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

2024-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 篇1

河北省唐山市柏各庄镇初级中学

杨静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老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很痛苦,痛得不知道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哪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望而生厌,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解决这个问题成了诸多数学老师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并致力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现阶段有效教学全国蓬勃开展。而我以为上面问题解决的关键就在于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两个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契机,下面我就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针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益谈谈我对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一、正确理解“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不可以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我们要从备课、提问、课堂结构、学生参与等方面彻底地贯彻“有效”二字。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美国作家“加里.D.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文中,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好教师不一定有效的教师”。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

有效的教师要求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清晰程度强,使要点易于理解,在讲授数学知识时按逻辑顺序逐步讲解。在授课时,要让学生清楚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先前学习内容,提出要求时目的明确。课程结束时必须进行回顾总结。

有效教师应该注意在课程中设计多样化的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目光,语言,手势等方式展现出教师的热情和活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奖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三、实施全方位备课,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有效的备课应是备而有用的,备课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师可以落实地教,巧妙地教,可以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以,我在备课过程中,力求从以下三个方面达到有效备课的目的:(1)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2)深入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重点难点。(3)关注学生:用什么方法教可以使大部分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本节课所学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

四、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善于用提问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提问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设地设计问题, 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2)善于用提问拓展学生的思路。课堂教学中如何用精巧的提问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这是我们教学取得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提问来促进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3)善于用提问强化学生的认知。我们的提问就是要善于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获得、强化新的知识、新的能力。如在教学中可用归类提问、对比提问、归纳提问等形式,揭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4)提问要面向全班,因人而异,正确评价

设计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要及时做出恰当、中肯的评价。

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分层次教学

课堂教学结构地安排切实抓好五个环节:(1)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启发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变试训练,注重一题多解,以提高训练效率;(4)及时评价,实现多途径、多方位、多形式的反馈矫正;(5)总结归纳,深化目标,引导学生概括所学知识、方法,并联系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教学中可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即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加教学层次,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行分层教学,调整课堂结构,实施有效教学,起到了巩固“双基”和培优的作用。

六、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促进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 篇2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首先应该关注什么?我想:一是“学生”;二是“发展”;三是“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 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 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和调整。数学教学是通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学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 我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有效学习, 课后互助学习”。

二、教学中的尝试

1. 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首先应让学生明白终身学习的能力, 从初中开始就要学会摆脱对老师的依赖、盲从的心理, 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 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 我设想分三步走:第一步, 强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会听课, 学会做笔记, 学会规范地书写作业, 同时进行简单的课前自学训练, 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些必备的学习能力。第二步,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 对自学内容以单元形式进行, 给他们较大的空间, 让他们尝试自己对自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第三步, 对自学的要求更加宽松, 老师不再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硬性的规定, 同时允许学生超前进行自学, 争取让部分较优秀的学生尝试成为课堂的小老师。

2. 不断尝试课堂的有效学习方式。

现在提倡的另一种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大量的研究表明, 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很有效果。当然并不是说数学学习不需要练习, 有效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于课堂教学, 我的体会是, 课堂教学应当灵活多变。对于课堂的教学, 我认为应当怀有“做勇敢的实践者”的精神, 不断思考, 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 怀有这样的理想认真地教学也许才会在我们创造的课堂中真正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3. 激励学生课后进行互助学习。

在老师的眼中, 学生不应该有好生和差生之分, 只有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 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 才会令人吃惊。无论潜能还是差异, 我深切地体会到, 它们都是有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因此, 我把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 进行“一帮一”甚至是“一帮二”等学习活动, 让他们充分得到资源共享的互助学习。

三、新课堂教学实践产生的效果

1. 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常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可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 我认为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说:“信其道而更亲其师。”因为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由于转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 由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 师生间更加平等, 更加民主。 (2) 师生间更多理解, 更多信任。

