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问题分析(共9篇)
[摘要]:在科技日新月异、形势千变万化、工作动态多变、综合性不断增加的当今社会。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必备的素质,也是纪检监察工作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本文首先分析了纪检监察工作创新问题,针对对相关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本文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参考与指导价值。[关键词]:创新;素质;纪检监察;参考
一.引言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机制创新,是当前纪检监察部门最迫切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做好新的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在观念上有新的转变,思路上有新的突破,坚持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形势,正确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新任务、新部署、新要求,着力在创新理念和思路上下功夫,以科学的理念和思路谋划各项工作,以科学的举措和方法推动各项工作,抓重点求突破,抓创新求特色,抓落实求实效,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有力保证。
二.当前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纪检监察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必须看到纪检监察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领导体制上的不适应
一是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及上级单位一把手、上级书记的初核等,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落实。二是对派驻机构管理体制迟迟难以理顺,派驻机构说起来是双重领导,但由于其人事管理在部门,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来源等要依赖部门,难免出现重部门工作轻纪检监察业务工作的倾向,特别是在执纪办案过程中容易受部门因素左右和影响。三是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兼职过多,专职不专现象严重,多数乡镇纪委与组织、宣传部门合署办公,普遍存在组织关系复杂,工作关系不顺,精力难以集中等问题。(二)职能发挥上的不适应
一是职能错位,存在“大包大揽”倾向。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能是组织协调,但实际工作中有时却成了“事事牵头、样样主抓”,有时还充当了“开山斧”、“救火队”的角色。二是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全面充分。不能准确把握教育、监督、惩处、保护四项职能,做到全面履职,而是有时重 “惩处”轻 “教育”,有时重“教育”轻“惩处”,有时重“监督”轻“保护”,有时重“保护”轻“监督。三是工作不负责、怕负责。某些本属于纪检监察机关自身职责范围可以决定的事项不去决定,而是找出种种借口和理由去向同级党政领导多头请示、报告,往往错失良机、贻误战机。
(三)基层纪检组力量薄弱。
有些部门虽然都设立了纪检组,但个别单位的纪检组发挥不了应有作用。大部分纪检组只设组长1人,成了“光杆司令”,往往是工作过多,疲于应付;有的被单位领导“敬而远之”;有的被“拒之门外”,履行不到监督职能;有的事务缠身,兼顾本职工作少,发挥作用不到位;有的把纪检组长当作是一种待遇,作为提拔的“跳板”,工作疲于应付;有的把年纪大,其他岗位安排有困难的干部安排搞纪检监察工作,导致不少部门纪检监察干部“老龄化”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四)思想观念创新不足
思想认识上的不适应。有的纪检监察干部缺乏创新精神,不善于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习惯于用老观念、老办法、老套路来思考和处理问题;有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工作上“等靠要”思想严重,把做好工作的着眼点依靠在增加人力和财力上;有的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不够强,认为狠抓纪检监察工作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五)队伍建设上的不适应
一是知识素养有待提高,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精通财务、审计、法律、市场经济、电子技术等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更少。二是系统培训少,培训渠道单一。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上岗前没有专门培训、在岗时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的现象,业务知识常常得不到有效更新和补充。三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交流亟待加强。纪检监察干部流动性不强,成长缓慢,新鲜血液不多,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举措上无新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质监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有的同志还满足于过去的成绩中,仍凭惯性工作,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有的同志没有工作主动性,坐等领导指示。三.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纪检监察干部要自觉坚持“四严”,即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培养恪尽职守、秉公执纪、敢于碰硬的职业操守。同时要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切实提高履职能力。一是善学习。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把学习当做一种职责,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贯穿于工作和人生的整个过程。注重学习政治理论,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坚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达到新境界。二是要树立威信。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要把品行端正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要更加看重自己的人格,更加珍惜自己的名誉,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身正求公正,以公正换人心。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别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要以惩树威,以诫树威,以廉树威,以勤树威,以干树威,树立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三是会调研。调查研究是纪检监察干部的一项基本功,要把其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要围绕大局,结合工作实际,选准调研的着力点。在调研中破解难题,在调研中总结经验,在调研中科学决策。四是要敢于碰硬。敢于碰硬是维护党纪政纪尊严、忠实地履行党章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纪检监察机关职责的具体行动。敢于碰硬的勇气源自底气,前提是坚持原则,重点是攻坚破难,关键是百折不饶。严肃查办案件是落实反腐败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反腐败斗争要坚决持久地开展下去,必须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格执行党纪政纪,绝不容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要坚持原则,对违纪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坚决查办一起,绝不手软。
(二)纪检监察必须找准定位,在本职工作上下功夫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来定“准”位,而不出现偏差,需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关系。对纪检监察机关布置的工作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凡本部门的重大活动、重要措施、重要信访举报、大要案件的查处、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等都要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报告。二是处理好与局党组的关系。始终坚持党组的领导,要与党组保持高度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到“五个主动”:主动提出本单位反腐倡廉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及时提交局党组讨论研究,争取支持;主动向局党组汇报群众信访、本部门和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针对问题,积极谏言献策,为局党组当好参谋助手;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党组分忧解难;主动提出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路子、新招数,拓宽工作局面。主动承担局党组交办的其他事项。三是处理好与局机关各部门的关系。要坚持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不包办代替,不超越权限。需要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的,勇挑重担,当好主角。需要配合的工作,恰如其分地当好配角。在工作方法上注意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钦差大臣”式,到处插手,横加指责;一种是“聋子的耳朵”式,怕得罪人,不闻不问,明哲保身。只有找准定位,在本职工作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发挥纪检监察的作用。
(三)增强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创新是推进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做好纪检监察工作,就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要把本单位工作经验系统化。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研究、总结本单位工作经验,形成新的较为完善的工作思路、措施和方法,并不断总结提高,创造出更加系统、更高层次的新经验。二是要把上级精神具体化。贯彻上级精神不能简单照搬照抄,当传声筒、收发室,要吃透上级精神,将上级要求与本单位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贯彻落实中创新。三是要把外地经验本地化。现代信息的快捷,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学到很多外地和外单位的新思路、新方法,但我们要结合实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学习的基础上树立新观念、开辟新领域、提炼新方法。四是要使本单位工作特色化。抓创新就是抓特色,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形成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工作经验和风格。四.结束语
增强纪检监察干部创新意识,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创新,是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不断求得新发展、新突破、新成就的需要。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各个方面增加知识的积累,丰富生活经历, 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将学到和掌握的创新技能大胆的运用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之中,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和稳定出力献策做贡献。
参考文献
