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写观察记录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如何写观察记录

幼儿园如何写观察记录 篇1

育 蕾 幼 儿 园

2015年9月

作为一名教师,应学会写观察记录,写好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改善教育目标,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写观察记录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确定观察原则

首先,通过本次观察,希望能解决某方面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解观察目的,才能在观察过程中有意地、完整地、具体地记录下来,根据观察记录再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其次,在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实记录幼儿的表现。这是幼儿真实情况的表现,教师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进去,以免影响观察的效果。无论好坏,但记无妨。从而使观察记录真实化。

最后,写出自己对本次观察的分析,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无论幼儿在观察过程中表现是好是坏,都要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幼儿的个性特征、家庭教育等等,考虑加强或改善哪些教育行为,制定或调整哪些教育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选择观察对象

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的好表现自己,有的性格内向,还有的活泼好动,所以要先确定观察的对象,再采用个体观察或全体(小组)的观察,也可以连续几天的观察。

如观察本班幼儿任晓芸,观察时间:2000年2月28日

目的:帮助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要求孩子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观察实录:

下午午睡时,任晓芸脱掉鞋子、外裤、坐在床上开始脱衣服,先将头往下缩,衣服往上拉,拉了一会儿脱不下来,再拉袖子,由于两手配合不熟练,就是脱不下来。旁边有同伴看见,开始帮助她脱,由于用力不对,还是没有脱下来。最后请求老师帮助。

分析:

从观察中看出,任晓芸平时在家根本不自己脱衣服。

原因有二:1.家长包办代替太严重了,在家里她母亲都代她做了,因此她觉得不会做可以让老师和同伴帮助代她做。

2.孩子本身依赖性太强,一遇到困难就不动了,影响了她的动手能力以至于什么都不会。

措施:

1.帮助任晓芸学会穿脱衣服,先教她正确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利用课间休息或游戏时间让她练习。

2.和家长联系,告知孩子在园的情况,争取家长配合。

过了一星期,再次观察任晓芸,发现有明显进步了,但穿脱衣服的动作还是不熟练,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再次与家长联系,不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以鼓励、表扬为主,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又过了半个月,家长高兴地告诉我:“她现在在家自己穿脱衣服了,再也不要我们帮助了。谢谢老师。”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也很高兴,但马上我又为任晓芸制订了下一个目标:提高动手能力,为同伴做好事,继续进行观察。

三、详述观察内容

幼儿在活动中的各方面表现都可以观察。如幼儿的兴趣、好恶、特长、与同伴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等等,以发展的眼光观察幼儿,根据教育目标决定观察内容。如本班幼儿顾成,由于年龄小,家长教育不当,养成了任性的坏毛病,脾气又很倔。我确定他为观察目标。

第一次,有一天早上,他一进来对我看了一眼,马上就跑到自己座位上去玩了。我知道他的个性,如果这时一定要让他喊我,他一定又会发脾气,呆呆地站在那儿。所以为了让他感觉到我在注意他,我就故意和他靠近。这时,其他幼儿进来向我问好,我也热情地回答。顾成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小声地说:

“老师,早。”于是我在班内又进行了一次礼貌教育。过了一个月,我第二次观察顾成,那天,眼光看见顾成走进了活动室,他一直走到我身旁对我说:“汪老师,早!”我抬头高兴地说:“顾成,早!”他快乐地跑过去玩了。以后几天,我观察到他每天到园时都很有礼貌地说:“汪老师,早!”我觉得他有进步了,又进一步提出要求:“以后声音响一些,好吗?”他点头答应了。果然以后他每天都大声地喊我。有时放学时或路上看见我也很有礼貌。家长都说孩子懂礼貌了。

四、写好观察记录

为了写好观察记录,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作出分析,我特设计了一张表格来进行观察。

例表

观察时间: 2000年3月14日

观察目的: 帮助蒋伟杰建立活动规则

观察实录: 早晨蒋伟杰较晚来园,他进来先对老师说了声“老师,早!”就站在活动室内看同伴活动,然后有同伴喊他一声,他走到那一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做成。于是到剪剪贴贴组,可是由于他不会用剪刀,剪的不好看,同伴笑他,他就停下来和小朋友打闹。当老师讲评时,蒋伟杰一直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别人不理他,他一个人讲。忽然,他发现小朋友去小便了,他马上起身去小便。

分析记录: 从观察中看出,蒋伟杰参加活动的规则意识不高。因为他大多数来园较晚,参加游戏活动太少。对一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不好,这就影响了他参加活动的动机和兴趣,以至于象蜻蜓点水一样。什么都玩,什么都玩不好。

采取措施:

1.通过个别教育,教会他使用工具和材料。

2.提醒孩子早一点到园,参加游戏时帮助他建立活动规则意识。

3.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在家为孩子提供一些练习、操作的机会。

幼儿园如何写观察记录 篇2

一、利用幼儿记录布置环境, 创设观察氛围, 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推动观察的动力, 有了动力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事物, 继而养成习惯。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其效果往往要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环境育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具有显性和隐性。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的是显性环境, 如整个墙面的设计、区域环境的装饰和整个教室空间环境的利用。不论是环境布置的材料还是环境布置的设计, 教师都应让幼儿参与其中。

基于环境在幼儿园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环境布置中应充分利用幼儿记录, 让墙饰成为展示幼儿记录的场所, 将记录与环境布置融为一体, 通过环境来诱发幼儿积极的观察行为, 使环境真正与幼儿互动起来。环境布置的材料以幼儿记录为主, 无形中, 教室里都是幼儿自己的记录。幼儿很自豪自己的作品被展示, 他们对观察结果的期望也使他们不断与记录对话, 在这种对话过程中, 幼儿观察和再观察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利用幼儿记录布置环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对幼儿起着强化、暗示的作用。它既可以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参照记录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 还可以激发幼儿在下次的活动中更加乐于观察和记录。

