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结构的程序》说课稿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选择结构的程序》说课稿(共10篇)

《选择结构的程序》说课稿 篇1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选择结构的程序》,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高深的一部分,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选择结构的程序”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用选择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程序设计数据的表示与处理的基础上,理解了顺序结构的前提后提出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多分支选择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2.学情分析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常量、变量等概念,掌握了程序设计中的顺序结构,对于qbasaic程序的建立、运行、调试过程也有了多次实践经验,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初二的学生在在做某些数学题时已经有了算法的基础,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水平,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有能力进行自我探究,如果用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分析选择结构的话,那么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二、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资源方面做如下准备 1.资源:qbasic演示程序、学案、多媒体课件

2.技术准备:计算机网络机房、多媒体广播网、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分析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程序选择结构中的条件选择语句的执行流程,掌握条件选择语句的使用方法,能够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的程序,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计算问题。2.过程与方法:

在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学会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技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程序设计选取的题目都是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加强学生利用本学科解决日学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目标设计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4. 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大纲》,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学会选择结构流程图的画法,学会使用qbasic语言的If分支语句,掌握程序条件选择结构的执行流程,能够编写简单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重点:从“铁路托运”实例引入新课,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我会介绍IF语句,小组合作探究画出流程图并根据流程图写出程序,小组成员共同调试程序。然后给

出两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电话费问题、居民用水分段计费问题和学生成绩评定问题,学生小组分析讨论,独立完成程序,我会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的设计思想得到承认,增强学生独立设计程序的积极性。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

教学难点确定为: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画出解决该问题的结构流程图,并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构流程图写出程序代码。

突破难点:从生活中的选择入手,让学生在合作中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小组共同调试程序过渡到独立完成程序,学生逐渐能够根据问题写出程序代码。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根据“学案”的提示合作探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理解了条件语句并尝试调试程序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解决问题。2.学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运用 “讨论”、“实践”、“协作”、“探究”、“交流”等方法,使用学案导学,掌握程序的选择结构。

五、教学程序及设想

本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根据“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贴近生活

发现问题

铁路对托运行李的计费方法问题:费用与根据行李的重量不同而有所不同。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提出:用计算机解决时采用以前学习的顺序结构不能解决,由此引出——程序的选择结构

(二)、合作探究

获得新知

利用学案教材,小组合作认识IF语句,并与我和同学们交流学习成果,我会进行适当讲解,帮助学生理解IF语句。

(三)、设计流程

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书中流程图示画出实例的流程图,并尝试用IF语句书写程序。

(四)、体验生活

正确使用

给出实例(游戏的方法选作):1.生活中鼓励节水,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2.电话费问题;3.学生成绩评定问题(合格、不合格)

(五)、交流提升

明确方向

程序及问题交流,强调IF语句的书写格式,继续思考:成绩分段评定(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为下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价:

• 同学评价:小组同学就同学间合作探究学习给予评价。• 自我评价:填写自我评价量表

• 教师评价:根据课堂表现以及提交的作业给予分数和评定意见。

认识电脑中的画图程序说课稿解读 篇2

《认识电脑中的画图程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认识电脑中的画图程序》是北师大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安排为画图知识作铺垫的,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进入与正常退出Windows 2000的“画图”窗口;认识Windows 2000“画图”窗口的组成;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让学生初步的会使用画图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课程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计: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能够了解 Windows 2000中“画图”窗口的组成;并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掌握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及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能用绘图工具画一些简单的画。

2、通过直观演示、尝试操作,掌握进入与正常退出 Windows2000 “画图”窗口的方法;利用自学课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借助课件演示、动手实践等活动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阅读讨论、观看动画片等培养学生对电脑绘画的兴趣,哈煤八小

徐璐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第二册

画一幅的强烈愿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如何启动与正常退出“画图”程序;

采用“置疑–––思考讨论–––合作操练”的方法,轻松化解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体现;

