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个案分析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共8篇)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 篇1

1.幼儿姓名:吴帆

幼儿年龄:五岁半(2012年9月20日)

2.幼儿班级:大一班

3.幼儿性别:男

4.家庭成员:爸爸:吴路洋,34岁,文化程度:高中,职业:个体 妈妈:陈永红,34岁,文化程度:高中,职业:个体

姐姐:上小学四年级

5.幼儿情况简介:

吴帆性格比较活跃,脾气比较急躁,处事比较鲁莽。父母从事个体工作,经常宠着他,致使他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家里有个姐姐,姐姐也经常让着她。和姐姐一有点小矛盾,不会好好的处理,就会伸出手打姐姐。由于脾气急躁,导致平时学习时一有困难就不耐烦,嚷着“不会”,并且不会与其他幼儿融洽友好相处。经常与幼儿发生争执,也不会妥善处理解决。案例描述分析

案例描述:

吴帆在日常的活动中,他总是认真听讲,大胆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发言。在今天的翻绳游戏中,吴帆仍然做好了上课的准备,眼睛看着老师的手,耳朵仔细听着老师的讲解:将绳双层套在拇指上,右手食指向上挑一根绳子,左手食指挑同样的绳子。吴帆第二步就不会了,怎么挑也不知挑哪根绳,说:“高老师,怎么挑啊,我不会。”吴帆脸上皱起了眉头,开始不耐烦起来。“不要着急,我慢慢教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仍然不会,“高老师我不会,到底怎么翻呀?”急得他烦气地说。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2

一、个案情况介绍

叶启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他从小跟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问题。

二、观察时间:2012年9月16日—20月。

三、存在的问题。

1、心理脆弱。

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奶奶不来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

老师让小朋友学着穿衣服,他不会就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据叶启明的奶奶讲,他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该掉了原来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奶奶帮忙,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他的记忆力好,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慢慢地、他主动积极性的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

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他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穿衣服,洗手、大小便

等,自理进一步提高。

5.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的情绪。

六、教育效果。

两个多月以后,他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穿衣服,能心情愉快的来幼儿园,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有许多的朋友了。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看到孩子进步这么大,他的奶奶无比感激,我们也倍感欣慰,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进步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了。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3

[个案描述]

王金华今年6岁,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他2010年9月入园,在我们这个大集体中生活了已近两年的时间。他喜欢读书、绘画,喜欢一个人独自、安静的活动,极少和周围的小伙伴合作游戏;对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爱劳动,而且对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还表现出嘲讽的意味;学习时有偷懒的行为,自己上课不专心听讲,然后做题时照搬别人的答案;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

[原因分析]

由于爸爸妈妈上班,王金华没有人照顾,他经常一人在家,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比较孤僻。爸爸妈妈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不能及时把握孩子的内心想法。我们老师在平时的保教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对孩子们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帮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

[采取措施]

1、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多给他锻炼的机会,让他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林宗早上入园比较早,我就经常委托他整理区角,摆放桌椅,并有意识的在大家面前夸奖他,让他体验劳动的快乐,增强他的集体荣誉感。

2、通过故事《狼来了》,对全班幼儿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幼儿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否则会失去大家对你的信任,都不愿意和你做朋友;做人要诚实,学习也是同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千万不能自己欺骗自己,照搬别人的东西,要相信自己。

3、老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激励幼儿,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增进他与老师的感情。

4、平时多组织一些合作性的游戏,让他和大家一起玩,教给他与大家相处的方法,体验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

5、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其注意力。

6、取得家长的合作,请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取得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金华有了明显的转变:现在他可喜欢为集体做事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朋友,自由活动时间,他有时和小朋友下棋,有时和大家一起去认挂图上各国的国旗,有时和小朋友一起看书,有时……总之,他现在不再孤单,已能和小朋友愉快的相处了。现在,他虽然在活动中仍有一些小动作,但已经比以前好多了,能够自己独立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还完成地比较快,经常给其他小朋友当“小老师”,成了老师工作的小助手。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4

一、个案情况介绍

叶志杰,是一个不合群的小男孩。他从小跟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年龄稍大,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孩子的事大多包办代替。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问题。

二、观察时间:2012年9月—2012年10月。

三、存在的问题。1.心理脆弱。

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妈妈不来接他,他也哭。2.自理能力差。

老师让小朋友学着穿衣服,他不会就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1.遗传因素。据叶志杰的奶奶讲,他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该掉了原来的毛病。2.后天的教育环境。

家长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家长帮忙,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时,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他的记忆力好,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慢慢地、他主动积极地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他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穿衣服,洗手、大小便、吃饭等,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5.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积极愉悦的情绪。

六、教育效果。

一年以后,他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穿衣服,能心情愉快的来幼儿园,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有许多的朋友了。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5

一、情况摘述

叶佳琦是中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她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察一 自选图书时,叶佳琦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另一位小朋友坐在她旁边,有些伤心了,喊“找姥爷”,她也坐在那儿跟着说了起来,然后一个人跑到一边,坐在离小朋友很远的地方,默不作声,看上去很可怜。

观察二 吃饭时,叶佳琦把最爱吃的炸肉吃没了,可能还想要点,她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老师问他,她只简单的重复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叶佳琦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叶佳琦从小跟着保姆长大,保姆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对话也许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与别人交谈的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她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她更加难以启齿了。

