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精选6篇)
【路德教】:
16世纪由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创立的新教。1529年,由马丁·路德创立于德国。其思想主要包括:①因信称义,认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救。②强调《圣经》的最高权威。③人人皆祭司,主张教徒平等。④简化宗教仪式,建设廉洁教会。1546年,德国新教与天主教诸侯国发生战争。1553年,双方缔结奥格斯堡合约,确定“教随国定”的原则。至此,路德教派新教得到了正式承认。
【英国国教】:
英国在宗教改革中建立的民族教会。又称安立甘宗。1534年,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1563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公祷书》和《三十九条信纲》,规定了英国国教的教义。英国国教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清教徒 更是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加尔文教】:
16世纪由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创立的新教。16世界30年代中期,瑞士宗教改革的中心转移到日内瓦,领袖是约翰·加尔文。加尔文神学思想的核心是预定论。加尔文的圣礼体现了廉俭和平等的思想。圣礼只保留洗礼和圣餐礼两种。加尔文教教会神职人员大量减少,只设长老、牧师、教师、执事四职。1541年,加尔文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日内瓦神权共和国。加尔文教的教义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西欧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法国的胡格诺教派、英国和北美的清教徒、苏格兰的长老会教徒和荷兰的新教教徒,都是加尔文派的教徒。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结果】
沃姆斯敕令:1521年4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斯城帝国会议上颁布的一项敕令,主旨在于反对宗教改革的倡导者马丁.路德及其教义。路德本人也应召与会,双方进行了两小时辩论。教皇利奥十世宣布开除路德教籍的敕令,要求帝国把路德置于法律保护之外,静止传播路德的说教;路德据理力争,拒不悔恨,后避入萨克森选侯腓特烈的瓦特堡。
奥格斯堡合约:1529年帝国会议在斯拜尔召开,重申了沃姆斯会议反对异端的禁令,路德派诸侯拒绝接受该决定。1546年爆发了路德派诸侯国与以皇帝为首的天主教诸侯国之间的战争。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合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原则;1552年以前新教诸侯夺去的天主教会的财产,均应由其继续占有。路德派得到了正式承认,它主要分布于德国北部,南部仍为天主教国家。合约的签订暂时中止了新、旧诸侯之间的战争,进一步扩大了诸侯的权势,也加重了德国的分裂局面。
【《南特敕令》】:
1598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颁布的宗教法令。主要内容为:宣布天主教为国教,胡格诺教徒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并且有权担任国家官职;为了保证胡格诺贵族的权利,敕令又允许他们维持两万五千人的兵力和保留若干个城堡。巴黎高等法院由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教徒担任法官,共同处理宗教争端。南特敕令使胡格诺教徒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在欧洲开创了宗教宽容先例,但遭到了罗马教皇与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家。1564年出生在沃里克郡。一生中从事喜剧活动长达23年,创作戏剧37部、十四行诗154收、长诗2首,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等。其中《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被誉为“莎氏四大悲剧”。其中《哈姆雷特》最为著名,作者在此剧中寄托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莎士比亚的著作对后来的戏剧和文学有持久的影响。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雕刻家。1475年出生于佛罗伦萨。主要作品有雕刻《哀悼基督》、《大卫》、《摩西》、美第奇家族陵墓雕像群;其壁画《创世纪》《末日审判》被称为世界上最宏伟的艺术作品;建筑设计: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圆顶等。其作品中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达芬奇、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根枝请愿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人民群众要求废除主教制的运动。1640年,英国许多群众签名,要求把主教、主持牧师以及教士大会等“连根带枝”一齐废除。国会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形成了关于废除主教职务、主张教权与王权脱离而从属于国会的“根枝法案”。经过激烈大讨论,该法案虽然在下院以微弱优势获得通过,但却被上院拒绝。直到1646年1月主教制才被废除。
【长老派】
英国清教徒中的一派。它反对英国国教的主教制,提出以选举产生的长老来取代国王任命的主教。即由长老组成宗教会议,管理教会,故被称为“长老会”教派。
随着反封建斗争的日益激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长老会逐渐演变成政治派别。其倾向温和,反映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的态度,在国会中最初与独立派联合共同向王权作斗争。
革命初期,长老派掌握国会的领导权,着手进行对封建制度的改造,颁布了一系列反封建法令,保障工商业发展;在宗教政策上,废除主教制,以长老会取代国教。
但由于其经济政策的排他性和主张向国王妥协,1647、1648年,先后两次被激进的独立派清洗出国会。
【独立派】
独立派是英国革命中清教徒的一个派别。主张每一个宗教团体都独立自治,按照大多数教徒的意见管理。
英国革命期间,该教派逐渐演变为政治派别,它代表了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态度较激进。在革命初期,独立派与长老派联合,利用国会共同与国王作斗争。
独立派领袖人物为克伦威尔,由于其在军事上的胜利,从而使独立派在国会中的地位大为加强。独立派主张建立共和国,后在各个问题上与长老派的分歧加剧。在长老派掌权时,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1644年通过的《自抑法》,迫使长老派的势力撤出军队,独立派掌握军队指挥权。
1648年进行的普莱德清洗,将长老派彻底清洗出国会,独立派掌握了国会的领导权。并在平等派的推动下,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取得了内战的胜利。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独立派执掌政权,把革命推向了高峰。其间:①坚决打击王党分子的复辟活动,镇压平等派、掘土派的起义②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③并积极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颁布《航海条例》④又在英荷战争中打败荷兰。1653年,独立派建立以克伦威尔为“护国主”的军事独裁体制。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独立派日趋衰落,不复存在。
【平等派】
英国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成员有中小店主、手艺匠、帮工、学徒以及公簿持有农等。领袖为J.李尔本。平等派的其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说和自然权利说。平等派主张:①未来的国家应该是共和国;废除王权和上议院;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享有最高权力②扩大选举权③消灭专卖权和垄断,实行自由贸易④减轻赋税,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和关税⑤将被圈占的土地归还农民。第一次内战期间,平等派的思想已在伦敦和其他一些地区传播。1646年,李尔本起草的《千万公民抗议书》,标志着平等派成为一个独立地政治派别。平等派与独立派联合共同对抗长老派。1648年第二次内战起,独立派、平等派重新联合,击败王党。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平等派继续为实现他们的理想与克伦威尔等新当权者作斗争。当年春,平等派的士兵在伦敦和牛津郡发动起义,均遭到镇压。平等派对于1646年至1649年间的英国革命有巨大推动作用,其人民主权和自然权利等学说对后世的民主思想具有深远影响。
【李尔本】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平等派的领导人,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家。1638年因为散发反对主教制的小册子被监禁。
内战开始后,李尔本参加议会军。“新模范军”成立时,他因拒绝承认“庄严的同盟与圣约”被解职。1645年8月,李尔本因批评议会和军队领导人,再次被捕入狱。1647年8月获释。随后,李尔本和他的同道者们拟订了平等派的纲领性文献《人民公约》。1649年因抨击共和国当权者,第三次被捕。数万人签名要求释放他。法庭不得不宣判他无罪。1652年1月,克伦威尔惧怕他的影响,把他驱逐出国。1653年4月回国后又遭监禁。1655年获释。1657年8月卒。
他主张:①国家的最高权力应属于人民;人人都享有天赋的权利。②在政治上应消灭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实行成年男子普选权③在经济上取消垄断专卖权、什一税④同时实行宗教宽容、言论自由等。著有《英国的天赋权利》、《人民公约》、《揭露英国的新枷锁》等。
