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明景区文明旅游的调查报告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文明景区文明旅游的调查报告(通用9篇)

关于文明景区文明旅游的调查报告 篇1

十几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创建文明景区的招牌嫣然成为一个又一个社会新亮点。作为渴望快速发展壮大的各大旅游景区,无不努力竞相角逐,抢抓机遇。并且以国家3A级、4A级、甚至5A级景区标准强化内部设施管理,综合整治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翻修更新硬件设施,倡导优质人性服务等等。可以说,日新月异的各大旅游景区如雨后“春蕾”,再次竞相“绽放”。但是文明景区的快速升级改造,并没有迎来近几年人们文明旅游素质的快速发展。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出现的高速公路“拥堵”,旅游景点“看人”,垃圾遍地“开花”等等不文明现象,正说明了现代文明旅游素质的发展与文明景区的发展十分不协调。针对这一问题,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文化旅游工作者,身处旅游第一线,就“双节”期间,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在周公庙风景名胜区做了相关调查。

调查方法:

(一)仔细观察。

1、购票不守秩序,乱插队现象严重。

近几年,周公庙风景名胜区经过个多方面的升级改造,已由国家3A级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售票窗口也一改往日拥堵的单窗独售,重新设置八处售票口,按今年双节期间周公庙游客接待量来看,八处售票口,只要游客尽然有序,不争不抢,某些窗口拥堵、乱插队现象就不会发生。但事情往往就发生在一些素质不高的游客身上,他(她)们购票只顾自己便利、快,拥挤他人,踩踏他人,无视秩序,无视管理人员疏导,结果与其他游客发生口角摩擦,制造现场混乱。

2、乱摘乱采庆,乱涂乱画现象严重。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来临前夕,周公庙风景名胜区为了给游客营造更 欢乐的节日气氛,不惜耗资巨款,购置上千盆名木花卉,点缀景点,亮丽风景。熟知,“双节”期间,笔者发现,有些游客无视花坛旁“严禁采摘”警示牌的存在,我行我素,采摘花卉,嬉戏打闹。笔者上前阻止,摘者振振有词,“我票都买了,折花算什么?”,真是令人气愤!此类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再看庙区数棵参天古树,被一些游客刀刻绳系,惨不忍睹。还有部分碑雕石刻,也在劫难逃,被一些为了“名流千史”的游客乱涂乱画。看着让人心痛!也许大家不会想到,您的一时之快,是数年后这些参天古树的灭顶之灾;您的“千古留名”,将快速使这些碑雕石刻风化。“人啊!我们都干了些什么?”。

3.攀爬景点现象严重。

周公庙风景名胜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周公像,于1986年由河北曲阳玉雕厂精心雕制而成,此像不论周公相貌、神态、朝服,都展现了他千古一圣的风姿。好多游客来此,凭古抒怀,一睹一代宰相风姿。但是有些游客却不顾危险,翻越栏杆,爬上雕像,合影留念,这是极其危险和不道德的行为,更是对周公“千古一圣”的大不敬。再者,若攀爬者摔断手脚,后果将不堪设想;若撞坏、弄脏雕像,后面游客怎么欣赏?其它古树名木以及建筑雕像的攀爬者更是大有人在。呼吁:“景点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4.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现象严重。

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随地吐口香糖,这可能是2012年“双节”期间各大旅游景点共同显现出来的不文明旅游的最大陋习。周公庙风景名胜区也不例外,增设的好多垃圾桶在乱扔垃圾的游客的眼里视而不见,一些游客边走边吃,边吃边扔,在景点好多歇脚点和石凳旁,矿泉水瓶、空易拉罐、塑料袋、零食袋等随处可见。更有甚者,还将垃圾扔到草坪、湖水当中,实在大煞风景!

方法

(二)问卷调查 为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调查游客文明旅游的综合素质及看法,我特意设计了一套问卷调查,三天时间,共有50人参加。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旅游者的文明素质处于中等水平。当然,也不乏一些有意识、有觉悟的游客给了我们很多建议,有的认为要用法律法规进行制约,有的认为要加强公民教育,有的认为旅行社在组团前要对游客搞好行前文明旅游培训,政府相关部门要多宣传相关知识······ 这次调查活动结束后,我立马向周公庙风景名胜区呈交了调查问卷的详细结果,景区主管部门十分重视,表示将认真研究从而改变文明旅游中文明景区应该承担的责任。对于那些文明素质低下的游客,我们深感痛恨和鄙视,不能不引以为戒。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使大家都能文明,感染他人呢?我调研总结后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

1、要强化公民的意识,不仅要重复宣传强调,更要举一些例子,让大家明白文明不止关系个人修养,更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是文明的传导者,始终在与自然亲近,与同伴交流,与文明对话。游客之间应彼此宽容,相互欣赏,互为景观;同时还要认识到,旅游是消遣、是休闲,不是为所欲为。

2、打造文明旅游环境,旅行社是关键的一环。作为旅行社,在组团外出前,可以和游客签订文明旅游合约,为游客准备旅游礼仪规范说明,派发“文明礼仪手册”。在旅途中,导游可利用坐车的时间提醒游客做到文明旅游,如果团中有小朋友,活动方式还可以相对灵活些,比如让小朋友出来讲“文明语”或者领读,或者用提问抢答的形式来教育引导游客注意自己的行为。另外,导游还可在旅游途中组织游客评选“文明游客”、“礼仪使者”等。

3、景区管理部门要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引导。可通过制作便于携带的“文明旅游提示卡”分发到各大旅游景区,让景区工作人员在游客购买门票时免费发到每一位游客手中。提示卡主要针对游客在进入景点后经常出现的随地吐痰、随处抽烟、乱写乱画、乱扔垃圾、不守秩序、不听劝阻等种种不文明行为,可采用漫画的形式,提示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爱护景观,友爱互助。

4、景区管理部门应该拥有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如尽可能在景区内开设足够的流动果皮箱、流动公共厕所。

这次调研活动,虽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但小事情能反映大问题,使我对环保问题有了一次深层次的宣传与调查。我觉得这次活动收获非凡,不但使游客意识到文明旅游的重要性,进而规范自身行为成为文明旅游者;另一方面通过调研,也使自己深感,作为一名文化旅游工作者,文明旅游宣传,身体力行,责任重大。让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人深入地了解文明旅游的重要性,从而共创文明景区、文明旅游。

希望广大游客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名文明的旅游者!

