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思考(精选13篇)

关于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篇1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卫生工作中枢,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农村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乡(镇)卫生院如何在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站稳脚跟,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这是摆在当前每个卫生院领导者和决策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不能回避的问题。

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基本医疗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的问题。近日,笔者进行专题调研后,特撰文对卫生院改革提几点建议。

1、要明确定位,体现卫生院公益职能。应确定乡(镇)卫生院作为非营利性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明确其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同时,按照乡(镇)常住人口数量、经济收入、地理、交通及服务半径、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及卫生资源利用等情况,合理确定乡(镇)卫生院承担公共卫生业务的人员编制,并明确乡(镇)卫生院公益职能。

2、要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在明确定位和职能的前提下,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社会支持的多元化卫生投资体制,保证乡(镇)卫生院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其中县、乡两级财政投入至少保证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的发放,并把基层卫生的配套措施落到实处。县、乡两级政府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每年要拨付部分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加强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卫生院的业务收入通过转移支付,用于人员培训、办公和业务发展,确保卫生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3、要规范管理,增强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县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监管。依据行业管理规范加强对乡(镇)卫生院业务指导,帮助乡(镇)卫生院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并执行有关医疗质量、合理用药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对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培训、监督和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长的管理职能,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进行严格考核,逐步建立起一支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懂经营、善管理的乡(镇)卫生院院长队伍。要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进和加快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与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增强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

4、要增强素质,提高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与水平。要采取多种办法,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乡镇医务人员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医务人员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卫生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本领。一是继续采取灵活的考试考核办法公开招聘大中专毕

业生,聘后直接给予定级,充实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和乡(镇)卫生院长的培训。县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长期的规划,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连续性地对乡(镇)卫生院院长开展管理培训,对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定期选送业务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关于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篇2

2003年非典以后, 中央和地方拿出大量资金建设农村卫生基础设施, 体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卫生事业建设与发展的空前重视。我市乡镇卫生院中央投资国债项目12个, 文斗、元堡、团堡、凉雾、都亭、毛坝、建南、沙溪、南坪、谋道、汪云、佛宝山等卫生院, 项目总投资2 208万元, 其中国家投入640万元、市政府配套350万元, 单位自筹1 218万元。项目建设总面积23 510平方米。通过国债项目, 全市已有10个卫生院建设全部投入使用, 全面改善了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 特别是为适应新农合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缓解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病床的严重不足, 促进了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合理性, 极大的提高了我市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在服务功能、管理模式、人才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快速提升。

2 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中央投入资金额度小, 建设负债压力大

国债项目中央投入资金在35~50万元不等, 可单位在建设中要达到卫生部下发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 满足新农合启动后农民的需求和业务的发展, 建设的规模和投资均要250万元左右, 才能基本满足医疗业务用房的需求, 项目投资额度不足与实际建设规模资金缺口太大, 给单位的正常运转和职工利益带来严重影响, 负债压力非常大。目前已建完的10个卫生院全部负债运行, 2008年卫生院平均资产负债率50.48%。几乎所有项目建设单位都拖欠工程款, 并将承担尾欠工程款年利率6%的利息支出。文斗、南坪、沙溪、建南、都亭等卫生院欠工程款均达100万元以上。

2.2 项目建设前期费用过高

项目建设中, 必须按有关正规程序进行, 工程前期需要地堪、设计、环评、规划、招投标等, 其费用都在30万元左右, 一个国家只投入50万元的小项目, 能用到工程上的资金就不多了, 必然加重建设单位的负担和压力。

2.3 辅助设施和医疗设备与业务发展不相匹配

项目建设完成后, 由于负债, 辅助设施功能无法完善, 比如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配电房、病人橱房、太平间、毁化炉、医技用房等。更无能力添增医疗设备, 落后简陋的医疗设备与业务的发展不相匹配, 制约着农村卫生医疗水平和技术的发展提高。

2.4 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医院正常运转困难

由于缺乏流动资金, 卫生院要开展业务和周转, 只能硬性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借款, 加重职工的经济负担, 引起部分职工的不满情绪。同时卫生院开展诊疗活动离不开药品和卫生材料, 无流动资金主要靠赊购药品材料负债经营, 债主经常催收货款影响正常工作, 卫生院为躲债和拖延时间付款时常引发经济纠纷及官司。

2.5 降低职工待遇, 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卫生院负债太多, 为了逐步偿还因建设而产生的债务, 卫生院必须调整工资分配方案, 降低职工的收入, 从而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同时工作量的剧增与待遇的减少, 必然导致推委病人、服务态度质量下降、医疗风险和纠纷增多等现象。

3 产生问题的原因

3.1 政府投入不足是主要因素

多年以来国家对卫生医疗的基础建设投入有限, 地方政府也是吃饭财政, 只拨付在职人员固定部分的80%, 人平年财政工资只有5 000元左右, 长期以来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 只能通过负债经营走出困境、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国债项目的投入, 一个卫生院只有30~50万元, 地方政府按1:1配套建设, 国家及地方两级投入只能达到建设总投资的40% 左右, 其余建设资金就形成了单位的长期负债。

3.2 自我造血功能不强, 自有资金十分有限

由于多年管理体制不顺和市场经济的影响, 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低下, 业务收入最多只能保“吃饭”, 正常的业务收入只能保障职工的差额工资补助和基本运转, 没有任何事业结余和积累, 全市14个乡镇卫生院均无建设的专用资金, 只有个别卫生院目前无外债, 但同样没有储备专用资金搞发展建设。

3.3 建设规模扩大, 资金缺口增加

目前卫生院面临不建设就更无发展, 破旧不堪的就医环境和病房床位的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卫生院只能增加投资规模和房屋, 才能满足医疗业务的基本需求, 而国家投入的资金额度只能是杯水车薪, 这就导致了资金缺口增大。例如汪营镇中心卫生院辖区人口10万人, 现只有50张病床, 房屋也是1980年代初修建的, 可现在住院病人每天在100人以上, 存在抢病床和流动病床的现象, 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医疗隐患和纠纷。国家投入项目资金50万元, 但要建150张病床的门诊住院综合楼需建筑面积在3 000平方米, 总投资达350万元, 即使政府给予配套资金, 缺口仍然在200多万元, 偿还这些债务需4~6年时间。

3.4 卫生资源总量不足, 乡镇发展极不平衡

目前乡镇卫生资源存量总体不足, 2008年每千人口床位只有0.66张, 每千人口的卫生技术人员0.78人, 业务用房26 663平方米, 人均医疗用房0.031平方米, 专用设备544万元, 平均每个卫生院只有38.8万元。但就全市卫生院的资源配置不平衡, 差距较大, 东城卫生院无固定的业务用房, 靠租用房开展工作, 最基本的设备也没有。

