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六单元复习要点(精选7篇)
19诚实与信任
1.《诚实与信任》记叙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2.“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诚实比什么都重要;诚实的美德是无价之宝;拥有诚实的人也讲拥有别人的尊重。)
20.珍珠鸟
1.《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文章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道理。“美好的境界”指的是相互信任,友好共处的境界。
2.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依赖”我的?(在课文的描写中,小鸟与“我”越来越亲近的过程中,表面都是小鸟主动来亲近“我”的,而实际上,小鸟与“我”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照料与呵护为前提的。起先,是“我”把鸟笼挂在生着长长垂蔓的吊兰中间,为珍珠鸟营造了安全、舒适、温暖的生存环境;小鸟出生后,因为“我”不伤害它,它才敢一点点挨近“我”;因为“我”没有用手抓它,而只是“抚一抚”,所以它才会“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直到最后最放心地在“我”的肩上熟睡。)
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不少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依次有(起先)、(随后)、(渐渐地)、(先是)、(然后)、(再)、(后来)等,这些词语,恰如其分地说明了珍珠鸟和“我”亲近是一个(逐步信赖)的过程。
3.《珍珠鸟》中细致介绍文中“我”为珍珠鸟精心安排的“家”:(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家。)
你看,珍珠鸟多可爱啊!用几句话写写它的样子或是活动吧!(①样子: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②活动: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4.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两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5.看着这可爱的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里的“不由自主”可以用(情不自禁)替换,这里的反问句的意思是(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6.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人类爱护、保护鸟类,鸟类会给人们带来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请趣;鸟类不再感到危险,与人类亲密相处。这样就能创造出人鸟和睦相处、无比亲密的美好境界。
21.九色鹿
1.《九色鹿》一文是一个民间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课文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文中的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沉着机智,调达是一个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卑鄙小人,国王是一个知错能改、伸张正义的人,王妃是个爱慕虚荣的人。
2.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3.我知道的民间故事有:《九色鹿》《牛郎织女》《孟姜女》《猎人海力布》
4.造句。
……只好……今天爸爸妈妈都加班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我只好自己做饭吃。……竟然……刚才还是艳阳高照,可现在竟然下起雨来,这个天气可真怪!
练习6
1.我喜爱的卡通人物有:齐天大圣孙悟空,脚踏风火轮的哪吒,勇敢、团结的葫芦娃,机灵、调皮的米老鼠,聪明、勇敢而又帅气的名侦探柯南,还有可爱、顽强的“神奇宝贝”们——皮卡丘、妙蛙种子、小火龙……这些卡通人物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有的惊险刺激,有的幽默滑稽,有的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还有的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2.关于诚信的短语、名言、成语。
短语:
人无信不立:人不讲信用就难以在世上立足,难以生存和发展。
言必信,行必果: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坚决果断。
驷马难追:驷马,指四匹马拉的车。比喻既成事实,不可挽回,常与“君子一言”或“一言既出”连用。
火心要空,人心要实。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名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美)富兰克林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法)莫里哀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成语:言行一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3.讲人与人相互间应该信任互助亲密合作:肝胆相照、开诚相见、同舟共济、心照不宣、志同道合、亲密无间、荣辱与共、唇亡齿寒。
造句:
……亲密无间……我的小红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心照不宣……此时此刻,他俩心照不宣地相互对视了一下。
……同舟共济……人民解放军和群众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唇亡齿寒……我们两厂关系十分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度过难关呢?
