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中的修辞学(共10篇)
一. 前言
作为90后的我们,从小,流行音乐就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听音乐,聆听一种情愫,我们唱音乐,歌唱一种感受。音乐带给我们有对生活的感悟,有对前途的信心,也有胸中的高远志向以及难言的感伤。随着流行音乐逐渐成为人们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时,歌词作为音乐中的文学艺术,为大家所耳闻乐道。
二. 摘要
歌词与诗词相同,它的容量比较小。而优秀的歌词需在这小的容量中需要表达出真实的情感,让人产生回味无穷的感受。修辞格与意象在歌词中的运用是的歌词满足了这些条件。修辞格中最常出现的是隐喻、象征、借代、拟人、用典、对偶、双关等;而意象多采用同一基调,来反映一首歌词的大致情感。意象要求作词者联想丰富,将多个意象放在一首歌词中而不产生生疏的矛盾。修辞格与意象是我将要讨论的两大要点。
关键字:修辞格多样 意无穷 方文山 东风破 青花瓷
三. 正文
(一)谈音乐中的修辞 1.修辞格
音乐是唱出来的“诗词”,自古有《诗经》,后有乐府,后又有宋词以及元曲,它们无一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而这些经典之作,经过歌姬等的传唱,一时风靡整个时代。而修辞学在这些经典之作中占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最终成为了如今的现代流行音乐。现代歌词的创作多种多样,几乎能用于文学中的修辞格,都能用于歌词的创作中。最常见的体例有隐喻、象征、借代、拟人、用典、对偶、双关等,而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方文山谈及他所创作的“中国风”歌词时,就提出了十六种体例,包含感伤、譬喻、类迭、转化、排比、夸饰、转品、倒装、摹写、引用、析字、映衬、设问、示现、顶真、对偶。【1】
此外,歌曲发展的内在原因让词作者把眼光投放到古诗词的隐括中:歌曲用于传唱的特点要求歌词语言凝练、简短而便于记忆。古诗词语言凝练,言有尽而意无穷,有利于在有限空间里传达无限情感【2】,因此歌曲中多引用古代典故,以及诗词。歌曲的歌词对古典意象的借用,就是现代歌词对古典成分的吸收,使古典与现代很好地交融,既拓展了歌词的创作发现空间,又丰硕了歌词的内在意韵
修辞格在歌词的运用,效的拉近了传统与现代的距离,加深了现代流行音乐歌词的传统文化内涵,提高了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品味。2.歌词中的意象
意象这个概念在习惯上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指“意中之象”,即作者在艺术构思当中,出现于心中而尚未形之于笔墨的形象,它属于作者意识中的“象”,还没有物化为可视可闻的感性形象。
意象主要有以下五种作用:
一、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形象,使“意”的表达更加鲜明生动;
二、烘托氛围,比兴兼备,增添情感的气势和色彩;
三、“立象尽意”,传达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隐情;
四、“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用意象传达“言外之旨”;
歌词与诗词相同的都是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或是感情,因此,意象的选用是关键之处,许多优秀的歌词都是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达表述的情感或是内容。意象的选用需要注意之间的联系,一味的追求意象来表达情感而导致意象内容之间的不一致,会使得内容生疏。
意象使得歌词更具有咀嚼的味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歌词的品味,词有尽而易无穷。
(二)方文山笔下的歌词
说起歌,不由的想起周杰伦。说起歌词,也不由的想起为周杰伦写歌词的方文山。
1.《东风破》
歌词的古韵,曲风的复古,编曲以古乐器琵琶、二胡配合,把听者的灵魂送到了马致远的《秋思》里面。一盏离愁,一壶漂泊,寥寥几字,浓重的忧伤和苦涩的离愁。瘦的思念,偷不到的时间,诉说的孤独和荒凉却是在无尽地延伸,冲击着古今时空中每一个幽幽的过客。“就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故地重游,道出了物是人非的悲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圆月月却更显示内心的悲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尤其是对时间的那个偷字,用得很是不错。光阴岁月不扰人,时光流逝,时间带走的一切我们都不能挽回,错过的就已错过,又哪怕是偷呢?一个偷字,道尽了失去,暗藏了又是多少的思念。琵琶音凉,《东风破》本为琵琶曲,弹奏东风破显得合乎情理,又反映了歌词的曲调悲凉。方文山有意借琵琶曲,使得现实与古代世界相联系,产生无限遐想。歌词的古今交替,更是给现代人一种远离现实的感受。
《东风破》的另一大特点是它丰富的意象。荒烟蔓草,夜半烛火,难免心凉,漂泊如酒,酒入愁肠,思念成瘦,瘦来自李清照的诗中,表示极度思念以至于茶饭不思变瘦。枫叶的秋色,也象征的荒凉,染色的故事是歌词要表达的情感,不同事物的结合。意象与意象基调一致,衔接连贯。
《东风破》歌词中,比较多的运用了类比或是比喻,同时悲凉的事物之间相互转化。如岁月在墙上剥落,将岁月比作残墙落土,既是写景衬情,又是写岁月的流逝。简短的语句写出了多种内容。再如: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将漂泊比作酒。以酒的苦愁来表达漂泊的无奈与悲凉。歌词中一句夜“半清醒的烛火 不忍苛责我”以及上述的“偷”采用拟人,将烛火人性化,将死物转火,赋予了歌词生机。2.《青花瓷》
《青花瓷》是周杰伦歌曲中传唱斗劲多、公共广为熟悉的一首。修辞格的使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斑斓,你眼带笑意”、“你隐躲在窑烧里千年的奥秘/极细腻如同绣花针落地”都是隐喻。如方文山写的,将“细腻的奥秘”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路,呈现出彼此微妙的关系:那段“隐躲在窑烧里千年的奥秘”是如斯细腻,因而被小心呵护着,唯恐一碰就破,就像绣花针落到地上,是那么轻盈细微,却又带点小小的危险。【1】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斑斓,你眼带笑意”运用了倒装,正确的文法挨次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斑斓”。“使用倒装法,让人更有想象空间,一位斑斓的女子似乎就这么盈盈笑着站在面前。”【1】“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属于类迭。俩个“惹”字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仿佛有了生气,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整个画面更是活了起来。“你的美一缕飘散,往到我往不了的处所”,属于转化,在这句词中“斑斓”被拟物化,人与物之间的鸿沟在此恍惚暧昧,词意却变得深刻而丰硕。“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属于排比,增强了词意的传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炊烟袅袅升起,隔江万万里”,“你隐躲在窑烧里千年的奥秘”,则属于夸饰。前者夸张了隔江对看炊烟的距离,后者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刚毅,能让奥秘在窑中历经千年煅烧也不泄露一字一句。“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超脱,就当我,为碰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原为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显然运用了转品。因为这样的转化,句子马上有了动态感,进而深刻表达出前一句中的“书写”动作,以及隐含在书写动作下的心意。“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属于摹写。前者在我们面前有板有眼描绘出青花瓷上的锦鲤颜色,尤其在白瓷衬底之下,仿佛即将跃出碗底似的;尔后者让你宛若看见庭院里被骤雨打弯的芭蕉摇来荡往,空气中的湿气透进了门环,让它招惹了一身铜绿色,耳边还传来淅沥的雨声。【1】
