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魅力课堂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同课异构,魅力课堂

同课异构,魅力课堂 篇1

2009年12月17日,我们孙娄中学英语教研组一行9人去凤凰镇召口中学进行“同课异构”听评课交流活动,时值严冬,寒冷的天气并未阻挡我们北上学习的热情。

我们坐公交车来到召口中学,一进学校大门,就被它那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校园里随处可见具有爱心提示的标识牌,走进教学楼,教室里,走廊上,到处张贴着经典的唐诗宋词,并配有相应的图画,犹如人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一般,看到这些,我真为召口中学的师生感到欣慰,因为有了这样的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健康成长呢?

这天上午,我们听取了三位英语教师的精彩授课,首先欣赏了召口中学的路风老师的研讨课,初二Unit7《 Do you have a soccer?》,一开始,她用篮球、乒乓球等实物导入新课,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为本课开启了好的开端,接着她用有关的句型大量的训练本课的新词及短语,并在课堂上渗透了大量的书写,专门练习新词语,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能把听说与读写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四会兼顾,我受益匪浅。第二节课由我校的褚华凤老师执教初二同一单元的新授课,她的课堂完全按照我校的“四三四”教学模式的要求来上的,在这节课里渗透了“三案四步”教学法的要求,三案四步”教学法指的是教案与预习案、检测案的统一,四步指的是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四个步骤:

一、预习展示.二、点播升华.三、归纳提升

四、检测反馈等四步教学法。褚老师衣着大方,教态自然,语言简炼,声情并茂,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由基础知识自然过渡到能力的提升,教学设计严谨有序,语言具有启发性,感染力,并且通过创造不同的语境大量的训练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新词新句,直到学生当堂掌握,最后,出示了检测案以便于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学案的检测,反馈出学生的问题,教师依据情况,进行讲解,查缺补漏,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了当堂知识,提高了能力。第三节是由召口中学的常老师“同课异构”模式的模板课,他的课堂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多种方式 进行了新颖别致的授课,他的教育智慧体现在能够及时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并能结合实际,恰如其分的自然过渡到另一环节中去,他的设计环环相扣,每一步都衔接自然并赋有创意,让人耳目一新,感受颇深。

下午,我们与召口中学的英语教师们欢聚一堂,进行了说课、评课交流活动,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三节研讨课谈论了各自的观点,并结合实际,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的教学模式,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大家在交流中碰撞了智慧,升华了思想。

同课异构,魅力课堂 篇2

在同课异构中, “构”是核心、基础和灵魂;“异”则强调变化、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 我不断地总结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 在平时的听、评课中, 每当被同行中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与魅力感染时, 那种体会也慢慢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 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今年7 月我接受了暑期学科继续教育培训, 参加学习的英语教师都积极参与交流、探讨, 并且观摩了两节现场课, 两位教师的“同课异构”让我们领略了“异曲同工”的魅力。颇有感触, 现将具体内容呈现给大家。

解析教学内容:外研社六年级上册Module10 Unit1 Don’talk in the library. 主要内容是以“Daming和Simon在图书馆的见闻”为主题展开的对话教学。通过学习, 要求学生能够使用祈使句“Don’t……和Please……”发出指令或要求遵守基本的规定, 进而初步掌握祈使句的正确用法。

学情分析:学生有了六年的英语学习经验, 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较强, 习惯较好, 具有很好的英语基础, 学习过一些口语化的祈使句。随着知识点难度的增加,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面对同一层次的学生, 教师怎样将各自的教学设计付诸实施, 进行精彩的“异构”, 下面我以教师A和教师B来分别介绍, 结合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例, 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体会。

一、 结合文本, 促进师生“教”“学”互动

1. 教学环节需要巧妙展示课堂内容。教师A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设计简单、趣味性的活动。利用课件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星星呈现出来, 全体学生参与选择之后, 教师把星星转换成在班级、街道、公园以及家庭的生活场景。通过小组讨论, 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变成了积极、主动地参与。根据教师的要求:英语程度相对弱的学生用汉语说可以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 喜欢记录的学生负责归纳、整理, 程度稍好的学生筛选、翻译成英语准备交流。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获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愉悦感,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激发了学习热情, 发展了他们运用语言自主学习的能力。

2. 结合学情, 以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学生。教师B的教学设计虽然与大多数教师有共同之处, 结合学生基础较好的听说能力, 她大胆运用全英文授课, 在播放幻灯片时, 设定的间隔时间也恰到好处。流利的英语表达大大激发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愿望, 也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