【掘土派】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代表无地或少地农民的空想社会主义派别,又称真正平等派。领导人是温斯坦莱和埃弗拉德。掘土派运动始于1649年4月,在温斯坦莱和埃弗拉德的领导下,掘土派占领萨里郡圣•乔治山上的公用地和荒地。由于地主和军队的镇压,到1651年,掘土派运动失败。1652年,温斯坦来发表《自由法典》。详细阐述了掘土派的主张,阐述了掘土派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包括:①认为土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②人们生活在公社里,共同劳动,共同吃饭③不主张用暴力实现以上目的。掘土派反映了英国社会最贫穷阶层的思想和愿望。但是英国刚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掘土派的理论没有社会基础,因此不可能实现。但它依然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辉格党】
1679-1681在英国议会中形成的政治派别。辉格源于爱尔兰语,意为盗马贼。当时围绕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公爵是否有继承权问题,议会内部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一些议员提出了《排斥法案》,主张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公爵排斥在继承权之外,他们被政敌称为“辉格派”。辉格党主要代表金融资本家、大商人及一部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辉格派后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合并,成为英国自由党的前身。
【托利党】
1679-1681在英国议会中形成的政治派别。“托利”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当时围绕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公爵是否有继承权问题,议会内部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一些议员提出了《排斥法案》,主张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公爵排斥在继承权之外,而另一些议员反对《排斥法案》,主张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他们被政敌称为称为“托利派”托利党主要代表大土地所有者和英国国教高层僧侣的利益。托利党后发展成为英国的保守党。
【大觉醒运动】
18世纪30—40年代北美殖民地的新教复兴运动。“大觉醒运动”是一场大规模反对宗教专制、争取信仰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发起者以宗教复兴为旗帜,把矛头对准宗教压迫的净胜支柱——官方教会的教义,以“灵魂自由”为口号,宣传民主平等、信仰自由、人民主权和反暴政的革命思想。大觉醒运动猛烈地冲击了殖民地的官方教会,使北美殖民地人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加强。
【本杰明.富兰克林】:
美国著名学者、政论家,资产阶级民主代表人之一。坚持殖民地利益,反对英国殖民政策,创建了第一个北美反奴组织。1775年参加北美独立战争,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1776年任驻法大使,提出了奥尔巴尼联盟计划,争取法国的支持。1787年参加制宪会议。1752年用风筝吸引闪电实验,发明避雷针。创建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医院、大学。主要著作:《论自由与必然性》、《关于人类人口及各国人口的增长》、《自传》等。
【托马斯.杰斐逊】:
美国第三任总统,民主共和党的创始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奠基人,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相信理性,主张建立人民广泛参政的民主共和国,要求实行普选制。主持起草了《独立宣言》,1793年建立了民主共和党,号召反对汉密尔顿的联邦党推行的反民主政策。1800年和1804年两度当选为总统,1803年购买路易斯安那,使美国领土扩大一倍。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巩固民主制的社会基础,倡导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出版自由、贸易自由,限制政府职能,扩大各州权利。卸任后致力于科学和教育事业,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
【《联邦宪法》】:
1787年制定并通过的美国联邦宪法。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获胜。1787年9月17日由全国制宪会议通过宪法,称为《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称1787年宪法,共7条。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联邦政府权利大大增强,宪法包含了许多民主因素,调和了中央与地方、各州之间的矛盾,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789~1972年先后补充27条修正案。1787年宪法是近代西方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为资本主义各国宪法提供了蓝本。
【网球场宣言】
法国大革命前夕国民议会代表提出的革命纲领。1789年6月20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因反对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封闭了会场。于是国民议会代表在一个网球场集会,进行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在主席巴伊带领下,代表们庄严宣誓:不制定出一部王国宪法并使宪法得以实施,议会决不解散。网球场宣誓标志着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纲领的形成,就是将法国改造成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法治国家,以便借此推行各种符合理性的改革。
【巴贝夫平等派运动】:
1796年5月11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巴贝夫领导的革命。1796年2月,巴贝夫等人转入地下活动,组织起平等派,理想是建立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律共有的大国民公社,坚持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农业共产主义;坚持以暴力夺取政权,建立革命专政。1796年5月11日发动武装起义。因叛徒格里泽尔告密,督政府将其破坏,巴贝夫及其战友被判处死刑,其余人被释放。30年后,邦纳罗蒂出版了《为平等而密谋》一书,全面论述了巴贝夫学说。
【雅各宾派】: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激进派,主要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罗伯斯庇尔等人为主要领袖。1793年6月上台执政。执政期间,雅各宾派比较彻底地解决了农村土地问题,从根本摧毁了封建制度;击退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进攻,巩固了大革命地成果。执政后期雅各宾派内部发生分裂,罗伯斯庇尔先后镇压了忿激派、丹东派等派别,自身势力大大削弱。1794年热月政变后,雅各宾派地政治活动基本完结,1799年最终被解散。
【吉伦特派】:
法国大革命中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吉伦特派成员主张重农主义与经济自由原则,主要是与西部和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有比较密切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律师。1792年8月,吉伦特派开始掌权。主张废除君主、建立共和国,但认为法国革命应当止步,恢复秩序。1793年,法国局势恶化,前线吃紧,物资缺乏,物价飞涨,市民要求限制物价,打击投机商。吉伦特派则坚持自由经济原则,不愿对经济进行干涉。吉伦特派逐渐失去民心,1793年被雅各宾派取代。
【忿激派】
忿激派:也译疯人派,法国大革命时期,代表城乡劳动群众利益的激进派。领导人有雅克•卢等人,在1792年底限价运动高潮中出现,他们要求政治平等、公民权平等与社会,主张全面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征购粮食统一管理供应,救济贫苦人和义勇军家属,严厉惩办投机商人,以恐怖手段打击反革命分子。曾积极参加巴黎人民起义,支持雅各宾派战胜吉伦特派。雅各宾专政建立后,因抨击雅各宾宪法于1793年遭到镇压。
【君主立宪派】法国大革命中的资产阶级派别。1791年7月16日,君主立宪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因在斐扬派修道院举行集会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等,他们主张君主立宪制,反对民主共和制。大革命初期一度当政,制定了废除封建特权、没收和拍卖教会财产、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等一系列反封建政策,制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宪法,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君主制度,君主立宪派随之消亡。
【《人权宣言》】
