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诚实守信教案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1诚实守信教案(推荐7篇)

2.1诚实守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诚信故事会,使学生明白诚信的内涵,认识诚信的重要性,感知自己诚信的力量。

2、能力目标 :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诚信和失信行为的独立判断能力;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诚信宣誓,增强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力做诚信中学生。【教学重点】

认识诚信,知道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怎样把诚实守信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诚信中学生——徐砺寒的故事。设问:徐砺寒身上感动人们的是什么?

对,是他的勇于担当,是他的诚信。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诚信的故事。

【讲授新课】

环节一:学习目标展示

1、通过诚信故事会,使学生懂得诚信的含义,知道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2、通过搜集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并分析其危害,培养和提高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过诚实的生活的能力。

3、通过诚信宣誓,使学生树立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道德观念,知道如何做一名诚信中学生。

环节二:自学与探究 ⑴ 么是诚实守信?

⑵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⑶ 为什么要诚实守信?

⑷ 样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中学生?

活动二:诚信名言赏析——诚信的重要性

⑴、展示关于诚信的名言。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宁可失钱,不可失信 ——英国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⑵、学生自愿谈感想。

⑶、师总结:刚才几位同学谈到了诚信的重要性,对我们个人: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对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赢得社会的认可;对社会: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利于社会有序发展,文明进步。

活动三:“失信留学生的故事”——大事诚信,小事也要诚信

⑴、展示故事。

一名留学法国的中国学生,成绩优异,毕业后他希望留在法国求职。拜访了很多家大公司,却都不明缘由地被拒绝。于是他狠狠心,选了个小公司去应聘。没想到,还是一样遭到了拒绝!忍无可忍的他,终于拍案而起。对方请愤怒的留学生坐下,然后从档案袋里取出一张纸放在他面前———这是一份诚信记录,上面显示他乘坐公共汽车时曾经3次逃票被抓。瞠目结舌。这名留学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奋斗多年,最后竟然输在了这3次逃票记录上!诚信,从此让他刻骨铭心。

⑵、讨论:有人认为“大事诚信,小事就不必了”,你怎么看?

⑶、师总结:可见,我们不仅大事要诚信,小事也要诚信,只有这样才能为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现在在座的各位该怎么做呢?

环节四:诚信宣誓 ——如何做一名诚信中学生 我愿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学生:

学习中,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不应付。

考场上,不作弊,用诚实的心态对待每一场考试。

生活中,不说谎,慎重许诺,勇担过错。

【课堂小结】

我们呼唤诚信,诚信是一个人,一个行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宝贵品质,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同学们,我们应该从小做到诚实守信。

最后,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品故事,习古人。我相信,诚信这一传统美德将会在同学们身上生根发芽,伴随你们从这儿走向社会,迈向未来!

【板书设计】

一、内诚于心

外信于人

1、什么是诚实守信?

2、诚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为什么要讲诚信?

2.1 爱国守法教案 篇2

白元凤

周次:第6周

第二章 第1、2课时

课题:

第二章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

爱国守法

【教学目标】

1、了解爱国守法的内涵。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自己的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而是像陶行知那样把教育事业当作“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必须做到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这份责任。

2、要理解教师爱国守法的重要意义。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

3、通过学习自觉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确立为社会主义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遵守法律,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2)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2、教学难点:

(1)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 【学生活动设计预案】

1、观看纪录片《陶行知》,讨论: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

2、观看《师德教育警示片》,讨论: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和教师讲授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章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

爱国守法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热爱祖国体现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一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国家)之间关系的政治原则、法律规范,也是道德要求。热爱祖国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这次《2008师德规范》特别强调教师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热爱祖国对一个教师来说尤为重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新中国建立以来,无数的人民教师胸怀爱国赤子之心,为民族振兴、社会主义国家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讲授新课】 课程:教师职业道德新编(11级)

白元凤

周次:第6周

第二章 第1、2课时

一、热爱祖国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思想品德,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深厚感情和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1、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我们都知道,就思想和行动的关系而言思想支配行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思想中包含着认识,但并非仅仅局限于认识。人的思想还包括欲求、情感、动机、目的、意志等因素。推动和支配人们行动的。

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思想呢?这主要从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使命来看。

