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关怀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人文关怀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精选6篇)

以人文关怀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篇1

一个优秀企业的诞生和存在,是不断战胜对手和自我,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结果。而创新和发展必须有企业和谐做基础,和谐是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需、传世之必备条件,企业不和谐,就根本谈不上发展,反而成为发展的绊脚石。

和谐企业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的和谐、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和谐、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企业内部的和谐则是企业和谐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企业内部的和谐实质上就是员工队伍的和谐。

构建和谐员工队伍,首先要了解员工队伍的组成。近年来,随着劳动用工形式的多样化,企业员工队伍的组成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现在员工队伍的基本成员是正式职工和劳务派遣工。所谓劳务派遣是指用人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受派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指挥和管理下提供劳动。《劳动合同法》第五章第二节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也就是说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仅仅是对正规用工的补充,而非主流。但是,许多企业为了减少用工成本,降低劳动用工风险,利用劳务派遣这种“雇用”与“使用”相分离的劳动力经营模式,在常规业务岗位上,长期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据中华全国总 工会《劳务派遣调研报告》显示,截至到2010年末,我国劳务派遣工已超过60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0%以上,更有甚者,一些国有垄断企业劳务派遣工已超过职工总数的80%以上。这种滥用劳务派遣工的行为和劳务派遣社会监管体系的缺失,给用工单位和谐企业建设埋下了严重隐患。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员工身份不同,劳动报酬差别较大,容易造成员工队伍的分化和对立。二是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用工企业不与劳务派遣工签订劳动合同,规避了连续签署两次劳动合同后,继续用工必须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使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更为方便灵活。而劳务派遣工并不是都被派往“三性”工作岗位,其中大多数在生产技术部门或岗位上。用工企业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其培训,岂能容忍其两年之内就离开企业?而长期用工如不解决待遇不公等问题,劳务派遣工就有可能以激烈的方式反作用于企业,产生不稳定因素。三是劳务派遣工的身份决定了其在企业没有政治待遇和发展空间受限。在大多数用工企业里,由于劳务派遣工“不在册”,所以不能参加用工单位工会组织,不能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不能代表用工单位参加用工单位系统组织的各项活动,甚至党员无法在用工单位过组织生活,要求入党人员无法参加用工单位系统党组织举办的积极分子培训班等。此外,因劳务派遣工“不在册”而且容易流失,用工单位只对 其进行能够完成派遣工作的技能培训即可,不可能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对其进行技能提升培训,也就更谈不上为他们设计职业发展规划了。这些因素造成劳务派遣工缺乏对企业的归属感,并且严重影响和阻碍其个人发展和积极性的发挥。

对于一个劳务派遣工占到80%以上的企业来说,员工队伍的和谐稳定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种环境下影响员工队伍和谐的主要因素是劳务派遣工队伍自身的稳定及其与正式职工的融合。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依靠法制。即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杜绝滥用劳务派遣工;要依法规范劳务派遣市场,加强执法监察,保障劳务派遣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要加强工会工作,把劳务派遣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但是,在劳务派遣制度还没有被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期间,我们既选择了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就要想方设法解决员工队伍的整体和谐,以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党的十七大报告上首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文关怀包含以下几层涵义:

1、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2、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

3、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

4、尊重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

5、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

6、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

现代企业员工队伍呈现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知识型和年轻化。从事管理的人员基本上是本科以上学历,并且博士、硕士研究生逐年增多。从事一线生产岗位的员工大都是受过 大专以上教育和专业培训的操作人员。而且,现在一线岗位的员工大多是8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强烈的个性及对权势的蔑视使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他们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会造成工作过程难以实行监督控制;他们更多地忠诚于对职业的承诺,而非对企业组织做出承诺,一旦感觉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公司,寻求新的职业机会。同时受年龄的限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当中或有不愿吃苦,消费观念和行为奢侈,拜金主义倾向等,他们会深受住房问题困扰,面临情感困惑,缺乏坚定的价值观等等。

