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篇1

仪器室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所有精密仪器均应建立管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品名、型号、制造厂名、到货、验收及使用日期、操作维修说明书、合格证、使用情况、维修记录、附件情况、进口仪器说明书的中文译文。

2.仪器保管、使用专人负责,所有大型、精密仪器货到后必须认真仔细验收,并做好详细的验收记录和照相。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方面联系,及时解决。

3.未经负责人同意,不得启用仪器,若有损坏,应追究保管使用者的责任。

4.仪器操作应实行《上机证》制度,未经考核取得《上机证》者不得操作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进修生、实习生不得使用大型、精密仪器,一般仪器没有指导老师在场,亦严禁擅自启用。

5.仪器应放置于干燥通风处,套防尘罩,加干燥剂,并定期更换,定期通电,严防光学部件生霉。

6.注意防潮、防震、防污染、防高温和冷冻,电镀部分定期涂防锈油,并定期保养。

7.光学仪器不得曝晒,不能与挥发性、腐蚀性物质一起存放,不能接触有机溶剂,其光学部件应用擦镜纸擦拭。

8.附有干电池的仪器,必须分开保管,特别注意防潮,以免电池漏液腐蚀仪器部件。

9.使用仪器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性能、规格、用途、使用方法、电源电压,应先检查后方可使用,用毕切断电源,并将仪器各部件调至零点。

10.严格执行使用登记本,用后立即逐项填写,注明仪器运转情况,出现问题应立即报告仪器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修。

11.各种仪器应制定使用、保管规程。

12.定期打扫清洁卫生,保证仪器正常运转。

温水中学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量值溯源,计量设备,周期,设备,检定计划,数据库,校准证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对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越来越关心, 越来越在乎。同时产品质量也牵系企业生存和发展, 因此作为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来说, 检测结果必须实现更高程度的精确度, 仪器设备作为产品质量分析和检测的重要工具, 对检测数据的可追溯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 它的科学有效管理对质检机构来说是至关重要, 为了能对测试计量设备实施有效的控制, 保证检测数据的公正准确, 有效, 量值准确可靠,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计量设备进行管理。

1 管理档案

任何一个质检机构要对测试设备实施有效的计量检定管理, 都必须对每台设备的情况有全面、细致的掌握。而建立完善的设备计量管理档案, 无疑是有效的方法。根据计量检定管理工作的需要, 档案的内容应包括:设备采购前的设备申购单、设备调研报告、设备供应方的质量保证能力评价报告、设备采购合同等方面的内容;设备购进时的设备使用说明书及随机资料附件、设备验收、安装调试报告;历年的使用登记, 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操作规程、设备维修处理单、设备运行检查方法及报告、设备比对方法及评价报告、校验方法及报告、设备历年计量证书等、总之, 管理档案是计量管理的第一手材料, 它的内容齐全与否, 直接关系到设备正确使用、维护和周期检定工作的有效进行。

2 动态管理

建立动态数据库, 实施网络化动态管理, 根据管理档案所收集的内容, 结合测试设备的使用类型, 设备管理人员在本院的计算机网络内建立设备计量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测量范围、及准确度、生产名称、出厂编号、购入日期、管理编号、计量周期、计量部门、末次计量时间、下次计量时间、所在部门和保管人员等。设备计量管理台账是计量管理人员常用, 也是必备的管理工具。通过它可以使管理人员对所有设备的现行计量情况一目了然。为实行全面、动态的计量管理提供依据。使仪器设备的所有相关信息可通过网络轻松查询。

3 编制科学有效的设备周期检定计划

一个科学有效的周期检定计划, 不仅能按规定要求完成设备检定工作, 而且可以使设备在用时间得到最大程度地满足, 同时也能有效地节约检定费用, 降低检定成本。因此, 检定计划的编制应结合设备检定规程的要求、设备自身质量和稳定性、设备使用频次、设备处置的环境条件、测量对象准确度以及设备使用要求等内容来进行。每月按计划要求送到具有法定计量机构或能够证明是有资格、有校准能力并满足溯源性的实验室进行计量校准。

4 校准/计量证书结果确认

计量管理员在收到计量证书的一周时间内及时将证书给相关部门的技术负责人进行确认, 技术负责人应对校准/计量证书结果是否符合该使用设备检验项目相应的检验标准要求进行评价确认, 评价人员对评价结果负责并在相应记录中签字确认。以确保确认时效性, 当确认为结果为准用或不合格时, 评价人员应及时向设备管理人员反馈沟通.采取相应调整措施, 如报修、停用、降级使用, 证书确认后, 设备管理员根据确认结果在仪器设备上张贴计量标识.仪器设备量值溯源状态标识分为三类:合格证 (绿色) 、准用证 (黄色) 、停用证 (红色) 。对未按计划计量并超过计量日期的仪器设备及时黏贴停用标识, 以防止超期未检的仪器设备投入使用。

