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鸟语教学设计

2025-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5鸟语教学设计(共9篇)

15鸟语教学设计 篇1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通晓、犒赏、呢喃、应验”等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鸟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视听导入

看看画面,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那矫健的身姿,爱听他们的歌声和软语,于是动笔写写下了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特别要注意这些词语的读音!想想:课文写了,“我”和哪几种鸟对话?

2、学习字词:

通晓 犒赏 呢喃 疏忽 软语 翩翩飞翔 倍感亲切 搏击风雨

(1)重点理解:犒赏呢喃软语通晓

你不理解哪些词?请工具书帮忙——课文中找找——课件演示理解“呢喃软语”

(2)了解“公冶长”

3、学习二、三小节。男生读2节,女生读第三节。

4、听到了什么,自读4—10节。用笔划划。

三、重点理解

(一)布谷鸟:

1、预设:布谷鸟会催促块块出工。

2、听布谷鸟叫声,体会鸟语。它好象在说什么?

3、指导朗读,练习对话。

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男女生对话

4、引读第8节: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

(过渡:人们把布谷鸟的语言当作一种激励啊!孩子们——

5、理解句子: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懈怠!

(1)指名读

(2)说话训练:声声催促仿佛在说——

过渡:布谷鸟能催我奋进。这是我们和它的对话中感受到的。那么,从喜鹊的叫声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二)喜鹊

1、学生交流。“喳喳喳喳……喜事到家,喜事到家”

2、联系课文指导朗读:“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

3、引读

4、理解句子:

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1)齐读。

(2)联系前文理解:虽然……但……

(3)指导朗读。

(4)引读第10节(听鸟叫,编对话。)

你听!画眉在叫,黄莺在叫,百灵在叫,还有这写鸟儿也在叫。发挥你的想象,听听鸟语,编编对话!

5、语言训练,自编对话.四、深化感受

1、引读11节。

2、说话训练:从————那里,我————————。

五、总结全文

鸟语让你遐想,鸟语让你快乐;感谢大自然,让我们找到了又一个“知音”,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满怀深情地再读最后一节: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板书:

布谷鸟

喜鹊 催人奋进

画眉 增添乐趣

鸟语 黄莺

15鸟语教学设计 篇2

怎样引领学生感悟文本语言, 提高表达能力?教学时, 我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指导。

一、在诵读“鸟语”中享受言语情趣

课文虽以“鸟语”为题, 但并非让学生探究鸟儿的语言, 而是以此激发情趣, 体会人们对“鸟语”的特有感受, 并从中获得启示, 激发学生热爱鸟儿, 热爱自然的感情,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基于这样的目标指向, 在教学中, 我根据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 注意选取文本中有代表性的语言表达形式, 让学生反复吟诵, 体会句子的音韵与节奏, 培养语感。例如, 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公冶长, 公冶长, 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 你吃肉, 我吃肠……”这不仅表现了公冶长是个通晓鸟语的专家, 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充满情趣。课堂上, 我便以此为突破口, 先示范读, 然后充分调动孩子们耳、嘴、手等感官, 在师生互动中享受燕子呢喃软语的美妙情趣和汉语言的优美。

(教师示范读后) 请同学们评价老师的朗读, 好吗?

生1:老师读得很有节奏。

生2:因为老师把“长”“羊”“肠”这几个字读得很押韵, 所以听着好听, 这个传说更有趣了!

师:谁也想读?

(生读, 节奏不太明显。)

师:谁能指点一下, 让他读得更有节奏一些?

生:可以打节拍读啊!

师:好啊!你先打着节拍为他示范读一遍。

公冶长, 公冶长, 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

(该生还没读完第一句, 教室里便响起了“啪啪啪”的节拍声, 张张小脸神采飞扬, 孩子们完全沉浸在这个美妙的传说中了。)

师:你们知道“呢喃软语”是什么意思吗?

生:“呢喃软语”是形容燕子的叫声很温柔很动听。

师:怎样读才能既有节奏又温柔动听呢?

(学生改为轻柔地朗读, 而且注意了节奏和韵脚。)

一段传说, 通过读读、说说、拍拍、演演, 学生很快融入了课文情境, 走进了燕子的呢喃软语。教学情境、课文意境和师生心境有机地融通与契合, 课堂成了交流的平台, 言语的盛宴。

二、在猜想“鸟语”中发展形象思维

李吉林老师指出:“小学阶段, 是儿童潜在智慧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有效情境, 帮助孩子丰富想象, 发展思维, 培养创造力。研读《鸟语》这篇课文, 你会发现, 除了关于公冶长通晓鸟语的传说写得清新活泼以外, “布谷催工”、“喜鹊报喜”也写得简练押韵, 留有想象的空间, 是学生感悟“鸟语”、模仿表达的最好材料。为此, 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师:请同学们分别画出直接描写布谷、喜鹊语言的句子, 并试着有节奏地读一读。 (学生自读、互读, 而后指名分角色读。)

生1:你做什么?

生2:种田织布。

生1:你喜欢什么?

生2:勤劳刻苦。

生3:喳喳喳喳, 喳喳喳喳。

生4:喜事到家, 喜事到家。

师:“小布谷”、“小喜鹊”读得特别有节奏有韵律。

教师播放布谷的叫声, 要求学生先模仿叫一叫, 再想想怎么回答。 (出示填空)

你做什么?

_________。

你喜欢什么?