……开诚相见……小红车主人与我因为能彼此开诚相见,所以建立了真挚的友谊。……同舟共济……在目前危难的情形下,我们要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克服难关。
4.在写“庙”“磨”“府”等字时,“广”的横要写得短些,撇要写得长些。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潜伏(qián qiǎn)露水(lù lòu)白桦(huá huà)绽放(dìnɡ zhàn)
三、补充词语。
()()玉立
()()来迟()()白雪
()()点头
四、准确连线。
《采薇》
唐诗
白 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词
辛弃疾
《天净沙·秋》
元曲
艾青
《太阳的话》
四言古诗
叶赛宁
《白桦》
外国诗
杜甫
《春夜喜雨》
现代诗
《诗经》
五、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乡间小路。()2.雪花飞舞的样子。()
3.树枝柔弱,随风摇摆。()4.羽毛或丝线制成穗子。
()
5.安闲自在地步行。
()
六、添枝加叶。
()的金晖()的寂静()的雪花()的流苏()的光华()的花束
七、理解填空。1.《春夜细雨》前两句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
三、四句中的“__________”字和“__________”字用得准确、贴切,前者写出了风的__________,后者写出了雨的__________。
2.《采薇》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__________》,分别写了__________季和__________
季有代表性的景物,“__________”写柳条飘动,“__________”写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
3.《天净沙·秋》题目中“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是__________。4.杜甫的《春夜细雨》是一首__________,诗中写作者想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对比和对偶修辞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句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语气助词。
八、明辨是非(对的打“√”,错误打“×”)。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黄沙道”指的是用黄沙铺成的道路。
()
2.《春夜细雨》首联赞美了春雨应时而下的特点。
()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夏夜特有的景象。()
4.“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两句可以让人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秋景的喜爱之情。
()
5.《太阳的话》是诗人艾青写的一首现代自由诗,全是运用了反复、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
综合能力日日新
九、赏析感悟。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zhàn)__________开温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zhuì)__________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里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变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yǎn)__________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月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 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yān)__________没了他的脚印。
1.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作题目最恰当:()
A.时光 B.时间 C.光阴 D.岁月
2.按拼音,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A.展 缀 延 掩 B.绽 缀 延 淹
C.展 坠 衍 掩 D.绽 坠 衍 淹
3.文中 处填关联词,依次正确的一组是:
A.而 尽管„„尽管 便 因为
B.在 即使„„即使 就 由于
C.但 不管„„还是 便 因为
D.都 哪怕„„或是 就 由于
4.对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拟人)
B.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拟人)
C.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夸张)
D.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比喻)
5.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告诉人们的是:(A.岁月无情,不要有非分之想。
B.光阴似箭,要珍惜时间,发奋努力。
C.时光易逝,不如及时行乐。
D.年华虚度,无可奈何。
6.这篇文章从表现方式上看,属于:()
A.议论 B.抒情 C.说理 D.叙事
赞美具体事物的古代诗词佳句
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梅花: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石灰: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自在人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长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参考答案
一、睫毛 枕头 朦胧 潇洒 徜徉 鸣蝉 茅店 飞鸿
二、qián lù huà zhàn
三、亭亭 姗姗 皑皑 频频
五、野径 霏霏 依依 流苏 徜徉
七、1、知 乃 潜 细 微 小
2、诗经 春 冬 依依 霏霏
3、曲牌名 题目
4、五言律诗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5、矣 思
八、× √ √ √ √
九、(一)
1、宋 辛弃疾
2、C
3、稻花香里传来蛙声一片,青蛙们好像在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4、(1)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春。
5、闲适愉快
(二)1、C
2、D
3、C
4、B
5、B
《触摸春天》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文章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吟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使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命。
一、设置情境,导入课文
在上课前,安排了一次体验性活动“假如我是一名盲人”,让学生蒙上眼睛走路、写字等,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之后组织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生动、鲜活的体验性活动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认识安静
初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说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既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
在课堂上,学生纷纷把自己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而且有理有据,如:善良(因为她捉住蝴蝶又放了它。)喜欢春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走得很流畅„„)有灵性(能够捉住蝴蝶),快乐,热爱生命,内心世界多姿多彩等等,可见学生初读课文时不但读懂了课文内容,而且做到了边读边想,有了一定的读书能力。经过老师的这一番表扬,学生思考的劲头更足了。
三、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研读。这篇文章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意虽尽而意无穷。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多读几遍,认真感悟,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文贵自得。叶老说:“阅读时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所以我在这里细心教给学生读书批注的方法,以使他们学会读书。
