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4篇)
发言
各位亲爱的老师:
感谢的话,李亮老师已经说过了,我还是想说,向两天半以来,认真听课,认真思考,平时为国家的小学语文教学操劳的老师们表示感谢!
本来不想讲什么话。不少老师希望大会要有一个态度,一个方向,认为有必要说上几句。临时加上一个环节,由我代表评委发言。
我们走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正处于由课改初期的亢奋向语文本体回归的调整期。我们这次观摩活动取得了一些进步,表现在:
上课老师的语文意识、基础意识、文本意识、训练意识有所加强;还表现在,非语文泛语文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观;还表现在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有些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有新意,有突破;还表现在,老师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读中感悟,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上课的所有老师朗读、语言、板书的基本功特别扎实,板书字又规范又漂亮,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
但是,我们的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有老问题,有新问题,有些问题是带有倾向性的,是比较严重的。例如,有的课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像有的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向高年级靠,中高年级的教学与低年级的区别不大。有的老师找不准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懂得、理解的问题。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浪费了不少的教学时间,我们深为上课的学生感到痛心。
再比如,有的老师,或者说更多的老师,过于强势,坚强的强,势力的势,教学霸权的存在也比较普遍。教师强势,学生必然弱势,教师挖了坑,让学生往里跳,引着学生来答后半截的话,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出现在相当多的课上,使学生失去了主动性,失去了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强势,学生就没有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扼杀了创新的思维,也就扼杀了祖国的未来。
再比如,依纲扣本是完全正确的,一些课上或者相当多的课上,利用资源不够,课前、课中、课后的拓展的阅读不够,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多读,多接触资料。
再比如,读写结合,从读学写,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从意识到实施还很不够,运用语言的意识需要大大加强。
比较多的课停留在口号上,走教案的情景还比较多的存在。难见课堂上有精彩的生成,没有问题,没有思维碰撞,其实效率大打折扣。没有充分自学的课,没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的课,既不经济,也无实效。看了香港的可能会有启发。
还没有完全走出内容训练的套路,努力挣脱之苦,走着走着又落入内容分析的圈套了。老师的提问不是从学生中来,不是从学生质疑问难中来,问题缺少整合。细碎的问题,频繁的回答往往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劳而少功。分段分析死,整合处理活。
朗读指导,有了很大的进步,也要注意警惕纯技术性的,强调读出一词一句的轻重快慢的技术指导,强调掌握课文的感情变化读出情感。
再比如,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有模式化的倾向。不同年段,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课文,完全应当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从文章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的教学思想还没有深深地扎根。
再例如,字词教学虽然有所重视,有了改观,但是字词教学的阶段性还没有把握好,处理的不是很得当。中段教学的识字写字,恐怕不是最好的方法。
成绩要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扬成绩,下大力气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决心,尽快走过调整期,走在健康、高效的大路上。
附: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获奖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以姓氏笔画为序)
第一会场获奖名单
特等奖
安 徽
王小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黑龙江
刘佳琦
《掌声》
江 苏
许嫣娜
《小动物过冬》
河 南
陈丽羽
《盘古开天地》
广 西
钟 惠
《花钟》
一等奖
陕
西
王林波
《燕子专列》
广
东
刘学金
《七颗钻石》
宁
夏
吕淑萍
《窗前的气球》
湖
北
张 农
《开国大典》
云
南
张昆燕
《珍珠鸟》
江
西
汪智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新
疆
鱼利明
《老人与海鸥》
山
西
赵 禄
《圆明园的毁灭》
河
北
赵 鹏
《湖滩上,有一对天鹅》
内
蒙
高 娃
《地震中的父与子》
新疆兵团
夏维娜
《城市标记》
特别奖
香 港
郑思健
单项奖
最佳教学设计奖
最佳媒体运用奖
最佳教学智慧奖
第二会场获奖名单
特等奖
海 南
毛立业
吉 林
孙世梅
北 京
孙 莹
湖 南
刘亚雄
江 西
周明玉
一等奖
山 东
王文妮
浙 江
王春燕
青 海
王 莹 《我向彩虹借颜色》 《燕子专列》王林波 《开国大典》张 农 《七颗钻石》刘学金 《黄鹤楼送别》 《秋天的怀念》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地震中的父与子》
《搭石》
《猴王出世》
《酸的和甜的》
《最后一头战象》
辽 宁
丛 轶
《献你一束花》
四 川
李 佳
《尊严》
贵 州
陈世凯
《黄果树瀑布》
福 建
陈智文
《月光启蒙》
上 海
张筱林
《月光曲》
天 津
周 瑞
《美丽的小兴安岭》
西 藏
洛桑卓玛
《陶罐和铁罐》
甘 肃
徐世赟
《生命 生命》
重 庆
徐 颖
《颐和园》
特别奖
香 港 黄丽华
《谁偷走了我的奶酪》
单项奖
最佳教学设计奖
《猴王出世》王春燕
最佳媒体运用奖
《月光启蒙》陈智文
最佳教学智慧奖
全国小语会会长 崔峦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9年,小学语文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还是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辛苦,我们师生的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整体素养还不高,具体来说:
一、课改以来出现的问题:
(一)识字量不足,识字不够快,识字基础不牢靠,写字不够快,字汇量不足,识字拖阅读和习作的后腿的问题在面上还没有缓解。我们国家学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发达国家还要慢一到两年,总体来说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字词教学,识字、写字教学还存在问题,或说比较弱。
(二)小学生进入独立阅读时间晚,学生阅读量还很少,阅读能力还不够强 阅读能力有三个指标:一个是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二:对文本做出解释的能力,第三,对文本做出评价的能力。我们的学生第一种能力尚可,但后面两种能力还比较差。就是课改以后,我们孩子的阅读能力还不强。
北京对五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测试:《请种一棵爬山虎》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其实第一句就是总起句。10%学生不得分,阅读教学了5年,却还没有这种概括的能力。
(三)学生习作能力比较弱,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还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比如高段的学生不会记笔记,不能很好的适应初中的学习。
