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的税收制度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现行的税收制度(精选7篇)

中国现行的税收制度 篇1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现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论文从税制结构、立宪、环保3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税收制度经历了数次改革,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仍存在着一些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税制结构的缺陷

(一)税种结构不科学

经过多次税制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以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为辅助税种的多层次、多环节的复合税制体系,且现行税制已经实现了与世界接轨。

但是,从主体税种的收入上看,所得税收入近几年仅维持在20%的低水平;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近几年一直维持在近70%的高水平。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在充分发挥收入功能、保障税收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弱化了所得课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此外,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薪阶层,而来源高收入者的比例还很低。2002-2004年,来自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当年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35%、52.32%、54.13%,3年平均为50.93%。据统计,2001年中国7万亿元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比例,其所交个人所得税却不及总量的10%。如今,这一情况并未得到改变。

(二)主要税种存在的问题

以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为例: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制结构优化中应该格外注意的一个税种。对于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分人、分所得项目分别征收方法,不同项目之间的税率不同,税负轻重不一,存在问题很多。在整个税制结构中,个人所得税是纳税人偷逃税范围最大、各方面干扰最重、征收难度最大的一个税种。而增值税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增值税的设计与征管环境不配套,致使偷税、避

税、逃税现象大量存在。从我国目前的法制建设水平和税收征管环境状况看,增值税征管成本较高,税收损失严重。

(三)税负结构不合理

与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相比,我国增值税的税负设计明显偏高,个人所得税税负设计虽然不算高,但由于税收级距较小,实际起到的调控作用倾向于一般收入水平者,边际税率水平显得偏高,从实际税负水平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占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

产业税负不公平,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中,在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四)征管方面不合理

我国现阶段的税收征管环境不完善,征管手段落后,征管人员素质偏低。

自1994年新税制运行以来,随着征管模式的变革,各地都在征收管理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从实际运行状况看,许多地方还停留在征管大厅的建设层面,计算机的配置既不能满足需要,使用效率也不高,在税收干部队伍中,征管人员能力偏低,征管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扭曲现象。由于各级政府存在着事权与财权的划分,过于关心本级政府能使用的税金的现象普遍存在,越权减免税、截留、拖欠中央税收,鼓励多入地方金库的做法相当普遍,从而使现行税收管理体制的正确执行大打折扣,税收弱化问题相当严重。

二、税收立宪的欠缺

目前我国宪法中只有第56条对税收进行了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从税收立宪的起源及其本质来讲,税收立宪重在规范国家征税权、保护人民的基本财产权和自由权,而我国宪法的这一条规定显然是从维护国家权利、保证人民履行义务的角度出发的,很难说我国已经进行了税收立宪。

我国宪法关于税收立宪的缺失导致了我国税法领域行政法规占主导,而法律

占次要地位的局面,这一立法现状在世界各国都是罕见的。在我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之时,大力加强税法领域的法治建设势在必行。

三、环保设计的缺陷

我国现阶段补偿环境侵害、调节污染者行为、筹集防治污染资金主要是通过排污收费制度现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污染企业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千方百计逃避监管。排污费的征收主要是集中于大中城市的企业,大量小型企业和非企业污染主体,由于涉及面广,监控难度大,缺乏有效的监管。排污费的征管主要由地方环保部门负责,实施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

目前资源收费政策着眼于微观环境,征收主体偏重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收费标准低,征收面较窄,渠道单一;征收管理混乱,主管部门职能交叉,部门利益冲突严重。

我国目前的税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已不能与我国日益发展的经济形势相适应,我们应认真研究当前的问题及形势,从而扎实有效地完善我国现阶段的税收制度。

环境税发展才刚刚起步,严格说来,还不存在真正法律意义上的环境税。与环境有关的税费有消费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现已暂停征收)和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在资源税方面,其性质被定位于一种级差调节手段。一方面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销售量或自用量,而不是开采量,客观上鼓励了企业对资源滥采滥用,造成了资源的积压和浪费。另一方面,税率过低,税率之间的差距没有拉开,缺少以引导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的的专门税种,消费税的征收范围过窄。优惠措施注释单一,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影响了实施效果。

中国现行的税收制度 篇2

关键词:现行税收制度,会计核算,缺陷,对策

长期以来,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所实行的都是财务分配以及分散合作的制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 这种制度还能够适应于企业的运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种制度就暴露出自身存在的缺点, 现行税收制度下指的是纳税人只有在做出了税法规定的应税行为的前提下才会被要求对相应的税收进行缴纳。企业会计核算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主要是核算企业获得的收入以及日常的支出。只有依靠科学的会计核算相关技术来有效地完成企业的收入以及支出的相关工作才可把会计核算所拥有的强大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

