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管理解决方案(共8篇)
1、项目概况
1.1、威海公务车管理现状
随着威海市政府的发展、经济的日益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车辆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尤其是对于市政府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拥有着各种类型的车辆,车辆的数目也不只是简单的几辆车,因此对车辆的管理逐渐成为机关事业单位日常事务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现有的传统的车辆管理模式己经不能科学的、动态的、实时的对车辆进行调度,同时也不能充分的利用运能,派调业务仅仅是通过传统的人工寻呼方式来通知,也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和经济效益。如何及时的让管理人员了解车辆状况和司机状况以及合理安排车辆、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尽量降低车辆的使用费用及维修费用,对车辆高效优质的智能化管理成为了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1.2、威海公务车管理面临的问题
当前威海市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内车辆的管理,还是比较传统的,主要依赖于纸质条据的管理方式。这种传统的方式,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是很适用的。但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加,数据量会很大,这种方式的正确性、实时性就得不到保证。例如,政府某部门需要适用车辆,需要先提交书面申请,说明使用时间、归还时间等,然后把申请提交给管理员,管理员审阅后,如果申请合理、则批准,否则拒绝其使用。在车辆数量很大的时候,这种方式产生误差的概率会越来越大,例如出现有车可用的情况下拒绝申请者的申请,批准了申请者的申请后而没有车辆可用等等错误,而且这种方式效率不高,时延性很大。
对于威海市政府部门和较大的企事业单位,拥有的公务车辆会多一些,对公车的管理相对完善。根据企业信息化程度不同,有少部分企业已经采用车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虽说采用了电子化管理,但只是对车辆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对于车辆的行踪、运行中所产生的费用仍无法有效的掌控;还有一部分企业仍通过手工登记的方式进行管理,一级一级审批签字,工作效率非常低,对于统计报表功能则不易实现,同时导致对车辆产生的费用报销,没有有效的依据;车辆调度不能及时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发生。随着车辆的增多,运行成本增加,有很多企业提出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想借助现代化手段来进行管理,有效节约公车使用成本并遏制“公车私用”的问题,达到节省车辆开支的目的,减少盗抢风险。1.3、威海公务车管理要求
车辆管理作为一种提高一个企业资源管理水平的手段,必须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适应企业的发展。传统的车辆管理方法主要以人工手动处理,效率较低,只在车辆种类和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可行,而当车辆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统计车辆的使用信息会变得费时,带给车辆管理人员繁重的劳动。先进的车辆管理方法应该是简单、易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结合威海市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本文设计的车辆综合系统期望达成以下设计目标: 实用性:一个软件系统最大的特性就是它的实用性。对本系统来说,车辆管理系统要符合白窑镇镇政府的需要,满足各部门的要求,方便车辆申请者和车辆审批者的使用。这需要有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及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
可行性:在实现一个软件系统之前,首先要判断这个软件系统的可行性。这就是需求分析所要完成的任务,良好的需求分析有助于我们队可行性的分析。可行性分析的目的不是要去解决问题,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行性,而是分析问题是否可以得到解决。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方案可行性等。
科学性: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一个车辆管理系统必须是科学有效的,车辆的内容主要由各个步骤组成,在保证功能性的同时,各个步骤的时效性和正确性应该得到保证。
安全性:安全性是每一个管理系统都要遇到的问题。系统必须制定一套完整防御方案,可有效抵制恶意用户对系统进行的攻击,有力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能够相对安全的部署、运营、维护、升级。
可扩展性:在软件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系统的功能可能需要得到扩展,不断的加入新的功能,这就需要在设计系统时,主要包括开发环境、系统界面、数据库设计等,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有效性:良好的车辆管理系统应该必须是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所以在设计系统时,应充分调研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单位领导的要求,保证系统的科学性、有效性。
2、威海公务车管理解决方案 2.1、车辆管理系统平台的功能: 2.1.1、车辆编制功能
通过对公车实行编制管理可以有效杜绝公务车辆超编,超标。包含各市(州)的编制指标数,下达指标的文号、实有车辆数及编制指标总数等。
2.1.2、车辆信息功能
包含相关单位更新、使用和报废回收三大类车辆基本信息,例如品牌型号、车辆类型、号牌号码(黄、蓝、白)、发动机号、车辆识别码、排气量、入户时间、座位数、颜色、入户日期、使用部门、关联的报废车辆信息、新增车辆编制审批文号等。2.1.3、车辆费用功能
此模块可以帮助管理部门对公车整个生命周期产生的相关费用进行有效管控,其主要包含公车购置费用和使用费用,其中公车购置费用包括公务用车购置价款、车辆 购置税和其他相关支出;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包括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和其他相关支出。2.1.4、车辆使用功能
管理人员通过此模块可以查询正在使用的车辆相关信息,包含驾驶员信息、车辆状态、用车申请、用车审批、出车时间、车辆行驶路线、超速记录、停泊地点等 2.1.5、车辆事故管理功能
此模块记录了事故的重要信息,包括:牌照号码、行驶证号、事故当事人、当事人工作单位、事故发生日期(时间)、事故责任、事故地点、赔偿金额、事故处理单 位、事故概况、报案日期、结案日起、本单位处理意见、上级主管部门处理意见、车辆修理单位、修理作业范围、修理费用等。2.1.6、车辆预警功能
提供各项预警功能,包括事业单位公车超编预警;公车费用预警;车辆的维修、保养、保险、年检以及驾驶证有效期等到期预警提醒等。2.1.7、GPS追踪定位功能
