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通用8篇)
摘要:现如今,我国对于城镇化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我国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差距变大,以至于很多农村都不能很好享受与城镇相同的待遇,这样不仅会加剧资源以及环境等社会矛盾,还会在不断发展中出现更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就需要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完善美丽乡村的规划,进而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本文主要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阐述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
从我国的经济情况中来看,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逐渐投入到市场中,所以我国经济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的驱使下,我国国民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越来越重视,人们不仅想要有更高质量的生活也逐渐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而且从目前来看,我国城镇化的规模也在进一步地加快,因此需要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让乡村可以与城市一起发展下去,解决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让乡村向好发展。而且传统形势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实现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需求,因此想要更好加强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逐渐找到一些合理的方式,加快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进度,有效解决好我国城乡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部门缺乏美丽乡村的规划意识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很多政府部门都开始重视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但是很多政府工作人员都没有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有全新的认知,所以在开展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还是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政府工作人员制定了有效的规章制度,但是因为没有完善的体系,导致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1]。
1.2 政府部门过于注重表面的形象工程
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无法更好进行规划。现阶段很多政府部门过于注重表面的形象工程,反而没有注重具体的工作质量。而且很多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都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在检查之后,就不会重视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导致乡村一直不能更好进行规划。
1.3 乡村的建设过于千篇一律
为了更加迅速的完成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很多政府部门都为了更早实现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目标,所以在构建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时候都是按照传统的一些规划方式以及准则来开始的,导致农村中出现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特点,导致农村不能更迅速的发展[2]。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研究的具体措施
2.1 对乡村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在对乡村进行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种新型的规划方法,同时对乡村的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这样不仅可以让乡村在日后更好的发展还可以让乡村与城市齐发展,一直以来,乡村的发展都不如城市,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注重这一点。因此想要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从几个方来重点阐述:①政府人员需要做好完善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工作,对乡村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同时要深入到人们对生活中,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针对村民的意见进行规划,这样才能满足乡村发展的需要,进而提高整个乡村的经济,也可以让农村人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②政府人员需要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宣传工作,很多村民由于思想陈旧,所以对新型规划接受度很低,因此需要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宣传,提高村民对美丽乡村的认知度,并了解其内在的好处,这样便可以提高村民的计划参与度。而且设计人员在不同的阶段落实好不同的计划,并在工作的基础上做好防范工作,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③政府人员需要针对农村的发展进度进行合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布局,结合农村当前的房屋状态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行合理调整,并落实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而且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不要占用其他的土地,在维持乡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更好的发展[3]。
2.2 保护乡村的整体生态环境
想要更好建设乡村,同时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先注重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环境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只有环境
质量越来越好,人们才能更好的生活。因此在开展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时候需要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宣传工作,让农村人可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环境质量,进而满足人们的需要。要知道只有好的环境才能给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而且为了有效满足农村人的需要,政府工作人员还需要利用广播和黑板报的方式加大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这样才能让人们更有效的保护环境,进而提高环境的质量[4]。而且政府人员需要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基础上打好美丽乡村规划的基础,并制定好相适应的生态保护机制,增大乡村中的绿化面积,同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对于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认知度,还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加强人们的认识,进而推动乡村建设发展。
2.3 提高乡村的基础设施
从具体的情况中来看,乡村在基础设施上同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乡村为了更好发展就需要让政府加大投资的力度,这样才能帮助乡村做好基本设施工作。之后,政府人员才能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做好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乡村建设的成本,让乡村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城乡之间的距离比较近,那么设计人员就可以直接借用城市中的设施,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有案例可以依照,从而达到加快农村发展的目的。而现阶段政府工作人员在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进行规划时,需要对乡村进行完善、合理的布局,注重对乡村环境的保护,同