(四)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听的能力不强,听抓不住要点,说往往不能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特别是很多孩子不敢更不善于当众积极主动的与别人沟通。
从上面看,我们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还不够强,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上找原因,需要不断改进。
二、深化语文的课程和语文教学的改革:
(一)大力改进识字教学,解决识字拖阅读后退,比较好的解决儿童入学初期在识汉字、写汉字、识汉字与阅读的矛盾。
古代:千字文、百家姓与识字那时候差不多用一年时间,能识两千汉字 目前识字实验:北京的集中识字以字形为依托,归类识字。斯霞老师的分散识字,加大阅读篇幅。
回顾的意思是希望我们的老师要进一步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新时期下更好的能让孩子更好、更快、更多地认字,更好地解决上面提的两个矛盾。因为现在我们国家识字在开始的阶段就比别人慢了。
(二)进一步改革阅读教学的课程结构
不要从方法策略上研究,要从课程结构上改革。
一方面,我们要深化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也就是说以教科书为例,以课文为例的传统教学);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推进儿童阅读。
1.深化儿童阅读 这不是一般的推荐,不是一个活动,而是班级读书会。这是实现儿童阅读课程化的途径,就是把儿童阅读写进课表里。
阅读教学的职责不在于教一篇篇课文,要把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职责,作为阅读教学分内的一件事。
看一个老师的阅读教学做得好不好,还要看他推进儿童阅读做得好不好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课中大量阅读,厚积薄发。课内培养阅读兴趣,悟得表达方法,课外大量阅读。儿童阅读要进课堂,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深化传统阅读教学
(1)年段目标要进一步明确。每一个课文,每一个课时的语文训练点要更集中。(2)阅读教学加强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并且要把语文的实践活动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贯穿始终。
(3)更好的体现阅读教学是用课文教而不是简单的教课文,要用课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学语言,这个学语言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特别更多的要关注形式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的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多数人是个秘密。我们更多的组织学生探究语言的形式,另外我们还要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以课文为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书的能力。我们要通过深化阅读教学的改革,我们要告别“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我们的课堂要从“内容分析”式的课堂模式转向“方法策略指导式”。
3.儿童阅读常态化、课程化(1)区域推动有机制保证;(2)纳入课程表有时间保证;(3)读书漂流有内容保证;
(4)加强儿童的指导激励有质量保证,有持久阅读的保证。
真真切切地认识到:最好的学校是图书馆,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痴迷的读书,最好的学生是一日不读书觉得自己是荒度一日的学生。学会阅读是教师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最爱读书的孩子是最有前途的,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推进:有理念(阅读立校,阅读立人),课程化常态化,保证质量 读写结合,边读边表达,综合考虑
(三)习作教要学体现儿童作文、生活作文、素描作文
1.帮助孩子克服对写作厌恶的情绪,要认为习作就是写话,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的意识,表达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年级 107字冰心作文一年级(童心童言 表达童情 求真立场)
妈妈去杭州学习了,好长时间没有看见了,今天妈妈终于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回来了,妈妈的怀抱很暖,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回来了,晚上可以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日子,我很想妈妈,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体现真实的情感,用童心、童言表达自己的童情。
因此写作一定要求真,习作的路上一定要说真话,吐真情。2.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孩子编故事,想象、真实的感受、编故事、童诗(低年级)苏霍姆林斯基: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诗人
下棋:天空是棋盘,星星是棋子,月亮婆婆和太阳公公下了整整一夜,月亮婆婆输了,太阳公公捡起棋子,高高兴兴上班了。
培养学生观察、叙述,前苏联的素描作文会给我启发
(四)口语交际要进一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课上是最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时候,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敢说、善说、乐说。
口语交际能力是生存能力,更是学习工作能力
希望老师们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教学要有所改进: 要抓好“一二三四五”
一个核心: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核心 二个基本点:学习语文,学习做人 三项基本能力:识字 阅读 作文
四种阅读技能:朗读、诵读技能(从正确的读抓起);默读的技能(中高年级倾向于重朗读轻默读);略读的技能(抓住文本要点的能力);浏览的技能(收集、提取、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
崔峦
一
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经过太原赛区和武汉赛区的教学观摩,今天就要闭幕了。和以往历届教学观摩活动一样,现场观摩仅仅是活动的展示,活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活动的过程:各省、市、自治区遴选做课教师的过程,就是各地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学会下属的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于7月31日至8月2日在贵州安顺召开的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及其接下来小语会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为此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作了准备。我们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赛课,具有理论先行、将研究贯穿活动始终的特点。
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研究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怎样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问题上,两会代表达成如下共识: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在这方面,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代表们认为,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根子出在对“语文”的理解上,出在对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上。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首当其任的任。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特点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把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代表们认为: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一线教师不仅关注理论上如何澄清,而且关心在操作层面怎样落实。
