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淀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海淀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

关于海淀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 篇1

改革情况的报告

——2010年6月13日在海淀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第44次主任会议上

海淀区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 李殿安

主任,各位副主任:

受刘长利副区长委托,我就海淀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情况向区人大主任会议进行汇报。

为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积极开展并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及经济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各乡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改革进展情况

目前,我区集体资产处置及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有52个单位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工作。启动产权制度改革的乡镇、村共退偿老股金4133.7万元,需处理资产总额166.71亿元;流转变现28.66亿元,涉及量化对象107059人次。其中已成立了10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分别是东升乡的太平庄、塔院、清河、小营、马坊、大钟寺、八家,玉渊潭和西北旺镇的安宁庄、马连洼三队。另有8个单位完成了资产处置后,不再成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其中西北旺镇的小辛店和苏家坨镇的三星庄尚有部分土地,计划在土地被征占后按照既定方案处置。

分乡镇来看,改制工作进度情况是:东升乡七个村已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正进行深化改革试点。乡总公司、直属企业计划在完成资源重组之后,成立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玉渊潭已于4月21日正式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准备进行登记注册。海淀乡直属企业和6个村级单位已于4月份完成了清产核资初查工作,将在复核之后进行公示。四季青镇正在进行改制调研。西北旺镇绝大多数村(队)已完成劳龄登记,部分进展快的单位已进入退偿老股金和清产核资工作阶段。上庄镇、温泉镇和苏家坨镇确定了7个重点推进村(苏家坨镇的台头、前沙涧,温泉镇的杨家庄、高里掌,上庄镇的西闸、八家、白水洼),相关工作人员已参加了区里统一组织的改制理论政策、实际操作培训,计划在今年完成改制工作。

二、改革历程回顾

我区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始于2002年,大体上经历了探索试点、逐步推进和全面推进三个发展阶段:

1.2002年至2003年,探索试点阶段

由于山前地区城市化进程较快,集体土地绝大部分被征占,大批农民转为居民,要求进行集体资产处置的愿望强烈。我们在学习借鉴外省市和其它区县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出台了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关于我区城乡结合部地区乡村集体资产处置及集体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海政发„2002‟66号)(以下简称66号文件)。该文件明确了我区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领导体制,为如何进行集体资产处置提供了详细的可供操作的方案。

2.2003年至2009年,不断推进阶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我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这一阶段在不断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区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

列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

(1)《关于产权制度改革中乡村进行清产核资的指导意见》(海政办发„2003‟56号)

该文件对产权制度改革中进行的清产核资工作的时点、范围、清查方法及清查结果的公布确认和审核认定等程序作出了详细规范,成为我区改革单位在产权制度改革中进行清产核资工作的主要依据。

(2)《关于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乡村集体资产处置及深化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海政发„2005‟32号)

该文件是根据北京市有关文件,结合海淀区的实际情况,在转出人员强烈要求将个人资产量化份额进行兑现的情况下出台的。文件规定“允许资产量化份额在主体之间自由有序流转”。

(3)《关于加快和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海农发„2007‟29号)

该文件提出了相关职能部门要研究制定农村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平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利益、鼓励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改制形式,为下一步改革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3.2010年起,全面启动阶段

按照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京农函„2010‟2号)和《关于印发在全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工作会议上牛有成、夏占义同志的讲话和王孝东同志的报告的通知》(京农函„2010‟3号)的要求,我区起草了《海淀区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制定了改制时间表,要求各相关单位在2010年全面启动改制工作,2015年之前完成改制工作,并对处于不同工作阶段的集体经济组织作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我区改革工作的具体做法

改革的目的是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为此要把集体经济组织账内存量净资产进行股份量化和重组,使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从“共同共有”变为“按份共有”。我区经过逐步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操作程序,主要步骤是:

1.成立改制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制度; 2.社员代表大会做出改制决议并报上级党委、政府批准; 3.界定人员身份;

4.老股金和劳龄登记,退偿老股金; 5.清产核资; 6.确定改制方案;

7.资产处置和量化集体、个人资产份额; 8.个人量化资产份额的自愿流转; 9.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

在遵循全区统一指导的前提下,各乡镇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灵活制定相关方案。比如,实行“一级所有,一级核算”体制的玉渊潭,采取“以乡为单位”整体改制的方式;实行 “一级所有,分级核算”体制的东升乡,采取“以村和乡直属企业为单位”分别改制的方式;海淀乡拟采取将乡级资产和人员分配到各村、以村为单位改制的方式;北部一些地方采取“以队为单位”方式。

四、改革取得的成效

通过前段的产权制度改革,我们总结其成效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解决了农村历史遗留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五十多年来,一直是集体资产共同共有的经济组织,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解决了老股金的问题,解决了曾在集体劳动、为集体做过贡献的原农民的

权益问题,形成了按份共有的比较清晰的产权关系。

二是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改革使集体经济组织得以整体保留,使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调动生产要素中最积极的因素——劳动力的积极性,增强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股东关心集体资产经营状况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集体经济发展也明显加快。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

三是促进了社员增收。实行股份合作制后,社员除了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外,还能增加股份分红收入,这种财产性收入为社员收入持续增长提供了保证。

四是完善了合作社的决策、经营、管理体制。各股份社都初步形成了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运作机制,建立了按章理事、多重监督的约束机制,有利于集体经济实行民主管理。

五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消除顾虑,得到实惠,从而积极参与、支持这项改革,维护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五、下一阶段的目标及任务