全名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宣言开宗明义指出“人在权利上是生来并永远平等的”,并受启蒙思想指导,在美国的《独立宣言》的指导和影响下产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宪会议颁布的纲领性文件。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人权宣言》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在动员和团结法国人民参加发封建斗争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务专条》】
1801年,拿破仑一世与罗马教皇在巴黎签订的宗教协议。拿破仑一世宣布: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的宗教”,可公开举行宗教仪式,教皇承认法国永远取消什一税;主教由第一执政任命,教皇授职;本堂神甫由主教任命,教士薪俸有法国政府支付,教皇不以任何方式干扰教会财产的购买者。但波拿巴并没有承认天主教是国教,后来还承认新教和犹太教、发布天主教信仰组织法。这样的宗教政策是将天主教改造为新政权工具的重要步骤,它对缓和矛盾、促进稳定很有积极作用,也受到了人们的拥护。
二.论述、简答题
【地理大发现的原因、条件、人物、后果】 背景: 动因:
1.经济动因:①东西方贸易的需要。1453年奥斯曼帝国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价格飞涨,商人渴望另辟商路。
②对黄金的追求。欧洲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货币成了普遍的交换手段,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重商主义的兴盛。
③《马可•波罗行记》(东方见闻录)记述了东方的富庶昌明,让欧洲人想到东方实现黄金梦。2.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基督教的普救主义,以博爱人类为宗旨。
3.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思想动力。条件:
①航海技术的改进。载重量变大,罗盘针传入欧洲,三角帆的运用,航海图的进步。②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从甲板上的短兵相接过渡到大炮轰击敌舰,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是处于海外扩张期间的西欧在海上占了优势,从而有可能控制联结各大洲的海洋。③商业上的进步:采用复式薄记(一次交易在总账中记两次,一方为贷方,一方为借方);银行业和信贷业的发展(储存、借贷、汇兑);观念上的改变(温和的可以接受的高利贷行为);股份公司的出现(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离)
④专制政府的支持。(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支持英国海盗事业)葡萄牙和西班牙海上探险发达的原因:
①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让他们先天地倾向于海外发展。②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③宗教热情强烈。人物:
1487年,迪亚斯沿非洲西海岸航行时向南飘去,发现好望角。
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巴哈马群岛),四次远征,西属西印度群岛普遍地建立起来。
教皇子午线的划定: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分的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其中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和《萨拉戈萨条约》,揭开了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序幕。
1519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渡过大西洋到达南美,穿过海峡向西北前进到达菲律宾,经过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返回西班牙。
影响:
地理大发现是标志资本主义时代开端的划时代大事,使世界历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它打破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封闭隔离状态,扩大了世界各民族间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成为人类开始把世界联系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
它直接诱发了价格革命、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广阔天地,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主义的崩溃,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商业革命】
①世界市场的扩大。原来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非美洲之间的贸易发展。②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市场的扩大使得新的产品出现在国际市场。美洲特产传播到亚欧大陆。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③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④开阔了人类的眼界。整个地球变得清楚,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制成。
⑤价格革命。美洲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推动中欧的“再版农奴制”)
【文艺复兴】 意大利:
早期:文学创作:但丁《神曲》、彼特拉克十四行抒情诗《歌集》、薄伽丘短篇小说《十日谈》 艺术:乔托《圣母像》
建筑:费利波•布鲁内列斯齐、列昂•阿尔贝蒂
全盛时期:艺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米开朗基罗《大卫》、《摩西》、《创世纪》、《末日的审判》
拉斐尔《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教义论争》 提香《圣母升天》
政治思想: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康帕内拉《太阳城》 西欧诸国: 伊拉斯谟《愚颂》
人文主义作家:乔叟(英)《坎特伯雷故事集》
莎士比亚(英.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李尔王》和他的十四行诗
拉伯雷(法)《巨人传》 塞万提斯(西班牙)《唐吉诃德》
政治思想家:博丹(法)《国家论》、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科学:
天文学: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开普勒(轨道焦点)
伽利略(观察银河、金星的周期性盈亏)
其他自然科学:维萨里(解破学)、赛维塔斯(心肺血液循环)、吉尔伯特(磁体)、雷文胡克(精细胞、单细胞有机体)、欧几里得(几何学)
科学思想家:布鲁诺(宇宙无限性和统一性、物质的不可创造性)弗兰西斯•培根(近代归纳法、二重真理)笛卡尔《方法论》、《哲学原理》
【宗教改革】 背景:
①天主教会实行精神统治,宣扬教会在拯救灵魂上的作用,出现反教会的“异端分子”,虽然都被镇压,但为宗教改革做了准备。
②西欧各国天主教会受罗马教廷支配,教皇肆意干涉个国内政,各国为建立完全独立的民主教会同罗马教会进行斗争。
③教会的腐败与搜刮,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
【启蒙运动】 代表人物: 自然科学:
艾萨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避雷针;
约翰•雷《植物的历史》《昆虫的历史》; 李纳乌斯(植物学); [法]布封《植物学》。启蒙思想家: 霍布士《论政体》,洛克(重农学派)《人类悟性说》(最早); 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反对君主专制”);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狄德罗《百科全书》; 魁奈《经济表》
【美国革命】 背景:
①内涵与范围:起源于法英战争,结束于1789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②政治思想:启蒙运动提升了哲学思想的地位,用观察和独立理性思考取代传统权威的观点。科学革命带来的成就对人的日常生活与观念产生重大影响。出版品和传播速度的增加,让人可以展开全新的交流与讨论。洛克等早期思想家的作品成为了孟德斯鸠等的分析研究对象。③宗教潮流:美国的“大觉醒”是先前在欧洲发生的宗教复兴的延伸。认为个人意识和经验 才是宗教经验中最有价值的地方,而不是教会所传布的资讯。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
①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居民大多是英国的国民,其中也有不少爱尔兰人、法国人等; ②殖民地存在着不同的经济成分,既有资本主义制度,又有前资本主义的半封建的租佃制和奴隶制度,在前资本主义制度中,还有白人契约奴制和黑人契约奴制;(中部殖民地,为维护租佃制,实行《长子继承法》)
(白人契约奴的来源:欠债无力偿还者、缺少到美国的路费而卖身为奴隶、拐骗来的乞丐和儿童、英国的罪犯;黑人契约奴比白人低得多,分布在中、北部,较少,一般是家奴)③与北美殖民地上复杂的社会经济制度相适应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也十分复杂; ④为了管理北美殖民地,英国制订了一系列的统治机构。(设立管理殖民地的贸易局、派驻北美总督及官员)
⑤在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结构中逐渐生长了民主因素。
结果:约克镇战役标志了北美战场上的战争的结束。1781年美国派出富兰克林、约翰·杰伊和约翰·亚当斯三人前往议和。他们没有按照大陆会议给予的指示行事,也没有遵守《美法同盟条约》的规定。他们单独与英国议和,并且坚持要求扩大美国疆土。结果英国承认以密西西比河作为美国的西部边界,以北纬31度作为南部边界。但是他们未能争取到与英国港口进行自由贸易的权力。1783年9月3日,英美两国在巴黎签订了和约。
