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组织机构(精选8篇)
开展义务献血活动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人道博爱的具体体现。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履行志愿献血和参与、支持无偿献血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志愿献血舆论环境和爱心氛围,按照我社区义务献血活动的部署,向阳社区积极行动、精心组织社区干部开展“和谐献爱心”志愿献血活动。
11月初,社区居委会的郭主任早已马不停蹄地访遍辖内各机关团体单位和居民楼宇,以发倡议书、派传单、贴海报等多种方式宣传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动员各干部群众参与此次献血活动,倡导其为和谐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爱。11月18日上午九点,无偿献血志愿者在向阳社区的组织下,早早来到通辽市金叶广场献血屋门口排队,他们在医务人员指引下填写表格,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化验,为献血做好充分准备。在众多献血的人员当中,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脸庞,他们有的已经多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有的虽然是第一次献血,显得有些兴奋和紧张,但依然努力保持镇定,愿意用自己微薄之力,帮助有需要的人。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献血者们怀着“和谐献爱心”的豪情,纷纷伸出爱的臂弯,把献血当成最有意义的事。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以街道为主导, 居委会为协同, 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 允许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功德与情感等手段, 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 发展社区事业, 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 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现阶段, 我国城市社区基本形成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管理体制基本框架, 在市一级建立社区管理的领导机构, 在区一级建立社区管理的指导机构, 在街道一级健全社区协调组织机构, 在居委会层次上成立社区委员会。我国城市社区是在政治改革转型期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建设, 各级地方政府按照中央要求将原本属于省级部门的权力逐步下放到基层, 发挥基层政府就近管理的优势, 方便企业和百姓办事, 在此背景下, 社区自治组织应运而生, 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 按照“社区自治”原则设立, 实行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二、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困境
(一) 政府行政化困境
社区自治组织有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社区中介组织和其他群众性团体, 但这些在政府推动下形成的自治组织, 仍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尤其居民委员会承接的事务大部分还是由街道办事处下派的, 大多事务仍是行政性事务, 而非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公益事业, 社区经费来源仍由街道办控制, 人员结构及分工也都与上级街道办有紧密对应关系, 无疑摆脱不了行政化职位划分的轨道, 在人事选拔上, 虽然法律规定居委会主任、委员应由社区居民或居民代表选举产生, 但实际上往往是由街道办事处或上级政府部门直接确定人选, 只是在换届大会上进行形式的选举而已, 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也不像理论中所讲由居民进行监督, 而是街道办及区级行政部门掌管。区级行政部门的“指导”往往在实践过程中变成了“指挥”。“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社区管理框架, 注定牵制社区的自治。
(二) 居民无组织化困境
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人口剧增, 在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户籍制度影响下, 城市出现较以前更多的临时居住人群, 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 属于人户分离, 即虽然户口在农村, 但人在城市居住, 而这些农民工没有专门的管理单位, 自然成为了社区自治组织的管理对象, 与此同时,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 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 下岗后, 在社区居住, 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都希望得到社区的帮助, 而这些诸如老年人、残疾人、未就业人群等都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 他们处于相对自由状态, 无组织, 无规矩束缚, 很难形成规范、完善的组织框架, 难于对其进行集中管理, 这种松散的状态无疑使社区管理陷入困境。
三、社区自治组织陷入管理困境的原因
(一) 国家对社区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 在对于社区自治工作上还没有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单从高校设置社会工作专业滞后性上就可明显显现, 在岗从事社区自治工作的人员包括近几年通过考试招聘的大学生社区专职工作者, 几乎没有专门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 社会上组织的此类培训也不多, 致使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业务知识及技能, 而且各方对社区的科学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社区工作的宣传度和公开度都不高, 对社区工作的职业性认定未取得共识, 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社区自治组织的存在,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居民对社区的不认可以及不参与。
(二) 自治主体的被动地位
社区自治, 本质是居民自治, 居民或居民代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实现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 社区自治组织扮演推动社区发展的主人翁角色, 从理论讲, 我国转变政府职能, 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 改变政府组织“包打天下”“大包大揽”的局面, 从繁琐的社区事务中解脱出来, 权力下放, 理论向实际操作的转变过程中, 却并非如此, 社区自治组织单从处理的日常工作内容讲, 绝大部分还是政府临时下派的行政性任务, 实际上也就是扮演政府“腿”的角色, 丧失社区管理的主体地位, 各项工作的开展依然是在政府的框架内推动, 从而忽视社会力量的参与。这种被动的境地, 让社区自治组织无法自由发挥力量, 疲于政务而无暇顾及社区发展的规划, 被剥夺更多为居民办实事的时间、精力甚至其他更多。
(三) 居民自主参与动机薄弱
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是社区管理的本质要求, 社区自治的本意就是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中, 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自治意味着社区居民根据其内在需求自己选择适合的生活方式, 自己为自己的事情做主, 但在实际中, 城市居民们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缺乏足够的热情, 缺乏对社区的归属感, 大多居民仍然存在依赖性的心理, 认为“我有事情了找社区就可以”, 把自己的事情解决了就好, 变参与社区管理为依赖社区管理。很多居民无暇参与社区管理, 参与人群多集中在下岗失业的妇女和离退休人员, 而很少有中青年在岗人员愿意参与到社区自治管理中, 因为他们迫于社会的压力, 忙于挣钱养家, 利益是才参与的最大动力, 而社区成员与社区没有明确的利益关系, 导致居民的不参与或者很少参与。参与意识的薄弱严重阻碍社区自治的步伐。
四、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中困境的解决途径
(一) 政府加大对社区管理的重视力度
各级党组织、政府应加强对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政府变行政干预为集中力量制定社区发展的宏观战略和法规制度, 比如以政府制度规划城市社区战略, 加大资金帮助, 重视社区自治组织力量的培养、加强社区政治建和文化建设等, 让广大社区自治组织承接社区管理事务, 担当起社区主人的角色, 引导社区组织有序健康运作, 公正合法的保证社区成员的利益, 才能使社区居民形成自治意识, 培养自治能力, 实现社区自治的终极目标。尤其目前我国社区建设处于逐步推进的阶段, 政府更应站在社会整体发展的全局来定位社区发展, 把重视社区发展提上新高度。
(二) 明确划分管理权限