利用分别请学生上台(戴某工具头饰)操作,演示某工具的操作方法、优秀学生作品展示等环节,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画图窗口的特征,从而做到及时整理,当堂消化;

在新课将要结束时,让学生观看改编的动画片《狼和小羊》,生动的画面、曲折的情节再配上优美的音乐,这些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和信心。

六、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激趣—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置疑”来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

哈煤八小

徐璐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第二册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提出问题,引导探索新知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五)课堂小结,故事激趣

具体阐述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展示学生电子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逐幅展示学生创作的电子绘画作品,学生观赏。2、置疑,出示课题。

同学们,看完这些绘画作品,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是怎么画出来的?如何操作?等等? 师介绍:要想自己也能做出如此漂亮的画,就得学会用计算机绘画。用计算机画图的软件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windows 2000 中的“画图”程序。

出示课题:“认识电脑中的画图程序”(板书),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美的图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

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提出问题,引导探索新知

哈煤八小

徐璐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第二册

但在练习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下问题:如何使用直线工具画出规则的直线;如何使用椭圆工具才能够画出圆形;如何使用矩形工具画出正方形;在使用填充工具的时候学生有时会出现涂色不正确,或在使用颜料罐填充时,由于不是封闭图形而遇到填充到图形内的颜色泄漏出来布满整个画布的情况,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们会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探索出来,所以要特别提醒注意。为此作为教师应该适时地给予指导,避免学生走弯路,但也不宜逐个来讲解,力求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讲解了使用椭圆工具画出正圆之后启发学生如何用矩形工具画出正方形。在处理填充到图形内的颜色泄漏出来布满整个画布的情况时,教会学生使用放大镜,利用放大镜自己检查自己绘画的图形哪里没有封好,都修补好之后再填充看看效果。

(四)作品展示,知识巩固。

由全体学生参与的展示环节,让学生上台出示自己的作品,给孩子们充分展示的空间,树立自信心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相互交流经验的合作学习方式,强化了教学评价中的自评与互评,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或交流失败的教训。

【学生自评】

(五)课堂总结,故事激趣。

哈煤八小

徐璐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第二册

十一、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初学者已掌握了电脑简单的操作技能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4、兴趣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融合。在每一个问题发现的时候,都以兴趣为基点,以此让学生在乐此不疲中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哈煤八小

《选择结构的程序》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周婷婷,来自湖南科技大学。我说课的题目是《程序框图》,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我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我们要设计计算机程序,在设计计算机程序时我们首先要画出程序运行的流程图,使整个程序的执行过程直观化,使抽象的问题十分清晰和具体。有了这个流程图,再去设计程序就有了依据,从而就可以把整个程序用机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程序框图是我们设计程序的基本和开端,也是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前的一个必要的步骤。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程序框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图形符号和3种基本逻辑结构

难点: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掌握算法的三个基本逻辑结构;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程序框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算法语言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明确程序框图的基本要求;认识到学习程序框图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的一个基本步骤,也是我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必经之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论证、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在计算机和图形计算器的使用,利用它们来演示程序的设计过程,让学生们能很清楚直观地看到整个经过,并激起他们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约5分钟)

回顾前面我们如何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然后向学生们提出问题: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有什么缺陷性?是不是不够直观清楚地让我们看到整个算法的程序和步骤?我们平时一般为了能让一个过程呈现得更加直观,我们一般会选择如何解决?解决方法就是作图。通过这几个问题,然后引出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那就是为了能更形象直观地让我们看到算法的整个程序和步骤,我们选择用一种新的描述方式来描述算法——程序框图。

2.启发诱导,探索新知(约20分钟)

⑴认识基本图形符号:认识程序框图里出现的基本图形符号,并且能很好地掌握他们,是接下来学习程序框图的前提,所以在学习用程序框图来描述算法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那样才能让我们接下来的学习更加顺利。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