二、把握课堂, 减少策划与实施的误差

1. 控制教学节奏, 有侧重地传授知识。一堂好课要把控好节奏, 需环环相扣。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 灵活调整文本, 化难为简。教师B展示课件之后, 一些提示性标语让学生了解到有关图书馆的制度:要排队、保持安静。教师辅以动作表达, 结合实际进行延伸:良好的社会秩序要求从小做起, 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让学生既懂得“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的道理, 也渗透了德育。

2. 有效开展知识之外的课堂延伸活动。在展示环节, 教师A解答问题时间过长, 没有及时收住, 又压缩了学生对话部分, 导致最初的教学环节没有实施到位, 整堂课草草结尾, 通过练习将知识转化的过程没有实现。上课过程中, 要有所侧重、取舍, 能否合理分配时间直接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把控。适当的课外延伸对六年级学生来说, 能更好地适应家庭、社会环境, 对良好品质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三、几点不足与建议

两位教师在导入环节, 分别采用活动和说唱表演,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会采取被动配合多于主动参与的方式。我建议将活动保留, 教师发指令引出Please……和Don’t……句型, 然后将走、跑、跳、站、坐等动词以词卡的形式展示, 以双手前后交叉表示不能, 以双手做引导表示可以, 学生边看边做动作。在外交辞令中, Don’t……句型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重点突出。教师可以借鉴这些社会现象, 先侧重教学Don’t……引导的祈使句。根据语境, 如果还想表达委婉、客气的语气, 还可以用We should……句型。

综上所述, 同课异构的关键是教师, 针对学情设计教案的每个环节, 通过这种方式多元授课, 甚至二次备课, 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 这也充分体现了大教育家孔子主张的“因材施教”这一理念。教与学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课本内容不断更新变化, 教师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回望, 在挖掘文本内涵的前提下, 运用教学智慧, 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案例, 探讨了小学英文文本教学过程中如何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进行同课异构,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同课异构 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校本教研 同课异构 教师发展

随着课改实施的深入,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我们不断探索一种新的校本教学形式和新的教学交流平台,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究竟什么是同课异构?“同”在何处?“异”在哪?“构”什么?

一、启示与思考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一文本(教材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处理、组织课堂教学;另一种是同一教师对文本(教材内容)在不同班级进行不同构思、处理、组织课堂教学。我们通常所说的“同课异构” 多数情况是指第一种,下面就第一种情况阐述笔者的认识和思考。

(一)同课异构的概念理解

简单地说, “同课异构”是指对同一课题和文本(即教材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具体地说,“同课异构” 是指针对同一文本(即教材内容),按照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由一位或多位教师,面向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理念、构思、设计、方法所进行的教学。

“同”不仅指课题名称相同,还包括文本(即教材内容)的三维目标的一致性。“异”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相同文本(即教材内容),根据学情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二是相同的文本(即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而“构” 有“结构”和“建构”之分,如果是“结构”,则指具体的课堂形式;如果是“建构”,则指按照某种操作方法来达到某种目标。我们讨论“同课异构”一般是从“建构” 的角度上来进行的。

由此可见,“同” 是基础,有“同”才有可比性和可辨性;“异”是发展,通过“异构”才能在比较中扬弃,才能形成异彩纷呈的教学风格。

(二)开展“同课异构”的缘由

同课异构实质上是对集体备课的一种改进,同课之所以要进行异构,其缘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教师只有以“学”定教,因“学”而异,顺“学”而为,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使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

2.教师的教学个性差异。由于教师的个性、经验、数学素养的不同,因而对文本的理解就会不同。

3.文本和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文本价值是丰富的,这种资源包括文本的阅读价值和教学价值。通过解构文本,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文本的语言特质,以及内蕴的文化、经验、思维方式、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等文本包含的价值。

(三)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意义

1. 有利于教师深入钻研文本的核心价值,激发和调动教师的潜能。

2. 有利于展现教师的个人风采。

3. 有利于促进不同层面教师的共同进步。

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建议

“同课异构”是一种求变求新的创新设计,如何引导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呢?