3.5 贷款主体不具备, 融资渠道不畅通

由于资金缺口较大, 金融部门不给卫生院贷款支持, 卫生院只能向职工借款融资致使原本收入有限的职工经济承受能力增加。资金制约着卫生院多年无渐进性可持续性的建设发展, 就出现利用国债项目短时间的快速发展和高负债率齐头并进的两难局面。

3.6 无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建设前期费用负担过大

卫生院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单位建设属于社会发展类的民生工程项目, 但无法享受诸如教育单位等相关部门的基建项目的减免优惠政策, 且建设执行相关的程序和手续繁琐, 建设单位要承担大量的前期费用, 例如地堪、设计、环评、消防、监理、招投标等, 加重卫生院的资金压力和负债, 一个200万的项目至少需支付前期费用近40万元。

4 思考和建议

4.1 放慢项目投资进度, 提高国债项目中央投资额度

变目前项目多投资额度小为项目少投资额度加大, 分期分批分年度逐渐解决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卫生院建设中央投入增加到120万元, 中心卫生院150万元, 减少单位的自筹资金, 缓解负债压力, 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和大幅度降低职工待遇而影响工作积极性, 有利于卫生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4.2 国债项目调整投资比例

项目应向贫困山区倾斜, 按卫生院服务的人口和面积分别投入项目资金, 不能千篇一率按统一额度投入, 出现大小乡镇之间不公平, 10万人的和2万人乡镇的区别对待, 建设的规模和标准也不相同, 国家应根据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调整资金分配比例和额度。

4.3 国家按实际需要下达项目投资计划

单位建设目前都存在上级下达的投资规模与卫生院建设规模标准、以及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差距较大, 未按建设项目申报的规模下达投资计划, 例如建南卫生院只下达计划1 100平方米、汪营10万人只核准1 500平方米、南坪900平方米。建议国家根据实际业务情况下达项目投资计划, 我市人口86.8万人, 各乡镇人口在4~10万人不等, 按上级下达的投资计划建设远满足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

4.4 做好卫生院的长期规划, 避免盲目建设

按照卫生部下达的卫生院建设标准和规模, 根据本单位实际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 完善辅助设施功能, 注重填平补齐, 避免短期行为和重复建设,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做好与原有资源的整合、做好国债资金的衔接、缺什么建什么, 缺多少建多少。

4.5 强化项目管理, 发挥项目建设的两个效益

关于乡镇文化站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篇3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乡镇文化站;现状;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要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成我们几代人梦寐以求的腾飞。实现这个愿望要靠我们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努力,离不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文化建设的大力推动,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九亿在农村,农业和农村工作可谓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顺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乡镇文化站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乡镇文化站作为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阵地,正在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乡镇文化站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建设中,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非常重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强调文化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广大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的文化机构也开始从无到有,农村从事文化的人员也由少到多,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戏曲下乡、电影放映和劳动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新中国农民的精神生活,也相应的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促进了农民群众之间的大团结。当时我国的农村文化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教师被视为下九流,挨批挨斗,农村的文化工作也处于瘫痪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各项工作的拨乱反正,农村的文化工作也重新走上正轨。乡镇文化站在这时开始充分发挥其作用,在休闲娱乐、传递信息的同时又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乡镇和村级图书室也直接面向农村,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的重要载体。随着党的惠农政策一步步落实,我国的农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老百姓在丰衣足食的同时,也盼望着文化生活的再提高。针对目前一些地区的农村文化阵地萎缩,文化设施简陋和经费匮乏的状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来推动我国农村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二、关于乡镇文化站的几点思考

(一)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应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向全民化 网络化 品牌化方向发展

十七大报告在谈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时对发展文化产业作了着重强调,其报告中八次提到文化产业,国家第一次提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这期间我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十七大对文化发展的力度进一步提升,同时,国务院明确指出加快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乡镇文化站应充分利用这次契机,做到农村文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狠抓文化队伍和业余骨干队伍的建设,把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并向全民化网络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二) 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平台作用,为农民群众做好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我国农村的乡镇文化站,可以说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现在我们每个行政村都有村级图书室和乡村大舞台,可有的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要着力建设好乡镇文化站,就要把村级文化活动室和乡村大舞台充分利用,使之不仅具有图书阅读文艺演出的作用,还要有科普培训和宣传教育的功能。要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切实调动起乡镇、村和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改变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实现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三)抓创新抓管理,使农民群众的生活告别黄 赌 毒,走向多姿多彩

在乡镇文化站的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目的,活跃农民群众的生活,改变农村文化形式单一的问题,把农民群众从“黄 赌 毒”等低俗的文化中解放出来,推动农村人民群众文化意识的增强,通过各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推广农村信息化建设,教农民学会通过网络寻求自己需求的信息,使农民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和文化富民。

(四)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农村的文化建设

我国乡镇基层的文化队伍,人员大多学历偏低,年龄老化,有艺术特长的更是少之又少。可以尝试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的适当倾斜,吸引那些有才华有创新意识的青年农民回归,杜绝文化人才的流失,从而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也可以利用乡镇文化站,开展各式各样的科普或文艺培训班,创作一些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农村特色的好作品。农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了,才会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于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篇4

过渡期间工资分配方案(暂行)

方案一:县财政足额保证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的档案工资;同时根据乡镇卫生院业务总收入扣除成本后的纯盈利拿出40%—60%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由县财政从其上缴的业务收入中拨付,绩效工资的具体发放标准由乡镇卫生院制定。

方案二:根据乡镇卫生院上半年每位职工的平均工资额下降10%予以发放,所需资金县财政根据编制档案落实档案工资,并足额拨付至乡镇卫生院,差额部分由乡镇卫生院从原自有资金中解决,自有资金解决尚有缺口的由县卫生局从其它乡镇卫生院的自有资金中调剂解决,调剂不足部分由县财政予以解决。

方案三:根据乡镇卫生院上半年每位职工的平均工资额予以发放,所需资金县财政根据编制档案落实档案工资,并足额拨付至乡镇卫生院,差额部分由乡镇卫生院从原自有资金中解决,自有资金解决尚有缺口的由县卫生局从其它乡镇卫生院的自有资金中调剂解决,调剂不足部分由县财政予以解决。

乡镇卫生院的基本现状与改革方向 篇5

一. 基本情况

1.彩云卫生院共有编制28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助理医师2人,护士7人,药剂师2人,检验士1人,会计师1人,临聘人员33人。内设有公共卫生服务部,妇产科,中医科,牙科更专业科室。现在有床位60张,有彩色B超,x机,心电监护仪,全自动洗胃机等万元以上设备。能开展常见疾病的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彩云卫生院医用建筑共三层,其中以楼为西医门诊,中医门诊,药房,收费室,牙医门诊,急救室。二楼为妇产科病房,治疗室,温馨病房,B超室,洗婴室。三楼为住院部。

