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共11篇)

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 篇1

优良的体质,健康的体魄不但是个人生存、发展的物质前提,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繁衍、进步、创造文明的重要条件,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卫生和健康教育,发展体育运动,培养保健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采取如下措施:

一、视力不良

视力不良是重点防治的六种常见病之一,在影响学生健康的20种疾病中占首位。视力低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据有关体检结果分析,视力不良呈缓慢上升趋势,学生中发生的视力低下大部分是近视性的,因此保护学生视力主要在于预防近视,应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将防近工作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好防近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提高眼保健操质量,落实督促检查评比制度,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3、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坚持两课两操活动。

4、每年体检后,将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并给予矫治方面的指导。

二、龋齿

龋齿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列为世界第三大重点防治的疾病,对龋齿的防治,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开展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等形式宣传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和有关卫生知识,提高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

2、积极倡导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利用爱牙日广泛宣传保护牙齿的重要性,纠正错误的刷牙方法,要求学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牢记两个三(每天刷牙三次,每次三分钟)。

3、坚持定期检查,重点防治,对体检发现的龋齿情况书面报告家长,及时去医院填充。

三、沙眼

沙眼是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人对沙眼衣原体的免疫力很弱,可以重复感染,常因并发症而使视力受到障碍,沙眼的发病率与卫生状况及环境因素有明显关系,沙眼是可防性的眼病,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防治沙眼的卫生常识。

1、开设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了解沙眼形成的原因,使学生从小养成科学的卫生习惯。

2、对沙眼和可疑沙眼要加强监测,改变学生的不良卫生习惯,养成“一人一盆一巾”的良好习惯有效控制重复感染。

3、完善学校的供水设施,使学生勤洗手,勤换手帕,勤剪指甲,讲究卫生。

4、对已患沙眼的学生,书面告之家长,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

四、蛔虫

根据《全国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综合防治方案》的要求,应采取如下如下措施:

1、开设健康教育课,加强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知识,改善学生的卫生行为和习惯。

2、改善环境卫生,加强环境饮水饮食和厕所等方面的卫生检查与评比。

五、贫血

贫血是青少年最常见疾病之一,它不仅影响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学生的智力行为及免疫功能等有很大的危害,是学生常见病中重点防治疾病之一,青少年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属营养性贫血,因此防治工作的重点是饮食调整膳食结构和合理营养。

1、普及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改变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错误的营养观点。

2、积极提倡吃早餐,推广早餐鸡蛋加牛奶,提高早餐质量,使早餐热量达到全天的30%,质量也达到全天的1/3。

3、利用板报橱窗挂图,宣传贫血的防治方法,引导学生多食用动物性食品,如瘦肉内脏等;增加肉鱼禽类食品,以利于非铁血红素的吸收,同时增加维生素C和A,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4、开展贫血的调查和监测,每2—3年进行一次血红蛋白检验,了解贫血的发生规律,通过检查,将贫血学生的情况及时通知家长采取措施注意营养全面均衡。

六、营养不良与肥胖

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而且对其成年后的健康和体质均有影响,防治的主要手段是加强宣传教育。

1、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尤其要纠正部分学生不吃早餐的习惯。

3、教育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增强体质。

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 篇2

关键词:常见疾病贫血,视力低下,防治对策

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关系着民族的兴盛与国家的发展, 极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分析我地区中职学校学生的身体状况, 了解其常见疾病的种类和发生率, 从而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进行了本研究。笔者对我地区2000年~2008年8年期间中职学生的常见疾病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作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不同时期我地区的中职学生1800名, 其年龄为15~19岁之间, 平均16.2岁。

1.2 方法

本研究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检查调研工作手册中的相关要求进行, 2个不同时期的监测方法无明显差异, P>0.05。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充分运用了SPSS13.0数据处理软件, 并运用上述处理系统对研究数据进行了科学整理与分析, P<0.05, 研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视力状况

本组1800名中职学生中, 视力正常902名, 占所有调查人数的50.11%, 近视人数879名, 占所有调查人数的48.83%。另外, 远视学生11名, 占0.61%, 其他眼疾学生8名, 占0.44%。898位视力低下的学生中, 轻度视力低下学生139位, 占6.46%, 中度视力低下学生281位, 占31.29%, 重度视力低下学生478位, 占53.23%。由此可见, 在所有视力低下的学生中, 重度视力低下学生为478位, 占50%以上。具体的数据统计见表1。

2.2 学生呼吸系统疾病情况

本组1800位中职学生中, 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人数为392位, 占所有调查学生的21.78%。男、女生的呼吸系统患病率分别为16.78%和17.83%, 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即P<0.05。农村地区学生呼吸系统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学生,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具体的数据统计见表2。

2.3 学生贫血状况

本组1800位中职学生中, 学生贫血患病率逐渐下降, 乡村学生的贫血患病率高于城市学生,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男、女生的贫血患病率具有明显差异, 即P<0.05, 具体的数据统计情况见表3。

3 讨论

上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我地区近视学生的人数自2000年以来居高不下, 而呼吸系统疾病和贫血等患病人数有所降低。学校应该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等颁布的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 并对学生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 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以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率[1]。

对于贫血的防治, 可以通过合理营养、科学饮食、杜绝偏食和节食等行为降低我地区中职学生贫血的发生率[2]。本次调查的学生中, 农村地区中职学生人数较多, 由于其经济条件因、环境因素等原因致使其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学生[3]。学生通过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等方式进行积极预防。

