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动作描写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记叙文动作描写

记叙文动作描写 篇1

江门市新会李文达中学

高一语文科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学习掌握通过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

通过自身的体验来领悟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和实践,锻炼学生语言运用的简炼、准确性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能对人物的动作进行较细致的描写,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教学难点:

动作描写中怎样才能做到语言的准确、简练,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 :多媒体

学生课前准备: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活动:

一.动作描写精彩片断欣赏(PPT投影)

1、《守财奴》(《欧叶妮·格朗台》)

《守财奴》中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箍桶匠葛朗台弥留时,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他动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抓”,送了暴发户的老命,也使守财奴至死不改的贪婪本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2、《阿Q正传》

鲁迅笔下的阿Q在《阿Q正传》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在法庭画圈,“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阿Q就在这“画圈”中糊里糊涂结束了自己生命„„ 二.理论研究——何为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ppt投影)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关于艺术的技巧》)三.动作描写应注意什么?

1、描写人物动作不能空洞、抽象、笼统。例1:(PPT投影)

注意到了运用一系列动词来描写人物的动作,但是“带着”、“骑着”、“瞧见”、“听到”、“放好”、“脱下”、“走到”等动词,虽说可以装满一箩筐。但读来枯燥无味,好像工厂流水线在做机械运动。

毛病的病根在哪里?原来动作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去写。就是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经过修改的动作描写:(PPT投影)

删除了和学游泳无关的动作描写,着力描写学游泳的动作,来体现学游泳的感受。“两脚发软”、“紧紧地抱住”、“两腿夹住”、“口里直喊”,真实地表现出小朋友刚学游泳时害怕心里。“壮着胆”、“稍微向后伸了一下”,体现了小朋友的小心谨慎。

2、要选择准确的动词,写出动作的连贯性。

例2:PPT听、飞、越、扳、落,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突出了乔北溟听觉灵敏,反应迅速、轻功高超。

一发、一倒、一跌,表现管神龙碰到了极厉害的对手,毫无反抗之力,落得个惨败,极其狼狈。

一连串的动词,让事件的具体发展过程历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人物形象也从纸面上立起来了!这就是一连串动词的功劳。

3、要具体传神。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例3:(PPT投影)(学生领悟)教师总结:“纵、扑、撬、放、摆、推”等动词写出了葛朗台动作之神速、之利落、之强劲,堪称绝妙之笔。这哪里可以看出是一个“跨到七十六个年头”的老头儿的行为,哪里可以看出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哪里可以看得出一场家庭争执,分明是弱肉强食的残酷。这些动作夸张式地展现了葛朗台攫取金钱的丑态,揭示了他崇拜金钱,聚敛无厌的思想本质。

4、多用短句。例4:(学生品味并谈出自己的感悟,体现出了一个怎样的刽子手形象)教师总结:透过这段文字,读者似乎体味到了双手沾着革命鲜血的刽子手攫取华老栓用辛劳积攒下来的洋钱时贪婪和凶狠。

5、其他要点

:A动作描写的语言要简炼准确 ;B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C和其它人物描写的方法相结合。

四、练习

1、写一段精彩的动作描写。

2、运动会一瞥

要求:在学校运动会中,肯定会有一些比赛场景让你难以忘怀,请你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把某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动作描绘出来。【训练引言】(PPT投影)

要写好人物的动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好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景。

2. 以个性鲜明的动作表现人物特点。3.合理分解动作,精描细摹完整过程。

记叙文动作描写 篇2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课堂环节:

●人物动作描写”的概念

人物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个性特征的一种描写手段。

●“人物动作描写”的技法

(一)观察细致,生动描摹

【片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赏析】这段话中,作者善于细腻观察,通过“穿”“蹒跚”“攀”等动词将父亲过铁道的艰难情形生动地展现出来。

【训练】请结合下文段所营造出的情境,选用合适的动词填入下空。

妈妈送来了几个糖块,我也非常想吃,但妈妈说妹妹最近病了,让我不要和妹妹抢,看着妹妹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的眼睛____,嘴____,喉结____,手____。

(二)掌握顺序,巧用修辞

【片段】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像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子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赏析】这段话中,作者将主人公吃瓜子的失败与成功的过程按照恰当的顺序非常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引人入胜。

【训练】请在空格中补充一个比喻句。

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好像____,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

(三)动词锤炼,精妙展现

【片段】经过一天紧张的军训生活之后,小王拖着精疲力尽的身影,扎进床铺上,将一生的倦意平整地铺在了床上,安静地睡着了。

【赏析】这一段话中,最精妙的词语在于“拖”“扎”以及“铺”等。这些词语凸显了一个经过一天军训之后的“小王”身上浓浓的倦意。

【训练】请选用合适的动词填入下列的空格中。

老马来找我要钱,我____几张钞票给了他。(如果我喜欢老马用什么动词?厌恶用什么动词?)

