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整理口诀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招聘考试整理口诀(共5篇)

教师招聘考试整理口诀 篇1

2018云南临沧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学经典口诀汇总

【2018云南教师招聘考试即将来临,很多考生对2018云南教师招考充满期待,为了让大家顺利备考2018云南教师招聘,今天云南中公教育为大家带来2018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学经典口诀汇总;】 第一章

社会属性:社会永历立

教育起源说:本能生利息,心理仿梦露,米凯爱劳动

教育内容:三四五六七(三科四学,四书五经,六艺,七艺,七技)二十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全民多现身 第二章

教育学创立阶段: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康德首讲授,巴特来规范

夸美纽斯:夸的独立与大泛,班级百科循自然

赫尔巴特: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两基础:伦理学,心理学;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五目的:培养社会公民。洛克: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

发展阶段:姆有掌握目标,纳来发现结构,高度赞发展,瓦根找范例,巴班斯基最优化,全面和谐好斯基 第三章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lincang.offcn.com

内法论:卢柏弗个高或威猛 外铄论:外婆寻找落花生 第五章

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论:黑社会恐吓柏拉涂;个人本位论:罗嗦一路无人陪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提速个性创两全 第六章

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人颁布、鬼执行、丑男女、长期嘘美国 第八章

学生观:两独一发 教师观:四者一开放

教学观:学(学习者中心)习(学会学习)过(重过程)人(关注人)第九章

教学过程规律:舰长传教(智间思主)教学原则:冯巩找阴凉,寻思理直发 第十章

德育原则:双导,双施,五结合

德育方法:说实(实际锻炼)情、评道(道德修养)士(示范)

更多临沧事业单位考试信息关注临沧中公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整理口诀 篇2

与其他高校一样, 高师院校毕业生 (1) 就业压力同样很大, 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指向教师, 而若想成为一名教师则一般要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以下简称招教考试) 。从招教考试中暴露出了高师院校毕业生在考试知识的准备和就业技能上的诸多不足。本文试图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 通过研究现行招教考试模式特点来审视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希望能够对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带来些启示。

招教考试基本情况

1. 招教考试的性质

现行招教考试始于2003年教育部对教师入编考核模式进行的改革, 此次改革制定了“凡进必考”的招教考试制度。这是一种公开选拔优秀教师的新型录用制度, 是由地区教育局或人事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近年来, 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各省市考核制度基本统一。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 (教师[2009]2号) 的颁布, 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制度开始全面推行, 形成长效机制。但招教考试不是由国家组织或省级教育部门组织, 没有统一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 各地的考试内容不尽相同, 大部分地区没有统一考试大纲。

2.招教考试的程序

招教考试主要采用当地教育局或人事局组织公开考试的聘用机制, 教育局或人事局通过地区教育网或人事网发布招聘简章, 考试程序包括考核、审查、录用、签约等。考核分初试与复试两部分, 初试主要测查应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复试主要是测试应聘人员的授课水平和能力。

招教考试的模式、内容分析

全国各地的招教考试, 基本上都是根据地方情况制定考试计划。考试模式一般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 初试以公共知识笔试、专业知识笔试为主, 复试以说课、试讲和面试问答为主。

1. 初试模式、内容具体分析

大多数省市的初试涉及的内容包括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新课程改革、教学技能与实践、教材教法与教案;专业知识为各科相应的基础性知识、技能。据粗略统计,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公共知识) 占的比例相对较小, 一般为40%, 而专业知识部分所占比例较大, 占60%。有的省市则根据实际考核的需要, 加大对教案编写的考查, 甚至分值高达40% (基础知识30%, 专业知识30%) 。

概括起来, 各省招教考试初试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两个方面, 具体如下:

通过对近几年各地招教考试初试部分模式和内容的分析, 可以发现初试有如下特点: (1) 紧密联系教学实际; (2) 死记硬背的内容减少; (3) 注重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2. 复试模式、内容具体分析

总结各省招教考试复试部分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说课、试讲和面试问答两个部分, 具体如下:

复试按学科和学段 (小学、初中和高中) 分别进行。教材以及教材的版本一般会在复试通知中指定。说课、试讲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试讲”是一种课堂行为。“说课”在于说明对一定的教学课题“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概括, 原则上是对教案的设计阐述;“试讲”是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分析与教学技能, 也就是说, “说课”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 “试讲”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的实施。概括地说, 复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 特点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现行招教考试的考察方向及目的已经相当明确:一方面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有效地将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高师院校毕业生在招教考试制度下出现的问题

