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调研报告
城市道路绿化调研报告
——以厦门环岛南路曾厝垵段为例
08城规 谢炜尧 0721121035 08建一 陈晨 0813121001 陈飞 0813121002 高赫 0813121005
指导老师:刘仁芳
【前言】厦门经济特区是一座年轻、美丽、充满活力的“海上花园”城市。地处亚热带,气候终年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树木花卉的生长。绿带、沙滩、大海,让美丽的厦门为世人瞩目。而厦门环岛路是城市主干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形成著名的滨海风景旅游休闲区,其景观建设以公共性、多样性和立体化为原则,分别对路线景观元素、海岸线边界景观元素、节点景观元素、区域景观元素和标志性景观元素进行设计,以求建立一个层次清晰的城市景观体系。
城市道路绿化调研报告
第一章 区域概况和调研对象
1.1 区域概况
环岛路是厦门城市主干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滨海地带环绕了约3/4的厦门岛,全长约42km(图1),按双向六车道设计。是厦门著名的滨海旅游风景休闲区。环岛路景观以道路为纽带,以滨海沿岸为重点,以山体背景为依托,将道路、绿地、沙滩、蓝天、碧海有机结合,旨在创建一条集观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彩色海滨走廊,充分发挥了自然环境对建筑形式与人类活动的领衔作用。1.2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选择了厦门市环岛路白城-香山路段中的曾厝垵路段进行重点研究(图2)。调研区域从龙虎山路与环岛南路交接点出发,到曾厝垵小学公交站止。通过对路边绿带,中央隔离带,以及道路两侧景观空间的观察及调研,完成调研报告。
图1 厦门环岛路整体概况
图2 厦门环岛路曾厝垵段景观一瞥
城市道路绿化调研报告
第二章 环岛路曾厝垵段实地调研
2.1 路线景观元素
绿化是滨海道路景观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它不仅可以软化、美化道路生硬感,提供舒适的行驶条件,改善小气候,还可起到组织交通的导向作用,是道路景观建设成败的准则。道路景观元素主要包括道路中心的绿化隔离带,道路两侧路沿石、行道树绿化,交叉路口以及建筑入口景观设计。
2.1.1 道路的整体景观
环岛南路为厦门市环岛主干道,也是厦门重要的旅游景观性道路。环岛南路路宽44~60米,为双向6车道,绿化带80~100米。路中有三条绿化隔离带;北侧有宽约50米的防护林带;南侧为海岸线景观带。沿海景观带中有多个景观节点(图3)。
环岛南路与自然岸线相结合,临海见海,道路平曲线与自然岸线相协调,沙滩、优美岸线和海景得到充分展现,是游人进行海滨特色娱乐、观光活动的天然场所。景观设计采用规划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园林表现手法,将两幅路分开,种植大片林地、花境,以弱化现代城市道路线性景观单一的缺点,图3 环岛路曾厝垵段整体概况 营造“车在林中走”的生态型道路景观氛围,强化厦门滨海“椰风海韵”的亚热带自然风光。
2.1.2 分隔带绿化景观 环岛南路由三条绿化分隔带分隔成四条路,形成四板五带式的城市交通干道(图4)。其中中间分隔带宽5米,两边分隔带宽2米。中间分隔带种植草坪,孤植美丽针葵(图5)。中间分隔带没有种植高大乔木,以低矮灌木为主,令海景渗透,形成良
图4 环岛路曾厝垵段道路断面图
好视线。
两边分隔带种植草坪、黄金榕、三角梅、加拿利海枣以及大王椰子。低矮的黄金榕高度约为0.8米,三角梅高1.8米,海藻高约为2.5米,大王椰子约7米。从而从低到高的灌木乔木构成一个形成从丰富的垂直景观层次(图6)。图6 景观层次丰富的两侧分隔带 图5 中间分隔带的植物配置 2
城市道路绿化调研报告
2.1.3 行道树绿带景观 路边人行道行道树以榕树为主,树冠高度在2米以上。榕树枝叶较为茂密,能够有效阻挡沿海吹过来的海风。同时也为在海边行走的行人提供了遮挡烈日的树荫(图7)。
车行道与人行道中间的绿化带行道树以大王椰子和加拿利海枣为主。大王椰子5米以上的树冠不会给汽车的行驶带来任何的障碍(图8)。
2.1.4 交叉路口的绿化种植设计 图7 滨海行道树的植物配置 图8 两侧绿化带行道树
环岛路作为城市交通主干道,宽度较大,因此设置为避开车辆使行人能安全过街的安全岛,行人在交叉路口的道路中央可作短时间的停留,岛上行人停留的部分进行方格砖铺装,而其它部分种植草皮或低矮灌木,防止视线遮挡(图9)。
2.2 道路设施景观元素
2.2.1 停车场绿化 图9 交叉路口的配置
调研路段的主要停车方式是路边停靠(图10),停车较为方便,但对道路宽度略有影响。为免影响交通,路段沿海设有一个小型的临时停车场,采用路边凹入式的平面布局(图11),但周围并无绿化分隔带,只是简易的水泥铺地。与周边景致相比,略显粗陋(图12),需要种植绿化来改进。可在四周植有落叶及常绿乔木、花灌木、草地、绿篱等,场内可全部铺装。
图10 路边停车位示意图 图11 港湾式停车位示意图 图12 临时停车场现状
2.2.2 人行通道绿化
调研路段中段有一个地下过街通道,行人可横穿道路,取代了可能破坏景观的人行天桥,使得环岛南路景观海天一色。通道种植藤蔓类植物,制造垂直景观屏障,顶端覆土并配植三角梅,使得建筑成为景观的正面影响因素,弱化了建筑的存在感(图13),保持行车景色的连贯。
2.2.3 建筑入口广场景观 小白鹭文化艺术中心位于调研路段与龙虎山路交叉口,退道路红线约50米,主入口设在环岛路,通过一个大型景观广场与调研路段连接。
分界处设绿化隔离带,种植景观性的小叶榕和各色花木,塑造建筑入口的围合、封闭感。图14 建筑入口景观
图13 地下人行通道
城市道路绿化调研报告
2.3 海岸线边界景观元素
书法家广场是环岛南路旁一临海开阔性景观节点,形成道路界面开放空间。岸线为自然岸线,与道路间有大面积的沙滩,形成游人亲水活动场地。道路边线与海水距离较宽,高差不大,故结合休息空间与绿化形成护岸(图14)。利用三级大台阶处理道路与沙滩的高差,可以供游人休息观海,局部设有正常尺寸的步行台阶;在硬质铺地和沙滩的交界处设有木栈道,过渡自然,并提供行走空间;路边行道树下设有篆刻矮石墩,在突出书法文化同时可供游人休息乘凉。通过这些手法形成了良好的滨海活动空间
图14 建筑入口景观
第三章 对环岛路曾厝垵段绿化景观的思考
作为厦门最主要的一条滨海大道,环岛路在设计时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又要体现滨海景观特色。曾厝垵路段又是环岛南路风景秀丽的滨海走廊。因此在树种选择上以耐盐碱、抗风性强的乡土树种和适应性较强的棕榈科植物为主,如大王椰子、假槟榔等。在植被的搭配上,密林、疏林、草地相得益彰,色叶、观花、常绿植物搭配得当,以达到四季常绿的目的,充分考虑游人的遮荫需求和观景效果,营造天然绿色屏障。
环岛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强化了道路特征和方向性,既保证了道路整体风格的连续性,又体现了一路一景的导向性。并且,环岛路以大色块、大效果为主,满足快速行车的视觉要求。保留沙滩及岸线原有植被,并适当进行整合。保留长势良好的树种,对长势较差、树形残缺的大树进行清除,补种一些适应海边环境生长的大树。对沙滩上生长的马鞍藤、海边月见草等爬藤类植物进行重新布置,重点栽植于海边漫步道外侧,起到固沙和点缀的作用,每到开花季节,紫色的马鞍藤花和黄色的月见草花洒落在沙滩上,丰富了沙滩的景观,形成了滨海的人行与车行观景走廊(图15)。
图15 环岛路曾厝垵段植物配置图
城市道路绿化调研报告
第四章 结语
厦门一直是一个美丽的现代化海湾型生态城,有着浓厚的文化、音乐氛围,著名的鼓浪屿更有“琴岛”之美名。通过调研,我们不仅领略了环岛路的美好风光,更对其设计理念、设计手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而对自己的设计思路有了积极的影响,巩固所学的一些知识,对城市绿化景观规划有了自己的理解。环岛南路曾厝垵段道路合理布置的景观植物,两旁层次分明的空间景观,人性化设置的道路设施景观小品,以及极具人文特色的书法家广场等,都充分体现了在环岛路景观设计中 “人•都市•自然”的设计理念。在以后的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该学习其“以人为本、都市自然结合”的理念,借鉴其细致入微的设计手法,使得设计具有像环岛路一般靓丽的风景和人文的关怀。
