动作。
我们在微笑时,需要面部多组肌肉的协同运动,包括笑肌、口角提肌、口角降肌等等,我们一般统称为笑肌。在我们的发声过程中,笑肌提起可以瞬间将演唱调整到一个积极的状态,同时也有助于各发声器官的协同工作,使声音更富张力和表现力。
民族声乐一般要求声音甜美、明亮,富有金属质感,要发出这样的声音就需要微笑着演唱。与英语、意大利语等西方语音体系不同,汉语的语音特征决定了我们的发音舌位比较靠前,每个音节韵腹的共振点在口腔前部,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用美声唱法中扩大口腔、共鸣点后移的方法指导学生,而应该让学生发声时保持微笑状态。具体方法是将笑肌提起,口腔打开幅度不宜过大,同时打开鼻咽腔,颧骨两侧的笑肌呈微笑状。这样做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嘴巴不能横向张开幅度过大而变成咧嘴唱歌,导致声音变得“扁”而“白”。
声乐学习难度比较大,常常让人有一种“有劲使不上”的感觉,学生在“感觉”没有找到的情况下,学习热情和演唱心情就必然受到影响,所以此时面对学生的“苦瓜脸”,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另外,微笑不是做出来的,而应该生于心、发于情,所以教师还要让学生课余时间经常对着镜子找自己最自然、最美丽的微笑,一旦找到,就要反复强化,形成笑肌的动力定型,这样就能避免演唱中微笑的僵化与违和。
三、口型——张弛有度
(一)内口型的训练
内口型训练的关键在于上口盖能否抬起,所谓“上口盖”,实际指口腔中硬腭和软腭部分。美声唱法强调“喉咙打开”,而民族声乐强调的是“上口盖抬起”。汉语元音的“四呼”中,齐齿呼和撮口呼发音时上口盖是最难打开的,比如发“yi”和“xu”时,舌位较高,共鸣点也在口腔前部,因此要做到吐字圆润同时提起上颚是很不容易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上口盖抬起呢?“打呵欠”法仍然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民族声乐演唱中使用的应该是“半打呵欠”的状态,也就是上口盖抬起的幅度和喉咙打开的幅度都不能过大。如果都张开到极限,则会导致声音缺乏控制,反之,张开幅度过小,则会使声音又“挤”又“扁”。同时,很多学生为了做出上口盖抬起的动作,会顾此失彼,使喉部肌肉群变得紧张起来,这样会使发声腔体失去弹性,共鸣通道缩紧,声音也必然又“僵”又“硬”。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上口盖抬起时的自然和松弛的感觉,并让学生对照镜子反复练习,经过正确的上口盖抬高训练后,负责支配上口盖运动的肌肉群会逐渐变得比较松驰和容易控制。
(二)外口型的训练
演唱过程中,外口型是随发音的咬字、吐字变化而变化的。汉语的音节一般包含字头、字腹和字尾三个部分。字头一般指声母部分,字腹通常是韵母的元音部分,字尾指的是复韵母或鼻韵母的韵尾部分。演唱时要求咬紧字头,突出字腹,收准字尾。比如,发“chun”字时,先是双唇微张,由舌、齿配合发出“ch”音,然后双唇迅速拢圆并向前撮起,发“u”音,最后双唇收回,归韵到前鼻韵母的韵尾“n”,动作要一气呵成,唇、舌、齿、鼻都要配合到位,才能保证发音质量。
【摘要】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选用都应当与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有所区别。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以影视歌曲为切入点,改革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关键词:影视表演;声乐教学;影视歌曲
声乐课是影视表演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电影表演人才。一直以来,影视表演系的声乐教学,基本上都是沿用音乐系科声乐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歌唱能力,增强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影视表演专业是以培养优秀的影视演员为目标,就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和音乐素养而言,影视表演专业较之音乐学院还存有不小的差距。另外,相比难度较高的民美歌曲,学生更喜欢通俗浅显的流行歌曲。这就带来了声乐课堂上选歌难、学歌难的问题。再者,与专业音乐系科相比,少了系统全面的音乐基本素质测试。很多学生虽然通过了专业考试,但存在五音不全、嗓音条件差,甚至是声带病变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入学后声乐课的学习。而学生越是发不出声,老师就越是强调发声技能。长此以往,进入了一个重视声音技能,忽略音乐体验的怪圈。
上述问题,给声乐课堂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破除这些阻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堂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厘清思路:破除声乐课堂上的阻力,不是要全盘否定使用多年的教学体系,而是在这一体系内部,对以往的教材使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革新,使教材使用兼顾学生兴趣;教学内容和受教对象相匹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都得到充分发挥。经过思考和实践证明,将演唱影视歌曲纳入到声乐课的教学内容中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声乐教学和表演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在教材选择上,增加一部分题材积极向上、旋律性较强、难易程度适中的影视歌曲作为教学曲库。该曲库经过一个学年的试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对影视歌曲表现出极大的演唱热情。这是源于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喜爱。影视歌曲是电影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影视插曲不仅能起到渲染剧情的作用,成为诠释镜头的手段,甚至能够以小见大地体现整部影片的宏大构思。当我们观看电影电视作品时,除了剧中优美的银幕画面、动人的故事情节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也常常被影片中的歌曲所打动。甚至多年之后,当影片中的经典旋律再次响起时,能将我们重又带回到影片的情境之中。这种强大的情感共鸣,可以通过影视歌曲这一载体释放到声乐课中。如此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声乐课堂上 “选歌难、学歌难”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声乐学习的积极性。
再者,在教学内容上,发挥影视歌曲的纽带作用,使声乐和表演跨学科结合,成为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服务于学生们的银幕形象塑造。
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学习,是为学生在以后长期的电影表演实践中能有机地运用声乐这個手段,塑造好人物形象,加强艺术感染力。影视歌曲相比较其他歌曲类型,其风格特点、人物类型、题材内容都和影片相符合,加上其抒情性见长的特质,在教学中更便于学生投入感情,能够迅速地使音乐形象和银幕画面对接,有利于学生在演唱中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让曲中角色粉墨登场,有唱有演,力求使声乐、表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看来,选择影视歌曲作为教学内容,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变声乐课上“重技能,轻体验”的局面。对于一些嗓音条件稍差的同学,也可以使其扬长避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并以此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曲风。
最后,在教学技术手段上,可以将演唱影视歌曲和卡拉ok形式相结合。这一技术手段的实施得益于我院优厚的硬件设施,每间声乐教室都配备有立体声音箱、调音台、话筒等音响设备。以往的声乐教学中,学生的演唱是以钢琴伴奏为主,钢琴伴奏相比较播放音乐伴奏,即兴的成分多,便于老师根据学生情况随机应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学生在节奏、音准等方面的问题。使用音乐伴奏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听辨前奏、间奏,以及歌曲的调式调性;力求歌曲演唱做到旋律、节拍准确;要求演唱者的情绪表现同音乐伴奏的情绪织体相吻合;要注意话筒的使用恰到好处。
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声乐教学新课程
提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在愈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下,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日臻突出,声乐教学业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作为音乐课堂上的主要内容,声乐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起到洗涤身心,净化心灵,升华智慧的作用,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意义不言而喻。