这里的观察氛围, 包括安全的心理氛围和开放的活动环境。安全的心理氛围是指教师和幼儿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可以让幼儿发表不同意见, 可以自由观察、自由记录的心理氛围, 错了也不要紧。教师的建议仅仅是建议, 幼儿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教师只有为幼儿创造了自由、和谐的心理氛围, 利用记录进行观察才能成为幼儿真正乐意追求的生活。创设与观察活动相适宜的开放的教育环境, 促使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动手、自己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二、变换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

观察兴趣的激发是容易的, 但观察兴趣的维持和上升为幼儿自觉行为及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容易的。变换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是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的有效途径。所以, 在初次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后, 教师要与孩子们一起回顾记录, 以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兴趣变化、兴趣取向和观察力进展情况, 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进入中班后, 大部分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记录进行观察的能力。教师可以逐渐将重点放在“如何利用记录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上。教师可针对幼儿的不同能力、不同的观察内容, 活动进展的不同情况, 有计划、有目的地灵活变换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及时延续幼儿观察的行为, 使观察行为能按目标而持续, 进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将个人记录、小组记录与集体记录有机整合

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小组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实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集体记录是由许多个人记录或几个小组记录汇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记录, 是由个人记录到集体记录的过程, 是经过许多个个体实验验证最终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三种记录的用途和作用各不相同,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选用, 还可以将这三种有机整合,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使幼儿能够初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灵活运用猜想记录、观察记录和结果记录

猜想记录是幼儿就某个未知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预测和猜想, 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为后面的验证提供具体形象的对比依据。观察记录是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将看到、听到以及感受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结果记录即观察、实验最终结果的记录。

未知的事物总是很容易吸引幼儿。所以, 在引导幼儿观察某一事物前, 既可以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做记录, 还可以让幼儿先对所观察事物进行猜想记录, 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记录。让幼儿对所要观察的事物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猜想并记录下来, 总是很有益于激发幼儿的兴趣, 同时, 作为需要在观察中解决的问题, 也给幼儿的观察指定好了观察的目标。因此, 教师可同时运用几种不同的记录, 也可以只用一种, 具体使用情况, 应根据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观察内容来确定。

三、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记录形式, 发展幼儿观察力

在科学活动中, 往往会涉及到幼儿对所观察、探索事物的一些认识, 幼儿也急于表现这种认识。当幼儿将自己的认识用各种不同的象征性语言, 如绘画、泥工、制作、构造等表达出来时, 就形成了幼儿记录。幼儿记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充分利用多种记录形式, 是发展幼儿观察力的关键。因为形式多样的记录既可以表达幼儿自己的观察、发现, 还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 从中再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发展幼儿观察力。我们经常使用的幼儿记录有空白式、表格式、清单式、记录本形式、照片、泥工、纸工等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记录形式都适合于观察活动。对于幼儿来讲, 图像表现是一种比文字简单且清楚的沟通工具, 幼儿喜欢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因此, 教师在指导幼儿利用记录进行观察的过程中, 最好不要对幼儿的记录形式提出统一的要求, 而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记录形式, 幼儿的记录也应放置在便于取放的地方, 供幼儿随时翻阅, 以便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更好的发展幼儿观察力。

例如:在小班“自然角”的观察记录中, 我们可以请幼儿自由进行空白式记录, 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再拿着记录观察自然角里的植物。孩子们都发现了自己的记录没有顺序, 看起来很乱。于是大家一起想办法, 重新设计记录纸, 每一格作一次记录用, 这样就能清清楚楚地看了。在中班记录天气情况时, 有的幼儿想到自己的妈妈是做财会的, 整天画表。于是就想出了制表来记录天气情况, 记录的非常清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能力强的孩子就会独立地进行观察、记录, 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采取放弃的态度。作为教师, 应该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及时地进行指导, 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记录形式, 引导幼儿坚持记录, 发展幼儿观察力。

写观察记录更能促进成长 篇3

例如,观察记录《我会自己收拾》是这样写的:“活动时间结束了,孩子们忙着收拾材料。这时,出现了吵吵闹闹的声音。原来政政刚做完‘几何体阶梯’的工作,还没收拾好,旁边的几个小朋友就七手八脚地上去帮忙,还催着他:‘政政,快点呀,都吃水果了!’政政急了,他夺下被拿走的几何体,红着脸说:‘我会摆,不要你们弄!’我过去一看,五组几何体中还有两组没有摆回盒子,政政先把它们无序地一个个排成一排,忙活了好一会终于按高矮排成了一排,然后再一一放回盒子。放好了棕色的三棱柱,又开始放绿色的六棱柱。一开始,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无序地忙活。这时旁边的凯轩说:‘你先放最高的!’政政这次没有拒绝凯轩的建议,先把最高的一个放回盒子,想了想又放回了剩下四个中的最高的一个,这样他一下子明白了,依次放回了其余三块,很快地收拾好了材料。”

通过观察分析,老师知道政政是个很认真、很有主见的孩子,凡事喜欢自己动手,不愿意别人插手。由于年龄较小,在整理玩具的过程中因为着急和经验不足,他的思维显得比较混乱。但是小家伙还是锲而不舍地要把事情做好,虽然尝试了好多次但并不气馁,直到放对为止,这种精神值得肯定。

幼儿园如何写观察记录 篇4

幼儿园随笔记录怎么写篇一

值日生工作即不是“监督”也不是“包揽”

案例中的晨晨显然并没有理解值日生的工作任务,以为就是在收拾玩具时指挥和监督别人,看得出,孩子的错误认识来自教师对值日生工作模糊的定位,也反映出班级紧张的人际氛围。

