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的基本方法(精选9篇)
一、教学目标:要求熟悉并吃透教材,找出要讲授的内容需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对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要讲授的该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
三、课时分配:在熟悉自己任教的该门课程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校历进行合理的章节课时安排,写出授课计划,并按授课计划来实施教学。
四、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新授、综合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的方法,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不低于35分钟。
五、教学过程:按计划完成教学。
补充要求:
1、认真编写教案(详案、略案都可以);
2、上课的进度不能随意变更,应基本上与授课计划相吻合,不能相差在4课时以上,若相差太多需写出书面原因;
3、布置并认真批改作业以确保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贵州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长城教学点教务科
笔者以一个实训项目“更换制动软管”为例进行说明。
实训项目服务的岗位为车辆段的制动钳工和货车检车员, 要求学生熟记作业过程, 能够正确进行更换制动软管作业, 并认识到铁路在日常作业过程中的自身安全和行车安全的重要性。根据教学目标, 项目需要4个教学学时, 考核学时另行安排, 教学资源包括货车、制动软管若干、多媒体设备、防护信号、手套、安全帽、工作服等实训设备。
1 课前准备
为了保证授课的顺利进行, 课前准备要充分、有针对性:教师制定“更换制动软管评分记录表”, 用于授课结束后的考核;将学生分组, 人数视班级人数而定, 为保证教学效果, 每组不超过8人, 学生作业时分组进行, 教师讲解时可视实际情况集中进行;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在车下钻进钻出时注意安全, 防止磕撞;不得在教学场地嬉戏打闹;穿好工作服, 戴好安全帽和手套。
2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过程力求自然, 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时间不宜超过5min:首先播放事故图片, 说明造成事故的原因, 即制动软管安装时违规操作, 导致制动力突然丧失, 造成3人死亡, 63人受伤。并将网址提供给学生, 以便其课后复习。借此强化强调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 并引出授课内容———制动软管。
3 授课过程
授课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授课时间分配合理、张弛有度, 可采用实物教学、讲练结合、学生演示等多种方法和手段, 注重岗位技能的训练, 并将合作能力、安全意识等素质培养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之中。
3.1 识记制动软管安装位置、作用和结构
学生通过观察铁路货车敞车车辆, 确定制动软管的安装位置是车体端部折角塞门处;师生共同总结压缩空气制动时在车辆中的流通顺序是制动软管→折角塞门→制动管→远心集尘器→截断塞门→制动阀→制动缸;学生通过分析制动装置的作用和气体流动顺序, 确定制动软管的作用是连接制动主管, 保证空气畅通;结合实物、参考教材等资料, 识记制动软管结构;各小组推选1名学生代表进行演示, 其他同学观看、评价, 教师辅助, 并注意鼓励学生。
3.2 判断制动软管常见故障
根据实物, 学生判断编织软管主要由橡胶制成, 起连接或紧固作用的其他部件主要由铸铁制成。师生共同根据制动软管运用情况和主要材质, 推断其常见故障:螺栓未紧固, 导致漏气;货车运行时晃动, 部件掉落;橡胶容易老化、铸铁出现腐蚀等。
3.3 制动软管试验
通过观看视频, 了解制动软管试验过程;并观察合格标记的涂打位置和形式。
3.4 更换制动软管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由学生自行更换制动软管, 教师指出错误和回答学生疑问。
a.第一次更换:可能遇到问题包括手动卸不下来制动软管和未插设防护信号。
b.第二次更换:可能遇到问题包括未关闭折角塞门和管钳子使用方法不正确。
c.第三次更换:可能遇到的问题为未缠绕生塑带、软管接头接入折角塞门后安装角度不正确和安装后未开启折角塞门。
d.第四次更换:师生共同总结形成完整规范的作业顺序, 准备工具, 插设防护信号;→关闭折角塞门, 用管钳逆时针松动制动软管接头, 松动后, 手动卸下制动软管, 检查;→将新的软管接头处缠绕生塑带, 顺时针接入折角塞门, 用管钳拧紧, 注意连接器的结合面应为铅垂面 (90°) , 制动软管倾斜45°, 安装防尘堵, 开启折角塞门;→收拾工具, 撤出防护信号。学生按照完整作业顺序进行更换制动软管练习。
e.第五次更换:单人作业, 其他学生观看学习、找问题。最后推选一名较好的学生进行演示。
4 考核评价
根据制定的“更换制动软管评分记录表”进行单人考核, 表格项点遵照铁路企业规定进行编制, 包括考核内容、分值、评分标准、失格规定、记录扣分等项点。为保证考核过程公平公正, 现场有2位监考教师, 整个考核过程进行录像, 考核结束后当场给出成绩。
一、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编写教案
说起编写教案,同事们众说不一,存有诸多争议。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由于认识不到位,免不了要发点牢骚。比如,教案写得好不等于课讲得好;编写教案是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教案是用来应付检查和考核的,既耗时又费神,是教师的一大负担,等等。上述议论显然带有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备课、写教案的重要性,本人也一向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脑力工作,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阅读与思考,而教案正是全部备课劳动的结晶。它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与课堂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一个承前启后、化静为动的枢纽。教案在教师全部教学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突出体现在以下三点:1.教案是实现教材及大纲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节,它上承教材研究和教学设计,是其必然发展结果;下接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因此它也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2.教案实质上是教师为实施课堂教学而做出的具体行动计划或教学方案。有没有这个计划,计划制订得怎样,将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优劣,这已为大量的教学实践所证明。3.教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教案是一个把科学知识因素、情意心理因素、已往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因素、传知授能的技艺因素以及对教学的内容信息量大小、信息质优劣、教学难度速度等可控因素都统一起来的复合体。因此,编写教案对增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说到编写教案的重要性,有两个非常恰当的比喻。一是把教案比作剧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案与上课如同剧本与演剧的关系一样。二是把教案比作工程设计图。教学如同盖楼房,教师如同建筑设计师,很显然要造就一座雄伟漂亮的高楼大厦。若没有设计师在事先精心绘制的设计蓝图,又怎么能行呢?不可否认。现实中确有个别名师有过不携教案而上课的壮举。但不携教案上课不等于没写教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我们专业课教师来说,因为大多数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没有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对教案的认识及编写要求、技巧等均没有经过系统研究,我们有一万个理由,应该重视教案,研究教案,编好教案。