第一,在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前应组织教师对“同课异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帮助教师对“同课异构” 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同课异构”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在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前可组织教师观看一些中学数学的实录课,要求大家认真做好观课笔记及提出修改建议,再组织大家对课例进行研讨。

第三,请教学专家或骨干教师根据前面的观课来示范同课异构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并将设计的异构方案下发给参培教师,并给参培教师解读异构的理由和可能产生的教学效果,逐步引导教师学会同课异构。

第四,在教师学会异构的基础上,再布置任务,让培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目标的要求,按照自己的教学风格,独自写一份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然后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并在同课异构中逐步培养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教学的能力。

综上所述, “同课异构” 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因此,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如何将“同课异构” 活动中的范例内化吸收,使其对自己的教学产生质的影响,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实现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目的,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去深入思考和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陈坚林. 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顾佩娅. 优秀外语教师成长案例研究[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

[3]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刘桦. 论英语教师信念体系[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主旨:

为了检验并提升我校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和推动教育改革,加大教研及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同时也为了给教师搭建展示各自教学风采和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特举办“建设杯”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大赛。希望通过本次大赛,让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并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的交流,全方位的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为进一步打造有效、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的: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年级教师“选定一课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竞赛——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教研主题: 数学:关注课标,在活动中探究,在体验中生成 语文:立足文本,聚焦语用

四、活动时间:

2015年10月12——10月20日(每天3、4、5节课)

五、参与学科: 语文、数学

六、参加范围: 1——6年全体语数教师

七、具体日程安排

1.9月28——9月29日:选定课题。年级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该年级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1——4年级选择一个学科),并在9月30日上报教导处。

2.9月29日——10月10日:个人教学设计,年组集体备课。课题确定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案。注:教学设计含课题、执教人、学科、年级、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可以说明设计意图、板书设计。

3.10月12日——10月20日: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实践阶段。以说课(3分钟)、上课(40分钟)、听课、评课、课后年组研课发表形式进行。课上完后,由包年级领导组织集体评议,对课的优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要求:作课教师要提前上课,并进行课前3分钟的说课。

4.10月20日——10月23日:研课发表,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年组教师完成评课稿和本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课发表的相关材料,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5.10月30日:课堂教学竞赛全面总结、表彰。

八、各阶段活动要求

1.独立备课阶段,要求各位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正确解读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科学把握新教材,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年组备课阶段,要求各年级的蹲点领导精心组织,有效开展,充分交流教师对教材不同的分析理解、不同的策略选择、不同的资源选用,呈现出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教师各自阐述自己的教学活动及设计意图,其他成员提供参考意见,大家集思广益,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3.课堂教学研讨竞赛阶段,要求同年级教师和没有课的同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听评课过程。

听、评课活动程序:上课教师说课(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基本流程设计意图等)——上课——听课教师评课(评优点、说不足、谈感想等)——年组研课发表。上课教师课前写出课堂教学详案,课前进行说课;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认真记录听课内容,听课后进行评课。

4.各年级组要做好活动过程性材料的收集。

每位执教老师的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评、年组研课发表请于10月23日前上交至教导处。

九、评比办法

1.成立课堂教学竞赛评比委员会 2.成绩核算:

评委会将对课堂教学成绩进行现场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值。

3.奖励办法: 优质课:3节

十、评价标准:

同课异构,魅力课堂 篇5

参加“全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会”和“同课异构”活动有感

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我怀着激动而荣幸的心情参与了此次由我校组织筹办的“全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会”和“同课异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领略了全国同行和前辈的教学风采,也在专家高效的点评中对教学产生了新的理解与认识。下面结合专家点评,围绕所开展的活动,谈谈我的思考。

一、在观摩中反思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学会方法,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真正贯彻主体原则,学习者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使学习者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主动地状态,才能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和潜能。为此,教学活动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活动,是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来自山东临淄三中的房高利老师在这节课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淋漓尽致。讲授新课时,房老师完全放手,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疑,自己构建知识网络。板演的学生给全班讲、明白的给不明白的讲,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我感受良多。课后专家给予他高度评价,称她“大胆心细,外松内紧”。

2.层层递进——环节巧妙设计对目标实现的推动。

“感受”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过程的体验。为此设计了从平放的线到动起来的线,从短线到长线,从一根线到许多根线三次变化,使活动的环节得以层层深入。学生在联想、操作、联想的循环过程中,累积起对线条变化的深深感受。

建议:在考虑教学层次递进、促进学生感受经验积累的同时,注意关注孩子在活动中多元的发展。在各个环节中,一些有利的教育契机可以被利用,提高教学中的整合意识。例如天津崇化中学的郭威老师,他在课上机敏的临时利用粉笔讲述背斜与向斜受力关系这一做法,让我感受到课堂的千变万化和驾驭课堂能力对一名教师的重要性。