学生抓住“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体会到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我给他们补充海伦·凯勒的话:“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一个同学又联系生活实际:很多盲人眼睛看不见,但他们的听觉、触觉等比常人更敏锐,使学生对安静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一起做动作,一起触摸,一起体验安静的内心感受。由于课前进行了体验性活动,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起进入了安静的内心世界,体验到安静的独特感受。
联系安静的这一连串动作,学生对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句理解得也很丰富多彩。
四、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是作者由眼前这动人的一幕所抒发的人生感悟,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在理解这句话时,学生联系到了自己,也联系到了身边的一些热爱生活的人,但由于阅历所限,学生对那些身残志坚,创造出生命奇迹的人不认识,不了解,这时教师适时补充:海伦·凯勒:生活在黑暗中,幽闭于盲聋哑世界里的人,毕业于哈佛大学,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贝多芬:音乐家,失去听力后创造了《命运交响曲》;张海迪:胸椎以下失去知觉,自学成才;智障指挥家舟舟;聋哑世界里的舞蹈家,《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听了这些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或感悟?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悟。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背下来。
2、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资助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讲授《永生的眼睛》这课时,总体感觉比平时要好很多,因为学生认真听了,思维也紧紧跟着我的思路在运转着,所以感觉课堂气氛很好,尤其最后游戏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了通过捐赠给他人获得新生的美好。
课堂上学生能展开丰富联想从各个角度来说眼睛的作用,即失明给盲人带来的切实痛苦,更有甚者,学生自动联系到以前学的《语言的魅力》里的句子,将这个环节引向高潮。
但我觉得自己美中不足的就在于没有能按照现在倡导的理念,多指导学生读,有感情地读,抓住重点词句读,展开想象让学生更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共鸣。
今后我将更塌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今天的不足会让我明天更完美。当然,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一种明天会比今天更进步的感觉。
《生命生命》教后反思
回顾十二年的教学生涯,已参加了三次学校举行的教学策略研讨会了。这次第十五届小学策略研讨突出“学生参与”的主题,本身就贴近了真实的课堂,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由衷地为大道语文课迈进了真正的课堂生活而高兴。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本课属第五单元一类文。首先从课题来看,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个沉重的话题,如何把这个人生成长中很重要的话题让十岁的孩子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昵?我们知道不同阅历的人,不同经历的人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是大不相同的,于是我以作者的身世经历为线索展开教学。随着对作家杏林予的了解、敬仰、到对生命的感悟层层深入,从而彻底领悟了生命的不同含义。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参与。说到参与就要考虑到主动参与、被动参与,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为了使学生很好的主动参与。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学习的自主性,问题的开放性、师生交流体现民主和平等。体现课堂生活的真实、自然,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使认识更深入,学习更有效。主题教育理论的滋养使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如何在课堂生活中定好位,能真正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并在学生需要时能适时地给予指导和点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有效的,高效的,也能体会到课堂上弥漫着人文关怀的气息,如:学生感谢同桌的提醒,老师感谢学生的补充,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课题中的两个“生命”的不同解释,课堂上呈现出辩论的情景„„。这种精彩的生成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被焕发,被激活,说明学生真正进入了认识生命,领悟生命的学习中,课堂上学生的情绪由平静到泛起微波再到波澜壮阔和奔涌不止,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这精彩来自于充分的预设,来自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来自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来自教师对课堂生活的理解。
任何一节课不可能完美无瑕,我们要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我们要牢记教师的厚重沉淀,知识的广博,充分的预设,先进的教育理念才是衍生精彩的基础。
本课中“交流新发现”和“书写生命感言”的设计都体现了读与写、言与书,工具与人文,自主个性张扬与教师指导的融合。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课结束了,我的思考和研究又开始了,如果教师们评价中说我成熟了,大气了,那要感谢我的学生们。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只有自己刻苦钻研,深思熟虑,力行实践过的东西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相信我以后的路会走得更坚实!
最后想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1、参与的广度与参与的人次之间的关系。
2、教师的评价语言与学生的参与深度的关系。
3、教师指导的时机与学生参与的热情之间的关系。
4、课堂所提问题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影响参与的因素有许多,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每个人的课堂都能精彩纷呈,让我们都来享受充满活力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吧!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进而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课文中不少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óu
jǐnɡ
zhènɡ
zhònɡ
lì
hài
ɡōnɡ
yǎnɡ
bù
zhōu
jīnɡ
jù
cān
yǐn
tǎnɡ
ruò
jú
cù
bù
ān
shì
hòu
pí
qì
dūn
zhe
háo
bù
xiānɡ
rànɡ
lín
jū
xìnɡ
ɡé
rèn
pínɡ
cónɡ
rónɡ
bú
pò
tān
wán
jìn
zhí
zhuā
yǎnɡ
yánɡ
chánɡ
ér
qù
ɡǎo
zhǐ
cǎi
tà
méi
huā
zhī
shé
huā
luò
dú
shé
kāi
pì
ɡāo
ào
bú
shènɡ
qí
fán
zī
wèi
zé
bèi
diē
dǎo
jià
zi
shí
zú
zhuànɡ
jī
bǐnɡ
xī
nínɡ
shì
biàn
huà
duō
duān
二、比一比,再组词。
茎()
历()
倘()
侍()
脾()
颈()
厉()
晌()
待()
牌()
第四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óu
jǐnɡ
zhènɡ
zhònɡ
lì
hài
ɡōnɡ
yǎnɡ
bù
zhōu
jīnɡ
jù
cān
yǐn
tǎnɡ
ruò
jú
cù
bù
ān
shì
hòu
pí
qì
dūn
zhe
háo
bù
xiānɡ
rànɡ
lín
jū
xìnɡ
ɡé
rèn
pínɡ
cónɡ
rónɡ
bú
pò
tān
wán
