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室工作计划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算机室工作计划(精选8篇)

计算机室工作计划 篇1

计算机室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要点为中心,促进全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好的实现全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建设与应用并举,管理与应用并重”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本学期学校电脑室工作计划。

二、主要任务目标

1、强化学校网络,优化网络结构。

2、继续抓好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使100%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达合格。

3、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在四个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动手能力。

4、加强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用课题带动应用。

三、主要工作措施

1、以学校网络管理为龙头,优化网络结构

(1)加强领导为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和使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工作措施,确保网络安全、通畅。

(2)健全制度,规范网络建设。学校为杜绝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网络畅通,更好的服务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即保证网络安全畅通,又要杜绝学生在网上玩游戏等不良现象,使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有规可依。

(3)强化网络防毒工作,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结合学校实际,电脑室要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严格杜绝通过校园网传播不良信息,杜绝病毒和垃圾邮件的传播,对全校的微机每周至少查毒、杀毒一次。对出现重大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责任教师,学校将按规定严肃处理。

2、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网络资源建设,满足教学要求 搞好校级资源库建设和资源上传工作,把有关的电教教学材料全部汇集到学校资源库,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3、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1)、学校把信息技术纳入正规的管理范畴,在三、四、五、**个年级同时开设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课时,要求任课老师在学期初制定出详实的教学计划,且按计划进行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积极认真的辅导,并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的相关比赛和考试。

(2)、加强管理,确保教学正常运行。课前检查:要求每位学生先对号入座,并检查好自己所用的那台计算机的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桌椅等是否有损坏,有任何问题马上报告教师,教师核实问题所在,然后才开始使用计算机。

(3)、课时监督:上课过程中监督好每位学生的使用情况,如有不按要求练习,而是去运行其它软件或进行其它操作的,马上给予批评警告,以防止学生乱删除,乱操作,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现象。

4、加强卫生管理。

(1)加强课间管理。除了在课前进行教育外,上课期间也注意观察,如发现不讲卫生的同学及时制止,并要求当时对教室进行清扫。

计算机室工作计划 篇2

计算机音频工作站是在一台通用计算机上插入专用接口板, 使之成为一台专用的数字信号处理设备。它可用于录制音乐、语言等录音节目, 也可用编辑制作电影或电视的音频部分;可用于后期编辑, 也可用于实时录音。可以说, 它可胜任全部音频处理工作。

下面以Audio Engine为主, 谈谈对计算机音频工作站目前发展水平的认识。

计算机音频工作站是一种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系统。其电路结构一般都采用积木式组合方式, 从而达到较好的扩展性;将数字音频信号作为文件存储、调阅, 从而将音频信号编辑变为方便的文件排列顺序编辑, 即所谓放音表编辑;可对音频包络波形进行调整, 对声波振动波形进行编辑, 从而产生了对音频信号的新的精细加工方法;内置256声道, 取消、复原功能, 为音频编辑提供了方便的工具;可在数字状态对音频信号进行特技加工;内置调音台;同步锁定。

计算机内部CPU主板是通过总线与各功能板相联接的, 其间的数据通信是通过地址码准确定位的。计算机音频工作站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这一特点, 采用了数据总线结构, 通过总线在各功能块间直接建立数据传输关系。在总线上增加插板的数量、种类可使该机的功能增强和增加, 这就构成了积木式组合结构。目前的计算机音频工作站可有2、4、8、16声道数种。

在计算机音频工作站内部, 音频信号经A/D变换后送入磁记录区是作为一个个文件对待的。有了一组文件自然就产生了一个文件目录。这样, 我们的音频编辑工作, 可以变为按调阅顺序排列文件的工作。根据需要我们把存入磁盘的音频素材按照新的顺序剪接。新目录体现了各部分素材间的衔接顺序, 放音时素材将按此顺序播放。剪接过程只是组成一个新的文件目录的过程, 并未将原先已经记录的素材长度及在硬盘上的位置做任何更动。这就称之为放音表编加, 是其突出特点之一。

