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讲座发言稿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讲座发言稿(精选8篇)

高中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讲座发言稿 篇1

今天受我们学校之邀,到这里与你们谈一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事.当我看到这个花园般的校园,干净明亮的教室,还有你们一张张充满青春朝气的脸,我也觉得年轻了许多,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但同时,我的心情也是沉重的,因为当我面对你们的时候,我也想到那些在高墙内失去了人身自由的孩子,他们现在不能在这里享受自由的阳光,不能在操场上自由的奔跑,不能坐在这里细心聆听老师的教诲.他们就是因为未能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么失学,要么接受政府管教,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和条件像你们一样接受正常的教育,正常地学习,他们因为一时的冲动或无知触犯法律,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违法和犯罪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我希望你们能引以为戒,规范自己的行为,确保自己能够健康成长.那作为一名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面对复杂的社会,如何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呢?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启发:

一、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什么是遵纪守法?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还是有难度的.遵纪守法要求作为学生除了守法外还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在你们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以后,你们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单位的规章制度,否则,任何单位都无法保障一个正常的工作秩序,社会也不会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没有章法,任何人的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

怎么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作为学生,生活的圈子本来就不大,遇到的事情也不会太复杂.当自己想做非正常的事的时候,建议你先想想能不能做?自己先在心里给一个初步的判断.如果你还不是很清楚,我告诉你一个办法:㈠先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听听朋友的意见.因为每个人的成长与学识不同,判断问题的能力也不同.如果还不能确定,㈡去学校问问老师,回家问问家长.我告诉你们,在你们这个年龄,老师和家长是你们最值得信赖的人,可能也是你们最讨厌的人,那是因为他们管束着你们,使你们不能尽情地玩、不能舒服地睡懒觉,还催促你们去做你们并不喜欢的东西.但你们要知道,老师和家长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把你们往邪路上引,因为你们是他们的希望和未来.任何人都崇尚美好的未来.我自己也有过花季的年龄,也经过你们的这个阶段.那个时候,我最讨厌的就是家长和老师.当时,我感觉没有他们我的生活才是快乐和丰富多彩的,但几十年过来,我现在的感觉,这个世界上给我最亲、最近的就是家长和老师,我从内心感谢他们,在行为上报答他们.没有他们的管束和悉心照顾,我也难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什么是法?也就是说法律是什么?法律的定义非常拗口,也不好懂.下面我给你们解释一下:法律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准则.即法律告诉我们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做了不能做事有什么不利的后果.下面说个案例: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张妙)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这里大家思考一下四个问题:

1、这是一个什么性质案件?

这是一个刑事案件,为什么说是刑事案件?因为案件当事人已经触犯了刑法,就受到刑罚处罚.这里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本来是一般的交通肇事,药家鑫未必触犯刑律,应该是民事案件.但事故发生后,药家鑫的杀人行为就是犯罪行为了.我们国家在处理民事与刑事案件时,采取先刑后民的原则.即如果一个的行为既违反了民事法律,又触犯了刑律,就是要先处理刑事案件,后处理民事案件.区别民事与刑事案件的方法:民事要钱,刑事要命.

2、事故发生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维持现场,尽快送附近医院或者打120急救电话,对伤者进行求助.同时,报警,让警察来处理.

3、药家鑫在整个过程中的行为都触犯了哪些法律?

撞人:主观是过失.违反了交通法规,根据受害人张妙的伤势分三种情况,如果是轻微伤或者轻伤,构成交通违法,进行民事赔偿即可;如果是重伤或死亡,构成犯罪,则要负刑事责任.但因为是过失犯罪,在处罚上与故意犯罪相比轻很多.

杀人:主观是故意.触犯《刑法》第232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刑事责任年龄的问题.

所谓刑事责任年龄,就是指对犯罪后果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 16 周岁的人犯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同时《刑法》第14条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的人犯①故意杀人、②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③强奸、④抢劫、④贩毒、⑤放火、⑥爆炸、⑦投毒罪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这个案件中,药家鑫不存在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

二、遇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区分打架还手与正当防卫?

为说明这个问题,我先说一个案例:

李某在某市场以卖水果为生.1月15日,李某守在水果摊前卖水果.王某要买水果,于是过来询问价格,感觉价格合适并买了5斤水果.傍晚王某来到李某的摊位前,说是因为水果不好吃想退掉已买的水果,李某不同意.于是王某拿起水果扔向李某,李某随即躲闪没有打到李某.王某因为水果没有打到李某,更加愤怒,于是上去朝李某的脸部打了两拳,因李某长得瘦小,王某长得高大,不敢还手,还是躲闪.王某于是上去掐住李某的脖子朝其腹部用脚猛踢.李某想跑,王某拽住他继续殴打.李某情急之下拿起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王某腹部刺去,王某倒地.李某拨打了110与120,王某经鉴定构成重伤.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李某在遭到王某的不法侵害时,一度采取了克制与躲避的态度.后为避免自己的人身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被迫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王某刺伤.李某将王某刺伤后没有继续刺伤王某,而是拨打了110与120.其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其防卫程度与不法侵害的性质与程度相适应,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不负刑事责任.

解析: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及其意义

《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①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②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③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④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从正当防卫行为的概念来看,其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目的的正当性表明正当防卫不是违法侵害,它具有正当防卫的性质,是一种有限度的防卫行为.刑法之所以规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其在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鼓励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震慑犯罪分子.正当防卫不仅是免除正当防卫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而且是公民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法律武器.

三、学生面对校园内外的恶少,如何保护自己?

现在中小学校园周围出现“恶少”这样一种现象,“恶少”往往是一些不能完成学业的流生,或是厌学、逃学的在籍生,平时十分无聊,强欺弱,大欺小,往往存在追求刺激的心理,用别人的痛苦换取自己的快乐.这种在中学生周围欺负他人,劫取钱财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屡发现,有不少中小学生被“恶少”侵袭,更多的学生惟恐日后遇上“恶少”的纠缠和欺负而心有余悸.

如何对付这种“恶少”呢?

我给同学们介绍几种办法:

1、遇到这种人,你要大胆地回应他,以自己的正气去压住那邪气.与他们讲话要大声,尽可能让其他同学或人听见,这样,他们可能会立即收敛并停止对你们的威胁.记住千万不要胆小,软弱在此是一文不值.