高师院校毕业生在大学里学习了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知识, 可到了参加招教考试时, 却有相当部分学生并不具有比非师范类高等院校毕业生更加明显的优势, 许多非师范毕业生通过较短时间的备考也能在招教考试中脱颖而出。这就给我们的高师院校敲响了警钟, 表明我们的高师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经过了七年多的不断完善, 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补充, 逐步系统化和独立化, 与高师院校毕业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大。招教考试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而高师院校却仍然保留着其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 仍然按照过去对教师人才的要求去培养师范学生, 不能充分建立和社会教师人才需求的沟通机制, 不能及时根据社会对教师人才的考核标准调整课程设置, 这样便出现了以下尴尬的情况:高师院校的一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参加各科考试的成绩可能很好, 然而一旦进入教师招聘考试那种多学科结合并且联系实际的考试时, 却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许多高师院校毕业生由于缺乏招教考试要求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技能, 不得不在社会上参加一些针对招教考试的专题辅导班, 使得这些辅导班的生意相当火爆。但这些辅导机构很多缺乏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 不能保证给高师院校毕业生提供针对招教考试的专业、权威的指导。

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启示

结合现行招教考试以及目前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情况, 以《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0]11号) 为指导, 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高师院校应更加重视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近几年, 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虽然开始得到重视, 但不少高师院校仍然认为就业指导只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就业技巧的指导, 很难帮助学生在从学校跨入社会的转变中做好知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 因此不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所以高师院校应本着对学生更加负责的态度, 重视招教考试对高师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学[2010]11号) 文件的精神, 改革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

2. 根据招教考试的要求和特点完善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

高师院校应改变过去的那种不适应现行招教考试制度的师范生培养模式, 把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纳入日常教学计划, 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要与教育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 根据国家对于师范毕业生的最新就业政策, 紧密结合符合招教考试的特点, 使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目的更明确。开展示范课程评选和教学经验交流, 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建议有条件的高师院校设置针对招教考试的指导教研室, 鼓励专职教师到用人单位挂职, 加强对校级领导、专职教师、院系辅导员的培训。建立针对高师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咨询室, 结合学生个人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供招教考试相关政策、考试辅导、职业规划等帮助。逐步形成以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 以个性化职业咨询和辅导为辅助的具有高师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3. 充分利用与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进一步加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招教考试已逐步模式化、正规化, 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补充, 逐步系统化和独立化, 与高师毕业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大。招教考试的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于教师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和提高, 针对这种变化趋势, 如何充分利用跟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加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成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高师院校在选任就业指导课教师的时候, 应选任对招教考试相关考试科目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 比如针对招教考试中笔试部分通常会考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特点, 就应当选任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相关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 一般应选任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老师。针对相当部分省市还会考到职业能力测验这个科目, 则应选任对职业能力测验有过深入研究的老师来讲授。复试部分是分不同学科进行考查的, 主要考查考生在所报考科目方面的实际教学能力, 特点是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所以针对复试部分应根据学生所希望报考的科目, 选任相关科目主要负责教学实践课程讲授并且对复试环节相关要求非常熟悉的教师担任。校外还可以聘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教师招聘主管部门的人员做客座教师, 通过他们高师院校学生可以更深入细致地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了解招教考试的特点和要求, 以弥补校内教师在招教考试知识与经验上的不足。同时,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请顺利通过招教考试的校友来校作报告。校友参加招教考试的经历可以给将要参加招教考试的学生们提供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大量实用性很强的经验, 使就业指导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4. 充分考虑高师院校学生的个性差异, 切实提高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现阶段高师院校还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就业指导课程针对性不强, 从而不能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目前大部分的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 仍然仅仅采用班级授课的方式, 简单概括地介绍一些面试技巧等方式、方法, 而没有认真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 进而针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得到针对自身特点的就业指导, 而失去或是削弱了对于学生个体指导的有效性。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如何使他们在招教考试中充分展现优势, 弥补自身不足, 这是就业指导中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高师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中, 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除了在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上以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就业指导外, 更多的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进行个性化就业辅导。个性化辅导应主要针对复试环节, 复试是对考生的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察, 充分体现出考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而这种个性差异往往会影响到最终的录取结果。高师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复试环节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包装设计”, 包括仪容仪态, 言谈举止, 讲台风格等等方面, 切实提高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总之, 高师院校应充分重视建设具有高师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 把招教考试作为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指导项目, 充分做好对招教考试的调查研究, 完善高师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 充分利用跟招教考试相关的人力资源, 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全方位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教师考试网.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的性质程序及内容.[EB/OL].http://www.htexam.org/ZTaught/BKZL/KSJQ/201007/2784.html.2010-7-31.

[2]华图教育网.2010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备考攻略手册.[EB/OL].http://www.htexam.com/JXHT/ShowInfo.asp?InfoID=44503.2010-5-27.

[3]潘愚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49.

[4]徐幼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5]赵文莉.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6]喻永红.发挥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意识[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6.

[7]李雄, 刘山川.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0.

