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训练教学计划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教学训练教学计划(共15篇)

幼儿教学训练教学计划 篇1

1、头部练习:向前低头,向后仰头,向左右歪头,绕头练习。注意立腰,两肩下垂,脚尖绷直。

2、肩部练习:双手扶肩,双肩通过向前,向下,向后,向上绕肩。注意脖子往上立,挑腰。

3、胸部练习:上身向前含胸低头,阔胸双肩向后夹起,仰头。注意两肩后夹,两腿夹紧绷直。

4、腰部练习:注意呼吸,腰一定要正。(前腰、胸腰、旁腰、涮腰)

5、含胸屈腿:上身含胸的同时,双腿吸起。注意含胸时,不要松散。

6、压胯练习:双手扶膝,双腿吸起来,并拢双腿膝盖向旁打开,向旁压。注意膝盖用力下压,腰立直。

7、勾绷脚练习:脚上向上勾起,脚跟用力向前蹬。注意腿直、立腰、脖子往上长。

8、绕脚练习:脚经过勾脚,向外打开绷脚,然后绷脚,打开,绷脚,再绷脚。注意腿直、立腰、脖子向上长。

9、振臂练习:双臂上举的同时向后振,然后放下双臂下垂。注意立腰、收腹。

10、下前腰(体前屈):上身前弯曲和腿平行,双手扶地,然后起身。注意腿要直,腰部放松。

11、双屈膝:双腿全蹲的同时,双手扶膝,起身。注意注意腿要直,腰部要放松。

12、腰的软度练习:腰要放松、注意韵律。(前腰、旁腰、后腰、涮腰)

13、胯部的练习:左、右胯向上方提起,落下,双胯向前顶,左右摆胯,注意不要坐胯。

14、膝部的练习:双膝弯曲半蹲,起身。注意腰立直,膝盖打开。

15、脚腕练习:脚尖向里转成正步,再打开成小八步,半脚尖立起落下。注意立腰,腿紧夹。

16、手腕练习:绕手。注意收腹手臂要直。提压腕。(绕手、提压腕)

17、仰卧、举腿、压胯:双腿向上抬起到九十度,位置向旁打开。注意腿要直,胯要正。

18、地面踢腿:注意爆发力,腰要直。(仰卧踢前腿、仰卧踢旁腿、仰卧踢后腿、仰卧跪倒踢)。

19、地面搬腿:注意两腿要直,身体要正。(仰卧搬前腿、仰卧搬旁腿、仰卧搬后腿)。

20、腰的地面练习:注意:腰一定要放松,(胸腰、双腿跪下腰,控腰)。

21、仰卧起坐:上身向前起身,然后再仰卧。注意:腿直,上身用力起。

22、背肌练习:上身和双腿同时向上抬起,注意手臂要直、腿要直。

第二节:脚部动作的部分练习

舞台的8个方向示意图 脚的三种形态:

勾脚:脚尖向上,脚跟朝下用力向外蹬。绷脚:脚尖用力向下绷。拐脚:脚腕向外拐,向外顶。

脚的基本位置

正步:两脚跟脚尖靠拢,重心在双脚上。

(一:小八字步、大八字步、丁字步、踏步、点步。二:弓箭步、大掖步、芭蕾一位脚、芭蕾二位脚、芭蕾五位脚)

第三节:手部动作的部分训练。

手的三种形态:兰花掌、空心拳、单指。

手的基本位置:山膀位、按掌位、托掌位、提襟位、扬掌位。

芭蕾手位:一位手、二位手、三位手、四位手、五位手、六位手、七位手、八位手。

把上单手的基本动作:

一:撩手、盖掌、切掌、端掌、分掌。二:穿掌、摊掌、推开平收、双晃手。三:小五花、顺风旗、山膀按掌、斜托掌。

第四节:把上动作部分训练

双手扶把,两手宽度同肩相等。单手扶把,手放在身体前一点位置上。

(一:

1、擦地

2、蹲

3、小踢腿。二:

4、跨掖腿

5、腰

6、压腿。三:

7、搬踢腿

8、下叉

9、大踢腿:踢前腿、踢后退、踢旁腿)

第五节:把下动作的组合训练

一、跑跳步组合: 一、二八拍:跑跳步,双手叉腰。第三八拍:下叉,双脚晃脚一圈。

第四八拍:单腿跪地,一脚后扬起,双手撑地。

二、后踢步组合: 一、二八拍后踢步,双手叉腰。

第三八拍:1-4拍坐下,双脚并拢向前,双手放两侧。5-8拍双脚并拢弯曲在一侧,双手并拢作睡觉状在一侧。

第四八拍:1-4拍跪起,双手侧举。5-8拍往后弯腰。

三、圆场步组合:

第一八拍:双手侧举,圆场步走成一圆形。第二八拍:坐下,双手撑地,躺下。第三八拍:用头、手撑地,胸向前拱起。第四八拍:左腿向上屈起,在右膝盖处点地。

四、小踢腿组合:

第一、二八拍:拉手,左右交替侧踢腿。第三八拍:叉腰,碎步。

第四八拍:双手撑地,单脚向后踢起,一腿跪起。

五、手绢挽花组合:

