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兴亡说课稿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夏商西周的兴亡说课稿(精选9篇)

夏商西周的兴亡说课稿 篇1

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七年级历史教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第4课内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继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后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又一个重点章节,对奴隶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从知识衔接上看,有继承性。同时本课又是第五课灿烂青铜文明这一节内容的展示平台与下一节内容有密切关联,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要素分析:

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3.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动,但知识少,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材料,自主获取信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4.教学目标要求:

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思想定位为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的分封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初一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认识到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5.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课的重点有二。其一是夏朝的建立。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其二是西周的分封制。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它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封制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尤其是在不正面介绍宗法制的情况下,要使学生明了分封制的内容,难度更大。6.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①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问题教学法,设置了若干个小问题,以图说文,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②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导学,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③为了生动形象直观,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校兴趣,提高良好的课堂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及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7.练习安排:

① 课堂提问:教材练一练及废除禅让制,开创世袭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商建立于?

目的:这道题的目的重在巩固基础知识,由学生口头完成。② 教材17页动脑筋: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在老师启发帮助下课堂口头完成 ③ 思考:学习本节课后,请你想一想,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目的:这道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由学生口头回答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嫦娥奔月图片,并配以音乐,由同学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导入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讲授新课

1、夏朝的兴衰

(1)、夏朝的建立

首先请同学观看多媒体屏幕上《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并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为学生设疑:这些历史资料说明了什么?(夏朝已是早期国家了),并由此让学生总结出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请同学分组讨论,得出结论。(2)、末代暴君夏桀

首先多媒体展示《夏桀把人当坐骑》插图,引起学生注意,然后阅读教材,请同学讨论:夏桀比得上禹吗?表现在哪里?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能体会到夏朝的灭亡,并由此引出本节第二个内容――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对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讲述;

(1)、提出问题:商汤为什么能灭夏?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记忆夏的灭亡和商的建立。

(2)、指导学生讨论:后世为什么把商朝又称为殷朝?当时商王盘庚为什么要迁都?引出商王盘庚迁都的内容。在讨论中加深印象。(3)、多媒体展示《商都城示意图》,请同学指出商的统治区域,设问这样的一个大国是怎样灭亡的呢?过渡到暴君商纣。

请同学讲述纣王的残暴,给商的灭亡打下伏笔。

(4)、请同学表演“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并引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佳话,在表演中使同学了解文王求贤若渴重用人才的品德。

文王的做法为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过渡到牧野之战

(5)、多媒体展示《牧野之战示意图》,请同学描述当时战争的景况,得出牧野之战导致商灭亡西周建立。

(6)、最后请同学分组讨论教材23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原因,加深印象。并设问西周建立后怎样才能巩固统治,过渡到下一个内容。

3、西周的分封制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所以,我采用提问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取什么办法控制?(内容)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请同学自由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回答,各组可以互相辩论,在辩论中掌握知识,并且有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问题解决之后,多媒体展示西周等级示意图,让学生到电脑前标出每一等级的名称。

最后由学生讲述“道路以目”的故事,并表演“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总结出昏君误国的教训。

(三)、课堂小结 利用歌谣来小结:

(五)(二)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殷到殷商。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

(三)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四)、巩固练习

针对本课的内容和特点,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请同学制作一个夏商西周的大事年表,可以自己设计,并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五)、感悟历史 学习了商朝的历史,对于商朝灭亡的史实,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商朝的一个国君,你将如何使商朝摆脱灭亡的厄运?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特点

2、夏桀的暴政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商朝的建立

2、盘庚迁都

3、暴君商纣

4、文王任贤到武王伐纣

三、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制

2、等级制

《夏商西周的兴亡》历史教学反思 篇2

1、复习旧知,通过设问“禹建立夏朝标志着什么?”试图通过此题,即复习旧知,又使学生学会简单归纳知识;再由夏朝建立的标志引出奴隶社会四阶段,由此导入新课。

2、结合教师列出目标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大事、暴君、灭亡时间,短暂巩固后让学生进行概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3、分析课题中的“兴亡”引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找出“兴”的表现和“亡”的原因,突出关键词“记住、概述、知道”。

4、指导分析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进而分析这几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暴政必然灭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和谐社会是我们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几点不足

1、准备仓促,对教材挖掘不够深刻。

2、和学生互动场景较少,分析问题引导不够,且分析不透彻。

3、在讲分封制的时候,稍微有点乱。没有按预案进行教授。

夏商西周的兴亡说课稿 篇3

本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

1、复习旧知,通过设问“禹建立夏朝标志着什么?”试图通过此题,即复习旧知,又使学生学会简单归纳知识;再由夏朝建立的标志引出奴隶社会四阶段,由此导入新课。

2、结合教师列出目标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大事、暴君、灭亡时间,短暂巩固后让学生进行概述,培养学生[此文转于]分析问题的方法。