__________。

生1:你做什么?上课听讲。你喜欢什么?大胆猜想。

生2:你做什么?手工制作。你喜欢什么?科技创造。

生3:你做什么?课外阅读。你喜欢什么?练习写作。

教师播放喜鹊的叫声, 要求学生先模仿叫, 再练习说。 (出示填空)

喳喳喳喳, 喳喳喳喳。

喜事到家, 喜事到家。

喳喳喳喳, 喳喳喳喳。

______________。

生1:喳喳喳喳, 喳喳喳喳。生个胖娃, 生个胖娃。

生2:喳喳喳喳, 喳喳喳喳。搬进新家, 搬进新家。

生3:喳喳喳喳, 喳喳喳喳。海宝来啦, 海宝来啦。

……

先聆听布谷、喜鹊的叫声, 再模仿叫一叫, 然后说一说, 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 言语小仓库被充分激活了, 不仅句式工整, 内容有趣, 而且读起来很押韵, 朗朗上口!接着, 我又利用这个课堂生成性资源进行了拓展性练习:

师:现在,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用心猜想, 创编故事。一棵大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听, 它们正在说话呢! (播放音乐) 猜一猜, 它们说了些什么?

(学生猜想, 口头练说;指名说。)

生1:“唧唧唧唧, 唧唧唧唧”孩子们, 快醒醒啊!太阳公公出来了, 让我们去麦地里捕捉害虫吧!

生2:“啾啾啾啾, 啾啾啾啾”妈妈, 你看远处的荒山上, 人们正在植树呢?今年, 我们又可以住上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了。

生3:“啾啾啾啾, 啾啾啾啾”孩子, 人类这样关心我们, 我们也要为人类多做贡献哟!

生4:“啾啾啾啾, 啾啾啾啾”, 妈妈, 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生5:“喳喳喳喳, 喳喳喳喳”姐姐快看哪, 那边油菜花开了, 金灿灿的, 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仿佛给大地妈妈穿了一件金色的外衣呢?这边绿油油的麦苗已喝足了春雨, 正使劲儿拔节呢!

通过卓有成效的情境引领, 进一步扩大了孩子们言语思维的空间, 他们语言表达变得更加鲜活灵动。

三、在模仿表达中提升语言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要让学生通过听听、读读、背背、动嘴说说、用笔写写等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积累课文中规范的语言, 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法,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再次细读《鸟语》, 我发现在课文第7自然段中, 作者从鸟儿特有的习性特点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文中运用排比的句式来表达这种心声, 这不失为一个写作训练的着力点。我通过引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让学生朗读这组排比句, 体会排比句的独特音韵与气势, 然后进行表达的引领与指导。

师:仔细读读这些句子, 想想前、后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生:前半句写鸟儿的习性特点, 后半句写我从中受到的启迪。

师:从其他鸟儿特有的习性里, 我们还明白了什么呢?你能模仿文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生1:从反哺的乌鸦那里, 我认识到孝敬父母的可贵。

生2:从捕捉田鼠的猫头鹰那里, 我懂得了保护庄稼的重要。

生3:从送信的鸽子里, 我学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崔峦老师说:“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个‘来回趟’, 这‘来’便是要弄清文本写了什么;‘回’呢?则是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 为何要这样写, 也就是要揣摩、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鸟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3

一、简洁复习,激趣导入

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从小就爱鸟、爱看鸟、爱听鸟语、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而且作者还经常和鸟儿接近——跟鸟儿交谈。

导入:这节课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鸟语世界,倾听鸟语,感受鸟语的美妙吧。

【评析】遵循巴班斯基提出的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已有第一课时作铺垫,本课时在导入阶段宜简洁明了。

二、引导理解,共同学习

(一)自主学习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第4~第10自然段,把作者喜欢布谷鸟和喜鹊的句子画出来,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作者喜欢它们的理由。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找句子,抓重点词语。

【评析】自主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巡视、指导,能够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体现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

(二)展示成果

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生: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师:读得真好!读出了作者喜欢布谷鸟的感情来了!

(三)引导学习

师:刚才那句话中的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喜欢之情?

生:亲切、分明。

师:“分明”是什么意思?

生:确确实实、的确。(师表扬、点评。)

师:作者一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就感到亲切、好听,这说明作者喜欢布谷鸟。你们喜欢布谷鸟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把喜欢之情,再次融进我们的朗读之中吧。

学生读句子。

【评析】有感情地朗读是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

(四)探究发现

师:除了这句话,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喜欢之情?

1、跟布谷鸟的对话。

“你做什么?”“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勤劳刻苦。”

学生带感情地读一读。(自由读、抽读、分组读、分角色读。)

师:你们真棒!读得比老师还好!

2、作者的反应。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1)理解句意。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抽问或自由答。)

师小结:从这句话中,我们读懂了作者和布谷鸟之间的感情,布谷鸟成了“我”的好朋友,时时提醒“我”好好学习,不断催“我”奋进。(板书:催人奋进)

(2)理解词语:疏忽怠慢。

师:“疏忽怠慢”是什么意思?

生:“疏忽”是粗心大意、忽略;“怠慢”是轻慢。

师:你有过疏忽的时候吗?谁能用“疏忽”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学生回答。

【评析】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内容和时机做精心的安排,并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对喜鹊的喜欢

1、自主发现。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对喜鹊的喜欢吧。“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

学生读句子。(抽读。)

2、引导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喜事呢?

生:考了好成绩,得到压岁钱,过生日……

师:同学们的喜事真多!现在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喜鹊是如何报喜的吧!

学生模仿喜鹊报喜,教师点评。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引导拓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3、问题探究。

师:听到喜鹊的叫声时,作者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望着喜事快快降临。”

师:喜鹊的“话”真的能应验吗?

