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1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答分数应用打好基础。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三、教学主要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真分数、假分数。

2、过程与方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假分数与整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约分和通分,会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会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知识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遇到问题会仔细地去分析、比较、思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四、本单元重、难点分析及关键:

1、重点: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2、难点:理解单位“1”,分数单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约分与通分的方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有限小数。

3、关键: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本单元知识是下一单元的重要基础。

五、本单元教法、学法设计:

1、分数的基本意义 ① 分数的产生

从两方面说明:A、是人们在实际测量中往往不能得到整除的结果(如量黑板的长,量了几次还剩下一段不够一个计量单位,这时就需要把这个计量单位分成若干等份)。

B、是在实际计算中往往不能得到整除的结果,需要用分数来表示(如3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② 分数的意义

A、意义 :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概括出来。首先把一个物体或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复习);然后指出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推广);接着指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叫做单位“1”;最后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B、分数单位:重点与分数意义区分开。

C、分数的分母、分子以及分数的读写法。

D、分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 启发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来想。

③ 分数与除法

A、指出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计算整数除法时得不到整除商的问题。

B、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反之,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

C、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引入。④、分数的大小比较

有三种情况:A、分母相同,分子不同;B、分子相同,分母不同;C、分子、分母都不同。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真分数和假分数

明白一个分数不一定比1小(结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说明),然后给出概念及特点。

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A、引入带分数的概念,说明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看作一个可以化成整数的假分数与一个真分数合成的。(强调:带分数只是假分数的一种表示形式,不与真、假分数并列)

B、掌握计算方法。

④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A、1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

B、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单位的概念去思考;

C、推导出法则:用指定的分母作分母,分母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

D、把带分数化假分数,以整数化假分数的方法为基础,把带分数分成两部分来化,然后合起来;

E、推导出方法: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强调:这里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忘了加上原来的分子,老师要多提醒。)

3、分数的基本性质

A、让学生明白分数与整数不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

B、根据分数和整数除法的内在联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利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

C、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讨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时,为什么零要除开。

4、约分

A、复习公约数、互质数;

B、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分数化简;

C、约分、最简分数概念;

D、约分要约到最简分数;

E、直接用最大公约数去除,(部分学生可以)。

5、通分

A、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B、复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前两种情况,给出第3种情况,学生尝试比较(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C、公分母、通分概念及一般方法;

D、强调:为什么一般取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A、小数化成分数,结合小数的意义直接化;

B、分数化成小数,结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化;

C、看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母,把分母分解质因数,找质因数的特征;

D、归纳方法。

六、本单元教具准备: 纸板、纸条等。

七、本单元课时安排:

1、分数的意义„„„„„„ 4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4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

7、复习、巩固„„„„„„1课时

8、实践活动„„„„„„„1课时

8、机动„„„„„„„„„1课时

八、本单元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复习旧知——探索新知——适时练习———体验成功——概括归纳———巩固加强——信息反馈。

九、本单元作业设计:

十、教学后记: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篇2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传朝阳小学

王传广

单元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认识。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

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单元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单元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

2、通过观察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3、运用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和编写规律熟记乘法口诀。

4、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 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 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执教: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传朝阳小学

王传广

教学内容:

课本4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小棒、练习本、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1、出示插图 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 +1+1+1+1+1+1+1+1+1+1+1+1+1+1+1+1+1+1+1=20 有1+1+„„+1+1=20

几个1相加?

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

2+2+2+2+2+2+2+2+2+2=20 几个2相加? 6+6+6+6+6+6=36

几个6相加?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 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板书

1+1+……+1+1=20×1或 1×20 4+4+4+4+4+4=5×4或4×5 2+2+2+2+2+2+2+2+2+2=2×10或10×2 6+6+6+6+6+6=6×6 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1乘20,5乘4,4 乘5,2乘10,10乘2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读作:几乘几

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

三、尝试练习:

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

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

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

荡秋千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个()相加

乘法算式:

2、出示书上的主题图。你们瞧,他们正用小棒在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呢,都有些什么图案呢? 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想一想,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呢?谁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并写出算式?