关于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有代表提出,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有代表提出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教师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如,《麻雀》,屠格涅夫的本意是赞美勇敢的力量,爱的力量。而当有的学生发表老麻雀的行动太冒险了的看法时,老师不作引领,还顺着学生的话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已经理解了,甚至发表了精当的见解,老师还不断地问,学生只好强打起精神答,磨来磨去,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两会”代表认为,导致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一是教学目标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重内容,轻形式;三是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多,冲击了语文训练。总之,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做课教师通过在贵阳会议上的研讨,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明确了要在教学观摩活动中把语文课上得更有语文味儿,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通过研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制订了如下评课标准:
1.课程理念要先进。教学要能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2. 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年段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3. 语文训练要扎实。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扎实。
4. 教学过程要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
我们期望,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大道至简”。简单教语文,实在是不简单,需要我们下气力进行不懈的探索。
二
10月10日至12日在太原赛区,11月10日至11月12日在武汉赛区,包括香港王清凤老师在内,共有65位青年教师上了阅读教学观摩课。课上得怎么样呢?现场和网上看课的广大教师,大多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观摩课正在向我们期望的阅读课回归,向家常课回归。有的老师在发出的手机短信中欣喜地说,看到了真正的常态下的精品课。也就是人人学得来、做得到的优质课,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看着好做不到的观赏课。这些课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因本人在武汉第二会场听课,举例的局限性在所难免,请予理解):
1.注重并且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多了,重人文、轻语文的课少了。
离开语言,就内容分析内容或就人文内涵进行开掘的课明显减少。大多数课做到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有些还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进行了人文熏陶。如《搭石》,抓住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的三部分文字,读出了美的画面,美的情境,必然体会到景的美,人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体味到语言的美。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无需贴标签,道德的力量积蓄在学生心中,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脑际。
更可喜的是,前一段语文学科的迷失与错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教学开始显露语文学科的本色。字词教学得到加强,一些课做到根据课文本身的情况,正音(多音字、儿化音──《去年的树》归在一起练读)、析形(《盘古开天地》根据形声字多的特点,归类识记带“月、之、氵 ”的字)、解义。教学中老师们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如,有三位老师让学生在课上翻查字词典(读准“相片”的音,理解“瑞雪”“肃然起敬”);还有联系上下文,利用注释,借助简笔画(理解“井沿”),利用词素分析法(理解“德高望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既正确理解词语,又渗透了解词的方法。关键句、段的理解受到重视,不仅重视理解意思,而且重视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特点或作用(如,拟人、比喻、排比,总分的写法……)
读书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课堂上重新回荡起琅琅的读书声。
说写训练引起重视。随文练笔已不少见,且有的用得恰当而有新意。如,《山中访友》,“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写的,还有什么,你愿意和它打个招呼吗?(于是,和蚂蚁、蜜蜂、野花打起招呼,依照文章表达方式写话。)又如,《相片》,最后请学生代文中青年妇女写信,既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又是与读文自然联系的习作训练。
2.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的课多了,目标迷失、内容失当的课少了。
以往有的课目标不明,特别是语言文字训练目标不明,以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文本教学要么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加上补充大量资料,显得过度臃肿,喧宾夺主,老师也难以完成;要么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此次不少课,既注意整体把握,又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
3.教学结构、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等注重整合、简化的多了,繁琐复杂、叠床架屋的少了。
以往的教学设计,有的环节繁复,设问多多,搞得教师自己都迷失了,学生则被老师牵着在迷宫里转来转去。此次不少的课,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体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如,古诗教学四大步:读正确,明诗意,悟诗情,得学法。借景抒情的课文:初读,读通顺──再读,读出境(读文章想画面)──三读,读出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谈感受。《旅行家树》设计为两大板块,整合推进:第一板块,感悟孔雀树的可爱,朗读,积累;第二板块,感悟旅行家树的可敬──一是给旅人以帮助,二是有很强的适应性,朗读,积累。《鼎湖山听泉》一课抓住白天听泉和入夜听泉两部分,注重聆听、辨识和品味,使学生入耳,入目,入心,读出情,悟得法,教学很有层次性。不少的课重视设计整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有的问题还是从学写的角度设计的。如,“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20世纪科技成就的?”“《花钟》的作者是怎么写出各种花的开放的?”