生: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板书:给人希望)

(六)朗读

师:学到这里,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也喜欢上布谷鸟和喜鹊了吧!让我们再齐读第4~第9自然段,读出自己的喜欢,读出自己的感情吧!

(七)作者的收获

1、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和作者一起听懂了布谷鸟和喜鹊的语言,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作者还有什么收获。

2、学生默读第11自然段。

3、发现(收获)。

(1)知音:画眉、黄莺、百灵……

词语理解:知音——知己;自居——自命。

句子理解:我便以“知音”自居。

学生理解句意,师生共释(作者认为自己成了鸟的知音。)

师:作者成了鸟的知音,你们也成了鸟的知音了!你们真棒!作者不但听懂了鸟儿的“话”,还从鸟儿那里得到了很多启示。那么,他得到了哪些启示呢?(板书:得到启示)

(2)启示:(出示句子,师生共同填空)

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的字句进行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三、学后感悟,升华情感

师: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知道了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生:爱护鸟类,写文章(诗、词)赞美鸟。宣传爱护鸟(写、贴标语),保护树木,为小鸟护窝搭巢……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学后感悟,升华情感”这个环节,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精神。

四、课堂练笔,学以致用

(一)仿句练写

例句:从催人奋进的布谷鸟那里,我知道了勤劳刻苦的重要。

仿写:从聪明能干的乌鸦那里,我知道了遇事要动脑筋。

从助人为乐的啄木鸟那里,我知道了保护树木的意义。

从歌声悦耳的黄莺那里,我知道了使人快乐的方法。

1、练写(教师巡查、指导)。

2、展示(抽查、抽读)。

(二)仿文练写

1、提出要求:本文作者从鸟的身上想到了、学到了很多。在写布谷鸟和喜鹊时叙述详细,而在写其他鸟时则比较简略。请你从文中的其他鸟类里选择一个,依照课文进行详写。如写跟燕子的对话,写观看大雁飞行时的遐想。

2、学生练写、展示。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及时安排仿句练写和仿文练写,有利于让学生学习运用刚积累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鸟语教学设计 篇4

鸟语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通晓矫健催促无拘无束疏忽预报应验呆楞楞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交流。

3、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听()。

(2)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

(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 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

指导朗读

② 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指导朗读

③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二)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

① 引读第10自然段。

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 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三)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讨论: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3、总结。

四、作业

1、造句:

疏忽……

顽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1)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记忆。

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① 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

② 练习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四、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比一比,再组词。

治()催()碌()预()

冶()摧()绿()硕()

4、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的燕子那里,我()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的大雁那里,我();从()的苍鹰那里,我()……

5、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板书: 接近交谈

鸟语倾听 猜想(丰富)

人类的朋友

鸟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通晓、犒赏、呢喃、应验”等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练习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鸟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视听导入

看看画面,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那矫健的身姿,爱听他们的歌声和软语,于是动笔写写下了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特别要注意这些词语的读音!想想:课文写了,“我”和哪几种鸟对话?

2、学习字词:

通晓 犒赏 呢喃 疏忽 软语 翩翩飞翔 倍感亲切 搏击风雨

(1)重点理解:犒赏呢喃软语通晓

你不理解哪些词?请工具书帮忙——课文中找找——课件演示理解“呢喃软语”

(2)了解“公冶长”

3、学习二、三小节。男生读2节,女生读第三节。

4、听到了什么,自读4—10节。用笔划划。

三、重点理解

(一)布谷鸟:

1、预设:布谷鸟会催促块块出工。

2、听布谷鸟叫声,体会鸟语。它好象在说什么?

3、指导朗读,练习对话。

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男女生对话

4、引读第8节: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

(过渡:人们把布谷鸟的语言当作一种激励啊!孩子们——

5、理解句子: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懈怠!

(1)指名读

(2)说话训练:声声催促仿佛在说——

过渡:布谷鸟能催我奋进。这是我们和它的对话中感受到的。那么,从喜鹊的叫声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呢?

(二)喜鹊

1、学生交流。“喳喳喳喳……喜事到家,喜事到家”

2、联系课文指导朗读:“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

3、引读

4、理解句子:

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1)齐读。

(2)联系前文理解:虽然……但……

(3)指导朗读。

(4)引读第10节(听鸟叫,编对话。)

你听!画眉在叫,黄莺在叫,百灵在叫,还有这写鸟儿也在叫。发挥你的想象,听听鸟语,编编对话!

5、语言训练,自编对话.四、深化感受

1、引读11节。

2、说话训练:从————那里,我————————。

五、总结全文

鸟语让你遐想,鸟语让你快乐;感谢大自然,让我们找到了又一个“知音”,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满怀深情地再读最后一节: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板书:

布谷鸟

喜鹊 催人奋进

画眉 增添乐趣

鸟语 黄莺

百灵

鸟语教学设计3

鸟语教案教学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自学认识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通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与鸟儿亲切相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和意趣。

重点难点:

仿造课文片段练习说话、写话。

理解文中各引号的不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录音)同学们,美丽的清晨,在郊外、在公园,你的身边处处充盈围绕着这些声音。听,是什么?

对,那是鸟儿在鸣叫。仿佛一首美妙的乐曲,又好似在向人们倾诉些什么?你能听懂它们的话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鸟的世界,感受一下鸟的语言。

(揭示课题)一起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质疑梳理: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根据学生提问,指导归纳梳理:

老师这里有一些关键词给大家,看看你能不能将这些问题归归类?

