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音乐专业社会实践报告(精选8篇)

音乐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篇1

一、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1、给学生开实践前的动员会

要求学生作好实践前的心理准备和有关知识的准备,注意角色的转换。另外,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虚心求教,以一名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服从实践单位的安排,学生在实践期间既要接受实践的单位的管理又要接受系里的管理,系里安排两名专业教师负责实践期间的管理工作,要求教师与学生保持经常联系,不定期到各实践点检查指导。每个实践点安排一名学生负责人,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互相监督。

2、组织安排全面部署

全国各大院校扩招后学生的毕业实践和就业问题已成为其面临的重要课题。我系也同样面临这一难题,但我们困难面前不低头,而是积极主动想办法、找路子,动员全体教师,多方联系,千方百计安排学生实践,同时也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各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践,尽量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安排实践单位。经调查,大部分学生愿意到中小学去当老师,所以,我们联系的实践点大部分是中小学。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中小学教学的实践任务,了解中小学教学过程,系里开展了《如何上好中小学音乐课》的讲座。3、制定实践工作计划

为了实践工作的进行,实践指导小组认真讨论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艺术系xx届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实践工作计划》。实践内容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是安排毕业生到实践单位进行实践

第二是舞台实践

4、实践成绩的评定

对学生实践成绩的评定分两部分:

(1)是实践单位对学生在实践期间的综合表现做出鉴定。

(2)是专业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践论文进行评定,两者的结合形成最后成绩。

二、在实践单位实践的效果与经验

1、在学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才能使实践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全系领导和老师都充分认识到了毕业实践工作的重要性。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使实践工作搞的更好。

3、毕业实践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实际的工作能力,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

4、我系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生在实践期间,受到实践单位的欢迎和好评。认为我系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较强,做事认真,能够独立工作。实践生在实践期间为实践单位编排节目,组织联欢会,受到好评。

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检查及向相关老师了解的情况来看,实践生教育实践的内容都包括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1、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而且都达到了规定的实践课时,有的还大大超过了规定课时。

2、组织课外活动锻炼了实践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教师帮助实践学校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不但极大地锻炼了实践教师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对他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意识、行为方式,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大有益处。

3、班主任工作对实践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通过复杂的班主任工作,增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可以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脉路,为搞好班级工作和音乐教学打下基础。

通过检查,实践的学生都能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充分的准备工作,使教学有序进行。课前积极动脑思考,仔细地分析研究教材,熟悉吃透教材,挖掘整合教材内涵,多方收集资料,精心设计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全身心地倾注、投入,主动获取并吸收知识,主动积极地调整教学状态。

2、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趣味十足的音乐游戏,帮助学生有效地吸收和内化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与创新能力。

3、完成了由知识接受者到知识传授者教师的过渡。经过这一个阶段的教育实践,学生们身临其境,深入教学工作实际,对音乐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由接受知识向传授知识过渡。而且,对学生所学到的理论与技能做了实际的检测。

音乐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篇2

关键词:音乐学,艺术实践,主要举措

一、艺术实践的界定

音乐学专业教学本身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如技能课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小组观摩与专业考试等都可视作艺术实践。但这种实践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的, 是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的一种实践形式。本报告所要探讨的艺术实践, 是指与以上实践形式不完全相同的、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其它多种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更为广泛的实践形式。

二、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1. 促进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通过实践的检验, 能使学生看到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 从而积极主动地调整知识结构, 提高舞台表现能力, 增强学生基本艺术素质,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参加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进行艺术实践能及早接触社会, 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 对自身的全面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参加艺术演出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能力, 诸如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创新能力等。

3. 以实践为窗口, 架起沟通的桥梁

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 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使教育走出相对封闭式的模式, 走向广阔的社会舞台, 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实践的结合。

4. 改善专业课程设置

通过艺术实践, 能够使学校深入了解课程设置、教学与管理等方面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主动进行教学改革, 在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中, 寻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突破。

