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购置空调的请示(精选5篇)
一、农机补贴落实情况
2012年舒城县中央财政补贴资金820万元。补贴农民购置农机具1848台, 其中拖拉机1032台 (轮式拖拉机87台) , 耕整地机械333台, 种植机械34台, 田间管理机械26台, 联合收割机68台 (其中半喂入收割机30台) , 收获后处理机械59台, 茶叶加工机械251台, 其他机具23台。落实补贴资金820.362万元, 其中国补资金818.362万元, 省财政累加补贴资金2万元, 带动农民投入2730万元, 受益农户1579户。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补贴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舒城县农机补贴继续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重点, 突出水稻生产耕、种、收等主要环节的作业机械, 把耕作机械、栽植机械、收获机械等农田作业机械作为补贴重点。在机具选型上, 优先补贴先进适用的大中型联合作业机械, 突出了插秧机、中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注重对山区适用的小型拖拉机和农特产品加工机械的补贴。补贴资金绝大部分用于直接从事农田作业的水稻生产机械和山区的茶叶加工机械。全年直接用于粮食生产机具补贴资金650万元, 占资金总额的80%。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主要成效
1.提高了农机化水平, 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
通过实施购机补贴, 带动了舒城县的农机化快速发展, 农机化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全县新增机耕面积6万亩, 机收面积8万亩, 机械播插面积4万亩, 水稻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得到初步应用。农机服务面不断延伸, 由水稻生产机械向设施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保鲜方面延伸, 水稻生产由原来的耕、种、收环节的作业机械向粮食烘干作业延伸。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在农业节本增效、抗御自然灾害、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带动了多方投入, 调动了农民购机积极性。
农机补贴的实施,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热情。2013年我县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848台, 拉动农民投入资金2730万元。通过补贴政策的兑现, 农民积极踊跃购机投入农田作业。预计2013年新增农田作业机械2000多台, 增幅5%左右。
3.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 提升了现有农机的科技含量。
补贴购置的农机具都是技术先进、适用性强、性能优、效果好的机型。通过这些机械的示范带动, 加速了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应用, 使全县农机装备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装备结构更加合理。
4.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补贴机具投入农业生产, 当年新增机耕6万亩、机收8万亩、机械栽植4万亩、粮食烘干3万t的作业能力, 提高了全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缓解了农业生产季节性劳动力紧缺的矛盾,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的节本增效。按每亩增产和减少粮食损失20 kg计算, 可增收粮食3600 t, 每亩节约1个工日计算, 可节约劳动用工20万个。据调查, 雇佣人工收割脱粒每亩需费用近100元, 而机收每亩仅需60~70元, 且质量好, 损失少;拖拉机作业亩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15~20元。据此推算, 2013年购机补贴的实施可使农业增收节支1000多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补贴产品的价格缺乏有效的监管。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 关于补贴产品的价格问题作了几次调整, 一开始在补贴产品目录上公布了每种机型的最高限价, 由于在实施的过程中执行的都是最高限价, 所以大概在2008年开始补贴目录里不再有最高限价, 只是在发给农机部门的指南里有最高限价, 2009年以后干脆不再提最高限价, 原因是遵循市场规律, 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 实行议价, 就是购机户在购买农机的时候与经销商谈价。议价的结果仍然执行的是最高限价, 甚至超过了最高限价而无人监管。在议价上农民是弱势群体, 因为一个品牌在一个县区往往只设一家代理商, 形成了品牌垄断经营, 几乎是一口价, 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建议:从源头上控制价格, 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一个合理的最高限价, 并公布以便于监管, 最好在补贴管理系统里对于每种品牌每种型号的机具分别设置一个最高限价。毕竟销售价格低一点, 农民得到的实惠就多一点。
2.拖拉机配套农具存在不规范问题, 比如没有出厂合格证, 铭牌都是粘在机体上而不是铆上的, 容易脱落, 有的铭牌上面没有出厂编号, 有的一个铭牌上标明所有该厂生产的型号, 而且是手写上去的, 比如欣田180、200、230;有的虽然有铭牌但上面没有标明出厂编号和出厂日期。农具只能凭铭牌辨认它的品牌型号, 如果没有了铭牌或者铭牌标注不规范就无法辨认, 给我们的核实工作带来困难, 也给经销商串通购机户套补提供了可乘之机。建议:对于农具应进一步规范, 首先要有出厂合格证, 铭牌上应錾上机具型号、出厂编号和出厂日期, 并且用铆钉铆在机体上, 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纳入补贴产品目录。
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应该遵循农事季节规律和农村的现状。一年之中, 农机化生产季节主要是春耕 (3-4月 ) , 三夏 (5-6月) , 三秋 (8月下旬-10月底) , 购机的高峰期也是在这几个月和春节前后。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90%以上都在外打工, 有的是长年在外打工, 有的赶到农忙季节回来, 干完农活立即返回继续打工。所以常年留守农村的几乎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几乎都是文盲, 无法正常办理购机补贴。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认为人为地加快补贴实施的进度, 可能会造成两种后果, 一是经销商套补, 与农户串通虚假购机, 办过补贴以后转卖;二是购机农民本人在外打工回不来, 让其妻子或父母代办补贴, 他们不识字, 不懂机械, 购机时不会讨价还价, 办过补贴后电话回访也讲不清。建议:购机补贴实施就像家电下乡一样应该长年进行, 随时购机、随时登记、随时办理补贴手续。不应因一味地追求进度, 而影响了实施的效果。
4.机具核实工作量大, 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多, 县财政部门拨付的资金有限, 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农机部门有些不堪重负。建议:取消省补, 将省补资金用作配套工作经费按一定比例与国补资金一起分配到各县区农机部门。
5.过去有一部分农民办了街道户口, 但实际上还在种地, 仍然是农民, 有的甚至是种粮大户, 按照购机补贴政策规定非农户口不得享受购机补贴, 将这一部分人排除在外, 违背了政策的本意。建议:对于这样的农民, 只要能够提供土地承包合同或所在乡镇村的证明, 可以列为补贴对象。
6.建议:补贴台数上限由各县区根据购机户实际需求情况和补贴资金的规模自主确定。遵循让更多的购机户享受到补贴的原则。
关键词:农机;补贴;调查;思考
自2005年执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 11年间,湖南省冷水江市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30万元,补贴各种农机具 1.3万台套,受益农户9000户。