●教师总结

人物动作描写须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内容是:注重观察,描写要讲究顺序,同时合理运用修辞与经过锤炼后的动词。

为了便于论说相关问题。我们先把上述的课例搁于一旁,来从语文教学的一些常识入手论说。众所周知,写作与阅读之间存在差异。写作强调输出,阅读侧重输入。写作强调的是语言文字的创造性运用,阅读侧重于对语言文字的审美鉴赏。因而,在实际的一线教学中,我们要牢牢秉持二者如上的差异,从知识本身的特性上将阅读课与写作课甄别对待,莫将两种课型混为一谈。从刚刚呈现的课例来看,笔者以为,最大的问题在于:将阅读赏析作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进而轻视甚至是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本质特点。那么,究竟,中学语文阶段的作文教学有何本质性特性呢?笔者以为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写作知识的特殊性

我们每天教学所依赖的知识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分类标准不一,所得出的分类结果亦是不同。当下,影响较大的是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所提出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论说。在他看来,陈述性知识是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陈述某些事实或现象,描述某些事件及客体,也就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常回答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相对的程序性知识,就不是仅仅停留在我们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知识,而是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要回答“怎么办”的知识。

有了上述关于“知识”的分类认知之后,我们便不难对“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分类。显然,“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知道“哪篇文章写得好”“为什么这篇文章好”以及“这篇文章好在哪里”等“陈述性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明晓“这篇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等“程序性知识”。

二、写作教学的过程性

著名特级教师郑桂华老师曾说:“要较好地实施写作过程的教学指导,依赖两个条件,一是明确哪些知识对学生的写作有重要的训练价值,可以称之为‘公共知识’,二是围绕这些‘公共知识’,设计出若干个可以操作的、相对程式化的训练步骤。譬如关于描写,重点就不能只是让学生知道‘描写很重要’‘描写要具体、生动’的道理和写作要求,而是帮助他们做到如何具体生动地描写;再如记叙性文章的选材,不能只是让学生懂得‘材料应该具体典型新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出‘具体典型新颖的材料’,等等。”

这段话里,透露出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其中,“写作过程的教学指导”是核心关键词。实际上,正是因为“作文教学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范畴,也就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办”的问题,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竭力创设一些环节来让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是怎么来的”,微观来讲,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个词语是怎么来的”。而微观层面的这种“写作过程”观为我们教授“人物动作描写”会带来极大的启发意义。

通过认真审阅上面的课例并结合关于“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之后,我们会发现“人物动作描写”的特质与“一般细节描写”的特质几乎保持了相当的吻合度。也即是说:一般意义上的细节描写,我们强调“细腻”“顺序得当”“突出特点”等特质,然而“人物动作描写”如果我们仍旧强调这些特质的话,“人物描写”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换言之,如果我们在“人物动作描写”中讲“细腻”,讲“突出特点”,那么“人物语言描写”呢?“人物外貌描写”呢?显然,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会发现,除了上面提到的“作文教学知识”的归属不清,常与“阅读教学知识”混淆、“作文教学过程”被忽视之外,“人物动作描写”的独特性的教学价值点也未得到有效显现。下面,笔者拟从“作文教学过程”“人物动作描写的特质”两个重要教学基点出发,以“程序性知识”的特点作为教学框架,对上述课例中的一个例子进行分析与完善。

在上述所呈现的课例“动词锤炼,精妙展现”部分中,教者引述了一句话:“经过一天紧张的军训生活之后,小王拖着精疲力尽的身影,扎进床铺上,将一生的倦意平整地铺在了床上,安静地睡着了。”并进行了相关“阅读教学式”的分析,我们自然是对这种分析持否定态度,但是从建构的意义上而言,我们应该着重讲解什么内容呢?我们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去呈现呢?

人物描写专项之动作描写 篇3

一、要抓住动作特征描写。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的动作具有相应的特征。我们要仔细地观察,抓住这些特征。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并且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彩色的翅膀》一课写守岛战士品尝海岛上结出的第一个西瓜时,是这样描写他们的动作的: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喷喷的赞叹声。”这种具有特征的动作描写,把战士们喜悦、激动、珍视、自豪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二、要写出连贯性的动作,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炒菜》

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开始炒菜了。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呢!