一、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纪检监察工作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但是在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损失, 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难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如下。
(一) 缺乏完善的制度。由于国企的权利过于集中, 制度没有具备良好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尤其是在领导任用方面, 缺乏完善的激励、竞争、制约机制。在拜金主义的驱动下, 部分工作人员思想意志薄弱, 过于片面追求自身利益, 容易滋生腐败行为。
(二) 纪检监察工作存在局限性。现代企业中的纪委书记身兼多个职位, 由于人事关系的不独立, 对本单位工作缺乏高效的监督。纪检部门形同虚设, 难以真正发挥有力度的监察和考核。无平衡的权力制约, 缺乏独立的监督, 降低了纪检监察工作效率。
(三) 难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效果。由于信访信息化水平较低, 未能实现“大信访”的互联互通, 将难以发挥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虽然现代企业提供了必要的群众监督途径, 但是在长期运行时效果比较差, 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解决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 树立全新的政治服务意识。在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中, 必须将全新的政治服务意识贯穿于整个谋划工作中, 确保企业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 围绕建设开展效能监督检查, 建立效能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有机结合传统检查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 综合解决企业决策部署矛盾。
(二)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根本任务在于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不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确保权力运行的透明化, 切实推进企业廉政勤政和依法行政。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进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高效发展。
(三) 推动行政监察工作持续创新。纪检监察工作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因此,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必须立足于具体的实践中,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 不断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思路, 进行创新资源高效配置, 切实拓展纪检监察工作范畴, 从根本上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时效性。在新时期下, 通过电视、电台、网络等平台, 提高行政监察工作的效率。
(四) 完善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制度。在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中, 首先必须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取消越级信访考核指标, 为解决信访群众的实际问题提供充分的依据, 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其次, 建立规范的信访绩效考评机制, 严格执行领导阅批群众来信、定期接访、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 杜绝出现拒绝接访和相互推诿现象。最后, 完善信访督查工作机制、信访稳定工作综合协调机制、群众评价信访工作机制、信访终结制度等, 借以持续提高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效率。
(五) 促进基层信访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在表达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过程中, 按照“人民—代表—政府—人民”的政治运行顺序, 充分发挥媒体信访制衡作用, 并保持媒体监督的畅通无阻, 有效制衡权利, 有效确保公众舆论社会信访方式的独立性。为了促进信息化建设, 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必须维护运行制度化, 建立省级数据中心, 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其次, 要促进相关数据信息化, 建立信访信息数据库, 充分提高信访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后, 促进运行维护标准化, 建立监控平台, 及时处理日常维稳事件, 并制订应急预案, 从根本上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六) 加强基层纪检监察信访队伍建设。为了提高信访工作效率, 首先必须建立信访举报工作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组织一支专业的基层纪检监察信访队伍。其次, 合理配置法律工作者, 站在法律的角度, 向信访人解释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人员, 必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解放思想, 树立科学发展观, 具备奉献精神,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
关键词:企业;纪检监察;发展观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下,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定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而发展,企业开展纪检监察工作主要是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强化党内纪律监督,推动企业改革的深化发展,更好地督促企业依法经营,最终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当前,在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加快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新时期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机制仍存在不规范现象,缺乏完善的制度制约,因此如何切实加强企业的纪检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深化改革服务为企业稳定发展和年度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宗旨,这就需要我们只有意识到纪检监察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法制社会起到重要作用。以下将对企业强化纪检监察力度的有效方法进行分析:
一、从实际出发,促进企业机制的优化发展
(1)落实企业纪检监察的廉政风险的防范体系。这既要确保企业领导干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也要化解风险,将思想道德作为我们最重要的防线;与此同时要提高程序的规范性、制度的全面性,并结合权力的重点与关键,在重要事项的决策、重要人员的任免以及大额资金的投入等方面,我们要结合实际制定重点的廉政风险点,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要形成廉洁自律的防范体系。在企业纪检监察内部,从领导人员自身开始,形成自我修身的自律体系,切实加强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视程度,注重将关口前移,强化防范措施。
(3)建立顺畅的信息与沟通系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制度反腐的一条基本思路,也是企业内部控制要素中很重要的一环,这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厂务公开,阳光管理,信访。厂务公开主要是企业内的信息披露制度,它是将企业的重大问题、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向职工群众公开,防止和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阳光管理工作的目的是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员工对管理的参与度,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监督力;阳光管理工作的目的是提高管理工作透明度,强化员工对管理的参与度,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监督力。
(4)严格落实国家的方针和政策。转变以往的工作手段,从常规性监督与管理,转向常规性监督与先进技术监督手段相结合,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监察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水平,发挥教育手段的积极作用,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形成激励约束的积极作用。
二、提高素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人作为开展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主体,只有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才能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首先,要求纪检监察人员具有坚定的政治觉悟。遵循“精通业务、优良作风”原则,全面落实、贯彻党章赋予的任务与目标,充分了解监察业务的内容、方法、要求等,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严格把控政策的界限,善于总结经验、理性思考,提高工作的针对性、预见性,积极改进工作作风与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
再次,强化企业纪检监察队伍的素质建设。我们要不断完善纪检监察机关的建设,提升纪律检查干部的整体素质,确保党章职责、任务的落实到位;同时提高依法办案的重视程度,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最后,构建惩罚腐败的制度。从客观方面考虑自身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专业水平、政治素质等,全面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在经济、法律、金融等各方面,提升自我,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企业发展需要。
三、转变传统的监察观念,改革创新
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惩防腐败”的总体原则需求,理清思路、明确定位,探索一条适合企业实际运用的监察管理之路。有关观念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引导企业领导人员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求领导们既要做到廉洁自律,又要积极查办案件,发挥效能监察的积极作用;另外发挥办案效能,也可提高防范工作效率。
(2)发挥纪检监察组织的合力优势。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性过程,包括法人治理机构也要不断优化调整,只有实现内部权力的分解,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体制的配置与制约,才能真正保障权力的有效运行。
结束语:当前企业正处于市场经济改革与优化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而纪检监察工作的全面开展,在提高企业健康发展、维护企业稳定性、实现企业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只有不断完善企业纪检监察的队伍建设、方法创新、制度改革,真正将纪检监察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意识,共同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才能加快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工作的力度,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哲.浅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近况与应对措施[J]山西青年周刊,2013,(4).