目前,全市农机具现实保有量1.7万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6台、大型联合收割机16台、高速水稻插秧机10台,另外还有各种小型水稻插秧机和小型收割机、育秧组合设备、各种动力植保机具等,农机总动力26万千瓦。全市已有规模经营农机合作社9家,这些合作社以承包经营或者以代耕代种代收的方式,开展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主的农机作业服务,其中两家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为财政扶持建设的现代农机合作社。
一、农机补贴成效明显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户购买农用机械的积极性。近十年来,冷水江市农业机械保有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分别增加了2.4倍、2倍,大型适用的高价值农机具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水稻生产各环节的适用机具均衡增长并普遍使用,特别是育秧组合设备的使用,突破了机械化插秧多年来的瓶颈,机械化插秧面积逐年提高。2015年,全市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60%左右,是十年前的3倍。农机具保有量的增加和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为农业生产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农机购置补贴的发放,降低了农机购机成本,激发了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机专业户购买农机具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机合作组织的形成,各种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成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潜在力量。
(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据实地调查测算,以水稻生产为例,农户用人工种植水稻平均每亩至少需要8个工作日;使用机械后,各环节累计用工平均每亩只需3到4个工时左右,加上转场及机具维修保养等间接用工,最多只需1个工作日。以本地每个工作日100元的工价计算,再减去平均每亩所需200元左右的机械及油料损耗和维修保养费用,每亩水稻可节约劳动力成本600元左右。
(三)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农机购置补贴形成的农业机械化作业,为改良农业耕作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提供了条件。农业机械化作业高速高效的特点,为抢农时、抗灾害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油菜收割季节雨水较多,以往没有机械收割,很多农户受雨水影响往往是有种无收,大片成熟的油菜受雨水浸泡烂在地里。有了收割机以后,这种现象大为改观。
(四)遏制了土地抛荒现象。农机购置补贴在促进农业机械使用和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同时,有效地遏制了土地抛荒势头,并使部分已经抛荒的土地得到复垦。冷水江市沙塘湾街道办毛易村一农机大户,在2014年的农机作业中,用高效优质低价的农机作业服务,使数十家农户看到了种田的希望,放弃了抛荒土地的想法。2015年,该农机大户复垦了本村原已抛荒的50多亩荒地,并最终组建了洪华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据了解,近几年全市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相继复垦了抛荒土地1000多亩。
二、农机购置补贴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只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不考虑农机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农机服务体制的建立等,在农业机械化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机维修服务体系落后。由于农机技术更新速度较快,而地方农机服务体系却已是名存实亡。原有农机服务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厂家的三包服务有时也是远水不解近渴,往往机具坏在田间不能及时修复,既损收益又误农时。
(二)农机技术人员奇缺。农业机械使用量不断增加,各种农机操作及维修保养人员却不足。往往是买得到优质的机具,却找不到优秀的操作使用人员,导致有些机具不能及时得到利用,即使勉强投入使用也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不正确的操作维护保养方法使机具故障增多,不能及时使用的机具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田间作业机具补贴额度偏低。除插秧机外的其它机具,补贴标准一律不超过30%,相对于很多农户来说,需交纳的购机款数额还是很大。比如一台704大中型拖拉机,不带农具的价格为75100元,补贴23600元,购机户还要支付51500元,且要一次交清。还要另配农具数千元,因资金回收期较长,一般农户只能望而却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购买大机具的积极性。
(四)农机合作组织生产经营效益低下。因在资金、机耕道、机库、油料、农机维修等方面面临不少问题,农机合作组织生产效益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购买积极性。如油料补贴,其它非运输行业使用的油料可以享受国家燃油补贴,而同样不是运输行业的农机行业用油,只能使用含有燃油税费的油料,且得不到国家补贴。
三、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建议
(一)加快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维修服务网络是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作业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县市农业主管部门要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建立起一个能适应现代农机发展要求的农机维修服务网络。
(二)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县市农业部门应运用现有农机培训学校、农机技术推广站等机构的场所、人员,组织农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维修、操作技能,为农机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购机农户的培训,使农户熟练操作使用,懂保养、会调试,能够排除简单故障,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三)适当调高田间作业机具的补贴标准。田间作业机具对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作用重要,应享受比其它机具更高的补贴标准,进一步激发更多农户从事机械化生产的热情。
(四)加大对农机合作组织扶持力度。建议在财政扶持的基础上,给予农机购置信贷支持,加强机耕道建设,给予农机具使用者适当合理的油料补贴。同时,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的指导培训,提高农机合作组织的经营能力,确保农机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冷水江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关于购置车辆的请示
行领导:
我支行现有业务用车3台,3台车的基本车况是:捷达;冀T-B0191,于2006年3月购买,行驶公里数为125000公里。桑塔纳2000;冀T-F2138,于2007年5月购买,行驶公里数为86500公里,以上两台车因车况不好故障频发,均不能出长途。桑塔纳3000;冀T-S9663,于2011年购买,行驶公里数为27800公里。随着我支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之车辆已不能满足正常的业务需要,需购置帕萨特轿车一辆,请领导酌情解决。
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