jìn
zhí
zhuā
yǎnɡ
yánɡ
chánɡ
ér
qù
ɡǎo
zhǐ
cǎi
tà
méi
huā
zhī
shé
huā
luò
dú
shé
kāi
pì
ɡāo
ào
bú
shènɡ
qí
fán
zī
wèi
zé
bèi
diē
dǎo
jià
zi
shí
zú
zhuànɡ
jī
bǐnɡ
xī
nínɡ
shì
biàn
huà
duō
duān
二、比一比,再组词。
茎()
历()
倘()
侍()
脾()
颈()
厉()
晌()
待()
牌()
蹲()
职()
痒()
踩()
幢()
尊()
识()
样()
菜()
撞()
辟()
梅()
性()
格()
蛇()
壁()
悔()
姓()
胳()
驼()
三、多音字组词。
当dānɡ()
勾ɡōu()
折zhé
()
dànɡ()
ɡòu
()
shé
()
四、四字词语填空。
左()右()
()()大叫
三()一()
一()不()
()空()也
厉()呵()
生气()()
()武()威
趁()不()
慢()斯()
悠()自()如()如()
望()成()
来()去()
群()无()
龙()凤()
如()()翼
调()()山
骑()()下
照()画()
天()行()
()马()劳
老()识()
牛()小()
笨()先()
呆()木()
胆小()()
五、造句。
任凭……也……
非……不可……
无论……也……
六、按要求填空。
1、《白鹅》的作者是,这是一只的鹅。
2、《猫》的作者是,这是一只、、的猫。我们还学过了他的另一篇作品。
蹲()
职()
痒()
踩()
幢()
尊()
识()
样()
菜()
撞()
辟()
梅()
性()
格()
蛇()
壁()
悔()
姓()
胳()
驼()
三、多音字组词。
当dānɡ()
勾ɡōu()
折zhé
()
dànɡ()
ɡòu
()
shé
()
四、四字词语填空。
左()右()
()()大叫
三()一()
一()不()
()空()也
厉()呵()
生气()()
()武()威
趁()不()
慢()斯()
悠()自()如()如()
望()成()
来()去()
群()无()
龙()凤()
如()()翼
调()()山
骑()()下
照()画()
天()行()
()马()劳
老()识()
牛()小()
笨()先()
呆()木()
胆小()()
五、造句。
任凭……也……
非……不可……
无论……也……
六、按要求填空。
1、《白鹅》的作者是,这是一只的鹅。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能比较流畅的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
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
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簌簌万籁俱寂咯吱嗬眺望粉妆玉砌投掷
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端;眺挑逃桃;掷郑
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一、下雪前;
二、下雪时;
三、下雪后;
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主要侧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朗读技巧。
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读得轻、快。“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生揣摩,再读。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板书:雪大夜静)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近处。
2、课文,找到写“景物、人物”“色彩、声音”“静景、动景”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3、读下面2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儿。
4、指导朗读。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自然段。强调读好“嗬”“蓬松松沉甸甸”
“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比较枯枝被积雪压段的“咯吱”声与人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声的不同读法。
5、总结:通过语速语调的轻、重、缓、急表现人们雪后的愉悦心情。
6、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说说这一部分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合适。(板书:景美人欢)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说说作者向我们描写了哪些“图画”。
2、师生补充“瑞雪兆丰年”的理由。
三、总结全文。
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下雪的早晨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作者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因而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多音字“了”“铺”,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站在作者角度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当雪下了一夜,早上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入情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配乐),初步感受课文。
要求:认真听,诗歌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描写了自己眼中的雪景,二三小节诗人此刻却惦记着夏天树林里的一个孩子。)
2、师: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的读一读。
(让学生在平和的心境中体会冬日清晨雪景的宁静以及美丽。)
3、师:你认为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学生进行交流。)
4、指名试读,学生进行互评。
(教师要注意学生评价方法的指导。)
5、师:就在这个美丽、宁静的冬日清晨,就在这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作者的思绪却飘到很远很远的一个夏天里。
6、教师范读2.3节,学生闭上眼睛听这部分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让学生在闭眼想象中身临其境。)
7、师:听了这部分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2、3节中小男孩所玩的游戏。)
8、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什么会对这部分印象深刻呢?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感受童年的美好。)
9、教师播放课件(有关夏天的场景及部分夏天游戏图片):在静静的画面中想象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10、交流学生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鼓励学生尽情的说,指导口头表达。)
11、指导朗读。
师:在夏天中有那么多游戏可以让我们参与到其中去,夏天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快乐的乐园,你该怎样读2、3小节呢?在小组中试读一下。
12、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学生互评,评出全班读得最好的和进步最大的同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以抑扬顿挫表现情感。)
13、你想过吗?文章中这个小男孩写的是谁?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第一种可能:诗人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小男孩代表的是童年时的作者,表明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第二种可能:诗人想起了童年的玩伴,表明了作者对童年玩伴的思念之情。第三种……)
1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写作时溶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真情实感。)
15、进行习作指导。
同学们以后在书写习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放置到作品当中的人物身上,将会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
16、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提醒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表达。)
17、进行背诵比赛。
(1)交流:你觉得怎样记忆,才能很快得将这首诗歌记住?