二、教无定案有其法,贵在倾心投入,常写常新
说到如何编写教案,同事们更是见仁见智,看法和做法不一。比如,有的主张写详案,有的主张写略案,也有的主张兼而有之。再比如,有的提倡写课时教案,有的力推写章节教案,也有的赞成课时教案为首页,后附详尽的讲义和讲稿,等等。上述观点或做法可以说是各有各的道理,不能简单结论为谁是谁非。本人的观点是教无定案有其法,贵在倾心投入,常写常新。
先说教无定案。这是因为各门课程的内容不同,教法学法各异,教具或教学媒体也不一样,因此不同学科教师编写的教案不可能相同;各届学生、各班学生基础不一,他们的性格特点、理解能力、学习课时、培养目标均有差异,因此同一教师同一门课因教学对象不同,编写的教案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不同教师其教学风格、教学特长、教学习惯不同,即使同带一门课,教学内容相同,教案也不可能相同;同一老师在不同时期由于教学经验、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不同,或因为教学条件、教学媒体发生变化,同一老师同一课程在不同时期也应编写不同的教案。所以,我们说教无定案。
再说教有其法。尽管教无定案,但有其法。说有其法,就是说编写教案应有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比如,教案的基本结构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教学对象分析、重点难点知识点提示、教具及媒体安排、课时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等等。又如,要编写出好的教案必须做到“三研”:一研究教材,二研究学生,三研究教法。只有“三研”到位,才能出彩。再如,要编写出好教案还应力求“五戒”:一戒照搬。即囫囵吞枣、生搬硬抄,教案纯粹变成了教材或教参的翻板;二戒只研教法不研学法。即只顾教学内容编写,不进行教学对象分析,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三戒八股式。即千篇一律,一成不变,摆花架子,形式高于内容;四戒千头万绪。即层次不清,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五戒详略不当。即或因简而漏,或因详而繁,或空洞乏力,或琐碎提问,或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媒体上故弄玄虚,脱离实际,离题万里。
微电影是短剧一种新潮的说法,主要在于其“微”字,因此,在进行微电影策划编写的过程中,语言运用一定要精炼,除篇幅不能太长之后,也不能出现多余的话语,对于可有可无的句子,坚决不能出现。
2、剧情中的矛盾凸显
微电影不是一部电影,所需的时间非常短,在短时间之内,将整个故事表达完整的同时,要需要将剧情矛盾尖锐的凸显出来,这样,才能让这个短小的视频吸引观众的眼球,达到扣人心弦的效果。
3、演员语言句句表现人物性格
演员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因为时间的限制,关于演员的每一段
语言都要能够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给观众在短短几十秒或几分钟内留下印象。
4、舞台说明表明主旨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的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上下场等大事情小细节,每一个地方都要集中体现微电影的主旨,告诉观众微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3.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化学实验安全
(一)、避免实验事故,进行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______________。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2.了解____________。了解危险化学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着火、烫伤和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灭火器材、煤气、电闸、报警电话等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等。
3.掌握________________。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答案: 1.实验室规则 2.安全措施 3.正确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实验操作及应注意问题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________取用;块状药品:用________取用。
(2)液体药品
少量液体:用____________吸取;一定量液体:用________量取;较多量液体:可____________。
2.加热
(1)给液体加热时,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固体加热时,可使用________或________。
(3)加热时,容器外壁不能有水,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或直接放在冷桌上以防止骤冷炸裂。
3.收集气体的方法
根据被收集气体的性质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收集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药匙 镊子 (2)胶头滴管 量筒 直接倾倒 2.(1)试管 烧杯 烧瓶 蒸发皿 (2)试管 坩埚
3.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三)、了解常见的安全措施
1
2.实验室操作应注意“三禁七防”
三禁:
(1)任何化学药品都禁止手触、鼻闻、口尝。
(2)禁止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3)用试管加热液体时禁止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
七防:
(1)防爆炸:点燃可燃气体(如H2、CO、CH4、C2H2、C2H4等)或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或将浓硫酸与酒精溶液混合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或酒精中;加热液态混合物时要加碎瓷片或沸石。
(3)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性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
(4)防中毒(污染):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SO2、H2S、NO2、NO等)时,应在通风橱中并进行尾气的处理。
(5)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
(6)防烫伤。取热的蒸发皿及坩埚要用坩埚钳而不是用手。
