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楼改造结构设计实例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旧楼改造结构设计实例(共4篇)

旧楼改造结构设计实例 篇1

1.更新“一个箱”,即信报箱。

2.安装“两道门”,即楼栋门、小区门。

3.改造“三根管”,即自来水管、燃气管(燃气户管、燃气灶具连接管)、排水管。

4.实现“四个化”,即甬路平整化、健身设施普及化(在具备条件的小区安装体育锻炼器械)、楼间环境规范化(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清理燃气、消防等设施占压和楼间杂物)、车辆停放集中化(维修配建自行车棚,在具备条件的小区建设停车泊位并栽植全冠乔木)。

5.完善“五功能”,即屋面防水、供热计量节能、供电安全保护、楼道照明及相关设施整修、垃圾设施修复等。

在具备围合条件的小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所需经费以区为主,市财政在市级负担投资中适当给予补贴。对住宅电梯、高层住宅消防系统进行维修改造,所需费用由电梯所有权人、房屋所有权人承担,无所有权人的以区为主,市财政在市级负担投资中适当给予补贴。相关区人民政府可结合小区实际和群众要求,安排增加非规定整修项目。非规定整修项目所需费用由区人民政府承担。

三、工作步骤

(一)准备工作阶段(2014年2月底前)。市中心城区旧楼区居住功能综合提升改造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旧楼区指挥部)组织工程招投标,下达2014年投资计划,组织开展全体参建人员培训。相关区人民政府制定本辖区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工作方案,落实施工项目工程招标、成品设施招标等政府采购工作,完成提升改造小区的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

(二)全面开展阶段(2014年3月至10月底)。做好全市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动员部署工作。按照3月份首批小区开工、6月底前全部小区分四批开工、10月底前基本竣工的目标,组织实施提升改造工程。

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清理燃气、消防等设施占压和楼间杂物工作,要在其他项目开工前先行启动。对屋面防水、外檐整修等受雨季影响较大的项目,早安排、早施工,力争6月底前基本完工。

(三)竣工验收阶段(2014年7月至11月底)。本着完工一批、验收一批、接管一批的原则,严格按照检查验收标准,分期分批对竣工小区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小区同步进行接管移交,11月底前完成全部小区验收工作。

四、资金安排

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资金按照多方筹资、量力而行的原则,通过市财政补贴、相关区财政承担、产权单位(产权人)和专业经营服务单位(包括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单位)投入的方式共同筹集。总投资计划约为20亿元(不含节能改造、自来水管和燃气管改造等项目的专项资金),其中,财政资金按照市、区两级财政各50%比例承担。节

能改造、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停车泊位建设、全冠乔木栽植等与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结合项目,应安排专项资金,按照相应资金渠道解决。

五、职责分工

(一)相关区人民政府。根据本方案确定的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范围,研究制定本辖区工作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完成施工项目招标和设备采购;组织协调辖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实施提升改造和验收工作;组织对私搭乱盖,占压燃气、消防等设施,侵占绿地,乱堆乱放等行为的治理工作;落实区级财政改造专项资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旧楼区长效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管理。

(二)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1.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协调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中的综合配套相关工作。

2.市公安局负责对消防设施使用状况进行综合判定,指导推动消防设施维修更新和验收工作;负责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规划设计、组织推动、指导和管理等工作。

3.市民政局负责指导各区民政部门协调有关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做好群众宣传教育、施工对接等工作;负责提升改造后旧楼区的长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各区确定管理模式,指导相关街道落实管理服务单位,对验收合格小区做好接收工作和日常管理服务的监督管理、评议考核工作。

4.市财政局负责对市财政补贴资金的筹集、拨付和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5.市规划局负责对涉及私搭乱盖行为的确定,指导协调缺失单元门栋地名牌、楼体地名牌补建等工作。

6.市国土房管局负责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任务的牵头工作;会同市旧楼区指挥部相关成员单位做好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的指导、协调、推动、检查工作;指导推动各区房管部门实施房屋综合修缮、物业用房配建等项目,指导有资质的物业企业提前进驻小区开展服务。

7.市建设交通委负责安全质量监督和管理;推动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中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户外供热设施整理、自来水户管改造、燃气户管改造、燃气灶具连接管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实施和验收工作。