一、中小学声乐教学概述
1.声乐的概念
所谓声乐,其又被称之为艺术歌唱,是指将艺术化的语言和科学化的歌喉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以此来表现出语意高度凝练的歌词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调,借以抒发思想情感并进行二度创作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声乐作为一门语言化和情感化的艺术,能够有效激发人的内在情感,并激起内心共鸣。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开设不仅给予了学生基本的声乐知识,还起到了培育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2.中小学声乐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完整的声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的发声技巧,还涵盖了对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这一完整的教学系列,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气息和共鸣的控制,加强对音色的锤炼,并精准把握艺术表现力。同时,声乐教学还能训练和强化学生对于歌曲的艺术感知力、想象力以及理解力,促使学生以自身良好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来实现与音乐的情感交融,以最好状态展现音乐形象。(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一首歌曲是否成功演唱的评判,不仅仅是音乐技巧的良好发挥,更需要演唱者内心情感的发挥,真正做到用心演唱。如果缺乏了对音乐的心理感受,将很难表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无法唤起听者的审美共鸣。因而,艺术修养是歌曲演唱的成功所在。声乐教学理论传输和技能教授,对学生浅移默化地影响和渗透,逐步树立起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3)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审美观念声乐教育全面而具体地概括了声乐审美教育的系统结构,并充分解析了施教者与受教者学习、研究的具体内容,通过对声乐审美教育基本方向的规范,引导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辨别美丑,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二、新课程标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
1.中小学声乐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传统的中小学声乐教学模式以书本为中心,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填鸭式的理论传输和机械式的技能训练,忽略了学生对于声乐的领悟和感受。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要求中小学声乐教育要坚持学生本位思想,立足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学习方式的养成。同时,新课程还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以亲身行为体验音乐过程,以达到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旨在关注学生的实际收获和心理体验,其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体系
传统的声乐教育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需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以能够胜任常规的教学工作。但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日臻深入,传统教学模式的滞后性不断凸显,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被置于了教学中心。与此同时,新课程强调声乐教育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注重对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育。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适时更新和拓展知识体系,在自身知识不断丰满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多领域、宽范围地汲取与声乐相关的学科知识,通过对诸如历史、文学、民俗等学科知识的涉猎,形成开放性的知识架构,实现思维和想象力的拓展,以更好地理解声乐的内涵。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抓住一切学习机会,不断充实自我知识体系,以适应新课程下的声乐教育,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秉持创新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被置于了重要位置,而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声乐教育氛围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题中之意。作为求知欲强,价值观念正在树立的群体,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直接关乎中小学生的接受和吸收程度,进而影响到其身心发展。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声乐教育要着力体现内容的丰富多彩性和形式的生动多样性,通过有效的互动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满足中小学生对于声乐内容的探索和求知欲望,进而以饱满的热情主动投入声乐学习中。在这种全新且活络的声乐教育活动下,音乐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秉持创新思维和理念,及时发现和探索教学中可调动学生兴趣的细微之处,在创新的驱动下实现与学生的共同发展进步。
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新课程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高度关注下,中小学声乐教育就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丰富和拓展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以开拓创新的思维来对传统的声乐教学实践予以改革,以使声乐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能契合新课程的要求。
1.重视声乐理论教学
新课程要求锻造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这些教师而言,理论知识处于基础和核心位置,是实现一切素质拓展的前提。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较强的声乐演唱能力,更需具有基础的声乐理论讲授能力以及相应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得声乐知识能够顺利传输给学生。但实践中,中小学声乐教学对于科学理论部分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是以经验为主导。尤其是在个别的声乐课程中,只强调了技能的机械式训练,忽略了一些基础性理论知识的讲授,从而导致声乐教育缺失了理论依托,系统性严重不足。长此以往,不仅会削弱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还将导致教师理论知识的弱化,只能够唱,而无法说出唱的理论。事实上,完整的声乐教育并非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叠加,它必须以理论知识为依托,在理论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形成感性与理性认知并存的学习体系,实现声乐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因而,声乐教师要摒弃对声乐理论教育不甚重视的现状,将声乐教学置于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之上,根据声乐学习的完整性和实用性特征来展开理论课程,从音响学、生理学等诸多角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剖析、讲解,对发声的原理,歌唱的姿势以及声乐的发展历程等予以梳理认知,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声乐理论知识,进而提升演唱技能和音乐素养,为适应不断提高的声乐教育要求奠定基础,培养既熟知理论,又深谙技的新时代学生。
2.突出声乐实践教学