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接近员工,了解员工,融为一体,才能提升对他们的认识程度,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探索人文关怀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表面现象判定现代企业员工的本质。应该认识到他们更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他们不愿吃苦,但他们更加自主,他们成长于一个期望值与日俱增的国家,所以不愿再像机器人那样,拿低薪干重活;他们行为现代,但观念传统。他们对事业期望值很高,并希望通过努力达到目标,仍保留上一代人传统的价值观;他们因住房问题困扰,一再推迟婚期,租住城中村,忍受肮脏的居住环境,是怀着以后能挣大钱的希望,期待着明天的富裕。他们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更有着诸多的优势:一是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二是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三是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四是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他们缺的是斗志,坚定的价值和安全感,以及应有的忧患意识。这些缺失与社会、家庭的价值观培养有关系。他们应该做的:一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因为社会是不确定的、充满变数的;二是对于不可控的事情要尽可能从容。

理解人文关怀的涵义,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关注员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是建设和谐员工队伍的重要方法。

一、加强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谐心态

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员工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一是要培育员工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员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二是要引导员工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三是要着力丰富企业文化生活,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学艺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员工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员工不仅工作、生活顺心如意,而且精神上感到愉快。四是要引导员 工从全局出发,自觉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努力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冷静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不做任何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情。

二、关注员工的感受和需求,营造和谐氛围

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人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劳务派遣工在有了工作和收入保障后,自然会关注到用工制度不同形成的不公平待遇。他们会提出同工同酬的合法诉求,他们会因没有政治待遇而困惑,他们会为自己的发展空间受限而抗争。而正式职工也会随着企业发展和工作经历的增长,产生更高的需求。他们会和同行业或系统内兄弟单位去攀比收入和福利,他们会随着物价上涨和社会消费水平提高而提出加薪,他们会有晋职提升等强烈愿望。所以,高度重视员工主体感受的情绪反应是营造和谐环境的关键。一是要充分关注每位员工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能够能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员工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劳务派遣工和正式职工首先都是人,在理想信念和个人发展方面有共同的愿望,但是奋斗的平台和目标实现 的机会是不公平的、不对等的。这就要求我们打破旧的用工体质的束缚,改变用工体制机制,以市场为先导,统一用人机制,使每个员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二是要引导员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三是要引导员工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在为企业目标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四是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员工心理失衡、失调的内部诱因,营造和谐氛围。

三、建立企业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努力抑制不和谐因素的繁殖

企业工会是员工队伍的组织者,给与员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工会服务企业发展大局重要任务,也是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方法。所以,工会要督促企业建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努力抑制不和谐因素的繁殖。一是要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把各种身份的员工组织起来,加入工会组织,形成组织与会员、会员与会员之间的无障碍交流沟通,及时帮助会员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二是要建立员工的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员工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员工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 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

以人文关怀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篇2

1 创造人性化的物理环境, 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

高校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形象大使”, 其环境设计不仅要自然优美, 而且整体上也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强烈的美感、较高的文化艺术品位, 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首先, 创造自然优美的园林景观, 馆舍周围应绿树成荫, 草坪开阔、风景优美, 并远离噪声和污染, 同时还要建立一些具有审美、人文和实用价值的景观小品 (如, 雕塑、喷泉、椅、凳、灯具等) , 为读者创造出一种优美、宁静、富有生气, 可休息放松的外部生态环境 。其次, 可在馆内各厅、走廊、 楼梯拐角等处放置一些盆景、盆花或根雕, 以美化图书馆环境、净化空气;在显眼的位子悬挂名人名言,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名人、名言的无穷意蕴, 从中悟出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动力。内部装修应高雅、美观、舒适、方便和环保, 有些借阅处还应播放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 使人感到轻松惬意、流连忘返, 再次, 要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 保证室内光线充足和良好的空气质量, 同时还要保证整洁、卫生、安静的环境, 使读者感受到来图书馆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

