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精选10篇)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篇1

肖尤建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原因、归纳总结知识点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重要因素。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制法,大多化学规律的形成,一些化学理论的建立,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会截然不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老师做好演示实验,给学生传授科学的实验方法,而且要求学生做好学生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在课堂或者课余选做的趣味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验能力,比如增加白磷的水下燃烧,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燃烧实验等,都会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使抽象概念变得生动直观、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深化课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现实”的理解:这些知识到底可以用来干什么?美国加州大学的G .C.皮门特尔教授、美国斯特里普斯研究所医学家R.勒纳教授,都不约而同的做出科学判断:化学是社会生活中的中心科学。如讲到乙醇时,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有关酒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为何会醉酒;酒精对人体的刺激作用;饮酒过量有那些坏处;为何混有工业酒精的假酒会造成死人”等等知识。在许多枯燥的理论教学时,也可以引入一些生产生活事例,使得理论教学更加的生动,更加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学习原子、分子的知识时,许多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些微粒之间有间隔。那我们就可以举出这样一个例子:一碗大豆,一碗芝麻,在盒中混合后再盛放在两个碗中,还有两碗吗?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分子间存在间隙的结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适当的引入这些知识,并适当的讲解一些,会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浓厚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更加的喜欢化学,了解化学,并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三.设计优美的电脑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课件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把图片、声音、文字、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会在教学中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内容、学习规律,变二维目标为三维目标,制作合适教学课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的选择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的有机整体。

四.注重师生情感,增强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我国古语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去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才能听从他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收、理解、记忆和运用。让教学充满爱,让教育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爱满天下”,这样才能医治好他们的“厌学”、“逃学”之病,使他们变得“敏而好学”,“学而不厌”。从而引导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对真理百折不挠地探求,使他们的灵魂达到高尚的境界。这也是我们现代教师对现代学生应尽的责任。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篇2

一、万事开头难, 上好第一堂化学课

万事开头难,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绪言课是开场白, 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能打开学生的眼界, 第一堂启蒙课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上第一堂化学课往往有极大的好奇心理, 对授课的教师也想急于了解和认识, 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是集中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讲清楚化学是什么?它研究什么?学习有何作用?怎样学好它?等等问题, 把学生领进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 在他们的脑海里对化学课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热爱化学这门学科, 喜欢化学老师。这对诱导学生走进化学天地, 主动探索化学奥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运用化学实验, 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源泉。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是特别感兴趣的。因此, 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并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过程中, 要正确引导学生, 让学生去感知, 发现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引导学生从“看热闹”到“看门道”。教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上好每一次学生实验课, 使学生一开始注意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 争取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以提高兴趣, 培养能力。努力使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做到步骤简明, 现象明显, 结果准确, 操作规范和安全, 防止学生对实验产生害怕心理, 降低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对学习兴趣的影响

教学是否得法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极其重要的关系。俗话说:教给学生一滴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对教师来说, 只有一桶死水, 是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而必须是源源不断地喷泉, 要不断的更新。我们负有发现学生特长和爱好与培养学习兴趣的责任。化学教师应成为该学科教学的专家, 不仅具有深奥而广博的化学知识, 而且通晓教育科学理论。这样, 才能科学地进行教学。一个教学方法好的老师, 不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而且学生在健康成长中会终身受益。教师除了通过教学活动传授知识外,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对概念、原理能用简明的语言和生动恰当的比喻表达外, 还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进而掌握新知识, 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还应注意知识归类并训练学生各类化学知识的归类方法, 教会他们会看课本, 会选重点, 会听老师讲课, 会记笔记和掌握化学基本技能, 防止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兴趣下降。同时, 还要创造条件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如幻灯教学、科教电影、化学实物和图片展览等, 利用形象化教学手段,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获得深刻的印象。

四、联系生活实际, 学习化学

运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教学生学习化学, 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为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与化学知识有着紧密联系, 是学生经常接触又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恰当地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介绍, 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 正确地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同时, 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必须学好化学,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化学课外活动

高教学质量, 应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 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活动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发展。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第二课堂的作用, 通过组织化学竞赛, 化学课外学习小组, 开展课外小实验, 教具制作, 学习墙报等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 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增长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 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六、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必须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的学习基础, 能力等方面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是不能强求一律的。因此, 必须因材施教, 把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对有创见的学生, 经常表扬, 对肯专研, 爱提问题的学生, 予以肯定。课堂上的表扬肯定, 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对基础差的学生, 要从“双基”上进行补课, 从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 经常对他们的作业当面批阅, 分析错误根源, 讲解审题要领和解题技巧, 并了解他们思想上、知识上的缺陷,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帮助他们逐渐产生学习兴趣。