我们衡量声音一般用三个量, 即音调、响度和音色。包络波形的改变对这三个参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包络波形的修改是以往任何音频设备都不能提供的方法。它的出现使我们对音频的加工, 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用武之地。还用波形编辑, 直接对振动波进行剪接。在原有信号的基础上粘贴 (paset) 或剪切 (cut) 一段振动波。听起来和传统的剪切方法是一样的, 但请注意, 在这里剪切精度发生了变化, 从而引起了质的变化。这就有如毫米级尺寸误差的机械是粗笨的手工机械, 而千分之, 甚至万分之毫米级尺寸误差的机械就是精密机械或是精密仪器了。

工作站内部提供了一个有256行的放音表, 这就是前边所说的256个内置声道, 这256个声道不能同时、直接输出, 但是输出信号可以从中选择, 被选中的声道信号将通过输出接口输出。虽然输出信号可以从素材区中直接选取, 但不是所有的编辑工作都能很方便的直接合成。在需要多次合成或多段拼接的情况下, 特别是模拟特殊音响效果时, 256个内置声道会给你很大的帮助。

取消, 复原功能。这是计算机本身的操作特点。你的每一步操作, 其结果都暂先存在内存里, 是否存入磁盘而保留下来, 需要再发一个确认指令。如确认你的操作及结果是正确的, 可以存盘保留, 反之可放弃或取消该段内容。

同步锁定。这一点对于能否将计算机音频工作站用作电视伴音制作设备尤为重要。计算机音频工作站自身能产生同步基准, 它也能接受外来同步信号并与其锁定。外同步信号可以LTC码, 也可以是电视黑场信号。这样可以很方便的把计算机音频工作站接入到广播电视制作设备系统中去。

编辑方便快速, 计算机音频工作站的编辑是所谓放音表编辑, 只需选择好每一个文件, 并按所需顺序排列即可。顺序排列完成之后, 马上就可以听作品的效果 (即所谓实时处理) 。已往的编辑过程还要把选好的一段一段段素材按所需顺序一段段的转录到另外一条磁带上去, 转录完成之后, 才能听效果。这就多了一道程序, 而且是费时的程序。另外, 在寻找适用素材或文件时, 计算机音频工作站是由计算机, 按输入指令去找, 可以说过程是电信号运行过程 (硬盘存储是以时间码精确定位的。所以尽管寻找时也有磁头与磁盘的机械运动, 但此运动与后者有别, 它是跨越式一步到位的) 。而传统的编辑无论怎样改进, 尽管也采用了时间码作为绝对地址, 但其寻找方式是非跨越式的机械搜索。还有传统的编辑设备最少需要一录一放两台机器, 这就增加了操作点。

计算机音频工作站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也带来了问题, 存在着弱点, 也是显而易见的。

计算机音频工作站的基础是计算机, 所以操作者必须懂得计算机, 会使用命令调用所需的程序来完成编辑任务, 使用计算机音频工作站要靠计算机指令, 这是需要记忆的。虽然Audio Engine引入了Windows软件, 可以利用鼠标器, 通过窗口菜单来进行操作, 但毕竟不如传统录音机的操作功能键一目了然。

就目前来看, 计算机音频工作站现场采访节目的音频信号仍来自传统的录音机。在音频设备系统中, 它还仅只构成了一个数字岛, 还远不能构成独立的设备系列。对于以上两个问题, 我们有如下考虑。

操作难度, 有两种方式。

其一, 据我们了解国外有人在开发比窗口菜单方式更友好的人机对话方式, 届时计算机操作会更加简便。

其二, 是参照录音机操作方式对软件进行固化。即把某一个工作过程所需的程序按照其执行顺序排列好, 存在一个存储器里, 赋与某键调用该组程序的任务, 该键即为该功能的执行键。当需要时, 只需按动该键一次, 一系列处理过程将按顺序自动完成。

惠普意外泄露云计算计划 等 篇3

惠普公司首席技术官兼惠普新云服务业务的工程部临时副总裁斯科特·麦克莱兰(Scott McClellan)日前在更新其LinkedIn资料时,无意间泄露了该公司云计算计划相关的大量详情,甚至明确指出了惠普正在打造什么样的云计算服务。不过该副总裁目前已删除了这些信息,尽管如此,一些网站还是捕捉到了业已泄露的信息。据知情人士透露,惠普原本计划在VMware拟于今年8月召开的VMworld大会上公布其云战略相关的具体细节,此举可能也表明,惠普的云技术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VMware的技术。

