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终极版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托终极版(精选6篇)

信托终极版 篇1

刘广宇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刘广宇,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散步》,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从本单元的内容来看,《散步》是这一单元第一课的重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通过记叙了一家祖孙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心灵可以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这节课的重要性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为了让学生能清楚学习本课的知识和老师能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设定了以下三维基本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揣摩、理解、感悟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主要有:以诵读开启全文的学习,在读中质疑,在疑中合作探究,在自我评价中提升知识储备和文学素养,进而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上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重、难点

确定了以上三维目标,为了学生准确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设置了重、难点内容。

重点一是朗读品味优美语言,揣摩精美句子、品味语言的“美”。本课的体裁是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所以我把它设置为本课重点之一。

重点二是感受文章浓浓的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这个重点的设立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体现了三维目标中最重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难点是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深刻的含蓄的意蕴。初一的学生品味语言能力有限,所以我会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思维的交流和互补,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课文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二、学情分析

要让初一学生充分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必须先了解初一学生的状况。依我的了解,七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法分析

根据上述学生学情分析的结果,我从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探究为主线,采用了以讲述法、朗读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辅助以情景教学、小组讨论法、合作探讨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多思考、多分析,从而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主要形式有:

(1)情景式教学,运用影像和教师生活化的语言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

(2)问题式的教学,在问题的设置中会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谈话的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再进行问题反思,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合作探究法:通过生生、师生的交流与合作,调动学生探究文中意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探究文本的能力。

四、学法分析

老师的教法要与学生的学法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前我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安排学生先预习课本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大概了解本课知识;课中叫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探讨本文主旨,让学生有深刻认识;安排学生小组讨论,进行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安排课后练习,巩固拓展本课学习内容,升华了情感,这些都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内容的分析以及自己的教学思路,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我会用三分钟进行导入。播放公益短片《妈妈洗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谈感受,教师导入后板书课题、作者并出示教学目标,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以课本内容相符合的浓浓的亲情的学习氛围,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铺垫;教学目标的出示,能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的,从而对本课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第二个环节是教授新课,我会用三十分钟的时间进行新课的讲授。

1、多次诵读,整体感知

通过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解决字音、词语问题,紧接着我出示问题: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本,让他们从课本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然后以提问的方式让他们小组讨论回答,以此培养他们阅读能力,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在此处我设计的问题简单易解答,尽量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起步阶段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听”和“读”是学生对课文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2、研讨课文,探究主旨

来到这个环节,我会要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①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②从处理散步分歧可以看出文章人物有什么特点? ③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如何作出选择?为什么? ④体会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通过讨论以上五个问题让学生知道敬老是中华传统美德,学生结合个人体验还提升了自己的道德取向。这一环节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3、再读课文,探究美点

此环节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认为精美的句子,找一下这些句子好在哪?与此同时,我给学生以下的提示:

1、写景的句子;

2、传情的句子

3、对称句式

4、大词小用。要求他们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的句式,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突破本课重点。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我给学生准备了一道情景题:晚饭后,全家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爱看戏剧,爸爸妈妈爱看电视剧,你爱看动画片,遥控器在你手里,你该怎么做?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谈一下感受,在这,我会注意给予学生积极而正确的引导。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一文中写到:老师应有的目的、有意识、有感情的去感受民族优秀文化和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5、出示目标,评价小结

再次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评价自己这一节课所学所得,这一环节是对前面的四个环节的理解和评价,可以升华认识,生成新的见解。教师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期情况作有必要的点评,然后配乐朗诵诗歌《亲情》作课题小结。

(四)课后作业(2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为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将这一过

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这样可以让我的学生真正的懂得亲情的可贵,培育其的责任意识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也是本课另一个重点突破的延伸。

六、板书设计

依据我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内容纲要式的板书设计,这就是一个爱心,也是一个孝心。我和我妻子作为承上启下,上有母亲,下有儿子,是爱让我们一家人紧密相连在一起,我和我妻子承担的责任就是这世界的责任,这个板书简洁,形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要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设置的板书如下:

信托终极版 篇2

登陆辽宁卫视

2013年12月7日周六晚,UFC旗下真人秀系列节目《终极斗士》迎来历史性的一刻,其中国版节目正式登陆辽宁卫视,与全国观众见面。UFC明星,前打击力量中量级世界冠军康李应邀担任本节目的总教练和导师。与此同时,UFC中国第一人张铁泉和中国综合格斗不败之王敖海林也分别作为两队选手的主教练率队征战。在第一季《终极斗士》中国版的节目中,8名羽量级(66公斤)和8名次中量级(77公斤)选手将在镜头前展开角逐,体验最具挑战性的体育真人秀。

这16位最终入围节目的选手是从世界各地的150位华人选手中选拔出来的,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些选手此前参加了北京、澳门、新加坡三地举行的海选招募赛,并最终脱颖而出。入围的这16名选手被分为两队,分别由张铁泉和敖海林率领,接下来,他们将在《终极斗士》的训练中心进行封闭式训练和生活,最终,他们要为一份价值6位数美金的UFC比赛合同而展开激烈竞争。

里程碑式的意义

UFC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职业MMA顶级赛事,1993年创办于美国丹佛,其特点是八角笼擂台,签约的职业格斗选手必须精通各种不同的格斗技术,包括空手道,柔术、拳击、跆拳道、擒技、摔跤、相扑等等。而《终极斗士》作为选拔优秀格斗选手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迄今为止《终极斗士》在美国已经播出了18季,并在英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有本土版本,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真人秀节目之一。

UFC主席白大拿曾表示,到2020年的时候,MMA将成为全球最流行的体育运动之一,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开拓人口众多的超级市场就成为了必须要通过的关卡,而中国毫无疑问就成为了UFC的头号开拓目标。

“第一季《终极斗士》中国版节目,是一个破冰之旅,也是国际体育组织在中国市场的一个创举。”UFC亚洲区副总裁马富生认为,通过落地辽宁卫视这样一个全国性播出平台,再加上特约赞助商金沙集团的鼎力支持,该节目不仅可以发掘,培养出优秀的中国MMA选手,而且还能够将UFC旗下经典赛事带给亿万中国观众。

金沙中国有限公司品牌副总裁马志高说:“金沙中国一直期待与UFC继续合作,将世界上最顶级的综合格斗选手和赛事带到这个地区。2012年11月举行的UFC澳门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非常高兴这次新一轮的合作将让我们能够继续主办一系列高水准的世界级运动赛事,并利用这个独一无二的机会,来发掘中国的顶级MMA选手!”

辽视重金打造

辽宁卫视此次为了争夺《终极斗士》中国版的转播权可谓倾尽全力。据辽宁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曾绍武介绍,辽宁卫视为《终极斗士》调动了最顶尖的制作团队和制作设备。“通过与UFC的合作,中国观众将感受到美版节目中最精彩的看点和国际视野,以及本土化打造的英雄情感和人文情怀。我相信《终极斗士》中国版节目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斗士的力量和精神。”

比尔·盖茨:终极版慈善 篇3

就像纽约卡内基基金会总裁华坦恩·格雷格利安所说的那样,也许每个慈善家的慈善事业都有一个“高尚的原因”和一个“真实的原因”,但是,他究竟做了什么,远比他为什么做更重要

10年前,一个叫做布拉德·坦普雷顿的电脑工程师试图用几个通俗易懂的句子来形容比尔·盖茨的财富。他说,如果盖茨掉了一张1000美元的钞票,他根本没有必要理会,因为有了弯腰捡钱的这4秒钟,他完全可以挣到更多的钱——是年,盖茨赚了78亿美元,相当于每天2000万美元,每秒250美元。

在1995年到2007年的13个年头里,盖茨蝉连《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榜的首位。上个世纪末,他的个人财富一度接近100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GDP排在世界第50位的罗马尼亚一年的GDP。

10年后,2008年6月27日,世界财富榜上名列第三的盖茨结束了他在微软的最后一个全职工作日。离职一周前,他告诉英国BBC晚点新闻(Newsnight)的主持人,他要把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悉数捐给他与妻子名下的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我们决定不留给我们的孩子。我们想把它(财产)回馈给社会,用在影响力最积极的地方,”盖茨说。