案例中伊伊的任务虽说是帮助餐后整理,但其实孩子们都已学会自己分类收放餐具和毛巾了,因此,他的任务实际上演变成了检查大家做了没、做得好不好。孩子们无端地被设定为怀疑对象,感到不被信任。这样的值日生工作给孩子们带来的隐形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我认为,值日生的工作任务不是让孩子指挥、检查、监督同伴,也不应包揽本该孩子们自己完成的任务,因为前者反映出对孩子的不信任,而后者容易让孩子逃避应尽的责任。因此,如果要开展值日生活动,教师必须明确哪些事情是需要值日生为大家服务的,哪些事情是每个孩子必须自己完成的,比如自己取自己的一份饭菜,自己收拾餐具和毛巾,自己穿衣、整理床铺,自己收拾玩具图书,自己管理书包等。如果教师能引导孩子对值日生的工作有准确的界定,孩子们就不会以为自己有特权,也不会无聊地坚守某些岗位了。

当教师告诉孩子们:“我们班里需要一些小朋友为大家服务,这些小朋友就是值日生”时,教师不仅应该让孩子们明确究竟有哪些工作需要值日生来完成,还要明确每一项工作完成的要求是什么,并分析孩子们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和孩子们讨论,使值日生工作开展得更有意义。比如,值日生每天不是一个人,而是由一组孩子担任,那么,当有些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做时如何分工?教师不妨将讨论的过程作为“建立值日生工作常规”的开端,因为这是孩子们自己讨论的结果,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并维护他们的约定。对于一些值日工作的要求,要给孩子留下自主的空间。比如,照顾植物时需要根据泥土湿润程度考虑是否需要浇水,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才是会主动思考的人。当然,教师所能想到的问题可能不及真实发生的问题多,但没关系,发生一个问题就讨论一个问题,这也是健全值日生制度的好方法,其本身就是极具价值的教育过程。

幼儿园随笔记录怎么写篇二

我班的环保小卫士是一个可爱、聪慧的小女孩。在幼儿园力创绿色学校的过程中,她的表现尤为突出。

听她妈妈说:这段时间在家里,她让妈妈洗衣裤、鞋袜时,尽量少用洗衣粉、肥皂,尽量节约用水,将洗衣的水积起来,拿去冲洗马桶,拖地;淘米水浇花;用过的塑料袋收集起来做垃圾袋,做到合理重复使用。每当看到大人在刷牙时没将关水龙头关掉水哗哗地往下流时,她会提醒大人要节约用水,还会象小大人似的对大人说,老师给他们看过云南因为缺水,庄稼枯死,河里的鱼都死了,树也死了,那里是多么需要水呀,或者干脆主动跑过去把水龙头关掉。可别小看,自从合理重复使用水后,她家每个月都要比以前少用好多水。不管在家还是幼儿园,地上有小纸片,她会弯腰捡起;墙壁脏了,她就拿出抹布擦干净;晚上当走出房门时,她会悄悄地把灯关了。

正如她妈妈说的那样,在幼儿园她也是这么做的,每当她自己洗完手,她会主动把水龙头关掉,当看到别的小朋友不好好洗手或小便池没及时关掉时,她会当好老师的好帮手,帮老师去制止。

她爱护每一株花草,每一棵树木,不摘花,不踏进草坪。她说:“我们幼儿园现在正在开展争当一名环保小卫士,就要保护环境,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幼儿园观察记录 篇5

观察名称:学会谦让 观察老师:

观察班级:大三班

观察对象:译萱 观察时间:2016年3月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背景:

译萱小朋友各方面非常优秀:聪明、活泼、懂礼貌,好奇心强,无论对什么活动总有创新精神,喜欢表现自己。为此,经常受到老师的称赞和表扬,是每个老师心目中的最爱。在家呢,独生女,家庭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任其摆布,从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和唯我独尊的不良品质。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会谦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孩子谦让是我们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取的成功相当重要。观察实录:

今天的操作活动是用橡皮泥装饰《漂亮的男孩女孩》,活动开始,我先给孩子展示了示范画及制作过程,激起孩子兴趣后,便给每个小组发下材料进行操作,当发到第三组时(王译萱那组),操作盒刚放到桌子上,译萱‘唰’的就把橡皮泥里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里。

孩子们认真的操作着,都忙着为自己设计的男孩女孩穿漂亮的衣服,装饰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辫子等。这时,三组的书展告诉我:‚老师,我们这组的黑色橡皮泥不够用,‛‚为什么?‛‚王译萱自己都拿着,不给我们用,‛三组的孩子齐声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块大的,我一再强调要轮流用的。当我问王译萱时,她竟然认真的说:我还没用完。实施措施与效果:

面对译萱的行为,我先是采用了说服教育,讲道理:让她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让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有的权利,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来就不多,如果轮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装饰眼睛、头发等,但别的小朋友也要装饰啊,假如别人也这样都自己拿起来的话,你怎么用啊?接着又给孩子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话,王译萱好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便拿过操作工具(塑料小刀),从手里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块,然后把大的一块放到了操作盒里,并且说:‚我们每人切一小块一起用吧!‛看着孩子们愉快的操作着,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予孩子。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家长都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因为是一个,也不会有人去和孩子争抢,但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从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谦让。

所以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是家园共育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首相要以身作则,当孩子有谦让行为时,应及时给予鼓励,通过家长的言语强化,让孩子懂得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不受欢迎的;作为老师,我们应将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及时引导。我相信,只要我们多注意这方面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观察名称:承认错误 观察老师: 观察班级:大三班

观察对象:梓懿 观察时间:2016年4月 观察地点:植物角 观察实录:

植物角上摆着很多小朋友种植的植物。这天梓懿跪在小椅子上观看,她顺手拽了一根豆芽,看我没看她,把豆芽塞进垃圾桶里,又拽了几根又塞进垃圾桶里,被小朋友发现告诉了我。但她还说:‚老师,不是我,我没拽。‛