在合理的社区管理中, 应该是政府和居民双向进社区, 发挥各自的管理职能, 政府管理与居民群众直接相关的政务, 居民自治组织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两者相互协作, 各司其职, 而不是把社区作为政府的“腿”, 做一样的工作或者重复性的工作, 政府重点抓社会管理, 工作中采取协调服务的方法, 把社区的考核权力下放给居民。社区自治组织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自治能力, 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 自治组织解决好关乎居民自身的问题, 自己服务好自己。
(三) 健全社区自治管理法律法规
目前, 我国社区管理的法制配套还不完善, 政府的政策还没有变成相应的法规, 对居民、组织和社区工作者的约束力受到限制, 另外, 对支持社区工作缺乏法定措施。法律具有强制性, 经法律规范的事务即会有章可循, 目前社区自治组织所具有的“行政化”趋向与“自治性”特征的矛盾,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律制度的缺失导致的, 社区发展的法制化, 是社区组织体系正常运作的基础, 也是实现自治管理过程稳定有序的保证, 逐步制定和推行涉及社区发展方面的法律条例和制度, 把社区整体系统纳入法制化轨道。从法律上确保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明确其职责, 按章运作, 变行政约束为法律规范。
本文对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管理中的困境进行了分析, 相信通过努力, 会突破一些困境, 但其突破需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政府重视到政府真正放权于社区, 到社区居民自治意识的觉醒, 到社区管理法律制度健全, 都需一步步解决一步步实现, 要经历一番复杂的改革过程。本文只是对困境展开了有限分析, 仍需将许多方面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群刚、孙志祥.中国式社区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
[2]魏娜.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3 (1)
关键词: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079-03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和完善,政府作为社区服务的主体已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层次,社区社会组织便应运而生,并不断的发展完善,与此同时,社区居民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社区服务。
一、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
作为社区服务的参与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整合社区资源,转变传统的社区服务形式
在“强政府,弱社会”的形势下,如果政府一味的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参与社区服务,不仅会产生严重的越位行为,还会阻碍社区资源的开发并影响到社区参与主体多样性的形成。因此,这种以政府为主体的普适性社区服务形式,已不能满足多层次的社会公众需求,而应变能力更强,组织形态更灵活的社区社会组织更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公众的各项需求。此外,与政府机构的社区服务相比较,社区社会组织拥有的公益使命感,使其更易于融入社区居民,为其提供多元化的社区服务。最重要的是,社区社会组织能够专注于政府机构无暇顾及的方面,如能够更加人性化的,对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及边缘性群体居民提供各类公益性服务。
当前,社区社会组织缺少有效的社会对接机制,使社区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因此,这类特殊社区居民的一些服务需求,在企业不愿承担而政府又难以承担的情况下,仅靠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力量仍然无法得到满足。而作为最适合承接无偿或低偿服务项目的载体,社区社会组织亟需整合社区资源,与政府机构协作,利用其发展社区服务的规划,争取驻社区单位的支持,增强公众的参与主动性,共同为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服务[1]。
(二)化解社区矛盾,增强社区的集体凝聚力
首先在社区中,业主、非公经济组织人员、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等各类群体均有其不同的利益,当不同群体面对利益冲突时,很容易产生社会矛盾,甚至引起社会的动荡。社区社会组织的工作性质,使之深入社区居民生活的各个角落,能较早的发现社区居民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并利用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的信任和说服力,解决这些矛盾与冲突,从而加强社区居民对组织的社区认同感[2]。
此外,社区社会组织能够在进行社区服务时,把社区中分散和疏离的社区居民集中起来,促进他们的交往,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与建设中,相互团结、共同服务,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公共精神,在社区服务的平台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还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社区服务工作。
(三)加强社区参与,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主动性
作为一个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社区居民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志愿主体,应该更多的参与社区服务,但目前仍有大量的社区社会组织,它们的一些社区公益服务活动,主要还是由行政力量来支撑的,这并不符合真正的志愿精神,因此,这些社会组织的自治性和志愿性比较低,并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真正的公益性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在社区服务中社区居民必须要起到关键的主体性作用,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团结互助更是社区社会组织成功开展社会服务的关键。社区居民是社区服务的享受者,更是主要的参与者,只有提升他们的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使之拥有社区建设的主人翁精神,也只有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才能够保障社区社会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困境
(一)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结构不平衡
随着社会公众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群体化,补救、保障性服务已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而目前的社区社会组织所提供的社区服务,也多是以传统低层次的服务为主,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社会组织必须转变陈旧的社区服务发展方式。与此同时,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领域大多集中于教育培训、家政服务、卫生服务、文体娱乐等领域,这些领域已形成了过度饱和的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社区居民急需的心理咨询服务、劳动者权益保护、老年人社会保障等领域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弱势群体和社区内边缘化群体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为改变现状,社区社会组织必须开展个性化、预防性、普及型的高层次现代型服务形式,从而改变其服务供给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的不平衡现象。
(二)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动力不足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资源是它成功的关键。没有充足的资源,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就得不到足够的动力支持,其服务活动也无法顺利开展。社区社会组织需要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以及道德情感的支持性资源等。其中,作为社会组织运行基础的财力资源和专业人才资源是保证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的最核心部分,必须充分重视并不断引进。从资金筹措的来源看,社区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少,数量小,资源动员能力明显不足。而且在政府推行自上而下的强硬性社区服务的状况下,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难以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此外,由于多数社区社会组织缺少专门的资金来源,只能以吸引企业赞助,在社会中募捐以及收取组织从业人员的会费来维持活动的展开,但目前的社区志愿者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不高,且社会组织本身也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从业人员及志愿者缺少专业化的培训并得不到相应的服务保障,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对社区志愿者凝聚力不断降低,难以提供常规、持续性的社区服务。