四. 总结
关于语言表达,狭小的歌词容量举步维艰。但是修辞赋予了歌词生机,比喻,类比产生了形象,双关丰富了内容,排比增强了情感,对偶使得歌词更加整齐。每个句歌词,都是一句简单而又精炼的短句。而短句带给我们,不仅是简洁,更是直接明了。而歌词又要讲究韵味,意象的出现使得它成为了可能。歌词因此成为一幅幅画面,而画面描述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其中的多种情感,或是感受,或是愉悦。而基调的选择,是表达情感的关键。如果说语言是门艺术,而歌词就像艺术中的精华。
参考文献:【1】方文山:《“中国风”歌词游戏十六法》,《读者(原创)》2008,7-8
关键词:歌曲,辞格,辞境,风景
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的小说里往往弥漫着一股缠绵的古典意蕴。其代表作之一的《还珠格格》 (后被拍成电视剧) 就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还珠格格》中凄美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 而其优雅柔婉的歌曲却更令人浮想联翩。在回味着这些悦耳的恰似天籁的曲调, 对歌词中所应用的修辞手法也就颇为感兴趣。当然, 修辞最主要的表现, 大约就是辞格的使用。各式各样的辞格连环现身, 常常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震撼。因此, 另一个问题也就显而易见了, 那便是辞格使用后的歌词的整体效果, 我在这里选取“辞境”来表达我这一理解。也可以说, “辞境”即是辞格的目的之一。无论辞格还是“辞境”, 无一不是修辞所带来的客观结果, 即我所要说的“风景”——修辞是歌词的风景。以下我将会对所提及的问题进行一一地阐述。
一、《还珠格格》歌词中辞格的使用情况
可以说, 《还珠格格》中的每一首歌都显得十分唯美, 令人陶醉。究其原因, 大量的辞格的出现也许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先看《你是风儿我是沙》这一首, 歌词刻画的是主人公含香与蒙丹的爱情。很显然, 词中就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分别喻为“风与沙”, 形象而又巧妙。事实上, 在琼瑶的歌词中, 比喻现象是极为常见的, 除了这首较为典型的外, 在《天上人间》里也采用了十分生动的比喻:将一对恋人假设为混沌初开时两个邂逅的星球。比喻鲜活而又明快。再如在《西湖柳》中, 歌女夏盈盈就将自己看作是生长于斯的杨柳, 既符合其身份, 同时也表达了对命运担忧, 恰当而又深刻。《还珠格格》歌词中的比喻手法不仅局限于此, 几乎每一首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这种辞格, 这里便不再举例。
尽管比喻是修辞学必不可少的, 但其他的辞格依然可以表达出与它不同的意味。纵读琼瑶的歌词, 发现其中有很多地方都出现叠字, 即“叠”字格的使用。在《山水迢迢》颇为明显。这首歌韵律感较强, 而其中的“迢迢”、“遥遥”、“渺渺”、“潇潇”等重叠词的使用就更加突出了这一点。望眼欲穿最终换来的却是苦情独守, 婀娜少女已变成白发老妪, 悲伤之情溢于言表。在《还珠格格》其他歌词里, “叠”字格出现的次数也比较频繁。虽然不如比喻那样, 深入到每一首里面。我们前面所提及到的《你是风儿我是沙》中, 就有“叠”字的现象, 比如:“缠缠绵绵”、“点点滴滴”、“朝朝暮暮”等。再像我后文所要说到的《天上人间会相逢》中“遥遥”、“深深”等。可见, “叠”字格的运用确实也为其歌词更添了不少音律上的魅力。当然,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电视剧对歌曲的活泼零散特质的需要。
除了“叠”字格, 反复的例子在其歌词中也颇为常见, 试看《今天天气好晴朗》这一首, 歌中的反复手法很明显, 无论是末尾还是中间部分, 均使用了这一辞格。整首歌词显得天真活泼, 轻快明朗, 正符合出游时的情景。不可避免的是, 大概现今所有的流行歌曲都会使用到这一修辞格, 因为反复本身就会增加演唱时的音长, 并给人一种绵延悠长之美。
《还珠格格》毕竟是一部凄美的爱情剧。在古代社会中, 亦或在诗经的世界里, 懵懂的少男少女表达对异性的倾慕时免不了要选用一种委婉的方式, 或比喻, 或借代, 常常也会采用美妙的象征, 以某一种事物来象征对心上天长地久、至死不渝的爱。《还珠格格》中的男女主人公亦是如此。记得有一首《雨蝶》, 就是表现这种感情的。歌中的雨蝶即象征这一位被爱包围的女子, 不管风风雨雨, 千辛万苦, 也无怨无悔地执着于自己的感情。大有一番“为郎消得人憔悴”之意。可谓把象征发挥到了极致。再如, 《自从有了你》中的“海可枯, 石可烂, 天可崩, 地可裂。”及《梦里》中的“山无棱, 天地合。”均以天荒地老来表达与恋人海誓山盟的爱情。剧中, 主人公永琪于小燕子的婚姻因知画的介入而变得坎坷, 永琪就借一首歌词来象征着他对小燕子的难舍难分的感情:“问燕儿, 你为何流浪?问燕儿, 你为何飞翔?问燕儿, 你可愿留下?我享受在你的身旁, 为你遮雨露风霜…”巧用女主人公的名字 (此为双关) , 又在另一方面形成了象征的意蕴。
在对上述歌词中的辞格进行分析之后, 我们不难发现, 《还珠格格》歌词所使用的辞格总体来说相对较为简单, 多是比喻、象征、回环、重叠及排比。但也不能否认, 正是由于这些较为传统的辞格, 琼瑶以其过人的才情, 在作品中, 将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 使得几乎每一首歌曲都富于变化, 韵味无穷。由此, 我便可以引出另外一个话题, 即在歌词中提及的辞格所呈现的效果问题。在此, 我用“辞境”这一名词来概括我对其的浅易理解。在前文分析辞格时, 已或多或少的牵涉到了一些“辞境”方面的问题, 以下, 我就从一个较为微观的角度对其作一深入的阐述。
二、辞格覆盖下的“辞境”透视
众所周知, 《还珠格格》中的歌词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缠绵婉约之情。虽然主题较为单一, 但由于修辞手法的千变万化, 具体到每一首, 也就显得别有一种风味了。如同样地使用象征, 《梦里》、《天山人间》等呈现的意境就比较明朗, 而在《问燕儿》里, 使用一种哀愁的曲调来抒发这种感情的。由此可知, 除了对修辞的宏观分析外, 还需要以一种微观的方式对其加以透视, 即通过“辞境”来升华我们对辞格效果的理解。看一首《天山人间会相逢》, 若用一般的修辞学视角, 即从宏观上来讲, 这首歌词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辞格, 有“叠”字格、反复、也有比喻、同异等。如果仅此而言, 我们或许扑捉的只是看似唯美画面和如水泄地的哀愁;若从微观的角度, 即细细体味这些辞格整体建构之下的“辞境”, 我们大概就能感受到蕴含在其中更深层次的内涵。当紫薇得知尔康阵亡的消息时悲痛欲绝, 灵魂将欲出窍:生离死别, 从此阴阳两隔, 还需再说什么吗?无声而悲, 哀莫大于心死;回忆往昔, 人海茫茫, 故人不在, 天上人间, 何处相逢, 只盼招魂, 怕难遂心愿, 平添哀苦。一切历历在目, 一切咫尺天涯, 虽不极力渲染, 却字字句句尽浸着血泪。也正是由于这些辞格巧妙地组合, 使歌词充满了一种欲说不能的意蕴, 而这正是辞格所需要建构的吧。赋予诗画的美, 再加上人工的修饰, 更显得无可挑剔。除了这一首, 还有一首《英雄出征》较为特别。我们大多会认为琼瑶词的格调基本上徘徊于婉约之风里, 很少有突破。因而《英雄出征》也就显得格外珍贵。像上一首一样, 这首也是运了大量的辞格, 这里便不再分析。只是词中所由此而呈现的意境不禁令人想起《木兰辞》“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的万丈豪情。值得注意的是, 在同样的一位作家笔下, 相同的辞格, 建构的却是风格炯然的两种“辞境”, 我们固然承认, 确实由于所针对的对象不同, 才会反映出如此的差异。那么我们在理解“辞境”时, 是否也将其考虑进来了呢?辞格的使用本身会产生一定的共通效果, 但就具体的“辞境”而言, 难道不会牵涉到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吗?由此可见, 对于修辞效果的分析, 还必须考虑到“辞境”所形成的外在可能性。