2.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积极性高涨。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在兴趣上大做文章, 从而也给我们老师提供了施展自己创造力的空间。一学期来, 我通过对新的教材进行一些有效地整合, 大胆地进行一系列有效学习的教学尝试, 并且引入“小组竞争”等一些竞争机制, 力使40分钟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从而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保证了数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 学生获得了三维发展———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通过课堂教学对新课程的改革, 我们看到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逐步地走进了初中数学的课堂, 慢慢地学会了自学一些新的知识, 体验着数学学习过程的快乐……当他们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 学会交流, 学会争辩的时候, 教师作为数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该有多么高兴和自豪!只要师生双方能站在平等的地位, 以合作与进取的精神进行智慧与心灵的交流, 让学生显示自己的力量, 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就能使教学化“难”为“易”, 变“单调”为“多彩”。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有效教学 兴趣 管理

有效教学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笔者认为:教师利用一切资源对知识进行诠释,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和教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都是有效教学。由于每个教育个体的不同,所以有效教学没有统一标准。

当前,在中考、高考考试制度下,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乐此不疲的采取多上课、多做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做确实有效果,而且是立竿见影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弊端多多。首先,对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学生很容易疲劳,产生厌倦、逆反心理。再次,长期的题海战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靠这种“死”学,初中成绩很好,可是到高中或更高层次学习就跟不上了,见过或做过的题学生会做,而改变一下就不会做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教会他们方法,只让他们“做死题,死做题”,“授之以鱼”而未做到“授之以渔”。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反思,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在一定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树立“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一切教学资源只是学生构建知识的辅助。教师通过教学要尽量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多角度、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促进和引导学生去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探索更多更好的知识。所以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就要有高度,思维水平要高,思维品质要好,能够深入浅出。在教学中,树立“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素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注重点滴细节的渗透和知识形成过程的展示。考试不考的但对学生学习和开阔视野有帮助的要教;一节课教学内容没有完成,但通过我们的探究学习,学生得到了更多书中没有的道理,这节课就是一节好课;学生题目不会做,但通过一道题产生了新的想法和思考,这也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要单纯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习成败。通过教学使每个同学都能有所收获,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有不同的发展。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内因,内因决定外因,内因一旦起作用,会爆发出强大的动力。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兴趣了,他就会很想学,而且学得很轻松、很快乐。所以,笔者一直在尝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1)在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上,笔者会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讲座的形式跟同学们介绍:生活中的求最省钱、最大利润问题,统计与概率问题都与数学有关;学数学有助于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心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结合实例来说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2)在课堂上,为了给课堂增加一些快乐的气氛,讲到4+(-3)时,笔者会说中间有两个符号在一起要用括号隔开,否则会“打架”;在讲到全等符号“≌”时,它是一个S睡在席梦思床上,而且是仰面睡着;在学习,毕达哥拉斯定理时,笔者会开玩笑的对一位学生李强说:当你有个重大发现和发明时,就用你的名字命名,叫李强定理,学生会感觉很幽默。这就是利用语言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放松学生的大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笔者也会在数学课堂上介绍一些前沿科学,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定喜欢他的课,自然就会学好这门课。教师的威信、魅力和才华会让学生佩服,从而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笔者在平时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学生是“言必行,行必果”。要求作业什么时候完成,到时候笔者会一个都不放过,没做的不吃饭你也得做完。严格要求的同时又很关心、爱护学生,课下笔者会跟学生开玩笑,关心他们,与他们快乐相处,和他们称兄道弟,走入他们的心灵。例如,八年级三班的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而且基础差、习惯差,学习困难多,很多学生想放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除了严格要求他们,还经常的鼓励他们,与他们谈心,给他们补缺补差,和他们打成一片,和他们共同克服困难。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开始喜欢笔者,学习数学热情高涨,作业能认真完成,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全班数学均分提高二十分,优秀率、及格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严格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有效教学关键在课堂,课堂效率低,课下用几倍或几十倍的努力都难以弥补。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高效的课堂做准备。

1.笔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四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缺一不可。教师讲到哪,你的眼睛就看到哪,耳朵就听到哪,手就记到哪,大脑就思考到哪。做到这些,学生的注意力会很集中,不会走神,听课效率自然而然就高。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做到,需要教师提醒、培养,让他们逐渐养成“四到”习惯。在养成这一好习惯后,教师布置的作业就会容易做,学起来更有信心,后来再做适量的练习巩固复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也很轻松。当然还要有严格的课堂管理作保障,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及时调控、管理课堂。

