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大赛策划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技创新大赛策划(精选12篇)

科技创新大赛策划 篇1

“科技制作”类

括科技小制作与废旧品回收利用设计等科技制作包

1.结构较简单,材料好买,加工容易。多数项目工艺技术要求低,多数人都能理解

2.花钱少。有些项目甚至可以不花钱,不会增加个人负担。作品材料花费由协会统一报销,但需要正规发票。

3.有创意,尽量不要复制,自己想,当然,也可以由协会提供方案,制作人根据已有装置的缺点进行改进。

4.利用现有废旧材料,经过设计加工、制作,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装置。能体现环境资源再次利用,节约资源或资源的开发,体现作品创新之处。

5.作品的形式可以是生活、学习中的小用品、小模型等类型器物,要有一定的功能或一定用途的作用。让观赏者一目了然。

6.个人及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每对3人。

“管理模式创新讲述”类

所谓管理模式创新就是基于学校现有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由参加者以演讲、话剧、小品等或是以其他形式对学生组织的管理模式提出大胆设想并清晰的表达出来。

1、要求讲述内容积极向上,符合管理实际。

2、演讲、话剧、小品等人数要求最多6人,要能表达出参

加者的思想。

3、要求参加者对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是其中的一个部门

管理的创新,也可以是组织中应该体现但没有体现出来的自己的特有的管理模式。

4、参加者可以就组织的一些奖罚制度、管理方式、人员配

置、部门设置等任何一个或多个窗口进行大胆设想。

科技创新大赛策划 篇2

本届大赛的主题为“新媒体时代之创意公关”, 以凸显公共关系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价值。大赛以企业实际工作需要为选题, 力争使参赛选手从一线实践中得到锻炼;本次大赛指定了十三家在中国综合实力较强的专业公关公司作为“中国公关人才实习基地”, 为选手在专业咨询和就业实习方面提供了渠道。4至6月间, 大赛将陆续开展全国性的校园活动和案例征集活动。总决赛将于9月下旬在浙江乌镇举行, 由浙江传媒学院承办。

启动仪式上, 赵大力发表了致辞。他首先对支持此次大赛工作的高校、企业、公关公司等表示感谢, 并强调, 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是协会在对国内公共关系业界、学界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精心策划并创办的一个面向全国高校的公益赛事活动, 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全国性公共关系专业校园比赛。大赛为业界和学界搭建的互动平台, 有助于企业和公关公司分享经验、发现人才, 更有助于高校学生展现智慧、脱颖而出, 教师教学贴近实战、教学相长。他还表示, 未来, 协会将继续努力, 集业界、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 改革创新, 使大赛越办越好。

随后拉开了校园巡讲的序幕, 由大赛组委会副主任、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胡百精发布大赛选题。京东集团副总裁、公共关系部总经理李曦, 安利 (中国) 区域公共事务总监、安利公益基金会传播中心总监李君, 家乐福 (中国) 公关事务经理刘淑萍, 上汽集团代表王虎,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公关部公共事务经理温文等企业代表进行了大赛选题解析。

据了解, 大赛自2006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 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十年来, 大赛的规模不断扩大, 影响力不断提高。与首届大赛相比, 第四届参赛院校由41所增加到73所, 覆盖的城市由7个增加到18个, 直接参赛人数由1965人增加到4478人, 作品征集数量由186件增加至764件。四届大赛累计吸引了2944个团队参加, 提交作品2260件, 参赛选手累计达14884人。获优秀奖以上的选手中有646名被分批分组安排到实习基地实习, 其中三分之一留在了实习基地工作。在教学方面, 如今全国多个设有公共关系专业的院校已结合大赛开设公共关系策划课程, 而大赛的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为高校公关策划课程提供了规范价值。

附:13家中国公共关系人才实习基地名单: (按首字母顺序)

爱德曼 (中国) 集团、北京信诺传播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迪思传媒集团、广东方圆公关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蓝色光标数字营销机构、灵思营销、罗德公共关系顾问 (北京) 有限公司、哲基传播、四川宇修公关顾问机构、万博宣伟、伟达 (中国) 公共关系顾问有限公司、英智传播。

解析服装设计大赛中的策划工作 篇3

关键词:服装设计大赛;特色;夸张;艺术形象;个性表演

近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深入展开,全国经济的的稳步增长,致使居民贫富差距逐渐减小,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我国产业崛起。服装性能对应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高。服装表演是服装艺术的具体表现手段之一。一场完美的服装表演,通过具有魅力的形体语言使静态的服装瞬间变为有生命的艺术作品,借助于人体的肢体语言、神态、感觉等不断赋予服装设计作品生命力、设计理念的精华,这时都可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来。服装表演就是人与服装最美的结合。