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就意味着,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确定的责任。

教师的职业是富于责任感的事业,教师的责任感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重任。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要他们来教育这些按年龄上最容易受影响的人,也就是说,把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未来完全托付给他们。这是把伟大的责任加在教师身上的一种重托。每一位教师看到这段话都要有所触动,一个教师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自己的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而是像陶行知那样把教育事业当作“一大事来”,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自觉担负起这份责任和接受这样一种重托。

2、教师要树立为祖国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

一位教师不仅要怀有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持有深沉的爱,还要把为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作为一生的目标和追求,树立为教育而献身的崇高理想。有人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而没有灵魂,一切都将成为没有结局的开始,成为权宜之计,成为得过且过,苟且偷生。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理想和追求到话,那他的喜怒哀乐就完全跟物质的东西相关。假如他所追求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其它东西就会放在次要,那么他的韧性就很大,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都会朝前走

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祖国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的越深,社会责任感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越坚定。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人生观、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正确性和正义性深刻而理性的笃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它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和炽热的道德情感的有机统一,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一贯性的特点。

一位教师只有认识到、体验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崇高,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从而树立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处处为事业着想,呕心沥血,矢志不渝地为培养一代新人而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当代和后世树立了一个光辉典范。

案例:陶行知的教育追求 课程:教师职业道德新编(11级)

白元凤

周次:第6周

第二章 第1、2课时

1917年,陶行知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毕业之后,同年秋,陶行知怀着“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的理想,回到了阔别三年的祖国。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的,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建立民主共和国。以教育救国、教育建国、教育治国为途径,实现民主共和国。

他的理想是和祖国的未来结合起来的,所以他为着崇高理想锲而不舍、呕心沥血、矢志不渝,无怨无悔。他自愿放弃优越的生活,率领青年在老山一片蔓草遍野、荆棘丛生的荒凉之地艰苦创业,开辟新教育基地,创建晓庄师范,一直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他当时的处境不仅异常艰苦而且还充满危险。抗战胜利后,他到上海,当时国家内战危机迫在眉睫,他身处逆境,时有遭暗杀的危险,却对中国前途抱着乐观的希望,对自己的理想毫不动摇,仍“要在上海创办社会大学、函授大学、新闻大学、无线电大学、海上大学、空中大学,让整个上海,都变成学校,让上海 500 万市民,都能得到受教育和再受教育的机会”,真是矢志不渝。

陶行知为了人民教育事业,他总是舍己为人,毫不考虑自己。他如果追求个人升官发财是很有条件的,但他视之为粪土,而以为劳动人民多做好事为乐。他不仅置自己的名誉、地位于不顾,甚至置身家性命于不惜。他常说:“唐僧西天取经,遭遇八十难,不知者以为他是自寻苦吃,其实他是抱着一个宏愿要完成,看破生死就能乐而忘苦。”他从事教育事业都是为了劳苦群众。他无私奉献,为了创办晓庄师范倾其所有,拿出仅有的一千元,又把母亲死后的人寿保险金拿出来办山海工学团。创办育才学校,他除了卖字、卖文外,还把当参政员每月 360 元的车马费也全部献出。他自己的生活非常简朴,终年穿一身蓝布料做成的衣服,有时连吃饭也发生困难,正像他自己说的:“生活不如老妈子。”为了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强盛,他无怨无悔。

陶行知自觉选择教育专业,放弃政治专业,与其共和国实现之途径——教育救国、教育建国、教育治国的社会观念不无关系。他不想跻身政界,选择教育为自己的立命之所,安身之处。陶行知的理想是建立民主共和国,途径就是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

(选编自《山乡社会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年 8 月出版)

二、热爱祖国使教师获得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完美,不应该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相互冲突的,一种利益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伟大的人生目标往往产生于对自己祖国深厚的爱。一个人对祖国爱的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烈,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古往今来,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无一不是忠诚的爱国者。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出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祖国和人民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跳蚤效应”来源于一个有趣的生物实验,生物学家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轻易的就跳出来了。再把这只跳蚤放入加盖的玻璃杯中,结果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最后,课程:教师职业道德新编(11级)