3.教学设计精细化

一个高效的活动,必然是设计精细的活动。福建福安一中罗鉴清老师,就是在将活动不断精细化的过程中,磨砺出了一个成熟的、优秀的课堂。反观自己平时的教学,虽然环节上设计还算清晰,但是在细节上做的还远远不够。比如:两个提问间前后缺少联系、不够严谨,老师的语言过于随意,对活动的难点——合作,要求交代不清,指导语无重点等等。这些细节上的缺失,导致整个课堂的粗糙与拖沓。设想假如一个活动需要有50句有效指导,而老师却说了100句,那么剩下的50句就是无效的指导。同样内容的活动,哪一种指导更有效不言而喻。

也许我们离字字珠玑、句句到点的距离还很远,但是我们可以把教学设计做好、做细,从准备上下功夫,为优质课的实现奠定基础。

4.自身素养的提高

优质的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养。流畅、生动、精炼、准确的口头表达之功,良好的硬笔书法之功和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绘图之功,试验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熟练操作之功等等等等,这一系列的专业功力,恰恰体现了一个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相比之下,也许我们还远远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但我们可以注意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与积累中收获属于自己的进步,为优质课的实现提供内因。

二、对教学案例的评价

在专家对老师们的评课中针对有效教学谈了应该注意的几点,使我感觉与有效教学的距离拉进了。

其中,我们应先关注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对于用无效的情境来进行教学不如不用,既浪费了教学时间,也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还不如直接导入。其次,要关注全体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唱主角的往往是尖子生,他们一般都是在老师布置完任务后就能很快的得出结果并作汇报,这样,那些中等生和后进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他们只是“旁观者”、“陪衬”。这样的小组合作还不如不合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自己先独立思考,效果可能会好一些,至少每个学生都有了思考的过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者,要关注老师的主导作用。老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启迪,这体现在教师的教应着重引导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后,应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和动手的能力,在这些方面可以说比以前强了。但是做为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却在不断的减弱,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要作为重点的,如果这一点无法做好,那一切都是徒劳的。

“同课异构”封面 篇6

年级:三年级 教师:史红梅

内容:笔算除法例1

2018年3月6日

三十铺小学“同课异构”活动资料

年级:三年级 教师:史亮亮

内容:笔算除法例1

2018年3月6日

三十铺小学“同课异构”活动资料

年级:六年级 教师:史小静

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2018年3月13日

三十铺小学“同课异构”活动资料

年级:六年级 教师:贾林川

内容:圆柱的表面积

2018年3月13日

三十铺小学“同课异构”活动资料

年级:六年级 教师:高海军

内容:Last Weekend第3课时

2018年3月20日

三十铺小学“同课异构”活动资料

年级:六年级 教师:袁 艳

内容:Last Weekend第3课时

2018年3月20日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陈 云 生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史 红 梅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黄 瑞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史智俊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袁 艳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袁明远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高 海 军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张宏谋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张虎林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史亮亮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贾林川

“师德师风整动启动会”之我见

心得体会

同课异构,魅力课堂 篇7

一、文本解读显功力

解读文本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 老师解读文本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如此次同课异构中, 有篇文章叫《母爱的力量》, 讲述的是一位女孩因车祸住进医院, 生命垂危之时渴望获得母爱, 但因父母早已离异, 而无法实现。此时在旁的一位护士挺身而出扮演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孩的母亲精心照顾她, 直至女孩奇迹般的苏醒。大多数教师都把文本的解读定位为歌颂母爱的伟大, 只有一位教师在歌颂母爱的同时, 意识到文中的主人公不是真正的母亲, 而是护士, 护士不是母亲但她的爱似母亲, 这不是更能体现出护士伟大无私的高尚品质吗?后者的解读是否更深入?教师自己有深度, 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有深度。没有对文本的全面解读, 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 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二、整体把握见高低

在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中, 所选的课文《分一些蚊子进来》和《母爱的力量》都可归于以“母爱”为主题的情感型课文。虽有中高年级之别, 但执教者在教学设计的模式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基本上都是揭题质疑读文之后, 阐述文中渗透着一种深深的情感, 是什么? (生日母爱) 接着提出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母爱?找出你最感动的地方或句子画下来, 好好体会。继而生自学交流, 说说理由, 再读上几遍。教师本意旨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让他们去自读自悟, 结果往往导致教学效果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究其原因, 教师忽视了对文本的整体性把握, 孤立地看待细节。没有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把握, 一味孤立地去解词析句品段, 无异于“缘木求鱼”;没有对文本深入地整体性把握, 学生无法走进文本, 无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无法引起情感共鸣, 这样的空泛感悟只能是徒劳而已。