城市道路绿化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 程健华.城市滨海道路景观塑造——以厦门环岛路景观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4,20(5):71-73.[2]熊向宁.生态·文化·功能—城市环境景观三位一体论[J].规划师,2000,(3).
[3]周晓娟,彭 锋.论城市滨海区景观的塑造—兼对上海外滩景观设计的分析[J].规划师,2002,(3).
[4]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道路绿化的类型
道路绿化的类型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城市干道的绿化, 广义上则包括城市干道、居住区、公园绿地和附属单位等各种类型绿地中的道路绿化。本文拟从广义的层面上分析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
1 城市干道的植物配置
城市干道具有实现交通、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的三大功能, 并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城市干道分为一般城市干道、景观游憩型干道、防护型干道、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类型。各种类型城市干道的绿化设计都应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 根据美学特征和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来进行植物配置, 体现各自的特色。
1.1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 从人的需求出发, 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的道路。有“城市林荫道”之称的肇嘉浜路中间有宽21米的绿化带, 种植了大量的香樟、雪松、水杉、女贞等高大的乔木, 林下配置了各种灌木和花草, 同时绿地内设置了游憩步道, 其间点缀各种雕塑和园林小品, 发挥其观赏和休闲功能。
1.2 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道路与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城市大气下垫面内的狭长低谷, 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排放, 直接危害两侧的行人和建筑内的居民, 对人的危害相当严重。基于隔离防护主导功能的道路绿化主要发挥其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噪音的功能, 兼顾观赏功能。绿化设计选择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噪音的植物, 如雪松、圆柏、桂花、珊瑚树、夹竹桃等, 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 形成立体层次感, 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1.3 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
良好的高速公路植物配置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丰富的植物景观也为旅客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旅途。高速公路的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
中央隔离带内一般不成行种植乔木, 避免投影到车道上的树影干扰司机的视线, 树冠太大的树种也不宜选用。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 绿带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宜过多, 色彩搭配不宜过艳, 重复频率不宜太高, 节奏感也不宜太强烈, 一般可以根据分隔带宽度每隔30~70米距离重复一段, 色块灌木品种选用3~6种, 中间可以间植多种形态的开花或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
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 其植物配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 选择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顾景观效果的树种。
互通绿化位于高速公路的交叉口, 最容易成为人们视觉上的焦点, 其绿化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的模纹图案, 花灌木根据不同的线条造型种植, 形成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另一种是苗圃景观模式, 人工植物群落按乔、灌、草的种植形式种植, 密度相对较高, 在发挥其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同时, 还兼顾了经济功能, 为城市绿化发展所需的苗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园林绿地内道路的植物配置
园林道路是全园的骨架, 具有发挥组织游览路线、连接景观区等重要功能。道路植物配置无论从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还是搭配形式 (包括色彩、层次高低、大小面积比例等) 都要比城市道路配置更加丰富多样, 更加自由生动。
园林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小路。主路绿化常常代表绿地的形象和风格, 植物配置应该引人入胜, 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和氛围。如在入口的主路上定距种植较大规格的高大乔木如悬铃木、香樟、杜英、榉树等, 其下种植杜鹃、红花木、龙柏等整形灌木, 节奏明快富有韵律, 形成壮美的主路景观。次路是园中各区内的主要道路, 一般宽2~3米;小路则是供游人在宁静的休息区中漫步, 一般宽仅1~1.5米。绿地的次干道常常蜿蜒曲折, 植物配置也应以自然式为宜。沿路在视觉上应有疏有密, 有高有低, 有遮有敞。形式上有草坪、花丛、灌丛、树丛、孤植树等, 游人沿路散步可经过大草坪, 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丛中赏花。竹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应用的造景手法, 竹生长迅速, 适应性强, 常绿, 清秀挺拔, 具有文化内涵, 至今仍可在现代绿地见到。
道路绿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 其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评价。对于设计来说, 无论在设计哪种类型的道路植物配置都要遵循生态学原理, 充分挖掘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市民创造人性化的生活工作环境而努力。