因为他们一是做贼心虚;二是怕老师或其他知道.同学们并不是他胆子大,而是他利用你胆小怕事,他觉得你不敢对抗他,不敢声张、不敢告诉老师,给了钱、物以免得以后找茬,受欺负,其实他们心里虚得很,只要到学校来读书的,没有不怕老师的学生.

有个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学校里的班干、“三好学生”就很少遇到这种威胁,因为“要钱物”的学生来学校读书都知道,这些学生和老师关系密切,是什么都敢跟老师说的.

2、远离班里和学校里的“坏孩子”,更不能与出了名的“坏孩子”交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3、上学、放学或者课间,尽量不要一个人外出,尽可能地结伴而行,特别是女生.

4、不与校外的同龄人一块玩.一般情况下,如果校外的孩子找你们玩,你可以想想,他为什么不读书?上课的时间,他为什么能跑到外面去玩?这种孩子一般都不是好孩子.当然也有特别的例外情况.

5、当你遇到威胁时,先要拒绝和不认识的人搭话;你不与他搭话,他们就不知道你是与谁出来,也不知道有没人接你回家?他们就不敢轻易对你们动手.

6、当你一个人遇到几个人对你威胁时,不要轻易与他们动手,毕竟寡不敌众,伺机尽快离开是最好的办法.

7、如你被强行栏下,要义正辞严说我没有钱,同时找机会迅速离开;如果再不让你走,我就报警,他是不敢打你的,一旦打你,那就犯了抢劫罪,那可就要坐牢了.

四、电脑、手机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习惯的负面影响,如何避免?

我这里所说的电脑、手机不是指用电脑、手机去学习去工作,而是指痴迷、沉迷于电脑、手机游戏.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网吧,据调查,在我国网吧中,18 岁以下未成年人占总人数 16.4%,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人中,约有 244 万人上网成瘾者,他们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受到影响,这已成为困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但有的同学就是喜欢去那里,因为新鲜好玩,为了玩游戏,有的同学忘了回家吃饭,有的忘了完成作业,有的影响成绩,可以说沉迷电脑游戏给我们成长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干扰了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让老师和家长担忧.

有的同学为了玩游戏,花光家长给的零用钱,甚至发展到中午不吃饭,省钱下网吧,有还采取不正当手段和方法,或瞒着家长从家里拿,或者借口学校收某某费用变相索要,更为恶劣的向低年级学生索要,如果你已做过了上述的行为,那就离坏孩子不远了,走上社会以后,你进看守所的概率要比其他人大得多.

高中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讲座发言稿 篇2

心灵的迷惘中, 你可曾需要一盏明灯, 照你翻越峻岭崇山;

学海的拼搏中, 你是否翘首一叶扁舟, 载你踏上成功彼岸。

《中学生学习指导》高中版, 你烦恼时的朋友,

迷茫时的导师, 疲惫时的避风港。

我来了, 期待与你牵手!

《中学生学习指导》 (高中版) 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教育宣传中心主办的期刊 (月刊) , 旨在“贴近高中学生, 走进学生内心;传递正向价值, 培养高尚品质;指点学习方法, 提升学习能力;归纳教材难点, 把握高考脉络”, 充分体现“知识性, 趣味性, 权威性”, 做到对信息传递的“敏锐, 快捷, 准确”, 做到对情感输出的“精致, 新颖, 温暖”, 以期更好地为广大高中生读者服务, 成为高中生的良师益友和师生互动的良好平台。

《中学生学习指导》 (高中版) 共分“高中起飞”和“高考冲刺”两个版本。“高中起飞版”的主要读者对象为高一和高二 (上) 学生, “高考冲刺版”的主要读者对象为高二 (下) 和高三学生。

《中学生学习指导》 (高中版) 版本为正16开, 内文共64页, 套色印刷。定价为每册8元, 半年订价48元, 全年订价96元。欢迎踊跃订阅。

邮发代号:8-187 8-188

国内统一刊号:CN21-1063/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820X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南大街85号邮编:110031

小学生法制教育讲座 篇3

各位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尊桥派出所的民警。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小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以便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有所 作用。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接收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你们是否 能分辨得清楚?你们是否想过你们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受到法律约束,法 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谁违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那么,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呢?要远离犯罪,这是同学们首先要弄清 楚的问题。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 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 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 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 面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

(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今天在座的都是小学生,也就是说你们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 未成年人犯罪,《刑法》 17 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我国 第 《刑 法》第 17 条第 1 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 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 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 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 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一、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 个教育。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当今法治社会的需要。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 到知法、守法,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 违法,什么是犯罪,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 行为,正确适用法律对待和处理自己周边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其次,学会自护,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学好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

各位同学:

你们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健康(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的人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

5.人间关系适应(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反应适度(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

1.注意异常。常见的有注意增强,如过分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过分注意自身健康、产生各种不必要的想法等,从而导致出现神经性强迫症,做任何事总是担心做不好,不断地重复检查再检查,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注意力不够集中,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心理年龄,例如,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一节课当中,容易被外面的事物所吸引,容易感到疲劳、力不从心、心烦意

乱等的身心体验,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

(2)使学习活动简单化。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及文具外,不携带使用权自己分心的东西。

(3)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

(4)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并能使人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适应能有所提高。

2.情绪反应异常。人情绪的变化,常常和我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让我们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当我们出现情绪低落时,即不开心的时候,不防采用以下方法来调节我们的情绪:

(1)换一种想法。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常常会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渺茫。此时如果换一种想法,想到吃一点苦,受一点挫折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我因为这一次的失败而有了更大的收获。或者想,自己还年轻,还可以从头开始,时间可以使用权自己增加阅历,经历给自己带来经验。暗示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胜败乃兵家常事”等等。

(2)掌握放松技术。在自己不高兴时,可以应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放松技术,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并使自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3)合理发泄。当心情不好时,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缓解内心的不平衡。例如打球、跑步、爬山、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向自己最好的朋友倾诉,将不开心的事说出来等,这样心理会好受一些。但切记不可选择伤害自己或他人方式。

3.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有时我们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丧失信心,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而真正是天生的学习困难的人是很少的。其实,在学习中,谁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真正是天才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很少的,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所以,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丧气,要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和压力,勇敢面对,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只要能吃苦就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4.人际关系紧张。