白元凤

周次:第6周

第二章 第1、2课时

这只跳蚤变的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周之后取下盖子,而跳蚤却再也跳不出来了。

跳蚤效应的启示 道理很简单,跳蚤调节了自己跳的目标高度,而且适应了它,不再改变。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梦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就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受限,看不到未来确切的努力方向。

然而,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一旦树立了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会矢志不移,排除万难奋斗不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在回答是什么力量使她坚定不移地把毕生的精力献给教育事业时,她说:热爱是前提。她还说,她最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从饭碗考虑的。真正认识到小学教师工作的意义,深深地爱上自己的工作,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祖国光明美好的前景给了她极大的鼓舞,看到孩子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迅速成长,她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从而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一生为了孩子的成长,一生为了祖国的未来”的信念。她说:有了这个信念,才千方百计如饥似渴地去补充自己的知识,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有了这个信念,个人的安逸,家庭的幸福,如有必要,我都能牺牲;有了这个信念,什么样的个人屈辱我都能忍受,什么样的磨难我都不怕;有了这个信念,所有那些瞧不起 “孩子王”,瞧不起小学工作的世俗观念,都不能使我动摇。

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动力源泉。一个教师只有对祖国的爱,才能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前途和命运统一起来,才能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有着血肉一般不可分割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祖国,没有社会主义,教师的个人价值就无法实现,更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教师必须自觉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把祖国的利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成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把教育事业看成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甘愿为此奋斗一生。

三、教师热爱祖国要具体体现在热爱教育、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

爱国主义从内涵上来看有三个层次:首先表现为一种情感,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这种情感随着理性的认识要升华为爱国思想,最终要转化为爱国行为。

也就是说热爱祖国不仅表现在热爱自己生活的地域、疆土、国度,而且要关心国家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不仅表现在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表现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更要体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行动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对祖国的忠诚要靠忠诚地为祖国服务来培养。

人民教师强烈的爱国之情,则表现为深深地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满腔热情地教书育人,竭尽全力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是这样说的:我知道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爱孩子就是爱祖国,我要把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之情,倾注到我的学生身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教育事业中。北京景山学校著名特级教师马淑珍老师是这样说的:“我虽然天天战斗在三尺讲台前,每节课教儿童识几个汉字,担这几个汉字却连接着祖国”。是的,一个教师对祖国的爱,既要像 霍懋征老师这样体现在大的人生志向的确立,也要像马淑珍老师这样也体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上。

总之,衡量一位教师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素质,关键要看他能否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看他是否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他所爱的工作和学生,不为名,课程:教师职业道德新编(11级)

白元凤

周次:第6周

第二章 第1、2课时

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把培育祖国的下一代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忠于职守,埋头苦干,为国尽力,为民造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案例: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塘溪乡五马垅小学是一座海拔1100米的瑶族村寨学校。2000年之前,这所学校不通电,不通邮,不通电话,不通公路。现在,也没有班车,没有有线电话。在这里,38岁的女教师盘振玉度过了22个春秋。22年间,这个只有二三百人的小山村,有167人先后成为盘振玉的学生。她教书育人,传递知识,播撒快乐,感受着独特的幸福和快乐。22年来,五马垅小学先后有13名学生考上了大中专学校,其余的也大都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近10年,这个村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 100%。2000年,她当选为郴州市苏仙区政协委员。2004年教师节前夕,盘振玉荣获“全国师德标兵”的称号。

谈到是什么使自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坚守了22个春秋时,盘振玉说:师德既是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是教师集体和教育行业精神风貌与工作作风的反映,它决定着教书育人的成败。在我执教的学校,学生都是来自贫穷山沟里的瑶族孩子,部分学生需要在校寄宿。为照顾他们,我既当老师又当妈。学校没有室外活动场地,我就带领全家人把教室旁的土堆和乱石挑走,开辟成60多平方米的简易操坪。我家离学校有5公里路,为不影响教学,我说服爱人,自己独自一人搬进学校住。学生没来上课,哪怕路再远,我也要上门家访。我经常对学生们说: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瑶山未来的希望,将来都是祖国的建设者,少了哪一个都不行。

盘振玉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学校虽然常年只有20几个学生,却分成四个年级,从校长、老师到炊事员就只有我一个人。为了教好孩子,我长期坚持自学,还利用节假日下山向名教师、老教师请教。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总是位于全乡前列。

