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干部的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村干部的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共9篇)

关于村干部的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篇1

————以M村为例

(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 吴甘霖 学号110840327)

摘要:村干部作为基层行政干部,即起到传达上级精神和指示,落实上级组织制定的方针政策,也起到联系群众,建立群众和政府部门的沟通桥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本文在深入调查M村的村级干部工作的环境、工作思路、工作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后,对M村的村级干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村干部 现状与问题

一、调查背景

1、问题的提出

村干部是区别于国家公务员的特殊群体,村干部是游离于国家行政干部体制之外的、不再编、不脱产的边缘化干部。村干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村干部包括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治保主任、民兵连长、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和村会计;狭义的村干部就指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村里的主要干部。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村级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越显突出。首先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其次是党中央在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中坚力量,是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和实施者,最后他们担负着组织和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新农村的建设的发展对村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以M村为例,为了进一步的推动新农村建设,带动村民走向富裕的道路,对该村的村干部的要求是以下五点:第一,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第二,班子要团结,集体要稳定。第三,要严格依法办事。第四, 要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五,全村建设要一盘棋。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让广大农村的居民也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基层村级干部应该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改变存在的问题,实行什么样的新的工作思路,将是本文探讨的一系列问题,为此,笔者于2011年8月1日对湖北省巴东县M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2、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对M村的村民和村干部进行了访谈。并深入农村进行了为期3天的观察,发现了村干部在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找到一些村干部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农民的反馈分析和观察的结果,进行量化研究。

二、村干部工作的现状分析

1、高付出与低待遇。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2、工作和家庭不能两顾。村级干部一般的在工作的时候,又得必须承担起家庭农时安排和工作,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3、群众急切的求富心理与村干部实际领导能力相冲突的问题。当今农民迫切需要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因此对村级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和期待,而有些期待也是不符合实际的,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4、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村级干部办事的效率,让村级干部失信与广大农民,再加上M村没有相关的经济来源和支柱,让本村的公共

事业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三、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

1、自身素质不高,工作思路老套。缺乏以下几种精神,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二是缺乏学习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三是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

2、脱离群众,没没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和群众存在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主要表现在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3、工作思路和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

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

4、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四、政策建议

当好几层的村级干部不仅是政府部门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村级干部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更是广大农民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好村级干部,做好政府部门和农民的桥梁和联系纽带,增进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感情,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干部要恪尽职守,熟悉本村的基本情况。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只有切实做到情况消底子明,才利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认真做好对村级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只有在村级干部熟悉掌握党何国家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落实政策,联系群众;只要在村级干部熟悉法律法规和基本的业务知识的情况下,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关于村干部的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篇2

一、基层司法调解工作现状

基层司法调解工作对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和谐社会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是目前司法系统努力构建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的实践来看, 基层司法调解工作正在发挥着以下几方面重要功能:

(一) 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大多数的民商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如合同关系、亲友关系等, 矛盾纠纷不及时有效的解决会加深双方之间的矛盾, 也会对以后的合作和关系相处产生不良影响。法院的裁判只能针对纠纷本身, 确定责任分担, 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司法调解工作却能够通过思想疏导工作, 在阐明法律的基础上消除矛盾以及心理上的心结。

(二) 辅助法院司法裁判

案件进入法院审理阶段, 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裁判结果法官也会有一定的压力。司法调解工作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精力, 但却能有效减少法院的诉累, 对于调解的案件结案后, 当事人也很少会上诉、申请再审等, 能够有效降低司法资源的浪费, 维护社会稳定。

(三) 灵活解决各类纠纷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快, 社会结构复杂, 人员流动性大等都加剧了各类矛盾的产生, 司法调解工作可以针对不同的纠纷主体、纠纷内容等采用灵活的调节方式, 不受审判程序的限制, 不受时间的限制, 快速、高效的针对纠纷进行化解, 对防止纠纷扩大、防止严重后果发生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完善基层司法调解工作的建议

我国长期以来的司法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司法调解工作, 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中是重判决轻调解的, 但是对于当前出现的复杂社会条件下的各类纠纷矛盾, 我们应当发挥司法调解的重要作用, 利用司法调解努力化解矛盾, 实现和谐社会, 这也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 加强读司法调解工作的宣传

在普法教育的总体框架下, 加强司法调解的宣传, 在向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 加强巡回审判工作, 立足基层、服务基层, 以群众容易接受的基层工作模式为指导下基层进行调解工作, 争取通过一件事的解决教育所有基层群众。此外, 还要在学校的法制教育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

(二) 完善司法机制, 增强司法调解的公信力

活跃于基层、深入人心的调节方式是人民调解, 这种调解方式简便灵活, 能够结合情理法对纠纷进行化解, 所以在基层群众中具有较大的适应性, 效果也十分显著。司法调解作为公法性质的调解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阻止部分案件民事转为刑事具有关键性作用。从基层司法调解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 将司法调解深入基层实践, 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 需要法院吸收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人民调解员进入法庭调解, 实现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对接。基层司法调解工作需要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指导并提供法律上的支持, 完善法律文书逐步规范化、调解程序规范化。调解工作还需要对所管辖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结合实际需要开展人民调解员的培训, 向人民调解员讲授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适时的组织庭审观摩, 邀请当地人民调解员旁听公开审理的案件;对具有经验和能力的人民调解员安排参与审判、执行等辅助性的工作;在人民调解员的队伍中发现、培养人民陪审员。

(三) 建立完善司法调解的相关规范和流程

司法调解工作对于纠纷的解决以及案件的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 但在法律规范上还没有统一的流程和具体规范。有些案件法律明确规定需要在庭前进行调解, 但是法官有时也会忽视或者只在形式上走完程序, 而不制作完整的调解笔录。

法律明确规定需要以判决结案的案件以及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案件除外, 其他案件都可以将调解作为审判工作的前置程序, 这一点可以通过法律形式加以确认。

(四) 总结司法调解工作经验并积极倡导

基层司法调解工作经验艰巨理论和实践价值, 可以通过总结研究作出推广适用。笔者认为, 要将基层司法调解工作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推广, 并扩大到法官范围, 让法官在处理案件中将依法裁判与案结事了相结合, 将执法办案变为践行司法为民的行动, 努力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对于基层司法调解工作经验还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丰富, 将一些高效的做法在制度上加以确认, 形成对司法调解工作的规范指导。

三、结语

我国所处的社会阶段决定了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复杂化、大量化, 对于纠纷的解决, 单纯依靠司法机关的审判是不可行的, 所以有必要在基层进行司法调解工作的推广, 为缓解法院审理案件压力, 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在社会进步加快的形势下, 社会矛盾也更加凸显, 司法机关面临的纠纷越来越多, 对司法工作形成巨大的压力, 对于大量的案件如何解决,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司法调解工作对纠纷的解决和缓解法院办案压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对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在本文中对当前我国基层司法调解工作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司法调解工作的建议, 旨在为解决纠纷工作上缓解法院的工作压力, 促进纠纷的高效解决。