“文章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可见, 只有遵循作者的情感思路, 处理好整体与细节的关系, 在把握整体之下抓住细节, 才能产生切实有效的教学效果。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一些蚊子进来》一课时, 做了如下导入设计:

1. 导入:板书“蚊子”, 你有过被蚊子叮咬的经历吗?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如果此时那讨厌的蚊子被赶走那该多好! (紧扣文眼, 联系生活实际, 唤起情感记忆,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完整课题并质疑。

2.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并标上小节号。

3. 再读课文, 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交流时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在了解故事大意的基础上较好地把握整体。)

4.“猖獗”是什么意思?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蚊虫非常猖獗?你能读出来吗?还有哪些词句也暗含了蚊虫的猖獗?

(抓住“猖獗”一词, 牵一发而动全身, 紧密联系文本, 生发开去。而其他教师都没有这样处理, 其实只有把握住蚊虫猖獗, 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母亲为了儿子宁愿自己被蚊子咬的无私、伟大。)

5. 在我“辗转反侧”时, 母亲又是怎样做, 怎样说的?仔细读、圈、画, 细细体会、品味。 (此时, 抓住关键词语, 抓住动作、神态等细节深入文本, 细细咀嚼、品味。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去关注细节, 关注细节背后蕴藏的内容, 这才是真正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若没有整体的把握, 何来细节的精彩?而抓住细节也有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教学中, 教师若能注重整体的感受, 将精彩句段的感受理解与整体把握恰当结合, 就能够做到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 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成为一种精神的相遇。

三、点拨引领彰智慧

随着当今语文课堂教学对“串讲串问”的口诛笔伐, 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大张旗鼓, 导致更多的教师在课堂上三缄其口, 甚至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实际情况, 只管让学生自读自悟去也。事实上, 学生受年龄层次、生活阅历的限制, 对事物、文本的认识往往只能滞留于表层。要深入地理解、提升、感悟, 教师的点拨引导不容忽视。

如《分一些蚊子进来》中有一句“……我的眼泪砸在了枕头上……”, 其中理解“砸”是难点, 一位教师这样处理:

师:这里“砸”字用错了吗?为什么不用“掉”或“滴”?

生:说明泪很多。

师:是啊, 泪很多。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这样的处理仅仅只是浅尝辄止, 学生根本未能深入文本, 真正理解“砸”的内涵。“砸”仅仅是泪多吗?笔者认为, “砸”一般有重物落下时使之, 一个“砸”字更显“泪之重”。为何重?这“泪”中饱含着无法承重的母爱, 饱含着今生无法回报的母爱!母爱何其深?母爱何其重?这些更深层次的感悟理解不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引领吗?教师的引领点拨更能彰显教师的智慧, 凸显教师的教育机智。

“同课异构”课堂纪实课例评析 篇8

一、怎样导入会更好

课例(1)导入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快乐,玩中发现问题,玩中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个做法是值得同行学习的。课例(2)通过链接生活、巧设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这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也是全省物理教师非常重视的常用方法。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课例(3)通过媒体展播情境,明确学习目标后导入课题。设置的情境与本节课学习内容息息相关,为学生利用学到的新知解决物理问题做好了铺垫。这个办法我认为是值得学习的。

二、怎样把握教学思路才有效

本节课要以“力是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运动的原因”这一问题认识的发展历史为主线,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教学的侧重点应该放在理解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思考、推理过程上,学习科学研究常用的理想实验的实验方法。在牛顿定律内容的学习上,注重知识的理解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3个课例来看,其中课例(2)的思路更为明确。

三、怎样处理重点更合理

从生活实际为基础得出两个相互矛盾的观点,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然后用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两个科学家的观点强化这种矛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例(1)和课例(3)虽然都在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情况的基础上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但没有课例(2)做法鲜活生动。

四、怎样突破难点最可取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实验过程的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推理得到牛顿第一定律。课例(3)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研究。

同课异构 篇9

——西区沙小语文科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 为推进学校个性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近日,西区沙小举行了中年级同课异构展示活动。

以中年级语文略读课的教学为依托,选取《妈妈的账单》一课,由陈老师、叶老师、林老师三位青年教师承担这次教研展示。三位老师利用同一教学内容和同一教学目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呈现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风格。