到去年底,全市已有812个单位完成了改制工作,今年计划完成450个。市里要求“全市拥有集体净资产的乡村都要进行改革,没有集体净资产的村,要做好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劳龄统计和清产核资等基础性工作。”市、区已经明确,要在2015年之前全面完成改制工作。从目前情况看,需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提高部分乡镇、村领导对改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促进相关工作抓紧开展;二是应当加强扶持,减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制负担;三是规范股权流转办法,探索股份经济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四是积极探索北部地区改制后的产业发展道路。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改革、合作化以后,涉及农民切

关于海淀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 篇2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 城区距市区仅33公里, 区域面积1352平方公里, 下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北企公司, 共有303个行政村, 农业人口22万。南部农村接近北五环, 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 也是城市扩张的重点地区。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昌平区农村集体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了体制不畅、机制不活、产权不清、农民利益受到侵害等问题。为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 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为农村经济社会持久稳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体制保证, 按照“资产变股权, 农民当股东”的改革思路, 按照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昌平区自2003年2月起, 在全市10个远郊区县中率先进行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先在东小口镇的白坊、狮子营两个集体经济实力强、又不稳定的村进行了试点。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 分别于2003年10月、2004年10月、2005年8月启动了第二批9个村、第三批16个村和第四批15个村的改革工作。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2009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到2012年3月已完成304个, 占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数 (312个) 的97.4%, 量化资产374.7亿元, 股东总数达36万人。

二、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 通过宣传, 统一思想, 提高对改革的认识

为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改革的认识, 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昌平区政府印发了《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手册》、《农村体改动态》等宣传材料, 用理论、政策及鲜活的改革经验,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 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向村干部、党员和群众详细讲解改革的目的、意义、程序和具体要求, 为改革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 通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及政策支持, 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 始终坚持书记、区长挂帅亲自抓改革。自2003年试点开始, 连续8年列入党委、政府的折子工程, 常抓不懈。本着“镇级直接领导, 村级具体操作, 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原则, 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工作体系。区级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组成的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负责对全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行指导、协调、督查。采取干部包村的方式, 从区属职能部门抽调150名机关干部, 组建42个专业化包村工作队, 分类分片包干, 常年驻村蹲点, 面对面指导工作。镇级成立清产核资、人口清查等工作组。村级两委班子在区、镇两级领导小组和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 开展各项具体工作。通过推行“三统一、四挂钩、五奖励”的激励机制, 加大对改革完成村的扶持力度, 在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项目、设施资金投向上向改革完成村倾斜, 加强对改革的政策支持。

(三) 通过严格程序、规范操作来确保改革的成功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对现行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重大变革和原有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 在股权设置、股权界定、利益分配等具体内容上存在着制度弹性, 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供仿效, 可能成为历史和现实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 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改革中昌平区始终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 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改革的重要文件, 对改革的各个重要环节和步骤进行了明确, 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制度章程, 保证了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始终沿着规范、有序的方向推进。从改革小组的产生、改革方案的制定到人员界定、资产量化、股权管理、收益分配等各环节都切实做到依法依规、民主决策。特别对资产、人口、原始股金清查及核实结果、集体净资产量化配股方案都要向村民张榜公布, 三榜定案。公开、公平、公正贯穿改革全过程。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机构设置和领导班子产生办法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 分别对改革后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班子建设和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同时高度重视档案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区财政投入350万元对全区各村的档案室硬件设备进行了完善, 改革涉及的所有档案资料做到区、镇、村三级备案, 由区经管站负责对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使改革结果经得住历史的考验。为加强规范化管理和考核监督, 从2010年开始连续两年, 由区农委、区园林绿化局、区经管站、区档案局联合制定并下发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林权制度改革检查考核方案》, 每年用一个月的时间, 对全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全面检查考核, 考核结果以打分形式上报区委组织部, 作为镇街年终绩效评价考核的加分项目, 直接与镇街党政领导干部年终奖励相挂钩。

(四) 通过改革创新来确保改革的实效

各村的条件、人文环境、发展潜力千差万别, 昌平区在遵循市、区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因地制宜地创新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法, 使改革工作更加贴近农村实际, 更具有可操作性。比如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领导班子, 实行股份经济合作社领导班子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同步任职;为保证农民对土地的永久使用权, 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评估量化配股;对独生子女父母实行奖励配股;设置户龄股, 平衡同村不同人群的差别利益;由经营性资产量化向经营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量化推进;产权改革与林权改革同步推进等等。这些实践中总结出的做法, 实现了不同政策之间的联动互补和平衡促进, 较好地解决了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破除了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经济体制, 通过产权形态 (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 、分配制度 (单一的按劳分配向按劳分配与按股分配相结合) 、治理结构 (股份制治理结构, 村民为集体经济投资主体、收益主体、决策主体) 的改变, 激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 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 通过改革, 建立了农民合理分享集体资产及其收益的机制, 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形成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合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产权界定到人, 在产权上实现了由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的转变, 破除了过去农民群众对集体资产抽象所有、共同所有, 实际上谁也不知道拥有多少的体制弊端, 改变了集体资产“人人有份, 人人不问”的状态, 利用股份合作制的产权明晰功能, 完善了内部分配关系, 完善了集体资产管理分配机制, 形成了农民真正所有, 人人按份享有。为农民建立了增收的长效机制, 保证了农民在征地后以股权为基础, 有了股权红利细水长流的基本收入来源。较好地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的利益分配矛盾, 增加了农民对集体经济的关注度, 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增强了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由于经营者作为合作社的一员, 持有相对于一般村民更多的经营管理风险股, 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改制后大家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形成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合力。2011年底全区分红总额5.48亿元, 个人股东累计分红12.26亿元。改革10年来, 东小口镇狮子营村创全区户累计分红和个人累计分红最高记录, 分别达到82.5万元和25.6万元。回龙观镇北店村利用4亿元的拆迁补偿款投资建设9.12万平米的北店嘉园时代广场, 每年经营收入超过3000万元。2011年, 全区共有278个改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分红, 个人分红最高达3.3万元, 户分红最高达10.8万元, 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 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村民与集体之间形成了村民家庭经济水平与集体经济水平共同提高, 村民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一体的共同一体关系。