一、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缺陷

(一) 会计核算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度

企业如果在现行税收制度下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就会将企业原来对资金进行分散管理的状态改变, 最终就可以做到对资金有效地进行统一管理, 最终集中支付这些被统一管理的资金。可是企业当中因为还不存在比较健全的会计制度, 主要是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未将各部门所获得的收入以及日常支出全数纳入核算管理当中。这就很容易造成预算不能够有效地控制以及约束支出, 最终就会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力度不够的这种不良现象出现。

(二) 政府部门没有控制好企业的会计核算

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在现行税收制度这种背景下没有做好有效监控企业会计核算的这一工作, 虽然一些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做到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的会计核算, 可是大部分的工作内容都只是流于形式。许多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所采取的主要态度依然是时候监督, 没有将这种事后监督有效地转化为对全过程以及全方位进行有效监控。同理, 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未能有效地监督并管理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也是企业在实施会计核算的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 企业之间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

不同的企业在现行税收制度下难以统一的进行相应的会计工作, 特别是会计核算方面表现的较为明显。一部分企业在做会计核算的时候, 即使支配资金的权利在预算单位中没有被改变, 然而不管是哪种财务事项都是交由单位负责人进行审批[1], 这样的话, 在会计核算的中心就会有资金的转入, 这些转入的资金就应该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全面的管理。但同时, 在现代社会中因为较多的企业还没有具备先进的会计制度, 同时还没有统一的原始会计制度, 这就会造成难以有效地执行会计核算过程。最终就会使企业之间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这一问题出现。

二、解决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 加强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管理力度

假使想让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在现行税收制度下获得较大的进步, 首先应该要做的事情就是强化对会计核算的监管, 另外还应该对企业中的各个部门所拥有的预算编制分的更细。一般情况来看, 企业的会计核算在现行税收制度中主要涉及的是完整预算所有部门所拥有的公共资金, 主要是把各种类型不同的资金核算在企业的年度预算当中。所以, 一定要使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获得进一步的贯彻以及执行。并且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和具体实际相吻合的标准, 为进行提前会计核算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这种提前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进行有效利用能够把核算工作细化到各个部门甚至是各个具体项目之中, 这样有助于大大提升会计核算工作在税收制度下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2]。以上表述证明, 如果能够重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管就能够为企业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得以有效实行提供帮助。

(二) 使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得以建立和健全

建立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并使其得到完善是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的事项。健全的规章制度制度能够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所以, 企业会计核心的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所以, 对于实现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来说, 企业会计核算内部管理制度如果能够被建立起来并获得完善将会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巨大的帮助。

(三) 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协作精神得到强化

为了能够有效地避免会计核算工作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中出现重复的现象, 进而使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地提高企业一定要采用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 将企业的成本管理情况更加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来。除此之外, 还应该加强控制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企业成本力度, 使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能够进入科学化发展的轨道[3]。所以在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应该要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以及协作精神得到强化。

三、结语

为了让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可以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呈现出更好的适应状态, 企业一定要相应的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同时还要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得到完善。除此之外, 为了有效地解决企业会计核算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出现的问题, 应该重视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 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我国的会计核算工作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得以顺利展开。所以, 在当前的这种社会状态下, 对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平.企业经营中的纳税筹划与风险控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2, (05) .

[2]刘晓斐, 马才华.企业税务筹划目标体系及模型分析[J].财会通讯, 2012, (11) .

中国现行审计制度的两点缺憾 篇3

在这两点上,中国现行审计制度的设计值得探讨.

今年6月李金华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在透明度和公开度上前所未有,掀起了一场“审计风暴”。但不能否认的是,我们在审计报告制度上存在固有的制度性问题。从现代法治国家的原则角度看,最能直接体现出审计制度的设立、运行宗旨的,应是审计工作直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审计结果对社会公开。而正是在这两点上,中国现行审计制度在最初的设计上就存在缺憾。

一方面宪法和审计法所规定的审计机关的政府隶属体制,造成现行审计制度中缺乏审计工作直接负责于人大的可操作性的法定规条。所有法律中,只在审计法第四条中简单地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法律留给人大在审计监督上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小。就是人大主动要求审计机关报告工作或反映问题,审计机关往往也要先与政府通气并征求意见后才去报告。

为什么要强调审计负责于人大的重要性呢?关键是审计工作对于人大监督职能的发挥是极为重要的。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在审议审计工作报告时就指出,对财政的监督离开了审计就无法落实。

另一方面审计结果的对外披露同样在宪法和审计法中缺乏制度规定,如何披露、披露什么、披露程度等问题决定于政府。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审计机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