10年前的富得流油的“吝啬鬼”成了10年后最负盛名的裸捐者、慈善家。固然有人嘀咕盖茨善举的背后可能是“良心发现”“名誉遗产”,或是微软的公关宣传,但诚如纽约卡内基基金会总裁华坦恩·格雷格利安所述,也许每个慈善家的慈善事业都有一个“高尚的原因”和一个“真实的原因”,但是,“他究竟做了什么远比他为什么做更重要。”

一边挣钱一边捐钱

关于盖茨如何走上慈善这条路,有很多版本。

其中一个版本是,1993年秋,盖茨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梅琳达去非洲参观。当地人的悲惨生活,令盖茨感到慈善的重要性。

另一个版本是他自己在2006年底接受詹姆斯·摩根全球人道主义奖时所坦露的。盖茨说,他之所以走上慈善这条路,有两个人要感谢。一位是他的母亲玛丽·盖茨。玛丽不仅是大学教师,也是全国联合劝募的董事。盖茨说,他很小的时候就受母亲的影响,将自己的部分零用钱捐给教堂和救世军(基督教慈善组织)。另一位是靠投资发家的巴菲特。巴菲特告诉他,慈善是回馈社会最好的方式,而且,“把那么多财富留给孩子,对他们并无益处”。盖茨当即表示支持他的看法。

但是,巴菲特又说,虽然他有慈善的心,却打算先挣完钱,再去捐钱,因为“如果前一秒在会议上讨论怎么送钱,后一秒又苦想如何挣钱,实在是有点精神分裂”。起初,盖茨也担心自己会在目标不同、甚至对立的两个事业中失去了方向,他猜想自己可能也会选择先退休、再捐助的道路,然而,分秒膨胀的个人财富和越逼越紧的公众舆论显然不容许这位世界第一大富翁在慈善事业上无所作为。

1994年,盖茨卖掉一些微软的股票,出资9400万美元建立了威廉·盖茨基金会。为了管理好这个基金,盖茨开始辟出一些时间,学习钢铁大王卡内基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管理各自慈善基金方面的经验。

这一年,盖茨同梅琳达成婚。婚礼前一天的新娘午餐上,盖茨的母亲玛丽在给新人的祝辞中说:“那些慷慨的贡献让我们有壮举可期待。”婚礼几个月后,玛丽去世,盖茨的父亲也从法律事务所退下来,自愿为儿子打理基金会事务。在之后的四年里,威廉·盖茨基金会因为盖茨的慷慨捐助而迅速膨胀到21亿美元。

1997年,盖茨和梅琳达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基金会——盖茨图书馆基金会——以帮助更多人使用科技资源。1999年,盖茨图书馆基金会更名为盖茨学习基金会,工作重心变为资助家庭困难和少数族裔的学生。

到了2000年,盖茨决定将这两个家族基金会合并成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促进全球卫生保健和教育为重心。

等到2000年盖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他已经十分自信地说:“我想我一直是个可以做几样事情,并且分得很清的人。我可以读生物技术,可以做我的本职工作,可以学习玩桥牌。所以。我并没有(因为一边管理微软,一边管理基金会而)患上精神分裂。”

实际上,他和梅琳达的基金会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透明运作慈善基金——官方网站的首页上就有往年的财报可以下载;捐赠者也可以方便地跟踪到捐款的去向。此外。为了避免基金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形成官僚机制,让运营成本侵蚀到基金财富,盖茨夫妇还宣布,该基金会将在盖茨夫妇去世后的50年内消失。

基于对盖茨夫妇的信任,2006年6月25日,巴菲特宣布将总计约370亿美元的财产捐赠给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花钱不比挣钱容易