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陈老师采取的方法是紧紧抓住账单上的“0”,联系学生实际,通过让学生解读账单,激活学生生活记忆,唤醒学生真实体验,使他们亲历过程,感悟妈妈“0”字账单后面所包含的浓浓的无私无价的爱;叶老师以读代讲,以读代悟,以读带情,深入文本;而如何让学生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价,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弥足珍贵而不求回报的,林老师引领学生从读中提取一些关键词语,充分挖掘其中丰富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细细品味。

同课异构,魅力课堂 篇10

齐陵二中 王耀文

参加了这次“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让我感受颇深。

首先三位授课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过硬的综合素质让我肃然起敬。虽然同是《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节,一样内容的三节课,但是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是在重复上课,每节课都独具特色。单是引入就已经是精彩纷呈了,康国霞老师以先前所学知识为铺垫,通过介绍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存在联系,引出新课;耿丽萍老师通过目标引领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李洪忠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精彩的数学小故事使课堂气愤空前活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他们的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主的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同课异构,魅力课堂 篇11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同课异构 教学设计

一、引言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直接影响着整节课能否顺利推进,有效的课堂导入能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由此看来,导入环节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有幸观摩了白城xx高中青年英语教师基本功比赛,其选用的比赛材料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二单元的阅读语篇An Interview,本文以此为例,从课堂导入方式、各自特征、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这几方面入手,对导入环节进行分析,以期对英语课堂导入环节的优化提供借鉴。

二、课堂导入方式及评析

笔者重点关注了参赛教师的课堂导入环节,并做了系统的归类梳理,继而深入剖析其中的优劣,提出相应建议。具体如下:

1.直接导入。

场景回述:

Teacher (T): Good morning, everybody. Today, we will learn an interview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Now lets……

上述方式没有任何背景铺垫,径直入课,看似简洁明了;实则缺乏深度思考,不具备启发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依据所选课型及材料,显然是欠考量的,它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很大程度上缘于老师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因此,直接导入虽然直截了当、简洁明快,但使用时需充分考虑其能否生动凸显教学目标 ,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有益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2.通过问题导入。

场景回述:

T: Do you like sports? Have you seen the Olympic Games?

Students (Ss): Yes.

T: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it?

Ss: ...

T: OK, today we’ll learn more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根据文章特点,问题导入法相对合理,这也是英语课堂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它需要老师仔细斟酌提问内容,避免问题过于突兀、简单且牵强。上述导入环节是相对成功的,所设问题具有一定针对性,既不突兀,又考虑到了提问的梯度和高度,同时与文章的话题衔接恰到好处。此外,老师可布置预习内容,明确几个关键点,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更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因此,通过问题导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如果所设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且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后续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开展,课堂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3.运用图片导入。

场景回述:

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古代奥运会场景,奥运五环,北京奥运吉祥物,然后让学生用一句英文描述每幅图,引导学生归纳它们的共性,即都与奥运有关,进而引出文章话题。

通过图片导入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以对比的方式呈现图片,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这样的导入可谓是水到渠成,引人入胜。在英语课堂上很多老师喜欢采用图片导入环节,但往往目的不够不明确,图片过滥,甚至偏离主题。如此,学生走马观花,缺乏分析思考,图片就没能起到引出主题内容的作用。因此,运用图片导入新课要注意选用与材料密切相关的图片,最好具备提示重难点的作用,通过图片激发学生了解文本信息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铺平道路。

4.运用歌曲导入。

场景回述:

教师播放2012伦敦奥运会主题曲Survival,之后提问:What is the song about? 通过讨论,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这首歌主要讲人生如比赛,选择生存就要永不言弃,把握机会,努力拼搏,赢得胜利,从而引出文章话题。

上述导入方式考虑到了“声”的效果,且所选歌曲内容与主题相符。更关键的是,教师还引导学生挖掘歌曲内涵,使导入变得更有深意。当然,教师应在播放歌曲前向学生明确任务,使学生听歌时更有针对性;选择的歌曲应确保被学生熟识且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相符,否则,仅听一次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针对上述潜在问题,教师可以把歌词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拿掉一些关键词,然后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补全,这样可以降低难度,使学生更积极地配合老师,达到运用歌曲导入教学的预想效果。

三、结语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初始环节,科学的导入内容和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学习主体的意识活动,因此教师有必要重视起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无论什么样的课堂导入都应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弱化教学内容难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为目的。特别是英语学科,只有这样课堂才能高效、有趣,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可见,研究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是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凤梅.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2):1–7.