调查人:麻翠娟

关于文明景区文明旅游的调查报告 篇2

(一)游客购物整体消费水平不高

旅游景区虽然是游客在游玩之时购买商品的主要场所,但是游客购物消费目的主要为留念和赠送亲友,选择都是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低价小物件,主要是一些能够代表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一些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对旅游购物的投入有限,商品同类化、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加强对旅游商品的规划与开发,无法吸引游客的大量消费。游客在景区的购物主要体现在价格低廉的小商品上,整体消费水平并不高。

(二)缺乏旅游特色商品的经营

游客在景区购物主要目的就是围绕着旅游展开,希望能够通过某些商品,表达自己对景区的怀念。纪念性是景区商品的一大特征,也是景区商品存在的必要价值,更是旅游商品区存在的意义。但是,在现有的旅游景区内,一些商品缺乏旅游景点特色,制作粗糙,代表性不强,难以吸引消费者购买。目前的旅游景区大多不具备自主研究旅游商品的能力,景区内充斥的主要是外购的商品,这些外购商品游客在非景区也可以轻松买到,商品的非替代性弱,不具有鲜明特征,甚至同一个景区不同的摊点售出的商品一样,这都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商品消费。

二、旅游景区发展旅游购物的问题

(一)旅游商品价格不科学

旅游商品的价格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景区有些商品的价格高于景区外,商品很普通但价格较高,这就难以吸引游客的购买。由于景区商品面对的销售对象是大量的旅游者,这些游客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一旦所购商品出现价格和质量的问题,游客的投诉率比较低,这就给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带来诸多的侥幸心理,让他们在价格和质量上做文章。由于景区具有封闭性,都是凭票进出,对于那些没有带足食物的游客来说,景区的食物和饮料成为他们最近的选择,这就容易导致景区内食品、饮料类商品的价格,要远远高于景区外。还有一些景区商品的经营者实行垄断做法,导致景区商品虚抬高价,影响了景区消费的合理性。

(二)旅游购物管理不规范

目前的旅游购物存在诸多管理不完善的地方,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做保障,对景区的旅游商品购物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同一旅游景区内,经营者缺乏沟通、恶性竞争现象比较明显,旅游景区发展购物缺乏秩序的约束。在一些旅游景区甚至出现强买强卖的现象,给景区的旅游购物造成不良影响,扰乱了景区的市场秩序,降低了游客对景区的评价,影响了旅游购物的发展。

(三)游客受购物经验影响

游客在景区购买商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其投诉成本比较高,而且多数游客为不影响旅游心情,选择沉默不追究。一些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就利用旅游者的这种心理,出售残次商品或虚高抬价。游客在购买这些不合理的商品之后,会利用多种途径向其他人诉说,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对旅游景区购物的不良评价,造成游客对景区购物的负面固有印象,继而影响潜在的消费群体。

三、旅游景区发展旅游购物的策略

(一)端正态度,重塑认识,摆正对旅游商品的看法

旅游者对游玩过程中的衣食住行消费,具有固定性、常态性,对于景区购物方面则相对有限。购物属于游客在游玩过程中的非必须需求,具有很大的伸缩性,这既是旅游景区购物发展的局限性,也是旅游景区发展购物的优势所在。旅游景区要正确认识景区发展购物的价值,全面分析旅游购物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发挥旅游购物对旅游业的有利促进作用。旅游景区如果能够出售极具代表性、足够吸引力的商品,不仅可以满足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要,还能借助旅游商品的使用与传播,无形之中宣传景区,提高景区的关注度。旅游景区发展旅游购物,必须要端正对旅游购物的认识,重视对旅游商品的开发运作,促进旅游购物的发展。

(二)突出特色,加强管理,规范旅游区市场制度

旅游区的商品要突出景区的特色,要能代表景区的文化内涵,要能体现出与景区外商品的差别,能够彰显景区的品味,带给旅游者丰富的纪念价值。一些旅游景区的纪念物品,可以通过工艺品、纪念册等方式,赋予商品的民族性、文化性特征,吸引旅游者的消费购买。旅游景区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利用现代化技术,丰富旅游纪念品的形式。另外,景区管理者要加强对景区旅游购物的管理,规范景区内的商品经营制度,严禁强买强卖现象出现,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景区管理者可以通过定期曝光不合理商家,提高商家合法经营的自觉性,通过开通景区便捷投诉服务,及时接受和处理消费者的不满投诉,增加旅游景区购物的规范性,提高旅游者对景区的整体评价,推动旅游景区的更好更快发展。

关于文明景区文明旅游的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旅游法;旅游者;文明旅游;义务

我国《旅游法》第13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丈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该条是关于旅游者文明旅游义务的规定。下文拟谈谈对该条的理解和认识文明旅游即负责任旅游。所谓负责任旅游,依照世界旅游组织在《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中的解释,是指旅游时“要抱着对不同宗教信仰、哲学观念和伦理观念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它的具体内容包括:遵守旅游目的地的法律;尊重当地政治、宗教、民族风俗、文化传统中已经确立的秩序;爱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淡化旅游者与当地人之间的心理和物质距离,不过分强调二者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行为文明,符合公共道德规范。”按照本条的规定,旅游者文明旅游的义务应当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二是尊重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三是爱护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四是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值得注意的是,《旅游法》除了在本条对旅游者的文明旅游义务做出规定之外,还在第41条第1款规定:“导游和领队从事业务活动,应当佩戴导游证、领队证,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旅游者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和解释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游者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这一规定是《旅游法》从旅游经营者工作人员的角度对同一内容做出的规定,与第13条前后呼应。

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宪法》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共秩序又称社会秩序,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由一定的规则确定和维系并被人们遵守的秩序和生活状态。社会公共秩序由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以及习惯性规范等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社會公共秩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社会的文明和发展程度。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它与国家、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如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社会公德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旅游法》之所以规定旅游者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义务,首先是因为这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旅游法》应予以贯彻落实。其次,旅游者有必要遵守社会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以维系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应当坚决抵制任何违法犯罪活动;不扰乱交通规则和公共场所秩序;遵守游客准则;做到文明礼貌、乐于助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尊重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也就是尊重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文化。文化传统即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如中国的儒家文化。《旅游法》要求旅游者承担尊重旅游目的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义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减少文化冲突,避免纠纷的发生。旅游者从外地来到旅游目的地,外来文化和当地传统文化可能会激烈对撞,旅游者只有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才能顺利完成旅游活动。其次,保护旅游目的地文化的需要。大多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都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旅游目的地之所以能够吸引游客,是因为它的景观或者文化有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也可能是数量稀少。无论是哪种原因,都会导致文化的脆弱。旅游者的行为以及他们带来的外部文化很容易对旅游目的地的原有文化造成冲击、破坏。旅游者对当地各种文化的尊重,可以减轻旅游目的地文化受到的冲击,避免“文化殖民”。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不应嘲笑、歧视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也不应强迫当地人民接受自己的行为、生活方式和习惯。

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旅游者最基本的义务。《旅游法》之所以要规定旅游者的此项义务,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一,旅游者享有旅游的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旅游者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中获得放松和享受,也应承担爱护、保护它们的义务。其二,虽然旅游业本身是无烟工业,但旅游却会对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威胁。一方面,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和环境承载量比较低而且被破坏后很难恢复。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地资源、环境超载现象更加普遍。另一方面,旅游者经常抱着“与己无关”、“花了钱就尽情享用”的心态,无节制地使用和破坏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结果造成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公地悲剧”。所谓公地悲剧,是指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如草场过度放牧、海洋过度捕捞等。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不能乱刻乱画、摘花折枝、乱丢废弃物;要爱护动植物,不购买通过破坏旅游地的资源和环境而产生的商品…等。