七、明确学习目的,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篇3

一、创设化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这些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初步尝试后,我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并用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倡导多元化学习方式

化学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力图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原来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这样能有效转化和消除学生之间过度学习的压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小组合作使同学积极发表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种形式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社会人员之间可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学校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化学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化学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创设一个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并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其实,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贯通的,应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高于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奇心使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探索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允许学生独立从事探索活动,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有些甚至是可笑的、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方面的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看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四、化学教师要学会“倾听”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小组内、在班里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这时候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在这时候,我们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些“奇谈怪论”,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做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好奇、探究、创造的内在动力的减退,最终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样一来,即使是课堂上有了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时间,可学生也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只能成为流于形式的一句空话。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学会放下教师的架子,学会少“讲”多“听”。教师只有学会倾听学生的评价意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

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化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化学教师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广博的知识,认真研究和掌握不断发展的教育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教育规律。这样,才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锻炼自己的语言技巧,具有清晰、简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化学课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篇4

【摘要】本文针对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结合中学生心理,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课堂上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积极创建自主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综合素质;宽松;和谐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当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围绕这个主体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而要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波的心理成份,没有丝毫的强制性,是学生搞好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方面不同,但在教师眼里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欣赏学生,特别是对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当今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在学生眼里教师应当是一位传授知识、指点迷津的良师益友;应当是位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播音员;应当是位演技高超的演员;应当是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经验、资历、驾权课堂的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是课堂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不仅要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明确其深广度,还要创设有特色的教学程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高超的表演技术给学生传授知识。这样,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有趣。

3.课堂上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

苏霍姆林斯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老师要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注意情感的诱发,以趣诱情,使每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课堂上教师扣人心弦的开场白,精彩的结尾,幽默的故事,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创新的方法都能使学生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保持,使自己的课达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在”的境地。这样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会不断升高,学生会不自觉地爱上你的课,期盼下一节课的到来,日积月累,学生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次,要注意情感的投射。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根据学生的情感迁移特点,课堂上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关爱每个学生。对“走神”的学生多提问;对“粗心”的学生让他多板演;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让他多交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小灶”,并给予耐心的指导;对学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优等生创造机会让他更好的表现和发挥。并且做到: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都以微笑、点头、欣赏的目光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不忽视,不嘲笑,并给予热情的指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以教师的一片深情化为更多的理解去赢的学生的心。教师只有创造这种平等、尊重、宽容的和谐环境,学生才会有心理的“安全感”,才能排除戒备心理,意识到老师在真诚地帮助他,使他们感到学不好就辜负了老师的一片苦心,从而使学生聪明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教学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积极创建自主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创建自主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4.1 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情绪自然、心境放松的场所。而这是以和谐的课堂气氛,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前提的。因此要顺利开展自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放下思想负担,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无知”。教师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让学生感到老师也有“无知”的地方从而排除顾虑,大胆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解之处让同学和老师来帮助解决,给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和心灵的交际空间,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心境放松,心情愉快。

4.2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加强情景创设、精选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积极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自我创造活动中培养出强烈的求知兴趣和创造热情。融洽师生情感,让学生大胆探索,主动求知,不断进取,适时对学生进行期望激励和成功激励,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4.3 培养自主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可以受益终生,同时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创建自主课堂的关键。

(1)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通过预习使他们知道要学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带着预习中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进入课堂,结合老师的讲解,有目的性地去接受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重要场所。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为 学生创造好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下,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适当设疑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预习中的体会,进行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渐地培养他们自主性学习习惯。

(3)在课后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课后是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最长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课外小实验,让他们自己设计、操作。

5.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5.1 巧设悬念,启迪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探索知识的初步,“疑”是发现问题的前提,一个好的精心设疑布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是启发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例如讲盐类水解时,可以先提出如下问题∶盐类的水溶液是否显中性?为什么盐类会水解?其实质是什么?哪些盐可以水解,其水溶液的酸碱如何判断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归纳小结,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

用心

爱心

专心

5.2 实验教学法。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活动,许多化学实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化学实验当“魔术”来表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比如在一张白纸上用毛笔蘸取无色的酚酞试液写“化学”二字,再将NaOH溶液喷在纸上,红色的“化学”二字奇迹般出现了,学生十分惊奇。又如点燃镁条和貌似棉花的火棉,魔棒点灯,出现变化莫测的晴雨花等。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兴趣。