一、服裝设计大赛

服装设计大赛,主要参与者是各大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和时尚潮流中从事服装设计工作的服装设计师,强调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这类型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感强的、能够体现服装设计们独特创意的设计作品,使观众充分的了解每位服装设计师们的风格与特色。妆容也是配合设计理念而设计的,因此与服装一样,可以呈现出或浪漫、或前卫、或高雅、或抽象等风格特征。服装设计师们会通过加强学习的设计之外辅助的特长充分的体现在每位表演者的面部,然后通过所学的技巧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服装设计大赛的表现是不同的,其中有的是一些有特点的服饰文化,或现代和未来具有升值表现创作背景的整个领域,有的是在一些服装设计大赛的某个环节中,作为文艺表演的背景式的烘托性环节。这种关系强调表演模特和整体审美时尚的融合以及音乐,灯光,舞台设计和整体舞台效果。在服装设计大赛,走秀模特们可以用各种夸张的手法,使服装的美感得以充分展现。

二、服装设计大赛中编导的策划工作

例如2015“环·生”江南布衣杯吉林省高等院校服装设计大赛的主题是“环·生”服装设计大赛。首先要确定具体的演出时间,以便相关部门按时间做好安排。时间确定后就要根据演出类型和演出规模、经济实力来确定演出地点。在选择演出地点时首先要考虑大赛表演的地域,大方向确定后才考虑演出的具体地点。

(一)大赛的策划部分

这里所讲的服装设计大赛的策划是指策划人通过对当地的调查、了解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已经掌握的有关资料及艺术表现手段,科学,合理的促进设计竞赛和表演活动的成功举行。而相对于服装设计大赛的总编导来说,演出难度最大的也就是沟通创新,大赛一定要源源不断的寻找的来吸引和抓住观众。因此,创新是策划人不懈的追求。

1.服装设计大赛的主题确定

大赛表演的主题是服装表演的核心。一旦主题确定,一场服装设计大赛的灵魂也就有了,其他工作都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在明确了服装设计大赛的目的之后,确定主题有利于加大服装设计大赛的宣传力度。主题可分总主题和分场主题。2015“环·生”江南布衣杯吉林省高等院校服装设计大赛是江南布衣女装品牌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共同承办的演出、比赛主要展现服装的环保理念,独特的服装设计感觉,结合美幻的演出的效果,借此机会向广大观众和评委主题展现出服装独有的味道。2015 “环·生”江南布衣杯吉林省高等院校服装设计大赛即将成为中国女装设计师界流行趋势的风向标。而江南布衣女装品牌也将融汇贯通,倾心专注,精彩演绎现代都市女性的自信、优雅、环保。向人们展示出新生代女装时尚品牌的最新设计理念,宣传环生时尚潮流,建立女装时尚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将产品推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那些让人为之心动的瞬间,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

2.服装设计大赛策划方案的确定

在策划时还应考虑特殊观众,如上级领导、嘉宾、新闻记者等。服装设计大赛的规模大小取决于主办方的经济实力、观众规模、大赛场地、服装数量、模特数量、大赛风格及道具使用等。大赛时间的长短一定要掌握得恰到好处。此次服装设计大赛出包含很多环节,其观赏性较强。

3.服装设计大赛风格和形式的确定

在设计编排服装设计大赛的时候,编导既要考虑所有的演出风格定位,也要考虑举办模式因素和风格定位,还要在大赛举办地点、赞助经费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大赛流程安排。比如2015 “环·生”江南布衣杯吉林省高等院校服装设计大赛的主题为创意环保时装设计大赛,呈现设计作品实物和参赛作品的设计理念,大赛的评委根据现场参赛作品的展出效果来进行评比,从而评比出获奖的选手名单和所有的设计作品。入围的30份作品分为三组展示,第一组以“素”是为主要设计风格,款式大气,色彩以素色为主,款式结构严谨;第二组主题“色”是一种设计思路广阔无边,色彩斑斓,款式时尚,释放出一种让人无以抵抗的魅力气息;第三个主题“尚”,款式端庄不失时尚,释放出一种国内品牌独有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新生代设计气息。

4.服装设计大赛节目流程设计

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大赛的策划者与组织者,不可忽视经费预算这一重要环节。在做预算时要根据大赛规模、内容、场次、模特数量、参赛服装数量及场地氛围等因素,做好预算与安排。一定要考虑全面,所有需要的费用环节都不可遗漏。策划人员在策划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掌握创新的原则,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并注意与相关人员不断沟通,以确保策划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总之,一场成功的服装设计大赛需要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只有服装设计大赛的策划的完美才使得整场演出能够圆满结束。

【参考文献】

[1] 朱焕良.时装表演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 朱焕良.服装表演编导与组织[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3] 朱焕良.服装表演基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4] 皇甫菊含.时装表演教程[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

[5] 徐宏力,吕国琼.模特表演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创新大赛策划书 篇4

旨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专业实践与科研创新的平台,鼓励食品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开展传统中式调味品的创新性研究,并借此与中国食品科技院校及食品企业联手促进食品研发人才的培育。