关于文明景区文明旅游的调查报告 篇4

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

(2005年 7月31日)

一、武当山风景区信息化建设情况

风景区信息化,对提高风景旅游区管理服务水平,构建交流平台,加强宣传促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围绕打造“数字武当山”,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成了中国武当网()。中国武当网以“传扬武当神奇。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旅游品牌、服务武当经济”为宗旨,使用虚拟电子、立体三维、多媒体等网络高新技术,全面展示武当山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重要窗口,被海内外网民誉为“内涵丰富、成果丰硕的大型武当山门户站”。

2、建成了武当山特区网()。该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一个集中展示武当山建设成果和远景规划的综合性政务网,同时也是武当山特区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成了覆盖核。景点的电子触系统。此系统完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最新的数字视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建立的一套软硬件相互结合的武当山风景区电子监控体系。它的建成投用,大大提高了武当山景区管理水平,提高了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4、建成了核心景点的红外、烟雾感应报警系统。特区从安全以及消防角度考虑,加大了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管理,对重要景点全部安装了红外、烟雾感应报警系统。此系统的安装投用,标志着武当山文物消防安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5、建成了以服务游客为核。“的电子显示屏。在进山门”安装了电子显示屏,不间断播报景区天气预报、酒店预定、旅游线路等信息,深受游客欢迎。

6、建成了覆盖全景区的背景音乐广播系统。在不破坏景观的情况下,全天播放武当山道教音乐。发布武当山旅游信息。

目前,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已开通和正在建设多媒教育网、党员于部学习交流网、招商网、规划建设网、农税网等一批专业网,信息化正深层次走进武当山。

二、武当山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情况

(一)武当山风景区概况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有3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8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5万人。1994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7年被省建设厅授予“全省文明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建设部授予“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4A旅游区”,2001年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2004年接待雄人数66H人次,买现门票收入2680万元(是2001、2002、2003年三年的总和),实现财政收入4000万元(比2003年增长了60%)。今年元至6月,武当山旅游接待人数3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 1655万元。

武当山属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素以其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饮誉海内外的武当武术和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自然风貌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特色,景区内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十石、九台等自然景观和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人文景观。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129处,共有庙宇1182问,建筑面积43332平方米,全山现已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金殿、南岩宫、紫霄宫、玉虚宫、玄岳门L省级57处,市级16处。

武当山自1982年对外开放以来,管理体制历经七次变更。2003年6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了武当山特区工委、武当山特区管委会,为十堰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与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合署办公,赋予特区独立行使县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实行封闭式管理,全面负责武当山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

(二)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创建整体合力

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成立了景区护林队、景区环卫队、景区综合执法大队等专门的景区管理专业队伍,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特区管委会主任李发平同志任组长,特区领导班子澳及道协会长为副组长,各部办委局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景管、城建、宣传、公安、工商、旅游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实施。二是部门联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在创建活动中,特区两委明确授权创建办公室全权代表特区负责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和检查督办,景管、城建、公安、工商、旅游、园林、城管、环卫等部门各负其责,服从创建办公室统一指挥,做到人力高度集中,财力高度集中,时问高度集中。三是特区两委召开了全区创建动员大会,并多次召开创建专题会,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共创氛围

创建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任务重,为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形成齐抓共创局面,必须大造舆论声势。我们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狠抓了舆论造势工作:一是制订整体宣传报道计划。特区凡涉及创建工作的会议,都要求宣传部门参加,对创建工作进行及时宣传报道;二是成立宣传专班。建立以特区宣传部为主体,各单位通讯报道骨于为补充的近百人的创建宣传队伍;三是印发宣传材料。印发宣传口号50余条近15000份,印制悬挂标语20条,并在进山门口电子屏每天滚动播放武当山创建标语、口号;四是开辟专栏专题。在地方电视台开辟创建专题栏目,每天通过电视对有关创建文件进行滚动播放,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五是固定宣传车,在城区大街小巷和景区开展经常性的巡回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提高了全民创建意识,营造了一个人人关心、个个出力、齐抓共创的良好氛围。

3、确定创建盘子,力求创建实效

为使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特区制定了《武当山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方案》和考核验收细则,归纳了创建责任目标,对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把创建。作划分成“明确任务、全面整改、组织自查、迎检验收”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在此基础上,各单位、各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也制定了具体的创建方案,进一步细化了任务,使创建工作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操作有标准,落实有措施,争取了创建主动权。

(三)创建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年多来,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景区面貌得到根本改观,文明意识大大增强,景区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1、实施综合治理,景区环境明显改善

第一,狠抓了旅游环境整治。为维护良好的景区环境和旅游氛围,我们紧紧围绕治理“八乱”,在景区大力实施“七个一”工程。一是对有碍观瞻的构筑物一律拆除,治理乱搭乱建。实施景区农户搬迁工程,累计投资近500万元,对武当山琼台、南岩、紫霄、进山门口等景区核心部位和景区公路、古神道什线的286户1017人全部进行拆迁。对乌鸦岭、琼台等景区、景点有碍观瞻的“三线”全部拆除,实施入地或改路改造。拆除违章建筑物、构筑物m余处,不规范广告牌近200块。M是景区垃圾一律下山,治理乱堆乱倒。在景区核心部位新建3个垃圾中转站,增设250个小型垃圾筒,购置2台垃圾清运车,对垃圾实行统一收集、统一清运下山掩埋。同时,明确要求经营门店周围一律不准堆放杂物,统一配备垃圾筒,实行定期上门收集,有效杜绝了乱堆乱倒。三是建立八分钟保洁制度,治理乱丢乱吐。组建了一支由60人组成的环卫保洁队伍,实行五定管理(定人员、地段、数量、质量、时间),对乱丢乱吐及时清理。四是对视觉污染物一律清除,治理乱贴乱刻。采取分片包段和谁的责任谁负责的办法,落实责任制,确保乱贴乱刻清除工作不过夜。五是景区厕所一律升级改造。按照“六有”(有水、有纸、有篓、有挂钩、有专人值守、有残疾人厕位)的要求,对景区10所公厕全部实施改造,并新建旅游标准公厕5座。六是景区一律不准使用一次性餐具。为有效杜绝白色垃圾,景区商品零售店禁售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宾馆、饭店禁用一次性餐具。七是景区接待设施统一卫生标准。对住宿、餐饮及农家乐等与景区配套服务设施,一律做到了“八有”,即有经营卫生许可证、有上岗人员健康证、有消毒设施、有冷冻设施、有防蚊蝇设施、有餐巾纸、有水冲式厕所、有一客一换的被单。