艺术实践作为声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对声乐教学而言是极为必要的补充和促进,缺失了艺术实践的声乐教学,将难以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声乐艺术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为基础,而艺术实践则是声乐理论的最佳表现与检验。因而,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竭力拓展课堂教学,尽可能延伸至课外的声乐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广阔的艺术实践空间,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对于声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声乐艺术潜质,锻造其组织和自行编排声乐节目的能力。在学生编排声乐节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引导作用,协同和指导学生广泛开展音乐剧、歌伴舞等形式多样的声乐活动,借此艺术实践形式来丰富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实现中小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3.尝试集体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主导,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旨在根据学生个人的嗓音条件和综合素养来进行培养,进而制定适宜个人发展的教学方案,并因材施教地展开具体课程。毋庸置疑,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声乐教学的高度针对性,效果明显,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质,凸显学生的艺术个性,是促使学生掌握基本发声技巧,提升声乐能力的良好途径。但不容忽视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声乐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学,而非针对个别学生,其讲求团队和整体性,致力于对每一个中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开发和培训。因而,为契合新课程教育理念,中小学声乐教学就需尝试集体性教学,通过声乐理论知识、发声的基本方法、呼吸的正确方式以及科学的共鸣训练等共性问题来发挥其对于教学的正面引导作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基础的声乐知识。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对唱、二重唱、小组唱等形式进行集体声乐训练,将集体学习与一对一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组合灵活,形式活泼的教学方式实现个性化与集体化的互补,打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并在集体声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结语
声乐作为一门兼备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对于培育广大中小学生学生的音乐素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和审美观念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过度依靠教师的经验,忽略了科学理论和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削弱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声乐教育流于形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声乐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日臻突出,其对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深远意义也愈加得到关注和重视。因而,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紧随《音乐课程标准》,摒除滞后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全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多样化、生动化、情趣化的教学手段来燃起学生对于声乐教学的兴趣,进而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音乐游戏教学在现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已经有了它独树一帜的一面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了,它的教学特点主要凸显在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释放了自己的身心,变得轻松、欢欣。在音乐游戏教学中,学生们可以大胆的、随性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使整个课堂充满了一种和谐欢愉的气息。学生从刻板单调的文字教学中解脱出来,展现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才华,教师也突破了音乐教学的桎梏。针对音乐游戏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我就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特点,谈谈我自己的浅薄的看法,希望和其他教师达成共同的认识,并不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1.音乐游戏教学
在过去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课堂内容重点突出在教师对课本知识一味的灌输,及课程要求对学生技能培养的理论式教学,这样的课程教学古板乏味,课堂气氛死寂,难见学生们在“音乐教育”这门课课堂上所该表现出来的愉悦轻松的心情和活跃兴奋的样子。相反的,音乐教育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教育教学特点。在这个时候,我们便要发掘出可以改变音乐教育现状的新的教学方法一一因此,我们在音乐教育中融入了音乐游戏元素。
“音乐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它的魅力和音乐教育教学特点就突出在――一改之前音乐教育古板单调的教学方式,重新审视音乐教育的核心,在坚持音乐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下,融合了音乐游戏的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并再次重点强调了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们在音乐教育教学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唤醒,活动中自由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奇思妙想,成为了音乐游戏课堂教学里的主角。课堂死寂沉闷的氛围被一扫而光,驱逐出外。新的音乐游戏教学再次把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一起互动参与到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感受着音乐游戏带给每个人欢愉轻松的新鲜感觉和气息。
2.音乐游戏教学特点
音乐游戏教学因为它自身所具有的独树一帜的特点和积极的影响,把原本乏味枯燥的书本知识静态传授变成生动形象、灵动有趣的活动教学。接下来,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新的教学形式――音乐游戏教学特点的魅力和影响力。
2.1课堂上主动、积极的表现
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要突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堂质量,所以,为了达到音乐教学要求,如何让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和上心地去学习它,就要看学校领导的决策力和教师们的教学的态度了。一般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是以教师一味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为开始,课后实践活动安排为结束。但是,现在在音乐游戏教学中,就剔除并改变了以往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开门见山式直击教学目标和主题的教学方式,而是在适宜的时间、课堂气氛下融入音乐游戏元素,和学生们互动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教育这门学科独有的魅力和特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们自由地随性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舒心得满足了自己好动好奇的心理,并成功的完成了音乐教育教学目标。