2.自身不断学习提升素质和教学水平,并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教学中,为了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方法,笔者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精简、归纳、概括。讲解题目时,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一些提升题,注重对问题的分析,要追根溯源。这个题采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了,如何想到的,受到什么启发的。

五、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利用PPT、Excel、flash、几何畫板等软件对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通过动画演示,学生亲手操作、参与探究过程,增强数学的乐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用图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们用手做出两条直线后很难准确确定交点坐标,因为误差较大。但是利用计算机来做就是轻而易举的事,学生也容易相信: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篇4

历史车轮滚滚前进,新课改浪潮掀起10多年了,课堂虽然有所变化,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不是程序化的机器,而逐步变为主动、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杜绝“涛声依旧”的现象,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但不尽人意的问题也存在很多,如: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4、而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的学生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有的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

因此,优化课堂结构,探索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现在课改最为给力的高频率的响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精彩展示,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全面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把有效课堂作为大家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有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初中数学的有效性呢? 下面就就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融合课堂气氛 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师生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达到爱屋及乌,“怕”能达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学习任务。

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人公,是知识的发现者、学习者和创造者。一个没有学生的课堂,犹如鲜花没有雨露,万物缺少阳光,都失去了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精心备课,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现在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上课上,而不是放在备课上,没有精心备课就去上课,以致课堂效率较低。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法处理重难点,更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究课本和教法,充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无从谈起。

四、优化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尽可能采用最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通过改进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进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发现、去质疑、去辨析、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既“学会”,又“会学”,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教师要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顺着学生学的思路去设计学生的问题情境教学。

1、走进生活,创设问题情景。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的事物,创设问题情景。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

2、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出一般规律,学生不仅获得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展示了知识形成过程及对知识理解以及各个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形成了知识体系,完善了认知结构,拓展知识应用。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利用实物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从而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充实课堂,解放教师。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象和彩色文字一目了。

5、展现过程,发现规律。对于要由一个运动的图形得出规律和结论并证明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数学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师生互动,双向教学相结合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有计划有目的的共同活动,在师生的双向活动中,优化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调整、控制教学,也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优化师生间的信息反馈。教师应放下教学“主宰者”的思想包袱,在进行课程预设时,想好在课堂中如何去“配合”好学生的学习。只有教师做好“配合”的思想,课堂教学才会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5

熊军会

新课标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推进为数学课堂注入了勃勃生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工作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必须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

一、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得预设的学习结果并学会学习,同时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积极发展。具体表现在:在认知上,促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从不热爱到热爱。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对教师来说,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感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与价值,同时享受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精彩的瞬间,让教师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数学教学。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使之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

三、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问题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构成学习动力的前提,无疑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结合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得到提高。

四、优化课堂结构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预习、复习、探究、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对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时给予鼓励的评价,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和B组题的作用,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学习才能。在教学中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即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加教学层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真正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要注意课堂容量大小,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讨论,讲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都不一样,因此,仅靠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通过摸索我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即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讲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时,按照上述方法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且要求每组的小组长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组员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最后,我还会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让他们真正成了数学课堂的“主人翁”。

五、增强数学教学机智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的优化率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运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数学教学机智主要有启发联想、构思多解、运用反例、及时调节、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复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思维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新的活力。

渗透教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教学机智的重要发挥,中学数学的许多内容,都包含着某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解方程中的降次与消元思想,换元的方法,三角代换中的参数思想与参数方法等。课堂教学在传授内容的同时,努力挖掘并向同学渗透教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同学思维的科学性与深刻性。

六、注重情感培养,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内驱力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要的任务是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可见,建立一个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首先要尊重、宽容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原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其次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在课堂评价中可以采用“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很遗憾 ”等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也可以采用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当学生回答问题较精彩时,竖起大拇指或鼓鼓掌对他进行肯定。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 篇6

闫治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

甘肃

张掖

7340000)

生命安全教育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特别是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认为,首先是数学教师应该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要有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其次是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同时,把生命教育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从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方面都有生命教育的踪迹。三是在课堂教学的管理中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预防因此而导致的学生心理失常问题,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学习,体现学科知识的渗透。四是消除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确保教学安全。究竟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我想有以下几个有些途径:

一、重视教学民主

教学民主说起来简单,要做到确实不容易,因为这种民主的关键是教师,首先是教师要从心里尊重每一个学生,要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关系,给他遐想的空间,给他说话的时间,给他做事的机会。二是有爱心,要允许学生出错,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例如,我在数学课堂中经常体现出这样的语言:“这节课我们按照这种设想来学习,你们觉得如何?”、“我们一起思考,行吗?”、“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老师的这个想法,对吗?”、“你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呢?”等,以征求意见形式或将学生提到与教师同等地位的做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教师看重,自己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一员,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这样,教学民主才能形成,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会产生。当然,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并能主动地提问,大胆想象、坦诚表白,思维才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在这种下,学生们一定会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获取知识,一定会乐观向上,上好每一节课,愉快地过好每一天,健康地长大成人,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二、注重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表面上是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实质上是检测教师的内控心理素质,我们不能把学生的成功与自己比较,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的成绩,细微的进步,我们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和表扬。当然,评价学生要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8页的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教学时,先谈到要逆向思维,由a(b+c)=ab+ac得到ab+ac=a(b+c),再讲到运用时,由学生甲上前到黑板上做题,计算57×99+57,结果为:57×99+57=57×(100-1)+57=5700-57+57=5643+57=5700,我的评价是:他能认真审题,发现了解题中题目的一个特征,懂得把99转化为(100-1),而且最后运算结果也是正确的。接着,让其它学生展开讨论,发表意见。学生乙说:你在第二步中可运用前面学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运算要简便些,5700-57+57=5700+(-57+57)=5700+0=5700,我的评价是:他的这一个思路很好,让运算变得简单。这时,学生丙上台用彩色粉笔在“57”后面添上“×1”,写到57×99+57=57×99+57×1=57×(99+1)=57×100,我的评价是:他的思路更好,运算很简单,完全符合ab+ac=a(b+c)格式,是最规范的做题方法。这样的评价,不仅保护了同学甲,帮助他树立自尊、自信,鼓励他自强,同时也培养了全班同学对人、对事客观公正,善待他人的品质。从而让学生在获得一次次成功中成长,在活泼的课堂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

三、注意知识渗透

数学课堂要体现生命教育,不一定要讲许多生命教育理论,也不可能专讲生命教育知识,关键是要体现生命化教育的三层含义:不仅有知识的授受,而且有智慧的开启,还有更重要的是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命教育的题材,能达到生命教育的效果。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8页“读一读”教学时,“截几何体”与用医学仪器“CT”查病一样,既不伤害病人的器官,又能准确查病。假如检查结果是有病,能给病人及时治疗,让病人尽快康复,假如检查结果是无病,能让病人知道自己无病,从而精神愉快,安心工作和生活。这种对人类健康有利的仪器,是数学“图像重建原理”在医学中的运用之一。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2页“水位的变化”教学时,河水超过“警戒水位”就有可能出现河 2 水泛滥,危急人的生命。事实上,河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有可能是上游的人不珍惜植物的生命,滥砍滥发,破坏森林,造成水土流失。还有,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许多数学“问题解决”中,都有“血压变化”、“遗传影响身高”、“营养与健康”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等等,都与生命教育相关,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找准数学知识与生命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实现生命教育与数学知识渗透。换句话说,人人学必需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所要求的,也是生命化数学教育最好的注释。