二、大赛主题

以开发适合特定人群(可在女性/上班族/学生族三类人群中任选一类)、具有地域特色的咸味休闲小吃为目标,鼓励在校学生以李锦记的蚝油、酱油或调味品为辅料,研制国内市场上尚未出现的具鲜明东方传统特征的创新型食品。同时鼓励与相关学科合作,以产品创新背景和特色为内容、结合相应文化理念,制作时长1分钟、供产品宣传推广使用的视频短片。

三、主办单位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李锦记(中国)销售有限公司

四、参与高校及参赛资格

1、参与高校

东北:大连工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

华北:北京工商大学

华东: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

华南:华南农业大学、福州大学

西南:四川农业大学

华中:长沙理工大学

香港地区:香港理工大学

2、参赛资格

(1)以团队形式参赛,参赛者应是高校在校生。团队人数不多于7人,每个团队应包括至少1名以上食品专业的学生和1名以上其它专业的学生(如市场、管理、设计等专业)。

(2)同一个参赛团队可以提交多个方案,每个方案单独参与评奖。

(3)参赛的内容必须具有创新性和独立性,参赛学生可以与教师讨论、寻求帮助,但学生应是参赛方案的主要创意者,参赛产品应当是参赛团队独立研究构思得到的结果。

(4参赛团队身份应符合参赛要求,同时是产品方案的原创者。

(5)获得复赛资格的团队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前,提交以产品创新背景和特色为内容、结合相应文化理念的视频短片,时长1分钟以内,视频短片单独评审,并作为总成绩的一项重要参考。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1个:奖金10000元/队

二等奖2个:奖金5000元/队

三等奖5个:奖金20xx元/队

优秀奖5个:奖金1000元/队

单项奖5个:奖金1000元/队

l最佳创意奖

l最佳工艺奖

l最佳风味奖

l最佳包装奖

l最佳视频奖

优秀组织奖1个:奖金5000元/学校

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获奖团队及优秀组织奖将有一名代表获资助出席于20xx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颁奖仪式。

所有获奖团队颁发获奖证书。

获奖团队均有机会参观李锦记酱料集团中国区总部研发体验中心。

六、大赛流程

时间

活动内容

3月下旬-4月30日

活动启动、校园宣讲、形成团队、构思创意

5月-6月1日

完成产品创意计划书

6月1日-15日

创意计划书评审、公布入围结果

8月22日前

提交入围产品的视频短片

9月5日前

提交入围产品

9月12日-10月1日

产品评审、公布获奖名单

11月

颁奖

七、赛事具体说明

(一)产品创意计划书完成与提交截止日期:20xx年6月1日

1、计划书提交程序

(1)参赛团队在规定期限内向各自校方提交书面的产品创意计划书。

(2)各参加高校由校方组织8名以上来自食品、经济、市场等领域的评审专家,按照计划书评分标准进行书面评审,按照成绩高低选送6份计划书提交大赛组委会,前两名计划书直接入围。

(3)大赛组委会从10所参赛高校提交的位列3-6名的计划书中,按照得分高低排序,评选出20份计划书入围。

(4)总计40份入围计划书可进行产品研发。

创新大赛策划方案 篇5

主办方:

创 新 发 明 大 赛 策划书 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 承办方: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协会厦门理工学院校团委 厦门理工学院发明协会 厦门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园 厦门慧尔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4月10日

目录

一、活动名称 ............................................................................ 1

二、活动主题 ............................................................................ 1

三、活动口号 ............................................................................ 1

四、活动背景 ............................................................................ 1

五、活动目的 ............................................................................ 3

六、活动形式 ............................................................................ 3

七、活动流程 ............................................................................ 5

八、任务分配 ............................................................................ 8

九、经费预算 .......................................................................... 10

十、奖项设置 .......................................................................... 13

十一、意外情况处理..............................................................13

一、活动名称:厦门理工学院“慧尔杯”第二届创新发明大赛

二、活动主题: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

三、活动口号:让创新,流行起来!

四、活动背景: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如今,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与此同时,学校里许多细心观察生活的同学时常会灵感突发,头脑里产生一些新奇的创意。因此,希望我校通过此活动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让这些学生有机会分享和学习创新。并且,我们也希望创新能够因此在校园里传播、扩散开来。

学校在去年已经成功的举办过一届创新发明大赛,大赛参与人员200余人,进入决赛团队13个,表现优秀的团队的创新作品初步确认可以申请专利的有7项。

悦分享 同交流 求进步 共成长

1

图一 后门横幅

图二 摆点宣传报名

在比赛中,许许多多的同学表达出了自己的创新想法,同时学习到了丰富的创新知识。过程里,老师的点评和队友的讨论让一个简单的想法变得细致、全面,比赛后更有优秀想法的作品可以申请专利。该比赛也为学校专利班提供了优秀的生源,相信在更加专业的培训下,会有更多的成果展现在大家面前。现在就是我们继续开办比赛,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学习创新能力平台的.时候了。

我们共同努力,让创新在理工成为一种流行!