(三)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不仅表现出对社区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也对其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社区服务高质量的基础是社区社会组织中必须拥有大批专业的从业人员。而目前,大多数的社区社会组织,专业人员缺乏,组织内的成员不具有专业背景,接受过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专职工作者更少,因此,在不具备专业素养的情况下,社区社会组织只能在社区开展专业性不强的社区服务,并不能对如空巢老人的社会保障、失独家庭的心理治疗、妇女儿童权利维护等项目提供专业性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出,社区社会组织在缺乏专业工作者,且只能参与普及型的低水平社区服务的情况下,难以提高其参与社区服务的质量[3]。
(四)社会公信力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明确,社会公众仍然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属性、活动范围和宗旨等缺少正确的认识。同时,由于其宣传工作的欠缺,导致很大一部分的社区社会组织尚处于匿名状态,并不为社会公众所了解。此外,目前还有大量社区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管理,并缺乏自己的能力建设;缺乏专业人才而服务质量低下;因资源短缺而寻求企业帮助,却沦为企业谋取私利的工具;违背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宗旨,转而经营其他业务;侵占募捐、会费、政府的资金支持等活动资源,导致公益腐败。[4]以上情况均严重影响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阻碍了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活动的开展。
三、改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困境的有效策略
(一)政府让渡社区社会组织,弱化社区服务运行的行政色彩
目前,本应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的社区服务依然为政府部门所主导,但政府机构的普适性社区服务已不再能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导致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组织体系中的发展空间狭小,还造成了社区服务的资源紧张,以至于降低了社区居民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为此,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拓展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空间与能力。首先必须要做到“政社分离”,即明确政府机构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参与社区服务时,一些本该由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的社区服务职能应当从政府相关部门剥离,并做到政府部门协调引导,社区组织主体参与,依据社会需求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从“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战略高度,从政府政策、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发展理念、居民社会参与等不同层面创造条件,实现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良性互动。[5]其次,社区社会组织要增强自身的独立性。不过分依赖政府机构的行政力量,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服务性需求,切实地把社区居民至于首要地位,在社区服务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并整合社区中的各种社会服务资源,以实现自身独立性的长足发展。
(二)加强人才队伍素质建设,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组织成员的专业化会影响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因此,首先必须要重视社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素质建设,引进专家和学者;培养志愿者们的专业素质,并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制定激励机制,提升社会组织人员的专业化;启用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专门化的队伍,如能够为社区居民中的弱势群体、边缘化群体等的服务需求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帮助,从而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效率与品质。此外还可以引入专业的管理人才,以保证组织内部从业人员专业性的提升,实行专业严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如完善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志愿者管理,明确人员岗位职责等,不仅能够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诚信度,还能够加强其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协调利益关系,从而化解社会矛盾并有利于社区的建设。
(三)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营造适合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
只有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强化组织内部的民主决策,加强并明确社区社会组织的法律责任,社区社会组织才能顺利的开展社区服务,才能成为参与社区服务的责任主体。同时,要加大对社区服务相关政策规定的执行力度,进一步落实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法律规定,此外,针对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困难的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简化并完善其登记、注册程序,还应该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为其的良性发展创造严谨的制度环境。
(四)完善组织内部治理机制,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首先,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增强社会公信力。随着社区社会组织的日益成熟,公信力早已成为其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关键,社区社会组织必须要极力避免因组织内部的治理问题,而使社会大众对社会组织产生严重的不信任感,影响到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治理机制建设,提高参与公益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够拥有社会公众的高公信力以及对其的凝聚力;只有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合理的运作程序,才能使社会组织真正的实现对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只有对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拥有迅速的反映,才能够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变化的多重性需求,并给予社区居民以正确的引导。
其次,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当前许多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并不高,远达不到它所期望实现的理想状态,而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力是其为社区居民实现服务需求的基础,因此,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至关重要[6]。而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力是指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社会组织唯有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动能力、决策能力、资源整合管理能力、敏锐的外部环境反应能力等,才能够在参与社区服务的活动中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康之国,等.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区治理与NGO[J].深圳大学学报,2006(3).