摘要:道路绿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 其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评价。对于设计来说, 无论在设计哪种类型的道路植物配置都要遵循生态学原理, 充分挖掘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市民创造人性化的生活工作环境而努力。
关键词:道路绿化;提升改造;风景园林
近年来,道路绿化作为展现整个城市形象的重要门面,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然而在本应是绿化带的范围内私自搭建商铺,这一现象大大毁坏了道路的整体效果[1]。本人于2016年1月负责设计大港津岐公路(北穿港路-创业路)段道路两侧绿化工程,在下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不影响商铺居民生活的前提下提升道路绿量和形象,并在短时间内迎接该区域的迎检活动。希望本文可以为未来其他道路的绿化提升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一、项目背景及设计定位
天津大港区成立于1979年11月,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是一个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主要产业的城区。大港津岐公路段长度约1400米,单侧绿化宽度约15米,项目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本工程面临以下三项问题:首先,现状两侧绿化区域标高低于道路,道路的东侧有大量违章商铺。其次,过往车辆和行人较多,人车共用道路使行人安全隐患较大,急需设计人行道。最后,道路西侧植物凌乱,存在部分裸露土地。根据以上的现状情况,本方案将项目定位为打造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层次鲜明、色彩丰富,并以行人安全为基础的道路绿化景观。
二、方案设计
本项目按照上述实际情况将津岐公路两侧的绿化分为两类,提升部分和新建部分。对于提升部分,为了配合迎检的时间、加快施工进度、节省造价,提升部分的处理手法是在现状裸露土地上进行灌木补植。栽植诸多花灌木或色叶灌木,如碧桃、紫叶李、海棠、金叶榆、木槿、连翘等,以组团的形式完善原有绿化的植物缺失,并保证春季迎检时达到观花的效果。另外,梳理现状灌木,移栽调整部分影响视觉效果的龙柏、金银木等。对于新建部分,为了车行效果和补足绿量,在违章建筑前设计13.5米宽绿带进行遮挡,考虑到行人安全问题,另增加1.5米人行道。新建部分为了避免大车停放在绿化带的情况发生,采用高出路面15公分的道路侧石,又考虑到现状标高比道路低80公分,在靠近违章建筑的一侧使用干垒块挡墙。干垒块与混凝土挡墙相比,施工便捷快速,无需使用水泥砂浆和贴面,自身凹凸有致非常美观。
植物方面运用了多层次乔灌木地被配合。首先,靠近人行道的部分采用1.4米宽卫矛篱进行边缘遮挡,既确保可以遮住前端裸露土地,又可以保证冬季效果。在卫矛篱后种植第二层次的灌木:每60米交替种植的4排金枝槐,金银木和丛生木槿,这三种灌木在本区域生长情况良好,并且可以提升沿线的色彩。其次,灌木层后构建更高的乔木层次,采用双排品字形种植的国槐和刺槐。最后,乔木层后采用一排紫穗槐挡住乔木枝干间的空隙。在干垒块挡墙的边缘种植一排五叶地锦,未来可以形成垂直绿化的效果,同时避免裸土外露。重要路口节点更要求地被、乔灌木的多层次搭配,通过竖向的空间和横向的位置排布来创造植物的整体美感。榆叶梅、金枝槐、月季、海棠、不同颜色的卫矛球等搭配,为节点营造一种生机与活力。
三、专项设计
本项目有以下两方面问题还需留意。第一,管线。任何提升项目都应该在出方案之前对照规划管线图确认本地区是否可以进行乔木种植。在未来施工过程中,应对地上电线及地下管线进行合理避让。第二,植物选择。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是方案的重中之重,它决定着未来道路绿化的整体建成效果。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植物可以给未来养管部门节省很多时间和金钱。对于短时间内需要迎检的项目,也应考虑施工完成后立即成型的效果。刚栽植的地被类植物往往是小苗,会显露裸土而影响美观,需要一定的生长时间。这就需要考虑使用大叶黄杨、卫矛篱等绿篱来遮挡裸露土地。综上所述,项目的验收时间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同样息息相关6。
总结:宜人的道路绿化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不同类型的道路和周边环境要求设计者必须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与实际情况和项目资金限额结合,避免造成资金和时间上的浪费。然而,单纯改善道路绿化是远远不够的,相关部门还应站在规划的高度密切关注公共绿地等多种不同性质的绿化工程,为形成更加统一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道路绿地的景观是城市道路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城市道路可以分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商住区内部道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绿地景观设计要求各有特色、各具风格。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还要重视道路两侧用地,如道路红线内两侧绿带景观、道路外建筑退后红线留出的绿地、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之间的带状花园用地等。
2.2发挥防护功能作用
改善道路及其附近的地域小气候生态条件,降温遮荫、防尘减噪、防风防火、防灾防震是道路绿地特有的生态防护功能,是城市其他硬质材料无法替代的。规划设计中可采用遮荫式、遮挡式、阻隔式手法,采用密林式、疏林地、地被式、群落式以及行道树式等栽植形式。
2.3道路绿地与交通组织相协调
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在弯道外侧的树木应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引导行车视线。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2.4道路绿地树种选择要适合当地条件
首先,要适地适树,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和地上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发育和抵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地效果,切忌盲目追新。其次,要选择抗污染、耐修剪、树冠圆整、树荫浓密的树种。另外,道路绿地植物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提倡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道路绿地景观。
2.5道路绿地建设应将近期和远期效果相结合
道路树木从栽植到形成较好景观效果,一般需要十余年的时间,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栽植树木不能经常更换、移植。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周全安排,使其既能尽快发挥功能作用,又能在树木生长壮年保持较好的形态效果,使近期与远期效果真正结合起来。