第二, 通过改革, 全面理清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的规模与结构, 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清产核资, 全面理清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三资” (资产、资金、资源) 总量, 处理了呆坏账和不良资产, 追缴了应收账款, 调整了损害农民利益的不合理的经济合同, 保全了集体资产, 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 通过改革, 健全和完善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使用的监督制约机制, 化解了农村的矛盾冲突, 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 建立了既相互配合又有制约监督的民主管理体制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 理顺了产权关系, 完善了经营机制, 强化了内部管理, 加强了民主监督。明确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权。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集体资产被侵占、挪用、浪费。通过改革, 因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农村干群关系紧张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大幅减少, 全区涉农上访占来访总量的比重由2008年的46.8%下降到2011年的6.9%。在未来科技城、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和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拆迁改造过程中, 先后有24个村顺利实现了整体拆迁, 近50亿元的土地补偿费平稳地转化为集体资产和农民收益, 没有发生一起越级集体上访。

第四, 通过改革, 促进了昌平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解决了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土地征用、土地补偿款分配、房屋拆迁、转居转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农民为利益而出现的逆城市化等问题, 让农民带着资本进城, 成为拥有集体资产的市民, 提高了农民参与城市化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制后, 不论农民是否在农村居住和劳动, 都能享受其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享受的收益, 从而为农民融入城市, 寻找更适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础。改制明确了集体经济组织与村两委的关系, 明确了集体经济与村公共事业开支之间的关系, 从而为改革城乡结合部地区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机制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第五, 通过改革, 实现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明确界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员身份, 保证了失地农民和农转非人员对原集体资产收益的分配权, 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维护了农村的稳定;通过设置独生子女奖励股, 促进了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老人按照劳动贡献拥有相对多的股份, 晚辈不愿赡养前辈的少了, 子女们争相孝敬老人, 解决了赡养问题。以往残疾人生活水平很低, 没有保障。改革让这些缺乏现代劳动技能的农村弱势群体在失去土地后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过上了稳定的生活。改革让农民开阔了视野, 解放了思想, 转变了观念, 在新体制、新机制的引导下逐步接受了平等、竞争、参与、民主、法制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

四、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它又是一个新生事物, 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目前, 改革后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改革虽然使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发生了变化, 但他们的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变, 对改革的目的、意义没有认识到位。有的人只关注每年的分红数额, 对股本的增值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关心程度不够。分红水平过高, 导致企业积累不足。二是有些合作社的管理不够规范, 不按章办事。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 村两委依然代替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进行决策, 存在监督机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的现象。三是由于城市化进程较快地区资源的稀缺性, 一定程度上受到规划、土地等方面的制约, 导致新项目难以引进, 老项目难以发展, 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四是新的集体股份合作社在运行中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融资难、税收加大等问题。五是改制明晰了产权与责任, 部分实现了政企分开, 但管理科学的目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必须在巩固、规范和扶持、提高上下功夫, 确保改革的成功。

五、对策建议

(一) 处理好改制与发展的关系, 在改制中做大、做强集体经济

一是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管理办法, 加强年度工作考核力度, 细化考核内容和指标, 加强对改制后形成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后续管理, 切实发挥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的作用, 巩固已取得的改革成果, 确保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二是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 不断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机制。立足昌平“高端引领,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开放包容”的战略定位及加快城市化的有利时机来挖掘村级经济发展潜力。各村要根据自身特色, 选准适合村情的经营体制, 利用地域优势资源,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设施农业、发展乡村特色旅游项目, 在一、三产业互动发展中增强集体财力,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 整合农村土地资源, 实现区域内土地的适度集中, 或实行合股经营, 通过社员中的“能人”牵头自主经营;或聘请社会上的“能人”实行委托经营;或以个人投资入股的模式进行改制, 以股份的形式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 吸收社会资金入股, 并允许科技人员技术参股, 打破村庄的封闭性, 形成多元化的股本结构;或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通过“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实现产、加、销一体化。通过制度创新, 打破传统集体经济的运行模式, 有效整合各方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资源, 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三是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融资机制。要围绕着提高农村集体“三资”要素配置市场化水平, 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 不断提高农村资产、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建设北京市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管理平台, 优化农村资源配置, 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提高农村资产资本化程度。通过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的信托化管理等方式, 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的证券化和市场交易水平。四是优化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上房屋等抵质押贷款试点。

(二) 加强对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才及农民的培养

一是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 聘请相关专家对改革完成村董事、监事机构组成人员及财务人员开展股份合作社规范化运作管理的专题培训。二是利用交流互动的方式, 组织改革完成村董事长到转制后发展较快的先进地区或典型村实地取经, 帮助他们开阔视野, 理清思路, 切实提高其带领群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三是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提高其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其监督和保证作用。四是制定优惠政策, 采取有效措施, 吸引高素质人才到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工作, 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五是整合各方资源, 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三) 加强对新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政策支持