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如: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三、准确运用动作词语。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动作的词有: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内容空洞无物。描写动作是为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仔细观察,精心选择,具体描写,就成了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我们要写出人物行动的方式和过程,并通过这种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现人物的性格,这是人物动作描写该努力的方向。

记叙文动作描写 篇4

动作的细节描写

三个小家伙竟能够跳上椅子了!它们从

们又跳到窗前,仰起头望蓝天,一会儿,其中一只从窗台蹦到桌面上,向四下椅子上爬到桌面上来,仿佛也在享受这和谐的气氛,小家伙里望了望了,竟爬到一个小壶上面坐了下来,自豪地发出了咪呜的一声叫,窗台上的两只小猫便一齐回过头来看,显出无比惊叹的神色。不知何时老猫已站在桌下,它抬头望着自己的三个孩儿,发出不知出自怎样动机的咪呜声,三个家伙忙往桌子下看,壶上那个小家伙歪着头,下颚把勃子上的毛压得皱了皱,瞪着两眼瞅着伫立在桌下的母亲。

那是由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表演的转伞杂技。节目开始了,只见一个小女子蹲下射,另一个女孩稳稳地踩在肩上。蹲下去的女孩慢慢地直起身,两个人手依然保持平衡的样子。只见,下面的小女孩慢慢拿起伞递给了踩在自己肩上的小女孩,凌空转起了伞。就这样,一支、两支„„伞在她们的手里又一次转了起来,旋转的小伞就像一支支翩翩起舞的彩蝶,两个纤细的身躯轻盈地移动变换着各种姿势恰似优柔的柳枝,蝶绕枝飞,是那样的和谐,完美。

那个运动员,在沙坑前做着准备活动,弯弯腰,踢踢腿,做两个开蹲。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下一位”,裁判叫道。那位运动员走到起跑线上,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形成“弓”字步,双手托地。眼睛睁得大大的,像一只猎豺找到了猎物,准备进攻。“砰”的一声,运动员似箭般冲了出去,才开始是慢慢地,稳重的慢跑。到了中间那条红白相间的我,他的后面似乎有人在推,开始加速,脸上的笑容也不见了,换成一副严肃的表情。到了最后一条红白相间的线,用尽全力,脚上像了动翅膀,飞奔踏板。在左脚踏上踏板的时候,时间似乎凝住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只见他用力在踏板上一蹬,随即蹦高半米,在空中划过一个漂亮的圆弧,坠入沙坑,双腿弯曲整个人蹲在那里,双手握拳在腰旁。

动作描写优美片段 篇5

请你把好词好句划一划:

1、她毫不示弱地举起乒乓板,习惯地耸耸肩,扭扭脖子,职业性地蹲好马步,微微抬起头,露出她那双令人望而生畏的眼睛,冷笑了一声,轻声地说:“发球吧!”那个黄色的小球迅速朝她射来,她毫不犹豫地一侧身子,抡起胳膊,2、“啪”地一下打了回去。谁知,对手也不甘示弱,又一个直射球。她警觉地皱了皱眉头,左脚往后一跨,右手对准球用力一推,眼睛一刻也不离开球。对手直接一个“杀球”,使她防不胜防,输掉一球!小子,不错嘛!”她握紧了板子,轻轻地把球往空中一抛,以闪电的速度把球运了过去,留下两声脆响。对手是个能将,不好对付。时间过去了很久,也没分出个胜负。

3、他慢慢地拿起勺子,挑起一口饭和一块肉入进嘴里,下巴一上一下的,发出嗒嗒的声音。你看,他正在品赏着那块肉呢!就像电视里演的“食神”似的,只是他身材比较

矮、比较胖而已,但他的样子和神态简直就是“食神”的再版。

4、看到张宏伟啃鸡腿、那才叫好笑:他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鸡腿,慢慢的张开那张大嘴,用门牙把鸡腿上的肉撕下来。在嘴里慢慢的品味着“无上的美味”,眼睛慢慢地眯成一条逢,十分满足地说:“太棒了,真好吃!”还不时发出“啧啧”的声音。只有一会儿功夫,他已经把那个“巨无霸”消灭了。非常有成就感。他只用手背随便地擦了一下嘴上的油和肉,便大功告成的开始了下一道工序。

好词(选几个你喜欢的背一背):

动作描写的词语 篇6

睬、瞅、瞪、盯、睹、观、看、瞄、睨、瞟、瞥、瞧、赏、视、探、眺、望、仰、瞻、瞩、二、表示看的词语两个字的:

侧目、打量、电眼、端详、俯视、顾盼、观察、观看、横目、环顾、环视、回眸、回首、极目、僵视、看护、看见、看穿、看待、看法、看顾、看管、看护、看家、看破、看齐、看轻、看守、看透、看望、看相、看押、看中、看重、窥视、浏览、蔑视、鸟瞰、凝视、怒视、怒眼、青眼、轻视、秋波、审视、视察、探望、眺望、偷窥、偷望、细阅、斜视、欣赏、巡视、仰望、游目、远眺、远望、瞻仰、张目、张望、照看、注视、纵目、好看、难看、参看、试看、收看、踏看、察看、小看、眼看

三、表示看的词语三个字的:

瞅一瞅、盯一眼、观一观、看一看、看一下、瞄一眼、瞟一瞟、瞟一眼、瞥一瞥、瞧一瞧、瞧一下、瞧一眼、赏一赏、探一探、望一会、望一望

四、表示看的词语四个字的:

矮人看场、矮子看戏、白眼相看、打狗看主、佛眼相看、刮目相看、狗眼看人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看风使船、看风驶船、看风使舵、看风使帆、看家本领 看家本事、看景生情、看破红尘、看人眉睫、看人眉眼、看人行事、看杀卫玠 看朱成碧、冷眼静看、另眼看待、另眼看戏、另眼相看、面面相看、马上看花 青眼相看、雾里看花、下马看花、拄笏看山、拄颊看山、走马看花、矮人观场 矮子观场、傍观冷眼、悲观厌世、傍观者清、傍观者审、当局者迷、比量齐观 炳如观火、炳若观火、从壁上观、迟徊观望、迟回观望、侈人观听、粲然可观 察言观色、察颜观色、迟疑观望、察言观行、东观续史、东观西望、达观知命 东观之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量齐观、洞若观火、洞如观火、东望西观 大有可观、耳闻是虚、眼观为实、返观内视、返观内照、隔岸观火、观场矮人 观风察俗、观过知仁、观化听风、观机而动、观机而作、观貌察色、观眉说眼 观山玩水、公听并观、观望不前、观往知来、观形察色、观衅伺隙、观隅反三 观者成堵、观者如堵、观者如垛、观者如市、观者如云、观者如织、观者云集 静观默察、借镜观形、镜里观花、燎若观火、燎如观火、冷眼旁观、明若观火 旁观者清、跑马观花、凭轼旁观、齐量等观、迁延观望、束手旁观、烧犀观火 水月观音、叹观止矣、探观止矣、叹为观止、蔚为大观、兴观群怨、袖手旁观 雄伟壮观、仰观俯察、以观后效、眼观六路、眼观四处、耳听八方、眼观四路 耳听八方、岩居川观、游目骋观、洋洋大观、作壁上观、坐观成败、坐井观天 走马观花、侏儒观戏、作如是观、掌上观文、掌上观纹、东张西望、虎视耽耽 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前俯后仰、左顾右盼、探头探脑、极目远眺、高瞻远瞩 昂首望天、瞻前顾后、一览无余、管中窥豹、面面相觑、坐井观天、侧目而视 察言观色、一目十行、见异思迁、探头探脑、举首昂视、望穿秋水、见貌辩色 一望无际、登高望远、鼠目寸光、见风使舵、一览无遗、明察秋毫、耳闻目见 东张西望、高瞻远瞩、左顾右盼

五、多个字表示看的词语:

观今宜鉴古、坐山观虎斗、看人下菜碟儿、不看僧面看佛面、听其言而观其行、看样画葫芦、云端里看厮杀、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二、表示拿的词语(一个字):提、抓 拣 握 抬 攥 举 擎 捡 拎,捞,握,攥、提、抢、擒

三、表示拿的词语(二个字):抓获,抓住,抓紧,捉拿,活捉,捕捉,捕获,捏住,索取,接受,接过,捧走,端起,提起,逮捕,拿捏,提拽,逮捕,奉上,抢夺,掠夺,缉拿。四、五、六、表示拿的词语(四个字):夺人所好、夺席谈经、巧取豪夺、将夺固与、鸠夺鹊巢、你夺我争、生夺硬抢、予夺生杀篡党夺权、篡位夺权、攻城夺地、追魂夺命、予取予夺、手到擒来、拿贼拿赃、拿奸拿双十拿九稳、鹰拿雁捉、捕影拿风、捉虎擒蛟、手到拿来、生擒活拿、饿虎擒羊、扫穴擒渠

七、表示走的词语

记叙文动作描写 篇7

记得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 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说过, 只有描写行动, 人物才能站起来。 而我的理解是, 动作描写是否“ 出彩”, 决定着人物形象是“ 站起”还是“ 趴下”。 因此, 我迫切地希望学生能提高动作描写的能力, 从而促进人物形象的塑造。那么怎样让动作描写“ 出彩”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我觉得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动作具体性

有些老师认为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 既难观察又难描写。 其实, 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构成的。 再复杂、连贯的动作, 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 如果老师平时能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描写时, 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 一步一步仔细观察, 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 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如“ 擦黑板”, 擦之前要把抹布放进水桶搓搓, 再拧干, 最后再把抹布展开, 按在黑板上擦, 这样擦黑板的动作被分解了, 动作描写就具体了, 而不是个别学生经常写的抓起抹布就擦, 擦来擦去还是一个擦字。

例如, 为了让学生捕捉擦黑板的具体动作, 在教学时, 我先请一名学生进行擦黑板的情景演示, 其他学生观察, 想想她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接着做什么? 都做了哪些动作? 学生先说说, 然后再写下来, 最后再汇报交流。 有的学生就观察得很细致, 这样写道:“ 她先拿起黑板旁的抹布, 蹲在水桶旁, 用力上下搓着, 再用力拧干, 随后将抹布小心翼翼叠成方形, 用手按住一边, 慢慢从左移到右地擦。 咦, 有一个白点没擦干净, 她又用力擦了几下, 终于小白点不见了。 她弓着身, 低下头, 继续擦着, 那一丝不苟的神情就像是在雕琢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经过先演示、再说、再写、再交流, 就让学生巧妙地捕捉了擦黑板的过程性动作, 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动作描写的具体步骤, 如果平时观察动作能注意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接下来做什么, 注意每一个细节, 这样的描写就富有条理性, 具体生动。