三、音乐学专业大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形式

根据实际情况, 对于学习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来讲, 他们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五种:成立艺术团、艺术实践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汇报演出活动、音乐比赛、艺术观摩与采风活动。

1. 成立艺术社团

艺术社团是高校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活动中最为普遍的形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合唱团、舞蹈团、民族乐团、古典音乐乐团及流行乐吉它队, 等等。艺术团作为音乐学专业的实习教学基地, 可以在校内外开展各种演出活动, 构建“基础训练、创作提高、综合模拟、演出实践”的实践体系, 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艺术团这个实习基地, 构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体系,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

2. 艺术实践周活动

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周活动是以培养音乐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面向讲台、舞台, 理论平台举办的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 很好地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不仅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而且还能全面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 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汇报演出活动

为了锻造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检验专业技能, 同时检查教师的教学成果, 很多学校以月为单位举办学生的专业汇报演出。通过真实的舞台表演, 让学生充分掌握舞台表演的技巧,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4. 音乐比赛

学习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应当多参加一些专业比赛, 可以积累舞台经验, 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另外, 通过比赛可以借鉴和吸取参赛选手的经验, 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参加比赛活动, 经常选派教师和学生参加全国、省市范围内的音乐比赛。目前音乐比赛种类繁多, 面向高校音乐教育而举办的比赛活动主要有:全国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技能比赛, 高校音乐节, 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 以及各个学校音乐系举办的技能大赛等。

5. 艺术观摩与采风活动

学校的音乐教学课堂因为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给学生补充更多的营养知识, 开阔视野, 各高校音乐系在音乐学专业教学中每学期邀请一些著名音乐专家学者或高校名师来学校传经送宝, 现场指导教学。音乐采风活动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 能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科研创作能力, 而且它还是挖掘民间音乐宝藏, 使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继承与发扬的重要手段。

四、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的基本思路与主要举措

1. 调整艺术实践课程教学管理机制

以就业为导向, 形成创新性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 共同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 并将具有较强的艺术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加大对艺术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度, 确保必要的师资、活动经费、硬件等支撑, 引导教师加强对艺术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研究;建立和完善客观、科学、合理的艺术实践评价机制。

2. 根据学生实际能力修订培养计划

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一、二年级应以班级 (年级) 音乐会、专业教师教学音乐会和校内外各种演出活动为主, 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让更多的学生有上舞台锻炼的机会;三年级应以分方向的专场音乐会和参加高级别的专业比赛为主, 磨练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四年级应以培养就业能力和毕业汇报演出为主, 帮助学生磨练几首 (个) 保留曲目, 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强化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

将指导学生艺术实践的情况作为对专业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 要求专业教师坚持参加其他专业老师举办的音乐会或指导的大型艺术实践活动, 正确评价同行的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定期举行艺术实践音乐会, 并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在每个节目结束后进行点评, 针对舞台能力的不足提出意见, 帮助学生进步

4. 塑造良好音乐文化氛围

一要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目的, 坚持举办教师独唱独奏音乐会、音乐基本功比赛、班级音乐会、教学音乐会、主题音乐会、周末音乐会、声乐 (器乐) 比赛等等, 创造浓厚的音乐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全面发展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二要鼓励和支持专业拔尖的学生举办独唱、独奏音乐会, 积极参加高级别演出或各级各类专业竞赛活动。三要定时邀请专业艺术团体、艺术家表演或者开展学术讲座, 举办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 提升学生的表演热情与审美水平。四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安排学生到地方文艺团体、社区、学校、福利机构等基层开展艺术活动, 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5. 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关系

艺术实践必须在保障正常的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进行, 不得随意停课去排练或演出。要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的组织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 使二者能有机结合, 相辅相成,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 提高学生理论修养

音乐专业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思考 篇3

关键词:艺术实践;专业教育;自我价值

专业知识教育与素质、能力培养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在选用高校毕业生时往往把素质和能力放在了首位。艺术实践活动作为音乐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技法与能力培养的教育环节在专业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开展与专业相关联的艺术实践活动,各艺术院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2年以来我院就确立了以“学科理论为指导,艺术实践为基础,素质教育为核心,面向世界为目标”的工作思路,突出学生艺术实践在学院学生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和地位,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大力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本文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对高校音乐生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谈一点管见。