学生板演:

刚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14+6 这与其他算式有什不同?

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

四、总结课堂

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本课时作业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感知: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课前我反复研读了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

2、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以下几点:(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4)练习的设计虽然简单却十分有效,通过有层次的练习尤其是通过反例的突出,更加巩固了“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创新精神。

3、不足之处:

(1)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部分学生可能从各种渠道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我没有灵活的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出想法。应该灵活的顺学而导,在“导”上下功夫。所以今后我应该在备课时应精心的备学生,精心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情况,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2)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均匀,加法与乘法的关系强调太多,导致自己设计的部分练习没有处理。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3

能力目标:能听懂,会说要求的单词和句子

情感价值:进一步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培养更加稳定的学习兴趣。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在情景对话中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教学重点学习和练习正确书写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子。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代词this和that。

课时数2

教学过程1.热身/复习(Warming-up / Revision)

1)播放课本附录中的歌曲I want to be your friend,渲染课堂气氛。

2)把小动物面具挂在墙上,让学生说出它们是什么动词,是谁的。

2.新课导入(Presentation)

1)展示本课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What are Peter and Lisa doing?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2)播放本课录音,让学生听,然后讨论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3)再放录音,让学生仔细听:谁扮演bear?谁的头饰找不到了?最后找到了吗?

4)指导学生跟读录音。

5)让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表演会话。

6)鼓励学生戴面具到讲台上来表演。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教师将全班划分成6~8个小组,每组发一张白纸,每张白纸的最上面都写有“失物招领处”。要求每组画出3~4种物品,供其它组认领。

2)每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当失主去其它组找丢失物品,另一部分留在本组提供物品。用所学句型进行交际活动。

3)播放本课投影片,让学生边看边配音。

4.拓展活动(Additional activities)

1)回家听本课录音,模仿语音语调。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4

(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袁春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P33,例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感受近似值的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恰当地选择“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除法4.5÷9

3.6÷4

0.72÷8

0.48÷33.5÷0.5

2.7÷0.3

5.6÷0.7

6.3÷0.3

2、笔算除法

6.3÷14

12.6÷0.28(个别板演—集体订正)

3、“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1)出示问题:买12个苹果花了19.4元。一个苹果大约多少钱?(2)学生独立解答学生出现4种答案:

1、=1.61666„„

2、≈1.62

3、≈1.6

4、≈2(3)同桌讨论:答案精确到哪一位?为什么?

(4)明确: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需要,取结果的近似值。(5)说明取商的近似数时用了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

二、探究新知

1、“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

“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可以装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1)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2)指名板演。学生出现3种答案:

1、6个2、7个3、6.25个

(3)针对不同答案集体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6个还是7个?)为什么?同时明确横式上答案的写法。(要求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子的个数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6个瓶子不够用,因此瓶子的个数比计算结果多1个。)强调:用约等号连接。

(4)明确6.25中的0.25是0.25个瓶子,而不是0.25千克香油。师:那到底剩了多少千克香油呢?——0.1千克(可用验算的方法证明:6×0.4=2.4

2.5—2.4=0.1)

(5)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位数直接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一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板书:进一法

2、“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请同学读题(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老师巡视。学生出现3种答案:

1、16.666„„

2、16个3、17个

(3)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16个还是17个?)为什么?(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礼盒数取整数,16.666„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红丝带不够包装17个礼盒,因此礼盒数应去尾取整数。)

(4)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现有煤32吨,如果卡车每次只能运5吨,32吨煤要几次才能运完?

2、现在布料60尺,若做一套衣服需布料16尺,60尺布料可做几套衣服?