正如《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说到的那样:“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显得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一个城市人文素养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味的有效途径。
再者,随着城市高楼林立,工业发展迅速,交通污染严重,道路拥堵常见,长期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于自然清新的交通环境的渴望越来越渴望。创造环境优美的道路绿化,不仅可以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情绪等作用,更可以带动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这些各方面的因素,导致很多道路绿化设计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清新环境的渴望。不能更好的带来生态上的收益。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却得不到预想中的效果呢?
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a.忽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得植物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白杨、垂柳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不仅影响了美观,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b.片面的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步行或者骑车;较狭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的视线。
c.设计形式单调且过于封闭。主次干道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毫无创意、缺乏生机与活力。
d.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只顾眼前的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整体效果。
以上罗列的仅为常见的道路绿化设计误区,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倡导生态型绿化,使我们的绿化设计成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是每一个绿化工作者应该学习及努力的目标。如何在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巧妙地把自然景观、绿化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通过巧妙地构思,树立城市景观形象,体现地方特色,具有独特地绿化景观效果,并体现节约型园林地思想,将是接下来我们要探讨地论题。
1.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的概述
1.1 自然生态型绿化的概念
广义上说,自然生态型绿化是设计中遵循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科学的地形设计,适当的水体营造,人工模拟自然植物群落,从而营造出的自然的绿化配置模式。
狭义而言,自然生态型绿化是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由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等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结构合理、功能协调、自然控制的绿化配置模式。
1.2 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的特点
自然生态型绿化即是自然控制的一种绿化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节约型园林的理念。所谓的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广义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因此,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可称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2.1结构的合理性结构的合理性包括绿地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比如水体与绿地的比例、节点的控制、乡土树种的比例、常绿与落叶的比例等。
1.2.2功能的全面性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其最终目的以营造一个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设计时应该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动物和植物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
1.2.3关系的协调性自然型生态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景观的功能与形式,更应该协调所有设计要素的关系。包括植物种类间、植物与水体、地形以及周边环境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城市景观。
1.2.4植物配置的生态性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首先必须从植物选材与配置上入手。设计师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植物品种。植物配置以及群落的营造应遵循互惠共生的原则从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以及疏密程度充分考虑,形成异质性强,多层次,立体化的多样性植物景观。
1.2.5景观的多样性设计中追求绿化景观完全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其层次变化,并非是乔木、灌木的简单组合,也并非是各种植物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简单排列在公路的两旁、而是更注重自然界大范围内的绿化空间,以体现自然界植物生长特性。
1.2.6管护的自然性养护管理是确保设计效果以及体现生态效应最关键的一环。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平面布局与三维的景观效果,还应该考虑如何减少养护成本,包括修剪、灌溉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多方面的控制。
1.3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三大空间(交通空间、建筑空间、开放空间)之一,它最直接地反映了城市的总体面貌和独特个性,是人们了解一个城市、感觉城市景观特色与城市风情的重要窗口。
自然生态型道路绿化设计就是通过绿化配置与设计,对道路环境进行再创造,将绿色引入道路空间,以“运用多种乡土植物,适量理水,创造不同生态景观”为宗旨,改变传统道路绿地单一的“线”的处理,变“线”为“带”,形成“花叶相映、林溪相间、层次丰富、尺度适宜、景观有序”的城市廊道景观。
2.文化底蕴的的重要性