用以监视车辆的行驶路线、停泊地点,避免不经济地行驶,包括对车辆的出车时间、途中用时、到达时间、回程时间、停车时间、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轨迹分析、迟到管理、进出地点、网点管理、线路管理、里程统计、油耗管理、数据统计等业务并进行报表分析。2.1.8、代办事宜提醒功能
用于对管理人员待审核事宜的提醒,包括申请人,申请时间,申请事宜,审核人等信息 2.1.9、定点服务单位管理功能
对现有的定点服务单位进行管理。信息包括:服务单位名称、服务类型(如:燃料供应、维修保养、保险)、服务截止期限、联系人、联系方式、单位地址等。2.1.10、公众监督功能
该系统设有专门的电子邮箱和电话,供公众举报公车在使用过程中的违规、欺诈行为等等 2.1.11、查询统计功能
此模块可以对相关联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报表,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公车数量统计、单位车辆里程统计、油耗统计、事故统计、费用统计等。2.2、移动管理平台的功能 车辆信息电子化
随着政府车辆的增加,对车辆进行集中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平台可以将单位内的所有公务用车进行统一管理,方便车辆信息查找,提高工作效率,让管理的更加科学化。管理内容涵盖车辆的基本信息(如车牌号、车辆类型、颜色等)、加油记录管理、维修保养管理、违章记录管理、事故记录管理、年检记录管理、保险记录管理、车辆清查管理等信息。车辆调度合理化
改变传统落后的调度模式,从传统语音调度模式转变成可视化调度。系统建立起了公务车与管理端之间迅速、准确、有效的信息传递通道。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车辆状态,以及所在的地理位置,可以及时的调用最近距离、最合适的车辆,迅速下达调度命令,从而减低损耗,提高效率 车辆行踪图形化
平台提供卫星定位方式,管理人员通过地图可以直观的看到车辆的行驶轨迹、车辆历史轨迹及所在的地理位置,并在地图上标注车辆的状态、行驶时间、行驶方向等基本信息,使管理人员对车辆的实际行驶路线进行有效把控,做到“有迹可寻”、有备可查。可以有效节约公车使用成本并遏制了公车私用,真正做到了车辆管理一目了然,丰富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手段,使管理的更加科学和有效 运行成本透明化
平台记录车辆的运行费用,包括维修保养、加油费、保险费等信息。一目了然的运行成本信息,不仅实现了公务用车消费的真正透明,还实现了对政府公务用车的有效监管和信息公开,以提升“三公消费”公开的透明度和社会认可度,倡导“阳光权利”。车辆维护智能化
平台提供了信息提醒功能,及时的信息提醒,可以确保工作的及时性, 有效降低沟通费用、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提醒主要包括保险、保养、规费、驾照年检、车辆年检等提醒。
平台提供预警功能,系统会预先纪录每辆车的理论油耗,当实际行驶的油耗超过理论油耗后,系统会自动报出预警信息,管理人员可根据车辆行驶轨迹、行驶里程等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可有效的控制偷油、公车私用等现象的发生。车辆审批便捷化
在主要的业务环节中,平台提供了相关的审批功能,主要包括车辆申请审批、车辆维修审批、定期保养审批等,司机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并上传到系统中作为审核依据。通过审批功能,可以有效控制车辆的相关费用,并保证了车辆使用及维护的真实性。同时,改变了传统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利用电子工作流方式,使工作流程图形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统计分析直观化
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公务电话系统由控制中心、停车场、车辆段、换乘车站、普通车站等站点构成。其中控制中心设置软交换核心控制设备ZXSS10 SS1B、中继信令网关MT256、两台ZTE8905交换机、两台ZTE3952交换机, 并在27个站点各部署了1套接入网关MSG5200设备。控制中心的软交换系统核心控制设备ZXSS10 SS1B, 主要完成控制中心和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用户的呼叫控制、信令处理、语音路由、协议适配、业务代理、CDR文件生成等功能。控制中心的软交换核心服务器通过传输系统提供的以太网接口与各个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实现公务通信, 控制中心内部的软交换核心服务器、中继网关、接入网关通过控制中心为软交换设置的三层以太网交换机互通;软交换核心服务器与中继网关 (内嵌信令网关) 之间采用H.248/SIGTRAN协议互通, 与接入网关之间采用H.248、SIP协议互通。控制中心的内嵌信令网关的中继媒体网关MSG9000设备, 用于解决与市话、无线集群等其他电话系统的互通问题。此外, 各车站设置的综合接入设备通过接入交换机和传输系统的10/100M接口连接, 通过主备用通道构成公务电话网, 具体组网图如下如图所示。
2 郑州地铁公务电话软交换系统维护中发现的问题
在近期的运营维护工作中, 我们发现当公务电话软交换系统主用通信通道中断时, 公务电话交换机及传输设备能够正常倒换到备用通道上, 基本不影响用户使用。但是如果在设备切换的过程中, 有用户正在通话, 他们的通话将被中断, 用户需要重新拨号才能继续通话。也就是说公务电话软交换系统无法实现无缝切换。因此, 如何使正在通话的用户感知不到设备倒换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3 软交换系统无法实现无缝倒换的原因分析
3.1 核心网设备ZXSS10 SS1B、MSG9000设备倒换对业务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 对处于主备工作状态的核心网设备ZXSS10 SS1B的NIC单板、SSN单板、SC单板进行倒换测试, 倒换时不影响呼叫, 且不影响计费功能, 系统处理单元倒换正常。对MSG9000网关设备进行倒换时, 系统前后台运行正常, MSG9000与软交换之间SCTP正常, 系统能够实现无缝切换。因此, 核心网设备ZXSS10 SS1B、MSG9000设备主备倒换时, 用户可以正常完成通话, 不会因为设备主备倒换而影响到通话语音的质量。
3.2 承载网ZTE8905交换机、ZTE3952交换机及接入设备倒换对业务的影响
公务电话软交换系统正常的电话接续过程如图所示:当OCC控制中心节点公务电话与二七站节点公务电话通话时, 需要经过OCC控制中心节点的AG接入设备、ZTE8905设备、ZTE3952设备、OCC控制中心节点的S385设备, 通过传输线路到达二七站节点的S385设备和AG接入设备完成数据的传输。
(1) 情况一:ZTE3952-1、ZTE3952-2、ZTE8905-1及ZTE8905-2交换机之间通信断路的影响。通过OSPF路由冗余测试和VRRP冗余测试证实:如果此时, 四台交换机之间出现通信线路中断, 设备会因为物理连接端口断电而快速切换到备用设备, 切换时间短暂, 可以忽略不计。实验发现主用或备用一侧交换机之间通信断路不会影响用户通话。
(2) 情况二:传输节点设备S385与二七站S385之间通信断路的影响。S385之间使用SDH方式传递数据, 与数据域不同, SDH传输位于OSI/RM七层模型的一、二层, SDH帧结构中包含大量开销字节, 收敛速度很快, 一般倒换时间在50MS以内, 测试时部分以太网业务的倒换时间为0或者小于几个毫秒。实验发现S385之间通信断路也不影响用户通话。