四、联系生活,举例巩固

五、课堂总结:一般生活中都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但有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近似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考虑近似值的取法。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个方法。

2、通过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被除数小于12的表内除法算式的商,培养联想、推理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例题插图、10个图片。

课前准备配套光盘,长方形和正方形砖两块,钉子板若干、小棒,橡皮筋每人两根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从10里面连续减2,减去()次,正好全部减完。

3、引入新课: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口诀,真的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 二()得八三()十二二()十二

2×()=8()×3=122×()=10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插图。

提问: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说明: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2)想一想:把10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根据题目的意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板书:)

提问:算式中的10表示什么?2呢?

(3)小组讨论:10÷2等于几呢?

看哪一组办法多?

(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

提问: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最简便?小结

(5)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8÷4、12÷3

(2)想一想他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解答的?

3、小结: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的解答出来。

(平均分)10÷2=

小组讨论每位同学想想办法。

在计算10÷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十,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的求出商。

(3)指名口述解题思路。

(4)学生们填写课本。

请学生们读一读。 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

在探究商是多少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算法和经验探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3)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提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

(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左边一副图(有8只小兔子,如果每个笼里放4只,需要几个兔笼?)

提问:既然每个笼里放4只,说明什么?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

(3)集体订正。

提问:算式中的8、4、2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求出8÷4的商的?

(4)出示右边一副图。

(桃树上有12个桃子,小猴2天就吃完了她们,平均每天吃几个?)想一想:要求平均每天吃几个,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为什么?(板书)

(5)小结:以上这两题,我们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答的?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请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

(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

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学生默算。

(3)学生开火车比赛。

请学生说说这副图的图意。

(每个笼里兔子只数同样多)

(2)学生填出算式。

请学生动脑筋把它编成一道题目,说一说

12÷2= 学生填一填,算一算,并说说算式中答数的意思。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实际意义,同时巩固口诀求商。

课题:口诀求商(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初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想想做做”第6题插图,6根小棒。www.xkb1.com

课前准备配套光盘,长方形和正方形砖两块,钉子板若干、小棒,橡皮筋每人两根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

1、先摆一摆,再列式计算。

(1)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板书:6÷2=3)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把6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板书:6÷3=2)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出示:有4只小兔子,如果每只兔子吃5个萝卜,一共需要多少个萝卜?

(2)说说为什么这题要用乘法算?算式4×3=12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先操作,再列式。

(1)学生列式解答。

二.教学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1、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左边一题。(1)出示插图及左边题目。

提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通过这句话的叙述,它是把20个萝卜怎样去分的?要求可以分给几只兔子吃,就是求什么?(板书:20÷5)

提问:算式中20表示什么?5呢?20÷5得多少?你是怎样计算得到的?(板书:=4)

提问:算式中4表示什么?算式20÷5=4表示什么?

(3)想一想:这题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解决?

2、教学右边一题。

提问:从题中可以知道20个萝卜是怎样分的?

(2)提问:要求每只兔子吃多少个,就是求什么?(板书:20÷4=5)

(3)说说这题是怎样解答的?

提问:算式中20、4、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20÷4=5又表示什么意思?说一说这题为什么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3、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的?每道题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小结

比一比:这两题在计算时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小结:虽然这两题的被除数比较大,但仍然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小组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2)学生列式。

学生列式解答

(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这两题都在平均分一些萝卜,由于分的方法不同,所以所求的问题就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通过对算式的比较,让学生领会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2)说说每组3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强调: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

2、口答:看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二四得八四五二十五六三十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4、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想想做做”第9题。

(1)学生一组一组地口算。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组织观察,体会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三道算式,并指导正确的书写方法。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在一般情况下,一句乘法乘法口诀能解决几道除法算式?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课题:练习五(1)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的方法,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

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的方法,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

课前准备配套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看一看谁算得做好、最快。(出示课题)

口诀求商的基础是乘法口诀,要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背口诀。

二、计算练习。

1、口算:完成练习五第一题。

2、完成练习五第二题,

(2)集体订正,说说每一组算式的联系,她们分别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3)提问:口算除法的商,一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算?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几道有联系的除法算式?