二、动作准确性

我们常说:“ 行动从思想中来”, 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 不同的感情, 不同的内心世界。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 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更加鲜明。 在描写人物动作时, 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 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 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 准确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教学中, 为了增强动词表达的准确性, 就需要区别近义词, 加以比较运用。 例如, 在《 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中有这样一句话:“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 终于三抓两挠, 揪在了一起。 ”这里用“ 转、抓、挠、揪”四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一连串的动作, 描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时难解难分的激烈场面。 这里的“ 转”是绕着走的意思, 但能否用“ 走”代替? 我们都知道不能, 因为体现不出难解难分的激烈情景。 如《 景阳冈》 里“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 空出右手来, 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 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这里用“ 揪、提、打”三个动词准确地体现武松的勇猛和力大无比。 其中, “ 提”能否用“ 抡”或“ 举”代替, 曾在我们班上引起一片争论, 最后经过比较, 大家还是觉得“ 提”更能照应体现后面拳头如“ 铁锤”般的重量, 更能体现武松的力大无比。 所以, 在教学中, 对意思相近的动词常辨析, 结合当时的情景进行斟酌比较, 筛选出最合适的那个动词, 必然能提高学生使用动词的准确性。

三、动作修饰语

增加修饰语能更准确、生动地体现人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 我经常引导学生区别比较增加修饰语与没有加修饰语的句子。 如《 草房子》 中“ 小妹妹吃虾”与“ 小妹妹柳柳坐在椅子上, 一边有滋有味地嚼着虾, 一边高兴得不住地摆动着双腿。 ”就呈现了天壤之别的效果, 后一句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小女孩吃虾时愉快、满足的姿态, 更能体现小女孩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反之, 前一句则显得单调、无特性。

当然修饰语不仅体现在增加恰当的生动词语, 还可加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 草房子》 中“ 父亲擦得很认真, 像一个想要让顾客动心的铜匠在擦他的一件青铜器。 ”通过与没有加修饰语的句子进行辨析, 让学生明白这里加上比喻更能让人感受到父亲的用心, 对儿子深沉的爱。 再比如:小贝蒂 ( 慢慢地) 伸出双手, ( 小心翼翼地) 捧起燕子, 像捧起 ( 珍贵无比的宝贝) 一样, ( 轻轻地) 送到嘴边用哈气为小燕子取暖。 如果没有加上括号里的词, 学生则无法感受到小贝蒂对燕子无微不至的爱。 因此, 通过对加修饰语与没有加修饰语的句子进行比较区别, 学生就不难发现, 恰当地运用修饰语或修辞方法, 能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

当然, 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进行动作描写时结合其他人物描写方法, 能进一步增强表达效果。 如《 临死前的严监生》 , 作者对他的描写不仅有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两根手指头”的动作描写, 还有“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只言片语的神态细节描写, 更加完整地呈现严监生在临死前的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再比如在《 别饿坏了那匹马》 中对那位青年的描写:“ 别别别……” 他急了, “ 碧云! 碧云! ”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 想挡住我的路, “ 你放下! 等碧云来! ”这里既有动作描写, 也有语言描写, 形象地写出了青年要阻止“ 我”发现真相的着急, 也感受到他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 我”读书的用心良苦。 通过类似句子的品读辨析, 让学生感受到, 多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能更深刻地揭露人物的内心活动。

观世间百态, 品人间冷暖。 实践证明, 动作描写的三要素的扎实训练, 有效促进了动作描写水平的提高, 使学生塑造的人物形象富有个性。 长此以往, 对于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也能扎实地展开专项训练的话, 人物塑造必将不再是“ 千人一面”, 而是活灵活现。

参考文献

描写动作要具体 篇8

一天,我在《小学科技》上看到一篇《绳子锯瓶口》的文章。我便按书上的方法做实验。第一次,尽管做得很认真,但实验还是失败了,绳子没能“锯掉”瓶口。我总结教训,重新做一遍,实验成功了。后来,我还问了爸爸,知道了绳子能“锯掉”瓶口的原因。实验真有意思!