第二,狠抓了景区经营秩序整治。为有效治理乱摆摊点、沿路叫卖现象,对景区旅游购物点实行总量控制、规模经营和集中管理,对无经营资格的摊点全部予以取缔;为杜绝无证经营的“黑车”,我们对景区营运车辆实行统一调度、统一价格、统一进站管理,对没有“营运许可证”及“旅游标志”的车辆坚决不准进入景区;为杜绝无证经营的“黑导”和导游人员私拿回扣、索要小费、诱骗游客的现象发生,对导游人员建立服务跟踪卡,游客签字后一次一清收,每天一汇总,奖惩每天一兑现;为杜绝欺客宰客、强买强卖、尾随兜售等不文明行为,我们首先从质量标准化建设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在旅游行业全面推行“旅游双全”工程,大力实施“游客满意战略,稳步推进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并成立专门的质量、环境监察机构进行跟踪检查。同时,辅助于法律手段和现代化监控手段加强管理,出台了《关于一对景区违规经营实行一票否决的决定》和《景区经营人员四个一律不准》的规定,并在进山门口、乌鸦岭、琼台等重点游客集散地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加强对旅游市场秩序的监控管理。通过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风景区内乱摆乱设摊点、尾随兜售、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的不良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经营人员的文明经营意识明显增强,景区经营秩序日趋规范。

第三,狠抓了景区服务规范整治。在景区整治规范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不让一个游客在武当山受委屈"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一是严格施行国家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按照国家建设部批复的《武当山风景区标志牌设计方案人对武当山景区、景点和旅游公路沿线的标志、标识牌、警示牌进行了全部更新,做到了图文规范,中英文对照,与景观环境相协调。二是大力实施游客温馨工程。我们把“一切方便游客,让游客满意”作为管理服务的宗旨,大力开展以游的放心、娱的开心、购的安心为主要内容的“平安武当”工程,以“六心”、“四免费”。为主要内容的温馨工程,以及以“景区不罚款”为主要内容的优质服务工程。对导游人员和外地交通车辆进入武当山景区,只。纠章、不罚款。并通过不断完善细化服务要素和措施;确保游人在武当山吃的舒心、住的放。

七、行的安。心、游的顺心、购的称心、娱的开心。如针对游客需求,我们推出了周易预测、道教法事、武术表演、茶艺表演等富有道教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了真武印章、三丰印章、武当保健枕、武当玄天剑等富有武当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包装了道家素膳、汉江水产品、地方风味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菜系产品。全山实行咨询免费、旅游公厕免费、开水免费、现役军人门票免费。在游客集散地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和医护急救中心,在山门口、乌鸦岭和琼台安装了电子屏幕,滚动播出武当山游览信息,为游客提供服务指南,景区厕所设置残疾人厕位等,尽可能为游客提供各种方便。三是强化诚信服务。印制并广泛散发学习《诚信武当人》手册,制订并实施《武当山旅游行业诚信公约)};成立了游客投诉中心,在全山设立8个投诉点,接受游客监督;与广大经营户和窗口服务单位签订诚信公约,建立诚信档案,认真履行诚信服务。对景区营运车辆统一票价、统一服务标准;滑竿实行分班分段抬运,定点候客,明码标价,统一登记收费结算;对导游员实行统一管理、挂牌服务;对所有经营商品统一核定价格,做到明码标价。通过一系列管理的新举措、新办法,有效杜绝了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强买强卖、拉客宰客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第四,狠抓了景区安全整治。安全是风景旅游区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我们始终牢固树立“1>99”的思想,不遗余力的推进风景旅游区安全管理工作。在文物安全管理上,我们重点加强了消防设施建设。一年来,先后筹措资金近400万元,相继配备了于粉灭火机、消防栓、消防桶、消防缸、消防加压泵、消防枪、消防池等消防器具近600具。在紫霄宫、太和宫、文物库房等处安装了报警、电子监控系统和避雷设施。投资450万元兴建了武当山消防站,配备消防车2台,消防官兵16名,大大提高了预防和扑救火灾的能力。在交通安全管理上,针对武当山景区公路线长弯多的实际,累计投资近600万元,对景区公路实施了安全保障工程,安装钢护网和钢筋混凝土护栏23公里,并在公路沿线设置道路安全警示牌50多个,在公路弯道处安装80面会车镜。在进山门口设立了车辆检查站,所有进入景区的车辆,一律进行安全性能及安全状况检查,带病车辆、超载车辆、“三证”不全车辆杜绝进入景区。在森林安全管理上,把森林防火作为重点,组建了专职护林防火队、巡山队、义务灭火队,将景区25万亩山林划分责任区,划片包于,责任到人,层层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对重点防火部位确定专人看管,对痴、呆、傻特殊人员指定专人监护。在旅游设施安全管理上,按照旅游设施安全和服务标准,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旅游设施安全大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对危险地段设置警示标志,特殊地段安排专人看守。在旅游旺季安全管理上;我们组织公安干警着便装深入到游客集散地,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有力地保障了广大中外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深入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景区文明意识大大增强

一是强化素质教育,文明从业意识不断提高。大力实施全行业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和全员培训、持证上岗两大工程,组织有景区管理、各景点、宾馆饭店、索道站、导游服务从业人员和景区指定营运车辆司售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班11期,参培人员1018人次,培训覆盖面达90%以上。通过理论培训和岗位练兵,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积极开展职业道德和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创建活动中,我们根据各行业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积极、广泛地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和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交通部门开展以“弘扬主旋律,岗位创一流”为主题的创建竞赛活动Z邮政部门推行职业道德规范岗位合格证制度,提出了“一流的服务、规范的用语、整洁的场所、满意的质量”二十字目标并付诸实施;城建部门开展了“门前四包”示范区段评选活动:政法部门以“四五”普法为契机,开展法律知识有奖竟赛活动;旅游部门开展客运车辆创‘十佳”、导游创‘叶佳”、宾馆饭店创“十优”活动;景管部门提出了“从我做起,文明管理”的工作要求;各大宾馆、饭店广泛开展优良的秩序、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游客满意为内容的“三优一满意”活动;商业部门开展优良商品、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创“三优”活动。同时,在全区上下广泛开展“十大杰出青年”、“双学双比”、“巾帼建功能手”、“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各类争先创优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文明创建先进典型,促进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武当山宾馆、索道公司、武当山导游服务中心等一批单位多次被授予十堰市旅游工作先进单位,胡静、卢佳静、刘金燕、王鸣、张玉辉、李坤坤等6人先后荣获湖北省“十佳”导游员称号。

三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向纵深发展。我们利用各种节日及大型活动适时组织了各类知识竟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利用武当山革命历史文物、烈士事迹对广大青少年和在校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特区草店小学建成了十堰市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十好个体经营户”、“文明街道”、“文明小区”、“文明景点”、“文明系统”等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与此同时,严厉打击“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活动,开展了大规模的扫黄打非活动,查封兜售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商店7家,美容美发厅8家,取缔景区内和景点以及通往景点道路两旁设立的各种看相、算命摊点20余处,倡导了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尚,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点面联结的文明建设体系。截至目前,特区已创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2个,十堰市文明单位7个,特区文明单位18个,文明景点3个。评选“十好文明经营户”56户,文明车主13户,十大农村致富能人2人,文明楼院10个,文明小区4个。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村1个,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十大致富特色村2个。