(7)防仪器炸裂。①试管在加热时要先均匀受热然后固定某部位加热。②用试管加热固体时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③集气瓶中的燃烧反应有固体生成时加少量水或铺细纱。④禁止将热的仪器放入冷水中冲洗。
3、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______________盖灭。
(2)若不慎烫伤,用药棉浸75%的酒精轻涂伤处。
(3)若眼睛被化学物质灼伤,立即用______________,边洗边眨眼睛。
(4)若浓酸(碱)洒到实验台上,应先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中和,然后用水冲洗。
(5)若浓硫酸沾在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干抹布擦去,再用____________后,涂上3%~5%的____________。
(6)若被玻璃割伤或有创伤时,应先除去伤口的玻璃等杂物,再用稀双氧水擦洗,后到卫生室包扎。
答案:(1)湿布或沙土 (3)大量水冲洗 (4)Na2CO3溶液 稀醋酸 (5)大量水冲洗 NaHCO3溶液
4、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
①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密封存放;
②易燃、易爆的物质应密封保存,放置在冷暗并远离电源和火源处;
③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选用棕色试剂瓶存放在冷暗处;
④金属钾、钠与O2、H2O反应,所以存放在煤油里;
⑤特殊的化学药品要有特殊的存放措施,如剧毒、有强腐蚀性药品密封、单独存放在冷暗处,并有严格的取用程序。氧化性物质与还原性物质分开放置。
知识点二: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方法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和分液等。不同的混合物可以选取不同的分离方
法。
1、固体与固体混合物:
(1)、若杂质易分解、升华时,可用加热法,如:除去NaCl中混有少量NH4Cl、粗碘的提纯等;
(2)、若一种易溶水,另一种难溶水,可用溶解过滤法,如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3)、若两者均易溶,但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用重结晶法,如KNO3与NaCl 的分离。
2、液体一液体混合物:
(1)、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时,可用蒸馏法,如石油的分馏(多重成分的分离);
(2)、若互不相溶时,用分液法,如水与苯的分离;
(3)、若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时,用萃取法,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溴单质。
3CO中的CO2,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或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知识点三:过滤和蒸发
(一)过滤
1.适用范围:
过滤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离。
2.仪器
所用的仪器和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图
要点诠释:
①过滤的步骤:把玻璃棒抵在滤纸的三层处→将小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倒入漏斗中→用蒸馏水冲洗小烧杯2~3次,将洗涤液一同沿玻璃棒倒入漏斗中,使水自然流下。
② 过滤后得到的沉淀一般要洗涤。洗涤方法: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少量水,使水面浸过沉淀物,等水滤出后,再次加水洗涤,重复洗涤2-3次,即可把固体洗涤干净。可取最后洗下的水加入适当的试剂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答案:1.不溶性固体与液体 2.漏斗 玻璃棒 烧杯 铁架台(带铁圈) 滤纸 3.一贴:滤纸 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沿 漏斗边沿 ②液面 滤纸边沿
三靠:①漏斗下端 烧杯内壁 ②玻璃棒下端 三层滤纸处 烧杯嘴 玻璃棒
(二)、蒸发
1.概念:分离溶于溶剂中的固体溶质的一种方法。
2.主要仪器及用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图
答案:2.铁架台 酒精灯 玻璃棒 蒸发皿 3.①搅拌
②大量固体出现
要点诠释:
液体放置在蒸发皿中的量不得超过容器体积的2 / 3,以免加热时溶液溅出;加热过程中一定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蒸发操作要注意溶质应当是对热比较稳定的物质,最后利用余热蒸干,防止固体受热不均而飞溅。
(三)、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 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溶解 过滤 蒸发 (1)加速 (3)搅拌、防止液体溅出
①加入Na2CO3溶液必须在足量BaCl2溶液之后,②加入适量稀盐酸之前要过滤。
-(四)、SO24的检验
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某溶液――→无沉淀――→________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24。
答案:1.BaCl2溶液 2.白色
-2——要点诠释:SO24的检验要注意排除CO3、Cl等离子的干扰。
- 滴加稀盐酸酸化加BaCl2溶液
知识点四:蒸馏
1.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________不同,除去液态混合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杂质的方法。
2.实验用品:
铁架台、石棉网、 、 、 、、、 、橡胶塞、橡胶管、木块、自来水等。
3.制取蒸馏水
(1)仪器及装置图
(2)实验操作
-①检验Cl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中产生_____。说明自来水中含有Cl- 。
②蒸馏
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________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__________(或沸石),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③再次检验Cl
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内__________。说明制
-得的蒸馏水不含Cl。
答案:1.沸点 易挥发 难挥发 不挥发
2. 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2)①几滴稀硝酸和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②1/3 碎瓷片 ③几滴稀硝酸和AgNO3溶液 无沉淀 要点诠释:
(1)蒸馏烧瓶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球部容积的1/2,加热时不得将液体全部蒸干;
(2)冷却水的方向是下进上出;
(3)加几块碎瓷片可以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而剧烈跳动。
(4)开始收集到的液体因与某些器壁接触可能会引入杂质,因而弃去。
知识点五:萃取和分液
1.原理
(1)萃取:利用物质在________的溶剂里__________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萃取剂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与另一溶剂互不相溶;