有了一些基本地设计理念与构思框架,要使得我们地生态型道路设计不仅具有生态性,更有其独特地魅力与城市面貌,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为设计添加更多地内涵、文化底蕴。
可以考虑将生态、自然、人文为主线,串联起整条大道,体现当地人们地精神风貌,树立独特地城市景象。
3.绿化景观的定位与模式的创新
有了这些理念上地“创新”,我们还需要在传统地绿化布置与植物品种选择上做以一些改进与大胆地创新。
我们模拟一条道路:一条连接两地地重要通道,全长20公里,道路设计等级为双向六车道的一级公路,其中中央隔离带宽10米,主车道宽12.25米,机非隔离带宽2.5米,辅道宽5米。以这条模拟道为例,我们对其进行绿化布置与植物品种选择的阐述。
3.1绿化景观定位
绿化景观定位包括自然生态、梯度控制和动态发展。
3.1.1自然生态是指人工模拟地带性自然群落,形成自然、野趣的乡土景观和适度人为控制的特色人文景观。
3.1.2梯度控制是指尊重道路绿化的特性,从道路中心向两侧绿带形成自然度和控制度的梯度变化。
3.1.3动态发展是指发挥植物的潜在价值,结合自然野趣的景观塑造,通过人工干预和自然发育过程的协同作用,逐步营造阶段性的独特植物景观。
3.2 模式创新
3.2.130米绿化模式
3.2.1.1林溪相间型
林溪相间型适用在地势低洼或沿途较长距离有河塘的地段,设计以相对开阔的水面为主,适当的堆造缓坡,通过植物的高低、色彩及不同特性的配置组合,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景观空间开闭有度,呈现幽深静寂的林溪风光。在林冠线处理上考虑与城市背景的融合、衬托,高低错落、起伏起落、虚实相合、开合有致,使路内外的景观相互融合。主要基调树种有:墨西哥落羽杉、垂柳、合欢、木芙蓉、苦楝、乌桕。特色树种有:垂丝海棠、慈孝竹、马褂木、黄山栾树、青枫、鸡爪槭。
3.2.1.2生态片林型
绿地外缘形式以弧线为主,简洁流畅,富有韵律,植物成片呈斑块配置,色彩对比明显,斑块之间相互渗透咬合,形成复层结构植物群落,构成一个和谐、稳定、健康的具有生态效益的植被系统,创造出生动的绿色生态景观,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绿化和相应的生态功能。主要基调树种有:香樟、女贞、雪松、无患子、木芙蓉。特色树种有:银杏、青桐、重阳木、国槐、红花刺槐、三角枫、紫花泡桐。
3.2.210米及2.5米绿化模式
中央隔离带宽10米,由于位于两条快车道中间,受汽车行驶产生的尾气、灰尘等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条件较差。设计时从整条道路的景观效果出发,同时考虑到后期的养护管理及防眩光等因素,采用了银杏、朴树、榉树,配合使用梅桩、花石榴等果树,适当点缀球类植物。并以观花植物带、观花植物带勾勒出整洁、流畅的线型,整个组合大气富有韵律。
机非隔离带宽2.5米,植物的生长条件也比较差。设计时选择了国槐作为行道树,该树生长较稳定,树形优美,抗性较强。
3.3.植物品种的选择
道路绿化的基地现状大多为回填土,表面覆盖绿化土层较薄,总体土质不理想。设计时需要通过植物品种的选择和对局部土壤的改良,来营造理想的植物景观和生态环境。树种基以抗性强,有一定自然控制力的乡土树种为主,减少一定的养护量。主要品种包括:
1)乔木乔木包括雪松、湿地松、蜀桧柏、罗汉松、广玉兰、墨西哥落羽杉、水杉、中山杉、香樟、女贞、金合欢、竹类、无患子、柿树、垂柳、银杏、黄山栾树、马褂木、臭椿、苦楝、喜树、国槐、金枝槐、紫花泡桐、南酸枣、乌桕、合欢等。
2)灌木灌木包括梅花、桂花、枇杷、木芙蓉、红叶李、垂丝海棠、木槿、紫荆、紫薇、花石榴
3)地被地被包括八角金盘、金丝桃、伞房决明、迎春、黄馨、丝兰、熊掌木、匍枝亮绿忍冬、阔叶十大功劳、小叶栀子、大花六道木、锦带花、石蒜、绣线菊、美人蕉、虎耳草、鸢尾、葱兰、二月兰等。
大量的色叶植物和蜜源类植物,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还可为鸟类等动物提供食源,有利于逐步形成理想的生态群落。
4.结语
1城市道路建设中绿化设计工程总体要求
1.1以人为本
该思想主要起源于欧洲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应用就是要坚持城市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在设计工作中必须要做到从人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
1.2与道路景观相结合道路绿化工作首先必须要有统一的景观风格,在设计形式上可以进行该变化,但是整体风格要一致,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注意协调性,重视植物空间与的色彩的相互搭配。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充分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结合相应的园林设计技术,例如借景、透景等,使得街景和城市道路设计相融合,增加城市道路设计的特色。
1.3结合现实条件,选择合适树种
在树种选择方面要提高对选择工作的重视度,确保道路景观建设的良好效果,充分发挥绿化工作的效益。在树种的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树种的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特性,对树种的实用价值以及观赏效果进行分析。结合栽种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以及相应的生物条件,挑选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确保树种的健康成长,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尤其要避免在树种选择上盲目追新,采用一些没有经过充分实验的树种,浪费城市建设资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2城市道路绿化工程的景观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居民对于城市环境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渐上升,对城市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更关注城市建设的科学性以及舒适性。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绿化是城市绿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很多城市已经逐步提高对公路绿化问题的重视。公路绿化工作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在道路两旁栽种花草、树木,而是要经过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规划构思,结合城市发展理念构建相应的交通建设理念。公路绿化建设不仅要重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同时还要提高公路的整体性能,与此同时在施工期间要尽量保持道路周边的原始环境,减少对道路周围自然地貌破坏。在栽种植物的选择上可以乔木为主,同时辅以一定的灌木、地被植物,通过对三种植被的协调搭配来展示出城市建设的绿化效果,增强城市景观的丰富性。例如:第一,很多城市在树种选择上会选择梧桐树、银杏树、白蜡树、槐树、香樟、广玉兰等乔木,棕榈树、沙棘、小叶黄桃、金叶女贞等灌木,三叶草、马蹄金等地被植物;第二,在植物栽植的过程中要对其位置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不能遮挡驾驶员的实现,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第三,对城市栽种植物进行合理规划,流出植物成长需要的空间和资源,对于相关公共设施和植被建设的问题要坚持统筹协调,公共基础设施的设置要与植被成长相互配合,要尤其避免基础设施出现遮挡阳光、占据植物生长空间的问题;第四,城市绿化工作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不能够照搬照抄盲目对相关植物进行随意移植,尤其是我国南北方、东西部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如果盲目对植被进行栽种移植不仅会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还会降低城市绿化工作的效果,造成资源浪费;第五,对于城市道路沿线那些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土壤的适应力,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3城市道路绿化工程园林景观的施工设计