一是要落实税费扶持政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最主要的任务是要让农民得实惠。过去集体经营收入免税或只缴营业税, 改革后既要交纳营业税, 又要交纳所得税, 红利分配也要纳税 (股份公红, 实质是集体收益分配方式的变化,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红利) 。企业税负重。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实际, 根据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 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优惠, 让利于民。二是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股份经济合作社给予项目化扶持及贷款贴息等, 加大财政预算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公益性支出的保障力度, 逐步剥离集体经济组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物品提供职能, 实行政企分开, 使改革后的集体经济组织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三是要加强对难点村、经济力量薄弱村、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村级经济组织的帮扶。

参考文献

[1].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手册[Z].2005-05.

[2].刘经宇.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调查[J].前线, 2007 (1) .

[3].陈天宝.农村社区股份股份合作制改革及规范[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关于海淀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 篇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成果及其他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农村集体土地的总面积为66.9亿亩,包括55.3亿亩农用地和3.1亿亩建设用地,非资源性资产达到2.4万亿元,这些资产和资源是集体经济存在的根基。据多位专家介绍,随着农村集体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资产归属不清、管理不严导致的资产荒废和闲置等风险逐渐显现出来。

在目前国务院部署开展的11项农村改革试点中,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是一项重要内容。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从25年前就已开始。20世纪80年代,地处改革前沿的珠江三角洲一带,农村社区居民结构日趋复杂,同时集体资产的管理和收益分配矛盾突出,农民群众主动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20世纪90年代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也遇到同样的问题,相继进行改革试点。

目前,全国范围内约有4.8%的村集体已经进行此类改革。

笔者了解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十三五”期间农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研究制定中的“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则是该系列改革的顶层设计,并明确改革的第一项举措就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其中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三块地”的改革试点目前正在审慎展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已授权国务院在33个试点县(市)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便开展试点工作。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正在抓紧推进,并有望在2017年前后完成。

据悉,在土地制度改革逐渐深化的同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还将分类推进集体资产确权到户以及股份合作制改革。对于集体经营性资产,将折股量化到组织成员,同时将健全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等“三资”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

关于海淀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 篇4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的有关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32号)“积极推进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的要求,现就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等相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面临新问题的需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新形势下,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调整提出的要求。近年来,农村特别是城郊结合部和沿海发达地区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及其成员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为城镇居民增多,流动人口进入较富裕地区增多,部分地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构成日趋复杂。同时,在城镇化进程中,原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集体不动产收益在集体成员中的分配问题、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的权益及份额问题等都凸显了出来,需要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来加以明晰及妥善解决。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发展生产力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安排提出了新要求。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物流、人流、资金流的日益频繁,丰富 1

了农村市场的交易行为,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利益关系,同时提出了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的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需要。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发达地区和城镇周边的一些地区乡村行政体制作了相应调整,在撤乡并村和“村改居”过程中,如何防止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流失或被平调,防止损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客观上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效地解决传统产权制度产权虚置的弊端,解决集体经济产权主体模糊、决策独断、监督不善、分配随意等问题,实现产权清晰,落实到人,以便更有力地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每个成员的利益。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

(四)总体思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为核心,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创新为主线,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机制和分配机制,增强集体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目标要求。推进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界定、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决策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健全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利益的长效机制,构建完善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现代产权运行体制。

(六)基本原则。在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中,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民主决策,农民自愿。要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尊重农民群众的选择。二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要在民主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下,把公开、公正、公平精神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三是坚持规范操作,加强指导。改革方案要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整个改革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经过合法的民主程序。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选择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接受的改革方式,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农民的利益关系。五是坚持广泛协商,稳步推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必须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必须调动基层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依靠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和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成熟一个,进行一个,不得强迫命令。

三、严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程序

(七)制定方案。实行改革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在村党组及村委会领导下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共同组成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组织实施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拟定的改革具体政策和实施方案,必须张榜公布,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后通过,报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备案。

(八)清产核资。由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联合组成清产核资小组,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要区分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分别登记造册;要召

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审核确认。对得到确认的清产核资结果,要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并上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备案。在进行清产核资的同时,要依照相关政策法规妥善处理“老股金”等历史遗留问题。

(九)资产量化。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折股量化的资产。对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以及资源性资产的折股量化范围、折股量化方式等事项,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十)股权设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股权设置。原则上可设置集体股、个人股。集体股是按照集体资产净额的一定比例折股量化,由全体成员共同所有的资产,集体股所占总股本的比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设立集体股;个人股按集体资产净额的总值或一定比例折股量化,无偿或部分有偿地由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份享有。

(十一)股权界定。股份量化中股权分配对象的确认、股权配置比例的确定,除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有明确规定外,要张榜公布,反复协商,并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民主讨论,经三分之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后方可实施。

(十二)股权管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户的股权确定后,要及时向股东出具股权证书,作为参与管理决策、享有收益分配的凭证,量化的股权可以继承,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但不得退股。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

(十三)资产运营。产权制度改革后,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选择合适的市场主体形式,成立实体参与市场竞争,也可以选择承包、租赁、招标、拍卖集体资产等多种方式进入市场。要以市场的思维、市场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管理集体资产,提高运营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集体经济。

