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认识图形教案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复习认识图形教案(精选6篇)

复习认识图形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一)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的认识。教学难点: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长方体盒、正方体盒、圆球、圆柱体、主题挂图 教学方法:演示 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1)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2)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3)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4)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2)让学生看37页练习八第一题

问:上边一排实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用线和下边一排连起来。学生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第5题,集体订正。(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第6题,学生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

复习认识图形教案 篇2

关键词:图形,空间观念,联系架构,化静为动

“图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空间表象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图形的认识在毕业复习时必不可少。但如果一味地重复, 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如何拾起学生已渐忘的知识, 又能在复习中沟通联系, 获得新的发现呢?笔者在总复习时, 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策略重组, 颇有成效。

在教学中, 笔者从最基本的点入手, 点寅线寅面寅体。将知识置于知识联系的生发中,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探寻知识源, 用几何图形的要素成为知识生长的纽带。学生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概括了这一感受, 就像电脑中的进度条。

复习不一定是重见和再认, 有时也是一种发现和顿悟。在对几何与图形的认识也就是概念的复习中, 笔者根据图形的变化和特点, 选用不同的方式, 让学生经历不一样的再认。

一、描点画线定基调

有了这样的铺垫, 点线的复习顺理成章, 教师要求学生让点和线活动起来, 可以变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呢?从大问题入手, 在学生的描画中, 引发联想。点引线、点连线, 学生的笔尖上呈现了往日熟悉的图形。直线、线段和射线, 锐角、直角和钝角, 过一点画无数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枯燥单一的线条和点在这样的变化中变得鲜活。

二、化静为动变形式

形的认知在小学阶段比较普遍, 比如三角形的认识, 概念相当丰富, 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蹈覆辙, 就会类同于单元的复习。笔者尝试以格子图为背景, 通过点的移动, 让学生在想象与思考中进行概念的重组。

师出示课件图A, 三个点用线段连成一个三角形, 如果移动其中一个点, 你可以把它变成什么三角形?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是钝角三角形 (见图B) 。

这一动态的活动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纷纷讨论点的区域对于三角形角的分类的影响。

生:点越往上连成的就是锐角三角形, 点越往边下移连成的就是钝角三角形。

生:直角三角形也不止一个。

生:以这条底边为直径的圆上的点都可以连成直角三角形 (见图C) 。

师 (乘机而入) :你们刚才所说的三角形都是按什么来分的?又是怎么判定的呢?还可以怎么分?在图上的点又是怎样移动的呢?

生:如果点沿着中间那条垂线 (高) 移动的话, 就是等腰三角形。如果点移到三条边一样长时, 就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 (见图D) 。

一个小小的点的化静为动, 燃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也正是复习课中所期盼的。这些相关联的变化, 不仅道出了形的分类, 还把它们之间的联系彰显得一清二楚。我们所谓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不正是如此吗?

三、边猜边想入内涵

四边形的包含性在图形中是最强的, 对于这类知识的复习, 笔者则选择通过猜图形的游戏让学生在辨析中强化概念本质特点, 并注重概念间的异同。

看到露出的一个直角, 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正方形”“长方形”。思考片刻后, 学生的答案丰富起来:或许是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扇形、一般的四边形。在学生的比画中, 也是对图形的想象和再认。

师:那不可能的是什么图形呢? (圆和一般平行四边形排除)

师:如果是平行四边形, 你会出怎样的提示语让别人猜? (强化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会是什么图形呢? (将特殊平行四边形一一体现)

最后, 教师拿被分裂成两半的图形 (图1) , 让学生再猜它的原貌 (图2) , 教室里又掀高潮。

由分到合的设计, 由顺到逆的思考, 拓展了学生认知的视野, 使他们对图形间的异同变得驾轻就熟, 对于四边形的整理就显得顺理成章。一则有意义的游戏, 使图形得到串联, 使知识自然归整。看似简单, 却不平凡。

四、由面到体促圆满

小学阶段的立体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在由面至体的变化中, 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通过面的旋转得到不同的体。但仅是这样的认知, 显然对于总复习尚不够到位。为此, 笔者向学生提供了一些组成立体图形的素材, 让学生选择并组成立体图形。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拼组这样的活动方式, 完成对立体图形认识的复习。

课堂再现:

第一组:

请在下面8 个面中找出6 个面, 使它们能围成我们认识的立体图形。

生:因为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所以只能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除非卷起来成为圆柱。圆锥更不可能, 因为它的侧面是扇形。

生:我只要选三组相同的长方形就行了。

生:那还要看它们的边长符不符合。

师 (追问) :为什么不选正方形?