〔2〕陈雅丽.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及发展战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3.
〔3〕康之国.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机制研究—以天津市H区为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
〔4〕周玉萍.培育社区民间组织提高社区服务水平[J].新部,2007(10).
〔5〕李有发,辛广楠.欠发达地区参与城市社区服务的特点、问题与对策建议—基于甘肃省的调研[J].社团管理研究,2010.
〔6〕刘春湘,邱松伟,陈业勤.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策略选择[J].中州学刊,2011.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在上级残联和社区委员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本社区残疾人工作,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努力完成上级残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本社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2、密切联系残疾人,努力代表残疾人利益,倾听残疾人呼声,反映残疾人诉求,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
3、团结、教育残疾人,遵守法律,履行应尽的义务,发扬乐观进取精神,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4、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康复训练、文化生活、社会环境、法律保障等各类服务,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社区残协组织机构
主 席:(社区主任)副 主 席:(分管副主任)专职委员:(残疾人联络员)委 员:(残疾人或亲属代表)
村残协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在上级残联和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本村残疾人工作,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努力完成上级残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本村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2、密切联系残疾人,努力代表残疾人利益,倾听残疾人呼声,反映残疾人诉求,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
3、团结、教育残疾人,遵守法律,履行应尽的义务,发扬乐观进取精神,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4、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康复训练、文化生活、社会环境、法律保障等各类服务,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村残协组织机构
友谊社区组建于1997年3月,总面积24、3万平方米。社区有居民住宅楼72幢。1954户,常住居民6000余人,流动人口313人,社区内集贸市场1个,封闭式的地下车库1个,商业网点104个,辖区单位4个。社区共有工作人员10名。友谊社区党支部于2010年10月18日成功改选为友谊社区党总支,党员总数86名,分为2个党支部。其中妇女党员24名、占30%、流动党员6名、离退休党员36名、占党员总数的40%、少数民族党员2人。大学生党员10名,失业党员28名,占党员总数的35%。生活困难党员数量8名。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全力做好社区工作。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为不断增强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实基层工作,打牢执政基础,友谊社区党总支认真贯彻落实街道党委各项工作方针和政策,以不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居民文体活动为契机,以努力把社区打造成服务居民的第一平台为己任,不畏艰苦,不怕困难,脚踏实地,勇于挑战,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得到了辖区居民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支持。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在街道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社区积极与结对联建单位嘉峪关市文物管理局沟通交流。为方便辖区居民更便捷的办理各项事宜,文物局领导在充分调查了解了我社区实际情况后,决定为我社区打造市级一流党政服务大厅。
此次党政服务大厅的建造,文物管理局共投资了3万余元,新建成的政务大厅具体划分为:工作服务区、政务公开区、LED电子屏展示区、触摸屏查询区四个区域。全新细致的工作区域划分,适应居民需求多样化要求,积极整合辖区服务资源,使社区居民不出家门或社区就可以享受到方便、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享受社区发展带来的实惠。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也将大大极高社区工作者的服务热情与办事效率。
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它的功能有培育社区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开发闲暇时间。社区图书室服务于最基层的群众,要真正实现它的价值,就必须贴近群众,建立充满人性化的社区图书室。因此,如何盘活家中闲臵的图书资源,为社区居民共享是友谊社区居委会工作考虑的主要问题。受银行经营运作模式的启发,友谊社区在征求了社区居民的意见后开办了“社区图书银行”,动员广大居民把心爱的藏书“存入”图书馆,互相借阅,互通有无。倡议一提出,居民们纷纷响应,扩充了社区现有图数量,内容包括文学类、历史类、生活类、法律类、科技类等12类图书,共计图书册2400余册,极大的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社区图书银行”的开办,是友谊社区打造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一个载体。我们将创先争优活动和构建学习型社区结合在一起,在活动中,实现建设社区、服务民生、服务党员、服务驻区单位、构
建和谐社区的目标,让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为了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激发社区居民文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内建立居民活动室,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社区还成立了由辖区内离、退休人员组织的秦腔自乐班,于每周三、六晚,在社区活动室内进行演出,他们不光可以吹拉弹唱大家耳熟能唱的曲目,自乐班成员们自创的一些曲目也使人耳目一新。在社区的空地上,总是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热情洋溢,他们构成了我们社区的又一文化特色——夕阳红健身队。为了支持健身队的文体活动,社区党总支利用社区创收的经费,购买了音响设备,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使得社区内处处有歌声,处处有笑声,为社区内居民文化生活的开展搭建了便利的平台,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为了营造社区清廉氛围,设立固定的宣传栏、墙报并定期更换板报内容,在33#楼2口设立了楼道廉洁文化宣传点,充分利用楼道宣传橱窗、小黑板、信箱等,定期发放廉洁文化宣传资料。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不断增强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