(3) 情况三:ZTE3952交换机与传输节点设备S385之间通信断路的影响。如果OCC控制中心节点的ZTE3952-1与S385设备之间物理线路中断, 3952-1会通过广播找到新的路由并迅速将业务数据传递至ZTE3952-2, 之后通过备用传输通道将数据传递给二七站节点的AG接入设备。但是当二七站AG接入设备回送数据信息时, 二七站节点AG接入设备的ARP缓存表中存放的依然是ZTE3952-1的MAC地址和交换机的虚拟网关地址 (IP地址) 的对应信息, 二七站节点AG接入设备将继续沿主用传输通道向OCC控制中心节点AG接入设备发送数据, 然而这时主用传输线路已经在ZTE3952-1与S385之间断开, 站点回送的数据信息将无法通过主用通道传递。这时需要等待ARP信息老化 (ARP老化机制是指ARP缓存中MAC地址与IP地址对应信息超过最大存储期限后, ARP缓存表项被移出, 并且通过另外一个ARP请求来获得新的对应关系) , 之后二七站节点的AG接入设备会广播一个ARP请求报文, 包括OCC控制中心节点ZTE3952设备在内的所有主机设备都会收到该请求报文, 由于此时OCC控制中心节点ZTE3952-2设备地址 (即交换机虚拟网关地址) 与请求得到的IP地址一致, 所以ZTE3952-2交换机将响应这个请求, 并建立通信通路, 回送信息被传递。然而, ARP老化时间默认值为180秒, 这样的延时直接导致语音业务中断, 用户需要再次拨号继续通话。
通过核心网设备SS1b、MSG9000设备倒换测试;ZTE3952-1交换机、ZTE3952-2交换机、ZTE8905-1交换机及ZTE8905-2交换机之间通信断路测试;传输节点设备S385与二七站S385之间通信断路测试;ZTE3952交换机与传输节点设备S385之间通信断路测试, 发现ZTE3952交换机与传输节点设备S385设备之间断路是通话时设备倒换正常仍使正在通话的业务中断的原因。因此, 解决ZTE3952交换机与传输节点设备S385设备之间断路导致通话中断是本方案的重点工作。
4 解决公务电话软交换系统无缝切换的方案及效果
4.1 思路
解决ZTE3952交换机与传输节点设备S385设备之间断路导致通话中断, 需要跨过交换机ARP老化机制, 使OCC控制中心节点交换机ZTE3952-1设备与传输节点设备S385中断的消息瞬间告知给目标站点的AG接入设备。从而减少倒换时间, 避免承载网络丢包, 增强通信系统倒换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 方案
由于传输设备的透传技术可以毫无改变的将信息传递给目标节点, 我们在传输设备S385透传设置中加入链路状态信息 (透传链路状态信息在开局设置时不是必选项) , 通过传输备用通道将ZTE3952-1与S385节点中断的消息告知给站点AG接入设备, 这时, 站点AG接入设备在收到ZTE3952-1与S385节点中断的链路状态信息后, 将直接通过ZTE3952-2及备用通道回送数据, 成功地跨过了ARP老化机制。通过实验, 使用该方案后, 在双方通话时拔掉传输设备连接接入设备的主备用线路的任何一条, 通话都不会中断。至此, 公务电话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设备的无缝倒换功能。
5 总结
一、培训机制不健全
“十一五”期间,我国公务员培训法规政策呈现出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特征,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细化和调整。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7年颁布的《“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2008年颁布的《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等对公务员培训进行了系统化的规定。但是公务员培训条文规定缺乏执行的方式和手段,缺乏操作性,对怎样执行没有更明确的指导性,一定程度上造成机制的不适应。
1、培训标准不健全。对各级各类公务员培训的目标、内容质量等缺乏有效的规定,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各类人才需要哪些知识,究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以及是否达到要求,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考核体系。
2、培训管理力度不够。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少,有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制度等难以严格执行。
3、培训时间无法保证。发达国家采用超配的方式来保证公务员培训的时间,德国公务员超配三分之一,香港公务员超配20%,我国企业超配20%,也就是说保持20%永远在进行循环培训。目前我国公务员配置相对不足,公务员培训与原有工作不能完全脱钩,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不能有效协调,使培训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4、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在公务员培训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度和措施保证,也缺少相应的奖教奖学制度。同时,公务员自身的培训动力不足,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与片面化地精简机构有一定的关系。在精简机构和提高效能的要求下,一方面公务员的工作效率获得了提高,另一方面,机构的人事使用状况趋于紧张,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和公务员本身可能存在忽视培训的情况,认为培训只是形式,因此出现培训无法正常开展或走形式的状况。
5、培训和各管理环节脱节。公务员培训与公务员考核晋升不能有机地结合,使得公务员在参加培训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动力,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培训,是上级规定的“要我学”,而不是从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完善自我的角度自觉形成“我要学”的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干部参加培训教育的积极性,大大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二、培训资源不匹配
我国公务员培训资源呈现“缺经费”、“缺师资”、“缺教材”的“三缺”问题,而且存在着数量上相对过剩和质量上相对不足的不匹配现象。
1、培训经费不足。在培训经费方面,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预算体系,采用人头费包干制,没有培训费项目,参加培训人员的培训费用由其所在单位负担。虽然有的地方规定列入财政预算,同级财政予以保障,但是面对全员培训和其他不断深化的培训要求,巨大的财政开支成为限制培训的无形障碍,即所谓的“缺经费”。
相比较而言,欧洲许多国家将公务员的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且有具体的数目规定,使公务员培训在经费上有充分的保障,比如欧盟总部规定公务员每人每年培训费为600欧元且逐年增加,2001-2005年其培训经费预算增加了5倍;荷兰规定公务员年培训经费为工资额的7%,人均达到3500美元;法国规定公务员培训经费为工资额的1.2%。
2、培训机会不均等。培训经费的不足某种程度上导致培训机会不均等,培训服务不均衡。不同行政层级的公务员接受的培训次数、培训的质量和培训内容具有差异性。比如,由于要按照不同级别进行培训,对领导的培训可能要在经费、师资和培训的质量方面明显高于其他一般公务员的培训,这就产生了培训服务的不均衡性。
3、资源相对过剩与优质资源不足并存。我国公务员培训基本上由各级行政学院或政府部门所属的培训中心承担,培训市场的开放度和竞争性不强。目前我国有12000多所行政性的培训机构,高于高校十倍,构成了我国充足的公务员培训资源,并且呈相对过剩的态势,造成培训机构之间争夺资源恶性竞争的局面。同时,各培训机构水平良莠不齐,优质资源相对不足。行政性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多由党校和行政学院人员或临时外聘来的人员组成,其教学水平和教学内容有限,还停留在相对陈旧的宣传解说阶段。同时,公务员培训教材存在着针对性差、版本雷同、缺乏适应性等问题。