基金会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容易打理。根据美国法律,慈善基金会要获得免税资格,每年至少要捐出5%的资产。对于资产387亿的盖茨夫妇基金来说,这意味它这每年至少要捐出19亿美元。要让这些钱使在最需要、最有效率的地方,并非易事。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对象主要有4个领域:第一是改善全球健康状况。着手研究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癌症等疾病的治疗途径,尤其是向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大力捐资;第二是加大教育投资,创建更多的面向低收入阶层的中学并减少因经济问题而上不起大学的现象;第三是促进信息业的发展,尤其是着力扩大互联网的普及,让所有的人,不分种族、性别、年龄或贫富,都能拥有获得信息技术的途径;第四是改善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的现状,向当地社区和贫困家庭提供多种形式的捐助。

根据基金会2007年的财报,当年实际捐出现金20多亿美元,超过四分之三用于全球发展和全球健康。对于这些远在非洲和亚洲的项目,如何做好筛选、推行和评估,都是耗费心力的事情。据了解,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策略是,自己不做直接提供服务,而是通过向当地政府部门或非政府组织提供捐款来实现项目的推进。

除了在非洲最穷困的地区提供医疗和教育普及服务,他们在中国也有一些项目。譬如,援助中国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帮助中国应对艾滋病问题,等等。2007年11月,基金会出资5000万美元,同中国卫生部和非政府组织一起,致力于中国的艾滋病的预防。他们还特意请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前任驻中国主管Ray Yip领导这项计划。

既要确保捐赠出的钱能带来切实的影响力,也要确保基金的既有资产能实现保值和增值。据了解,盖茨基金会的投资策略比较保守——超过60多亿美元投资在政府债券、高等级商业票据、短期贴现债券这样的短期、低风险项目上;210亿美元投资在债券、国内国际共同基金投资、高收益企业证券和政府证券等;52亿美元投资在股票及私人股票投资基金上。据《福布斯》报道,2003年该基金会以268亿美元的资本获得了高达39亿美元的投资报酬。这个数字是其财产转让所得的12亿美元的3倍多。

回报有时也会带来麻烦。譬如,在尼日利亚一个叫做Ebocha的小城,孩子们既是盖茨夫妇基金会提供的麻疹和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受益者,也是该基金会的间接受害者——当地一家意大利炼油厂的浓烟使得很多孩子患了呼吸道疾病,而盖茨夫妇的基金会正是这家炼油厂母公司的投资方之一。闻讯之后,盖茨夫妇的基金会做出决定,从2007年开始,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投资审核的一部分,并宣布要在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股东投票权来影响该公司的操作。从很多角度看,盖茨的选择都会给世界各地的富豪们做出道德表率。

马原复习终极版 篇4

陈宣明老师

一.辩证唯物论。包括: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1.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P27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与进步。2.世界统一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多样化的世界是有统一的本原的,即物质。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意识统一于物质。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因此,世界的本质上是物质的,意识统一于物质。2)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具体表现在:

a)人类社会依赖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唯心论、宗教神学、二元论根本对立,是与科学的实践观相统一的,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3.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自然: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切物质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社会历史:社会实践特别 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可能);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从意思的作用来看: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4.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表现了主体的选择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能够对在思维中构建一个现实中没有的理想世界。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人通过实践活动,以意识为指导,把观点中的模型、蓝图变成客观现实,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我的传统医学、现代科学都证明,意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积极认识和利用规律。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实践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统一的基础。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该注意一下几点: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第三,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6.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 定的历史条件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在当代中国,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联系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二.唯物辩证法。包括: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其矛盾性;矛盾运动是事物永恒发展的推动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立统一规律是人类世界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人类世界的根本方法。

1.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其矛盾性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互相影响、制约、作用的关系。1)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2)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避免孤立的观点。

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直接间接、内部外部、必然偶然、本质与非本质)

4)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对事物发展具有制约作用,条件可以被对立改变,改变和创造条件需要尊重客观规律。

5)结合: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知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失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古今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我们要顺应世界潮流,把握发展进程中的相互联系。

2.矛盾运动是事物永恒发展的推动力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1)同一性对发展的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 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有规律地向着对立面转化。