另外, 馆舍布局、内部设施配置, 要以方便读者利用为主导思想, 要选择方便读者阅读和查找文献的建筑格局, 如“大流通、大阅览”的通畅建筑格局, 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管理方式, 形成“人在书中, 书在人旁”的应用自如的方便格局。同时, 为了方便读者快速查阅资料, 应在各个楼层、甚至每个借阅处设置检索机、电脑, 还有咨询服务人员, 真正做到检索快捷方便、网络资源随手可得、咨询服务尽在身边, 尽最大限度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总之, 图书馆要充分体现周到的人文关怀, 努力为读者提供舒适、宽松、自由的绿色物理环境, 使图书馆成为温馨高雅、适合于读者学习、休闲和交流的场所。

2 读者服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促进图书馆与读者关系的和谐

要与时俱进, 不断深化和拓展服务内容,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图书馆的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图书馆服务融入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馆员的能力和素质

2.1.1 对读者要有热情的服务态度

冷漠、傲慢、生硬和不耐烦的服务态度会使读者产生被冷落和不被尊重的感觉, 加大馆员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使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而热情、礼貌的服务态度、积极主动的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会使读者倍感温馨和亲切, 感到受到尊重和欢迎, 消除读者的紧张心理和与管理人员的距离, 激发读者来图书馆借阅、查询资料和学习的热情, 自觉地遵守图书馆内的一切规章制度, 同时也回报以对馆员的尊重和理解, 因此, 馆员的服务态度是图书馆的第一形象, 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2.1.2 全面提高馆员的能力、素质和个人修养

现在几乎所有的馆员都会遇到读者来咨询与其工作范围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 流通馆员已不是简单的借借还还, 面临着帮助读者查找文献资料 (如, 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以及规范的索书方式等) , 解答读者各种咨询的问题, 而一些流通馆员对于读者的一些咨询不知所云, 从而遭到读者的小觑;一些学科馆员因对所负责的学科和科研不懂或不精深而不能进行高水平、深层次的服务。因此, 全面提高各部门馆员的能力素质, 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树立图书馆的良好形象, 建立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至关重要, 没有一定的社交学、心理学和图书馆学等学科知识、熟悉和精通文献检索, 一定的外语水平;学科馆员不具备较深的所负责学科的专业知识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得不到体现, 也就谈不上和读者深层次沟通及建立和谐关系。

还有, 馆员在对读者的服务中, 人文关怀还表现在馆员要有涵养、以身作则和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 有时难免会有一些过激的言行, 这时, 一定要尊重他们, 让他们了解图书馆的管理规则, 语气委婉地劝导他们, 让读者心悦诚服地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总之, 与读者发生不愉快时要善于克制情绪, 学会忍让, 换位体验。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和研究服务细节, 追求完美的服务, 如, 图书馆需要有安静的氛围, 馆员首先要以身作则, 在馆中不能闲聊或接打电话, 动作要轻捷;管理读者和接受咨询时, 声音要轻柔, 使读者深切感受到图书馆处处充满人文关怀。

同时, 图书馆在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和读者守则时, 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努力做到既便于管理, 又能让读者欣然接受。

这里要强调的是, 馆员与读者之间良好和谐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关怀、理解、尊重一定是相互的, 馆员关心尊重读者, 读者也要尊重和理解馆员,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 首先应知道自己应享受的权力和应履行的读者义务, 懂得在接受图书馆的各项服务的同时, 应遵守图书馆的管理规则, 尊重馆员及其劳动成果, 如, 爱护珍视书刊, 不撕毁乱画图书, 书看后及时归位, 不在书库中大声交谈或接打电话, 注重维护图书馆的卫生和环境条件等, 总之, 馆员与读者间只有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平等相待, 才能构建一种和谐的关系, 才能彼此感受到人文的关怀, 共促图书馆的和谐发展。

2.2 做好图书馆联络沟通, 信息资源推介与利用, 深层次参考咨询服务

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 呈现出热情的服务态度, 还要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深层次的文献资源的服务, 为科研和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 提高各种资料的利用率, 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学术水平,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在中国, 对学科馆员的称呼目前仍然多种多样, 可见学科馆员、学科联络馆员、学科咨询馆员三种称呼, 以学科馆员最为多用) , 提高学科馆员的能力和素质,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 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 学科馆员制度也是图书馆注重人文关怀的深层次体现。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与外界联系的形象大使, 学科馆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对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建设和利用、推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学科馆员应履行好联络沟通, 文献信息资源推介与利用, 深层次参考咨询的岗位职责, 努力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2.2.1 准确掌握教学科研工作及学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 为图书馆文献建立提供依据