3、严格保护风景旅游资源,保持可持续发展

创建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提出并竭力实施了“保护型开发战略”,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一是加大了武当山古建筑的修复力度。累计投资近3000万元用于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先后完成了言岳门,南岩宫龙虎殿,东西配殿和配房,紫霄官朝拜殿和三清殿,太和宫朝拜殿,琼台中观大殿、配殿、西道院和钟鼓楼,复真观(太子坡)五云楼和九曲黄河墙,泰常观北道院和斋堂,挪梅饲厢房、斋堂和挪梅真人殿,冲虚庵大殿和配殿等20余处古建筑的修缮和复原,加快了南岩宫玄帝殿、乌鸦岭至金顶古神道的维修步伐。二是加强了自然生态保护。在景区范围内全面实行禁伐林木的规定,对古树名实行建档立卡,加设防护栏(墙),实施重点保护。在景区大力推行以砖代木、改气代柴、改灶节柴、发展沼气等生态项目建设,全面落实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工程,景区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人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对排污企业管理,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并做到了“三个坚决”,即对重污染项目坚决不准进入,对各种建设项目坚决做到“三同时”,对已存在的排污企业坚决关停。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

去年以来,累计投资近8000万元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改造了景区武当路、琼台公路,并实施了安全保障工程,使武当山景区交通设施在全国名列前茅;特了新建和改造了琼台、乌鸦岭、景区剑河桥等4处的停车场;完成了城区永乐路、武当路、玉虚路、东风路等4条城区道路改造,并启动了消除城区泥巴路、硬化背街小巷工程,大大改善了武当山景区内的交通条件和旅游环境。完成了武当山宾馆、武当国术馆和武当演艺厅改造。城区剑河河道二期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汉江取水二期扩容工程和武当山游客中。心暨民俗文化村建设项目快速推进。

5、强化宣传似8,树立对外形象

2003年以来,我们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全方位、密集式推进了媒体促销、广告促销、活动促销、网络促销、让利促销“五位一体’的营销策略。先后在中央电视台1套、2套、3套、4套、5套、7套、9套、10套等强势媒体和国内湖北卫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湖南卫视等30余家卫视台及各大网站开展系列宣传促销活动,“武当仙境,神秘空灵;武当文化,华夏魂灵;武当武术,玄妙飘灵;武当山灵”的《武当山“灵”》宣传广告片,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邀请国内30家卫视台来武当山采风,并配合湖北经济电视台拍摄了30集电视剧《武当人》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湖北日报》、《大公报》、《大河报以《楚天都市报人《长江日报》、《十堰日报》、《十堰广播电视报》》等报刊上开辟宣传专版。在河南、武汉、香港等地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在市内200辆出租车上印制高档次的车身广告,在武汉交通音乐台、中国国际航班插播武当山宣传广告;成功发行了武当山邮资图邮资封,扩大了武当山的宣传覆盖面。建成并开通了“武当山特区网”武当山真正走上“信息高速公路”。聘请了香港、台湾著名影视明星李若彤、焦恩俊担纲武当山的形象大使;组建了中国武当功夫艺术团赴意大利、德国、荷兰、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广州、深圳、北京、西安、武汉、郑州、重庆等国内重点游客集散地开展促销活动。与此同时,加强旅游营销网络建设,先后在武汉、郑州设立了旅游营销联络办事处,在重庆、广州、北京等大城市聘请了武当山旅游营销总代理,武当山加入了由23家新闻媒体、220个景区、1100家旅行社组成的中南七省旅游联盟,先后与中旅集团、武汉东星国旅、省中旅、重庆新亚国旅、北京康辉、首都国旅等旅行社签订了联合促销协议。通过采取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旅游营销活动,大大提高了武当山的知名度和旅游市功号召力。

(四)武当山创建检查验收情况

关于文明景区文明旅游的调查报告 篇5

各出境游组团社:

为加强出境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文明旅游行为,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出境市场文明旅游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旅发(2014)258号)要求,经研究,我局决定征集不文明旅游行为劝导方法,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时间

2015年1月19日至2月1日 二、十大不文明行为

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近日公布了经归纳整理的、民众反映比较普遍的十项不文明行为表现。这些不文明行为包括:

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

-1-2.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

4.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

5.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6.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

7.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8.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

9.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

10.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占小便宜。

三、征集程序

(一)作品收集

各旅行社收集本社导游和领队在带团过程中应对以上不文明行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作品以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2月

1-2-日前递送于武汉市旅行社管理处(71255480@qq.com)。应征作品应注明作者姓名、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

(二)评选方式

1.网络展示与投票。在武汉旅游政务网、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等网站上对候选“不文明旅游行为劝导方法”展示,网友可登陆以上网站评选专区参与在线投票。

2.第三方评价。通过市文明办第三方平台或者调查机构评价。

3.专家评审。组成由行业协会、旅游院校、旅行社资深高管及相关媒体的专家评审组,对候选“不文明旅游行为劝导方法”进行评选。

(三)计分排名

按网络投票占20%、第三方评价调查占20%、专家评审占60%的比例进行计分。综合统计选择100条入围“最有效不文明旅游行为劝导方法”。

(四)奖励形式

对入选前100条“最有效不文明旅游行为劝导方法”的单位或个人将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

(五)成果应用

将编辑《不文明旅游行为有效劝导100法》,作为市民旅游学校教材发行。

四、相关要求

-3-各旅行社要广泛动员本社领队和导游参加此次活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发挥群体的力量征集作品。推荐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应对方法。同时,方法要简单可行,便于操作和推广,对提升市民文明旅游素质和倡导文明旅游行为具有较为有效的促进作用。

应征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劝导方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须为原创作品。旅行社在报送资料时,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真实、准确,不能捏造事实,不能侵害公民隐私和其它合法权利。

(联系人:王铄 联系方式:82761689)

关于文明景区文明旅游的调查报告 篇6

关于东江湖景区“智慧旅游”提质改造的报告

资兴市人民政府:

依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智慧景区建设(试点)考核细则及任务分解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智慧景区建设指南(试行)》,紧扣“旅游信息化、景区智慧化、应用智能化”这一主题,结合南岳实际情况,根据目前国家相关导向,东江湖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应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助力东江湖景区快速推进“智慧旅游”的建设,使之成为国内5A级景区的标杆。

为配合东江湖景区4A升5A工作开展,景区信息化建设自2013年开始,2014年完成并投入使用,2015年东江湖景区获得国家5A景区荣誉称号,东江湖景区已迈入湖南省旅游第一方阵(全省5A景区共8家),随着科技的发展,原东江湖景区各项信息化系统功能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及游客的需要,通过我司的详细调研,对东江湖“智慧旅游”建设体质改造项目建设提出相关/ 6 方案:

一、东江湖景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资兴市政府、资兴市旅游局积极推进东江湖景区旅游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离建成5A智慧景区标杆还有一定差距,仍有提升和改造的空间。

1、售取票通关环节有待改善

售票:售票端操作界面复杂,步骤繁琐,影响出票速度,无法统计票务数据信息。

购票:已实现官网、官方微信“在线预订票务”功能,与网上OTA平台进行了基础对接,设立了自助购票终端(仅限购买局域网内门票)以及人工售票窗口。

取票:在游客中心设立了网上取票窗口(人工),游客在线购票后,需到窗口换取纸质票,旅游旺季换票窗口排长队,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验票通关:验票端只能扫描纸质二维码,船票验票需打孔,某些景点采用手持扫码仪扫码通关,需要检票员指导验票,客流通行速度慢。