3.卫生院职工的待遇目前由国家全额拨款,职工还有医院分配的标

准套间。

二.师宗县卫生局基层医疗改革现场交流会总结心得。

我于8月27号参加了交流会,主要方式为乘车参观竹基乡的六个村卫生所。并在竹基卫生院参加交流会,总结了如下。

今年以来,该卫生院采取十抓十促进的措施,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1.抓内部管理,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及卫生院下设公共卫生,医疗,综合三个服务部,每一个服务部设一名部长,直接对院长负责,承担其下属科室的管理。

2.抓作风建设,促进思想素质提高。

3.抓绩效考核,促进工作积极性提高。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绩效考

核机制,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比例。

4.抓服务质量,促进信誉度提高。改善服务环境和条件,优化服务

流程,对孕妇实行全程跟踪管理。

5.抓医疗质量,促进诊疗水平提高。

6.抓人才培养,促进业务技能提高。卫生院职工外出进修学习出全

额发工资外,还没月增加500元生活补助。

7.抓乡村一体化管理,促进村级服务能力提高。

8.抓信息化建设,促进工作绩效提高。如安装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显示屏系统。

9.抓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政策,基本药物制度改革。

10.开展创先争优,三号一满意活动,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三. 卫生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卫生院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人才缺乏。二是基础设施薄弱。三是群众用药观念难改变,实施基本药物阻力大。

四. 乡镇卫生院患者就医流程

先到门诊处,由执业医师进行诊断。{诊断过程:一般先

询问病情,询问既往病史,在量体温,35岁以上测血压。}再

根据病因诊断,开处方,填写农村医疗合作本,填写医疗日

志。患者再拿处方到药房拿针水和药,到收费处交钱,最后

到住院部打针。

五. 农村医疗合作政策

首先以家庭方式交一定费用,获得医疗合作本。病人凭医疗本就可以有优惠。其中门诊处减免40%,每个人满100后就不减免了,患者可以用家里其他人的名义减免。如果办理成住院,则所有费用可减免85%,但有100元的起付线。若患者为车祸或自杀,就不可以减免了。

关于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篇6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中的“枢纽”,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近年来,我县12所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用房已全部完成了改、扩建任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服务功能也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已不再是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主要问题。但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的问题已成为目前制约农村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受二元制社会结构的影响,云梦县卫生资源和其它地方一样存在着主要资源集中在城市,特别是人力资源分布倒置的现象也相当严重。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少、素质低,严重制约着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一、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基本现状

根据县卫生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1025人,占总人数的39.9%。其中在编人员687人,离退休人员210人,非在编人员128人。在岗人员中,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71人,占36.5%。有执业(助理)医师340人,千人拥有量0.72人;有执业(注册)护士160人,千人拥有量0.34人。在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学历构成上,专科以上学历91

—1—

人,占15.9%;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480人,占84.1%。在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构成上,其中高级职务7人,占1.3%;中级108人,占18.9%;初级456人,占79.9%。

我所在的清明河乡卫生院,地处云梦城西云安垸南端,东临府河,西靠漳河,三面环水,俗称“夹河”,辖17个行政村,7426户,32950人。卫生院现有人员62人,在岗50人,其中非在编人员5人。专科以上学历人员4人,占6.5%;中专学历有44人,占70.9%;取得执业医师(助理)以上有18人,注册护士16人。年接诊人次 万人;年业务收入290万元;参合农民27678人,参合率84%。辖区设有11个村卫生室,聘用乡村医生30人,其中中专学历24人,占80%。村卫生室全部按“甲级村卫生室”标准建设,是云梦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较好的乡镇。

二、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1、卫生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一是全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总量不足且不断减少,千人拥有量与省级标准有差距,主要是自然减员和人员流动后没有得到补充。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现象较为突出,卫生技术人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局面。三是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城”、“乡”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业务技术骨干、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近70%集中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由于医疗条件、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原因,难以留住优秀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2、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不稳,人员补充机制不健全。近年来,我院因自然减员、流动调出共减了专业技术人员10人,2000

—2—

年我县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冻结后,未补员进编一个全日制医疗院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导致了人才断层,特别是临床医疗、公共卫生专业年轻人才严重缺乏。

3、长期聘用较多非在编人员,不利于人员的管理和队伍稳定。由于受编制冻结限制,我院长期聘用了5名非在编人员。这些人员以临时工身份在临床医疗卫生技术岗位工作,大都为中专、成教专科毕业;由于没有进编,在工资待遇、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方面与在编人员不一致,容易引发人事争议和纠纷。这批人员流动性大,随时可以“跳槽”,个人与单位都存在“临时”的观念,形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卫生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和事业发展。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当前影响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最直接、最主要的问题是人才资源短缺。由于人才资源问题,农村卫生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待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技术高、医风好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1、树立科学的卫生人才观,制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要根据卫生人才资源开发和行业人才发展特点,制定科学规划,确定人员编制控制数,统筹兼顾,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农村卫生人才开发培养新机制,研究切实可行引才留才措施,促进有序发展。

2、保证农村卫生事业经费投入,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在定位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把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像教师的工

—3—

资一样统一纳入财政管理,按月统一发放。尽快解决遗留问题,为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建立养老保险制,并落实退休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工作经费,彻底扭转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向农民开展的医疗卫生服务及药品收费维持运转的局面。解除医务人员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3、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农村卫生人才资源。制定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推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全员合同聘用制。实行竞争上岗、吸引卫生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创造适合优秀年轻人健康发展平台,吸引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4、坚持常抓不懈,落实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支援乡镇卫生院工程。一是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计划,通过接受进修、学习、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乡镇卫生院技术人才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二是制定优惠政策,调动下乡支援农村人才的积极性。三是建立考评鉴定,督导奖惩制度,规范支援农村工作。现在实施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就是个好办法,各地方应有相应的落实保障机制,确实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培养一批人才、服务一方群众”。

5、关注乡村医生生存状态,确保“网底”牢固。村卫生室建设是三级医疗网络的基础,也是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农合及部分地区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深入开展,过去网破人散的被动局面得到有效遏制,网底建设逐步修复。然而乡村

—4—

医生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更新慢及后继乏人的现象也日益凸现,究其原则不外乎两点:一是村卫生室人员待遇低;二是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不能解决,乡村医生退休制度难以落实。希望各级各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把乡村医生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养老、医疗保险,使他们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加大改革用人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正规医学工作者进入村卫生室的新格局。同时政府加大投入,为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落户村卫生室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这样才能有效地盘活现有卫生资源,调动积极性,全面提高乡村卫生室的综合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总之,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尽管问题不少,但目前的时机很好,有国家启动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推动,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强力保障,我们相信,只要沿着党的十七大指明的卫生发展方向,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支持,狠抓落实,全面提高农村卫生队伍素质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关于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篇7