(5)小结。

3、看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四五二十三四十二五六三十

4、完成练习五第三题。

提问:除法算式是根据什么找到家的?计算除法时可以怎样想?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1)学生一组一组完成。

(4)请学生说出每一组算式中另一道有联系的除法算式。

三、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

完成练习五第6题。

(1)指导学生先算出一边算式的商,再把商与另一边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2、完成练习五第5题。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注意对班级准确率、速度的记录。

4、完成练习五第7题。

四、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8题。

(1)出示挂图,。想一想:题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问题?

(2),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样列式?

2、小结。

(2)学生练习。

学生看图 独立思考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通过应用口诀进行乘、除法计算的对比,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提高熟练运用口诀的能力。

课题:练习五(2)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进一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通过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可以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巩固对除法的认识。

3、逐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学生进一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

课前准备配套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基本训练。

1、口算。

10÷5=6×2=4×3=4×6=

15÷3=5÷5=12÷3=2×3=

3×6=5×5=3×5=12÷2=

6÷3=18÷6=8÷4=30÷5=

2、口答。

(1)3个6是多少?

(2)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3)18里面有几个3?

学生口算,并说说其中几题的计算过程。

根据不同数学语言的描述说出算式,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多样的数学表达方式,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二、

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

1、揭示课题:根据乘除法的含义,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2、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插图。

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

3、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出示第10题插图。

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

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说说在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思。

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可以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加深对除法的认识。

比较: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3行,另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5行,结果每行排的一样多吗?

4、完成练习五第11题。

说说是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解答的,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说说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比较,想一想:每次抬的个数与抬的次数有关吗?有什么样的关系?

5、完成练习五第12题。

出示插图。

提问:商店里都卖了哪几种食品?每种食品多少钱?

小结:通过这3题,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解决,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师小结后完成第4题。

6、完成练习五第13题。

观察表格,

小结:把一些物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而且平均分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个数就越少,每几个分一份时,每份的个数越多,分的份数就越少。 组织学生讨论:排的行数多,每行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让学生先说说题意,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组织学生讨论,再指名谈一谈各自的看法)

依次完成第1、2、3题,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除法)来计算?

请学生按要求,用12个圆片摆一摆。

可以同桌互相配合,完成摆一摆和表格。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6

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有4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 《“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和习作

4、练习4组成。单元的主题紧紧围绕一个“爱”字,有无私的爱,有纯真的爱,有亲人的爱,有博大的爱„„细细读来,着实令人感动。

二、单元教学要求:

1.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认读1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4.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5.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6.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关键词语意思,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质。四.本单元各课教学提示:

《永远的白衣战士》

课文记叙了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长叶欣,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朗读、感悟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从中体会叶欣的崇高精神是课文重点,围绕重点,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在教学前,先让学生了解“非典型肺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非典有多少认识,再在网上直接查阅资料,让学生加深印象,这样,教学时,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也能认真到位,对叶欣这位“白衣战士”也能肃然起敬。

2.找出一句高度概括叶欣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的比喻句。抓住中心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使学生对文章有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边读边想:叶欣的感人事迹主要在哪几段?这几段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试用一两句话概括地写在各段落后边。她有哪些行动或语言让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番茄太阳” 》

《“番茄太阳”》课文讲了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青年—“我”与盲童小女孩明明之间的一段交往,表达了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如果说上面一篇课文给人是一种壮烈之美,那么这篇文章给人的是一种阴柔之美。在平淡之中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于细微之处催人奋进。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抓住主干,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明明笑中的乐观,话语中的关爱。为此,要抓住文章中的三处“番茄太阳”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逐层走进文本的内核,在对话中品读中理解“番茄太阳”深刻的内涵。这一部分主要把握好三点:

1.教师的语言要富有启发性,特别是对学生的不同发言点评要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帮助,为学生思维生长留下空间,为学生的互动对话搭建平台; 2.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段,特别是书后要求的最后四小节中的关键词句研读品味,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加深对“番茄太阳”深层含义的感悟;