8.市市容园林委负责指导推动各区开展治理私搭乱盖、侵占绿地、乱堆乱放等工作,以及停车泊位建设、全冠乔木栽植工作。

9.市审计局负责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

10.市质监局负责对电梯使用状况进行鉴定,指导推动维修、改造,并按照标准组织验收。

11.市体育局负责体育锻炼器械的配置、验收等工作。

12.市市政公路局负责市政部门养管范围内排水管网疏通改造的指导、推动、检查和验收工作;对市政部门养管范围内的楼间甬路按标准进行养护维修。

13.市通信局负责指导协调楼道内通讯、网络等相关管线的整理规范工作。

14.市邮政局负责信报箱更新补建的指导、推动、检查和验收等工作。

15.市电力公司负责楼道公用照明设施的表计安装以及供电线路的整理规范;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小区路灯按原标准进行维修、养护,对不属于管辖范围内的小区路灯做好协调移交,对没有安装小区路灯的组织补建等工作。

16.天津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负责楼道内有线电视线路等相关管线的整理规范工作。

17.其他有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协助配合工作。

请市委宣传部指导新闻单位做好舆论宣传引导等工作。

六、工作要求

2014年是三年成片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的收尾年,也是任务量最大的一年。各有关单位要主动担当,克服困难,紧密配合,全力以赴打赢收官战。

(一)加强统筹组织。市旧楼区指挥部要加强统筹协调,深入现场推动,强化检查督导,推动工程有序实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建设交通委、市市容园林委等部门要加强牵头协调,积极组织市旧楼区指挥部办公室各工作组开展工作。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主动作为,主动配合,加强指导。各区人民政府作为第一责任主体,要发挥主导作用,严格落实目标责任,逐级分解任务,强化内部协调,严格施工监管,做到更便民、少扰民,确保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二)狠抓施工管理。市旧楼区指挥部要进一步完善施工管理措施,落实施工点评、定期通报、专项督办等工作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相关区分指挥部要按照先设计后施工、先样板后推广的要求,加强统筹组织,搞好各工种衔接,优化施工流程,确保工程有序实施;要落实小区现场管理责任制和施工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导则,加强施工细部质量管理,确保执行标准不走样;严把工程材料关、施工工艺关、工程验收关,不让一个不合格工程过关。

(三)紧密依靠群众。坚持把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的思路贯穿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的全过程。施工前,相关区分指挥部要主动与居委会沟通,围绕小区改什么、怎么改,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施工中,要加强施工单位日常管理,落实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措施,缩短施工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验收中,民政部门指导街道办事处组织居民代表、群众监督员、居委会参与验收评价,把群众满意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标准。民政部门要主动协调有关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做好群众工作,争取群众的参与、支持和配合。

(四)落实后期接管。贯彻《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旧楼区提升改造后长效管理的意见》(津政办发〔2012〕97号)及有关配套文件,相关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做到工程建设与物业配套同步实施,工程竣工与物业(准物业)单位接管、居委会接管有效衔接,确保整修一片、接管一片、管好一片。

(五)管好用好资金。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工程投资计划管理,严格实行成品设施、工程单位、监理公司的公开招投标,严格把关,优中选优,用最合理的投入建设最优质的工程。

市、区财政资金和相关单位资金要保证按时、足额到位。对到位资金,要建立专门账户,严格使用管理;根据工程进度及时拨付相关施工单位,不准截留资金或挪作他用,确保专款专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

旧楼改造结构设计实例 篇2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生产能力扩大, 生产工艺调整, 操作环境改善等因素, 越来越多的旧厂房需要进行加固改造处理。与传统加固工艺相比, 碳纤维片加固技术具有工期短、节能和环保、操作方便、加固效果好等特点。本文结合澳门南光贸易有限公司工业楼宇改造工作, 对港澳地区旧楼改造进行探讨[1,2]。