学科馆员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搜集师生、科研人员对各类文献引进、充实的想法和建议, 动态了解他们对文献资源 (馆藏和电子网络信息资源等) 的需求及利用情况, 为图书馆文献建立提供依据, 保证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与科研、教学及学生的需求相匹配, 真正满足读者的需求, 避免盲目引进、资源浪费。

2.2.2 学科馆员要真正融入到高校的科研当中, 推动高校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按照国际惯例, 评价一所大学主要看它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近年来高校为提高科研水平, 纷纷加大了在科研项目上的投入力度, 许多教师都是在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很难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图书馆找资料和到浩瀚的网络电子资源中寻找所需的文献资源, 但他们对文献资源又都有很强的且持续性的需求, 需要价值高、时效性和针对性强的高质量信息;如果这时有学科馆员参与科研, 利用自身精通检索、处理信息的优势, 为课题提供文献支持及长期的文献跟踪, 定期及时地将各种最新的馆藏资源中跟科研相关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及时的送给他们, 就能够大大缓解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压力, 提高其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也将必定推动高校科研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员参与科研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约占工作量的30%, 图书馆馆员参与科研是图书馆更高更深层次服务的体现。

2.2.3 以人为本, 拓展参考咨询工作的服务内容和范围, 提供主动到位的全方位服务

学科馆员还应变等待服务为主动服务, 真正融入到读者中, 直接到各院系、机关通过各种方式, 介绍馆藏资源状况、各项服务开展情况, 尤其是新增的创新服务, 并要结合各院系的专业课程和科研课题, 重点介绍与其相对应的专题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提高师生的信息搜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使文献资源为广大师生所充分利用。同时要从多角度、多层次为读者提供服务, 如, 开展“原文传递”、“馆际互借”等服务, 既要为名望高、造诣深、影响大的专家教授提供上门服务、电话咨询、跟踪服务等灵活的深层次服务, 更要为广大普通师生提供他们所需的各种服务, 使各层面的读者都能充分接受到图书馆的服务, 体现出周到的人文关怀。

3 结语

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建造优美和谐的图书馆环境, 为读者提供深层次高水平的服务, 促进图书馆和谐发展, 是现代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 但这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需要图书馆全体员工不懈的努力以及高校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

摘要:“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在高校图书馆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表现:一是建立一个优良的、人性化的图书馆物理环境, 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二是图书馆的服务要与时俱进, 不断深化和拓展服务内容, 提高服务水平, 为读者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服务, 实现图书馆与读者关系的和谐, 最终为读者营造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环境。

关键词:人文关怀,和谐,物理环境,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榜树.“和谐图书馆”概念解读二则[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6, 24 (15) :3-4.

[2]李洪斌.人本管理在构建和谐图书馆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刊, 2006 (3) :50-51.

[3]赵晨洁.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实践中的运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 (3) :118-121.

[4]冯东.中美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比较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08, 28 (2) :113-116.

[5]郑芳梅.高校图书馆和谐美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9 (2) :245-246.

[6]贺卫兵.对图书馆建筑若干问题的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7, 37 (2) :119-120.

[7]吕健.图书馆环境与读者健康[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6 (9) :116.

[8]李增义.“三张通行证”与学科馆员制[J].图书与情报, 2003 (5) :82-83.

[9]郭世伟.建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刍议[J].江西大学学报, 2008, 8 (4) :153-154.