5 设备共享提高设备使用率

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 减少设备闲置和重复购买, 降低成本, 对一些通用的计量设备进行资源共享, 统一管理和登记使用管理以提高设备使用率.对精密贵重仪器必须编写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计划并放在仪器设备附近的适当位置, 同时操作人员及保管人员必须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以减少精贵仪器因误动作引起的损坏.坚持做好精贵仪器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如按期加油、通电、除尘等, 使设备始终处于功能完好和精度正常的状态, 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6 计量设备状况的监督管理

期间核查为维持仪器设备计量状态的可信度, 在仪器设备计量周期期间对仪器设备的计量性能需进行期间核查。设备使用部门根据仪器使用的频率、使用的环境、使用的设备性能等因数确定需要核查的设备, 设备管理员每年年初制定好核查计划, 核查计划包括仪器名称、管理编号、核查人员、核查时间等内容.核查计划由使用部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核查频率一般为两次计量时间期中进行.当发现期间核查计量状态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时, 使用部门应查明原因, 必要时还应将设备送到计量部门进行计量.同时建立设备日常抽查制度, 使设备始终处于稳定、有效的合格状态, 抽查内容包括:设备计量是否有有效的管理标志、日常使用和维护保养有无使用记录, 设备有无编写操作规程, 使用人员是否有经过操作培训等。

7 结语

综上所述, 检测机构所从事的检测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很多因素, 其中“测量的溯源性和校准”是重要因素之一。做好仪器设备计量管理工作, 不仅需要管理者的重视、组织、协调, 而且需要各方面相关人员的支持。只有不断加强完善仪器设备量値溯源管理, 才能使设备计量管理工作的实效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也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完整、准确, 提高工作效率, 才能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社会公信力和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的优化途径 篇3

【摘 要】仪器设备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分析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建立科学、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优化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设备清查 设备管理 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16-03

伴随高职院校向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转化,投入了大量的仪器设备,设备管理工作也将愈加复杂和繁重,问题也会不断增加。因此,需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优化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收集了解同类院校仪器设备管理情况,结合仪器设备清查工作现状,就仪器设备全过程管理进行剖析,探讨仪器设备管理优化途径。

一、高职院校仪器设备清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仪器设备管理机制不协调

在仪器设备采购、入库、使用、调拨、处置等日常管理工作衔接中,有些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存在多部门分块管理的格局,如把仪器设备管理归属于现代教育技术部门、教务处、财务处、后勤处、科研处,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统一管理权限以统筹管理院校仪器设备的院校不多。

(二)缺乏科学的采购论证、重购轻用

教学仪器设备采购不是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而是单纯地追求仪器设备的高尖精、多而全;存在纯粹为特定比赛而临时性购买的仪器设备、因缺少配套辅助材料或是未经科学论证要求采购一些贵重仪器设备,配置不尽合理等原因,最终造成部分教学仪器设备长期闲置,利用效率不高,从而导致教学资源浪费。

(三)重用轻管,管理不善

仪器设备管理意识缺乏、重用轻管。一些设备使用部门的仪器设备工作管理思想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如未办理调拨手续,设备使用部门之间随意调换;有些新仪器设备(含受赠和利用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或经改装、拼装、自制而进行教学使用;不及时办理入库手续;还有些仪器设备因损坏老化未及时报废,随意乱放、丢弃仪器设备,未做好仪器设备保管和爱护工作,甚至出现自行处置仪器设备,给仪器设备的后续管理造成紊乱,产生仪器设备清查无效的工作量。

仪器设备的账、物、卡、牌不对应。院校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设备管理人员有限,加上设备使用部门不同程度有“重用轻管”思想,造成仪器设备账上的信息不及时更新,新购置的仪器设备不办理入库和完成粘贴标签条码而投入使用,导致在开展仪器设备清查存在许多困难,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实不符的现象。

一些教学仪器设备存在难入账管理的现象。为降低办学成本,满足专业训练教学特殊性,通过自制、组装、拼装、拆装仪器设备。基于这些仪器设备采购的特殊性,难以确定价格和其他信息,不入库管理。在仪器设备清查中发现有物无账的现象。

(四)陈旧、无形损耗的仪器设备较多,维修费用相对较高

仪器设备有的已陈旧、已损坏,有些因满足不了教学需要或长期使用达到了报废期,但不及时进行报废,盲目采购利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等常年搁置或露天堆砌,有的甚至已不见踪迹。

仪器设备在使用期间会发生多次维修。由于院校的设备管理人员并非专业维修保养人员,他们只具备看管职能,维修时只能求助厂商,费用都由厂家说了算,维修费用相对较高。

(五)分工不明确,人员管理不到位

有些院校受到人员编制以及资金成本等方面的制约,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和实训室管理人员受重视度低,待遇偏低,导致部分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管理职责缺失,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兼职设备管理员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兼职管理部门仪器设备,工作量大,缺乏责任心,对仪器设备的胡乱使用导致仪器设备的贬值,甚至过早报废。