(十四)收益分配。改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按其成员拥有股权的比例进行收益分配。要将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到人,确保农民利益。改制后集体经济组织的年终财务决算和收益分配方案,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公共开支费用和股东收益分配的具体比例由董事会提出,提交股东大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十五)监督管理。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及时制定相应的股份合作组织章程,实行严格的财务公开制度;要发挥监事会的监督管理作用,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和决策权;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开展审计监督管理。

四、加强领导,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十六)统一思想,宣传动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具体实践和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思想教育和积极引导的工作方法,将保障农民群众民主权益作为基本原则,做好不同对象的思想工作,讲清政策,明确权利和责任,避免和防止改革简单化和少数人说了算,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十七)精心组织,规范决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全

体成员的切身利益,必须严格按照改革方案要求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民主讨论;有关政策规定和实施方案要交集体成员广泛讨论,充分听取意见,履行规范的操作程序,取得广大成员的理解和支持,未得到集体成员同意和认可的改革方案不得强行推行;要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试点,逐步总结经验,形成较规范的工作方案和指导政策。

(十八)加强指导,履行职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承担起指导监督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工作,切实履行职责,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积极主动帮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解决产权制度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试点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工作方案;省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研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基层搞好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帮助完善工作程序,及时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索 引 号: 07B***

信息名称: 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号: 农办经[2004]6号

发布日期: 2004年06月11日

生成日期:

生效日期:

2010年06月06日 2004年06月11日

信息所属单位:

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

内容概述: 开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是试点

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厅(局、委员会、办公室)经管处(局、站): 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十分重视,温家宝总理明确批示“健全财务制度,做好审计工作,推动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村务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和核心。要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抓紧修订完善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公开的质量”,明确要求“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财会人员队伍,这是搞好财务公开的关键。要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对农村财会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进行一次轮训,以全面提高农村财务公开工作的水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农业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农经发[2003]11号),农业部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做出了具体部署,并将指导开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作为今年农业部拟为农民办的13件实事之一。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我部制定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见附件1),并在各省(区、市)推荐上报的基础上,确定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果园村等150个村(具体名单见附件2)作为首批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村。请各省(区、市)经管部门根据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工作方案操作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告我部经管司、经管总站。有关县(市)经管部门要明确责任人,指导试点村和乡(镇)具体落实方案要求,积极总结和探索不同类型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方法和路子。

鉴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比较复杂,没有明确统一的政策规定,农经资[2004]3号文件确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暂不作为试点内容,第一阶段只进行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作储备。

联系方式:经管司集体资产管理处

010-64193104 经管总站财务会计管理处 010-64193105 附件:1.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2.首批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村名单

二○○四年六月十日 附件1: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有关指示精神,更好地落实农业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农经发[2003]11号),根据农业部党组确定的2004年工作重点,在全国开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为做好试点工作,特提出如下方案。

一、试点目的

通过开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工作,对实践中出现的村财村管、村会计集中办公、会计委托代理等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和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分别形成既便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又便于农民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推广,以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试点内容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采取村财村管方式的,试点为所在村;实行村会计集中办公、会计委托代理等财务管理模式的,试点不仅在村,还涉及所在的乡(镇)。无论是试点村,还是试点村所涉及的乡(镇),试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财务会计制度要健全。试点村及乡(镇)要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建立简明、规范、适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着重抓好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资产台账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充分利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财产保全、电子信息技术等方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2.账务处理程序要规范。试点村及乡(镇)要建立健全财务工作流程规范,所有财务事项都应当按照工作流程规范进行账务处理。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经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按程序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接受县、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审计监督。

3.民主管理机制要有效。试点村及乡(镇)要实行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重大的财务活动和财务事项,如集体土地征用、变卖、出租,集体企业改制,干部报酬,大额举债,大、中型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处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必须经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召开理财会议,充分履行职责。规范实行财务公开,对公开中群众提出的问题,村干部要及时给予解答和解决。

4.财会人员要培训上岗。试点村及乡(镇)财会人员要实行培训上岗制度。财会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定期接受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会计、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等业务培训,培训合格上岗。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地方,财会人员应经过相关知识培训合格后上岗。

5.审计监督渠道要顺畅。试点村及乡(镇)要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所在的县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制度,组织好对试点村及乡(镇)的审计监督。结合财务公开工作,对集体土地征用、集体企业改制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组织专项审计;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组织村范围内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计;结合村干部换届工作,组织村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审计结束后,要将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

有条件的试点村及乡(镇),要逐步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利用电脑和专门的电算化软件进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高财务公开的质量,推进农村集体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

三、工作要求

(一)确定试点村及乡(镇)。2004年6月,在各省(区、市)推荐上报的基础上,农业部经管司、经管总站确定首批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村及乡(镇)。

(二)组织实施。试点村及乡(镇)要在省(区、市)和县(市)经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搞好试点,总结提出本村及乡(镇)适用的财务管理模式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上述五个方面)和规程。

(三)总结上报。2004年12月,各省(区、市)经管部门要将本地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村及乡(镇)工作的总体情况,县(市)经管部门要将试点村及乡(镇)实施规范化的具体情况报农业部经管司、经管总站。

(四)考核验收。2005年3月,根据各地的试点情况,农业部经管司、经管总站将组织考察论证,确定不同财务管理模式下规范化的具体内容、流程规范和考核办法。

2005年6月,根据考核办法,农业部经管司、经管总站将组织有关省和专家对试点村及乡(镇)组织考核验收,验收合格的,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村或乡(镇),发给相应的证书或牌匾。