1 深化认识, 营造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

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盛况, 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 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经常对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各乡镇应将文化工作纳入双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范畴, 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 使农村文化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

2 强化改革, 建立农村文化良好的运行机制

机构改革是必然趋势, 文化站无疑必须面对现实, 迎接挑战。但无论怎么改, 从事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机构不能撤, 也不该撤, 在改革中, 文化站必须抓住机遇, 理顺体制, 开辟出一块属于自身的天地, 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向往之所, 也只有这样, 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 在改革中, 要明确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 要将文化站的人、权、事、物彻底下放, 成为乡镇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门;明确县文化局的主管职能, 把握好进人关、用人关、培训关, 应尝试将一批业务精, 敬业精神强, 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文化专干纳入国家公务员范畴, 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与其他干部一视同仁, 将文化事业纳入“以钱养事”机制, 建设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入机制, 把发展先进文化与改造落后文化统一, 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统一, 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一。同时, 可发挥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相关部门职能互补的优势, 组成综合的乡镇群众文化娱乐机构, 增加其实力和发展后劲。

3 增加投入, 加大对文化中心配套建设的投入

农村文化在农村占有一席“阵地”。阵地是舞台, 是文化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 各乡镇党委、政府应该保证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办公条件, 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市场, 阵地和设备划归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 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调和挪作他用, 同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 乡镇财政应逐年增加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 应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逐步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 比如建好一个文化站, 一个广播站, 一个图书室, 一个农科教中心, 一个文体活动中心等等。文化站要借助站力发展文化产业, 确立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思路, 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群众文化建设, 保护好开展群众文化的基本阵地。

4 提高素质, 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

在忠县乡镇文化专干队伍中, 整体素质偏低是导致专职不专, 阵地丢失, 文化活动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党委、政府要重视文化专干队伍, 确立“生存靠政府、发展靠自己”的思路, 文化专干基本工资应实行全额拨款, 奖金福利由自身发展文化产业补足, 以确保农村文化站业务骨干的稳定和自身“责任田”的耕种。同时, 各级文化业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 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 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 逐步摆脱挂靠在政府, 长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 使之成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另外, 文化站应转变观念, 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 积极开发文化产业, 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弥补文化经费不足, 壮大自身实力。

5 推陈出新, 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将农村的节日民俗活动, 作为民族民间艺术展示和传承的载体, 显示农村传统文化恒久魅力, 并和现代文化有益结合。每到传统节日, 农民舞龙玩狮、踩高跷、荡旱船以及民间曲艺等将成为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农民是农村的核心, 必须改革单一形势, 把现有资源和当地民间传统结合起来, 农村文化与农民“零距离”, 挖掘和整合资源, 要让深奥的理论简明化, 用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传播方式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加大对农村优秀民间艺术团体和文娱活动的支持, 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设农村文化最重要的是需要村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形成并深入人心, 就能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关于中学改革发展的感悟与思考 篇8

一、教育理念的变革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原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真正的教育改革发展,首先应该是教育理念的变革。现结合人大附中近十多年来的发展谈一谈教育理念对一所学校改革发展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人大附中的跨越式发展始于1997年,现任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的刘彭芝被任命为人大附中第九任校长。此时的人大附中在北京市并非是最优秀的学校,与北京四中等一流名校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刘彭芝校长在上任的第5天,就重新确立了人大附中的奋斗目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并提出了她独特的办学思想:“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可以说,这十多年,是刘彭芝校长“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在人大附中不断落实与深化的过程。正是在这种理念与思想的指引下,人大附中迅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我自已的办学实践来看,也足以证明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成功的首要因素。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是朝阳区引进人大附中优质教育资源创办的一所公立学校。学校秉承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师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借鉴人大附中的办学经验,全方位共享人大附中的优质教育资源。

刘彭芝校长的教育理念何以能生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关键在于其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尊重个性,挖掘潜力”正是对教育本质的最好诠释。当一个人的个性、潜力、秉赋得到发展和展示的时候,他是幸福的、自信的、积极的、自主的、充满正能量的。这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教育的规律。

很多时候,我们怀揣着希望前行,却经常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为何出发,走向何方。我们的教育正是如此,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为教育拼搏奋斗,学生寒窗苦读、起早贪黑,教师日以继夜、呕心沥血,然而到最后,我们发现,我们的教育似乎只是为了高考的分数,教育的本质、价值、意义早已成为一个个空泛而模糊的概念,我们甚至以教育的名义扼杀个性和潜力。本是青春盛放的年纪,学生却被当成一个个没有热度的产品,凡考上大学的即为合格产品,落榜者为次品,升入重点大学者为优质产品。在我们广大的基层学校里,有太多这样的学校,校长是厂长,教导主任是监工,教师是操作工。这样一条流水线,从头到尾充斥着锻造的敲击声,哪里能听闻教育滋润灵魂的声音?

基层教育要改革,教育理念必须首先改!我们的教育真正缺少的不是宽敞明亮的校舍,而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对教育本质清晰的理解,以及改革教育的勇气和智慧。教育理念的改变,最好的办法就是走出去,连续不断地向教育先进的地方学习,进而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规律,结合本地区、本校的教育实际,精准定位,找准改革切入点,变革办学策略,逐步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让教育回归其本质。

二、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的着眼点是学生;而着力点应该是教师,教师资源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我们当前教育水平有限,归根结底是因为师资力量的薄弱,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得不到及时提高,教育理念得不到更新,专业发展动力不足,职业倦怠问题突出。

解决以上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搭建校本培训平台,增强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在基层政府保证政策与资金支持的前提下,通过行政干预的方式进行教师培训是必要的措施与策略。借助校本培训例会、网络研修平台、教师沙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和方式,外聘专家进行专业引领,挖掘内部的资源进行同伴交流,激发热情自主研修,形成浓郁的氛围,教师就会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逐步走向“专业自觉”。同时,大力加强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学校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凝聚和导向作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

第二,搭建能力展示平台,提升专业发展层次。让广大教师展示自己的进步和专长,是有效提升其专业水平的重要策略。学校可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种教学竞赛,比如优质课比赛、说课比赛、制作课件竞赛、教学设计比赛等,激活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内驱力。比赛不是目的,提升能力是关键,因此在举办教师比赛前,可先对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在任务驱动下掌握各种技能。校内教师集中的交流展示是非常好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方式,例如在人大附中,每年暑期有集中的教师培训,每年寒假有教师的科研年会,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向专家名师学习,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实践经验的总结、展示、分享,互相学习借鉴,使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第三,搭建教学研究平台,同伴交流助力成长。学校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优质的学校,教研活动一定扎实有效,因此,基层学校应该特别重视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应该有学科组长引领下的学科教研,还应该有备课组长引领下的备课组教研,教师只有在这种纵横交织的教研体系中,才能对学科发展、学科前沿、学科研究有整体的认知,同时对教材教法、教学实施等教学具体环节有深刻的理解。教师专业素养正是在这种同伴互助合作学习中得到提升。