2.2坚持教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在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中一样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人的教学规定。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在课堂中习得的,所以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里的主角。教师也更应该明白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对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音乐游戏教学中,要创设出轻松愉悦的情景教育的场景,让学生们释放自己紧张的情绪,改变自己正襟危坐的样子;让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富有生动情趣和动感的音乐游戏教学中,开自己多余的顾虑和拘谨,成为音乐课堂中的始创者和发掘者。如此,音乐游戏教学便完成了自己使命,并突出了自己在音乐教育中正确有效的导向性和生动有趣的特点。
3.音乐游戏教学的要求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音乐游戏元素不是时时刻刻的,也不是不二之选。所以我们要明白的就是音乐游戏教学不总是那么得怡如其分,符合时宜,运用不当反倒使课堂氛围变得混乱,没有纪律约束,乱糟糟的一片。学生们虽然很开心兴奋地感受着课堂气氛,但是终究还是要学得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对他们所要传授的知识和培养的技能。
教师在音乐游戏实践教学中,要明确音乐教育和音乐游戏的分界点和融合点,只有张弛有度才能发挥出音乐游戏教学的最有效、最大的作用。事实是,加入音乐游戏元素只是让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变得灵动活跃,颇具情调,让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让师生一起感受音乐教育这门课程的趣味性、生动性;让教师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4.结语
一、提升声乐技术的素质
声乐素质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素质, 教师要全面解决学生驾驭声音的能力, 重视锤炼学生的声乐素质, 实现声音的连贯和谐统一, 注重声乐的拓展, 重视音乐句法的累积, 注重旋律美, 节奏美, 韵律美, 优化声乐教学的认识, 提高声乐教学的方法累积。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思想和方法, 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声乐技术素质, 制定好科学合理的思路, 明确清晰的步骤, 循序渐进的方法, 追求声乐教学的效率提高。
声乐教学, 歌词为先, 节奏然后, 声音最后, 教师一定要把握这样的原则, 重视声音, 而排除其他因素, 则会造成完整因素的结合, 不能形成声乐整体素质的结晶。因此, 声乐教师不能只重视声乐演唱, 而忽视其他相互依存的存在的艺术形式的训练, 就会引起整体形象的扭曲, 并忽视声乐演唱的整体效果。声乐教师的责任是重视声乐教学的因素的结合, 重视学生头脑的理性, 心灵的感情和身体的发声的结合, 讲究整体的协调和平衡, 重视应用能力的提升, 拓展科学的途径, 追求声音整体协调发展, 增强音乐、生理、心理特点的发展, 提高音乐的演奏技能, 重视呼吸和声音的共鸣, 真声和假声的辨别, 实现感觉和听觉的辩证统一。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 发挥人唱歌的自觉性, 模仿性, 拓宽声乐教学的渠道, 实现声乐教学的优点, 突破声乐教学的优势, 让学生模仿优秀的名家, 突破技能, 向名家看齐, 实现艺术的发展, 教师要研究声乐教学的过程和声音生成的基本方法和正确的感知能力, 重视心态的培养, 培养学生从容解放的心态, 重视学生感受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然协调的心境, 重视学生音乐素质的锤炼, 让学生学习更加精确而完美, 重视学生感觉听觉心理的锤炼, 让学生收获合作学习的优势, 并获得实践能力的提高, 让学生获得优秀的声乐学习的成绩, 赢得走向未来的声乐基础。
声乐教学重视训练学生的声音训练功能, 注重情商教育, 审美教育, 文化教育。教师要带领学生对作品分析处理驾驭积累, 重视声乐教学的开发和积累。教师要采用不同风格的小精品教学让学生感知音乐, 捕捉词汇, 重塑音乐形象, 实现音乐和感情的融合, 表现到理解和表现, 创造中, 开启学生的声乐演出的空间, 优化学生的素质教育, 审美教育, 情商启蒙教育, 发展学生的基础音乐教育。
二、提高声乐教学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提高学生声乐教学的综合素质, 教会学生学会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的知识, 实现学生乐器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面提升。教师要多方位全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 积累广泛的知识, 全面培养文化修养, 讲声乐教学重视起来, 完成素质教育的作用。教师要实现声乐教学的共性教育, 形成课程同步, 教学模式统一, 声乐技术优化, 歌唱素质提高的整体学习方式, 提高声乐教学的综合素质, 全面更新学生的声乐演唱的知识结构。
学生练习声乐教学的素质, 可以拓展声乐品种和数量, 提高声乐教学的实用性, 通过理论学习和作品分析, 范唱、资料欣赏集合的方法, 并发展声乐教学的主线, 优化声乐作品的教学, 拓展声乐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性、广泛性、实用性的统一。具体从声乐教学的角度, 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1) 学习西洋声乐历史, 和各时期的歌剧、艺术歌曲, 声乐学习的状况等。2) 学习中国声乐历史, 和各个时期的文献、戏曲、曲艺、传统艺术歌曲。3) 了解歌唱常识, 掌握歌曲的类型和范围, 实现生理结构和学生的声音器官的保护, 学会世界名曲, 学会欣赏, 掌握合唱的组织, 重视声乐唱歌方法的累积。4) 拓展学习素材, 重视素质教育, 实现学习的广度、深度和诠释等方面的学习, 累积教学知识, 实现个性和规范统一的教学方式, 掌握声乐教学的拓展性, 让声乐教学走向未来的延续。5) 实现声乐教学和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的统一, 储备知识, 欣赏名家演出, 形成知识的补充和拓展, 重视认识感知的能力提高, 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 欣赏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 保证学生走向未来的技能和素质的均衡地发展, 形成学生的技术, 修养, 文化, 教学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声乐教学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升
从信息角度, 教学内容累积的角度, 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 都要培养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 并让学生学会观摩声乐优秀演出, 提升声乐教学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完善学生的学习, 强化学生的声乐技能, 深化学生的认识, 累积教育教学方法。具体在实践中, 教师要实现不同声部的学生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层次教学, 发展学生的共性和个性, 安排小组集体发声训练, 激发学生唱歌的激情, 安排齐唱、重唱和合唱联系, 指导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 培养学生声乐演唱的实战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指导学生到不同场合去锻炼。
学生的声乐艺术和文学艺术要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声乐思想, 增强情感培养的细腻性, 教育学生从声乐演唱中积累思想感情, 提升素质教育的长远教育性, 培养学生的情感, 净化学生的思想, 完善学生的品格, 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生化精神, 美化心灵, 引导学生通过美的教育提高综合能力, 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完善声乐教学的思想性和技能性教育, 深入挖掘声乐教学的思想性, 将思想教育融入到审美教育中, 提高声乐教学对学生人生长远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总之, 教师要实现声乐教学的探索与展望, 形成系统的声乐教育, 受用学生的人生发展路程。
摘要:声乐教学应该注重提高综合素质, 实现基础和速成, 能力和素养培养, 重视艺术与思想的统一。声乐教学的培养要重视声乐技术素质提高, 形成声乐素质, 演唱素质, 思想素质等, 全面拓展与提升声乐教学的未来。
关键词:声乐教学,探索,展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关系;兴趣;协调
声乐教学是一门比较困难和复杂的学问,其中很多辩证和统一的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对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声乐教师认识到声乐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多种矛盾关系,这些矛盾常常令教师和学生都左右为难,然而这些只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阶段,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如何对待正是我们研究和协调的关键。