在试点的基础上,今后,要加大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经验的推广,把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村或乡(镇)实行动态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对于符合条件的,保留其称号;对不符合条件的,督促地方有关部门帮助其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称号,收回证书、牌匾。经过若干年努力,使绝大多数的村及乡(镇)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各省(区、市)经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试点村及乡(镇)的管理和培训工作。试点村及乡(镇)所在的县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具体指导试点村

及乡(镇)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帮助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其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

关于海淀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 篇5

一、基本情况我镇已完成和基本完成两个村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分别是河防口(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庄(社区股份合作社)。河防口村已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全部过程,已完成法人登记手续并召开了股东代表大会,发放了股权证。**庄村产权制度改革已进行到草拟股份合作社章程、准备进行法人登记阶段。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机构,做到责权明确

为全局把握、统筹指导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成立了**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办公室。

同时,为加强直接领导,经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会研究决定,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的**庄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三个工作组,负责本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具体工作。

另外,由于此项工作涉及农户多、工作量大,镇、村领导小组成员采取分片入户的方式,深入到农民家中,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和解释答疑工作,从而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重视宣传培训,做到村民自觉拥护

在**庄村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初期,由于农民对改革意义、内容等不了解,部分村民曾持反对意见,针对这种情况,镇、村领导小组加大宣传力度,挨家挨户进行讲解说明,最后,村民完全赞同并支持改革。

另外,经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和学习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许多农民已经认识到积极参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转变农村生产经营模式,走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这种发展模式将给他们带来切实利益。

(三)多方协调沟通,把工作做细做实

在进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镇多次和区农委、区经管站进行沟通联系,并多次请他们给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讲解培训,并且在改革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有经管站相关工作人员的参与和指导,帮助我们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并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协调沟通,切实把每项工作都做细做实,这为整个改革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取得成效

我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它从根本上破除了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传统经济体制,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将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

另外,农村中在市场风浪中长期闯荡、懂经营、会管理的经济精英被选进董事会、监事会,走上企业的经营管理岗位,对于我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经验与不足

(一)成功经验

我镇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思路明确。为搞好我镇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领导机构,抽调了专门的工作人员,确定了“全面动员、深入开展、注重落实”的总体思路,并不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是主导产业突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围绕我镇的主导产业“红肖梨”,做大做强红肖梨品牌,并且以此为依托,带动更多农民走集约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是制定奖励政策,促进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为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按照镇党委、政府专门会议决定,对在我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镇里将进行表彰和奖励,进一步调动了大家投身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二)存在不足

我镇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体上搞得不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面不是很大,还没有在全镇广泛推开。另外,村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明年工作计划

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篇6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积极探索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我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关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目的,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为重点任务,以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为导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加快建立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机制,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正确改革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完善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坚守法律政策底线

坚持农民集体所有不动摇,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农民权利不受损,不能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利。严格依法办事,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三)尊重农民群众意愿

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支持农民创新创造,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确保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把公平、公正、公开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通过民主协商解决改革中的矛盾问题,真正让农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四)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的集体资产和不同地区的条件确定改革任务,分类实施、稳步推进,实行“一村一策”,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坚持试点先行。既鼓励大胆创新,又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着力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做到稳慎有序,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五)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注重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围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来谋划和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依规运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改革目标任务

通过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护和发展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科学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明晰集体所有产权关系,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落实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管理权利,形成有效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治理体系。按照“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要求,将吉安村、五丰村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由点及面推进,2018年9月底前全镇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2019年12月底前全镇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2020年6月底前全镇有经营性资产的村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其中2个试点村2018年8月30日前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12月31日前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2019年6月底前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各村、各包村工作队要严格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狠抓落实、全力推进。

四、主要内容

按照省、市、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统一部署,重点围绕“清资产、定成员、推改革、建组织、促发展”五项任务,把住关键环节,推动全面实施。

(一)全面开展清产核资

1.明确清产核资范围。农村集体资产包括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荒地、滩涂(海域滩涂除外)等资源性资产,用于经营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农业基础设施、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经济组织的资产份额、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用于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非经营性资产。清产核资是对集体所有的全部账内账外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重点清查核实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和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以及现金、债权债务等,查实存量、价值和使用情况。

2.规范清查程序。在清产核资基础上,把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确权到不同层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确保产权归属明晰。清查结果要向全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示,并经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确认。要明确登记主体,清产核资结束后,要对集体所有的资产分类登记造册,据实反映资产资源的数量、种类以及经营使用情况,做到账证相符和账实相符。

3.健全资产管理制度。要以清产核资为契机,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要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和处置等制度,实行台账管理。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问题移交、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查处制度。

(二)科学确认成员身份 1.制定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借鉴外地试点经验,结合下都实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科学制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的指导意见。

2.严格确认程序。各村应在充分进行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具体程序、标准和管理办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情况应全程张榜公布,对身份确认有异议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成员身份确认既要坚持民主协商,让多数人认可,又要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切实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3.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对经确认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要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准确记录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具体信息,并报镇经管站备案。

(三)有序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1.集体经营性资产股权量化。在清产核资和成员确认的基础上,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的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作为其参加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要体现成员集体所有和特有的社区性,原则上实行“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户内共享”的模式。

2.建立股份权能改革管理制度。建立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记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持有的集体资产股份信息,并出具股权证书。健全集体收益分配制度,明确公积金、公益金提取比例,把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收益分配权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利。

(四)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1.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作用。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现阶段以行政村或社区为单位设立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改革后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统一称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探索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能关系,有效承担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和村民自治事务。