与好朋友(或者同学)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家人之间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前提条件是相互的尊重。要关心他人的需要,体会及体谅他人的处境,乐于奉献,甘于付出,帮助朋友解除忧虑,创造良好而和谐的交际氛围,才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要热情直率,心胸开阔,对未来及前途充满信心,凡事拿得起放得下,当机立断,顾全大局,不过多地计较个人得失,相互谅解,平易近人;要诚实可靠,而不能虚伪,如果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背信弃义,就不会赢得他人的信赖;同时,要通情达理,乐观向上,要时时处处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在别人痛苦的时候,给人以宽慰,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5.考试焦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产生紧张心理,特别对我们小学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常常会因为面对考试而感到紧张、焦虑,使考试前无法进行有效的复习,考试中无法正常的发挥,感到脑袋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使得我们考试后,感觉到失落、失望。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如何去应对呢?下面提供一些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

(1)自我放松;(在音乐伴奏下,选择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依次用力将拳头握紧后再放松——牙齿紧后再放松——皱眉后再放松——脖子挺硬后再放松——下肢用力伸直后再放松。每次练习半小时,直到能够随意将身体的任一部位放松为止。以后再有焦虑情绪时,就可以这样慢慢地放松,这样焦虑就可以慢慢地得到缓解。)

(2)转移注意力;紧张和焦虑是因为我们过度关注某一事物所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来缓解我们的紧张和焦虑,例如可以通过听相声、看小品、听音乐等办法,来把我们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中解放出来。

(3)深呼吸及自我暗示。如出现考试焦虑,可以先闭上眼睛,然后做多次深呼吸,缓吸缓呼,把心神凝于一点,用以稳定自己的情绪,有意地让自己想像愉快的事情,进行良好的自我暗示:“我行,我一定能发挥我自己的水平,我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自信心,减轻或消除心理紧张。

6.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小学生该做的事情很多,但我们首先要培养自信心。所谓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坚信自己具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并因此立志,坚定信念,战胜困难,收获成功硕果。自信心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没有自信心的人,眼前的世界便没有鲜亮的色彩。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而能让自己的生活绽放光彩的法宝就是自信心。缺乏自信,变得不相信自己,那后果怎样,别人叫你唱支歌,你却说:“我不行,唱不好。”不管什么事,你都不相信自己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不相信你能够胜任这件事。而自信的人,别人叫他弹首曲子,他大胆地走上前,充满自信地弹出优美动听的歌曲,遇到任何事,都相信自己能行。我们要培养自己的信心,如果没有信心,那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张海迪通过自学,去参加高考,获得硕士生学位,她不是天生就聪明,那她靠什么,自信。如果她没有信心,会去参加高考么,没有信心参加高考,又怎么能获得硕士生学位呢?

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拥有自信心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勇于胜任老师交给的任务,勇于担当任何职务。自信心可使我们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在我们同学交流的活动空间中,都有许多问题需要其他同学解决,要给缺乏自信的同学机会,鼓舞他(她)回答问题,如果回答对了,我们就可以赞扬那个同学,他便会觉得自己在群体中有自己的位置,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芝加哥市。一个星期天,一群中国留学生在路上行走遇到这样一件事: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带着一个3岁的孩子在散步,那小孩有点顽皮,不小心掉进路边的泥沟,泥沟里没有什么水。中国留学生想冲上去把小孩救起来,这对年轻的夫妇却阻止了他们,并且说:“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结果,小孩通过多次努力,终于从泥沟中爬了起来。

这个故事里的父母,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似乎有点不尽人情。一个3岁的孩子掉到泥沟里,自己不去拉他上来,而且也不允许别人拉他上岸,也有人认为这似乎有点太残酷。但是,这正是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让孩子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再给讲一个故事:

一次,拿破仑外出打猎,刚走到一条河,就听到一个落水者在呼救。拿破仑见他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而是马上举起猎枪瞄准他,说:“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边爬,我就开枪打死你。”

那人听了,吓得忘记自己不会游泳,使劲用力向岸边游来。经过多次挣扎,那个人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岸上。一上岸,他气愤地责问拿破仑:“你为什么见死不救,还要开枪打死我?”拿破仑从容答道:“我不吓唬你,你自己还不照样在水中淹死。现在你至少懂得: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如果不用枪瞄准落水者,那落水者的后果怎样?大家肯定会说,如果岸上的人不去救他,他肯定会淹死——因为他不会游泳。那个落水者一开始为何只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呢?因为他对自己救自己没有自信,他照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维:不会游泳,怎么能爬上岸呢?后来又怎么能爬上岸来的呢?拿破仑的枪口激发了他求生的欲望,也激发了他的自信——一定要逃离枪口,否则将被打死,他的本能和自信,使他爬上了岸。这里拿破仑的一句话很有道理:“现在你至少懂得: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一个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要充满信心。这种信心要靠平日的培养。

现在我们有的学生遇到一点小事,就说:“不可能”,“我不会”。那么今天我想对大家说今后不要在说此类话。你可以暗示说:“我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自信能孕育信心,你能通过充满信心的活动使别人对你和你的意见产生信心。其实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困难,实际上正是来源于你的信心不足,一旦获得了信心,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心态,增强你进取的勇气。

如何培养自信心,以下为大家提几点建议:

1.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不要害怕失败,一次失败不代表总是失败,成功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

2.每天清晨醒来时,在心理对自己说几遍“我相信自己,我能够做好我想要做的事情”。

3.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和情绪;

4.培养自己有主见,自己做决定及处理某件事情;

5.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

6.要多行动,不要只是想象,只要去做,你就会越来越自信.让我们大家都充满信心,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的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向上奋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自信心在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就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做很多事都需要自信,自信,它就是登山的阶梯,过河的木舟;自信,就是理想的风帆,成功的基石,是勇于开拓进取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有所作为的人取得成功的法宝。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因为自信是成功的阶梯。

当流星划过,我们都许下自己美丽的愿望:我能行!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

思考:

你自己平时有没有意志薄弱、缺乏自信的时候?如果有,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愿同学们每天都有好心情!相信自己:我能行!

让环境保护知识走进课堂

各位同学们:

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感到非常的高兴,和大家 一起来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希望我们大家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从小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当环境保护小卫士,做一 名环境保护志愿者。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让环境保护知识走进课堂》。让我们一起 来讨论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二、我们应该为保护环境 做些什么?