3.利用阅读期待激起学生阅读中的问题意识,并主动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感受和体验,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第一次抱母亲》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进行报答,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从作者感受入手,整体感知文本。

首先引导学生回想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的感受,指导学生到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把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引导学生用心朗读,在评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关注“竟然”这个词语,并进行质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为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2.以“两个没想到”为切入点,探寻作者抱母亲的原因。

围绕着“竟然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引导学生到课文的1、2自然段中去探寻作者抱母亲的原因及抱母亲时的发现,画出关键词句,轻声读一读,在小组内议一议,体会作者的心情。作者的两个没想到所代表的含义学生未必能够体会得全面,所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着重指导 3.抓住作者的心里变化,找出作者愧疚的原因。

抓住“愧疚”这个词,是理解的一个重点,采用读、感、悟的方法抓住“从小抱到大”“无数次抱我”等处的描写,感悟母亲为儿女的付出,对儿女无私的爱

4.抓住作者抱母亲的动作,感受作者的报恩之情。

在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境,让学生思考:同样是抱母亲,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什么不同,指导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本文的难点也得以突破。5.用笔表达心声,读写结合 为了让学生换位思考,将所感悟的情感表达出来,可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请将自己心中对妈妈的感动、感激说出来,在准备好的千纸鹤上写下一句祝福、一句感谢、一句问候,并“放飞”于黑板之上。这一设计旨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课后预留供学生选择的作业:让学生把写好祝福语的千纸鹤轻轻放在妈妈的床头,给妈妈一个惊喜。或是收集阅读关于母爱亲情的文章,做好摘记。

《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1.结合课题,以“谁是弱小的?”入手,由表及里。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课堂距离,又自然引入语文教学的主题;既注重课堂说话的训练,又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既是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与通道,又是实现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构建。

2.将教学的重点圈定于萨沙与妈妈的对话之中,要通过反复阅读,通过精细讨论,体悟出萨沙三次说话的不同心境。借助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一方面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一方面主张通过阅读使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3.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自觉保护了蔷薇花。在平时生活中,你认为谁是最弱小的?你是怎样保护的?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

习作4: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如何写好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呢?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留心观察,合理选材。

本次习作要求写“值得关注”的事情,所谓“值得关注”的事情,是指能引起大家关心的、注意的、有价值的事情。如:现在生活富裕了,我们还要不要节俭?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好,不让孩子做家务,这种做法好不好?小学生看电视或上网究竟利大还是弊大?„„在选材时,引导学生思考:最近看到的、听到的事情中,哪些是值得大家关注的?在这些事情中,哪一件对你的感触最深?

2.表达看法,理由充分。

当你确定了所要写的事情后,要把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写出来。在写看法时,理由要充分,要有说服力,让人读了心服口服。

3.学习写法,完成习作。

引导学生研读习作教材,学习写法:先概括介绍讨论过程,再选其中几个主要的话题具体记叙。学会既有概括介绍,又有具体记叙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要记叙的内容是什么?哪些作概括介绍?哪些作具体叙述?题目可自拟:可以关注的事为题,也可以解决问题的做法为题。

练习

4本次练习安排了5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名称和药效,同时训练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注意观察、主动识字、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该部分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读准确。

“读读背背”中出现的8个成语是赞美医护人员崇高品质的,可以结合本单元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进行学习。一段《三字经》中的韵文围绕“礼仪”展开,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文化积淀。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班级公约”,应该发动每个同学,以主人翁的身份,自觉参与讨论,敢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交流。要注意不必面面俱到,切切实实让学生思考、发言,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认识,从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参与讨论。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7

于都三小 陈秋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6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进一步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并理解其含义。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概括、自主探究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

学具准备:学具袋(1张圆形纸片、1张长方形纸片、1根棉线、4根香蕉图片、8个苹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介绍分数产生。

师: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师:在古代,人们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请看课本P60面插图。(用一根打结的绳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师小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看P60下面的插图,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桔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

生:不能

师:正是这种实际的需要,就产生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单位“1”的意义 师:每个小组老师都给准备了一个学具袋,请同学们拿出来看一看,有哪些东西,谁来介绍一下?