2.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利。严格保护集体资产所有权,防止被虚置。承包农户转让、互换土地承包权应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进行且需发包方同意;采取出租(转包)或其他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的,须报发包方书面备案。对于经营性资产,要体现集体的维护、管理、运营权利;对于非经营性资产,不宜折股量化到户,要根据其不同投资来源和有关规定统一运行管护。

(五)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能“一股了之,吃光分净”。要采取利用资源、提供服务、物业管理和发展混合经营等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领和支撑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积极探索搭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四荒”地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出租等流转交易。同时,要制定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扶持和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五、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我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建立镇、村二级组织机构(2018年2-5月)1.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张福新同志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袁晓芳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并由郑德英同志负责指导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织成立由镇村干部、财务人员、农业、林业、水利及村民代表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管站,具体负责全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工作。

2.各村要成立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小组,由各村支部书记担任工作小组组长。村级工作小组成员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主干以及熟悉集体资产情况的村级老干部组成。各村工作小组名单5月底前报送下都镇经管站。

(二)动员部署及业务培训(2018年5月)

经管站五月底前组织召开辖区内镇村干部参加的动员部署会议。组织镇村干部学习《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以及其他地市好的做法和取得的经验,使有关人员明确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步骤和具体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在实施过程,可根据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再行培训。

(三)宣传发动(2018年5月)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村民小组长座谈会等形式,并利用电视、广播、宣传册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使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性。

(四)开展清产核资(2018年6-9月)

1.镇村联合成立清产核资小组,对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核实集体资产的原始价值、累计折旧和净值,依法界定所有权归属。确认资产价值,一般按照会计账目价值核定,对有实无账的资产,由清产核资小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科学、民主、公开的评定,经七天公示无异议后确认。对大多数村民要求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定价的,应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2.划分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含集体土地),在分类清查核实各类资产的存量、价值和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对清核结果进行审核确认,并张榜公开。

3.按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分类登记造册,实行台账管理,并纳入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

(五)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018年10月-2019年12月)1.各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镇里的指导意见,拟定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标准条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进行讨论修订形成决议。

2.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组织的农民逐人进行甄别界定,对符合本经济组织成员标准条件的人员,直接认定其成员资格;对身份确认有异议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确保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利益不受侵害。

3.成员认定工作结束后,按户造册登记,经户主签字确认。登记结果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通过后,报镇主管领导审核签字,进行张榜公布,并报镇经管站备案。

(六)依法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2020年1-2月)1.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份额。在清产核资和成员确认的基础上,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的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作为其参加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不列入折股量化的范围。

2.股权设置。股权设置应以成员股为主,是否设置集体股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讨论决定。集体股所占比例不超过30%。集体股可用于处置遗留问题、补缴税费、社会保障支出和必要的公益性支出。设置具体形式由各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小组拟订,报镇两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提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3.股权确定。对成员股采取只确定股份数量不确定股份股值的方式,保障成员股股值随集体资产的增值而增值。

4.建立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制作《股权证书》以备发放。

(七)完善股份权能(2020年2-3月)

制定股权证书管理制度、台账管理制度,制定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收益分配制度。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收益权。建立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管理制度,在尊重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意愿的基础上,制定集体资产股份继承制度具体的管理办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继承权。

(八)构建治理机制(2020年3-4月)

组建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为依法登记法人组织,制定组织章程,明确记载产权形式、成员构成、组织机构、资产经营、收益分配等内容,提交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后,严格按照章程运行。将集体资产进行折股量化,借鉴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治理机制。

(九)探索多路径发展集体经济,出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政策措施(2020年4-5月)

贯彻落实《中共龙岩市委办公室、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龙岩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岩委办发〔2017〕41号)和《中共上杭县委办公室、上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杭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杭委办发〔2018〕8号),多种形式发展,多种措施并举,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十)总结和完善(2020年6月)

1.档案整理。镇经管站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各村要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决议、成员界定表格、股东清册等重要纸质、影像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归档。

2.检查验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后,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3.监督管理。改制后的股份合作社要根据财政部颁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依法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规范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自觉接受各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4.探讨经验。对全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总结,探讨好的做法,以提高水平、推广施行。

5.总结报告。全面总结改革经验,形成全面系统的总结报告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向镇政府提交工作报告。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县统筹协调,乡镇具体组织实施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召集联席会,专题研究、统筹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进程。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经村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依法讨论通过后实施。镇挂村领导、工作队长要全程参与并督促指导所挂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二)强化责任落实

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对镇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列入镇对村绩效考核。各村两委、各包村工作队要扎扎实实工作、切实解决改革中遇到的矛盾问题,落实改革的各项措施。要层层压实责任,各村每月27日前要向镇权改办报送工作进度和存在问题。农业、林业、水利、公安、民政、财政、国土、卫计、金融、妇联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服务工作,形成条块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宣传培训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广泛宣传发动,运用广播电视、发放《致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一封信》、墙报、入户走访、张贴标语、召开政策宣讲会等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发动,组织干部深入基层宣传解读好改革精神,做到改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解等形式,使农村基层干部切实掌握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操作方法,让他们既当好“宣讲员”,又要当好“辅导员”。要加强专项业务指导,积极推进制定方案、清产核资、资格认定、股权设置、股权登记等关键环节实施。

(四)强化经费保障

为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工作实际给予各村一定的经费补助,工作经费由镇财政统筹安排。