第一八拍:左右交替向上挽花至下。第二八拍:双手侧挽花,左右交替。

第三八拍:双手侧上挽花,侧腰花,重复一次。第四八拍:双手侧平挽花,左右交替。

六、手绢片花组合: 第一八拍:斜举,片花。

第二八拍:碎步转一圈双手平举片花。第三八拍:同第一八拍。

幼儿教学训练教学计划 篇2

一、节奏训练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1.培养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培养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学习者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学习的效果也会非常地高效, 这对于幼儿的音乐学习也一样。为了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 可以着重加强节奏的训练。因为节奏训练是通过唱、听及相关乐器的使用来进行的, 这样在让幼儿实际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能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节奏快慢的变化, 让他们产生一定的兴奋, 从而来激发他们潜在的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 在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 还能相应地锻炼他们的听力, 使得他们的音乐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

2.有利于开发和挖掘幼儿的音乐潜力。在对幼儿们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 主要是让孩子对教师的表演进行模仿, 这样不仅使得孩子们的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 同时还可能由于模仿的不到位而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当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教育的时候, 就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的方法来让他们进行音乐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能让孩子们都参与到其中, 同时还能让他们的思维不受到任何的限制, 这样就能充分地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能够加强孩子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认识, 还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从而培养他们在音乐学习上的创新力, 这对于他们将来的音乐学习将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节奏培养分析

1.小班幼儿。在对幼儿园的小班进行音乐节奏培养的时候, 一定不能急于求成, 要让孩子们尽可能地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进行音乐节奏的学习。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大多在3~4岁之间, 他们在认识事物和学习事物方面的能力比较差, 而在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的活动时, 大多是靠自己的直觉进行的。因此, 在对这个阶段的幼儿进行音乐节奏培养的时候, 应该将简单易懂的小节奏音乐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 这样让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够更加容易, 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2.中班幼儿。在对幼儿园的中班进行音乐节奏培养的时候, 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游戏来加强对他们的节奏教育。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思维方式已经有了初步的形象思维, 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当老师们运用拍手或者是拍腿等具有节奏性的肢体动作来进行节奏教学的时候, 能够让他们更加容易地掌握这种教学节奏。

3.大班幼儿。在对幼儿园的大班进行音乐节奏教学的时候, 采用创作教学的方法更为合理。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已经能够主动地进行观察和学习模仿, 这时候对他们采用创作教学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节奏教学, 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创作自信心, 同时还能使他们对创作产生渴望, 从而为他们将来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幼儿节奏感的培养途径

1.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如果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教育的时候内容比较枯燥, 教学方式比较乏味, 那么幼儿就会在心里抵触对音乐节奏的学习, 这样对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 教师在进行音乐节奏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可以采用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小游戏或者是非常可爱的道具来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能够在尽可能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完成节奏的训练内容。与此同时, 对于孩子们优秀的表现, 教师要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 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幼儿教学中游戏活动训练探究 篇3

【关键词】幼儿教学 游戏 幼儿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环境中的教育因素,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开展自己的游戏,从教育实践中思考总结有效的经验,将游戏、教学、课程进行整合,创建符合幼儿发展的游戏课程。

1 创设适宜的游戏活动环境

学校应提供能让幼儿安全、开放的优美的室内外活动环境。幼儿园不仅要栽种许多能美化环境的树木、花卉,更要留出大片的室外空地,或铺上细沙石,或种上不怕幼儿踩踏的草皮,让幼儿在上面尽情地玩耍、奔跑。在室内,平衡木、体操圈、垫子、沙包等器材,用来锻炼身体是目前幼儿园普遍的 ,加上一些自制的器材,家具设备的摆放、区角的设计应有利于幼儿开展适宜的游戏、玩具柜、材料柜、图书架等应该选用开放式的,便于幼儿寻找着能充分锻炼幼儿身体的活动题材和器材。 例如:小班的体育活动《帮助朋友》,老师设计的情景就是要孩子们爬过高山、钻过山洞,取得食物送给小动物朋友。高山与山洞只是老师把幼儿的桌子接起来成一长排,在上面爬是爬山,在下面爬是钻山洞,孩子们玩得真的是很带劲。再如大口袋是孩子们经常看到用来灌米之类的,当老师让全班的孩子都钻进大口袋扮成蚕宝宝不用双手只用身体向前行进、跟随老师四面八方吃桑叶时,孩子们的兴致、动作的卖力是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达的。在细细的绳子上走,高高的桌子上走,在阿姨们放的梯子、竹竿等工具上面走都是平时孩子们喜欢的,可是往往老师不同意他们去玩,于是孩子便偷偷去玩,我园的老师大胆地把梯子、竹竿等设计成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尽情的玩个够,不但满足了孩子对这些器材的好奇性,同时激发了幼儿好玩的天性。

2 精心设计活动题材: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设计活动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将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游戏,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应选择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

3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幼儿有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很重要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心智发展参差、气质类型各异、性格特征不一的所有幼儿都怀有同样的爱心与情感,不偏爱、不歧视。对所有的幼儿都抱有期望和信任。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即: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充分给予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投放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要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对于不同年龄特征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时,教师就在幼儿的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对于中、大班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的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其次,对于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玩游戏时,由于使用材料不同、游戏的规则不同,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不同等因素,会表现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可能是因不会与人交往而发生冲突,或材料不能满足需要而产生问题;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指导;在表演游戏中也许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问题;在规则游戏中可能是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方面的指导等等。