一、嗓子和脑子之间的关系
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常常用“不用嗓子,要用脑子”来告诫学生。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意是:学习声乐要勤于思考与总结,而不是光凭嗓子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练唱。
有些学生对学习声乐极其热情,每天花大量时间练唱,往往造成过度用嗓,虽勤于练习却收效甚微,弄不好,当重新到教师那里去上课时会得到“练习不正确”的评语;有些似乎没有苦练的学生却能收到好得多的学习效果而得到教师的赞扬或肯定,这使一些“埋头苦练”的学生感到委屈和气馁,有时也会因此而走向另一极端,“既然劳而无功,干脆少练甚至不练”,却又遭到“课下不用功”的批评。真是练也不行,不练也不好,颇感左右为难。
人的嗓子是比较娇嫩的器官,经不起长时间的连续劳动,特别是滥用!因此,当教师在课堂上告诉你:“这是个(由你自己发出的)好的(合乎歌唱要求的)声音”时,你就应该开动脑子,分析它与不好的声音的不同之处究竟在哪里,记住这种正确的歌唱状态,进一步总结发出这声音的生理特征,以指导课下练习,你就不再是只凭嗓子练唱了。这样才可能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歌唱所必需的驾驭自己声音的能力。
勤于用脑,这样的学生势必在声乐练习中事半功倍,而光凭嗓子苦练的学生则可能劳而无功。
二、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能消极等待
有些初学声乐的同学,想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往往不顾教师的再三告诫,在课下进行目前还力不胜任的、而且常常是方法不正确的练习,诸如急于扩展音域而乱唱高音;做超过限度的长时间练习;演唱并非教师布置,实际上在目前尚不能胜任的作品等。这些处于变声期或变声期前的孩子不但不可能再获得惊人的提高,反而会走入歌唱的误区,甚至导致各类嗓音疾病的产生,以至在长时间内不能进行声乐学习。
当然,有的学生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倒是深明学习声乐的“艰难”,自己练习时又不易分清声音的好坏,弄不好还会徒劳无工,既然急于求成没好处干脆不练。的确,对于一名初学者来说,课下练唱很可能会不得要领,有时还会使用错误的方法练习而不能自知,即使这样,仍然不能“因噎废食”,不做课下练唱。正确的发声方法来自教师的悉心指导,更有赖于自己持之以恒的练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用脑唱用心唱”,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这将是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取得进取的奥秘之一。
三、既照顾个人学习兴趣,但不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
在声乐教学中常会出现的教与学之间产生的矛盾是:教师选定的曲目学生不乐意唱;学生想唱的作品,教师又认为不宜采用。如不良好沟通的话,往往形成课堂上学生勉强学习选定作品,课后自行练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当然也就很难按教师要求练唱。现在大量流行音乐充斥着生活的各个角落,受其影响学生模仿学唱成人音色。长此以往,不光声乐教学难收到良好效果,学唱成人音色的后果更是对小学生危害极大。
怎样协调处理好两者关系呢?作为学生,应该相信教师的经验,理解教师的用心,目的无非是希望取得好的教学成果。即选材多是有针对地为克服学生演唱上的某个问题,或巩固某方面已取得的成果有的放矢的做法。当然,作为教师,应把自己之所以选择这首曲目的意图和目的告诉学生以取得学生配合。同时,考虑到学生某些兴趣爱好来选择教材。因为唱所喜欢的曲目,歌唱状态更易趋于积极兴奋,甚至可以意外地唱好平时唱不好的某些难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者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深感兴趣的话,必然收到更好的效果。
人声是世间最美妙的乐器,歌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让学习声乐的学生,从各种矛盾关系中认清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做得更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
本文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应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文中采用了传统模式与开放式模式两者对比的方法对开放式模式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目的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
作 者:叶莉萍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东苑小学,浙江金华,321017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633.6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式教学模式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
声乐教学是师生的真诚合作、默契配合的双边活动。由于声音具有时间性的艺术特点,除非进行录音,不然将瞬间即逝。笔者在十来年的声乐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实际情况认真进行了启发式教学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后培养了一批出色的学生。
一、启发式教学法在歌唱气息上的运用
笔者在声乐教学中,首先解决学生的歌唱气息的问题。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为帅”。那么这气又该如何“调”才正确呢?这是每一位学习声乐的人首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首先,笔者运用了学生熟悉的例子。比如当你走在路上时,你的钱包被抢了,你会毫不犹豫地喊抓小偷,而不会去想你该如何吸气,用什么声音来喊,声音的位置在哪等问题。这时候你的声音与气息是自然的、正确的配合,声音的位置自然是高位置。这样讲能更直接地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深呼吸、高位置。
其次,笔者用跳音练习让学生体会气息与声音位置的关系。
学生:“老师,你看我的跳音这样练习对不对?”
老师:“你的腹部没有任何动作,而胃部的动作却是很大,说明你的气吸得很浅。因而发出的声音无法送到头腔,导致喉部也紧张,声音发虚发直,所以你这样的动作是错误的。你先叹口气,体会放松的状态,身体像松树一样挺拔站立,把腹部放松下来,这就是吸气了。在唱跳音时,要在小腹要往上微收的同时发声,唱完一个迅速将腹部放松,这就是跳音的技巧。如此反复,腹部肌肉得到训练,会变得灵活、有弹性,对气息的控制能力也就增强。这种跳音技巧的优点在于快,气息深,肩平,喉器稳定,外表好看。”笔者要求她做一次,她能基本准确地做到。当然,腹部肌肉由于缺乏锻炼还是不够灵活,笔者要求她回去用这方法练习,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用线串珠子成为项链”的比喻进行“气息”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教学方法。有的同学在唱延长音时,常感力不从心,不是无法一气呵成就是声音的位置不统一。
老师:“项链是用什么串起来的?”
学生:“线。”
老师:“对,你们在歌唱时‘声音’就是珠子,‘线’就是气息,你们要把每个一样大的珠子用线串起来,这样声音才能连贯。”
学生:“有些项链的珠子是由小排到大再由大排到小的。”
老师:“不错,就像我们唱音阶时,音阶上行,声音要渐强,下行则要渐弱。但它们始终都由‘线’串着。”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明白了歌唱时要同时注意声音力度、音量的对比。
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位歌唱者的发展前途.笔者认为要掌握正确的气息,如同建高楼先打好地基一样重要,只有打好地基,才能开始建楼,不然即使建起来,也是海市蜃楼。声乐教学第一步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用气方法,才能得到好听的声音。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歌唱吐字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歌唱艺术直接受语音的影响和制约。古今中外的声乐家在声乐训练和演唱中都十分重视歌唱的咬字、吐字问题。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曾说:“古之善歌者有语: 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就是说要将字融汇在歌声之中,即“声中无字”;将字变成音乐化的有声字,即“字中有声”。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也提出“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他将“字清”列为三绝之首。“千斤白,四两唱”“气为帅,字为本”“字领声随”“以字行腔”“字正腔圆”等都是声乐艺术吐字、咬字的科学概括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于声乐吐字、咬字的教学呢?