这一规定目前受到两方面的限制:其一,由于审计法对“公布”采用了“可以”的表述,公开的责任成为带有任意性的自由裁量。各地推行审计公开时,虽然都规定公开程序等,但是对公开结果,都采用了与审计法第三十六条一样的态度,这实际上导致国家审计监督仍然限于内部监督。

其二,审计公开受到我国保密制度的限制。审计机关如果沿用现行“国家秘密”认定方法的话,那么许多领域的公开就会成为“不可能的任务”。在这两方面限制下,受到牺牲的既是公众的知情权,也是审计机关的权威性与公信力。

例如,根据1996年审计署和国家保密局所公布的《审计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对涉及高级政务人员的审计结果不能公开。由于不能公开,对与领导干部管理能力与操守相关的绩效审计也就难以展现给公众。

实际上,多年来政府一直在倡导政务公开(包括审计结果的对外披露),但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和机制的约束,政府在法规的制定和发布过程中,基本是实行内部“红头文件”的方式层层下发,透明度不高,社会公众的知晓率也很低。一位基层审计局局长告诉笔者说,“去年在搞机关民主行风评议时,一些人就指出你们审计机关都在干什么?每年查出的问题我们都不知道”。

我国现行审计制度是基于1982年宪法的。这部宪法尽管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但也难以做到十全十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现行审计制度存在缺憾也就难免。关键问题是,最初宪法在审计制度设计上的不足或缺陷需要给予修正和弥补。

一些探索性的突破已经开始。尽管宪法规定了审计工作的政府负责制,但审计监督已在一定层面上开始朝服务于人大预算监督的方向转变,甚至人大还直接参与了一些审计工作的安排。

比如,广东省人大为了深化财政预算监督,决定以深圳市为试点在全省范围逐渐开展绩效审计。2002年9月深圳市审计局借鉴香港审计署的一些经验,对深圳市卫生局所辖医疗机构使用财政资金采购医疗设备以及有关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工作报告于2003年2月提交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中国现行的税收制度 篇4

1.劳教制度对社会起着一定的作用

今天对方辩友立论里讲,在当今时代,劳教制度依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作用。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这种作用究竟是不是正面的作用,有没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对方辩友提到的作用,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相关法律来替代。独立于《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之外的,无非是维稳式劳教的另一种说法。在过去的历史时代劳教的确发挥着作用,但是,在现在的中国,不断上访的人们被劳教了,向政府反映自身合理要求的人被劳教了,这种限制人们的言论自由、人身自由和强制人们劳动的作用,难道合理吗?

2.现存的有弊端的劳教制度可以通过改革来完善到

对方辩友今天还提到,既然现存的劳教制度有弊端,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改革的手段来进一步的完善它。可是,我们要完善一项社会制度,是因为他有存在的必要。对于一项本身就违宪、不合法的制度,我们要不要再投入人力和资金来改革完善它?当然不要。既然越来越完善的《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覆盖劳教制度的作用范围,而且也可以通过学习国外的相关处理办法(安保处分等特殊处理办法)来维护社会的治安和稳定,我们完全就无需再让劳教制度——这一独立于刑罚和行政处罚的所谓的轻罪制度存在,甚至改革了。