【法国大革命】 背景:
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第三等级的崛起
2.专制王朝危机的加深:①法国专制王朝和贵族等级的腐朽;②路易十六改革(任命财政总监)
3.思想背景: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是大革命的爆发的准备条件。阶段:
①君主立宪派时期 ②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③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英国工业革命】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A.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原因: ①西欧的海外扩张为欧洲工业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②海外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欧手工工场的发展 ③西欧的海外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地理大发现后260余年的西欧对海外的殖民掠夺培养了发财的狂热和唯利是图的精神,这种心态,是触发工业革命的精神上的动因。B.前提:
①中世纪时羊毛工业发展,引起地区间的分工,商品货币关系深入农村;将社会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直接生产者转化为工资劳动者的过程的进行;圈地运动的开展 ②对殖民地的侵略在英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③英国很早出现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国内市场形成较早发展较快;行会制度比较薄弱,商品生产的自由竞争可以顺利发展
④交通运输发达,四面环海,公路网遍布,运河贯穿全国。
⑤手工工场的发展(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为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生产创造了条件。2.工业革命的过程:
①棉纺织业中的机器发明。棉织品受到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为提高生产率以满足市场需求,迫切要求技术革新。1733年发明飞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79年克伦普顿发明水力纺纱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②采煤业、冶铁业中的技术革新和瓦特的蒸汽机。搅刚法等技术改造使得英国本土的铁的生产提高,瓦特不断改进提高蒸汽机的效能,发明了能用做发动机的“万能蒸汽机”,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控制。
【美国工业革命】 1.条件
国内:①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丰富;②殖民地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 ③没有经过封建社会,旧的行会传统和习惯势力微弱,有利于新技术的发明推广; ④经过第一次独立战争,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国外: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周边条件好,使得美国保持和平安定较少遭受战争破坏; ②美国打着中立国的旗号,利用欧洲战争,发战争财。资金来源: ①奴隶贸易;
②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 ③西部土地投机;
④联邦政府偿还国债的政策(独立战争期间各州政府发公债,战后贬值劳动人命不得不低价出售,购买者多为从事投机的政客和商人,后按照票面偿还公债); ⑤潜在的广阔国内市场(西部开发);
⑥外国的移民为工业革命提供大量的自有劳动力。2.进程及有利因素
进程:1789年斯莱特仿制英国水力纺纱机成功并建立美国第一家纺纱厂,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二次独立战争后,美国摆脱了对英国的经济依赖,工业革命全面展开;19世纪30-50年代,棉纺织工业率先使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后其他工业部门也普遍使用,轻工业初步实现机械化;1834年起,采用热风炉和无烟煤炼铁,引进英国搅炼法,蒸汽机普遍推广,冶铁业出现重大技术进步。
有利因素:①较早实行专利制度,制定《专利法》,各项发明不断涌现;
②采用推广了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机器零部件可以通用互换,降低了机器生产成本; ③1861年内战(名解P239)时实行战时通货膨胀政策,战时还扩大了政府订货; ④内战胜利消灭了南方奴隶制度,资产阶级独掌国家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保护关税、建立国民银行制度统一币制等)。
⑤西进运动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加上地理环境适合机械化大农业生产,推动了美国农业的机械化
⑥受西进运动影响,东部制造业西移,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加速工业化进程。
特点:①美国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创造性的加以改造,迅速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机器; ②与“西进运动”(名解P238)密切联系、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1814年美国同英国之间的战争。美国独立后,英国仍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干涉美国,并在边界地区骚扰。1812年6月战争爆发,英国因为拿破仑战争吃紧,无暇兼顾同美国的战争,12月双方签订《根特合约》停战,美国彻底摆脱了对英国的经济依赖。
【德国工业革命】 背景: ①16世纪以来的农奴再版制和连绵的战争使得德国经济处于落后状态。
②长期政治分裂,无力海外殖民扩张,资金主要来自国内掠夺。同时国家分裂使德国市场问题尖锐。特点:
①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革命处于领先地位 ②工业中心较早的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③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利于政府发挥智力作用。
【俄国工业革命】 背景
①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统治下艰难形成。②工厂手工业和农村手工业奠定国内技术基础。
③资金主要来自于商业利润和对“边区殖民地”人民的掠夺。
④税收制度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手段,沙皇在征收商品税方面实行“包税制”。⑤政府将一部分税款直接投资于国有企业和铁路建设。⑥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特点:
①由于技术落后,资本原始积累不足,外国资本和技术在俄国工业革命中起重要作用。②发展极不平衡。
本课尝试创设、利用“泰坦尼克号”这一特殊情境,让学生认识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科技、经济的推动作用,近代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迁,进而使学生掌握透过现象认识历史规律、本质的能力,以全面、辩证的方法理解近代人类的经济、文化、政治活动对世界面貌的改变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和文字资料]影片的原型事件发生于1912年4月15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客运轮船“泰坦尼克号”在从英国南安普顿到美国纽约的处女航中撞到冰山,船身裂为两半沉入大西洋底,船上1500名乘客、船员丧生,这场海难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该事件留给后人思考的绝不仅仅是悲剧本身……
(二)复习专题:科技改变世界
1.呈现“泰坦尼克号”图片及相关资料
“泰坦尼克号”全长约269.06米,宽28.19米,吃水线到甲板的高度为18.4米,注册吨位为46328吨(净重21831吨)。
对比参考数据:长度相当于两个半足球场,宽度和高度大约相当于半个足球场。
教师: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学生:钢铁。
相关资料呈现: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机器的广泛应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钢铁作为工业生产、铁路建设和建筑领域的主要原材料被大量生产和使用,钢铁工业成为近代国家的基础工业部门,其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标志。第第二二次次工工业业革革命命钢钢铁铁工工业业的的产产量量和技术水平达到一个顶峰,称为“钢铁时代”。“泰坦尼克号”正是与巴黎艾菲尔铁塔一起,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钢铁构造物。
教师:这个庞然大物是如何驱动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本文第一幅图中的四个巨大烟囱。)
学生:蒸汽机。
2.呈现“泰坦尼克号”蒸汽机组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泰坦尼克号”是以煤为燃料产生蒸汽推动蒸汽机工作的,船上有25台双端锅炉和4台单端锅炉,它们的动力来自159台煤炭熔炉,它们24小时源源不断为“泰坦尼克号”提供维持强大动力的蒸汽,动力系统由3套主机组成,其中2套为4汽缸往复式蒸汽机,另外1套为蒸汽轮机。“泰坦尼克号”的主机功率超过51000马力,因此其最大时速可以达到24节(时速44公里)。
教师:这个时代还有哪些动力可以选择?