(给出“鸟语”、“‘我’→鸟语”、“鸟语→‘我’”等)随即解释关键词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

三、精读理解,感悟体味:

1.“鸟语”是怎样的呢?文中有哪些语句告诉了我们?(出示:布谷鸟——布谷布谷喜鹊——喳喳喳喳)你还知道其他“鸟语”吗?(随即板书:燕子——唧……)

2.鸟儿的话,有人能听懂吗?让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的?默读课文1-3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通晓”、“犒赏”、“快意”等词语的理解)

3、(过渡)公冶长的故事让“我”对鸟语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于是“我”也忍不住和它们交谈起来了!我和哪几种鸟儿对话?听到了什么?(指“‘我’→鸟语”部分的问题)女生读4-9小节,男生读10小节,一起读11小节。

4、你读懂了什么?(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以重点语句理解主题)

(“无拘无束”仿例写词训练)

重点理解:

“一想起布谷鸟……还真不敢疏忽怠慢”——体会我从“鸟语”中获得了人要勤劳刻苦的启示。

“虽然它…………增添不少乐趣”——理解鸟鸣充满生机与希望,使人感觉快乐舒心。

(引号的作用予以归纳:“说话”、“话”、“语言”——特殊含义;2、5、6、7、8、9小节中的引号为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公冶长”、“知音”——着重论述、重点突出)

5.(过渡)听了那么多的鸟语,“我”有没有成为“公冶长”呢?读句子“天长日久,虽然……异常深厚的感情”,你从哪里看出作者与鸟儿有异常深厚的感情?

指导朗读:

“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

和我对话的鸟儿真多呀!从它们身上,我又有哪些收获呢?完成相关说话练习。

说话练习:“从……,我……”

6、大家补充了那么多,我们也该划上一个句号了。我在这儿画,好吗?(不好)为什么?应该用什么符号?(省略号)好,我们改一改。

四、拓展阅读,想象对话:

1.乌鸦在人的印象中一直是个不祥的事物,果真如此吗?近来禽流感肆虐,一时间鸟儿也成了有些人“惊恐万分”的对象,我们该如何面对它们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讨论一下,发挥你们的想象,能不能编写一段你与鸟儿的对话呢?也可以写鸟与鸟之间的对话!当然你也可以不用材料自己想象,只要想象合理,语言通顺就行。

2、推荐交流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小结:鸟语是大自然赐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人们的一份礼物。相信我们每个人用爱去倾听,都能听到最美妙的声音。让我们都与鸟儿亲切相伴、与自然和谐相处吧!

2.作业:A完成想象对话的书面练习。

B完成词句小练习(另附)

板书设计:

布谷鸟喜鹊…

鸟有语言吗?什么叫鸟语?鸟语布谷布谷喳喳喳喳

鸟的语言是怎样的?……

我和哪几种鸟儿对话?我→鸟语种田织布喜事到家

我听到了什么?……勤劳刻苦

异常深厚的感情如何体现?鸟语→我学习不敢充满希望

我有哪些收获呢?……疏忽怠慢增添乐趣

与鸟儿亲切相伴,与自然和谐相处

鸟语教学设计4

1、设计理念:

《鸟语》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散文。

在解读教材之前,我反复地朗读了这篇课文。

课文留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有情、有趣、有爱。

有情,文中处处透露“我”与鸟,鸟与“我”之间和谐相处之情。

有趣,文章写得有趣。

对鸟语的猜测与表达,文中的小故事,都为文章增加了趣味性。

有爱,爱,是前提,是基础。

没有对鸟儿的喜爱,作者就不可能写得有情;没有对鸟儿的喜爱,作者就不可能懂鸟语;没有对鸟儿的喜爱,作者也不可能写得这么有趣。

简单地说,没有爱,就没有这美好的一切。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情,这样的趣,这样的爱呢?我在设计时主要以文中的一个感叹句“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为主线,来设疑:“小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感叹”。

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布谷对话,感悟鸟语的催人奋进,与喜鹊对话,体会鸟语可以为生活增添乐趣,再与群鸟对话,明白从鸟儿身上可以获得启示。

最后,再反复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读中升华。

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鸟的世界,体会作者的这种感受。

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与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

教学与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自然段,我抓住“疏忽、倍感亲切”两个词语,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上下文解释引入到和布谷鸟及喜鹊谈话的内容中去。

与布谷鸟的对话,让学生想象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聊些什么,与喜鹊对话,让学生报喜,感受人鸟相望的情趣。

此外,我又安排了”听鸟语,猜鸟音“这一环节,让孩子们也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做一做猜想,编一编故事。

而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 那里,我 ”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

学生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这时我再让学生写一写保护鸟儿的宣传语,让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升华了情感。

2、教后反思:

上完课,自己感觉还有很多遗憾:

(1)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还不够到位,没能适时地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生成;

(2)朗读的指导还嫌粗糙,对于一些句子,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但未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鸟语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花和鸟的各种形态,大胆进行表现创造

2、掌握头饰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让学生在游戏创造活动中体验愉悦感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萌发爱护花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头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体会美术创作活动的快乐

难点:头饰的制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范品,各类制作的用具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准备绘画制作工具,规范绘画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帮助小鸟找到了家,小鸟、小鸟妈妈为了感谢我们,今天他们带着许多的小鸟来感谢我们。

2、欣赏课件:小鸟在花丛中嬉戏,花儿竞相开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他们在干什么?

3)小鸟是怎么飞?大家模仿飞一飞。

4)花儿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开放的?大家表演。

三、欣赏感知

1、课件演示小鸟形态。

1)他是什么鸟?是什么颜色的?