时还需要注意乡村的人文主义建设等,这些方式都是政府人员构建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模式,但是很多农村人并不了解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意义,因此政府人员需要改变农村人对美丽乡村规划的看法,并让农村人可以更有效配合政府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将美丽乡村的规划落到实处,进而让乡村的经济获得全面提升。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状况也在逐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落实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就需要政府人员不断转变传统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理念以及模式,针对当前的城乡规划设计情况找到一些合理地方式来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进而让城市和乡村可以更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城乡规划指的是相关部门统筹安排城乡的发展, 合理的布局空间建设, 从而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乡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有效的推动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发展, 它要求从全局上进行考虑, 合理的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对这些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和协调, 从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保证文化也可以发展, 并且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统一起来。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指的是既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 又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具体来讲, 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注重建筑和环境的融合:生态建筑设计指的是建筑的整体风貌需要融合于周围环境, 结合相关的建筑理念和生态理念来创新建筑思维, 在塑造建筑本身生态环境的过程中, 尽量利用自然资源的自我调节能力来进行。这种融合过程需要有效的统一建筑的风格、材料、理念以及环境等各个因素, 保证原有的环境基础不受到破坏, 初始状态可以得到保留, 从而保证建筑能够融洽和谐的融入到环境当中。二是要积极的运用那些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积极应用, 也是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目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采用的很多材料都是劣质的, 会严重伤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生态建筑设计则是对此进行改变, 保证在建筑工程中运用到的材料都是绿色无公害的, 既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又可以保证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三是要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如果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 人们在这里就会感受到一种健康积极的体验, 并且会产生愉悦的心情, 这样不管是日常生活, 还是工作, 都能够保持一个积极向上和愉快的心理。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可以说, 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 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 目前在生态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没有较强的生态建筑理论意识:通过仔细的考察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 结合生态学和建筑工程的相关理论, 来有效的组合建筑和环境, 从而有效的调节环境, 建筑的使用寿命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延长, 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可以得到保证。但是, 人们并没有认识到生态建筑的重要性, 在城乡规划设计中, 也没有对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进行充分的挖掘和运用, 只是将一些花草点缀在建筑物旁边, 这样只属于从表面上来运用生态建筑莅临, 无法有效地促进城乡规划发展。
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建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逐渐发展起来了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在对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的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具体情况,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是, 目前在城乡规划的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 却没有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要么直接运用理论, 没有合理的修改;要么是没有仔细地研究理论知识, 这样就无法有效的指导生态建筑设计。
现代化程度不高:建筑技术在不断的成熟和发展, 在建筑设计中也开始积极的应用高新技术。那么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建筑设计方面, 也需要将现代化技术积极的融入进来, 比如, 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等等, 以此来提高城市建筑的资源利用率, 让建筑更加的节能。但是, 目前虽然现代化手段在不断的发展, 但是却没有被充分的应用到城市规划之中, 这样就会影响到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现代化水平, 生态设计理念也不能够被很好的体现出来。
3 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改进措施
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和理论有效的应用于城市规划中, 城市建筑可以变得更加的现代, 时代精神也可以被更好地体现出来, 从而保证人的行为能够融合于自然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针对目前在城市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进行解决:
对城乡规划的制度改革进行深化: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城乡规划体制, 促进城乡规划的发展, 对城乡规划制度中那些不好的部分进行改革, 保证建立起来的规划体系是高效合理的, 在城乡规划设计中, 积极的应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和改善, 从而保证能够在城乡规划中合理的运用和发展生态建筑设计。在改革和创新制度的过程中, 需要将建筑需求以及地理环境等具体情况充分的纳入考虑范围, 保证建筑能够充分地体现人文关怀和生态理念, 从而实现空间利用率提高的目的, 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 将环境效益充分的发挥出来。
创新生态建筑设计的观念和方法:在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地创新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 将生态建筑设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在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将其它工程优秀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给有效的吸收过来, 然后依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修改, 进行全面立体系统的构建, 将建筑和环境之间的最佳关系给充分地发挥出来, 对原来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进行改变, 有效地融合多种设计思路, 将生态建筑设计的新思维给严格的落实下去, 满足因地制宜的需求, 对生态建筑设计不断地完善。
增加生态平衡的调节作用:建筑物的一个非常重要作用就是有效地连接居住者和自然环境, 对建筑建造、使用以及维修的全部过程进行不断地调整, 对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调节能力进行增强, 对建筑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让城市居民更加舒适的生活, 保证建筑可以有效的沟通生态环境, 提高建筑内部的自然采光能力, 增强建筑的抵御能力, 即使出现了地质灾害, 也能够保证建筑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建筑内部, 可以多设置一些绿色植物, 这样既可以吸收有害气体, 又可以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 实现屋面的绿化, 外部环境也可以不会受到建筑那么大程度的影响, 建筑的自我生态平衡调节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增强。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其实就是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它强调的是人能够和谐的与建筑和环境相处, 强调建筑能够有效地融合于环境之中, 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实践研究表明, 合理地运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规划设计的发展。经过近些年的发展, 我国生态建筑设计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但是需要清晰的认识到, 目前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仍然需要不断地努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 我国的土地资源也日趋紧张。城乡规划设计指的是统一规划和部署城乡地区的发展, 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 比如建筑、生态、人文等等, 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生态保护