4、教法灵活、简便,善用媒体的多了,不加选择过多地引进图文资料,甚至“课件满堂飞”的情况少了。
比如,《相片》一课,展示的抗日战争及老百姓苦难生活(良民证)的照片,为学生理解年轻妇女为什么给在前线的丈夫寄那样的照片,提供了背景资料;《花钟》将各种花的照片与文字结合呈现,体现了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结合。
由于这几多几少,教学目标更清楚了,教学内容更集中了,教学过程、环节更简化了,教学方法更简便实用了,带来的明显效果是,教师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下来了,学生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多起来了。这就是加与减的辩证法。学生于是有了比较充裕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如,太原赛区西藏韩英老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老师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巴迪长大后,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怎样的认识?从交流的情况看,讨论有一定的深度,学生不仅认识到巴迪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来自母亲的“鼓励”的力量和来自父亲“警告”的力量都是需要的,而且窥见到这两种力量有一个源头,那就是对儿子的爱,不少学生学得主动、从容,自读自悟惭成风气,画批注不再形同虚设;个性化解读在有的课上也有所体现。如,谈《去年的树》给自己的启示,有学生谈到对朋友要真诚,做人要讲诚信;有的学生讲要学习树的奉献精神;有的则说友谊是最美好的……老师开始有暇关注学生的质疑与生成。课堂更加真实,更加原生态,也更加丰满了。因此,简单是使教学走向真实、丰满的有效策略。
三
阅读教学正在告别课改初期的困惑,正在走出“泛语文”“非语文”的尴尬,向它的本来面目回归。这是全国小语界,特别是各级教研部门和全体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果,也是此次观摩活动的最大收获。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语文教学改革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妨听听台湾小语会赵镜中理事长在太原观课后发表的感言。赵教授充分肯定了大陆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语文能力,肯定一些课近于完美。同时提出一些问题:
1.学生有如此强的能力,教师教学怎样才能跟上学生的进步?
──言外之意,教师没完全找准教学的起点,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讲得更直白一些,他认为我们的教学有做无用功的地方。
2.教学是“知识导向”还是“学会学习”导向?
──意思是说,阅读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引领。
3.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还是教师的舞台?
──这方面我们和港台地区的教学存在较大的差距,尽管在改,但是做得还很不够。学生到学校是来学习的。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要多一些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在生生互动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增长智慧。只要教师放手,给机会,给时间,学生一定会让老师一次次惊喜。好课应当把“彩”出在学生身上。
4.课上看到比较多的是理解层面的阅读,缺少批判性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
──告诉我们,要重视发表个人见解。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多元解读,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5.要摒弃单一模式的教学,提倡多元教学模式。
──这是大陆阅读教学的软肋。讲了多年,有改变,但从总体上说,改变不大。
赵教授冷眼旁观,问题看得很准,值得我们深思。
这两个赛区的观摩课,还暴露了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出现了学语言抓局部多(字、词、句),抓整体(段篇)少,人文内涵泛化(写景统统归结到“美”,写人统统归结到“爱”)的苗头。语言到底在这一课训练什么,有些随意性,要根据课标、文本作更科学的考虑;过程与结构还应有更大的突破──核心是学生要学得更加主动,要给学生更大的空间,特别是思维空间,不能让学生只讲老师要听的话,要让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表达真实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引导、生成。教为学服务,不是学配合教!在媒体运用上,课文搬家多,教科书用得不够,板书也有待向真实、体现教与学的过程方向加以改进。
四
在多年实践、研究和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阅读教学怎样深化改革?
不由得想到在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听了五年二班陈胜昔老师上的《新型玻璃》一课。温总理深入语文课堂,说明国家领导人对母语教学的重视,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切,令广大语文教师欢欣鼓舞。
温总理在课后座谈时,说:“陈老师的课讲得很好。她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找资料、找答案。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她尊重每一个孩子,对孩子充满爱心,和学生交流,这就是教学相长。”又说:“这堂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表达、用词、口语和习作的训练还可以加强一点。要告诉学生;一个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有些词语的应用可以讲得宽一些,像‘藕断丝连’这个词,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可以用在这里(指课文中讲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温总理还应一个女孩的要求,写了这样的题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并对她说:这就是学问、思辨、行动的意思。
从以上谈话可以看出,温总理很懂教育,很懂语文教学。他不仅谈到了启发式、教学相长以及怎样学习的问题,而且谈到了一节语文课怎么上,谈到要重视揣摩词句的表达作用与效果,重视语文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要加强阅读教学中的说与写的训练。这与当前我们研究、改进阅读教学的思路多么吻合!