第四,搭建读书交流平台,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现代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典范。而读书,则是终身学习最直捷的途径。担负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更应该热爱读书、认真读书,不断给自己充电,以更新理念、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要为教师读书提供更大的支持,积极实施教师读书工程,引导广大教师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引领下,实践先进教学经验,学习成功做法,在读书中理解、感悟、反思、研究、交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五,搭建外出学习平台,拓展专业提升途径。当前,在教育发达地区,有很多机构会组织各种教育教学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优质的培训项目,让教师走出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开阔视野,可以迅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践证明,走出去学习是最便捷、最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途径。人大附中从2009年起,就特别建设了全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训基地,截止目前,全国各地有几百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进基地进行了学习,成效显著。

三、构建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是学校发展的突破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是学校的产品,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当前,县乡级中学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课程体系单一,大部分学校只开设了高考学科课程,其他课程几乎是空白,即使有也都沦为高考学科课程的调剂,学生三年围着几本教材“死啃”。多少年来,我们呼唤素质教育,倡导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然而没有丰富的、有针对性的课程,这一目标永远是空中楼阁,因此,课程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方面构成的,国家明确规定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到12%,从国家行政层面对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课程政策保障。从人大附中的发展经验来看,校本课程的建设对激发师生活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人大附中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达150门以上,基本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全部需求。在人大附中,每周三和周五的下午,全校学生走班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些课程多是由在校教师、校外专业人员、校友等主动开设,学校建有完备的校本课程管理体系,人大附中的众多教育教学成果,以及学生每年获得的众多国内外大奖,都是从选修课中发展起来的,很多学生甚至在选修课程中找到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

因此,校本课程应该是基层学校课程建设的突破口,学校应该将校本课程建设作为一项发展战略,重点研究实施。校本课程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另一面可以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平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建设?首先,应该在学校建立校本课程发展机制,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土壤;其次,在校本课程建设的初期,结合学生培养目标,重点开发一部分课程进行实践探索;再次,善于利用校外资源,扩大课程资源开发的广度;最后,加强课程管理,建立校本精品课程,促进课程发展。

四、社团活动是学校促进学生

能力发展的最佳路径

学生的成长基于三个要素:课程、课堂、社团活动。丰富的中学社团生活对学生学习及健康成长十分有益。社团活动可以是文化学习的兴趣延伸,如小作协、英语口语社、数学微积分社等;也可以是专项人才的初训基地,如书法社、街舞社、动漫社等。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与潜力,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社团,与志趣相投的同学在一起,可以激发他们对某一学科或项目的浓厚兴趣和钻研精神。同时,社团活动使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活动策划等能力都可以得到煅练与提升,是学生能力发展的最佳方式。学生社团建设可以由校团委进行引导与管理。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的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总之,在教育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高考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关键时期,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常态”,我们必须以教育改革“新思维”,推动中学改革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发有为,主动作为,打造教育事业内涵发展的黄金期。

关于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篇9

**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是应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政策大趋势、经**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注册资金33亿元(具体资金来源尚未落实),经营范围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建设与施工;采砂、码头经营(不含危险品);文化旅游投资、开发、经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广告经营;公用事业运营;招商引资服务。公司设六个部室,分别为综合部、纪检监察部、财务部、投资开发部、资产经营部、融资部),党委成员5人(其中**借调至武汉办事处负责招商引资)。

公司目前有关联子公司6家,分别为:城投公司、**公司、开元发展、**扶贫公司以及新注册的**物业公司和五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此外,交通局名下的交通干线公司已办理法人工商变更(法人代表已变更为我公司总经理**),以及城管局名下的市政公司、水利局名下的安沅公司,该三家公司国资局拟划转至我公司名下经营管理,但具体实施管理办法尚未出台。

一、公司运行现状

1.债务化解情况

我公司主要债务包括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和债券融资等贷款及欠付工程款、征拆安资金等方面。截至目前,公司债务余额累计约62.36亿元,其中: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和债券融资等贷款约47.36亿元(其中隐性债务约35亿元、存单质押贷款6.79亿元);欠付工程款、征拆安资金约15亿元,包括公司本部欠付历年工程款、新增工程款、征拆安资金等约11亿元,外加建设局重点办、城管局重点办等单位工程款约4亿。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三大攻坚战的有关要求,根据《**市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我公司牢固树立防患风险意识,1-9月份共计支付还本付息、工程款及土地报批等各类款项超过12亿元,10-12月份还需偿付约10.41亿元。

2.融资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融资贷款5.5亿元,其中到位长沙银行**市支行流动贷款资金1.7亿元,到位企业债券资金3亿元,华融湘江银行贷款0.8亿元。下一步融资计划(共计约9.97亿元):1、建设银行流动贷款3亿元;2、长沙银行妇幼保健项目贷款3000万元;3、国开行贷款4亿元;4、盘活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资金2.67亿元。

3.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并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我们将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协同合作,确保拟建项目的期准备工作顺利开展、完成,并加快推进在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如期施工,当前实施的项目包括:狮山东路项目、碧桂园附属道路项目、学堂园高压走廊项目、城区市政公用设施维护维修项目、城区小型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南洞庭大道及石叽湖大桥项目、瑞丰市场西侧人行道路项目、红星美凯龙家居市场建设项目、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熊家冲棚改等5条道路配套建设工程、城区三个加油站项目、中医院门诊大楼建设项目等都在实施或规划当中。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举债规模大,偿债能力低。原城投公司作为体制内融资平台公司所产生的债务均为政府隐性债务,还本付息资金原则要求财政纳入预算。但目前,基本上由**投资公司以借新还旧或从财政借资解决还本付息资金来源。但因债务余额大,加上近五年正值还本付息高峰期,且原融资建设项目均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收益少甚至无收益,导致公司还本付息压力大。

2.融资工作难度大,财务成本高。受公司改革转型及国家金融政策影响,公司既缺乏银行支持贷款的建设项目,也没有用于贷款抵押的优质资产,导致很难争取到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支持。即便包装项目争取到贷款,在以后的提款工作中必将困难重重。

3.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无明确来源。目前公司仍在履行着城市基础设施相关项目的建设职责,但项目无明确具体的资金来源。根据《**市融资平台公司改革转型工作方案》有关规定,**投资公司与政府应形成新的经营架构,对于承担的工程建设项目,政府应通过授权委托、委托代建、购买服务、特许经营权等合法合规、灵活多样的方式,与**投资公司建立市场化的合同关系。但目前基本没有实行该规定。

4.公司自身无经营性资产、造血功能低。对于公司投资建设并已运营的项目,基本上划归所属主管部门。比如公司投资建设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经营性项目,均不属我公司经营管理;由我公司投资完成征地、拆迁、报批等有关出让土地,土地收益却不属于我公司,等等。