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使用单机版的仪器设备管理软件,有些院校使用的还是简单的Excel表格,甚至是利用纸质方式进行仪器设备管理,由于是单机管理,设备职能部门主要精力集中于仪器设备账面管理,难深入到仪器设备的实际管理中,而二级管理部门的兼职管理员无法参与到仪器设备信息的管理中去,双方沟通不及时、信息的不及时更新也造成仪器设备账零乱、无法真正反映该院校的仪器设备真实情况。

二、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优化途径

(一)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体系建设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理顺仪器设备管理关系,成立院级专职的设备管理部门,整合仪器设备采购、调拨、维修、报废处置等管理工作。院校仪器设备管理要推行三级管理,配备精干高效的三大类设备管理人员:一是院级专职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人员;二是各系部设备全面管理人员;三是系部下设的实训中心(室)具体管理的专兼职设备人员。造就一支由院、系、(实验)室三级部门组成的专兼职设备管理队伍。要形成以设备职能部门为主的各级专业管理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级管理制度。强化分级管理的责任意识,逐级落实责任,切实建立分管领导全面负责,部门主要负责人负总责,设备管理员具体管理的责任体系。

2.职权分工,明确职责。院校设备职能部门代表院校,行使以“供、控”为主管理职权,履行管理义务。制定各类管理制度;建立仪器设备一级总台账;进行实物验收、入库;开展清产核资,办理报废仪器设备的内部审批手续,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对仪器设备安全使用情况不定期检查;指导二级部门的管理工作,全面行使实物形态管理职权。

系部的二级管理,以“管”为主,负责本系部的仪器设备全面管理。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拟定本系部仪器设备配置计划,做好系部仪器设备的建账和仪器设备档案管理,配备工作人员,明确管理责任。同时要加强三级管理员的建设,强化他们的管理职能和辐射功能,带动全员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并不定期检查操作、使用、维护以及保养情况; 同时负责本部门闲置仪器设备的开发利用。

实训中心(室)作为三级管理,以“理”为主,建立三级管理分户台账,对本实训中心(室)使用的仪器设备具体日常管理,负责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

3.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动员所有设备管理及使用的相关人员和部门或岗位都参与进来,建立自上而下的全员仪器设备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制,形成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严控采购源头

1.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根据相关的政策规定,通过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的制度机制,理顺仪器设备的管理程序,为院校全过程的仪器设备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加强仪器设备的预算管理和仪器设备购置的审批程序。为了防止仪器设备无效购置或重复购置,应加强对仪器设备申报计划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第一,仪器设备的购置应严格按规定和审批请购,按需采购,尤其是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二,要打破教学仪器设备条块分割、封闭管理的格局,搭建院内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平台,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避免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仪器设备占有局面。

(三)重视仪器设备日常管理,规范仪器设备使用管理

应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管理基础工作,防止仪器设备管理的“前清后乱”,巩固仪器设备清查成果,明确责任,加强仪器设备监管。

1.做好仪器设备入库管理工作。设备职能部门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把好验收、入账关,仪器设备粘贴标签工作反复认真核对,仪器设备信息清楚无误,手续齐全,数据准确。

针对院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等,不宜再继续采用“有物无账”的管理方式,可采取另外建账的方式,对这些仪器设备进行细化管理,确保在购置仪器设备的原材料或配件时,严格按照相关采购制度,规范采购流程,自制、组装等性质的仪器设备应及时到设备职能部门做好登记和备案工作,使设备职能部门及财务处等相关部门做好账账、账物和账实相符工作。

2.做好仪器设备对接管理工作。各使用部门对于赠送、科研项目的仪器设备,需调拨、报废,或发生外借、丢失、被盗等,应在设备职能部门进行备案,办理相关手续,及时做好对接工作,避免仪器设备管理脱节,出现盘亏盘盈现象。

3.做好闲置仪器设备的调剂,共享实训建设工作。设备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闲置仪器设备的调剂工作,应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桥梁作用,收集仪器设备余缺方面的信息,针对实训的需求情况,做好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调剂余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减轻管理上的负担和维护上的压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4.做好仪器设备的报废管理工作。符合报废条件的仪器设备,应由设备职能部门组织技术鉴定,不能修复的要履行报废审批手续后处理。

设备职能部门应最大化地利用仪器设备的功用,对报废仪器设备可利用的零部件要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做到物尽其用。对高职院校而言,可通过以下途径对仪器设备报废的再开发利用:一是供学生拆装实习,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二是由专业教师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利用仪器设备在科研的剩余价值;三是将尚有使用价值的仪器设备捐献,提升拟淘汰仪器设备的社会效益。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