学生1: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技师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学生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动机和内燃机发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教师:“泰坦尼克号”虽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但由于蒸汽机具有输出功率大、维护成本低廉的优势,大型轮船直至今日仍主要使用蒸汽发动机。
把钢铁和蒸汽机完美结合成一件堪称艺术品的杰作,应归功于近代造船工业的进步。
3.呈现“泰坦尼克号”头等舱豪华大楼梯和硕大螺旋桨图片及相关资料
“泰坦尼克号”被认为是一个技术成就的代表作品。其安全性尤被津津乐道:2 层船底,由带自动水密门的15道水密隔墙分为16个水密隔舱,跨越全船。16个水密隔舱防止她沉没。其中任意2个隔舱灌满了水,她仍然能够行驶,甚至4个隔舱灌满了水,也可以保持漂浮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延伸):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用蒸汽机带动明轮(船身安装巨大水车状轮桨)为动力装置的近代轮船,今后一百年中轮船制造快速发展,“泰坦尼克号”充分体现了最主要的两大进步:体型巨大,载客、货能力激增;用船尾螺旋桨代替效率低、易损坏的明轮。
教师:除了上面所述,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还有哪些新发明、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生活领域的?
4.呈现《泰坦尼克号》影片中灯火辉煌的夜景和电报收发室传阅冰山情况电报的视频片断(略)
这个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总结电力的广泛应用,远距离通讯技术的发明应用等等(可列表归纳两次工业革命成果及新兴工业部门)。
教师:还有些重要成果是非物质、非技术性的。
5.呈现“泰坦尼克号”的背景资料和船厂图片
1901年白星公司被美国财阀朱利厄斯· 皮尔庞特·摩根的IMM国际海运公司收购之后,他的目标是卡纳德公司。白星公司曾一度在竞赛中被甩到了后面。有IMM作后盾,白星公司决定迎头赶上,准备建造三艘空前规模的巨轮。这三艘史无前例的巨船,不仅在吨位上而且在速度和豪华程度上,将成为无可争议的大西洋航线霸主。
学生:(回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历史性变革,第一次是从手工到工厂的巨变,工厂的出现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第二次是由企业到托拉斯的变革,即由自由竞争向垄断企业的过渡。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秩序被大大改变了。
教师:两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发明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劳动生产率飞速提高,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资产阶级将整个世界纳入其政治、经济轨道,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整个世界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拓展思考环节:这一两百年来,资产阶级昂首阔步、自信满满,开辟了属于他们的时代,并以为掌控世界的目标唾手可得,征服自然指日可待。
6.总结“泰坦尼克”取自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名,象征力量和庞大
美国《造船专家》杂志认为其 “根本不可能沉没”。有位船员在航行中对二等舱一位女乘客西尔维亚 · 考德威尔说:“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一切,也将永远让人们牢记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人类需要学会谦虚谨慎和懂得保持敬畏之心。
一是科技进步永无止境。有资料表明,“泰坦尼克号”上所使用的钢板含有许多化学杂质硫化锌,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使得钢板更加脆弱。伟大的“钢铁时代”生产出来的钢材,若以当今的标准来看,根本不能用来造船。正如19世纪末的物理学家普遍认为“物理学大厦”已经落成,后世的物理学家将再无重大问题可供研究突破,旋即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横空出世。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人类万万不能盲目自信、故步自封,亟需谦虚谨慎且探索不息。
二是自然力量不可抗拒。影片中“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和折断沉没的例子其实并不罕见,回顾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对自然的所谓成功征服,都伴随着自然对人类或直白或隐晦、或当前或长远的 “回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脆弱而渺小的,我们可以适应它、利用它,甚至合理改造它,但不是征服。人类只有敬畏自然,才能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结语
把握时机,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创设出生动而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把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专题复习课进行改进,对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实践值得历史教师不断探索和完善。
摘要:该课执教者尝试创设、利用“泰坦尼克号”这一特殊情境,令学生认识近代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科技、经济的推动作用,近代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发展,近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迁,进而使学生掌握透过现象认识历史规律、本质的能力,以全面、辩证的方法理解近代人类的经济、文化、政治活动对世界面貌的改变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比较世界近现代史新旧课程的异同,对把握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部分
1.新课标、新考纲与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差异之处在命题中的反映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主要不同点有:一是新课标、新考纲从经济的角度突出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二是新课标、新考纲从政治的角度突出西方人文精神、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及其关系,而把有关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代议制度确立过程中的斗争过程弱化为选修教材——新课程这种处理,实际上是重视人文思想、代议制度和世界市场形成三个问题,或者说重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因果关系而弱化其过程;三是必修课程强调对重大思想理论和政治制度的考查,选修课程则强调对重大思想理论和政治制度形成过程的考查。2004年以来,全国和一些省市命制的文科综合卷和历史卷集中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启蒙运动体现的民主与法制思想,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成果,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新考纲的要求。
以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成果的考查为例,近年来的多道高考试题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部分的要求。其中,2006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29题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启蒙思想及其对西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影响:
29.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1)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概括其主要学说。
(2)欧洲启蒙思想最早在北美结出了政治成果,启蒙思想的哪些观念对北美独立与建国产生了什么相应影响?