XXXX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地以上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产业门类和工业企业众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任务繁重,也极为紧迫。为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强化工业企业规范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管理,坚决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扶持实体经济发展,遵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现就加强全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领域,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举措。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扭转当前固体废物违法倾倒案件频发现状的客观需要,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手段。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是党的十九大要求着力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固体废物专项督察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固体废物防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切实增强做好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管理、增加资金投入,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行为,大力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以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美丽广东。
二、切实加强企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一)落实工业企业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
产生和使用固体废物的工业企业,必须依法承担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产生、利用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工业企业必须依法履行分类管理制、申报登记制、规范储存制、转移合同制,确保守法经营,安全处置,规范管理。
(二)明晰工业固体废物的类别。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工业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 1号)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要求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GB 5085鉴别标准和GB 5086及GB/T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粉煤灰、尾矿渣、冶炼渣、炉渣、煤矸石、脱硫石膏、印染污泥、造纸污泥以及其他废物(包括各类工业企业产生的不具有危险废物特性的废渣和污泥)。
(三)自觉履行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利用、处置单位必须如实申报正常作业条件下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状况等有关资料,以及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真实情况,不得隐瞒不报或者虚报、谎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利用、处置单位,应于每年3月1日前,通过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依法申报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交接、贮存、利用、处置情况;年产生、利用、处置量100吨以上的,应于每季度的10日前开展网上申报登记。申报企业要签署承诺书,依法向县级环保部门申报登记信息,确保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鼓励企业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工业企业对其产生的所有工业固体废物,应当在充分考虑自身经济、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应加强技术改造,通过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清洁生产等方法,实施原料替代、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工艺改造等措施,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促进工业企业从源头减量。
(五)规范固体废物贮存设施或场所。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有关要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设施、场所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对未处理的固体废物做出妥善处理,安全存放。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回收利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必须配套建设防雨淋、防渗漏、易识别等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管理要求的贮存设施或场所,以及足够的流转空间,按国家环境保护的技术和管理要求,有专人看管,建立便于核查的进、出物料的台账记录和固体废物明细表。
(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建设施。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其中各类工业园区、年产5000吨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等,必须配套建设综合利用项目消纳工业园区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工业固体废物。建设产生固体废物的项目以及建设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七)依法处理处置固体废物。
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固体废物产生者不能自行利用或者处置的,应当提供给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利用或者处置。企业委托外单位进行利用或无害化处置的,必须签订合同委托处置,并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由产废单位交给具有处理处置相应固体废物能力的单位处理处置,不得私自买卖、非法转移、随意倾倒。受委托者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约定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委托者应当对受委托者进行延伸检查,保证受委托者的运输、利用、处置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送往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处置的,还需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或《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规定的入场标准。
(八)加强固体废物运输监管。