[2]翟文娟.浅议新时期下企业纪检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J]商场现代化期刊,2010,(23)
效能监察工作的思考
企业效能监察是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创新的产物,它在创新中产生,也必将在创新中发展。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而也给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赋予了更新、更高的内涵和历史使命。因此新形势下,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如何进行创新与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一、要创新与发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与企业管理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统一性,它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一)创新与发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是纪检监察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中心任务的有效途径。首先,效能监察能够促使纪检监察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联系更紧密,能够促进企业更直接、更具体地加强和改进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其次,效能监察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监督方式,能把监察职能贯穿到管理的全过程,促进纪检监察工作深入开展。因此,企业开展效能监察是企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是
1纪检监察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中心任务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独立地对某一系统实施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它是由有关监督、业务、管理机构共同实施,能够形成职能结合、优势互补的监督合力。同时,效能监察能够在纵向监督和横向监督方面发挥作用。因此说,效能监察是监督的再监督,是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监督方式。国有企业把效能监察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重点围绕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资金管理、物资购销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才能促进企业管理达到效率、效益、廉洁、质量的有机统一。
(三)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是推进反腐倡廉、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客观需要。企业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违纪问题往往与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漏洞相伴而生。效能监察在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能够发现和揭露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案件线索,能够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意见,督促有关管理机构和人员积极采取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规范管理行为,关口前移,能够通过效能评价和责任追究,惩防并举,促进管理人员勤政廉洁、高效优质地工作。企业效能监察体现了企业反腐倡廉、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要求,并在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要创新与发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薄弱环节
尽管国有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随着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日趋建立和完善,决定企业管理效能的因素越来越复杂,效能监察的内容越来越集中。面对这种情况,必须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制约企业效能监察创新与发展的薄弱环节。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在履行监督职能时面临的困难,是我们在创新与发展企业效能监察过程中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当前各个企业对效能监察的认识和态度上差别很大,有的企业意识和感受到了效能监察对提高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而且自觉积极地加强和完善。有的则没有明确意识,更缺乏积极的建设性的行动。
二是效能监察在人力资源上不够适应。首先,企业配备纪检监察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造成实际工作中的被动局面。其次,职能部门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导致效能监察工作力度和效果不很理想。
三是效能监察责任追究难。没有追究,也就无从谈起责任的落实。效能监察工作作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责任追究是关键环节。只有抓住责任追究,领导干部才会切实负起责任。然而在当前企业内部这样的责任追究实际上是不同程度地受到好人主义、部门和单位的保护主义的干扰。同时,领导的个人意志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
三、要创新与发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拓展新思路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需要调整思路,准确定位,形成“在融入中加强监督、在监督中提供保证、在保证中突出效能”的崭新工作思路。
一是在融入中加强监督。当前,改革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无时无刻地在进行。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是一种新的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难度和阻力都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监察部门的强力参与,通过对人的监督,对事的监察,对全过程的跟踪。对问题的解决,促进改革进程。加快改革步伐,落实改革措施,取得改革成果。
二是在监督中提供保证。企业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有一个酝酿协商的过程。效能监察要在效益、效能方面,在保廉促勤方面做好研究,提前融入,超前预防。把效能监察对管理行为的规范和要求,融入到企业改革的措施中去,从源头上保证从业人员勤政廉政。同时,效能监察要为各项管理工作的顺畅运行提供保证,通过规范运作,堵塞漏洞,发现问题,督促改进,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在保证中突出效能。效能监察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国有企业所固有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从业人员的管理观念和管理行为,都制约着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效能监察通过强力推进改革,积极融入管理,依法规范行为,激励管理热情,来实现效能监察的最终目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为贯彻落实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要求,进一步完善压力管道气瓶安全监察工作,结合新修订的《特种设备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和《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6-2014,以下简称《瓶规》),现就压力管道气瓶安全监察有关问题的意见通知如下:
一、关于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
(一)关于新《目录》中压力管道介质范围。
新《目录》的压力管道定义中“公称直径小于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1.6MPa(表压)的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的管道”所指的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不包括液化气体、蒸汽和氧气。
(二)关于新《目录》中压力管道元件类别和品种。列入新《目录》的压力管道元件公称直径均应大于等于50mm。
1.新《目录》中的“球墨铸铁管”不包括该品种以外的其他铸铁管; 2.新《目录》中增加“复合管”品种,具体包括金属与金属复合、金属与非金属复合、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三类;
3.新《目录》中“金属阀门”品种中典型产品包括:调压阀、调节阀、闸阀、球阀、蝶阀、截止阀、止回阀、疏水阀、隔膜阀、节流阀、旋塞阀、柱塞阀、低温阀、减压阀(自力式)、眼镜阀(冶金工业用阀)、孔板阀(冶金工业用阀)、排污阀、减温阀、减压阀等;
4.新《目录》中“旋转补偿器”品种不包括原《目录》中的“特种型式金属膨胀节”;
5.新《目录》中不包括原《目录》中的“铸造管件”“汇管”“过滤器”“特种型式金属膨胀节”“金属波纹管”“紧固件”“阻火器”品种以及“压力管道支撑件”“压力管道材料”。
(三)关于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TSG D2001-2006)许可项目及级别表中所列的铸铁管、有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合金制管件、铸造管件、管接头、金属软管、弹簧支吊架、紧固件、汇管、汇流排、过滤器、阻火器、其他元件组合装置(除污器、混合器、缓冲器、凝气(水)缸、绝缘接头)、低温绝热管、直埋夹套管、阀门铸件、锻制法兰的锻坯、锻制管件的锻坯、阀体锻件的锻坯、压力管道制管专用钢板、聚乙烯管材原料、聚乙烯复合管材原料、聚乙烯管件原料、聚乙烯复合管件原料等未纳入新《目录》范围,制造上述压力管道元件不再需要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
新《目录》将紧急切断阀划入安全附件种类,由总局负责实施制造许可,不再划分级别,但应限定其产品参数范围,其许可条件暂按《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TSG D2001-2006)中阀门的许可条件要求执行。
新《目录》范围内的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级别品种见附件1。
(四)关于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
按照《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暂缓实施<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的通知》(质检办特函〔2013〕583号)要求,《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TSG D7001-2013)暂缓实施。但埋弧焊钢管与聚乙烯管应按《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埋弧焊钢管与聚乙烯管)》(TSG D7001-2005)的规定继续实施制造过程监督检验。
(五)关于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企业换证时,原则上应重新进行型式试验。如果换证企业已按现行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规定完成了相关产品的型式试验,并且相关产品的参数、结构、工艺没有发生变化,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规定需要监督检验,已经实施了制造过程监督检验的,换证时可免做型式试验。
(六)关于压力管道安装。
持有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的单位在安装压力管道的同时可以安装与其连接的压力容器或整装锅炉,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安装监检机构一并实施安装监督检验。