上述的调查显示, 我地区近视的防治效果并不显著, 虽然200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 中职学生近视的患病学生人数并未增加, 但与2000年相比仍居高不下。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加及电子产品的发展和应用均是导致学生近视患病人数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4]。相关研究显示, 遗传与环境均是导致学生出现近视的重要因素, 而环境因素在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基于此, 改善患者的学习环境、限制其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 注意用眼卫生等均是防治近视的有效方式。

此外, 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季节性感冒、腹泻和皮肤传染性疾病等均是中职学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学校医院应加强对上述疾病的认识, 并积极预防, 以降低中职学生常见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对中职学生的常见疾病进行调查研究, 并积极的开展防治工作有助于降低其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对保障学生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淑芬, 徐粒子, 方俊.安徽省学生近20年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 (7) :609-610.

[2]李姣, 吕慧, 李玉洁, 等.云南省2005年7个民族学生常见病患病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12) :1165-1166.

[3]汪玲.我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及其疾病谱的变化[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4) :277-278.

幼儿春季常见病防治 篇3

PART1:医在春天,直击小儿春季的常见疾病

五大原因让春季成为疾病好发期

1.冬天里,身体渐渐对寒冷习惯了。春天天气转暖,人体内部系统却还来不及调整适应。

2.春天主生发,万物皆蠢蠢欲动,细菌、病毒等亦随之活跃。

3.不按牌理出牌的古怪天气,忽冷忽热的温度变化,四处飞扬的花粉等也是春季致病的诱因。

4.初春蔬菜品种较少,宝宝胃口也较差,容易缺乏营养。

5.春季开学后,幼儿园狭小的空间里,病原很容易相互传播。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对付春季多发病、常见病的“上上策”。在此,我们就将针对三大类十几种小儿春季常见病提出治疗、居家护理之策。

第一大类:传染病

春天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许多传染病都会引发危重并发病。因此在春天,传染病是宝宝们的首要大敌。

疾病名称:流行性感冒

病征:从感染病毒到发生症状,潜伏期数小时到2天。绝大多数患儿发病突然,先是出现发冷、寒颤等症状,随后发烧,体温升高至摄氏39℃以上,持续3~5天,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状。

治疗:在治疗上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例如初起流鼻涕、打喷嚏症状较重时,可以吃些治感冒的药;咳嗽、咳痰等症状较重时,可选用祛痰和止咳药物;出现高烧,可吃些退热药。

居家护理:

·注意多补充水分、多休息;饮食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发病前期以清淡为主,通常可在一周内痊愈。

·若发现宝宝高热持续不退或热退后体温又上升,同时出现咳嗽、喘息、面色发白或青紫时,有并发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可能,要立即就医。

疾病名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征:简称“流脑”。具有较强的传染性,6岁以下患病率尤高。流脑季节性明显,3~4月是发病高潮。潜伏期多为2~3天,最长可达1周。其特点是起病急,突然发热,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瘀点及抽搐、颈部僵硬等异常症状。严重的可在数天内死亡,或留下脑性瘫痪、脑积水等后遗症。3岁以下婴幼儿除发热、呕吐以外,常常拒食,并伴有腹泻、睡眠不安、尖声喊叫,容易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类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当敏感。经过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可在1周后逐渐痊愈。

居家护理:

·饮食宜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服用磺胺药物的宝宝要多饮水。

·保证房内空气新鲜。

疾病名称:猩红热

病征:高发于冬末春初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此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而以2~10岁幼儿为最高。

(1)轻型:发热不高,有咽炎,出疹期短,皮疹少而稀,往往未引起注意而自愈,常在出现皮疹脱屑或并发肾炎后才知道患了猩红热;

(2)中毒型:病势发展迅速,突然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有惊厥、昏迷、呕吐、烦躁不安,有时可迅速出现休克。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且常有出血点。

(3)脓毒型:较中毒型症状更重,患儿有高热、烦躁不安,咽峡炎加重等症状,但此类患儿现已极少见。

治疗:一般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症状严重的宝宝可输液,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

居家护理:

·居室应注意阳光充足和空气新鲜,保持安静。

·生病的宝宝最好卧床休息,进食流质软食,多喝水。

·注意口腔卫生,每次饭后漱口。

·出疹期间,要加强皮肤护理,如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若宝宝因皮疹常感瘙痒,可涂抹药水以止痒。

疾病名称:麻疹

病征: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经10~12天发病。典型症状是在3~5天内发热至38~39℃,怕光、流泪、流鼻涕、咳嗽等,与患感冒相似;经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同时在口腔颊粘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称为麻疹粘膜斑,后按顺序发出疹子,一般先从耳后、前额、发际部开始,逐渐波及脸部。如果疹子顺利出齐后即开始消退,疹退处见麦麸状的细微脱屑,体温也随着下降,恢复正常。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1~2周后完全消失。一旦麻疹治愈,可获终身免疫。

治疗:无并发症的麻疹患儿不必住院治疗,但因患儿在出疹的5天内传染力很强,必须严格隔离。若患儿高烧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有可能并发了肺炎,如果在出疹过程中患儿声音嘶哑,喝水即呛咳,这是并发喉炎的前兆,这些并发症都要及时就医。