三、修辞, 风景
将修辞比作歌词中的风景, 可能是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因为歌词中所呈现的意境毕竟是需要修辞来加以建构的, 否则再华丽的词藻也铸大作。而歌词本身不能够像传统的写意画一样, 即是白纸一张, 也意味无穷。歌词毕竟是拿来演唱的, 像西方的写实主义, 往往少不了景物的关照。所以我将修辞 (侧重于辞格的使用方面) 当作是唯美, 壮美画面的必不可少的风景, 应该可以表述出我对修辞以及修辞美学的一种浅显的理解吧?记得最为清楚的是有一首《自君别后》, 可以说是很鲜明地印证了这一观点。整首词飘逸着古典的芳香, 初见令人惊奇:水天一色, 长亭短亭, 像一位多情的少女, 痴痴于往昔的厮守。工整的对仗, “茫茫悠悠之天水”, “魂兮梦兮”, “不见不休”, 均是歌词画面中最美丽的一抹, 而这一抹中, 辞格是最主要的染料, “辞境”是主笔的画师。
总的来说, 不管是辞格的探究还是对“辞境”的勾勒, 我总认为歌词就是因修辞而美。歌词中所体现出来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无一不来源于修辞。而对《还珠格格》歌词中修辞学的分析, 正有力的证实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黄廖本.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关键词:流行歌曲歌词 语句修辞 错易法 问答法 排叠法
中图分类号:J614.9 文献标识码:A
歌词与诗歌本是一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分化,诗歌供人阅读,歌词供人演唱,因此,歌词必须与音乐结合成为歌曲。但优秀的歌词一定具有好的文学价值,是故有人将歌词称之为“音乐文学”,以区别于一般的文学形式。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流行歌曲借助大众传媒为其腾飞增添了强有力的翅膀,社会处处传唱着充满时代气息的旋律。从某种角度来看,流行歌曲歌词已经超过了当代的诗歌、散文、小说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组词成句,连句成章,可见句子是关键要素。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炼句,皮日休就有“百炼成字,千炼成句”的感慨。语句修辞就是为实现特定的修辞目的积极运用某种句型或句式,注重安排句子的结构形式抑或语句之间衔接形式的方法,以实现流行歌曲的流行性、优美性以及情感性,其歌词创作中亦充分运用语句形式修辞技法。
一 流行歌曲歌词中语句修辞的方法
1 错易法
歌词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要给受众以美的享受,在语言表达上必定要趋新求异。错易法即改变语句中词语的顺序、语句的结构和语气等,以实现理想修辞效果的语句修辞技法。错易法在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倒装、错综两类。
倒装即故意颠倒词句在语法上或逻辑上的正常顺序,以突出语义、加强语势、协调韵律或突显变化之美。就笔者收集的语料来看,流行歌曲歌词的倒装主要体现在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情况。
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在通常情况下,主语总是在谓语之前,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前,宾语和补语在述语之后。如方文山作词的《菊花台》中:“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中有主谓倒装,主语“你的模样”与谓语“随风飘散”倒置,既协调了韵律,押江阳辙,又避免了与前面句子结构的重复,从而突显句子的变化之美。再如,何启弘作词的《吻别》:“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让风痴笑我不能拒绝/我和你吻别/在狂乱的夜/我的心等着迎接伤悲。”中“在无人的街”和“在狂乱的夜”作为后置状语,主要是为了很好地突出“吻别”这一歌曲主题。又如,方文山作词的《半岛铁盒》:“铁盒的钥匙孔/透了光看见它锈了好久/好旧好旧/外围的灰尘包围了我/好暗好暗/铁盒的钥匙我找不到。”中有宾语前置,宾语“铁盒的钥匙”置于“我找不到”之前,主要是与前面的“铁盒的钥匙孔”、“外围的灰尘”语义连贯而下,进而达到强调“铁盒的钥匙孔”的目的。总之,流行歌曲歌词中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或为韵律的需要,或为语义的需要,但并未打乱思维的条理或逻辑关系,从而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错综即故意把结构、长短、语气不同的句子交错使用,以避免话语表达的重复和单调,从而突显变化中的灵动,错落中的韵致。流行歌曲歌词的错综主要体现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肯定句、否定句的交错使用上。
整句是结构、长短相同或相近的句式。散句是结构和长短参差不齐的句式。整句、散句式对立的统一。整句结构整齐、声音和谐、语势贯通,常用来表达深刻的感受,给人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力;散句音节参差,灵活多变,常用来表现行云流水的叙述抑或起伏有致的情感。如方文山作词的《止战之殇》:“蒲公英的形状/在飘散/它绝望的飞翔/她只唱/只想/这首止战之殇/恶夜燃烛光/天破息战乱/殇歌传千里/家乡平饥荒。”中前面是散句,风格自然,灵活变化;后面的歌谣是整句,整齐和谐,凝练流畅;整句、散句交错使用,以致歌词曲折多姿。长句结构较復杂、字数较多,具有集中紧凑的特点,能够严密地表达思想,并且有较强的逻辑性。短句结构较简单、字数较少,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够使语言形成酣畅淋漓的气势。再如,阎肃作词的《雾里看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辫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通过长句、短句地交错使用,从看景和交友入手,表达辨别真假不易,具有强烈的人情味和幽默感,歌词显得活泼多变。对同一事物既可用肯定句表达,又能用否定句表达,但两者表现的修辞效果有语义轻重强弱的差别。又如,郑钧作词的《慈悲》:“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有答案/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到明天/我们的悲欢就在一念之间/天堂和地狱每一天都在身边。”前二句都是否定句,“不是……都”的形式表达语义易于让受众产生寻找其原因的情感需求;后二句紧接着出现肯定句的形式,给人情感以抚慰,心理以释然。肯定句和否定句连用,比简单的肯定句或否定句更具感染力。总之,语句错综使得流行歌曲歌词整体或整散搭配、或长短相间、或肯定否定并用,尽显歌词的参差错落、变化多端。
2 问答法
问答法对流行歌曲歌词的表达效果有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它主要是语句运用设问和反问的形式服务于修辞意图的。
设问是利用问句形式引导后面的话语,表明说话人关于某一论题的看法或对某一事物的陈述。这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句式被运用到歌词中,以引起受众的注意和思考。如黄伟文作词的《华丽邂逅》:“错过了你我需要有记忆吗/欠缺了你我今世会发光吗/我已确信游荡/浮华世界/就为相交那一下。”中的设问,是对爱情彷徨的扪心自问,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下定决心勇敢去爱的思考过程,同时也用这种方式让爱人看到自己的心思,以引起注意。王涵伦作词的《笨鸟》整首歌都采用了设问的形式,看似与鸟的对话,实则是世人心中的疑惑以鸟儿的身份来发问而已,这种问答的形式既新颖又能引起人们反思歌词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以及生活现状,并能从歌词的答案中悟出一定的生活哲理。连用几个设问句,问题层层深入剖析,答案一一解开,引发受众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歌曲起伏有致,从而托起歌曲的高潮。