[8]阮朝辉.大学毕业生就业现象及其本质的理性追问[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5.

[9]陈宇光, 温贻芳, 高慧.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

[10]张丽娟.高师课程设置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28.

[11]高海生, 傅军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2.

教师招聘考试整理口诀 篇3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中介;教育影响是桥梁;受教育者是依据

3.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4.义务教育的意义?①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②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③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5.制定教育目的的意义?依据?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③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二战后)?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7.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8.影响身心发展的因数及作用?遗传: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②**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③**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④遗传素质仅能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环境:环境使遗传素质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体差异。

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能有效地控制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9.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情感,自我意识。

10.教师职业的特点,角色?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父母与朋友,研究者角色

11.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工作性质任务及过程),创造性(劳动对象特点),示范性(劳动手段特殊性),长期性。

12.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能力。

教师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13.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公正评价权。

15.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教育民主;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也学生交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16.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7.泰勒原理:课程评价之父: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18.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19.课程计划的构成?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0.小学阶段的课程性质: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

21.课程设计的原则?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要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还应贯彻幼儿,小学,初中课程衔接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22.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23.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5.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结构)?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26.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是反映人们对教

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的认识,是知道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27.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28.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29.班级授课制及其意义: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0.教学模式的结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

31.教学模式的特点: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

32.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教学模式日益现代化。

3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4.备课的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或教案。

35.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有严密组织的教学过程;组织结构合理;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的好。

36.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以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37.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理。

38.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根据作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法和标准)相对性和绝对性评价。

39.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40.学校(小学)德育的特点: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阶段性);历史继承性与全球性。

41.小学德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民主与法制和纪律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42.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43.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疏导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44.德育的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育;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共青团学生会);班主任工作。

45.常用的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

46.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开展社区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德育基地;创办业余党校。

47.班主任的作用: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48.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职责是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任务如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协调各任课老师的工作。

49.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50.班会特点与类型: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 常规班会,生活会,主题班会。

5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共同生活准则;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53.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4.课外活动的内容: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传统的节假日活动;社会公益活动;

课外阅读活动。

55.课外活动的形式:群众性活动(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社会公益,文体)小组活动(基本形式);个人活动。

56.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7.教育研究的特点:1研究主体,2方法的综合性;3研究资源的丰富性;4研究方式的伦理性;5教育论证的复杂性。

58.开展教育研究的意义:教育研究有利于阐明教育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的管理水平,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助于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59.教育研究的方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质的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60.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61.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6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安吉尔);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63.感觉现象: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偿;联觉。

64.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65.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66.知觉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对外界的整体看法和理解。

67.观察的品质: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

68.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监督功能。

69.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70.记忆的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71.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7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与学习程度;识记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

73.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的遗忘。

74.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5.思维的品质: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特点:流畅性;变通灵活性;独创性。

76.言语的功能:交流,符号,概括功能。种类:外部言语(口头言语包括对话,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77.情绪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

78.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区别:情绪通常是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短暂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和深沉。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感的产生会伴随着情绪的反应,情绪的变化又常常受情感的支配。

79.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80.健康情绪的培养:要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锻炼身体;培养幽默感;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81.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82.良好意志品质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发展健康的情感;发挥集体和榜样的作用;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8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84.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85.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相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别:知识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人们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只有达到熟练,迁移,才能促进。

86.第一个提出智力结构理论的是“因素分析之父”—斯皮尔曼(英),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美国哈弗大学心理学家)。

87.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遗传与营养;早期经验;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主观努力。

88.人格和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89.人格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过程);自我意识。

90.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儿童早期经验;自然环境因素。

91.气质的特征:感受性;忍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内向性和外向性。

92.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9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94.性格特征:完整性;复杂性;稳定性。

95.印象形成效应:社会刻板印象;晕轮效应;首因(首次,优先,第一印象)效应;近因(最近)效应;投射效应。

96.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外貌与好的个性品质;相似性;需要互补;熟悉性;临近性;相互性。

97.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社会现象。

98.教育心理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99.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出版《教育心理学》,最早命名。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命名。100.美国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心理活动作出控制;反思性研究,即**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合作性研究,使学生共享资源,一起学习;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信息技术发展10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102.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0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单维思维,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1,长度体积质量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5。

104.苏联维果茨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05.德国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感对内疚

感4-5;勤奋感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初高中)。

106.自我意识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发展经历:生理自我—3岁,社会自我—少,心理自我—青年。107.学生认知方式差异: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108.性格的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109.美国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110.美国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我国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111.(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3斯金纳的强化学说;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二.认知学习理论:1格式塔的完形—顿悟说,苛勒;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4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收学习理论;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观(主动建构者);学生观(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知识观(动态性)。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