(3)北美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的文献,与后来法国大革命中的哪份著名文献体现了相同的思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是以启蒙思想对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法制建设的影响为主题而展开命题的,既考查了历史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能力。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国三位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掌握状况和概括能力,要求学生回顾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伏尔泰的君主立宪主张,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第(2)问,是在第(1)问的基础上,联系启蒙运动与北美独立战争的因果关系,具体分析说明启蒙思想对北美独立与建国的影响:“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是北美独立战争的理论依据,它们在《独立宣言》中得到充分体现;根据三权分立原则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第(3)问,则是在解答第(2)问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北美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中两部文献的异同,揭示其内在联系:《独立宣言》与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都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精神,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范本。由此可见,在同一主题下,三个问题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深刻揭示了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影响,充分体现了历史新课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题。
因此,我们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1)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扩张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内涵和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政治制度确立的深刻影响。(3)理解掌握英国《权利法案》和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理解掌握法国《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和《拿破仑法典》的内涵与价值;理解掌握美国《独立宣言》的意义,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及对其的评价;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其实质。(4)根据“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对新考纲规定的新内容不要涉及,以免加重复习负担。(5)注意从宏观上,依据新考纲的表述,用小专题的形式整合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知识点,构建新知识体系。如构建“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等小专题。
2.人教版历史新课标教材展现的新视点
相同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在新课标教材中有新的表述,应引起重视的有:(1)关于“光荣革命”,现行教材说“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而新课标教材则说“它最重要的成果是君主立宪制的建立”。(2)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这部宪法将西欧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在美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和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4)启蒙运动中,洛克是“资产阶级分权与制衡学说的创始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使历史进入‘理性时代”;卢梭的民主思想“不仅转变为法国大革命的檄文《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被凝炼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响亮口号,而且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根据”。(5)美国《独立宣言》,体现了“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等民主思想,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6)法国的《人权宣言》,“成为法国1791年宪法的前言。……它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对于新课标教材出现的这些新的结论、评价或观点,复习备考时只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就可以了,不必死记硬背。
相同的内容,由现行教材中的楷体字阅读文字变为新课标教材中的宋体字正文、地位提高的有:(1)新航路开辟的经过。(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的起源。(3)关于对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的一系列评述。(4)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一些具体法律规定。对于这些内容,在复习备考时,不要因其在现行教材中是楷体字阅读文字而忽视。
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部分
1.新课标、新考纲与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差异之处在命题中的反映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主要不同点有:一是新课标、新考纲从生产力的角度突出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以及它们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二是新课标、新考纲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突出殖民扩张和掠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三是新课标、新考纲从政治的角度说明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初步形成,间接揭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四是新课标、新考纲从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和无产阶级追求民主的斗争的角度来突出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五是新课标、新考纲删除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的美国内战、德国和意大利统一、亚洲革命风
暴的内容。新课标对这一历史时期教学内容的安排,体现了重民主建设、重生产力的作用,轻武装斗争的历史史观。在知识构建上,新课标从“民主”和“世界市场”两个方面,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主题突出,整体感强。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2001—2005年的全国和各省市区高考命题对这一历史时期关注得较少。2006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两套文科综合卷、上海历史卷、广东历史卷、江苏历史卷等都考查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内容,并集中在社会主义运动史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两个方面。2007年江苏历史卷考查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俄崛起之路,即德国的统一及对外政策、沙俄1861年改革及对外政策。如2006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I对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考查:
在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上基本重合。因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必修Ⅲ明确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因此,我们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1)从民主与世界市场的角度,重新构建相关历史知识。(2)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民主建设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关注电气技术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3)从民主的角度理解掌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等相关史实与结论。(4)从科学技术的双重性、资本主义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
2.人教版历史新课标教材展现的新视点
与现行历史教材相比,考试大纲规定要考查的内容,在新课标教材中有新的表述,应引起重视的有:(1)“电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电力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影响,则是在发电机出现以后”。(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整个工业生产结构中,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不但在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同时出现,还扩展到世界其他地方,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随着工业的进步,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粮食和原料的供给地和商品、资本输出市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发展民族工商业,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4)“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战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日益成为欧洲政治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雅尔塔体系:联合国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美苏从各自的政治体制、经济利益和价值观念出发,建立的战后两超级大国联合瓜分世界的新国际关系体系。从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到德黑兰会议再到波茨坦会议,两国就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安排达成了一系列公开的、秘密的、口头的协议,目的是通过惩治战败国划分彼此的势力范围,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由此构成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虽然是大国妥协的产物,但丝毫没有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而且它具有鲜明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和损害了一些国家的主权利益。
评价:雅尔塔体系用两极格局取代了300年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这是历史的进步,表明社会主义在国际关系中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已是历史陈迹。两极格局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斗争,另一方面反映大国主宰世界的意图和强权政治。尽管这一体系引发了持久的冷战和不断的小规模战争,但又造成了核恐怖,维护了世界的相对稳定。
联合国组织的基本原则:一切爱好和平国际主权平等的原则
联合国诞生的意义:联合国的建立是人类共同构建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成就,虽然它具有“强权政治”这一时代特征,在战后初期被某些大国所操纵,但它实现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实现了世界各国的联合合作,成为战后世界代表最广泛、规模最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基本原则:大国一致和会员国主权平等
安南的联合国改革方案:1997年,首先成立了政策协调小组,其成员包括副秘书长、各部门主任,对联合国实行内阁式管理。其次将联合国职能进行重新划分。新联合国功能分为四大领域。即和平与安全事务、经济与社会事务、发展事务和人道主义事务,每个领域成立一个执行委员会。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3年,战后,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美国为了战后世界经济的领导权,而建立的一个对自己国家利益有利的国际货币新体系。1944年7月在美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且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复兴开发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因1947年6月由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提出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非殖民化:指一个地方从外国殖民统治转而独立及自治的过程,与殖民主义相对。1945年至1960年的时期,非殖民化运动发展得最蓬勃,当中由印度及巴基斯坦脱离英国管治牵起序幕。部分地方的非殖民化运动是以和平手段进行,亦有不少推行非殖民化运动的地方以暴力形式推行。在这个过程中从1943年到2002年共120个过去的殖民地独立。