三、教育策略

1、利用多种资源,缩短与教师的距离首先向她介绍了班上的三位老师,我们多给她创造与老师接近的机会,并让老师多于她交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眼神里有了光彩,有时还能看见她高兴的笑脸。

2、创造条件,让清清多开口说话。

一段时间以来,叶佳琦偶尔冒出的一两句话,仿佛成来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还特意模仿她的话语,经过一番情感渗透,孩子们的笑声减少了,为了能让她多说话,老师抓住与她接触的任何机会,多和她说话,“叶佳琦,你喝水喝得真好”,叶佳琦说:“多喝水不生病啊。”“叶佳琦,你站在这儿做操就行了。”叶佳琦说:“站好了,别跌倒啊。”只要老师说一句,她一定会有一句话再等着你,而且都会顺着你的语气说,话语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

四、启示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 篇2

学生肖湘 (化名) , 男, 班级:六 (3) 班, 在班上担任中队委员, 平时表现优秀, 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2. 问题的发现

一天中午, 我有事到教室去, 看到了令人奇怪的一幕:我班的肖湘同学正把揉成一团的考试卷, 掐成一团一团不停地往嘴里吃。任凭我怎么劝说, 他总是不听, 反而越说吃得越起劲。

3. 问题的诊断

我首先找他周围的同学了解情况, 然后马上与他父母取得了联系。他父母告诉我:这孩子因为平时的优秀以及大人的宠爱, 已经滋生了虚荣高傲、经不起挫折等缺点。而这些心理缺点被其突出的优点、长处所掩盖, 致使我们老师不易发现。

经过这样一分析, 我觉得肖湘同学的这种行为属于优等生的消极心理行为。由于老师平时对其过分偏爱, 加上小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 往往对自己的不足认识不够, 在自我评价上产生了偏差。因此对他的辅导应从多方面入手, 进行综合治理。

4. 问题的解决

(1) 对策与实施。自我认知偏差的学生一般不易接受外界的忠告和批评。有时干涉越多, 说教越甚, 他的逆反心理也就越强。因此我设法让他通过自我内化, 意识到自己的缺点, 感觉到改正缺点的必要, 以此产生自觉弃旧图新的动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第一步, 帮助他认识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

这次我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

师:肖湘, 你知道纸里含有哪些成分?

生:纸浆、化学浆……

师:你的知识面真广。纸里的主要成分是化学浆。吃下肚子, 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 你知道吗?那么, 纸有哪些用途?

生:写作业、画画、做纸工……

师:夏老师知道, 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有了缺点不要怕, 只要改了, 仍是一个好学生。

(我们的谈话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老师的诱导下, 他认识到自己的错, 并决心改正。)

第二步, 与肖湘同学建立友好关系, 给予特别的关爱。

我觉得, 只有爱心才能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 一切无从谈起。于是我决定以情感人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平时, 一有空, 我总喜欢与他接近, 与他闲谈, 谈他最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多次交谈往来, 他开始逐步向我接近, 由相识到相知, 彼此信任, 建立了较为巩固的师生情感。

第三步, 增强耐挫力。

我觉得要改掉一个孩子根深蒂固的坏习惯, 光使其从心理上认识是不够的。因此我首先对他不搞特殊化, 和其他同学一样看待。其次, 对他平时所犯的小错误, 决不忽视迁就, 而是严肃批评。让他懂得, 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 做了错事都要批评。最后, 多给他创设一些尝试失败的机会。不是有意让他失败, 而是引导他尽可能在不同领域摸索, 在这个过程中, 必然有失败。让他对此能习以为常, 学会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

第四步, 在集体生活中积极关注。

在作业中, 我发觉他写字工整大方, 于是就安排他进了班级黑板报宣传小组, 并负责每天更换“老师寄语”栏目。我们每天见面, 每次我总把自己对“寄语”的理解告诉他。在轮到他对寄语的理解作小演讲时, 我精心修改了他的演讲稿, 并两次进行了试讲及辅导, 结果, 他的演讲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我及时肯定了他的成功, 并将自己的摘抄本借给他, 由他选择寄语的内容, 建议他也每天摘抄一条, 毕业时交换摘抄本作为纪念。他工作更加认真, 摘抄也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在学校黑板报比赛中, 他参与的班级黑板报被评为校优秀奖, 他又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开始走近集体, 并被集体所容纳。帮助其走出自我“消极心理”的误区, 发展其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合作及情谊, 提高他对自我成长的关注热情。

(2) 实施的效果。“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经过一学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与其父母的联系, 以及对他的密切关注, 肖湘同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学期下半学期类似“吃纸”的现象一次都没有发生, 而且有较强的上进心, 学习积极性较高。平时乐意与老师交谈, 乐意为同学服务。有时即使考试不理想, 也能坦然面对。

5. 个案的反思

学生偏激心理个案分析 篇3

学生刘某,10 岁,我班中的一名男生。看似比较懂事,内向,平常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发现和注意。四五年级时曾有几次因各种原因背着书包要回家,不想读书了。在未教他之前,我就对此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脾气大,容易做出格行为。本学期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该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次是将家长让他上交给老师的晚托班费“弄丢 ”了,死活不承认是自己用作它途了;另一次是因过生日,家长未买蛋糕而向任课老师发脾气。平常喜欢说谎,自然地将所有的错误与不对归结到他人身上,而自己却无错可改。