参考文献

〔1〕 幼儿个性的开放与体育活动的开放

〔2〕 让游戏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舞台

幼儿园体能训练计划方案 篇4

1、学会用平衡石行走,并能朝不同方向走。

2、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及手脚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平衡石10对、双单元砖12个、体能棒24根。

经验准备:有较好的保持平衡的能力,有挑战新事物的勇气。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简单的律动,进行热身运动。

2、教师出示平衡石,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二、游戏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布置场地:将体能棒插在两块双单元砖上,形成一条障碍线。幼儿自由跳跃,活动踝关节,为下面的游戏在准备。

2、教师让幼儿尝试平衡石,引导幼儿分享经验,讨论玩平衡石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教师边示范编引导幼儿平衡石的玩法:双手拉住绳子,两只脚分别踩在平衡石上,上身稍稍往前倾,站稳后将绳子拉直,迈步时眼睛要尽量往前看,速度要慢。幼儿自由练习玩平衡石,鼓励幼儿往不同的方向行走。也可以鼓励幼儿尝试跨越障碍线。

4、待幼儿熟悉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两人一组跨越障碍线的比赛。

三、结束部分。

1、做腿部的放松运动,游戏自然结束。

语言训练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语言是形成和实现思维的工具,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是遵循语言发展规律,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语言训练要一切以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为指导,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为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能力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均比要好一些,可以表达一些较长较复杂的句子。

能力差得学生,在表达句子和理解意思上明显落后,学生只会盲目重复或不爱说话或者只能表达一些较简单的句子。

三、教学目标

1、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学生能清晰流畅的表达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一些对话句子。

3、学生能根据对话场景的不同,自我组织语言进行对话。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常用的对话技能,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具有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难点:学生能根据对话场景的不同,自我组织语言,灵活变换。

五、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多开口练习,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适当开展和学生间的交流互动,采用谈论法和问答法,鼓励学生多参与对话。

3、采用情景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们换角色对话。

4、加强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强化已学的知识。

幼儿视觉训练方案 篇6

功能训练是根据智障儿童大脑皮层功能障碍而制定的恢复、补偿其定位功能方法。

功能训练包括感知训练、口语训练、大肌肉群活动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又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训练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丰富的感知刺激和增加肌肉的活动的效率,提高感知的阈限性,刺激大脑功能定位的恢复和补偿,是一切训练的开端。

1、视觉训练

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物体发出的光作用于人的眼睛,通过眼睛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后,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再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人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

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视敏度训练

观察不同距离的大小类同物体。(如:火柴梗、小木棍、牙签)观察不同物体(如:家俱、工具、蔬菜、水果)

分辨室外远处不同物体(房屋、街道、交通岗)

辨认某种熟悉的物体(如:公共汽车、小轿车、卡车)

弱光下观察物体(茶杯、书、笔桶)

辨色能力训练

基本色训练:用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同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实物训练。如:红旗、黄纸、绿树叶、蓝天、黑板、白衬衫等,让智障儿童能基本正确地说出。

混合色训练:棕色、灰色、粉色、紫色、橙色辨色训练。

近似色训练:近似色是运用基本色调出的色调。如:深红、浅红;深黄、浅黄:深蓝、浅蓝。通过绘画调色进行训练,使智障儿童能辨认近似色的能力。

形状知觉训练

结合实物,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椭圆形、菱形、圆柱形。

距离知觉训练

训练智障儿童知道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

方位知觉训练

一方面以自身或身体为准进行训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另一方面进行东西南北方向的训练;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2、听觉训练

听觉是由耳、听觉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刺激声波撞压鼓膜,引起听小骨的振动,使科蒂氏器上的毛细胞由于其顶端的毛与上方的盖膜接触,产生与声波同频率的电位变化,再刺激听神经末梢,发出神经冲动,经过神经传至大脑颞叶,引起听觉。

对障儿童听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听觉能力。

音响度辨别训练

由于音波越强,振幅越大,听到声音越响。反之,音波越弱,振幅越小,听到声音越轻。训练时先由轻到重,由熟悉的到不经常听到的声音。利用周围生活的自然物,辨别敲出各种物体声音大小,区分辨别声音响度的听觉训练。

音高度区别训练

音高是声音最基本的属性,是指听到声音的高低。

训练听各种熟悉的声音。(打雷声、火车鸣笛、汽车鸣笛)

训练听各种动物的声音。(猫、狗、鸡、喜鹊、乌鸦)

训练听辨各种人物的声音。(男人、女人、老人、小孩)。

听觉记忆训练

听记不连贯的为数字。

听记并学各种动物鸣叫声。

听记图形内容,颜色

注意训练中家长朗诵训练材料时速度要适宜。

音调区别训练

音调可以充分表达一个人说话的情绪和寓意。训练智障儿童从说话语调中理解真正的意思,提高适应生活能力。

律动音训练

根据音乐节律反复做同一动作,以体态律动打击乐器进行训练。

根据乐典的节奏,让智障儿童作各种拍打动作。(拍手、拍腿,模仿动物行、走、飞、跑、跳、游的动作)