关键词:司法调解,和谐社会,完善

参考文献

关于村干部的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篇3

关键词:公路;工会;现状;宣传作用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公路部门工会工作更加完善。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曾经针对工会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他指出工会工作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在企业建设中充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起到较好的引导和宣传的作用。

一、公路部门工会工作的价值含义

工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的职工作环节。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广大企业在工会工作上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企业工会在企业建设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完善职工合法权益、引导企业文化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工会工作是联系企业职工和管理者的桥梁,也是维系企业发展的重要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工会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劳模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从而进一步营造一个科学的企业工会氛围。在企业的发展下,“人性化”、“科学化”的工会管理方式能够促使企业职工对自我意识更加深入,使企业保持不断的发展,引导广大企业职工更好的服务于公路建设,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夯实基础。企业工会要充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工会进行多项发展,进一步顺应职工群众和企业运转的发展需求。

二、公路部门工会工作现状中的发展优势

(一)健全组织机构,优化制度建设

一直以来党和中央都对企业工会工作进行了高度的重视,特别是以公路部门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工会作用日趋明显。在当前公路部门工会工作中,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将企业文化成为提高职工队伍的主要抓手,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和竞争能力。企业工会工作在提高职工素养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公路部门工会通过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公路管理目标、制定制度保障方案等方面,切实提高企业文化的组织和发展能力。

(二)工作机制扎实,实践内容丰富

为了使公路工会工作更见成效,国有企业的各项工作机制在构成上逐步拓展。公路企业对企业文化、项目管理、养管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考核,将相关内容融入到企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并从绩效考核、工作技能、经验分析等方面,使公路企业工作沿着行业类别、职工队伍、地域文化等方面进行融合。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探究发展,形成鲜明的公路管理意识和职工文化。

三、公路部门工会工作现状中的发展劣势

(一)工会组织单一、改革深度欠佳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者制度也在进行深化和发展。但是,公路部门的工会管理意识不够新颖,无法解决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弊端。工会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较为薄弱,在思维认识和具体的工作内容产生了脱节。企业工会管理人员的自我意识不深,创新思维模式不足,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不少工会工作人员在职能、认识上千篇一律、缺乏动力,导致工会组织工作缺乏主动性,难以树立企业的现代化思想教育方针。

(二)工会技术不足、配备不到位

目前,在公路企业的发展上,存在着工会工作和生产脱节的情况。很多企业管理者都认为工会工作没有什么意义,远不如日常工作中的“抓经济”、“促管理”,这也导致工会工作存在着主次不分的现象。还有个别基层工会主席对自身的工作地位、设施管理并不了解,使工会工作走过场、走形式,工会的工作效率较为低下。除了在软件设置的建设上存在问题,在相应的硬件设施上,也存在着信息技术落后、工会工作草率等现象,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四、提高公路部门工会工作发展成效的具体措施

(一)增进公路部门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公路部门作为交通行业中的重要分支,对群众的生活、工作、出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工会工作要始终树立强大的舆论宣传,通过多项教育、学习活动向员工传输新的理念和方针,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形成全新的认识,从短期学习转向长期学习,让工会工作保持平稳化、常态化的发展态势。形成完善的发展局面,产生一个良好的教育和发展环境。

除了要进一步夯实公路部门的发展基础,还要做好典型示范作用。企业管理者要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学习意识,制定相应的教育学习措施,在工会上做到“政策扶持”、“经济资助”、“精神帮扶”,营造一个全面的工会教育活动。

(二)创新计算机高新技术发展局面

利用计算机等高新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强化完善公路企业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工会企业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通过“工会知识竞赛”、“员工政策演讲”等形式,进一步把握企业工会组织和员工教育培训之间的融合性。利用当下热门的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形式,开展“公路企业工会活动教育平台”、“教育培训计划”定形式,深入落实责任、明确规划,为工会基层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工会工作能够更加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不断丰富工会工作的组成内容

在工会工作的内容上,工会管理人员要把各项工作重点放在员工队伍的建设上。不断扩大和更新工会教育内容,利用文体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员工的生产生活。还要开展“远程教育”等工会教育活动,使工会工作能够更加贴近职工的心理需求,进一步营造丰富多彩的职业教育理论。注重以“读书活动”、“党建活动”为抓手,采取丰富的教育形式,引导和培养企业职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充分启发企业职工的思想情操,使工会工作和企业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的向职工灌输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不断探究工会工作人员的学习技能,提高工会员工的专业修养。

(四)以企业文化引领发展浪潮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部分。针对于公路企业的发展现状,广大工会工作者要通过多项活动,打造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例如,在重点省道、国道等建设项目开展争创一流、争优标兵的劳动竞赛活动,促使企业公路人员能够投身技术改革之中。深入开展公路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公路养护、路政管理、道路收费等相关技能训练。进一步增进岗位技能比赛为企业职工带来的学习性和竞争性。不但激发广大职工树立爱岗敬业的责任感。打造公路服务品牌文化,为了将企业公路建设中的每一个项目作为最优,企业要进一步树立“工人先锋号”的发展意识,不断增进公路管理队伍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使企业的服务内容更加充实,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各项宗旨。不断开展行业廉政文化建设,将“两学一做”、“三严三实”学习教育不断开展下去。

五、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路部门想要提升企业的建设发展,需要把工会工作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政策中,这也使公路部门工会的发展重点出现了新的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会作为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好根本利益的组织机构,明确的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和工作重心。广大工会管理者要针对于当前公路部门工作的发展现状,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要从不同的方面,进一提升公路部门工会工作的可续性和发展性。

参考文献:

[1]刘尔民.对全面提升工会工作创新水平的几点思考[J].理论研究,2008(5).

[2]王敏.强化工会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助推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05).

关于村干部的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篇4

为进一步做好干部人才援疆工作,探索促进新一轮干部人才援疆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举措,近期,我们通过采取召开受援单位负责人座谈会、援疆干部人才代表座谈会、书面征求博州人事局、发改委、教育局、卫生局和农五师援师办、卫生局,以及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党委组织部等主要用人单位意见等形式,对当前我省干部人才援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做好干部人才援疆的对策措施等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

按照中央部署,湖北新一轮援疆干部人才轮换工作于2010年5月开始,其骨干队员于2011年6月上旬到达博州和农五师,中央计划选派队员于2011年12月中旬到达,其他队员今年陆续到达博州和农五师。湖北援疆干部人才到任后,由于博州、农五师各级各部门在政治上高度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心,广大干部人才已经融入到当地干部群众之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援疆干部人才队伍的特点

到8月底,在疆援疆干部人才共有267人,其中:党政干部49人,教师113人,医生65人,其他专业人才40人。按选派途径分,中组部计划选派147人,按照省委“双层全覆盖”模式要求,15个对口支援地市选派教师、医生等105人,中央部委委托省直部门派遣8人,省委组织部选派前指专干3人、新疆办2人和前指纪检组2人。与前四批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层次,新一轮援疆在干部与人才上远超历届。我省新一轮援疆干部人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人数多。我省新一轮援疆干部人才已到位267人,是上一轮的5倍多,比前四轮选派的援疆干部人才人数总和还要多。