锅炉与用热设备之间的连接管道总长小于等于1000米时,该锅炉及其相连接的管道可由持有锅炉安装许可证的单位一并进行安装,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安装监检机构一并实施安装监督检验,并可随锅炉一并办理使用登记。管道总长超过1000米时,与锅炉连接的管道必须由持有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安装,并单独办理压力管道使用登记。
(七)关于压力管道元件组合装置。
新《目录》中“元件组合装置”品种是指将管子、阀门、管件、法兰等压力管道元件组焊在一起具备某种功能的装置。目前只对井口装置、采油树、节流压井管汇和燃气调压装置、减温减压装置颁发制造许可。
持有D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或燃气调压装置制造许可的单位可以组装撬装天然气加注装置中的压力管道。装置中的压力容器应当由持相应级别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制造。撬装天然气加注装置中包含压力容器且压力管道总长度小于等于10米的,可随压力容器一并办理使用登记;不包含压力容器或压力管道总长度超过10米的,应单独办理压力管道使用登记。
(八)关于压力管道使用登记。
长输(油气)管道和公用管道使用登记已列入行政许可改革范围,总局和各地质监部门暂停办理长输(油气)管道、公用管道的使用登记。工业管道仍须按《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TSG D5001-2009)的规定办理使用登记。
(九)关于压力管道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对压力管道安装过程应当实施监督检验,对在用压力管道应当实施定期检验。经质检总局核准具有相应压力管道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均可接受安装单位或使用单位的约请,对压力管道安装过程实施监督检验或对在用压力管道实施定期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并对检验结论负责。
具有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均可承担其检验压力管道的合于使用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负责;具有RBI 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可以承担压力管道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检验机构进行长输(油气)管道、公用管道定期检验时,可根据需要,按照《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TSG D7003-2010)、《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TSG D7004-2010)、《埋地钢质管道风险评估方法》(GB/T 27512-2011)等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长输(油气)管道、公用管道开展风险评估和基于风险的检验(RBI)。
对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压力管道的违法行为,各级质监部门应当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十)关于压力管道设计审批人员。
压力管道设计鉴定评审机构按照《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TSG R1001-2008)规定组织开展压力管道设计审批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时,相关考核计划和考核结果不再需要报送质检总局公布。
(十一)取消制造、安装单位注册资金要求。
按照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要求,取消许可条件中对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压力管道安装单位注册资金的要求。
二、关于气瓶安全监察工作有关问题
(一)关于气瓶及气瓶阀门制造许可。根据新《目录》对气瓶品种分类的调整,按照减化许可数量、扩大许可覆盖范围的原则,依据《瓶规》附件A对气瓶制造许可级别品种进行相应调整。新《目录》范围内的气瓶许可级别品种划分见附件2,气瓶阀门制造许可项目划分见附件3,同时取消气瓶附件制造许可条件中有关注册资金的要求。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按照《关于部分消防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公告》(2014年第12号)规定管理,制造其焊接结构的筒体不需要取得气瓶制造许可。制造其他消防灭火用气瓶仍需取得气瓶制造许可。
(二)关于焊接绝热气瓶的制造与检验。1.外封头盛装介质符号标志要求。
为吸取事故教训,防范焊接绝热气瓶的错装错用事故,焊接绝热气瓶制造企业应按照《瓶规》1.14.1.3的规定,在盛装液氧、液化天然气、氧化亚氮介质的焊接绝热气瓶外胆上封头便于观察的部位,压制明显凸起的“O2”“LNG”“N2O”等介质符号。大容积气瓶的字体高度不应低于60mm,中容积气瓶的字体高度不应低于40mm。对库存的无法压制介质符号的成品封头,企业应采用其它有效方法在封头便于观察的部位刻印永久介质符号,库存封头应于2015年12月底前使用完毕。2016年1月1日起,焊接绝热气瓶制造企业必须采用符合《瓶规》规定的封头产品。2.产品标签要求。
焊接绝热气瓶瓶体上应根据充装介质粘贴相应的产品标签,标签样式由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机构负责明确。
3.定期检验要求。
焊接绝热气瓶的定期检验国家标准未颁布前,检验机构可依据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进行焊接绝热气瓶定期检验,具体可按照《瓶规》1.5条规定执行。
(三)关于气瓶阀出气口连接形式及螺纹旋向。
对于直接作为介质充、放接口的气瓶阀门出气口,其连接形式及尺寸应符合《瓶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并采用有利于防止气体错装、错用的结构形式。用螺纹连接的可燃气体气瓶的阀门出气口螺纹应为左旋,用于助燃和不可燃气体气瓶的阀门出气口螺纹应为右旋。
车用气瓶阀门出气口连接形式和尺寸可不按照上述要求执行。同时装设气相和液相阀门的液化石油气钢瓶阀门出气口,应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液相阀门的出气口宜采用快装结构,气相阀门的出气口应为左旋螺纹结构。
(四)关于气瓶焊缝。焊接瓶体的纵、环焊缝以及瓶阀阀座与瓶体连接的承压焊缝,应按照《瓶规》4.4规定采用自动焊;采用全焊透或者双面焊的阀座(或塞座)角焊缝,以及焊接绝热气瓶上的接管与瓶体连接的焊缝可采用其它焊接方式。
(五)关于气瓶无损检测。
《瓶规》4.4规定“钢质无缝气瓶的无损检测应当采用在线超声自动检测(相应标准另有规定的除外),检测范围应当覆盖全部可检部位„„”,其中“全部可检部位”是指相应标准规定的检测范围。
(六)关于气瓶水压试验。
按照《瓶规》4.9条规定,无缝气瓶(小容积气瓶除外)应当采用外测法进行水压试验。目前采用内测法进行水压试验的无缝气瓶制造企业应积极整改,落实配备外测法实验装置,GB5099-1994《钢质无缝气瓶》修订以前,仍可以继续采用内测法进行水压试验。但新申请取证的无缝气瓶制造企业,必须符合《瓶规》4.9条的要求。
(七)关于气瓶标志。气瓶的钢印标记(包括铭牌标记、标签标记等),应按照《瓶规》附件B规定的内容和排列格式执行。如果确有困难的,可对排列格式做适当调整,但内容、项目应当符合《瓶规》要求。
气瓶制造企业应按照《瓶规》规定对现有气瓶标志及时调整。2016年1月1日起,气瓶制造企业应当使用符合《瓶规》规定的气瓶标志。
(八)关于气瓶产品合格证。
产品合格证应当注明气瓶和所安装的气瓶阀门的制造单位名称和制造许可证编号,呼吸器用气瓶、消防灭火用气瓶以及出厂时未安装阀门的气瓶除外。
(九)关于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安全评定。
按照GB5842-2006《液化石油气钢瓶》标准制造的气瓶,制造单位承诺的设计使用年限为8年,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可以在通过安全评定合格后,继续使用最长不超过一个定期检验周期。安全评定由具有液化石油气瓶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按照GB8334《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国家标准进行。检验机构应对评定结论负责,同时应出具安全评定报告并在瓶体上喷涂字高为60至80mm 的“安全评定合格”字样。气瓶需要更换气瓶阀门时,检验机构应选用具有气瓶阀门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制造的气瓶阀,并在检验报告或安全评定报告上注明气瓶阀的制造单位名称和制造许可证编号。
在GB5842-2006《液化石油气钢瓶》标准实施前制造的液化石油气钢瓶,依据钢印标记的出厂日期,使用年限达到15年的应当予以报废,并且采取可靠措施消除使用功能。
(十)关于对报废气瓶消除使用功能。
当地质监部门应确定负责对报废气瓶进行消除使用功能处理的检验机构或专业单位并对其实施监督检查。当地质监部门暂未确定单位的,由实施气瓶定期检验的机构按照《瓶规》7.2条规定进行消除使用功能处理。气瓶产权单位应依法履行气瓶报废义务,将报废气瓶委托给当地质监部门确定的单位进行消除使用功能处理。
(十一)关于车用气瓶充装记录。
车用气瓶充装单位已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气瓶充装进行控制和记录,且信息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并保存《车用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9-2009)第三十一条规定的充装记录相关内容,充装单位可不再进行人工书面记录和粘贴充装标签。
(十二)关于批量检验产品质量证明书和监督检验证书。鼓励气瓶制造企业将气瓶批量质量证明书和监检证书上网公示(应与气瓶瓶号钢印或在气瓶上装设的识别条码对应),并在产品外包装及合格证上印制识别二维码,为用户提供利用手机上网查询真伪功能。经气瓶用户(买方)同意,实施上述措施的气瓶制造企业可以不再向用户提供纸制批量检验产品质量证明书和监督检验证书。
附件:1.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品种级别
2.气瓶制造许可品种级别 3.气瓶阀门制造品种分项
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
针对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县纪委、监察局专门组织人员就县一级及县以下纪检监察机关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纪检监察组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机构设置与加强党风建设要求不适应。县一级纪检监察机构相对完善,县纪委、监察局于1993年实现合署办公后,机构设臵得到充实,内设机构有“9室一中心”(即:办公室、党风室、信访室、宣教室、纪检监察一室、纪检监察二室、执法室、案审室、综合室和举报投诉中心)。各乡镇都设立了纪委,县直部门和单位大多都设立了纪检组或纪委。
县及以下纪检监察组织相对薄弱。
1、县纪委、监察局合署办公后,虽然办事机构进行了整合,但是人员编制没有相应增加,在人员编制造成了1+1=1的结局。我县作为人口近百万的大县,而县纪委、监察局工作人员仍然执行合署办公时县编委24个行政编制的批复,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发展,纪委、监察局牵头或参与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监督检查的范围越来越广,县纪委、监察局明显感觉到人手力量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正常开展。
2、乡镇纪委虽然组成人员由纪委书记和3—5名纪委委员组成,但是从事纪检工作的只有纪委书记一人,其他人员都是兼职,很少有时间干纪检工作,而且乡镇纪委书记还要分管党委其它工作,对纪检监察工作精力上有一定影响。
3、县直单位绝大多数只有纪检组长或纪委书记一人,设立了监察室的,监察室人员也就一人,相对来说,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机构薄弱,力量有待加强。
4、村一级纪检组织更是薄弱,绝大多数行政村没有设立纪检委员,即使有个别设立的,也是由其他村级委员兼任,工作积极性、成效都不明显。
(二)工作规范化建设与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要求不适应。纪检监察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党的忠诚卫士的重要角色,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虽然这些年有所加强,但大都散见于各级领导的讲话中,真正形成制度的还真不多,跟不上日益发展的形势要求。