在歌词创作中运用反问句,常能表达强烈的情感,加强歌曲均衡错落的节奏美感。如罗茜作词的《比天空还要远的季节》:“风能不能怀念/你会不会出现/当我开始浅浅吟唱/你是否会在来的路上。”中风是不能怀念的,所以“你”不会出现,“我”开始浅浅吟唱,可是“你”在远方听不到“我”的歌声,所以根本无法来与我相会,歌词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恋人强烈的思念,比直接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得更富有情趣,更富浪漫气息。总之,流行歌曲歌词反问句的运用往往是在观点已经十分明确的基础上,用问句的形式使得结论表达得更加透彻、鲜明。
3 排叠法
排叠法在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中也常常出现,主要包括排比和层递。
流行歌曲中运用排比技巧,可以使歌词结构形式整齐,音律节奏铿锵有力,话语气势通达酣畅,内容丰富全面,情感饱满充沛,使得叙事集中透彻、说理条理清晰、抒情隽永有力。如胡彦斌作词的《皇帝》:“我是自我加冕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决定兵戎相见/决定休生养息/决定高官厚爵/决定终身奴役。”用排比的句式表现历代君王的霸气,气势磅礴,节奏鲜明,给人密集紧凑、一气呵成之感,更加突显出皇权的至高无上,给人极强的节奏震撼。又如,黄俊郎作词的《悄悄告诉她》:“麦穗金黄了/午风湖泊蓝色了天空/白墙诗意了巷弄/咖啡爪哇了经过/田园浪漫了餐桌。”借助超常搭配,用缤纷的色彩排比出一幅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写意风景画,让人浮想联翩,仿佛呼吸到田野的麦香,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层递即意义和语势上层层递增或递减的排比句。这种层层递增或递减是语句根据表达内容程度的深浅、语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时间的先后、空间的远近、数量的多少等顺序而相连接的。层递在歌词中的运用,可使歌词节奏的高低起伏更富规律性,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层递用来说理,能够把道理阐发得十分深入,增强话语的说服力;层递用来抒情,能够将情感表现得愈发强烈,增强话语的感染力。如黎瑞刚作词的《年轻的战场》中描写年轻人刚踏上人生的舞台时需要社会、家人、朋友给予无限的爱与鼓励,使其在社会上立足,然后经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欲走向胜利的彼岸,最后取得胜利,让世界为之骄傲鼓掌,体现了青年一代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豪迈气概。歌词的内容,气势层层递增富有激情,令人鼓舞,催人奋发。又如,陶喆 、娃娃作词的《今天你要嫁给我》歌词借助语句的层递抒写了人们相识、相知、相爱、相伴这么一个由恋爱到组建美好家庭的过程,让人产生对美好爱情、婚姻生活的向往。层递的运用很恰当,是情理所致,有水到渠成之感,十分自然。
二 流行歌曲歌词中语句修辞的原则
流行歌曲歌词中语句修辞除了与言语动机相符之外,也体现出其内在的组合原则。
1 遵循了话语信息内在的逻辑性
流行歌曲歌词或吟咏爱情、或咏叹青春、或催人奋进、或展现现代都市等,语句间一定要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整体。因此,流行歌曲歌词中错易法、问答法、排疊法的运用,在语句组合时,话语都要遵循其内在的逻辑性,语句之间都要保持语义上的统一。即使是倒置、错综的运用,也不破坏歌词内在的逻辑顺序,语句间的衔接也是顺畅的,受众是易于理解的。
2 保持了话语信息形式的完美性
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流行歌曲歌词不仅要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而且要采用适当的形式传达给受众。歌词是否通顺、恰切,修辞效果是否理想,语句间形式上的协调具有重要的作用。汉语语句间衔接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有标志的衔接和无标志的衔接两种。有标志的衔接既可以用实词,如前例胡彦斌作词的《皇帝》中通过相同的词语“决定”来衔接;也可以用虚词,如琼瑶作词的《当》:“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在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中通过介词“当”来衔接。无论是实词、虚词的衔接都让歌词形式上显得整齐、对称,富于形式美。
流行歌曲歌词中在许多情况下是无标志的衔接。歌词的整体意义主要靠受众根据语境,利用联想、想象获取,如陈小奇作词的《涛声依旧》中词作者巧妙借用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词句,表达了古典意象“渔火”、“枫桥”、“钟声”、“乌啼”、“涛声”与现代意识的交融所产生的生命情思,歌词的衔接是无形的,歌词靠的是事物之间相互衔接的内在联系,显得含蓄空灵,形式完美统一。
三 结语
修辞关涉话语的表达和话语的接受。修辞主体为保证言语交际顺利进行,除了必须适合交际的语境、受众和依据语法规范构建语句,还必须讲究语句修辞,遵循语句修辞规律,以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流行歌曲歌词的气势、力量、情感的表现往往要依靠句式的运用和调整,适当地运用倒装、错综、反问、设问、排比、层递等语句修辞技法,能增强歌曲的韵律的和谐,气势贯通;有助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给受众以深刻的印象,便于受众接受。当然,如果歌词的创作轻视其语义的表达,过于追求外在的形式,即使韵律再和谐、语句再参差错落,那也只能产生“零语值”,甚至是“负语值”效益。因此,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应遵循自己民族特定的艺术规律,积极调用各种修辞资源,创造出能给人以愉悦,以及审美享受的歌词,只有这样它才能被大众所接受、喜爱乃至传唱,进而丰富人们的生活,繁荣社会的文化。
注: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修辞视角下流行歌曲歌词研究”(项目编号:YY121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宗正:《理论修辞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康冉:《流行歌词的修辞艺术》,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4] 张鹭:《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艺术》,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作者简介:
查清兰,女,1973—,江西星子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工作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对语言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认为能够劝说人的.好文章应该具备三个要素:ethos信誉诉求、pathos情感诉求和logos逻辑诉求.信誉诉求基于信誉性,可信性;情感诉求基于情感;逻辑诉求基于逻辑、因果关系.广告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需要从信誉、情感.逻辑这三个方面运用修辞手段束完成最重要的劝说功能.