1.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意识。院校中不论设备管理部门,还是使用部门,都要加强管理政策法规和制度的学习宣传,强化教职工管理意识,改变过去“重购置、轻管理、轻效益”的认识,从部门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2.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培训,增强仪器设备管理责任。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政策性、业务性较强。设备职能部门要定期组织对各部门设备管理人员培训,普及仪器设备管理政策法规和制度,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强化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效益意识、安全意识和资源共享意识及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意识,这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设备使用部门和设备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增强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五)积极推行基于网络版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

高职院校仪器设备管理使用日趋成熟的网络版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可让二级管理部门兼职管理员真正参与到仪器设备信息的管理中去,强化院校设备管理队伍的服务建设,依靠兼职设备管理员及时输入详细的仪器设备信息,对仪器设备的变动可以第一时间进行修改,提高了仪器设备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工作效率,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真正的实现对仪器设备的全面管理和有效利用,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六)定期或不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盘存

在做好日常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下,还需定期或不定期对院校的仪器设备进行盘存,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加强仪器设备的宏观管理。各部门都要协同做好仪器设备的清查工作,统计未贴标签、盘亏盘盈、待报废仪器设备情况等。完善仪器设备清查后的工作,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明具体原因进行处理,促进院校仪器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切实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

仪器设备管理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工作。高职院校在走内涵发展道路上,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优化仪器设备管理体系,通过以人为本来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才队伍。下真功夫去抓仪器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建设和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改革提升仪器设备管理水平,促进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尹红梅,李峰.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和创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2)

[2]周丽.转变设备管理思想 提升实验室设备管理水平[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7)

[3]王战琦.更新设备管理观念,拓展设备管理模式[J].仪器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6)

[4]臧寿鸿,孙铭媚.探索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方法[J].高校讲坛,2012(19)

[5]叶祥盛,宗虹.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仪器利用率[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2)

【作者简介】韩海燕(1965-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经济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宣 云(1984-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研发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篇4

一、目的规范研发中心仪器设备等资产的管理,确保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有效满足生产需求,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研发中心实验室的所有仪器仪表设备

三、职责

各实验室归口管理人

四、内容

1、仪器设备申购

1.1、研发中心所有的仪器设备申购需要先汇总到测试部,由测试部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汇总,避免出现采购品牌不兼容,浪费资源等现象,达到仪器设备可以共用、同时也可以借用,之后由测试部统一填写申请。

1.2、测试部填写申请电子流进行申购时,需对申购资产名称、规格、建议品牌、建议厂家、建议价格、数量、使用效果到位时间等提出要求。同时在领导审批前,由采购部提前介入,搜集不同信息,进行价格谈判,谈妥以后领导审批签字。

2、仪器设备点检

2.1、负责仪器设备维护点检的人员必须按时按质按量(严格按照仪器点检规定项目)完成点检工作,不允许不点检只填表或平时不点检到月底补表等现象发生。

2.2、在点检过程中发现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时必须及时上报并通知实验室管理人员确认。

2.3、点检人员必须对各自点检的仪器设备进行保管(如:工作状况、记录情况、校准有效期、存放状态等)。

2.4、每天中午最后一个走的人员必须要关灯、关仪器并锁门后才能离开;每天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员必须检查电脑、仪器设备电源的关闭情况和5S整理情况并关灯锁门后才能离开。

2.5、设备技术员每月最后一日应对部门资产进行盘点,每月的第一天对前一月的的仪器使用情况及异常公布。

3、仪器使用

3.1、仪器使用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3.2、使用仪器人员必须按时填写“设备状态牌”和“仪器运行记录表”。

3.3、仪器使用人员在用完仪器后(在没有人接手使用的情况下)必须关闭仪器及电源,并做好5S清理工作。

3.4、在实验室搬动仪器的,使用完后一定要将仪器放回原处(如:电源、电池或电池盒、负载、测试线等)。

3.5、仪器使用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仪器异常必须通知实验管理人员或上报。

4、报废

对于无法使用和维修的资产报废,依据《固定资产管理程序》处理。

五、处罚

1、研发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划分责任区域。如果其中一个区域的仪

器、设备电源未关闭,则由综合管理部根据区域的划分对责任部门员工处以每人20元的罚款。

2、仪器设备人为损坏的,由当事人直接承担相应责任与处罚。

3、桌面凌乱,零器件归类不清,每个人给予50元/次的处罚。

4、开启设备仪器没有接地线,同样每个人给予50元/次的处罚。

5、没有穿拖鞋和防静电衣服进出实验室的,按照行政管理部相关制度执行。

研发中心

仪器设备管理维护制度 篇5

一、实行专机专责制度或包机制度,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块块仪表有人负责。

二、所有设备都要有维护保养规程,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人员要达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保养、会排除故障)。实行操作合格证制度,无证者不准上岗操作。