1、级别待遇没有明确规定。如:县、乡纪委书记的排名问题,没有一个具体文件规定,到底纪委书记应排在班子成员的什么位臵。从县委常委班子成员、乡镇党委委员的排名来看,纪委作为全县六大班子之一(有的地方称五大班子),纪委书记理应紧排在副书记之后,但是在实际排名中往往排在常务副县(乡镇)长之后,有的县直单位纪检组长不管时间长短总是排在副职后面,在别人看来似是“闲职”,有的单位将纪检书记一职作为安臵性工作,难以发挥作用。县纪委常委作为县级班子组成成员,理应享受同级党委副部长级(正科级)待遇,但是也没有具体文件进行规定,各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纪委常委多数仍然按副科级职级配备。
2、纪检监察组织内部科学化管理有待加强。内部管理的机制、制度没有统一制定,工作有时难以跟上形势。如:中央、省、市各级纪委早就对纪检组推广派驻制,但是县直单位(纪委)纪检组派驻制迟迟没有推行,纪检组长的提拔、待遇仍受制于所在单位,职能难以发挥。
3、保障机制有待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然而,在后勤保障方面明显落后于公检法,如:公务用车来说,县一级纪检监察机关一般公务车只有3至4辆,其中还包括书记公务用车。经费保障是个问题,县财政预算每年拨给纪委监察局的办公经费10万元左右,连维持办公费、车辆费等都不充裕,只有收缴违纪款才能保持收支平衡。通过收缴违纪款弥补办公经费,严重影响纪检监察机关的形象,给执纪带来负面效应,然而不收缴违纪款,机关难以正常运行。
(三)纪检监察职能发挥与当忠诚卫士、群众贴心人要求不适应。
1、工作合力有待加强。各县区虽然都成立了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但在实际工作中,反腐败工作只有纪检监察机关承担,有的单位连移送案件都很被动。造成纪检监察工作有时越位、错位,组织协调成了“越俎代疱”,不能发挥其他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
2、乡镇在执纪办案中存在畏难情绪。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最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领导不满意,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考评过不了关。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和气,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了,在民主测评中遭暗箭,影响考评结果。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案件便不了了之。有的同志缺乏工作主动性,坐等领导指示。这种心态在基层纪检组织中尤为突出。
3、基层纪检组织薄弱。干部兼职过多,难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干纪检工作,普遍存在“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的现象。乡镇、县直单位纪检监察工作没有真正纳入全县重点目标考评,单位主要领导对纪检监察工作重视不够,很多工作虚以应付,致使基层纪检工作难以跟上上级纪委要求。
(四)执纪环境与加强反腐败要求不适应。社会向来崇尚公平正义,然而,在一个社会小环境中,由于地域不广、交往频繁、人员熟悉等外界因素,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阻力不小。一是来自外界,一有点风吹草动,各种阻力接踵而来,人情网、关系网成为查办案件的“拦路虎”;二是群众不理解。有些群众对少数腐败现象和人员的容忍,而对纪检监察查办案件不理解,有的认为查处案件是跟人过不去,是故意“找茬”,查处一个腐败案例,不是从产生腐败的内因找原因,更多的是去揣摩与某领导关系如何或得罪了某位领导上找所谓“原因”。
(五)干部交流使用与激发工作热情不适应。纪检监察干部处于反腐最前沿,大多数干部具有丰富知识和胜任工作的能力,经常与腐败分子面对面的较量,得罪的人不少、承受的压力不小、不被人理解的也不少,然而,在干部交流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是传统观念的认识使然,认为纪检监察干部由于常年与党纪条规打交道,思想僵化、知识单一,难以胜任其他工作;另一方面,有的认为纪检监察是关键岗位、业务单位,派熟悉的人员心里才踏实。第三方面,纪委书记均由县委常委兼任,由纪委副书记升任纪委书记的微乎其微,因此,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充其量最多能升任正科级干部,提拔到副县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导致纪检干部对自己的前途存有后顾之忧。鉴于以上几方面理由,提拔重用很受限制,影响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热情。
(六)纪检干部自身建设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一项政策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干部队伍素质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然而,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中,仍然存 在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存在“接岗时没有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的现象,业务知识常常得不到有效补充,知识面窄,内容过时,理论水平、工作思路、方法举措等相对滞后,制约着纪检监察工作质量的提高。
(七)中心、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制约纪检监察工作发展。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存在就纪检论纪检,中心和大局意识不强,对事关发展大局问题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从全盘和大局考虑干好纪检监察工作方法和点子不多。创新意识不强,拘泥于原有的条条框框、习惯于按部就班,思想上僵化,工作疲于应付,应对日益发展的形势变化,有时“力不从心”,创新意识缺乏。
二、治理对策及意见和建议
(一)明确基层纪检组织编制配备。由省纪委或市纪委联合人事部门联合发文,规定县级纪委人员编制配备问题,可以参照全县人口数量,50万—80万人口的县可配备30个编制,80-100万人口的县可配备40个编制,100万-120万人口的县可配备45个编制,切实解决县级纪委人手力量不足问题;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乡镇要配备一名纪委副书记,有条件的乡镇配备1—2名专职纪检干部;在村一级设立纪检委员,落实工资待遇,明确工作职责;在县直单位设立监察室,配备1—2名纪检干部,参照省、市做法对县直单位派驻纪检组实行由县纪委统一管理,在工资福利、人员调配等方面与驻在单位脱钩。
(二)明确纪委常委班子成员的级别待遇。由省纪委或市纪委联合组织部门对县纪委常委班子成员的级别待遇问题进行发文,明确县纪委常委享受正科级待遇,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积极性。
(二)实施纪检监察机关规范化建设。由上级纪委牵头,制定规范化建设文件,对纪检监察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规 范,对收缴违纪款项返还予以明确,对公车配备予以明确,使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障内部管理、经费、后勤保障到位,促进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强化执纪办案的力度。一是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加强与执纪执法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强化反腐败领导小组职责,形成办案合力;二是强化查办案件职能,对敢于办案、善于查案,文明办案,能办成铁案的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奖励,在提拔使用上优先考虑,激发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加强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充分已利用查办的典型案件进行警示教育,强势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四是把纪检监察工作纳入重点目标考评,既重案件查办,又重预防工作,制定科学合理考评方案。
(四)优化执纪办案环境。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培养社会公众公平正义意识,让腐败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二是实施异地交叉办案,即:探索市县联合、县县交叉、县乡联合、乡乡交叉办案模式,避免熟人、熟地办案的“弊病”;三是像公检法一样,在办案经费上由上一级纪委明确,保障各项办案经费到位,切实解决办案设备老化等问题。
正确处理本职工作与分管工作的关系。在当前体制环境下,纪检干部不分管其他工作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分管其他工作,纪检干部有时就会成为“闲职”,本单位的许多工作就难以接触,始终业务不熟、情况不明,也不可能很好地将纪检工作融入到本单位的业务工作当中,通过分管工作有利于锻炼纪检干部,并在工作的开展中,通过自身的参与、履行好监督检查的职能。因此,分管工作与本职工作要注意把握好量的关系,确保两不误、两促进。
(五)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一是实现省、市、县上下直通交流和县县互通交流,表现突出的可以交流到上级纪委工作,改变过去只从选调 生中考选的用人唯一渠道;二是上级纪委加大对下级纪委干部使用交流的监督,对表现突出的,向当地党委、政府予以推荐,加大对下一级纪委干部交流使用力度。
(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一是省对市、市对县每年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培训,基本达到纪检干部培训每三年有一次。二是通过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大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七)强化创新意识。上一级纪委应该建立激励创新机制,对能创造性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给予奖励,评出创新奖。
三、我县在纪检监察机关建设方面做法和经验
(一)整合资源,形成案件查办工作合力。县一级纪检监察机关人员少,一个室一般就是1—2个人,要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上一级纪检监察各项工作,任务很重。而查办案件又是纪检监察工作“重头戏”,如果单靠检查室查办案件根本保持不了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为此,我们结合实际,整合机关资源,实行机关全员办案,由纪委常委任办案组长,具体组织办案工作,副书记负责协调办案工作。同时,为强化基层办案,我们还积极探索乡镇“划片协作办案”、“交叉办案”的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整合办案力量,保持查办案件的工作力度。
(二)改革创新,化解基层矛盾和纠纷。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抓信访,就是抓稳定,抓信访,就是抓形象。我们一直把信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一是为解决乡镇纪委人手不足问题,整合纪检信访工作力量,实行乡镇“纪检信访联合办公”制度,二是完善了县、乡、村三级信访网络。县、乡纪委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建立信访办公室,县直单位纪委(纪检组)设立一名专职或兼职信访联络员,建立信访台帐,在村级设立信访信息员,及时掌握基层信访工作动态。三是开展领导接访日活动。我们每周组织一次县级领导和 县纪委常委接访活动,现场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化解基层矛盾。倾听群众呼声,切实为民解忧。
(三)完善制度,强化基层目标考评。我们每年都对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实行目标考评。一是县委、县政府将党风廉政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年终对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计分,评出前三名予以表彰,对后三名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后三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限期整改。二是县纪委对基层纪委实行目标考评。对查办案件、宣传教育、信访、纠风、执法监察等实行计分,每年以此为依据,评出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全县通报表彰。