一、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指出: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 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应该清楚三点:保护环境的 “环境”,与环境卫生所指的“环境”不同,一是保护环境的范围要 大得多;二是环境是资源;三是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那么,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环境发生了不 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出现了环境问题。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有 二个:一个是环境污染,第二个是生态破坏。

三、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同学们可能看到或者听到过这样的口号: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保护环境,造福子孙;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学们也许要问:我是 一个学生,我能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吗?能!完全能!我 们每个人都能够为环境保护做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面,我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1、爱护花草树木。有关专家对植物的环境保护作用进行了专门 的研究,一棵 10 米高的大树,它每年创造的环境价值在 1000 元—5000 元之间。植物对于环境的保护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进行光合作用,制 造氧气;它吸收空气中的灰尘、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清新空气;它 还减少噪音;它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提供食物;它美化环境,具有美学价值;它还保护植物基因等等。所以我们要从保护环境的高 度科学认识爱护花草树林的重要性,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 植树活动。

小学生安全法制教育讲座稿 篇4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唐河县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检察院是干什么的,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主要是一种诉讼法律监督,即人民检察院通过参与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活动,依法对有关机关和人员的行为是否合法实行监督。法律职业是很神圣的工作,在座的小朋友们将来肯定会有人从事法律工作的,欢迎你们中间能有人加入检察队伍,和我一起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其实,城关一小对我来说并不陌生,这里不仅是我的母校,而且我的孩子也曾经在这里接受教育,刚从一小毕业不到两年时间.我想,凡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都会对城关一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既然我们能在全县相对来说是最好的小学接受教育,那么,这是我们的福气,也是我们的骄傲,在座的每位小朋友都可以说是城关一小的小主人翁,如果把学校比喻成大家庭的话,那么,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的家建设的更美好?可能小朋友们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搬两盆花,一墙板报,校园卫生,值日生,崭新校服鲜艳红领巾....因为我们有勤劳

生活,我在此跟大家简单讲一些安全法制常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注意活动安全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环境里,家里受到父母的关心 , 校园受到老师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和校园生活、学习当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倍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这方面的危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应当注意:

l .防磕碰。目前大多数家庭的居室空间不是很大,又放置了许多家具等生活用品,很多桌椅、柜子等物品还具有很尖锐的棱角,所以不应在居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邻居家的小孩子,前一阵子就因为调皮在沙发上蹦跳,不小心摔倒,额头磕在茶几上,当时流了好多血,事情发生后,他的爸爸妈妈很伤心,孩子也很疼痛,听说以后还会留下伤疤呢。.防滑、防摔。居室地板比较光滑,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有些居室铺上地板砖 , 滑倒受伤很危险 ,特别是学校上下楼道、走廊都是坚硬的水泥或砖石,如果追逐、奔跑很容易跌倒受伤,发生安全事故。就拿我家孩子来说吧,在她八岁的时候,课间休息奔跑过程中,不小心摔倒在台阶上,放学回到家我看到脸都肿了,追问之下才知道当时的情形,灭。如果被大火围困,防烟是至关重要的。火灾中被烧死的人,大多是先被浓烟窒息昏迷,尔后被大火吞噬的。所以,应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呼吸应小而浅。应半蹲或匍伏前进,以呼吸残留地面的尚未污染的新鲜空气,赢得宝贵的获救时间。当被困在燃烧范围还不大的楼梯或房间时,要果断、快速淋湿全身,头顶湿麻袋或湿棉絮从火海中冲出,不可忙于去抢东西而贻误脱险时间。火场逃生的原则:确保安全,迅速撤离,顾全大局,救助结合。

5.防水灾。暑假期间天气很热,很多小朋友都会用游泳、下水洗澡的方式防温降暑、锻炼身体,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首先,我们不能自己单独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泳、洗澡,一定要有大人陪同才可以,其次还要做到: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以防感冒;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水域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凉,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一旦有人溺水,我们不要盲目营救,正确的办法是大声呼救,向附近的大人求助。在我们县一个乡镇中学就发生过一个教师带领几个学生去水库游泳,结果因为不熟悉水域环境,造成教师和几个学生都溺水身亡的后果。.防意外伤害。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乱放,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二、注意饮食安全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 病从口入 ” 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注意养成一下几个好习惯:、养成吃东西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 “ 病从口入 ” 的可能。.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在暑假中,每个小朋友都会吃番茄、西瓜、桃子、苹果等水果,大家一定要记住:生吃瓜果要洗净,洗净吃了不生病。.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味道就会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卫生质量往往不合格,食用、饮用

性,就是对于我那上初中的孩子,我只要出门的时候提一句"记着小兔子乖乖啊",她马上对我报以微笑,明白我这做妈妈的小心思.说了这么多,其实无非是想让大家记得更清楚,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能盲目开门。

3.不邀请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给坏人可乘之机。

4.外出或在公共场所,同学们遇到的社会情况会比较复杂,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5.注意人身安全。各位小朋友,一定要注意,你们的身体只能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你们换衣服、洗澡时才能看、才能摸,除了这一点,一定不能让其他人碰。如果遇见有人用糖果做诱饵随意碰你们的身体,一定要快速躲开,并告诉爸爸妈妈。

如遇到特殊情况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直接威胁和侵害,仅凭同学们自身的力量很难防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公安部门报告。

1.报警电话的号码是 110。这个号码应当牢记,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拨打。110,就是要要灵,要了这个电话,警察叔叔就会来保护我们人身、财产安全。

2.拨打 110 电话,要简明、准确地向公安部门报告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当事人、案情等内容,以便公安部门及时派员处理。

3.打报警电话是事关社会治安管理的大事,千万不要随意拨打或以此开玩笑。

同学们,安全工作事关我们家庭幸福和健康生命,希望大家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对安全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最后,我再补充一点,我的手机号码是:,各位老师和同学们遇到法律问题,可以随时和我交流。大家还可以登录唐河县人民检察院网站,上面有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专栏,可以浏览、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及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中学生法制教育讲座上的讲话稿2 篇5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今天,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一起,畅谈青少年法制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你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责任和重托,你们的成材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作家路遥曾说过:“人生有好多十字路口,紧要处只有几步”,这句话很富有哲理。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的人生关键时期,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张扬个性有时却显得叛逆,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辨别是非观念非常差,自控能力弱,稍有不慎,就可能误入歧途。特别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收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大家是否能分辨得清楚?你们是否想过你们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受到法律约束?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谁违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未成年人犯罪的话题。

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呢?要远离犯罪,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犯罪的特征,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