作 者:何雨鸿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161 刊 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INSTITUTE,JOURNAL OF LIAONING ECONOMIC VOCATIONAL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年,卷(期):2008 “”(1) 分类号:H059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ethos pathos logos 广告英语
The Cascades(瀑布合唱团)来自加州圣地亚哥的这支乐队,是由擅长作曲以及吉他的主唱约翰甘莫 (John Gummoe)领军的,他在1950年代末期结识了另外四位乐手,由于彼此十分投缘,决定共同组团。他们以类似「屋顶歌手合唱团」(The Rooftop Singers)的流畅抒情曲风,在许多私人的宴会上演出,逐渐打响名声。有一天晚上,他们正在某家俱乐部表演的时候,有一家唱片公司的星探正好在场,立刻决定跟他们签约。1962年底,唱片公司把他们带到好莱坞的录音室,帮他们录制第一张单曲「Second Chance」,虽然并不成功,但是他们的第二张单曲,也就是「Rhythm of the Rain 」, 却得到了爆炸性的成功,在流行榜上获得了第三名,同时更勇夺抒情歌曲排行榜的冠军。
只可惜,他们的运气显然不是很好(或许应该说是生不逢辰吧),接下来的 「Shy Girl」和「The Last Leaf」虽然也还算很受欢迎,却无法再创同样的高峰,加上披头带来的英国摇滚入侵狂潮,他们的唱片竟然被认为「太美国」而遭到了消费者的冷落,尽管他们继续努力,却依然改变不了过气的命运,团员们先后打了退堂鼓,甚至连负责创作大部分歌曲的约翰甘莫也宣告退出,到了1969年,只剩下萨克斯风手还是原始的团员,当然也就更加的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不过,虽然他们只有一首真正畅销的歌曲,这首 「Rhythm of the Rain」却成了流行音乐史上最令人难忘的经典之一,不但翻唱的人难以数计,更平均每隔几年就要再流行一次,最近的一次是丹佛格伯(Dan Fogelberg)在1990年推出的版本。而在中国,它也被翻译成国语歌曲《雨中的旋律》,同样也是三十多年以来始终大受欢迎。
[雨中的旋律歌词]
歌词中的语言就像诗,凝练、丰富、富有感染力,有些甚至押韵,虽不及诗意蕴深刻,发人深省,却也别致精炼,通俗易懂。喜欢邓丽君甜美的嗓音,亦喜欢她那些清纯自然的歌曲,在现在这个充满妖冶做作的社会中,很难再找到一些富有古典情怀的歌手。陶醉在邓丽君悠扬的歌声中,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邓丽君歌曲中的歌词美。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娓娓如诉的轻柔女声,带我进入一个离别愁绪的场景。五字一句,整齐押韵,凝练通俗,琅琅上口,想记不住都不行。“停唱阳关叠,重擎白玉杯,殷勤频致语,牢牢抚君怀,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这首《何日君再来》的歌词,就像一首简单的古诗,充盈着古典意蕴,恍如隔世,回到了柳三变笔下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离别总使人伤感,配上邓丽君百转千回的嗓音,便留下了无数听者掩卷而思的长叹息。“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细唱,月下的花儿都入梦,只有那夜来香,吐露着芬芳,我爱这夜色茫茫,也爱这夜莺歌唱,更爱那花一般的梦”,朦胧的月色下,夜来香静静地展现它的美,听着这样的歌词,我好像会静静地睡去,闭上眼睛,脑海中只剩下那幅唯美的画面,充满幻想,15度的嘴角上扬不禁在脸上轻漾,空灵的意境原来这般美好。古典是
一种意境,是一种灵魂深处的气质,只有邓丽君才能将古典阐释得如此完美,歌者轻唱,花的香气花的倩影,如潺潺流水般细细涌来,顿觉芬芳四溢,不禁陷入那一片柔绵馨香的花影中......“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乐府诗经过改造,又变成了琅琅上口的歌词,“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在水一方》中美好而又简单的情感,给我震撼,最朴实自然的语言却令人印象深刻,臵身歌词的意境中,我仿佛在荻花飞舞中感受到了秋霜的迷离,远方美妙的歌声如轻花飞扬,点点滴滴,在我的脑海中渐渐远去......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听着古典怀旧的歌,突然心静了很多,委婉道来的歌词,清亮如泉,闪出盈盈的水光,潺潺流入我的心底,瞬间激起令人惊羡的花朵,馥郁芬芳。“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笑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美妙的歌词和着悠扬的旋律,产生了动人心魄的力量。
邓丽君歌曲中的歌词虽然简单精炼,却又很有意境,有的整齐凝练,具有古典韵味;有的朦胧唯美,充满幻想;有的朴实自然,给人亲切的感觉。总之,歌曲中的歌词充满
1、宋词的押韵特点
宋词既是歌词, 也是格律诗。在押韵这一点上, 它与任何形式的诗歌都是相同的。词的押韵并没有一个共同的规范和法式, 不同的词调有不同的押韵方式, 却并非是由作词者随意而定的, 而是由词调词腔的音乐曲度、音乐段落所决定的。依据不同曲调填写的歌词, 其押韵的韵位及韵数也随之各异。
2、当代歌词的押韵特点
当代的大多数歌词都能做到押韵或大致押韵。语言要有优美的音韵, 即使是纯粹的朗诵也能给人强烈的乐感。现在有些歌词语言很美,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有意识地在句尾运用同韵的字。
以下是当代歌词对宋词押韵借鉴的分析: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
(晏殊《蝶恋花》)
心若在, 梦就在,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 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刘欢《从头再来》)
从以上两个例子对比, 我们可以看出, 词的押韵非常严谨, 而歌词的押韵则宽松的多, 甚至只需要大致的押韵即可。《蝶恋花》中, 路、苦、树、素等尾字押韵;《从头再来》也是当代歌词押韵的典型范例, 除了在、爱、败、迈、来等尾字押韵外, 歌词的句式也像宋词一样, 句子长短不一, 参差不齐, 由此造成的押韵就更为灵活。可见, 歌词也可以与宋词同样做到音节匀称, 节拍有致, 在歌曲中造成前呼后应的音韵和谐状态。
当代歌词在这一点上很好的学习了宋词, 歌词对宋词语音的借鉴, 充分的拓展其语言表现空间, 突破了以往的拼凑字数, 又受字数和音律的局限这一缺点。
二、当代歌词对宋词句式修辞手段的借鉴
1、宋词参差多变的句式特点
宋词在形体上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即长短错落、参差不齐的杂言句式, 因此词又有“长短句”之称。词的这种长短句格式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呢?鲍恒教授在《清代词体学论稿》中说:“词在形式体制上的主要核心因素应该是音乐, 而合乐也就自然成为词体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一词之句之多少、每句之长短、平仄与四声、分段与压韵等等, 无不取决于乐曲, 不通音乐者为词则甚难。”可见, 宋词句法多变, 这种变化完全顺应乐曲的旋律和节拍。例:
凤老莺雏, 雨肥梅子, 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 衣润费炉烟。
……
憔悴江南倦客, 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 先安簟枕, 容我醉时眠。
(周邦彦《满庭芳》)
这是一首双调词, 上阙10句, 下阙11句, 每句字数不尽相同, 其中二字句 (1) 、三字句 (3) 、四字句 (8) 、五字句 (4) 、六字句 (3) 、七字句 (2) 均有。安排参差错落, 节奏铿锵, 富有音乐美。
词句不像诗句, 总是正常的句型, 为了适应燕乐的需要, 词常常会对句型作出特殊的处理, 以致出现特殊的句型。倒字、领字、叠字等现象较为常见。例:
红酥手, 黄籘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 错, 错!