3、分析课题中的“兴亡”引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找出“兴”的表现和“亡”的.原因,突出关键词“记住、概述、知道”。

4、指导分析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进而分析这几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暴政必然灭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和谐社会是我们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几点不足

1、准备仓促,对教材挖掘不够深刻。

2、和学生互动场景较少,分析问题引导不够,且分析不透彻。

3、在讲分封制的时候,稍微有点乱。没有按预案进行教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篇4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元综述]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难以比拟的。

中国较早进入进入文明社会,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走向成熟和完备。早期国家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禅让制:

A、含义: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具体讲,禅让制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是一种原始的民主制度。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

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传说中我国尧舜时代的四方部落首领)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

B、起源: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社会生活必须用品极度匮乏,任何个人和家族,离开了部落整体,都无法单独生存。人类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C、认识:“禅让制”制下选贤与能“天下为公”,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为人民谋利。

2、王位世袭制:

A、含义:王位世袭制是夏、商、周三代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以最高统治者“王”为核心的维护王、诸侯继统的王权专制制度。

B、特点:王位世袭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夏朝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时,有时兄终弟及,有时父子相传;到西周时,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总体上看,它有三个基本特点,即专制独裁、世袭和终身制。

C、演变:夏商周三代,王位世袭制历经了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变化过程。王位世袭制形成于夏启统治时期,发展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周王室衰

微,宗法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所取代。这些变化赋予了王位世袭制以新的内涵,而最终随着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王位世袭制演变为君主专制制度。

D、认识: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标志着“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为 “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替代。从“大同之世”进入“小康之世”。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时期。

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是阶级对立的必然趋势。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更替,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历史的进步。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篇5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我将从说教材和教学立意、说教学过程及其方法和策略两部分展开。

一、说教材和教学立意

本课所对应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即是要求学生知道以下内容:

1、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分封制是将除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夏商西周时期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特点。

人教版教材以时间为序,分版块介绍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重点介绍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周武王以分封制管理天下,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了东周时期。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以分封制为重点,兼及宗法制与王位世袭制的内容。对分封制的学习,从西周的建立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瓦解两个方面展开。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其进行完整的认识。根据初中课标,初中学生对分封制已经有所了解,但对宗法制并不了解。因此,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对宗法制有所侧重。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知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

2、运用图表理清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理解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在分析夏商周国情的基础上,体悟中国早期国家管理制度是符合国情的必然选择。教学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及运行机制

教学难点: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说教学过程及其方法和策略

本部分分为导入新课、展开新课和结束新课三个部分。

(一)导入新课

本环节我将用禹建立夏朝和启破坏禅让制夺帝位的史实导入新课。通过对夏商时期政治制度的简介,帮助学生在回顾夏商建立起的王位世袭制的基础上了解西周政治制度建立的背景,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展开新课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分封制的内容。

首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西周分封示意图,同时指出京畿所在地:镐。接着请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来分析分封示意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将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被分封者的身份、封地与京畿的关系等内容。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应该能叫好的回答问题,希望通过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接着,出示关于分封制具体内容的史料,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帮助学生从中了解到诸侯的责任与义务。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以上所学内容画出分封制下的贵族等级示意图,让学生知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以图表的格式加深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最后,展示周平王东迁洛邑的史料,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意识到分封制受到了破坏,周王室的统治摇摇欲坠。以此建立起关于分封制的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了解分封制。

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宗法制的内容。

首先,向学生展示介绍宗法制内容的史料,请学习能力较优的学生分析史料并介绍宗法制的内容。分析文言史料对学生要求较高,因此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次,出示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介绍“嫡长子继承制”。借助示意图向学 1

生解释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关系。

接着,请学生解释一下自己对“大宗”、“小宗”理解。以此来检验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程度,并给学生提出思考题:一个封国的诸侯有三个儿子,其中二儿子为嫡妻所生。大儿子与嫡妻育有两子。请说出该诸侯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孙子接受分封后各自的爵位分别是什么。通过这一思考题的回答再次帮助学生加深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的运行机制的理解。

最后,出示战国诸侯争霸的相关资料,指出东周时期诸侯之间的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濒临瓦解,宗法制与分封制一样受到破坏。

第三环节: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体悟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当时的必然选择。

为学生提供以下材料:

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2、周公旦辅佐周平王;