2、景区监控系统故障面多

监控管理平台操作界面表格化,不能直观显示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操作管理难度大;

监控系统未形成指挥中心完整对接;

监控设备采用的韩国品牌,都已属停产产品,售后维护难度极大,目前已发生故障的设备无法维修; / 6 监控设备和电源箱未接入防雷、防潮系统,设备使用寿命过短。

3、电子导览系统缺失

目前景区仅游客中心有电子终端机查询部分景点的文字介绍,游客在景区内只能依赖导游讲解,没有其他途径了解景区文化、历史、风俗等。

4、景区管理结构分散

船务公司管理东江湖游船,兜率岛上生态茶园属岛上居民自有,逸景营地由逸景公司独立运营。

二、东江湖景区“智慧旅游”建设规划

通过对东江湖景区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分析,我们提出了智慧旅游建设改造方案。

1、建立东江湖智慧旅游云平台和数据中心

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及基础数据库,在平台上预留接口对接未来各应用,集约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地理基础信息数据,游客信息数据分析,景区监控管理数据等;平台自动统计分析景区在园人数、游客来源地特征、旅客偏好等,为旅游管理机构提供实时精确的旅游统计、旅游预测与旅游决策,改变事后统计的滞后性,加强服务和管控,提升监管能力。

2、完善东江湖智能导览计划

采用高新技术,结合东江湖特色,打造智慧生态旅游全新体验,完善东江湖智能导览计划。提供全景导览地图,游客通过点击景点信息,获取关于此信息的相关位置、文字介绍、图片等信/ 6 息展示,同时还为游客提供景区导览图及真人语音讲解服务,讲述景点故事,带游客品味景区的人文历史。GPS精准定位,让游客移步换景,自动为游客讲解眼前的景点,互动体验,身临其境。游客可以看到自己的位置,以及查看各项服务的详情与距离,并为游客提供前往该地的导航,极大提升游客便利。为游客规划景区最佳游玩路线,实现核心景点游客导流到非热门景点。

3、打造智慧票务平台

建设以东江湖景区为主导的智慧票务平台,预留任意第三方OTA接口;实现微信公众号购票、二维码扫码购票;实现门票、船票、交通票、保险票一体化,多合一集中管理。

4、建立票务分销系统

建设自主分销、全民分销平台,将景区与分销商之间的价格体系、现金流系统地管理起来,大大减轻甚至从根本上解决景区票务代理的难题,还可以把自己的粉丝和移动端平台(微信、APP、微商城等)会员发展成为分销商,并通过全民分销平台将景区推广出去,利用粉丝爆炸式迭代传播东江湖旅游,吸引客流,增加门票收入,促进游客地方消费。

5、建立应急指挥调度中心

完善景区现有监控管理系统,建设景区集中应急管理指挥调度中心,建立动态感知游客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状态的可视化的智能运行监控平台,达到主景区、通道、核心区域监控无死角,突发事件能及时调度处理;添加防雷、防潮系统,提升设备使用寿命。/ 6

6、建设客流监控预警平台

旅游景区的客流量控制包括区内游客总量的控制和景区内各个景点的客流量控制,前者直接通过电子门票技术就可以获取当前景区内游客总数量,当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时就可以采取停止售票、放缓售票等方式进行相应控制。对于后者而言,需要通过视频统计方式进行流量分析,当景区内游客分布不均匀时就可以适当引导来缓解那些“人气较高”景点的压力。

7、景区WiFi覆盖

建立覆盖主要景点和公共区域的WIFI网络,为游客提供网络服务,便于游客使用网络及在景区实时传播景区游玩动态。

8、开发智慧东江APP 根据多系统集成于一体为原则,将门票、酒店、餐饮、娱乐、购物集于一体,实现产品展示+购物车+移动支付+独立会员系统+评价的综合系统;基于LBS定位服务,实现具体位置地图导航系统;独立信息发布系统,实现商品描述、玩乐资讯;信息反馈系统,留言论坛。

9、升级微信公众服务号

游客可关注微信公众服务号获取景区资讯,优惠活动,虚拟游,门票订购,在线建议及投诉等功能。

三、东江湖景区“智慧旅游”建设效益

东江湖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将有利于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管理部门及各景区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旅游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 6 智慧旅游建设将极大地丰富景区的管理手段和营销手段,为现代新旅游、新传播、新行为、新市场、新模式提供高科技服务,并将游戏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融为一体,将生态环境容量、景区安全领域优化整合,使其成为一种新的科技旅游,提升景区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形象。

智慧旅游建设有助于提升景区的核心吸引力和亲和力,为景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是引导旅游者到访的核心目标吸引物,是旅游行为的终极目的地;景区的规模、数量决定了产业的综合效益,景区产品质量决定了游客到访的数量,行业管理决定了产业发展、产品及服务的全部生命质量状态。旅游的服务水平和游客数量,关系到旅游交通的质量等级,关系到推动相关行业的综合发展,关系到食宿配套的规模和特色。旅游的智慧化建设成果浓缩并代表着现实社会中的高级社会行为单元发展进步的水平,反映并代表着优秀文化与科技成果的最高水准。

景区的智慧化还可以使管理部门实时了解风景区的生态状况,从而进行相应的决策管理,使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的保护和发展。

关于文明景区文明旅游的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不文明,旅游行为,原因,对策

一、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表现

早在2002年5月19日香港《亚洲周刊》就有一篇题为《中国游客的“七宗罪”》的报道, 历数了中国游客的脏、吵、抢、粗、俗、窘、泼的各大“罪状”。

2005年11月1日, 新华社《参考消息》第八版报道了《台湾人担心大陆游客不拘小节》的文章。

2005年起, 国内外媒体屡屡对中国公民出游时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报道和批露。在美国珍珠港竖起了“请勿随地吐痰”, 在法国巴黎圣母院竖起了“请勿喧哗”, 在泰国皇宫竖起了“请随手冲水”等专门针对中国人的中文告示牌。

2006年8月, 中央文明办列举了中国公民旅游中七种不文明行为, 其中包括:不修边幅:如衣冠不整、夏季裸露上身招摇过市;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便溺, 乱扔垃圾, 随处扔泡泡糖, 有的中国游客就餐时喜欢用筷子夹菜给客人;不懂礼仪:不听导游讲解, 不尊重服务人员, 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抢座位、不谦让老人妇女, 不走斑马线, 在禁烟区和公共场所吸烟, 在不打折的店很不礼貌地讨价还价等。2006年10月2日, 国家旅游局、中央文明办不得不发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

二、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1. 人际知觉与自我知觉的偏差。

人类个体有自我认可的需要, 即个体一般从满足自尊的角度解释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同, 希望拥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少数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 是因为自身并没有意识到与公共道德的偏差, 故导致了人际知觉与自我知觉的不和谐。