社区党总支始终从解决社区居民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和难点、热点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持群众利
益无小事的原则,真心实意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友谊社区将“服务民生、取信于民、服务党员、凝聚当心;服务社会、共铸和谐”作为争创先进党组织的主题,以“双岗奉献、创先争优”作为辖区内党员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载体,把建设“阳光之家、爱心之家、康乐之家、学习之家、和谐之家”社区作为争创目标,围绕社区建设,服务民生、服务党员、服务驻区单位,构建和谐社区为中心开展工作,着力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年来积极为辖区弱势群体扶贫帮困,切实使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社区党总支建立了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为92户居民办理了社保补贴,为1150人办理了医疗保险,为支持辖区内下岗失业及无人员自主创业,社区为26人办理了小额贷款。为辖区内73户、159人无生活能力的困难居民申请办理了低保,并及时张榜公布,接受民监督。例如:我社区居民陶进民,本人患股骨头坏死,儿子上大学,妻子无业,为了治病,在经济上以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社区了解情况后,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医疗救助2万3千元,临时救助3千元,共计2万6千元。为社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单亲家庭及时申请低保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玉树,舟曲特大灾难来临时,广大党员纷纷捐款献爱心,社区党员,居民共捐款4400元。七一前夕组织党员参观嘉峪关关城、历史博物馆历等地。
友谊社区党总支在节庆假日都会看望社区低保户、困难党员
及孤儿等,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社区党总支注意关心社区弱势群体,在全国助残日等特殊节日开展送温暖送关怀等。杜玉珍是一名老党员,社区党总支长期关心帮扶她,点滴的帮助深深感动温暖着困难老党员,做为一名社区共产党员,杜玉珍积极发挥模范作用,带领身边的群众积极为社区做事。八一建军节到来时,75岁的老党员杜玉珍将自己亲手缝制的60多双鞋垫送到住军部队官兵手中,充分体现了军民一家亲的革命传统。
友谊社区居民以失业人员和高龄老人居多,考虑到社区老人生活不便等原因,社区居委会在街道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空巢老人服务站,定期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谈心等,使老人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怀。友谊社区80岁老党员芦萍英,儿子不在身边,长期独居,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腿脚也不灵便,日常的生活起居也是由女儿抽空过来照料。社区空巢老人服务站在充分了解了芦萍英的生活状况后,主动邀请辖区内金典发艺的理发师小赵上门为老人理发。不出家门就享受到了理发店的专业打理,老人的女儿高兴的说:“真的比我给她理的要精神多了!”
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破难题。
集思广益,在工作中,友谊社区干部立足当前,着眼长 远,在认真做好现阶段维稳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与社区民警们一道积极探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区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根据市委、政府部署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群众、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
屋摸排清查工作;另一方面深入到每一户居民家中,积极思考和探索流动人员管理、社区群众的就业、出租房屋的管控,以及如何建立维稳工作长效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从更高更远的层面上,为社区居民做好服务。
20011年4月 至6月,我社区党总支积极配合社保站的体检工作,在市人民医院为社区居民免费体检肝、胆、脾、肾、等项目,有400多位居民享受了此次体检。正是由于社区干部们及时掌握和了解居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解决居民、群众存在的困难,努力为居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最基 层的居民群众得到实惠,为全市政治稳定、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友谊社区党总支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市委和街道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抱着对本职工作的那份热爱和执着,扎实勤恳,兢兢业业,倾力付出,我们坚信,我社区工作必将推陈出新、亮点频闪、特色鲜明,必将会早日打造成为 “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示范社区。
友谊社区党总支
2月7日(农历正月初八)大清早,曙光路东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带领志愿开展清扫积雪的工作。由于寒流影响,道路背阴处积雪融化后变成冰面,给清扫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大家拿着扫帚、铁锹、簸箕,沿着中山东路北侧,东起工业品市场,西至华通十字,工作人员分为三批,第一批用铁锹将积雪和薄冰铲除,第二批用扫帚和笤帚将雪和冰扫成堆,第三批用簸箕将成堆的积雪清理干净。大家你一笤帚、我一扫帚的干得热火朝天,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用两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清理出一条安全的道路,为辖区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
统一配送模式
现行的统一配送, 主要是指由政府组织遴选出数家有实力的医药公司, 担负起城市社区及周边地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任务。如北京龙头商业企业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着为北京市15个区、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送药品的任务;以“宁夏邮政”为首的共五家专业物流公司在政府统一进行调配下, 接受了全 (自治) 区的药品的配送外包任务;而在河南郑州, 更是以1家配送机构取代原先的近300家, 承担了向全市最知名的4所市级医院的绝大部分临床用药的集中配送工作。然而在实际配送过程中, 北医股份遇到如配送路径不熟、配送半径过大、配送不及时等问题;在宁夏面临的是配送效率低、资金因被药品占用和医疗机构拖欠货款而不足、品种供应有限甚至不足、一些医疗机构领药程序不规范而导致配送增加成本及配送利润率低 (3%左右) 等问题;在郑州, 则是在受到同业群体“反攻抵制”的同时, 其配送能力和未来独家配送身份是否会受到威胁也引起相关部门的质疑和担心。
对于中国的药品物流 (包括分销、配送等) , 外资医药供货商认为应当重视供应链管理, 他们认为谁赢得了物流供应链, 谁就会赢得中国的市场。据估计, 在发达国家的医药行业中供应链管理的潜在效益至少反应为50~80%的成本挖潜。中国的医药供货商应学习外商的先进经验, 改革传统配送模式, 发展企业间战略伙伴关系, 提升和强化本土优势;医药商业企业也应由过去对产品的总经销或全权代理向第三方物流角色转换, 以应对竞争。