5.3 角色扮演法。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来学习、应用化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关于H2SO4工业的教学中,我提出以下问题:硫酸工业的“三废”是任何处理的?如何利用反应热?如何确定化工生产的规模和任何选用厂址?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假设每个小组分别担任投资商、工业局长、环保局长、市民等角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分析利弊并进行决策。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相互讨论,把存在的不足降到最低,最后老师评价,总结出一套合理的方案,课后布置学生调查附近的硫酸厂和其他工厂的环境问题和经济效益,并评价其生产规模和厂址选择是否合理,写出报告。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5.4化学游戏法。

初中阶段,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突破难点。比如,在开始学习化学式的书写时,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说比英语单词还难记。如果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学生就容易接受,而且效果很好。游戏方法很多,比如可以采用击鼓传纸片拼写化学式的方法,随着时快时慢咚咚的鼓声,学生手中的纸片依次相传,鼓声骤停,接到纸片的学生把纸片打开迅速阅读有关化学式、元素符号、化合价,在两分钟内,把所有的能拼写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全对者为胜,写错者表演一个节目。学生对比赛游戏很感兴趣,课后积极准备,同学之间互相提问,通过游戏,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掌握了化学式的书写。

5.5 对抗赛法。

临近期中,期末复习和初三综合复习时,都可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波,而且通过这种复习方法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的多。教师先拟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让学生课后准备。课堂上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后,看谁答的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评出胜负,给予简单的奖励。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享到受学习中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的教学活动,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用心

爱心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5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讨活动方案

从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到今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和教者的关注。我们教研组也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研究课题,开展了研究活动,以提高了师生素质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加学习人员:全体综合组教师

一、学习内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探讨

二、时间安排

5月18日:下发学习材料,集中讨论学习。

5月19日——5月24日:自主学习

5月25日:上交感悟或反思,组长做活动总结。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篇6

思想政治课历来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枯燥、单调、没意思、不好学,实际上,这里既有政治课教材和知识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人们对政治课的偏见。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括的内容很多,理论深度较初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加深,又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现行的考试制度和人们的错误认识,就给政治课教学加深了难度。对于政治教师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之愿意学。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兴趣,提高教学实效,达到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我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是从导入入手,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巧妙的导入,能很好的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顺利进行教学打好基础。

一、运用故事导入

政治课既是一门文化课,又有德育的功能,而要完成这两个任务,必须把课本上的道理与德育的道理结合起来。但是,政治课又有一个特点,道理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对社会了解较少,因此一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难学。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能较好的学好知识,明白道理,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故事导入就是一种常用的办法。针对理论性较强、道理较深奥、学生理解有难度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来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对故事认真分析,最后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学生在故事所包含的意境中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开动大脑思维的机器,对比体验自己的感受,从而使自己的智力得到开发,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升华。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使学生整堂课都处于一种意味深长的情境体验中,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精选故事,做到思想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一体,同时还应创设悬念,设计好问题,把学生带到故事情景中去。例如在进行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一框的教学时,我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太子丹为了笼络荆柯帮他完成刺杀秦王的任务,热情款待荆柯,在一次歌舞宴会上由于荆柯夸赞了弹琴女子的手,“好手、好手,但爱其手”,太子丹便命武士砍下了那名女子的手放在盘子里送给荆柯。说到这里我停顿了,学生们发出一阵嘘声,有的甚至睁大了眼睛特别惊愕,还有的在下面小声议论起来,等到他们不再说话了,我问到:“离开了身体的手还能弹出美妙的乐曲吗?”学生们齐声回答:“不能”。“可见,手是身体的一部分,部分和整体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很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节课学生都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思考,认真讨论,从而为学好这节课打下了基础。

二、运用音乐导入

如果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开始之前播放一些学生既熟悉,又能够说明本节课内容主旨的音乐,就会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讲解哲学第三课《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一框时,就充分运用了这种方法。我精心选择了四段音乐,分别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包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钢琴曲《命运》、二胡曲《二泉映月》、萨克斯曲《回家》。这四段音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因此,每放一段,马上就会有学生喊出乐曲的名字。都听完之后,再让他们说出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们热情高涨,在这种基础上,再引出课题内容就不难了。我顺势引导他们:我们之所以能区分清音乐的名称,就是因为每一段乐曲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如泣如诉,有的激昂,有的婉转优美;每一种乐器也都有不同的特点,可见,此事物之所以是此事物而不是彼事物,就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区分不同事物的标准。再如,讲解第八课时,涉及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内容,我专门播放了《国际歌》。通过听这首歌,学生了解了歌词,从而对于其内容加深了理解。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可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并且使原来不知道这些音乐的同学也开阔了眼界。