今后一个阶段,改革阅读教学建议抓住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语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
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怎么个优美,怎么个生动,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要有感觉,有心得。譬如,同是幽默,老舍有老舍的幽默,(如,《猫》),鲁迅有鲁迅的幽默(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谈碰壁”),丰子恺有丰子恺的幽默(如,《白鹅》)。在品味语言中,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不少词句形象传神:“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夏天……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早晨……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习得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
激活思。即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读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乃至创造性解读),培养创造力(如,你还知道哪些或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不仅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要组织好、引导好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第二个关键词是“多元模式”。要摒弃单一模式,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无论哪种模式,都要围绕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
阅读教学要有基本式,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的模式;如,自学──指导──练习的“学、导、练”教学模式;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的“整、分、整”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更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
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
对于有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课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如,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
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设计方案,分组活动,辅导交流,展示成果,小结收获”几个环节……
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语文学科素养。核心素养是一个热词,国际上的研究比我们早。近几年,教育部组织了一些专家,前不久也发表了一些报告。说得简单些,核心素养包括三个维度:
1.健康的身心。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健康的身心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的本钱。你没有好身体,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为零,什么也谈不到。所以,我们培养人,首先要让我们的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毛主席在上世纪50年代,就讲过“健康第一!”。我把它叫做“育体”。
2.良好的品格。我把它叫做“育德”。主要指我们培养的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要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另外,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包括传统的美德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管方向的,是一个人的灵魂,非常非常重要。
3.关键的能力。我把它叫做“育智”。包括学习的能力和做事的能力,这是一个人看家的本领。在当今社会里,关键能力,除了各门学科要培养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能力——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合起来就是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一个上位的概念,在它下面是各门学科的核心素养。
对语文来讲,语文核心素养,应该包括五个方面:
1.良好雏形的培养。在小学阶段,不可能形成固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是要进行人格雏形的培养。给他播下良好的习惯的种子。按习总书记的话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同样爱家乡、爱祖国,有一点家国的情怀,有一点儿责任担当。
我们的统编教材,第2课《我是小学生》,就是小学生要学习好、身体好、思想好,这就是责任担当。在小学阶段,更希望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学生人格雏形的培养。重庆的一所学校,对新入学的孩子,花一个月培养十种好习惯。比如,早上起床后,跟爸妈打招呼;出了家门上学,说再见;回家见父母家人,道一声“我回来了”,这就是一种习惯。再比如,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自己的书包,这又是一种习惯;平时养成力所能及的家务,洗洗小手绢,洗洗袜子等。家长特别高兴!一种好习惯,一般要30天的时间。这是做人教育,很好的办法。过去,总讲道理不行,要践行,要养成习惯。
有时颠倒了,大学讲习惯。我靠大学近,有时进去,大学生公寓没法看,习惯要在小学培养。
2.夯实听、说、读、写、书的基础。
我们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一定要给学生夯实听说读写书的基础,是我们的学科性质、目的任务决定的。书,是书写,写字。我们临沂出了书圣王羲之。咱们这儿写字教学我不知道,我去过寿光,寿光在写字上很有办法。
听说读写书有一把很好的尺子,六个“一”。(1)有一定的识字量和词汇量。按课标要求,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词汇量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我们可以推算,一个字组三个词,7500词,打一点折扣,7000个词,而且这7000词能在表达中灵活运用的,这叫积极词汇;而不是只会抄、只会默写的消极词汇。才能表达自如、灵动。希望主题学习在这方面做个研究,在小学阶段积累多少词汇量。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2)能写一手好字。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美观。到了小学高年级,我还希望,学生练一点行楷字,尤其在我们这出圣人的地方。写行楷,到了中学,要记笔记,写慢了,影响复习,乃至影响质量。