三、认真执行设备润滑制度,坚持五定(定质、定量、定时、定点、定期对润滑部位清洗换油)和三级过滤(向固定油桶经过滤、由油桶向油壶装油经过过滤,由油壶加入到加油点经过过滤),保证油质、工具清洁好用,润滑效果良好。

四、操作工人对本岗位范围内的设备管道、仪表盘、支架、地面等应保持整洁、油漆、保温完整,加强静密封点的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泄漏率,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生产。

五、备用设备应处于良好状态,停用、闲置设备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加强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的管理,对于传动设备要定期进行盘车和切换,使所有备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六、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1.严格按操作程序与规定步骤进行设备的启动与停车,做到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反复检查,停车后妥善处理。

2.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执行五字操作法(听、摸、查、看、闻),定时定点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

3.认真填写运行记录,发现设备缺陷能处理的应主动进行消除,脏、松、缺、乱、漏等举手之劳可以解决的问题,应随时在检查中进行解决。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实行十交五不接。十交即:交任务、交指标、交原料、交操作指标、交质量、交问题、交经验、交工具、交安全卫生、交记录;五不接即:设备润滑不好不接、工具不全不接、操作情况交待不清不接、记录不全不接、卫生不好不接。交接双方要在现场逐项交接,在操作日记上正式签字。

七、生产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不正常情况,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发现特殊响声、振动、漏气、火花等紧急情况,应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车,并上报和通知值班长及有关岗位,不弄清原因不得盲目开车。已处理和未处理的缺陷记录运行记录本上,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八、厂房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基础、处管道及支架,应有专人经常维护,保持完整,定期检测。采取防潮、防汛、防冻、防尘、防腐蚀措施。设备管道的仪表和安全装置要齐全好用,定期进行检查和调整。

手术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篇6

(2)手术室负责常规手术器械订购,购置专科特殊器械应先由专科提出意见,经与手术室共同商榷后再购买。

(3)建立手术器械专柜,按专科进行分类放置,专人管理。

(4)手术器械包按手术所需进行器械组合,建立手术器械清点本便于清点,避免丢失。

(5)器械护士术前一天根据手术通知单准备常用及特殊专用器械。

(6)严禁将手术器械拿出手术室或私自挪为他用或更换。本院医生、进修医生、实习医生不许私自携带手术器械在手术室使用。

(7)手术器械使用后擦干血迹,检查完整性后送往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

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 篇7

(一) 管理制度不健全, 规范管理缺乏制度保障

许多高校仍未建立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在设备购置、使用和报废等环节发生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比如, 在购置设备时, 出现一些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程序操作, 违规问题严重。在设备使用过程, 没有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核对, 账目混乱, 严重出现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

(二) 重复投资, 使用效率低, 粗放管理大行其道

近年来, 高校大规模扩招, 产生了许多新学科和新专业, 出现了一些学科交叉、专业交叉和课程交叉的现象, 各院系为了应付教学评估, 作计划, 找资金, 大量购置实验设备, 给每个实验室都配置足够的设备, 造成整个学校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同时, 由于各个实验室之间相对独立, 实验项目少, 实验教学任务有限, 一个学期只上几节实验教学课, 设备形同虚设, 利用率低。

(三) 产权管理松弛, 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 很多高校都兴办科技园、后勤集团等校办产业, 在实施过程中, 都投入了大量的仪器设备, 或随意将一些仪器设备转移、划拨给企业单位。由于产权不清, 又不实施有偿使用,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 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效率低下

许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还是采用账薄式手工操作。这种运作方法, 根本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和变更等信息的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收集和分析, 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

(五) 管理人员能力较差, 服务水平低

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或进口设备换代快, 性能复杂, 很多实验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设备的使用, 造成很多涉及新知识新技术的实验课程不能开设, 影响了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维护专业人员不足, 实验室常常出现需要维护的设备而没有及时维修, 造成大量堆积的现象。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设备的维护知识, 又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 常常造成设备因一些小问题不能正常使用, 严重影响正常教学。

二、强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 完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

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体制。

高校应按照统一领导, 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 实行资产管理部门, 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使用单位的三个层次管理体制。成立学校资产管理处, 代表学校对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管理, 为校级管理层次;第二层次是设备管理部门, 行使设备管理职责。负责制定仪器设备的添置计划、购置、调剂和报废等工作, 建立设备资料档案, 实施总体管理;第三层次是设备使用部门, 具体负责本单位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等工作, 负责建立固定资产分户帐、低值仪器分户账, 建立本单位设备的资料档案。负责设备的登记、统计、审核, 填报统计报表, 反映所管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变动情况。负责各种凭证保管, 做到账、物、卡相符。

2. 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

成立设备管理监督领导小组, 具体工作由审计部门负责。主要职责是:检查有关管理人员对法律、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审计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价格、数量, 参与设备采购招标投标活动;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动、报废和处置, 审计监督设备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的情况。