悦分享 同交流 求进步 共成长

2

五、活动目的:

1. 学校里有些大学生很有创新的天分,通过此活动可以让这些学生有目的性的、充分的

发挥想象,产生真正的、有用的创新成果。

2.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切合实际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课程。(萃智创新专利班)

3. 帮助学生辅导学生申请专利,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4. 通过大赛宣传技术创新知识、专利知识以及指导创业等内容,为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

而努力。

六、活动形式:

赛前培训:

本环节包含两个项目,一是动员大会,二是素质拓展。

第一环节:

该环节比赛与创新方法培训课程学习同时进行,共分为四个课程。每次课程学习完毕后,给出一个创新题目,小组需合作提出解决方案并在下次上课时上交方案给主讲人。只有将三个专题全部解决完成,并且受审通过的参赛团队才有资格进入决赛。

第二环节:

每个团队需讨论决定与创新和专利产品相关的决赛题目。每个参赛团队需要制作PPT等展示材料并于规定的时间前发到指定邮箱,然后于决赛时展示给评委,并且参加答辩。

悦分享 同交流 求进步 共成长

科技模型大赛策划书 篇6

学 生 科 技 协 会 科技模型设计大赛

策划人: 大学生科技协会2011/3/15

一、前言

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实,人类自古至今的每一次重大的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的推动,而科技也给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项新的科技创造往往就是由最初的一个构想、一个模型而产生的。

因此,大学生科技协会精心策划了这次规模宏大,且颇有意义的科技模型大赛。

二、活动介绍

1、活动目的:普及科技知识、提升大学生对科技的兴趣,鼓励大学生发掘自己的一些

奇妙构想,增强大家的动手制作能力。

2、活动背景:科技模型设计大赛是科技协会一年一度的品牌活动,每年总是可以吸引众多

人的关注,所以为了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本社团的知名度,我们决定筹备这次大赛。

3、活动对象:铜陵学院全体学生

4、活动内容

(1)、模型设计大赛

(2)、模型展览

(3)、趣味实验大比拼

(4)、现场互动

5、活动流程

(1)、大赛前我们会组织评委对作品进行筛选,选出大约30个作品进入当天正式比赛。

(2)、大赛分为两组进行,赛前将作品随机编号。第一组各位参赛选手上台介绍制作此作品的想法及作品的精彩之处。

(3)、由大众评审团选出第一组前5名作品进入决赛。

(4)、和现场观众互动,进行有奖问答环节。

(5)、按第一组规则进行第二组比赛。选出5个作品。

(6)、趣味实验大比拼。

(7)、进入前10名的作品由评委打分,决出一、二、三等奖。

(8)、把所有参赛作品摆上展示台,供现场各位观众观摩、学习。

6、活动时间:2011年5月7日

7、活动地点:铜陵学院一区广场

8、主办单位:大学生科技协会

赞助商家

三、市场分析(投资高校活动的优势)

1.学校消费地域集中,针对性强,产品品牌容易深入民心。若是商家能在本次活动中进行宣传,效果可想而知。

2.因为大学生科技协会是铜陵学院较有影响力的大社团,会员人数众多,商家若可以同我们科技协会建立一个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那么将会使商家在校园内外的知名度不断加深,极具有长远意义!

3.便捷的活动申请:商家在高校内搞宣传或促销活动,一定要经过一系列的申请,而通过和我们科协协会合作,贵方可以方便快捷获得校方批准,并且得到我们协会各部

门的大力协作配合。

4.高效廉价的宣传:以往的校内活动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宣传经验,在学校建有强大的宣传网,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为贵方完成宣传活动!

6.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参与人数众多,将对商家的品牌效应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7.“科技模型设计大赛”是科技协会一个品牌活动,给大家舞台展示自己的想法,贴近学生、参与人数多、影响力大、被关注程度高,意义深远,商机无限!

四、宣传计划

1、横幅在一区和二区显眼位置悬挂活动横幅,持续一个月时间。既说明了要开展的活动,同时也为赞助商家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2、海报宣传在全校各宣传栏内张贴大型海报,内容明晰、精彩。在保证相关活动宣传的情况下, 也要最大程度的展示出赞助商的品牌。另外,科技协会自己也拥有几块展板,可以在一区、二区食堂前宣传。

3、传单派发动员广大科协会员在吃饭、放学等人流高峰期派发传单。

4、论坛在活动开始前夕,将在铜陵学院育秀论坛大学生科技协会版块做出宣传,活动结束后也会在论坛上发帖,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五、商家补偿计划

产品展销商家可在我们活动现场设立自己商品的展销柜台,展示和销售自己的产品。

广播台我们会与校广播台和学院校报联系,对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同时我们还会联系校内其他兄弟社团,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以此来扩大商家的品牌影响力。

传单宣传传单上商家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或同时派发贵方的传单。该项目可独立

小册子宣传如商家有自己的宣传册子,我们可协助派发 由商家自己提供

海报宣传海报上商家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并可印上商家Logo,商家自行设计也可