比较来看,欧洲公务员培训大多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荷兰将原隶属于政府的培训学院全部私有化,政府的培訓项目按照规定的程序,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规定一万欧元以上的项目要在全国公开招标,五万欧元以上的项目必须在欧共体15国内公开招标。政府培训项目引入竞争机制公开招标作为一种国际趋势,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增强了培训效益。
三、培训方法不适当
1、培训需求导向弱化。公务员需求导向弱化问题主要表现为培训实用性不强。这主要是指培训内容缺乏差异化、岗位培训缺乏个性化以及培训目标缺乏层次化的问题。培训内容缺乏差异化涉及培训的成本、公务员个体培训需求以及分类分级分岗培训的细化等问题。
按岗位性质培训,比如执法类公务员培训,虽然具有共性,且分类分级分岗培训具有同质性导向,但是在培训时往往无法具体到某个岗位。每个岗位的培训又需要与地区发展目标、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和岗位职责的特点结合起来,致使培训的统一目标无法有效实现。
比如基层公务员培训与实践相脱节。基层公务员主要包括乡镇公务员、街道公务员和执法部门基层公务员,这些公务员与公众直接接触,是公共权力部门的代表和执行者,因此,基层公务员的培训需要的是事务性、技术性和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以及公务员政治素质和精神的养成。而且基层公务员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需要灵活应变,因此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就成为培训的重要依据。但在实践中,基层公务员的培训往往与实践脱节,无法有效适应工作需要。
2、培训内容不规范。在公务员培训内容方面,存在理论与实践错位和培训内容固化问题。理论的升华和经验的总结只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适用,因此在培训某些理论时,如果无法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或者忽略某些特定条件都会致使与实践脱节。而培训内容一般都是由中央到地方层层规定,虽然都是基本指导性意见,但对基层部门而言是必须执行的意见,而且需要施教机构根据地区特色、行业特色和部门特色进行理论再创造,才能适应培训需求,而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培训针对性不强。不同职位、行政层级和岗位的公务员有不同的培训需求,即使上述条件相同,不同年龄的公务员也有着不同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理想,培训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导致公务员的培训兴趣点各不相同。而公务员培训内容存在着缺乏针对性和能力导向性不足问题。比如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如果新录用的公务员具有行政管理专业背景,那么他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就比其他学科背景的公务员更系统。而在能力方面,很多公务员的个人能力也是各有差异,然而在组织培训中,大多数组织采用一刀切方式,虽然有分类分岗分级培训,但是无法在公务员个体的核心竞争能力方面提高其素质。
在公务员培训工作中,各地公务员培训除了指定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之外,还设定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但是选择余地较小,不能满足那些高素质、基础好和求知欲较强的公务员的需要。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的任职培训大多带有补课的性质,培训重点不突出,培训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学了不管用。尤其是分级分类培训不够,没有完全根据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培训等不同的类别对不同的公务员进行分类培训,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公务员的学习积极性,浪费了培训教育资源。比如公务员的初任培训,通过考试新录用的公务员基本素质较高,但缺乏综合的行政管理知识。而军队转干人员中,虽具备一定的技能和政治素质,但可能缺乏基本的行政管理知识,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类别进行培训,而不是以一刀切的形式展开培训。在领导的任职培训中,缺乏职业生涯发展培训。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领导有着不同的职业目标,而这些目标决定了其职业追求也存在差异。
4、培训形式(授课方式)单一。在当前的公务员培训实践中存在着培训失效或无效的困境。必须引入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启发式、互动式等现代培训方式。这些新兴的培训方式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到公务员培训中,将有助于吸引公务员在培训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分享,从而实现培训的有效性。
四、培训效益不显著
公务员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培训需求调研,也包括培训效果评估,我国公务员培训往往只注重培训环节,而对“一头一尾”缺乏重视。我国进行了大规模公务员轮训,培训效果却不甚明显,主要体现在:
1、培训效果评估缺失。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公务员管理的一大难题。如何来判断培训是否具有实效性、如何提升这种实效性是各国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企业组织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前我国的公务员培训侧重于抓培训学习过程,忽视培训效果的评价考核工作,也缺乏后续的跟踪管理。而且公务员培训与晋升之间存在“断裂带”,出现了“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培训成绩好坏一个样”的现象,给逃避培训人员制造了可乘之机。缺少對培训综合管理机构的监督,培训规划、培训理论研究、培训内容的规范性、针对性、实用性就没有了保障;缺少对师资队伍的监督,正常的教学秩序、正常的课堂纪律、创新的教学理念就没有了保障;缺少了对单位部门领导的监督,培训与使用的有机结合、激励机制的全面落实就没有了保障;缺少对培训对象的监督,学员学习就没有了压力,培训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公务员培训效率不高。一是培训内容的重复性问题。公务员的培训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重复性,比如政治理论培训和廉政规范培训,因为内容存在交叉性,而且施教机构并没有完整系统的规划,因此在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上缺乏无缝隙的连接,导致培训内容趋向雷同,培训效率不高。二是培训利益的固化问题。我国公务员培训一般由行政性培训机构承担,虽然培训机构之间存在竞争,但由于存在长久的合作关系和某些行政关系,致使培训利益固化,这不利于展开竞争,而且使培训机制也陷于僵化。另外,公务员缺乏价值认同也是造成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公务员培训的主旨在于提升公务员能力,而不是完成组织的任务。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公务员培训都是按照组织的要求进行的,公务员个体的培训需求往往被忽视,最终导致组织需求压制了个人需求,对于培训的价值无法达成一致,使公务员的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综上,针对目前公务员培训存在的机制、资源、方法、效益等焦点问题,亟需寻求相应的解决路径,使我国的公务员培训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5年公务员及参公管理人员工资改革方案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合理工资差距。国家建立公务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一、基本工资:
办事员2800元;科员3000元;副科级 3100元;正科级 3300元;副处级 3600元;正处级 4000元;副厅级 4400元;正厅级 5000元;副部级 5500元;正部级 6000元。办事员三周年按科员对待;科员五年按副科级对待;副科级十周年按正科级对待;正科级十周年按副处级对待;副处级十周年按正处级对待;正县级十五周年按副厅对待;副厅级二十周年按正厅级对待;初次套改以累计年限对应的职务待遇确定基本工资。
二、工龄工资:
每年60元,以虚年计算,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三、奖励工资:
每月300元,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发,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继续发放。三年一调。
四、补助工资:
1、车补,随工资每月发放,标准=基本工资÷5,逢一进十。
2、取暖补助,一年发放一次,标准=基本工资÷3,逢一进十。
3、出勤补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无顾不至每日扣发30元,经单位领导批准的病假、事假和国家规定的节假日等0元。三年一调。
4、山区补助,农村和山区公务员享受山区补助,标准=基本工资÷10,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5、地区差别补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区差别工资。
除养老、医疗补助按现行政策执行外,公积金、独生子女费等一切现行补助全部废止。
五、新参加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确定方法:高中、技校、中专以办事员确定;大专以科员确定;本科以副科级确定;硕士以正科级确定。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认真查找公务接待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全县公务接待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打造优良的公务接待环境。
二、治理重点
1、规范接待程序。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务实节俭、集中管理、对口接待的原则。对于县里统一组织的公务接待,各单位、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林甸县公务接待工作规定》的程序落实接待任务。各单位、各部门因工作需要自行安排的公务接待,要参照《林甸县公务接待工作规定》,做好公务接待登记备案工作,对接待时间、地点、事由、来宾人数、参陪人 2
数、领导审批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
2、严控接待范围。坚持对口接待,各单位、各部门严禁擅自扩大和将非公务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严禁领导干部在参加会议、学习、培训期间用公-款相互宴请;严禁以各种联谊活动名义用公-款请客送礼。
3、严格接待标准。对于县里统一组织的公务接待,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林甸县公务接待工作规定》关于用餐、住宿等相关要求,不搞超标接待。各单位、各部门自行安排的公务接待活动,接待标准也要严格按照《林甸县公务接待工作规定》执行,并且公务接待列支额度不超过当年预算安排公用经费的2%,严禁提高用餐、住宿标准,严禁组织消费娱乐、健身活动,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4、简化接待形式。公务接待不搞礼仪性迎来送往,不悬挂或张贴标语横幅,不安排题词题字,不组织专场文艺汇演,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鲜花、水果及高档用品;参观考察要轻车简从,严格限制陪同人员,严禁安排与工作内容无关的项目考察;陪餐人数不得超过接待人数,坚决杜绝一客多陪;恰逢工作需要外,不去旅游景区参观体验,不安排与工作无关的娱乐活动。
三、工作步骤
治理工作时间为9月底至12月中旬,分五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9月30日至10月15日):各单位、各
部门要认真学习省市关于开展公务接待专项治理的有关要求,按照本方案的安排,研究制定各自的具体方案,全面做好宣传发动、舆-论引导和组织部署工作,营造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氛围。
2、自查自纠阶段(10月16日至10月31日):各单位、各部门要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市委、市政府“十项规定”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及《林甸县公务接待工作规定》,针对公务接待中存在的超标准、超规格、超范围接待和铺张浪费等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自觉加以整改。
3、组织检查阶段(11月1日至11月20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县纪委、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采取专项督查、集中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各单位、各部门自查整改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落实工作迅速、整改问题彻底的,要通报表扬;对组织领导不力、自查自纠不到位的,要给予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4、整章建制阶段(9月30日至11月20日):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专项治理工作全过程,严格按照中央、省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加以规范。各单位、各部门要针对自查自纠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县委、县政府出台的相关公务接待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建立长效投机,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果。
5、总结收尾阶段(11月21日至12月15日):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总结专项治理工作,形成书面报告报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复核,确保已解决的问题不反弹。