以人文关怀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篇3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学校工作中要始终把理解人、尊重人、服务人放在首位。

一、注重人文关怀,给教师工作环境的“自由度”

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以人为本,就必然注重人文关怀,倾注情感,用心做事,解决教师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始终把理解人、尊重人、服务人放在首位,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和谐校园首先就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使生活于在其中的广大师生身心协调、人际和谐。教师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环境的非限制性。家访、自身学习、搜集资料、科研教研等一系列教学的延续工作,都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完成的。所以,如果对教师实行“坐班制”,犹如给教师戴上了“紧箍咒”,这不仅不利于教师身心舒畅,也不利于教师放开手脚工作,更不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对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还是一个极大的挫伤。为教师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

二、注重心理疏导,给教师心理一种公平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也导致了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引导教师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教师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让教师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感到愉快。学会尊重, 学会豁达, 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在工作中,领导者对教师要一视同仁,不管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年龄老幼、性格差异,在人格上都要平等对待。在评价人时,切忌极端的逻辑语言,要避免模棱两可的评价,更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对学校工作的管理,既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要对实施教育的全过程即“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中的每一环节都设立质量标准,及时肯定教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点滴成绩,使领导的激励行为及时得到强化,促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注重人际沟通,营造舒畅的心理环境

学校的人际沟通主要有领导与教职工的上下沟通、教职工之间的平行沟通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改善上下沟通,让教职工知道领导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同时,领导要经常深入群众中间,了解听取意见,充分体现教职工当家作主的原则,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例如,让教职工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性质、特点、成绩、困难等,有利于消除教职工因工作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隔膜。学校领导应经常过问教师的日常生活,对教师的实际困难,善于换位思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帮助解决。如对教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和组织体检,对女教师产后慰问,调解家庭矛盾,看望生病教师,关心单身教师的衣食住行,组织单身教工俱乐部活动,发动教师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等等。教师家中的婚、丧、嫁、娶等家庭大事,学校领导都应放在心上,给予方便,必要时派人帮忙或亲自出马。这些“雪中送炭”式的主动沟通意义不同寻常,它能使教师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能够培植教师之间和谐的情感氛围,使教师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营造一个严肃活泼、民主平等的气氛,造就一个学校关心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师支持领导的融洽环境。在学校的人性化管理上,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些“平等”,少点“架子”;多些“微笑”,少点“脸色”;多些“合作”,少点“说教”;多些“赞赏”,少点“指责”;多些“激励”,少点“恐吓”,为教师营造一种舒畅的心理环境。

人文关怀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4

新视阈

宋俐玲(太原市百货公司,山西太原030002)摘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形势下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企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我们要充5kO,识它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努力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法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tl,理疏导;4e业文化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党的十七大报告 从事企业工作的主体,那么,在这项工作中就必须坚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一要 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求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创 许多企业不断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资源以解 新。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促进企业文化决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但我认为,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建设的发展。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掘员工的智力资源,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 注重人的因素。需要企业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 的 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 方法,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吸引员工参与企业文化 生 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的民主管理,以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活动等 惯的总称。它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 形式,鼓舞员工士气,加强企业凝聚力。企业作为社 本企 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 会经济组织,有它自身的追求目标。而员工也有各自 力和凝聚 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的思想和行为。个人目标有时与企业目标相矛盾,只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有二者在最大限度上趋于一致,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映。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 才能内化为员工的自我要求。因此,需要企业用人文显,其应该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法,努力培养员工与企业“生死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做到企业精神与企

一、充分认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法对加 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员工只有把自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己当成企业的主人,才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如此,企业目标就不是从外部对员工进行约束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长期问题,也是一个和限制,而是员工发自内心的追求和为之献身的力量。员工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得到了比较高的经济报 长期任务。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其对象是人,人是2009—12—23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宋俐玲(1960-),女,太原市百货公司干部

万方数据人文关怀与企业文化建设

垫!Q生箜!塑

些要塾叁圭坚堂堕兰塑 鳗

酬,实现了自我价值;企业则由于员工的参与,实现 思想工作。情感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有“人情味”,以情 了更高的效益目标。

’感人。人文关怀正是情感性实现的具体体现。

二、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法加强企业思

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鉴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性质,要增强其影响力,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创新,丰富思想政治