3、西周的疆域图和周王所拥有的可控制的财富与兵力。帮助学生体悟到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当时管理国家的必然选择。

(三)结束新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说课稿 篇6

第一章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08烟台市高三诊断性测试)《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

2.“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中“礼”主要指()

A.礼仪B.制度C.风俗D.贡赋

3.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规定义务D.规定贡献

4.公元前11世纪中期,商王朝为周所灭。确切的说,此前的周属于商朝的()

A.内服B.外服C.封国D.邻邦

5.《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此事最能说明:

A.分封制在周初扩展了西周疆域B.周公是分封制的开创者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D.周公代周天子处理政事

6.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王位世袭B.等级森严

C.有浓厚血缘色彩D.中央高度集权

7.西周时期,一位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娶了一个妾.该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

8.《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周王室完全失去约束诸侯的权利B.兼并战争使分封制遭破坏

C.诸侯王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D.诸侯王的势力已超过周王室

9.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在后期扩大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局面,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地位的变化B.井田制的兴衰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生产关系的变化

10.据说周共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材料中的“封建”是指

A.建立封建制度B.分封诸侯国C.委任官职.D.实行宗法制

试卷第1页,总3页

11.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材料中评价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皇帝制D.行省制

12.《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B、“天下共主”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C、“天子封诸侯”打破方国血缘界限

D、宗法制度有利于构筑国家的向心力

13.“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是哪一制度的特点?

A.内服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

14.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天子→卿大夫→诸侯→士B.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C.天子→诸侯→士→卿大夫D.天子→伯→士→卿大夫

15.夏商时期,国家大事的决策方式是()

A.民主决策B.夏王独断C.占卜的方式D.中央集权

16.对于夏商时期王位世袭制认识不正确的是()

A.在夏启时建立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C.王位传承的顺序是先兄终弟及,后父子相传

D.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17.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后,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

A.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B.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C.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D.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

18.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不包括()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9.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周公„„立七十一国”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20.《韩非子》载,商代“殷之法,弃灰(垃圾)于公道者断其手”。说明商朝

A.社会矛盾尖锐B.乱丢垃圾的问题十分严重

C.高度重视公道的维护D.重视环境卫生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公关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世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3)史料一般分成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 B

【解析】材料中指出,秦朝为了避免“为诸侯所丧”,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

2.B

【解析】“礼”不能望文生义选“礼仪”,这里应该是指制度。这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包括了宗法等政治制度的渊源。

3.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分封制的掌握。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分封的核心是分配土地。5.B 本题考查了在分封制下所形成的森严的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王—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而形成的。

4.B

【解析】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统治区,外服是周边属国地区。商朝时期,周属于商的属国,所以是商的外服。

5.C

【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周王朝分封了71个封国,其中姬姓有了53个,占了绝大部分,可见应选C。ABD材料都未涉及。

6.D

【解析】注意关键词:早期,一般说中国古代早期多指夏商周时代。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确立,并延续整个中国古代,不属于早期政治制度的范围。

7.C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8.A

【解析】鼎,是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这一历史事件说明了诸侯王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从而反映出西周以来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从楚王问鼎的理由看,诸侯王的势力强于周王室;从楚王问鼎的结果看,楚王未能如愿,说明周王室虽然走向衰落,但尚未完全失去约束诸侯的权利。故选A符合题意。

9.C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西周社会的上层建筑即分封制也逐步崩溃。所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10.B

【解析】从材料看,“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和我们所知的通常意义上的“封建”内涵不一样。

11.A

【解析】材料认为诸侯是导致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与诸侯相关的制度只能是分封制。

12.D

【解析】《三字经》赞扬西周统治长久,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13.C

【解析】西周的宗法制就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符合题目意思,故选C。

14.B

【解析】本题考查了在分封制下所形成的森严的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王—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而形成的。

15.C

【解析】在夏商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畏惧崇拜被统治者利用,国家大事的决策都通过占卜来决定,神化了王权,巩固了统治。

16.C

【解析】本题考查对王位世袭制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商朝有两种方式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这二者视情况而定,没有先后顺序。

17.D

【解析】秦朝以后统治者以分权达到集权的目的,提高行政效率。

18.D

【解析】郡县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才实行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还没有这个概念。

19.C

【解析】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反映的是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而推行郡县制。正确答案为C。

20.D

【解析】从题意得知商代严格对乱扔垃圾的人进行惩罚,这样严厉的法律说明了商代很重视卫生。

21.(1)先代贵族;功臣;王族。

(2)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第一层:说出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层:简要说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作用。第三层:说出周幽王行为的危害,得出结论。