对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思考 篇5

对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思考

摘 要:税收优惠作为我国宏观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早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依然存在诸多弊病。一些政策非但没有让正当受益人获得优惠,反而助长了非正当受益人的假冒作风,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负作用。并且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早已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格格不入,因此,整改我国当前税收优惠政策刻不容缓。本文阐述了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分析了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优惠;缺陷;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10-87 -03 税收优惠作为我国税收体系中的一部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为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大家有目共睹,在外资从无到有、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等方面,税收优惠都功不可没。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行包括涉外税收优惠、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税收优惠是为了配合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干预经济的宏观政策。自实行至今,它不仅吸引了大量外资、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而且在推动我国出口贸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消极作用 在税收优惠政策逐渐发挥作用的同时,其负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它本身就存在着缺陷。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也是必然的。其目的既是为了减轻纳税人的税负,那必然会导致财政收入的减少。加之其体系无序,亦会致使政策的作用相互抵消,进而效果明显也会被削弱。此外,这也会加剧地区间税收优惠政策的竞争。再者,税收优惠本就有悖于税收法定原则。 二、我国现行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现行有很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涉外、海外投资、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 (一)涉外税收优惠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自1月1日起施行,实行了十多年的两税并轨制度即将宣告结束。两税合并以后,专门针对外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已经基本不存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不再实行涉外所得税优惠政策。新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高新技术企业仍然享受15%的优惠税率,并将优惠扩大到全国所有地区,而外商投资我国也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因此两税合并并不会对外商造成太大影响。 (二)促进海外投资的税收优惠 通常海外投资是指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上企业同时负有东道国以及居住国的纳税义务。我国为了促进海外投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实行税收抵免法:境外投资所得在境外已纳税款可予以扣除,并通过对外缔结税收协定来减轻海外投资商的税负。 (三)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 我国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现行税收政策,主要涉及鼓励科技投入与科研活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设备引进、科技产品出口等方面,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优惠政策。例如:对增值税而言,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电路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不征企业所得税。 (四)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 中小企业可以为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但其在资金问题和技术创新方面还较为贫乏。新企业所得税法以此为导向,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安排了多项优惠政策,包括税率优惠、技术转让收入减免、创业投资抵税等。新企业所得税法还从单纯扶持中小企业延伸到同时扶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创业投资企业,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涉外税收优惠 鉴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要求,外资数量早已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在扩大外资规模、提高外资质量、增强外资使用效率等方面更应该给予关注。 近年来进入我国的大都为资源导向、出口加工、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在现阶段它们非但没有为我国带来技术革新,反而使得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况且,外资税收优惠从来都不是外商进入的主要动力,很多跨国公司甚至不考虑税收优惠情况,只把它作为锦上添花的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吸引他们的其实是我国日益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等因素。 再者,内资企业在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下,受到生存与利益两股力量的夹击,很可能致使其采用不正当的竞争策略,这也是我国目前假外资滋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促进海外投资的税收优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至今早已具备了对外投资的条件,同时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试图到海外直接投资,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虽然我国也有心促进海外投资,但由于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的税收促进体系、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优惠形式单一、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往往力不从心。 (三)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 此项政策没有固定、完整的体系,立法层次过低,且规定过于简单、弹性甚大,给税收政策的操作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效用的发挥。 另一方面我国激励的方式也并不科学,诸如税收优惠单一、优惠力度偏小且有失公平、税收优惠对象针对性不强等等,都有待改善。 此外,现行增值税制中的税额抵扣不彻底、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存在功能缺陷、需要税收政策扶持的领域存在着政策真空等,甚至让原先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起到了负作用。 (四)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 当前中小企业备受关注,它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理应受到大力扶持,我国也相继出台了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逆向调节现象,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逆调节具体表现为亏损后转的逆向调节问题、利息税前扣除的逆向调节问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逆向调节问题、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以及优惠税率的逆向调节问题等。 而且经济活动的动态性、经济现象的隐蔽性、创新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工具的时滞性,会使税收工具极有可能因为被曲解和规避而失效,甚至收到与预期相反的效果。 四、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一)涉外税收优惠 1、通过建立以产业性优惠为主、区域性优惠为辅的涉外税收优惠体系,在缩小地区间差异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外资填补我国急需发展产业的漏洞。具体而言,表现为如下两点:(1)制定明确的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投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高流入第二产业的外资质量。(2)调整税收优惠的地域倾斜方向,鼓励外资流入中、西部地区,努力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2、加强间接优惠的调节力度。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都是以直接优惠的方式吸引外商的进入,这正如上述问题中所阐述的,只能吸引数量上的外资。这对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来说,显然是落伍了。我们在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采取间接优惠为主、直接优惠为辅的方式,提高外资质量。 3、规范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法制化管理。 4、引入税式支出制度,提高涉外税收优惠的实际效益。 5、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税收优惠落到实处。 (二)促进海外投资的税收优惠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取其精华。海外投资大国荷兰与40多个国家缔结国际税收协定,并配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促进本国企业走出去;法国对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长期奉行保护和扶持政策,多方面落实到受益企业;韩国为支持对外资源的开发,制定专门优惠措施,同时还负责向企业提供海外投资的各种咨询服务。 首先,为促进海外投资的税收优惠,我国完全可以学习以上国家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的措施,经济发展至今也已具备了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基础。其次,完善税收促进体系,采取多样的税收优惠政策手段也很有必要。包括健全海外投资税收法律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税收优惠手段,准许投资企业提取税收准备金、直接减免海外投资企业来源于东道国投资所得的所得税、延期纳税、在与发展中国家签订的国际税收协定中适当增加税收饶让的条款等。再者,为改善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升级任务艰巨的局面,税收优惠政策应与国家产业政策配套实施。 (三)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 国外在采取税收减免等税率优惠和税额优惠政策的同时,重点采取加速折旧、税前列支、费用扣除、投资抵免、提取准备金等税基优惠政策,比较适应科技创新型企业前期投资多、利润少的特点,能够确保企业真正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我国目前主要采取减免税的税率优惠和税额优惠政策,这种政策在企业无利润或者利润少的情况下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让政策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为了切实激励自主创新,必须明确设定税收优惠的条件和范围,多样化激励手段,根据不同的政策目标或者同一政策目标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研究和开发投入,将优惠重点转向具体研发项目的扣除设计,重心放在研发阶段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阶段以及对创新孵育体系激励方面。引入技术准备金制度,从税收政策角度建立起企业科技投资的利益补偿机制,消除自主创新活动在各个环节的潜在风险,增强其收益的确定性和保障性。扩大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改变以所得税优惠为主的格局并激励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 (四)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 针对之前提出的逆向调节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几点措施:首先,要调整所得税弥补模式和期限;其次,可以允许利息支出全额扣除、研究开发费用后转加计扣除;接着,可以对技术转让所得实行全额免税;再者,可以以特定活动的税收优惠替代企业优惠税率,这有利于从整体上抑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负面的影响。 追随国际化趋势,将对中小企业的全面优惠改为有选择的重点优惠,为体现公平与社会政策原则扩大使用主体范围,引入税式支出,加大对税收优惠的绩效考评,做到税收法定、税收公平与政策弹性的有机统一。 此外,还可以丰富和完善税收优惠方式,加强税收优惠的导向性,重点鼓励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再投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的配套协调体系,使其规范化、法律化。(下转第135页) (上接第88页) 总而言之,我国税收优惠相关政策存在诸多缺陷。要想切实保障税收优惠受益人的权益,当前税收优惠政策细则就必须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 龚雨时.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D].233网校论文中心,2007-12-19. [2] 郑炳玉.对当前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思考[J].中国税务,,(01). [3] 侯作前.全球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制度改革及借鉴[DB/OL].233网校论文中心,-01-24. [4] 李珂.试论促进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DB/OL].233网校论文中心,2009-10-07. [5] 韩林静.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DB/OL].233网校论文中心,2011-12-24. [6] 陈斌.税收优惠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效性的实证分析[DB/OL].. 233网校论文中心,-10-08. [7] 刘小谦.关于新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分析[DB/OL]. 233网校论文中心,2010-04-01. [8] 李珂.试论促进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DB/OL]. 233网校论文中心,2009-10-07. [9] 丁婧.浅谈税收优惠与经济发展[DB/OL].233网校论文中心,2009-08-13. [10]刘海峰,陈占锋.中国税收优惠制度改革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2-1. 作者简介: 周昕,女,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研究方向:税务筹划。