2)斗争性对发展的作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3)同一性和斗争性互相影响,在不同条件下所处的地位不同。4)也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的发展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4.对立统一是人类世界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基本规律中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5.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人类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2)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a)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b)按其本质来说,唯物辩证法具有批判的革命精神。c)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

3)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包括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如分析矛盾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杨胜良老师与白玉国老师 三.1.第一章第一节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P26-28 在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被分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领域。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与发展。

1)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自然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其中一部分是人类活动未触及的自在自然,另一部分是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人化自然。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2)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其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2.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P103 社会物质生活的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人们就不可能进行生活和生产;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 要作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3.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生态评判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人化,自然界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自然史成为人类史的一部分。环境问题、生态危机是资本的逐利本性、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社会问题造成的,是社会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引发的危机形式已经从经济危机转化为生态危机,资本主义的两大特征是“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异化消费”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要克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要培养一种生态理性,在生产过程中注重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稳定共处。

四.1、第二章第二节“价值及其特性”P80-86页。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它是对各种特殊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如经济领域中某项活动是否具有效益。哲学的价值概念扬弃了各种价值关系的特殊内容和形式,概括了其中共同的、普遍的、本质的内容,即概括了其中所包含的外部客观世界的事物(客体)对于人(主体)的需要满足与否(意义)的关系。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

1)客观性。其一,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不论是人的自然需要还是社会需要、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都是由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决定的。其二,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定的。其三,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后,就会对主体的需要构成意义关系。

2)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直接同主体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因主体及其需要不同而不同。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3)社会历史性。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被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的特点。4)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性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和全面性。

2、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但真理的形式又是主观的,通过人的思维表现出来。1)真理与价值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真理因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普遍性而具有根本性和优先性,价值及其评价标准必须以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为前提,二者辩证统一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2)实践作为人类有目的的物质活动,一方面要求人们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和规律去认识世界,并通过这样的认识去把握真理;另一方面有要求按照人类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去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够在新形势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只有发扬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真正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4)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a)科学精神要求我们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崇尚理性思维,以严谨合乎逻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

b)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要求人们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

c)我们大学生应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3、价值主观主义的错误(夸大主体性、否认客观性)

1)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价值评价的主体是具体的,可以是个人、群体或人类,这就决定了不同主体对同一个事物的价值评价也常常会产生差异或矛盾。但是,这并不说明价值评价纯粹是一种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单纯的夸大价值评价的主体性,否认其客观性是错误的。2)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要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要以人们的真理性认识为根据,这是价值评价的根本特征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书本P87。两个标准,一个是客观规律,一个是人民。

李欣老师

五.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的五种职能、特点及现实应用。

1.价值形式的演变

在原始公社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交换发生非常偶然,只要发生交换就有价值表现的问题。由于价值的表现纯属偶然,所以这个阶段称为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随着社会分工出现,一种物品经常的与另外多种物品相交换,于是,一种物品的价值就会由许多种其它物品表现出来。对于一种物品的价值可由许多种商品表现出来,而所有物品都可以成为表现其他物品的等价物的这种情况称之为总和扩大的价值形态。当日益增多的物品进入频繁交易的过程中,产生了用来表现所有物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用一般等价物表现所有的物品价值称为一般价值形式。当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时称之为货币价值形式。2.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最初的商品交换。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物物交换不断扩大。交换越是经常,越是扩大,物物交换的缺点就越突出。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出现了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商品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客观上要求一般等价物能够固定在一种商品上,最后,一般等价物集中由贵金属金、银来充当,这就是货币。3.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4.货币流通规律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指金属货币。因此不会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5.通胀与通缩

通胀是指国家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大幅度持续上涨的现象。通缩是指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引起物价总水平大幅度持续下跌的现象。

6.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价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商品的标价。

2)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价值尺度职能的进一步发展。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在消费者在商店购买商品。

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纪念币。

4)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5)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作为世界货币,一般是是足值的金和银,且没有铸币的地域性区分。

特点和现实应用理解一下吧。举例子。

六.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并会举例。1.内容

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2.表现形式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不停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3.作用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分配比例。最终达到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力的客观要求。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迫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生产条件与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企业,收入较高,而生产 条件差、技术水平低下的则可能无利可图甚至破产。最终达到调节社会收入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4.消极的后果