(抓住一定的顺序。)
(2)和小组同学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背诵一下,比比看,谁最快最准确地背过。
(3)同学推荐同学在班级中进行有感情的背诵(配乐)。
18、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如果有问题,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19、读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如:我学到了在写儿歌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会生动……)
[作业超市](任选一项作业带回家。)
你认为诗歌中的小男孩写的是谁?
1、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小时候的自己,请你写写小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
2、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童年时的玩伴,请你写写两个好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3、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大胆的写下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喜悦和期盼
语文天地十二
第一课时
我的摘录笔记读一读
一、我的摘录笔记。
1、总结近一段摘录笔记的情况。表扬坚持做摘录笔记的同学。表扬动脑筋作摘录笔记的同学。
2、交流摘录笔记。
(1)读一读别人的摘录笔记,学习别人的优点。
(2)帮助同学查找笔记中的问题。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
(3)把检查的结果告诉同学。
二、读一读。
1、读诗句。
2、介绍全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梅》。
3、领会两句诗的意思。说说诗人是怎样来写雪的。
4、抄写诗句。
第二、三课时
畅所欲言说说你见过的雪或想象的雪。
一、看。
出示挂图或课件,指导学生观察。
1、留心观察雪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体会雪花的外形特点。
2、确定观察的顺序,注意屋顶上、树上、马路上、旷野中下雪后的不同情景。
二、议。
小组内议论,体会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情景。
1、在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大家说一说。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并进行补充或合理的想象。
三、说。
全班汇报。
1、一组派代表汇报。大家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说的顺序。
(2)是否运用了适当的修辞手法。
(3)是否生动,具体。
(4)有没有感情的表达。
2、师生介绍其他描写雪的段落。
四、写。
整理自己的思路,自拟题目,写成一段话话或一篇文章。
第四课时
开卷有益 深山风雪路
教学要点:
1、理解课文。
2、学会自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交代学习目的。
今天,我们学习《深山风雪路》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学习主要依靠同学的自学,二、默看课文,弄懂生字词。
1、学生默看课文,划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找同学老师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三、理清脉络,理解课文。
1、出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谁,一件什么事?
(2)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你要推荐哪些词语或句段。
2、带着思考题,再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3、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教老师或同学。
四、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好词好句。
五、总结学法,举一反三。
刚才我们自学时经历了哪些步骤。你在哪个步骤花的时间最长?
第五课时
开卷有益 雪
教学要点:
1、通过自读课文,能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找到有用的信息。
2、体会运用古诗、民间谚语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学习了《瑞雪图》以后,大家对雪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雪的知识的文章——雪。
二、读课文,找找有关“雪”的信息。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师生释疑。
2、分小组学习课文,收集信息。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课文的一部分。学习完了,要求把收集到的关于雪的知识汇报给老师和同学。
3、分小组汇报。其他成员相机补充。
三、体会古诗、谚语的妙处。
1、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古诗和谚语,说说它们有什么用。
2、我所知道的有关雪的古诗和谚语。
第六、七课时
笔下生花 写学期总结
教学要点:
1、学写学期总结。
2、对自己本学期的情况作一个实事求是的回顾。
教学过程:
一、看例文,明白什么是学期总结。
1、学生看例文,说说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总结:
(1)内容比较单一;
(2)没有对过程的描述;
(3)分条列出。
二、指导总结的写法。
1、专题总结和综合性总结。
2、突出学期的概念。
3、想一想,自己本学期在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进步最大,确定写的内容。
4、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有进步或做过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经验,分条列出。
5、找出在此方面存在哪些不足或今后努力的方向,奋斗目标等。
三、写总结的格式。
四、动笔写总结。
五、交流自己的总结,师生评议。
1.姐姐常(埋怨)弟弟多管闲事。(埋怨 抱怨)
2.她绷着脸,向大家(抱怨)说:“他们怎么这样?”(埋怨 抱怨)
3.园丁经过多次改良,又(培植)出了不少菊花新品种。(培植 培育)
4.教师担负着(培育)一代新人的重任。(培植 培育)
六、词语解释
1.不辞而别:辞,告别。别,分离。 2.慕名而来:慕,羡慕,仰慕。
3.星罗棋布:罗,罗列。布,分布。 4.不毛之地:不毛,不生长庄稼。
第一单元
奥林匹克风
第一课时
欣赏《意大利之夏》、教学目标:
1、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习惯,并能随音乐参与表现。
2、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不同的乐段的情绪变化,并能简单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旋律
进行特点。
3、通过欣赏歌曲了解并学习运动健儿们团结拼搏的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是没有国界的。同学们请你们欣赏一首英
文歌曲,说说通过画面你看到了什么?通过歌声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二、完整欣赏
1、学生初次欣赏后交流所看所想。
2、出示中文歌词,了解歌曲内容和运动健儿拼搏进取的精神。
3、教师介绍歌曲《意大利之夏》,并与学生交流世界杯的相关知识。
4、再次欣赏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所表现的音乐情绪有
何不同?