四、确保教学安全

安全从广义上讲,除了身体上的安全外,更强调心理上的安全,任何对个人的威胁和伤害都属于安全问题。要确保教学安全,一是要杜绝课堂教学安全事故,它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使用学习用具,防止铅笔、削笔刀、圆规、直尺和三角板误伤他人身体,更要防止学生利用这些工具打架,发生教学安全事故;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环境,防止门窗玻璃、电灯电杠、电扇等脱落,伤害学生;教师要防止语言刺激学生产生的心理反应或者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引起学生心理压抑或反抗,从而采取过激行动,与老师顶嘴,或者出走,或者自杀,引发责任事故。要确保教学安全,二是要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它主要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背着老师做小动作、讲小话、打瞌睡和看课外书,甚至打牌下棋等被老师发现,一定要选择好制止的方法,不能出现罚站、做俯卧撑、操场跑步,或者直接拳打脚踢,伤害学生身体现象;学生学习不好,上课听讲不认真,老师可有恨铁不成钢之心,而不能出现体罚学生现象;对上述情况教师也不能采取罚作业、罚做好事、罚搞公益劳动等变相体罚的现象,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浅谈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篇7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一切数学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 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接受了义务教育一二三个学段的数学教育的, 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想, 不少学生业已开始能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且有较快的速度。但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在数学课堂上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 初中学生已经开始不太乐意接受屡屡失败的现实, 经不住打击。形成了主动参与一切数学学习活动的缺失性, 现实一点说不去正视和妥善解决这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永远不可能去实现有效的, 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智育。新教育积极倡导者、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所阐述的理想智育其中有这样一点:“应该面对个性, 没有失败,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享受学习的快乐。”这一点应当是实现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 如何让我们初中学生的学习数学“没有失败”, 那肯定得努力“因材施教”, 就必须营造初中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氛围, 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严格意义上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这氛围可以是学生生活资源挖掘基础上的数学内容的高度配合。学习函数时, 为了让学生去比较理想地发现函数是来源于生活客观实际的, 但函数又是服务于生活客观实际的;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学生所摄取的生活函数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 有学生围绕订购一些商品和票据就发现了好多关于生活函数的现象, 如中午吃饭, 假设每份盒饭10元, 若用y (元) 表示餐费, 填写下表, 并求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学生通过探究发现: 盒饭的钱数与订购人数之比应该恒等10元, 学生还发现假如用y表示盒饭费, 而x表示订餐人数, 那么y与x之间的关系式就应当是:y=10x。学生还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x和y是两个变量, 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等等。这里比较简单地说明这样一个问题, 学生凭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扩大了自己的眼界, 增加了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时空。

二、让学生乐于探究一切数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桥梁

数学教学有效性主要体现课堂教学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 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且人人都得到发展。这必须建筑在初中学生积极而又乐于探究数学内容的基础上。但我们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平时的课堂教学往往还是教师讲的多, 包办的多;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SMART技术去用些填空和选择判断的形式, 但有时也显得是在做表面上像探究, 实际上是讲解的事情。教育教学实践比较有意思地让我们去惊醒:探究中过多帮、扶或者说就是不恰当的帮扶, 使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主探求心理, 形成不了学生对数学内容去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因为这样的课堂里大部分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作为我们数学教学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 让学生真正乐于去探究数学内容。形成初中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可以说是形势多样, 时空比较广博, 真正实施起来总是可以获取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平时的数学概念的推导中, 总会经常看到一些学生会是那样的愁眉苦脸, 这是因为学生们已经是山穷水尽的时候, 简单给其方法, 学生也可以是柳暗花明的。但那样学生则缺乏了意义性学习的可能, 尤其是学生缺失了发展的可能。在让学生去探索并了解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切线长相等的内容时, 就通过古今中外数学家为了探究数学王宫的秘密的故事去激励我们学生不懈地进行探究, 这样也就立马获取意想不到的探求效果。因为学生从中今古外的诸多数学名人身上得到了启示:数学王国里的奥秘是无穷的, 但深浅程度不同, 探究的意义价值也不一样, 如果遇到问题就绕道走或者是停滞不前, 那是毫无意义的。

三、让学生合作解决一切数学问题是有效教学的结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一种理念, 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 而且应当是比较完整和科学艺术的操作策略。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 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 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 应该进行全面教育, 开发每个人身上的智能, 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笔者在这里所推崇的是博士所讲的人际智能, 在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是否也比较过多的发现, 因为学生人际智能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现象则还是比较普遍的。作为数学老师有必要形成学生良好的人际智能, 学生良好人际智能的形成必须赖于数学探究活动中相互之间的友好合作。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得友好尤其是有序, 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肯定就会高。初中阶段的数学无论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还是“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都是可以去让学生进行友好合作探究的。如果我们做了有心人甚至是热心人, 那么学生则完全可以从诸多的生活问题的合作探究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譬如在让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数学问题时, 我就告诉学生废旧电池污染环境严重性, 然后让学生去自我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小组, 专题调查废旧电池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学生则在比较充分而又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增强了相互之间合作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相应地提高了应有二元一次方程组对相关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 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其利用的价值, 一粒纽扣电池可使人一生需用的600吨水受到污染。学生便从这些具体的现象中看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M].教育研究.1997