1 工程概况

澳门特别行政区南光贸易有限公司拟对其所属的一处工业楼宇进行改造, 将其由原来的办公和工业用途的综合性工业大厦改造为一座理想容量约为1 000吨的商业冻品冷库。该大厦名为中旅工业大厦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各层楼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框架结构柱、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B225, 钢筋强度等级为A40N, 框架结构填充墙采用砖砌体。大厦原结构设计基础形式为柱下承台加打入式预制方桩桩基。大厦建筑毛面积3 685.15㎡, 平均每层毛面积约650.00㎡, 地上五层, 无地下室, 屋顶水箱间为局部六层。建筑首层高度5.00m, 二层~五层层高均为3.50m, 屋面檐口高度19.00m, 水箱间局部出屋面高度4.20m。

2 旧楼结构试验

在设计加固方案之前, 先进行中旅工业大厦结构现状性能检验。从结构评估的基本技术性要求, 同时考虑到检验的经济性与时间性指标, 确定检验大厦结构混凝土的以下3项指标作为评估基本参数:1) 结构钢筋混凝土的混凝土强度检验。需检测柱、梁、板;2) 结构钢筋混凝土的混凝土炭化深度检验。需检测柱、梁、板;3) 结构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程度检验。需检测梁、板。

3 检验报告结果:

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显示:建筑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完全满足原设计中B225级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仅楼板上有一个采样点的实验数据有负偏差, 根据楼板结构的混凝土受力特性, 该楼板混凝土强度的局部偏离将不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和地震动力分析特性。

2) 结构钢筋混凝土的混凝土炭化深度检验报告显示:建筑结构混凝土炭化已经较大程度发展, 部分结构部位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即将或已经失去混凝土的弱碱性保护。该检验结果表明整体改造需进行一定的技术措施进行结构处理, 保证结构在将来的使用中让混凝土的炭化过程合理发展。

3) 结构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程度检验报告显示: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锈蚀情况很轻微。这个结果和混凝土炭化深度检验报告相互印证, 互为依据。改造时应采取技术措施防止或延缓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发展程度。

从以上检测报告可以分析出, 该建筑结构整体强度情况良好, 满足结构改造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要求, 但是局部位置存在一定发展程度的混凝土炭化和钢筋锈蚀, 对结构改造后的正常使用条件存在一定隐患。结构改造的时候应该对结构的裂缝展开情况和混凝土炭化情况钢筋锈蚀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对混凝土炭化发展严重和钢筋锈蚀程度比较发展的局部位置采取压力灌注环氧树脂等方法阻止钢筋锈蚀的进一步发展。对于现在建筑已经发生的人为性损坏部位, 均应进行结构性修补以恢复正常使用功能[4]。

4 加固处理范围及方案的选择

1) 采用M10水泥砂浆修补构件表面保护层, 采用自动压力灌浆技术修补发现裂缝的框架梁、板;

2) 对梁底、板底出现垂直裂缝和斜裂缝影响受弯承载能力的钢筋混凝土采用粘贴碳纤维布进行加固;

3) 对梁、板上部出现垂直裂缝影响负弯矩承载能力的钢筋混凝土采用梁、板上部粘贴碳纤维布进行加固。

4) 对原梁出现斜剪裂缝的梁采用粘贴碳纤维布U形箍进行加固[3];

5) 对出现裂缝的主次梁节点采用粘贴碳纤维布U形箍进行加固;

6) 新开楼板洞口在洞口边采用粘贴碳纤维布进行加固;

7) 对锈蚀发生部位的框架结构梁柱和楼板涂刷渗透型钢筋阻锈剂。

5 加固选用材料

1) 200g碳纤维布抗拉强度标准值≥3 000MPa, 厚0.111mm, Ecf≥2.1x10 MPa, 伸长率≥1.6%。其它指标应符合规范《碳钎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007年版) CECS 146:2003中3.2节的相关要求;

2) 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应采用聚丙烯腈基 (PAN基) ≥12k的小丝束碳纤维片材, 配套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和表面防护材料。其它指标应符合规范《碳钎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007年版) CECS 146:2003中3.3和3.4节的相关要求;

3) 钻孔植筋采用的锚固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中的相关要求。本工程所选用的各种材料均应有生产合格证明并按相应规范规定试验合格和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各种证明材料应及时归档保存, 以备检查;