(3)能读懂一篇文章、一本书。读懂一篇文章,不是读读就过去了,是抓得实。读了书,要给学生留下痕迹。在路上,毕老师和我聊天时,小学语文课本里很多她都能背下来,我也相信,她教过的学生也对这些文章深刻。这就是教读,而不是泛泛地读。要通过讲读教学,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然后回过头来,看看这样的内容,这样的思想感情,看看作者是怎么样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这叫“一个来回”。这是山东经验,走一个来回。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读教学,要得言、得法、得意。得言,揣摩语言,玩味语言,欣赏语言;得法,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低年级词句运用,中年级段落布局,高年级布局谋篇。就像叶老说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尽而,能读懂一本书。读一本书后,大致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语言上使自己有什么样的启发。
(4)能写一篇文章。按《课标》规定,到了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应用文,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5)有一副好口才。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口头表达能力强。记得那次在沂水,你们一个作文教学的活动,给学生现场命题,口头作文,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想二三分钟就说出来,真的做到出口成章。语文就要培养这样的本事。讲,能够吸引人;交流,能够很得体。我在等飞机期间,还在看马云的演讲,他没有稿子讲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点儿没问题。要爱读书,能说能写。才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6)养成一个好习惯。天天读书的习惯。
如果一个小学生做到这六个“一”,就做到了听说读写书。
3.要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单提出来,因为阅读素养太重要了。阅读,是教育的核心。
(1)因为学校里的绝大多数课程,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包括数学,数学有数学书,你要解数学应用题,你要先读。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都要通过阅读。所以,阅读,是至关重要的。
(2)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阅读素养高的人,一定成长的好。(3)阅读熊使人有广泛的知识,宽阔的胸怀。(4)阅读能增加人的积累,方方面面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一定要把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当成重中之重。我们的主题学习,也是从补充读物,增加阅读量,改变阅读教学,使学生有自己阅读的时间。这个路子是非常对。现在我们国家,正在抓从幼儿园乃至到高中的改革,基本确定下来,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模式。今后中考试两个依据一个参考: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依据高考的成绩(语、数、外),数学要降低难度,外语原来讲要交给社会,哪次好取哪次,将来竞争在语文上。一个参考,就是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最后高考的重要参考。
三加三,第一个“三”是语、数、外;第二个“三”,是从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政治里选“三科”,作为高考的成绩。所以,语文的重要性突显出来了。
难度降低了,但是知识面打开了,不仅考教材中学的,还考你课外学的。所以鼓励学生增加广度,大量阅读,提升广泛阅读的水平。
高考的语数外,今后会加大题面的题量,字比现在要多的多,有的说要增加一倍,有的说增加的还多,要考阅读的质量。有人说:今后高考的题目,1/4的学生能做完。今后的中考高,把小学阶段学的内容,也作为中高考必考的内容。包括语文,会考到小学的内容。小学学得扎实不扎实,很重要。所有这些告诉我们,要重视语文,重视阅读。
北大陈原平教授:“一个人一生的道路取决于语文。”毛泽东最后成了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得益于学习的阅历。他活到老,学到老,去逝前还在读书。他的木板床高高地摞着书。马云和新东方的俞敏洪,他们都讲:我们的成功得益于阅读。他们的事业做得多么大,但是每天晚上还要读书,还要写作。他们的语文能力,是通过日积月累得来的。我们语文老师,真得有点责任担当,实现中国梦。让我们的孩子思想道德强一些,语文素养多一些。
4.培养自学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道理很简单,我们的社会已经进行到终身学习的社会,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甚至说,以后出门买出西,带个手机就行了;再过几年,手机不用了,带个脸就行了。老师不可能跟你一辈子。
叶老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所以从娃娃开始,培养语文的自学能力。当孩子学了汉语拼音以后,就引导他们借助汉语拼语纠正地方音,纠正读错的音;指导学生识字的时候,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识记汉字,编顺口溜、编字谜识记。慢慢,通过提出问题,通过作业单,通过提纲,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到了高年级,先学后教。我们的主题教学,我们的单元整合教学,都是先学后教。我们的教学,从检查预习开始。叶老说:语文教学,就是预习、交流、练习。所以培养自学能力,希望在常规教学中,在主题学习中,体现出来。再有就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外国批评中国的基础教育:学生书读得少,知识面狭窄。国外,教师讲得少,给学生开了一些书单,每个学期,学生照单读书。再就是批评我们的学生“思辨能力差”。没有自己的脑袋,不会思考问题,不会解决问题,很少有独立的见解。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培养。敢问,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让每个孩子敢于提问题,无论哪个环节,只要提出问题就给予鼓励,慢慢地从敢问到善问到会问。最后再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语文教学,激活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语文教学,一个是发展语言,一个就是发展思维。5.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审美的情趣。