1、艺术实践内容要与学生专业水平相统一

“加强艺术实践活动,是音乐专业自身的要求。音乐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艺术实践是音乐专业的自身特点的体现”,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需要学生反复地进行技能、技法的训练,训练的结果又必须通过舞台及其表演形式来检验。这是由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决定的,无数经验证明,学生不参与实践成不了才,成功的学生都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摸爬滚打多年。加强艺术实践活动,也是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要求,艺术实践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涵,更好地改善了教与学、课内与课外及学生管理的关系,特别是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使得艺术实践不单是活动组织者的事情。但是,艺术实践活动的内容如果不和学生的专业水平结合起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影响到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兴趣,艺术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艺术实践活动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活动的内容应有所不同,不能人为地拔高或降低。例如专场音乐会形式单一,主要是激发低年级学生积极参加,年级音乐会是大学期间专业学习的综合表现,主要放在高年级组织开展,个人音乐会要求专业成绩相当扎实的学生报名参与,社会演出的要求更高,所以这些活动的组织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不同的专业水平的学生参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艺术实践活动的效果。

2、艺术实践方式要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

在分析音乐专业学生成才的需求,总结以往开展艺术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音乐专业学生局限在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把技法学习转化为技法能力的问题尤显突出,而艺术实践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成才需求的直接体现,这就要求艺术实践的方式必须与音乐专业特点相结合,才能保证活动成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方式对于活动的效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成功的活动,其活动方式要适合活动对象的特点。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与当代其它专业的大学生一样爱思考、勇于创新、不盲从、自信、有一定的自律能力、不满足现成的结论等特点,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第一,“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他们思想和行为具有浪漫的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表现为情感丰富,好恶分明,遇事不冷静,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思想偏激,不能够辩证地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发展,思想深度不够。尤其热爱重视专业,有为艺术创造献身的精神,在专业上都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很少关心时事政治,在这些方面显得单纯和幼稚”。第二,追求个性化发展,自我意识突出。由于专业学习中讲求个性表现,所以他们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时尚与求异,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纪律观念、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表现出随意、散漫,不服别人管也不善于管理别人的风格。第三,专业情结浓厚,人为素质欠缺。学生从小或从中学开始学习专业,认为专业是他们的生命,在专业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很大,在重视专业(技能)课程上比其它专业更为突出。高考选拔时文化分数较低,文化知识较欠缺,进人大学后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也较弱,这样就形成了人文知识面较窄,思辨性不强,文化素养欠缺。第四,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多,能力较强,但也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由于学生参加不同地方的专业测试,接触社会较早,独立生活能力较强,就会较早的失去学生气,沾染世俗的习气。因此,艺术实践活动的方式要考虑这些特点,活动内容要不离开专业学习内容,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融知识性和发挥个人能力于一体,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所学知识。例如学生专场音乐会、年级音乐会、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三独”比赛、基层采风与实践、毕业音乐会、教学汇报、艺术观摩、专业考查、毕业创作以及各种社会演出还包括参与学校组织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活动,以及支持和鼓励优秀学生参加国内国际各类比赛等活动,艺术实践活动的方式与音乐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的特点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使活动发挥其有效的教育功能。

3、艺术实践活动要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协调

音乐教育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音乐专业人才,音乐专业学生未来主要从事社会音乐艺术工作。现代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要求除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有从事实践活动的品质和经验。学生上大学深造,最根本的目的是成才,最直接的目标是谋得一份好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主动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希望与自己未来的职业活动相联系,提高自己从事未来职业活动的能力。艺术实践活动的目的只有与学生未来职业角色活动相协调,与学习目的相统一,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开展艺术实践过程中要结合音乐专业特点确立自己的原则:一是结合专业特色,二是着重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方面,以学生未来职业活动的能力培养为主体。在组织开展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时使学生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承担的角色、达到的效果、与未来职业活动的关系等,以求产生一种正确的活动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发出持久的工作热情。只有把握音乐专业的专业特点,从音乐专业学生的成才需求出发,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总之,艺术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我教育的条件和场所,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职业思想、责任感、能力和素质的形成。