吃饭时,梓懿把不爱吃的菜放在果果小朋友的碗里,偏偏果果就是不让放。这样,俩个人你拿给我,我拿给你,当我看他俩时,梓懿抢先说:‚果果往我碗里放菜。‛而果果也不甘示弱说:‚是梓懿先放到我碗里的。‛我说:‚老师也看见了,是梓懿先放到果果的碗里的。‛ 孙梓懿还坚持说不是他先放的 观察分析:

究竟什么原因引起她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为了遮掩自己的错误到了撒谎的地步。离园时我与她妈妈进行了交谈,从她妈妈那里了解到,她从小在他爸爸、妈妈身边长大,但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每天有年迈的奶奶带着。她从小调皮、爱动、脑子转的快。出去玩到处乱跑,奶奶撵不上她,怕她摔倒,就经常吓唬她说:‚你再跑让收破烂的给你收走了。‛有一天,她跑远了,看不见奶奶了就大声哭起来,正好来了一个骑三轮车的叔叔说要把他送回去,她以为是收破烂的要把他带走,吓得使劲的大哭,晚上睡觉时在梦中还大声得哭。从那以后她就特别的胆小,不敢自己在屋里玩,不敢做危险地事,处处都十分小心。经常缠着大人陪她玩,在家里又非常调皮,经常犯点小错误,爸爸经常批评她,为了逃避批评,由于她的聪明,经常会找一些理由为自己辩解,但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时间听她辩解,有时她能逃避错误。

教育策略与效果:

1、为她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在集体面前揭露他,单独和她谈谈。一方面表示对她错误的理解,提出遇到这样的事情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引导她换位思考,让她知道她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让她知道出了问题应该自己承担,不能赖在别人身上。

2、培养勇敢的精神,经常讲一些有关勇敢的故事。善于观察,当她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及时地帮助,鼓励她去战胜困难。

对她多进行胆量方面的训练。比如: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加大大梯的训练量,逐渐锻炼他的胆量。

3、给母亲般的关爱。让她觉得老师也想妈妈一样关心她,使它具有安全感,减少她心中的压力。另外和她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话愿意与老师交流。相信老师。老师有时应接纳、理解他的一些行为。

通过多方面的教育,现在孙梓懿的胆子大了一些,有时对自己的错误也能勇敢的承认。相信经过家园的配合,孙梓懿一定会成为一个勇敢的孩子。

观察名称:拼图 观察老师

观察班级:大一班

观察对象:玩拼图的幼儿 观察时间:2016年5月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实录:

幼儿一进区,就选择了新投放的拼图开始拼起来。刚开始一玩,幼儿就把有关联的图片一下拼了出来,剩下的图片不由使个别幼儿皱起眉头来,左试试,右比比都不对,急得他们直抓头。这时在一旁观察的泽泽兴奋得叫起来:‚这块应该放在这,你看这不是吗!‛边说泽泽边把一块拼图放在了合适的地方。齐齐进区后还是选择了大型拼图,他很迅速的从很多小拼图中找出了边缘上的拼图拼搭起来,拼完后,子昱拿起了其他拼图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适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标记,很快找到了对应的地方。当收区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小羽看了看没有拼摆完的拼图,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处。观察分析:

对于简单的四拼、十拼的兴趣已经淡化,比较喜欢数量较多,有困难的拼图,但在拼图过程中,幼儿都没有长久的坚持完成拼图活动,拼几下就放弃了的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了解还不透彻,目标过高,导致幼儿跳起来也没有摘到苹果,从而使幼儿失去了对拼图的兴趣。由此问题,我们改变了材料,投放了难度较小的拼图并对已投放的拼图增添标记的方法,降低了拼图的难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得到了发展:中等能力的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图过程;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完成一部分拼图内容后,又根据拼图标记拼摆了一半多,这说明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都不错。教育策略与效果:

1、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从两方面入手添加区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图材料,分块数量在20件左右,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2)在大型数量的拼图上作相应的标记符号,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并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和已有水平,在拼图小卡上标记数量或图形符号,使幼儿能够采用接龙的方式进行拼图,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可以得到发展。

2、在区域活动时,可以有目的的对益智区玩拼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学习观察和分析两拼图之间联系的方法,能根据事物之间的颜色,图案等进行判断,使其学会学习。

观察名称:认真学习观察老师:

观察班级:大一班

观察对象:周俊旭 观察时间:2016年6月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实录:

周俊旭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贪玩,不爱学习,写作业时不踏实。这次他能战胜自己把作业按时按量完成吗?刚布置完作业,他表现还不错,积极地拿出了本和笔,但是,还不到两分钟他就开始不安,坐不住,抬头看了看,看到我正在看他,他又低下头接着写。然后,我适时表扬了他。但是没过一会儿,他又回头和后面的小朋友说话,我就告诉他,现在上课了,下课再说。然后他乖乖地转了过来。可是不到五分钟,他又开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这次,我坐到他旁边说:‚我来看你写。‛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为了写的快,竟然只写‚上‛不写‚下‛。而宋飞宇是按我的要求完成的,所以我又表扬了他,这次他很高兴,也就安静的写作业了。虽然最后他还是没有完成作业,但是,过程还是比较好的。观察分析:

周俊旭从以前上课爱说话,不认真听讲,在我的帮助下能够比较独立安静的在短时间内认真写作业,让我看到前一段时间教育的成果以及对他充分接纳,鼓励和帮助的意义。虽然他现在还不能按时按量地完成作业,但他能在短时间内较独立安静的完成,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功。观察策略:

为了降低难度,我选择了比较简单的词语:上下。并且让他挨着踏实的孩子进行书写。如果他还是出现和小朋友说话或者打闹的情况,我会适时提醒他,并鼓励他完成作业。

1.充分接纳和鼓励幼儿练习:接纳他偶尔的小动作,不要过分批评,应不断鼓励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培养耐性和增强自信。

2.继续锻炼他的耐性:在美术课和书写课上,通过鼓励和表扬等方式,让他更加有耐心的完成作业。

幼儿园观察记录 篇6

观察记录:

张佳锋吃完早饭后直奔图书角很兴奋地拿起《恐龙大世界》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庄泽锋,说:“庄泽锋这本书你看过了吗?能给我讲一讲吗?这些恐龙叫什么名字,是吃什么的?”庄泽锋也很喜欢看这本书,而且这本书是他带来的,他连忙把把自己的玩具收了,来到座位上张佳锋给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交谈:“对,我在动画片里见过这种恐龙,”“没错,这种恐龙是食草的。”吃完早饭后一直到晨间锻炼这段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而且不时有其他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

分析:

我们班图书角经常有投放幼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幼儿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幼儿都会有很大收益。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措施:

1、教师还应有重点的选择图书为幼儿讲述使幼儿了解图书内容。

2、鼓励带来书的幼儿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儿讲述。

幼儿园如何写观察记录 篇7

观察作文就是有目的、有意识、有一定方法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把生活转化为口头语言, 再把口语转为书面语, 用书面形式表现出来。

下面我就来说说, 我在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时的几点做法。

一、在读中寻找规律, 教给写观察作文的方法

让学生从读学写开始是指导小学生写作文的基本途径, 它符合语文教学听说写的训练规律, 符合儿童从认知再到技能的学习规律, 是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 我注意在阅读中充分发挥教科书、典型范文的作用, 引导学生寻找写观察作文的规律, 教给他们写观察作文的方法, 为写观察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在阅读中, 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文章的框架, 进行搭架成文的训练, 使学生了解文章是什么。

教学中, 我利用教材首先让学生认识文章都有个题目, 有开头、有中间部分、有结尾。文章都有一个主要内容, 由几个小段组成, 段由句子组成, 句子之间都要记标点。还要懂得文章的基本格式, 如题目前空四个格, 每段开头空两个格。因为有直观的教材、教师指导, 学生对篇的印象初步形成了, 了解了什么是文章。

2.

在阅读中, 根据课文让学生懂得写作文就是写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做过的、听到的, 了解文章应该写什么。小学低年级课文, 大都是小故事、童话。如《蓝树叶》《课间十分钟》《秋天来了》《瑞雪》《我的家乡》《雨》这些文章都是孩子们的见、闻、想, 结合阅读告诉孩子们, 把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就是文章的内容, 写文章什么都可以写。让学生感到什么都能写, 从感性上认识文章的内容就是生活本身, 了解文章应写什么。

3.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学习几种观察顺序和写作方法, 使学生知道文章应怎么写。

在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文章, 知道应该写什么之后, 在阅读课上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怎么写了。

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方法,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如在教学《课间十分钟》一课时,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按方位顺序写操场上的活动, 先总写了操场上的情境, 然后分别具体写了几个位置上的活动情况, 最后又概括介绍了几种活动, 观察有顺序, 记叙有条理, 且有详有略, 使所写活动多而不乱, 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学生对这些学习理解后再去观察写作, 就会看会写了。其他的几种观察、写作的方法, 只要在课中出现, 我就在阅读课中引导学生学习, 作文指导含在阅读课中。

在读中寻找规律, 教给学生写观察作文的方法, 了解作文是什么, 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为观察作文提供前提, 做好技术准备。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兴趣, 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 他们就会主动地、高兴地去做, 也才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为了让孩子们愿意写观察作文, 生活中, 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写观察作文的兴趣。

(1) 合理、适时、恰当地创设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 我总是根据教学要求, 根据学生的心理倾向, 利用现有的条件, 恰当、合理、适时地选择观察时机, 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走进大自然, 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情感, 在发现中提高认识, 激起他们要把自然的美好, 生活的多姿写出来、表现出来的欲望。

如在指导学生写《秋天来了》一文时, 我根据时节, 在近郊选择了一处秋游的地点。带学生去游玩时, 有意带领他们在需要处过河、爬山、看地、看果园。同学们在游玩中观察自然, 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性情得到了陶冶, 情绪非常激动, 产生了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表现出来, 直抒胸臆高歌赞美秋天, 赞颂自然的兴趣和欲望。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 为了激发写作的兴趣, 我同家长商量, 帮助孩子饲养一种喜爱的小动物, 让孩子在与小动物相处时, 观察小动物, 同小动物建立感情, 激发他们愿意把自己心爱的小伙伴介绍出来的兴趣,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 提供佳作, 让学生在欣赏、赞叹中产生写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还注意利用典型范文, 名篇佳作来鼓舞、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欣赏文章的同时, 产生要学习作者, 要学写好文章的兴趣。

《春》中, 小草、春花两段描写生动、细腻、富有感染力。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时, 我问:“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好呢?”学生都不约而同回答, 因为他观察了小草、春花, 写出了小草、春花的特点。我顺势启发:你们想不想也写出这样的文章?回答当然是肯定的。“那我们也应该去观察去写。”孩子跃跃欲试, 写的兴趣油然而生。

(3) 及时交流, 在竞赛评比中使学生产生写的兴趣

孩子们好胜心理强, 做事的兴趣往往容易在比较中产生。因此我常常搞一些交流活动, 在竞赛中、评比中激发学生写观察作文的兴趣。

如:有的学生写的作文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我会马上让他把文章在全班交流, 树立榜样, 让大家敬佩他、学习他。经常出作文墙报展览佳作, 评选好的作文等活动,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激发了他们好学上进的心理, 使他们产生了写观察作文的兴趣。