供应链管理的配送模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营模式的转变是基础。随着我国药品分销市场对外资的开放, 医药流通领域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状态。业内人士指出, 发展现代化的配送中心是实现药品跨地区连锁经营、能够与国外公司一争高下的保障。与此对应, 一些地方开始尝试着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营模式向连锁经营模式发展。连锁经营的核心理念是经营的同质化, 即在连锁经营的网点所得到的商品和服务是同一类型的, 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其辖下居民所提供的绝大部分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正符合这一特性。但这种模式的连锁经营的核心就是药品的统一采购和配送, 而这正是当前的“软肋”。只有利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将供应商、采购商 (政府) 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效地结合成一体, 才能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以最低的成本将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内配送到正确的地点。
现阶段的药品配送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通常是医疗卫生机构需要什么药品, 配送单位就调拨什么。而作为各个卫生机构的负责人, 因受条件的限制, 往往没有整体的全局观念, 他们往往希望自己的药品库存越多越好。这样一来, 一方面是某些卫生机构库存药品的片面积压, 成为资金占用和费用飙升的温床;一方面是某些机构缺货现象的发生;而对配送中心则是配送协调功能的失效。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 采用的策略往往是将甲处所需药品从乙处的库存调。表面问题是暂时解决了, 但埋下了更深层次的隐患——配送中心所掌握的各处的库存又出现了误差。
合理的药品配送产生于对市场消费科学的预测分析基础上, 因此首先应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用药需求和变化规律。由于疾病的不确定性、药品需求的价格弱弹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到社区看病的居民往往希望得到的是价格低廉、质量层次较低的药品, 这一系列不同于普通商业连锁机构的特征, 使药品的配送方案不能套用针对一般商品和大型医院的配送模式。连锁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重视对药品消费数据的积累以及与医院用药的差别。因此, 有如下的设想和建议:
利用如各机构的HIS系统, 与配送中心建立实时共享的药品消费信息数据库搜集积累如品种、数量等在内的历史消费数据, 是进行预测分析基本的、必要的条件, 中心更是依此制订下期采购计划和配送方案。
通过对一些社区卫生机构的用药记录的对比、分析发现, 药品使用的随机性非常大, 纵向预测往往难以准确把握下期用药量。但通过横向比对, 发现药品需求是有周期性的, 在相同的季节中有着相似的变化。因此可按照药品消费量发展趋势与季节比例预测分析模型, 定期 (主要是考虑到药品的生命周期和市场饱和度) 分析预测, 形成药品的初步采购和配送计划。
下期配送计划形成后, 还应采取一个合理的流程来进行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需求单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订货周期直接影响其库存水平。配送中心可通过实时共享的信息系统, 可随时了解各个机构的用药和药品库存, 合理地制订库存的上、下限和警戒线 (即安全库存) , 并据此进行个别修正或调整配送计划以保证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同时也可据此对药品实施调拨和补充。
招标采购是基于Internet而跨越时空障碍的, 但其交易对象的点到点运送却仍然要受时空及交通条件的限制。随着药品对流通渠道快速反应的要求加强, 尤其是在全民医保的大环境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越来越多的受到零售药店的经营力量的冲击。如何在成本最低的情况下做好药品物流配送, 满足连锁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营越来越柔性的配送服务要求, 医药流通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物流配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保证配送的柔性化。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对安全、质量、有效期有着更严格的要求。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配送, 主要来自于社会化的药品批发企业, 即其药品供应商。在药品实施统一集中采购后, 取而代之是统一配送。为避免因大量的存货而产生的成本或因缺货损失, 其药品配送必须有明显的提速, 至少达到一周三次 (一天半的存货量) 的服务标准。因此规模化的物流配送体系亟需大 (医药物流) 企业通过社会化、专业化经营的途径来推进和实施。这种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既可以是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社会化、专业化方式 (如租用社会车辆) , 也可以是通过内部自建物流配送体系并使主副业得到有效分离的“社会化、专业化”物流配送经营体系来完成。应当指出的是, 合理的药品配送, 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单一的技术方法所能解决的。它可能是多种方法的综合, 通过对多种因素的平衡, 须因时、因地制宜,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采取哪种方法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其关键在于:是否能满足各类商品供配的需要, 是否降低了成本, 减少了周转环节, 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关键词: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教育;作用;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同时指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方面明确提出了要求——“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开发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顺应了社会治理理念,从社区教育管理进化到社区教育治理,推进了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建设,探索适合社区教育发展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这些都是社区教育管理创新的基本取向和路径选择,也是今后推进社区教育治理发展的目标追求和主流价值。
作为现实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社会组织也是社区教育的社会载体与重要社会基础。在此背景下,研究社会组织,探索其在社区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社会组织
徐永祥认为,所谓社会组织,是指不同于官办的社会组织(GONGO),也不同于社区文体活动团队类组织类型,更不同于以经济理性为宗旨的各种市场主体或市场要素(如经济类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教育、文化及体育等营利性机构),而是以追求社会理性,提供非营利的社会服务或社会支持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胡伶认为,一方面“教育社会组织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为公众让渡出教育管理空间时产生,使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措施在微观层面得以贯彻。”由此提出了教育社会组织的概念。
另一方面,从社区教育实践来看,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政局注册的,以枢纽型组织形式孵化社区文化团队,承接政府服务项目,进行文化养老、健康教育培训;另一种是社区文艺社团,例如书画社、舞蹈团等,带有较强的民间自发性质。