2)他有几个部分组成?

3)师生同练:

通过小鸟的组成部分分析,画画小鸟的基本结构。

2、小结交流:

今天,小鸟们要去参加森林的舞会,要评评谁是最美的小鸟,所以他们想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们帮忙出出主意,为他们打扮打扮,你有什么好主意呢?该从小鸟哪里入手为他打扮呢?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各种不同的尾巴、身体、翅膀、皇冠等,给小鸟换新衣。

2)教师展示刚才“打扮”的美丽的小鸟,多美的小鸟,美的象公主,你想说些什么?

3)你想打扮一只怎么样的小鸟?(战士小鸟、飞行员小鸟,空姐小鸟等有职业的各种小鸟)。

四、学生尝试练习:打扮小鸟

1、将小鸟有个性的打扮。

2、涂上美丽、鲜艳的颜色。

3、自己学着剪一剪。

五、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课堂小结

1、展示小鸟作品,让学生自由思考:我该如何展示我的小鸟?

2、师生共同探讨展示的方法。

3、制作头饰,胸饰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花和鸟的各种形态,大胆进行表现创造

2、掌握头饰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让学生在游戏创造活动中体验愉悦感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萌发爱护花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头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体会美术创作活动的快乐

难点:头饰的制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范品,各类制作的用具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准备绘画制作工具,规范绘画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

1、回顾上堂课,学生自由展示小鸟作品,并根据自己的小鸟身份表演。

1)关于小鸟的故事。

2)关于小鸟的歌曲。

3)关于小鸟的舞蹈。

4)小鸟集体表演。

2、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课件欣赏:花儿开放

1)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她是怎么开放的?你能用动作来模仿一下吗?

3)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4)小组讨论: 还有什么花?他们的形态是怎么样的?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儿的VCD,感知花儿的各种形态。

3、学生根据上堂课小鸟的头饰,胸饰的做法,来绘画花儿,制作花儿的头饰。

1)回顾上堂课的小鸟头饰的制作过程。

2)学生绘画花儿。

3)合作小组讨论、制作:根据小鸟头饰的做法,制作花儿的头饰。

四、学生制作,播放《玩具进行曲》。

五、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展示,游戏。

1、学生自由选择小鸟,花儿的头饰或胸饰,进行表演活动。

1)学生带上自己制作的头饰(小鸟或花儿),自由组队,商量表演的内容。

2)“鸟语花香”联欢会。

让学生在室外围成圈,尽情的表演节目。

2、教师小结

1、你学到了什么?

2、今天你快乐吗?

【鸟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鸟语》教学设计

2.鸟语的教学设计

3.空山鸟语教学设计

4.《鸟语》教学设计模板

5.鸟语优秀教学设计

6.《鸟语》教学设计理念与反思

7.鸟语花香的教学设计

8.《鸟语》教案

鸟语教学设计 篇5

这篇课文生动而又细致地描述了“我”从小就爱鸟、经常与鸟儿交谈、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的情景,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课文第四至九自然段具体地描写了“我” 跟布谷鸟对话的情况,表现了“我 ”对鸟儿的痴迷程度,也写出了“我”与鸟儿之间的关系是何等的自然融洽。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启发想象——迁移写作。

教材分析:

《鸟语》一文主要写了“我”从小爱鸟,经常与鸟儿交谈,与它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从中得到许多启示,从而揭示了“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的主题。文章的结构详略得当,语言极富儿童情趣。

教学要求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3、观察一种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布谷鸟和喜鹊的叫声中听懂了什么、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导人新课

(课件出示百鸟图) 看过图之后有什么感受?用语言表达一下吧!

二、教学新知

1、通过预习,知道文中的“我”生活在哪里?最爱做什么?

2、教师说关于公冶长的故事。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课件)“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哪几句话最能反映“我”的这种心情;

导读第2、3两句。 师相机进行板书(接近交流)

3、学习第4—9自然段

(课件)自由读第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1)(课件)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 (亲切、分明)

指导朗读。

(2)(课件)这样无拘无束的——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a、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b、指导朗读“我”与布谷鸟的对话。

同桌互读,指名分角色读。

(3)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我”沉浸在与布谷鸟的倾心交流之中?

(4)(课件)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与布谷鸟之间充满了感情。布谷鸟仿佛成厂“我”的好朋友、时时提醒“我”好好学习,不断催“我”奋进)

指导朗读。

(5)练习朗读第4—9自然段。从布谷鸟的叫声我懂得了——(课件)

4、学习第10自然段

(1)(课件)喜鹊的语言作者听懂了吗?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的第十自然段。

(2)出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

(3)同学们,生活中有哪些喜事呢?

5、学习11第自然段

在与布谷鸟、喜鹊的交谈中,我还懂得了很多鸟类的语言,还听懂了什么鸟的语言?(课件)

(1)师生交流

(2)老师领读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同学们,此时此刻,作者已经成为鸟儿的知音,你们想成为鸟儿的知音吗?我们也来与鸟儿对话,做做猜想……

(3)听鸟的叫声。(知道的学生说,不知道的老师说)用多媒体的设备出示图片,点击后图片放大,并出现声音

还想听一听吗?还想听谁的歌声?它在说什么呢?