同课异构,魅力课堂 篇12

一、“薛式”《奇妙的克隆》——绿茶般的神清气爽

早上8点,焦作市第十七中学电教室迎来了第一节“特殊”的语文课。我们学校的薛杨老师,首先给大家奉献一节夯实基础,注重方法的说明文指导课。她那普通的教学设计,不太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学习说明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薛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看似平淡,但条理清晰,如果用绿茶来比喻这节课,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小口啜饮,清香宜人,令人神清气爽。

二、“于式”《奇妙的克隆》——可乐般的轻松刺激

“同学们,我们经常在小区门口发现寻狗启事,一只宠物狗丢了,再买一只不行吗?不行,跟以前不一样。那怎么办?克隆一只行不行呢?今天,让我们跟随遗传学大师谈家桢来探究一下克隆的奥秘。”这是于雨老师的开场白,他用一种理性的思维向学生灌输本节课的知识,特别是最后的拓展环节“假如你被克隆了”,他的奇思妙想把学生带入了一种亦真亦假的境界。如果说薛杨老师的课像绿茶,那么于老师的课则像可口可乐,轻松地喝上一口,唇齿间那小有刺激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三、“朱式”《奇妙的克隆》——咖啡般的香浓润滑

最后是朱兴华老师,她那流畅的设计,巧妙的引导,辅之以欣赏的眼神,处处流泻出来的是聪慧和机智。在还剩下15分钟的时候,朱老师引导学生展开了“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的辩论会,没有标准答案,任由学生发挥,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畅快淋漓地宣泄了一番,也让在场的老师们感到兴奋。朱老师的课就像咖啡,可以加糖,可以加奶,形式多样,轻轻松松地品尝,散发着咖啡般浓浓的香味。

“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教师授课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学习特性,在比较中寻找差异。这三节同课异构的语文课,给了我很多的启迪:

1. 关注学情,把握课堂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关注学生,深入研究学生,全面设计课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创建高效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须在拨动学生心弦上下功夫。”薛杨老师的课堂给我很大感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情施教,对症下药,要善于根据学情的变化来调整教学思路。上课前不应该只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因为课堂是“出现新问题”的地方。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才有引的方向,才能有导的重点;分析了学情,研究了学情,教学才有相应方法,才能把握课堂。

可见把握学情多么重要,它是生成精彩课堂的基础和前提,任何脱离了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艺术的层次,只有深入了解学情,用心解读学情,精于课前预设,让预设促生成,让生成促发展,在生成中绽放师生智慧之花,结出创造之果。

2. 方法指导,领航课堂

我们习惯性地把“说明文”归入枯燥的行列,一说到说明文就想到要堆砌高深的专用术语,讲解干涩的专业知识,结果大大削弱了说明文的价值。但事实上,说明文是应用最广泛的文体,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说明文无处不在。大到政府公告,小到食品、药品使用说明书,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文本几乎全是说明文范畴。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有必要加强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方法训练。只有方法恰当,学习起来才不会觉得枯燥。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语文课的最终目的为:“自己读书,不待老师讲;自己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方法指导很重要,依据“名对象,抓特征,理顺序,辨方法,品语言”的思路去指导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典范,使他们逐渐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养成阅读说明文的良好习惯,充分认识到说明文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之从被动学习进入主动学习的层面,进而在总体上提高语文学习的成绩和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在方法的指导下,自己就可以领航课堂。

3. 能力培养,拓展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上,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与训练的目标和方式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鼓励学生超越现有知识范畴,发现并解决新问题,把知识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结合起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本课的能力训练题上,薛老师设计的是分组研讨本课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训练的是学生合作、自主的能力;于老师设计的是想象作文《假如我被克隆了》,训练的是想象和创造能力、写作能力;朱老师设计的是让同学们进行一场有关“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的辩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有效地拓展了课堂的空间。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们的别具匠心:有教无痕,润物无声。我觉得紧扣文本,恰到好处、形式多样地拓展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学到无限的知识,乃至得到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次山阳区语文“同课异构”活动,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参与者之间发生智慧的碰撞,明显增强了教学效果。虽然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会后效果一样的精彩。

同课异构报道 篇13

——四十里铺镇第十届“同课异构”教学大比武活动

(报道 郭蓉 摄影 陈慧 汪晶)为了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为了提高教师水平,给教师一个展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5月10日、11日五年级语文、五年级科学、三年级科学、三年级英语4个科目的“同课异构”活动在我镇热烈进行,由四十铺镇中心小学、赵家砭小学,重远小学、宝刚希望小学、谢家沟小学共22位教师参赛。

本次活动由领导延建军亲自挂帅,办公室主任雷军、中心小学校长刘丕元精心安排,教研主任田晓晔、副主任李娜费心筹备,各校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响应,活动轰轰烈烈搞起来!