首先,学生要讲好普通话。在这基础上构成咬字、吐字技巧。我国的汉字是属单音节体系,从明代起根据汉字的这一特点,每个字分字头、字腹、字尾。字头——辅音(声母),字腹——元音(韵母),字尾——归韵收音。因此要想得到清晰的歌唱语言,就要从说好汉字入手,注意字的头、腹、尾。字头是字的起音,一般都是辅音,辅音是不能延长的,因此要咬得敏捷利索,短而有力,着力点准确,气息必须有一种突破阻碍的力量,可称它为一刹那的爆发力,而且这种力量一触即发,要咬而不死,否则辅音就会咬得过死。如朗诵“八百标兵奔北坡”。“b”是字头,发音的着力点是在双唇,双唇要有力短而快地喷出b,过渡到字腹上。潮汕地区的同学对字头H与F经常搞不清楚。他们常把“花”读“发”。字头如果发音不准确,会导致整个字的词义完全改变。字腹是字的元音,元音是字的发声和延长的部分,因此要发得流畅圆润、丰满而富有色彩。字头喷出后,立即过渡到字腹,除气息的支持外,字头所用的力量和状态应立即消失,保持韵母的发声状态,气息不断,字声统一,音韵准确。如“ba”就要在“a”音上延长,声音才能饱满。笔者要求学生体会下巴有根线将其往下拉的感觉。字尾也叫归韵收音,字尾要准确,归韵过重过长就会使声音干涩,不归韵字又会走样,如上例“搬”有学生将其念成“八”就是因为其收声时,嘴是张开了,但没有很快闭上双唇,因而变成“八”。因为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所以语言都带着本地区的方言。比如有位来自茂名的同学,他在家乡是讲白话的,他总是把“长江”唱成“长间”。这是他没区分好字尾归韵在前鼻音还是在后鼻音上。
其次,要做到字正腔圆。在教学中,笔者启发学生解决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字与字的关系。歌唱中字与字的转换和衔接必须做到连贯统一,否则会模糊不清,甚至会破坏声音的统一。怎样才能做到字与字的完善过渡呢?笔者让学生说“ a e i o u”,要求学生无论字怎样变化,咽喉腔体一定要打开,并保持相对稳定不变,把舌根放松,把字都安放在同一个位置的共鸣点。尽管字点变化不一,声点却是一个,在不统一中求统一,从而把字与字的过渡转换好、衔接好,达到“累累如贯珠”的艺术效果。就像是五个人坐在同一张沙发上一样,很稳当。又像是同一个人穿着不同的五件衣服一样,很合身。第二,字与气的关系。歌唱中,每个字都必须在气息的正确支持下发出,所有的字都必须在气息的轨道上走动和过渡,用气将字贯串起来。如果气息支持不足,就会声跌字落;气息猛,失去平衡,也会将字冲散走形。它们的关系可以用水与舟作比喻。水即气息,舟即字;水不足,舟难行;水过猛,舟易覆。如歌曲《赶圩归来阿哩哩》这首歌是描写彝族姑娘赶集回来,买回了许多的东西,心里特别高兴的场景。引子必须用气息支托着“阿”字,声音应由弱到强,表现人物形象由远到近。气不能向上冲,那样容易跑调。因此,以正确的呼吸作为歌唱吐字的基础,达到“珠圆玉润”的歌唱效果。第三,字与声的关系。字与声的关系是以字传情,以声动人。笔者把它们比喻成建好框架的房子与装修好的房子的关系来启发学生。歌唱发声吐字时,舌根舌尖要灵活,喉部要稳定,每一个字都要唱在同一支点、同一个共鸣腔体里和同一高位置上,做到字与声的完美结合,达到声如串珠的效果。如歌剧《小二黑结婚》里边的一首《清粼粼的水 蓝莹莹的天》中的第一段,描绘小芹以洗衣服为由,背着母亲到村口河边去等二黑哥归来的淳朴可爱的形象,音乐清澈、飘逸、优美,仿佛进入了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山乡村落。如何用明亮、亲切、柔美的声音来塑造小芹那似山泉般纯净、可爱的形象呢?这就要求声音位置应比较靠前,咬字的着力点向前移到软口盖和硬口盖的交接处,咬字发声抬起面颊肌,嘴角和上大牙,字头要咬得准确有力和夸张些。许多字音发声时都有装饰音的小拐弯,这些音都要轻巧地唱。字与声的关系,要处理好是有很多学问的。例如,唱“清”这个闭口音时,上下前牙的距离要开一指,在大牙尽头发出声音。“粼粼”两字口型不变,只需舌尖动作将字头咬清。以上两字按中国传统唱法咬字发音习惯,都在字音的开始部分加隐约的装饰音。“水”和“来”字都是一字多音,要唱好字的腹和尾。“蓝”字加装饰音,“个”字加滑音,“天”字再一次强调韵母的发音。学生按照笔者的提示作了声音的共鸣与色彩,咬字的韵味立刻不同。第四,字与情的关系。语音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信号,字本身在歌唱中就是传情达意,必须做到“字里传情”。仅此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吐字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和风格,才能“字里含情”。如弄清字的语气、语势、语调,加以强调和运用特殊的唱法给予润色,这样才能“一字成趣”,韵味浓郁,达到“词尽意不尽”的艺术效果。
在歌唱中,要做到声音美和语音美的高度统一,完美结合就必须字正腔圆,字清意明,使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真正成为音乐化的艺术语音,从而在歌唱中完成语音对情感的表达、对形象的塑造、对艺术风格的体现。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启发式教学起到很好的直观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教授歌曲的艺术表现方面的运用
歌唱是表现思想感情的艺术,准确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就成为歌唱艺术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在声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发挥最大潜力去唱好每一首歌,去实践歌唱艺术的任务和目标。
首先,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把严格要求与循循善诱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对歌唱的热爱,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歌唱欲望、表现欲望,着力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肌肉松弛,精神焕发,头脑清醒地进入歌唱的训练活动,这样才有可能完成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要求。这个过程有两点特别要注意:一是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因势利导地用学生的长处克服其短处,绝不可“恨铁不成钢”而急躁易怒,使学生产生恐惧的情绪和心理;二是对那些条件稍差学生不能表示出有歧视的态度,以免使其产生自卑感。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歌唱者的自信心要比优越的专业条件更重要,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学生才能有大胆去表现和处理歌曲的勇气。
其次,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歌曲艺术表现能力。由于每个人的阅历、艺术素养、感受能力不同,对相同的作品的演绎也就有差异。要准确表达歌曲的内涵,首先要启发学生去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曲式、调式。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歌曲,表现作品,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例如,《绣红旗》是七场大型歌剧《江姐》的唱段之一,是江姐在狱中临刑前听到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含着热泪绣红旗的一段唱。有位学生把声音唱得很明亮,但没有内心活动,无法刻画出江姐此时的形象。于是笔者给她讲了这首歌的时代背景,并要求她朗诵歌词,再让她谈里面讲述的人物情景。通过这样的引导,她终于领悟到江姐那种无所畏惧、坚贞不屈、对敌人无比憎恨、对新中国成立无比激动的情形。经过这一启发,学生就懂得什么是声情并茂的艺术表现。