生:1张圆形纸片、1张长方形纸片、1根棉线、4根香蕉图片、8个苹果图片。

师:为什么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棉线都可以用自然数“1”一来表示?(板书:一个物体)香蕉和苹果你也能用1来表示吗?

生:一把香蕉、一些苹果。

师:这样说的话,我们就是把4根香蕉、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对于数字1如此丰富的意义,老师可以给它加上引号,起名叫作单位“1”。

师:用以前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分你手中的单位“1”,你能把这样的一个或一些物体得到分数1/4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分数的意义

1、学生操作,组内交流,2、各组推荐汇报。

师:1/4,3/4这些分数我们是怎样得到的?

生:都是把这些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1/4,3份就是3/4。师:如果要得到1/5或1/6呢? 生:就要分成5份或6份。

师:也就是说分成了几份,就是几分之几,我们可以换一个词“若干份”(板书全概念)

师:既然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那么我们刚才表示1/4的过程就可以概括成: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1/4。

4.概括。

师:我们通过动手操作表示了分数。知道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几分之一,表示这样几份的数就是几分之几。师:生活中单位“1”比比皆是,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5.解释。

师:谁还记得在分数里分母和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我们今天学了把单位“1”。我们就可以说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师:同学们学的非常不错,老师还带来了几道练习题,想看看吗? 生:想。

师:好的,请看到P62页做一做。师:前面我们学了什么? 生:回答。

师:我们学了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还认识了单位“1”。我们都知道自然数有单位,那自然数的单位是几? 7里面有几个1?26呢?

生:自然数的单位是1;7里面有7个1;26里面有26个1.师:自然数有单位,那么分数呢?分数也有单位,它叫分数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62页,用2分钟的时间自己学习有关分数单位的内容。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学已经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定义,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现在老师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8/9的分数单位是多少?4/7的分数单位是多少?6/11的分数单位是多少?5/12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好,不错,真棒,你真行,你真聪明)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现在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做书上练习第63页第1、2、3题。

四、分数的写法

师: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会读分数了,想写吗? 师:会写的请到黑板上在任意位置任意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比一比,看谁写的规范好看。(学生一拥而上,在黑板的上上下下写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分数。)

师:生活中人们常用分数来进行描述。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黑板上这些分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谁写得规范好看?写分数是要注意什么?分数有几个部分?能结合具体分数说说各个部分表示的意义吗?

师:下面请同学们练习写分数,比一比谁写得规范好看?任务是8个。学生在写分数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

师:数一数,你写了几个分数?你能用刚学的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

师:对于分数的意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问。

三、巩固反馈,深化理解。1.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班同学今天发言都很积极,我想找一个没有发言同学站起来说一说,你占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生:回答。

师:那你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生:回答。

师: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表示的分数变化了?因为所表示的单位“1”不同,所以分数发生了变化。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能用分数说一句话吗? 生:回答

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集体备课 篇8

1、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包括哪几篇课文?

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包括《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四篇课文。

2、本单元导语提出了什么要求?

关于本组教材的学习,课本中的导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什么?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4、“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5、《威尼斯的小艇》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6、《威尼斯的小艇》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7、《与象共舞》选编本文的教学目的?

选编此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体验“万象之国”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激发对外国文化的兴趣;二是让学生领悟课文先概述后分述的表达特点,提高表达能力。

8、《威尼斯的小艇》和《与象共舞》这两篇课文在表达上的异同点是什么?