(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今天在坐的同学,应该都已年满十四周岁了吧?(有没有没满的举下手,哎,看到了,这位同学,我应该称呼你为儿童,呵呵)。按照中国法律规定,未满十四周岁即为儿童,十八周岁以下统称为未成年人。《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那同学们会说我们还没有十六岁呢,呵呵,先别偷笑,《刑法》第17条第2款又规定了:“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充分考虑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受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不能要求对一切犯罪都负刑事责任,只有犯以上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法律对未成年人加以保护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惩罚。即使是对不满十四岁触犯刑法的孩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探析下未成年人犯罪的几大因素:

第一个重要因素是互联网。许多青少年犯罪都和互联网有关系,网络游戏、网络交往等已经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陷阱。网络的高度发达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被告人刘某年仅15周岁,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经常到网吧去,之后一直沉迷于玩网吧和游戏机,但父母给钱有限,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敲钱,一天,他让同学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己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你,方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其中有一次,刘某逼方某带他到方某父亲那骗借了三十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手掌,用烟头烫等手段,进行威胁,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他的父亲,他的父亲知道后,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民警将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在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敲点同学的钱好玩,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最后,刘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不到18岁的李某是一名中专生,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聊天。时髦的网名,帅气的外表让他在网上很受青睐。后来,在与一名女网友见面时,采用胁迫手段把女孩强奸了,他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第二个因素是交友不慎。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如果在选择朋友上不谨慎,很容易被坏人拖入犯罪的泥沼。杜某十四岁,成绩一直很好,暑假里在与同学玩时认识了在社会上混的李某等一伙人,他见李比自己虽然只大两岁,却比自己潇洒得多,经常出入网吧、游戏室等地方玩,他很羡慕,于是天天跟着李某玩,但是出去玩必须要有钱,李某口袋中的钱很快就用完了,李某就对杜说:“我们现在没钱玩了,要玩就必须搞钱”,他们一合计,杜某决定到一个他认为有钱的同学家去抢钱,杜某带着李某等三人趁同学的父母上班、同学一人在家之时闯入同学家实施抢劫,同时还将该同学打成重伤。公安机关很快就破了案,将李某和杜某等人抓获归案。到了9月1号,杜某坐在看守所里悔恨交加,他痛哭道:“今天是开学的日子,我多么想背着书包去上学呀,当时我只是想到好玩,我没想到我的行为是犯法的,我后悔呀。”但是法律是无情的,谁触犯了它就要受到处罚。

第三个因素是生活上的盲目攀比。社会上的攀比之风不可避免地对青少年产生了影响。家庭富裕的孩子与家境稍差的孩子在穿着、消费等方面的差异使一些青少年的虚荣心受到了伤害,往往在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引发犯罪。这类案件约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12%左右。某中学生小强看到其他同学脚上的耐克鞋时,心生羡慕和嫉妒,但家里没钱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小强就伙同几名同学采取拦路抢劫的办法强行与穿名牌鞋的同学换穿鞋。在实施多起抢劫后,小强因使用暴力当场抢夺财物,最后以抢劫罪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

再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管教。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很小就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离开学校,在社会上流浪,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教育,为了生存他们集聚到一起,对法律的无知和对社会的仇视让他们中的很多人沦为社会的罪人。父母双亡的小庆很小就一个人生活,虽然有个姑姑但也很难给他更多的关爱。长期的没人管教,使孙庆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打架斗殴,偷鸡摸狗,成了村里人眼中的混混。16岁时,孙庆因犯抢劫罪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由于没有家长的管教,孙庆再次伙同他人抢劫出租车,杀 死1名出租车司机,最后被判处死刑,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还有一个因素是黄色诱惑。因黄色诱惑而导致犯罪的比率约占未成年犯罪案件的4%左右,对于刚刚发育成熟或还在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黄色诱惑像毒品一样正在侵蚀他们。一些低俗、淫秽的东西对青少年有很强的诱惑力,往往会从好奇发展成尝试,最后引发犯罪。16岁的中学生小雨在与几名同学在家里看光碟时,偶然看到了其父亲看完后没有收起的一盘黄色光碟,电视屏幕上让人心跳的画面让小雨感到了好奇和刺激。在偷偷多次观看后,小雨等几名中学生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欲望,决定找人尝试。他们把一名女同学骗到家中对其进行了轮奸。最后小雨等人被判处4年至7年有期徒刑。

其他容易诱使未成年人走入歧途、失足犯罪的陷阱还包括沾染赌博等恶习、过早陷进情感纠葛、对影视文学作品以及网络游戏中,有关凶杀暴力描写的模仿、家长骄纵溺爱、粗暴管教以及监管失控等。

了解了以上未成年人犯罪的几大诱因,我们就能防患于未然,加强犯罪的自我防范,远离失足的陷阱,健康快乐地度过青少年时期。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今天就具体讲一下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首先要做到“四戒”,是哪“四戒”呢?第一戒“贪”。所谓的“贪”,是指对某种事物欲望老不满足,有很强的物质占有欲。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爱占小便宜、小偷小摸。如果这种占有欲膨胀,以非法的手段将他人的财物占为已有,严重危害了社会,那就是犯罪。在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名中,与“贪”字沾边的罪,约占30%。如: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等。陈某是某初中三年级学生,他平时贪图享乐,时常乘市场里一开食杂店的老大爷不注意,将小样食品偷来。后被老大爷发现,告诉了陈某的父亲。陈某的父亲为此对陈某进行严历的看管,放学回家后就不让陈某上街闲逛。陈某人虽在家里,心却想着老大爷店里的食物。2013年11月的一天晚上,凌晨2点,他携带一把水果刀和一块蓝布,窜至老大爷的食杂店,用蓝布蒙面,踢门入店,把正在熟睡的老大爷揪起来,把水果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要老大爷拿出钱来。最后,陈某抢得人民币155元。第二天,陈某把抢劫的事告诉了同学刘某、陈某、朱某和林某,并用抢来的钱买了鸭头、鸡爪和啤酒请刘某等四人。刘某等四人发现陈某得钱这么容易,于是四人就共同用同样的手段抢劫老大爷的钱,共抢得人民币920元及香烟、高梁酒等,四人分赃后将赃款、赃物挥霍掉。后这五人,因犯入室抢劫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八年、六年、六个月。那么,我们怎么戒“贪”呢?我认为首先要培养正确的消费观,抵制畸形消费,不能染上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气;其次要通过正当途径,获得合法利益,禁止采取偷、抢等手段取得财物。