展板宣传展板上可贴赞助商自身的1-2张海报,本板不受其他组织宣传影响。宣传栏宣传 赞助商的传单和海报我社团会在校内和公寓宣传栏内张贴

横幅宣传,在一食堂和二食堂广场可悬挂带有商家特色的横幅。

六、经费预算

商家宣传横幅、海报、商家宣传册,此项目由商家自行提供

大赛获奖选手奖品由赞助商提供

悬挂横幅上缴社管委 400元

印发宣传单及宣传海报300元

大赛所需购买物品300元

趣味实验所需材料200元

合计 1200元

总负责人:邓广丰、赵维东

现场活动负责人:李伟波、范伟

活动组织:科协各部门部长

大学生科技协会

从科技创新大赛看历史研究性学习 篇7

一、历史研究性学习, 指导学生提出竞赛选题

每次参加科技大赛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提出竞赛研究课题是长期困扰教师的问题。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从身边感兴趣的事情着手, 抓住点滴细节, 利用各种渠道获得研究问题的方向;同时, 教师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训练, 教导学生如何观察, 并及时给以示范, 帮助学生完成竞赛课题的提取;通过给学生一些实际的案例提示, 让学生学会独立提出问题;通过安排学生去实地考察,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研究对象, 提出自己创造性的想法;学生通过精炼和浓缩想法, 渐渐步入方向, 并针对自己的创意想法去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进行精炼研究、整理分析、最终提出研究问题和初步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挑选出优秀的选题是展开科技竞赛, 进行研究学习的最初起点, 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决定着竞赛团队下一步思考努力的方向和最终的实现目标, 也影响着团队的决策和方法。

二、历史研究性学习, 帮助竞赛团队正确评价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本上是由学校的竞赛团队或兴趣小组组成, 小组中分工明确, 相互合作, 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完成课题的解决过程和评价过程。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相互评价, 学生能够发现自我, 学会欣赏他人, 懂得自我改进和提高。研究性评价应体现两个精神:全面性和激励性。

1. 全面性。

研究性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小组成员, 也可以是兴趣小组整体;评价的形式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为主, 学生自评、互评为辅的形式, 也可以采取是个人对小组、对集体的评价相结合等;评价的内容就可以多样化了, 个人自评可以谈谈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对研究项目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反思, 找出自身的不足;小组评价可以选派组长对活动经过、研究细节、研究结果给予陈述;教师评价可针对学生学生研究中的态度、方式、过程等加以评述, 促进学生在研习过程中的提高。

2. 激励性。

研究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从而发现自我, 实现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活动中鼓励学生勇敢想象, 大胆发挥, 提出新的论题和看法, 认真对待学生的研究成果, 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和创新, 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激起奋发学习的斗志, 又能了解自己的优点,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 欣赏学生的智慧、特长和个性, 激发学生勇于进取、不断探索创新的研究性学习气氛。

三、历史研究性学习, 在竞赛过程中引入新型学习模式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种脱离教材束缚, 解放学生自我意识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模式, 它从根本上摆脱了书本知识为纲, 教师为中心, 全程以传授和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大赛推陈的是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辅助的立体的、活动的、研究性的学习实践活动, 使学生围绕所选课题进行探讨求知、实践交流和研究合作的学习过程, 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 开放性。

科技创新大赛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全面开放的实践过程。从参赛的选题上, 到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都远远的离开单一学科的限制;从课题的选择上可以就某一个科技项目的单一因素展开研究, 也可以对一个事物的一系列变化进行探究;从竞赛的形式上, 研究性学习走出课堂的45分钟教学模式, 让学生转向生活, 利用图书馆、网络、实验和实践, 最大限度地获取一手资料, 收集相关科学知识;同样在课题的解析上, 竞赛的结论不是唯一的, 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研究办法去得出自己的结果, 不去追求答案的标准统一。这种开放性的研究模式, 有助于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大赛, 建立自己科学的思维品质。

2. 主体性。

科技创新大赛自始至终都体现着学生研究课题的主体地位。从课题的选择、计划的制定、资料的搜集、过程的实施等, 学生都全程参与, 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都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学习的内在动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 不能代替学生去研究, 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3. 探究性。

科技创新大赛关注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 即研究学习活动中学生思维的拓展、方法的实施、资料的归纳和经验的总结等。通过课题研究, 使学生学会获取资料, 提炼观点, 形成结论。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结语

科技创新大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意识, 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收获远远超出竞赛本身的价值, 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荣誉, 更多的是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的重要话题, 历史研究性学习就是以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的课题选择和实施过程更是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谭志昌.试述研究性学习选题的科学性——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的视角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08:81-82.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8月开幕 篇8

在7月21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该中心主任李晓亮介绍,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军队子女学校共35支代表队。共有465名学生、200名科技辅导员参加为期四天的展示、测评和问辩活动。共有351个学生创新项目、200个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参加评选,176项优秀科技实践活动、148幅少儿科学幻想绘画获奖作品参加展示。同时,来自13个国家的22个国际代表项目也将参加展示和交流。

本届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板块,活动内容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竞赛活动包括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展示活动包括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等。