这两篇课文在表达上的共同之处有以下几点:(1)都能抓住事物特点写,《威尼斯的小艇》抓住了威尼斯城市、小艇、人驾小艇的特点;《与象共舞》则抓住了大象的外貌、神态、动作以及性格、聪明、善于表演等方面的特点。(2)都抓住人与物(或动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并列举实例加以说明。(3)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不同点主要是:《威尼斯的小艇》是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的,而《与象共舞》是按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彩色的非洲》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对非洲的了解,感受非洲独特风情与文化,欣赏优美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10、《彩色的非洲》本课的生字较多,教师应重点指导哪些生字? 本文生字词较多,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加强检查。自学生字词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课上作集体检查指导。对生字的认读要注意以下几点:“炽、渗、薯”的声母都是翘舌音:“聆”(líng)的韵母不要读成前鼻音“lín”。要注意一些音节的声母,如,“炽”(chì)不要读成“zhì”,“沛”(pèi)不要读成“fèi”;还要注意“瓤”(ráng)不要读成三声,“渗”(shèn)不要读成“cān”。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读写“威尼斯、小艇、船艄、船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构造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3、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船夫的驾驶技术。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国外走走。看,这是意大利东北部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板书)。她的周围被海洋环绕,有401座桥梁横跨在117条纵横交叉的河道上,连接118个岛屿,有水城、桥城、百岛城之称。美国著名作家马克曂挛乱材矫前往,游览之后,他写下了《威尼斯小艇》(板书)这篇佳作。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一睹威尼斯独特的风光。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课下已经预习课文了,课文中的词语都认识吗?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生读:艄(shāo)师:哎,请你再读一遍(船艄(shāo))师:一起读。生:船艄

意图:关注学生易错的字音。师:继续读(指名)纵横交叉(chà)师:同学们有不同读音吗?(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多音字)chā(交叉)chà(劈叉)生……叉chā

师:叉是多音字,叉这个字还有两个不常用的读音课下查一下字典。

意图:这个字有四个读音,教师只关注了常用的两个,留下了两个让学生查字典,意在培养自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师:唉,同学们,从字面上也能知道词语的意思。这里有两个四字词,谁想猜猜它们的意思。

生猜:纵横交叉

操纵自如

意图:根据字面猜想词语的意思,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有助于高年级学生积累方法,为推想词句的意思打下基础。师: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吧。(齐读)

三、整体感知

师: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了,那下面就让我们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说说课文能容)生:小艇的样子

船夫的驾驶技术

小艇与人们的关系(师随机板书)意图:梳理课文内容

四、重点段落品悟。

1、品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小艇的构造特点。

师:作者在众多事物中选择了小艇来写,那是一只怎样的小艇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请大家认真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艇特点的句子。(初步认识小艇)师:谁来说一下。生:像--、像--。师:对,像独木舟,像--师:再仔细读一读描写小艇的句子,想一想小艇的_____特点像独木舟。生:长、深、窄。板书,特点。

师:像独木舟多有趣的样子,你再来读读吧。

生:读。

师:二三十英尺长,1英尺=0.3048米,二三十英尺相当于10多米长呢,比我们的教室还长。(感受小艇的长)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对小艇长的感受)师:这小艇可真长。(师评价朗读)师:那什么特点像新月? 生:(翘)--像--师:多美的形状啊,你再来读一读。(生读)(感受小艇的外表美)师:小艇在你的朗读中更美了。

师:同学们看老师换种写法也能写出小艇的特点。师:出示句子,与原文比较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生:读后交流。(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师小结:是呀,正是这几句比喻的运用,文字更生动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构造独特的小艇。

师:让我们再美美的读一读吧。(带着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到小艇的美,比喻句的妙用)

意图:1.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悟,了解课文写了小艇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比喻的。这是学生“得意”的过程;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比喻的作用,感受文字的美。这是学生“得言”的过程。3.在品读中逐步形成对小艇形象的完善。学生脑海中的小艇,是通过内化文字一步步形成的,也许不如画面美,也许比画面更美。但这是学生个人感悟,是学生品文析句,思维想象的结果。师:同学们这么奇特的小艇想不想坐上去? 那就坐上去吧,轻轻地闭上眼睛。

师配乐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小艇的美观舒适。

2、品读第四自然段,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这么美观、舒适的小艇要想行动自如,还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师:认真读一读第4段,看看哪个词最能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通过关键词来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

生:操纵自如。

预设:(找不到,提醒最能体现的)师:有几个动词体现了操纵自如,你发现了吗?