案例分析

我认为,学生刘某从心理成因来讲更多的是偏激心理在作祟。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多存在于青少年中。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

常见的偏激主要有3方面的特性:1.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试想,这样的人谁愿和他打交道?2.情绪上的冲动性: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3.行为上的莽撞性: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产生偏激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学生刘某不管从认识,还是从情绪和行为上都与偏激心理的表现相符合,究其偏激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因素。由于学生刘某是独子,他的父母常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大伯平常比较关心他的生活,父母最多的是给孩子钱,以此来弥补所谓做父母的责任。缺少了家庭教育这一关键要素,缺少了亲人关爱的这一重要情感熏陶,导致学生孤单,生活无目的性,迷恋打游戏机,经常找各种借口向父母要钱。由于父母对他的关心较少,他就将自己的各种不足都归结到父母身上。随着心理迁移,在学校里,他就不管自己言行的对与错,自然地将这一切的错误都归咎到同学,甚至老师身上。缺失了家庭教育和亲人关爱是学生刘某偏激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个人因素。学生刘某对于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由于自己的偏激,导致他的人际关系比较差,这一因素更让其在情绪上表现得更为冲动,以至于做出一些莽撞的行为。以偏概全,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做法。

他人因素。由于学生刘某的偏激行为的表现,使其他学生对他退避三舍,同学们认为该生气量特别小,看到别人受表扬就揭短,看到别人挨批评就幸灾乐祸;没有朋友,不愿意和他们交往。所以学生刘某和同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距离,孤单与无助促使他偏激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任课老师也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不愿更多地“管”他,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使其觉得自己更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促使他用更为偏激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人因素是其偏激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

辅导策略

1.拉近距离,实施关爱

由于学生刘某偏激的言行,使他与其他同学的心理距离较远,也经常受到歧视而自卑,最终表现出自傲和偏执甚至对立情绪,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和他真心交谈,告诉他你是父母的好孩子,你是老师的好学生,你是同学们的好同学,你是班级大集体中的一份子,只要你正确地对待他人他事,你就会受到同学的欢迎,老师和家长的信任、表扬。于是我经常鼓励他去关爱别人,关心集体,在多次表扬中,使他找回了自信,并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和友爱。在他生日那天,我送了他一支圆珠笔,让他很感动,从而逐步地對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偏激心理得到了一定的矫正。

2.自我管理,塑造人格

制定目标,让学生刘某明确自控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已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制定一个时间规划表,要求他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逐步磨砺自己的意志,让他意识到一味地原谅自己,迁就自己,只会在错误、缺陷、恶性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实施批评和表扬有机结合的方式,规范其行为,引导其从偏激中走出来,塑造一个具有正常心理的人格。

3.师生努力,促使改变

与任课老师沟通,利用一切机会发现学生刘某的闪光点,对其不自制的行为以柔和的方式加以制约,减少了他与老师的冲突,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使他获得了一种宁静、平和、友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们以一种宽大为怀的心情去包容他的缺点,以一种沙里淘金的耐心去发现他的优点,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促使改变。

4.沟通家长,健康成长

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为了孩子,多回家,多教育,多关心。平时要求注意创设与孩子沟通的情境,真心听孩子的倾诉,少用粗俗而又无效的打骂教育方式,通过换位思维及互相关爱等方式正面启发培养孩子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利用好家庭这一教育的主战场,作好孩子的榜样,努力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为开拓孩子的美好前程创设条件。

辅导效果

通过将近两个多月的辅导,学生刘某已经能和父母较好地进行心理交流;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较为和睦了;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些活动;对老师有了信任感;平常因偏激心理而做出的过激行为几乎没有了。

个案思考

1.作为一名教师,要全方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

2.教师要多学知识,除了学好课程的理论知识,做好教学实践工作之外,还要学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健康知识,艺术常识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适合现代教学的老师。

3.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挑战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复杂。

4.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如何做好老师,必须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利用学校主阵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教育,培养心智健康的学生。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市苏宁小学)

编辑∕高 伟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 篇4

一、个案情况介绍

魏驰浩,他从小跟爷爷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孩子父母工作特别忙,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障碍。

二、观察时间:2016年9月29日——10月31日。

三、存在的问题。

1、心理脆弱。

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爷爷不来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

老师让小朋友学着塞衣服,他不会塞,也哭;让他学着做值日,他说不会,让他跟小朋友学,他也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据的魏驰浩爷爷讲,魏驰浩的爸爸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改掉了原来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爷爷帮忙,爷爷不在身边,他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魏驰浩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提议小朋友们不要吓唬他,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和他开玩笑的少了,和他争玩具的几乎没有了。

3、发扬其长处,树立其自信。

根据魏驰浩记忆力非常好的条件,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复述故事,请他朗诵儿歌,慢慢地他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

4、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由于魏驰浩生活技能比较差,在平时老师经常给予个别指导:教他如何赛裤子,如何做值日,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