②溶解溶质的能力比另一溶剂大得多;
③不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2)分液:使用分液漏斗将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主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的步骤
(1)加萃取剂
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________,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发现溶液分层,____________在下层。
(2)振荡萃取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________,左手握住________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体育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健康是人追求的目标和权利,也是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和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掌握体育和健康知识既是每人更好地维护健康和科学健身、增进健康的需要,也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
初中生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学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体育和健康基础知识、技能的基本途径)、积极参加课余体育文化生活(可以从多种途径学习掌握体育和健康知识及其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既可以获取体育和健康知识,又可以培养自己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和更新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意义
2.80%的学生能掌握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能学会更多的方法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新的语文教学观念要以尊重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无论在阅读教学或写作教学中, 都应给学生自己思维的空间, 让他们创造性地思考。教案中应体现这一点,重点是启发 他们如何 思考问题 ,用他们不成熟的思维看作品, 用单纯的审美观去挖掘作品中的真善美,从而发展思辩能力。
语文只有“参考答案”而无“标准答案”,所以我们在备课时 ,只需注重 启发学生 对问题的 思考,对答案只要加以点拨总结,得出一个答题的方法即可, 不必逐字逐句地去组织语言, 去限制学生的思维。
二、重学法指导,使学生触类旁通
语文教学, 按叶老之言,“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渔”就是要求教者 在教学中 突出学法 指导。在教案中, 笔者始终把它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讲解诗歌之前,先讲“如何鉴赏诗歌”;在讲文言文之前,先讲“文言中的几种特例”,即以专题 形式先讲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文中常见的格式。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 把理论和 实践结合 起来,加以理解,让他们多探求学习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讲授之前,都写出“教学目的”和“重难点”, 给学生主动探求的空间。在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考题设置 、思路指导 ,融方法于训练之中,重方法指导。
三、体现素质教育,挖掘大纲精髓
语文教学应树起素质教育这面大旗, 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从指导阅读名著开始,陶冶情操;从指导背诵来接近古圣先贤,感悟他们的博大情怀, 体味他们崇高的精神; 从指导抒真情叙真事上, 让学生向善从真, 踏实做人。总之,在教案中体现道德品质的培养也 是笔者的 原则之一 ,这也符合德育为先的育人策略。
在考虑育人的同时, 教案就要体现“教书”,在教案设计中,始终应该遵循《教学大纲》,因为《教学大纲》里的要求与重点往往是知识内 容和教学 任务的核 心所在, 能提纲挈领地给教师指明教学方向,构建教学框架,也是学生学习必须 掌握的知 识范畴所 在 ,有主有次,突出重点 ,强调细节 。无论学法指导、板书设计、问题研究、导语设置等,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都要考 虑学生能 力的培养 ,从而能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深刻理解教学内涵, 充分实现教学目标。
四、研究学情,指导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效果要以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定, 不管课堂教学采取何种模式,关键是要学生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思,课堂教学就是以学定教。所以,教案的备写要考虑实用性,必须要对学生有所指导、有所启发。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先研究学生,在目标的确定、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选择、媒体的运用上要充分地思考,明确知道自己所要面对的学生,知道他们的基础、理解程度,根据具体的学情去设计教学内容,分层辅导,分层设计试题,分层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案为教学服务, 教案才能真正有针对性、实效性,才能真正指导课堂教学。
五、以生为本,科学备写教案
教案备写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在把握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的目标, 要有明确的指向, 明确课堂上要彻底解决学生 切实需要 解决的问 题。这个目标要在课堂上得到师生的认同, 并沿着这个明晰的方向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教学内容。
教案备写要体现以生为本的意识,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 语言 ,因此 ,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
教案设计要以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宗旨, 教案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符合学科逻辑 ,严谨流畅 ,疏密有致。
教案备写 最终要讲 究实效。无论何种方式方法, 无论什么理论模式, 对教案最终的检验尺度是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教案的备写要面向全体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但教案终究是一个提纲挈领式的教学框架, 一堂优质课的成功之处不仅在教案的设计上, 更依赖于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程度, 对学生的点拨启发方式等许多因素。因此,教案改革始终要着眼于学生,着眼于课堂,而不能只为备教案而备教案。