(二)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强化设备管理工作

高校应在仪器设备申请、审批、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方面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 对设备管理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设备购置计划制度。根据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规划, 合理制定设备的购置方案, 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报告, 组织专家及学校有关人员进行论证, 科学制定采购计划;二是建立设备购置制度。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 统一采购, 按照《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并保证设备质量;三是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学校应建立技术档案, 按其使用目的、设备性能和实验课程内容等进行分类和登记。加强设备产权管理, 实行有偿使用, 保证设备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定期对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查, 对精度和性能降低的, 要及时进行维护;四是建立设备调剂制度。对于长期闲置或效益较低的设备, 应做好调剂工作, 根据各实验室的需求, 对设备进行适当调整, 充分利用设备;五是建立设备报废制度。做好申请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 规范设备报废管理行为,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收回报废设备的残值, 按照《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 统一纳入学校年度设备经费, 统一安排使用。

(三) 创新管理方式, 实行计算机管理

1. 实行资料档案计算机化管理。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分类及编号》目录, 把学校设备统一分类, 统一编号, 将其输入计算机, 实行统一管理。并对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金额、分布及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汇总, 按管理层次逐级上报统计数据, 实现动态管理。

2. 加强原始资料管理。

原始资料包括专家论证意见书、审批文件、购销合同书、涉外协议书、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保养维修登记、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操作手册、合格证书等材料, 应按规定进行分类和编目, 统一管理, 以纸质形式进行保存。同时, 对一些重要的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并保存于计算机中作为计算机化管理的重要资料。

3. 加强网络建设。

利用校园网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可用机时、日程安排、收费标准等输入网络。其作用是, 设备计划部门通过网络获得各使用单位的设备占用和使用效益信息, 及时进行计划调整, 避免设备重复购置;可以开发闲置或待报废设备的再利用价值;为校内、校际或社会用户能充分利用设备提供方便。

(四)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设备效益

资源共享是提高仪器设备效益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重视发挥设备效益, 特别是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一是建设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从事设计性、综合性及研究性实验和发明、制作和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二是做好校内调剂。各个实验室应在设备管理部门协调下, 加强交流, 实现校内设备资源共享。学校对内教学使用的仪器设备一般不收费, 科研使用的设备可收取部分机时费;三是加强校际之间交流。应加强区域内各高校之间的联系, 实现高校之间设备共享。按有关规定收取使用补偿费, 实施有偿使用;四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加强与社会科研单位交流, 为高端科研部门提供精密仪器设备, 共享设备, 实施有偿服务。所收经费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按有关规定返还实验室使用。

(五) 加强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应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 业务能力强, 人员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 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提高政治素质。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 如《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和《对外贸易法》, 提高管理人员法律意识, 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学习, 掌握设备采购技巧, 合同签订方法, 涉外税务知识, 财税账务处理, 并了解各学科各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和用途等;三是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如讲座、论坛、相关专业调查研究等活动, 以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陆宝忠.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财会通讯, 2007, (6) .

[2]周琼英.高校设备管理网络化控告[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

浅谈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与共享① 篇8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 管理 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205-01

1 前言

随着高校教育与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国家对高校投入的增大,高校的教学科研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一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的硬件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与此不协调的是,仪器设备资源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的问题,设备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共享的现象大量存在[1]。

我校分析测试中心自与环境监测中心合署以来,成为学校大型精密仪器共享服务平台,面向全校农、工、理科学院的教学科研提供分析测试服务。然而,由于尚未建立成熟的管理与共享体制,仪器设备的效益较低等问题仍旧存在。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共享,提高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使其充分发挥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已在广大教师和管理部门中达成共识,而“怎么做”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中,已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发展学科水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仪器设备,我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实验室仪器装备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截止到2010年底,中心现有约1500万元的仪器设备100多台套,其中大型精密仪器约20台(套)。快速增长的仪器设备使我校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先进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中心尚缺乏成熟有效的管理与资源共享机制,大型仪器设备还存在一些管理和使用上的问题,简述如下。

(1)使用方向较单一,资源共享程度较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突出;

(2)教学任务较少,利用率低;

(3)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维修和保养跟不上;

(4)无法实现专人专机管理;

(5)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3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共享机制的建设内容

建立有效可行的开放式管理机制,实行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就是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和资源优势,提高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2]。

3.1 建立共享管理机制,实现共享平台的信息化

为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可利用网络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系统”,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全部进入信息系统平台,设备的查询、介绍、运行状态、预约全部通过网上进行,鼓励广大师生设备共享使用首选网上预约,加强对设备共享共用情况的监控。平台的建立,可扩大仪器设备的开放范围,减少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现象,优化学校的投资效益,做到仪器设备信息公开化、开放管理规范化、仪器设备使用高效化[3]。