二是专业全。新一轮援疆干部人才,包括了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教师、医生、农业、水利、水产、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几乎涵盖了各类人才。

三是分布广。根据中央的决定,新一轮援疆干部人才下移到县市。因此,与前几批不同,新一轮援疆干部人才广泛分布在博州州直和博乐、精河、温泉的两县一市,以及农五师师直、各团场、企业,人员分布范围广泛。

四是年龄跨度大。已进疆的援疆干部人才中,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4岁,平均年龄41.6岁。出生年代跨越50到80年代四个时代,以60、70年代为主体,其中:35岁(含)以下74人,36岁至45岁125人,46岁至55岁68人。

五是学历层次高。大学及以上学历有261人,占97.8%,其中:

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30人。

(二)干部人才援疆的主要做法

1、积极传播先进技术理念。援疆干部人才注重把在内地工作的理念、经验和做法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利用自己熟悉的业务知识和专长,结合分工,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招商引资、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好建议、新办法,先后有69名援疆干部人才结合单位和自身专业实际,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56篇,为受援单位提合理化建议97条,被受援单位采纳52条。援疆干部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邀请一批湖北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咨询、指导和提供技术服务,先后组织湖北教育、卫生、农业、营销、贸易、经营管理等高级专业人才共58人次,到受援地开展短期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36场次,培训当地干部人才累计4760人次,引进各类先进技术23项在受援地落地,并传播最新工作理念,收效明显。

2、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作用。湖北省新一轮援疆干部人才于去年12月15日到岗后,积极发挥专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主动帮助所在单位解决困难和技术问题。留日归国博士、艾比湖湿地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黄发新发挥精通专业、熟练掌握英语和日语等优势,编写项目实施、翻译相关申请材料、用外语答辩,获得了外国专家组的肯定,使停滞2年多的全球环境基金项目(GEF)重获生机并已经启动。截止8月底,我省选派的60名卫生援疆人员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优势,共接诊门诊病人10800余人次,检查诊断住院病人3500余人次,指导和参与手术2350余台次,体现了民生优先的援疆理念。

3、组织开展送出去培养干部人才。争取将受援方党政干部纳入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计划,每年培训受援地党政干部200余人次。重点围绕解放思想、执政能力、党务、司法、财会等内容,采取插班、专题班、主题班、参观考察学习等形式,湖北相关部门为博州、农五师培训党政、纪检、司法、财会等类型干部260人次。省委组织部先后从博州选派37名市直、乡镇街道干部赴内地挂职锻炼1至2年时间,较好提高了受援地党政干部和基层干部的执行能力。先后选派院长、医技、护士、防保四类人员61人到湖北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相关医院培训,选派优秀中小学校长到湖北参加中小学校长素质提升工程培训50多人次,受援地医疗、教育队伍人才素质不断提升。同时,组织对2002年以来未就业的新疆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首批118人送到湖北开展就业培训,我省专门落实培训学校,并由财政拨款200万元用于培训学校改善学员学习和食宿环境,学员在湖北培训期间,省“四大家”主要领导亲切接见了所有学员,勉励学员认真学习,学成回疆后努力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4、搭建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智力援疆平台。今年以来,先后启动华师一附中博乐分校二期建设,成立黄冈中学农五师分校,引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与博州医院合作成立博州分院,在博州筹建起湖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博州分院、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博州分院科研机构,成立湖北人才博州培训基地,在受援地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湖北院士专家博州行活动等,在受援地较好搭建了智力援疆直通车形式的平台,为援疆干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了载体,增强了受援地自我“造血”功能。援疆干部人才利用智力援疆平台,先后邀请湖北省内15位院士专家,在博州和农五师开展了城市规划与管理、现代农业、保税区建设等6个专题讲座,对6个门类相关专业人才培训近1000人次,并与部分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意向。援疆医生利用业余时间为受援地医疗卫生人员举办各类讲座120余场次,带教医疗人员220人,指导开设专科和特色门诊13个,参与、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8项,其中有8项填补了当地卫生领域新技术空白。两次组织省内20余名教育专家和湖北名师来博州和农五师,开展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技能、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提高培训,培训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教师1500余人次,开展公开示范说课讲评活动400余次。华师一附中博乐分校和黄冈中学农五师分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不断增强,管理水平和升学率不断提升。

(三)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始终坚持把援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做好援疆工作的总开关、总钥匙,切实加强管理与服务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好的高素质援疆干部人才队伍。

1、抓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制度管人管事,先后制定了《湖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工作规则》、《援疆干部人才内部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明确了指挥部议事规则、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经费管理等规章制度。探索建立了“三跟踪、两严、一教育”的干部人才管理模式,即:加强对干部人才的思想跟踪、作风跟踪、生活跟踪;对援疆干部人才工作上严标准,思想上严要求;积极开展援疆主题教育,加强对干部人才工作状况的分析和总结。严格按照中组部、人社部的援疆干部人才管理规定和指挥部制定的《湖北省新一轮援疆干部和人才内部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援疆干部人才的管理,强调了请销假、重大事项报告、“十不准”工作纪律等基本要求。明确规定,以对接工作名义回湖北的,每人每年只能一次,每次十天。凡离开新疆的,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做到服从统一管理。

2、抓组织建设。指挥部确定了“一办三处”的内设机构,即:办公室、项目处、干部人才处、综合处,专门设立了省援疆前指党组和纪检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新一轮援疆干部人数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为加强队伍建设和分层管理,指挥部把新一轮援疆干部人才分为一市两县、州直和农五师等5个工作队,所有援疆干部人才,不论职务高低,工作性质差异,全部编入一个工作队,接受工作队和受援单位的双重领导,以受援单位管理为主。

3、抓能力建设。结合工作队和干部人才实际,采取集中统一学习、个人针对学习,引导援疆干部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各类相关知识。组织援疆干部人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民族、宗教、稳定等知识,领会中央、自治区有关方针、政策,增强工作适应能力和政治敏锐性。通过规定每名援疆干部人才每年至少撰写2篇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建立援疆干部人才工作业绩月报告制度,组织策划编制一批产业合作项目,以工作业绩作为评价援疆干部人才实际表现的重要依据,以此推动援疆干部人才在产业援疆、协调项目建设、抓督办落实等工作上创先争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4、抓援疆文化建设。做到从细节上关心、爱护每一名援疆干部人才,定期、不定期到援疆干部人才所在单位开展慰问活动,与受援单位领导和干部座谈,了解其思想和工作情况,争取对援疆干部人才的支持。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争取支持,提高援疆干部津贴标准。争取博州、农五师党委政府支持,提出并解决了所有援疆干部人才的阳光津贴等问题。对生病住院、家属探亲、干部人才生日等开展慰问活动;在五