4、艺术实践效果要使学生体验自我价值

“艺术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扩招后,在校学生人数剧增,学生舞台实践机会减少,加之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竞争压力增大,社会需求人才的规格不断提高,因此获得较多的艺术实践机会成为学生迫切的要求。学生通过参加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检验专业学习的效果,同时又能培养与社会、人群交往沟通的能力、奉献精神、组织纪律性、组织管理能力等。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专业素质、精神风貌、集本荣誉感、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能力等得到培养和锻炼,“例如一台节目的演出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从整体的策划、节目的统筹,舞台的布置及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到节目的组织、衔接、协调,舞台的监督、报幕、催场等等,需要台上台下、台前台后的协调一致和共同行动。可以说,每次演出的成功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集体力量的展示。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就好似春雨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相互合作意识及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工作责任心,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经过艺术演出的多次实践,学生们在舞台上的表演和表现从紧张到自如,从稚嫩到成熟。”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建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艺术实践是学生自我价值的体验与评价的重要途径,学院在组织实践活动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知识和自身才能,并能给予正确客观地评价,使学生体验自我价值及实现价值后的愉悦。

音乐专业就业调查报告 篇4

一、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音乐教育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基础音乐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同样存在。其主要的、突出的现象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在一次某省的音乐赛课中,有一堂小学六年级的音乐鉴赏课因其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氛围活跃、德育目标明确等获得了较好的评价。的确,从对一堂课的评价标准来讲几乎无可挑剔,而且“育人”思想贯穿始终??,但是有一个细节让我生出无限感慨:在欣赏完家喻户晓的《春节序曲》后,老师让学生发表感想,同学们都以“锣鼓喧天、载歌载舞、嬉戏玩耍”等喜庆的语言博取了老师的点头认可和微笑赞许。然而一个胖胖的小男孩举手说:“老师,我认为他们在打架”,老师的微笑僵住了,“他们就是在打架,上一次我家楼下的棒棒军打闹时就这样,当时我还在家做作业呢!”小男孩的脸已经涨得通红。最后老师仍然没有领情,以这首曲子的真实背景否定了小男孩的创作性体验。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在最具创造性特点、最需要想象力的音乐学科领域中也凸现出来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你教我学、我讲你练的灌输式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惟师是从、惟书是从,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是创造地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二)忽视音乐的审美体验。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各级教育教研机构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强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于是老师便“讲理论、训练视谱”,甚至强化训练所谓的“钢琴弹奏方法、歌唱发声技巧”等,在教学内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与专业艺术院校几乎相近,使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乐;同时,教学方法上,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的表现,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等。如:一位老师在讲解3/4拍子的含义时,不停地强调“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而几乎没有引导学生感受3/4拍子的音响效果,显然,学生懂得了知识的含义,却无法有效地运用于演唱或演奏中,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音乐的.实践体验,因此理论显得死板而导致音乐失去感染力。这种理论化倾向的教学模式,对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与教学目标的实现设立了一定的障碍。

二、音乐课程教学本身具有它的特殊性

音乐既不是单纯的歌唱、弹奏等方面的技能课程,也不是单一的理论学科,而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传统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因此,音乐教学应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因为音乐具有其自身的价值:

(一)审美价值

在生活中,音乐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轻松、愉快地享受着它带给我们的所有感受,而一旦搬上讲台,音乐就成了学生必修的一项工具学科,甚至成了“辅德”的武器,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却被忽略了。应该说,音乐有德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音乐教育的长处在于给学生观念上以情感的支持和美的体验,因此,音乐教学应坚持以审美教育为前提、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节拍、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