根据劳动动作,编进律动音训练中。(如:拉锯、打锤、洗衣)

结合方步、垫步、踏步练习进行简单舞蹈步训练。

乐音听觉训练

训练听各种乐器的声音。

训练学弹电子琴,激发乐音听觉训练积极性。

混合区别训练

利用嘈杂的声音中寻找熟悉人的说话声。

在轻音乐中听妈妈讲故事。

3、味觉训练

味觉是口腔内味蕾的一种功能。刺激物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兴奋后,冲动沿吞咽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脑干,经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最下部产生味觉。

人的味觉基本有四种:酸、咸、甜、苦。

训练时从儿童表情动作可以显示出对不同滋味的鉴别。

4、嗅觉训练

嗅觉是有味的物质分子挥发,刺激嗅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上行,穿过颅底的开口直通脑部到达大脑皮层的颞叶区而产生的。

为提高生活能力,要重视嗅觉训练,会区别甜味、苦味、汗味、烟味、汽油味、烧焦味、臭蛋味、烂菜味、药味菜。

5.时间知觉训练

通过有规律的生活帮助训练时间知觉。帮助理解早晨、中午、晚上、今天、明天、昨天、后天、去年、今年、明年等;通过观察一年四季变化,认识春、夏、秋、冬。知道自己的生日,知道儿童节在那天,国庆节在那天等。

提 示:

对智障儿童进行的感知训练,还应当进行空间定向训练,深度视知觉训练。视觉追踪训练、听觉定位训练等。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知训练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因为“孩子的精神与环境的交流是通过感觉来进行的。”

在训练感知器官的识别能力的同时,也要利用环境吸引儿童注意力和好奇心,培养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幼儿教学训练教学计划 篇7

一、过渡语的训练

所谓课堂教学过渡语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内容, 不同教学环节的连接转换用语。虽然教学过渡语的频率没有其他用语的频率高, 但它却是贯穿整个课堂不可缺少的关键用语。它运用的是否恰当自然, 影响课堂教学的节奏, 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等。如果运用得当, 能把导入、复习、新授、练习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 能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示例:《鼠小弟的小背心》

师:是呀, 小背心被拉得很长很长了。原本鼠小弟只是把小背心借给了比它只大一点点的小鸭子, 可是谁知道却一一相传, 最后套到了大象身上, 还回来时已经被拉得这么这么长了, 都有它身体好几倍呢。鼠小弟只好穿上变了形的小背心, 你们看, 小背心又细又长在地上拖了老长老长, 鼠小弟低着头, 流着眼泪, 多伤心呀!你们猜猜鼠小弟后不后悔把小背心借给鸭子?是呀, 鼠小弟穿着这件已经没法穿的小背心伤心地回家去了, 可是就在这时 (出示ppt) 你们看现在的鼠小弟看上去怎么样? (很开心, 很快乐等) 原本伤心地鼠小弟怎么会又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呢?

你们说得真好, 现在老师想让大家将鼠小弟遇到大象后可能发生的事情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让鼠小弟在你的画纸上重新找回快乐, 好吗?拿起你手中的画笔, 现在鼠小弟的命运就掌握在你的手中咯, 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播放音乐, 孩子们开始绘画)

看了大家作品, 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正把鼠小弟当成自己的朋友了, 当鼠小弟伤心、难过的时候, 我们能竭尽所能为他分忧。其实, 鼠小弟是挺幸福的, 因为除了我们, 还有别人也希望他开心、快乐。 (出示ppt) 你看到了什么?虽然鼠小弟的小背心不能穿了, 但是可以有其他的用途, 大象想到了把小背心当成秋千, 让鼠小弟在他的鼻子上尽情玩耍, 给他带来快乐。

二、应变语的训练

所谓应变语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 及时调整老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 处理突发事件时所运用的教学口语。掌握好应变语的技能, 培养自己敏捷的思路和语言的机智, 对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遇到意外情况, 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要亲切和蔼、因势利导, 切不可因为觉得扫了自己的面子而一味责备幼儿。运用应变语的技巧, 可以通过对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的调整, 或通过选词用句、增加重音和直表婉曲的变换等及时、得当、巧妙地来适应教学中变化的情况。

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大意是一只可爱的小鼹鼠, 刚从地里钻出来就碰上了一件倒霉的事情, 不知道谁把大便“嗯嗯”在他头上了。小鼹鼠气恼万分, 于是他顶着物证去找肇事者, 它先后找到了鸽子、马、野兔、山羊、奶牛和猪, 最后两只“专家”——苍蝇帮助他找到了肇事者, 原来是一只大狗。最后小鼹鼠也“以牙还牙”地在大狗的头上“嗯嗯”了一下, 然后赶紧钻到地洞里去了……