⑵应用符号描述算法:根据刚刚学习的图形符号知识,尝试用程序框图来描述在第一节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判定一个数是否为质数的算法的程序。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根据所学知识画出程序框图。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对前面知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同时为程序框图的定义的得出打下基础。

⑶概括定义加深理解:根据刚刚的.作图步骤,让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得出程序框图的定义。在得出定义之后,要引导学生注意定义里的关键字,然后通过举例进一步向学生们解释这些关键字,以达到更好的掌握效果。

⑷初步认识逻辑结构:根据刚刚所作的判定一个数是否为质数的算法的程序框图总结出程序框图的三种不同的逻辑结构,初步向学生们介绍在程序框图里存在的三种不同的基本逻辑结构。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学生新接触到的内容,所以主要由老师引导学生一同找出图中存在的三种不同的逻辑结构,根据它们各自所呈现的不同特点总结出它们的特征,之后由老师说出它们的名称。这里对逻辑结构的初步认识,也是为后面对它们的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3.结合例题,深入认识(约10分钟)

在这一环节我只为学生们准备了1道例题,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所以这里我只能就上面学习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里面的最简单的顺序结构,结合例题作更深层次的理解,剩下的两种逻辑结构将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例题选自课本的例3它针对的就是顺序结构,在题目里涉及到一个学生不熟悉的概念,那就是海伦公式,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们了解那是什么,否则将无从解题。之后就引导学生分析算法,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然后由学生们自己作出这道题的程序框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理解。

4.课堂小结

⑴程序框图的基本概念

⑵程序框图的几种常用的图形符号(要明确它们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

⑶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要初步认识它们的基本特征)

5.布置作业

⑴已知x=4,y=2,画出计算w=3x+4y的值的程序框图。(这是一道要求作出具有顺序结构的程序框图题,很基础,一般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⑵由于这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另外两种逻辑结构,所以我要求学生们能在课后将书上的例4和例5好好思考一下,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

种子的结构说课稿 篇4

种皮:保护 果皮和种皮:保护

菜豆 子叶:两片,营养。 子叶:一片

种子 胚芽:玉米 胚芽:

胚 胚轴:种子 胚胚轴:

胚根: 胚根:

胚乳:营养

★ 《循环结构》说课稿

★ 初中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 解决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说课稿

★ 解决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说课稿

★ 雅思难句阅读方法:遇到结构复杂句型怎么办

★ 复杂外形三维非结构粘性直角网格的生成

★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 复杂的反义词是什么

★ 复杂的反义词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是学习完细胞的结构和生活后的延伸,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人体的结构层次,为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打下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来认识动物体和人体的构成,也为今后学习动物的结构特点、行为方式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并且学生对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的问题可能有兴趣,但是具体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效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组织的概念;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概述人体结构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初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过渡: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难点: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逐步对人体的结构层次形成完整的认知。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归纳法。

(过渡:厚积而薄发,在做了一系列准备活动之后,我的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呈现)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关于人从受精卵到个体胚胎发育过程视频。启发同学们了解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并且提问学生:那么人体是怎样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到个体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这样做能够在一开课就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设下悬念激发学生思考质疑,开启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好奇。

环节二:新课讲授

(我将从自学质疑、讨论领悟两大部分展开阐述)

第一部分:自学质疑

课上给学生5分钟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出示自学提纲:

(1)动物和人体的生长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它经过怎样的变化成为多个细胞?

(2)什么是组织?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有哪些功能?

(3)什么是器官?什么是系统?人体由哪些系统构成?