摘要:一、注重启发,以点拨为主新的语文教学观念要以尊重学生独立思考为主。无论在阅读教学或写作教学中,都应给学生自己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创造性地思考。教案中应体现这一点,重点是启发他们如何思考问题,用他们不成熟的思维看作品,用单纯的审美观去挖掘作品中的真善美,从而发展思辩能力。语文只有“参考答案”而无“标准答案”,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只需注重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答案只要加以点拨总结,得出一个答题的方法即可,不必逐字逐句地去组织语言,去限制学
一、要符合教学大纲精神和大纲规定的教学体系要求
语文学科是一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同时它还是一门具有思想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一篇范文,教师只通过讲解使学生懂得文章内容,学到一些语文知识,并不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范文,有目的、有重点的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读写听说和创造性思维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使智力得到发展,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要达到这些目的就不能把语文教案写成讲稿,要克服编写教案时只考虑教师如何讲,不考虑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和思维实践练习的传统倾向。因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培养出来,教案就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教师的“讲”也应该侧重于启发和指导学生,而不应该在学生还没有充分阅读和思考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备课所得硬灌输给学生,这样就难免会使学生囫囵吞枣,得不偿失,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师的工作不是代替学生学习,而是要设法让学生去学会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语文教案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
是否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是衡量一篇语文教案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精神的明显标志。教学大纲规定的大中专各层次各阶段对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构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语文教学系统。编写各个年级的教案,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时尽量不要偏高或偏低。使用通用教材时,还要认真领会各册课本和各单元的编辑意图,掌握其系统性、连贯性和阶段性,弄清各册课本、各单元及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和它们的地位与作甩。这样才能在统观全局的基础上,明确教学任务,进而确定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做到瞻前顾后,使教学设计周密合理,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在备课和编写教案时,还要充分考虑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文道统一,听说读写训练相辅相成,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以及课内外语文学习相配合等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其它的如精读指导和略读指导,作文指导和作文评改,以及语文知识课等,都各有特点,值得教师注意。
总之,语文课教案要符合教学大纲精神,体现大纲规定的学科性质和任务,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中逐步摸索和掌握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则。
二、要正确理解教材,符合教材的客观实际,符合科学性的要求
对教材正确透彻的理解,是备课的首要工作,也是写好教案的前提。教师对字、词、句、章要做到准确掌握: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包括文章的思路、线索、主旨、体裁、结构以及章法、技法、语言运用各方面的特点,做到正确深入理解。不能养成只注重参考资料,甚至依赖参考资料写教案而不去独立钻研教材的习惯。如果以别人现成的东西来代替自己的独立钻研,必然给教学造成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言不由衷等不良后果,不但学生难以理解知识,教师自身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因此要提倡在借助工具书独立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再用参考资料的做法。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能真正做到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符合教材的客观实际。
备课和编写教案时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教案要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无论是字的读音、词语的解释、句子的辨析,还是对课文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的理解,都要准确周密,合乎科学,合乎客观实际。教案中的各种提法,各种表述都要经得起推敲,力争不出错误或少出错误。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要多查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多费些时间反复斟酌,决不可马虎大意,信笔写来,出现失误。对于课文的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不可乱贴标签,任意拔高。提问或讨论问题之后,教师应进行评价、补充或订正。对于难以回答的疑问或学生提出的有见地的新思想、新观念,教师切不可义气用事,一棒子打死,而应本着关心爱护的原则来实事求是地对待学生,对待问题本身。
三、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整个教案中得到落实
教学目的就是教师的教学目标,用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向。它一般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审美性以及思想性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应该写得具体明确,详略得当。既不要写得过于笼统,大而无用,也不要写得过于琐碎,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起不到指导教学的作用。目标不能定得过高,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也不能定得太低,距离大纲要求太远。教师要重视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这些题往往体现了课文的主要特点和课本编辑的意图,在确定教学目的、内容、重点时要认真加以研究,而不能抛开它们不管。