师 (再问) :如果每一种有足够多的个数, 你还能拼出什么立体图形?

根据学生的拼组, 板书立体图形的长、宽、高:

根据以上三类, 说说它们异同。至此梳理长方体 (正方体) 的特征, 完成由面到体的空间转换, 学生在思考和空间想象中完成对长方体 (正方体) 的复习认知。

第二组:

下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组合成圆柱?

生:圆柱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侧面一条长要与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 所以我选择……

生:圆柱的特征是……

生:中间的这个长方形正好是拼组的圆柱的纵切面 (沿着直径切) 。

师 (追问) :剩余的长方形可以卷成怎样的圆柱呢?

生:长方形都可以卷成两个圆柱, 长和宽分别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如果以15 为底面周长这个圆柱的高就是4, 如果以……

空间想象是空间表象的发展,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是建立在丰富表象基础上的想象。第一组材料中, 对于长方体的形体空间识别能力, 决定取材的水平。第二组的选择相对简单些, 主要侧重点则落在了底面周长与侧面的吻合度。学生截面之说出乎笔者的意外, 长方形除卷成圆柱外, 其实也可以成为长方体的侧面, 底面周长相同, 但体积却是不一样的。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对几何图形二维至三维转换的一次历练。复习中好的切入点, 不单是知识的回顾, 也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融合。

点线面体连成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 复习课的问道, 其最终的价值亦是如此。小学数学的复习课只有真正关注了学生, 加之教师的智慧寻道, 用心经营, 才能存新意而不失有效、重梳理而不失提升、勤沟通而不失架构, 在整体范畴的发展视野下, 谋求别有一番智趣在其中的总复习。

参考文献

“图形的认识”复习策略谈 篇3

【关键词】图形 空间观念 联系架构 化静为动

“图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空间表象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图形的认识在毕业复习时必不可少。但如果一味地重复,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如何拾起学生已渐忘的知识,又能在复习中沟通联系,获得新的发现呢?笔者在总复习时,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策略重组,颇有成效。

在教学中,笔者从最基本的点入手,点→线→ 面→体。将知识置于知识联系的生发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探寻知识源,用几何图形的要素成为知识生长的纽带。学生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概括了这一感受,就像电脑中的进度条。

复习不一定是重见和再认,有时也是一种发现和顿悟。在对几何与图形的认识也就是概念的复习中,笔者根据图形的变化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不一样的再认。

一、描点画线定基调

有了这样的铺垫,点线的复习顺理成章,教师要求学生让点和线活动起来,可以变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呢?从大问题入手,在学生的描画中,引发联想。点引线、点连线,学生的笔尖上呈现了往日熟悉的图形。直线、线段和射线,锐角、直角和钝角,过一点画无数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枯燥单一的线条和点在这样的变化中变得鲜活。

二、化静为动变形式

形的认知在小学阶段比较普遍,比如三角形的认识,概念相当丰富,如果只是一味地重蹈覆辙,就会类同于单元的复习。笔者尝试以格子图为背景,通过点的移动,让学生在想象与思考中进行概念的重组。

师出示课件图A,三个点用线段连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移动其中一个点,你可以把它变成什么三角形?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是钝角三角形(见图B)。

这一动态的活动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讨论点的区域对于三角形角的分类的影响。

生:点越往上连成的就是锐角三角形,点越往边下移连成的就是钝角三角形。

生:直角三角形也不止一个。

生:以这条底边为直径的圆上的点都可以连成直角三角形(见图C)。

师(乘机而入):你们刚才所说的三角形都是按什么来分的?又是怎么判定的呢?还可以怎么分?在图上的点又是怎样移动的呢?

生:如果点沿着中间那条垂线(高)移动的话,就是等腰三角形。如果点移到三条边一样长时,就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见图D)。

一个小小的点的化静为动,燃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正是复习课中所期盼的。这些相关联的变化,不仅道出了形的分类,还把它们之间的联系彰显得一清二楚。我们所谓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不正是如此吗?