参考文献
[1] 唱立丽, 程学斌.浅谈生态设计在寒冷地区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7)
[2] 冯启凤, 吴晓雷, 马培娟.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比较研究[J].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 2008 (1)
[3] 项彬.对城乡规划中的生态规划编制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20)
[4] 余聪.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 2013 (5)
关键词:建筑规划设计 文明 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只有真正体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才能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建筑也变得像资本一样越来越不甘于在幕后指挥,它总试图用最个性的发行来吸引目光并发出最响亮的呐喊。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良好效果。作为城市建设中的建筑规划设计师建筑师需要认真思考这些社会问题,通过认真而又负责任的设计并不能从归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至少能够减少自身设计对城市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危害。
一、建筑规划设计原则
建筑规划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城市特色、文化背景、民风习俗,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需要来综合设计,充分体现国家人居战略目标最基本的发展需求,符合相关规划设计规范。具体而言,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建筑形式和空间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过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性的研究创造更多积极空间,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防范性和睦邻性。
2 满足多元化要求
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适应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住宅商品化、住区智能化、及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的转变提供满足各阶层各经济水平住户需求的多类型住房,如别墅、花园住宅、多层跃层、小高层、高层、错层、宾馆式住宅。 最大限度满足住户使用功能,在安全性、私密性、舒适性原则下,应广泛满足诸如单身、两口之家、三口之家、两代居、老年人居等多种户型结构:丰富建筑造型,使立面新颖,色彩搭配协调,细部装饰美观多样统一。
3 突出生态质量,提高文化品位
低容积率,高绿化率;设置大面积绿地(生态性),分散组团绿地(可达性):应当关心绿地率,并非绿化率。绿地率指小区绿地与组团绿地占小区总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绿地(此两项分别属于住宅用地或公建用地)。而绿化率指空地(也可包括平屋面)绿化百分比:增加文化设施、交流场所,尊重历史文脉,建设艺术学校、画廊、图书馆、电影院等,形成一种风格、一种个性、一种特色、一种品位。
二、建筑规划设计意义
随着经济活动的开展,城市的功能骤然繁多了,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出现了。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的关系就像水滴之于江海,树木之于森林。
1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协调城市功能布局进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设计结合城市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实际情况来进行。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提出城市整体建设的具体实施计划,把城市整体建设活动进行有序的编排,实现建筑建设活动能够按计划进行。避免了人们直接以城市规划设计去指导微观的项目建筑设计,导致环境品质下降的现象发生。现在城市规划设计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們的生存的环境质量。
2促进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的稳步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涉及到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人文、治安等诸多方面,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中将各项工作具体化,有效保证促进整体建设工作的稳步进行。
.3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是多方面的。建筑规划设计控制了科学文化发展的进程,一个有代表性的建筑凝聚了一个时代的科学艺术文化成就。世世代代的影响后人。这时的建筑所代表的意义也已超越了一般建筑师所讨论的范畴。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文化建设的调控过程,实现了不同城市不同时期的合理规划。
4 是不同阶段的文化体现。建筑虽然不会成为社会进步、建筑变化的先锋,但是它会随着设计人的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形成时代所赋予的鲜明特征,精神及文明上的传承和影响却是长久存在的, 但是最后都改变不了被湮灭的结果,所以建筑设计在文化和哲学上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三、建筑规划设计方法
1.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证现代居住生活设施和质量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能耗,采用适用技术,提高居住社区自身环境自净能力,从而减少其所在城市周边地区对其污染治理的压力。保证环境质量,在营建过程中,特别在社区管理领域,积极提倡公众参与,采用各种形式,使住户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从而加强居民长久居住的意愿,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新城市主义”设计手法的运用
目前我国城市多层住宅区的容积率为1.5以上,而城市中心区采用更高的标准,迫使房地产开发商只有建高层住宅,这些指标远远超过花园城市、新城市主义的建设要求。因此花园城市以及新城市主义的很多具体的设计原则和做法,对中国而言并没有多少实际操作意义。我们需要借鉴的,是其以人为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高居住密度的限制下通过规划设计实现以下目标: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与用地位置和特征相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
3“实用主义”设计手法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现今的规划设计项目中,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市场的选择和经济的制约对设计中自由发挥“形式与空间”的羁绊。以功能性为主的“实用主义”设计手法,在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设计手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合理性。
4活力型”社区的设计
多样化的、混合的设计,避免僵化的、绝对的功能分区,倡导功能多样化和完善,以及混合使用;创造多样化的住宅类型,提供多元选择:利用商店、公园、学校等服务设施在步行可及的范围内增加住区交往的多样性和促进邻里关系的发展。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居住区品质,防止社区环境老化。坚持在专家的指导下,公众参与社区建设,体现综合环境优先的原则,保持居住区生态平衡。应该避免长期以来由于资源利用效率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失调,生态资产萎缩,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不足,而对城市环境的破坏。
建筑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规划、策划、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来完成。以上是笔者对居住区设计的一些思路,这些思路不可能涵盖目前所有的有创新意识的设计思路,需要规划师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探索,来不断创新、完善。相信如果规划师们都来关注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发展,我们的居住区环境一定可以达到一个更理想、更舒适、更优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方良,杨勇.和谐社会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J].中外建筑,2007,(5).
2仇如英,郭煜.气象对建筑的影响[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1,(4).