(二)创造性发展价值

首先,音乐的产生过程就是全部的创作过程,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然伴随着创造性的表现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其次,音乐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任何一首作品,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有多少表演者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一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学科较大的优势,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提出音乐不谋求统一答案,音乐课尽量不接触真理;其三,音乐的特殊功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故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应该被忽略。

(三)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引起人们关注的音乐要素也很多,比如学生在学习电子琴的过程中,首先关注的并不是电子琴的演奏技巧,而是这种高科技的乐器的演奏效果带给他们的震撼,从而引起了对电子琴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可能性,同时在这种表演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当众、自信的表现欲望,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常常以集体的方式进行,需要学生牢固树立群体意识,大量个人、小组音乐活动的产生,成就都靠集体力量获得。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活动,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助于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展现。

三、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基础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既然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那么听觉感知便成了

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唱歌、演奏乐器、识谱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作用,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等诸因素也都需要由听觉来鉴定和调整。在音乐教学中,以欣赏作为前提,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感受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对音乐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可能有人会说:不讲解又怎样使学生理解音乐呢?“请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因为伟大的音乐作品总会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当然,这样说并不等于就可以忽视讲解和技能训练的作用,因为在教学中,讨论和讲解终归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们与对音乐的整体鉴赏有了相辅相承的作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摆正聆听与讨论讲解的关系。

比如学生通过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产生对唢呐这种乐器的兴趣,并对与之相关的如唢呐的特征、音色、乐曲的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都有了想了解的渴望,把这些作为讨论的问题,然后把答案与音乐的音响效果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且对他们以后深入接触理论知识、或者在弹奏作品时的处理都会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所以,只有紧密地围绕着感受与鉴赏来进行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跟上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

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5

对京剧的音乐性研究

2.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京剧艺术号称“唐三千宋八百”.从1983年央视春节晚会首次举办以来,央视春晚逐渐发展成向全世界展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窗口。京剧在首届春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历届春晚的保留节目。可是随着时间的流转,京剧在春晚节目中呈现出:时间与比例减少,剧目选择范围狭窄,演唱演员与演出方式的固定性、程式性体现不完善等发展趋向,体现了京剧在央视春晚的地位不容乐观。梅葆玖先生认为振兴京剧应在细节和实处着手。他说:“我不反对歌舞类节目多一些,以迎合80后、90后的观众。但在民族的大节日、大晚会上,就应该给国家最传统、最正规的节目一个展示的机会,哪怕在黄金时段唱10分钟也好啊”.

3.选题的研究现状。

选题的研究现状是对本论题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总结、综述,即文献综述。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找出与本论题密切关联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如论文、期刊文章、专著等进行总结、评述,其目的是让研究者在充分认识和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寻和明确本论题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找出已有研究成果对当下研究的启迪和指导。

由此看来,文献综述是确保论题具有可行性和实际研究意义的前提,是论文质量与水平的重要保障。

要做好文献综述,不仅需要注意搜集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更要把握其中的“综”与“述”的关系。

文献综述中的常见问题是对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记“流水账式”的面面俱到的记录,缺乏对资料的判断、筛选和大胆评论。需要明确的是:“综”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有目的、有层次的归纳整理,“述”是对归纳整理的文献进行大胆、深入的评述。“综”是“述”的前提,“述”是在“综”基础上的提升。“述”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要做到有理有据,切忌无话找话,流于形式。

4.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是在继承前人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陈述研究者计划从哪些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如何展开研究,具体步骤是什么。

当研究者对以上问题有了清晰的把握,并通过文献综述明确了前人已有研究成果,那么,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将在论题的逻辑推理过程中清晰、具体的展现出来。

从形式上来说,开题报告中拟研究的内容是研究问题的具体化,而论文提纲是研究内容最为直观的陈述方式。“撰写提纲是作者思路定型的过程,是作者对全文的`总设计,是作者思路外部形态的一种体现。”[3]89通常情况下,论文提纲包含:标题与副标题、中心论点、分论点、层次段落与所用的材料。提纲的常见形式有:简略提纲和详细提纲。在开题报告的“拟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中,建议以详细提纲的形式进行陈述。内容详实的论文提纲有助于研究者明确思路、贯通文脉;有助于开题过程中指导教师全面了解研究者的思路,并提出合理建议。