2. 非意识状态惯性行为的延续。

意识是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 对自身的身心状态及环境中的人、事、物的变化的综合觉察与认识。根据注意程度的不同, 意识分为:焦点意识、下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等几个层次, 除焦点意识外, 其余的通称为非意识状态。人们日常生活中, 绝大多数的心理活动, 是在非意识层次, 而不是在意识层次上完成的。如我们会不加思考地走路、骑自行车等。

3. 亢奋状态下自我标准的弱化。

人们外出旅游, 摆脱了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条条框框和小心翼翼。新奇的一切刺激得使人处于一种精神的亢奋状态。人们在这种非正常的亢奋状态下, 自身知觉的感受性降低, 对外界的提示未加注意, 甚至视而不见, 行为更是不加思考, 十分随意, 容易产生各种各样冲动的行为, 事后自己也很后悔。

4. 旅游团队的特殊性。

(1) 异地性。旅游者远离自己习惯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去往异地, 旅游地的一花一木、一砖一瓦都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感情的疏密程度和责任的归属认知上的偏差, 导致旅游者缺乏保护旅游目的地的欲望, 使得一部分旅游者出现了不同于平时生活的反差行为。 (2) 暂时性。成人行为的同时, 往往会考虑后果, 但在旅游过程中, 旅游者往往会忽略这一点, 因为时间的原因, 使得他们看不到自己不文明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 (3) 无名性。在旅游目的地的公共场所碰到熟人的机会很少, 发生一些不文明行为, 对自己的影响也很小。缺乏自己在意的人的反馈时, 自我心理上的约束感也就随之突然减轻, 从而容易导致行为上的失范而引发的无责任感。

(二)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产生的社会原因

1. 资源短缺。

这是造成中国人“争抢”的行为方式的客观原因。国民经济水平和社会资源状况, 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同时也决定了国民生活模式和行为方式。挤公共汽车, 看起来固然“不文明”, 但如果你硬是要做绅士或是淑女, 别说是没有座位, 有时车过去了好几辆, 你都可能还上不去。

2. 文革时期的历史影响。

文革时, “讲卫生”是资产阶级情调, “守秩序”是缺少革命精神, 礼仪被禁止。尽管这段时期早已结束, 但其历史残留, 无法被快速抹除, 只能通过一段较长时间才能被彻底涤清。

3. 文化习俗的中西差异。

少数的不文明行为是由于文化和习俗的中西方差异。如在给“小费”的问题上中国和西方人就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中国人认为给人帮忙是热情、好客的表现, 要是给钱就太看不起人了, 完全是侮辱了别人纯洁的动机;而西方人却认为给小费是对别人服务和帮助所必须的认可和回报。

三、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解决对策

(一) 加强宣传力度。

政府环保部门、社会环保组织、旅游管理部门应通过书籍、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等媒介大力宣传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互惠互利的关系, 大力宣传旅游活动可能会给环境造成的损害, 尤其应让公众认识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对旅游环境、景观的污染和破坏, 政府部门应经常性地向旅游者, 旅游地居民公布环境质量信息及污染对健康、经济、环境的损害, 通过种种措施使社会大众对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二) 推动理论研究。

全国性的旅游协会可研究制订比《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更为详尽、更为全面的手册, 作为非强制性的推荐指南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推广, 引导和规范旅游者的旅游行为。

(三) 进行旅游教育。

旅游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指通过非正规方式将旅游的新理念和旅游中自身行为约束的观念传递给被教育者的一种教育方式, 这种传递更多是潜移默化的而非强行的。学校教育是指国民系列教育, 即由国家教育局统一安排, 制订教学的大纲、内容和课时, 在规定的时间内, 对全国的某一特定年龄层的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控制和减少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强有力的保障。

(四) 加强行业管理。

旅行社和旅游景区作为旅游活动的组织和接待方, 都应采取有效的管理、防范措施, 来控制和减少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旅行社可通过印发手册、进行游前小培训、明确导游员的督导职责等方式来引导旅游者。旅行社委派的带队导游应对旅游者行为起到直接的示范、监督和制约作用。在旅游中, 导游应负有“资源管理”、“行为指导”的职责, 应鼓励旅游者表现出对环境、景观负责的行为, 预防和制止其不文明行为。

(五) 加大控制力度。

文明旅游三问 篇8

传统的文明修养总是以亲近性作为基础。但是,旅游暂时打破了这种亲近性。它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空间的转化,旅游者必须离开其日常生活与工作环境;它最深层的本质是熟人社会关系的搁置,旅游者转向陌生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转变所产生的道德后果是,日常的道德规范可能对其行为失去了效力 。在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关系中,“对规则的遵守就是全部” 。在诸种规则中,法律规范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因此,以法律规范引导和约束旅游者的言行,实现文明旅游,就成为普遍的共识。当前我国文明旅游最直接的法律治理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它为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塑造中国形象和增强国家软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它在施行过程中潜在的问题更应引起恰当的关注,以不断完善和推进文明旅游的法律治理。

第一,“文明旅游”如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这种宏观的法律条文设计为旅游部门制定文明旅游实施细则预留了法律空间,也为旅行社在旅游合同中制定相关的文明旅游条款提供了法律可能。但是,法律并没有对宏大叙事式的“文明”术语做出更加精微的解释。诚然,“文明”的内涵容易取得共识性的理解,可是,“文明”的可操作性判断标准往往充满了纷争。“文明”的判断本质不是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在文化相对主义的视野中,“文明”的判断必定关联着特殊主义的具体文化境遇,不同的文化社群有着不同的“文明”判断。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兼容、不断融合的多元整合型的文明系统。因此,不同的民族之间分享着共通的文明观,但是,他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差异的文明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立法气质是普遍主义的伦理精神,它面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旅游时的人、言、事、物和景。于是,普遍主义的立法追求与特殊主义的文明实践之间的冲突必然紧张。

国家旅游局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作为旅游合同附件,要求旅行社、导游、领队和旅游者自觉遵守,规范旅游文明行为,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列举了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尊重别人权利、讲究以礼待人和提倡健康娱乐这八类文明旅游规范,每一类规范又分别做出了细分,总共列举了28种符合或者违背文明旅游的行为。它不仅有着表达逻辑上的形式缺陷,而且存在着实践应用中的实质难题。八类概括性的文明旅游规范同其细分的具体旅游行为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包容关系?它们是否穷尽了所有的旅游不文明行为?这些禁止或者提倡的具体旅游行为如何操作?“用餐不浪费”是旅游文明。但是,是否只有光盘才是不浪费?饭菜口感或者品种不适而无奈弃食是否是浪费?主观浪费和客观浪费是否需要区分?女士穿吊带裙或者男女在沙滩日光浴,是否违背了“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的旅游文明规范?触摸古建筑的外墙是否构成了对“不攀爬触摸文物”的禁止性规定?多久时间才构成“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这些疑难足以证明,将具有强烈价值判断和道德内涵的“文明”落细为可操作的法律概念,困难重重。