居家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给患儿保暖。

·在发热出疹期间,多喝水,这样可以使皮疹易于发透,又利于体内毒素的清除。

·给予易消化又营养丰富的食物,特别要注意维生素A的补充。

·发热有助于皮疹透发,所以出疹期高热不退可用小量的退热药,但体温不要降得太低,维持在38℃左右。

·在恢复期除少吃油腻的食品外,无需忌口,每天可用温开水将毛巾浸湿擦净鼻和眼睛。

疾病名称:流行性腮腺炎

病征:又称“痄腮”,以春季为发病高峰。发热(有时可不明显),腮腺部肿痛,一般先见于一侧,大多在1~2天后对侧也肿大,部分患儿仅有颌下腺肿而无肋腺肿者。多数一周内可痊愈,而且获得终身免疫。

治疗:无并发症的宝宝无需就医,只需在家中隔离护理,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若发现宝宝高热不退、呕吐频繁、头痛、精神痿糜、嗜睡,要警惕并发脑膜脑炎,需及时送医院诊治。

居家护理:

·宜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

·不要给宝宝吃酸性食物,因为酸性食物可加重疼痛。

·用冷毛巾挤干水后轻轻地贴在肿胀的部位袋,可减轻疼痛和肿胀。

疾病名称:百日咳

病征: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传染性极强,而且时间长。发病期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后伴有深长的鸡鸣呼吸声(又称为鸡鸣尾声)或伴有呕吐。病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治疗:在初咳期可用抗生素治疗,减轻症状,但在痉咳期则抗生素并不能缩短痉咳的病程。

居家护理:

·居室要安静,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避免受凉。

·少吃多餐,选择易于消化吸收。

·宝宝的衣服被子要常洗常换,必要时用紫外线消毒空气。

·不要随便给宝宝服用止咳药,不祛痰而强行止咳是很危险的。喂奶时若发生阵咳,等阵咳过后再喂,防止窒息。

疾病名称:风疹

病征:多因与患儿直接接触传染所致。患儿被传染后,隔10~21天才发病,开始有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在发热的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疹子。疹色往往在1天内,从面部开始很快布满全身,四肢较少。一般待疹子出齐就退热。疹子数没有明显脱屑,也不留色素沉着,通常体温不高,患儿精神较好。风疹发病较轻,全病程2~3天。得过风疹可持久免疫。

小学生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措施 篇4

【近视眼的防治】

[病状]:开始时主要感觉视远物模糊,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阅读时间较长时出现眼胀、头痛、视觉疲劳等。[防治]

1、认真学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注意用眼卫生上课坚持“三个一”养成良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

3、认真做好眼的保健操,做到动作准确,每天操练,持之以恒。

4、定期检查视力,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矫治。【营养不良的防治】

[病状]身高体重低于同龄人、生长迟缓、智力也低于同龄人,我国学生中出现此状属轻型。[防治]

1、定期检查(患病者每年不少于一次)。

2、了解合理营养知识,膳食合理化、多样化,适当增加鱼、禽、奶的比重,早、中、晚所占热量和蛋白质的比是30% 40% 30%为宜。[肥胖的防治] [表现]体重超标 [防治]

1、合理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吃零食、贪食的坏习惯,膳食注意营养平衡。

2、多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快步走、跳绳、打拳、体操、爬山、游泳等。[龋齿的防治] [病状]病初无感觉,牙齿上有个小洞逐渐发展变深,吃冷、酸、甜时有痛疼感。[防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一、维护牙颌系统与机体的健康,提高对龋齿和牙周病的抵抗力。

二、保持口腔卫生

1、保持牙齿的清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和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

2、控制致龋食物:不过量食用粘性糖类食品,减少产酸数量和次数。

3、坚持使用保健牙刷及正确刷牙方法。(竖刷)[蛔虫病的防治] [症状]上腹或脐周阵发性疼痛、食欲不振、消瘦、夜间磨牙等。[防治]

1、定期检查,服药驱蛔。

2、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或重复感染,不喝生水。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和勤剪指甲的卫生习惯。生吃蔬菜水果食用流水洗净或消毒。

3、服驱蛔药物时要经过医嘱。[贫血的防治] [症状]

1、皮肤粘膜苍白、疲乏无力、头晕眼花、耳鸣等。

2、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

3、异良癖。

[防治]

1、了解膳食结构,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多吃动物肝脏、木耳、海带等含铁量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改变挑食不良习惯。[脊柱弯曲异常的预防] 脊柱弯曲异常是学生中容易发生的姿势缺陷,主要原因是因年龄小正在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坐姿不正确容易发生。[防治]

1、左、立、走姿势要端正,要消除生活中导致单侧股肉紧张的一些因素。

2、少年儿童一定不要逞能背负过重的物品。

3、坚持体育锻炼,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秋季各类流行病防治】

一阵秋风一阵凉,秋季入学以后,昼夜温差很大,在这“多事之秋”,小学生应对以下几类秋季常见病加以预防。

一、预防感冒伤风:秋季小学生毛病以此为多,尤其是中秋前后,早晚最容易受凉。预防之道就是要注意气候变化,冷热当心,夜间注意为孩子盖被。白天风大时要加衣服,孩子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家时要注意帮他擦拭,更换干净衣服,不要把衣服脱掉吹风,否则容易感冒。