进一步完善中国的财政税收制度 篇6

关键词:财政税收制度;费大于税;税收分级;税收分权

中图分类号: F81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52-2

0 引言

任何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均需要财政税收制度予以支持,合理的、科学的财政税收制度能够为国家的财政税收管理提供有力的指导,促使财政税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但是,就我国的财政税收情况而言,虽然已经对“费大于税”现象予以了重视,并且建设并实施了财政税收制度,但是仍旧存在着诸多需要完善之处,以弥补财政税收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

本文主要对进一步完善中国财政税收制度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希望能够为新时代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提供有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费大于税”的内涵阐述

财政税收收入仅属于政府机构收入的一部分,属于规范性收入,除此之外亦存在着部分非规范性的资金来源以支持政府机构的运转和支出。规范性的财政税收基本上来源于企业,属于企业负担的一部分,而非规范性的政府财政收入亦出自企业,增加了企业的负担。非规范性的财政收入包括基金性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农民收取的乡统筹和村提留等。可以说,政府通过多种收费渠道所获取的收入规模,与规范的财政税收收入相比较而言,份额明显偏多,即出现了严重的“费大于税”现象。

2 “费大于税”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便主要致力于经济建设,在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扩大基础建设等方面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是,当时我国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难以顺利扩大税收,各级政府采取了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法,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却出现了典型的办事模式,即在财政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收费弥补。其次,事权、财权的分权使得我国各级政府均看到了局部利益,在发展经济时均比较重视通过多渠道的筹资获取更大的事权,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升级优化。而中央政府进行事权、财权分散时,对自身的资金分配能力相应地降低,加之转移支付机制的不完善,出现了资金分配不均的情况。由此,部分地方政府开始“自力更生”,不断扩大预算外的税收强化自身地位。最后,我国的财政税收体质不完善、不合理。中央税税种比较单一,搭配亦不恰当,整个税收体系的覆盖面积严重不足,不能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做出有效调解,而税种、税目、税率等亦缺少科学的改善。

3 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重要性

由于良好的财政税收制度能够促使政府充分地发挥其职能,能够对国家治理提供重要的资金基础保障,推动各级政府的多项治理工作获得充足资金支持并顺利开展,因而必须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具体发展形势对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做出完善。可以说,国家的财政制度是否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政府服务职能能否良好发挥具有重大影响。各级政府若要有效控制与管理财政税收,便必须通过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予以规范,以便对管理当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弥补,避免政府在管理财政收入时出现严重的以违法违规行为,有助于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进步。另外一方面,当前国际市场经济环境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政府职能亦随之而出现了一定改变,只有对税收财政更加合理的优化利用,减少资金浪费,方能够促使政府职能在新形势下顺利转型。由此可见,我国必须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制度。