莫内计划:1947年被法国国民会议所采用,其主要经济思想是国内和国际合作,由国家就如何解决燃料、能源的供应,如何具体促进交通、钢铁、水泥等工业的发展,以及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等问题,拟定具体办法。
英国福利国家建设:落实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一是要保证充分就业,一是给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一个家庭无论其成员是否有工作,所有成员都应有医疗保健服务,死亡时国家给予安葬,就是著名的“从摇篮到坟墓”政策。冷战爆发的原因:首先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强烈对立,其次是美苏之间战略利益的冲突。直接体现是美国的遏制战略与杜鲁门主义。
乔治凯南的8000字电报:1946年美驻苏大使凯南发给华盛顿的电报,错误的认为苏联不是根据国际形势决定的政策,而是根据传统的不安全的本能制定政策。美国对苏联对外政策的误读,加深了美苏之间的误解。
杜鲁门主义:1947年6月,杜鲁门针对希腊和土耳其问题的援助发表的国情咨文,宣称世界已分成两个敌对的阵营。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完成,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公开化,标志着冷战的爆发。
美国的冷战政策: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马歇尔在哈佛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美国出于称霸的全局考虑,为了稳住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从经济上进一步控制西欧,并且遏制苏联,而制定的解决欧洲问题的建议。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继续与扩大,如果说杜鲁门主义是个政治纲领,马歇尔计划则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但其对恢复战后欧洲经济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杜鲁门“第四点计划”:杜鲁门于1949年提出的一个向亚非拉国家扩张和渗透的计划,史称第四点计划。
“战争边缘政策”:由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务卿杜勒斯提出,这一政策是一种威胁性冒险政策,即如果社会主义国家发动战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盗其聊天工具,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致其焦躁无聊,只能专注学习,使其不挂科也!——xiao侯
争,美国将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报复,其目的是阻止革命战争。
艾森豪威尔“多米诺理论”:这一理论1954年公布,艾森豪威尔表示,如果允许危地马拉落入共产党手中,那么共产主义就将传入美国的领国及美国的边界地区,美国决不能不管。
麦卡锡主义:是,美国1950年代初,由参议员麦卡锡煽起的美国全国性反共“十字军运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成立,是美国组织的最大的一个军事同盟,是它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并在欧洲组织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包围圈,标志着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华沙公约组织:1955年5月,苏、波等八国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对抗北约。是苏联对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的公然回应。华约的建立使东西方最终形成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华约在最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反对帝国主义扩张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华约也是苏联用来控制东欧的工具。
赫鲁晓夫“三和”路线:1955年由赫鲁晓夫提出,他认为资本主义必然要灭亡,共产主义一定会在全世界胜利,但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因此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
波兹南事件: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耸人听闻的攻击,在东欧引发了巨大的反响,造成了东欧局势的**。使得东欧要求摆脱苏联控制,发展经济,走各自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种情况下,1956年6月波兰工业重镇波兹南爆发了**。
匈牙利事件: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耸人听闻的攻击,在东欧引发了巨大的反响,造成了东欧局势的**。使得东欧要求摆脱苏联控制,发展经济,走各自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种情况下,1956年爆发了匈牙利事件。
朝鲜战争对冷战的影响:第一,战争的结果证明了中国是世界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是与苏美同等重要的世界大国。第二,美军侵朝的失败彻底改变了美国冷战策略,美国不再只把欧洲看成冷战的重点,亚洲也成了美国冷战的第一线。第三,朝鲜战争使美国制定了“有限战争”的战略,并且首次使用于朝鲜。第四,朝鲜战争影响了美国的政治,使之更趋于右倾。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意义:首先,它使美国重新评估了其核战争政策。即在有限战争中,不能使用核武器。其次,这两个超级大国发现了彼此的共同利益,他们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防止其他国家也拥有核武器,核武器只应控制在美苏手中。第三,是给了第三世界国家信心,只要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就能争取民族自由、国家独立。
越南战争:(1959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为南越(越南共和国)及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越战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国合作。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
反战运动: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美国的大学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于广泛的电视新闻报道,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以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信息。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首先,约翰逊进一步扩展了反贫困计划,试图解决富裕社会的贫困问题。其次,约翰逊政府继续促进民权立法,试图缓和日益尖锐的种族矛盾。此外,还扩大了联邦对教育和卫生领域的干预,是社会福利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最后,约翰逊还加强了城市更新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着手解决城市腐败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新联邦主义: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对付通货膨胀和恶化的财政状况,同时减少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州和地方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他取消了对“伟大社会”项目的拨款,使美元贬值。
水门事件:1972年6月17日,5名潜入民主党总部所在地水门大厦的人,被警方逮捕。这五人被查出与尼克松有关联,最终导致了尼克松的辞职,使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辞职的总统。
人权外交:卡特对外政策的最大特点是推行人权外交,他称之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与灵魂”。卡特政府利用人权外交攻击苏联,干涉他国内政。他对第三世界的人权外交在拉美表现的最为突出,人权外交也成为美国干涉他国的主要手段之一。
里根上台的原因:第一,战后大批生长在美国、比较开明的东北部青年人搬到南部及西部居住,他们在1980年选举中正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盗其聊天工具,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致其焦躁无聊,只能专注学习,使其不挂科也!——xiao侯
好成为适龄选民,大都支持共和党。第二,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思想大解放时期曾出现的福音教派的复兴运动。第三,卡特征服时期国内经济恶化,加上民主党内发生分裂,消弱了民主党力量。第四,而里根则承诺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税,降低通货膨胀等等。
里根经济学:又称里根革命,1981年2月,里根向国会提出一项“经济复兴计划”,提出经济复兴的四大支柱,即大幅减税、消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和严格控制通货膨胀。它兼采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被人们称之为里根经济学。
星球大战计划:1985年,里根宣布其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其基本思想是使美国比苏联更能有效的反击核攻击,从而可以在未来战争中击败苏联。里根知道苏联由于经济相对弱小,不可能制定可与美国匹敌的核计划,美国将保持优势。
联邦德国经济奇迹的原因:第一,是由于联邦德国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第二,由于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扶持。第三,由于推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货币改革。第四、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国这一时期国内政治稳定。
舒曼计划: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舒曼计划”,把法国、联邦德国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欧洲其他国家都可以参与的共同的联营机构的管理之下。舒曼计划的实质是将把西欧组成一个联盟,从而使法国不用担心联邦德国的侵略。因为法德双方都不可能在没有自己国家控制的重工业的情况下去重建军备。鲁尔也是法国担心的问题,由于舒曼计划和煤钢联营,这一问题也就一起解决了。
新东方政策:1969年,勃兰特当选德国总理,大力推行与苏联、东欧国家“缓和”和“合作”的政策,为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做出了重大贡献。因为德国处于的地理位置,从俾斯麦以来,每个时期都有一个相应的东方政策,为了加以区分,人们习惯的把勃兰特的东方政策称为“新东方政策”。
英国不愿意加入欧共体的原因:第一,欧共体对外进口的农产品统一征收关税,其目的是保护法国和联邦德国低效率的农业生产。而英国可以从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进口廉价的农产品,因此欧共体的政策不符合英国利益。第二,英国希望保留本国的主权,不愿受欧共体的一些超国家机构的控制。第三,由于英国将对欧共体交纳大笔的预算费用,英国的付出太过高昂。
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的新政策:撒切尔的新政策,即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减税和私有化。第一,私有化,先使国有企业提高效率,自负盈亏,国家不再补贴。当企业盈利以后就把其卖给私人。第二,限制公会权利,恢复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平等制约关系。第三,降低直接税,鼓励有钱人的积极性。此外还有:执行货币紧缩政策,提高利率;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社会福利仅限于老人与病人。
欧共体:
1、1951年法、德等六国《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次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3、1962年实施共同农业政策,1968年建立关税同盟。英国在1973年参加欧共体;
4、1986年签署“单一欧洲法案”;
5、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1993年条约生效,欧共体改称欧盟。
切·格瓦拉:阿根廷人,参加古巴革命,是卡斯特罗最亲密的战友和得力助手,为古巴独立做出重大贡献。古巴革命胜利后,他又到非洲、玻利维亚等地领导革命。著有《游击战》一书。
拉美模式:拉美发展模式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但其资源驱动型增长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1.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2.进口替代型发展模式,二战后拉美各国开始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利用国家资本,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以保护主义政策扶持本国工业企业。3.后进口替代(新自由)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拉美广泛传播,使拉美开始实施“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自由化市场经济。这一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有:贸易自由化;放松对外资的限制;私有化;金融改革等。拉美模式问题:对发达国家技术依赖和经济被跨国公司主导。