三、边猜边想入内涵

四边形的包含性在图形中是最强的,对于这类知识的复习,笔者则选择通过猜图形的游戏让学生在辨析中强化概念本质特点,并注重概念间的异同。

看到露出的一个直角,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正方形”“长方形”。思考片刻后,学生的答案丰富起来:或许是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扇形、一般的四边形。在学生的比画中,也是对图形的想象和再认。

师:那不可能的是什么图形呢? (圆和一般平行四边形排除)

师:如果是平行四边形,你会出怎样的提示语让别人猜?(强化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会是什么图形呢?(将特殊平行四边形一一体现)

最后,教师拿被分裂成两半的图形(图1),让学生再猜它的原貌(图2),教室里又掀高潮。

由分到合的设计,由顺到逆的思考,拓展了学生认知的视野,使他们对图形间的异同变得驾轻就熟,对于四边形的整理就显得顺理成章。一则有意义的游戏,使图形得到串联,使知识自然归整。看似简单,却不平凡。

四、由面到体促圆满

小学阶段的立体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在由面至体的变化中,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通过面的旋转得到不同的体。但仅是这样的认知,显然对于总复习尚不够到位。为此,笔者向学生提供了一些组成立体图形的素材,让学生选择并组成立体图形。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拼组这样的活动方式,完成对立体图形认识的复习。

课堂再现:

第一组:

请在下面8个面中找出6个面,使它们能围成我们认识的立体图形。

生:因为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所以只能拼成长方体或正方体。除非卷起来成为圆柱。圆锥更不可能,因为它的侧面是扇形。

生:我只要选三组相同的长方形就行了。

生:那还要看它们的边长符不符合。

师(追问):为什么不选正方形?

师(再问):如果每一种有足够多的个数,你还能拼出什么立体图形?

根据学生的拼组,板书立体图形的长、宽、高:

根据以上三类,说说它们异同。至此梳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完成由面到体的空间转换,学生在思考和空间想象中完成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复习认知。

第二组:

下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组合成圆柱?

生:圆柱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一条长要与圆柱的底面周长相等,所以我选择……

生:圆柱的特征是……

生:中间的这个长方形正好是拼组的圆柱的纵切面(沿着直径切)。

师(追问):剩余的长方形可以卷成怎样的圆柱呢?

生:长方形都可以卷成两个圆柱,长和宽分别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如果以15为底面周长这个圆柱的高就是4,如果以……

空间想象是空间表象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建立在丰富表象基础上的想象。第一组材料中,对于长方体的形体空间识别能力,决定取材的水平。第二组的选择相对简单些,主要侧重点则落在了底面周长与侧面的吻合度。学生截面之说出乎笔者的意外,长方形除卷成圆柱外,其实也可以成为长方体的侧面,底面周长相同,但体积却是不一样的。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对几何图形二维至三维转换的一次历练。复习中好的切入点,不单是知识的回顾,也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融合。

点线面体连成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复习课的问道,其最终的价值亦是如此。小学数学的复习课只有真正关注了学生,加之教师的智慧寻道,用心经营,才能存新意而不失有效、重梳理而不失提升、勤沟通而不失架构,在整体范畴的发展视野下,谋求别有一番智趣在其中的总复习。

参考文献:

[1]朱乐平.图形与几何系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复习认识图形教案 篇4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深化对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增强学生在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丰富学生对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列表、观察、操作、想象等一系列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拓展与延伸”部分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先猜一猜,再摆一摆,加以验证,融知识性、趣味性与挑战性于一体,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根据学生的口答,出示相应形状的物体) 今天我们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回忆、口答

二、整理与反思

三、练习与实践

1.(出示透视图)说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特征以及各字母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口答,列表整理。

名称 特征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提问: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这几种形状的物体,你能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学交流)

1.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展开图的前面、下面和左面。画出展开图的另外3个面。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出示学生的错例,进行辨析

2.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部分,要折成一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怎样剪?设计不同的方案,在图中涂色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观察、画图、交流

学生画图

辨别说理

设计方案并涂色

分组交流

3.下面的图形中哪些不能折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4.以下面的长方形或三角形右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

5.出示一些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要求学生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6.李兵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了一个长方体。右边分别是他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见P.102第4题)

(若有学生能够直接进行推想,则帮助他们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7.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如图。摆一摆,并分别从上面、左面看一看。

想一想,选一选,有困难的可以利用模型折一折

各自在图中连一连,

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观察画图

根据图形画出长方体,再判断从左面看到的是哪个图形。

分组活动,探索不同的摆法

四、课堂总结 你能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五、拓展与提高 P.102思考题

提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复习认识图形教案 篇5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出示第116页第4题

(1)