一、端午等节假日期间,组织援疆干部人才观光考察,开阔眼界;开展建党90周年援疆干部唱红歌、“援疆生态林”种植及参加“军事日”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唱蒙古歌、跳民族舞、棋牌类比赛等活动,举办中秋联欢晚会,丰富了援疆干部人才业余生活,陶冶了情操,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在全体援疆干部人才中开展“讲团结、讲奉献、讲纪律,做表率”的“三讲一做”活动,涌现出援疆医生代表屈新才、吴云华,援疆教师代表杨国红、刘晓斌,援疆专技人才代表黄发新、石义付等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先进典型,树立了湖北援疆干部人才的良好形象。组织援疆干部人才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先后开展慰问困难党员、少数民族贫困户、老军垦、边防战士,组织援疆医生志愿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暨巡回义诊等活动,拉近了与受援地干部群众的距离。进疆以来,援疆干部人才共走访慰问86人次,结对帮扶困难户107户,共计捐款捐物达7.35万元。援疆干部人才无私的奉献,增进了与博州、农五师干部群众的友谊,密切了与当地干部群众的关系,在当地反响较好。

我们调研过程中也发现援疆干部人才实际工作中,在援疆工作环境、落实工作职责、发挥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部分援疆干部人才专业不对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部分受援单位不重视对本地干部人才培养,没有建立传帮带人才培养机制;受援地把援疆干部人才当挂职干部,只需挂名当“过客”;少数援疆干部人才不能抓住工作重点,相融性较差,等等。

二、几点意见

援疆干部人才要把握好当前与长远关系,既要狠抓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不追求短期效益,在工作思路的确定和工作的安排部署上,不仅仅着眼于自己本轮援疆任务的完成,更要为下一轮援疆干部的工作开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为受援地长远发展打基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工作模式。要理顺援资与援智关系,不仅要将援资、援建工作作为援疆工作重要内容,更要将援智工作纳入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创新模式,创新机制,推动干部人才援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1、要按需选派干部人才,突出选派针对性。要广泛宣传人才和智力援疆的重要性,突出选派的针对性。摒弃重资金、轻人才的落后观念,教育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结合受援方的干部人才队伍现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所需派出的职位,充分对接,按需选派,做到宁缺毋滥。切实强调选派的连续性,重点在一个部门、一个学科或一个产业上,提出选派需求,细化、优化选派,通过连续几年的选派,发挥好干部人才作用,做到循序渐进,真正带活受援地一个产业、一个学科。同时还要结合项目支援,因项目派人员。

2、要发挥好干部人才作用,增强工作主动性。援疆干部人才要主动作为,主动融入,主动发挥作用。一要发挥建言献策作用。援疆干部人才要立足岗位实际,通过深入基层,反复调研、论证,并结合内地发展经验,引进先进理念,积极为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议和策划,在各条战线上充分发挥“拳头”作用。二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援疆干部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要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引进资金和项目,在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受支两地经贸往来等方面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强两地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受援地要通过干部与人才支援这一桥梁,主动加强与内地的合作,拓宽引才、引智、引资、引项目渠道,实现干部、人才支援与经济对口支援的统一。三要发挥表率作用。援疆干部要自觉接受受援单位领导,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工作中做到分工协作不分家,互相支持、互相补台,充分尊重本地干部的意见、建议,为其当好参谋。在各个方面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把好的理念、作风、技术、素质传授给当地各族干部群众,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形象。

关于村干部的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篇5

摘要:本文简述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乐清市中心区滞洪区水土保持工作实际,分析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现状,提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可为乐清市和其它类似工程下一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关键词: 水土保持

实时监测

现状分析

措施

乐清市近几年的建设项目较多,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主要针对已完成的和目前正在开展监测、验收的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践,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与业内探讨,以保证城市建设中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效果,保护珍贵的水土资源。

1,工程概况

乐清市中心区滞洪区位于乐清城区东南角,根据规划,乐清市中心区滞洪区,集城市滞洪、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其中,城市滞洪作为其主导功能之一,必须具有一定的水面面积,才能达到降低洪水位,调蓄水量的要求,从根本上提高城区的蓄洪、滞洪能力,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乐清市滞洪区建设有利于增加环境容量,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和塑造城市形象,以及方便中心区的市民休闲娱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我国水土保持普遍状况

伴随着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在现阶段,虽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已成为项目核准、立项和建设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但是,在对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普遍存在的重主体工程轻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有的项目虽然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但实质效果欠佳;水土保持监测委托单位实际工作状况较难规避施工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也就使得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的初衷和目标有很大差距。

2、本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表层土剥离落实情况

乐清市水土保持设计从保护土地资源方面考虑,在项目施工准备期剥离施工区内的表层土,续而作为后期场地绿化覆土和土地整治土源。但在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相当一部分项目并未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实施表层土剥离。建设单位主观认识上认为实施表土剥离耽误主体工程建设工期,认为将表层土剥离作为后期绿化覆土所投入的施工时间和人力经费,尚不如直接商购绿化覆土便捷。从而人为的简化相应的施工程序和施工要求。

2.2、绿化覆土来源 对于项目区绿化所需覆土,因未按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剥离表层土,缺乏自身可利用土源,势必采取商购的方式解决。施工单位则多采用与当地协商,随意取土,业主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的绿化施工合同中明确土源由施工单位解决。

但因近年来乐清地区的表层土来源稀缺,运费日益增长。施工单位仅考虑经济利益,忽略了土地资源的保护,将当地的农用地耕植土壤及林草地耕植土有偿使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控制工期的目的。造成项目建设前期大量耕植土资源废弃,后期又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与水土保持设计理念相悖。且重新商购土所需的费用远高于表土剥离的费用;同时,后期绿化施工土源问题也将制约工程进度,并且使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土资源保护措施落空。

2.3、临时防护措施不能有效实施

临时防护措施多属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措施,主要集中在临时弃渣场和临建设施区,主体工程设计一般不会考虑,该部分措施实施情况存在诸多问题。

从水土流失防治角度而言,临时拦挡、截排水等防护措施不能按照水土保持要求未能避免或减轻,势必对周边产生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危害。其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临建施工区一般仅从施工场地管理方面考虑,在边界砌筑临时围墙,认为围墙已将整个临建施工区进行了防护,场地内部和边界则很少实施临时排水沟和沉砂池。虽可防止施工建设对围墙外侧造成影响,但内部扰动地块造成的地表侵蚀或淤埋,严重影响土地功能,造成后期土地功能恢复难度增加,甚至部分地块无法恢复的情况。

2.4、施工临时场地后期整治效果不理想

按照水土保持要求,临时设施区在施工完成后需恢复原土地功能。临时弃渣场和临建设施区的后期整治措施一般为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措施落实的早晚和季节对土地功能的恢复和植被建设有直接影响。在水土保持工作过程中发现,该措施往往是在提出整改意见后,建设单位才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落实,存在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措施滞后的问题。对于恢复为林地,验收前采取应急植被恢复措施,很难保护后期的成活率,并将影响其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的发挥,造成施工结束后一定时间的土地闲置。项目建设过程中,“先拦后弃”的原则执行情况较差,公路项目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项目土方回填开挖面分布较广,临时堆放土方较为分散,未能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做好临时防护,更有甚者,临时土方未进行集中堆放处理。