四、有关要求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全县公务接待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张希发担任,副组长由县常委、纪委书记彭少华,县委常委、副县长姚洪伟担任,成员由县四个班子办公室主任、监察局局长、接待处主任、财政局局长、审计局局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负责情况收集、组织检查、总结通报、上报进展情况等工作。各单位、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落实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2、分工负责,积极推进。专项治理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各单位、各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县委办公室负责党群部门和各乡镇(场)的专项治理工作;政府办公室负责县政府直属部门的专项治理工作;县委宣传部负责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县信访局负责汇总群众在公务接待方面的来信来访问题;县公安局负责改进警卫工作;县财政局、审计局负责公务消费管理和审计;县接待处负责县里统一组织的公务接待改进工作。以上各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每月10日前将公务接待治理情况分别报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
查室。
公务接待用餐必须遵循“有利工作、热情周到、务实节俭”的原则和“归口列支、统一管理、总额控制”的要求,严禁大吃大喝、挥霍浪费,坚决杜绝超标准接待和利用公款进行非公务接待等行为。
二、用餐要求
(一)用餐形式
一般不得安排宴请,确因工作需要,可安排一次工作餐。用餐一般采用自助餐形式,确实不具备采用自助餐条件的,可安排桌餐。
(二)用餐标准
早餐标准:每人每餐不超过30元;午餐和晚餐标准:每人每餐不超过120元。
(三)菜品安排
自助餐原则上不超过六冷菜、六热菜、四点心(主食)、两个汤的标准,以家常菜为主。
(四)陪餐安排
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
(五)用餐地点
公务用餐原则上在校内餐厅就近安排,如确因接待需要,可安排在校外,但需提前报经校长办公室和分管校领导同意。
(六)其他要求
1.除外事接待和招商引资等活动外,省内公务接待用餐一律不准饮酒;
2.工作日午餐严禁饮酒;
3.用餐时不上香烟;
4.根据规定确需饮酒的,不上高档酒,酒水金额一般不得超过菜金的40%。
三、用餐申请及审批
全校公务接待用餐严格实行申请和审批制度,由校长办公室统一归口管理。
(一)用餐申请
各单位经办人员根据工作实际和接待需要,如实填写《校公务接待用餐申请单》(以下简称《申请单》)后报送校长办公室。接待对象及人数、用餐类型、申请金额、陪餐人数等内容填写不完整或不准确的《申请单》不予受理。
(二)用餐审批
各单位用餐申请由校长办公室主任审核并呈分管校领导签批后可安排用餐。如遇特殊情况需临时进行公务接待,由校长办公室主任审核并报请分管校领导口头同意后方可安排,但事后需及时呈分管校领导补办审批手续。
四、用餐费用报销
(一)《申请单》存放在校长办公室,由各单位经办人员根据需要到校长办公室综合科填写并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餐费由承办餐厅与办公室统一办理结算。餐费一般须当月结算,最长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不予报销:
1.未履行申请审批手续,先行安排用餐的;
2.发票未经分管校领导或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的;
3.发票金额超出《申请单》填写金额的;
4.持非餐饮发票的;
5.超过3个月结算期限的;
6.其他违反接待规定和用餐管理办法的情况。
五、自有资金业务接待
各院部、部门使用自有资金进行业务接待的,应严格按照本规定中关于用餐标准、用餐要求等内容执行,餐费发票须经分管校领导签字后方可报销。
六、监督和检查
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定期会同校长办公室、财务处、审计处对学校公务接待和各院部、部门业务接待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者要严肃追究和处理。
七、附则
固有振动特性分析在飞机设计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如分析模型用于颤振分析、静气动弹性分析、动力响应分析, 分析结果用于指导地面共振试验, 选取激振器位置, 确定支持系统频率要求等。但是, 由于模型简化、连接刚度不确定、材料分散性等的影响, 固有振动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不同程度的出入。因此,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 (CCAR) 和美国联邦航空规章 (FAR) 均要求, 必须进行全机地面共振试验, 获得全机各部件的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振动形态, 以修正飞机固有振动分析模型, 提高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本文根据国内第一款5座单发涡桨轻型公务机的研制需要, 根据规范要求制订了公务机全机地面共振试验的方案, 对悬挂系统方案进行了论证, 并通过预试验检验了试验方案的有效性, 为公务机全机地面共振试验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 试验方法
图1所示为国内自主研发的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5座单发涡桨轻型公务机。飞机采用下单翼、低平尾、单垂尾的常规布局。根据研制需要, 应进行该机的全机地面共振试验。全机地面共振试验是依据共振原理进行的大型结构动力学试验, 试验方法主要有多点正弦激励纯模态法和多点随机激振法:
2.1 多点正弦激励纯模态法是用多个激振器同时进行正弦激励, 通过调节激振力大小和分布来补偿结构内阻尼, 以激出结构等效无阻尼模态。其试验原理直观, 属于经典的试验方法。但调节力的分布非常麻烦, 在模态耦合严重时会影响试验周期。
2.2 多点随机激振法是用多个激振器同时进行随机激励, 测试飞机的频响函数, 并进行模态识别, 从而得到各阶模态参数。其试验周期短, 数据一致性好, 适合于大型结构的模态试验, 但对测试设备的要求高, 且激励能量大小对测试精度有影响。
本文结合上述两者的特点, 首先用多点随机激振法确定公务机的各阶模态分布, 再用多点正弦激励纯模态法进行模态确认, 并检查模态的指示函数、模态确信度 (MAC) 和模态质量正交性。
3 试验方案
如图2所示, 全机地面共振试验时, 采用橡皮绳悬挂模拟飞机的自由-自由状态。悬挂支架由4根立柱、2根横梁搭建前后两个龙门架, 再由一根自平衡梁沿航向方向组成一个自平衡支架系统。飞机通过3组橡皮绳悬挂在龙门架上。前后各连接一个手拉葫芦及钢索等起吊保护装置, 以便试验时对飞机进行起吊及保护。考虑飞机前机身段在吊挂载荷下容易变形, 因此前挂点选择在发动机支架根部。为此, 在发动机上整流罩开孔, 用钢索将发动机支架和橡皮绳组连接。后挂点位于后机身隔框处, 用包带兜住隔框并在机身中轴线处结成起吊环, 通过钢索与橡皮绳组连接。前后橡皮绳组均用加力丝杆连接在横梁上, 以便飞机水平状态的调整。为确保飞机安全及吊装便利, 在前机身橡皮绳组下方增加了一根起吊横梁, 用钢索将其连接到发动机支架上, 起吊横梁上方通过钢索及手拉葫芦连接到龙门架横梁。后机身同样在橡皮绳组连接位置通过钢索及手拉葫芦连接龙门架和包带起吊环。
4 橡皮绳组选取及刚体频率计算