增加文化积淀,首先是增加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淀。习总书记强调,这是民族文化的基因,要世世代代传下去。所以部编本教材,在古诗词,在小古文,在传统文化里,都有了很大比重。表现形式在课文里,在课后练习题里都有。小古文从三年级就有,《杨氏之子》等出现在三年级里。孩子们如果积淀得多,高考会上一个台阶。
2016年,北京的微写作,涉及到名著的有六七本。这些书孩子没读过,肯定失分了。所以广泛地读,从哪方面讲,都是有好处的。
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情绪。语文教材里,有美的景,美的事,美的人,美的语言。
总之,我认为语文的学科素养要包括上述五个方面。
二、必须为学生打好的底子 1.低年级语文学习的底子。
临沂今年部编本教材用到二上,到2019年全面铺开,这是中央的计划,三年铺开。低年级的教材,不知道大家感觉如何,编得很辛苦,审得也很辛苦,审了差不多有20几次,方方面面审。
教低年级教材,我们老师要关注几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识字和汉语拼音顺序的变化。一上,先识字单元,再学拼音。主要考虑到孩子对汉字比较亲近。入学前,接触到的是汉字,而不是拼音。小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不认几个字的。包括农村的孩子,自己的名字、爸妈的名字、村子的名字,总认得吧?学汉字会有亲切感。幼小衔接自然。这次编排,实际从入学教育第一课,识字、阅读已经开始了。第一课《我是中国人》,无意识地认识了;第二课《我是小学生》,老师在领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唱的过程中,已经无意识地识字了,在语言环境中,无意识地识字了。学生指着字在读,实际阅读已经开始了。学生并不觉得很陌生。
再一变化,就是阅读这方面,从开始就非常重视,体现了教师的教、群文阅读和整本书连成一体。有意识地体现这样一个理念,中高年级体现得更深。在低年级,亲子阅读,和大人一起读,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兴趣。加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这个大人,一是指教师,开始希望教师和孩子同读共益。“大人”的第二个意思是家长,希望家长在闲暇时间里,和孩子一起读,体现“亲子阅读”。这在国外,已经很
成熟了。国外的亲子阅读,最早是从18个月开始。我们也知道,以色列在孩子出生后,有一个“吻甜书”仪式,孩子出生不久,在《圣经》上涂一点蜜,告诉孩子书是甜的。你看看戴着小帽的犹太人,千分之二的人拿了百分之二十的诺贝尔奖。这就是阅读的差距。所以,我们从孩子小时起,抓阅读,这思想要一以贯之。今后主题学习,再编读本时,想办法体现这种思想。
“口语交际”课,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不能发展语言,关键看教师怎么引导,一是选话题,二是围绕话题,引导学生由说得不深到说得深,由说得不好到好。要在真实的情境中教学。
在杭州听过一节口语交际课《慰问》,一般是模拟情境。而这个老师,是从模拟情境开始的,进行指导,再进行真刀真枪地练。杭州一个女孩得到白血病,这个老师事先跟小女生讲了:某天上一堂口语交际课,要通过手机慰问。这个环节就非常好。
《打电话》,就真得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除了口语表达外,习作表达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努力。一个是习作的安排,更有计划性;第二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会、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外,中高年级,每本书都有一个专门的习作单元。如果把三至六年级的习作单元串起来,基本的习作训练点,都有了。习作里的阅读课,是指向习作的,教师不用分析课文内容,而是直接关注习作表达。让学生迁移方法,练写内容。
使用部编本教材,老师要做好这五件事:(1)识好字。
古人读“三百千”。我们要一方面用教科书,教好该识的字;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多识一点字。多识字的好处,就是早读书;早读书,就能早启智,就能早聪明,人生聪明识字始。全国面上不能这么做,但根据自身情况,要量力去做。希望明年秋季时,老师们做一个前测,看没上学的孩子,能识多少字。我一个同事的孩子,上中关三小,学校一入学就检测识字。找几个高年级学生测2500字,结果我同事孩子的班,认识2000字的占10%。
你不要把每个字,都当成孩子都不认识来教,你要摸底。有的老师很聪明,北京前门小学,一个教师教识字,13个生字,她就做到心中有数。她在下面画了几个向日葵叶子,每片叶子里贴一个大字。“小朋友,你认识几个字?”每个同学桌洞里有几个小向日葵,认识几个涂几个花瓣,教师一巡视就知道学生识字情况了。识字量最少的学生,变成了教师的“小老师”,无外乎给他读得机会多,领读的机会多,抓两头,带中间。因此,教师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一手抓利用教科书有师指导,一手抓生活中随时随处地学。走到哪儿认到哪儿。坐车了,教他认几个字;去商店了,教他认几个字。有的教师在开学前,就让家长做一个识字粘贴本,会认一个贴一个,每周拿半节课交流。互相读着听,小组交流,教师表扬。一个星期识10个8个,甚至50个是不难的。一学期,远远超过课内的300个字。
我认识一个深圳的女老师,她孩子8岁。她说只做两件事,一是从小培养好习惯,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能吃了大人不喂,自己能叠被子自己叠,所以孩子很能干。第二是陪孩子读书。让孩子看着书,爸爸妈妈给他读。由能看图到看字,由听读到慢慢跟着读,读到8岁,这个男孩读了2000本书。她家里的藏书是3万册。这孩子能力就超强了。放假了,给妈妈说:我想自己学代数,找本书自学。一个假期,学完了。找了卷子做,得了80分。阅读的力量,太了不起了!阅读培养起来的习惯,理解能力,都太了不起了。年轻的妈妈,不要整天拉着孩子补习班,就每天陪着孩子读书。也读《道德经》《论语》,就这样一段一段的学。早识字,早读书,这样的孩子有后劲儿。现在讲“不读书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别看今天分还挺高,早晚会落后;喜欢读书的孩子早晚会成长。
(2)写好字。一二年级是黄金时期,一定要抓好。新出现的笔画、笔顺,都有标注。语文园地里,都有归类字的梳理。教独体字,要抓住关键笔画,比如“心”,主笔是卧钩;“人”,主笔是“捺”。合体字,要注意部件之间的“插、让”。按课标说的,每天的语文课,拿出10分钟时间练字。
(3)读好文。不是讲好课文,是读好课文。首先是读正确,接下来是读流利,再后面才是有一定的语气。字音要读正确,儿化、变调要读正确。不添字、不丢字、不颠倒、不重复,要读出句子间的停顿,要读出长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这是国嘴的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语感。要培养学生现代语的语感和文言文的语感。语感包括语气、语调、停顿、节奏。低年级,首先还要抓正确。比较难的是句间的停顿,长句子间词语中的停顿。这个怎么训练?教师要范读。一遍一遍地读,问:在哪几个词语后停顿了?我读你听,你读我听,慢慢地训练,培养语感。小时候不培养,大了不行。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比如《秋天来了》“一”字的变调。