浅谈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篇8

我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但是,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那应该属于教师的份内职责。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契机。下面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到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为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才会是受人欢迎的。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常常是自我感觉惬意,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这就会让我们的教学常常处于尴尬境地的症结所在。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愉悦自己的过程,而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上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事物认识、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激发热爱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实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

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对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要有清晰的掌握。例如,在教学交流中常谈的,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精讲多练,先做后说;记忆通向理解,速度赢得效率;重复依靠变式,严谨形成理性等,这些已被数学教育者反复推敲提炼,语言已精练到极至的教学规律,其深厚的内涵足以够我们终身去领会和享用。其中“先做后说”,“师生共做”, “做”并不是指单纯做数学题,而是指先提出问题。让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数学法则、定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到他们有了一定的领悟后,再下定义,归纳法则,其教学效果就比由教师一唯的说教好得多。数学是做出来的,讲得再多最后还是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才能逐步的理解。只有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揣摩才能深刻领会和掌握,这是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关键。总而言之,这些老生常谈的教学常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感悟,才能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有效教学。因此,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光有热情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还要有足够的智慧,和需要教师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学活动之前,每位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要充分备好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备好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完全靠老师来调动。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情景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不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具有教育机智,随时都能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备课中,我们还要在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的广度、深度、自觉度上下功夫。要恰当合理的组织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的最贴切的情景材料和保证学生该用的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只有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实现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标。要让学生学习有效,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确保有效,只有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保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五)有效教学的评估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

当我们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以后,我认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就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能否使学习者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所谓有效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对新知识的准确认识和新技能的有效操作,学生呈现的是积极主动探索学习精神。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能让大多数甚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以往听课我们只专注老师的表现,实际上听课更多是看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在学生中所形成的广度、深度、自觉度如何,学生学的成效如何。所以说一节课搞好一次教学活动设计综合 不合理,其评估标准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有哪些 篇9

从本质上说,互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也让教师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制定更有效的教学计划。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更有效的互动教学,其首要的工作是解决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力度,因此对学生的要求过于苛刻,并束缚学生的意识和行为。这就导致学生不愿意也不敢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的过于活跃, 不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因此, 教师应该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为互动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例如,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微笑面对学生,以此增加自己的亲和力,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其次,教师应该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例如,在学习概率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探究生活中运用到概念的方面。此时,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抒发自己的观点,整个课堂变得非常活跃。其中一名学生提出体育彩票就是一种概率问题,研究概率能够买彩票中大奖。

学生的观点顿时引起其他同学的大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立即对学生进行喝止,通过严厉的批评重新掌控教学秩序。在教师的审问下,学生被教师的行为惊吓,导致学生不敢在日后的学习中更活跃的思考和交流。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同时要尊重学生。例如,在学生的观点提出后,教师可以微笑着抬手示意学生停止相关的联想,并告知学生这个主意可以在课后私下探讨。教师利用有效的评价重新掌控课堂教学的秩序,不至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主动参与到交流与互动过程中。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互动教学的基础

确定互动交流的主题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互动交流的主题。首先,教师创造的主题应该鲜明,要为课堂教学服务。换言之,教师创设的主题必须切合课堂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师创造的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交流。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篇10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减负增效”一直是探讨研究的主题,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比如从传统教学的“一讲到底”,走向所谓的新课改的“一问到底”。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激发了我们对此问题的关注,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淡化形式——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教师们对一节好课有这样的误解:创设情境引入、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时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形式,只要有问题,不论难易,有否价值,都在小组内讨论一番;讨论的时间无保证,往往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热闹的讨论后,学生能理解明白吗?清楚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吗?这种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比如初中数学中许多知识内容有很好的实际生活背景,像“负数、数轴、绝对值、方程应用”等,可以通过适当的生活情境引入、探索交流,但也有很多知识内容,如“代数式、运算法则、公式、定理”等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完全没有必要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不用过久地在外围游弋,直达问题的核心,节约时间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平等对话——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改革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而如何建构师生之间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育人环境,营造师生教学“温馨共同体”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建构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师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课堂情景,就会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就绝不会轻易棒杀。与自己教学思路不一致的笨拙的奇想怪想。