4) 结构材料。钢筋:A235 (Φ) , A335 (Φ) ;混凝土:B30;首层地坪下砌体:MU10砖, M7.5水泥砂浆。

6 碳纤维加固施工要求

1) 碳纤维片材加固施工应严格按照《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及有关的其它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2) 加固施工必须由具有加固专项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

3) 混凝土构件表面处理。

(1) 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面层及剥落, 疏松, 蜂窝, 腐蚀等劣质混凝土, 露出混凝土结构层, 并用MA高强砂浆将表面修复平整。

(2) 碳纤维布被粘贴混凝土构件表面应打磨平整, 除去表层浮浆, 油污等杂质, 直至完全露出结构新面。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 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mm。

(3) 被粘贴混凝土构件表面应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

(4) 采用滚筒刷将底胶均匀地抹于混凝土表面。

(5) 用修补胶将混凝土构件表面凹陷部位找平并填补平整, 且不应有楞角。

4) 碳纤维片材的粘贴

(1) 将配制好的浸渍树脂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的部位。

(2) 用特制的滚筒沿碳钎维方向多次滚压, 挤除气泡, 并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碳钎维布, 滚压时不得损坏碳钎维布。

(3) 多次粘贴重复上述步骤, 待钎维表面指触干燥时即进行下一层粘贴。

(4) 最后一层碳钎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浸渍树脂。

(5) 碳纤维布粘好后, 在其表面抹20厚M15水泥砂浆以做保护。

(6) 加固完成后应按《碳钎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相关规定进行检验及验收。

(7) 碳纤维为导电材料, 使用碳纤维加固时应尽量远离电器设备及电源。

(8) 应在建设单位, 监理, 质检多方监督和指导下进行, 对加固的每一部位均应按隐蔽工程验收并保存数据。

7 结论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是一种较新的加固技术, 在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中, 碳纤维布主要是分担钢筋的受力, 即碳纤维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结构构件的抗拉强度。碳纤维加固易于施工, 降低了人工费用, 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节约了维护费用。目前, 由于碳纤维加固以其出色的加固效果在港澳地区能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摘要: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是指采用高性能粘结剂将碳纤维布粘贴在墙体或混凝土构件表面, 使两者共同工作, 有效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和改善构件的变形性能, 采用合理的粘贴构造和锚固措施, 以达到较好的加固效果。本文介绍澳门地区某旧楼改造采用碳纤维加固实例。

关键词:碳纤维,加固,旧楼改造

参考文献

[1]赵形, 谢剑.破纤维布补强加固混凝土结构新技术[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济川, 良桃.建筑工程结构鉴定、改造与加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蒋丽珍, 李慧英, 蒋文文.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居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08, 34 (10) .

旧楼改造结构设计实例 篇3

【关键词】采暖系统;加热炉;流程改造

一、前言

萨南某一转油站建于1989年,设备及系统腐蚀、老化严重,采暖炉运行效率降低,不仅无法达到该站的采暖系统及工艺管线伴热系统所需的温度,而且使得安全隐患增大。为解决以上的问题,根据就近取暖原则,增加转油站采暖炉的热负荷,扩大采暖泵的排量及提升能力,在原有采暖功能基础上,再承担附近注水站、变电站、锅炉房、污油回收站和铁人纪念馆及配套建筑的供暖需求。

二.主要设计原则

1、简化工艺流程,提高各种设备运行效率。

2、合理改造设备,做到物尽其用,控制投资规模,降低生产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整体布局紧凑、合理,并符合设计规范及要求。

三.主要改造內容

1、流程改造

更新转油站加热炉,新建两条采暖流程:一条是转油站至铁人纪念馆之间新建采暖热、回水管线;另一条是转油站至注水站之间新建采暖热、回水管线。

2、设备改造

(1)由于转油站的加热炉需要承担注水变电站、污油回收站、铁人纪念馆、办公楼及其它附属采暖,因此需要增大加热炉的负荷,将原有的2台0.29MW的加热炉改建为2台0.58MW的加热炉。