学生自学后,教师抽查自学效果,并出示人体不同种类细胞的图片提问:这些形态、结构各不相同,功能各异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呢?带着问题观看受精卵经多次分裂后再分化形成不同种类细胞的动画。感知细胞分化的过程,并通过画出细胞分裂、分化图加以讲解细胞分化的定义、组织的形成过程。

利用本环节讲解细胞分化、组织的形成教材中简单的知识点,将简单的`知识点通过学生自学完成,对本节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把重点时间放在解决重难点内容上。

第二部分:讨论领悟、展示分享

(我会通过三个内容的学习进行展开)

内容一: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出示人体基本结构的挂图,结合教材上关于人体的基本组织介绍,小组讨论怎样区别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教师提示可从四种组织的功能、组成细胞、分布等方面作答,学生讨论后,请代表小组发言,老师点评。

通过小组让学生明白和区分人的四种基本组织,小组讨论的形式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内容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展示胃的解剖图,引导学生认识构成胃的几种组织,明确引出:胃是以肌肉组织为主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继续展示大脑、心脏等的图片,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这两种的器官分别由哪些组织构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器官的概念。

内容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以做“卡片找伙伴”的游戏,在每张卡片上写上器官名称:口腔、食道、胃、小肠等,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系统的概念。出示八大系统结构图。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八大系统。

然后再观看运动员起跑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在剧烈运动时,身体会出现骨骼肌活动加强,呼吸加深加快,心跳加快等症状,请讨论说明这三个特征与哪些系统有关?通过讨论、分析,得出:人体的各系统是相互配合的。认同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环节三:巩固提升

出示动画,展示心肌细胞组成心肌,心肌构成心脏,心脏构成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循环系统与其它系统一起构成人体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微观到宏观尝试归纳人体的结构层次。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个环节我打算组织学生通过绘制概念图归纳的形式达到对知识总结。

针对七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说课稿 篇6

本课地位:本节内容安排在细胞的结构及细胞的生活之后,目的是让学生在细胞水平上认识了生物体,认识到除病毒之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结构。在学生学习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教材又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从个体到器官、到组织、到细胞,按照从宏大到微细的顺序介绍了高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物体是有严整结构的体系。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1、识别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2、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3、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能力目标:

4、在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及分析比较的能力

情感目标:

5、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教学难点:植物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因为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进行的,因此主要采用对比、小组阅读教材、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植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进行充分的比较,认识到植物体与动物体在结构层次上的不同。

三、说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人体的结构层次及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引入新课。在黑板上画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简图。

进行新课:关于“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部分,先展示实物比如一盆杜鹃花,仔细观察这盆杜鹃花,想一想它是怎样生活的,根据植物体不同部位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植物体分为几个部分。学生分组交流他们对植物体各部分的认识,归纳出植物体具有六大器官并填充教材P66图Ⅱ—20中六大器官名称,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植物体宏观结构层次的认识。

《选择结构的程序》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何军,来自双沙镇罗庆学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第一节《身体的结构》。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起到直观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是以后学习的主要线索,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三年级时学习过“动物的身体”,但对人体的结构并未探究过。虽然内容不同,但方法相似,都需要运用到科学的观察顺序和方法。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和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通过观察知道人体根据外形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人体的特点是左右对称。

2、过程与方法:能够应用眼看、触摸、手捏、耳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的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懂得尊重、关爱残障人。

教学重点

1、了解身体是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的。

2、身体的工作是由各个部位共同完成的。

教学难点

1、观察身体的内部器官

2、做好观察记录

教法

本课我以“活动”贯穿教学始终,以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观察、体验、小组合作等,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学法

本课体现了“以活动探究为中心”的学习理念,学生采用“观察―体验―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内容具体化,活动化。

教学准备

课件、观察记录表、气泡图、装有物体的黑袋子

教学活动

1、引入

师:大家知道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吗?

生:不知道(知道)。

师:那老师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身体的结构”(板书)。

2、揭题:身体的结构

3、观察人的身体外形

师:以前我们观察过蚂蚁的`外形(展示幻灯图片)。今天老师免费为大家当一回模特,观察一下老师身体的外形,你会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

生:从头到脚或者从上到下?

师:那就请同学们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观察老师的外形由哪几部分组成?