六、教育效果。

两个月以后,魏驰浩有了明显的进步。

1、他已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自己塞裤子,能心情愉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他开始和小朋友交往,并学会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尔与小朋友发生争执,他也学会了克制,不再掉眼泪,初步学会了与人合作。

3、能比较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做事不再缩手缩脚,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

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篇5

张贺林 摘要: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的学问, 心理健康辅导员对自己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下面从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几个角度来进行个人分析。相信自己有信心和能力做好心理健康辅导员

关健词:心理健康辅导员个人分析

一、情境叙述

(事例一)在小学时,有一件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让我从心里对教师有一种恐惧感。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件事的记忆才慢慢的减退,不过永远也磨灭不了我的记忆。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只是不喜欢硬记拼音字母,而经常被老师批评体罚,次数多了就有一点点厌学的念头蒙生了。到了三、四、五年级则作业都不能及时做了,放到了每个星期天晚上赶,赶不好到学校又被老师打,作业没有做好,又怕被老师打,就干脆逃学,回去又经常被家长打,还曾经因寒假作业没有做好,而闹着要换学校,那时的我说有多恨老师就有多恨老师。到了六年级才不逃学,到了初中才对老师有了新的看法。那时老师对我幼小的心灵伤害不知有多大。小学生中学生真的要减负了,因为我的作业没有做好而逃学、被打,就是作业太多了。

(事例二)初二那年,晚上就寝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去串寝,后面熄灯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去自己的寝室里去睡觉,面是去别的寝室里去吵闹、唱歌。10点多钟的时候,我们去教室拿来象棋,几个人说好走象棋,谁输谁唱歌,我们玩的很起劲,玩的不亦乐乎,半夜的时候门突然敲响了,而且敲的很重,门外传来校长的声音,我们都吓得一点声音也没有,我起来去开门,校长进来就用鞋子砸在床上的人,然后都叫我们起床并脱光衣服,那时已经是秋天了并且下着小雨,冷的直哆嗦。后来校长叫我们到校长室去写检讨,并打电话给班主任,班主任来了以后就把我们几个人打了一顿。我们那时的心里都很不爽,想跟班主任拼了,但又不敢。现在想想也是觉得有点可笑,那时的我们也有点可爱,什么想法都有。

二、事件分析

师生关系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健康发展和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以教师为榜样,他们从教师那里学文化、学知识,也学教师的思想、作风和品质,以及做人的道理。中小学生对某些老师的喜爱程度决定了其对该科目的好恶程度。学生喜爱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密切相关,对不喜欢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厌恶程度也有一定关系。

案例一的学生从不喜欢做作业开始,并最后导致厌学甚至逃学。厌学是由于缺乏指导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等,以致用逃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生厌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上课时思想常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搞恶作剧,干扰课堂。第二,课后不愿复习和做作业,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第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等。总之,厌学者,总幻想离开学校、离开课堂、离开老师、离开作业、离开考试,做一些不动脑不出力的事,总想冲破校园纪律,自由自在。可是,空虚、孤独、无聊也常常伴随着他们。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老师和家长更应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要让他们树立责任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案例二的学生是利用晚就寝以后与同学一起玩,可以说是玩的不亦乐乎,但已经严重违反了校纪校规,也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从学生的角度,自小其实是怕老师甚于怕家长,但顽皮又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子,在一个群体中出现有经常捣蛋、闯祸的也是难免,这就需要老师时刻记得自己的身份,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当发展到动手打孩子,那已经是于事无补了,不仅对当事的孩子、甚至是旁观的同学,也许都会起到逆反心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当然是应该为人师表,那屡屡发生的老师体罚学生、进而导致矛盾重重,究竟是为何发生的呢?首先应该确信,没有或很少(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位)有老师会无故去体罚学生,作为老师开始也会对问题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就如家长有时被气极时出手打孩子一样,压不住火的老师也伸出了手,但他们忘了自己的身份,是老师而非家长!

三、反思重构

师生关系的调查,使我对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用一个最形象的比喻来说还是小时候就知道的一个谜语: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处不在,而人却一秒钟都无法离开它------空气。有一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效。

我们作为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展、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一种经久不衰、最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力量。学生往往透过师生关系这扇窗户,透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从中体会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学习与人相处的准则。教师爱护和尊重学生,可以使学生形成自尊和自重他人、诚实、友好、善良等优秀品格。相反,如果学生在师生关系中见到的是自私、圆滑、冷漠、怀疑,他们就可能得到仇恨、自私、势利等道德经验。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状况,不仅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且影响着师生的心理健康。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对其职业感到厌恶,教师工作会变成他的毫无乐趣,难以忍受的苦差事。如有的同学不喜欢一门课或者跟老师有抵触情绪,即使老师在上面讲的很卖力很精彩,他们仍然在下面说话、甚至睡觉,老师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长此以往,教师就会变的忧郁、消沉、焦虑、烦躁、愤怒、失望、愁苦等情绪而导致心理疾病。

相反,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给予积极的配合,教师受到大家的尊敬和信赖,就会增强自尊、自信和荣誉感。尽管工作很忙很累,但精神上很充实,心理上很愉悦。

教了十年书,有时我也会想想:我们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对学生应该怎样教、怎么教、如何让学生与家长理解、如何让学生注重技能的训练、如何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确实是值得我们要反思的问题。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与教育手段,不能以伤害学生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真正做到要用爱去教育每一位学生,感悟每一位学生。参考文献:

(1)金色阳光心理健康辅导丛书卫亚莉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

幼儿小班个案分析 篇6

案例分析: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开学至今,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存在一定的坏习惯:有的喜欢拉扯衣服,有的喜欢抠鼻子,有的喜欢把小手放进裤衩中„„对于这些幼儿来说,形成这样的坏习惯,对以后的成长自然存在一定的影响。由于各方面的不同,出现种种小动作,常常在不经意间将小动作表现了出来。

在与妈妈依依不舍的分离后,帅帅小朋友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午睡时,发现帅帅小手拿着被角放在嘴巴里,我便示意让他拿出来,并且让他睡觉。接连好几天每天都是一样下,这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与其家长的沟通中发现,该幼儿在家中就喜欢小手去拿被角放在嘴巴里不肯拿出来,家长也时常劝说但不见效果。

我们都知道,中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逐步增强,很多坏习惯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慢慢改正,因此作为家长、老师更应该在此时,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改掉不良的坏习惯。

采取措施: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只要他睡觉时将用手拿被角放进嘴巴里,我便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便会把被角从嘴巴里拿出来,逐渐领会到我的意思。因此:

首先,作为家长,在家时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这一小动作,睡觉时不时地叮嘱他不要把被角放进嘴巴里,在必要时打他的手背,让他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其次,作为老师在继续注意他的同时,教育他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个人的卫生,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适当地跟他沟通,给他讲讲有关其他小朋友咬被交的故事,让他有个学习的榜样,逐渐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最后,家园互交流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每天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一下,看看怎样更能帮助幼儿改变他的这一习惯,或利用QQ群、电话等形式进行沟通。

让幼儿养成一个好习惯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要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成长,记录他们的一言一行,让他们在成长中留下美好的记忆,甜美的笑容,健康的体魄。

幼儿园小班个案分析:他变得讨人喜欢了

每一个孩子其实都很喜欢说话,与同伴一起交流、一起游戏,但是由于孩子的家庭背景以及性格的培养方面的不同,或者是一些教育的方法不同,有的孩子就会比较开朗,而有的孩子就比较内向,还有的孩子比较孤僻„„这种情况的孩子很多很多,有的时候家长总会来问我:“我的孩子怎么不愿意讲话呢?请老师多多引导他;我的孩子在家里很会说,为什么在学校里就不敢说了呢?”等等。这种种的现象都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但是在我们班级却出现了一个与小班的时候不一样的自己。

浩浩小班的时候,话很少的,老师跟他说话,他也就会简单的答你几句,也不会跟你多说什么;中午睡觉,总是第一个睡着;上课也就在认真听,基本上不会主动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做操作练习的时候,自己也能自己完成,总不需要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去帮忙他。可见,他应该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不需要老师担心的一个孩子,总之老师布置的任务能完成,可以算是在班级里是个很乖的一个男孩子。中班一个多月过去了,感觉他变了一个人似的,老师和阿姨都感到很奇怪。早上总能主动跟老师阿姨打招呼,上课的时候总是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在户外游戏活动的时候,一直要缠着老师跟他一起游戏,脸上总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回到教室,也主动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总喜欢跟老师来讲话,总有说不完的话。一下子变得特别会说,也特别讨人喜欢。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 篇7

南溪镇位于河口县城东北部, 东南面与越南老街省隔河相望, 边境线全长60千米, 距离河口县城18公里, 是河口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门户。南溪镇Z幼儿园位于南溪中心小学, 幼儿园于2009年9月投入使用, 是一间乡镇中心小学幼儿园, 拥有一幢三层的砖混结构楼房, 建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园舍面积426平方米, 设有独立的出入大门和室外游戏场地及安全防护措施。2013年有在园幼儿222人, 其中有36人住宿。共有一个小班, 两个中班, 两个大班, 其中, 小班幼儿有51人, 中班幼儿63人, 大班幼儿108人。

一、空洞园所:园所布局结构

园所共有三层教学楼, 室内活动场所6间, 其中五间用作大、中、小各班的教学活动室, 余下一间作为室内活动室兼做教师的休息室。因为活动室的空间和资源都非常有限, 因此也没有太多的室内教玩具。

南溪镇Z幼儿园是一所相当特殊的幼儿园, 因为园所没有供食宿的空间与条件, 因此, 除了住宿的36名幼儿外, 其他的孩子需要家长每天接送来回往返4次, 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也不利于孩子自身的身心发展, 一是家长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二是家长们没有科学的育儿经验及相关的育儿知识。

园所由于空间有限的缘故, 其生活用具设施也是极其简陋的, 没有专门的幼儿盥洗室, 厕所的设计完全属于公共厕所的设计, 这对年幼的孩子而言, 是及其不合理的。由于没有专门的冲洗设施, 导致厕所卫生经常得不到清洁, 卫生条件相对很差。这些, 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总则部分明确指出,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一师一班, 保教分离:师资情况分析

南溪幼儿园作为南溪镇唯一的公立中心幼儿园, 因其自身地理位置及条件的限制, 幼教师资力量虽然能基本满足幼儿数量的需求, 但是远远达不到专业幼儿教育对教师的需求标准。