大赛期间将举行开幕式、闭幕式暨颁奖典礼、青少年科技教育论坛、专项奖颁奖晚会等主要活动。

本届大赛除主办单位针对学生项目、优秀科技辅导员、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和优秀科幻画所设的奖外,还有基金会、全国学会、知名高校等设立的20多项专项奖,这将是献给热爱科技创新的青少年们的又一份厚礼。

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十余家中央媒体的记者参加了第二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新闻通气会。(王学健)

背景链接:

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由来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承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要追溯到30多年前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11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这次展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邓小平同志为活动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这就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前身。以后的20多年里,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众多老一辈科学家的重视、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协牵头先后举办了两项全国性的大型青少年科技活动,即“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开始于1982年,2002年更名为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开始于1991年)。这两项活动均为两年举办一届,隔年交替在全国各地轮流举行。从1982年起,已先后在上海、昆明、兰州、北京、沈阳、成都、南宁、长沙、天津、西宁、香港、呼和浩特、合肥、福州等地举办。为适应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发展的状况和前景,也为了与国际上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相接轨,主办单位从2002年开始将两项活动进行了整合,届数相加,定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举办一届。

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发展

大赛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各方面不断汲取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使创新大赛能够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围绕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出了特色,做出了品牌,在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已成为我国国内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每年约有1000万名青少年参加不同层次的活动,经过选拔挑选出500名左右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相聚一起进行竞赛、展示和交流活动,成为展示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最新成果、展现青少年风采的一次盛会。

目前,全國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不仅是国内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的一项重要赛事,而且已与国际上许多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建立了联系,每年都从大赛中选拔出优秀的科学研究项目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等国际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在国际科技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创新设计大赛策划书 篇9

一、活动主题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二、活动目的和意义

通过此次以“环保”为主题的创新设计大赛,一

方面可以锻炼学生们动手设计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在整个机械系乃至全院形成热爱环境、节约资源的风尚。

三、活动内容

参赛作品以“我的T恤,我做主”为设计主线,围绕T恤进行T恤涂鸦设计、徽章设计、手工艺术、剪纸设计、贺卡制作、图案设计、刺绣等等。(可以大胆创新)

四、活动对象

南化院全体学生

五、活动时间

3月29日----4月底

六、活动明细

(1)赛程安排

初赛:由机械系学生会宣传部统一发放纸张,进行图

纸绘画仿真设计,要求设计新颖独特、内容丰富,并上交一

份设计说明书(400字左右),前十五名进入决赛。

决赛:由机械系学生会宣传部统一发放T恤,进行真

实手工设计,将初赛设计内容进行丰富完善。并进行现场个人作品秀。

(2)宣传工作

a海报宣传:在本系及新老食堂广场乃至全院进行海报宣传 b进班宣传:对六系大一新生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班级宣传 c会议宣传:召开本系大一新生宣传委员会议进行宣传 e横幅宣传:在学院进行拉横幅宣传

d现场报名宣传:于新食堂广场进行一至两次现场报名

(3)制作一张本次活动的报名表。

(4)评分细则

满分为100分

作品有创新性,构思新颖,视角独特。30分

主题鲜明,表现突出。20分

整体效果佳,布局合理,画面和谐。10分

内容丰富,表现力强。10分

美工好,色彩搭配合理,生动逼真。10分

设计说明书详细独特。10分

内容积极向上,有教育意义。10分

七、奖励方法(决赛)

最具创意奖一名

最具时尚奖一名

最具风格奖一名

最具人气奖一名

颁发荣誉证书及30元(每人)奖金

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

八、经费预算

400元

科技节征文大赛策划书 篇10

自动化学院

“追寻科技之光,迈步创新之路”

——科技节征文大赛

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建校十周年之际,我院在校训“学以致用”的指引下,为有效延伸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大胆创新,特面向全院学生开展以“追寻科技之光,迈步创新之路”为主题的科技节征文比赛活动。

二、活动目的

引导在校大学生探索科学观,发挥主观能动观,培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体现当代大学生求实进取、博学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同学们更好的利用科技来展示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不仅仅能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科技文化生活,更能够提升我们的科技文化素养。

三、主办单位

自动化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四、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20日—12月1日

五、参赛对象

南京工程学院在校学生

六、参赛形式

1、以个人形式参加。

2、将作品以手稿形式交于*** 截止时间11月27日

3、作品须注明作者姓名,所在班级,及联系方式。

七、参赛作品要求

1、主题明确。要求研究课题或所述内容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内容充实、论述无误。要求作者在所涉及的领域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3、逻辑合理、推理正确。要求作者在作品的论述中引用的原理无误(最好注明出处),文章最后给出的结论没有原则性错误。

4、比赛作品形式不限。调研报告、设计报告、研究作品、创新项目方案、学术论文、科技类小说等均可。

5、作品内容可以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必须在科学范畴内,字数不限。

6、本次比赛要求原创,严禁抄袭他人作品。

八、评审办法

本次大赛由分团委及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担任评委,对作品进行审评。最终评审结果我们将以海报形式公布,并进行相应的颁奖仪式。