她说:在我心中,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我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让瑶山孩子掌握文化知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是我执著于教育事业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为了瑶山不再贫穷落后,为了瑶家后代不再成为“睁眼瞎”,我在这里一干就是22年。我从未想过调动工作的事。区里有位领导要我改行去乡政府工作,我谢绝了。我知道,像我这样既会瑶语又懂汉语的教师不多。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谁来给他们上课?为了这些孩子,我宁愿一辈子与大山厮守。(选自中国网 2004年11月11日)

四、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1、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

法律与道德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其中道德在社会秩序维持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所必需的一种手段。我们知道,法律与道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是不同的:道德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与个人信念等因素进行,而法律是通过各种手段强制执行。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强调道德因素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应该强化法律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如果说道德是人格步入高尚的阶梯,那么,法律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履行的义务。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课程:教师职业道德新编(11级)

白元凤

周次:第6周

第二章 第1、2课时

无论对于维护社会和集体应有的正常秩序,还是就个人在这个社会生活中应有的位置和作用来说,遵纪守法都是做人的起码准则。

教师的法纪观念如何,不仅反映着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直接影响着培养的下一代会是什么样的人。教师自觉地做到遵纪守法,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道德风貌的良性发展,这对于培养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人民教师应当十分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法纪风貌,做到遵纪守法,而且应当把它作为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一项基本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贯彻始终。

《2008师德规范》明确要求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现实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辱学生,体罚甚至变相体罚,不尊重家长,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给整个教师形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例如:

2000年10月20日,云南玉溪市北城镇夏井小学四年级一班数学教师潘光礼,因不满学生何卫被打后骂其为“潘狗”,遂提出4个惩罚条件让其选择,第一是让每个学生依次打1000棍子;第二是老师亲自动手打100棍;第三吃下1000只活苍蝇;第四吃树上的绿虫。何卫选了第一项。何卫怕老师又下重手,表示愿让同学打,一女生迫于无奈,边打边哭,一共打了何卫200余棍。何卫当即被打得皮开肉绽,由于受不了如此体罚,他又只得哀求选择吃苍蝇。潘光礼听后,当即就叫几个男生到外面捉来了10只苍蝇,强迫何卫生吞下去。慑于潘的“威严”,何卫一边哭泣一边抓起7只苍蝇放进嘴里,吞下了3只后,由于恶心引起了呕吐,剩下的4只也被吐了出来。潘光礼认为分量不足,又让何卫吃下吐出来的4只苍蝇,后在何卫的苦苦哀求下才作罢。

2003年4月12日,按照学校的要求,重庆市一名字叫丁婷(化名)的学生应于上午8时到校补课,但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汪宗惠询问她迟到的原因,用木板打了她,并当着某同学的面对她讲:“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有资格。”12时29分左右,丁婷从该校中学部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中午12时50分死亡。经过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宣判,被告人汪宗惠犯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2007年3月19日上午,一名19岁的女教师刘丽娜第一节课便让41名学生全部站着上,不允许写字。第二节课更为离谱,竟让学生依次伸出手,而她则用削铅笔的小刀子划孩子的手心。刚开始,她还是用刀背,但从第二个开始,便改用刀锋,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全班顿时哭声一片 „„

近年见之于报端的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屡见不鲜,人们惊讶于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什么会如此粗暴,残忍,变成摧残孩子们心灵和身体的恶人。当然有些老师也感到委屈,“是为了学生好,是恨铁不成钢”。除了师德修养不够,重要原因还在于一些教师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不能依法执教。课程:教师职业道德新编(11级)

白元凤

周次:第6周

第二章 第1、2课时

实际上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 第十七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违法体罚给学生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它不但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不但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不但是学生自身的,也是关涉教师的;不但是现时的,也是未来的。一些正直善良的教师发出呼吁:“为了不让我们的教育蒙羞,是到了正视教育体罚的时候了。”

3、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教师要讲法律。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教育教学要遵循教育法律法规。当前,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也出台了不少,有《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等。从某种意识上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执法”。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要合法、规范、严谨,要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做到知法、守法和不违法。