112.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有激活,指向,强化功能。

113.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组成。

114.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115.维纳归因三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在性);(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和不可控性归因。116.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17.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设置合理的目标;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训练归因;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妥善的进行奖赏。

118.早期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官能);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经验类化说(贾德水下靶);关系转换说(苛勒鸡觅)。

119.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的定势与态度;认知结构特点;学习的策略水平。

120.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121.学习策略分类?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方法有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策略,是整合多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

12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特定性,生成性,有效的监控性原则。

123.知识学习的类型?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124.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发展的总要基础;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是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之一。

125.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心智技能: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原型定向,操作,内化。

126.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

127.问题解决特点和基本成分: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128.问题解决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29.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态度,认知风格和世界观。

130.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多种练习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31.创造性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流畅性,变通性(灵活性),独创性。1环境:父母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家庭氛围。2智力:高智力是高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3个性(高创造者的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错误和模糊,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132.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德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直觉思维训练,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13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认知,情感成分,行为成分。134.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好孩子)取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135.态度与品德形成的过程:依从(从众,服从);认同;内化。

136.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137.良好态度品德形成的培养方法?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138.心理健康的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139.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方法:心理测验,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

140.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儿童多动综合征(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学习困难综合征;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情绪障碍);儿童厌学症;儿童强怕行为;抑郁症(持久性情绪低落)。

141.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小组辅导。

142.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学会调适,高级目标是寻求发展。

143.行为改变的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144.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145.课堂管理的功能:促进;维持和发展。影响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146.提高课堂群体凝聚力的方法?了解群体凝聚力的情况;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鼓励与赞许,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147.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148.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149.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订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50.教学评价的类型?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常模参照和标准参照评价;配置性和诊断性评价;正式和非正式评价。151.教师威信的建立途径?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152.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53.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152.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教师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荣誉

153.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对教师起调节和教育作用;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15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5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坚持知和行的统一;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自律和他律相结合;个人与社会的结合;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结合。

15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作用?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自身从教事业的发展,是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需要;有利于自身职业理想的实现;是抵制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是当前改善师德状况的迫切需要。15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勤学,慎独,内省,兼听,自律。

158.素质教育三要义: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15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六届四次通过,2006年6月29日十届(22次)修订,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八届四次通过,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60.设立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必备的条件?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161.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教育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照国家

美术教师招聘专业知识整理 篇4

4、什么是美术语言?答: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7、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是一种平面抽象艺术的设计方法,也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训练。、27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录像带、画布、木材等。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成为明度。

写生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5、、透视?透视是通过透明平面来观察研究物体的形状。它是观察、研究景物在平面画幅上表现立体空间的基本方法

6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

7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根据表现的物象的具体特点或作者的主观要求灵活把握。

构图是指画面结构各种关系的总体

2、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6、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8、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9、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5、版画: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

16、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专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17、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四方连续是用一个后几个相同后不同的单位纹样在指定的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排列方法,上、虾、左、右有秩序的固定位置,形成既自独立又互相联系起来的图案

18、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雕和塑的总称。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实在体积的形象。

19、如果物体的一个角与画着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

20、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异种。将两只湿笔种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21、接染:用渲染的方法,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的效果。

23、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异中,指插附在书报杂志中的图画。一般份艺术插图和图解插图。

24、你认为怎样的美术课是一堂好课?⑴教学目标多元 ⑵教学内容丰厚 ⑶教材处理变式 ⑷教学问题优化 ⑸教学活动有效 ⑹教学流程清晰 ⑺教学姿态平等 ⑻教学评价恰当 ⑼教学方法多样 ⑽媒体运用恰当

30、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为什么?

要点: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2、三维目标在美术课程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时间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新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27、以《故宫》为代表说说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建筑材料:木材。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2、结构方式:框架式结构: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3、空间布局:灵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4、单体建筑构件:标准化。模数制。

5、平面布局:内向含蓄,多层次,均衡对称。

6、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在古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兽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

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教师招聘考试整理口诀 篇5

2、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3、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4、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5、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6、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7、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8、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0、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11、奥斯本提出了()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D、头脑风暴法

12、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13、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14、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15、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A、奥苏贝尔 B、加涅 C、布鲁纳 D、塞伦

16、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17、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18、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9、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20、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21、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22、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23、奥斯本提出了()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D、头脑风暴法

24、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25、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26、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27、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28、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A、熟悉性临近性 B、形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29、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3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31、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32、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33、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34、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3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36、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A、奥苏贝尔 B、加涅 C、布鲁纳 D、塞伦

3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38、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39、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40、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41、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42、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43、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44、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45、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46、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47、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48、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49、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50、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A、类属学习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51、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52、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53、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54、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55、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56、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57、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58、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59、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60、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61、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62、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6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64、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65、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66、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67、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68、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69、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70、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上一篇: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下一篇:摄影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