3.2 设立开放共享基金,加强仪器设备日常管理

支持科研课题,鼓励教师、科研人员使用大型仪器设备,避免一些研究项目因无力支付测试费用而无法完成,可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基金,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并明确基金的资助范围、使用方式等,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创建良好环境。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3.3 严格保养维修制度,建立管理技术档案

大型仪器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是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型仪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部分零部件需进行更换或维修,这就需要详细记载各种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时间和维修项目,进行及时的维修和更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及危险。因此,大型仪器设备在使用中必须指定专人保管,负责随机资料、图纸等技术资料保管、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监督仪器的使用。保管人员需具备一定的素质和相当的专业技术,对所维修的仪器相当了解。

3.4 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建立效益评价与考核体系

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需要一支高技术、高素质的队伍。设备的功能开发与利用、实验技术的研究与探索、高水平服务的提供等,都需要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4]。分析测试中心现仅有13人,远远还达不到要求,建议不断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以便实现仪器设备的有效管理。

制定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办法,建立一套详细的考核标准,每年定期对各单位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效益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内容可包括:仪器设备资源的利用率高低情况;人才培养情况;科研成果情况;服务效益情况;功能开发与技术提升情况等。要细化评估观测点,定性、定量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绩效评估,对使用和开放效果好的进行奖励;对大型设备使用和运行情况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单位,要进行批评与整改。

参考文献

[1]陳静,匡健,朱竹.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63~65.

[2]刘慧.浅论高校仪器设备资源共享[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8):68~70.

[3]贾延江.医科院校实验耗材供应网络化管理系统[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7,19(4):34~36.

测量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篇9

1、实验仪器设备统一办理固定资产卡、建账,在实物验收合格后办理领用、借用手续。

2、对于新购置的.仪器设备的验收,有中心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实物验收。一般设备到货后三天内完成验收工作,并作好验收记录,填写验收单。

3、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建立岗位责任制。对于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要制定操作规程,要有专人负责使用和维修保养,并建立相应制度。对上机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

4、北校区、南校区实验室管理人员,对所管仪器设备负有全部保管责任,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准私自使用、移动和调换。未经中心同意及办理相关手续,任何人(包括各级领导)均不得出借或调走仪器设备。

5、实验室要严格安全制度,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等四防工作。根据仪器设备得不同性质要求,分别做好防尘、防潮、防热、防冻、防震、防锈等工作。

6、加强仪器设备的修养和保养工作,一般仪器应做到随时保养和维修,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做到精心维护和检测,防止事故发生。

7、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潜力,提高利用率,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科研实用的前提下,提倡实验室之间互通有无、互相协作。借用要按规定办理借用手续,并及时归还,若有损坏应负责修复或赔偿。

8、仪器设备的使用在完成实验教学的前提下,积极参加交际、地区协作,对外开展技术服务。

9、制定相应的仪器设备报废制度。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申请报废:

1)使用期限已超过耐用期,确实已丧失功能无使用价值的仪器设备;

2)确因质量低劣或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修复价值昂贵没有修复价值的仪器设备。

3)过期、淘汰的仪器设备,已经不符合现时测绘实验开展的仪器设备,失去现时使用价值。

仪器设备报废程序:由分管实验室填写报废申请单,经中心三人小组通过鉴定,报分管院长同意,上报教务处实管科批准、备案。

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篇10

一、仪器设备的配备与采购

根据检测工作的需求配备能进行准确检测的设备,如需新购设备,由检测室提出技术要求,分管领导审核,报所长批准,并在购入时验收,具体按《服务供应品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二、仪器设备的使用

1)检测人员在操作仪器设备前后匀应检查其状态和环境条件并记录。

2)检测人员应持有上岗证,按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程序使用。

3)检测人员在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现设备不正常时,应及时向室主任报告并协助排除故障。

三、仪器设备的状态

1)所有在用仪器设备应用“三色标识”表明其受控及校准状态,标识上注明仪器设备编号、校准日期、有效期、校准单位。

2)所用仪器设备均规定专人保管保养,定期维护并认真填写设备维护记录,确保仪器设备功能正常。

3)设备管理员负责建立仪器设备台帐及仪器设备一览表等。

四、仪器设备的检定

1)新购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质保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检定周期和运行状况制定 “仪器设备检定一览表”。

3)仪器设备的检定由质保部组织实施。

4)检定合格证书和设备技术资料由设备管理员建档并归档保管。

五、仪器设备的报废

设备仪器管理制度 篇11

【 关键词 】高校 仪器设备 信息化管理

高校仪器设备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是衡量高校办学综合实力及其规模的重要标准。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扩建,原有的资产设备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高校积极筹措资金,大幅增加对于资产设备的投入。因此,如何规划和管理高校资产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形成一个与信息时代发展、高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仪器设备模式和结构,成为高校面临的新问题。

