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201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文史哲学常考热点四十七(精选2篇)
1.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的作者是
A.王蒙 B.梁斌
C.冯骥才 D.铁凝
2.在《红旗谱》中,三告冯老兰,最终以倾家荡产而告终的人物形象是
A.朱老巩 B.朱老明
C.朱老忠 D.严志和
3.在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中,贯穿全篇的人物形象是
A.小通讯员 B.新媳妇
C.“我” D.卫生员
4.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的作者还写过
A.《李顺大造屋》 B.《三年早知道》
C.《神鞭》 D.《红豆》
5.下列作家不属于台湾作家的是
A.白先勇 B.陈映真
C.洛夫 D.严歌苓
6.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的写作时间是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7.下列属于台静农的作品是
A.《巩乃斯的马》 B.《春天,遂想起》
C.《记波外翁》 D.《听听那冷雨》
8.下列作品与童年生活无关的是
A.散文《拣麦穗》 B.诗歌《有赠》
C.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散文《早熟的枣子》
9.下列作品与“文革”没有相关性的是
A.杨绛的散文《下放记别》 B.绿原的诗歌《重读<圣经>》
C.公刘的诗歌《哎,大森林》 D.曾卓的诗歌《有赠》
10.下列诗歌属于朦胧诗人创作的是
A.《双桅船》 B.《慕尼黑》
航帆网祝大家学习愉快!
C.《麦地》 D.《苹果树下》
11.唐弢的散文《<书海夜航>二集序》在文体上不属于
A.书评
C.笔记 B.读书随笔 D.序文
12.下列作品属于杂文的是
A.邵燕祥的《<圣经>拟作》 B.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C.牛汉的《早熟的枣子》 D.杨朔《茶花赋》
13.诗句“我活着只能永远是我自己,我死了更不会忽然变成别人”的作者是
A.绿原
C.辛笛 B.艾青 D.冀汸
14.穆旦所属的诗歌流派是
A.七月诗派
C.九叶诗派 B.朦胧诗派 D.新边塞诗派
15.下列诗歌中,从欢快的劳动画面中表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热烈追求的是
A.《麦地》 B.《苹果树下》
C.《岁月》 D.《有的人》
16.《游园惊梦》的故事发生在A.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
C.20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 D.20世纪四十年代的南京
17.巴金在新时期创作的大型散文集是
A.《英雄的故事》 B.《新声集》
C.《龙·虎·狗》 D.《随想录》
18.《冬》表达了因长处寒冬而“心灵枯瘦”的一代知识分子渴盼暖春到来的普遍心
情,极具厚重的历史感,这首诗创作的特定时代是
A.20世纪80年代末为作者平反前
B.20世纪70年代“文革”刚刚结束时
C.20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
D.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
19.《茶馆》第一幕的时代背景是
A.戊戌政变失败 B.辛亥革命时期
C.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 D.抗日战争胜利后
20.在《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与余永泽初次相识是在A.北戴河的海边 B.北京大学的校园里
1.《压迫》是丁西林在1925年创作的一出()
A.多幕喜剧 B.独幕喜剧
C.多幕悲剧 D.独幕悲剧
2.《秋夜》中象征“倍受压迫而又做着好梦的青年”的是()
A.天空 B.枣树
C.小粉红花 D.小青虫
3.下列散文中,以“爱的哲学”为母题的是()
A.《给我的孩子们》
B.《寄小读者(通讯七)》
C.《风景谈》 D.《雅舍》
4.下列作品中,属于报告文学的是()
A.《蛇与塔》 B.《山之子》
C.《雅舍》 D.《包身工》
5.下列作品中,荣获1937年天津《大公报》文艺奖金的是()
A.《画梦录》 B.《野草》
C.《春水》
D.《寄小读者》
6.下列关于《爱尔克的灯光》的艺术特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巧妙 B.运用象征手法
C.感情浓烈 D.语言简洁通俗、幽默生动
7.下列散文集中,不属于李广田作品的是()
A.《缘缘堂随笔》
B.《银狐集》
C.《灌木集》
D.《画廊集》
8.下列作品中,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的是()
A.《压迫》 B.《南归》
C.《日出》 D.《白毛女》
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大型民族新歌剧是()
A.《回延安》 B.《原野》
C.《白毛女》 D.《虎符》
10.下列话剧中,不是田汉创作的是()
A.《名优之死》 B.《丽人行》
C.《南归》 D.《北京人》
11.对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描述,正确的有()
A.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湖北西部
B.小说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
C.女主人公翠翠是“爱”与“美”的化身
D.小说并不着意讲究情节结构的连贯完整
E.小说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隔膜
12.下列散文中,属于朱自清的有()
A.《荷塘月色》
B.《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C.《背影》
D.《给我的孩子们》
E.《祝土匪》
13.在《凤凰涅槃》中出现过的鸟类有()
A.白鹤 B.雕
C.鸱枭 D.鸡
E.鹦鹉
14.下列对《阿Q正传》的论断,正确的有()
A.它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
B.鲁迅曾自述写作该小说“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
C.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D.该小说的典型环境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 E.该小说运用了传神的白描手法
15.下列作品中,属于长篇小说的有()
A.《沉沦》
B.《财主底儿女们》
C.《呼兰河传》
D.《莎菲女士的日记》
【昭通201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文史哲学常考热点四十七】推荐阅读:
昭通201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文史哲学知识点二十五06-28
江西201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题三10-23
事业单位考试2014时事政治热点汇总12-01
昭通教师补员招聘复习10-29
事业单位面试技巧:考前冲刺题及解析四十七12-24
2024年普洱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练习题12-21
2024年河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03-06
2023年丽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基础复习题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