教案里,在对教学目的的要求上,要求用词准确,要提得有分寸,有层次:“了解”“体会”“认识”“初步学习”是一个层次,“理解”“领会”“懂得”“学习”又是一个层次,“掌握”“熟悉”“深入领会”“初步学会”是较高层次,“熟练掌握”“透彻领会”“学会”“养成习惯”是高层次。教学目的要在教案里得到具体的体现,在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和重点的确定,以及教学步骤、方法、板书和时间安排中得到落实。使教学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不可单一呆板,要讲求灵活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读、问、议、练、讲五大类,它们各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教学中几者可以分开来用,亦可合而为一、穿插使用,其目的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读写说听和思考训练的能力,用以提高语文能力。近些年来,随着电化教学的普及和发展,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不仅可以提供大量丰富的知识信息,还可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给学生营造出一个直观生动和充满审美情调的学习空间。目前它正以其巨大的优势逐渐取代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为老师和学生所钟爱。
四、课时分配要得当,教学重点、教学步骤安排要合理
一篇课文,一个单元,要用多少课时,各课时要安排哪些内容,既要考虑它们的难度以及在本册课本中的地位,又要考虑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分散在各课时中,并用简洁的词句概括出来,使人一看就知道主要进行了哪些教学活动。各课时的教学步骤要井井有条,清楚醒目,既体现教学的阶段性,又体现完整性。教师要精心设计如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各个教学步骤互相衔接,前后照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五、要有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文字简洁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好的板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醒目,布局合理。它能加深印象,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条理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结晶,是教师讲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案反映出教师各方面专业知识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上讲,教案有简案和详案两种。一般来说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写得简要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宜于写得详细些;精读课文的教案要写得详细些,略读或自读课文可以写得简略些。至于采取什么形式编写,是表格式、提纲式,还是笔记式,可以灵活多样。但不论是什么形式的教案都要求文字简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正确地使用教学术语。写教案并不是把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而是写教学实施方案,写教学要点。
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课时安排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课时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课时 复习课
1课时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整体设计
从容说课
本节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入手,主要提醒学生从实验室规则、安全措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等方面重视安全问题。并通过让学生讨论一些实际问题而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初中化学已经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作,也介绍了过滤、蒸发等分离方法。本节选择“粗盐的提纯”实验,其目的是:(1)学生已经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在此,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既可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降低实验的难度,逐步深入;(2)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包含着较多的分离操作,而且过滤是所有分离方法中最常用的,有必要让学生掌握;(3)粗盐经溶解、过滤后所得的滤液并不只是NaCl的溶液,仍然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需要进一步检验并除去。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实验进一步介绍离子检验的方法。
蒸馏的操作在初中只介绍了简易的方法,在此进一步介绍实验室较正规的操作方法,比初中有所提高。而且本节最后介绍了萃取这一新的分离方法,让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教学重点
第1页
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2.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过程与方法
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树立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掌握正确的科学实验方法。教学重点
实验安全常识 教学难点
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图、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接触了化学,知道它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曾说过:“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随着我们知识的丰富,你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并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并学会用它解决更多的化学问题,解释更多的实验现象。只要我们带着探究的眼光去看,带着创新的精神去想,我们就会发现高中的化学更精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因此,我们就从实验学化学。
[板书]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推进新课