在生活中为学生创造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写观察作文的兴趣,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解决了学生不愿意写的问题。

二、忆中强化观察感受, 使叙述情真意切

在学生会写、爱写的基础上, 依据“注、提”实验作文教学“从说到写”的原则, 我指导学生在动笔前回忆观察到的情境、感受说一说, 起到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的作用, 使观察感受丰富、加深、强化, 使叙述情更真、意更切。

首先, 我让学生自述观察到的景象, 在口述中再现当时的情境和感受。接着让大家讨论交叉感受, 使大家的感受互相引发, 让一种感受变为多种感受。最后, 让学生“杂取种种”变为一家所用, 在构思成文中, 强化观察感受, 使文章不但能表露真情实感, 也能让那情感变得更加生动感人。

在观察的基础上, 我在学生回校后, 让他们先自己回忆小声说说看到的情境, 然后指名说说。同样观察秋天, 感受却是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的。“树叶好像树的孩子纷纷扬扬, 飘荡下来, 树妈妈身上一下子轻了许多。”“一阵阵凉风吹过, 小草直弯腰, 好像在说, 秋天你好!”“片片树叶, 像绿宝石一样。大大的、红红的萝卜等不及人们去拔就拱出了地面。”等等。同样观察雪, 感受也颇有不同。如:“雪花像银色的蝴蝶在飞舞。”“我迎着雪花飞来的方向猛跑, 雪花像一群群蚊子向我扑来。”“雪花像顽皮的、放学不肯回家的孩子, 在空中打几个滚, 这儿溜溜, 那儿转转, 然后才飘飘悠悠落下来。”等等。这些感受源于细致的观察, 切身的体验, 在构思时按需所取, 落笔成文, 强化感受, 使文章色彩纷呈。

指导学生自述观感, 交叉感受, 构思成文, 走的是从说到写的途径, 解决了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得好的问题。

三、在练中运用规律, 提高写观察作文的能力

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要源于多次的重复的练习。为此, 在教学中, 我注意指导学生从读学写开始, 观察后叙述, 从说到写大量地进行写作练习。以量促质, 在练中巩固提高写观察作文的能力。

1. 围绕教材中每次作文的要求, 多角度进行练习。

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次作文, 围绕作文的要求, 从不同角度设计题目, 进行多次写作练习, 使学生有更多的写作实践的机会。如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要求是按方位顺序介绍你家周围的环境, 重点要求, 设计出三次作文练习: (1) 站在我家阳台上 (介绍周围环境) ; (2) 我的卧室 (写室内环境) ; (3) 我的学校 (巩固性练习) 。第四单元是看图写人物外貌, 是人物静态素描练习, 我让学生先后写了三个作文: (1) 老医生看病 (写静态) ; (2) 我的同学 (动态素描) ; (3)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 (写一件事表现人物, 加外貌描写, 突出中心) 。这些练习, 形式多样, 题目有变化, 遵照教材, 从不同角度, 通过练习突破教学难点, 落实教学要求, 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 提高了写观察作文的能力。

2. 指导学生课外大量写作, 提高写观察作文的能力。

实验作文教学训练体系, 是以两条线并举的。我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也不例外, 我在进行“自由写话”这条线的训练时, 指导学生写日记, 写粘图作文, 做大量的习作。二年级半学期里, 我共进行课内作文20次, 课外学生写作文平均40篇。这些练习, 运用了写作知识, 培养提高了学生写观察作文的能力。

没有观察,如何写观察作文? 篇8

今天就遇到这样的难题。作文题是“观察一个植物的生长”。要写这篇作文的是三年级的小女孩。我说:“你家里养了什么植物?”她说:“什么都没养。”我说:“那怎么不养几盆花呢?”她说:“我妈不喜欢养。”我说:“那你在路上总看到过什么小花小草吧?学校里肯定也栽了树吧?……小区院子里总有什么植物吧?墙角,街边,不会什么草都没有吧?不然叫你妈妈去超市,有的超市卖的有仙人掌,回家养一下……”,我说这些的时候,语气也是很不确定的,甚至是有点焦躁的。因为她毫不犹豫地否定自己对“植物”有任何兴趣,更不可能花心思去亲近和观察一个植物的全部生长过程。

小女孩也开始积极地焦虑,搜索自己的记忆。她说:“后天我爷爷过生日,我去爷爷家,他养了很多植物……”我说:“那你去几天啊?”她说:“国庆节放假,可以观察七天。”

我松了一口气,但转念一想:不行!我七天以后才能看到她的作文啊?再说,我也不能十分信任她,她这七天都能好好观察么?如果去了爷爷家,吃啊玩啊,上街啊,看电视啊,隔了一天没有观察啊,提前两天回来了啊,各种事务,都可能打断观察。

我想到了一个可以瞬间完成观察,而且很快写成作文的方法。

我说:“其实这个作文题目——连续观察一个生物,是理想状态。如果你们小学生能观察几天,并且记录下来,那你很牛。有个十五岁少年,在动物园观察狒狒,得到两大发现,其中一个发现是:狒狒六成时间是呆坐着,什么也不做,48%的机会是给自己或其他狒狒修饰打扮,这是他用了6天,24小时连续不断观察得出的结论。他因而获得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2011年年轻自然主义者奖。他叫林亨利,是美国的华裔少年。”我打开电脑,链接了这条新闻给小女孩看。

小女孩有点惊讶,大概是没有想到这也能得奖。我说:“可见,能连续几天观察动植物,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样的人被认为将来是非常有前途的。其实有很多人这样做过。”

我存过一个视频,只有2分钟,记录的是植物从种子破土到发芽生长的过程,没有过度编辑,没有音乐,比较原生态。当看到那些植物摇摇晃晃快速长大的镜头时,她问:“啊,怎么这么快?这是怎么弄的?”