师生交流

还想听谁的?它在说些什么呢?大家来猜想一下。

教师相机进行板书(倾听 猜想)

(4)作者更是鸟儿的知音,他还从鸟儿的身上得到了启示。(课件)

这段文字写得非常整齐,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课件)学生仿写

6、学习第12自然段

(1)“我”与鸟儿之门建守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课件)

(2)讨沦: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三、布置作业

听鸟语谈感想,找一种鸟,听听鸟鸣,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接近交谈

鸟语 倾听 猜想

《鸟语》教学设计五 篇6

作者:酒仙桥中心小学

汪丽华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79

酒仙桥中心小学汪丽华 教学目的:

1、了解“我”跟鸟儿交谈的故事及从中受到的启示,体会“我”的爱鸟之情。

2、摘录好词好句。

3、有感情的朗读文。

教学重点:理解“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并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内容:京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鸟语》

时分配:一时

前准备:

1、收录一些鸟的叫声。

2、搜集一些鸟的图片,制作成(一棵茂盛的大树,树上停着一些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用我们人类的语言和同伴交流着,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同样,动物们也有各自的语言。

2、请同学们来听一听这只鸟儿在说什么呢?(放鸟叫的音效和)。

3、看来我们同学还都不太懂鸟儿的语言,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的主人公不但非常爱鸟,而且还懂鸟儿说话,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吧,一起来学习这篇文。

二、正音、解词:

1、请同学出声读文,注意字音要读正确。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文,边读边想,这篇文讲述的是一什么事?(作者爱鸟,愿意和鸟交流并与鸟相处的事)

3、解释词语:软语、怠慢、搏击。

三、深入理解。

(一)、“爱鸟”。

1、请同学默读第1至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儿能看出作者爱鸟?

2、过渡:正因为作者爱鸟,才能用心和小鸟交谈,懂得它的语言。

(二)、“懂鸟、学鸟”。

1、作者和布谷鸟是怎么样对话的,从交谈中学到了什么呢?小声读文。

2、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作者与布谷鸟的对话。(教师适时放布谷鸟叫声的音效,让学生明白布谷鸟叫声听起来很像“勤劳刻苦”的声音)

3、指名读文,边读边想从与布谷鸟交谈中学到了什么?(刻苦学习)

4、自己默读文,边读边想作者从喜鹊的语言中得到了什么?(教师适时放喜鹊的叫声)

、指名读文,回答。为什么说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

6、小声读文,作者还从鸟语中学到了什么?

7、分角色朗读文,边读边概括:作者都从哪些鸟的鸟语中得到了启示?

四、总结文,展开想象。

1、作者因为爱鸟,愿意和鸟交谈,成为好朋友,才能懂鸟儿的语言,他又从和鸟的相处中得到了启示,学会了许多道理。(教师随即板书:爱鸟、懂鸟、学鸟)

2、下面我们再来听听鸟儿们的叫声,请大家用心去聆听,展开想象,听听鸟儿们在说什么呢?(放一些鸟儿叫声的录音)

学生自由发言。

五、布置作业:

1、用心观察其他动物,试着了解他们的语言,看看你能从它们的语言中得到什么启示。

2、摘录好词好句,并背诵。

板书设计:

1、鸟语

爱鸟

懂鸟

《空山鸟语》中“鸟”的意象品读 篇7

文中具体的写了自己在三个不同的时期所听的三种不同的鸟鸣声:

第一种鸟是“绿背黄纹的小巧的红喙鸟”, 从外形特征上判断是红嘴相思鸟或者七彩相思鸟, 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 就是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说“在天愿作比翼鸟”中的比翼鸟, 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 鸣声欢快、体态玲珑、色彩华美, 常相偎相依相互舔整羽毛。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写出自己对此鸟的喜爱是儿时埋下的种子, 此鸟在作者眼中属于“爱情之鸟”, 他们的歌声缠缠绵绵, 重重复复, 透明的情意, 似灵泉迸落, 他们的体态灵活, 彼此偎依着, 厮磨着, 难分难舍, 令“我”十分神往和感动, 以至于在“我”的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是“我”爱鸟和爱鸟鸣声的心里根由, 以至于自己虽然身在台湾也恋恋不忘儿时心中的“爱情之鸟”。此鸟是和谐和睦、亲善友好的象征。

第二种鸟是山雀, 其极喜鸣叫, 性活跃, 时在树顶, 时在地面。少年的“我”恰是顽皮欢快的山雀, 具有奢侈的自由, 天真的欢快, 可惜的是它们流逝得太快太恍惚。但是谁能永远不长大呢?长大成人了就不自在了, 就得适应社会, 适应各种规则, 为了更好的生存就不得不用各种“桎梏”去套牢自己, 如此就会失去自由与欢快, 失去自我的本真。你的快乐、忧伤、思想等等一切, 山雀们是不知道的, 也是无法知道的, 为了快乐, 他们忙碌在属于自己的深山广林里, 自由自在的起起落落, 这深山广林既是栖身之所, 也是快乐之源。其实, 正如美国黑人歌星史蒂夫·旺达在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每一个人都应为自己寻找一个阳光普照的地方, 在这里每一个孤独不安、疲惫的心灵都可以得到休憩。山雀是“快乐之鸟”, 是欢快自由的化身, 象征着自己少年时代自由快乐的生活时光。

第三种鸟是鹧鸪, 常见留鸟, 分布中国南部及东南亚, 叫声独特而洪亮:“行不得也, 哥哥。”作者称其为“鸟中的诗人”、“诗人的化身”, 中国文人往往用其表达思乡和送别之情。如“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郑谷) , “送人发, 送人归, 白萍茫茫鹧鸪飞” (张籍) , “烟漠漠, 雨凄凄, 岸花零落鹧鸪啼” (李珣) 。