4 完善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建议

4.1 完善财政税收分级与分权制度

财政税收分级和主要是指我国各级政府之间在事权、税权以及支出责任方面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划分,实现集权与分权的有效结合,属于我国比较创新的一种财政税收体质,能够促使各级政府均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管理积极性[1]。财政税收分级与分权制度对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言比较适合,能够保证我国财政税收支出与收入处于稳定的状态。但是,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形势,我国仍旧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的分级与分权制度。第一,中央政府必须要赋予地方政府一定财政事权,促使地方能付能够对于地方税种在合理范围内进行税收减免和立法。第二,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之间要能够对财政税收做出合理的划分,前提则是必须要保证中央政府的财政税收能够稳步上升。第三,中央政府以及省级政府,既要能够合理地划分财政税收支出比例,又要对部分财政支出直接负责,目的在于缓解地方政府的压力,从整体上保证财政税收管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4.2 加强合理化税负征收标准制定

税负主要是指实际上能够计缴的税款占相对应的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可以时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或者营业税税负,亦可以是本年度所上交所有税款总计的总体税负[2]。合理化税负征收标准,必须要与主体税种相符合,要与税负水平相适宜,且要能够遵循税负结构合理的原则。我国在加强合理化税负征收标准制定时,首先要能够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社会进步状态等做出比较深入的分析,并且将税收体质以外的收入取消,以便加强对政府性税收收入的规范控制力度,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与此同时,我国可以设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税种,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做出约束,强化全体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个人所得税,我姑需要加快改革步伐,降低征税七点,实行分类扣除,以减轻个人纳税压力。

4.3 建设规范性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多存在的,能够将财政税收能力差异作为基础的,将实现各个地方工作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作为主旨的一种财政平衡与财政资金转移制度。现阶段,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当中,缺少规范行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不利于保证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的控制与管理质量,各级政府的财政税收管理职能难以良好发挥,在具体的管理中难免会出现一定漏洞。现有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并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在于: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并不完善,缺少与监管责任和监管措施相关的内容,较易出现违规支出的财政行为;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缺少合理性,存在着部分应该已经被取消的地方保护政策,且仍旧以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为主,缺少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为此,我国必须要进一步建设规范性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我国可以对财政转移支付做出明确的规范,在每一项财政支付过程中均予以严格的监管,加强监管的效力,必要时应该恰当调解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构,实现均等化,由此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的公平性与服务性。

4.4 提升财政税收管理队伍的素质

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该与财政税收制度完善同时进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助推动财政税收制度的完善。为此,我国需要进一步提升财政税收管理队伍的素质,尤其要求具有高素质和高专业能力。在此方面,可以增强对当前财政税收管理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促使全员逐渐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加专业知识技能。在培训当中树立现代化的财政税收管理观念。同时,亦要重视对优秀的财政税收管理人才进行培养与选拔,使其能够充分的掌握管理知识、法律基础、现代化技术,凭借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保障财政税收制度得以有效实施,促使财政税收制度得以顺利完善。

5 结论

综上所述,财政税收制度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民的生活均具有重要保障意义,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形势,我国各级政府职能亦在出现转变,因而财政税收制度亦要与时俱进的做出完善。当前,我国仍旧致力于改变“费大于税”的现象,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对此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为此,我国可以完善财政税收分级与分权制度,加强合理化税负征收标准制定,建设规范性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升财政税收管理队伍的素质,从整体上保障财政税收制度的完善与实施,促使各级政府均能够更加科学的管理财政税收,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和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王道树.中国税收可持续增长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2012,05(09):18-26.

中国现行的税收制度 篇7

关键词:国债投资 企业所得税 营业税 税收处理

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发行的债券,其还本付息以政府的税收收入作为保证。与大多数国家一样,为了鼓励投资者购买国债,我国对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是国债的最主要投资者,国债投资的税收处理对其投资收益影响很大,本文拟对金融机构投资国债的税收处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金融机构投资国债涉及的主要税种及税收處理

(一)企业所得税

从1990年的《国库券条例》至2011年的《关于企业国债投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企业投资国债的税收制度在不断完善。根据目前的规定,金融机构投资国债的利息收入免缴企业所得税,转让国债的资本利得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国债利息收入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金融机构在一级市场买入国债并持有至到期,在国债发行时约定的付息日确认利息收入的实现,并免缴企业所得税。由于在此种情况下,买入价和到期兑付时的本金相等,因此不涉及国债转让收益所得税。