城市道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间的主要工作包括改造地形、铺设场地、建设基础设施以及植被移植等。在施工期间不仅要充分考虑植被自身生长条件,还要充分考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确保车辆以及行人的安全。在施工期间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坚持以下的原则:第一,在弯道以及道路交叉口等位置,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位置要充分考虑驾驶员行车视线,在弯道处的植被设计要确保驾驶员能够看到道路线形变化,防止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第二,要严格控制植物的生长空间,禁止植物进入到车辆行驶空间,确保车辆行驶的顺畅,要对植物的形态进行及时修剪。
4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景观园林施工
4.1施工准备
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资料搜集的详尽程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后期的顺利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第一,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确保审查设计以及施工图纸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同时还要考察施工设计的实用性,对于其中的问题要予以及时纠正,避免后期的资源浪费;第二,在场地的清理以及设置过程中要确保通水、通电、通路,防止出现火灾等安全问题,同时还要装置消火栓。
4.2景观施工
完成相应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工作人员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道路绿化植被的选择,设计人员要充分考察施工地区的气候、生态、地质等条件,确保后期移植树种的较高成活率。衡量景观建设工作成功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植被成活率,尤其是高大乔木的成活率。为了提高植被成活率,应该选择11月至4月之间进行植被移植。在挖掘裸根苗木时,要尽可能地降低挖掘工作对于植被根系的破坏,保证根系上有土壤,一般情况下土球的直径为树径的8到10倍。在植被运输过程中,必须要对土球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出现土壤松落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在运输车上安装支架,防止运输期间出现苗木枝干折断损伤的情况。在植被栽种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积水烂根的情况,可以提高植被的栽植深度,使其稍微高出土壤平面。在裸根苗木的栽种过程中还要确保其根系的舒展,填土期间要尽量避免主根系被折断的情况。完成植被栽种之后,要采取相应的支撑措施,在植被正常生长一段时间之后再将支柱移除。为了降低支柱对树皮的损害还要在树干与支柱之间增加相应的隔离物,例如蒲包片等。
4.3微地形的营造和施工
在城市道路绿化施工期间,还要对施工地周围的微地形进行调整,从而增加城市景观的层次感、艺术感。现阶段常见微地形模式包括自然式、平板式以及等台阶式、混合式。在微地形的选择方面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自然风貌,打造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景观;第二,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之间地形地貌的差异,为城市景观绿化工作提供相应的科学支持与科学依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将城市自然地理特点充分结合起来,确保景观设计的层次性以及精巧性;第三,城市景观设计要与邻近区域城市建筑有效结合在一起,确保二者之间的相互协调,打造出城市绿化建设的特色。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不但有助于城市环境美化,而且降低环境污染以及调节城市气候,对于提升城市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城市的品味,相关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对于道路景观设计各环节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道路是我们进行整个城市道路规划的一个最为基本的框架, 还起到了将城市间的各个功能区进行联系划分的作用, 我们进行高质量的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对于城市气候的而调节, 以及降低因人流和车流造成的噪音以及扬尘的污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绿植本身还能够起到精华控制的作用。我们通常会在城市的交通道路系统当中采用绿色植物来进行城市交通线路的划分, 其还能够起到视线的诱导以及组织和分割交通的重要作用, 通过良好的设计我们还可以将其与周围形成整体, 最终起到美化街景的作用。另外, 如果植物的搭配和选择得当还能起到姜文以及遮阳的作用。
2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基本现状
目前, 我们对于道路绿化的重视在不断增强的过程当中, 但是在具体的规划过程当中, 由于我们对于设计的要求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道路开建甚至完成之后才会畸形绿化的设计, 进行道路的绿化也仅仅就是为了提高美观程度, 对于道路本身所应据有的相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势必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绿化的整体效果。就目前看来, 我们在道路的绿化设计上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 1 功能性遭到忽视
我们当前的道路绿化往往只重视绿化的效果的提升, 对于道路本身的交通功能往往忽视, 最终可能对于行车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比如在有些道路上进行乔灌木的密植可能最终会对于正常的行车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2. 2 设计形式相对单一