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就从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学起吧。[板书]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师:小明同学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不,他在家中进行了KMnO4制O2的实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多媒体设置情景]
一位学生用固体加热制气体,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灯,结果水倒吸至热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
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生:小明未将导管先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引起水倒吸至热的试管中,导致热的试管遇冷水炸
第2页
裂。
师:无论是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在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必须注意安全,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板书]
(一)化学实验安全
师:我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等,在这些基本操作中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 [思考与交流]
1.安全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
1.安全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小量取用:液体取1~2 mL,固体取用量为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2.用酒精灯加热的安全注意事项
(1)在使用前,要先检查灯里有无酒精。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2)在使用时,要注意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师: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师: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下面是我校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多媒体展示]
1.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场所,必须严肃、认真。2.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要熟悉和遵守实验安全总则。
3.了解实验室水、电、气(煤气)总开关的地方,了解消防器材(消火栓、灭火器等)、紧急急救箱、紧急淋洗器、洗眼装置等的位置和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安全通道。
4.了解实验室的主要设施及布局,主要仪器设备以及通风实验橱的位置、开关和安全使用方法。5.做化学实验期间必须穿长袖、过膝的衣裤,戴防护镜或自己的近视眼镜(包括隐形眼镜)。长发(过衣领)必须扎短或藏于帽内,不准穿拖鞋。
6.严禁将任何灼热物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7.产生危险和难闻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8.取用化学试剂必须小心,在使用腐蚀性、有毒、易燃、易爆试剂(特别是有机试剂)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有关安全说明。
9.一切废弃物必须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内。
第3页
10.使用玻璃仪器必须小心操作,以免打碎、划伤自己或他人。
11.禁止在实验室内吃食品、喝水、咀嚼口香糖。实验后,吃饭前,必须洗手。12.实验后要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关好水、电、气开关和做好清洁卫生。实验室备有公用手套供学生使用。13.一旦出现实验事故,如灼伤、化学试剂溅撒在皮肤上,应及时用药处理或立即用冷水冲洗,被污染的衣服要尽快脱掉。
14.实验室所有的药品不得携带出室外。用剩的有毒药品要还给教师。
15.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不允许嬉闹、高声喧哗,也不允许带耳机边听边做实验。16.实验结束后,由老师签字,方可离开实验室。
17.任何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皆可询问老师。发生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即时处理。
师:遵守实验室规则是我们进行安全实验的前提,同时我们还得了解一些安全措施。[多媒体播放]
1.危险化学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2.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思考与交流]
1.你能举出你曾经历过或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 2.从这些例子中你能小结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吗? 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每小组选代表发言: 1.曾经历过的安全事故:
生: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药品不小心溅到眼中;热容器遇冷水炸裂;玻璃仪器破裂划破手指;在家中点燃硫磺中毒。……
2.注意的安全问题
生:倾倒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搅拌时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在橡皮塞上安装玻璃导管时应用布包着导管。热的容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有毒溶液或有毒气体参与的反应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师:在实验中我们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偶尔会遇到一些“小麻烦”,如果一旦“出事了”,我们如何去处理这些事情呢? [学生表演]
1.情景设置:一位学生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结果有酒精洒在桌上并着起火来。实验模拟:在表面皿中放些酒精并点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灭火方法。
第4页
2.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水一下子倒入浓硫酸中,结果浓硫酸迸溅到皮肤上。实验模拟:在白木棍上滴些浓硫酸,让学生学会药品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3.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搅拌NaOH溶液时,不小心将NaOH迸溅到眼中。实验模拟:在一布娃娃眼中滴些水,让学生学会药品滴入眼中的处理方法。4.情景设置:一位学生在用乳胶管连接两根玻璃导管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