午后山林睡了, 鸟儿们静默了。喧嚣的山间一下子显得十分空寂了, 但是并非没有一点声响, 你听, 此时幽远断续的鹧鸪之声, 隐隐地传来了, 透着薄薄的寂寞, 唤起身在台湾的作者的思乡之情, 飘渺的几声, 不禁让人回到了古老的世界。

旧时的江南:淡烟疏雨、暗绿苔痕、苍凉落日、长檐飞角、石头城石板路……此情此景, 触发作者的思乡的情怀。“咕咕”之声, 撩人回忆, 催人乡思。这是奇幻的梦境, 作者明知但是仍然不愿醒来, 仍喜欢重温。“重温”, 不仅是故乡, 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古朴、淡泊、宁静、清雅。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作者怀着一种向往崇敬之情来到山里的, 这里远离尘世, 是心灵归隐之所在, “什么都可以想, 什么都可以不想, 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是我自己的”, 可以找回本真的自我, 作者让自己躺在铺满落叶地上, 让自己的心灵与山的心灵紧紧相贴, 紧闭双眼, 静静听鸟的鸣叫, 体会这飘飘仙乐, 美妙的清音, 从中听出了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自然的消息乃指自然的时序的变迁, 人世的沧桑乃指世事的无常, 作者呼吁要敞开心灵去谛听鸟叫, 净化心灵。

经过一番游历与遐思, 文末作者道出了自己的心愿———“我想做一只鸟, 在山中。”“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作者就是一只羁鸟, 回到旧林里, 获得人生的自由, 此鸟可谓是庄子笔下的鹏鸟, 逍遥之鸟, 自由之鸟, 自由自在遨游于天地之间, 与天地之精神相往来, 志向高远, 心地纯洁, 以达“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不会“摧眉折腰”。

现代社会, 物欲横流, 充满了各种诱惑, 人们的心灵往往很浮躁, 有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就是其鲜明的写照。人们很少有闲暇去“驻足片刻闻花香”, 一切都很匆忙, 在路上也很少欣赏沿途的风景, 我们原本纯洁的心灵被许多俗务和虚名浮利所熏黑了, 忘掉自我的本真。

此文题目虽是“空山鸟语”但是并没有详细着笔于“间关莺语花底滑”的美妙之声, 而是选取了三个典型意象, 加以详细的描述。文中的三种鸟:相思鸟、山雀鸟、鹧鸪鸟, 分别意指:爱情之鸟、快乐之鸟、乡思之鸟。最后作者幻想成为一只“自由之鸟”, 永远生活于山中。这三种意象, 从儿时写到中年或老年, 从具体写到抽象, 从快乐写到忧伤, 其中以游子思乡, 迁客怀土的乡国情怀一线贯穿, 文脉畅通, 意象鲜明。既有儿时的回忆与欢乐, 又有离乡的愁思, 还有返归山林、抱朴守真的意旨。正如作者在《坐对一青山》中所说:“坐对一青山, 把心灵放开, 向着一个绝俗的世界, 真美。”

参考文献

[1]、“我想做一只鸟”——郭枫散文《空山鸟语》赏析吴周文《名作欣赏》1991年

呱呱鸟语林 篇8

对于数学来说,数字那曲折的线条最美;对于语文来说,文字那深刻的含义最美;对于英语来说,字母那动人的读音最美;对于我来说,老师表扬的声音最美!

江苏无锡市鸿声中学初三(5)班 朱丽洁

美--同桌的她很美,我每次从老班办公室"喝茶"回来,她总是给我一枚"创可贴"帮我治疗。

河南孟州市实验中学初二(4)班 王晓娜

我最欣赏林肯的话:"一个人天生丽质是福分,容貌平平是遗憾。可人到中年,仍不能用自己的学识、修养、气质、风度去美丽自己,其错在谁?"所以,我的人生警言是:为自己的四十岁做准备。

河南驻马店市第二中学本部初二(2)班 寇 子

美就像一面多面镜,从不同的角度能看出不同的色彩。河南西平县柏城镇中学初三(2)班 毛 夏

美是一所简陋的农村学校,在简陋中蕴藏着美好的希望。

贵州金沙县新化职中七年级(2)班 任 娟

在美的家族中,外貌美是支撑家族的经济支柱。

河南获嘉县第三完全小学初三(3)班 孙汝杰

以前找美在脂粉堆里,现在找美在手术台上。

河南偃师市寇店一中初三(3)班 申银凤

真正的美,是无法涂在脸上、穿在身上的。

陕西铜川市五中初三(2)班 崔亦婷

现在的男生啊,可真惨!瘦了被说成竹竿,胖了被说成冬瓜。不像那些女生,瘦了说是苗条,胖了说是丰满,怎么着都美。

河南叶县昆阳中学初二(5)班 朱海洋

美:"美眉"招摇的资本,"恐龙"伤感的话题。

河南偃师市寇店一中初三(3)班 卫金环

本栏目第5期的话题是"等我有了钱"(2月25日截稿)。幼稚、单纯、清新、洒脱、机智、真诚、深刻、幽默……"呱呱鸟语林"欢迎不同的声音,只要你的声音独特、真实。前卫、新鲜、好玩,希望"呱呱鸟语林"成为魅力四射的新新语言乐园。快快参加吧,我们的口号是:"我要呱呱!"