在导入部分, 一位教师问:“小鼹鼠头上顶的是什么?”一幼儿大声答曰:“狗屎。”顿时全班幼儿哄堂大笑, 教师瞥了幼儿一眼没做声, 希望通过冷处理能让幼儿安静下来, 谁知那幼儿越叫越起劲:“我见过, 在奶奶家见过, 小鼹鼠头上顶的就是狗屎。”此时班里已乱成一团。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教师要当机立断, 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策, 并用语言努力进行化解, 如果当时教师及时回应:“这位小朋友说小鼹鼠头上顶的是狗的嗯嗯, 你们认同吗?他说的是对是错, 我们现在就一起去揭晓吧!”我想这样的回应不但能稳定幼儿情绪, 更能调动幼儿阅读的欲望。因此教师面对幼儿的“刁难”时, 一定要机智处理, 巧妙应对, 注意应变语的运用, 将应变语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效语言,

三、结束语的训练

所谓结束语是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所说的话。主要目的是归纳总结活动内容, 使幼儿加强记忆, 巩固知识、技能。结束语要简明、概括、清晰, 善始善终, 起到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作用。德国的第斯多惠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示例:《我有友情要出租》

师总结说:原来大猩猩的身边竟然有这么多的小动物, 他们都看到了大猩猩和咪咪在一起玩得很快乐, 也看到了后来大猩猩在免费出租友情, 那他们和大猩猩成为好朋友了吗?这是为什么呢?

所以, 有时候胆大一点, 勇敢地伸出友谊的手, 主动和对方打个招呼, 说说话, 玩玩游戏, 就能交上朋友。如果只是默默地等着 (指着大猩猩) , 静静地看着 (指着小动物) , 那是交不到朋友, 没有快乐的啊。小朋友, 如果你是这其中的一个小动物, 要想和大猩猩做朋友, 该怎么做呢?

你想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吗?那现在就请你勇敢主动地找个新朋友吧。

这个故事实际上讲得是孤独的大猩猩怎么找到朋友的故事, 对幼儿的人际交往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所以教师的结束语更多的鼓励幼儿要会结交朋友。

以上是从课堂教学口语的过渡语、应变语、结束语角度所举示例。综上, 课堂教学口语不仅可以在图画书的教学设计中有意识的进行练习, 也可以以儿童文学的其他各种文体的文本教学为依托有计划的进行练习, 如儿歌、儿童诗、故事、童话鉴赏、教学等既陶冶了自己的文学情操, 积累了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知识, 也锻炼了自己的教学口语, 使自己教学口语能力逐步提高。

摘要:幼儿教师在图画书教学设计活动中, 如何恰当设计运用课堂教学口语很重要, 恰当的教学口语能给幼儿以正确的口语示范, 学生自身积累相关的教学经验, 同时也能锻炼幼师生的教学口语表达能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教学训练教学计划 篇8

【关键词】幼儿 音乐节奏训练 奥尔夫教学法

幼儿阶段的音乐学习由于缺乏其他知识基础,因此在理解和训练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特别是音乐节奏的训练,更是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奥尔夫教学法是开展音乐节奏训练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非常适合幼儿的音乐教学,幼儿音乐教师应该良好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提升幼儿音乐教学的质量。

一、奥尔夫教学法概述

奥尔夫教学法是在上个世纪初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其方法是将音乐与舞蹈以及体操相结合,以音乐的节奏为基础,配合身体的律动来进行音乐的学习。奥尔夫教学法主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再具体的教学中需要专门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奥尔夫教学具有普遍性,是所有幼儿都应该熟悉、了解的方式,这样一来学生才会在音乐学习中更加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第二,奥尔夫教学法是要引导幼儿主动进行音乐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自己的能力,但是幼儿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音乐学习相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运用承认的教学方式进行教育,而是要引导学生自行去探索,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解决,从而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

第三,在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训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训练与表演融为一体。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节奏训练中的运用实践

奥尔夫教学法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幼儿的音乐节奏训练提供可靠保障,在教学中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利用可以遵照以下方式:

(一)在自然状态下教育

幼儿在出生之后家长都会训练其走路、说话,因此教师对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建立在幼儿拥有的学习基础之上,利用语言进行音乐的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语言是幼儿已经掌握并且熟悉的技能,因此在进行音乐的教学中不需要再进行专门的教育与训练,在此基础上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会更加容易接受,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教学理念的体现。音乐节奏的训练是音乐学习的入门训练,节奏是将音乐与语言和动作进行整合的一宗基本要素,在音乐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一些乐器来形成一种节奏,例如鼓就是一种节奏感比较强的乐器,幼儿能够比较敏感的捕捉到鼓点的节奏,因此教师可以用匀速击鼓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节奏感,例如让学生在鼓点中用一种特定的速度报自己的名字,学生对于自己的名字一般都比较熟悉,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就不会紧张,这样匀速报自己的名字能够很好的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幼儿在训练中也会感觉比较自然,训练效果会更好。

(二)利用奥尔夫即兴性观点

奥尔夫教学法还提出了一种即兴性的观点,就是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参加演唱实践,让学生即兴发挥,来达到训练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即兴性教学要求学生自主、自愿,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在不将以之间创作出音乐作品,但也不是要求完全没有音乐经验的学生进行创作,而是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没有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演唱一首自己熟悉的歌曲,之后再配上音乐的伴奏让学生在演唱的同时去体会其中的节奏感,然后进行语言描述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如此反复即便的训练,学生必定能有不同的收获。