戴尔将建数据中心

戴尔公共关系与大型企业业务部总裁保罗·贝尔(Paul Bell)近日表示,公司本财年将在全球范围投资10亿美元,用于建设新的数据中心和开发特定领域如虚拟化领域的新产品。戴尔打算向计算机硬件以外的领域拓展业务,它希望以此来推动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戴尔的个人电脑业务近来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贝尔表示,部分开支将用于建设新数据中心和解决方案中心。戴尔打算在全球范围设立22个解决方案中心,其中有12个解决方案中心将在今年完工。

新闻集团

巨资投向《The Daily》

新闻集团COO切斯·凯里(Chase Carey)表示,该集团在今年第一季度投入约1000万美元用于开发和发布iPad电子报纸《The Daily》。凯里拒绝回答分析师和媒体关于有多少订户正购买《The Daily》的问题。他说:“我们不会在此次会议上公布这一数据,《The Daily》实施收费不过一月有余。我们正在验证这项技术,完善相关内容。”此前约一个月前有媒体曾报道说,已有50万iPad用户下载《The Daily》。

甲骨文

疑谷歌侵犯Java专利

计算机室 工作总结与新年展望 篇4

近几年来,我院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对医院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我们正在参与的信息化建设是医院医疗质量的保障与医疗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围绕信息化建设规划主题,我科室全面实施《上海市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策略》,并根据市局《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的要求,在2011年度工作中三个方面有所突破:内部网络安全管理与检测系统的建设;以信息技术与以往就诊流程之整合为抓手的中间件架构在各临床科室诊间的应用工作;内部管理制度的丰富与修订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力求实现我们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一贯所追求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首先,汇报本年度我们围绕“六个主题”所完成的与部分正在开展的工作: 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率、较少管理成本、增强管理能力 1.1 智能的管理网络平台建设

定期对计算机应用程序情况进行阅读;并根据运转状态产生统计图表;定期将计算机运行情况归档至光盘介质中。1.2 远程桌面维护

为内部用户提供迅捷的远程协助,减少临床等待与我部门奔波之苦;有目的性的预先阻止客户运行某些指定的应用程序或浏览指定的网站,防止游戏的滥用与危险程序对系统的威胁。1.3 软、硬件资产的维护与管理

定期以图表结合形式浏览每一台联网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信息;预先控制不当接入系统的外部设备。1.4 网络资源初步管控

定期审计用户对文档的操作,如打开、复制、打印;检查设备在线情况;通过对人员操作的分析制定控制策略保护信息资源,降低进行医疗活动时所面对的风险。日常维护--服务为主、治毒为辅、逐渐见效 2.1 网内防毒系统建设

对于检验科中网络有计划的查杀,消灭其病毒顽疾;进一步提高医院病毒防火墙覆盖率达到90%。2.2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全文数据库季度更新

有计划的按季度更新我院知识库数据,截至11年9月底,年更新文献共231642条,核心期刊篇目共46330篇。年中配合清华同方-中国知网升级后,以提供知识浏览共10287次,知识检索共117,文章下载7878篇。2.3 计算机及外围辅助设备维护

从一年前HIS网络内计算机约50左右发展到目前受维护终端超过250台,科技网与院院通用户从原有10余台扩展到目前约50台,综合我科计算机终端维护总量一年内增长幅度超过500%;打印机数量从一年前20台左右到目前过100台,同期增长涨幅亦超过500%。软件建设--发展以中间件为主的新软件平台 3.1 门诊诊间上线与升级

上半年度门诊医师工作站上线运转,按照我院要求修改门诊结算系统完成两次例行升级。在诸行政科室的配合下,实现医院处方电子化。根据最新统计,截止到2011年10月,数据结果如下图所示:

3.2 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NKI平台升级至5.0版本。3.3 物理诊断科B超、常规心电、24小时动态心电与脑彩超等设备电子报告,B超、CT、DR、DSA等设备影像入网。联网设备DICOM3.0标准化,人机交互实现WorkList,并完成图象网络存储与传输的一套完整解决方案。

3.4 勤方体检系统升级。

3.5 住院结算系统与检验系统完成一次例行升级。

3.6 自主开发信息科内部帐务系统,科内设备采购、入账,票据流转全程录入数据库。提供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以清晰、可核对的电子文档。