再次,用启发式教学法教授学生掌握歌曲的三种处理手法。
1.整体构思的艺术手法。在对歌曲进行整体构思处理时,首先要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确定演唱基调,即以什么情绪作为表达歌曲的基本感情。笔者以下面例子启发学生如何进行整体构思:
例:A.《祖国我永远热爱您》 热爱之情
B.《珠穆朗玛》赞美之情
2.对比艺术处理手法。是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和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的重要手法。对作品进行对比的艺术处理手法时,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作品形式结构上的对比;二是作品内容情感上进行对比。
例:将下列歌曲与相应的对比形式连接起来
《桃花红杏花白》内容情感
《长城谣》形式结构
3.夸张的艺术处理手法。演唱时要注意夸张不能过分,要有分寸。如夸张过头,不但失去真实性,还会失去歌曲的艺术品位和格调,歪曲歌曲的内容与形象。当然,如果夸张的火候不足,又会显得平淡无味,失去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突出高潮的艺术处理,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语
关键词:儿童少年;声乐教学;探索实践
声乐是音乐教学中比较受儿童喜爱和接受的艺术形式之一,但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声乐教学中也较难见到明显的成效。通过近10年来的教师练内功和对教法的积极探索实践,现已在音乐教学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事实说明,在声乐教学中,只要教师自身业务过硬,并通过对少年儿童得法的声乐训练,就一定能使更多孩子都拥有百灵鸟一样美妙动听的歌喉。
一、打铁先得自身硬,教好学生的前提是先练好教师的内功
声乐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只能用心、用脑、用嗓、用耳去感受。通过练习,我发现所谓“胖人才底气足”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有腹肌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因而我每天除了练习学狗喘气之外,还要学会慢吸慢呼,呼吸时就如同拿着鲜花到鼻子边,缓慢而陶醉的一吸,使鼻子和嘴同时进气,再缓慢呼出。快吸快呼,呼吸时也如同见到非常惊讶的事情那一瞬间发出的“呀!”一样,停顿一下后再呼出。通过长期的练习,渐渐地发现唱高音的时候就不费劲了,尤其是在唱到小字二组的a以上也不觉得难受了。
有些人在美声唱法中,往往出现咬不清字现象,使美声唱法听起来不如民族唱法声音甜美清脆。但从近些年的歌手大赛中发现,美声民族唱法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两者越来越接近了,出现了所谓的“民美结合”唱法,这时的“咬字”就变得更为重要了。我在练习中感到,所有的咬字归结起来无非为“a ai i ao u ”五个母音,这几个字唱的位置统一了,那么所有的字也就迎刃而解了。我认为i的位置最容易找到,i属于闭口音,找到i的头腔共鸣再想着自己的声音要靠后些,这样声音就会变得浑厚且有质感,找到了i这个突破口,再从i的位置演化到a,因为a是开口音,需要有很好的口型打开,细心的体会,使a和i在口中的同一个位置上演唱。接下来就是ai ao u的练习了,只要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决心,每天不断的练习就能够做到五个母音的声音位置的统一。
二、教学要得法,教学的关键是应突出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1、应明确儿童教学的重点。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和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
2、应注意培养学习声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声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的心理,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参与其中,使活动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孩子主动进行学习的精神力量。
3、采取恰当的声乐训练方法。首先是加强呼吸、吐字、咬字训练。关于呼吸练习,刚刚学声乐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对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以及舌、唇、齿等,基本上是模糊的,对控制身体各歌唱器官的能力更是比较差;有的孩子嗓音虽然很好很纯净,但又往往存在吸气浅不够用的情况。那么如何运用气吸呢?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启发和训练他们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和动听。 二是注意音准和节奏的训练。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训练音准和节奏非常重要,同时也要重视视唱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演唱时跟不上音乐节奏,就谈不到表现音乐。因此,基础视唱训练和声乐训练要同时抓,对音准、节奏有了准确的认识之后,在演唱歌曲时,才有可能表达出歌曲的内容。例如,将全音符的形态比喻成一个鸡蛋,将读的长度比喻成四个苹果,一个苹果拍一下,四个苹果就拍四下,同时读“ta”,手停的同时嘴也停。现在,我所教的小班儿童已经可以打简单的节奏,大班的儿童可以视唱c和d两个调的五线谱了。三是交给学生记歌词方法。在习惯常规的教学中,教师总会将歌词生硬的告诉孩子,让孩子死记硬背,孩子们不仅不感兴趣,记起来也很困难。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不断的摸索出让孩子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再根据歌词的含义适当的加入动作,让孩子边记边唱边表演,孩子们兴趣很高涨,不仅歌词记得清楚,而且歌唱得更加声情并茂,真是一举多得。四是注意外在表现力的训练。声乐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信心及歌唱表现力方面的培养,作品的完成,声乐作品技术与情感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就在声乐演唱中加入舞蹈动作,让声乐表演变得不再枯燥。五是注意发声训练。练声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是学生对发声活动感性认识的主动形式。在平时的练声中,虽然需要多次地完成某一动作或一系列动作,但在练声中绝不应是同一个一成不变地机械重复,而是以不断提高发声技术和发声感觉的准确性,增强发声能力为目的地科学重复。
三、教学无止境,对声乐教学也应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实践
当代的儿童,不喜欢束缚在妈妈的“翅膀里”,也不愿意约束在老师的讲台下,他们要有自己充分的空间,自然也会有更多接触网络信息的机会,他们向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会越多越广。今天的老师必须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要在自己所教专业方面做到“精”,还要对其他学科或领域的知识做到“广”。爱心是师生沟通上的桥梁,只有爱学生,才能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也只有爱学生,才能喜欢学生,赏识学生,爱心就像一双慧眼,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帮助他不断进取和增加信心。