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分封制,动摇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3)二手史料; 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

夏商西周的兴亡说课稿 篇7

夏、商、西周的兴亡 课标要求

概述夏商西周兴亡的史实;认识世袭制、分封制建立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重点 1、夏朝的建立

2、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

课 型

要素组合方式

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 设

图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整体地了解历史。

1、培养学生通过史实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

2、让学生体会夏朝建立的壮举及社会的转型,文明的进步。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合作能力 1、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结合预习学案和教材,在老师引导下,培养学生归纳教材、落实基础的能力。建构充实的历史线索结构体系。

培养学生从诗歌、文献各种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培养学习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学、乐学。

1、让学生感受夏商西周兴亡的历史

2、渲染情感,升华课堂

教学

环节

1、以神话传说图片导入新课。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叙述并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的内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至此,原始社会结束,并拉开了奴隶社会的序幕。以时间轴形式向学生展示总体结构,由此引入主题。

(教师展示)

1、给学生6分钟左右时间阅读课文内容并独立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2、师生探究:

问题1:是谁破坏了“家天下”的局面?夏朝的建立有何重大影响?(学生独立思考)

问题2:小组合作探究学案,主题一的思考题:材料一、材料二描述的是何社会?材料一过渡到材料二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问题3:夏朝建立了哪些国家机构?他们的实质是?如果一个河姆渡农耕居民和一个夏朝的人偷盗东西,会有怎样的处理办法?为什么?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学设计 篇8

夏商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

商朝内外服制度与西周分封制度之间的关系;分封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和王权专制的特征;宗法制是维系西周分封制的工具,体现了血缘关系和政治统治相结合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了解夏朝和商朝统治的制度和思想,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问题教学,通过“设疑——探疑——释疑——解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分封制和宗法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早期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培养运用历史的、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嗲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的能力;通过感悟古人的制度创新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增强学生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导入新课:

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我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而这三个节日都有祭祖的现象,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宗法情结”,来源于我国古代西周的宗法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去感受先辈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

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个政权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夏朝:出现公共权力和继承的传子制度。[公共权力就是大家所赋予的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

过渡:夏朝经历了400多年后到了桀时,由于他的凶狠、残暴等原因导致了人民的一致反对,于是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把夏给灭了,建立了商朝。

商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商部族完善了政治制度,那就是内外服的政治制度。

那么什么是内服,什么是外服呢?

(学生答)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附属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

商王与内外服的关系:一方面,商王控制着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与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可以要求附属国承担义务;另一方面由于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商王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有时还甚至与商王发生战争。除了内外服制度外,商朝还有没有其他的统治手段呢?

(学生答)利用宗教神权来统治国家,即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

解析: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所以,商朝统治者“尚鬼”、“尊神”,依据鬼神的意志来治理国家。这其实是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

过渡:上面我们在讲到商王与内外服的关系时说到,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他们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正是由于这种缺点,商朝最后被它的附属国周部落所灭。

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周武王在灭商后的第二年就病死,年幼的周武王继位,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摄政,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与周成王,在他摄政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如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实行了分封制。那么,什么是分封制呢?

(学生答)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夏商西周的兴亡说课稿 篇9

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

2.通过分析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等历史事及商纣王的暴政等,培养学生观察历史进程,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辨证地评价历史事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本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文明古国。重用贤人,拒绝暴政是国家兴亡的关键。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了解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2.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

【设计理由】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文明古国;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展开疆拓土,巩固统治的作用。

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历史,抽象思维欠缺,分析、理解能力远远不够,对西周等级制度理解不到位,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策略

1.历史故事法。初一的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强,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可以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在上进行交流;学生对《封神榜》中的人物比较感兴趣,可以选择性的插入人物故事,增加本的趣味,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表格学习法。本的知识点多又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可用表格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引入历史典籍,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设计理由】对于初中一学生来说,历史知识的储备一是于成语故事,二是于电影、电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还一无所知,历史素养有待于逐步培养,所以对于“商纣王”这个历史人物,引入了历史典籍。教学设计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心理特点,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初中学生所能感悟到的教学情境中去,激活学生的潜智潜能。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同学们,小时候你都读过《三字经》吗?它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儿童启蒙读物,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我选取了《三字经》部分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同学们,《三字经》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刚才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哪一阶段?