三、聆听第二乐段
1、本乐段由几个乐句组成?
2、老师出示歌谱并提问:两个乐句在节奏上有何共同点?
3、简介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示,并音乐做指挥图示,感受的歌曲的 节拍特
点。
4、随琴轻声视唱本乐段旋律。
5、再次聆听音乐,歌曲在力度上有何变化?为何出现这样的变化?
6、随琴完整视唱主题旋律。
四、作曲家介绍 《意大利之夏》是由世界著名音乐家、意大利电子音乐大师乔吉奥。莫罗德 尔的作曲的,他曾创作过多部奥运会主题歌。
五、再次完整欣赏作品 教师播放歌曲视频,请学生安静聆听。要求学生感受、想象
歌曲的音乐形象 并进一步交流。
六、参与表现
1、聆听这首歌曲时,可以用怎样的形式表现音乐呢?
2、全班同学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奥林匹克号角》。教学目标:
1.欣赏《奥林匹克号角》。2.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乐曲《奥林匹克号角》。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二、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奥林匹克知识。
各组汇报收集知识。
三、欣赏《奥林匹克号角》。1.初听乐曲。
师:这首乐曲有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速度、情绪怎样? 铜管乐器和弦乐。2.介绍作品。
师:管弦乐曲《奥林匹克号角》是为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第23届奥运会而创造的。乐曲情绪高亢激昂,向全世界传递着友谊和激情,鼓舞着运动健儿积极进取、奋力拼搏。自1984年以后,几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或运动员颁奖仪式上都能听到这首乐曲。
3.分段欣赏。听赏第一主题。
师: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情绪怎样? 生:中速、嘹亮地。
师:乐曲以雄壮、嘹亮的号角主题A开始,催人奋进。仿佛宣告: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了大幕。听赏第二主题。
师:这段旋律的速度、节奏有何变化?与第一主题有何不同? 生:中速、深情地。
师:主题B由弦乐为主奏乐器,节奏舒展、深情婉转,隐约还能听到铜管乐器演奏的号角音调,两个主题相互呼应,好似在回忆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曲折历史。
听赏第三主题。
师:这段旋律与第一、二主题又有何不同?
师:乐曲在低音鼓的衬托下,节奏疏密相间,奏出了主题C,好似奥运历史从远古走到了今天。这个主题重复一遍出现,仿佛世人在期待着奥运英雄的诞生。
4.完整欣赏乐曲《奥林匹克号角》。5.欣赏了这首乐曲后,请说一说你的感受。学生各自发表感受。
四、观看录像片段:体现中外奥运健儿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的资料。边看边再次听赏。
五、总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手拉手》《巴塞罗那》。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增进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了解,积极投身到奥林匹克运动中去。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奥运会歌曲。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老师介绍奥林匹克会歌。
师:奥运主题曲是每届奥运会的主办国或主办地自行创作的、能反映当地人文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奥林匹克会歌》原是一曲优美而庄严的古典管弦乐曲,由希腊人斯皮罗斯•萨马拉斯作曲、科斯帝斯•帕拉马斯填词。1896年在雅典第一届奥运会开幕式上曾演奏了这首乐曲。但此后的奥运会上均是由东道国确定会歌,直到1958年东京国际奥委会第55次会议上才正式决定将这首歌曲作为奥运会的永久会歌。
三、欣赏歌曲《手拉手》。1.介绍歌曲
师:歌曲《手拉手》师是汉城(首尔)奥运主题歌,深情地表达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特别是来自五大洲的运动员们,手来手集合在奥运会五环旗下,竞技交流、团结奋进的激昂情绪和友好情感。
这首歌曲热情奔放,各种不同弱起、切分、附点节奏的运用,增加了歌曲的活力和时代性特征。演唱者富有激情和特色的演唱,使歌曲又具有通俗歌曲的特征。
歌曲为4/4拍,单二部曲式。A段由两句组成,为重复性乐句。音乐中休止符和弱起、跨小节连线、附点音符的运用,使旋律近乎于散板。旋律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富于叙述性,显得宽广、舒展。B段仍由两句构成。一改A段平稳的曲调和松散的节奏,以相同节奏、带有音程跳进的旋律模进为前半句,音域也从五度扩展到八度,富有热情和号召性。后半句虽然与A段后半句基本相同,但音乐情绪更热烈。
2.初听全曲。
能区别A和B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3.分段听。4.完整听全曲。
四、欣赏歌曲《巴塞罗那》。
1.介绍作品。
师:歌曲《巴塞罗那》原是英国流行音乐家费迪·墨丘里1986年西班牙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巴耶的邀请,为歌颂她的家乡巴塞罗那而创作的一首歌曲。1987年歌曲创作完成,同年两人同台演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91年,为适应奥运会的需要而改写了歌词,被选为第25届奥运会主题歌。