5.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创新点是衡量一篇论文学术含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内容上看,创新性的音乐论文应该是在所研究的课题范围内对某些旧观念的否定,并提出新的见解,在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进展,并能把一些分散的材料进行系统化处理,用新的观点、新的见解加以论证而得出新的结论。”[3]35简单说来,创新点的陈述突出的是与前人的研究相比,研究者用什么方法,从什么切入点,或使用什么论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相对于硕士或博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对创新性的要求较低。特别是结论的创新对本科阶段的学生较难,但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论据等某一个方面的创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可以实现的。

研究的重点、难点是与研究者的研究思路、拟研究的主要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者在明确研究思路和具体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本人对论题的认识和把握,找到个人思路中的重点、难点,并进行详细的陈述。

6.研究进程安排。

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位论文,研究进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时间上明确论文工作的整体安排,促进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有足够的投入,以确保学位论文顺利完成。

7.主要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陈明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音乐表演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6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p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p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p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p论文撰写;

5p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p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p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p真理原有资料;

3p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p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p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p2005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p20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p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p2006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 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音乐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篇7

舞台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再度体现,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真正的用于舞台上, 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挑战自己, 从理论到实践的改变。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践教学应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重点。通过给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并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 把策划、创编、表演融为一体, 达到二度创作的独立性, 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舞台表演, 不只是单一的形式表演, 还需要内在的心灵感应, 学生应具备很好的综合素质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一部作品, 学生可通过舞台实践查缺补漏、取长补短, 把自己培养成为内涵较丰富的人才。音乐表演专业是一个以理论为基础, 突出学生某种表演技能的专业, 舞台表演的效果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表演水平的最终体现。只有把理论艺术、琴房艺术和社会艺术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才能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探索以舞台艺术表演为核心的音乐实践教学是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实际, 从舞台艺术表演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基础的夯实及教学实践活动组织等方面对音乐专业舞台艺术表演实践教学进行探索。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全力建设舞台艺术表演实践的基地

建设舞台艺术表演实践的基地是音乐专业教学的重要保障。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加强以舞台为核心的艺术实践教学, 以营造“校内实践基地职业环境真实化”为目标, 建设了实验剧场、电影院、音乐厅、小剧场、琴房、演播厅、录音棚等综合实验、实训场馆, 制定了“一个环境, 一个平台加七个中心, 四个基地”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一个环境”, 即营造一个以表演艺术为中心, 集相关艺术设计、艺术技术、艺术管理、视觉艺术为一体的真实艺术职业环境;“一个平台加七个中心”, 即一个艺术基础实训平台加上戏剧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舞台影视美术设计、舞台影视声像技术、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学院附属中专表演艺术七个实训中心;“四个基地”, 即艺术类高等职业应用人才培养基地, 高等、中等表演艺术类师资和文化管理干部培训基地, 艺术研究和相关技术开发应用推广基地, 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和文化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基地。并且, 在校外建立7 8个实践教学基地, 覆盖了全省各文化行业, 包括中小学艺术教学实践基地、剧团艺术表演实践基地, 娱乐场所和剧场的音响、灯光控制和维修实践基地、美术音乐舞蹈采风、写生、创作基地等。通过基地的教学实践实现“三个融合”, 即“教学与舞台实践相融合, 教学与创作、研究相融合, 实践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培育相融合”。学院将舞台实践作为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教学模式, 通过作品的排练、演出, 激发学生的艺术体验、艺术感受和艺术创造能力, 使学生的专业能力转变为未来岗位需要的基本素质, 最后, 向社会展示自己, 接受社会的考验。