二、注意扁桃腺炎:小学生扁桃腺炎的发病率较高,有的孩子一旦感冒发烧,扁桃腺就肿大,这是因为有的小学生平时吃药多,产生了抗药性。故孩子有病,如果没有经过医生允许,千万不要乱吃药。至于预防扁桃腺炎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孩子伤风感冒,不接触病人,增加孩子的营养,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三、当心气管炎:很多小学生在感冒伤风之后,跟着来的就是支气管发炎,常常咳得喘不过气来,有的甚至持续两三个月还不见好。由此可见,孩子感冒伤风时要预防支气管炎这种并发症,不吹风,不吃生冷的东西,在家静养,少在外面乱跑,要不然孩子的咳嗽不容易好,如果晚上再受凉,或与病人接触,就容易发生肺炎。

四、秋季腹泻:在秋季,腹泻也是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乱吃东西兼受凉的缘故,因此,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不能由他乱吃,暴饮暴食,还要注意孩子的腹部不要着凉。

经历了苦夏的煎熬后,天高云淡的金秋时节款款而来。在秋季婀娜的脚步中,潜伏着以下一些流行病、多发病,请同学们注意保护你的身体。

1.感冒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当室内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迅速传播。

预防措施:首先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室内通风;要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代谢;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应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2.消化系统疾病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等肠道疾病和胃病的多发季节。

预防措施:第一,防止腹部受凉;第二,加强运动锻炼;第三,注意饮食调养,要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

3、肺结核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并引起肺部病变的呼吸道疾病,是唯一具有传染性的结核病。当出现脸红、低烧、乏力、盗汗、咳嗽、吐痰等情况时,应提高警惕。

预防措施:一是要树立不随地吐痰传播疾病的意识;二是要尽量减少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久留;三是学习和生活区要保持通风,减少居住拥挤。

4、动物伤 秋天是户外活动的良好季节,很容易受到蛇等动物的“问候”,每年的秋季都是动物咬伤的高发季节。对蛇咬伤的处理:如果不确定蛇是否有毒,建议都按照有毒处理。一是要尽量避免走动,并让咬伤处低于心脏水平,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二是用绳子绑扎近心端,绑扎不需要太紧,每隔45分钟松开一次;三是尽快排出伤口的毒液和冲洗伤口。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个人防护措施有哪些?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要注意手的卫生。

3、多喝水:特别在秋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要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但雾天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

5、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6、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气。

7、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 篇5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众所周知,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可能流行的感染性疾病,有很大的危害性,同一种病原体有很多不同的变异体,而由于传染病的流行性,会在人群中蔓延,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甚至可能波及全国,超出国界,洲界,造成大流行,给全人类带来危害。

而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便是流行性感冒了。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以甲型病毒威胁性最大,可感染人类及不同种类的动物,包括鸟、马、猪及海豚等哺乳动物;而乙型及丙型流感病毒则主要是人类流感的致病源。流感病毒变异迅速。病毒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即引起抗原漂移。当变异足够大时,人群中对原有株所建立的免疫屏障不能再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引起疫情暴发。显著的变异主要发生于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则少见得多,而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

流感有其独特的流行特征。大都出现于冬季,表现为突然发病,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发病率高,流行过程短。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引起中等流行或局部地区人群的小流行。甲行流感病毒危害大,常造成暴发流行或大流行。流感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3d,从鼻涕、痰液中排出大量病毒,排毒时间可长达至发病后7d,其中病初2-3d传染性最强。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和轻型患者人数众多,体内虽有病毒增殖,但无明显症状而不易发现,常继续在人群中从事正常活动,是对公共卫生威胁最大的传染源。

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为1-3天,可短至6小时,长至4天。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

1.典型流感

急起高热,畏寒或寒战,头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及畏光、流泪等眼部症状。咳嗽、胸骨后不适或烧灼、咽干、咽痛也较常见。体温可达40℃,面部潮红,咽部及结膜外眦部轻度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发热多于1~2天内达高峰,3~4天内热退,退热后呼吸道症状较明显并持续3~4天后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此型最常见。轻型患者发热不超过39℃,症状较轻,病程2~3天。

2.流感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感染可以由单纯型转为肺炎型,或直接表现为肺炎型,肺炎型系因流感病毒感染自上呼吸道继续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容易发生于有潜在肺部及心脏疾病患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膜狭窄患者)、孕妇或处于免疫缺陷状态的人群,但也有多达一半的病例报道尚未确认有潜在疾病。典型的肺炎型流感发病后,高热持续不退,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剧咳、泡沫黏液痰或痰中带血症状;查体发现双肺呼吸音低,满布哮鸣音,但无实变体征。

婴幼儿及老年人患流感常波及下呼吸道,尤以导致肺炎时病情严重,在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小儿病例中约1/4为流感病毒引起。老年人流感肺炎和支气管炎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有增加,60~69岁组发生率为36%,70岁以上组高达73%。老年人流感肺炎往往缺乏初期症状,易被忽略,发现肺炎时常已伴明显脱水、酸中毒或意识障碍等危重情况。

3.中毒型和胃肠型

中毒型极为少见。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引起中毒性症状,临床上有脑炎或脑膜炎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昏迷,成人常有谵妄,儿童可出现抽搐,并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细胞数可轻度增加。个别病例可由于血管神经系统紊乱或肾上腺出血导致血压下降或休克。胃肠型流感在儿童中常见,以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一般2~3天即可恢复。