第二戒骄。“骄”字有二层意思,一是指自豪;二是指自高、自大、自满、自以为是。对 于前者之“骄”,我们不但不能戒,还要大力提倡和培养。我们所要戒的是后者之“骄”。具有“骄”的人,往往分不清是非,满足现有的成绩,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表现在行为上有:拉帮派、当“老大”、胆大妄为,大的同学敲诈小的同学,严重的打群架、斗殴,无故殴打、随意追逐他人,进行寻衅滋事活动,严重扰乱社会和校园秩序,所以对骄而引起的犯罪我们要狠狠地打击!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那些爱打架、以大欺小、有敲诈行为的同学,应及早悬崖勒马,不能继续下去,否则发展到犯罪,悔之晚矣!因骄而犯罪的也有很多案例,如怀远县有个少年犯叫蒋某,他是个独生子,6岁那年因为淘气,不小心从二楼摔至地上,造成头颅前骨破裂,经医院抢救,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头颅前骨不能硬化,该处颅骨软如皮肤,只要用手轻轻一按,则会陷及脑浆,因此,蒋某成为残疾人。本来对蒋某非常疼爱的父母,此后对蒋某更是爱护有加。从小学到初中,同学、老师知道蒋某是残疾人,都让他三分,生怕不小心触及蒋某的豆腐头,惹祸上身。但蒋某却认为自己有威信,是“老大”,经常在校园里滋事。冬天,他经常把学生宿舍的棉被抱到学校背后的山上,躺在棉被上晒太阳;有一次他在街旁饭店喝酒时,看到街对面2个人嘀咕着什么,认为这二个人没把他放在眼里,竟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捅伤其中一人;2011年10月10日晚,蒋某因违反学校纪律,被班主任训斥,蒋某怀恨在心,于是,就于次日邀集家人和社会青年要找班主任算帐。在校门口遇到该校林老师,蒋某问林老师班主任在哪里,当林老师回答没看见时,蒋某和家人就动手殴打林老师,被旁人劝住。他的家人随后跑到学校门前的饮食店里拿了一把柴刀,冲进教师宿舍楼找老师算帐未果,就用脚踢坏教师宿舍门,并打碎宿舍窗户玻璃。后来,蒋某和家人被赶来的“110”民警当场抓获。自然,蒋某及家人因犯寻衅滋事罪,受到了刑罚制裁。

第三是戒“黄”。黄也称黄色,指下流、堕落的、淫秽的,特指色情,如黄色书刊、黄色光碟、色情服务等。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方面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不健康、黄色的、淫秽的东西也随之渗透到国内,不断腐蚀人们的心灵,很多抵制不住诱惑的人被黄色拉下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对色的危害性,古人早就有一个非常确切的比喻,即“色,为杀人不痛之刀”,意思是一旦染上色,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断送自己的性命。同学们,特别是高年级的的同学,你们正处于青春期,对黄色的东西抵御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远离“色之刀”,即要“戒黄”。16岁的中学生李某看了黄色书刊后,躁动不安,把邻居家9岁的小女孩骗到他的卧室,掐其脖子,使其窒息,实施强奸。施暴后,见小女孩还活着,便将其掐死。李某后被判了有期徒刑12年。

第四戒“毒”。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毒”,如果不了解毒品,那么戒毒就无从谈起。“毒”即毒品:包括鸦片(俗称大烟,是用罂栗果实中的乳状汁液制成的毒品)、海洛因(俗称白面,白粉,是由吗啡制成的一种毒品,为白色晶体)、吗啡(是由鸦片中提取的一种麻醉药物),还有冰毒、摇头丸、可卡因等,这些毒品吸食后可麻醉人的精神,使人们丧失意志,数次吸食后就可上瘾成癖,对人体危害非常之大。因此制造、贩卖、吸食毒品均为各个国家所禁止。毒品的危害很大,请看以下案例:16岁的少女禾某,原本品学兼优并擅长书法,07 年因交友不慎染上毒瘾,以卖淫的方法取得毒资。09年2月被民警送进戒毒所强制戒毒。禾某在戒毒所中忏悔道:“我真的很后悔,是毒品把我的一切都毁了。”24岁的文某,从小与外婆相依为命,染上毒瘾后经常向外婆强索毒资。09年大年初二,因向外婆索要毒资不成,竟将外婆勒死。后文某被判处死刑。据说,我们现在某些迪吧还供应摇头丸,而摇头丸是用某些毒品制成的,吸食之后,摇头如飘仙,食久会上瘾。总之,我们要进行全民禁毒,才能有效地阻止毒源,让毒品无藏身之地。那么,怎么戒毒呢?我也有两句话送给同学们:一是了解毒品性质和危害,提高禁毒意识;二是克服不健康心理,培养健全人格。

同学们,青少年时期是一段非常有幸福感的时期,我希望通过这次的法制学习,在座的同学能认清违法、犯法的后果,坚决抵制不良的诱惑,走正确的人生之路,健康的身心源于你们道德素养的提升、举止言行的自律,希望你们永葆纯真之心,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去创造属于你们的时代,去迎接无限美好的未来!最后祝各位尊敬的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同学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高中生周记听法制讲座有感 篇6

之前曾看过一部法制微电影——韶华叹。影片所讲述了一位少年,屡受校园欺凌,最后忍无可忍,砍死砍伤了自己的同学,也因此入狱的故事。明明是花一样的年纪,却就此葬送了后半生的幸福,毁了无数个家庭,让我们感叹不已。

而高法官的讲座也给我们讲述许多活生生的例子,这些事情的起因无外乎是一些小事,本可以沟通解决,却因一时的冲动无知,酿成了大祸。或许他们在动手时,并未考虑后果,也没想到会犯下那么严重的错误。他们无疑都是后悔的,但错果已成,为时晚矣。有人为此献出了自由与前途,更有人甚至失去了生命。

震惊之余,我也不免感慨。多少少年逞一时之快,却再也无法光明正大地站在阳光之下,因为那颗心已履上了一层阴暗。换个角度想想,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何必非要采取暴力手段?施暴者若能动手前考虑后果,或是协商解决问题,自不会引发争端;受害人若及时告诉父母和老师,也许能避免一场灾难。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那些真正有勇气的人,面对突发情况也不惊慌,别人无故冤枉他也不愤怒。真正的勇者,是宠辱不惊,能曲能伸;是思虑长远,而非逞一时之能。因为他们胸怀大志,志向高远啊!我们应成为这样的人,做事之前,先思量后果,如此,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法制教育讲座稿 篇7