前瞻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所有工作一

样,都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来考虑,做到一 切从大局出发,用发展的观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 样,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在培养员工良 好思想品德、完成企业任务和目标的同时,促进企业

工作的内容,为客观现实服务。企业文化建设要体

有情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可贴近员工,贴近其

情感共鸣达到稳定员工情绪的效果。当职工因种种原因表现出忧虑、懒散时,企业应发挥人 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式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让员工

心悦诚服地为企业建设而努力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 精神生活与精神世界也更加丰富。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增大、各种

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由此引发的思想问题和社会问题也

let益突出。如有的员工对企业的 困难与挫折承受能力差,不愿与别人沟通,不愿听从 判断事情的正误,极易产生思想问题,并做出过激行为。缓解人的 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对维护企业团

结稳定、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思想 政治工作是开发人的精神资源、寻求工作最大成效的必然要求。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从针对性、情感性、前瞻陛、系统陛的实现中去寻求,而其中的寻 求与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做法密切相关。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必然体现着对接 受教育者——员工的人文关怀,要转变过去的思维 定势和管理模式,要将工作目标与员工的思想状况

紧密结合起来考虑,力戒形式主义,克服空对空的 倾向;要把讲道理与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员工思想中的疑点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作

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掌握员工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做得其心、暖其心、稳其心的万方数据

各项工作的发展。现出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沟通。富

系统性要求企业对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一以 贯之,要长期、认真、细致地抓下去。情感,通过

在实现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情感性、前 瞻性、系统性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做法毫无疑 问贯穿其中,离开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其实现的 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古语说得好:“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国家 如此,企业也是这样。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凝 聚力,是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从目前企 业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来看,重视精神因素已经成 为当代企业管理的最新潮流。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给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提供了

有益的启示。他人说教,往往依赖个人的主观想象

以人文关怀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篇5

在如今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社会里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没有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就不能持久。那么如何才能系统地认清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更好地通过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带动企业整体发展呢成功的关键就在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结合好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实践那些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辨证地继承成熟的经验但又要勇于开拓创新善于发掘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方法把“文化力量”逐一转变为“生产力量”最终通过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所作的新概括,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执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我们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调控经济运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以人为本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尊重和保障人权,创造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对企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极大的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建设企业渴求人才,人才渴求企业的人文环境,就是要把人的素质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作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把人的需求当作发展的动力,把人的变化当作发展的标志,以人为中心开展经济与管理活动。企业文化作为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特征,以激发调动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经营管理思想与模式,而不是游离在经营管理活动之外的一种文化现象。

二、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企业的有机延伸。先进文化为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必要条件。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党的五个执政能力建设之一,可见先进文化是多么的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一科学论断,准确地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深刻地阐明了文化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特殊而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科学,把培育企业全体人员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主导性措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因素对于制度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体系。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人为管理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员工群众为基础,以追求理想的经济目标为目的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像无形的制度制约着人们,发挥着对人的凝聚、导向、激励、规范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团队意识代表着企业全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它促使人改变原来只从个人角度出发的价值观念,潜意识地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达到自觉关心企业,承担企业的责任和目标;二是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企业文化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企业的领导都十分注重通过企业文化的途径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三是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文化塑造的过程,也是对员工从思想、文化、业务等方面培训和提高的过程;四是企业文化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美誉度。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靠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实现的,通过企业宣传自我,展示自我,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五是能够从根本上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激励的作用。企业文化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先进的企业应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为龙头带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企业文化也应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应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三、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以人文关怀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篇6

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企业,引导企业廉洁诚信、依法经营。这是中央适应新形势新情况而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要求。当前,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企业,对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为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政治保证。

一、进一步深化对廉洁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一)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本质要求和有效途径。

和谐企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和谐企业?企业在处理内部关系、内外关系时要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企业,就是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循环发展、遵章守法、诚信至上、团结协作、关爱员工”的企业。毫无疑问,个别党员干部违规违纪,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不是和谐;个别腐败案件时有发生,职工群众反映强烈,不是和谐。一句话,腐败不是和谐。企业不和谐,不仅不能发展,反而会成为发展的绊脚石。标志企业和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利益观,办事公正,行为廉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廉洁文化建设的支持。