(四)丰富形式,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宣传教育是惩防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开通了“郯城廉政网”;在县城主要街道团结路建立廉政文化灯箱一条街;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廉政文化示范村;二是利用文化优势,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组织文艺骨干创作廉政公益广告和廉政文艺节目;开展廉政朗诵活动;征集廉政文化书画作品进行展览。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从严管理,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一是切实加强机关内部管理。我们建立了纪委常委会民主决策制度,制定了机关公务接待、车辆管理、财务管理、案件查办等各项制度,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机关干部顺心、舒心,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二是把学习摆在突出位臵。我们倡导“建学习型机关、做学习型干部”,建立“周五学习日”制度,在周五集中学习、交流学习体会,推行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讲课活动。并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还组织干部到北戴河、杭州等培训中心学习培训纪检监察业务,提高了干部素质。三是开展“扶贫接困”活动。县纪委机关干部自2007年开始每人接济资助1名孤儿,每 年都组织机关干部开展“扶贫接困”活动。今年慰问孤儿24人,慰问金达10000余元。特别是四川出现特大地震灾害期间,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捐款近2万元,及时通过民政部门送到灾民家中,让群众得到了温暖,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
(六)关心爱护,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一是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根据不同时期、阶段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县纪委书记、副书记经常与干部谈心谈话,时刻关注干部的思想动态,解决困惑,理顺情绪,为干部排忧解难。二是加强关爱。我们建立了独立的县纪委家属院,每年都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我们还建立《机关人员因病住院看望制度》,干部以及其家属生病,我们都组织干部探望,并送上慰问金,让干部职工时刻感受机关大家庭的温暖。
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是涉及面广泛,理论与实际联系十分密切的工作,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就强调指出,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形势,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在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基础上,探索、拓展正确的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路,是高校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
1 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新特点
社会发展中的不良因素对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影响着高校发展的深化改革,对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现阶段的要求。
1.1 增强教育约束力度
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则,对教育工作者的世界观和工作宗旨产生了巨大影响,需要加强高校纪检部门的约束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有转化为商品的可能,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引导下,就可能诱发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对高等学校管理和重要岗位的人员在工作中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产生冲击,使教育工作者易忽视主观世界的改造,对他们在教育工作活动中坚持教书育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冲击,从而淡化了为祖国发展培育人才的宗旨,最终不惜损坏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谋取私利。而对纪检监察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加强,完善教育约束监督职能,狠抓教育基础,发挥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使教育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个正确方向,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实际工作中都拒绝腐败。
1.2 增强辐射协调范围
趋利性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影响着高等学校中个利害关系人之间的关系调整,需要增强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的辐射协调功能。作为高等学校,代表和体现着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窗口,履行着教书育人神圣职能和义务,遵循的是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市场经济容易引导和刺激高等学校工作人员的利益价值取向,诱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高等学校利益关系的调整均可在这些思想中被冲击,使人们把经济利益摆在第一位,忽视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淡化了教书育人、身正为范的意识,片面地强调小团体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因此,高等学校纪检监察要加强组织协调,辐射渗透到高等学校管理和涉外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提高育人质量,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社会效益。
1.3 增强教育惩处功能
自主性与也是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他影响着高校工作人员个人主义的产生,需要增强高校纪检监察的教育惩处功能。市场经济的自主性特点,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就会导致金钱至上的思想,淡化教书育人的精神,盲目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漠视社会性的个人价值,忽略自我约束作用,不注重主观世界的改造,易诱发其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在教育教学或者工作服务的过程中,不认真执行工作规范,为所欲为。而高校纪检监察一方面要严肃查处违纪违规人员,一方面要组织协调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其教育基础,形成思想教育和严格执行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工作格局。
2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思路的创新
2.1 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的重
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规范地教书育人要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权益和根本利益,更要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看广大师生是否满意,因此,高校的纪检监察工作要把这个作为工作的标准,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宗旨,认真开展教育活动,严格监督,严格管理。从而加强教育工作的管理。
2.2 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推动纪检监察工作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高校发展的大局。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高校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组织协调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领域中不正之风的问题,必须加强教育,加强监督,惩治腐败,完善制度,依靠教师员工思想和职业道德觉悟的提高,严格自律,激发劳动热情和干劲,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创造成熟的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保证国有资产安全保值增值。其次要围绕高校发展的大环境,学校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法制、诚信、服务环境,对内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对外诚实守信,优质服务,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教风建设的实质内涵。要围绕高校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推进廉政建设,促进学校实现社会效益。
2.3 完善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遵循的法律法规
高校纪检监察组织作为协助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为更好地开展纪检监察提供法律依据,对高校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要明确其监督的对象、内容、作用。目前,《行政监察法》明确的是政府行文任命的领导干部,而其他人员的监督和处理,依据法规尚不足明确,要排除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法规盲区,避免违纪人员钻空子,侵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2.4 要强化高校纪检监察部门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纪检监察 审计
高职院校的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必须严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廉政党风建设并与腐败现象斗争到底。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寻求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保证纪检监察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一、准确定位,避免造成资源无端浪费
高职院校的纪检监察审计工作,虽均为监督,然而其监督的内容与方式却有所不同。就高职院校的纪检监察工作而言,其主要目标在于反腐倡廉,协助校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工作。事实也证明,清正廉洁的校园文化建设才是院校管理最重要的基础。只有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才能提升教职工的士气,继而激发出教职工团结一致的精神,最终提升工作的效率与教学效果。就监察方面而言,其职责主要是对执法的“廉政”效能实行监督。因此,高职院校的监察工作应面对院校内部各职能与业务部门的整个作业流程,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院校的经济效益,避免资源的无端浪费。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则需要制定出符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规章制度,督促收费部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以利于法规、制度对有关教育管理行为的定期公布账目,公布审计情况。
二、寻求结合,创新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