非洲统一组织:战后,非洲国家为捍卫自己的利益,于1963年组成了“非洲统一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和完善非洲的独立和解放,摆脱欧洲殖民统治的枷锁,保卫黑人利益:调解非洲各国的分歧;各国互不干涉主权和内政。
战后非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一,殖民主义控制;第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第三,不安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第四,人口增长过快。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1949年人口注册法:规定白人、黑人、有色人、亚洲人必须在各自所属的种族内注册;1953年班图教育法:把黑人与白人的教育分开,黑人只能在符合他们身份的学校上学。
吉田主义:吉田主义的只要内容是满足美国要求,限制日本军事力量的发展。日本不能发展核武,只能依靠美国的核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盗其聊天工具,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致其焦躁无聊,只能专注学习,使其不挂科也!——xiao侯
护伞。在国际问题上,日本必须追随美国政策。吉田的发展战略为自民党接受,成为日本的政策基础,也是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80年代广场协议引发的泡沫经济,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交易市场等领域大幅投机炒作上涨达四年。大幅短期衰退的可怕在于各项资本投资标的物都出现了来不及脱身大量“套牢族”,四年爆起爆落的经济大洗牌等于转移了全日本社会的大笔财富在少数赢家手中。
《广场协议》: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西德等五个工业发达国家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于纽约的广场饭店秘密会晤后,在1985年9月22日签署的协议。目的在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性的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
泡沫经济:是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泡沫经济经常由大量投机活动支撑。20世纪的泡沫经济往往在各国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之后纷纷破裂。
东亚模式(亚洲四小龙):
1、确立了经济发展取向的现代化发展路线,并拥有足够的权威和组织动员能力去推行这一路线(威权主义的现代化);
2、以建构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进行社会体制结构的改革;
3、抓住发展机遇,适时采用外向型发展战略。东亚模式是强政府主导下的外向型经济。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点:技术创新能力
中东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于1948年5月15日开战,以色列人称之为“独立战争”,阿拉伯人称之为“大灾难”。第二次中东战争:于1956年10月29日开战,又别名为“苏伊士运河危机”和“西奈战役”。第三次中东战争:于1967年6月5日开战,以色列称之为“六日战争”,阿拉伯国家称之为“六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于1973年10月6日开战,又别名为“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和“十月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于1982年6月6日开战,以色列包围贝鲁特西区,对黎巴嫩境内的游击队发动大规模的扫荡。
两伊战争:两伊因阿拉伯河主航道的划分纠纷,1980年伊拉克入侵伊朗,爆发全面战争。
海湾战争: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1年1月美国开始沙漠风暴。
有限主权论:即东欧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必须服从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否则苏联将出兵干涉,由勃列日涅夫提出。苏联还对东欧有两个要求:第一是参加华沙条约组织;第二是各国必须由共产党领导。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背景:勃列日涅夫死后,在当时正值科技革命兴起,知识经济开始到来,经济全球化,世界更加开放,美国等西方国家高科技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苏联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弊端更加突显,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止步不前。内容:经济上实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化;政治上实行多党制,三权分立和议会民主;思想上实行意识形态多元化,取消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新思维”: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化、公开性、多元论和集权体制的矛盾;3民族矛盾;4有神论和无神论的矛盾;5反苏意识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矛盾。
冷战结束的标志:1990年两徳统一
《京都议定书》:1997年,是关于环境问题第一个写入数值指标、并具有约束力的文件。
北美自由贸易区:1992年8月,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1994年1月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其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的条件,增减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
欧洲一体化面临的问题:第一,如何解决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决策机制问题,是关键所在。第二,为了实现欧洲货币联盟规定的目标,并在1999年1月启动欧元,各国实行暂时的紧缩货币政策,产生了对欧盟经济的负面影响。第三,在欧盟扩大时,参加的国家越多,覆盖的利益越广,平衡妥协的余地就越小。
零点方案:1997年8月,克林顿进行改革,签署了“零点方案”,就是美国国会1997年通过的平衡预算法。该法案的核心是要求在2002年实现联邦政府预算平衡。
休克疗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实行休克疗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实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同时通过经济自由化来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最后通过私有化来完成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造。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直接原因是投机资本利用亚洲一些国家的金融制度不完善牟取暴利。但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不健全、政治制度不完善。第一,经济制度失衡,泡沫经济急剧膨胀。第二,亚洲许多国家在金融管理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盗其聊天工具,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致其焦躁无聊,只能专注学习,使其不挂科也!——xiao侯
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过早的开放金融市场,导致外债过多,其中有许多是短期外债。第三,亚洲许多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未及时调整汇率。第四,亚洲许多国家对迅速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缺乏预测能力与应变能力。第五,在发展模式选择上,亚洲国家都是外向型,即出口发展模式,对国外市场依赖大,过分依赖国际资金。第六,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官、商关系不正常,导致一些错误决策。
2007年《里斯本条约》:2007年欧洲非正式首脑会议通过欧盟新条约,结束了欧盟长达六年的制宪进程。该条约不再使用宪法的名称,将进一步改革欧盟机构,简化欧盟的决策进程。
非传统安全因素:或称新兴安全问题,是相对传统安全问题而言的。它指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军事、军备、军控裁军等传统安全以外的安全问题,如环境保护、国际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走私、非法移民、贩毒等日益严峻的国际问题及其对国际社会和国际安全与稳定的影响。(终结主义伦、文明冲突论、霸权稳定论)
国际恐怖主义、民族极端主义、分裂主义
(1)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发现落体定律,确立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两个概念。自制望远镜发现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星体。
1632〈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宣传“日心说”。
■①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②他的发明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英国科学家)——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经典力学建立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完整力学体系。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范例,经典力学最显著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意义: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
3、 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19xx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xx年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1900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
4、 了解达尔文的主要观点: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标志生物进化论的诞生;1871年〈人类的起源〉发表进一步论证了其观点。主要观点: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会发生变异;生物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5、 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这个时代称为“蒸汽时代”
6、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德国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不久,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近代物理学
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伽利略:创立自由落体理论,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牛顿:A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成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B成功地导出万有引力定律。(天王星,海王星)
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1905年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但它并不是对牛顿力学的全盘否定。1916年,建立广义相对论。
普朗克的量子论:1900年,他提出量子概念,同年发表《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
2、进化论
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自然选择”与 “适者生存”是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标志进化论的诞生。他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办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
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机
英国工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从此以后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万能的原动机”。这是第一交工业革命中最具划时代的革新,从此人类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2022《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世界现代史作业11-05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10-20
世界古代史部分材料题11-22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试卷10-28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资料12-03
考研政治近代史资料05-25
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整09-25
近代史纲要辨析题复习题07-21
高中中国近代史历史资料整理11-13
近代汉语研究复习资料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