三、公司转型后的运行与发展的思考

根据目前的形势及我市实际,我公司要实现市场化转型和良性发展,必须用两条腿走路。一是依托基础设施建设责任主体,负责建设、管理、运营好城市基础设施。二是促进企业市场化发展,大力发展企业经营。

1.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面应构建的核心竞争力。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过程中,一般来说,**投资公司应参与项目的价值链有规划前期、项目评估、融资、方案设计、项目招标、工程代建及监理、运营管理。上述价值链环节中,对于**投资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一项是前期规划,应努力参与规划条件和方案的制定,研究项目投融资方案及资金问题解决方式或盈利模式。二是项目建设。在既定的规划条件和方案下,**投资公司以乙方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既能满足政府对建设项目功能性的要求,也能获取项目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三是项目运营。由我公司投资建设的公用事业类资产,交由我公司运营管理,增加我公司现金流,有效提高我公司经营效益。四是项目融资。作为项目法人,资金保障是关键要素,融资能力也决定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然就要求公司着重发展投融资方案及模式等项目策划能力、融资能力及运营能力。

2.大力发展企业经营。一个公司要保持良好运行与可持续发展,必然需要一些盈利的产业来支撑、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一方面,公司依托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累积的技术经验,进一步经营这些基础设施或特许经营权,包括水务、广告媒体、停车场、公园、公租房、燃气、加油加气、物业管理、采砂权等。另外一方面,利用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如工程管理等各种专用知识、技术,对外提供工程代建、工程项目管理、园林绿化及区域建设,参与外部项目招投标建设。

3.建立现代法人治理体系。一是规范企业管理。通过改革转型,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公司市场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效率。二是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合理设置母公司与各子公司的管理权限及各子公司和内部管理权限。三是完善人才任用制度。完善市场化导向的选人和用人机制,同时逐步完善业绩考核与薪酬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对高管和公司员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此激发内部职工积极性和吸纳外部有价值的员工加入。

目前公司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发展机遇期、债务风险高发期,任务十分繁重,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我们迫切需要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加大对**投资公司输血,以强化公司的造血能力。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加开阔的眼光,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昂扬的士气,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创造公司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 篇10

为贯彻落实《盘龙区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公益性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定本方案。

一、乡镇卫生院的设置

每个乡镇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由所在县(市、区)卫生部门统一管理。乡镇卫生院按功能分为中心卫生院和一般卫生院。在乡镇卫生院内设立相对独立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所在区域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的工作职能

(一)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1.落实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及服务。

2.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形成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3.规范预防接种服务,执行国家免疫规划。

4.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

例,参与现场疫情处理。

5.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健康指导。

6.开展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和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

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

7.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开展健康指导。

8.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例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

9.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10.协助处理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1.接受县级卫生部门委托,对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学校卫生、饮水卫生、职业卫生,以及村级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培训、考核与监督。

12.县级及县级以上卫生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使用农村适宜医疗技术和中医药技术,规范诊治农村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疑难病症进行恰当的处理与转诊。承担乡村现场应急救护、转诊服务和康复服务。

2.临床科室重点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加强急诊急救等建设。

3.严格执行临床诊疗技术规范,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和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

4.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5.县级及县级以上卫生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的医疗服务。

(三)其他职能。

1.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规定,履行定点医疗机构职责,做好有关的政策宣传、监督及服务工作。

2.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室实行以“五统一、两独立”为基本内容的规范管理。负责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等项工作。

三、乡镇卫生院的改革任务

(一)改革管理体制。

1.改革管理体制。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公益性管理体制。

2.核定人员编制。按照《安徽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执行。核定的编制仅是乡镇卫生院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3.实行全员聘用。乡镇卫生院实行全员聘用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聘期3年,实行合同管理。合同应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待遇、聘期等内容,合同文本完整规范。县级人社(人事)、卫生部门按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完成岗位设置、组织人员定岗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今后乡镇卫生院岗位空缺需补充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要求在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内和人社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招聘计划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取公开信息、资格审查、考试考核、竞争择优等规范程序组织实施。新进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

4.安置分流人员。按照《云南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流人员安置办法》执行。

(二)改革分配制度。

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按照《云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执行,并认真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县级卫生部门对辖区内的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财政、人社(人事)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乡镇卫生院在县级卫生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乡镇卫生院的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考核合格的,政府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不合格的,政府按照考核合格确定的补助水平乘以考核得分比确定。乡镇卫生院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其考核周期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其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

确定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使用范围。乡镇卫生院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确需使用其他药品的,按规定在我省补充药品范围内选择使用,配备使用我省补充药品的采购金额占每月总采购金额比例≤30%。

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由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并统一定价、统一配送。乡镇卫生院使用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一律实行零差率销售;现有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国家指导价和省采购价。

(四)改革经费保障制度。

乡镇卫生院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转。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财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按不超过乡镇卫生院当年业务收入1%的比例计提医疗风险基金,专门用于支付乡镇卫生院购买医疗风险保险发生的支出或实际发生的医疗事故赔偿的资金。

乡镇卫生院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

时,差额部分由当地政府在预算中予以足额安排。根据核定的收支预算额度,由同级财政采取按月预拨的方式拨付资金,并在对其任务完成情况、患者满意程度等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根据每年1次的考核结果予以结算。

乡镇卫生院收支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统一管理。规范并公开县级国库支付中心办事程序,优化资金拨付流程,切实加强监管,明确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盘龙区双龙卫生院

关于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与思考 篇11

关键词 乡镇财政 管理 财源建设 规范支出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及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最基层一级财政的乡镇财政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三农”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但乡镇财政收入渠道不多,总量不大,负债沉重,财政运行艰难,大部分乡镇财政属于典型的吃补助财政。乡镇财政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是每一个财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笔者认为,稳定乡镇财政收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增强财政管理效益,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财政意识,转变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

乡镇财政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认清新形势,紧紧围绕上级财政工作的安排布署,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大财政意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围绕“做大财政蛋糕,做小财政供养系数,做优财政资源配置,做强财政公共保障能力”的目标,加强财政监管,在财政支出与管理做到量出为入,量力而行,力求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转变自身职能作用,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团队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干部职工能力素质建设,创新财政预算管理,强化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有节有力地推进乡镇财政改革。