【“医生”意见】

上例中,作者能写清事情的经过,但动作描写不具体。实验一共做了两次,但一次都没写细致。如实验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怎样“锯”的?失败后总结了哪些教训?又是怎样纠正的?只有细致地写出这些内容,才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实验的全过程。

【“医”后片段】

我找来绳子、小瓶、打火机、酒精,并端来一盆冷水,然后按书上的方法开始做实验。我先把绳子放在酒精里浸了一会儿,再捞起来系在小瓶的瓶口上,然后拿起打火机点燃小瓶口上的绳子。顿时,一圈蓝色的火苗冲起来。渐渐地,火苗变小了。当火将要熄灭的时候,我迅速将小瓶扔进水里。但瓶子总是浮在水面上,瓶口不能被水淹没,瓶口没能被“锯掉”。我捞起瓶子一看,瓶口的一侧已经有了裂痕。有希望啦,我充满信心,擦干小瓶,重新做一遍。当火即将熄灭的时候,我用极快的速度把小瓶倒着按进冷水里。就在瓶口被水淹没的时候,只听见“啪”的一声响,瓶口落到了盆底。

(湖北*刘克锡)

动作描写教学反思 篇9

作文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发现学生在以写人为主的作文中,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存在描写不够细致,用词不够贴切。特别是对人物连续性的动作用词不够准确,不能很好地抓住人物的个性化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因 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特别开设了这堂以动作描写为主的作文指导课,让学生初步明确动作描写内涵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色彩和画面来激趣,让学生充分感受课件意境美。有了表达的欲望后,再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捕捉习作素材,帮学生成功的跨越动作描写这道难关。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较高。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教育学中的情景创设法则和心理学中的“光环效应”等原则,有针性进行教学。授课过程中我注重从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寻找有关动作描写的例子来作为写作的知识点,力求个个击破。从学生的习作来看,学生基本运用上是好的。

当然,在这节微课中也存在着不足,作为作文课重要的训练环节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足,这必然对学生的构思和技巧的运用造成一定的障碍,我认真想了一下原因,发现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备课,主要是佳作赏析部分还可以缩短时间,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训练时间。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仍要继续加强,学生的主动积极参加会使课堂气氛更好。今后上课我会更加注重备学生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师生互动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灵活应变是很重要的。在这节课中的赏析部分,提问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当对问题不够理解时,我便从注重从生活实例方面来引导,从而激发学生回答的自信心,有效地营造学生学习的积极氛围,这种感悟将是今后教学的宝贵财富。

我认为作文教学方面应该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客观规律,今后我再遇到到这类作文,在设计上,我一定会注重采用讨论式教学运用于赏析部分,同时对赏析的内容注重让学生自主发言,教师适当引导,以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组织教学上,可采用小组合作法用于拓展训练,推荐好的作品 来上台演说,因为集体的智慧会更具有代表性。

动作描写1教案 篇10

设计时间:2012-11-17 授课时间:2012-11-20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动作描写的含义及主要意义;

2、能运用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重点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个别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行动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既要写“做什么”,也要写“怎么做”。

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使人物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因此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做事时的思想感情,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人物形成深刻鲜明的印象。

二、写作技巧点拨

1、连贯特写法

运用细致笔调使一连串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

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鱼叉扎进正好在那大胸鳃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鳃高高地挺在空中,高的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鱼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鱼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海明威《老人与海》)

2、修饰修辞法

在动词前后加上一些修饰语(如使用一些表现人物神态的词语或修辞手法),从而动作更加充实形象。

加西莫多跨过花楼的栏杆,用双脚、两膝和两手抓住绳子,接着人家看着他滑到了教堂正面,好像沿着玻璃窗滑去的一滴雨水,用一只从屋顶跳下来的猫儿的迅速姿势,跑向那两个行刑助手,用他巨大的拳头把他们打倒,一手抱起吉卜赛女郎,就像一个孩子抱起他的洋娃娃似的,一闪便跳进了教堂……(雨果《巴黎圣母院》)

3、对比描写法

对处于对立位置的人物分别进行动作描写,形成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容易突出文章的主题。

书记官站起来。开始宣读起诉书。……结果他的声调就混合成不间断的嗡嗡声,听得人昏昏欲睡。法官们一忽儿把胳膊肘倚在圈椅的这边扶手上,一忽儿倚在那边扶手上,一忽儿闭上眼睛,一忽儿又睁开,彼此交头接耳。有一个宪兵好几次把刚要开口打哈欠的那种痉挛动作压下去。……玛丝洛娃听着书记官朗读,眼睛盯住他,时而呆呆不动地坐着,时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驳似的,涨红了脸,后来却沉重地叹了口气,把手换一个放处,往四下里看一眼,随后又凝神着宣读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3、综合表达法

把语言、心理描写等与行动描写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红梅枝上正开着花,清香一阵一阵地送到他觉慧的鼻端。他伸手折了短短的一小枝,拿在手里用力折成了几段,把小枝上的花摘下来放在手掌心,然后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了浸湿的一小团。他想有一天如果这只手变大起来,能够把旧的制度像这样地毁掉(巴金《家》)

三、点拨写作要求

1、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行动描写首先要做到用词准确,特别是理解各个动词的准确含义,在平时多积累一些动词。