九、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个人奖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

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初赛 篇11

10月25日上午,首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湖南分赛区决赛暨首届长炼创新方法大赛决赛在中国石化长岭炼化公司接待会议中心举行。

通过历时8年的创新方法培训历练,经过2个月的精心准备,初赛、复赛两轮比赛的激烈争夺,15个优秀的创新课题从124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大赛通过选手现场陈述、答辩,评委专家现场评审的方式,决定最终的奖项将花落谁家。

15位项目开发代表现场展示了基于TRIZ理论解决各类技术问题的过程和效果。在本次决赛之前,赛事主办方邀请专家精心组织了赛前辅导,并在10月8日组织了专家初评,在10月18日又举行了复赛。15名参与比赛陈述的人员,是从众多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评选出来的。最终“重整生成油管式液相加氢工艺技术开发”、“技术成熟度预测在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等6个项目获得特等奖。

此次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湖南省申报的124个创新项目占全国申报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

四川

11月1日,“首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四川赛区决赛在德阳市创新创业中心落幕,通过自我介绍、现场答辩、评委评分等环节,41个参赛项目分获四个等级的奖项。

此次大赛采用“科协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 主题为“创新驱动 方法先行”。该赛事由四川省科协主办,四川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德阳市科协、成飞科协承办。本届大赛共有41个项目进入四川分赛区决赛,为方便参赛人员和作品展示,比赛分别在成都和德阳两地举行,其中,在成都市举办参赛项目评审,在德阳举行企业参赛项目评审及项目终评。比赛分为“实践组”和“创意组”进行。参赛团队采取自我介绍加现场答辩的模式,接受5名评委的现场评分,最终四川分赛区将参赛团队得分进行排名,评选出特等奖7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10个和三等奖17个。

参赛团队中既有从事高尖端行业的科技工作者,也有来自一线的技术工人,他们经过激烈角逐,“自动钻铆中铆钉状态及质量实时监控问题的解决”、“高温高压恶劣环境下电机密封系统开发”等 7个项目获得特等奖,获特等奖的创新团队参加全国总决赛。

山西

2016年10月25日,首届全国创新方法大赛山西分赛区预赛在太原举行。根据中国科协制定的《首届全国创新方法大赛方案》,山西省科协制定了《首届全国创新方法大赛山西分赛区竞赛方案》,在8月下旬启动了山西分赛区的报名参赛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宣传发动,共有80项创新方法应用成果报名参赛,经过竞赛办公室筛选,符合参赛资格的共有74个项目.

本次预赛,山西聘请本省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专家,采取“先分组讨论、再合议确定”的评审方式,分为两个评审小组,从项目的解题思路、创新方法工具使用的合理性和深入程度,以及解决方案的新颖性、理想度等方面,对项目分析,最终,共有30个项目进入山西分赛区决赛。

11月7日,山西分赛区竞赛经过预赛、决赛等环节,产生特等奖10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44名,并经过一星期的公示之后,采用项目负责人现场演讲、专家定量打分的方式进行,最终评选出代表山西分赛区出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项目。

青海

2016年10月14日,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青海省技术创新方法学会承办的“首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青海赛区)”在西宁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提高冬虫夏草菌丝产量和质量的发酵技术研究”等三件作品获得特等奖。

开展企业创新方法大赛,旨在弘扬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方法,营造创新氛围,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参加全国创新方法大赛青海赛区的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青海之也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青海红枫防火设备有限公司、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4家企业的6个创新作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方法先行”主题,结合企业技术创新难题的解决,通过PPT演讲和答辩,视频、实物、模型、专利等多种形式展现创新成果,反映了企业一线创新工程师的创新热情,展现了企业的创新成果。

首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青海赛区的成功举行,为搭建科协服务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挖掘企业创新潜力,聚集创新资源,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科技创新大赛策划 篇12

关键词:高职,技能大赛,意义

0 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开办较晚,且多数高职院校由原来的中专或技校转型而来,教学中仍然沿用中专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教学中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与企业的沟通,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诸多不适应。举办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为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展示高职教育的成果,增强全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目前高职教育不能很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技能大赛的开展,成为引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可以有效的缩短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对于深化校企合作、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学校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改革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技能大赛能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分析我国开展技能大赛以来每年的赛事,从大赛组织机构来看,有教育管理机构和高职院校,也有企业、行业;从大赛命题和裁判构成来看,有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专家,也有企业的专家和能工巧匠。分析大赛人员构成,从教育机构出发,为了能了解企业对目前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了解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需求,邀请企业专家或能工巧匠参与大赛题目的设计,担任大赛裁判。从企业角度出发,为了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为企业寻求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机构,行业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出资赞助技能大赛,以物流技能大赛为例,先后有多家企业出自赞助。陕西省历届物流技能大赛,均邀请陕西省物流协会和陕西相关物流公司参与大赛活动,负责命题和担任裁判。在大赛中,通过校企双方交流,校方了解了企业用人要求,企业了解了人才培养状况,能及时发现企业所需的人才,在我省技能大赛中,就有企业在比赛现场招聘参赛学生为其员工的案例。