根据飞机地面振动试验标准 (HB5861-1984) 的规定, 全机地面共振试验支持系统的固有频率应不超过飞机最低阶固有频率的三分之一。因此, 确定悬挂支架及悬挂位置后, 应计算评估每组橡皮绳的根数及长度, 保证橡皮绳组的刚度满足支持系统频率要求。
拉伸试验结果表明, 橡皮绳单根刚度为480 N/m, 单根承载能力为34kg, 且橡皮绳长度越大, 刚度越小。因此, 根据悬挂点的分布, 在保证承受整机重量的情况下, 前悬挂点每组橡皮绳应为26根, 后悬挂点橡皮绳组应为28根。
计算橡皮绳组成的支持系统的刚体频率时, 根据安装图将支持系统简化为如图3的力学模型, 用弹簧元模拟橡皮绳组。其中, M为飞机的质心点, k1、k2、k3分别为前挂点、后挂点的橡皮绳组刚度, k4、k5、k6为各点的侧向刚度。然后, 利用单摆微幅振动的原理计算橡皮绳组回复力, 进而确定回复刚度。结果表明, 橡皮绳悬挂系统刚体频率最大值为1.46 Hz, 而飞机最低阶弹性频率的理论计算结果为8.92Hz, 满足试验要求。
5 预实验
为了验证试验方案的有效性, 在系统装配完成后, 进行了预试验。结果表明, 支持系统最高阶固有频率为1.19 Hz, 试验中测得的最低阶固有频率为机翼对称一弯7.68 Hz, 满足“支持频率小于飞机最低固有频率三分之一”的要求。测试过程中, 悬挂系统状态稳定, 多点随机激振法和多点正弦激励纯模态法结合的测试效果良好。预试验结束后, 未发现悬挂系统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
实现三大突破
此次印发的两个规定,实现了公务员分类管理三方面的重大突破。
第一,基本明确了行政执法类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适用范围。根据两个规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指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为机关履行职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的公务员,其职责具有强技术性、低替代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根据工作性质、专业特点和管理需要,在以专业技术工作为主要职责的机关内设机构或者岗位设置。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对行政相对人直接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职责的公务员,其职责具有执行性、强制性。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根据工作性质、执法职能和管理需要,在以行政执法工作为主要职责的机关或者内设机构设置。
第二,确定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序列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序列。根据两个规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按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序列进行管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按照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序列进行管理。两类公务员职务序列分别设置11个职务层次,从而解决了两类公务员职业发展阶梯过少、职业发展通道过窄的问题。
第三,确定了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对于量大面广的基层公务员而言,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攸关其经济待遇和切身利益。根据两个规定,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最高职务层次“一级总监”对应的最高级别是八级,行政执法类最高职务层次“督办”对应的最高级别是十级,这分别相当于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巡视员和副巡视员对应的最高级别。
跨类流动与平衡比较
两个规定,对公务员分类管理中的尖锐问题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制度设计。任何国家的公务员分类管理都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公务员是否可以跨类流动及如何跨类流动?二是平衡比较多样化的职务序列的标尺是什么?两个规定对此做出了比较明确的回答。
第一,有限度跨类流动。比如,可以通过“转任”实现公务员跨类流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转任,一般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范围内进行。因工作需要,也可以在不同职位类别之间进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范围内转任的,一般转任相同专业的职位。因工作需要,也可以转任到相关、相近专业的职位。对因工作需要转任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一般应当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工作满五年,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综合考虑其任职经历、工作经历等条件,比照确定职务层次。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转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的,应当具备拟转任职务所要求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等条件。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转任,一般在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范围内进行。因工作需要,也可以在不同職位类别之间进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转任其他职位类别职务的,一般应当在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工作满五年,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综合考虑其任职经历、工作经历等条件,比照确定职务层次。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转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的,应当具备拟转任职务所要求的条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两个规定,公务员跨类流动不是采取底部打通的办法,而是“比照确定职务层次”。这样就较好地协调了“专才”与“通才”之间的使用矛盾。
第二,两个规定明确了以“级别”而不是“官位”作为平衡比较各类公务员制度序列的统一标尺,这体现出一种极其重要的制度建设价值导向。
根据两个规定,可以描绘出一幅以职务层次为横轴,以级别层次为纵轴构成的“坐标系”。根据不同类别、不同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在科层制中的“坐标”位置,可以确定专业技术类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基本工资待遇。
目前有些地方,基本工资在公务员全部工资收入中占比过低,如果能够提高到较为合理的水平,那么根据规定的安排,专业技术类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务晋升、级别晋升都可以对两类公务员发挥足够的激励作用。