田院老师震撼、生动、幽默的授课为本次活动打响了第一炮,洒脱自信、激情四起、个性飞扬、别具特色,不愧领导给予“四十铺镇教育行业一匹黑马”的美誉。马永霞老师以7.26洪灾图片为切入点,配乐解说,有效地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整堂课以“读”为主线,读出强烈的节奏、读出丰富的情感、读出高大的形象!

活动仍在激烈的角逐中,安拴继老师虽已迈入不惑之年,却不减英年风采,激情洋溢,热情高涨,展现个性,颇具风格。刘俊梅老师以饱满的激情,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超常发挥,赢得在座教师热烈的掌声和由衷的欢笑。魏开开老师普通话标准、教态自然、有亲和力,倍受学生青睐,深得教师好评。

语文五年级下册《桥》

同样的内容,相似的学生,不同的老师呈现不一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塑造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同课异构”在很多“同”的要求下,凸显出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

三年级英语: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A部分Let’s talk.诸位老师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策略,以不同的教学风格演绎着同一个教学内容。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

2、测量水的温度

学生分工合作,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从这些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活力与教育的希望。

评委们认真聆听,仔细打分!

在研究同课异构之形,品异曲同工之妙。“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教学思想,我有一种教学思想,交换后,每人都有两种教学思想”。延校长表示以后多开展这种交流活动,杂实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取得喜人的成绩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篇14

为了交流和展示我县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经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近日,县教科组在渠口学区太阳梁二小举行了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我学区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我学区小学全体数学老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我校马丹鹤,还有中宁一小的杨艳芳和中宁三小的胡淑霞三位教师分别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执教老师各显其能,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尽显不同的精彩。教学构思异中存同,同中求异,引发了听课者的研究和思考,体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总校领导精心组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数学教研组成员都积极参与,执教老师精心备课,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

一、纵观这次教学活动,我们组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总结: 1.方法、策略层面——教无定法。同样一节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是多样的,无论是环节安排,还是细节处理都有一定的差异。2.风格、个性层面——扬长避短。教师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或粗犷、或细腻,或简略直接,或曲折婉转。

3.目标、内容层面——因材施教。教师除了吃透了解文本内涵之外,还要了解文本所处的学业阶段,教学单元,并以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教学设计、取舍教学内容,可谓“因材施教”。

二、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困惑:

当然,有收获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在这次活动中,也有一些方面值得我们反思,例如:

1、学习型小组的教学方式,是否适用于低段的教学,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2、习题的设计上,怎样设计更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3、数学教学语言如何锻炼得更准确精炼,更生动,生更易听懂。

4、如何鼓励学生发现更有意义的问题,提出更有意义的问题。

5、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才会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获得知识,以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知识。

三、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学到的(我们的进步):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教研组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和分析,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达成了如下的共识。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会疑”,学生不仅要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为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掌握,能力得到了提升,情感得到了体验。还要“会说”,在课堂中,不仅要学生说解题思路,说方法,还要说体验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更要“会议”,要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与同学合作、探究、实验,用集体的智慧,协同解决问题,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今后,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上完课后,开展了主题教研听评课活动,评课、议课环节由学区教研员李玉宝主持。首先,教研员李玉宝谈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要求,接着三位教师各自针对执教篇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做了反思,三位教师们反思的都很到位,接下来是听课老师进行评课,并围绕“如何有效的上好一堂课”的主题进行研讨,参与听课的各位老师和数学教研组长白老师对这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研讨的教师发言积极、热烈,评价中肯、实在,参会教师不但了解了“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模式,而且从中得到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效果性的、扎扎实实的教研活动。尤其是最后县数学教研员白老师非常负责任的发言,更让老师们有遇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 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各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当然每次活动都不可能做到“踏雪无痕”,只要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能扬长避短,相信我们就会越走越远。

小学数学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不仅让老师们看到不同的处理教材的方式,更主要的是给老师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和思索的机会。使老师们经历了比较、反思、研讨的过程,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老师们普遍反映参加这次活动受益匪浅,大家在这样的互动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积极反思,在反思中得以提高。

上一篇:创城故事范文下一篇:杭州历史博物馆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