2 技能大赛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提供借鉴

在技能大赛中,各参赛院校通过交流和竞赛,能深刻体会到人才培养相互之间的差距,也能体会到与用人单位要求的距离。就以物流技能大赛而言,首先要求高职学生要有一定的工作规划和设计的能力,其次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对高职学生管理、设计、规划能力的检验,也是对高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检验,更是对高职学生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检验。

从先后担任省级高职和中职物流技能大赛评委,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区别在于除了要体现“技能型”,具备一定实际操作能力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设计与规划能力;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在于具备适当管理、设计、规划能力的基础上,有着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上与本科教育存在有一定的距离,但技能方面要优于本科生。因此,在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界定清楚高职专业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与本科教育有什么区别?与中职、技校教育有什么区别?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切实达到高职办学的目的,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技能大赛能有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第16号文件)》明确提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要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师资队伍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达到教学对“双师”素质的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来自于本科院校,且很少有企业锻炼的经历,即使有些学校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但企业考虑到安全和效益问题,使得多数挂职锻炼都流于形式,尤其是涉及特殊行业的师资,多数教师理论经验丰富,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限。从我参加的几届技能大赛来看,在设施设备操作上,确实有些指导教师能力欠缺,为参加比赛,多数学校聘请企业人员担任实际操作指导教师。在比赛的准备、训练及竞赛中,可以使专任教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给学生指导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4 技能大赛能促使学校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多数学校专业设置大而全,但由于办学资金有限,这就造成了教学中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跟不上教学的需要。日常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即使有实训条件,也非常简陋,如果不走出去参加技能大赛,这些学校一味的闭门造车,看不到培养的人才的不足。通过技能大赛的参加,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凡是企业给予很高评价、比赛结果理想的学校,实践条件相对较好。

对此,我有深刻体会,我们首次参加省内技能大赛,由于我们实践条件简陋,平常教学中学生没有机会动手操作,所以比赛中我们明显感到我们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其他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当然比赛成绩就很不理想。对此,企业也为我们提出很多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回校后,我们在校内实训条件受限制的基础上,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在企业专家参与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加强了校外实习环节,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来学院举办讲座,一起探讨专业技能教学方面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逐步由单一能力训练型转向综合能力训练型。

5 技能大赛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技能大赛中,同样的比赛内容,不同的院校操作的进度、质量、比赛的结果不尽相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各高职院校相同专业培养目标大致相同,但在具体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认识和选取不尽相同。以物流专业仓储学习领域为例,不同院校在教学中所设定的任务不同,学生对于任务的理解导致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不同。加之目前高职的教学内容仍然摆脱不了学科体系的影子,造成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而必须的教学内容要么学时不够,要么知识不全。

我认为,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完全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从不同岗位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人才的培养首先建立在单项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然后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生涯。在课程设置上,不应分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否则,学生学完专业基础课,再学专业课程,造成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对接上的断层,即使单项操作操作能力很强,但综合技能就不敢保证了。

以我所从事的铁道专业教学为例,教学内容上与学科体系相比虽然有所突破,但仍然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类别设置教学内容,专业基础课中有设施设备,主要学习设施设备的构成、原理、操作,例如车辆的构成、参数等,在后续学习的专业课程中,要用到设施设备使用的相关知识,例如货物运输中要设计装车方案,必然要用到车辆的知识,而车辆的知识又学习的较早,到了该用的时候,老师认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不再讲解,而学生又忘记的差不多了,尤其是对于车辆的相关知识不能和实际装车问题相结合综合应用,这就完全暴露了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问题。

参考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几乎所有专业都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当然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改革,任务量大,工作复杂,需要一个漫长的改革过程。由于各高职院校在改革方面的步伐不同,使得培养的人才质量就有了差别。

6 技能大赛可以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学校为主,而培养的人才又是为企业所用,这样究竟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下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就很难保证了。其次,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评价任然停留在理论考试层面,即使有操作能力考核,但很难在整个考核分数中占主要成分。第三,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停留在最终培养结果的评价上,忽视了对培养过程的评价。

从高职技能大赛来看,竞赛的内容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既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考核,也凸显团队合作能力的检验。各参赛院校均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学习的尖子生参赛,但比赛的结果完全不同,其原因就是各院校对参赛选手的评价体系不同,致使比赛中出现种种不足。

所以,我认为,要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需求,在整个评价体系上,要充分考虑企业或行业的参与,在具体的考核中,要注重学生单项操作能力、综合操作能力的考核,重视对于培养过程的监控和考核,把理论考核作为辅助考核内容,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考核为主,适当考虑团队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的考核,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攀登,迫切需要造就大批的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技能大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对高职教育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2]陈炳和.以四个合一六个合一理念构建化工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J].中国职业教育,2006,(30).

上一篇:学历提升招生简章下一篇:家长参加入队仪式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