对两类公务员区别管理
根据职位类别,两个规定对两类公务员采取了有区别的管理制度安排。
就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而言,区别管理立足于战略性人才资源的开发。根据工作需要,机关可以按照公务员聘任有关规定,对部分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实行聘任制。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应当按照继续教育的要求和知识更新的需要,接受专业技术培训。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两年以上或者已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可以按照公务员调任有关规定调入机关,并根据认定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担任四级高级主管以上职务。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体现工作职责特点的津贴补贴政策。国家鼓励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工作中进行发明创造,对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给予奖励。做出杰出贡献的,可以纳入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特殊津贴的评定范围。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经批准可以参加中央和地方各级重大人才工程和科研项目评选。
就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而言,区别管理立足于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级主办以下职务层次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录用考试内容根据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知识、工作能力和不同职位要求分类分级设置。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考核,以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行政执法工作为基本依据,必要时可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培训内容侧重职业道德、工作所必需的法律知识、执法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等;交流方式包括调任、转任、挂职锻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和津贴补贴政策。机关应当加强对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nlc202309081416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在履行职责中有违纪违法行为以及违反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规定也明确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在执行公务中有应当回避情形的,本人应当申请回避,行政相对人可以提出回避申请,主管领导可以提出回避要求,由所在机关作出回避决定。
在探索中持续改革
以两个规定的印发为标志,中国公务员分类管理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然而,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百分百完美”。在两个规定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依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并在实践中持续摸索、不断完善。
首先,一些类别范围尚未明确,可操作性有待提升。规定明确,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的职位设置范围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中央和国家机关直属机构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方案,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省级以下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设置方案,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后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但是,规定并没有进一步明确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范围,这样一来,各类别边界就不是特别清楚,类别划分的操作性就不强。在以往的改革中,就曾出現过有的部门为避免麻烦,把基层单位整建制地划为行政执法职位的情况。
其次,职务职数确定比例依然悬而未决,多样化职务序列的激励效果有待检验。规定明确,专业技术类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职务都分为十一个层次,两类公务员职业发展阶梯加长了。但是,公务员的职业发展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务职数。根据规定,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职务职数,一般应当按照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位数量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办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另行规定。这一关键细节仍带框架性色彩。
其三,实施流程未明确,落实缺乏时间约束。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规定的执行将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浩大社会工程,推进措施的系统设计是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系统设计包括推进内容的系统设计和实施流程的系统设计两个基本方面。
推进内容的系统设计,要求各项推进措施之间要统筹兼顾,确保推进措施的内在一致性。实施过程的系统设计,则要求中央以及地方各项实施措施在时间安排上能够合理衔接,其目的在于实施措施之间能够互相增强,确保推进过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取得良好效果。
(摘自《瞭望》)
【公务车管理解决方案】推荐阅读:
公务车管理细则06-22
公务车使用管理办法09-22
最新关于公司公务车管理规章制度07-23
从公务员考评到公务员绩效管理06-29
局公务用车改革方案06-14
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10-28
公务员管理业务培训11-03
公司公务用车管理办法10-18
公务员考试培训公关策划方案07-26
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