2.5、水土保持措施变更不协调

实际建设过程中,各类项目临时弃渣场位置为主体工程建设便利或其他原因产生变更,变更弃渣场的位置不做变更设计,甚至有的将临时弃渣堆放到河道行洪范围内。部分项目将弃渣堆放在湖水可淹没区域,导致部分弃渣在降水时随径流进入湖中,后经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后才予以清理。

3、对于水土保持的改良方法

3.1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增强水保意识

要深入扎实地开展学习、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水土保持意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预防、治理水土流失。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水土保持法》的学习,从乐清市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预防、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防治水土流失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纠正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获得暂时经济利益的错误倾向,扎扎实实抓好乐清市的水土保持工作。

3.2、实施表层土剥离

在乐清土地资源并不丰富的地区是需要严格要求执行的,既是保护土地资源,同时可以节约商购土源的费用。

3.3、加强全过程督查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杜绝人为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案件的发生;督促建设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委托监测单位并及时进场工作,不仅可以促进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还可以提高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意识和重视程度。

3.4、制定有力措施,加快水土流失治理

要搞好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制定有力措施,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常抓不懈。并要因地制宜,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使粮食、林果和畜牧业全面发展。巩固各方面水土保持成果,为乐清市的水土保持建设保驾护航。

3.5、规范质量管理

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内部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成果质量管理工作更加程序化、系统化,为更好地服务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水土保持监测既有协助建设单位管理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又可为水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检查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水土保持行业规范、监督体制的逐步健全,程序化、规范化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势在必行。把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高到与主体监测同等管理水平上来开展工作,对于开展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乃至对整个生态建设都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关于村干部的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篇6

一、村级干部队伍的现状 --村级干部队伍素质偏低。突出表现为:村级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年龄偏;村级干部队伍政治理论水平偏低;掌握的现代科技文化水平偏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据统计,某乡12名支部书记中,初中文化程度的9名,占75%;高中文化程度的3名,占25%。50岁以上5名,占42%,40岁以上7名,占58%。--村级干部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陈旧。随着基层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随之增多,相当一部分村级干部的素质、知识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等已越来越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村干部认为“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新办法复杂、费力、费时、费心,工作上倾向于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留恋于计划经济时代简单、实用、无风险的行政命令,导致工作中干群之间矛盾增多,干群之间关系紧张,形成了“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让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状。--村级干部为民意识淡薄。有的村干部在工作中由于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不知如何开展工作,而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认为收入偏低,工作环境差,工作任务重,工作开展难,存在当干部吃亏的思想;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年龄大,干不了多长时间,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守摊思想;有的村干部满足于过去的一些成绩,自我感觉良好,存在按经验办事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淡薄,对群众的思想、生产生活不闻不问,对群众的冷暖漠不关心,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将群众放在自己的对立面,遇到矛盾绕道走,当“老好人”“和事老”,甚至在开展工作中抱着“单纯的群众利益”和组织讨价还价,在个人生活中不注意形象,言行举止不注意形象等。--村级后备干部匮乏。宗族观念和既得利益的影响,在职班子对后备干部的选拔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后备干部不足使有些班子出现“不调整不行,调整无合适人选”的“两难”境地。--村级收支矛盾凸现。由于税费改革前各村收入较多,灵活性较大,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了,村级收入减少了,收支矛盾突出了。据了解,某一行政村14个村民组,1600人,现有村干部5人,村民小组长和育龄妇女小组长28人,享受补贴的老干部2人,全村全年共需工资支出3万余元,办公费、计划生育支出、报刊费、征兵及军属慰问费、学习及差旅费、五保户供养费、公益事业维护费等年支出需2万余元,而农业税附加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合计不足3万元,加之村无任何集体收益,年短收2万余元。

二、村级干部的心态 一是存在工作负荷大,后顾之忧重的心态。村级干部一年到头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常年是风里来、雨里去,在农业税征收、计划生育、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具体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在领导与群众之间两头受气,工作难度大。加之工作环境艰苦,吃饭不应时,生活无规律,致使一些同志积劳成疾,得不到有效的医治;有的常年带病工作,离岗或退职后生活无保障;有的对养老、扶小和自身状况忧心忡忡,比比别人自己甚至变成了贫困户,感到寒心,对工作缺乏信心,热情不高,干劲不足。二是存在职务好卸,债务难甩的心心态。在过去工作中,为完成“三提五统”、地税、县乡工程、科技推广等任务,往往是人人想办法、个个出主意,有的从信用社、营业所贷,有的找乡直单位磨,有的跟亲朋好友借。据统计,D乡从金融单位贷款348.8万元,找别人借款173万元,两项合计521.8万元(不含利息)。他们揪心这些盖有私章的贷(借)据用什么来还,金融单位三天两头下传票,亲朋好友上门哭闹要钱。有的把希望寄托在清收“陈欠”上。D乡共有“陈欠”(农户欠村的)481.2万元,扣除单身汉、外出户、特困户只能收回80%,偿还部分贷(借)款,只有9个村可维持几年。但是,目前税费改革政策中明确规定“三年内完成清欠”,谁敢闯红灯。话说回来,有的农户连农业税都不交,对陈欠只字不提。有的把希望寄托在“转移支付”上。认为“转移支付”是唐僧肉,人人想吃,可人人又分吃多少呢? 三是存在税金难收,工作守摊的心态。当前,由于工农“剪刀差”不断加大,农村举家外出人员不断增多,耕地撂荒现象严重,加之“钉子户”、“难缠户”、“特困户”的不断增多,导致农民税金一时难以征收到位,感觉到工作压力大,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严重弱化了村级组织职能。有些村干部消极怠工,存在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守摊思想,有的甚至连一些政策宣传、群众教育、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基础性工作都不能很好地开展,进而出现政策棚架,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出现断层,民事纠纷、治安事件得不到及时有效调处等现象。四是存在在家干不如在外赚的心态。受利益驱动,村干部卸职、离任呈上升趋势。据了解,从2000年到现在D乡卸职7人、离任13人,其中在税改后有6人卸职和离任。由于这些村干部头脑活、思想解放、组织能力强,在外地从事个体商业、运输、建筑等行业,收入十分可观。受他们的影响,目前有的正在等待观望,有的已与外地联系用工单位。

三、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认真抓好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责任落实工。,县、乡、村应结合实际制定出教育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具体化,具体领导和工作人员要明确,责任要落实,督促检查要到位,从而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二是紧紧围绕当前农村工作实践,将教育培训工作与参加对象及其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不同层次、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分期分批培训,确保教育培训

取得的实际效果。三是精心组织安排,努力丰富培训方式,利用现场参观学习、电视、现身说法等形式,提高培训的效果,确保教育培训质量。

(二)选拔党性强、作风正、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在具体操作上坚持三条标准:一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过硬的作风,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能在短期内打开局面;三是热爱、熟悉农村工作,懂经济、会管理,能带领群众为振兴农村经济、大胆地干、大胆地闯、大步奔小康;四是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任期和任务,使选拔到村任职的干部有明确的目标,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五是加强经常性地检查督促,使责任制落到实处。