实验模拟:用布包着蘸有水的海绵,让学生学会划伤事故的处理方法。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要想做好化学实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前做好预习,熟悉实验的内容,制定实验的方案,了解安全操作事项,检查实验的仪器和药品。2.实验时要认真观察与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3.掌握实验程序: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
师: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遇到的实验也越来越多,希望同学们能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多媒体展示问题]
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点燃H2、CO、CH4等易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②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③浓硫酸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液。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点燃添满酒精的酒精灯。布置作业
1.除了我们在课堂上讨论的安全措施外,请查资料了解更多的安全措施。2.请查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危险化学品的标志。板书设计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活动与探究
1.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对于下列实验事故,你是如何处理的?(1)不慎将酸溅到眼中。
(2)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3)如果酒精灯不慎失火。(4)遇到有毒气体泄漏。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A.浓硝酸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第5页
C.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D.硝酸银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答案:D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B.用10 mL量筒量取8.58 mL蒸馏水
C.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O2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
D.配制一定浓度稀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边加入边搅拌 答案:D 3.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预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答案:A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没用完的药品倒回原试剂瓶中保存
B.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内放好水,再缓缓地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C.用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D.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答案:C 5.下列做法有错误且危险的是()A.用钢瓶储运干燥的液氧
B.碳酸钠饱和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C.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消除面部色斑
D.当不慎在皮肤上沾上少量浓硫酸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答案:C 6.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将酒精灯熄灭后,再向其中补充酒精至适量
C.皮肤上不慎沾上浓硫酸,应先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D.汽油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子扑灭 答案:A 7.2005年3月29 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违章驾驶相撞,使槽罐车中32 t液氯快速泄漏,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大片农田被毁和重大经济损失的恶性案件。对于在事故发生时的下列各种应急处理,你认为正确的是()
A.附近居民切忌惊慌,用毛巾护住口鼻,朝顺风方向逃逸或向避风的沟塘低洼处转移 B.要快速地将翻落的氯槽罐安全起吊,并用碱液稀释中和泄漏的液氯
C.液氯的流淌速度很慢,居民不必惊慌,可以放心地撤退到家中,关紧门窗
D.检修或现场抢救时,如果没有防毒面具,可以佩戴用浓的烧碱溶液浸泡过的湿口罩 答案:B
第6页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铅
B.CO气体有毒,在生有炉火的居室中多放几盆水,可吸收CO C.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D.绿色食品是指使用过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 答案:C
二、填空题
9.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A.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B.给试管加热时,先给试管均匀加热,然后固定局部加热 C.大量碱液流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抹布抹去
D.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E.在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答案:ABCD 10.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①石蕊试纸(检验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容量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集气瓶(收集氯化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托盘天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②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③检查集气瓶是否干燥
④检查游码是否在零刻度
【编写教案的基本方法】推荐阅读:
体育课教案编写方法12-06
关于教案编写的规定10-31
编写故事作文教案07-21
如何进行教案编写10-10
教材编写基本要求03-22
四年级作文教案:《编写童话故事》12-21
公司年度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写方法09-11
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步骤与方法03-21
教学目标的编写12-19
编写动物的童话故事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