(2)由于增加注水站、变电站、污油回收站及铁人纪念馆的采暖负荷,泵的排量

需要增加。因此,选用2台采暖泵,其排量为60m3/h、扬程为60m即可满足要求。

四、具体设计过程中的优化与结果

1、通过区域供热系统整合,解决热力资源浪费问题

改造前,注水变电站和铁人纪念馆均有独立的锅炉房,由于存在消耗点多、能耗高、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而且由于运行年久,无法保障所需供热建筑的供热效果。同时,采暖管线曾多次出现穿孔现象,在冬季采暖期经常停炉维修,增大职工的劳动强度。冬季过后,锅炉房岗位人员出现阶段性闲置问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改造后取消2座独立的锅炉房,且更新了采暖管线,不仅解决设备腐蚀存在安全隐患以及能力不足问题,而且通过区域供热系统整合,实现设施合理配置,达到减员合岗、增大效益的目的。

2、精心优化设计,形成一套稳定有效采暖系统。

通过方案严密精细的计算和设计,选择合适加热炉、采暖泵以及管线尺寸,合理布置流程。积极采用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简化地面工艺,实现降低工程投资、降低生产能耗的目的。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系统已建设施的剩余能力减少新建工程,节省基建投资,提高油田开发建设的总体效益。

五、经济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取消了2台0.35MW锅炉(运一备一)、2台1.4MW锅炉(运一备一)、2台0.29MW锅炉,4台采暖泵、4台补水泵。经计算,一共节省投资171.71万元。经计算,一共节省投资171.71万元。其中一年节省燃气67.2万多立方米,折合人民币135.71余万元,节省人员管理费用36万余元,节省计算如下:

节省运行成本:

减少加热炉负荷:(0.35+1.4+0.29×2)—0.58×2=1.17MW

减少年耗气量:1.17×861/(8220×0.8)=6.72×105m3/年

经济效益:6.72×105×2.02=135.7万元(其中:1m3工业用气=2.02元)

节省人员管理费用:9×40000=36万元(其中:每人收入按每年4万元计算。)

2、社会效益:

(1)更新管线后采暖管线穿孔次数大大减少,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

(2)采暖炉更新后,炉效增加,室内温度提高,改善工作环境。

(3)取消锅炉岗位人员,增加前线人员,便于管理,减少了采油工的工作量,切实达到了减负的目的。

六、总结

随着油田的发展,由于转油站的多年运行,管线的腐蚀,设备的老化,系统安全系数逐年降低,站内的的采暖系统及工艺管线伴热系统的温度无法达到所需温度,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和员工的工作质量。

在满足安全性、功能性条件下,通过对工程方案和技术经济进行比选,仅仅增大加热炉负荷,新建2条采暖流程,便替代了涉及站、库等7个场所的锅炉。取消了2台0.35MW锅炉、2台1.4MW锅炉、4台采暖泵、4台补水泵。不仅减少设备数量、便于集中管理,而且还减少了锅炉管理人员9人。

在转油站加热炉工艺改造工程设计过程中,从该站现有转油站的工艺流程、技术现状、处理能力等因素出发,建立了一套符合该站情况的工艺采暖工艺。经计算,节省投资达到171.71万元。

旧楼改造结构设计实例 篇4

关键词:双光纤环网;以太网;环形;总控装置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8-0093-03

变电站作为电网的重要节点,其自动化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扩大,电网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电网对也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安全可靠、精确性、实时动态响应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状

500 kV**变电站既是“皖电东送”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联系长江南北,构建坚强安徽电网的重要组成。2006年投运初期,该站规模为5串一个半接线的500 kV开关站,为控制成本配套自动化系统设计以开关站模式为蓝本设计。

自动化系统采用南京中德保护控制系统有限公司SICAM SAS自动化系统,总控单元为两台SICAM总控,测控装置以6MD66系列测控单元为主,辅以少量6MD63测控单元,间隔层、间隔层与站控层间网络结构采用了PROFIBUS-FMS/DP总线双光纤环网的结构。

投运初期,双光纤环网结构展现出了结构简单、传输速度快的特点。设备精度、实时动态响应性完全满足500 kV开关站的设计要求。

但是随着电网的发展,至2010年末,500 kV**变电站4年间连续开展了500 kV第六串、第七串扩建、2#主变及双母双分段的220 kV间隔扩建、3#所变间隔扩建、高抗低抗间隔扩建、1#主变扩建等近20次扩建工程,间隔层6MD66系列测控单元总数达到了84台。