幼儿园共有5位专任教师, 均是专科学历, 毕业于幼师专业, 有的教师已经从教十几年, 拥有丰富的幼教经验, 但因园所自身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地域环境的影响, 使得幼儿教师自身发展严重受阻。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上已经是分身乏术, 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更是无暇顾及。

但是园所无保育员, 园长则是由小学部音乐的老师兼任, 园长不负责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由于幼儿园类所有的业务均属于小学统一管理, 园长也只是负责传达上级所交给的任务, 其主要精力并非幼儿园自身的业务管理。幼儿园共开设五个班, 除园长外的每一位老师每人负责一个班的幼儿, 身兼数职。

Z幼儿园有自己的发展理念: 为了幼儿身心健康和便于管理, 根据标准严格检查入园儿童健康, 教育幼儿学习以游戏为主, 寓教育与各种游戏中, 重点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动手能力, 通过看、听、说、写、做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基于切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理念, 南溪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加大了对幼儿教师自身素养的要求, 而师资缺乏却难以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求, 一师一班也带来了超负荷的师幼比率。笔者在同园长的谈话中了解到了园所师资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人才难以引进。

三、教玩具缺乏完备:活动设施设备情况分析

Z幼儿园作为南溪镇唯一的公立中心幼儿园, 又处于边境地区, 其设施设备的完善与否不仅关系到园所自身发展的优劣、幼儿身心及思维的发展创造, 还关乎整个南溪镇在外界的形象, 而对于相毗邻的越南而言, 南溪幼儿园作为乡镇幼儿园, 还关乎到外国对我泱泱大国形象的认知。

教学设施设备作为幼儿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辅助工具, 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及思维拓展方面有着重要的外借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辅助工具使活动的开展生动、有趣, 也便于幼儿的认知与理解。南溪镇Z幼儿园有在园幼儿222人, 而园所图书的数量还达不到人手一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实行) 》在语言部分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作品, 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 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由此来看, 图书在幼儿语言发展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幼儿由于其自身年龄特点, 喜欢模仿, 喜欢玩乐, 由此, 教师可根据图书的力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语言能力的发展。

Z幼儿园设施设备严重缺乏, 无论是图书, 还是教学设备, 这就使得园所的教学活动辅助物趋于零发展, 不利于活动的开展。

四、活动态势趋于僵化, 民族特色缺失: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 一) 教玩具的缺失阻碍幼儿思维创造

教师作为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在保证教师自身素养的同时, 也要保证教师师资队伍的稳定。南溪幼儿园虽有着悠远的历史,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 其园所发展在很长的时期内都处于停滞阶段, 因为园所一切业务属于小学范畴管理, 因此, 相对于其他农村幼儿园而言, 教师也属于在编, 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了师资的稳定, 但是教师长期处于无发展空间阶段, 没有可供自己发展的源泉, 不仅师幼过大的比例造成教师盲目于幼儿安全管理, 此外, 由于园所布局, 设施设备所造成的教师自我成长受阻, 使得和其他优质园所相比, 教师的成长空间存在很大的缺陷, 教玩具也非常缺乏, 也没有可供教师查阅资料的互联网, 这就在设施设备上造成了教师活动开展的困扰。

Z幼儿园的各班教师均毕业与幼师专业, 这为南溪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师资, 但是由于师幼比例的过大以及保育人员的缺失, 致使幼儿教师的重心在保教上有所偏离, 也加重了幼儿教师的负担。相对于其他师资不合理的农村幼儿园而言, 南溪幼儿园的活动开展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充分利用了园所的设施设备, 利用电子琴给幼儿学习儿歌, 利用电视教会孩子跳他们喜欢的儿童舞蹈, 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寓教于乐。但是, 由于教师精力的有限以及条件的限制, 很多活动都是照搬照抄, 没有新意, 缺乏自身发展的空间与挑战。

此外, 教玩具的缺失, 也不利于幼儿思维、创造力的发展。幼儿通过对各种玩具的摆弄, 从中发现不同的玩法, 开阔自己的视野。教师也可在教玩具中拉近与幼儿的亲密感, 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爱好。从中可以真切的预见, 如此稀疏的教玩具, 在幼儿各方面发展中所起到的负面影响。

( 二) 家长观念迷失导致教师盲从

家长作为幼儿最为亲密的人, 其幼儿教育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能否得以正确、可持续地发展。南溪镇因其辖区内有国营蚂蝗堡农场和南溪农场, 因此外来人口也占据很大的比例, 此外, 辖区内居住着苗、瑶、壮、布依、汉族等民族, 使得整个乡镇的人口也较为复杂, 造成了幼儿教育的观念不一、迷失等现象。本就处于偏远民族地区, 家长知识结构大多处于中小学阶层, 缺乏科学幼儿教育理念。

源于以上种种因素的制约, 南溪幼儿园的活动开展也出现了单一机械、僵化的态势。此外, 家园合作程度不高。

( 三) 幼儿教育活动均缺乏民族特色

河口县作为边境民族自治县, 幼儿教育的一大功能就是传承民族文化, 使本民族特色得以弘扬。从河口县幼儿教育来看, 无论是城市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 还是农村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 其幼儿教育活动都缺乏民族文化特色, 走大众发展路线。幼儿园没有从自身园所优势出发, 没有充分合理地运用优异的资源为幼儿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民族文化在幼儿日常生活之中的, 在生产、生活的环境中, 都对幼儿教育自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边境民族地区, 幼儿教育关乎的不仅仅是地区教育质量问题, 更在于边境民族地区人们对教育, 对民族融合所作出的贡献, 也关乎着我国民族融合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使命。民族文化, 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 应该在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途中发挥它应有的功效。教育, 本就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更不应该忽略自身在民族文化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五、特殊“住校生”:缺乏专业保育