很多道路绿化的设计方案都缺乏合理性, 与实际的状况不符, 比如在道路绿化设计的过程当中, 往往硬套成功的经验要不就是千篇一律的进行主干道的统一绿化, 而且很少有根据道路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往往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
2. 3 没有进行专业的搭配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过程当中, 必然会产生与其他的专业之间较差的现象, 但是由于一部分的设计在设计之前并没有进行实际的考察, 最终就可能导致很多方面产生不合理, 比如与架空的线路以及地下的管网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 在存在地下管网的地方进行乔灌木的栽种, 很有可能就会因树木的根系不能展开而最终导致树木死亡。另外如果在架空线的下面进行栽种, 就必须要求及时的对于树木进行修剪如果修剪不够及时很可能就会对于供电的安全造成威胁。
2. 4 外来品种种植
我们为了保证整体的绿化效果, 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会在绿化当中引进外来的树种, 由于我们在进行植物引进的过程当中忽视了树种本身是否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 最终可能会导致植物死亡, 从而造成经济上面的损失, 另外对于道路整体的绿化效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主要原则
3. 1 安全性原则
保证安全使我们进行绿化设计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考虑到的重要问题。因为道路绿化不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形成的安全, 并且最大限度上避免其与道路的正常应用造成影响。如果我们需要在道路交叉口玩到内科的规定范围以及三角形范围进行植物的栽种, 首先需要保证不会对于驾驶员的正常实现产生影响。另外我们在道路的弯道进行植物的栽培时应该保证采用整齐连续的方式来进行总之, 并且在路边向驾驶员提供道路变化的相关信息, 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系数。
3. 2 人性化原则
以人为本, 使我们交通环境创造过程当中首要遵守的原则。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的过程党总我们需要对于行人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 并且对于相关需求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分析, 从而在根本上达到提高绿化植物搭配种植合理性的基本原则, 而且我们需要首先确保道路系统的正常而且安全的运行, 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人性化的最终需求。
3. 3 适宜性原则
由于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只是道路的一个附属的部分, 因此其受到的限制相对也是比较多的, 这其中最大的限制就是空间的限制。我们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对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并且结合已建成的城市管网的限制, 与相关部门配合和寻求帮助, 搞清楚存在的障碍以及问题, 从而力求在有限的设计空间内完成较高质量的设计。另外, 我们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绿化的效果, 并且保证所栽植的植物能够顺利的成长就必须要遵守适宜性的原则, 根据道路实际状况进行植物选择, 并且采用多种方式来对于植物进行合理搭配, 保证在不影响市政管网以及电网线路的前提下保证植物能够正常生长。
4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实例分析
4. 1 工程介绍
304 国道泉州段与洛阳大桥及北迎宾大道相连, 北迎宾大道道路等级设计标准为城市快速路, 主线将拓宽为68 米, 双向8 车道, 包括主车道单向宽15. 5 米, 中央绿化分隔带5 米, 辅道宽10 米, 辅道和主线间设2 米的绿化带, 人行道宽4 米。目前尚在施工。北迎宾路道路道路形式为四板五带, 绿化带以花灌木模纹色块构图为主。
4. 2 绿化设计方案
( 1) 设计要求。通过绿化种植, 沿道路形成统一的城市界面; 营造一个舒适且绿量充足的林荫慢行空间; 结合不同空间, 不同用地性质, 打造不同氛围的景观风格。需要保证道路绿化与周边环境整体协调性, 遵循不同季节叶色变化特点, 在选择绿化植株时, 兼顾生态原则与美化原则, 通过合理搭配, 在不影响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 搭配好各色植物。 ( 2) 设计措施。道路两侧绿化控制带为利用现状空闲地进行预种植大、小乔木, 同时为将来道路扩宽预留空间。总面积约13680㎡。绿化控制带乔木品种主要有凤凰木、香樟、麻楝、蓝花楹、刺桐、紫楠、桂花、小叶紫薇、大花紫薇、含笑、鸡冠刺桐种植方式为品字形多层种植, 间距3 米, 苗木采用较小的规格, 一方面降低造价, 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以常绿乔木香樟、常绿重阳木、盆架子、小叶榕、白兰为基调树种, 大花紫薇、黄花风铃木、碧桃为骨干树种, 统一协调324 国道台商投资区路段的全线植物景观。配以鸡冠刺桐、花叶榕、紫薇、红车、红叶石楠、龙船花、毛杜鹃、红花继木、黄金榕、金叶假连翘等色花色叶小乔木、灌木为其添加斑斓的色彩, 最后形成“绿色干道, 红绿相映”的植物景观。和相接道路的绿化景观相互承接、呼应。
5 结束语
对城市道路进行绿化设计, 需要明确设计要点与要求, 基于城市整体规划要求, 分析各项影响因素, 遵循专业设计原则, 确保所选植株品种的合理性, 并通过科学搭配种植, 在满足道路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同时, 提高景观美化效果。
摘要: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的过程当中, 我们不仅需要保证道路周边能够具有良好的景观绿化效果, 另外还要求其不能对正常的道路系统运行产生影响, 另外我们还要尽量使其能够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具有良好的协调性。由于城市的道路本身将不同的城市功能区进行了联系, 而且作证整个城市的规划过程当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 我们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的过程当中应该基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来及西宁分析, 从而更加明确设计的整体方向以及降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 最终达到提升设计效果的目的。文章以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相关要点为出发点, 并且提出相关的参考措施。
关键词:道路,绿化,设计,景观
参考文献
[1]王亚茜.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 2011.
[2]田青.城市道路绿化与交通安全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12.