3.7 自主开发的血液透析病人减负报表,完成相关报表电子化结算,其与医保接口完成电子文档输出。极大的提高了财务在血透医保报表工作中初录、计算、誊录三道工序的工效,节约其工作时。硬件建设

4.1 完善电子阅览室。4.2 影像学科服务器建设。

4.3 网络实时检测平台服务器的建设与实施。

4.4 D-QIS住院医师辅助诊疗系统快速恢复平台的建设。4.5 网络改造与内部网络建设。

4.6 经过市局信息中心认证的VPN安全隧道。5 宣传培训

5.1 门诊诊间培训。

5.2 财务科门诊结算中收费挂号、出入院操作培训。5.3 D-QIS住院医师辅助诊疗系统培训工作。6 内部管理--制度的维护与丰富 6.1 采购与请购制度。6.2 设备报废制度。6.3 值班与备班制度。6.4 紧急预案制度。6.5 培训与测评制度。6.6 版本控制措施。6.7 软件需求统一发布措施。6.8 评估措施。

2012年工作重点从三个课题展开,分别是深化管理、提高效率与保障安全。1 实现网络设备管控。2 网络资源与行为管理。3 局域网资源实时互动建设。4 人力评估。医院信息网络与信息发布平台建设。进一步重视日常系统维护工作规范建设与管理防范工作,争取达到Planned-Maintenance(有计划维护)水平。7 灾难防范与紧急预案的演练工作。

计算机室

计算机工作计划 篇5

以就业和对专业考试为导向,以促进计算机课程有效学习为目标,以强化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宗旨,对计算机专业进行行业市场调查,使教学与社会岗位具有更强的衔接性,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使计算机专业真正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二、基本思路

计算机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发展快、更新快、随之而来的是淘汰也快,因此根据专业特点与学校要求,确定以下基本基本路: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组内每位成员自我发展需求拟定发展计划,提升本组教师的专业素质,争取更多的与行业接触的机会从各个角度探讨“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育”,尽最大可能从“做中教”“做中学”“玩中学”“创中学”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让学生从理论课中再次进行解放,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所有实践课程,从难度与深度上进行重新定义,重新拟定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项目,尽可能让学生从“做中学”,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时 间 参加对象 教研活动内容 教研活动形式

第一周 本组人员 学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讨论、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计划,制定本学期四、五年级课程纲要;准备第一节课内容 理论学习、制定措施

第二周 本组人员 学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讨论分析教材课程纲要;疏通四、五年级前两课教学设计;细分每周研讨课人员、时间、内容 学习、听课、交流、讨论

第三周 本组人员 学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行综合组教研活动,对研讨课进行分析、评价、总结 听课、交流、讨论、学习

第四周 本组人员 进行综合组教研活动,疏通四、五年级第三、四、五课教学设计,对研讨课进行分析、评价、总结 听课、交流、讨论、学习

第五周 本组人员 进行综合组教研活动,对研讨课进行分析、评价、总结 听课、交流、讨论、学习

第七周 本组人员 进行综合组教研活动,疏通四、五年级第六、七、八课教学设计,对研讨课进行分析、评价、总结 听课、交流、讨论、学习

第八周 本组人员 进行综合组教研活动,对研讨课进行分析、评价、总结 听课、交流、讨论、学习

第十一周 本组人员 进行综合组教研活动,疏通四、五年级第九、十、十一课教学设计,对研讨课进行分析、评价、总结 听课、交流、讨论、学习

第十二周 本组人员 进行综合组教研活动,对研讨课进行分析、评价、总结 听课、交流、讨论、学习

第十三周 本组人员 进行综合组教研活动,疏通四、五年级第十二、十三课教学设计,对研讨课进行分析、评价、总结 听课、交流、讨论、学习

第十四周 本组人员 进行综合组教研活动,对研讨课进行分析、评价、总结 听课、交流、讨论、学习

第十五周 本组人员 进行综合组教研活动,疏通四、五年级第十四、十五课教学设计,对研讨课进行分析、评价、总结 听课、交流、讨论、学习

第十七周 本组人员 进行综合组教研活动,对研讨课进行分析、评价、总结 听课、交流、讨论、学习

第十八周 本组人员 总结本学期教研活动,研讨复习内容及相关考试内容 讨论、整理、评价

计算机学科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经过系统的、有目的的学习和培训后,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电脑操作知识和使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儿童学习电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是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但同时又是一个颇有难度的研究课题。教学中既需要顾及儿童的年龄特点,采用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材和手段,又不能简单的照搬成人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孩子们感到“真好玩”、“很好用”,继而自觉的探求“怎么用”,引导他们进入计算机世界的广阔天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根据儿童特点。计算机本身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时不宜过多,并且要穿插在其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应侧重于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习、计算机娱乐等项目上,如用计算机绘画、设计板报、写作文、益智游戏、教授学习软件的使用等。