三、运用热点导入

世界变化很大很快,每天都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事情。有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新近发生的事情来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运用热点导入,感染力强,会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在给学生介绍政治常识时,就可以适时利用一些热点。在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正好我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材料在讲解新课之前,先让学生们了解,例如:代表的组成情况、议案情况、选举情况、职权范围等,使学生首先获得了一些感性认识,然后具体分析,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如,伊拉克战争和防治“非典”是今年春天的两个热点话题。对于伊拉克的情况,我在讲解政治常识第五课时充分的运用上了。在一节课开始之前首先让学生们看一段有关伊拉克的报道,从而了解国际社会的一些情况。而对于“非典”,国家如何去做,各地的情况如何,出台了什么措施,我在最后总复习时运用上,来说明国家的宏观调控。每一节课上课之前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新近发生的、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习的兴趣,又能了解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建设。总之,运用热点导入,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思想感情,但是应注意,不要就事论事,不要只是告诉学生材料而不加以分析。

四、运用游戏导入

现在的高中学生既有学习热情,又有一些头脑,但是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又有一些惰性心理,因此,作为学生普遍不喜欢的政治课的任课教师,就应该因势利导,积极引导他们走上喜欢学习政治课的轨道。这时,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先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再转入所学内容。例如在哲学教学中,就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游戏。在《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框题教学中,一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个“抬起自己”的游戏。几个学生坐在椅子上,用自己的手用力准备抬起自己,但是大家都失败了。老师加以引导:“为什么不能抬起自己?”学生稍一思考就会得出结论:是因为违背了规律。很自然,这一节课的主题就出来了: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有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猜谜语来引发学习兴趣。

五、运用表演导入

例如,我曾经上过一堂公开课,讲的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和作用》。这一 框题介绍两个知识点,首先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其次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作 用,其中“作用”是重点,并且不易理解,而“方式”属于了解内容,分清即可,但是课本上介绍的非常简单,老师如果补充内容又不太现实,反而会增加 难度,得不偿失。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把这几种方式区分开就算是达到目的了。我对这部分内容选择了一种方式——表演。具体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组成6个组,抽签决定出本组要表演的贸易方式及出场顺序,然后各组自己决定表演方式每组演完后其他学生猜是哪一种,比较容易就猜对了说明演的好,最后再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学生们积极性空前高涨,各自想自己组的表演方式,最终效果非常好,学生表演的惟妙惟肖,各种方式应有尽有,有的是以工厂职工开短会的形式,有的是以记者采访、报道的方式,有的是以打电话联系业务的方式,还有的是以推销的方式等等。每表演完一组,学生们马上就能猜出答案。这样既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 口才、表演才能、胆量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经济常识中还有一框题我也采用了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一框中,首先涉及到国有企业中厂长(经理)、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党委各自的地位、职能。这些内容如果单纯讲解大多是空洞的、不容易接受的,我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每班找出四个同学分别担任经理、工会主席、党委书记和职工代表,表演方式自己选择,通过看课本弄清各自的职权后再表演。果然,各有各的高招,有的以就职演说的形式,有的以记者采访的方式,有的以会议的形式,各取所长,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才能。

六、运用比赛导入

针对比较简单的知识,但是又需要加强记忆的内容,不妨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老师可以精心选择、设计一些题目,把学生分成几组,既可以按座位,也可以按性别,还可以别出心裁的按学生的籍贯、姓氏等来划分。这样学生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本组的得分而认真看书,努力回答问题,既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又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并且能够与教育了寓教与乐,使学生愿意学。

做法二:把课堂教学与时政教育结合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7

一、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乐学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 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 在于诱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化学。选择身边生动有趣的实验, 如家中的食盐在伏天为什么会变潮?冬天下雪街道撒什么会使雪融化?紫甘蓝遇上点醋怎么变红了?等等。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点滴渗透, 逐步学习

初中化学需要记忆的点比较多, 有时很集中, 如果一下子就要求记住, 学生很难做到, 我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一点一点慢慢教, 循序渐进, 直到全部学会。如在学习元素符号时, 教材一下子出现27种元素符号, 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从绪言开始, 只要教材出现元素符号, 我就让学生零星记忆, 如氧气O2、碳C、铁Fe、硫S、磷P, 等等, 分期分批教给学生, 并经常提问检查, 等到学到元素符号这一节时, 已掌握了十来种元素符号, 这样就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记住常见元素符号。