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

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

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

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

二认识钟表、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20页的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1)问:你们认识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如果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

(2)看书第117页第6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小结

四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认识图形教案 篇6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教学时以活动为主,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认识的雪地里的那些小画家吗?它们都是谁呢?(小鸡、小鸭、小马等)师:它们是怎样作画的?(用脚印出来的)师:动物界的小画家很厉害,几步就印出了一幅画,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数学的图形王国里也有几位厉害的小画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参观这些画家的作品。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认识他们吗?(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师:谁来介绍一下它们。

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如果不认识三棱柱,教师直接介绍。

师:对于上学期学过的这些立体图形,大家认的很准。我们是不是曾用它们玩过“搭一搭”,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搭汽车的时候为什么要用长方体做车身,圆柱做车轮呢?为什么不用长方体做车轮呢? 生:圆柱容易滚动,做车轮比较合适,长方体做车轮不行,下面太平了,不会滚动。

师:刚刚那位同学说的长方体“下面”太平了,你们听懂了吗?他说的是哪里呢?请大家来摸一摸,看看其他的物体有“平平”的地方吗?拿出你们袋子里的实物,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它们“平平”的地方,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平面,感知面在体上)(平平的,滑滑的)师:大家摸到的平平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平平的面吗? 生:不是,是弯曲的,圆柱体的平面在两头,圆圆的。师:是的,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以后我们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平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二)玩一玩——把面“请”下来

1、说一说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这些平平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 生1:把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生2:剪一剪,从纸上剪下来一个面。生3:用印泥把面印到纸上。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全班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体上取下了一个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把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贴到黑板上。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名称(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朋友——长方形,请小朋友们取出长方形,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摸到一个平平的面)师:老师也摸到了一个平平的面,请大家再和老师一起像这样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有四条边,四个尖尖的角)师:横平竖直的角叫直角。今天我们就不具体学习直角了,大家只需要知道在长方形中这样横平竖直的角就是直角

师:请同学们来看,在长方形里有两条长边,有两条短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边的特点。请大家拿出手工纸和老师一起来折一折。上下对折以后,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条长边一样长。)左右对折之后,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长方形左右两条短边一样长。)(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相对的边相等。)师出示一个梯形,让学生判断这个是不是长方形。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理由。出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请大家思考:我们在认识长方形的特点时候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1:看一看

生2:摸一摸

生3:折一折 ……

(2)、迁移类比,认识正方形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现在我们要认识正方形,我们能不能用刚才摸,看,折的方法来认识正方形呢?(同桌合作学习,来认识正方形的特点。)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生1:一个平平的面。生2:四个横平竖直的角。生3:四条直直的边。……

师:它的角是怎样的角呀?它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1:都是横平竖直的角。生2:都是直角

生3:四条边都相等。

师:你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他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呢? 师小结: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都相等。

总结:不管位置,大小,方向如何,只要符合正方形的特点它就是正方形。(3)、小组合作,认识三角形和圆

师:我们很快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请小组合作,用摸一摸,折一折等方法找出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特点,发现特点以后请举手表示活动结束。师:这个图形呢?(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1:三角形有一个平平的面,三条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生2:圆有一个平平面,没有角。是曲线围城的封闭图形。师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师小结:弯弯的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就是圆。

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圆和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认识不是只有直角三角形(直接强化,加深认识)。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分一分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图形分分类,从学具袋里拿出来,在桌上摆一摆、分一分,分类之前,可以好好观察一下每一个图形的特点,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分。生1:分三类: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三角形;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这样分可以嘛?谁和他分的一样?举手示意

我们再来看一个

生2: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有角,边是直的);圆(弯曲的)师: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3:分四类

长方形扁一些,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三角形三条边,圆弯曲的

师:也就是说,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就分了四组,有道理。现在,把这三种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生:圆总是自己一类;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放在一起,都有四条直直的边,也可以分开,因为也有不同的地方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分类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这个好习惯会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很好!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

四练一练,体验应用

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课本37页练一练)

1、今天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来了,他们也喜欢玩积木,可是不小心弄丢了一些,想请你们帮一帮,愿意吗?

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

五、延伸拓展,巩固总结

1、小朋友们能用今天认识的平面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吗?拼出来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拼的是什么呢?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等待你们去发现。你们要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思考,会学到很多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平面图形)长方形 有4个直角,相对的边相等 正方形 有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 有3个角,3条边

上一篇:工程部先进个人材料下一篇:初三学生高分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