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3)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5.举例就是价格波动,比如猪价受需求推动暴涨,然后扩张产能后又回归价值。

傅丽芬老师

七.资本积累理论,包括定义,积累的原因,积累的两种方式,两种方式的区别,及积累理论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1.定义

把剩余价值当做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叫做资本积累。2.积累的原因

1)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资本家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外,还必然增加资本量,以扩大生产的规模和剥削的范围。对剩余价值的狂热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2)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部压力。在资本主义竞争中,大资本总是处在有利的地位。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保存自己,击败对手,资本家只有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扩大资本规模。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激烈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3.积累的两种方式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两种方式。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积累越多,资本积聚的规模就越大,个别资本总额就越大。

资本集中是指个别资本通过结合而形成较大的资本。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个别资本独立的行为,而后者是多个个别资本结合的行为。4.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1)从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言,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成本,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带来更多剩余价值,从而促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具体的:从制度上鼓励现有员工创新,大力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创新研发人才和管理人才等)

2)从资本积聚的角度而言,民营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不能分光吃光,要为企业发展留后劲。

3)从资本集中的角度而言,有“通过强制的道路进行吞并和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其中前一种方式是指企业并购,后一种方式是指股份制。通过这些办法都可以促进企业的资本积累,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与扩大。

八.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两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及它们的区别及如何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分析。1.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1)劳动力成为商品

2)资本总公式(G-W-G’)与价值规律的矛盾。3)货币转化为资本 2.剩余价值的生产

1)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增殖,是指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的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个一定点,就变成了价值增殖过程。

2)在价值增值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以为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的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3.资本在资产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式,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2)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3)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也为确定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4.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联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初期,绝对。后期相对。5.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分析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的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

2)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家教经验总结终极版 篇5

讲课技巧

学生听课是一种接受,究竟效果如何呢?教师应从反馈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平时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以此来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此外,还可通过作业、答疑、小测验,甚至可以跟同学聊天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疑惑,引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的进度,总结如何用最贴切的语言讲述问题…… 教师的讲课技巧

一、语言语调的技巧

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对重点内容、公式、定理应加重语气,力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语言平淡呆板,只能成为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有关资料已总结出教师的语言应具备“六性”:

1、叙事说理,条理清楚,言之有据,全面周密,具有罗辑性。

2、描人状物,有声有色,情景逼真,细腻动人,具有形象性。

3、范读谈话,情真辞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具有感染性。

4、借助手势,穿插事例,比喻新颖,生动有趣,富有趣味性。

5、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词恰当,寓意贴切,富有精确性。

6、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循循善诱,富有启发性。

二、时间分配的技巧

一节课中各部分内容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应心中有数,重点和难点需要的时间要长些,讲的力度要深些,切忌主次不分,重点不清。时间分配要讲究科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讲课开始时怕学生听不懂,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把精讲变成了繁讲,到后来一看时间不多了,便任意删减授课内容,“草率收兵”;还有的教师随意拖堂,下课铃响了半天,还在不停地讲授,室外“喧闹四起”,室内“无心听讲”。“草率收兵”或“随意拖堂”都是不良的教学习惯,应努力克服。

三、课堂举例的技巧

一堂课45分钟,若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势必得不到理想的效果。适时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实例,往往会将平淡的一堂课变得生动,富有情趣。课堂上一个好的例子,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不但使学生们学得懂,记得牢,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但举例也不能太随意,以免得到相反的效果。

四、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方法,设计的问题必须保持逻辑性、系统性,要注意深浅程度,既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课堂提问可分为以下三种:

1.为讲新课铺路的提问。这种提问可创设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讲清新课内容铺平道路。

2、为突出重点难点而有意创设的提问。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掌握课堂知识。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如果遇到了旧的知识,不要直接应用,而应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从而加强教学的系统性和巩固性。

3、总结式的提问。这种提问一般在每节课的小结中进行,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最后,还可以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作示范以便纠正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讲课的技巧是多方面的,注意上述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形成具有特色的讲课