流感的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对甲型流感可以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总的来说,治疗大致分为四类,其一是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宜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1等,预防并发症。二是对症治疗对发热、头痛者应予对症治疗;但不宜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退热药,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高热、食欲不振、呕吐者应予以静脉补液。第三便是抗病毒治疗,通过离子通道M2蛋白阻抑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及其他抗病毒药物等。最后是继发性细菌感染,需要应用对应的抗菌药物。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有一些常见的饮食保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流感。例如姜糖饮。生姜15g,葱白3根,红糖20g。用500mL水加姜丝、葱丝煮沸后加入红糖,趁热一次饮完,卧床盖被,以出微汗为度。适用于高烧无汗的流感。薄荷饮。银花30g,罗汉果3g,鲜芦根60g,大枣10枚,薄荷10g。先将前四味药煮沸15分钟,再加薄荷煮3分钟,也可加冰糖适量,饮其滤液,食大枣。适用于高烧、口渴、咳嗽等流感。而且在生病期间应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日常多食含维生素C、E及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鸡蛋等,预防感冒的发生。

对于流行性感冒我们需要进行时刻的预防,在发现有较多人集体感冒要及时上报校医院。及时隔离治疗流感患者是减少发病和传播的有效措施。可根据具体条件设立临时流感诊断室,采取寝室隔离,临床隔离室隔离,甚至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和文娱活动。患者的餐具、用具及口罩等可煮沸;衣物可曝晒2h;病房用1%含氯石灰(漂白粉)澄清液喷洒。流行期公共场所应加强通风,乳酸熏蒸或含氯石灰液喷洒。且对易感人群应通过疫苗注射药物预防等方法预防。

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指示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六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定期学习文件精神,详细掌握学生六病内容,加强六病宣传力度,做到群防群治。

二、工作目标与重点

1、龋齿与牙周病防治目标:恒牙龋均控制在1.1,龋齿填充率提高10%,使用保健牙刷率达80%以上

2、沙眼患病率控制在10%以下

3、近视眼新发率不超过3%

4、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5%以下

5、肥胖控制在5%以下

6、肠道蠕虫5%以下

三、主要防治措施:

(一)近视眼防治:

a)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控制新发病例。b)制定眼保健操制度及评分标准。c)开展预防近视讲座,提高师生防病能力。d)每学年检查两次视力,并作分析及时反馈给家长。e)制定近视眼防治制度及预防措施。

f)填报视力统计报表,要求认真、及时、准确。

(二)龋齿与牙周病防治

1、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2、通过健康课堂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3、开展口腔知识竞赛。

4、配合医疗机构抓好体检工作。

5、体检后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有问题及时治疗。

6、将体检结果分析后认真填好报表。

(三)沙眼防治

1、采取不同形式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

2、提倡一人一巾,不用公共脸盆,毛巾。

3、定期检查,控制发病率。

(四)贫血防治

1、加大力度宣传教育。

2、加强平衡膳食管理,合理营养。

3、教育学生不挑食,不吃零食。

4、检查后若发现血色素低下,及时通知家长,及早治疗。

(五)营养不良及肥胖防治

1、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合理饮食知识”。

2、教育学生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平衡膳食,科学营养。

3、将体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发放反馈意见。

(六)肠道蠕虫感染防治

1、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2、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

猪春季常见病防治 篇7

1 猪瘟

贯彻免疫程序, 常发地区仔猪可进行超前免疫 (出生后肌肉注射1~2头份/头, 1~2 h后再喂初乳) , 35日龄进行二次免疫 (4头份/头) , 65日龄进行第三次免疫 (6头份/头) 。安全区35日龄首免 (4头份/头) , 65日龄二免 (6头份/头) 。

种母猪春、秋季各免疫一次;后备母猪配种前20 d免疫一次;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发生猪瘟的猪场应紧急“超”剂量接种猪瘟疫苗。

早期发病猪只根据临床症状应用抗病毒药品和抗菌素类药物标本同治, 主要措施是用相应的抗病毒药品增强猪只机体免疫系统功能, 抑制和杀灭病毒, 同时用抗菌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具体处方如下:增强机体抵抗力, 用抗病毒中药复方制剂, 同时用氨苄西林钠配合长维舒和维生素C肌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3~5 d。重症病例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维生素C, 将氨苄西林、5%葡萄糖、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静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3 d。如果病猪开始吃食, 每头猪可喂1~2个生鸡蛋和适量奶粉, 以增加机体能量, 增强抵抗力。

假定健康猪防控措施:饲料中添加相应抗病毒药品增强机体免疫力, 抑制和杀灭病毒, 降低应激反应。同时用抗菌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推荐处方:清瘟败毒散1 000 g、奇毒康颗粒500 g、可立克500 g, 拌料1 000 kg, 连喂5~7 d。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2 仔猪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主要引起仔猪黄痢、白痢及水肿病。

仔猪黄痢以1~3日龄多见, 仔猪白痢以2~3周龄多发, 仔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前后的肥壮仔猪。