三、工作重点:

1、维护好学校的局域网络,保证教学资源的使用。

2、全面维护学校各电脑的健康,让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能充分利用电脑进行工作和学习。

3、细致地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所有长,增强电脑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任务:

本学期,我担任三、四、五年级的教学,共十六课时。根据教材的具体要求,现定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如下:

三年级:主要学习WINDOWS XP基础操作等。

四年级:学习WORD基础操作及一些高级应用技巧。五年级:POWERPOINT幻灯片和flash动画制作教学,结合实例,使学生熟练使用POWERPOINT进行创作。

美国政府云计算相关工作综述 篇7

1 加强组织领导, 推进云计算工作

为了推动云计算在政府的应用, 云计算相关工作由首席信息官维维克·昆德拉亲自挂帅, 国防部、国土安全局、中情局、能源部、司法部、教育部、农业部、环境保护署、总务管理局、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航空航天局等11个政府部门的首席信息官及相关领导参加, 首席信息官理事会具体负责执行, 同时成立了云计算督导委员会、云计算咨询委员会、云计算电子邮件工作组、云计算安全工作组、云计算标准和技术工作组, 充分吸收德州理工大学、迈阿密大学、软件与信息产业协会、NIST、惠普、思科等学术研究机构、标准化组织和企业的专家, 以及英国、日本、西班牙、芬兰、印度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专家参与, 为战略决策、技术实现、安全保障等工作提供支持, 综合推进与云计算相关的技术、安全、标准化和应用等工作。总体来看, 美国政府为了实现云计算战略, 加大了组织实施力度, 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市场优势和全球资源。

2 改进IT管理, 实施“云优先”策略

过去10年, 美国联邦政府的IT支出超过6 000亿美元。首席信息官维维克·昆德拉认为, IT支出获得的收效甚微;同时, 联邦政府的IT项目依然存在预算超支、进度滞后或不能提交承诺的功能等问题, 并否定了以往的IT改革方案。为了解决现存问题, 维维克·昆德拉提出了《改革联邦政府IT管理的25条实施计划》, 与总统管理委员会联合实施, 授予美国政府管理预算局以及其他相关的执行机构相应的权限, 改进IT预算模型, 加强IT项目管理, 全面实施“云优先”策略。

《改革联邦政府IT管理的25条实施计划》明确提出了根据应用进行投资的云计算应用模式, 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具有前期投资低、并仅仅在增加应用时需要额外投资的经济性;二是具有在需求变动时, 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软硬件, 就可以实现应用快速部署的灵活性;三是具有快速响应特性, 即云计算避免了长期的采购和验证过程, 同时提供了几乎无限的服务选择。

《改革联邦政府IT管理的25条实施计划》明确提出了联邦政府“云技术”三步走的战略:一是使用可行的商业云计算, 二是推出政府私有云, 三是酌情在州和地方政府使用区域云。为此, 美国政府规定, 当评估新的IT项目时, 只要存在安全、可靠和投资效益明显的云服务, 美国政府管理预算局要求各级政府部门默认使用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同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将在政府范围内建立安全的云计算平台。

3 加大资金投入, 推动应用向云迁移

目前, 美国政府的IT应用主要面临资产利用率低、资源需求零碎、系统重复冗杂、环境难以管理、采购周期过长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美国政府充分借鉴云计算在商业领域和企业内部应用的成功实践, 结合实际情况, 发布了《联邦政府云计算战略》, 明确提出从联邦政府800亿美元的IT总支出中拿出约200亿美元支持IT应用向云计算解决方案迁移。