2.金融机构在一级市场买入国债,到期前在二级市场转让,在国债转让之前的每个付息日确认利息收入的实现,并免缴企业所得税。国债转让之前的最后一个付息日至转让日之间的利息,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并予以确认,同时免缴企业所得税:

国债利息收入=国债金额×(适用年利率÷365)×持有天数 (1)

其中,国债金额为发行面值或者发行价格,持有天数为转让之前最后一个付息日至转让日的天数。

3.金融机构在二级市场买入国债,买入国债后的第一个付息日,虽然得到的是全额利息,但是税法上按照公式(1)确认利息收入,并免缴企业所得税。其中持有天数为买入日至持有期间首个付息日的天数,之后的税收处理与第2种情况相同。若机构在两个付息日之间买入卖出国债,则按买入卖出间隔天数作为持有天数计算实现的利息收入,免缴企业所得税。

对于资本利得税,税法上仍需要进一步明确。在国债实行净价交易之后,理论上国债的资本利得为国债卖出净价与买入净价之间的差额,对差额部分征税。但是根据最新的规定即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36号文《关于企业国债投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企业转让或到期兑付取得的价款减除其购买国债成本并扣除其持有期间计算的国债利息收入及相关税费后的余额,为转让国债收益,应缴纳所得税。其中,对转让或到期兑付取得的价款以及购买国债成本是指国债的净价还是全价并未说明。根据规定,买入国债成本以买入价和相关税费之和,或者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相关税费之和计量,表明买入价是按照全价计算的,按照统一原则,卖出价也是全价。另外,对于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也没有说明持有期具体指的是哪一段时间。因此,在资本利得计量方面存在的不清晰之处,税法应该予以明确,确定以卖出净价减去买入净价为国债转让收益,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营业税

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因此不同持有目的的国债营业税处理不同。

1.对于持有至到期的国债,由于不涉及买卖,即不涉及流转,因此不征收营业税。

2.对于金融机构在国债到期之前转让国债的,营业税征收问题说法不一。根据200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债券的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买入价依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以债券的购入价减去债券持有期间取得的债券红利收入的余额确定。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稽便函中规定,对于未持有到期债券业务的投资收益,买卖债券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也应该按税法规定纳税。根据这两个规定,债券交易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需缴纳营业税,相关规定中没有特别说明国债到期前转让的利息收入是否免缴营业税。因此各地执行标准不一致,甚至同一个地区的不同金融机构执行标准都存在差异,完全决定于地方税务局对规定的解读。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国债投资的税收处理存在两个需要明确的地方,一是转让国债时资本利得计算应以净价为基础,二是转让国债的利息收入是否缴纳营业税。

现行税收政策对国债投资的影响

(一)付息频率越高,免税效应越好

对于持有期相同、票面利率相等,但付息频率不同的国债,虽然整个期间的免税利息收入相等,但是由于税法上国债的利息在付息日予以确认,因此付息频率高的国债比付息频率低的国债提前确认部分免税利息收入,可以提前享受所得税减免优惠。从现金流角度来看,付息频率越高的国债,越可以提前享受免税带来的现金流出减少,考虑现金再投资收益以后,付息频率越高的国债免税带来的收益越高。

凭证式国债由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只能在到期收到利息时享受免税待遇,因此免税效应不如记账式国债。同时,由于凭证式国债免税收入集中在到期日,对金融机构当年的税收影响较大,可能会引起税后利润有一定波动,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当年的免税所得大于税前利润而不能充分享受免税待遇的情况,对金融机构来说是一种损失。

(二)到期收益率相同,票息率越高,免税效应越好

对于相同剩余期限的国债,到期收益率一般差别不大,票息率越高的国债,可享受的免税所得越高,因此免税效应越好。以130013和110017国债为例,2013年6月18日两者剩余期限分别为4.95年和5.05年,可近似看做均剩余5年,二级市场上均成交在3.30%,其中130013的票息率为3.09%,成交净价为99.05,110017的票息率为3.70%,成交净价为101.83。假设金融机构以当前价格买入两只债券,都持有至到期, 面值100元的110017每年免税利息为3.7元,到期产生资本损失1.83元可以抵扣当年税前利润,而130013每年免税利息为3.09元,到期资本利得0.95元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因此实际上130013的投资收益比不上110017。对于相同到期收益率,金融机构应该选择票息率较高的国债投资,如果所有投资者都存在这样的偏好,可能会引起票息率较低的国债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不如票息率较高的国债的现象。

nlc202309020544

(三)对转让国债利息征收营业税的负面影响

1.各地执行标准不一致,金融机构面临不公平的税收环境

根据现行营业税规定,到期之前转让国债,对于持有期间获得的利息收入是否需要补缴营业税,各地税务机构处理方法不一,有的地区要求金融机构补缴持有期间的利息营业税,有的地区则不要求补缴,如安徽省地方税务局在2004年发文规定“对金融机构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各种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这对于需要补缴营业税的金融机构是非常不公平的。2009年财政部曾经召开会议探讨国债交易中应计利息是否应当计征营业税的问题,最终并未达成一致意见。