理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高层内浇外砌大模板结构住宅中,一般情况下,建安工程单价(元/m2)中土建工程占造价的比例,下列哪一种比较接近(2007,15)A.50%以下 B.50%-60% C.61%-89% D.90%以上
2、我国常用的招投标报价的办法是__。A.工程量清单报价 B.顺向报价方法 C.尾数报价方法
D.成本加利润的报价方法
3、伊瑞克提翁神庙是希腊盛期哪一种柱式的代表__ A.塔司干柱式 B.多立克柱式 C.爱奥尼克柱式 D.科林斯柱式
4、以幕墙作为维护结构的建筑物,应按幕墙外边线计算建筑面积(2009,12)A.按幕墙外边线计算 B.按幕墙中心线计算
C.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D.不计算
5、现浇混凝土试块的取样,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2001,34)A.每次取样至少留一组标准试件
B.每拌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 C.每一现浇层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
D.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在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6、《抗震规范》的适用范围是:
A.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B.抗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C.抗震设防震级为6~9级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D.抗震设防震级为7~9级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7、当生活污水管上设有乙字管时,检查口应设何处____ A:乙字管的上一层 B:本层乙字管的上部 C:本层乙字管的下部 D:乙字管的下一层
8、在建筑地面工程中,下列哪项垫层的最小厚度为80mm(2011,57)A.碎石垫层 B.砂垫层 C.炉渣垫层
D.水泥混凝土垫层
9、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开始之前最先应取得__。A.项目建议书 B.工程地质报告 C.可行性研究报告 D.施工许可证
10、土地使用费属于下列费用中__。A.建设单位管理费 B.研究试验费 C.建筑工程费
D.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1、设计单位要承担和参加建设前期工作,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此范围(2000,76)A.资金筹措
B.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C.参加工程设计所需的科学试验 D.参加厂址选择
12、水泥砂浆抹灰层应处于下列哪种条件下养护(2009,38)(2010,40)A.湿润条件 B.自然干燥条件 C.一定温度条件 D.任意的自然条件
13、与企业未来生产和经营有关的费用不含下列哪一项 A.联合试运转费 B.生产准备费
C.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D.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4、在风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的水平变形有所限制,下列何种限制是正确的()A.仅限制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B.仅限制顶点位移与总高度的比值
C.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及顶点位移与总高度之比均限制
D.主要限制顶点位移与总高度之比,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制可放宽
15、下列框排架结构基础的单价(元/m3)哪一种最贵(2004,9)A.砖带形基础
B.钢筋混凝土带形基础(无梁式)C.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D.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
16、在电算化系统的应用中,硬件工作方式的选择依据是__。A.B和D B.会计信息量 C.上级要求 D.企业规模
17、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车棚应如何计算建筑面积(2007,21)A.此部分不计算建筑面积
B.按顶盖水平投影计算2/3面积 C.按顶盖水平投影计算3/4面积 D.按顶盖水平投影计算l/2面积
18、施工缝一般应留在构件,______部位。A.受压最小 B.受剪最小 C.受弯最小 D.受扭最小
19、关于高层建筑设置转换层的目的,下列何种说法是正确的 A.底层柱网大,上部柱网小应在连接部位设置转换层 B.底层柱网小,上层柱网大,在连接部位应设置转换层 C.为增强底层的抗侧力刚度,应设置转换层
D.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应在距地面1/3高度处设置转换层 20、水磨石地面面层的施工,下列哪条不正确(2004,58)A.水磨石面层厚度除有特殊要求外,不宜小于25mm B.白色或浅色水磨石面层应用白水泥
C.水磨石面层的水泥与石粒体积配合比为1:1.5—1:2.5 D.普通水磨石面层磨光遍数不少于3遍
21、下列关于防水工程施工工程的做法中,错误的是__。
A.拆模时,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温度与周围气温的温差不得超过15℃ B.防水混凝土在侵蚀性介质中使用时,其耐蚀系数不应小于0.8 C.防水混凝土凝结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并充分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昼夜
D.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级
22、设置在配筋砌体水平灰继中的钢筋,应居中放置在灰绕中的目的一是以钢筋有较好的保护,二是:(2011,29)A.提高砌体的强度 B.提高砌体的整体性
C.使砂浆与块体较好地黏结 D.使砂浆与钢筋较好地黏结
23、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不应低于______级。A.325 B.32.5 C.42.5 D.425
24、注册建筑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其中错误说法为______。A.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
B.在其负责的设计图纸上签字
C.不得同时受聘于二个(含二个)以上设计单位执业 D.特殊情况下允许他人用本人的名义执业
25、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__。A.降低成本决策 B.投资决策
C.股利分配决策 D.筹资决策 E.生产经营决策
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上人的吊顶轻钢龙骨CS60的壁厚是()A.1.20mm B.0.63mm C.0.80mm D.1.50mm
2、砖基础砌筑时应选用下列__砂浆。A.水泥石灰砂浆 B.石灰砂浆
C.水泥混合砂浆 D.水泥砂浆