三、重视实验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在讲到氢气还原氧化铜时, 演示实验给学生。我把这个实验改进了一下, 先给学生展示了常见的紫红色的铜, 把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逐渐变黑, 变成了黑色氧化铜。然后再做书上的演示实验, 先通氢气, 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净, 再用酒精灯加热, 当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铜时, 氢气管一直通着, 直到试管冷却, 再撤掉通氢气的管子。这个演示实验讲解后, 我用通氢—点灯—撤灯—撤氢表示, 使学生很快掌握, 并能完整正确说出顺序以及为什么。

四、精讲多练, 提高学习效率

所谓精讲, 既要配合教材内容, 又要面对全体学生, 精要突破重点, 带过一般, 设疑破难, 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练要练到点子上, 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掌握所学知识, 增强学习效率。

五、前后联系, 加深记忆

在上册, 实验室制氢气的方法用的是锌粒和稀硫酸。在下册, 学习金属活动顺序这一节时, 演示实验是用金属锌、镁、铁分别与稀硫酸反应,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反应速度, 观察到生成氢气的速度就是不一样。镁反应最快, 锌居中, 铁最慢。从而得出:镁比锌活泼, 锌比铁活泼, 他们都与稀硫酸反应, 生成氢气。让学生回忆上册讲到实验室制氢气, 要想得到较多平稳的氢气流, 为什么我们一般采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学生开动脑筋, 得出结论:若用镁与稀硫酸制氢气, 反应太快, 没来得及收集, 就反应完了。而用铁与稀硫酸反应, 反应速度慢, 要想收集一试管氢气用的时间太长, 所以不采用。因此实验室制取氢气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通过这样学习, 既复习了前边知识, 又加深了金属活动顺序的知识点的理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8

关键词:化学;兴趣;激发

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既是教学所必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手段。但在演示实验中要确保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否则将会带来相反的结果。另外,要经常组织学生实验,发现和巩固学生的学习素质与兴趣;对于一些难度较大,会产生一定误差的实验,教师应先做好示范和讲解,怎样操作,怎样观察、记录,如何分析实验现象等,均要一一指导,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素质与兴趣,要防止学生在实验中遇到挫折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图表、模型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有相当大的作用。对于化学实验挂图、模型学生不但喜欢看,而且对仪器装置的认识、实验操作、突出本质特征的实验现象都一目了然,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二、优化语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语言,可以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可以诱导学生步入自觉学习的心理兴奋状态,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并保持旺盛的热情,从而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要达到上面所述的效果,教师首先就必须优化教学语言,课前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进行合理设计,分清楚什么时候该说,该怎样说,什么时候让学生活动。化学教学语言虽无法像音乐那样优美动听,也应力争形象生动。化学是一门以事实为依据的自然科学,化学的概念性很强,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应力争做到科学、准确、连贯、幽默。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化学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对化学教师的基本要求。而教学语言的连贯性,则是要求说话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系统性强、语言过渡要自然。语言的幽默是指在不违背科学性的前提下,适当采用趣味性语言,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课堂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一个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支配自己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实践,使学生明确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同时,也可以通过化学讲座,介绍有关化学的新成就,介绍化学史,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立志成才,学好化学的感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一个主要渠道是教师的影响,教师必须给学生以指导、建议和鼓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我坚持每节课留有预习题,上课前检查预习的效果。对于抽象、难记忆的知识如化合价、溶解性表等编成“口诀”“顺口溜”,这样学生学习就感觉有趣,记忆效果就好。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学习方法,知识就能掌握牢、用得活,就能获得知识内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巩固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素质也得到提升。

3.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积极上进

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希望得到关心、鼓励、理解和帮助,这是人的一种感情的需要,优生如此,学困生更是如此。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课堂上,当学生答错了问题时,应尽可能注意肯定回答内容中哪些方面是正确的,哪些思维是可取的,哪些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即使是错得一塌糊涂,也决不火冒三丈,不挖苦和讽刺学生,而应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尊重学生,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学习困难的时候,更应注意鼓励,多指导,想方设法使其获得因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而产生的满足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爱教师,才能爱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9

乐学好学才能有好成绩,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中逐渐获得了一些感触:

1.“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所以教师要成为学生喜欢的人,你所担任的课才能被他们所喜欢。