随着设备的不断增加SICAM SAS自动化系统出现了遥信上送速度慢、遥测数据变化慢、历史数据呈阶梯状、双光纤环网内设备通讯故障频繁,后台监控系统出现刷屏等现象,特别是1#主变扩建后,遥测数据量越来越多,SICAM总控出现了切换频繁,上传数据异常的情况。

此时站内设备通讯情况与各级调度通讯情况如下。

站内设备通讯结构如图1所示。

1.2 原因分析

与各级调度的通讯结构如图2所示。

分析造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现场接入测控单元过多,超过了SICAM总控设计的最大数,在变化遥测过多时,会导致数据流量过大,阻塞总控缓存,导致上传数据异常。

②双光纤环网接入设备过多,上传数据量过大,导致环网传输效率降低。

③扩建小室距离越来越远,双光纤环网传输距离过长,在没有中继器且光端机的发射光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不变的情况下,光纤衰耗值变大。当环网中某测控单元的通讯模件出现故障时,该点的衰耗被进一步放大,从而导致相邻几台测控单元的通讯出现瞬时中断,在测控通信恢复正常时,当前测控所有数据将上传至后台造成环网内设备通讯频繁故障及刷屏等现象。

④过多设备的接入,导致使得间隔层与站控层间的环网由一个增加到三,使得双光纤环网结构复杂化。

此外,由于环网本身的拓扑结构决定了双光纤环网结构存在维护困难、扩展困难的特点。

2 升级改造方案

根据现场SICAM总控装置和双光纤环网存在的缺陷和因此产生的隐患,制定了改造方案:

2.1 改造总控装置

决定新增2台6MD2200远动通信主单元,采用更高性能的西门子6MD2200作为远动机,向网调、省调、地调、当涂变后台传输数据,解决了数据传输瓶颈。

2.2 改造站控层网络结构

以太网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技术上日臻成熟。随着嵌入式以太网微处理器的发展,以太网已十分便利的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以太网具有高速、可靠、安全、灵活的特点,使其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新网络采用辅以光纤交换机的星型以太网通信结构,解决了原双光纤环网的种种弊端。

为保证改造过程中500 kV变电站自动化数据的正常传输,特别是联闭锁系统的正常运转,决定将网络结构逐步从双光纤环网向星型以太网改造。

前期将部分测控装置的网络拓扑由环形改为星型结构,减少双光纤环网上的装置数量,保证网络畅通,此时系统采用的星型和光纤环网混合网络。后期逐步过渡到全星型以太网结构。

2.3 改造过程中的处理措施

改造过程中原SICAM总控装置作为新系统中一个数据单元向6MD2200远动通信主单元传输数据,先将原SICAM总控装置联接的不参与联闭锁的测控装置接入新网络,参与联闭锁的测控装置结合停电计划逐渐将退出SICAM总控装置并接入新网络。

测控装置更换网络需要短暂停用设备,并将原双光纤通讯模块更换为双网络通讯模块。

改造后期测控装置全部转移至新网络后,已服役多年的SICAM总控装置退役。

改造前期站内设备通讯情况与各级调度通讯情况如下:

改造前期站内设备通讯结构如图3所示。

改造前期站与各级调度的通讯结构如图4所示。

改造后期站内设备通讯结构,如图5所示。

改造后期站与各级调度的通讯结构,如图6所示。

3 结 语

这次改造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设备运行在改造过程中不受影响。改造完成后,间隔层测控设备的光纤通讯模块更换为双网口通讯模块,通过A、B两个局域网直接接入各保护小室新增的交换机,间隔层间设备可直接通信,不再经过主单元中转。逻辑闭锁在间隔层实现,从而降低了联闭锁逻辑判定过程中主单元的负担。

经升级改造后,该500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网络通讯负荷合理分配,保证通讯负荷不过载,不会出现“瓶颈”现象。此外对站内自动化网络的性能合理划分,根据数据的特征——实时性的要求以及实时性指标的高低进行处理。改造后的网络结构灵活,可扩展性好,维修调试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1] 陈晓捷.泉州500 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设计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09,(5).

上一篇:高一年级读后感:《大卫·科波菲尔》的读后感言下一篇:墩柱施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