为了推动IT应用向云解决方案迁移, 要求每个政府部门的首席信息官必须确定三个“必须迁移”的服务, 并为每个迁移制定详细方案, 包括重要的里程碑、实施风险和目标、所需的资源以及传统系统的退役计划。按照美国政府的工作计划, 2011年年底每个政府部门将至少迁移1项服务到云, 其余2项服务将在2012年上半年完成迁移。另外, 美国政府还通过向民众公示IT投资、召开问责会议、加强IT项目管理等方式来加强IT投资管理, 并明确只对有专业项目团队、使用模块化开发并在六个月内交付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4 注重人才培养, 优化项目经理制度

《改革联邦政府IT管理的25条实施计划》明确提出由联邦政府人事管理办公室 (OPM) 和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委员会共同培养管理人才, 优化项目经理制度。

一是制定IT项目经理职业发展规划, 确保IT项目经理职业途径在政府内实现规模化, 吸引和奖励顶尖人才, 并由OPM和行政管理预算局 (OMB) 共同授权各机构直接招聘IT项目经理, 与财政部和农业部 (USDA) 共同推进IT项目管理职业发展途径试点, 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泛推广。

二是在实施大型IT项目前, 建立综合的多学科项目团队, 包括熟悉项目目标的业务流程责任人、全面了解技术解决方案的IT专业人士、采购专家和财务人员等。按照计划, 联邦政府预算局发布了组建多学科项目团队的指南。

三是搭建最佳实践协作平台, 在储备人才的同时优化项目经理制度, 推动人才在行业和政府内流动。即由联邦CIO委员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通过直接与具有技术项目基础的大学合作, 建立新兴人才库, 对实践方案和案例进行研究, 并实时解决问题。另外, 在项目结束时, 要求项目经理分享最佳实践、提出技术互助项目, 鼓励政府各部门的项目管理人员流动。为了支持项目经理的流动, 联邦CIO委员会为联邦政府的IT项目经理建立信息库, 包括背景、专业知识和经验, 并将这些信息作为最佳实践协作平台的一部分。

5 整合数据中心, 营造市场环境

目前, 美国政府各部门已建的数据中心约2 100个。为了减少政府数据中心的能耗、释放土地资源、促进绿色IT的应用、降低数据中心的软硬件和运营成本、提高政府所有IT的安全, 并将IT投资用于更高效的计算平台和技术, 2010年2月, 总统管理委员会提出了联邦数据中心整合倡议, 要求各委办局清点数据中心资产, 在2010年整个财年期间制定整合计划, 并合并到各委办局2012年的财政预算意见书中。按照计划, 到2015年, 至少关闭800个政府数据中心。为了实现此目标, 美国政府管理预算局和CIO要求各委办局数据中心项目经理负责整合工作、组建数据中心整合任务组、面向公众公示数据中心整合情况并进行问责。

为了更好地利用整合后的数据中心的限制能力, 美国政府管理预算局和总务管理局联合营造政府范围内的市场环境, 鼓励有数据中心需求的政府部门使用已有的闲置空间。

6 重视信息安全, 加强监督管理

在云安全方面, NIST向美国政府建议在实施云计算项目之前应谨慎考虑数据的敏感性, 严格规划云计算项目解决方案中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以确保云计算环境的安全, 保障数据的隐私性。为了确保公共云安全和隐私保护, 美国政府要求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加强与用户的沟通, 明确用户的安全和隐私要求, 签署针对关键数据和应用的服务协议。

在云计算服务客户端, NIST认为解决客户端的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迫切, 建议美国政府加强云计算客户端方面的工作, 确保客户端的计算环境满足安全和隐私要求。对云计算环境中的数据和应用程序, NIST建议美国政府在部署和实现时应进行风险分析, 监控云计算提供商的信息系统资源, 评估其策略、标准、规程和指南的可行性, 并维护信息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而得出云计算提供商的安全管控能力和管控效果, 评估云计算服务环境的可信任程度。

7 推动测试认证, 建立准入制度

《联邦政府云计算战略》中明确提出美国政府推动云计算服务评估和授权模式的工作思路:一是主动监控, 即政府机构应主动跟踪云计算服务交付情况, 并在遇到故障时向云计算供应商问责;二是定期重新评估, 即政府机构定期对如何选择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进行重新评估, 确保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灵活和创新;三是建立授权程序, 即在政府范围内允许各部门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授权。总的来看, 美国政府对云计算服务进行评估和授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率, 达到“一次审批、随时使用”的目的。