他双脚一并往前跨了一大步。

他双脚一并往前蹦了一大步。

在用词准确的基础上还要做到生动形象,动词要能表现人物的神态,有形象感,像播放电影电视一般,可以通过动感强的动词、各种修辞手法和各种修饰语让人物活起来。

2、描写要具体

行动描写不仅要告诉读者人物在做什么,更关键的是告诉读者人物是“怎么做”的。“怎么做”就要求把人物具体动作一一描绘出来。他正在仔细得审阅文件。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3、抓住关键动作:个人动作、反常动作、幽默动作、夸张动作、个性动作指的是一个人常规的、符合他性格特点的行为动作。一言一行,透出性情,描写出人物个性鲜明的动作,可以展示出人物的性格。

反常动作是指人物按其常规来说不应该做出的但在特殊情境下却出现的令读者竟想不到的动作。

幽默动作指的是把人物的动作和情节配合起来,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幽默诙谐的行为动作。夸张动作指的是一些特别的夸大的平时较少出现的动作,抓住这类动作能生动的刻画出非同寻常的景象,突出主题。

4、动作要能反映人物心理

动作是人物内心的外在表现,因此行动描写要能够反映人物的心理面貌和思想感情。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四、动作描写片段赏析

陶绍文背着冲锋枪,抱着爆破筒跳出战壕,向暗堡匍匐前进。暗堡里射出来的子弹在他身边啾啾地响着。他一会儿跳进炮弹坑,一会儿躲在树背后,终于靠近暗堡,爬到了射击口下面。停了一会儿,他猛地站起来,拉着了导火线,把爆破筒塞进射击口。敌人把爆破筒推出来,他又推进去,用肩窝使劲地顶住。析评:

“跳出”、“匍匐前进”、“跳进”、“躲在”、“爬到”、“猛地站起来”、“塞进”、“使劲地顶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就使一个活生生的爆破英雄跃然纸上了。读者仿佛不但看到了爆破的惊险过程,而且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坚决战胜敌人的英雄人物。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留下来了。“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确实是栩栩如生。

妈妈下班回来,看她很吃力,心里就涌出一阵酸味。我马上捧一辈热茶给妈妈喝,并叫了一声“好妈妈”。看了看妈妈的脸,露出了一丝微笑,我赶紧扑到妈妈的怀里。妈妈把我抱得紧紧的。望着妈妈那熟悉的脸,我也会心地笑了。——顾意琴《好妈妈》 “涌出”、“捧上”、“赶紧扑到”、“抱得紧紧”、“会心地笑”,朴实无华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传达出无限的爱。

强化训练

六、病例剖析

下面是某一学生《学游泳》的动作描写。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爸爸带着我骑着自行车去南湖。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到了南湖,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来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析评:

“带着”、“骑着”、“瞧见”、“听到”、“放好”、“脱下”、“走到”等动词,可以装满一箩筐。但读来枯燥无味,好像工厂流水线在做机械运动。毛病的病根在哪里?

原来动作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去写。就是要选择最生动、最精彩的动作,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下面是经过老师指导后修改的动作描写。

终于下水了,可不像岸上,两腿发软,身体好像飘来飘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过来一会儿,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像后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终于学会了用脚游水。这时,我脸上露出来了笑容。析评:

删除和学游泳无关的动作描写,着力描写学游泳的动作,来体现学游泳的感受。“两脚发软”、“紧紧地抱住”、“两脚夹住”、“口里直喊”,真实的表现出小朋友刚学游泳时害怕心理。“壮着胆”、“稍微向后伸了一下”,体现了小朋友的小心谨慎。

透过动作描写 把握人物特点 篇11

展现内心世界 品味人物精当传神的动作,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等。比如《再见了,亲人》一课中写道:“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为了“背”志愿军伤员,大娘“丢”下了自己唯一的亲人,这种失去亲人的痛苦可想而知,这一“丢”一“背”,饱含着朝鲜大娘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啊!

表现精神风貌 透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之中的随意或惊人之举,不难展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与思想品质。比如《夜莺的歌声》中写道:“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小夜莺的一系列看似随意的动作,其实是在迷惑敌人,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儿的孩子,为与游击队员联络做准备。这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通过抓住普普通通、平淡无奇的动作,可以感知人物坚忍不拔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句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好一个“挖”字!他挖了38个小时,他不吃、不喝、不睡!这是多么惊人的举动,多么艰辛的拯救历程。为了儿子,父亲决不放弃,动人心魄的行动实现了对儿子的承诺。

刻画人物本性 抓住人物做事情的一举一动,可以体会出人物的兴趣爱好与个性风采。比如《科利亚的木匣》一课中写道:“科里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丢”、“坐”、“摸”几个动作把科利亚天真、可爱、积极动脑思考的神态活现出来了,体现了科利亚不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的人物个性。而抓住描写坏人的动作,可以看出其凶恶、残暴的丑恶嘴脸与本性。《小英雄雨来》一课中写道:“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透过鬼子的动作,不难看出丧心病狂的鬼子多么残忍,毫无人性,把雨来折磨得惨不忍睹。