3、同一批验收砌筑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的__倍时方可认为合格。A.0.65 B.0.75 C.0.80 D.0.90
4、抹灰工程中罩面用的磨细石灰粉,其熟化期不应少于:(2012,45)A.3d B.7d C.14d D.15d
5、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合格后______内,向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报送有关竣工资料。A.1个月 B.3个月 C.15天 D.1年
6、某跨度为6.0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对模板的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模板起拱高度为6mm,则该起拱值:(2008,31)A.一定是木模板要求的起拱值 B.包括了设计起拱值和施工起拱值 C.仅为设计起拱值 D.仅为施工起拱值
7、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__ A.随水蒸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B.随空气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C.随空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D.随空气绝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
8、铺设中密度(强化)复合地板面层时,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2003,58)A.相邻条板端头应错开不小于300mm距离 B.面层与墙之间应留不小于10mm空隙 C.表面平整度控制在3mm内 D.板缝拼缝平直控制在3mm内
9、在非地震区,且无振动的砌体房屋采用钢筋砖过梁时,其跨度不宜超过__。A.0.8m B.1.0m C.2.0m D.3.0m
10、防水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应大于______,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坍落度宜在______。A.55 mm,100~120 mm B.60 mm,100~130 mm C.50 mm,100~140 mm D.65 mm,100~150 mm
11、普通木结构,受弯或压弯构件对材质的最低等级要求为__。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无要求
12、关于水泥混凝土面层铺设,下列正确的说法是:(2005,58)A.不得留施工缝
B.在适当的位置留施工缝
C.可以铺设在混合砂浆垫层之上
D.水泥混凝土面层兼垫层时,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13、大理石(或花岗石)地面楼梯踏步面层的施工,下列哪条是不符合规定的(2003,62)A.地面的表面平整度不大于1mm B.地面接缝高低差不大于lmm C.楼梯踏步相邻两步高度差不大于10mm D.楼梯踏步和台阶板块的缝隙宽度应一致
14、下列哪一个频率计权网络可以模拟人耳听觉对低频不敏感的特征____ A:A计权 B:B计权 C:C计权 D:D计权15、16、下列哪一项不包括在注册建筑师的执业范围内(2004,65)A.古建筑修复设计
B.对本人主持设计的项目进行施工指导和监督 C.室内外环境设计 D.施工项目经理从业
17、在通风管道中能防止烟气扩散的设施是__ A.防火卷帘 B.防火阀 C.排烟阀
D.手动调节阀
18、在国内,不属于在施工阶段建筑师参与的活动是____ A:管理施工合同 B:定期视察施工情况 C:签发设计变更通知 D:工程验收
19、施工招标阶段,招标人发给投标人的下列书面文件中,不构成对招标人和投标人有约束力的招标文件组成部分的是()。A.投标须知 B.资格预审表 C.合同专用条款
D.对投标人书面有质疑的解答
20、外墙采用釉面砖或无釉面砖的含水率,下列正确的是______。A.不大于10% B.不大于15% C.不大于18% D.不大于22%
21、如图是一个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办公楼的核心筒平面图,根据规范要求布置以下内容: 1.闭式喷淋器; 2.消火栓; 3.应急灯; 4.疏散指示标志; 5.安全出口标志; 6.机械加压送风口:送风口净面积不小于1.3m2; 7.机械排烟口:排烟口净面积不小于0.6m2; 8.防火门应注明级别; 9.三个电梯中一个应布置为消防电梯并应进行相应分隔,并进行说明。
22、开标应由______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A.招标人 B.投标人代表 C.公证人员 D.贷款人
23、居住区的技术经济指标中,人口毛密度是指:(2010,15)A.居住总户数/住宅建筑基底面积 B.居住总人口/住宅建筑基底面积 C.居住总人口/住宅用地面积 D.居住总人口/居住区用地面积
24、某多层住宅楼的飘宙,水平投影面积是12m 2。其建筑面积应该是__。A.0m 2 B.6m2 C.9m2 D.12m2
25、因建筑设计质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应按下列哪种办法赔偿(2007,64)A.仅由签字注册建筑师赔偿 B.由签字注册建筑师赔偿,同时他有权向所在单位追偿 C.仅由建筑设计单位赔偿
为了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施加强其与建筑设计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仅就此作以浅谈。
【关键词】住宅;建筑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只有真正体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才能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建筑也变得像资本一样越来越不甘于在幕后指挥,它总试图用最个性的发行来吸引目光并发出最响亮的呐喊。
关键词:学校规划;校园空间;学校建筑设计;教育建筑 1 项目概况 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解决日益增加的入驻人员子女教育需求、促进园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松山湖北区学校应运而生。开发区以打造“与世界同步,与未来同行”的智慧校园为愿景,集聚优质教育资源,耗资 5 亿于松山湖北部工业西路与工业南路交界处筹办该区域首座 9 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学校包括 36 班制初中及 48 班制小学,学位 3960 个,预计 2020 年投入运营。
1.1 设计诉求与概念 根据开发建设单位对校园的定位及学生成长需求,总结本案设计关键词:①“未来感”,即在满足基本空间需求的前提下营造简洁明快的空间环境,引导青少年认知和探索世界,并在空间布局方面具有前瞻性,满足师生对未来教职生活的需求;②“连接性”,即打造规划整体感,强化师生对校园空间的归属感及认同感;③“智能化”,即随着信息化和智能硬件技术革新,方便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深入到校园安防、教务管理、教学服务等工作当中。本案围绕以上关键词积极探索学校建筑设计创新,引入“学习社区”概念,利用大走廊联通“四室一厅”五个围合空间,形成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的“社区单元”。