我说:“这叫延时摄影,连续不断地拍摄几天,然后快速地放出来。我们人很难24小时一动不动地观察一个植物,但是摄像机可以帮我们办到。要不要再看一遍?”

第二遍看的时候,我加了一些文学语言来描述:“你看种子出土的时候,是不是像婴儿一样,是蜷着的?后来才慢慢伸展开,颜色也越来越浓了,叶子像手掌一样招摇。”“那些茎,在寻找可以附着的东西,然后爬上去。”“生命是不是很神奇?”

这个时候,小女孩的记忆得到复活,她说:“是的,我家的防盗网上,曾经有牵牛花攀援上来,我天天看它长到什么样了,开花了没有,后来它开花了,又慢慢地枯死了。我想写牵牛花。”

没错,她没有用“爬”,而是用了“攀援”这个词。她的语言趋向是文学化的。到此,她已有写作文的冲动,并调动了自己文学描写的词语积累。

此后,这篇作文就很顺利,半个小时完成,五百字左右。结尾这样写的:“真是过月如秒啊,一霎那就到了秋天,可怜的牵牛花叶子渐渐变黄,掉落……我看见牵牛花好像在为它的遭遇而哭。牵牛花的死去永远在我记忆中,而牵牛花永远在我心中盛开。”

作文没有东西可写,写不出来,有的是真性的。就是缺乏生活,缺乏观察,缺少阅读,平时不想这方面的事儿。有的是假性的,就是记忆没有被唤醒,没有找到刺激点。在这种情况下,不妨给孩子看看别人写的观察植物的作文。而我选择了视频,是因为图像比文字更容易激活大脑思维,而且印象更深刻。当然,她观察过牵牛花,不过是无意的、无目的的,对于这次“观察植物的作文”命题,也算是假性观察。

最后,我向这个小女孩推荐了一本书,是汪劲武先生的《常见野花》。图文并茂,收录了250多种最常见的植物。希望她借此能浏览植物之美,对观察植物,真正有一点兴趣。

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 篇9

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

内容与过程

今天,饮食店的生意特别的好,许多幼儿都对老师新投放彩泥的兴趣很浓,杨云一下就把红色、绿色彩泥揉在了一起;星星也把剩下的彩泥丢在桌上、地上到处都是;游戏结束了,孩子们坐到了我得身边。在饮食店的一角,我开始了游戏的讲评:“刚才你们都玩的高兴吗?那你们的玩具朋友高兴吗?”“彩泥宝宝掉在地上了。”“彩泥宝宝没有放到罐头里去。”…“是呀,彩泥宝宝回不了家了,地板也弄脏了,所以它们都不高兴了。怎么让它们高兴起来呢?”我问:“把彩泥送回家。”“把地上捡干净。”…“好,请谁来帮忙呢?”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就请刚才玩彩泥地小朋友来帮忙吧。”“让我们再来看看,它们变干净了吗?”整理好一切让孩子们开心地拍起手来。“那么我们下次玩的时候该怎们做呢?”“不把彩泥宝宝搞在一起”;“玩好让彩泥宝宝回家 ”“真是好办法!以后在玩以前,先把桌布铺在桌上,像这样(教师示范)然后再玩,也可以把彩泥放在这种垫板上面搓,这样做出来的点心干净又卫生。儿行为分析幼儿在接触材料时有一段熟悉、探索的时间、以形成对材料性质的一般认识。他们往往还没有形成应有的活动常规,教师在允许孩子自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和活动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做法地不妥之处,示范给幼儿正确良好的做法,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醒和督促,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 篇10

我走到孩子中间说:“你们肚子吃饱了,现在坐在一起说说玩玩开不开心?”幼儿异口同声:“开心。”

我又问:“那请你们找找桌子上地上的小饭粒,它们开心吗?”孩子被我问的一下寂静了,原本脸上的笑颜也消失了。有的转过头找桌上的小饭粒,有的低下头去找地上的小饭粒,发现没有就兴奋的说:“老师,我那边没有掉小饭粒。”“老师,我看到顾景灏那边有小饭粒。”“老师,你看,张凤掉了好多饭粒呀!” 被说的这两个孩子看了看我,就移开了视线,一副漠然不予理睬的态度。

“掉出来的饭粒会开心吗?”

“不开心。”

我接着问,“为什么不开心?”

孩子三三两两地回答:“因为,因为它们掉在桌子上了,我看到地上也有,还有的都被踩烂了。”

“想一想小饭粒怎么会掉出来的,还被踩烂了?”我继续追问。

“我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吃饭时掉出来的,他没有吃干净。”爱说话的薛晴连忙接话道。

我肯定了她的答案,并将视线转向了顾景灏和张凤,问道:“请你们来说说你的饭粒是怎么掉出来的?”两个孩子支支吾吾的回答。我提示到:“你吃饭的时候小脚是怎么放得?身体朝向哪边?你的饭碗在哪里的?”大家一起帮助他们找出了错的坐姿和吃饭方式。

“那请你们想想办法,吃饭时怎样做才不会让饭粒掉出来?”

顾景灏不语,张凤只是做了个鬼脸,于是我请大家想办法。

有的说:“ 要吃得干干净净。”有的说:“吃饭不说话,饭粒掉了马上捡起来。”也有的说:“坐在椅子上,吃饭不能动来动去。”还有的说:“不能把饭碗拿起来吃,会倒出来的。”

我问顾景灏和张凤:“你们觉得小朋友说的对不对?”