歌曲引子由合唱队发出热情的呼唤“巴塞罗那”开始,点明本届奥运会的地点。“维瓦”在西班牙语中是“万岁”之意,表达了家乡的无限热爱与自豪之情。
A段抒情。男女对唱,旋律以同音重复和级进为主,主要在中、低音区进行,述说对家乡的深情。
在合唱队一声呼唤“巴塞罗那”之后,歌曲转入B段。B段情绪热烈,旋律以音阶式进行为主,主要在高音区进行,表达了运动健儿为奥林匹克精神而拼搏的决心。
引人注目的是,歌曲经过八次转调,却并不使人感觉生硬。歌曲采用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合唱与管弦乐队的结合,达到了艺术与流行的完美统一,抒情婉转而又气势磅礴,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2.初听全曲。能区别A和B段。3.分段听。4.完整听全曲。
五、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奔向2008”。教学目标:
1.为画面选配适当的音乐。2.了解有关奥运会的相关文化。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奔向2008”。教学过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播放音乐《运动员进行曲》。学生听音乐原地踏步。
三、分组准备。
师: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个班组音乐活动——“奔向2008”。咱们几个小组的同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准备得更充分。好不好?
生:好!
师:咱们推选两个主持人吧。学生推选两个小主持人。
四、分组展示、汇报。
每个小组各有一个同学戴福娃头饰。1.各组展示自己小组创编的入场式音乐。2.各组汇报、展示自己小组创编的入场式音乐。
3.第一组同学(贝贝)介绍奥运五环标志的含义。全班同学一听歌曲《手拉手》。
4.第二组同学(晶晶)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游泳馆;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5.第三组同学(欢欢)介绍奥运会开幕式,为北京奥运会设计开幕式圣火点燃方式(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汇报自己小组的设计)。全班同学一起听《奥林匹克号角》。
6.第四组同学(迎迎)介绍奥运会会徵;全班同学一起听《巴塞罗那》;介绍北京奥运会会徵。7.第五小组同学(妮妮)介绍奥运会吉祥物;介绍北京奥运会吉祥物。8.分组为几幅画面选配音乐。
五、总结。
教学随笔: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现创新精神,对奥运会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第五课时
阳光体育之歌 教学内容:《阳光体育之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欢乐、充满朝气的声音学会演唱《阳光体育之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2、知道《阳光体育之歌》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推行的阳光体育活动推出的歌曲。并了解阳光体育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歌曲的学习,能积极参与歌曲的表现。情感目标:
1、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
2、通过歌曲的学习和《阳光体育之歌》MTV的欣赏,让孩子们能感受到歌曲快乐的情绪,了解更多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的体育活动和游戏,从而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学设想:
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了近两年了,但孩子们对于“阳光体育”这个词还不够熟悉。现在上级部门要求传唱歌曲《阳光体育之歌》,教育部推广第三套广播体操,又赶上第二届阳光体育长跑活动启动之时,于是,我把这首歌曲的教学插入了音乐课堂。为了方便学生的传唱,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降低了难度,只教学了歌曲的第一声部。
由于第三套广播体操中的《七彩阳光》所用到的旋律正好是《阳光体育之歌》,于是,我就以欣赏《七彩阳光》导入“阳光体育活动”的介绍,进而导入歌曲mv的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后开始歌曲的教学。再以“你唱歌,我表演”的形式进行音乐课与体育课的整合,让学生对歌曲更加熟悉,同时,也巩固了刚刚学习的广播体操。最后以“阳光体育活动” 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口号,让学生伴随着《阳光体育之歌》走出课堂,进行自己的阳光体育活动。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阳光体育之歌》 教学难点:
能用欢乐、充满朝气的声音演唱歌曲《阳光体育之歌》并积极参与“你唱歌、我表演”的活动中去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歌谱
2、教学课件、《七彩阳光》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播放《七彩阳光》视频,学生进教室
二、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现在看到的广播操吗?它和我们以前做的操伴奏音乐上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平时的体育锻炼除了做操以外,还参加过哪些体育活动或是体育游戏?