1.2 场地禀赋 通过实地调查,综合分析基地优势及限制条件,总结出以下 3 条优势及 4 条不利因素:有利条件:①用地已完成三通一平,无古迹、文保、古木保护等因素制约;②位于两条次干路交接处,交通条件优越利于人流快速导入及疏散;③项目地处松山湖北部地区 CBD 概念规划项目核心区内具有较高战略地位,未来周边服务配套资源丰富,学校的建设将丰富该区教育资源,助力实现区域公共配套能级提升。不利因素:①场地呈南高北低高差约 14m,需合理处理竖向高差,平衡土方填挖量以减少工程造价;②用地紧张,实际用地面积小于《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对同规制学校指标,故要求在不影响基本功能使用的前提下提高空间使用效率;③需合理规避北部产业区和西南面珠三角环线高速的噪音干扰;④基地形状为三角形一定程度上制约空间利用,内部腹地宽度不超过 250m,夹角区域空间利用率低。
1.3 工程概况 项目学校用地总面积约 7.1hm2,总建筑面积 117741.25m2(包括地上面积 9.7 万 m2与地下面积 2 万 m2),容积率为 1.65。根据工程设计合同,本次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通风、强电、弱电等设计内容。
1.4 设计策略 基于功能需求与项目定位提出两个主要策略:①在规划上将需求功能归结为两大功能区,东侧教学区与西侧体育活动区,实现动静分区,东侧教学建筑之间满足日照要求;②充分利用场地,开展各项体育运动与教育活动的室外场地,拓展小学的室外活动空间,容纳更多样的活动内容。规划布局分析 该方案合理安排功能板块,实现空间效率最大化。相比起将中、小学部分区布置,本案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景观向心性强、交通流线引导性强、利于教学资源整合等显著优势。
2.1 集中式功能布局 从宏观层面上,本方案关注建筑的选址布局、空间形态等要素的合理性。在中观层面,注重教育、户外活动、职工生活、后勤服务等功能划分的合理性。地块东部远离高速路和产业区干扰且可利用空间最大、制约条件较少,用地价值较优,所以在该区安置教学、办公等重点职能。采用空中连廊串联各个“学习社区”单元,形成聚合型公共空间体系。以此设计手法不仅能保证师生户外活动空间的完整性、便利性,也能保障各个教学单元享有相对独立的中庭空间,避免课间活动人流交叉或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在总平面布置上,本项目充分研究地面标高与周边环境构成要素,布置 1 号教学、办公、宿舍楼(包括有 A 区、B 区、C 区三个教学楼,D 区教学办公楼、E 区生活区、F 区地下室停车场及设备房,共六个子功能区)和 2 号体育馆。绿化设计方面,引入“天人合一、生态优先”理念,尊重现状肌理,充分尊重在地文化,营造绿色、舒适环境。在景观环境的营造上,结合绿地和硬质景观曲直变化,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使用者行为心理、人性化尺度、视觉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推敲,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创造一个舒适的运动景观环境。此外,学校按照“西动东静”布局主要功能板块,西部布置 400m 排队和操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活动空间。该区域主要进行体育活动或者集体活动,对噪音控制要求低,故布置在靠近高速线路的西部,同理室内活动场地布置在南部,靠近道路交叉口。东南部主要布局教育功能,包括
教学楼、办公楼及宿舍楼,该区域与东南主入口直接联系。东北部安置报告厅、生活食堂及宿舍等后勤服务功能。各区域教学、活动、服务三大功能分工明确、组合恰当,有利于高效、便利的区分各类使用者的活动区域,保证功能服务质量。
2.2 台地式竖向设计 东部教学区域空间轴线清晰明确,串联“入口广场-中央景观主轴-报告厅”三大重要空间节点,结合简洁、现代的建筑立面风格形成明快的空间节奏感,通透的景观轴线有利于高效的引导人流分流。结合中央景观轴线打造视觉通廊,此类特色空间的塑造有利于师生在空间的使用中潜移默化的产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本案结合设备管道要求进行外道路及场地竖向设计,通过户外台阶解决场地高差,将主要教学功能区分为三级台地:入口广场、教学楼 B 区、C 区、D 区南部建筑为一级,标高 34m,教学楼 B 区、C 区、D 区北部建筑为二级,标高为 29.5~30.25m,教学楼 A 区、E 区及报告厅为三级,标高为 21~25m。合理设置室内外高差以及覆土厚度,并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落实暗管排水设计。建筑设计分析 微观层面,学校建筑需回应使用者对物理空间的审美及安全等使用需求,并在建筑风格、节能减排、消防等方面严格把控。
3.1 活力现代的建筑风格 地上建筑部分,教学及办公建筑立面设计简洁,通过白、灰、淡黄等低明度偏中性色彩营造严谨、庄重却不失活力的教育氛围。简洁的设计元素在材质、尺度、比例、方向、形状上组合,运用对比、差异、统一等设计手法突现建筑的几何美、音韵美及次序感理,在造型方面不过于追求奢华夸张。地下建筑部分,地下室主要为设备用房与停车区域,三面全埋,一面开敞,顶板上为体育活动场地,覆土 1.5m。本地下室层高为 4.5m,满足停车净高。
3.2 绿色节能校园 积极响应“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本案从建筑布局、单体设计、建材遴选方面深化节能设计,确保学校建筑兼顾安全与节能,打造“低碳绿色”校园。在建筑布局方面,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满足建筑基本自然通风、采光要求。确保主要采光朝向窗墙比适宜(南北向窗墙比为 0.25),并采用透明中空玻璃,确保适宜的整窗传热与遮阳性能(整窗传热系数为 4.00,整窗遮阳系数为 0.73)。合适面积的开窗设计既保证通风效果,也能强化建筑表面散热效果。在建筑材质方面,严格根据节能标准选择构造材质。墙体采用蒸压粉煤灰砖,屋面保温主要由阻燃型挤塑聚苯板、专用胶粘剂、耐碱玻璃纤维网布、高弹防水涂料组成。保证屋面材料厚度适宜(地上建筑屋面计算厚度为 48mm,设计厚度为 60mm)、外墙热工性能达标;采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等不燃材料,确保屋面岩棉板的燃烧性能不低于 B1 级,在硬件
上确保消防安全隐患防控。此外,选用浅色调外墙涂料能减少对太阳能的吸收,以减少室内空调的能耗。结束语 长期以来学者对学校建筑的建设要求是为师生等使用主体提供安全、便利、利于专注学研工作的空间。如今,学校教育的目标更专注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目标。学校空间的打造也由传统的单向知识输出向情景化、开放化、灵活化的教育活动及活动多维化、需求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演变。通过上述分析,期望为未来学校建设提供启发,简言之,总结如下:空间规划上,须从各类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根据其年龄、活动、行为等需求进行空间配置以体现充分的人本关怀。建筑设计上,考虑当地自然条件,提炼文脉符号,塑造“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学基地。