3.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教师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比如在进行“概率的意义”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抛掷一枚硬币,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大家很容易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那么,大家的这种直觉是否正确呢?然后,教师布置试验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在各组测得的数据后,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全班进行总结交流。

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有可能获得“正面朝上”的频率与猜想有出入,教师应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具有规律性。

像这种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4.适度评价——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华一学校

闵江波

浅谈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浙教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是被广泛应用的一门数学教材,它作为全国范围内几个基本教材之一,主要是在浙江省等几个省市内使用。与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在内容上浙教版更加灵活多变,比如在教材中将代数与几何相结合进行交叉教学。那么如何提高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课程教材中,能够发挥创造性的思维来进行教学,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下面,笔者针对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以浙教版的初中数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界定与目标

数学不同于其他的科目,他不仅仅局限在一些记忆上面,更注重是学习方式与练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性。随着我国的新课标改革,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应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数学的新课标改革中指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且还提出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本论文中探讨的有效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能够真正学习到有用的现实数学知识。所谓的有效教学也就是教师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采取一种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符合学生的个性并且有着很好的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中的目标主要是有这样的几个方面的:第一,通过有效教学方式能够符合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使得学生教师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从僵硬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第二,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数学知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塑造出来的,那么通过有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一种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的思维模式之下能够激发数学的灵感与思维,使得学生在数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能够得到提高。第三,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学与用相结合,有效教学模式采用的就是这样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产生数学的兴趣,同时老师也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得学生与老师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有所提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阶段中是一个人的数学思维模式,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培养模式。以浙教版的教材为例,目前初中的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大,在面对数学题的时候甚至会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其中主要的问题在这样的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模糊。初中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在这样的一个阶段中主要是对小学数学内容的一个延生,为高中的数学做一个铺垫。在有效教学中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構建一种数学模式。但是反观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把教学目标定的过高,往往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达到统一的数学水平,从这样的一种情况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平面几何在“浙教版”中占据了相当多的一个篇幅,由于几何需要的是一个想象力,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在代数这一方面都是有着很好的领悟能力,而在几何方面却是欠缺的,这就需要老师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

第二,数学的过程性欠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答案是唯一的,但是过程却是有多种的,数学尤其注重的是过程性的推倒。针对于“浙教版”的初中数学中,比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这培养的是学生的一种解题思维能力,需要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解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但是往往在教学中发现一些老师忽视了对过程的讲解,甚至统一制定一种标准,这就限定了学生的思维。

第三,数学知识的断链。从“浙教版”的教材来看,它非常注重知识的衔接,在初中数学中,教材很好地将几何知识与代数知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同时结合这两种数学知识进行教学,但是初中教师有的却忽略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孤立起来进行教学,这就造成了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建议

如何在最少的教学投入产生最大的教学成果,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进行在内容上的创新,针对以上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下面谈谈中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第一,灵活多样教学模式。数学课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中学生对于数学产生厌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数学枯燥的数字。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创新思维,老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浙江版”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如何使得学生能够产生兴趣。老师可以举出身边的实际例子。比如说班上48名学生一起去划船,但是大船的租金要3元,小船的租金是2元,那么如何使租船更加便宜呢?通过这样的一个实际的例子,老师考验的是学生的一种思维能力,然后老师告诉同学们设租用大船 x只,小船y只,所付租金为m 元。则:5x + 3y = 48;m = 3x + 2y,得到:m = 1 /3x +32 因为:0 < 5x < 48 且 x 为正整数所以:x = 9 时,m 最小值 = 29,所以租用9 只大船和 1 只小船所付租金最少为 29 元。采用这样一种以实际的例子出发,这样能够让学生们能够激发对于数学的兴趣,并且从不同的解题中学习到数学的思维模式。