承担一般固体废物转移运输单位必须完善工业固体废物运输企业、车辆、人员的准入制度、承运责任制度和分类管理制度,运输工业固体废物的车辆、船舶等,应按规范要求采用封闭运输工具、配备定位系统、加装视频监控设备和电子锁等转移监管设施;如实记录各类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去向,实时登记废物出入库、交接、流转等情况,建立健全各项固体废物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二次污染防治措施。对危险废物的运输,必须实行联单制,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条的规定,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
(九)完善视频监控管理。
参照原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加快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工作的通知》(环办环监﹝2017﹞61号)的要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利用量达100吨以上的产生单位以及所有处置(填埋、焚烧)单位,应在装卸点、贮存场所、处置点、废物出入厂门口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全省固废管理信息平台联网,实现废物流转信息“可追溯”。所有处置单位和年产5000吨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单位应在2019年6月底前率先全面完成视频监控设施安装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十)规范转移审批管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转移出省外进行贮存、处置的工业企业,应依法向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商经接受地的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转移工业固体废物。
三、强化服务意识,增强监管与服务能力
各地各职能部门要深化认识“放管服”改革的重大意义,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舆论氛围,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支持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培育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与服务能力,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推进企业绿色发展。鼓励工业企业之间建立联盟,达成共建共享的合作共识,减少相互间交易成本,稳定供求关系,共享收益,提高竞争力,实现合作共赢。
(一)统筹谋划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各市、县(区)政府应组织建设服务于本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的专门无害化处置设施;造纸、印染、制革等工业集中的区域,应配套建设服务本地区工业企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需求的环保基础设施。各市、县(区)环保部门应积极支持和指导企业开展自建固体废物处置设施,鼓励社会各类主体投资建设、经营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为确保区域产业的稳定、安全、持续健康的发展,各地必须配套建设区域环保基础设施。各市、县(区)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根据辖区内工业固体废物产出特征,按照原则上本地化处置利用的要求,科学合理引导各类废物流向,统筹规划布局各类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确保本辖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切实解决固体废物处置出路难问题。鼓励各地推进以骨干企业为主导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因地制宜选择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产业链,着力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
(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一是做好相关优惠税收政策的指导与服务。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财税„2015‟78号)要求,对符合《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综合利用资源名称、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名称、技术标准等相关条件,按规定比例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评价。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办法》(2018年第26号公告),鼓励企业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客观评价,确定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种类和数量,企业依据评价结果,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生态环境部关于环境保护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23号)和有关规定,申请享受免征环境保护税,以及减免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优惠政策。
二是健全环境信用评价体系,促进企业诚信守法。将工业固体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和利用处置单位全部纳入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并公布评价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等违法失信企业要将其信息归集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公示,开展联合惩戒,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三是逐步完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企业的退出机制,对不按要求处置固体废物、日常管理不规范或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各市县(区)政府要及时依法依规采取限期整改、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停或取消经营资格等措施,并及时向社会公告;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三)积极引导先进技术及产业政策。
一是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目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7年第40号)指引,鼓励企业推广应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提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二是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工业园区固体废综合利用。各地各园区应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结合工业园区产业特点,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入产业链工业副产物交换利用项目、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实施绿色清洁生产,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消纳园区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工业固体废物,促进园区废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三是加强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水泥窑协同处置等示范引领,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消纳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推进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水泥窑协同处置等试点示范建设要求,通过试点示范建设,促进粉煤灰、冶炼渣、尾矿渣、工业副产品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再生利用,形成较好规模效益,同时,打造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深加工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具有热电厂或水泥窑生产线的地市,鼓励协同处置本辖区印染、造纸、污水厂等各类污泥,实现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