一、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它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和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因此, 它要求从事景观设计的人要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设计能力, 包括草图绘制与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等技能。因此,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景观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 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 因此该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设计制图相融合地授课方式, 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传授基本原则和知识, 学生在设计和制图过程中消化理论知识, 锻炼动手能力。
二、上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门课程共有64个学时, 其中48个理论学时, 16个实践学时。具体分配如下:理论48个学时的分配。第一章景观设计基础理论 (6学时) 第二章景观设计的基本程序 (4学时) , 第三章景观设计制图表现基础 (6学时) , 第四章景观设计的要素 (10学时) , 第五章景观设计的指标与手法 (4学时) 第六章设计的案例分析 (18学时) 。实验教学 (16学时) 目的和要求:掌握Auto CAD精确绘制图形、掌握景观设计制图表现技能训练、电脑效果图的快速渲染技巧 (3dmax) 、3dmax从二维到三维模型的放样建模方法、掌握景观设计制图表现技能训练与关于效果图的后期处理技巧 (Photoshop) 。
三、上课方式及考核
上课方式采用传统的老师讲解为主, 借助多媒体等设施进行教学。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30%, 考试占70%。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按课程规定执行, 从作业完成情况、考勤等计分。期中:无。期末:采取闭卷和笔试的考试方法。
四、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时间分配不合理。景观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对于64个学时来说, 16个课时的实践课太少。
2.上课方式太单一。采用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等教学设施进行讲解, 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 但是对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以及学生的创新型方面还有所欠缺。
3.上课内容过于单一。大纲规定的内容, 没有实地考查等。景观设计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 可以在内容安排上结合实际, 对周边的景观进行现场教学等。
4.考核方式不合理实践分数比例低。作为一门实际和实践都很强的学科, 理论部分只是一个指导, 最后看效果的还是最后的实践成果, 因此, 30%的实践分数显得不太合理。
5.学生的绘图能力太差。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 之前接触的绘图知识很有限, 很多学生到结课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 就算是临摹出来的作品效果也很差。
6.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五、城乡规划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改革建议
1.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量。比例可为5:5, 即32个理论学时, 32个实践学时,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每次讲了相关理论后可以带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教学。
2.丰富上课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学的很被动, 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础上, 让学生走上讲台, 让他们来讲对理论的理解, 特别是案例部分, 尽量让学生准备优秀案例和课件上台讲解, 既丰富了教学方式, 对学生也是一种历练。
3.本门课程实践性很强, 上课内容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 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考查和调研, 结合理论知识来做现场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考查结束可以让学生谈启发, 也可结合理论知识谈论某一设计的有点和不足。
4.用考核方式和标准强化实践的比值。建议实践的分数比例增加到40%-50%, 以此带动教学的实践性。
5.加大绘图课程的比例。在大一大二阶段, 对素描、钢笔画速写等课程的教学要严格把控, 适当加大其课程量, 让学生在本门课程中能自如的绘制自己的设计。、
6.开阔学生的眼界。可以邀请同行业的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有关景观设计的相关讲座, 为学生提供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知识;鼓励学生们走出课堂, 多去参观优秀的景观设计, 为自己的作品增加新的创意。
六、结语
【关键词】高层建筑;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探讨
1、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期间,高层建筑在城市用地紧张的背景之下,大量涌现出来,这些高层建筑具备了造型新颖、功能丰富的有优势,并且这类建筑的修建也充分的反映出了一个城市的繁荣以及一个国家的进步,给予城市带来了现代化的气息。但是高层建筑由于自身过高的修建楼层,对于整个城市所呈现出的格局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景观环境等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一个城市的发展并非是一味的求快、求繁荣,而是要保持协调,做好布局,只有具有空间协调性的城市,才能够持续的繁荣。下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的规划以及建筑设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2、高层建筑规划分析
高层建筑在城市中修建期间,所表现出的规划以及布局,对于整个建设工作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并且也同样对于整个城市所表现出的布局以及城市氛围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美化城市结构、丰富城市空间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和规划,要重点避免建筑对于城市结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1)超高层建筑数量。