在市场准入制度方面, 美国政府主要从采购、信息安全和标准符合性评估方面入手。其中, 在采购方面, 《联邦政府云计算战略》对采购云计算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提出了三点要求, 即:效率、灵活和创新, 并由联邦采购政策办公室与CIO办公室联合, 根据联邦采购认证 (FAC-C) 方案, 设计IT采购框架, 制定云服务采购策略, 培训并认证采购人员, 建立合理的采购流程;在信息安全方面, 主要依据《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 (FISMA) 》, 对云计算服务运营进行授权, 对脆弱性和安全事件进行监控、记录和报告, 并要求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要有足够透明的安全管控措施;在标准符合性评估方面, 《云计算标准路线图》明确提出针对云计算推广应用中的互操作性、可移植性和安全等要求, 依据标准进行符合性评估, 对满足条件的提供商进行认证, 并在采购过程中直接采信, 并计划将这种模式推向全球。

8 加强技术创新, 推进标准化工作

美国政府在《1979年贸易协定条例 (修订版) 》、《国家技术转让与进步条例 (NTTAA) 》、《管理和预算办公室通告A-119修订:联邦政府参与开发和使用自愿达成一致的标准和符合性评估活动》等政策法规中明确规定, 政府应支持标准研制和应用, 推动标准符合性评估工作。在《云计算标准路线图》中, NIST就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向美国政府提出了六条建议: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应针对云计算标准提出明确的需求;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参加对其使命是高优先级的云计算标准制定项目;三是各级政府部门应采用符合标准的产品、过程和服务;四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应通过标准符合性测试;五是由联邦标准和技术工作组、云计算执行督导委员会和云计算第一任务组联合提出美国政府广泛使用的云计算标准和最佳实践;六是加强对云计算标准的宣传推广。

在标准研制方面, 《云计算标准路线图》中明确提出目前业界已经存在适用于云计算的标准, 包括Web服务、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等领域的标准, 同时, 针对云计算, 应制定互操作、可移植和安全等三个领域的标准。其中, 在互操作方面, 主要针对Iaa S、Paa S、Saa S等服务模式, 制定自服务管理接口和功能接口, 如图1所示。

在可移植方面, 主要制定服务级别协议、虚拟机部署与管理、软件许可等业务可移植标准, 以及数据存储和管理、元数据等数据可移植标准。在安全方面, 主要是对授权与认证、机密性、完整性、身份认证管理、安全监控、安全策略管理等领域的标准进行完善。目前, NIST已建立云计算标准库, 组织制定云技术参考架构、虚拟化、云存储等领域的标准。

9 注重顶层设计, 制定技术路线图

为了使美国政府、行业和个人对云计算有一致的认识, NIST组织制定了《云计算定义》和《云计算参考架构》, 提出了“参与者-角色”的云计算参考架构模型, 如图2所示。

为了确保现有的IT应用能成功向云解决方案迁移, 《联邦政府云计算战略》突出了云迁移决策框架, 提出如何选择服务进行迁移 (如图3所示) 和解决方案, 并实施有效的管理。

为了支持美国政府做出有效的决策, 支持采用云计算, NIST根据制定标准、提供安全的解决方案、明确云服务分类、开展云服务度量等10大需求, 制定了《云计算技术路线图》, 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国政府采用云计算的高优先级需求, 明确了安全、互操作和可移植等领域的战略和战术需求;二是云计算实用信息, 为如何采用云计算提供指导;三是美国政府云计算开发决策的技术考虑, 与《联邦政府云计算战略》中提出的云迁移决策框架相互配套, 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1 0 结语

浅论计算机软件的维护工作 篇8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 分类及方法 维护策略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计算机软件的维护工作分为四类,分别为完善性维护、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以及预防性维护。

一、完善性维护

这类维护工作就是指增强以及扩充软件的功能,从而提高软件的运行性能。在原软件出厂规格的说明书中可能并不包括这些新增的功能,它们都是在用户使用软件一段时间后所提出的需求,从而新增的这些功能。

二、改正性维护

这类维护工作就是找出并且改正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软件在交付使用后可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的,而这些缺陷可能是在逐渐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并且改正的,常见的缺陷有数据错误、编码错误、文档错误、设计错误以及逻辑错误等。