四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通过加强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引导,促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规范建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行业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企业规范条件建设要求,相关综合利用行业企业按照项目设立和布局、生产经营规模、资源综合利用和能耗、工艺与装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与职业培训等方面相关要求规范建设,推动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提升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行业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四)健全严格监管与执法联动机制。
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机制。各市、县(区)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意识,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实各级各部门监管力量。各职能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和协作意识,认真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密切协作配合,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针对非法倾倒、处置等环节,各县(区)、镇必须落实村、社区等基层组织的第一责任人,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涉及跨行政区的,必须向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各市、县(区)环保部门要督促工业企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法依规,严格按照工业固体废物技术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规范管理。
环保部门要切实履行统一监管责任,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对发现无规范贮存场所、无申报登记或不如实申报登记的要下达限期整改的通知,限期仍未完成整改的,要下达停产整顿,并向媒体公布整改落实情况;对非法转移、处置、倾倒固体废物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对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要依照国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的有关要求,及时组织开展环境污染事件的环境质量监测、场地污染防控、环境损害评估和修复等,并提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意见书,由受污染的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依法向产废单位和运输单位或个人进行索赔;对涉嫌环境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并为公安机关侦查办案提供技术支持。经信部门对粉煤灰、冶炼渣、脱硫石膏等大宗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进行指导,并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提高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公安部门加大对非法倾倒、转移、填埋固体废物等犯罪行为的侦查侦办;交通运输和海事部门按照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的要求,强化对工业危险废物道路和水路运输过程的监管,加大对道路、水路,特别是跨境路口、收费站点、道路卡口、船闸码头的巡查力度,加大对可疑船只的盘查力度,依法查扣转运手续不齐的运输车辆、船舶,及时制止和消除非法转移倾倒隐患;交通运输部门同时要督促汽车维修行业做好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及合法转移等监督管理;国土部门对矿山开采产生的尾矿渣及废弃的采矿井(场)进行监督管理,禁止利用有害的及非法转移的固体废物进行填埋。税务部门落实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减免增值税、所得税和免征环境保护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四、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公众参与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 (国发[2015]27号) , 公共汽电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审核项目予以取消。为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城市公交企业购置公共汽电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通知》 (财税[2012]51号) 要求, 现就城市公交企业办理相关免税手续问题公告如下:
一、城市公交企业到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机关办理车辆购置税免税手续, 应当提供《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关资料, 以及所在地县级以上 (含县级)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公交企业和公共汽电车辆认定证明、公共汽电车辆购置计划、采购合同或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的原件与复印件, 原件经税务机关核对后退还, 复印件由税务机关留存。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机关依据上述材料为城市公交企业办理车辆购置税免税手续。
二、本公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家税务总局交通运输部关于城市公交企业购置公共汽电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12]61号) 第三条、第四条规定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
【关于购置空调的请示】推荐阅读:
关于购置复印机的请示07-04
关于购置小货车的请示报告09-25
关于购置夏季工作服的申请09-25
购置食堂设备请示10-29
固定资产购置请示报告07-02
购置办公桌椅请示报告09-27
关于修空调的请示09-27
设备购置报告10-04
购置设备申请报告06-30
机床购置申请报告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