关键词:道路绿化;徐州新城区;生存观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92-02
城市的道路就像人的血管一样铺满城市的各个区域,提供流通的空间,使城市的建设更加合理现代。一个城市的绿化支撑,少不了道路绿化在其中的积极作用。道路绿化建设不仅给城市提供更加美化的居住环境,而且为我们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提供新鲜的养料,拓宽我们的审美视觉空间,进而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愉悦,更有利于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建设。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这给中国的生态美学发展提供了契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四大战略任务“优、节、保、健”,其中的“优”更符合我们的生态美学理念。战略“优”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的更是人类的家园建设,而现如今中国加进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城市覆盖率已经超过了50%,城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所以城市绿化的建设尤为重要。根据前期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中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7平方米,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将加速。[9]如果说城市是一个完整的体格,那么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道路绿化就成为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所以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所体现出的生态美学意义应该受到关注。
一、徐州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发展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东襟淮海,西按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徐州所以作为一个人流量极大的城市,道路又作为一个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绿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徐州将安排220个重大项目,本年度总投资971.8亿元。生态文明、现代农业、创新研发、总部经济、文化旅游等5类分项项目,首次纳入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生态文明类项目中,包括中德合作共建城北生态示范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等。[8]现阶段徐州新城区主干道路绿化建设已经突破了“一条路两行树”的传统模式,更配以丰富的景观建设,建设更美好的山水园林城市。新城区主干道又有故黄河和几座山相伴,更显得犹如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只不过经过人工的雕琢,艺术效果更为浓厚。
二、徐州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体现的美学观
(一)自然与艺术的融合。
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枢纽,保持着自然生态的美,并且已经融进了更新鲜的艺术审美因素。有了人的参与,城市道路绿化就要适应人的审美要求。我们热爱大自然,同时也需要“人化的自然”,让自然以人的生存为目的,给居民更美好的栖居环境,符合我们的审美品味。所以在建设城市道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将道路建设更加人性化与审美化,与此同时,也能够达到道路安全要求。
大多数城市的绿化建设都会遵循统一的传统模式,没有将道路绿化当做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而是不断复制各个路段的绿化带。这归功于人类的机械复制时代的成果,也因为其变得单调。如果沿途的道路风景只是一贯的形式,人们的出行也没有更多的新引力。但结合艺术、人造物和自然的混合[5]p13,使绿化建设成为这三种类型的混合体,那道路就不再只是出行的通道,也是一个个流动的风景点。徐州在新城区路段绿化建设就打破了惯有的单一模式,并且沿着三环路在逐渐改造。不仅仅是自然生态的和谐美,而且人工改造过的公园,山坡,文化雕塑,以及在新城区大龙湖附近的大草坪等,都将沿途的风景装饰得美不胜收。
作为汉文化发祥地的徐州,以“舞动汉风”为口号展开文化建设。徐州有“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这不仅是徐州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甚至已经成了徐州文化的符号。在建设城市道路的过程中,这些汉文化的符号理应加入了城市道路建设中去。徐州新城区主线就以“彭祖大道、汉风大道、汉源大道、昆仑大道”等命名,突出了徐州的汉文化色彩。在道路两旁也附有汉文化相关的文化景观,更加彰显民族文化特色。道路的重新命名使原本天然的景观有了文化气息,在新城区沿路的山也更名为“拖龙山”,这是三个小山连成的山脉,仿佛是一条长龙在“新城区欢迎您”的路牌处迎接客人。再往东,就是大草坪,草坪南侧就是人工挖掘的大龙湖,湖北岸有个小岛,人们可以沿着小木桥进入小岛上玩耍。在湖的东岸有处浅水沙滩,天气炎热的夏天午后,成群的人在这里解暑。徐州的湖以龙命名居多,除“大龙湖”外,还有著名的“云龙湖”,其次“金龙湖”、“九龙湖”等等,为徐州的城市增添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如画的道路风景。
徐州地处苏北,四季分明,对一些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所以可供作为道路绿化建设的植物又有限。但徐州的道路绿化在适应自然气候条件的情况下,发挥更为主动的积极作用,利用不同的乔、灌木,并且将多种果树引入到道路绿化中,通过色叶植物等来丰富季相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景观都不会显得单调,总是充满着生机。再伴以奇石或者人造景观石,更有一种中国风景画的韵味。
新城区的道路绿化横向一般分为三层,快车道旁边一般是灌木丛,然后在人行道与灌木丛中间是银杏树或者其他乔木,人行道旁边就是高低不同的树木或者花草等。如果道路沿着河流而建,那就更有韵味了,从道路往路边望去,河水若隐若现,好似在躲迷藏。这些人工化的自然事物,生长得错落有致,却不失美感,一眼望去,真像一幅中国的山水画。
(三)人的栖居与美好生存。
海德格尔存在论哲学为人类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栖居之所,同时它也是生态美学的审美理想。[7]p69海德格尔强调“此在”,在于他的存在,是此在在世界之中,是一个成长过程呈现的生命价值。人在世界之中生存,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突出了这个“在”,人虽然终有一死,但是栖居地作为一个人通向死亡过程的住所,就是我们在过程之中的存在方式。人类栖居的城市必须满足人类自身对外在世界的需求,不单单是简单的居住,而且要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我们的祖先早已摆脱了原始的野外生活,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类的生活就从现实需要走向审美需要,物质基础之上向精神文化层面逐渐过渡。作为生存在自然中的人,不再只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而是要利用人的智慧让自然与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更有利于生态建设的发展。
美国的杜威曾经说过,“我们住进了世界,而它成了我们的家园”。政府在建设城市道路的时候,就应该将城市当做我们的家园,而一条条道路就是通往回家的路。我们在城市中生活,就应该真正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我们日常的生活需要道路去工作、学习或者娱乐,道路就像一个媒介,将我们引送到目的地。交错从横的道路通向各种不同的目的地,也连接着一幅幅沿途的风景图。我们在经历漫长“自然的人化”的过程后,也将逐步展开“人的自然化”的进程,这个自然不单单是原始生态的自然,而是在人化基础上自然,更加具有艺术性,同时又与自然能够融合在一起。
徐州在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与此同时,城市的绿化工作也在大规模的展开。三环的道路建设虽然也造成了暂时性的拥堵,但我们相信在2013年年底道路整修工作完善之后,徐州三环以及新城区的道路绿化建设会取得更完满的结果。人与自然从古至今就分不开,如今我们生活在21世纪,与自然更加亲近,居民的生活也缺少不了优美宜人的环境。让我们的出行更便利更心仪,道路的绿化工作永远不能停止。这不仅是政府的工作,同时也是我们每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应该支持并且付诸行动的义务。徐州新城区的道路绿化建设,将整个新城区的生态充满了血液,充满了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庆本,《国外生态美学读本》,长春出版社,2010。
[2]徐恒醇,《生态美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刘彦顺,《生态美学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吴家骅著,叶南译,《景观形态学:景观美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美]史蒂文·布拉萨著,彭锋译,《景观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德]埃德蒙德·胡塞尔著,[德]克劳斯·黑尔德编,《生活世界现象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7]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新华日报,2013.2.21。
【城市道路绿化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城市道路绿化提升设计07-15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06-10
城市道路11-15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原则07-14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07-09
城市道路建设的目的及意义10-11
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06-19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07-05
西宁市城市道路挖掘修复管理办法10-31
道路运输管理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分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