《鸟语花香》教学设计 篇9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解读。

这节课是岭南版八年级上册册第3课《鸟语花香》,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教材通过《山花双鸟图》《出水芙蓉图》等不同的作品,展现了中国画风格与面貌的多样性。教材从禽鸟照片——麻雀画法——学生多样的作品,向学生展现了中国画是一门源于生活、有自身的技法规律并带有作者独特风貌艺术;教材以点代面,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禽鸟的画法,渗透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与创作中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麻雀是最常见的飞鸟,形体和羽色上又具有禽鸟普遍性的特点,因此常常以麻雀作为禽鸟画法的入门教学范例。麻雀的身体像鸡蛋,头像枣,以此为基本,再添上尾和爪等局部细节,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其他禽鸟与麻雀在嘴、翅、脚、脖子、羽毛颜色上有所区别。教材以麻雀为突破口,学习翎毛画法,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工具的使用,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2.学情分析与教材处理。

这是一节造型课,但我校八年级学生造型能力弱,短时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在技法上的达到一点就通的效果不太现实,与其在技法上纠葛,不如在人文上做文章。在教学中,我既强调技法的传授,更要突出文化的传承,因而应对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把作品欣赏、人文知识、技法特点、实践尝试等自然串联起来,使学生流淌与名家名画之间,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享受创作的快乐,体验笔墨的情趣,更要喜欢中国画。

3.教学方法的采用与重难点的突破。

1.以赏析法创设氛围,感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选择不同时期,具有时代标志的画家的作品,增强学生认识的宽度。

2.示范讲解法以突破难点。以麻雀为突破口,边示范边讲解,建立笔墨与鸟雀表现的关系,并通过其他鸟雀的课稿让学生在自学领悟其他鸟雀的表现方法。3.实践法体验创作的快乐。学生通过麻雀的画法练习和鸟雀的练习感受用笔的曲直刚柔、用墨的干湿浓淡,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美,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中国画的丰富手法和面貌,在创作中体验笔墨趣味; 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示范和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爱护环境的思想情操。

(二)教学重点: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的表现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表现禽鸟,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四)学生学习用具装备:

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六)教具准备:

1.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

2.生宣纸、毛毡、画板、国画颜料。

3.课件及教师的范画。

画鸟雀的步骤图。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承前启后,直入主题):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花鸟形象,当芬芳瑰丽的花儿与婉转动人的鸟鸣声相辉映,这是在大自然的杰作,中国画家喜欢描绘它们,在这节课我将与同学们一起走进——《鸟语花香》的世界。(板书课题)

2.创设氛围,认识花鸟画。(赏感结合,在浓郁的传统艺术氛围,通过师生交流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和传承,体会花鸟画多样的表现手法)师:花鸟画是先人们最早表现的题材,后来逐渐发展为独立的画种,延续至今仍长盛不衰,我们先了解一下花鸟画。

(1)(课件出示任伯年、苏百钧的作品各一件)从两幅画作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不同?是写意与工笔的代表作,设色工笔画富丽堂皇、形象逼真,水墨画注重笔墨的情趣对物象神态的写照,展现了中国画的不同风貌和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

(2)(课件出示齐白石和八大山人的作品)这两件作品属于写意还是工笔,作者是谁,作品有什么不同特色?略讲他们的身世和经历,比较他们作品的不同——齐的笔墨润泽而洒脱,画风淳朴自然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朱的笔墨凝练而厚重,画风孤傲萧索透露出强烈的疾世之情。

(3)(课件出示几件八哥的现代作品)观察一下,了解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写意画神似形近的特点。

3.分析麻雀,示范讲解。(以点带面,突破重难点,以直观示范引导学生)6分钟 师:鸟雀有很多种,画法也很多,我们先以麻雀为例学习鸟雀的画法。

(1)课件出示麻雀图片,通过学生观察、、动画提示、师生交流归纳麻雀的身体结构和特点?

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特点:头、身均是蛋形。

结构:头、身上长翅、尾、足等。(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突破难点。

(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示范是美术的本质特征,最好的技法教学,也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归纳步骤与要领:

先头、后身、再局部添加

头身湿笔按 嘴眼浓墨勾 尾翅浓墨干笔点

4、巩固练习,教师指导。(实践中掌握画法,体验笔墨情趣)(1)学生通过麻雀的练习,学习禽鸟的一般画法。

(2)在巡视中提醒学生: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3)选取一两件作品进行展示,表扬其优点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

5.拓展延伸,创作引导。(分析禽鸟的结构特征,欣赏不同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1)课件出示(鹈鹕、八哥、鹤、戴胜等)几种禽鸟。通过动画展示,比较其异同点? 头:整体蛋形,嘴有长短,冠有不同; 身:整体蛋形,别在羽毛之形色; 足与颈:有长短颜色之别。

(2)展示教师几种鸟雀的简笔法授课稿。

(贴在教室的几个墙面,增添氛围,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不同禽鸟的表现方法、步骤和方法与麻雀相近,惟局部有差异而用笔用墨不同。)

6.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创新是美术课的主题,不求技法的完善,激发学生敢于尝试的兴趣,追求风格各异的效果)

(1)创作要求:学生选定一种禽鸟配以花卉进行临摹或创作。

(2)出示教师不同的作品,课件滚动播放崔子范等充满童趣的现代大写意作品,配以传统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7.作业点评。选几张学生作品进行学生自评、他评和教师点评,从笔墨情趣出发,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认识优劣、建立信心、增加兴趣。8.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花鸟绘画的学习,我们不仅从中感受到了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接触了几个画家,我们更要体会先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热爱,爱护我们的一草一木和每一个生灵,建设和谐的地球家园。

(八)板书设计: 鸟语花香

步骤:头、身、局部添加

上一篇:蒲城教育网下一篇:难忘旅程小学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