……
陆游的《钗头凤》
这是一首双叠词, 上下阙结尾都接连重复三个字。这是本词牌的特殊要求。形式上优美, 且易于抒情。
2、当代歌词对宋词句式的借鉴
很多当代流行歌词在写作形式上, 很好的地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宋词的语言格式与写作风格。用宋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词, 可以使歌词继承了宋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
音乐人通过吸收宋词的某种元素, 不再直接引用原来的词句, 而是借鉴化用其语言风格, 这种方式既借鉴了宋词营养, 又显示出强大的语言原创力, 以黄霑的《沧海一声笑》为例:
沧海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长句短句, 参差交错。词语间搭配精巧, 全无现代白话文里冗余的废话。通篇歌词音节匀称, 节拍有致, 在歌词中造成前呼后应的音韵和谐押韵状态。例:“……谁负谁胜出天知晓。……”一句为例, 为了和声就韵, 运用了宋词中常用的句式倒装。可以说, 这首歌词是借鉴最为经典的一例。
句式手段的借鉴, 可以使当代歌词从简单的字句整齐, 音律一致的歌词写作要求中摆脱出来。重新审视, 思考歌词的语言格式。向宋词这种句式多元化, 自由化且又不失韵致和谐的写作方法进行借鉴。
宋词能够传诵千年, 百世流芳, 其在修辞手段方面的成就, 无疑是当代流行歌词学习之楷模。目前, 很多歌词, 语言简单低俗、修辞手段简单一, 有些甚至毫无品味, 毫无新意可言, 毫无修辞手段可言, 这难免会给听众造成听觉疲劳。因此, 近年来, 一些有识之士把歌词语言的汲取转向了古代诗词, 尤其是宋词, 积极向古典文化汲取语言精华, 借鉴其成功经验。目前来看, 很多借鉴包括对宋词的借鉴无疑是很成功的。随着流行歌曲的发展, 宋词肯定会对当代流行歌词语言产生更多、更积极、甚至超出我们想象的影响。
摘要:在修辞方面, 宋词绝对是当代流行歌词的楷模, 宋词把词演绎到了极限。如果说词句是词的骨骼, 那么修辞就是其血脉, 是其鲜活且永具魅力的根源。从现存的大量词作品来看, 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修辞格, 而且大多在今天, 仍然作为修辞学的经典范例。与宋词相比, 当代歌词修辞运用的研究较为肤浅, 其必须在修辞上深入的借鉴宋词, 也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歌词,宋词,修辞,手段
参考文献
[1]黎运汉.汉语风格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0.
[2]吴熊河.唐宋诗词通论[M].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
[3]刘开扬.唐诗的风采[M].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0.
[4]朱自清.中国歌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心里的雨倾盆的下也沾不湿她的发。——《心雨》
没有谁能把你抢离我身旁,你是我的专属天使,唯我能独占,没有谁能取代你在我心上。——《专属天使》
其实我再去爱惜你又有何用,难道这次我抱紧你未必落空?——《暗涌》
心里的雨倾盆的下,也沾不湿她的发。——《心雨》
明知这是一场意外,你要不要来;明知这是一场重伤害,你会不会来。——《意外》
君可见刺绣又一针有人为你疼,君可见夏雨秋风有人为你等,翠竹泣墨痕,锦竹画不成,情针意线绣不尽,鸳鸯枕。——《蜀绣》
我不敢说我还在等你,怕说出口会被看轻。——《亲爱的还幸福吗》
你比自己更重要。我也希望变更好。——《暖暖》
就让回忆永远停在那里。——《黑色毛衣》
我想我的思念是种病,久久不能痊愈。——《思念是种病》
我们的回忆没有皱褶,你却用离开烫下句点。——《淘汰》
夜晚会面白天道别,才没有弱点。——《侧面》
不少列锦格都是“名词+名词”的并列,省却了副词、介词、连词等连接成分,语言更为精练。如古代一个自称“诗伯”的人写的《宿山房即事》:
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啼子规。
诗中“半夜”“三更”“子时分”是同一时刻,“杜鹃”“谢豹”“子规”为同一鸟类的正、别名。此诗讽刺了诗文中常见的啰唆、繁冗、拖沓的毛病。
二、析字析字是将汉字进行拆分、组合以达到特殊表达目的,或把一个合体汉字拆成几个相对独立而又各有意义的部分,或把几个汉字合成一个汉字。
如:
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
去了“棋”边“木”,添“欠”变成“欺”。
鱼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这是一个失官之人面对别人的嘲笑而写的打油诗。诗中用“其”和“木”合成了“棋”字,用“其”和“欠”字合成了“欺”字,不甘示弱地反驳了对方的嘲讽。
三、双关双关就是指利用汉字语音语义的特点使文字同时表达两层意义,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前者是利用汉字同音的特点,后者是利用汉字多义的特点。如:
两人同乘舟,去访欧阳修。
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
相传一自命才子的人想找欧阳修较量,在江边遇到欧阳修,“才子”开口说出前两句后就卡壳了,欧阳修就接上了后两句。这里“不知修”与“不知羞”谐音,讽刺了“才子”的无知与狂妄。
四、叠音叠音就是重叠使用同音或近音的汉字。
如:
似玉来投“狱”,抛家去就“枷”。
可怜两片木,夹着一枝花。
这是五代才子何仲举交不起赋税被抓进监狱时写的打油诗。诗中“玉”和“狱”音同,“家”和“枷”音同,读来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效。
五、叠字叠字是把同一的字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
其长处是音节自然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情趣盎然。如:
渺渺茫茫墨泼天,飘飘拂拂雨如烟。
苍苍翠翠山遮寺,白白红红花满川。
整整齐齐沙上雁,来来往往渡头船。
行行坐坐看无尽,世世生生作语传。
诗中每句都用到了叠字,写了天、雨、寺、花、雁、船等六种景物,美好景色清晰地进入了人们的眼帘。
六、夸张夸张就是在原事物上夸大或缩小,以起到强化作用。
如:
主人之刀利且锋,主母之手轻且松。
一片切来薄如纸,轻轻装上无二重。
忽然窗下微风起,飘飘吹入九霄中。
急忙使人四处觅,已过巫山十二峰。
这是一塾师因东家极为吝啬而写的打油诗。诗中写肉片切得如纸片一样薄,被微风吹得无影无踪,这是夸大了的描写,有力地讽刺了东家的悭吝。
七、顶真顶真要求前句的末一字或几字是后句的起首,运用顶真可使语句递接紧凑。
如: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这是郑板桥为一陶姓朋友祝寿时写的打油诗。诗中“奈何”“滂沱”“寿”构成顶真,前后语气连贯自然。
八、倒装倒装是为求押韵或讽刺之需要,故意将某些双音词前后颠倒入诗。
如:
改行当郎中,大门挂牌招。
如何作元解,归去学潜陶。
一个学问半通不通的解元把“中郎”误解为“郎中”,有人嘲笑他,写了这首打油诗。诗中有意颠倒了中郎、招牌、解元、陶潜四个词语,收到了很好的讽刺效果。
