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变电流有效值》课堂教学反思(精选9篇)
问题1:在四分之一个周期内,交变电流的平均电动势是多大?
从平均的含义上引导学生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解平均电动势。建立平均值的概念。通过求解四分之
一、半个和一个周期的平均值,体会平均值是和时间有关的,不同的时间段平均值不一样。
问题2:在一个周期内,电阻上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在学生思考过后通过几个小问题递进:
(1)在此过程中能否使用恒定电流公式
(2)能不能利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值求解电热。
利用一个周期这一特殊时间段上的分析:在一个周期内平均电流为零,而产生的热量显然不为零。从而得出不能利用平均值求解热量的结论,进而引入“有效值”的概念,完成引入“有效值”的必要性分析。通过阅读课本,建立“有效值”的概念。
问题3:如何求解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通过剖析“有效值”的概念,理解其中的等效替代思想后,就建立的求解“有效值”的基本思想:求出交变电流在这段时间上的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再回带到恒定电流公式中求解有效值。
在应用阶段,通过不同的例题强化这样的思想。
例1是矩形波,学生通过分段可以将交变电流转化为恒定电流,从而完成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热量的求解。再完成有效值的求解。
例2 是正弦波形,很显然分段解决不了问题。这里需要微元分割处理,化一般为特殊,再次强调微元思想的意义和作用。顺势利用数学的积分方式给出有效值处理的一般表达式,同时给出平均值的数学表达式,通过数学表达方式的不同强化有效值和平均值的区别。
一、教材分析
选自选修3-2第5.2节《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内容。学习了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对交变电流的定量描述问题进一步学习,以利用这些物理量描述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是研究交变电流变化规律的基础和前提。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用函数表达式和图像描述交变电流,测算其峰值和有效值”。教材是这样来处理的:首先,学生应该能从数学角度进一步认识交变电流的周期性;然后,通过有效值的分析和计算再一次体会等效代替法在物理学科的应用;最后,通过一些拓展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圆周运动知识时,学生对周期性变化规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另外,他们对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与匀速圆周运动相关物理量的联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交变电流的“四值”的物理意义容易混淆,“四值”的应用更容易张冠李戴。应让学生通过定义细致区分其物理意义上的差别,通过实例辨析其适用范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以及它们与转子角速度ω的关系。②.知道交变电流和电压的最大值、瞬时值、有效值等及其关系。③.知道我国供电线路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
2、过程与方法
①.用等效的方法得出描述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②.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图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的学习,体会描述复杂事物的复杂性,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和认识事物的态度。
②.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交变电流知识,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周期、频率的概念,有效值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有效值的概念和计算
五、教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小灯泡、手摇交流发电机模型、多媒体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法
七、课型:新授课
第 1页 /共 5页
八、教学过程
㈠、引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线圈中会产生正弦交流电。
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线圈转动的截面图其中线圈长abl1,宽adl2,角速度为
[师问] 如何描述线圈中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呢?
[生答] ⑴、公式法:从中性面开始计时,l2 e2Bl1SintEmSint ⑵、图象法: 如图所示
[师问] 试确定t0、t1、t2、t3、t4时刻,图象坐标与线圈转动位置的对应关系? [生答] t0、t1、t2、t3、t4线圈转过的角度分别为:0、3、、、2。
22[教师指出] 线圈转动一整圈,交变电流就完成一个周期性变化。这说明,线圈转动速度越快,交变电流周期性变化的越快。交变电流与恒定电流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用那些量来描述交变电流呢?
㈡、揭示与强化
首先考虑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交变电流变化的快慢呢?