(一)坚持把反腐倡廉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作为集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一线,为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必须努力促使各专业学生都牢牢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才能培养出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对此,高职院校也应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任何工作都紧密围绕这一主题来开展,从而将反腐倡廉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高职院校的反腐倡廉工作还应与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在注重教学改革的同时依法治校,以便为学校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坚持依法治校与遵循高职教学规律相结合
积极开展廉政党风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是高职院校实施依法治校的重要体现。依法治校所遵循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都应充分反映高职教育的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以便推动高职院校更好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应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在积极开展廉政党风建设的同时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加强对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以制定出既不违背法律制度,又方便教育管理的治校体系,进而推动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创新。
(三)坚持党纪约束与制度约束相结合
针对高职院校的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学校应专门成立单独的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并按照党的“六大纪律,四种形态”来严格约束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坚决执行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同时,高职院校应根据新时期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制度与规定,以加强制度对权力的约束力,使高职院校的纪检监察审计工作能与当地制度法规互相照应,以体现制度的权威与强制性。
(四)坚持防范工作与惩处工作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在开展纪检监察审计工作时,应秉持“全面防范、重点惩治”的原则,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監察制度,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督方法,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行为。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决与腐败行为做斗争,面对情节严重且影响恶劣的事件绝不手软,将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
三、抓住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根本点
(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权
在高职院校中,对于重大工程的建设以及教学物资的采购,可沿用市场机制或采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尽量让程序规范化。此外,关于采购的审批环节,应秉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公开审批的程序及结果,并乐于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同时,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达到基建工程的招标投标、小到住房改革小组的领导工作都应全程接受监督,对干部更要从严要求,以防患于未然。
(二)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必须接受党委的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并落实中央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提出的要求,以促进人事制度的改革。此外,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的相关要求,实时监督并乐于接受检查。对不符合岗位要求或不适宜提拔任用的人员,要及时向人事部门或党委提出建议,若干部在工作中存在违法乱纪等行为,应坚决予以查出,以儆效尤。
(三)推进财务制度改革,强化资金监管
为推进财务制度的改革以及强化资金监管力度,高职院校的纪检监察审计部门首先应做好对本校各单位银行账户的清理工作。及时查出并清理预算外的银行资金账户,避免账户过多而滥、私自挪用公款、应缴预算外收入补缴等现象的发生。要求收费部门严格按照“收支双线”的原则,定期将账目、审计情况公之于众,以接受大众的监督。
(四)积极推行校务公开、政务公开
实行校务公开、政务公开不仅是为了满足“三严三实”的要求,也是未来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高职院校必须认清这一新形势,积极贯彻改革的精神,完善校务公开与政务公开的制度,避免因管理漏洞而滋生贪污腐败现象。此外,积极实行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不仅能有效防止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还能在防范、揭露、查处腐败现象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四、重建机构,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效能
高职院校的内部纪检监察审计工作,首先应遵循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所提出的各项规定,即:内部审计应是组织内部开展的具有独立性的监督与评价活动。只有保证审查与内部控制的真实与合法性才能有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包含本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努力促成审计与监察的统一,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效能。
其次,高职院校的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其监察与审计工作应互为倚重。查办案件虽是监察部门职责,但高职院校所设计的案件通常与经济活动事务相关。而针对这类事务,内部审计人员相对更为专业。因此,高中院校在开展内部的监察审计工作时,应注重监察与审计的结合,以提升监察与审计的效果。
最后,高职院校的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其纪检与监察应是彼此独立,相互分离。如此才有利于对监察对象进行完整监察。此外,针对高职院校的纪检工作,应成立专门的纪委办公室,专职负责高职院校反腐倡廉工作,以提升其工作的针对性,保障监察审计工作的实际效益。
总之,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工作原则,积极创新与改革,努力将自身从传统思想、体制、做法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以推动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的发展。同时,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对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审计工作进行探索与改革,推进工作方式方法,以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肖廷华.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9(2):13-15.
[2]周艳红. 探讨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工作与内部审计工作——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青春岁月, 2015(20).
[3]张立新. 谈高职院校纪检监察与内部审计[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17):84-85.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纪委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同企业深化改革相适应,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充分发挥监督作用。2005年以来,包钢(集团)公司结合实际,整合了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监督职能,逐步实施了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的垂直统一管理。近两年来的工作实践已初见成效。
一、破解“难题”,寻求突破
包钢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国有企业,1998年,企业改制为公司制后,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更加突出。
(一)“同级监督难”的问题越发明显
现行体制下,企业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是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的,在机构设臵、人员配备、财务经费等方面的决定权均在同级党委和行政。这种实质性的上下级关系导致纪委的监督成了“奉命监督”,很难大胆地对同级党委、行政进行监督,特别是监督党政“一把手”更是困难。
(二)“上级监督远”的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包钢下属单位多而分散,公司纪委对各单位党政领导的监督往往浮于表面,很难到位,上对下的监督大多变成了事后监督,即使是事后监督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如二级单位纪委在查办案件中,对发现的问题如何处理,必须向同级党委、行政请示汇报,听从党委、行政的意见。同时由于内部保护主义和“人情网”现象,以及基层纪检监察力量不足等因素,致使“调查难、取证难、处理难”的问题比较普遍,“有案不查、瞒案不报”现象时有发生。久而久之,职工群众对基层纪委缺乏信任,导致矛盾上交,反映基层问题的大量信访举报集中在公司纪委,公司纪委又由于力量有限,造成众多线索错过办案良机,降低了成案率,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的权威性。推行垂直领导前的2004年,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受理控告申诉和信访举报305件,其中二级单位纪委仅9件,只占总数的0.3%,且全年有半数以上的二级单位纪委没有查办过案件。
(三)内部监督资源分散的问题导致低效
包钢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内部管理“扁平化”、生产“区域化”基本形成,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由党群部门人员兼任或纪检监察干部兼任其他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个别领导干部对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错误认识等因素,公司纪检监察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有弱化倾向。在企业内控体系中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监事会、内部审计机构,也存在点多、人少、力量分散等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造成了监督信息不能共享,监督合力很难形成,监督权威性受到削弱,监督结果无法得到有效运用,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监督的效力。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如何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扁平化”管理新体制下的监督工作已显得十分必要,企业内部监督力量急需整合。