演讲结合书面写作和口语表达, 是文字和声音的有效结合。这种特点使演讲成为极具魅力的语言形式。百度百科将演讲定义为在公众场所, 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 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 针对某个具体问题, 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 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该定义明确了演讲和修辞学一样是说服的艺术。一般来说, 成功的演讲应该遵循三大原则:现场性, 认同性和效果性。 (孟, 2007, 76) 。这三大原则的实现与古典修辞学的人品诉诸, 情感诉诸和理性诉诸紧密相连。人品诉诸为现场性打下基础, 情感诉诸有助于促成认同性, 而理性诉诸则达成效果性。
美国首位非裔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 于2008年初次当选总统, 并于2012年成功连任。评论界多认为除了其政治主张, 奥巴马的成功还得益于其成功的演讲艺术。
本文讨论修辞学三诉诸在奥巴马2008年胜选演讲中的实现, 来说明修辞学三诉诸在演讲实践中的具体使用方法, 为演讲劝说功能的实现提供可能的途径。
二、演讲中的修辞学诉诸
公元前约456年在希腊法院中最早出现辩论, 从此演讲逐渐在公共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古典修辞学随即作为一门学科出现, 供人们学习更好的修辞法来达成演讲目的。其中最伟大的是希腊修辞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修辞学》一书中, 认为“口头语言有三种说服方式:第一种取决于演讲者的个人特点;第二种让观众进入一个特定的心境;第三种演讲词本身具有证明或明显的证据” (译罗伯茨, 1954) , 即我们所认知的人品诉诸, 情感诉诸和理性诉诸。这三种修辞学诉诸被广泛应用于演讲中, 并使它快速发展。
修辞学三诉诸中, 人品诉诸关于演讲者本身, 主要取决于演讲者的信用, 是一个成功的演讲的基础。情感诉诸关于听众的精神世界, 主要用来营造良好的氛围。理性诉诸是一系列阐述推理过程是演讲的关键组成部分。
三、修辞学三诉诸在奥巴马胜选演讲中的运用
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是美国二百二十多年历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从2002年到2008年成功当选总统, 漫长的竞选过程中, 奥巴马发表了二百多篇重要演讲。这些演讲主题涵盖范围广泛, 包括美国人生活的各方面。奥巴马的胜选不仅是美国白人主导社会中少数人群的胜利, 更是演讲的胜利。因此奥巴马的演讲是体现演讲魅力和修辞学三诉诸功能的宝贵语料库。本文特别挑选奥巴马2008年11月4日的胜选演讲来说明修辞学三诉诸的使用并指出一些可能的使用方法。
1. 奥巴马胜选演讲中的人品诉诸
人品诉诸反映在演讲者的多个方面, 如:演讲者的社会地位, 权力, 威信, 性格、道德等。在长期的思维习惯中, 人们形成了一种尊重名人和权威的习惯。因此演讲者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更大的权力, 和更好道德, 会让观众感觉更可靠, 更容易被说服。演讲中, 名人往往能将他们的个人魅力传递到说服听众的过程中。
作为总统, 巴拉克·奥巴马无疑可信度高, 因此他的演讲成功与人品诉诸有很大关系。首先, 奥巴马具有专业政治知识, 这反映在他的学术背景中。1983年奥巴马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专业国际关系方向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奥巴马获得了哈佛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其次, 奥巴马专于政治事务。奥巴马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八年, 在伊利诺斯州参议院工作八年, 2004年起在美国参议院工作。第三, 作为当选总统, 奥巴马的权威毋庸置疑。正如他在胜选演讲中所言:“对于那些现在并不支持我的美国人来说, 我或许没有赢得你们的选票, 但是我倾听到你们的声音, 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而且我也将是你们的总统。” (奥巴马, 2008) 这里总统奥巴马特别说给没有投他票的美国人。总统的权力和责任可能很大程度上说服之前反对他的人跟随他。
精通政治、实践经验丰富以及总统的权威表明奥巴马的话值得信赖。这就是人品诉诸在奥巴马胜选演讲中的体现。
2. 奥巴马胜选演讲中的情感诉诸
演讲中听众处于被动的位置。在演讲中, 演讲者必须擅长将听众置于他预设的感情中。因此, 演讲必须符合观众的心理。演讲者必须了解观众的需求, 美学, 和动机, 并逐步引导听众认同演讲者。20世纪著名修辞家肯尼斯·伯克指出演讲者可以通过同情感, 对立和滥用达成认同 (Burke, 1969, 46) , 并进一步实现情感诉诸。
为了说服听众, 奥巴马在胜选演讲中有意采用对立和同情感两种认同方式来实现情感诉诸。
(1) 对立
对立是通过分离达成认同的有效形式。在现实生活中, 面对共同的对立物或敌人, 人们很容易达成一致。共同的对立物或敌人可能是人, 也可能是事物, 或更有可能是生活环境。奥巴马在胜选演讲中用对立来鼓励每位公民来追随他。例如,
“如果现在仍然有人在那里怀疑着美国是不是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的地方, 疑惑于我们国家的缔造者们的梦想是否还鲜活地存在于这个时代, 对我们民主的力量打上问号的话, 今夜就是你的答案。” (奥巴马, 2008)
演讲伊始, 奥巴马大胆使用对立来激发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情绪从而为演讲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美国这个大熔炉里, 对于选举新总统, 美国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喜好。一些美国人对民主党或奥巴马本人并不看好, 但大多数美国人相信美国梦, 认为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一旦他们的信仰受到挑战, 听众自然会与奥巴马一起来捍卫它。因此听众会无意识地进入奥巴马预设的情绪之中。
“那些想要颠覆这个世界的人们, 我们必将击败你们。那些追求和平和安全的人们, 我们支持你们。那些所有怀疑美国的灯塔能否像往常一样继续照亮世界前景的人们, 今夜我们再次证明, 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力的强弱或财富的多寡, 而是来自我们信念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永不言弃的希望。” (奥巴马, 2008)
在这段演讲中, 奥巴马分别对恐怖主义者、和平主义者, 和怀疑美国的人这三类人群喊话。当听到恐怖主义者这对立人群时, 美国听众自然会想到9.11恐怖袭击、伊拉克战争等惨痛的经验, 想到美国人流过的眼泪和鲜血, 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绪, 支持奥巴马的宣言并无意识地转移到支持奥巴马当选总统。
“在她出生的年代, 公路上没有汽车, 天空中没有飞机。像她一样的人仅仅因为肤色和性别就被挡在参与投票的大门之外。” (奥巴马, 2008)
这段演讲提醒美国弱势群体, 特别是非洲裔美国人, 在过去的岁月中所遭受的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的迫害。和奥巴马提出的《美国的变革》相对照, 听众会认为奥巴马的当选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并坚定地选择和他站在一起。