(三)利用奥尔夫综合性的思想观点

幼儿教学与其他阶段学生的教学有所不同,幼儿相对精力比较充沛,大多都比较好动,他们可以通过最直接的感受来体验生活中的事物,对于音乐的学习也一样,在日常的教学和表演中,幼儿都可以进行音乐节奏的感知和体验,并从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奥尔夫教学法中的综合性思想就是利用了幼儿的这个特点,通过对幼儿进行综合性的训练来让幼儿掌握音乐的节奏。例如教师可以在节奏训练中采取多种方式,独唱、合唱以及歌舞表演等都可以用来当做训练幼儿音乐节奏的方式,综合性进行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训练效果。

(四)利用奥尔夫参与性的思想观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单方面的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参与性很低,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参与性观点就是要学生在教学过程能够尽量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成为音乐教学中的主人。以此在教学中学生只是训练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形成互动,例如根据幼儿的特点策划一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与教师进行对唱,或是让学生点出一些想要学习的歌曲,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幼儿便能在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对音乐的兴趣,并自主学习,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总结

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教师良好的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偶尔的音乐节奏的训练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小兵.民族音乐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范围、方法、目的之动态变迁[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2(3).

[2]陈明霞.论文化方式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影响与课程改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幼儿园常规训练 篇9

1、《上下楼梯》:好宝宝,上(下)楼梯,小手扶着小栏杆,你不推,我不挤,一步一步往上(下)走。

2、《漱口》: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3、《做操1》小朋友 真欢喜,排好队 不拥挤。操场上 把操做,锻炼身体争第一!

4、《做 操2 》小朋友,队排好,大家一起来做操,伸伸腿,弯弯腰,天天锻炼身体好

5、《学本领》小朋友 坐端正,认认真真学本领!不打闹 不说话,样样都能顶呱呱!

6、《穿衣服》小朋友起床啦!先穿褂子再穿裤穿上袜子把鞋拿,左脚右脚要分清,否则小脚要打架!

7、《穿衣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8、《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

9、《脱衣歌》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出你的小袖口。

10、《小牙刷》小牙刷,手中拿,上上下下刷刷牙。里里外外真干净,牙齿白白不生病。

11、《老师微微笑 》幼 儿 园 里 静 悄 悄,小 朋 友 们 睡 午 觉,不 吵 不 闹 真 安 静,老 师 见 了 微 微 笑。

12、《吃饭1 》大米饭,喷喷香,小宝宝,快来尝,快快长,不把饭粒掉地上。

13、《吃饭2》吃饭坐端正,左手拿碗,右手拿勺。一口一口慢慢咽,不说话呀,不挑饭,好孩子吃饭“真能干”。

14、《吃饭3》幼儿园里饭菜香,讲究卫生有营养,细嚼慢咽来吃饭,身体长的棒又棒。

15、《洗手 》洗手、洗澡,爱吃、泡泡,我们大家勤洗手,讲好卫生身体好。

16、《摆 鞋》一对好朋友,头对头,脚对脚,安安静静睡觉觉。

17、《睡 觉 》 小小床,一排排,床单干净白又白,小宝宝,要睡觉,先脱衣,再脱裤,还有什么没做好,想一想,别着急,我的鞋子要放齐,小朋友,盖花被,安安静静把觉睡。

18、《讲故事》小朋友,坐神气,大家一起听故事,认真听,仔细想,好听的故事真精彩。

19、《滑滑梯》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上去好象爬高山,下来好象坐飞机。

20、《洗脸》小毛巾四方方,我把小手放中央,擦擦脸,擦擦嘴,擦擦鼻子,擦擦手,手脸变的真干净,擦完毛巾放盆里。

幼儿口才训练技巧 篇10

假如家里的人比较多,那么家长可以编一个故事,让孩子参与故事的创作,他就会特别感兴趣地参与这场接龙游戏,对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的培养非常有效。

二、编创故事结尾

这种方式适合三口之家。父亲和母亲编出故事的开头,并有意留下结尾,然后给孩子一些游戏提示。比如说,王子遇到了公主吗?他们是生活在一起,还是从此以后就失去了联系?

三、图形联想

图形联想是对儿童语言思维的发散表达进行训练的。比如说,从三角形中可以联想到什么?

在孩子接受过培训后,孩子看到三角形时,就会想到三角形外面的东西,如金字塔,高山,风筝等。用这种发散的思考方式,让孩子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就能写出一段或一个非常有趣,富有想象力的故事。

四、造句法

挑选孩子感兴趣的道具来进行训练,然后在不同的道具和语言之间进行不同的训练。父母必须经常提醒孩子,每一个道具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和什么样的人有关系。

培养儿童对不同道具、不同语言的表达和对话能力。假如你用这种方法来训练孩子,当他们看到一个苹果时,他们就会说出一个很棒的故事。

五、一问一答

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反应能力。比如当孩子在看一幅画或者动画片的时候,父母可以问孩子,为什么喜欢这幅画?你喜欢什么样的角色?进而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