1、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
交变电流跟别的周期性过程一样,是用周期或频率来表示变化快慢的。(1)周期:我们把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叫做交变电流的周期。周期用T表示,单位是s。
(2)频率:交变电流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交变电流的频率。频率用f表示,单位是Hz。
(3)周期和频率的关系是:T11或f fT[说明]① 我国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用的交变电流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0次。② 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跟发电机转子的角速度有关。越大,周期越短、频率越高。
[演示实验] 把小灯泡接在手摇交流发电机模型的输出端。当转子的转速由小增大
第 2页 /共 5页
时,我们看到,小灯泡发光的闪烁频率也由小增大,当转子的转速大到一定程度,由于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变化太快,由于人眼存在视觉暂留的缘故,所以眼睛已不能分辨灯光的闪烁。这就是为什么照明电是交变电流,而电灯亮时看不见一闪一闪的原因。
2、交变电流的峰值和有效值
(1)交变电流峰值(Im、Em、Um):指交变电流各个参量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值。表示交变电流的强弱或电压的高低。实际中需要考虑。
例如:电容器接在交流电路中,应需要知道交变电压的最大值,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应高于交变电压的最大值,否则电容器有可能被击穿。
(2)交变电流有效值(I、E、U):
[思考与讨论] 如图所示的电流通过一个R=1Ω的电阻,它不是恒定电流。
(a)、怎样计算通电1s内电阻R中产生的热量? 解析:图象反映的交变电流可以分为4段。前半个周期中,0—0.2S内,可看成电流大小为1A的恒定电流,0.2S—0.5S内,可看成电流大小为2A的恒定电流.后半个周期的电流与前半个周期方向相反,但产生热量相同。
则交流电的热量: Q
(b)如果有一个大小、方向都不变的恒定电流通过电阻R,也能在1s内产生同样的热,这个电流是多大?
恒定电流的热量:
[教师指出] 1)有效值:(抓三个相同)让交流与恒定电流通过相同的电阻,如果它们在一个周期内内产生的热量相等,把恒定电流的值叫做这个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2)正弦交流电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
1(I12Rt1I22Rt2)2(1210.22210.3)2J2.8JQ2Q1I2Rt2.8JI2.8A1.7A11第 3页 /共 5页
[说明] ①交流用电设备上所标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是有效值;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的示数是有效值;交变电流的数值在无特别说明时都是指有效值。
②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引入有效值的的概念便于把处理恒定电流的一些方法拓展到交流电中。
㈢、延伸
例
1、试写出我国生活用电的规律表达式? [学生] u2202Sin(100t)V
[解析] 生活用电的有效值U=220V,频率f=50Hz,所以
Um2202V,2f100Hz。又表达式uUmSint可得。
例2、如图表示一交流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求该电流的有效值? 4232
[学生板演做题步骤,教师点评] 解析:交变电流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
Q1
恒定电流的热量: Q2IRT
由有效值定义知: Q1Q2 解得: I5A 例
3、图中两交变电流通过相同的电阻R。求:(1)分别写出它们的有效值、周期和频率。(2)计算它们在R上产生的功率之比。
第 4页 /共 5页
(2)P甲:P乙=I12R:I22R=(I1/I2)2=1:2 ㈣、回归
1.周期或频率:表示交变电流变化的快慢。2.有效值:表示交变电流的热效应。
3.正弦交变电流有效值与最大值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㈤、检测
1.完成课后习题 第4题
九、板书设计
1、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1)周期:(2)频率:
(3)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2、交变电流的峰值和有效值
(1)交变电流峰值(Im、Em、Um):(2)交变电流有效值(I、E、U):
①有效值:
②正弦交流电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3、课堂小结 4、作业
知识目标
1、知道正弦交流电是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知道中性面的概念.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理解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
3、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图像,能从图像中读出所需要的物理量.
4、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能正确表达出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瞬时值.
5、理解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概念,能用有效值做有关交流电功率的计算.
能力目标
1、掌握描述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进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及为富民强国认真学习的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以及相应的教法建议
1、交流与直流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学习中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交流与直流的不同之处,即交流电的特殊之处.这既是学习、了解交流电的关键,也是学习、研究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在与已知的知识做对比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特点的方法,是物理课学习中很有效和很常用的方法.