三、适应性维护

这类维护工作就是指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断的提升系统软件运行的适应能力,比如说,数据环境的升级、规则的变化、操作系统的升级、计算机的硬件升级以及相关标准的改变等等都属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四、预防性维护

这类维护工作就是指对一些还有改进空间的软件进行预先的修正,从而提高其可靠性和维护性的工作。其主要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对系统软件重新进行设计、测试和编写,找到有改进空间的那部分软件,从而为将来的维护工作提供方便,这种方法的维护对象应为早期开发的软件。

五、计算机软件维护工作的方法

(一)软件维护的基本要求:计算机软件的维护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1.为保证软件的运行质量始终在一个良好的水准上,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应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2.为了保证数据管理员所报告的数据是始终依附在数据模型上的,那么就要保证数据具备足够的准确性;3.应多鼓励数据处理人员的维护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采用创新的维护方法;4.在开发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应让有丰富经验的维护人员参与其中,在开发时也考虑到维护的需求,同时掌握哪些系统是属于维护成本较高的系统,应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对其重新开发。

(二)实施各项软件维护活动: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中相比,维护过程也是很复杂的,通常情况下,软件维护活动的程序为:确定修改类型一确定修改需要一提出修改的请求一对修改需求进行分析一确定修改请求的可实施性一编排任务进度一设计修改方案一审核修改方案一编码排错和修改一软件测试一更新文档—标准审计一用户验收一评审新软件对系统的影响。而在实施上述软件维护活动的过程中,以下几项工作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1.建立一支专业的软件维护团队,提高维护人员的工作信息,并且激发他们从事维护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软件维护的质量以及提升维护工作的效率;2.对程序进行修改时,应全面的进行验证和调试,如果所要进行的扩充和变动工作并不是特别紧急,那么应先进行成本核算,依据进度计划逐步的解决问题;3.在我们将一个系统软件移交给相应的维护人员时,建议最好再指派一个程序开发员来协助其进行维护工作;4.维护团队中的每一个维护人员的责任应是十分明确的,每个人都应清楚的掌握自己的工作绩效,从降低软件质量的风险、完成的时间以及成本等多方面探讨修改方案的可行性。

(三)减少软件维护的策略:1.减少纠错性维护的措施。首先,我们应尽可能的研发出可靠性高的软件系统,虽然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其并不合算,但是在研发的过程中多应用新技术有利于减少执行纠错性维护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新技术有程序自动生成、应用开发系统、结构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防错性程序设计以及更高级程序语言等。2.减少适应性维护的措施。这类维护工作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某些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如,将从属于软件系统的固定的特征劃分到特定的程序模块中,这样就能限制为适应硬件配置而不得不修改的程序部分了。3.减少完善性维护的措施。以上的两种方法也是可以有效的减少完善性的维护工作的。多采用一些先进的并且功能性更强的工具,使用用户自己就可以完成很多完善性的维护工作了。为了尽可能的减少使用过程中的完善性维护的需要,我们可以建立系统原型的模型并应用对象开发技术。

六、计算机软件维护工作的策略的一般方法

(一)在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研发的过程中,就应向大家树立维护性的理念,充分的考虑软件运行的实际环境以及用户的具体要求,详细的分析可能会影响软件维护性的各个因素,建立完善的软件维护性的质量标准;

(二)开发计算机系统软件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减少改正性维护的工作量,尽可能的预想到软件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改动,提升其可扩充性和可修改性。同时还要保证所编制的文档的质量,对每一个阶段都应进行严格的质量保证审查工作;

(三)大力的推广和引入先进的提高软件质量的工具和技术,严格的遵照模块化和结构化的方法对软件进行设计,逐步的替换非结构化的模块,从而使程序结构更为的简单;

(四)尽可能的选择维护性较好的程序设计语言,同时更加重视对软件维护的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关的维护文档,维护工作中出现更改时,应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计算机软件维护工作的分类、计算机软件维护工作的方法以及计算机软件维护工作的策略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计算机软件的维护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实施某项维护的活动,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维护工作的效果好坏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的运行质量也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因此,所以软件维护工作者都应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的软件维护的经验,大胆的开拓和创新计算机软件的维护方法,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促进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毕业班家长代表发言稿下一篇:托福写作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