Z幼儿园中, 有37名幼儿因家庭离镇较远, 居住在离幼儿园十几甚至几十公里以外的偏远山村, 这些幼儿就只能居住在小学宿舍, 同小学生一起, 有的幼儿因哥哥或姐姐就读与南溪小学, 可以得到哥哥、姐姐的照顾, 有的幼儿没有哥哥、姐姐在小学就读, 就只能自己一个人完成所有的事情。

同时, 由于师资有限, Z幼儿园因为保育员的缺失, 住宿幼儿同其他的住宿生没有什么区别。本就由于幼儿园条件的不完善, 住宿幼儿也不能享受幼儿教育阶段该有的生活设施设备, 他们只能早早地接受并适应“住校生”的生活。

六、结语

边境民族地区是一个集多元、多样为一体的区域, 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人才作为储备。幼儿教育的发展为人的发展奠定着重要的基础, 人的各种习性、品行等的养成都在这一时期打上了烙印, 幼儿教育对提升国家认同感及民族认同有着重要的作用。该如何提高边境民族地区, 尤其是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质量,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河口瑶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河口瑶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8.29.

[2]曹能秀, 王凌.21世纪云南省幼儿教育的发展设想[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01, (05) .

[3]王晓春.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族文化教育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 2006, (07) .

[4]田景正, 周端云.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困境[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10) .

[5]徐莉, 陈时见.论民族幼儿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断裂与对接——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幼儿教育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04) .

幼儿心理个案分析 篇8

【关键词】自卑 人际回避 认知行为疗法 意象 对话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81-02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某些痛苦的体验很可能使他产生一种回避、抗拒的行为来自我保护。如果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没有学会新的方式来缓解,自我防御机制的不当启动很容易损坏其社会功能,那么其很容易不断陷入各种各样的烦恼中。处于成长时期的高中生,如果与人沟通交往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则很容易衍生各种负面情绪,并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本文选取了一名高中人际回避个案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

小张,男,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在班级成绩一直排在末尾,性格较多疑、内向、人际敏感,喜欢独处。在交往方面的主要表现有:不合群,孤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自卑感强,尽量避免与老师、同学接触,与班级同学基本上没有交往;上课时非常害怕与老师目光接触,怕被提问,课上被老师点名会紧张到心跳加速,冒冷汗,害怕同学看到自己脸红说不出话而会嘲笑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小张的父母从他读小学起一直在外地打工,小学四年级后小张转学到父母所在地。父母经常很晚才回家,基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初中时小张因为父母工作原因转学两次,在初中曾经长期遭受过校园冷暴力,且未得到妥善解决,经常请假不去学校。

二、问题分析

通过近一周的观察和了解,小张的主要问题是自卑和人际回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小张的人际关系不好,曾经因为同学在开学初的关于口音的玩笑而难以释怀,非常害怕自己被同学嘲笑和看不起。表现为在宿舍和教室都不会主动跟同学交流,从不主动问老师问题或者与老师交流,回到家后也基本不会与父母主动沟通,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2)在学校表现上的问题。很安静,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生活上基本独来独往,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或者是体育课都会主动回避跟人交往,活动课上教师曾想方设法帮助小张,但是小张非常排斥。学习成绩不理想,多门成绩不及格,也不愿就学习方面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

这种心理属于由于自卑心理而产生的人际回避和敏感,分析他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个人认知原因——认知偏差

小张处在支配型的原生家庭中,将父母的评价、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内化为自我的评价,小张自我接纳程度较低,因此过分在意周围人的评价和眼光,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并将其原因归结为父母未能提供给自己优越的物质环境。

2.家庭教育原因——缺乏支持

首先,个人安全感的缺失和自我认识的偏差。小张父母由于早些年在外地打工,小张处于留守儿童的状况,后来为了与父母团聚去其工作地读小学,因为是外地生且中途转学没能及时融入环境,内心对于校园有着一定程度的不良体验。家庭条件不好,虽然能理解父母打工不易,但不正确的消费观又使得小张经常会与周边同学进行攀比。家境的原因导致小张产生较严重的自卑心,觉得是父母难以提供给自己优越的物质环境,让自己低人一等。而在小张的童年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他性格、交往意识的形成期,他需要得到来自父母的爱护和支持。可是小张的父母并没有在小张最需要的时候陪伴他成长,既难以理解校园冷暴力对孩子的影响又不清楚孩子所面临的环境。

其次,小张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属于支配型父母,由于工作和教育理念的原因,在对小张的教育上表现出了独断和粗暴,不能认识到校园冷暴力给小张带来的伤害,在孩子最需要有人支持和理解的时候没有得到家庭和社会必要的支持,因此对父母产生了埋怨和回避心理。而这种性格又进一步阻碍他交往的需求,导致他很少主动与人沟通,语言能力发展不足,形成了恶性循环。