总结外部特点: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体验活动1:我说你做

师:我说一句话,你们做一个动作,可以吗?点点你的头,转转你的颈,举起你的上肢,跺跺你的下肢,摇摇你的躯干。

师:大家也活动筋骨了,接下来出到填空题考考大家,我们的身体有左( )右( )。

生:如左手右手,左脚右脚等

师:比较身体的左右两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左右对称

体验活动2:

(1) 找两位 学生上前分别用两只手和一只手系红领巾。

(2) 请两个同学,一个同学一只脚站立,另个同学双脚站立,一起向后转。

学生交流体验(观察)到的现象

小结:人体的对称性让我们保持平衡,让我们更加的方便。

(关爱残疾人、展示残疾人图片)

4、观察身体的内部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外部,现在我们应该观察哪里了?

师:(展示黑袋子图片)我这里有个黑袋子,请你们猜里面有什么东西?你们会用什么方法?

生:看,摸,捏,听,摇,闻等。

师:这个黑袋子就像我们人体身上的皮肤,把里面的一些内脏器官都给包起来了,所以我们也可以用这些观察方法来感觉、推测内部的组成。

激发学生的思路:

① 看手上冒起来的青筋,我们可以知道那是我们的血管;

② 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

③ 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

④ 说话时用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

⑤ 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

⑥ 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

⑦ 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

在小组里,先看一看,再听一听,摸一摸,把你用眼睛能看到的、手能摸到的和耳朵能听到的身体的内部有什么,告诉小组同学,填写在记录表里。

5、身体是怎样工作的

活动体验:学生选择原地踏步或下蹲,并说一说身体有哪些部分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气泡图表示)

师:你们在写字的时候呼吸停止了吗?心跳停止了吗?那它们有参与吗?

师:我们写字这个动作,我们身体都有哪些部分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气泡图表示)

师:对比两张气泡图,不同的活动中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参与了活动吗?

小结:说明每做一项运动,就会有好多器官参与,我们还需要全面了解身体,人体不仅仅能从外形上划分,也可以从功能上划分,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结果。

6、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吗(找学生回答)?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身体的结构

1、科学名称:头、颈、躯干、四肢

2、左右对称

3、推测方法:看、听、闻、摸

体育课说课稿结构 篇8

你们好!我叫陈璐,来自随县万和中心学校。今天,我说课内容是8年级体育鱼跃前滚翻和50米迎面接力教学。

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在体育《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下,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技能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观点。通过情景教学模式、用游戏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愉快氛围中掌握知识,通过玩中学,玩中练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材分析

“鱼跃前滚翻”动作要点概括讲四个字:蹬、跃、撑、滚;重点:蹬、跃;难点:跃和撑,滚结合。属于滚翻类教材,在初中滚翻类教材中具有很重要位置, “鱼跃前滚翻” 在本学期安排2课时,用以提高身体柔韧、灵敏、协调素质,本节属于第二节。50米接力跑属于跑类教材,包括:起步,加速,交接棒,减速等过程,趣味性强,可以增强学生奔跑能力,传棒技巧和集体配合思想。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语言陈述鱼跃前滚翻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跃起腾空是区别于前滚翻关键,掌握50米迎面接力跑技术。

2、技能目标:80%学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20%学生完成动作圆滑优美,具有明显腾空过程。学习50米迎面接力过程中,提高速度和传接棒配合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能力,通过艺术操教学,让学生接受美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阶段,我通过我国通过奥运冠军李宁,李小双,李小鹏等表现引入,激发学生学习体操积极性。热身练习,通过300米慢跑和各个关节活动,和压腿练习腰部活动。达到全身预热和活动关节,肌肉,提高机体各种性能和防止受伤作用,8分钟

第二阶段,32分

1、鱼跃前滚翻(17分),

①分解练习:分6组在大垫子上,复习前滚翻 4次。半蹲后摆开始做兔跳练习5次。,②鱼跃前滚翻:像鱼一样向前跳起,手先撑地,依次头,肩,背,腰,臀,脚着地滚动,然后站起。动作要领:蹬、跃、撑、滚。教师先讲解,学生分6组练习,纠错。