一、当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管理观念的制约。

我国高校购置仪器设备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而政府拨款的无偿性容易产生仪器设备投入的盲目性,人们对仪器设备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在高校内部,各院系从方便使用等自己的利益出发,追求小而全的模式,不愿共享,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管理部门缺少从内部调剂考虑的思路,加上没有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和效益评估机制,往往使一校之内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特别是教学、科研用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高新技术发展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仪器设备淘汰更新快,如果不提高早期使用率,就会造成隐形浪费,导致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下。

第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看似简单、技术含量低,实际上是一项复杂、困难的工程,做好仪器设备管理不仅需要管理学、运筹学方面知识,还需要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当前,大多数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员都是兼职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关知识基础底子薄,缺乏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系统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工作中难以找到有力的切入点。提供的仪器设备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得不到保证。一次集中大量的数据录入,容易发生信息录入出错,造成账面信息与实物信息相差甚远。

第三,仪器设备管理缺乏系统化的计划。

滞后仪器设备长期闲置、账外仪器设备损失浪费严重。在学校设备数量增加的同时,由于制度、管理方面的原因,出现了账外资产现象。资产管理部门无法对账外资产实行监管,此类资产的使用、维护也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保障。随意使用、处置、个人非法占有等现象大量存在,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和流失。还有很多仪器设备长期闲置或者一年也使用不了一两次,一些性能尚好却无法适应学科发展需求的仪器设备大量闲置,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网络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仪器设备信息网络化管理就是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建立全校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对仪器设备从购置、验收、使用、调配到毁损报废整个寿命周期实行实时控制和动态控制,全面掌握仪器设备的存量、结构、效用和状态,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仪器设备管理机制。仪器设备信息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用网络化管理,设备使用信息非常直观。

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中,之所以造成仪器设备重复、闲置、浪费等现象,原因是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使用部门互相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所造成的。而使用网络化管理后,通过上网查询,学校仪器设备设备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不但可以知道每一台设备的名称、编号、数量,而且还可以知道该设备目前是否正在使用、在何处使用以及使用者的联系方式等信息可尽一目了然。

第二,网络管理的时效性。

在每学年所进行的大量仪器设备数据的统计、资料的整理等工作是资产管理人员比较费时、费事的一项工作,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这种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而实现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后,资产管理人员无须在这方面的工作上投入很大的精力。数据统计是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而网络的发展让大量数据的短期汇总和专项统计成为可能。资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广布的下行节点,在汇总上行信息的同时,有针对性、分时段的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专项统计,所有的数据统计信息都由专业的资产管理软件自动完成,而且可生成详细的统计报表。大量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和精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大型教学仪器设备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的优势。

实行资产网络化管理后,将各单位资产账目予以公开,以便于设备主管部门进行调配,同时其他高校在网上也可以查询,如有满足需要且未使用的设备也可以申请租赁,既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又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为学校创收,防止了资产的浪费,使其物尽所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三、信息化网络管理环境下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措施

1、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健全设备仪器管理体制。

按照2004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2003 - 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34条指出,要“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高校制度”。什么是现代高校制度? 现代高校制度是以政府、社会和学校三者责、权、利的明确界定为前提,以高等学校的法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整体设计与系统安排的高校制度。相应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必须以经营观念转变和管理意识的强化为前提,必须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为出发点,必须加强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必须有一个主体,有一个垂直管理的流程,多头管理必定会造成职责不清、政出多门,在管理体制上带来混乱。所以按照“现代高校制度”的总体要求,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必须是一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

2、加强信息管理中的技术创新。

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必须以管理技术的创新为依托,目前市面上所能够利用的高校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各院系、各部门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流动和沟通。但是,仪器设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

(1)借鉴超市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条形码技术将资产管理彻底的从以前的管账变为管物,资产盘点时不再是拿帐对物,而是用条码识别器扫描、存储贴在实物上独立的条形码信息,这样将会使资产盘点工作便捷、高效,同时还能避免重复盘点或错盘。读入条码结束后,将条码识别器与计算机相连接,可迅速地获得资产的实际情况。

(2)借鉴图书管理的RFID防盗模式将贵重仪器、重点实验室列入保护范围之内,将消磁、防盗功能列入到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功能模块之中,彻底杜绝资产遗失。

四、结束语

仪器设备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实现将有利于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有利于减少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降低仪器设备的流失;有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也将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 徐海峰.高校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15)

[2] 汪锡鑫. 高校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09(07)

[3] 赖芸. 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23)

[4] 丛蕾,郝伟,刘平.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设备管理效益[J]. 实验室科学. 2008(04)

[5] 王承明.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 农业网络信息. 2008(05)[6] 苏晓舟,罗国灵,钟蝶娴. 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J]. 现代医院. 2007(09)

上一篇:财务审计管理制度下一篇:公主岭市兴隆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大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