城市中所呈现出的高层建筑,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繁荣的象征,但是这类建筑本身不能够大量存在。对于城市来说,超高层建筑本身在收益、效益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主导型,并且其所表现出的体系、高度等对于城市所造成的影响是极大的,尤其是对于周边居民的采光来说。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针对超高层的建筑数量加以掌控。
2)高层建筑的密集程度。
高层建筑的合理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所表现出的用地压力,进而使得空间得以更好应用,但是如果说高层建筑过多的密集在一个区域,那么就必然会导致环境、交通等受到恶化影响,无论是办公、生活都会受到干扰,还会带来交通的拥堵。例如,现代城市所出现的光污染现象,便是由于大面积玻璃幕墙所导致,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对于高层建筑布局进行掌控,避免过于集中,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3)建筑与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在商业发达,地段繁华的区域,其特殊的客流量造成本身交通荷载大,而高层建筑会更加影响该地段的交通,因此,要控制该地段的高层建筑层数和数量,在规划设计时要与街道和其他建筑相互协调统一,必要时扩大街道的通行能力。
3、高层建筑设计分析
1)高层建筑主体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现目前,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开始朝着更加新颖形式的结构和方向进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建筑所表现出的机构形式越发的复杂,尤其是其中的平面形态、竖向形态等所进行的布置和衔接也更加的复杂。在这一状况之下,大量不规则、非常规形式的建筑平面开始被应用到了高层建筑结构之中,这主要是缘于计算机技术使用便利型,才为各种建筑形式的应用带来了理论分析以及支撑依据。此外,不断发展的材料技术,也同样为高层建筑建筑的设计起到了推动作用。
2)绿色生态建筑设计。
在当前社会越发重视绿色、经济、节约、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对于城市本身所表现出的环境和生态稳定带来了影响,还对于周边居民的日常说话带来了干扰。那么在绿色建筑执行设计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引起重视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以人为本,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需要全局的参与,并非是高层建筑中对于某项绿色技术加以使用那么就转变成了绿色建筑,而是需要在前期的策划、后期使用等时期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并非是单纯意义上的技术推广;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较大,南北方温度、气候不同,人文条件、文化差异,会造成同一风格的高层建筑在北方可行,但是在南方就不可行,所以不能盲目的照搬建筑风格和类型,需要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当地气候、风土人情,做到设计因地制宜。
3)建筑尺度设计。
高层建筑的尺度设计是非常复杂和难以把握,主要原因在于建筑物不同于人,体积庞大,内部结构复杂,需要各部分相互的协调统一。要做到尺度的设计,需要从以下尺度关系入手:第一是与城市尺度的关系,高层建筑体积大,建筑高度高,是城市的重要组成,也直接影响城市的景观,因此,建筑的尺度离不开城市的尺度,要与城市尺度协调统一;第二是建筑尺度,即建筑本身的尺度,设计师做到均衡,需要从建筑的组成来调节,高层建筑由主体、裙房和顶部组成,这三部分的尺寸需要一定的比例来均衡建筑的整体尺度,然后就是各个组成的细部尺度,层次、等级划分要细致、协调;第三是近人尺度,这是容易被人们所观察和直接看到的,比如出入口的尺度,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尺度要适宜;第四是道路尺度,也是近距离的感知,需要考虑行人的舒适度来确定尺度。
4)重视节能设计。
高层建筑的数量和密集度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设计时往往忽略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建筑节能,意识淡薄,往往造成高投入,低回报,高耗能,低效益。对于建筑节能设计应排在第一位,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筑的朝向和位置设计,要满足日照要求,建筑的南向开窗面积要大,北向东向的面积要小,这样才能采集更多的光线;第二,提高建筑的保温功能,屋内的一部分热量从窗户消耗掉,一部分从墙体散发,在选用窗体材料时要选择隔热性强、导热系数低的材料,而墙体材料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层或者对墙体材料进行加工,用一些保温性能强的材料做复合墙体,这样才能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5)高层建筑设计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防火、抗风、配电、电梯、防雷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点。建筑内部设计要通畅,便于逃生,应急照明系統的配置可以在发生火灾时给人们帮助,防火门、安全分区的设计也是很有必要的。建筑越高,水平荷载越重要,风荷载是影响水平荷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强高层建筑的防风设计。配电系统的设计要求两套供配电,且两个电源由两个电厂供应,还要来自两个不同区域的变电站,一个来自于建筑所在区域的变电站,一个来自自配发电设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本身作为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其所表现出的主体规划与城市空间规划所表现出的协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严格的遵守生态、绿色、安全、节能、合理等几个方面的原则,并且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之后。也就是说,高层建筑本身的设计工作,要和规划工作之间密切配合,进而达到科学合理,这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起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效果。
参考文献
[1]沈瑞宏等.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J].工业建筑,2009
[2]曹丽新.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推荐阅读: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10-14
贵州城乡项目规划11-04
城乡统筹规划案例11-04
城乡规划征求意见12-08
城乡规划法测试10-12
城乡规划调研报告10-21
《城乡规划法》考题答案06-19
城乡规划法实务操作09-30
城乡规划2017工作总结06-08
《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