(4)说好话。低年级语文教学教孩子说好话。首先是敢说。不能一说话扭扭捏捏,像蚊子似的。由敢说,到能说,到善说。除了口语课,也要经常训练学生。有的学校,课前三分钟,就练口语,低年级讲故事,由学号1到学号最后一个,到台前讲;中年级播报时事,大事小情,国际的、国内的、市的、社区的、学校的、家里的都成;高年级,抓住一件事评论。这样不间断地、细水长流地训练学生。训练几年,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会很强。
(5)读书习惯。喜欢读书,对读书感兴趣,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一点点培养,学生一天不读书,觉得自己一天白过了,觉得自己忘了一件重要的事了。我想,低年级语文教师,重视学生这五件事,就已经很不错了。就为中高年级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至于写,要鼓励孩子由说转到写。特别提一下,能写点字的时候,就让学生写着玩。可以先画个画,再写几个字,写个句子,这叫画一话。
举个例子,一个小男孩子2岁半,“小手电,打开了,哇,射出一个小太阳。” 一年级的小女孩,有一天,在家写作业:妈妈有两只眼睛,左眼是专门看韩国电视连续剧的,右眼是专门盯着我写作业的,妈妈的两只眼睛都很忙。
2.打好读书的底子
一是“教读”。主题学习,孩子尝到了甜头,阅读能力都比其他孩子强。但不能忽视教读。预习课后,先教读,再群文阅读,再到整本书。教读课文,以单篇课文为例,教阅读,迁移学生,由领悟表达方法,到提升习作的能力。有些是教师不教,学生不知不会的。不是说,书读的越多,能力越强,也不尽然,还要有师傅领进门的过程。老师凭借着单篇经典课文来教,就是师傅领进门的过程。主题学习的学校,还要认真研究讲读教学和单篇教学的质量。各个年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年级,重点关注词句;中年级词句之外,加段;高年级,词句段之外,加篇。从阅读来讲,低年级,教给学生从文本里提取信息的本领;中年级,对文本的词句做出解释的能力;高年级,要培养对文本做出评价的能力,从语言,从表达,从情感做出自己的评价。从阅读策略来讲,低年级借助图画来读,一边读一边想画面;中年级,要批注、猜测、简单地概括、简单分析能力;高年级,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用几句准确的话概括,理清条理的能力,用思维导图来训练,布局谋篇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么布局谋篇的,怎么结构的。
二是“博”。教读的课文可以少。读整本书,是为了养成阅读的习惯。不要对读整本书,要求过高。温儒敏说,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地读,关键是保持读书的习惯。读整本书,比较难的是中间环节,要想办法帮助他读下去。有的学校,用了阅读记录的办法,设计表格每篇一章,某年某月某日,读了哪几个章节,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和老师、同学交流,用阅读记录督促他天天读书。一旦孩子有成就感了,就会读下去。
3.打好表达的底子。
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书面的,按课标要求,低年级是写话,中年级是写片段,高年级是习作。这三个阶段,低年级叫儿童化,就是孩子愿意写,乐于写,就好了,至于写得怎么样,就不重要。中年级叫生活化,一是按照教科书的安排,写景状物记事写人等等,叫做描摹的基本训练。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学校人事景物的练习占了一多半;二是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写生活中的人事景物。
浙江一个小姑娘《妈妈回来了》,得了冰心作文一等奖: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可以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可以陪着我读书……因为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想哭的感觉。这种作文,是童言童语写童真。到了高年级,叫个性化习作。高年级习作,从内容,到语言,到表达,要有一点自己的特点。内容人无所有,人有我优;语言上有点自己的特点;在布局谋篇上,尽量做得更好。教师指导很重要,比如写《我的爸爸妈妈》,不仅中国写,外国也写,小学阶段不止一次地写。小孩子写,就是几句话,父母对我的关爱,学习上生活上,没有多少情趣。不该埋怨学生,我们指导不到位。国外也写,他们指导到位,作文前、中、后都有指导,办法比我们多。至少有两点,比我们做得好。第一,要让学生做访问,首先是问爷爷奶奶,讲讲爸爸妈妈什么样,访问爸妈的同事朋友,甚至访问爸妈发小,这样孩子们对爸妈的了解就不只是他生下来知道的那点事了。二是体验,国外是鼓励父母带着孩子上班,看看爸妈是怎么工作的,是怎么处理问题的。这样下来,回来再写爸妈,材料就多了,形象就立体化了。就能出来个性化的作文。作文指导要到位,要帮助学生选择到他最想写的内容。这是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
像在生活中,为了沟通交流的表达,会有多少;为了公益宣传的表达,会有多少;为了校园建设的表达,会有多少(厕所里、花草、班级文化墙)。
三、必须要坚持的改革
改革的出路,第一是“整合”,第二是“跨界”。
“整合”,是语文课程内的整合,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起来。要做到教科书、整本书的阅读、语文实践活动和儿童日常的语文学习整合起来。“教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整合。在课程表里,要有学生自有阅读的时间,要有学生到图书馆里、阅览室里自由阅读的时间。美国的课堂里,一天自由阅读的时间是90分钟。你想想,六年的时间,能读多少。要整合好,不是简单地相加,还要做减法;将来的语文课,也要有长有短。比如,教读课就长一点,文本多的群文阅读课就可以长一点,有的课就可以短一点儿,长短课结合。把它固定在课程表里,这样,教师容易操作。
第二就是“跨界”,一是开展全学科的阅读。德州跃华学校,科学课读《昆虫记》,数学课读《数学家的故事》,体育课读《冠军的童年》。再一“跨界”,就是开展项目学习。比如,在重大节日,学校的重大活动,还有一些主要的时令、节气,抓住结点,设计项目学习。比如,围绕学校科技节,开展一次主题学习,语文、数学、音体美全做。在一定时间段,可以两周,从策划到实施,到最后的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的能力,这收获不是一般的语文课能做到的。
杭州一所学校,每年搞文化节,开始杭州文化节,慢慢地到亚洲文化节、欧洲文化节,每个班级认领一个国家,进行项目学习。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人文,方方面面进行研究。有一个班,俄罗斯,在教室的一个角上还有一坦克,家长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废纸板做的。这个不要多,一个学期一次,一个学年一次足矣。包括访问、调查、手工制作,培养他的很多能力。这个应该是今后要关注的。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听崔峦教授07-19
崔峦解读新课标09-27
崔峦解读2011版新课标07-24
小学语文藏戏教学设计06-02
梅花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6-28
小学教学设计音乐09-16
小学语文《一块奶酪》教学设计09-2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概述06-04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美育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