今天,很荣幸给大家来讲法律常识,应当具备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应当自觉抵制的不良行为,通过结合真实的案例,来帮助大家认识一些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的人生观和学会自我保护。

一、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邓小平爷爷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生学习法制是现实社会形势的需要,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的,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制地对待和处理自己周围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护法,其次,学好了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有的父母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儿童遇到这事怎么办?你学了《义务教育法》,就知道你的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可以向学校或有关单位报告,求得解决,再如养狗咬伤了行路的学生怎么办?你学习《民法通则》第127条就知道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总之,只有学好法律,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一些未成年人盗窃案、抢劫等案件中,大部分行为人均表示,根本不知道其行为是犯罪行为。

1、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案例,被告人刘某年仅13周岁,是中学缀学的学生,刘某缀学后,一直沉迷于上网吧玩游戏,但父母不给钱,于是他就想到向低年级小学生下手敲钱,于是,他就在小学校门口游荡,看见小学四年级学生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自已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你,方某很怕,将自已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其中有一次,刘某逼方某带他到方某父亲那骗借了三十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2、从这起案件的发生和发展看,一方面,施害者对违法和犯罪认识不清,另一方面,被害人也不懂得合法与违法犯罪的界限,不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至于三番五次的被抢劫。从这些案件可以看出未成年人懂得什么是违法和犯罪,对规范自已的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未成年人必须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使自己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哪些行为构成违法与犯罪(也就是要使自己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同时,知道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在校园内有人向你要钱要物怎么办:同学们在本校内被人强要钱物的情况虽然比较少,但有些同学遇到过。等你们到县上上学这种情况就会遇到。这种学生往往是那种沾染了不少恶习的,出了名的坏孩子,你认识他,或是半熟脸,你能从别人那里问出他是谁。他让你给钱,给他烟,或是你的其它物品,不然就说要打你,甚至还可能传言以后见一次打一次,他敢在学校内做这种事情就不怕老师吗,就不怕学校处理他吗?是不是胆子太大了。我看并不是他胆子大,而是他利用你们胆小怕事,他觉得你不敢对抗他,不敢声张告诉老师,给了钱、物、免得以后找茬,受欺负,其实他心心里虚得很,只要到学校来读书的,没有不怕老师的学生。”有个现象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学校里的班干部、“三好学生”就很少遇到这种威胁,因为“要钱物”的学生来学校读书都知道,这些学生和老师关系密切,是什么都敢跟老师说的。

对此种事如何解决呢?(1)应该大声拒绝,不行,我凭什么给你!要正气压住邪气,我跟老师说去。(2)看看自己视野中有没有老师和正义感的同学、同时大呼,使他不敢轻举妄动,记住千万不要胆小,软弱在此是一文不值。也用不着和他动手,如果动手一是你显得不文明,二是你也容易吃亏。毕竟寡不敌众。如果在校外遇到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他们都是本地的流失生和已经毕业的人,他们和坏孩子相互勾结,狐假虎威专欺负软弱的同学,记住:(1)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先要拒绝和不认识的人答话,(2).如被强行栏下,要义正辞严说我没有钱,同时找机会迅速离开,(3.)如果再不让我走,我就报警,他是不敢打你的,一旦打你,那就犯了抢劫罪,那可就要坐牢了。法律是无情的,只要他敢打你,他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所以我说他们做坏事是不敢打你们的,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遇到你们应该理直气壮地面对。

二、应当学习哪些法律?

作为小学生,我们的年龄基本上都介于7至13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正是心理成长、变化最大的阶段,用一颗平衡的,宽阔的心态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下去,便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相反,“一失足便成千古恨”,走错了路也许会怡误终身。我们应当了解一下在哪些法律中的什么样的年龄段应负什么责任,从而来了解我们小学生应当掌握的哪几种法律知识。

一)18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寻求哪些保护。

二)14至16周岁限制行为能力人。16周岁:完全行为能力人。《刑法》规定16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14周岁为治安责任年龄。也即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因此我们应当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学习了这些法律就知道自己如果违法犯罪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或刑罚。法律不因你不知自己的行为犯了哪条法律而不追究责任。三)10周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下或不能辩别是非的精神病人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自己的过错对它人造成侵害的由其监护人负民事责任。因此我们应当学习〈民法〉,〈民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人身、财产、婚姻、经济等方方面面,学好了民法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四)在道路上我们基本上都属于骑自行车或行人一族,当然也有少数家庭条件好的还骑摩托车、开车等。〈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12周岁以上方能骑自行车上路,18周岁至60周岁允许驾驶机动车辆(小客可至70周岁)。因此要在道路上保障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道路交通安全法〉。当然生活中我们涉及的法律法规很多,在此由于时间关系,我简要介绍一些基本常识,以上我给大家介绍的有关法律也说明违法不等于犯罪,犯罪必定违法,无论是违法与犯罪,同学们都不能触犯,要从点滴做起,从遵守校纪、校规入手,做学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禁止对老师的教育臵若罔闻,否则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三、未成年人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我们看到的一些青少年案件中,有些青年本来是品学兼优的,只是由于没有管束好自己,看到社会上一些闲事,放任自己去参与,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如案犯李某原是某中学的学生,因父母离异无人管教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他就自暴自弃,成天泡在网吧里上网玩游戏,并结识了刘某等人,后与刘某等人一同去打架伤人,抢出租车司机,坠落的无法自拔,最后被关进临牢,被判处七年徒刑。

(三)、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需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第一、同学们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你们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对于这一点,我给同学们举个案例,这个案例中的作法对同学们很有借鉴作用,一天住在离学校较远的小女孩娟娟放学后背着书包独自一人往家里赶,罪犯王某看见娟娟脖子上挂着一把钥匙往家赶的样子,王某心想:这个小女孩家可能大人没在家的,我就跟着她待她开开门后就冲进她家抢点东西。于是王某就一直跟着娟娟,走了一段路后娟娟发现后面有个男青年一直跟着她,心里很害怕,在走到自家房子门口时,她心想:如果我现在开门进房间的话,这个坏蛋一定会冲进我家干坏事的,我不能开门。娟娟一直在家门前马路上逛来逛去,王某见娟娟没开门就躲在远处等,过了一会儿,娟娟看见隔壁的张阿姨走了过来,就立即凑着张阿姨的耳朵把她遇到的情况告诉了张阿姨,张阿姨叫娟娟去开门,她立即打110报警。在娟娟开门后,王某就冲上前将娟娟逼进一个小房间里反锁起来,并威胁娟娟不准喊叫,他自己就到娟娟父母的房间里翻东西,在王某翻东西时,由于张阿姨报了警,公安人员及时赶到将王某抓获。