(三)减少村干部职数,实行交叉任职。如何改变“僧多粥少”和“三个和尚没水吃”被动局面,我们认为,减少村干部职数,实行交叉任职势在必行。一是村干部年工资三、四千元,生计难以维持。二是乡村的大型建设告一段落,常规性的计划生育工作也走上了规范化轨道,现在的村干部轻松多了,无非是收收陈欠和农业税、地税而已。如果千人以下的村配2-3名干部,千人以上的村配3-4名干部还是可以的。例如汪埠村有12个居民组、1124口人,目前只有2名村干部相互交叉任职,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A乡千人以上共有15个村,千人以下共有7个村,可减少村干部20名左右。

(四)积极尽快地化解村级债务。对已发生的贷(借)款应按照分类处理陈债,严控发生新债、任期目标化债、落实措施还债的原则,逐笔进行登记建立台帐,一笔一笔核实。对农民直接受益的生产性投入而形成的债务,根据谁收益,谁负担;对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所形成的债务,在村集体经济收入中逐年偿还,集体经济比较困难的村,可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在村“一事一议”筹资中安排偿还债务;对由于管理不善,开支过大形成的债务,直接划给责任人承担;对村组有息借款形成的债务实行统一换据挂帐,确实属于借款性质的,应弄清借款原因和用途,该由集体负担的必须报乡镇审核后作为借款处理,并视村集体还款能力,与债权人签订还款协议书,未经集体研究巧立名目擅自借款的,落实到责任人,集体不予入帐,集体不支付利息;高息借款形成的债务一律采取停息、降息、挂息的办法化解。凡变动每笔债务都必须统一报乡镇农经站入帐,月月核对公布防止债务体外循环。

(五)加大税法宣传,严厉打击偷、逃、抗税行为。税费改革后,A乡的农民负担由过去的人均116元减至57元,全乡只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农税总任务的90%,但是过去欠款户多、金额大,没有遭到打击,如果今年放松了对“对抗户”的征管力度,明年将会出现更多的“对抗户”。对那些有钱不缴的“对抗户”一定要按照税法予以严惩,真正起到杀一儆百优化纳税环境作用。对“对抗户”的征管方式不防采取“谁种田,谁缴税;谁看门,谁缴税”的办法,保证税金及时收缴到位,以减轻村干部的经济、思想压力。

关于村干部的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篇7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核指标过于笼统, 没有做到因人因岗而异。

阿勒泰公路总段各级领导干部的岗位性质虽然相差很大, 但年度考核标准一直是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来设计的, 考核指标也只有笼统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五项, 指标设置过于简单, 缺乏定量指标, 而且考核实行的是“一刀切”, 没有考虑到各岗位、各职位要求的特殊性, 从而造成考核指标的相对不公平。

2、考核技术手段较落后, 考核方法不合理。

实际考核中一直沿用传统的评议方式, 偏重于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 缺少实地的、跟踪的动态考核, 使考核者对被考核对象情况的掌握以及最终的评价缺乏深度。另外, 无论考核哪一级领导干部, 都采取相同的方法, 使考核材料“千人一面”, 考核结果缺乏准确性。

3、民主化程度不高。

参加民主评议的仅仅是本单位的在职职工, 考核主体范围过小, 不能代表民意。考核中, 有些测评者漫不经心, 随意性比较大, 要么不负责地对领导干部一律打“优”, 要么凭印象随便打“√”。由于工作中被领导批评较多, 有些测评者就利用考核测评机会给这位领导打个“不合格”, 致使有些领导干部平时表现很不错, 但在民主测评中得票相应较少, 与那些相对于工作负荷少、业务能力差的“好好先生”相比票数少得多。这样测评出的结果民主化程度不高。

4、平时考核欠缺。

实际工作中, 只注重干部年度考核, 而忽视了平时考核, 这样难免会出现以领导干部的近期工作成绩作为年度考核依据的“近因效应”, 以及因领导干部的某一时的言行影响年度考核评判“晕轮效应”, 从而导致凭印象、凭记忆定论。从干部管理的角度看, 忽视平时动态考核, 就不能及时了解掌握领导干部的思想变化和最新发生的问题。

5、年度考核流于形式。

自1995年开始推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以来, 主要采取以下两种考核方式:一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 总段领导干部由公路局党委进行考核, 但多年来此项工作由总段党委代考, 在考核程序中只进行述职、民主测评、考核定等次三个程序, 然后再将考核等次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由上级主管部门最终确定总段领导干部的考核等次, 并以文件形式反馈下发, 违背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考核程序;另一种是由总段组织、纪检、工会部门组织考核小组对基层领导干部和机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考核, 再将考核情况上报总段党委, 由总段党委根据测评结果和单位创建文明工作综合情况确定出他们考核等次。

6、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应用, 削弱了干部年度考核应有的作用。

实际工作中没有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奖惩和提拔降免真正挂起钩来, 考核结果仅仅用于兑现个人应得的晋级 (职) 、聘任上, 单位没有一套与考核配套的激励机制。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缺乏对考核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 很少深入下去倾听群众对考核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更缺乏对考核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的总结和对存在问题的冷静思考和深入分析, 以致使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方法得不到改进。缺乏对中央关于干部考核的有关文件精神的理解, 没有做到结合单位实际加以有效地贯彻执行。缺乏对如何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如何防止考核失真, 如何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理性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 使干部考核工作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

2、干部考核的组织领导体系还没有建立。

从目前的考核工作看, 组织部门几乎承担着全部的考核任务。要搞好干部考核工作, 单靠组织部门显然是不行的。而实际考核中并没有明确宣传部门、纪检、审计等部门所承担的考核任务和责任, 考核的组织领导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这样, 既不利于对考核工作实施有力的组织领导;又不利于对考核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 最终影响了考核的质量和效果。

3、考核者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考核质量的高低与考核者自身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实际上我们一些考核人员的基本素质还不适应考核工作的需要, 考核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4、考核测评工作缺乏规范统一, 对人数少的单位而言, 仅差几票就会影响整体测评比例。

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测评等次常用的“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 同时民主测评内容缺乏具体统一、便于操作的量化标准。尤其是考核干部“实绩”和“德”两个方面, 过于笼统, 致使测评者凭印象或感觉划“√”;其次单位人员的素质和风气对考核质量至关重要。单位风气正职工素质高, 测评结果就比较公正。反之民主测评时就会不讲党性, 不讲原则, 完全凭个人好恶来决定取舍。

三、对策与措施

1、进行认真细致的工作分析,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

建立考核体系, 要把握住七点:一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干部所履行职责的不同, 提出不同的考核标准;二要有全面性。考核内容要涉及生产、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三要突出重点。要选择那些综合性强、涵盖面广的指标。同时, 还要突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难点问题;四要有合理性, 指标不能过高, 也不能太低;五要有可操作性。凡是能量化的指标必须量化, 不能量化的要作出明确具体的定性要求, 使考核指标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六是要细化考评内容。考评内容是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个人主观能动性。所设立的考评项目不得超过这三个基本框架范围。工作业绩所占比重在一半以上, 而其余两项所占比重应基本相等;七是要在考核指标的把握上遵循能定量考核的要尽量予以量化, 使考核尽可能做到公正和公平。