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事务类社会组织、服务类社会组织、志愿者活动类社会组织、文体活动类社会组织和适应居民服务需求的社区社会组织。这里所说的社会组织,特指参与社区教育的,满足居民学习需求的各类正式注册的专业社会团体,称之为社区社会组织。
二、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的观点一直认为政府和市场“两驾马车”可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需求,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市场通过“看不见的手”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效率;政府通过“有形的手”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但实践证明,仅有这两只手远远不够,特别是在社会问题凸显、社会治理难度日益增大的现阶段,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与社会携手合作,一方面创造条件培育社会组织,使之完善和发挥自身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多方参与合作机制确立其社会治理主体地位,发挥其在社会管理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提高了社区教育治理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以往“社会管理”的表述提升为“社会治理”,体现了党对国家和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将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培育与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有效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让社会组织成为公共治理主体之一,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人与人的理解与融合、促进邻里的和睦与社区的和谐,有利于推进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社会组织紧跟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理念,开创了提高社区教育治理水平的实践途径,提升了社区教育治理的科学化水平,弥补了政府在社区教育治理中的短板。
(二)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实践主体
政府单方面的力量不足以解决社区教育所有的管理困境并提供具有回应性和针对性的服务,所以必须依靠社会的资源和力量。社会组织的出现与发展正好弥补了政府管理的缝隙。随着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呈现常态化,為不同群体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开发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学习与生活需求,日益成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与各级教委、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市民学校等共同组成了社区教育的实践主体。
(三)提高了社区教育专业化水平
社区社会组织是各种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保持对社会需求以及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和灵活变通,从而提供各种专业化和差异化的社会服务,满足日益多元化和异质化的社会发展和居民学习需求。社区社会组织工作者的专业性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障碍与困境
虽然社区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但仍面临许多困难,既有源自主体内部的,也有来自社会环境等领域的。主要体现在:
(一)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认知度、认同度不够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范围广、难度大,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来关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发展创新的工作。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相关的具体政策、配套措施,社会组织评估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虽然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并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有部分单位和个人尚未认识到社会组织作为社区教育主体之一的重要性,依然将社区社会组织看作是非正规的团体,持不信任、不重视的态度,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和开展社区教育时困难重重,影响了社会组织的效力发挥。
此外,对社区社会组织认识与重视程度的差距也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二)社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不足
截止2015年11月25日,全国社会组织数量已超过 60万家,虽然社会组织在数量和类型上都有了较大突破,但是社会组织自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完善。
一是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很多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成立时间不长的社会组织不同程度地都存在着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有的虽已建立起各种规章制度,但只是为了应付上边检查的一种形式,而并没有真正付诸实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社区社会组织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以及待遇等原因,因此很难吸引人才,不少社区社会组织的员工存在着素质偏低的现象,文化程度大多不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与指导。这些都影响到社区社会组织的长远发展。
三是缺乏诚信透明和自律机制。由于受社会信用体系的影响,社区社会组织的信用度难以建立,加之许多社区社会组织又不重视机构自律,结果导致诚信危机。缺乏了诚信,社区社会组织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必将受到影响。
(三)社会组织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互动不足
一方面,当前的社区教育实践依然是政府主导,教育部门推动,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社区教育学校为主体,通过聚合社区各种教育力量,如学校系统、市民教育基地等,来实施各项社区教育活动。而社会组织由于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互动机制不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尚未建立,授权合作或互动合作不充分,有些部门对社会组织的服务与管理传统思维定势没有改变,没有形成与社会组织协调互动的工作方式方法。造成的结果就是社区社会组织这一主体不得其门而入。
另一方面,许多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主要靠自筹资金、社会捐助、政府补贴和服务收费,经费来源不稳定且数额不多。资金的缺乏不仅影响到社会组织的再发展,而且就目前来说已经影响到社区社会组织设施建设,进而影响到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此外,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缺乏有效的监督,而社会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监督也常处于缺位状态。