在学习交变电流之前,应帮助学生理解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区别.其区别的关键是电流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同时给出了恒定电流的定义――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
2、对于交变电流的产生,课本采取由感性到理性,由定性到定量,逐步深入的讲述方法.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要尽可能用示波器或模型配合讲解.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线圈通过4个特殊位置时电表指针的变化情况,分析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的变化,使学生对线圈转动一周中电动势和电流的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有条件的,还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
3、用图像表示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是一种重要方法,它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要注意在学生已有的图像知识的基础上,较好地掌握这种表述方法.更要让学生知道,交变电流有许多种,正弦电流只是其中简单的一种.课本中用图示的方法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以开阔学生思路,但不要求引伸.
4、在这一节中学生要第一次接受许多新名词,如交变电流、正弦电流、中性面、瞬时回值、最大值(以及下一节的有效值)等等.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名词的准确含义.特别是对中性面的理解,要让学生明确,中性面是指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当线圈位于中性面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转动过程中通过中性面时,其中感应电动势方向要改变.
5、课本上介绍的交变电流的产生,实际上是正弦交流电的产生.以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为模型,以线框通过中性面为计时起点,得到电动势随时间满足正弦变化的交变电流.这里可以明确指出,电动势的最大值由线框的匝数、线框面积、转动角速度和磁感应强度共同决定.
6、课本将线框的位置与产生的电动势的对应起来,意图是帮助学生建立起鲜明的形象,把物理过程和描述它的物理规律对应起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例如,如果在线框转到线框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开始计时,它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是什么样的?
7、交流电的有效值、周期等概念的学习重在理解.
交流电的有效值概念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课本中的交流电有效值定义特别强调是从使电阻产生热量等效这一方面来定义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教材中直接给出了正弦交流电流的有效值与最大值的关系式,但不要求证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熟悉有效值,课本上已经指出,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是有效值,家用电器上的标称也是有效值.
交流电的周期描述交流电的变化快慢.在一个周期时间内,交流电完成一次完全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是交流电的频率.我国民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在一些欧美国家,交流电的频率是60HZ.
8、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交流电某一方面的特性,而交流电的图像却可以全面反映某一交流电的情况.所以,要求学生能够从交流电的图像中得到描述交流电的各个物理量.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以及解决办法
1、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及中性面的特点.
2、难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
3、疑点:当线圈处于中性面时磁通量最大,而感应电动势为零.当线圈处于平行磁感线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而感应电动势最大.即 , 有最大值; , 的理解.
4、解决办法:
通过对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一周的实物演示,立体图结合侧视图的分析、特殊位置结合任一位置分析使学生了解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变化的.
通过侧视图分析线圈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 之间关系,利用导体切割磁场线方法来处理,使问题容易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交流电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教学用具:交流发电机模型、演示电流表
教学过程 :
一、知识回顾
教师:如何产生感应电流?
请运用电磁感应的知识,设计一个发电机模型.
学生设计:让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
二、新课教学:
1、交变电流的产生
演示1:出示手摇发电机模型,并连接演示电流表.
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电流表的指针随着线圈的转动而摆动,线圈每转动一周指针左右摆动一次.
表明电流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电流叫交流电.
2、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投影显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四个过程.
分析:线圈bc、da始终在平行磁感线方向转动,因而不产生感应电动势,只起导线作用.
(1)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甲图),ab、cd边此时速度方向与磁感线平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没有感应电流.
教师强调指出:这时线圈平面所处的位置叫中性面.
中性面的特点: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小为零,感应电流为零.
(2)当线圈平面逆时针转过 时(乙图),即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ab、cd边的线速度方向都跟磁感线垂直,即两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这时感应电动势最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也最大.
(3)再转过 时(丙图),线圈又处于中性面位置,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4)当线圈再转过 时,处于图(丁)位置,ab、cd边的瞬时速度方向,跟线圈经过图(乙)位置时的速度方向相反,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也跟在(图乙)位置相反.
(5)再转过 线圈处于起始位置(戊图),与(甲)图位置相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在场强为 的匀强磁场中,矩形线圈边长为 ,逆时针绕中轴匀速转动,角速度为 ,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经过时间 .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如何变化呢?