2、做好岗位描述, 根据岗位制定考核目标。

要抓住每个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目标的制定, 应从为人事提供依据和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绩效发展两个方面制定。

3、严把评价主体设置环节, 改变以往干部考核中单一的

内部评价做法, 变“一维为多维”, 努力扩大民主评议人员的范围, 采取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把与考核对象工作、生活联系较为密切, 知情的上级、同级、下级和基层群众作为评价主体, 切实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进一步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民主化程度。

4、进一步加大平时考核力度, 使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

这样有利于全面、历史、客观地评价干部。负责考核工作的人员, 要保证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了解情况, 及时收集纪检监察、信访等部门的信息和反映, 有效地实施对领导干部的平时了解和考核, 为年终考核奠定基础。

5、进一步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要健全考核工作领导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 自上而下、齐抓共管, 为考核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要不断提高考核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注意把那些基本素质好, 有一定实践经验, 能够胜任干部工作的同志充实到考核队伍中来。

6、要加大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 切实发挥激励导向的作用。

关于村干部的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篇8

一、干部交流工作的重要性

古语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领导干部交流轮岗始终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和干部能力的提高。一是干部交流有利于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干部长期不流动,易形成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思想。实施干部交流,迫使他们主动了解掌握各种信息,在岗位交换中,提高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干部交流有利于优化班子结构,发挥领导班子最大整体效能。通过适当的干部交流,可以使班子成员的组合做到优势互补,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干部交流有利于增强干部防腐拒变的能力。长期处于领导岗位上的“一把手”或者管理人财物等重要岗位上的干部,易受到人情关系的羁绊,比较容易滋生腐败,通过适时地交流换岗,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避免这方面情况的发生。

二、公司干部交流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效果

(一)主要做法

1.长远规划,有计划地推进干部交流工作。

电力集团公司现有科级单位26家,在岗科级干部184人,干部平均年龄47.6岁,本科以上学历占64%。多年来,公司在科级干部交流工作方面,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与基层班子的优化组合相结合,与培养年轻干部相结合,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相结合,与平时干部的调整工作相结合。人事(组织)部每年制定计划对机关、基层班子和干部进行考察摸底,并定期对班子情况、中层干部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将具体情况对党委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根据班子建设的需要提出交流、调整方案。对交流干部全面掌握他们的政治素质、思想状况、业绩、优缺点等情况,尽可能地因才施用,扬长避短。从有利于队伍稳定、保证工作的衔接出发,“小幅度,低频率”地积极稳妥地开展干部交流工作。

2.加强考核,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为交流使用干部提供可靠依据,避免凭印象使用、交流干部,努力做到“三个一”:一是明确公正的考核原则。就是以分工定考核,以考核论业绩,以业绩论奖惩,坚持立足实际,便于操作量化的原则,制定考核评价办法、二是形成一个科学的考核体系。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公司干部年度业绩考核制度、年度履职考核制度及领导干部监督和谈话等制度,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三是建立完整的干部考核档案。每年及时将每名干部当年履职情况、民主评议意见及测评结果等收集整理并如实填写《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登记表》,并交由正职或主管领导填写意见,最后由考核委员会定档意见,归入个人档案。

3.积极稳妥,努力做到“三个倾斜”。

用人是一面镜子,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干部交流中,努力做到四个倾斜:一是向专业技术干部倾斜。在干部交流中,力争为专业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干部创造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让他们为企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二是向年轻干部倾斜。目前公司45岁以下科级干部占总数只有25%,因此加强年轻干部交流培养是我们一直以来干部交流工作的重点。三是向重点岗位的干部倾斜。对长期掌管“人”“财”“物”的干部或部分权利集中的重点岗位上的干部加强交流力度,推动人才流动,促进廉政建设。

(二)干部交流工作取得的效果

近两年来,电力集团公司共交流轮岗科级干部60余名。从工作实践来看,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使公司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促进了公司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主要表现在:

1.通过交流优化了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

领导班子的组成逐步做到年龄结构形成梯次,学历水平相应提高,专业特长搭配适当。我们通过交流,17个基层单位科级干部队伍平均年龄46岁,大学以上学历占85%。

2.通过干部交流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我们这几年先后交流8名行政正职到党务正职岗位,通过基层单位党政正职的交流,使各单位党群工作的思路和做法相互渗透、带动了整个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3.通过交流激活了干部任用机制。

干部交流为合理使用各类干部提供更大的空间,使干部任用机制运转更加灵活高效,特别是为年轻干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5年来,公司培养交流40岁以下年轻干部共计15人次,在2014年底,公司新提拔9名站队干部进入基层一线生产单位科级班子,让他们在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敢闯敢干的优势,迅速在实践中成熟起来。

(三)关于如何加强和改进干部交流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加大政策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优化干部交流的社会舆论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干部交流的重要意义,在领导干部中开展精神教育,为交流干部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要明确干部交流对象。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培养型交流。有计划的对机关和基层一线年轻干部进行选调,对掌管人财物部门和组织纪检部门干部进行交流。三是要建立交流干部的跟踪培养制度,完善交流干部的考核监督和管理教育机制。及时了解他们思想和工作状况。促使交流干部在实践中健康成长,要创造条件解决他们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

关于村干部的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篇9

(中共桂东县委组织部黄仲)

郴州市桂东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自2003年开展试点工作至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已覆盖全县19个乡(镇、场)145个村支部和11个社区党支部,覆盖率达100%,全面实现了省委、市委要求村村通远程教育的目标。其中,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在无校村建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81个(包括今年上半年正在建的47个站点),由县教育局在全县农村中小学校建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100个(其中村小模式二的站点70个,中心小学以上模式三的站点30个)。

一、我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运行情况

1.无校村站点建设日趋完善,“一三九”学用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各乡(镇、场)党委认真贯彻了县委组织部关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要求,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专人负责抓好此项工作,加强了各个站点“三簿一台帐”(集中化学习登记簿、个性化学习登记簿、教学需求登记簿和设备管理台帐)的管理,实行了“五防一配套”(即落实防火、防盗、防雷、防尘、防潮措施,配齐学习用的桌椅,完善好远程教育工作制度并上墙)的措施。今年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一三九”学用示范工程以来,我县各个乡(镇、场)党委及时推选了站点,经县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确定了建立一条以106国道为主线的示范带,建立清泉镇下丹村等九个示范村、罗艳雄等9个示范户和下丹茶叶基地等9个示范基地,目前示范村的集中活动开展活动形式多、效果好,参与人数相比往年有了较大的增加,整个示范带的远程教育工作

进展非常顺利。

2.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丰硕。近年来我县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总结挖掘了党员中的典型事迹,制作了一批本土的教学资源,完成了市委组织部下达的专题任务。2005年完成专题片《贴心局长—黄守钊》的拍摄和制作,2006年完成了《夕阳路上暖心人—记桂东县光荣院职工黄常明》的制作,2007年完成了《泥脚支书—记湖南省桂东县徐洞村党支部书记邓耀明》、《铁山之歌—记湖南省桂东县金兰村共产党员李本春》和《养猪大王有了“千里眼”—记湖南省桂东县马坊村农民王建奇》三个专题。