今天, 新的教学思想, 教学观念犹如新鲜血液, 已为我们的各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尽管音乐教学, 如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教法等均有了新的起色, 但声乐教学仍然循规蹈矩地迈不开步子。针对这种现状, 不得不引发笔者对声乐教学的种种思考。声乐学习的目的是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 生动地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内涵, 以优美的歌声去感染听众。然而由于人体的封闭性, 便决定了声乐抽象性和复杂性。正因为如此。声乐教学更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声乐教学的环节依次为:气息练习—发声练习—范唱—歌曲分析—学习歌谱—熟唱歌曲—细扣技巧—歌曲处理—完整歌唱。传统的声乐是强调教师的中心作用, 而忽视学生的“感受”。那么, 如何在相应的环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声乐教学从僵化的过程中解放出来, 从枯燥的方法中解放出来, 从而使声乐教学的价值上升为师与生、生与生交流的一种美好形式呢?笔者尝试着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呼吸 (气息) 是歌唱的动力
调整控制好呼吸是声乐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声乐的呼吸法, 并非许多人所想象的那么容易, 它其实包含着最复杂、微妙而神秘的因素。在呼吸的训练中, 笔者摒弃教师一味的强调“何为正确的呼吸方法”去控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行动, 而是放开手脚, 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去品味其中之味, 教师则努力融入其中, 做学生的组织者、合作伙伴和引路人。请学生看两组镜头:镜头一:一位学生在给另外两位学生像模像样地当着小老师, 他一会儿给这个学生把把腰, 一会儿给那个学生把把腰, 热情的指点着她俩的气息。另外一个镜头:几个同学围在一起交流着、探讨着。请听学生们的感受和看法:学生甲:僵、压、弊等现象均是气息不流动, 即声音不畅通的原因。学生乙:气息刚吸进去控制, 还感觉能够做到放松, 越到后面, 僵、压的感觉越严重。学生丙:在气息控制方面, 自己一直存在憋气的现象, 通过学生间的感受交流和老师的反复指点, 今天终于感觉到了这一点对声音造成的危害。正确的感觉是松开口、鼻将气息自然吸入肺叶底部, 横隔膜加以轻微的不很费力的控制, 便可获得自然、放松而悠长的气息。多么深刻的体验, 多么生动的表达!面对此情、此景、此论, 不得不被学生所折服。
二、发声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做好唱歌前的声音准备, 锻炼发声器官的适应能力, 进行唱歌技能的基本训练
以往的发声练习单调、乏味, 似乎是走过场, 毫无乐趣可言。为了提高学生发声训练的兴趣, 达到练声的目的, 笔者极力在这一环节中采取单调中求多变、乏味中添趣味的教法。
1. 利用速度变化, 引发学生注意力, 提高练声情趣。
如在一条发声练习中, 可利用多种程度的变化, 上行慢、下行快, 或两头慢, 中间快或反之, 等等。慢速要求气息平稳, 声音连贯, 快速则要求气息跑动快、声音流畅, 有生机。在其间, 一定要注意强调声音的高位置安放, 而不是一味的变速度。
2. 利用节奏变化, 使声音形象化、趣味化。
如前两小节用走的速度节奏, 后两小节用跑的节奏;或用拍篮球的节奏感觉;马蹄声节奏的感觉, 等等, 以此来调动学生练声的兴趣。
3. 结合歌词, 依我国京剧中的念白寻找声音的高位置练声。
另外, 常启发学生用“说悄悄话”、“向远处喊”等感觉进行适当的练声。总之, 发声练习应简单多变, 从多角度挖掘学生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练习, 从而使他们达到练声的目的。
三、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
在声乐教学中, 往往都是老师对歌曲进行分析, 并进行艺术处理, 提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情绪变化等, 时间一长, 学生自然会形成依赖心理, 这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 在歌曲分析和歌曲处理这两个教学环节中, 笔者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 将任务交给学生, 让他们讨论、分析、总结出对歌曲的分析和处理办法。如在学习《黄水谣》一歌时, 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了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冼星海及作品、抗战故事、黄河的传说等资料。在课堂上, 同学们都充分利用自己 (或小组) 获得的资料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回答、分析、总结等活动, 师生共同参与, 顺利的完成了学生的任务。
四、习惯性的学习歌谱
熟唱歌曲教学, 总是老师带领学生读谱、唱谱、填词、熟唱。稍加注意, 就会发现学生中有许多人思想开小差。其实, 这样的教学已使学生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权, 更谈不上探究了。而音乐大专的学生和幼教大专的学生早已经具备了学习歌曲的条件, 教师则应放开手脚让学生多练、多唱、多表现, 教师注重少而精的讲在点子上, 并不失时机地启发引导学生,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中, 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五、自信是赋予人敢于面对挑战, 把握机遇的积极状态, 是学习成功的保障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经常登台表演的同学跟人交往不仅大方、自信、性格也显得开朗、乐观。相反, 偶然上台表演或从未上台表演过的学生, 往往显得拘谨、生硬、不善表演。针对这一现象, 笔者在声乐教学的最后环节———完整歌唱 (即歌曲表演) 中, 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显示歌喉的小舞台。
【小学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探索论文】推荐阅读:
中小学声乐教学策略研究论文07-07
农村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节奏识谱教学的探索10-21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06-14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器乐教学07-18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竖笛教学动态的生成策略06-04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2-08
民族民间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07-03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分析12-03
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对策及建议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