第二,“文明旅行”怎样落实?正如亚里士多德提出,“如当人完成为人的时候,人才是最好的动物一样,当脱离法律和裁决的时候,人就是最坏的动物。” 法律的威慑源自其固有的惩罚。法律义务如果不以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依托,那么,它就容易沦为一纸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对旅游者提出了文明旅游的义务,第十三条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但是,违犯后的法律责任仅仅是旅行社可以解除合同,依法赔偿旅行社的损失。如果不解除合同的获益更大,那么,即使旅游者违反了文明旅游的规定,旅行社也不会解除合同。对于那些选择自由行的游客,这款法律条文更是鞭长莫及。《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针对的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等受到行政处罚、法院判决承担法律责任,或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大量的旅游不文明行为虽恶劣,但达不到“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的标准。即使是被列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只在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通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但是征信机构如何对待,是否会将之列入信用“黑名单”,影响其生产、生活和消费,没有相应的措施。

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是文明旅游的守护者和看管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安排参观或者参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或者活动。”第四十一条规定,导游和领队从事业务活动,“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和解释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劝阻旅游者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第六十二条规定,订立包价旅游合同时,旅行社应当向旅游者告知“应当注意的旅游目的地相关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宗教禁忌,依照中国法律不宜参加的活动等”。立法的本意是通过强化旅行社和导游的责任,来督促游客文明旅游,及时纠正不文明行为。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仅在第一百零一条对旅行社安排旅游者参观或者参与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项目或者活动,做出了相应的法律处罚。导游、领队和旅行社如果没有尽到告知义务,那么,仅能根据第一百零八条“对违反本法规定的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的规定,做出相应的法律追究。但是,由于旅行社、导游和领队的告知、解释、引导和劝阻的法律义务只能做定性的衡量而无法做定量的评估,因此,在多数情况中,明文规定的法律责任会被束之高阁。

第三,“文明旅行”怎样入心?当代中国旅游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它意味着中国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界的跃升。但是,实现这种生活方式或达到这种境界,并不是一个有钱、富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与人的素质涵养、文化品味、价值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人的精神文明之水准不能提供支持的时候,“旅游”就异化为“庸游”“俗游”“陋游”甚至“恶游”。因此,提升人内在的精神文明之水准,就成为实现文明旅游的核心。文明不仅是外化于行的规范,更是内化于心的美德。因此,文明旅游治理需要任法,但不能唯法。良法可以使人行善,但不必然使人心善。强制人们做正当之事不会使之美德更好,而只是对规范外在的遵从,而美德必源于其内在,是出于正当的理由而做正确的事情。文明作为一种美德,不仅要“外化于行”,也要“内化于心”,而心的化育尤其艰难。人们行为的文明可以来自外在的压力或诱惑,如制度胁迫或者利益收买。但是,人们心灵的文明是人内向的自由之域,可以免受外在的压力而保持本真。于是,在制度或者利益之前的行为文明,由于缺乏相应的心灵文明,就成为表演,沦为虚伪。法律或者制度可以有所作为,但不能无所不为。

以亲近性为基础的传统文明修养本质上是一种身份伦理。对方的身份决定了行动者的道德敏感性、道德义务感和道德行动力的程度。在身份伦理的视域中,双方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越遥远,彼此间的道德约束力越脆弱。旅游者更多的是需要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 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必定会降低行动者的道德敏感性、道德义务感和道德行动力的程度。文明旅游生态的形成需要通过长期而漫长的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改变人的道德心理,形成开放的道德心态,使之从内心真诚地悦纳陌生的人、事、物和景,减少亲近性道德的排他性,逐渐把他人也视为“我们之一” 。惟其如此,游客才能不仅本能地“亲亲”,更会自觉地“爱类”,直至以“天地万物一体为仁”。只有当文明内化为游客习惯性的品质时,其文明的行为才是油然发自内心的意识冲动,才可能以文明为乐或者不以为苦。显然,这种治理效果不能依赖催化的思维方式,而必须借助濡化的思维路径,在一个漫长的时段,精细耕耘,培育游客的文明习惯,涵育其文明品质,由此收获文明旅游治理的效果。

在推进“文明旅行”入心的过程中,我们拥有其它国家或者地区鲜有的重要教育载体。这就是自小学直至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人们总是将这些课程视为贯彻国家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课程,却往往忘记了这些课程在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和养成公民行为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强调德育向生活的回归,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习惯。从教育治理的层面来说,文明旅游的实践追求完全可以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小学到大学,按照“文明旅游”的根本目标,采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课程内容设置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明旅游习惯直至文明旅游理念。目前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中,与文明旅游相关的环境保护教育有16次课,占小学阶段所有思想品德课程的10.5%;生命教育有4次课,占2.6%;历史文化教育有12次课,占7.8%。当然,不是环境保护教育、生命教育与历史文化教育的所有内容都直接或者间接同旅游文明有关。因此,有必要将“文明旅游”作为各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德目单列出来。这其实也符合国家主导性意识形态对生态文明的追求。

关于文明礼仪的调查研究报告 篇9

一、调查背景: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广大公民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遵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公民,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杜绝一切不文明的言行。

二、调查目的:

①锻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②让学生在活动中对不文明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③促进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提高文明素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④调查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鞭挞不文明行为,以唤醒人们的文明意识,倡导文明新风。

三、调查对象:不同公共场所的路人

四、调查形式:提问

五、调查内容:

调查学生自身的文明礼仪程度和对在校学生整体文明礼仪的看法。

问题如下:①你觉得当前学生整体文明礼仪状况如何?

②哪些地方应该进一步改进?

③为改变这些现象,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六、调查时间:2012-1-14 ~ 2012-1-20

七、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许多人认为在校学生文明礼仪方面存在诸多不良的现象。例如:说脏话,对老师不尊重,不注重课堂纪律,不注意个人、公共卫生,公交车上不让座,不爱护公共设施,不排队打饭等等。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因此,在公共场合,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素质以及个人修养,让大家能共享一个的良好环境。

八、调查体会: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内在的精神文化素养的表现。崇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求知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和精神

追求。我们高中生更是应该发扬光大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担负起建设文明、繁荣祖国的重任。

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国家来说,礼仪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而我们中学生更应注重礼仪,这不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增添个人的风采和魅力,更重要的是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所以,我们应注重文明礼仪的培养,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

那么,怎样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呢?

曾有一位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要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是对老师同学的一种尊重。着装干净、整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就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另外,行为举止方面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不说脏话、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

其次,我们要注重公共场所的礼仪。如在公共场所要遵守规则,不能大声喧哗;买东西时不能插队,要按次序排队;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绿灯等,这些都

体现出一个人在公共场所应有的礼仪。校园礼仪是我们公共礼仪的重要部分,在学校我们要对同学友善真诚,这样能与别人友好相处,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友谊和帮助。升国旗时要庄严肃立,因为这显现出学校集体乃至整个民族的团结,显现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大家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孔融跟小伙伴在院子里玩,大家渴了,孔融的父亲便摘下梨给大家解渴,让孔融先选,孔融却选了一个最小的梨,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可见,谦让是多美的品德啊!我们在平常生活中也离不开这种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消失,让我们学会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宽容待人„„

上一篇:大学生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策划下一篇:解放思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