第一,知法。教师首先要模范的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一切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行为的专门法律。在宪法的指引下,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骨干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我们提供了法律依据,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教育法根据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体现如下的法理: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法理;遵循教育客观规律的法理;教学民主的法理;受教育机会均等的法理;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法理等等。由此产生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继承吸收优秀文化传统的原则;重视德育的原则;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原则;教育改革与协调发展原则;鼓励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办学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原则等待。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为教师制定的法律,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向教师的执教提出了要求,促使教师必须依法执教。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应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它的实施,对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具有重大意义。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坚决贯彻教育法律法规,严格依法执教。

第二,守法。依法执教要把法定的职业规范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法律为尺度,严格依照法律进行教师职业行为选择。从某种意识上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在 “ 执法 ”。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要合法、规范、严谨,要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求教师从教育的方法到手段都符合法律的规定。要知道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教师的行为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违法了。例如,截留学课程:教师职业道德新编(11级)

白元凤

周次:第6周

第二章 第1、2课时

生的信件、偷看学生的日记;为保持课堂纪律而限制学生的言论自由;为应付上级检查或评奖评优而弄虚作假;公开学生成绩并张贴红榜白榜;大量代订复习资料并收取回扣等等

第三,不违法。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行为选择如果不符合法律,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课堂小结】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自觉遵守宪法法律,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思考题:

1、有人说,爱国主义是“空洞的口号”或“正确的废话”,尤其对教师来说意义不大,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您对这种观点是什么看法?

2.1 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学生: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板书课题:描述物体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 投影出示例题1。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 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2.1诚实守信教案 篇4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数指数幂和根式的概念;(2)掌握分数指数幂和根式之间的互化;(3)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等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数指数幂的概念,进而学习指数幂的性质.3.情态与价值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2)通过运算训练,养成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3)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统一美.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分数指数幂和根式概念的理解;(2)掌握并运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教学难点:分数指数幂及根式概念的理解

3.教学用具

投影仪等.4.标签

数学,初等基本函数(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立方根?一个数的平方根有几个,立方根呢? 归纳: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若,则x叫做a的立方根.,则x叫做a的平方根.同理,若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正实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如4的平方根为,负数没有平方根,一个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如-8的立方根为-2;零的平方根、立方根均为零.二、新课讲解

类比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归纳出n次方根的概念.n次方根:一般地,若,则x叫做a的n次方根(throot),其中n >1,表示,如果是负数,表示,其中且n∈N*,当n为偶数时,a的n次方根中,正数用用表示,叫做根式.n为奇数时,a的n次方根用符号n称为根指数,a为被开方数.类比平方根、立方根,猜想:当n为偶数时,一个数的n次方根有多少个?当n为奇数时呢?

零的n次方根为零,记为

小结:一个数到底有没有n次方根,我们一定先考虑被开方数到底是正数还是负数,还要分清n为奇数和偶数两种情况.根据n次方根的意义,可得:

肯定成立,果不一定成立,那么

表示an的n次方根,等式等于什么?

一定成立吗?如让学生注意讨论,n为奇偶数和a的符号,充分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探究得到:n为奇数,n为偶数,小结:当n为偶数时,这样就避免出现错误: 例题:求下列各式的值

分析:当n为偶数时,应先写思考:,然后再去绝对值.化简得到结果先取绝对值,再在绝对值算具体的值,是否成立,举例说明.课堂练习:1.求出下列各式的值

2.若3.计算三.归纳小结:

1.根式的概念:若n>1且偶数时,;,则

n为

.2.掌握两个公式:

3.作业:P59习题2.1 A组

第1题

课堂小结

1.根式的概念:若n>1且,则

n为偶数时,2.掌握两个公式:

课后习题 作业:

P59习题2.1 A组

第1题

北师大版2.1 二次函数 教案 篇5

2.1 二次函数

一、知识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2.利用二次函数的关系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2.能够利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体验.2.经历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二次函数与变量之间的联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难点:根据题意,获得变量之间的关系.四、温故知新(放幻灯片2)

1.说说什么是函数?

2.我们学习过的函数有

活动目的:复习函数的概念,以及学过的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自然引出其他函数,为学习二次函数做铺垫.五、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现实生活中的二次函数问题(放幻灯片3~14)2.情境问题:(放幻灯片15、16)

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①说一说问题中有哪些变量?其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因变量?