3.学用典型带动明显。我县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自开展以来,逐渐得到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并涌现出一批学用示范的先进典型,带动效果逐渐显现。增口乡马坊村王建奇是县里的养猪专业户,自2004年村里远程教育站点建起来以后,从未接触过电脑的他主动要求担任站点管理员,为了在网上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他经常在远程站点学习到深夜。有了网上的资源后,他的理论水平提高了,致富能力也提高了,胆量和气魄也大了,养猪经验也越来越足,规模越来越大,2007年出栏牲猪800多头,获利30余万元,现在他的“猪-沼-菜”和“猪-沼-果”立体发展模式带动着周边村民,使规模养殖户逐年增多。流源乡砂坑村站点管理员方正中今年已经46岁,两年前被村里选为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在经过县里的管理员培训以后,从一个电脑文盲成为了熟悉了操作的管理员。为了使村里广大党员和群众了解这一新生事物,他处处留心,边学边教,只要看到村口有几个人坐着闲聊,便会把他们“拉”进教室给他们放关于沼气池建设、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光碟,村里每开一次会议,他会认真准备好集中学习的内容,利用会议前的“缝隙”时间进行技术传播和信息交流,就这样,在他的感染下,砂坑村村民慢慢接受了这一新生事物,村里远程教育活动开展不但成了平常事,这两年来还带动了甜玉米、药材和沼气池建设

等产业的发展,为村里做了很大的贡献,使砂坑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沼气“百池村”,方正中也被评为县委远程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二、目前还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其他地方一样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站点操作员素质低,整体学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远程教育是一项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教育培训的工作,要求管理员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由于我县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目前现有无校村站点的站点管理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只有4个,大专以上学历2个,其中参加过培训的也只有少数。村级站点管理员的资源少,整体素质偏低,造成了对电脑操作和天网的资源下载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理解慢,整体上操作水平不高,学用的效果也一般。同时由于我县19个乡(镇、场)机关普遍没有配置远教设备,组织干事参加县里举办的集中培训后,因没有操作场所,使一些知识点不能得到及时消化和运用,村一级的站点管理员培训也难以很好的集中开展,影响了村级站点管理员的操作技术和教学水平。

2.运作经费难以保证,活动开展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我县的远程教育学用开展经费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我县财力紧张,站点配套维护费、教学资源开发经费、办公经费以及站点管理员的误工工资等很难足额到位。由于远程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活动的开展所需的运行维护经费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越来越大,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教大的挑战。一方面由于我县农村大部分村以往开会、学习都有发误工补助的惯例,而今要党员干部和农民来参加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须有一个时间过程。另一方面,目前我县的远教设备多的已经运行四年,设备的自然损坏率也将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大部分设备超出了保修期后,维修所需的经费将逐年增加。第三是村级远教点的操作管理员按要求既要组织集中学习,在个性化学习时也要现场指导操作,需要大量精力,加上目前大部分村

集体经济困难,站点管理员的报酬待遇低,有的甚至是义务投劳,没有一定的误工补贴,难以留住他们的“心”,导致站点操作员队伍不稳定。

3.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设备闲置现象有待进一步杜绝。由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新生事物,是一种依靠网络支撑的新型教育模式,对此有部分乡镇领导和大部分农村基层干部都认为目前开展这项工作太超前,大部分农村党员和群众的素质跟不上,担心成为形式主义,有的更是害怕弄毁设备,从而出现一些站点把设备闲置在一边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县的“无校”村站点普遍在“偏、远、穷”的地方,大部分农民学的意识不强,平时除了忙于农业生产,闲时大部分在家农民(包括一些党员干部)不是闲聊就是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者坐在家里看电视,认为坐在远教站点看不出什么效果,倒不如坐在家里看电视舒服,所以组织党员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的群众进行远教集中学习难度大,设备闲置现象时有发生,从形式上阻碍了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

4.“村校结合”难以实现,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据了解,我县农民对党的方针政策、致富信息、技能培训、卫生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愿望还是比较强烈,对一些致富信息还是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目前我县的有校村站点占了全县总村数的一半多,由于学校管理制度的约束,平时都是实行全封闭管理,老师也和当地村、支两委干部很少打交道,学校站点的设备也主要是供本校学生学习使用。这些有校村表面上看拥有远程教育设备,但真正能够让村里的站点管理员接触到学校远教设备的村很少,学校站点操作员也不会主动下载有关农民致富方面的资料和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从而使这些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成为空白。同时由于我县的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天网”和光盘两大块,信息内容单一(只有中央教育频道三套节目),播放时间又短(基本上是在上班时间),而且信息针对性强,信息量也较小,下载速度慢,有用的教学资源少。

三、对策及建议

为了更好的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做好,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最主要的要从提高认识、规范制度、提高水平、加大投入和整合资源等方面着手。

1、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思想认识。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各乡(镇、场)党委、各村要重视远程教育的开展工作,形成乡(镇、场)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组织工作的党委委员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各(镇、场)党委要把远程教育的开展工作作为转变农民思想意识的民心工程来抓,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工程来抓,作为提高组织工作地位贯彻县委组织工作精神的重点工作来抓,要作为提高乡镇组工干部业务素质的重要举措来抓。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县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开辟专栏、张贴标语、外出实地参观考察、召开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对远程教育工作进行多方位的宣传报道,使基层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知道远程教育是新时期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的重要方式,是为农村学习实用技术提供方便快捷的重要平台,进而自觉地把远程教育上升到政治高度上,高看一等,厚爱一层。

2、完善规章制度,确保规范管理。在制度建设上,要进一步规范《远程教育管理员职责》、《远程教育设备管理维护制度》、《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办法》、《远程教育站点学习制度》等规章制度,落实《桂东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细化站点管理、信息管理、学习任务、队伍建设等内容,用制度来管人管事,使远教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在教学组织上,要注重挑选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有进取心的党员群众、种养植专业户参加学习,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对象分时段、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学习,尽量组织“适时、适农、适用”的教学内容,定期组织教学交流。在站点运行上,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保证站点运行的人员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分管的党委委员要理清远教工作思路,负责制定好适合本地的实施方案,具体抓落实,一

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每个站点正常运行。

3、狠抓业务培训,提高操作水平。要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培训原则和市委组织部关于远程教育工作要做好“大培训、大宣传、大服务”的要求,狠抓县乡两级技术骨干的培训,各乡(镇、场)党委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资源,多角度、全方位的做好乡村远程教育专干和站点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乡村两级操作员队伍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4.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活动开展。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讲话精神,要加大资金投入,县远教办下乡督查、指导、管理、维护需要的工作经费、及站点的运行维护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专账,实行专款专用专人负责,要加大乡镇远程教专干和村一级站点管理员的待遇,确保远程教育站点建得起、用得起,保证远教设备能正常运转、学用活动有序开展。同时重点打造一批有示范带动意义的站点,完善“地网”互联网和其他基础设施,加强站点的管理,形成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效果,从而全面推进我县的远程教育工作。

上一篇:我的新发现作文450字下一篇:室内装饰的人性化设计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