2、50米迎面接力,(15分钟),注意传接棒要领:棒要直立,传棒同学抓下半部分,接棒同学抓上半部分,跑到中途向自己身体轻轻一按,抓住下半部分。我准备男女平均分成2组比赛,时间少赢。

第三阶段,用愉快教学法,拍拍手,摆摆手,踢踢腿,扭扭腰,4×8啪慢动作放松,然后课堂小结。(5分钟)

四、学生分析

1、有利因素 ,初二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活泼、好胜心强、求知欲望高,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容易实现。

2、不利因素,初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冲动,缺少协作意识等不良心理倾向,在教学中我采用趣味性强,多样性教学练习方法吸引学生,还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积极性和团结协作意识。

五,教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解法教学:精讲多练,抓住重、难点。

2、示范法教学:动作规范、美观,具有模仿性和灵活性。

3、巡回示范教学:在学生进行练习时,巡回指导、及时指出技术动作错误,避免错误动作形成动力定型。

4、情景教学:给学生创造一定情景,引导学生实践分析运用技巧,提高学生自己处理问题能力。

5、竞赛法教学:通过小组间比赛,互相促进提高,加强学生团队精神,有助于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集体意识。针对课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遵循从学生发展出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理念。

六、教学准备

6块大垫子、4根接力棒,田径场,一只秒表。

七,课堂评价

《选择结构的程序》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数学的重要基础,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算法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算法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基本算法语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循环结构是程序框图的一种基本逻辑结构。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体会循环结构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因此,学生具备类比简单的赋值得出的结论的基础。另外,高一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宜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通过对引例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经历循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表达循环结构,并尝试整理成程序框图。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学生应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并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究,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体会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难点为循环结构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五)教材处理

教材中直接给出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再对循环结构进行讲解,这样做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根本意义很难理解。因此,我对教材内容作了一点调整,从对概念的分析,逐步引导出框图形式,使学生明确循环结构的框图表示是算法的另一种形式。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神秘感和畏惧减少,更易接受,同时体会到写程序框图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纳入知识系统。主要体现在两部分:

1、循环结构的概念分析和框图的得出过程,主要为启发探究的教学方式完成。

2、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及对引例的分析过程,主要由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完成。

(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框图的书写节省时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形成概念

引例:写出1+2+3+4+……+100算法步骤,并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处理:为了更好地完成引例的算法过程,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知识进行复习,主要复习两个问题:

《选择结构的程序》说课稿 篇10

说课者:

一、教学目标:

1、掌握DO CASE命令的语句格式。

2、理解DO CASE命令的特点。

3、学会DO CASE语句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内容:

程序设计中的多条件多分支结构——DO CASE命令。

三、教学设计:

以程序设计中的多条件多分支结构——DO CASE命令为例。让学生理解DO CASE命令的特点,掌握DO CASE命令的用法。教学过程如下:

1、引入。前面我们学过IF语句嵌套程序设计方法,然而,当条件和分支较多时,利用IF语句嵌套设计程序时比较繁琐,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来学习多条件多分支结构的另一种编程方法——DO CASE命令。

2、介绍DO CASE命令的语句格式和特点。在讲解语句格式时,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强调,比如OTHERWISE语句后没有<条件>选项,再让学生记忆。在讲特点时,只要求学生理解特点,而不要求死记硬背,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特点,所以把特点概括地比较详细,并且结合了具体的例子来解释。

3、提出问题。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读课本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引起注意。

4、例题讲解。针对DO CASE命令的特点和用法来设计的。再讲解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近一步地理解DO CASE命令的特点和用法,所以讲得比较详细,中间又参入了一些实践操作。

5、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所以练习题与例题相似。

四、教学效果:

上一篇:水利工程竣工资料完整下一篇:人物风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