②设果园增种x棵橙子树,则果园共有 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 个橙子 ③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

y个,请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y=.化简得:y= 活动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灵活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意识.六、探究新知

1.做一做(放幻灯片17)

银行的储蓄利率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利率是一个变量.在我国,利率的调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而决定的.设人民币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x,一年到期后,银行将本金和利息自动按一年定期储存转存.如果存款额是100元,那么请你写出两年后的本息和

y(元)的表达式.①本金: ; ②一年到期后,利息: ;本息和 ; ③两年到期后,本金 ;利息: ;本息和 ; ④请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活动目的: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让学生体验在交流中收益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2.想一想(放幻灯片18、19)

(1)已知矩形的周长为40cm,它的面积可能是100cm吗?可能是75 cm吗?还可能是多少?你能表示这个矩形的面积与其一边长的关系吗?

(2)两数的和是20,设其中一个数是x,你能写出这两数之积y的表达式吗? 一般地,则称y是x的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特点

(1)y=ax---(a≠0,b=0,c=0).(2)y=ax²+c---(a≠0,b=0,c≠0)(3)y=ax²+bx---(a≠0,b≠0,c=0)活动目的:让学生从丰富的背景中体会函数模型的意义,在大量模型的基础上归纳出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七、例题讲解(放幻灯片20)

例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①y=ax²+bx+c ②y=2x² ③y=-5x²+6

222④y=(x+1)(x-2)⑤y=2x(x+1)²-2x² ⑥y

七、课堂练习

八、课堂小结(放幻灯片21)

2.1诚实守信教案 篇6

第三课时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教学过程 [导课]

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引导学生根据概念指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条件——光照;场所——叶绿体。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目标达成]

让学生回忆高中生物的必修课本中介绍的两项提高农作物对光能利用率的具体措施。然后要求学生回答: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接着教师指出:除了上述两种措施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以实现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呢? 1.光照强弱的控制

师生共同讨论,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光照的强弱直接影响光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要根据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弱的需求不同合理控制光照。如水稻、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需要强的光照,只有强的光照才能生长发育良好,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而有的农作物不需要太强的光照,如胡椒,太强的光照不利于生长发育,也就不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2.二氧化碳的供应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含量的提高,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当CO2含量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CO2含量的提高而增强。

然后指出:农作物周围空气中CO2的含量通常比较低,而且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还会降低,使植株经常处于“二氧化碳饥饿“的状态,这不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农作物周围空气中的CO2浓度呢?学生思考之后,师生共同总结:

(1)对于农田里的农作物来说,要确保良好的通风透光。

(2)对于温室里的农作物来说,可通过增施农家肥料或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来增加温室中二氧碳的含量。

3.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先让学生回忆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然后教师指出:在叶绿体中含有多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化合物,如叶绿素、ATP、NADP+和酶等。接着提出问题:上述化合物中含有哪些必需的矿质元素?启发学生思考,再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氮是多种酶ATP以及NADP+的重要组成成分。磷也是ATP和NADP+的重要组成成分,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钾能够促进糖类的合成及运输。由此可见,只有保证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才能使光合作用顺利进行下去。

[教学目标巩固]

1.在绿色植物合成及运输糖类过程中,必需供应的矿质元素是 A.氮

B.磷 C.钾

D.镁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以及将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种子等器官中,都需要钾。

答案:C 2.请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说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五种措施。

分析:本题是原理应用题。考虑思路:一是必修课本中介绍的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面积。二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包括光照强弱的控制、CO2的供应、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措施。

答案:①利用农作套种;②增施CO2“气肥” ;③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④培育高光效作物品种;⑤培育有利于光合作用进行的株型 ;⑥避免或减轻农作物“午休“期间的影响 ;⑦合理应用生长调节剂;⑧利用不同色光改善光合产物品质;⑨供应必需矿质元素。

[布置作业] P35复习题二。[结课]

光合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它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无论光反应还是暗反应又都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合理调节各种外界因素,才能使光合作用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

●板书设计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利用效率 1.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2.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3.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1)光照强弱的控制(2)CO2的供应