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例如前面所举案例中的方某,他当时就没有通过正当的途径保护自己,如果他被刘某第一次抢劫时立即向父母或老师报告,就不会三番五次地被刘某抢劫。此外学生之间打架事件也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据调查,一些学生被同学殴打后并不是向家长或学校汇报,而是自己作主到外面找人来报复,要知道报复伤人也是违法的,情节严重的是要构成犯罪的,要被判刑坐牢。

总之同学们如遇上不法侵害时,不要害怕,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要敢于检举揭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信邪不可能压正的道理,干坏事的心总是虚的,害怕的应该是他们。

四、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培养自己的“雅言雅行”。一个人的言语、行为是不是符合“雅言雅行”要求,对于在社会上的立身处事关系很大。“雅言雅行”教育教给了学生怎样做人:为人处事时,懂得尊重别人;懂得人际关系融洽和谐靠的是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其间包括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爱护公物,养成卫生习惯,遵守公共秩序,遵纪守法,待人宽厚……做个堂堂正正的有中国心的人……。“雅言雅行”是一种资本,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将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因此,让学生从现在起能在社会上做个“雅言雅行”的公民,在家做个“雅言雅行”的孩子,在学校做个“雅言雅行”的好学生。

作家柳青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同学们还没有走上社会,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一定要走好每一步,学会分析,学会辩别,学会拒绝,才能学会自我保护,否则一旦触犯法律,法律是无情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会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后悔莫及。在新的学期里,大家要多学习一些系统的法律知识,逐步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有效预防违法犯罪,树立守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能正常运行。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

法制教育讲座3 篇8

今天我们举办中学生模拟法庭观摩活动,旨在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开展中学生模拟法庭活动是一种形式新颖、学生喜闻乐见、效果良好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方式,值得各学校好好学习,积极实践。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采取了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方法,认真开展学校法制教育,不断拓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领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成效比较明显。

1、为进一步指导中小学加强法制教育,教体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法制教育工作意见》,对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活动开展、考核奖惩做了明确要求。各单位能够抱着为社会负责、为群众负责、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学生纪律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团委、总务处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校长是学校法制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各学校将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制定了目标比较明确、措施比较具体的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并安排专门人员抓好组织实施。

2、措施到位,提高法制教育实效。一是加强法律普及,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全市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新《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面普及法律知识。二是立足课堂主渠道,并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图片展、法律知识测试、举办模拟法庭、心理咨询等形式,不断加强对青少年法制观念的教育和文明守纪行为的塑造。三是整合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力。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法制教育,加强了对广大家长的普法宣传,提高家长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建立健全警校共建制度,定期邀请他们为学生做专题报告,对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四是加强校园管理,做好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在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和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提高防范不法侵害的同时,加强了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为教育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外围环境。五是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实行班主任定期家访制度,全面落实问题学生的帮教责任制,保证法制教育长流水、不断线。六是健立健全法制教育督查考核制度,强化学校责任意识。市、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把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情况作为综合评定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实施重大事故否决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落实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法制教育职责。

我市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继续侵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少数青少年的法制观念仍然比较淡薄,依法保护自己正当权益的能力还比较弱;有的家庭、学校和地方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忽视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的倾向依然存在;法制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教学方式落后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师生关系冷漠,民主师生关系不够等,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二、今后我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建议

1、加强对青少年法律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科技技术飞速发展,新的世纪注定是充满竞争的时代,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关键在人的素质,法律素质是新时期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要切实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抓好中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全面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青少年时期“自我”概念日益彰显,个性开始展露,心理变得敏感而脆弱,该阶段常被喻为“断乳期”、“危险期”或“狂风暴雨期”。中学生身心处在急剧变化状态,情绪容易偏激、冲动,办事容易意气用事,是教育比较困难的时期。刚才模拟法庭中的“张军”同学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但此时的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学向上,如果我们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会引导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2、着力改革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面对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多元价值观的日益深入,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最强音。素质教育继续推进同样面临许多复杂情况,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参考,需要我们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在这种宏观的背景条件下,青少年法制教育要取得如期的成效,必须在继承并发扬我们已有的的好做法的同时,着重研究教育面临的新形势,认真思考青少年的学习现状、生存现状、思想现状,着力改革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具体要求是:

一是要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确定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要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学生们熟悉的社会生活中,法制教育活动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受到教育。中学阶段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要搞好法制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整合。要把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中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相结合,与科学人生观教育相结合,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要在结合点上寻求教育方式方法的突破,探索“教育点”,激活法制教育的生命力。

三是要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通过主题班会、辩论会、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法律知识测试、模拟法庭、旁听公审大会等形式,积极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要结合学习化社会的构建,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

育体系。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阵地,积极推动家庭教育,开展以“远离失学、远离伤害、远离犯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资源要向社区延伸,通过探索开放教育阵地、为社区提供师资支持等方式,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求。要积极引导社会教育资源向社区倾斜,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在社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资源在社区共享、教育内容在社区结合、教育情况在社区沟通、教育工作在社区衔接的良好局面。

四是要强化对法制教育工作的管理,努力使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学校管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人文关怀,要实施精细化管理,杜绝管理漏洞。要结合新课程改革,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要完善在校学生知识结构,使法律知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内容,努力形成渐进、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体系,确保青少年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任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师资培训、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制度,探索建立有关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测评、法制课质量评价、学校责任制、依法治校,以及各种法制教育基地建设等制度。

五是要研究法制教育新情况,做好“重点学生”的教育工作。要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倾向,防患未然,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切实培育学生信息素养;要采取得力措施,有效防范校园暴力行为的产生,使学生对学校教育产生亲和力。与此同时,各学校还要特别注意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和管理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形

成有利于转化的氛围,保证帮教工作不留死角。学生辍学和流失也是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致因之一,要切实解决学生的辍学问题,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

上一篇:【实用】写给老师保证书下一篇: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教育史考博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