五、注意力的培养。教师要上好课,关键是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以下种办法:①在开始讲课以前,要花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定下心来。你如果一开始就讲重要问题,学生很可能因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遗漏。因此在开始讲课时,可以先讲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向学生示意你已开始讲课了。②尽量让学生知道你的讲课内容、讲课时间,以及所讲内容跟学生的关系。你可以把讲课要点先提示一下,使学生即使遗漏了某一点,思路也能跟上讲课进度。③用一个故事,一个例子开始讲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系极大。教师应当寻找这类材料作为讲课的开头。但是光靠这几点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够的。要在整整一堂课上都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你还得考虑到其它方面。比如兴趣。

六、兴趣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对你的讲课感兴趣呢?有几种办法非常有效:①要使讲课材料适应你学生的情况。讲课前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作一番分析,使所讲的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使他能够理解,不要讲深奥的、学生不能理解的东西。②不要把你所掌握的全部知识灌给学生,因为学生不可能一下子理解全部知识。③最好把讲课内容中的要点讲深讲透,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得很细。讲课内容集中,学生才感兴趣。要知道,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一下子全记住。④采用多种讲课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方法。

八、姿势。姿势是指讲话时的动作。通过一定的姿势,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反过来又会促进教师实现自己把课讲好的愿望。

①要显得胸有成竹,讲得有条不紊。②目光要始终盯住学生,使师生感情融成一体。③要在学生面前走动,但又不要作出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作。④动作要自然,不要做作。⑤要落落大方,能应付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

要求;1.融入学生中去,别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之态,要把问题简单话,要懂得以小见大,举一反三,正确引导学生解题

【建议】

1.不要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时间都是自己挤出来的,我们还有时间看电视听歌上网,说明时间利用的并不充分.2.抓住点滴时间,晚上睡觉前要反思今天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学会,每天都要总结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还不够。

3.不要懒惰,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等待的都是失败者!不要期待天上掉馅饼的事,即使真掉了,也轮不到你捡!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要不得半点侥幸!学习没有捷径,自己一步一步走下去,你将收获更多!

4.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轻狂。不敢想的你永远的不到!相信自己,给自己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并努力达到,谁也不比谁差,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5.不要依赖别人,包括老师和父母,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老师只是引路人,只能告诉你方向,最后走路的人还是你自己。6.不要搞题海战术,首先我们没有时间,其次也没有精力,要学会学习,同一类的题解十道已足够了,前提是自己是真正把题目搞懂,由此的变形也要想到。

7.不打持久战,累的时候好好休息,学习的效率要比学习的时间更重要,同样的时间有的人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思考如何提高效率。

8.集中精力,学习的时候不要总被别的事情吸引注意力,当你完全进入状态的时候,你的精力高度集中,你的效率会很高,你也能做到过目不忘。

9.最后祝你学习进步,高考交一份自己满意的答卷!!

学习方案指导

1.提高解题速度。每一次作业都要按照考试对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慢慢的解题速度就会提高,分析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学习戒骄戒躁。欲速则不达,注意点滴积累,积少成多,注重基础,每一个优秀生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3.规范解题格式。解题时要有必要的文字叙述和重要的公式推导,按照高考的标准来规范答题格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4.规范书写。不可连写,不用简写,不用通假。希腊字母按照手写体书写,其他字母按照使用习惯。

5.注意解题步骤。做到每一步都有理有据,前后连贯,中间不可跳步!不可假论证!解题思路严谨,无懈可击。每一个完美的答案都是一篇优秀的论文!