猪场应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猪的饲养管理、清洁卫生和保持圈舍干燥, 注意防寒保温, 母猪产前40 d、15 d注射大肠杆菌病预防苗能有效防制大肠杆菌病在仔猪中蔓延。重点抓好仔猪七天补料和过好“三关” (初乳关、初料关、断乳关) 。

发病仔猪实行消炎抗菌、止泻、强心、补液等综合疗法, 具体方法如下:母猪产前3 d、产后当天分别注射10~15 mL附血康注射液;产前5 d至产后5 d用四黄止痢颗粒配合七清败毒颗粒及催奶灵散 (主要成份:王不留行、黄芪、皂角刺、当归、党参、川芎、漏芦、路路通) 进行饲喂, 以防母猪产后三联症及小猪腹泻, 同时壮仔。

取白龙散1袋, 加母猪料0.5 kg, 温开水浸润, 用其擦拭初生仔猪身上的胎衣及血液, 然后将该料饲喂母猪, 以防治小猪腹泻。

初生仔猪口服抗菌毒、增强机体抵抗力的药物, 出生后3 d、7 d、21 d及断奶当天分别注射附血康注射液0.5 mL、1.0 mL、1.5 mL、1.5 mL, 防治仔猪腹泻及呼吸道感染。

小猪出生后5~7 d教料, 饲料中添加四黄止痢颗粒。

发生腹泻的仔猪, 选用抗菌素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的药物 (如金根注射液+独特注射液) 对母仔进行治疗, 同时料中添加白龙散+硫酸粘菌素, 饮水中添加补液盐。

3 仔猪副伤寒 (沙门氏杆菌病)

本病多发于2~4月龄的仔猪, 冬春季多发, 其与饲养管理粗放有密切关系。

仔猪断奶 (1月龄) 后要接种副伤寒疫苗, 注意防寒、防潮, 分批饲养 (密度合适) , 少吃多餐, 喂匀喂饱, 不要突然改换饲料, 注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发生本病时, 采用以下方案治疗:

增强机体抵抗力, 抗病毒中药复方制剂配合抗菌素, 黄芪多糖注射液+头孢伤寒 (氧氟沙星注射液) 肌肉注射, 同时用四黄止痢颗粒+硫酸粘菌素拌料饲喂, 饮水中添加补液盐效果更佳。

4 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

俗称冬痢, 均为病毒感染, 呈一过型流行, 早春常有发生。患猪以灰色水泥状下痢、呕吐、脱水为主, 大猪很少死亡, 10日龄以下仔猪死亡率达50%~100%, 疫苗预防效果不佳。

本病发生后注意补充水分 (氯化钠4.5 g, 氯化钾1.5 g, 碳酸氢钠2.5 g, 葡萄糖20 g溶解于1 kg水中即成) , 重视猪舍消毒。平时注意保温、饮水清洁, 少食多餐。可用以下方案治疗:

增强机体抵抗力, 抗病毒中药复方制剂配合抗菌素, 黄芪多糖+氨苄西林钠, 另一侧肌注氧氟沙星注射液。

饲料中添加四黄止痢颗粒+硫酸粘菌素, 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葡萄糖及补液盐。

5 呼吸道综合征

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等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患猪喘气、咳嗽, 呼吸加快, 体温升高、食欲减弱。

发病场要隔离、净化、建立康复猪群, 未发病猪场要注意自繁自养, 加强饲养管理。发生呼吸道障碍综合征的猪场可用以下方案治疗:

硫酸庆大-小诺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 另一侧肌注氟苯尼考注射液;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另一侧肌注毒链体;

同时添加磷酸替米考星+七清败毒颗粒拌料饲喂。

6 副猪嗜血杆菌病

本病主要侵害2周龄至4月龄的仔猪和青年猪, 本病属条件性疾病。

患猪上呼吸道内常有副猪嗜血杆菌存在, 当遇断奶、运输、疲劳、天气突变等应激和发生其他疾病时, 患猪因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发病。临床主要症状:发热、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剖检主要见心包腔、胸腔、腹腔有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关节肿大, 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猪场要严格消毒, 加强饲养管理。

发生本病的猪场应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 同时全群投药保健:

双黄连注射液+复方氨苄西林粉肌注, 另一侧肌注氟苯尼考注射液, 同时深部肌注葡萄糖酸钙溶液2~5 mL;

银黄注射液+头孢噻呋钠 (或热血多肽) , 6 h后肌注重硫酸庆大-小诺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 同时深部肌注葡萄糖酸钙溶液2~5 mL;

全群用呼喘通+七清败毒颗粒拌料, 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维生素C粉, 连用5~7 d。

7 流行性感冒

春季常见病, 多为外感风寒, 临床表现为发烧、咳嗽、流鼻液, 有时伴有拉稀。平时应注意防寒、防贼风、防潮湿, 可用以下方案治疗:

桂柴黄注射液+注射用氨苄西林钠, 6 h后另一侧肌注氟苯尼考注射液;

柴胡安乃近注射液+普鲁卡因青霉素G注射液, 6 h后另一侧肌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同时配合磷酸替米考星+清肺止咳散拌料, 饲料中添加柴胡、板蓝根、鱼腥草等中药效果更佳。

8 仔猪低血糖症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的初生仔猪, 原因是妊娠母猪后期营养不全或产后少乳使仔猪获得的能量不足而发生血糖下降。