线圈转动的线速度为 ,转过的角度为 ,此时ab边线速度 以磁感线的夹角也等于 ,这时ab边中的感应电动势为:
同理,cd边切割磁感线的感应电动势为:
就整个线圈来看,因ab、cd边产生的感应电势方向相同,是串联,所以当线圈平面跟磁感线平行时,即 ,这时感应电动势最大值 ;
.
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
可见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做周期性变化.
当线圈跟外电路组成闭合回路时,设整个回路的电阻为 ,则电路的感应电流的瞬时值为表达式 .
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为 ,这种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叫正弦式电流.
3、交流电的图像
交流电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表示线圈平面跟中性面的夹角(或者表示线圈转动经过的时间 ),纵坐标表示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流 ).
4、交流发电机
(1)发电机的基本组成
①用来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线圈(叫电枢).
②用来产生磁场的磁极.
(2)发电机的基本种类
①旋转电枢式发电机(电枢动磁极不动).
②旋转磁极式发电机(磁极动电枢不动).
无论哪种发电机,转动的部分叫转子,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三、小结:
1、交流电的产生
强度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2、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 .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交变电流的峰值和有效值,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周期(频率)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能应用数学工具描述和分析处理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多种电器铭牌,介绍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交变电流有效值概念。教学难点:交变电流有效值概念及计算。教学方法:实验、启发。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电源、电容器、灯泡“6 V,0.3 A”、幻灯片、手摇发电机。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只用电压、电流描述不全面。这节课我们学习表征正弦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二)进行新课
1、周期和频率
阅读教材回答:
(1)什么叫交变电流的周期?(2)什么叫交变电流的频率?(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我国使用的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各是多大?
答: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的变化所用的时间,叫做交变电流的周期,用T表示。交变电流在1 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交变电流的频率,用f表示。T=变电流频率f=50 Hz,周期T=0.02 s。
1, 我国使用的交f
2、交变电流的峰值(Em,Im,Um)
交变电流的峰值是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值,可以用来表示交变电流的电流或电压变化幅度。演示:电容器的耐压值
将电容器(8 V,500μF)接在学生电源上充电,接8 V电压时电容器正常工作,接16 V电压时,几分钟后闻到烧臭味,后听到爆炸声。
电容器的耐压值是指能够加在它两端的最大电压,若电源电压的最大值超过耐压值,电容器可能被击穿。但是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不适于表示交变电流产生的效果,在实际中通常用有效值表示交变电流的大小。
0~0.2s、0.2~0.5s、0.5~0.8s、0.8~1s这四个阶段电流大小不变化,分别计算出热量,2然后加起来。由QIRt解得Q10.2J;Q21.2J;Q31.2J;Q40.2J 所以,1s内电阻R中产生的热量为 Q0.21.21.20.22.8J 2由QIRt解得,IQ2.8A=1.67A Rt
3、有效值(E、I、U)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本节课一大亮点就是利用手电筒引入新课,整节课围绕手电筒这一主线展开。首先出示塑料外壳手电筒和金属外壳手电筒,提出,“对于手电筒在电学方面你最想了解什么?”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而且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手电筒把同学们带入神密的电学世界,就因为选用的材料非常贴近生活,是学生熟悉的手电筒,所以他们感到亲切。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电的恐惧感。在结课时又回扣到引课的问题中,课件展示内部结构,学生感觉本节课学习对于手电筒的大部分问题都解决了,收获丰富,兴趣盎然,激发起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趣味小实验利用的比较好,同时引起了师生的兴趣。这个实验不仅由新奇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更重要的是能突出做这个小实验的目的,让学生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
3、 “电流形成”的视频材料选择的较好。电荷这种微观粒子人们是无法看到的,再好的实验也不能看见电荷极其运动。利用多媒体模拟电荷及其运动,向学生展示电流的形成过程,使得抽象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想形象,更便于学生理解电流。
4 、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让学生探索,教师再纠错的教学方法,这样做达到了以下效果。
(1)、 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 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 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标准,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巩固、练习这一环节训练还不到位。由于安排了实验,学生对本节课电荷量、电流的公式的训练只是草草收场。
2.在电流和电路的基础知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三)改进的地方:
1、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注重课堂上时间的分配。
2、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引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不必按“连接特点→电流路径→用电器之间的影响”的顺序,最好按学生先找到哪个不同,就分析解释哪个,这样显得顺理成章,学生更易接受。
3、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对于学生回答:“亮度不同”;“用的导线根数不同”等。老师要及时表扬,可一带而过,不必过多纠缠。
4、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时,如果有学生说:“靠近电源正极的灯泡亮些。”那么老师可微笑反问:“两个灯泡交换位置,还是这样吗?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
5、两生上台摘灯泡时,如果事先不断开开关,那么老师要趁机强调:带电作业不安全,进而提示在家换灯泡时,要先断开总开关,才能确保安全。
6、下一节课最好复习“判断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方法”,然后增加一个题目:
以上电路连接正常,当开关S断开时,请回答:
(选填“亮”或“不亮”)
甲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
乙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_
丙图中:L1 ___________,L2__________
引出串、并联电路的开关作用:串:控制整个电路;并: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该支路。
一、对本节课的总体评价
优点:
1.备课时我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查找与《电流的测量》一课相关的教学资料,确定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我也从中感受到以后每次备课都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找准教学的方向。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本节课中我首先展示水流带动水车的运动课件,引出电流这个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在认识电流大小的现象时,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了灯泡的亮暗,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在课堂上学生说出灯泡的亮暗与电流大小有关。同时通过本实验能巩固已学过的电路基本元件,电路图,和电路连接等知识,一举两得。
3.教以学生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电流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电流真的有大小,联系到平时生活中灯泡亮时有电流通过,以及灯泡亮暗时有电流的大小。从课堂上呈现的学生学习状态,我觉得在今后的备课当中要将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让孩子觉得生活总处处有科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21教育网
二、不足之处:
1.科学术语的严谨性还不够,如电子与电荷的混用等,容易引起学生的混淆。
2.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实验,可在课前事先准备好实验仪器以备用,以免在课堂上出现学生走动的混乱情形。
3.在讲到试触法的.时候,可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合作探讨,自行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于这一方法的印象可能会更深刻。21cnjy.com
4.在讲解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后,最好再将实验电路图完整地呈现给学生,或者再正确地连接一下,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后面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来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还不是非常到位,部分学生对于电路的连接还是模糊的。21・cn・jy・com
三、对一些问题的反思
1.将抽象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理念
电流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常用到,所以学生并不了解,所以这节课我要把学习内容拉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学习状态看,我觉得在今后的备课中要将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让孩子觉得生活处处有科学。www.21-cn-jy.com
2.积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教方法再让学生探索,然后教师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本节课主要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我认为结论和应用不是本节课主要的目的,本节课主要应该是结论的得出过程即实验的探究过程。本节课如果学生能自己做,自己得出结论是最好的,但一般耗时太多,而结论出不来。为了追求上课的完整性,我采用有学生完成每一步探究过程,除了实验过程例外(因为这是比较耗时间的内容),学生得出结论。
1、探究过程: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人类认识电流的过程开始,学生比较感兴趣)―――学生猜想―――学生设计实验(主要是设计第一幅图,第二幅图一般学生不易设计出)―――学生实验并得出数据
2、分析数据:分析数据间代数关系;图像分析数据(从数据看是正比或反比,从图像跟能说明正比反比关系),此过程学生在书中图像画能比较阿訇的说明问题。
【《交变电流有效值》课堂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电流强弱》教学反思05-24
电荷电流教学设计10-23
电源和电流教学设计07-06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学设计示例二10-13
教学设计《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11-09
物理教案-电流09-16
初中电流教案10-11
电流传感器07-21
电荷与电流教案12-04
电压源电流源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