(2) 同情感
同情认同是指通过间接故意使用同情符号将听众前置于修辞环境之中从而达成认同。同情认同强调人的情绪。伟大的演讲家西塞罗说过, 所有的感情必须为演讲者所熟知, 因为演讲的力量和艺术必须用于减少或激发听众的感情。在这篇演讲中, 政治家奥巴马通过41次运用代词“我们”, 使听众和他达成情感认同。尽管“我们”每次使用时词意略有不同, 但其主要是指全体美国人。使用“我们”极大地激发观众和奥巴马一起营造良好的演讲氛围。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无论老少贫富, 无论共和党抑或民主党, 不管是黑皮肤、白种人、拉丁后裔、亚裔子孙还是本土美国人;无论性向如何, 不管健康抑或残疾, 所有的美国人民都向全世界传递出这样一条信息:我们从来都不是红蓝阵营的政治堆砌, 我们是, 而且永远是, 美利坚合众国。” (奥巴马, 2008)
上面的演讲中, 奥巴马为“我们”划定了一个大范围。尽管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社会地位、政治信仰、种族、性别、和健康状况, “我们”包括支持或反对奥巴马的所有美国人。奥巴马意在强调美国的团结, 甚至照顾到同性恋这样的边缘群体。这段演讲激发起每一个美国人的主人翁意识, 使他们愿意和总统一起建设好心中的美国。
同时通过设置问题, 奥巴马期待听众的回应。听众肯定的回答加深了对奥巴马的认同感。例如:“今晚, 让我们大声地问自己, 我们的孩子是否还能看到下一个世纪;我可爱的女儿是否能和安妮-尼克松-库珀一样幸运, 享受漫长的人生。他们将看到怎样的变革?我们将取得怎样的进步?” (奥巴马, 2008)
演讲中, 奥巴马用整个段落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他坚定地声明中, 观众被奥巴马的口才所折服, 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便和奥巴马一起得结论:和总统一起为美国而奋斗, 自然而然地达成情感诉诸。
3. 奥巴马胜选演讲中的理性诉诸
理性诉诸是通过提供或展示事实来实现劝说。运用理性诉诸, 听众将进一步理解演讲者的意图。在胜利演讲中, 奥巴马运用一致性、强调、和举例说明的方法来展示理性诉诸。
(1) 一致性
演讲以口语形式呈现, 它必须服从口语简单易懂的特点。为了方便观众的理解, 一致性是必要的。为了达成一致性, 演讲者要注意句子长度、语义的迁移、以及语序。在演讲中, 奥巴马有意安排他的话题, 从而拉近听众。该演讲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奥巴马对美国人的讲话, 奥巴马对国际的讲话, 以及一个投票故事。
第一部分开始时, 奥巴马指出美国是一个统一体并已发生改变。然后简要回顾竞选之路, 向他的伙伴, 家人, 竞选团队, 和美国人民致谢。并将话题自然转到美国及每个美国人将面临的困难:“我们也深知明天将会面临的将是我们这辈子最为艰巨的挑战:两场战争、濒临危险的地球和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我们也深知那些深陷伊拉克沙漠和阿富汗山区的英勇美国战士, 是为了我们而冒着生命危险……我们要掌握新能源, 创造就业岗位, 建造新校舍, 正视存在的威胁, 并修复与盟友的关系。” (奥巴马, 2008) , 随后奥巴马呼吁美国人民与他携手面对困难, 他甚至要求和共和党人联手共创未来。
谈论国内事务后, 奥巴马将话题转移到国际事务上, 向全世界展示美国精神。“民主、自由、机遇、坚定不屈的希望才是这个国家保持强大的持久力量!” (奥巴马, 2008)
最后, 奥巴马选取了投票过程中一个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他对这次选举变化的理解, 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坚定信念。
这样的演讲顺序安排下, 奥巴马首先间接提到美国梦来获得美国人的欢迎;然后呼吁公民面临国内外的实际困难, 从而彰显美国梦的意义;最后奥巴马列举了一个生动的故事高度赞扬美国梦的逐步实现。以美国梦为线索, 该演讲成功地号召人们在奥巴马的任期中继续追寻美国梦。
(2) 强调
演讲者都希望听众能够记住他的要点, 甚至是话语。为此, 演讲者经常使用多种强调的方法来加深听众印象, 最为有效的是重复和排比。在奥巴马的胜选演讲中, 三大部分多用重复和排比。例如, “今晚, 我由此联想到了她一个世纪以来, 在美国见证的一切:困苦与希望, 奋斗与进步, 那是一个让人无能为力的年代, 但人们必须不断告诉自己美国的伟大信条:“是的, 我们可以!曾经, 女性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 她们的希望成为幻影。如今, 她终于见证了这一幕, 和她一样有着悲惨遭遇的人们成功地投出了自己的选票。是的, 我们可以!”
“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 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 重新崛起, 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政”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 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是的, 我们可以!” (奥巴马, 2008)
上述部分中, 奥巴马不断重复短而有力的句子“是的, 我们可以”来激励美国人在奥巴马的任期内努力工作实践美国梦。与此同时, 原文整齐的状语从句在形式上构成排比, 为听众呈现振聋发聩的效果。
(3) 例证
美国著名的演讲家, 斯蒂芬.E.卢卡斯, 指出演讲者在规划演讲之前应该明确对听众陈述的两个或三个要点, 并举例支撑。该观点强调例证在实现理性诉诸中的功能。奥巴马的胜选演讲中, 例证出现在演讲的第三部分:安尼克松库柏获得投票权的经历。106岁的非裔美国女性库珀见证了美国100多年间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最终她获得了投票权。她的人生是不断追寻美国梦的过程。演讲中, 列举库伯的故事有两个目的:显示在这次选举中美国的变化, 并引起美国人对奥巴马四年任期内美国更大变化的期待。
四、结论
演讲的功能是说服。在实现说服的过程中, 修辞学诉诸是不可避免的要素。在演讲实践中, 修辞学诉诸有多种实现方法。具体到奥巴马的胜选演讲中, 精通政治、实践经验丰富, 和总统权威实现了人品诉诸;运用代词“我们”创造对立和同情认同, 达成了情感诉诸;一致性、强调和例证实现了理性诉诸。修辞学三诉诸的实现决定了奥巴马的胜选演讲的成功。分析修辞学三诉诸的实现过程展现了修辞学三诉诸和演讲间的紧密联系, 为演讲的成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Burke, K.A.Rhetoric of Motives.New York:Prentice-Hall, 1969.
[2]Obama, Barack.“奥巴马胜选演讲全文 (中英文对照) ”.24 1 2009.<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9-01/24/content_17180252.htm>
[3]Roberts, W.R.Rhetoric (trans.) .New York:Random House, 195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