预防应注意母、仔猪喂养并加强防寒保暖。治疗:补充右旋糖酐铁, 深部肌内注射, 1次即可, 同时用10%葡萄糖溶液20 mL, 10%安钠咖1~2 mL, 地塞米松磷酸钠2.5~5mg混合加温后腹腔注射, 每隔6~8h 1次, 连用1~2d。

山羊常见病防治方法 篇8

1羊钩端螺旋体疾病的防治。羊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钩端螺旋体通过黏膜和损伤的皮肤进入羊体内而引起疾病,每年夏季,特别是洪水泛滥后最易发生和流行此病。其症状分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病羊突然绝食。黏膜黄染,体温升高,心跳加快,血尿和下痢,临死时痉挛,常在1天内死亡:急性型,病羊稽留热1~8天,绝食。病后2~3天黏膜发黄,瘤胃弛缓,肠音消失,血尿,常流黏液性鼻涕或脓鼻涕,口腔黏膜及耳朵等部位皮肤发生坏死,病程5~10天;恶急性型。羊病状较为缓和,呈回归热、血尿,5—10天后发生结膜炎、鼻炎,皮肤大块坏死:慢性型,病羊呈间歇热,在3~5个月内体温可能上升3叫次,每次持续2~5天,发热期间,黄疸及贫血症状明显。治疗方法:①按病羊每公斤体重每次用15毫克新肿丸纳明的量,用灭菌蒸馏水溶解成10%的溶液后进行1次静脉注射,如果效果不明显,可隔3叫天再注射1次;②按病羊每公斤体重每次用硫酸链霉素10毫克的量,用适量的灭菌注射用水先行溶解,然后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注射3~4天。

2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山羊支原体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该病只发生在山羊中,3龄以下的山羊最易感染,病羊是主要传染源,其病肺组织和胸腔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病源体,主要经呼吸道分泌物排茵,从而导致大面积的传染。其症状有两种:一是急性(这种情况最为常见)。病初羊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呆立一边,不愿走动,继而出现短而湿的咳嗽,伴有浆液性鼻液,4~5天后变为干咳,鼻液转为黏脓状呈铁锈色,黏附于鼻孔和上唇,结成干涸的棕色痂垢,按胸壁表现敏感、疼痛,高热不退,食欲锐减,呼吸困难和痛苦呻吟,眼脸肿胀,流泪或有脓性眼屎;口半开,流泡沫状唾沫;头颈伸直、腰背拱起、腹肋紧缩,若是孕羊,则会发生流产:病羊最后卧倒,极度虚弱,有的发生臌胀和腹泻:临死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病程多为7~15天。二是慢性(多见于夏季),病羊症状轻微,体温40℃左右,病羊间有咳嗽和腹泻,鼻液时有时无,被毛粗乱无光;如饲养管理不好,机体抗逆性降低,很容易复发或并发其他疾病而迅速死亡,防治方法:对健康羊接种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疫苗,6个月以下用3毫升,6个月以上用5毫升:对病羊则用磺胺噻唑钠,每公斤体重用0.2~0.4克。配成4%水溶液,皮下注射,每天一次,连用5天;也可用卡那霉素,按每公斤体重10毫克,一天2次,连用4~5天,能有效治愈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3山羊流感的防治。此病多在冬季阴冷天气时发生,病羊精神沉郁、鼻液不断、停食、体温升高,部分病羊后脚软,常有气胸性肺炎及咳嗽。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治:用青霉素80万~160万单位(按羊只体重大小酌情用量)、30%安乃近5~10毫升、地塞米松磷酸钠5毫升,以上药共同混合后用灭菌水稀释进行肌肉注射:然后,再用清热解毒注射液10~20毫升在羊颈部进行肌肉注射。此外,对特别瘦弱的病羊,在注射药液后再用红糖50~200克,加适量生姜,熬成姜糖水灌服,则效果更好。(广西卢健平)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论文 篇9

3综合防治技术

俗话说:“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因此,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此外,还应结合水稻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因地制宣地采用不同的手段来确保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对于水稻病虫害防治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有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五种。

3.1植物检疫

进行植物检疫的目的在于避免或者减少外来植物携带病虫害入境,因此,有必要对外来入境的植物进行较为严格的检查。在对外来植物入境进行检疫过程中,先要做的`是查虫诊病,也就是说要明确对水稻造成伤害的主要是虫还是病,进而对其种类也要知晓。当遇到不太确定的病和虫时要及时请教当地的农技人员,并根据农技人员的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3.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指对于水稻种子的选择以及对水稻田进行肥水管理。对水稻种子的选择毫无疑问应选取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进行培育,并采用浸种灵对其进行浸泡以此来达到对种子进行消毒的目的。对水稻田进行肥水管理,是说要对水稻田进行合理施肥以及灌溉。就施肥而言,一般要求施足底肥、尽早追肥。至于灌溉则要求遵循秧苗期,防止水大淹苗,此外,对于大田期还要遵循不串灌的原则。

3.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通过喷洒相应的化学药物来达到消灭水稻病虫害的目的。对于这种方法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对症下药,也就是说要根据入侵的害虫来决定喷洒什么药物,但也要注意把握好时机,喷洒的药物既要保证不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又要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二是在农药的选择上,在选择农药时要尽量选择对水稻危害小的农药,从而使得水稻的品质不受到污染,也使得水稻的生产、加工以及食用不受到影响。

3.4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

所谓物理防治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对害虫进行人工捕捉的防治方式,此外,也可以采用杀虫灯对害虫进行诱杀。使用物理防治方式的目的在于,在不影响环境以及水稻品质和水稻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消灭侵袭水稻害虫的目的。同时,这也说明生态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日益深入人心,并最终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落实。所谓生物防治是通过培养害虫天敌的方式对害虫进行防治。这对于维护食物链的正常运行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田红,黄梅.水稻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旅技服务,,(05):34-36

[2]高升炳,纪律娟,郭春年.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12):71-73.