六、配音

选择动画中的桥段,然后关掉音效,让孩子根据画面中的人物,即兴表演动画配音。这是一种专门训练儿童反应能力的方法。

七、拼图游戏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篇11

【关键词】 小学足球教学;足球训练;教学方法;探讨

在进行足球运动时,运动员的身体能够得到完全的放松。对小学生进行足球训练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同时还能加强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足球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本身就作用巨大,小学足球运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因而足球训练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足球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帮助小学生提高足球运动技能的同时实现小学生强身健体的目标。

一、小学足球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足球运动是一项有组织的健身运动,在对小学生进行足球训练时也要遵循一定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当中体育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小学中,足球教学的训练方法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1.缺乏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小学足球教学要遵循一定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对小学生进行足球训练时要按照小学生的发展特征,有计划的开展教学活动。然而有些体育教师仅仅为了培养学生的足球技能,不顾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硬是让学生进行盲目的培训,在培训的同时也没有一套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案。

2.教学过程中没有实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其身体发展特征是不同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足球训练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足球知识的掌握能力,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每个小学生获得更多足球知识与技能。

3.对教学目标缺乏直观性的认识。对小学生加强足球训练对于他们的成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理念,加强小学生的足球训练,树立足球技能知识从娃娃抓起的正确观念。

二、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足球运动是一项高技能性的运动。掌握不牢就很难将球踢好。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与成年人不同,在一开始接触足球时他们可能会比较有兴趣,但是一旦掌握不好技能便会失去对足球训练的兴趣。因而教师在进行足球培训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将大家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到足球教学当中,帮助提高学生的足球训练兴趣。

2.分组教学。足球运动讲究的是一种团队合作。分组训练、小组竞赛是足球运动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因而在进行足球训练时科学有效的分组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身体素质。只有在各个小组的总体训练水平基本持平的前提下,才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毕竟是体育训练,男孩子对于足球的喜爱远远超过女孩子,为了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男生与女生分配到一组进行训练,让男生带动女生进行足球训练。一旦分配好小组成员就不可轻易的变动以防人员的变动影响整体的训练效果。但是如果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小组成员分配的不尽合理可以及时的变动重新进行分配,尽量保障小组训练的科学性。

3.媒体资源辅助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活动中也经常会出现多媒体的身影。在小学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体育视频用于课堂教学。通过视频的方式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教师在教授专业技能时有时很难用语言给它介绍的客观直接,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学生在直观的了解足球技能的同时产生对足球训练的兴趣。

4.教师示范教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接触足球的时间和机会都比较少,很显然他们对足球的理解不会太深入,也许在进行足球训练时他们会感到手足无措。这时教师教必须发挥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积极主动并且科学合理的示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足球在未来将会不断的发展壮大,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身体特征以及兴趣所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足球技能。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足球训练时还要不断的进行改革,积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依据小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以及知识掌握能力进行科学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学足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雪松.刍议小学足球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J].当代体育科技,2015,30:15-16.

[2]赵志剑.校园足球背景下中学足球教学方法刍议[J].运动,2015,08:6-7.

[3]谢雪姣.小学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练习方法初探[J].运动,2015,11:108-109.

朗读教学训练刍议 篇12

一、教给技巧, 培养兴趣

俗话说“理解是认识, 朗读是技能。”有的时候, 学生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却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作为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 如让学生知道停顿、轻重、语气等在朗读中应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 从而提高朗读感染力、表现力, 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例如, 读描写突变、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 应读得快、急促;读表现高兴、兴奋等的句子, 要音调略高;读表示悲痛等的语句可低沉、缓慢些等。

二、创设情境, 赏读佳文

“赏读教学”比较适合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散文的阅读教学。教师在指导朗读这类文章时, 首先应该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 唤起学生情感,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沉浸到课文中,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 再让学生品析作品中自己喜欢的词句。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 还要满怀感情地读, 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只有通过绘声绘色地朗读, 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变化、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在读中体味语意, 在赏析中进行品读,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感知语言, 加强训练

要把文章读得流利、有感情, 就必须做到揣摩词句、领会意境、见景生情、情景交融, 唤起记忆中已有的类似生活经验, 去感知和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教师应做到以“读”为主线, 指导学生通过读, 感受作品的语言, 领略作品的气势和文法, 探索语言内在的含义、情味、形态, 理解言外之意, 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四、激发情感, 大胆想象

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关键, 是激发情感的核心。在进行朗读教学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领悟语感出发, 把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贯穿于读的全过程, 通过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借助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 更具有形象感, 学生也更容易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五、角色转换, 模拟表演

评析学生朗读的好坏不仅要听学生读, 还要看学生朗读时所表露出来的神态。如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 首先请几位学生进行表演。表演小壁虎的学生将小壁虎天真可爱的神态以及无法借到尾巴时难过的心理和后来看到自己长出一条新尾巴时异常高兴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表演小鱼、老黄牛、燕子及壁虎妈妈的学生也将大人对小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模仿得惟妙惟肖。当然,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他们不能很快地领略文章的情感, 但针对他们模仿力强的特点, 教师可以适时充当演员, 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范读, 进行分角色朗读, 从而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六、读评结合, 促进发展

幼儿园中班常规训练 篇13

活动目标:

1、教幼儿掌握体育课的动作要领。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

1、口哨、音乐。

2、让幼儿复习早操的步骤。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开火车有秩序进入场地。

2、进行队列练习。

教师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要求幼儿要整齐的进行原地踏步走,要求幼儿要整齐站好队!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早操

2、教师分段示范讲解,帮助幼儿学习动作的要领:

3、幼儿学习早操。教师分段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帮助幼儿记忆、学习早操的动作。重复练习,注意强调动作要领,继续辅导个别幼儿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表扬一些做得好的幼儿。

6、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方法让幼儿学习操,激起幼儿学习操的兴趣。每次结束每一小段操后,要求幼儿还原自然站立姿势。

三、结束部分。

关于幼儿发散思维训练题目 篇14

2、让孩子去想想,他希望如何改良某个东西。

3、列出一物的更多用途,可以是不那么现实的。这是几乎每个创造力测试中的必考题。想得快,说明思维的流畅性好。想得多,说明有变通性、独创性。

4、利用思维导图做联想练习。比如写下“快乐”一词,然后由此辐射开来,写下其他联想到的相关词汇,再就每个联想到的词继续联想。思维导图的训练可以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具体可以参考东尼· 博赞(也译为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一书。

5、对于一个问题,想出多种解决方法。一个问题,想出一个办法之后,不要结束,继续想,看看还有多少种方案,包括不那么现实可行的。这就好比一个人拍照,选的第一个取景角度是普通摄影者的角度,不用它,继续寻找;选的第二个取景角度可能是一个专业摄影师的角度,仍然继续寻找;再选到的新的视角,可能就是艺术家的取景角度。这可以很好地训练孩子去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

浅谈幼儿的语言训练 篇15

幼儿因先天的特点, 说话常常讲不太清楚, 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

教学中, 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语言方面的点滴进步, 给予大力表扬, 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积极的学习语言。

1. 从拼音教学入手, 纠正口形, 使之准确发音

幼儿听音区分能力差, 发音不大准确, 很难区分相近的音节。教师应经常循循诱导, 采取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纠正口形、协调肌肉运动。

2. 进行词汇、句子、篇的趣味性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是比较单调的, 要正确地掌握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掌握较多词汇、句子、篇章需要多次重复、反复练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使学生对其感兴趣, 自觉地参与, 乐于接受才能激发他们认真地训练。

在教学中, 可以找学生很感兴趣的文章或故事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或朗读, 当然不要指望他们能一次性把一句较长的话说完整或说的很好, 要经过老师的纠正和指导, 反复练习才能达到上述要求。在进行带入的语言训练时, 应采用的方法就是读, 读熟了整篇文章, 读多了自然能把话说得完整。熟能生巧, 熟能学会。在读整篇文章时采用了“齐读、抽读、分角色读、情景读”。当然还有欣赏和听老师范读。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喜欢表演, 我抓住同学们的这一兴趣爱好, 鼓励他们把整篇文章读好。读好了文章, 读熟了文章, 表演才能成功。表演成功了, 他们的语言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了。

二、充分发挥课余活动的辅助作用, 在游戏中渗透语言教学

幼儿偏爱唱歌、跳舞、做游戏等课余活动, 特别是老师能参加他们的活动兴趣更高, 在活动中更加显得活泼开朗, 此刻的思维比较活跃, 是发展语言的良机。平时, 我做得较多的游戏是“无线传话”, 即:让学生围成圆圈 (我参与其中) , 先由我向身边的学生说一句话 (字、词) , 如:站、吃饭、去公园、放学回家等, 请他将句子传给身旁的同学, 直到最后一位, 然后请他说出传递来的话。在传递过程中, 我尽可能选择学生经常遇到的字词。这种活动经常性运用, 既训练了学生的听、说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理解能力, 进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能力。开展活动后, 又引导他们说一说:“今天我们做了什么游戏?玩得怎么样?”

三、培养幼儿在交往中学习语言

人类语言是在沟通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 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其社会交往的思想交流, 要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想用语言来交往的动机, 鼓励学生开口说话。

最初, 幼儿是在家庭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说话的, 有些幼儿在家庭得不到良好的语言刺激, 说话受不到鼓励。通过家访、座谈, 对家长讲明互相配合、互相依靠的重要性, 经常与家长分析其孩子的语言发展状况, 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典范, 多与孩子进行交谈, 给孩子讲故事, 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另外, 创造条件, 让幼儿多和社会充分接触。如:带领他们去参加学校的郊游、故事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活动时间, 与年龄接近的班级组织联谊会, 让他们同正常幼儿一起娱乐, 有意地让他们将某种信息传达给家长、老师、同学。交代他们去买一些简单的日常用品, 要求找好钱, 开好发票。通过这些交往活动, 不仅锻炼了他们听话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他们的语言。

四、其他学科渗透语言训练

语训的主要阵地应是语训课, 但如果其他学科也能注意对学生进行语训的话, 那将会更好地引发学生说的兴趣, 巩固说的成果。在其他学科中渗透语训, 使得说的内容变得广泛, 训练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 学生又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语言训练。这种“多管”齐下的训练, 能使学生更快一些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上一篇: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案下一篇:对联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