开展廉洁文化建设,通过健康向上、生动有效的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廉洁知识、廉洁要求、廉洁理念等价值取向,有利于营造崇尚廉洁的企业氛围,有利于促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的生成,使廉洁意识和廉洁观念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准则。这种廉洁意识和廉洁观念一经形成,就会转化为党员干部廉洁从业的自觉行动,在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中形成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良好习惯,从思想认识上解决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腐败和有效防止腐败的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各种腐败问题的发生,切实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利益,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从而促进党群干群血肉联系和企业各方面关系的和谐。

(二)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构建惩防体系,深化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

1、廉洁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教育的基本手段。中央提出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教育为先。这是因为,一方面,制度功能的发挥需要教育作基础;另一方面,监督要发挥作用,真正到位,也需要教育作保障、作支撑。近年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运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制度观念和制度意识的缺失。所以说,修订完善管理制度重要,对制度观念的教育与培养更重要。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基本手段,廉洁文化建设开阔了教育的视野和领域,丰富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利于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制度意识的培养,执行力的提高,有利于监督氛围的营造,有利于领导干部在监督之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养成。

2、廉洁文化建设是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廉洁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传承的文化形态,也是构建惩防体系的核心理念。作为构建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廉洁文化的作用在于为教育提供思想内容,为制度提供精神支撑,为监督提供价值标准。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使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工作有形化、具体化和群众化。通过廉洁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熏陶,使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进一步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自觉抵制官僚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从而为构建惩防体系奠定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企业竞争力的内涵有许多种,但最核心的是人的因素。提升企业竞争力,关键是要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凝聚力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经营意识的干部队伍。许多企业的经营发展规律、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作为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廉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约束、凝聚的功能作用,通过积极培育党员干部的廉洁从业理念,用健康向上的、先进的廉洁文化占领思想阵地,有助于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抵制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荣辱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企业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勤廉敬业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各级领导干部以其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带出好的风气来,影响广大职工群众,更好地营造勤奋、敬业、廉洁氛围,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二、扎扎实实推进廉洁文化创建活动,提升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各单位积极开展廉洁文化创建活动,培育廉洁从业理念,营造反腐倡廉氛围,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促进了惩防体系建设,保证了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廉洁文化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总体来看,集团公司廉洁文化建设正处于初始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然存在着工作进展不平衡,少数单位领导对廉洁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当前,要认真总结并继承发展已形成的经验,坚持不懈地大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廉洁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一)抓好活动开展,注重突出重点。

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教化和养成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不断渗透的过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建设活动,是营造廉洁氛围,搞好文化渗透的基本途径。当前,要在有计划地开展好廉洁文化一般活动的基础上,围绕反腐倡廉工作任务,重点开展好廉洁文化进机关、进科队、进岗位、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一是进机关。机关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要结合实际,区分层次,增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对领导干部,要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正确权力观、政绩观的教育,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勤政意识,在领导干部中形成尊廉、崇廉、守廉的良好风气;对一般干部,要结合“我为大集团建设做什么”主题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树立机关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二是进科队。要坚持利用支部党课、学习培训、专题讲座的等形式,充分利用科队、班组宣传栏、黑板报、橱窗、画廊等阵地,对科队、班组的党员干部进行廉洁文化理念和制度的宣传教育,努力在科队、班组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

三是进岗位。岗位是廉洁文化建设的关键领域。要把廉洁文化建设与创建党员先锋岗和精神文明岗相结合,强化遵纪守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不同管理岗位,制定具有管理岗位和重要工作岗位特点的从业行为规范,把廉洁从业的要求融入岗位职责,有针对性地开展好经常性教育,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要通过在关键岗位设立“廉洁提示牌”,张贴与岗位相关的廉洁从业格言警句等,发挥廉洁文化对岗位人员的渗透和教化功能。