生:挤、穿过、急转弯……(随机板书)(抓住动词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师:挤字用的特别好,你再来读一读。

师:不管多窄,他总能用尽办法挤过去,一个挤字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体会用词的准确)生:想象说。师:说得多好哇。

师:谁能像他一样再说说一个穿过,仿佛也让你看到了……? 生:答。

师:多了不起的船夫,你再来读读这句话。(在感悟中读出情)

师:来往船只非常多,速度特别快,河道十分狭窄,可船夫却能平稳的穿过,真是技术高超的船夫啊!我们怎能不佩服呢?谁再来读读。指名读。(训练有感情的读)合作读:这么多人想读,那我们合作来读一读,把这六句话分4层来读,①②|③|④|⑤⑥(分层次来读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

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动词,想象画面,体会船夫的“操纵自如”,在品读中表达对船夫的敬佩之情;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及构段的形式。

3、速读最后两段,概括两段内容。

师:船夫的技术真了不起,看人们都来坐小艇了,快速默读最后两段,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读)师:你来说。

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

师:所以作者说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联系到课文开头说明小艇的重要作用)师: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告诉了我们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大街上的汽车。(板书)

五、回顾全文,了解课文结构特点。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板书提示)(学习课文的结构形式)生:(总--分)

师:你真会读书,是呀,下面的部分都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就是总分的关系。在写文章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使文章条理、脉络清晰。(了解总--分的作用)

师:同学们游览了威尼斯,观赏了小艇,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

师: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回顾本课的写作特点)1.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2.动静结合。

意图: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回归整体。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篇9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二、单元教学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四篇课文组成。可问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分别是古代名人故事和神话传统故事;《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介绍了古代建筑和古代绘画艺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开展,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三、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对孔子、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5、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干搜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对了解传统及文化的博大精神和热爱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五、教学建议:

1、教学《孔子拜师》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重点思考题目,让学生思考、交流:“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提醒学生仔细品读课文,细致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以及课文中重点描写的孔子和老子对话的部分,从课文中找出有哪些具体的语句或事件反映了孔子和老子的崇高品行。

2、《盘古开天地》这一课要求认识的字数量较多,要抓住重点进行指导。初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细致品读,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这件事写清楚的。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为学生复述打下基础。这篇课文处处充满了丰富想象。学生朗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的神奇、丰富、美好的想象中受到感染。

3、教学《赵州桥》时:(1)课前收集一些赵州桥的资料;也可找其它桥的资料作对比;还可以走一些桥,看一些桥,分别了解它们的特点。(2)学习课文时,根据课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特点,可引导学生通读一遍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也就是抓住文章的要领。(3)在深入细致学习课文时,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记者招待会、导游介绍、小组合作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和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最后展开由物及人的联想,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4)指导学生背诵,还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除了文中描写的三种姿态的龙,你想象一下还可能有什么姿态的龙?有绘画能力的同学还可以画一画。

4、《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要把握中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先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试着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5、这次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要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使学生感受到,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与学生一起,充分利用适合学生开展本次活动的资源。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经历,所以在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上可以更放手一些,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但对于制定计划有困难的小组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10

时间:2008年9月10日

地点:河头店镇东大寨小学多媒体教室

中心发言人:王友明

单元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编排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作家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国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的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之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正确读写“杰出、修筑、施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之情。

3、让学生通过读书,树立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

4、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

教学重难点:

1、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怀。教学手段:读中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等。

课时划分:

上一篇:06年度考核工作小结下一篇:五年级语文期中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