二、着力夯实舞台艺术表演实践的基础

“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乃是音乐艺术本身的特殊性的一种功能。”[1]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 高校音乐教育的讲台与舞台之间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 在一定程度上逐渐体现出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因此, 以往的教学模式应进行改革, 必须通过发挥琴房效应、展现示范效应、注重习惯效应和体现修养效应, 着力夯实舞台艺术表演实践的基础。

1、发挥琴房效应。

把琴房当作一个小舞台, 让学生尽情的在这小舞台中表现自我, 是舞台实践的基础。学生在琴房演唱或演奏时, 应注意给学生分析作品, 使学生理解作品的含义、充分体会其内涵, 并加强基本功训练, 反复练习演奏技巧, 突破技术难点。熟能生巧, 只有在琴房小舞台上演奏自如, 才能到社会大舞台上尽情发挥。

2、展现示范效应。

“在音乐教学中, 同样一个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组织教学, 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一节优秀的音乐课, 从课的设计到课的进行, 无不透露出教师的独创性和个人风格, 而这种独创性和个人风格, 在课堂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质是教师本人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 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 最大限度地获得音乐美感的过程。”[2]在表演教学中, 教师要多示范演奏, 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情感当中, 展示演奏技巧及乐曲情感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耳音和节奏感觉及灵敏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 进一步提高“神”“情”结合的器乐表演能力。

3、注重习惯效应。

通过表演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舞台表演习惯, 从身姿到脚步的移动, 从手势到眼神, 都是很细致的研究课题。俗话说“台下十年功, 台上三分钟”, 如果台下没有扎实的功底, 在台上的表演就将会措手不及、洋相百出。只有做好台下的训练后再进行台上的艺术表演, 才能充分体现自我, 从中发现问题而不断完善, 形成台上台下的统一体, 完成一个音乐表演专业应具备的素质。此外, 教师的外因也是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 “师傅领进门, 修炼在自身”, 只有平时严格要求, 养成良好习惯, 舞台表演才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4、体现修养效应。

对于作品的赏析过程还需要器乐演奏者具有厚重的文化艺术修养, 在学习和掌握技巧的同时, 更应不断充实自己的美学和音乐历史知识, 造就一种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 这是提高音乐作品进行正确赏析的前提, 它能帮助器乐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 确定音乐的主题, 对作者及作品背景的了解, 还可以加深理解作者的情绪和内心世界, 从而使器乐表演者的演奏技巧达到“先会后巧”最终达到“知其神韵’的境界, 使我们的器乐学生在器乐表演过程中, 用他们自己的能力和最高的演奏水平, 来表现出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精心组织舞台艺术表演实践的活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历来重视师生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 通过校内外基地实践, 下农村、进工厂、入学校、赴社区、上剧院, 每年各类演出的总量达4 0 0多场次, 为了保障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 学院还积极探索建立青年实验艺术团、出台师生比赛成果奖励条例等长效机制。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创作相结合, 学院专门成立艺术创作委员会。多年来, 以“来源于教学, 服务于教学”引领创作, 融创作于学院的教学实践, 多出各类作品促进教学, 持之以恒地积累学院实践教学剧目, 始终是学院创作委员会的中心课题。目前, 通过学院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已形成“导演主导型的剧目模式、舞台综合表演模式、单个剧目引领模式”三种探索模式。音乐系的专业建设以艺术实践表演为目标, 每学年举办教师个人技能展示、师生音乐会, 在学院综合实践教学剧目《五姑娘》中, 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就起到了主力军作用, 该剧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大奖”, 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元化的、复合型的。[3]逐步形成学生艺术实践平台,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 塑造德才兼备的音乐专业人才是新时期高校的办学目标。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通过师生的全身心投入, 随着音乐专业舞台艺术表演实践教学基地日益完善, 技艺精益求精,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一批批综合素质高的音乐专业人才将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美]Bennett Reimer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 (37)

[2]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 (6102)

音乐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篇8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方法