他们点点头。

那请你们来告诉大家:“吃饭该注意些什么才能不掉饭粒?一点一点的说,把话说完整。”张凤是个外向的孩子,先来说,在我的帮助下对刚才大家讨论的内容进行了小结,顾景灏最后也是断断续续的说了一遍。

“好的,今天我们知道了吃饭时要怎么做不掉饭粒,如果不小心掉了,也应该马上捡起来,送进垃圾桶,否则会被踩烂,不卫生,我们要爱惜米饭,也要爱惜我们的活动室。”顾景灏和张凤也表示同意,以后会像今天讨论的这样做。

分析及策略:

幼儿园观察幼儿故事记录 篇11

幼儿姓名:小一班张XX(7岁)

观察教师:xxx

观察日期:20xx年11月8日

观察时间段:(14:50—15:05)(15:00—15:15)(15:15—15:30)下午的三个时间段

观察地点:户外游戏环境之“动感地带西”

客观描述1:

“无意的发现”(14:50—15:00)

下午小点心以后,我带着小朋友们来到操场上,小朋友们开始玩自己喜欢的皮球玩具。突然,张XX大叫了起来:“这是什么东西啊,好可怕!”“它是不是蛇?怎么这么小?”张XX说完又自言自语。“它不是蛇,它是蚯蚓!”旁边的孙XX对张XX说。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一条蚯蚓不知怎么爬到了跑道上。张XX这么一叫,把小朋友们都吸引了过去,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孙老师,你快来看呀,小蚯蚓怎么在这里呀?”成成一边说还用他的小指头去碰碰小蚯蚓那软软的身子。更多的小朋友们围拢过来,大家都要去拨弄小蚯蚓。由于拥挤,张XX还差点踩在小蚯蚓身上。“哎呀,你们别挤呀!”里面的几个小朋友开始嚷嚷,围在外面的小朋友就渐渐散开了,不一会儿又有人喊我:“快来看,这里也有蚯蚓!”然后小朋友们就在跑道上四处寻找蚯蚓,发现了不少小的蚯蚓。

客观描述2:

“蚯蚓哪里来的?”(15:00—15:15)

小朋友们兴趣渐浓,对蚯蚓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但是我看着他们似乎只是对拨弄蚯蚓感兴趣,我也顺着他们的兴趣四处走动,一部分小朋友跟着我,问我在寻找什么。我便说:“不知道蚯蚓是哪里拿出来的?我找找!”

顺着我的思路,小朋友们有的去草地找蚯蚓,有的去泥地里找蚯蚓,我不时还听到小朋友的议论:“小蚯蚓受伤了,好可怜哦,我们把它送回家吧。”“可是,小蚯蚓的家在哪里呢?你知道吗?”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言的在讨论着;张XX瞪着大眼睛问我:“孙老师,你知道蚯蚓的家在哪里吗?”“蚯蚓是从哪里爬出来的?”“小蚯蚓会不会咬人?“蚯吲没有脚为什么还能爬得这么快?”……

面对小朋友们一连串的问题,我并没有一一回答,而是让小朋友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客观描述3:

“挖蚯蚓活动”(15:15—15:30)

我们来到了小山坡,蚯蚓都是生活在地下的,我们要想把蚯蚓挖出来,就必须借助一些工具。于是大家决定把班级里平时玩沙的小铲子和小钉耙拿下来使用。

张XX拿着小钉耙迫不及待地在地上刨了起来,小钉耙的耙齿更利于对付较硬的草地,不一会儿,地上的杂草很快就被耙开一大片。其他小朋友见状也都纷纷换工具忙开了。可是忙了好大一阵子,地面的泥土似乎并没有什么大变化。张XX放下手里的工具,将握在把柄末端的手挪到了柄的最前端,另一只手也紧紧地握了上去。他身体前倾,把整个身体的力量都压上去,慢慢地将小钉耙向自己这边拉,一下子刨出很多的土,他兴奋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身边的同伴,而且还边说边给大家示范。

大伙又来了精神,照张XX的方法干了起来。可不一会儿,张XX再次停了下来,休息片刻后,他干脆把一只手的整个手掌按在了耙齿上端,抬起屁股将整个上身的力量压了下去,这次刨出的土更多。重复五六次之后他又吃力地停了下来,休息片刻后,他双手握起钉耙将钉耙向一侧倾斜,用其中的一个钉尖在地上慢悠悠地耙着。

幼儿原因分析:

刚开始,他们虽然说是在找蚯蚓,但目的性并不强,只是随意地用一些树枝、石块在拨弄着山坡的表面。当听到老师明确地说蚯蚓是在地下时,张XX小朋友用树枝使劲地挖,但他马上发现树枝并不能很有效地挖土,于是找了小铲子、小钉耙,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变化,说明小朋友对任务与工具之间的关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觉得小朋友的好多学习和体验就是在这种关系中完成的。小朋友对力的作用点与刨土量以及动作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不断进行尝试性建构和模糊思考。也许小朋友的许多经验就是在这种尝试性的建构和模糊的思考过程中积累和提升的。

对策与建议:

《指南》科学领域部分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小朋友们对蚯蚓的构造只是了解表面的,对一些深入的问题他们并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回答。所以,教师作为他们的引导者,鼓励小朋友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同时也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小朋友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进行了情感交流和行为上的学习。

在案例中,小朋友们起始的活动目标受到对蚯蚓原有认识的局限,而老师适时提示使目标更为清晰。在目标清晰后,小朋友子们调整了动作的策略,即时改变了所使用的工具,这就使动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更加具体,这也表明他们对工具的使用与效率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应该在小朋友活动目的性不明确或活动无意义时,适时地介入帮助。因为小朋友的有些自发游戏是偶然性的、变化性的,目标是很模糊的,教师适时的策略性帮助可能会让小朋友自己明晰其活动目标。小朋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断尝试,会建构、体会和思考许多关系,有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经验的一个过程。

上一篇:高三语文知识考点下一篇:初中安徒生童话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