二、加强财源建设,优化税收结构,依法理财治税

保证机构运转和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管理的主旋,加强财源建设是乡镇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途径。要合理划分收支范围,明确乡镇财权与事权,调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提升本级财政实力。一是向税源结构挖收入。对税收增减影响较大的税种深挖盘活,如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餐饮娱乐业等营业税税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财产税、行为税征收面广的税种,优化税收结构,广聚税源。二是培植财源,带动税收收入的增长。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要把握机遇,紧跟国家产业方向和政策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的领导,着力研究发展本级财力,制定财源建设发展规划,狠抓落实。乡镇要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农、牧、渔业和旅游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和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协同税务部门强化税收征管,向税收管理要收收入。加大财税宣传力度,坚持日常与集中相结合,大力宣传财税法规、政策的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营造宽松的纳税氛围。同时,把好税收减免关,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查办到底。开展专项税源调查,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利用费改税后的政策做好难管村、钉子户的工作,尽量减少税源流失,杜绝税费改革后出现新的尾欠。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广大群众协税护税的作用,做好税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力求做到应收尽收。

三、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

减轻财政负担,合理支出。一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利用农村税费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事业单位如农业、水利、建设环保、畜牧、广播电视等与政府脱钩,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结合“撤村并村”,使乡镇机关人员向村级流动,并鼓励乡镇人员兴办、领办企业和实体,减轻乡镇财政负担;二是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会议、学习、差旅、接待、通讯、下乡补助、加班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控制报刊订阅费用,严格控制外出参观、考察,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离任审计制度。在审计结论没有出来时,乡镇领导不能提拔、调动;纪检、监督、审计等监督部门检查出的违纪违规,不能以罚代法、以罚代纪,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严格执行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的规定。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四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上级对乡镇承借承还的周转金中经审核确定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予以豁免,化解乡镇财政风险,避免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不断调整和完善转移支付的调节功能,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效益。在乡镇财政改革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逆流,资金使用随意性较大,乱支滥用现象时有发生,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使得财政资金大量流失。具体表现为:制度执行不严,超标准发放各种奖金、补贴;相互攀比,滥发钱物现象较为严重;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够规范,经常移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自提高非生产性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等。乡镇财政要建立专帐,搞好跟踪与监督管理,防止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贯彻执行《会计法》,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检查票据的使用是否正确,收入是否按收支两条线要求全部入账,支出条据是否合法,本着“基本满足工作正常开展”的原则,核定经常性经费,确定财政支出基数,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经行为。

关于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篇12

一、我国乡镇财政税收的现状与问题

想要改变目前乡镇财政税收不平衡这个艰巨的问题,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探索制定一套顺应乡镇发展又能促进乡镇发展的财政税收新模式。需要不断改良和完善乡镇财政税收的管理制度。从制度、模式两方面上入手,才能增加乡镇税收的渠道来源。需要重视对财政税收这一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

(一)乡镇财政支出负担大

从90 年代起,在完全取消农业税的过程中,我国面临乡镇财政税收急剧减少的困境。国内企业没有强劲的经济实力,还处于发展幼年阶段,过重的赋税负担会影响企业发展,税收收入只通过增加企业负担将会对税基产生严重伤害,税基可能会急剧萎缩。现在,我国乡镇财政在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税改后,乡镇财政与小税种的支出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很难支撑乡镇财政支出,分税制导致债务的偿还等问题无法用乡镇税收来填补。

(二)有待完善的乡镇组织机构,

乡镇组织收支水平是不合理的,收支极度不平衡。分税制和农业税取消都大力度消减了税收收入,而不停增长的支出包括基础建设、卫生健康事业建设等费用,乡镇组织收支极度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最为严峻的问题,乡镇组织机构迫切需要改变以往的运行方式。

(三)我国乡镇财政管理高耗低效

现阶段,我国各乡镇财政管理层都在为行政费用高这个问题头痛,分税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问题的尖锐程度。政府通过对零户和预算方式统一的管理,但仍然治标不治本,财政管理理念并没有被完善改进,还是沿用了以往粗放的方式进行管理,严重的影响财政管理的效率。首先,从事乡镇管理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有限,在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更加加剧了行政费用支出不合理、管理支出过高的问题。其次,税费配套设施不配套甚至有的地区严重缺乏,即使分税制向基层不断渗透,相应的配套设施依旧是跟不上发展的要求。独生子女费、乡镇医疗卫生需要的配套资金、环境支出这些费用都突飞猛进的增长,财政管理并没有合理的发挥它在财政上的作用,行政支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反而成为乡镇的沉重负担,严重阻碍了乡镇的发展。

(四)乡镇财政资金预算审核力度低

乡镇财务业务管理范围:乡镇教育方面、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企业资金扶持方面。鉴于支出频次的频繁然后审核的力度却很低,这共同导致资金运转很随意,这严重威胁了资金的安全。

二、乡镇财政税收发展改革的应对的方案

我们必须根据本国当下的国情来制定相应的改革模式,城乡统筹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现在,农村的经济改革不断增加试点地区,乡镇这一级别的财政权力和行政权利无法达到平衡,这是很难通过短时间来改变的问题,所以应该转换角度,从税收方面入手。

(一)建立一个管理系统监督管理资金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说,我们的税收的渠道是固定,税收的对象是固定的,那么我们能入手的就是整个资金收取和支出使用这一方面,加强这方面的力度,乡镇税收支出的主要地方是居民公共设施上,如马路建设、农田灌溉工程建设。这些都是规模大,投入,人员调动性强,且很难短时间创造出实际经济收入。所以我们要对这些项目进行缜密细致的评估,避免造成资金不必要的流失、流失去向混乱和资金金额不限定等问题,要监管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一个高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力的保证资金支出能效率。在财务管理具体操作上,要严格对财务会的核算工作,发挥起乡镇会计核算的作用。建立一个债务消化监督制度,并且做到上级财政一定要严密监控下级政府债务,把这项工作纳入考核的项目指标。

(二)税收分层次管理

以全国范围为参考,我国各个省份的经济能力的差距已经很明显,然后下分到各乡镇更是经济实力参差不齐,有的地区的税收非常可观,但更多乡镇的税收非常不尽人意,即使是在同一县区内的各乡镇间,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税收多少之分。因此,要想能充分调动各乡政府的积极性,我们就要因地而异,对于财政条件好经济实力强的乡镇适度下派一些财政任务放宽一些财政权力。对于那些条件差经济实力弱的部分地区,就可以用上“县镇”联动的管理方法进行援助。

三、结束语

本文从改进乡镇财政税收发展的角度讨论财政税收目前所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优化改进方案。我们提出每一项新模式都要结合我国国情。现在城乡统筹不断推进是我们乡镇地区必须面对的现实。所以,要从税收分层次管理、监管资金等方面入手,努力改善乡镇财政税收困难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张如红.乡镇财政税收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5,(2):260-260

[2]王青松.乡镇财政税的模式和对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46-47

[3]秦兰玲.论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税收的改革对策[J].时代金融(中旬),2015,(8):68,71

[4]钟芳山.发挥财政职能,创新财政理念[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3,(2):99-99

[5]郁红艳.试论增强乡镇财政调控能力的有效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249-249