2.1诚实守信教案 篇7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运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像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3、能直观运用图像展现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图像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1、会计算各点瞬时速度。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四、新课教学 预习学案:

1.试验中把小车停在靠近

处,先

,然后,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纸带,重复实验3次。

2.打点计时器每隔

打一次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直接获得的物理量是任意两点间

,可直接测得的物理量是任意两点间的.3.纸带的选取原则

.预习思考

1.在实验中,下列关于测量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隔四个点取一个测量点,则测量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秒 B.每隔四个点取一个测量点,则测量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秒 C.每五个点取一个测量点,则测量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秒 D.每五个点取一个测量点,则测量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2秒

2.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述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距离的方法,正确的是()

A.当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大时,可以用短尺把它分段测量 B.当某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小时,可以用短尺一次把它测完

C.测量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该用带有毫米刻度的长尺的零刻度对准起点,读出各记数点对应的刻度值,然后逐一相减,得出每两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数值 D.分别逐个测出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这样便于记录 3.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关于作v-t图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确定了v-t图像中的两点,就可以得到小车运动的v-t图像,因此,实验只需要测出两组数据

B.作v-t图像是,所取的点越多,图像就越准确

C.作出的v-t图像应该通过所有的点,图线曲折也可以 D.对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太大,应舍去 4.下列关于计数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

B.计数点进行测量计算,既方便又可减少误差 C.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当相等

D.计数点是从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选出来的,相邻计数点间点痕的个数相等 知识归纳

1、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小车的速度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2、实验原理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当接通4—6V低压交流电源时,位于振片一点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这样通过研究纸带上点的时间间隔和位移大小来确定小车的运动情况。

(2)v-t图像法:根据上一章的方法算出纸带上各记数点的速度,即把包含记数点一段间隔x的平均速度v计算出来,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记数点时的瞬时速度,根据各个记数点的瞬时速度,再作出v-t图像,分析v-t的关系。

3、实验器材

(1)打点计时器(2)附有滑轮的长木板(3)小车(4)带小钩的直线(5)25g的钩码4个(6)纸带(7)刻度尺(8)学生电源、导线 4.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等量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出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有些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适当的点看做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就是T=5*0.02s=0.1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标明A,在第六个点的下面标B,在第十一个点的下面标C,以此类推,A、B、C、D...叫做记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

(5)测出六段位移x1、x2、x3、x4、x5、x6的长度,把测量的数据计入表中。

(6)以t为横轴,v为纵轴,在v-t图像中妙处这些记数点的坐标,然后用一条直线拟合这些点,画直线时要使它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7)改变钩码个数,用不同的力拉小车重复上述(2)至(6)的实验步骤,得到小车在受不同力的情况下v-t图像。典例剖析

例1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按照实验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号填在横线上

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B.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

C.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D.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E.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 F.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跟踪训练1 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下列方法中有益的是()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 知识点二

处理数据的方法

1.如何由实验得出的v-t图像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探究:

一是通过直接分析图像的特点得到。小车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速度也增加相同的值,也就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二是通过得出函数关系式进一步分析研究,既然小车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kt+b,显然v与t 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跟踪训练2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 cm s2=1.90 cm,s3=2.38 cm,s4= 2.88 cm,s5=3.39 cm,s6=3.87 cm。那么: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

cm/s,v2=

cm/s,v3=

cm/s,v4=

cm/s,v5=

cm/s。(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3)分析(说明)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五、课堂小结

1、因为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记录了物体在一系列不同时刻的位置,所以通过纸带分析可得到物体的运动规律,画出v-t图像,分析图像得出结论。

2、求纸带上某点速度时,一般用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

同步练习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中有益的是()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测量、计算 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

2.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搞一端低 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使小车速度的变化尽可能快一些

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D.作v-t图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4.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经过处理后的纸带,图中O为小车运动的起始点,A为所选取的第一个计数点,O点到A点之间有部分点不清晰,相邻两个记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后可直接算出()

A.从O点到F点运动的时间

B.从A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 C.C点时的瞬时速度vC

D.G点时的瞬时速度vG

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1)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B、C、D各点的速度,填入表中。(2)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v-t图象。

上一篇:公文写作与评改禁忌下一篇:公司开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