3、小结:其实,除了同学们刚刚所参加过的体育活动,同学们现在在大课间操时所跳的集体舞、咱们学校举办的趣味运动会都是源于一个活动,它就是国家教育部推广的“阳光体育活动”。
三、了解“阳光体育活动”
1、什么叫“阳光体育活动”呢?(课件显示)
2、让咱们一起来喊喊“阳光体育活动”的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3、。
四、学唱歌曲。
听赏《阳光体育之歌》
1、这首歌曲的旋律,你们听过吗?它就是《七彩阳光》的背景音乐,你们想学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2、再听歌曲,体会演唱的情绪。(欢乐,充满朝气)
3、读歌词,体会词意,记忆歌词。
4、听老师范唱歌曲旋律,注意节奏(歌曲中的弱起部分)。
5、跟琴用 “la”模唱
6、师生接唱,师指导有困难的地方。
7、师范唱歌曲,生做口型,熟悉歌曲前两段。
8、学习结束句的演唱。
9、生完整的唱歌曲。
10、生完整的听歌曲,再次感受歌曲。
11、生完整的表现歌曲。
五、我唱歌,你表演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到了这首歌曲是《七彩阳光》的背景音乐,那么,现在咱们一起来边唱边来做第一节伸展运动和最后的调整运动合一合,好不好!
六、快乐结束,阳光继续
1、同学们,你们今天有哪些收获?
2、让我们再一次说出阳光体育的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地快乐的参加体育锻炼,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3、现在,让我们在歌声中走出教室,进行我们快乐的阳光体育活动吧!学生出教室。
第六课时
我和你
教学目的:
1.听赏《运动员进行曲》,感受雄壮有力的乐曲风格。
2.让学生在音乐中回顾奥运会的精彩瞬间,感受奥运的人文精神。
3.引导学生理解《我和你》的内在情感和深层意义,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我和你》。教学难点:
理解《我和你》的内在情感和深层意义,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互动,歌声问好 2.师生律动,进入情境。
播放《运动员进行曲》,随乐段的变化进行不同的律动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问好和共同参与的律动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
二、听赏《运动员进行曲》 1.交流初听感受
师:你听过这首乐曲吗?什么时候听过?那你们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吗?我们现在就来简单了解一下这首乐曲。
2.介绍乐曲,引导学生了解乐曲拍号和情绪。
师:通过刚才的律动,你觉得这首乐曲是几几拍的呢?(师哼唱划拍)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那这首乐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呢?是欢快活泼?优美抒情?还是雄壮有力? 3.观看视频,深入体会乐曲雄壮有力的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运动员进行曲》的律动,引出这首乐曲的听赏,在师生交流互动中,让学生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风格,进入运动会的比赛情境,从而为下一步教学做铺垫。)
三、学习歌曲《我和你》 1.导入课题
a.师生交流,了解奥运知识。b.播放课件,回顾奥运场景。2.初听歌曲
a.播放视频,欣赏《我和你》表演。b.用lu轻声哼唱
3.教师范唱 学生随节拍简单律动 4.学习旋律
a.“找朋友”游戏
听辨找出相同旋律和相似旋律 b.视唱歌谱 5.学唱歌曲
a.学生自主演唱第一段中文歌词,教师纠错指导。b.教师带唱第二段英文歌词,纠正单词发音。6.表现歌曲
a.情感体验,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内在激情。
b.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在学生演唱和自我评价中深入体会歌曲情感。
(设计意图:在师生交流和回顾奥运开幕现场的活动中,了解奥运知识,进入歌曲情境。把学生的发声练习和听赏歌曲以及学唱歌谱设计为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歌曲,并在演唱中表达歌曲蕴含的激情。)
四、小结课堂,情感升华。
【四上第六单元复习要点】推荐阅读:
六上第六单元复习要点11-01
三下第六单元复习要点07-01
四上语文八单元复习05-25
六上第八单元语文复习09-10
八上第五单元复习学案12-27
四上第七单元教案10-09
六上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01-06
四上第五单元作文教案07-20
四上第一单元作文范文12-25
第六单元期末复习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