[3]崔云,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09 ):127-129.

幼儿园幼儿常见病防治措施 篇10

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湿疹。

㈠、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范围广泛、发病率高的特点。

预防措施:

1、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甲肝疫苗。

2、做好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3、做细早接待工作,经常向家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取得家长密切配合,及早发现患病幼儿。

4、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要求,执行饮食卫生“五四制”及厨房工作八项卫生要求。切断由食品引起感染的途径。

5、遵守幼儿园卫生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工作。

6、如有患病幼儿,要及时隔离。隔离患儿不得少于30天。隔离期满,连续二次肝功能正常,并由区级以上医院、保健站开据证明,方可返园。接触儿检疫42天,检疫期间不再办理出入园手续。

7、对患儿的排泄物、餐具、玩具、用具、衣物被褥等接触的物品和所在班级进行全面消毒。

㈡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病毒附在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口和鼻的分泌物中,以飞沫传播为主,污染唾液的衣服、食品、玩具均可以传播,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散发,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常在幼儿园中流行。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预防措施:

1、对患儿用过的日用具、被褥及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2、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预防疫苗注射。

3、若发现患儿,及时作好隔离患儿工作。直至腮腺肿完全消失,待痊愈后,须持区级以上医院或保健站开证明方可返园,对密切接触儿检疫21天,检疫期间保健医对患儿所有班应加强晨、午检,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隔离期不能接受或转出儿童。

4、室内要通风换气,多喝开水,可用淡盐水嗽口,被褥要晒洗、用具每日消毒。

5、在腮腺炎高发期间,提醒家长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不接触腮腺炎病人。

㈢水痘

水痘是婴幼儿或较大一点的儿童易患的一种轻症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

2、若发现患儿,及时作好隔离工作,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后为止,对密切接触儿检疫21天。

3、经常给幼儿洗澡、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手要勤洗、指甲勤剪,坚持体格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4、活动室、卧室要勤通风,并对所有的玩具及其它用品要彻底清洗,然后用紫外线消毒。

5、提醒家长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

㈣湿疹

湿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它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多形性、弥漫性、对称性的损害,表现为针头大小的丘疹、疱疹,往往弥漫联合成片,件剧烈骚痒。

预防措施:

1、培养幼儿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提供穿宽松、柔软、无刺激性的衣物。

2、勤洗澡、换衣,保持皮肤和衣物干燥,及时更换浸湿的衣物、被褥等。

马驴骡常见病的防治 篇11

2.马骡鼻窦蓄脓(又称脑颡吊鼻)。本病是指鼻窦蓄积脓液并不断从鼻孔流出为主的慢性病,多发于马骡。病初期多从一侧鼻孔流出清涕,由于鼻孔不通畅,有时喷鼻,逐渐流黏稠鼻液,日久则流脓性臭味鼻液。患畜低头时可流出较多鼻液,病程延久不愈,则额鼻骨肿胀变形,叩诊呈浊音,且有疼痛表现。治疗可用辛荑60克,知母(酒炒)、黄柏(酒炒)各40克,郁金20克,木香、明矾各15克,共研细末,开水冲,候温胃管灌服。亦可用芥末油150毫升一次灌服,一日一次,连用7日即愈。同时肌肉注射头孢曲松钠,按每10公斤体重0.01克给药,1日两次,连用6日即愈。

3.马驴骡肠臌气。本病又称气胀,是指马驴骡多食易发酵的草料引起肚腹急性胀大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多有急性腹痛,起卧不安,气促喘粗,腹围增大,尤以右肷部臌胀明显,肠音减弱,排粪减少或停止,脉象沉涩。重者口色红,口津少,脉象沉细。方用:芒硝300克,大黄150克,共研细末,开水冲,加芝麻油300毫升,胃管灌服;或芝麻油300毫升,食醋200毫升,加入温开水,一次灌服。

4.幼驹喉骨胀(又称腺疫)。本病多发于幼驹,又称槽结。以伸头直颈,槽口肿胀,水草难咽为主证。有传染性。临床表现多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槽口肿胀,伸头直颈,咳嗽连声,吃草缓慢,水草难咽,口色鲜红,继之槽口胀满,由硬变软,最后溃脓。方用:黄柏(酒炒)、知母、金银花、大黄、蒲公英各30克,连翘、桔梗、木通各20克,木香、防风、荆芥各12克,水煎候温,胃管灌服,1日1剂,连用3剂,咽喉肿重者加大金银花用量为40克,栀子30克,化脓不溃者加皂刺60克。同时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按每10公斤体重0.01克给药,配合清热解毒注射液,按每10公斤5毫升给药,两药混合肌注,1日1次,连用6日即愈。

上一篇:办理企业委托书下一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