第二,激发学生兴趣,树立数学思维。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采用有效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们能够如何运用最快最有效的时间中解题。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兴趣,从而树立一种数学的思维模式。在浙教版的教材例题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目,浙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二次函数”的学习中,在学习中怎么样运用两个函数进行解题。那么如何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是二次函数呢?可以先出一组题目进行启发式的思维。三个函数解析式:(1)y=πx2,(2)y =4(3+x)2,(3)y =-x2+58x-42?从这三个函数中,让学生观察这个三个函数解析式的共同特征,然后根据这样的一个共同特征得出二次函数的特征。通过这样的一个找特征的方式让学生激发了对于数学的兴趣,从而树立了一种数学学习的思维模式。

第三,营造课堂学习氛围。课堂学习氛围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缩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自由的发挥,在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中有关于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的不等式,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看看这些不等式的作用有哪些,是如何在现实中解决的,通过这样的一种引导的方式,从而让学生去解决在生活中有关的数学方面的知识。这样的一种课堂氛围的营造,是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的,从而减少对于数学课堂的一种压迫感与紧张感。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是老师在不断探索中进行的,它是老师在实际的课堂中通过最少的教学投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初中数学老师的有效教学方式是要有针对性的,不断挖掘学生的特点,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大均,数学能力的培养之我见教育心理学[J],扬州教研,2009(05);

[3]王晓俊.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2010,12.

[4] 汪君未.关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篇12

1 巧设情境营造浓浓的数学氛围

在现代教育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还要把握住情感对流的主线,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讲解中,遇到利润率的问题,老师可以问学生:“你想盈利吗?”听到这个新奇的问题,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老师可以接着引导:“你们都有那些盈利的方法?”学生们纷纷抢着回答:提高价格、打折促销……此时,老师将问题引向深入:“提高价格或打折促销真的能够帮助你盈利吗?怎样把降价和提价的范围限制在合理范围内,来保证你能获得最大利润?”紧接着,老师列出关系式,给出例题,一步步指导学生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是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引导到对问题的思考上,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借助这一途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们以自主思考的环境,在形式上可以采取举手发言或互相辩论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每天下课前的课堂总结交给学生们去做,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当堂的知识,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真正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匈牙利著名教育家波利亚对学习的原则进行了总结,即“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循序阶段原则”。在这三原则中,他把“主动学习原则”放在了首位,并将其解释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亲自独立地去发现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原则的最好方法。他能引发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答中来,从而营造出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

2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为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兴趣的事情时,大脑便处于最活跃状态,相应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也都处于最佳状态。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就应该更加注意做到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一些趣味数学知识和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解矩形时,可以充分发挥教具的功能,把一个可变的平行四边形教具从菱形变为矩形。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平行四边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地方没有发生变化?矩形与普通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它的定义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如,为了让学更形象地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定理,老师可以例举一些有趣的例子,如当一头牛想要去吃前面的青草时,它总是直线冲过去而不会拐个大弯,原因何在?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而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定理有了更生活化、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能忽视方法的重要性,为了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教师应该多开发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探索使教学生动活泼的新方法,让学生们能够沉浸在学习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之中。

3 手脑并用,培养数学思维与操作能力

如今的不少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大事小事都由父母包办,造成了实际动手能力的欠缺,这不利于数学的学习。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入手,通过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感受书本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发散思维,锻炼思考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让学生动手用纸叠置出一个三角形,再把其中的两个角剪下来,与第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这个动手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抽象思维回到直觉思维,最后又上升到抽象思维的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动手操作活动,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从而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记忆,促进了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

4 变式题目,激发学习数学的创新潜能

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变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题型改变、条件结论改变的方式,实现知识学习的深入化和系统化。对于已经解答的题目,学生要根据新的条件要求变换思考角度,寻找新的解题路径,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拓展思路大有帮助。

如,经过点A (2, 2) 的函数有哪些?学生在进行思考后可以给出很多答案: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通过这种变式深化题目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以上这些方法,其最终目的就在于促使老师和学生不仅仅把数学学习简单视为一个知识传与受的过程,而应该把数学课堂当成一个思维迸发、碰撞的舞台,让学生摆脱题海困扰,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宋敦才.浅谈数学中的逆向思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08) .

[2]刘文双.新课改下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 (07) .

上一篇:疫情期间大学生五四青年节演讲稿下一篇:我的国庆节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