(五)强化督促检查

镇权改办、党政办、效能办要通过联合督查、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各村、各包村工作队进行跟踪督查,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各工作任务。强化督促结果运用,对工作不认真、成果质量存在问题的村要列出清单。明确时间节点,限期整改到位,对组织推进不力、工作不负责任、工作进度缓慢的,要重点督查,通过点名通报、效能告诫、组织约谈等方式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全力推进。

(六)确保社会稳定

关于海淀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 篇7

1、“政经分开”的做法及成效

枫桥街道位于苏州古城西部, 现有户籍人口6万人, 流动人口16万人, 综合经济实力位居苏州市乡镇街道前列。按照苏州市城市一体化总体规划部署, 2006年枫桥街道24个村近万户农民集中居住到动迁小区。随着按自然村或行政村居住的村落格局的彻底改变, 原村民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职能不分的体制就显得很不适应。在此背景下, 苏州市在枫桥街道推出了“政经分开”的试点。这项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撤村建居, 推进社区化管理服务。枫桥街道打破原有按行政村管辖的模式, 将原24个村整合为7个社区, 成立7个社区居委会, 居民按居住地划归相关社区管理。社区的社会管理责任由街道居委会负责, 按“核定项目、统一标准”的原则, 街道将原由村承担的各项公共服务逐项分类清理、调整, 社区行政及公共服务开支全部由财政承担。2013年, 枫桥街道共安排7个社区行政运行经费2480万元, 安排居民医保、困难户等支出3000万元。

二是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改制, 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枫桥街道在撤村改居的同时, 对集体资产进行了清产核资, 对符合条件的集体组织成员的农龄股进行了计算, 将集体全部存量资产折股量化到人, 实现了“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 把“共同共有”的集体经济改造成为“按份额共有”的所有者共同体。以原行政村为单位, 组建24个村级股份合作社, 并按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工商注册。在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造的基础上, 为了促进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让农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枫桥街道2007年吸纳辖区1万户农户按户自愿入股2.3亿元, 成立了“枫桥民发富民合作社”, 按照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 开发建设了11.9万平方米“景山公寓”, 整体出租给一家公司作集体宿舍使用, 解决了1.5万外来农民工的的住宿问题。2013年该项目实现收入3074万元, 预计7年可收回全部投资。2013年5月, “枫桥民发富民合作社”再次吸纳农户入股4.62亿元, 开发建设为外来农民工提供住宿的“木桥公寓”项目。为了实现农民股份合作社抱团发展, 枫桥街道以24个村股份合作社为出资主体, 2011年组建苏州市首个村股份合作联社——“联枫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按照有限责任公司注册) , 主要职能是开发富民载体, 拓宽农民就业创业途径。

调查表明, 枫桥街道“政经分开”模式的探索,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具体体现在:

一是充分保障了农民的经济权益, 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枫桥街道农民走出了一条“户户有股份, 家家有股红”的富民之路。枫桥街道24家村股份合作社成立8年来已累计分红2.5亿元, 2013年发放股红4293万元, 户均4000余元。“枫桥民发富民合作社”成立6年来, 累计兑现股红1.38亿元, 仅2013年就分红5099万元, 户均4860元。农村股份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 助推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2013年枫桥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350元, 较苏州市平均水平高出近6000元。

二是促进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 增强了其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改制后的24个村股份合作社仅保留经济职能, 原村级人员实现分流, 村股份合作社公共支出每年减少近2500万元。苏州市区镇各级财政对村级股份合作社等富民载体实施了政策扶持措施, 如对缴纳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进行奖励, 大大提高了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2013年枫桥街道24个村级股份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市值超过10亿元, 实现到账收入7763万元, 净收入5468万元, 集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三是理顺了社区公共服务承担主体, 促进了城乡社会管理的一体化。经过多年发展, 各社区软硬件设施齐备, 服务职能不断优化。枫桥街道建立了“三业 (就业、创业、物业) 致富”, “八金 (薪金、股金、租金、敬老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大病医疗再救助、助残金) 保障”体系, 居民的幸福感与满意度不断提升, 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显著缩小, 己基本完成由农村村落向城市型社区的转变, 初步形成了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

2、“政经分开”模式的启示

目前, 理论界对村民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能不能分设, 以及“政经分开”是不是未来农村治理结构改革的方向, 认识还不一致。基于对苏州等地的实地调研, 我们提出如下判断和建议:

第一, 实行“政经分开”有利于构建新型农村治理结构。村民自治组织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不同, 但现实中村民委员会往往代行了集体经济组织职能, 从而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基层组织政经不分的状态。农村基层组织政经不分如同过去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一样, 不仅影响集体开展正常的经济活动, 也不利于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从各地探索来看, 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 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支出职能剥离开来, 将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赋予有名有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可以有效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经济利益, 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把福利事业等各项社会职能划交基层自治组织, 使基层自治组织回归本位, 有利于建立基层政权组织、村民自治组织职责清晰、互动协作的新型农村治理结构。

第二, 实行“政经分开”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从苏州枫桥街道的经验看, 实行“政经分开”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集体经济发展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在集体经济实力很弱的村庄, 如果在村委会之外强行要求另行设立一个集体经济组织, 只会增加管理成本。二是基层政府具备相应的财力。实行“政经分开”的关键是基层政府要合理配置事权和财权, 将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从城市社区延伸到农村社区。显然, 对大多数地区来讲, 地方财政还没有能力把村级公共服务都承担起来。

上一篇:办公楼供暖改造请示下一篇:校报投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