包钢党委、纪委高度重视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问题,调整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思路。经过多次深入的调查研究,创新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体制的思路日渐清晰,同时提出了体制创新必须坚持党委行政统一领导、实事求是、精干高效、有利于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和与企业总体改革思路相一致的“五条”原则,并取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和自治区国资委党委、纪委的支持。2005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下发了《关于在包钢(集团)公司实行纪检监察机构统一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2005年12月,公司决定将审计部和纪委(监察室)合并,并在钢铁生产主体单位和公司机关进行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统一管理试点。包钢纪检监察体制创新的思路开始付诸实施。
二、大胆实践,稳步推进
按照纪检监察体制创新的总体思路,我们结合实际,反复论证,设计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机构模式和较为健全的制度体系,并在工作中探索推进。
(一)框架模式
将公司审计部与纪委(监察室)合并,实行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依据党章关于“党的基层委员会是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还是设立纪律检查委员,由它的上一级党组织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改革的总体思路,取消了所属二级单位纪委。将二级单位的优秀纪检监察干部选调到公司纪委,其余纪检监察干部由各单位妥善安臵。按照业务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把公司所属68个单位和公司机关划分为11片,分别派驻了11个纪检监察审计组,纪委机关设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6个专业室。纪检监察审计组受公司纪委直接领导,工作对公司纪委负责,在业务方面接受纪委机关各室的检查和指导。同时,在撤销纪委后的各二级单位党委班子成员中设立了纪律检查委员。
(二)人事管理 派驻纪检监察审计组由3—5人组成,组长由公司任命,职级为公司中层正职或副职,组员配备科职纪检监察和审计干部。派驻人员不在被派驻单位任职,其组织、人事、工资关系和考核、培训均由公司纪委管理和负责,与被派驻单位完全脱钩。派驻人员的工资、年薪收入水平比照被派驻单位同职级人员平均水平测算,由公司统一发放,派驻人员的收入水平高于公司机关同职级管理岗位的水平。
(三)职责权限
纪检监察审计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被派驻单位领导班子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公司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各项决策情况;监督检查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决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业等情况;协助被派驻单位党委、行政加强党风建设,组织协调反腐倡廉工作,受理并调查反映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党员干部和职工违纪违法案件;对被派驻单位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核算、各类工程及合同的相关情况进行日常审计监督等。为了确保纪检监察审计组各项职责落到实处,公司明确规定:纪检监察审计组有权通过参加被派驻单位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厂长(经理)办公会议、董事会等重要会议,对各单位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要求各纪检监察审计组要加强与公司干部管理部门就提拔使用被派驻单位厂处职干部的联系和沟通。同时,我们明确提出:统一管理后被派驻单位党政“一把手”仍然是各单位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
(四)管理考核与评价
建立了纪检监察审计组在被派驻单位轮流办公制度和纪检监察审计干部不定期岗位交流制度。在考核评价方面,除纪委的日常考核外,每年都由被派驻单位进行逆向考核,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根据考核评价,对违规违纪或渎职的纪检监察审计人员严格执行问责制。
科学的框架设计、明确的职责权限、严格有效的管理考核与评价体系,为包钢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基础。新体制试行阶段,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察厅、自治区国资委党委、纪委的领导多次来包钢调研指导工作,对包钢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机构的统一管理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整体推进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统一管理在包钢上下逐步形成共识。2006年9月,包钢决定对所属全资、控股子公司全面推行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统一管理,并提出派驻子公司纪检监察审计组组长兼任子公司监事会主席,纪检监察审计组履行监事会职责。
三、优势突出,成效明显
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统一管理新的监督模式运行情况表明,新体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活力。
(一)纪检监察工作实现了同步监督
新体制下,纪检监察审计组直接参与各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纪检监察审计组通过授权参加被派驻单位的重要会议,监督指导完善被派驻单位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建立与被派驻单位领导班子的定期沟通、规范重大决策事项的事前通报、制定对不主动接受监督行为的考核制度,规范了基层单位和领导的行为;通过对被派驻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公司重大决策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业情况的检查考核,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通过组织参与重大建设检修项目的效能监察,对重大工程项目和物资设备采购招投标的监督,对被派驻单位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季度分析等,促进了领导人员的作风转变,提高了办事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对权力运行的实时监督和制衡。
(二)提升了纪检监察组织的权威
新体制下,纪检监察干部直接代表了公司纪委履行监督检查和审计监督职责,保持了工作的独立性,提高了监督的权威性。这种“上对下的监督”使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普遍感到,在心理上威慑力更大,重视程度更高,落实起工作来更扎实到位。特别是统一管理后,公司纪委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权威,有力促进了审计决定和建议的落实。审计监督则为纪检监察组织提供了更有价值的线索和更专业的支持,纪委突破大案要案的能力大大增强,成案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包钢天津工贸公司造成1000余万元国有资产损失案件等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案件的查处,使包钢纪委声威大震。
(三)整合了监督资源
企业纪检监察和内部审计机构合并,拓展了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职责,延伸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链条,促进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增强了审计监督的权威。如在对重点工程的效能监察中,我们充分发挥工程审计和合同审计的专业优势,对立项项目实施了全过程监督,使效能监察权威更强,效果更实。同时审计中发现的重点问题,立即转化为案件线索,使证据更充分。如纪检监察审计一组在审计中发现某单位财务对历年估算的材料备品料单作了坏账处理,涉及某材料员的料单比较集中,便立即进行调查,发现了该材料员的违纪事实,并移送司法机关。
(四)解决了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定位问题 我们在全面推行纪检监察机构垂直统一管理体制中,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确保企业领导人员的“安全”作为衡量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标准。特别是纪检监察审计组具有的巡视职能和子公司监事会职能的设计,使企业纪检监察组织既代表党组织行使监督检查职责,又合理地代表出资人行使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职责,这样的职责定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要求,更加合理准确。
四、回顾总结,体会深刻
回顾总结包钢纪检监察工作体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过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保障,只能强化不能弱化。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找准位臵,在创新中寻求发展。
但是,一年多的实践也使我们意识到,要确保新体制在推动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方面的优势,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要解决好企业中层干部的认识问题。有的干部认为公司取消了本单位纪委,被派驻单位的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应该以纪检监察审计组为主,表现在工作中就会有意识地淡化本单位的反腐倡廉教育和效能监察等基础工作;还有的对派驻纪检监察审计组的监督不能正确认识,不自觉接受监督,有的有抵触情绪,重大事项沟通就会不及时主动,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要解决好纪检监察审计组工作的定位问题。纪检监察审计组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如何做到“到位、不越位”,是保证监督成效的关键。监督不到位,新体制优势就难以显现;监督缺乏艺术甚至越俎代庖就会形成对立,影响工作的推进。三是要注重纪检监察审计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在新体制下,除了要赋予纪检监察审计干部相应的职权外,更要注重他们政策理论、技术业务、企业经营管理、领导艺术、法律和财务管理等知识水平的提高。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纪检监察审计干部队伍,是发挥新体制优势、推进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关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问题分析】推荐阅读:
关于对二级学院纪检监察工作巡查的方案07-20
关于印发 医院2011年纪检监察和纠风工作总结的通知09-14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体制创新的实践与思考06-16
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表彰大会上的讲话07-05
关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07-25
关于村干部的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07-21
关于城市抗旱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相当好)09-23
做好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06-13
在水电公司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