音乐教师是艺术美的表现者,是教育美的传播者,是学校美育园地的实施者。音乐教师的审美素质、专业功底以及审美施教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发挥与提高。因此,培养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各大音乐、艺术院校及综合、师范类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所担负的任务就显得尤为艰巨。它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 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初步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从总体来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类别应当包括四大类,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由于从总体培养目标出发,教育部和各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即:公共课)都有统一规定,所以,各音乐院(系)主要关注的是学科专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课程。其中的部分课程包括如: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概论、合唱指挥、歌曲写作、基础和声、作品分析、音乐教学法、心理学等等。然而,各大高校之间也存在少许的不同,例如,各个学校间的教学形式及所学课程的课时长短与深度不同等等。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则是由于各个高校有权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整学科课程。

总体来看,我国的教育思想在根本方面缺乏创新。它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内容、形式以及具体实践等等,从而以此来促进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

(一)运用新的思维方式

新的教育思想的实施需要一些大胆的创新。在二十一世纪大教育环境的背景之下,我们需要运用新的思维方式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为了能够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付诸实践,新思维必须集系统性、开放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各种新的思维手段来推动音乐教育在各大高校中的发展。此外,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在实践方面的运用。

新思维的改革首先针对的是我国高等院校中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该充分关注到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与其相互交叉的种种课程。新课程的设置需要与时俱进,要充分体现系统性、时间性与实践性的高效结合。

新思维的改革思路主要应体现在教材的编制方面。教材的内容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稳定的基础上,教师还应适当地补充基础知识,并根据社会的发展进一步补充和创新一些富有时代性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才可以掌握和懂得当前所学专业中先进的知识与信息。在当代,我们应对一些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进一些新形式的教学法,并在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在更好、更新的教学中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这是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学生也要注重加强自身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把教学能力与未来将要终身从事的教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大学毕业之际成长为一個“现代型”的音乐教师。

(二)创新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总体设置应做到创新。以往,各大高校中的音乐教育的专业分布没有跟上当今的时代发展,原始的课程结构与学科的教学内容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科课程的结构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增减,教材的内容应该实现创新。在这些方面,多元化已经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得到广泛的推广。

过去,钢琴系、声乐系、音乐教育系的教学内容和科研形式都较为单一。此外,钢琴以及声乐是相对独立的两大专业,这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当前时期,钢琴以及声乐的教学和科研的组合结构需要进行改革。我们可以把钢琴和声乐两部分的教学和科研内容有机地集合到一起。这种集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种集合结构能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还能够在不同课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与融会贯通。

二、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方法和路径

(一)交叉学科和学科渗透

首先,我们要理清跨专业不同科目间的关联,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做到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当进行跨专业的学科渗透时,教师应分享各地高校教学中已取得的良好教学成果与成功的教学经验。例如,为了提高自身的即兴伴奏能力,学生除了要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外,更应多付诸实践,同时认真学习其他的学科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的组合、简化与添加

为了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实现学科课程的整体优化组合,我们有必要对过去一些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合并和简化。例如,我们可以把一些联系紧密的课程合并到一起,创建一门新的课程。在这方面,瑞士的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就系统地把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创立了通过身体的律动即时学习和体验音乐的体态律动教学法。当进行课程组合时,我们选取的教学内容应尽量简化并强调关键点,这是因为音乐教育专业中有相对较多的课程,如果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没有改革和简化,那么教师会很难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就很难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基于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我们应该在课程体系中加入“即兴弹唱”这门课程。这是一门结合了多种学科的课程,如钢琴、声乐、和声与即兴伴奏等。然而,“即兴弹唱”不是这些课程的重复。即兴弹唱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应用能力,它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作为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基本技能。

(三)教学实习改革的意义

教学实习是音乐教育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的坚实基础。高校的音乐教育学科课程改革,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教学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较为深厚的音乐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全面的教学理论与相对坚实的教学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教学实习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在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进行改革和探索,方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因此,我们要继续不断地努力,从而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艾伯力斯.音乐教育原理 [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1.

上一篇:本科化学素质教育探析论文下一篇:五下找规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