突出思想品德 品味朴实无华的动作,可以感知人物可贵的品德,高大的形象。比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中有这句话:“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李博士刚刚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中成功抽取了骨髓,马上又不辞辛苦地奔波,真是医德高尚,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用博大的爱心创造了生命奇迹。

记叙文动作描写 篇12

可见,在记叙类文体中,既要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支撑骨架,更要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丰满文本,愉悦读者。世界著名文豪巴尔扎克曾说:细节是组成作品的唯一价值。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也言:细节描写,是形成富于特征性的形象的重要条件,是克服概念化倾向的不可替代的环节。具体而言,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极富表现力的细节呢?

一、以真情实感为切入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文章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感人肺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用“事信而不诞”强调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学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所以,真情实感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细节描写的前提。因为只有情感的真实,文章的细节才会透出亮点,才会使人可信,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来自 哪里呢 ?来自生活,来自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请欣赏下 面一个作文 片段:“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妈妈回来了》) 这篇文章看似平铺直叙、语不惊人,在老师的眼里也的确并不受待见,但是却被专家评审为冰心儿童文学大奖一等奖。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文章内容与情感的“真实”:这篇文章的小作者用非常淳朴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妈妈不在家时对妈妈那种“想哭”的思念,以及妈妈回来后自己的由衷高兴之情。可见,训练高中学生写作文章,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是做好细节描写的前提。

二、以日常生活为切入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建房子需要建材,写作需要素材。素材从 哪里来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说作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文的素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生活。事实证明: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是我们没有具备发现那些写作素材的敏锐眼光与运用那些素材的敏捷思维罢了。所以,训练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精选素材,要学会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或者人物精神风貌、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典型材料。有的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选材的典型性,写出的作文总是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写教师,总是局限于写深夜备课,课间批阅作业,带病坚持上课,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等。虽然写出了教师工 作时的忘我 精神,写出了教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但是却没有写出教师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的精神风貌,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样的文章,即便细节描写再细腻、再丰富,也因为选择的素材有欠典型而无法扣人心弦。

在我教学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语文老师上课的细节,曾令我深受感动,因为他写出了语文教师独特的精神风貌:“语文老师讲课时,右边的肩膀总是一耸一耸的,样子怪难看。为这,同学们没有少议论,我在每周要上交的周记中也没有少暗示她改掉这个不雅的动作。但是老师却依然如故。一天,我去办公室交班里的作文,发现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盒中成药:“根痛平胶囊”。这时,我才知道:老师是为了缓解严重的肩周炎引起的疼痛而不停地耸动右肩的。从此,老师每一次耸动右边的肩膀,我都感到莫名的心痛。”

三、依托教材,授予写作技巧,彰显写作魅力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记叙类文体文本的细节描写十分精彩。教学时,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对其描写技法加以学习与模仿,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记叙文细节描写训练效果。

1.慢镜头回放式细节描写。这是借鉴电影拍摄中的情景回放艺术手法将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描绘,从而达成拉长读者心理期待目标的细节描写法。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开篇对贾府的环境描写用的就是这种细节描写手法,只是当时尚无电影,曹雪芹不自 知罢了:林黛玉“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 门之上有 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读到此处,谁不会感觉到贾府的豪华与富丽呢?谁不想尽快一睹贾府的奢华与风光呢?可是,曹雪芹却利用这种慢镜头回放的方式描写贾府的豪华与奢丽,让读者产生出一种浓浓的期待之情,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在指导学生描写自然环境或者人文环境的细节描写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借鉴上述手法进行细节描写,创作出能够激发读者浓浓期待心理的佳作来。

2.精选细节描写的词语。世界著名文豪福楼拜曾言:“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 。你必须不断 地推敲,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于差不多,不能逃避困难,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可见,选择最恰当的名词 、最具表现 力的动词、最能描摹情状的形容词可以成功地进行细节描写。

孙犁在其 诗化小说 《荷花淀》中就成功地运用了上述细节描写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勤劳爱夫、深明大义、爱家爱国的女性形象———水生嫂:听说丈夫要到部队上去,“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 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在这里,孙犁用“震动”与“吮”两个动 词 ,准确、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明天”“就到大部队上去了”的消息之后极其微妙的心理变化以及复杂、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一个体贴丈夫、关心丈夫却又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思想进步的青年妇女形象顿时以定格的形式跃入读者的视野。在指导学生描写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借鉴上述描写方法,反复推敲与锤炼名词或者动词或者形容词等刻画人物动作或者人物心理,由此塑造出令读者难以忘记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上一篇:钠的性质说课下一篇:高中物理暑期培训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