四是进社区。社区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开展廉洁文化“进社区”活动,就是要把廉洁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社区、安全社区紧密结合起来。要运用展播廉洁文化公益广告、布置廉洁文化景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廉洁文化建设活动等形式,加强社区廉洁文化建设。

五是进家庭。廉洁文化进家庭,可以使廉洁文化具有特别的影响力。要以创建廉洁家庭为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亲情助廉活动,共筑家庭廉洁防线。要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召开廉洁座谈会,使领导干部能算清政治帐、经济帐、名誉帐、家庭帐、亲情帐、自觉保持廉洁,远离腐败。

(二)抓好阵地建设,丰富文化载体。

廉洁文化阵地是培育廉洁从业理念、开展廉洁文化活动、接受廉洁教育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加大廉洁文化阵地建设的力度,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要抓好舆论阵地建设。要充分利用公司内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简报、宣传橱窗等文化资源,发挥这些阵地组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特点,开办反腐倡廉专栏,弘扬廉洁思想,传播廉洁文化理念,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要充分运用廉洁文化专题网页,发挥其内容鲜活生动、真实具体的特点,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的宣传渠道。要继续有针对性地编辑一批符合企业实际和发展的廉洁文化教材,购买廉洁方面的书籍、印发廉洁文化宣传册等。要通过舆论阵地,大力宣传报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重大成果和基本经验,深入宣传报道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主要任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正确认识和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增强必胜的信心。

二要抓好物质载体建设。具备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文化传承基地,是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工作以来,集团司马煤业公司、漳村矿积极推进廉洁文化物质阵地建设,相继建成了廉洁文化活动室、文化墙、文化街,促进了工作开展。当前,公司各单位要按照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的标准,借鉴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加大廉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努力建设一批廉洁文化艺术长廊、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文化墙、文化一条街、廉洁公益广告牌、廉洁文化主题公园等,营造浓厚的环境氛围。

(三)融入企业管理,夯实制度基础。

坚持廉洁制度建设和廉洁文化建设相结合,实现廉洁文化与企业廉洁制度、企业管理制度的对接,是形成反腐倡廉合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使廉洁文化建设工作保持生命力和持续性,收到实效的有效途径。

要从规范人、财、物的权力运行入手,把廉洁文化建设融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融入企业制度建设,重点抓好招投标、对外投资、资金运作、产品销售、物资采购、产权交易、人事任免等方面的制度完善,通过设置权力界限、实施市场化运作和制定业务往来廉洁公约等规范,规范企业运作方式,规范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用权行为,努力把廉洁思想变为廉洁规范,廉洁规范变为廉洁行为,逐步建立起覆盖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廉洁制度体系。

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各项廉洁自律和廉洁从业制度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每建立健全一项规章制度,都要设计操作流程图和严格、合理的监管措施,保证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程序规范运作。要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报检查结果,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使廉洁从业要求,渗透到领导人员和职工的日常行为中,进一步规范从业行为。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廉洁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完善廉洁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廉政文化建设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努力构建“大宣教”的工作格局,整合纪检监察、组织、宣传、工会以及其他政工部门的职能优势,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在反腐倡廉教育、监督、惩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利用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开展群众性娱乐性教育方面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党政共管,纪委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纪委要主动承担牵头责任,积极发挥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强检查考核,确保任务落实。其他责任部门要对照分工,积极承担责任,认真落实责任。要建立廉洁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指导廉洁文化建设工作。

二是建立廉洁文化建设经费和考核激励保障机制。廉洁文化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财力支撑。各级领导干部在狠抓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和支持廉洁文化建设。要拨出一定数额的活动经费和奖励基金用于廉洁文化建设,努力做到廉洁文化建设报批的项目一个不减,廉洁文化活动需要的经费一分不少,从物质上保证廉洁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要严格分解责任,实行量化考核,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对安排部署的工作,要定期督促检查,及时总结交流,年终评比奖惩。对重视程度高、工作有创新、实际效果好的部门和单位,对优秀廉洁文化作品、优秀廉洁文化建设项目、优秀廉洁文化建设活动,要给予奖励。

上一篇:中央空调清洗保养规程下一篇:江西省南昌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