2.主动接受才是有效的接受式学习。

在设计以掌握知识和搜集信息为主要目标的设计时,首先应明确的问题是主动发现与间接接受知识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间接知识,但是间接知识也需要主动地学习接受,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接受知识,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最有效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3.激发学生兴趣是主动学习的钥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积极主动性。学生爱学乐学,效果当然会很好。记得有一次公开课,给六年级的学生上四年级的课程,因为是旧知识,料想学生会索然无味。做课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教师目光扫过每一个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从你们的眼睛里看到了不一样的神情,是不是对你们手里那本新书感到奇怪呢?”学生回答说是,老师说:“不要奇怪,因为在你们拿到这本书的瞬间,你们已经和老师一起完成了时空穿越,来到了2011年的3月19号!那时的你们在上——”“四年级——”孩子们面呈豁然惊喜之色。“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来学习全新的知识——分数的意义?”洪亮的声音整齐的响起:“愿意——”整节课学生们兴趣盎然。

4.设疑(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问题的创设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或由课外归结到课内,也就是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培养的是学生的一种问题意识探究意识。而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基础,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地搜集获取知识,获取的知识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对自己的信心越足,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浓。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论文 篇10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如此看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生动、有趣、多样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生活”展现情境

在小学课本中,有一些课文内容非常贴近现实生活。这时教师不妨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主题选取这一生活具体场景进行教学。只要做到感知目标鲜明,带入情境有序,观察情境有所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也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古诗《小荷》时,正值盛夏荷花盛开的季节,我就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未到荷塘边,先让学生听“潺潺”的流水声,闻空气中散发的荷花“清香”;来到荷塘边,指导学生欣赏塘中美景,观察“初放、盛开”的荷花,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含苞未放”的荷花,体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优美;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背诵诗句,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以“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利用画面创设情境,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材中内容丰富,形象鲜明的插图放大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观潮》一课,作者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有声有色。教学时,放大书中钱塘江大潮的插图,让学生细心观察不同时段潮的变化,真正体验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让他们在这样的情景中受到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2.为课文画简笔画。简单的线条,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了课文所表达的意境,直观形象,不仅使课堂充满趣味,也让听课老师眼前一亮。在教《登鹳雀楼》这首诗时,二年级小学生不容易理解诗意,我就把诗句的前两句画成一幅简笔画,作为板书。只见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间,夕阳下,山下的黄河滔滔东流,进入大海。学生很快就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诗句大意,效果甚佳。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画面更能带给学生一种新奇、真切的感觉。它可以真实地再现课文内容,展现自然景观,以动画形式播放故事,展示搜集的资料,让我们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

教《南海上的明珠》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富饶美丽的海南岛逛一逛。我用课件展示这里水果挂满枝头,名贵水产品不计其数,天然气蕴藏量丰富,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里丰富的物产。接着又展示了海南岛迷人的景色,加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也诱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通过旋律的起伏变化,节奏的抑扬顿挫,使人的心情得以陶冶。在情境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在教四年级《卖报的小姑娘的歌》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体会在当时的社会现状下,卖报小姑娘的悲惨生活,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卖报歌》。聆听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仿佛看到卖报小姑娘在街头卖报的艰辛和不易,对她十分同情,同时还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应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并且边唱边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意境中,一些孩子声音都哽咽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表演”体会情境

爱表演,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课文中一些难以理解或掌握的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往往会得到解决,且让学生印象深不易忘掉。例如教《陶罐和铁罐》一文,引导学生领悟一些做人的道理是学习本文的关键,学生只有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才能深入体会寓言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因此在熟读课文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之后,我便让学生自己表演陶罐和铁罐两个不同的角色。顿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示演。在表演过程中,我指导他们突出角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把陶罐的谦虚友好和铁罐的傲慢无礼表演得惟妙惟肖,加深了学生对寓言道理的领悟。这样通过分角色表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还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了寓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会学生懂得了做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五、以“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创设情境,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相当强的示范性、主导性、形象性、启发性,使学生听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文本,进行思考。

如在教《瑞恩的梦想》一文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非洲人窘迫生活的画面,教师结合画面用语言详尽描述:非洲这里水资源缺乏,人们常常用马尿洗头。这是一个非洲小男孩的手臂,几乎没有肉,看上去像一个干枯的树枝……老师沉重的解说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这时加以引导,学生会认识到非洲那里急需水,人们的生活贫困,那么,瑞恩的梦想能实现吗?学生带着疑问,会仔细读书,认真思考,学习兴趣十分浓厚。经过独立学习和思考后,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

上一篇:中国农村信用社卡下一篇:《翻滚乐》大班体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