2.对转让国债利息征收营业税将降低国债市场交易活跃度

若金融机构转让国债后需要补缴利息营业税,最大的影响就是将降低国债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尤其是对已经上市一段时间的国债。以5年期国债为例,假设持有4年以后卖出,除了买卖价差需要缴纳营业税,对前4年的利息也需要补缴营业税,这对于持有国债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来说,是非常大的税费支出,甚至有可能出现补缴的利息营业税无法覆盖买卖价差的情况,对金融机构造成损失。因此对于已经持有一段时间的国债,金融机构在二级市场上卖出的动力较弱,即使有调整仓位的需求,也可能会因为老国债需补缴利息营业税而放弃,这对国债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企业投资国债的灵活性都不利。

笔者统计了今年5月份二级市场上存续的各年发行的国债的成交量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5月全月成交量及成交量占發行规模之比最大的都是2013年发行的国债,也就是说交易最活跃的国债就是当年发行的新债券,而2008年之前发行的国债在5月份已经鲜有成交,成交量几乎为0。

图1 2013年5月各年发行的国债成交情

3.对转让国债利息征收营业税将影响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构建

对国债利息征收营业税,会引起相同剩余期限的新老债券在不同的到期收益率上成交。金融机构如果要卖出国债,考虑到利息需补缴营业税,会倾向于卖出手上持有的相对较新的国债,这就造成对老国债要求的卖价更高,即对应的到期收益率更低,且已经存续的时间越长的国债,这种影响会越大,极大地影响了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构建。而国债收益率是基准利率,由于新老国债的不同成交价格引起的收益率参考标准不一,构建的收益率曲线不准确,会对其他债券产品的定价产生影响。

4.对转让国债利息征收营业税最终并不会增加财政收入

如果对转让国债利息征收营业税,金融机构会要求更高的票息率来弥补可能产生的利息营业税,将引起整个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上移,由此引起财政部发行国债的利息支出上升,所征收的营业税可能会被增加的利息支出抵消,最终财政收入并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对国债交易后的利息收入补缴营业税并未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反而会对国债市场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

相关建议

(一)对企业所得税的相关建议

1.税法上对国债利息收入的确认可由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但是对于债券利息的确认,却按照收付实现制,即按照国债发行时约定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利息收入的实现,这就造成会计上国债利息收入的确认时间和税法上所得税减免时间存在差异。

通过刚才的分析已知,在现行税法规定下,付息频率的不同会影响国债的免税效应,对于付息频率较低的国债以及凭证式国债,可能会因为免税效应存在差异而受到影响。因此,建议企业所得税法上也以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国债利息收入的实现以及所得税减免时间,以避免付息频率不同造成不同国债的免税差异,降低国债利息收入免税金额的波动,平衡金融企业的利润。而且目前国债已经实行净价交易,应计利息可清晰计算,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条件已经成熟。

2.国债买卖的资本利得计算应予以明确

从字面上理解,现行制度对于国债转让的收益或损失确认仍是基于买入全价和卖出全价,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本利得不相等,税法上应该明确国债转让收益或损失以卖出净价减去买入净价的差额为准。

3.对贴现国债的所得税处理应明确

2007年财政部、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试行国债净价交易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了贴现国债实行净价交易以及应计利息计算方法,为贴现国债的应计利息免税提供了理论基础,这还应在税法上予以明确。

(二)对营业税的相关建议

一是,应该明确金融机构投资国债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对于持有至到期的国债不征收营业税;对于到期前转让的国债,持有期间的国债利息收入应该免收营业税,并且应该统一各地的税收规定,对买卖价差可征收营业税,但也应该进一步明确买卖价差是指国债交易的净价差。只有营业税处理得到明确和统一以后,各地各机构才能面对公平的课税环境,进而促进国债二级市场的发展。

二是,目前对投资国债税收处理的规定比较零散,投资者需要搜集各年发布的相关规定才能有全面的认识,建议将相关规定整合,把模糊的规定予以明确,重新发文,构建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国债投资税收处理体系。

作者单位:南京银行金融市场部

责任编辑:罗邦敏 夏宇宁

上一篇: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论文下一篇:等待花开话题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