(四)信息沟通渠道不够畅通
社区社会组织由于缺乏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合作意识,没有自己的诉求表达途径,来表达自身利益和要求、切磋服务经验与技能以及交流行业信息,无法将自己的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也因为宣传不够而无法参与到社区教育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构的发展,影响了社会政策选择中诉求表达的能力。
四、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做好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与建设
挖掘和培育社区人才资源,依托地域优势,组建各具特色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做好基本制度的统筹建设之后,应该允许各地区有一定的自主性,鼓励各地区社区社会组织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组织管理等各方面发挥能动性。各地区从自己的独特性出发,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长期规划,围绕规划有序发展。另外,有必要加强对不发达地区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支持。
一方面,建立地区性的统一的年终评比机制,设立若干奖项。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建立辅助性激励机制,以年终评比为主形成全面的激励体系。另一方面,应该建立适当的监督和劝退机制,对表现持续不佳的社区社会组织应该有所监督或重新培训,保持队伍的先进性。
(二)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虽然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尚难以承担社区或街道乃至区一级的社区教育任务,但是在发动和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要充分认识和引导好此类组织的发展方向。
合适的培训与指导能够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技能和整体素质。尤其是区级的培训,各区差异较大,区级培训一方面宣传教育本区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树立自己的特色。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本地区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社会宣传能够帮助居民更了解社会组织,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人加入队伍,提供人力资源;另一方面,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的提升也是稳定现有工作人员的有效手段。
(三)打造区域社会组织品牌
根据本地区社区教育特点,着力打造特色社会组织。可首先建立梯队推进机制,即对成立早、群众基础好、对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社区社会组织,采取引导提质发展,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帮助其打造成为全国有名、全市示范、全区领跑的特色品牌型社会组织,通过培育打造,规范发展,使之变“无形”为“有形”,变“无名”为“有名”。
例如,江苏省南京市评选公布了2015年“十佳社区公益服务品牌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助老类社会组织和儿童教育类等。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由社会组织创新的“月文化”特色项目成为全国社区教育品牌,在社区居民中知名度、影响力日益扩大。通过这些品牌社会组织的示范效应,让更多的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也激励这些社会组织,进一步成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新生力量。
(四)开展交流展示,放大辐射效应
随着社区教育公共服务意识的提升,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的学习交流和成果展示,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各种社区教育活动,扩大特色社区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政府直接购买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为政府减负的同时,也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科学、更丰富、更有效的教育活动。
总之,在社区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区教育创新发展这一问题上,要围绕“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教育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这一中心思想,积极培育,发挥其作为新生力量在社區教育中应用的作用,为社区教育开拓新的途径和局面。
参考文献
[1]徐永祥,徐利文,徐选国.新社会组织:内涵、特征及发展原则[J].学习与实践,2015(7).
[2]胡伶.教育社会组织发展与教育行政职能转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3).
[3]刘蓉等,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区教育发展与探索——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6(2).
[4]中国广播网,基金会中心网统计:全国社会组织数量已超过60万家,网易财经[EB/OL].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m.
[5]北京社会建设网,首页——西城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门户网站[EB/OL].http://www.bjshjs.gov. cn/1/2010/10/09/23@3455.htm, 2010-10-0913.
[6]彭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策略分析——基于宁波市北仑区的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
[7]刘红燕.社区教育视角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路径研究[J].成人教育,2014(5).
[8]蔡宜旦.“三元主体模式”下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3).
[9]孙奇琦,陈光耀.社区教育在培育社会组织中发挥的作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
[10]曹卉,汪火根.创新社会管理的内涵与路径:基于社会组织的解读[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社区组织机构】推荐阅读:
社区社会组织工作计划07-12
社区组织观看电教片09-10
社区社会组织规章制度10-20
泰和社区基层妇联组织汇报材料11-10
文明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06-08
幸福社区暑期活动优秀组织奖申报材料10-18
社区2021年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方案06-12
社区党员干部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07-18
社区党组织实体化管理调研报告09-30
在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会上的发言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