3.学校教育原因——群体冷漠

小张在一所封闭式寄宿制的普通高中学习,在高考的压力下,老师对学生学习抓得非常紧,而同学间也易形成以成绩论英雄的氛围,成绩排在班级末尾的小张因此感觉到周围同学看不起自己。

这种潜在的歧视和消极的自我暗示导致他启动自卑、自闭等心理防御机制,将自己排斥在群体之外,回避与同学交流。作为一个16岁的男生,向往有人能够理解帮助自己却又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没有得到家庭与学校、社会的支持,负面的情绪和不合理的思维难以得到排解和宣泄,内心一直处于一种自我压抑和自我厌弃的过程。

三、辅导方案

(一)转变家庭教育模式

随后进行的家访中,与其父母共同讨论对小张的教育模式并进行一定的改变。基于小张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议其父母采用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的方式,调整与小张相处的模式,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小张的人格完善和性格培养上,关心其内心的真实情感需求。

建议小张父母站在平等的角度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多走进小张的内心世界,给小张提供有力的家庭支持,让小张能够在家庭中感受到理解和温暖,缓解孩子回避退缩的负面情绪。

(二)重建社会支持系统

因为社会支持系统而产生的问题只有回到系统内去解决,如果在学校不能得到良好的支持与互动,没有一个温暖和谐的班级氛围,小张回到学校后,产生的人际回避和敏感问题将很难解决。

首先,与小张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在得到班主任的支持下,积极动员班级同学主动接纳小张,帮助他融入集体。并通过得到宿舍同学的帮助,在宿舍内营造一个积极接纳的氛围。

其次,在班级集体活动中,有意识地主动邀请、帮助小张参与其中,包括开展特定主题的心理活动课,让同学们能在课上有更多的互动,增进彼此了解,使班级形成一种和谐、互助、包容的氛围。

(三)个体辅导巩固成果

1.帮助小张重新认识自我重塑自信

认知自我、接纳自我的程度将影响个体的幸福感和人际敏感度,小张对自我的认识依托于外界的评价而建立,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和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严重的偏差,单一价值观也使得小张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偏低而又饱受虚荣心的困扰。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小张的习惯性思维,让小张能够逐渐从人际过度敏感中走出来。

自信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中提到的行为成就理论,以前的失败导致低的效能期望,可以帮助小张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通过不断实现短期的小目标来帮助自己逐步建立自信。每一次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都争取给自己一些肯定和鼓励,逐步形成稳定的自信和自尊。

2.意向对话心理治疗

引导小张放松,进入想象,引导他描述,帮助小张建立新的积极的意向:如房子、树、昆虫、动物等,通过小张的意向描述,了解小张人格深层对自我的认知,探索心理的不同层面。通过建设性的意向,让小张从最初的自卑、自我封闭、敏感心理走出来,使心理能量的意向逐步走向自信,慢慢接纳自我,逐步摆脱故旧的思维模式,缓解个体焦虑,体验放松和顺其自然的感受,逐步打开心扉,最终接纳自我。

四、结果与思考

(一)结果

经过一个半月时间的心理辅导,小张的人际交往障碍和自卑心理有了改善。在学校里,人际回避情况得到了缓解,没有最初那么抗拒与人交往,尽管还是有回避人际的倾向,但是发抖等躯体症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和缓解。在父母的教育模式改变后,小张也逐渐愿意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现在小张逐步接纳了自己,尝试放下了过去的包袱,脸上渐渐有了同龄人该有的生气和自信。

(二)思考和自省

1.这次辅导的目的基本达到最初设计的目标,更高一层的目标还需要长期的观察和家庭的配合。另一方面,高中生活对于不同的孩子而言,都有着许多的挑战和压力,小张在心理问题得到缓解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个体的努力和适应来面对学业的压力。

2.教育公平除了让每个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环境中得到应有的尊重,这就需要教育者有着良好的共情能力。校园冷暴力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都是非常痛苦的,最可怕的是因此产生的一种冷漠的氛围,将严重影响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3.从人格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早期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于个体性格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而童年经历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又往往使得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

五、结语

每一个孩子最初都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的丢失了,有的受到了伤害。良好的心理状态源自健康而稳定的自尊心,没有这样的自尊心,那么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很多问题容易陷入恶性循环,而其实健康稳定的自尊心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们孩童时期是否收到了持续的、无条件的接纳和爱,要改善一个人的自尊心,则需要很好的解决修复伤痛这个步骤。

在高中教学和咨询的日子,笔者感悟很深,通过这一次心理辅导的过程,不但为来访学生提供了帮助,自己也得到了成长。在这次咨询的过程中,笔者感受比较深的有三点:第一,咨询师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共情能力,能够真正理解来访者的心情和所处的境遇;第二,意向对话心理治疗在高中可以运用的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钻研学习,不断地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术;第三,孩子与原生家庭的关系非常重要,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都可以从他们的原生家庭找到问题的源头。

【参考文献】

[1]朱建军.意象对话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2]朱建军,苑媛.来自东方的心理疗法——意象对话心理治疗[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3]荣格.心理类型——荣格作品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4]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

[5]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补偿安置协议范本下一篇:军训心得体会大学的第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