生:夏、商、周时期。

师:对,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部分。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这节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

【设计理由】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导入,一是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二是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三是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环节一:夏朝的兴衰

师: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年老时,会不会也通过禅让的方式把国王的位置传给德才兼备的贤人呢?请大家自学本第一目“夏朝的兴衰”,完成下列表格,并展示:

师:引导学生分《三字经》说:“夏传子

家天下”禹死后,谁成了夏朝的国王?“禅让制”“公天下”“世袭制”“家天下”怎么来理解?请小组探究后来回答。

生合作展示后,师进行归纳:通过禅让挑选贤人,天下为公,与部族共同管理。世袭制就是把王位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下一代,子子孙孙传递。家天下就是指帝王把国家作为一家的私产。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请大家看夏朝的疆域图:

夏朝是如何来管理国家呢?

生:建立政府机构,管理国家,组建军队,打击入侵者,制定刑法,设置监狱,镇压反抗的平民和奴隶。

师:“四百载,迁夏社”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他的暴政使他失去民心,导致最后的灭亡。“汤伐夏,国号商”从三字经中,我们知道了,夏朝之后是商朝?商朝是怎么建立的?其统治如何?“六百载,至纣亡”又是怎样灭亡的呢?

【设计理由】指导学生通过对文的阅读和理解,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提炼并列举出本目的基本知识要点,明确要了解的主要知识,通过地图给学生空间的具体记忆。教会表格学习法,为下一目“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师:请大家阅读本第二目“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自主学习,填写下列表格:

2.商朝为什么称为“殷朝”?

3.从刚才我们学习的夏朝历史看,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后期的统治者昏庸残暴。商朝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请同学们讨论。

生:阅读本后,讨论。师引导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质疑,可以补充。

师:学生展示完毕后,出示商朝疆域图

过渡:历史的发展往往有很多巧合,每个朝代前期的统治者励精图治,百业俱兴,社会繁荣,后期的统治者奢糜残暴,前期像夏朝一样,也出现了一个暴君──商纣王,同学们看过《封神演义》,谁能举例说一说商纣王的残暴呢?

生: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比干挖心,趸盆,造鹿台等。

师:商纣王是一个暴君,《封神演义》中几乎是一无是处,这是经过后人依照个人的喜好演绎的成分比较多。真实的商纣王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读读《史记·殷本记》是这样记载的:“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好酒淫乐,嬖(bì)于妇人。”翻译过来就是:商纣王天资聪颖,领悟能力很强,力大无比,非常勇猛的人。这是他的优点,可是他也有缺点,就是荒淫无度。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参考历史典籍,不可片面,要客观真实的评价。

同学们,有句歇后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生:周文王和姜太公(姜尚),并简述这个故事。

师:周文王任用姜尚,发展生产,国力强大起来。周武王,始诛纣。周文王死后,姜太公辅佐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展开大战,通过《封神演义》大家也有所了解,商纣王最后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请同学们思考: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呢?

生:思考,讨论后发言,初一学生分析总结能力还比较弱,历史学科素养还有待提高,所以学生展示完毕后,老师应进行点拨,并用白板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历史问题。

(1)夏桀、商纣统治残暴。

(2)推翻暴君,符合民意。

(3)商汤和周文王、周武王任用贤人,发展生产,国富民强,具备了灭亡夏朝和商朝的实力。

【设计理由】通过上一目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表格学习法,所以基础知识不必再花费太多的时间,而是通过“殷朝”、夏商两朝的相同点来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看历史,通过分析比较来总结概括历史规律的能力。历史典籍的应用,一是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原来影视作品中对历史事及人物的认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历史问题。

环节三:西周的分封制

白板出示《周初形势图》

师: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周天子的亲属、功臣等为诸侯,同学们看白板,看看周初的主要诸侯国有燕、齐、鲁、宋、晋。威力无比的姜太公分封到了海岱之间、美丽富饶的齐国。

师出示《西周等级示意图》,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自主学习,完成下列表格:

2.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内容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展示后,老师进行点拨:西周初年的分封制,是周天子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一种方式。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诸侯国国君也只有嫡长子继承,这样就面临一个问题:非嫡长子怎么办?西周采取的办法是嫡长子继承王位,嫡长子之外的儿子分到各地去做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非嫡长子被封为卿大夫,同理,一级级分下去,直到士,士的非嫡长子就成了平民,经过层层分封,不仅巩固了周朝的统治,而且保证了周王室的秩序不至于混乱。但是到了西周后期,周厉王暴虐无道,政局混乱,平民不满,终于爆发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设计理由】对于西周分封制这一教学重点,采用了“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出示示意图形象直观──老师讲述加深理解”这一策略,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帮助学生理解“分封制”,从而突破这一教学重点。

小结:师引导学生复习本节内容,理顺历史发展的脉络

上一篇:园长六一儿童节致辞下一篇:新东方英语四级学习笔记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