关于乡镇共青团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篇13

一、我县农村基层共青团工作基本情况

全县农村已建团的各类组织500余个,建团率为92左右。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行政村、学校几乎占了全部,各类经济组织建团率极低。村级团组织中几乎没有专职团干;90以上的团员不交纳团费,不过团组织生活。从数据上看,我县农村团建组织总体健全,但管理不规范。

从农村基层团员分布状况来看,全县乡镇共有28周岁以下团员18500余人,约占农村28周岁以下青年的13。团员主分布在各行政村、学校和卫生部门等三个方面,其中又以学校居多。除学校外的农村团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团员在农村青年中所占比例不高,致使团的阵地在农村趋向弱化。

二、当前我县乡镇团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对农村团的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乡镇领导对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精力投入不足,关心不够,导致团的工作越到基层越是无人过问。乡镇、村两级团组织萎缩。乡镇团干部专职不专用,研究团工作时间和力度均不够,团组织影响力削弱;村级团干部交叉兼职,既无工作压力也无工作精力,空壳支部增多。团组织活动经费没有保障。村级经费极为有限,团组织活动经费更是无从着落,开展工作受到很大制约,凝聚力相对减弱。

(二)团员流动频繁,管理难度大。随着我县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青年多向流动,使得团员青年游离于组织之外,许多村级团组织变为空壳团支部,同时许多流动的团员青年也找不到自己的组织,这些都说明了农村基层团组织设置的滞后性,同时也增加了农村基层团组织的管理和服务难度。有的农村基层团组织耗费了大量精力对本组织内的团员进行重新登记,一眨眼功夫,登记名册变成废纸,不是有名无人,就是有人无名,造成了“教育无对象,组织无团员”的现象。团的组织或“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多年来未曾开过一次会,不曾搞过一次活动,这也是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团组织的通病。

(三)团员意识不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凝聚力降低。面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农村基层团组织应变能力差,广大青年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改变。在趋利务实的大环境下,一些团员的政治意识淡化,价值取向世俗化,拜金主义思想盛行。多数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对团组织表现出来漠不关心,出现了“团员不爱团,青年不想团,团干不管团”的现象。大多数团员对学习各类团务知识、文化科技等知识缺乏兴趣,青年思想性不强,基层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凝聚力,团员失去了那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团组织的先进性受到严重的挑战和损害。

(四)农村基层团干部素质偏低,团工作创新不够,活力不足。团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对团工作缺乏新方法、新思路;团干部队伍老化,部分团干部从事共青团工作年限过长,失去了工作积极性。再加上对他们管理缺乏约束机制,对不称职的团干部没有及时调整,滋长了“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一些基层团干部开拓性和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够,“畏难情绪”、“有心无力”、“徒劳无功”现象时有存在。还有的因为承担的其他事务工作多,对团工作缺乏热情,缺乏责任感,被动应付,甚至不予理睬,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无法保证。

(五)团组织资源缺乏,开展工作难度大。团的活动经费无着落。一方面团工作的现实对经费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团员意识淡薄,团费收缴困难;党政计划性拨款有减无增,而新的经费筹集渠道尚未有效开拓,团干部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团的人才资源优势削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青年人才不断涌向城市,客观上导致农村团员青年的整体素质不断下降。团的阵地资源日益萎缩。团的活动经费日益减少使得团的活动阵地不断减少或难以维持,再加上有些活动阵地因为内容陈旧,落后于青年的思想需求,也在自行萎缩。

三、加强农村基层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全县乡镇团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普遍是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方法与不断变化的青年群体、不断变化的青年需求不相适应引起的。要正确认识全县乡镇团的工作现状,克服“站起来不见蚂蚁,蹲下去全是蚂蚁”的认识,看到成绩,找准问题,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党对团的领导,大力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

一要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要从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使全县基层党组织普遍将基层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大批班子建设好、队伍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阵地建设好的“五四红旗团支部”。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整个基层团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是要把团干部的选拔、培训、使用、待遇及团员发展、班子调整等纳入党的整体建设之中,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重视基层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切实配齐配强农村基层团的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要在经费上广开门路,为基层团组织创收提供方便,以解决基层团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为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财力支持。

(二)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夯实共青团组织体系。

一是强化镇乡团委班子职能。首先配好团委书记,把年纪轻、素质高、懂经济、事业心强的优秀青年人才选拔到团委的一把手岗位上来;其次要抓好班子整体建设,使团委班子成员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形成互补,达到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第三要着力提高团委班子整体素质,多渠道、多途径地强化对团干部职业、技术培训,增强他们带领农村青年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本领。

二是加强基础组织建设。要巩固已建的基层团组织,新建未设的基层团组织,撤并不能独立开展团工作的基层组织,使共青团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形成新的优势。同时要延伸团的工作手臂,建立一系列青年外围组织,如团员青年活动室、青年书屋、外来青年联谊会、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等等,使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是优化基层农村团组织设置。可以根据实际,在乡镇团委和基层团组织之间增设中间环节,组建村、学校、企业等团工委,进而增强乡镇团委的自转能力;可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把人数少、活动开展困难的团组织与相邻人数多、活动开展正常的团组织联合,组建“中心村团总支”,实现组织联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团工作能力。

第一要做好团干的选拔。一是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采取公开竟聘方式,由基层团员青年选举,并由基层党组织经过测评考察后确定团干部。二是拓宽选拔团干部的渠道,大胆任命一些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的青年能人或青年致富能手担任基层团干部。

第二要完善团干培养机制。一是组织学习培训。将团干部学习培训工作正常化,引导团干部学习理论,提高团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团干部学习业务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文化知识,完善团干部的知识结构,使团干部成为适应我市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强实践锻炼。对团干部适当“加压”,通过安排具体、实在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鼓励团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大胆探索,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

第三要转变团干作风。要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和开展各类帮扶、献爱心等活动,使团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做到心系青年、服务青年,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赢得青年的信赖和拥护。

第四要加强团干管理。通过全面实施团干个人档案制度、谈话诫勉制度、考核排位制度,来切实加强对团干部的管理。

(四)加强团员先进性教育和正面引导,努力塑造青年良好榜样。

一是要加强共青团员先进性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展基层团组织先进性教育。要针对性地抓住农村青年身边的典型,诸如科技致富能手,科技应用标兵,自学成才的模范等一些人和事,树立好典型,树立好标杆,让广大青少年看到身边的旗帜,看到其先进性,学有榜样,赶有标兵,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团组织继承光荣传统,永保共青团的先进性。

二是要加强对农村青年进行正面引导。各农村基层团组织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变管理为服务,变政治说教为典型示范。可以组织青年团员进行科技培训,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成为青年星火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青年人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让他们在技术应用、推广、转化中发挥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村青年成才致富,使他们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发展先进文化的代表。

上一篇:烦恼人生高中作文下一篇:连加连减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