6.注意改错反思,将做错的题整理到一个笔记本,时常翻看,使自己不再掉进同一个陷阱。每次课都要总结,总结自己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每次可都要反思,反思自己在哪里还有差距。7.每隔15天就要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并制定自己下一阶段的目标。

8.对于每个题目多想一点,多走一步。高考题就是来源于平时练习题却高于练习题,多思考,把握高考脉络。

9.只选一本合适自己的参考书,适合自己能力的,一本就够不需要多买。

10.上课认真听讲,基础弱的话要更注重基础,而老师讲的基本上都是基础的东西,可以拿历年高考卷做,那里面的题目比较经典,尤其是选择题和实验题,不要随便挑战难题。11.重拾课本,但不能局限于课本,最好能把课本都再给它过几遍,要有印象,尤其是实验部分和公式,重点实验可以用VCM仿真实验多做几次(成绩不错的,建议从实验领域拿高分,因为现在高考很注重考察实验能力的题),课后阅读材料也要引起注意。

12.学会做笔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不一定都要抄下来,老师没有写的内容也不意味着不重要,我们要记的是重点,难点以及自己不会的地方,而不是一堆概念定义.13.经常复习,回顾,力求知识点都记牢,一般来讲高中物理比较简单的是力学的相互作用,加速度,平抛运动,交变电流,万有引力,变压器,这几个点一定要很熟,较难的部分你也要有所理解,动量和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的运动一般都是难点。

14.高考基础题占60% 以上,中等题有20% 左右,全部对了你就有600分以上,这就是基础的重要性!不要总把精力放在压轴题上。

寒窗最后一搏,誓当蟾宫折桂!

心得总结 大家大多数都是在校学生,也有少数毕业后兼职做家教的,据我观察了解大多数人的想法和做法如下:

1.想法:以学生开心为最大目标,当然能提成绩最好,提不上去就没招了

2.做法:随机的讲,没有一套章法,即使准备了也不充分,再就是辅导作业,学生说讲哪就讲哪。

以上的想法和做法,大家都受到道听途说的影响,丢掉了做家教的意义和目的。后果:

(1)学生成绩不明显(2)家长怀疑你的能力(3)自己心里没底

(4)家教职业生命很快结束

这也是很多家长对大学生家教怀疑的原因。因为没有合理的规划和管控措施

下面说我的方法,要一直听我说完这些东西希望你会有收获,但是不要想着一句话帮你解决问题。

1.规划课时,在与家长第一次谈时就规划好,根据经验,对于中等以及中等偏下的学生,每周至少两次课,每次课时间间隔两天,如“周三、周六”或“周四、周日”,切忌周六周日两天连上 中间没有巩固时间

(从这一点上家长可以看出你是否有经验)2.课堂上掌握主动权成绩才会向你想的方向发展。头等大事是基础知识必须过关 把握主动权,按我的规划执行,不是都听他的,道理但要与本次课相关。一会会举例。可以给他讲道理但要与本次课有关 3.关于基础知识拨入的问题

有些家长一听到基础知识就懵了,就没整明白什么是基础知识。学生也懵,老师天天说基础知识,在哪呢?

不管学生学过没有,即使学过也不扎实,要求你把你整理好的知识点、例题清楚地、工整地写在纸上(要详细全面)。如下图:

咱们统一规定:都用A4纸,一个夹子,每页都能插入纸的那种,让学生和家长去买,这个一定要让他们按规定执行,家长可能会说

这有个本子,以后就用这个吧,你告诉他今天用这个,明天一定要买。

将来再问基础知识在哪,告诉他在这里 4.讲课一定有层次有顺序

知识点排列按1,2,3,4,5...即可,这样你每次讲完都能知道讲了几个知识点,学生知道学了几个知识点,家长知道你教了几个知识点,一举三得。5.《重要经验分享》:这个时候态度一定要要严肃,不能再笑了。讲基础知识时,先提前警告:认真听我随时会问你我刚才说什么了(避免走神,你还真要随机问一句)

你要先讲一遍,然后问他懂没懂,懂了让他说一遍,然后合上笔记,让他背一遍,(每讲一个知识点都 分这三步)如果是典型题,再出一道。虽然办法有点土但很管用

讲完后,把A4纸装入夹子,合上,从头到尾讲一遍知识点。

这属于总结你讲了什么

下面让学生说出知识点(要求严一点,一字不落),可能第一遍他说不全,没关系,这很正常,你在旁边提示。(这个可以拖延时间还可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第一遍就这样结束,让他了解你的教法

紧跟着跟他说“刚才有提示,现在我让你再看一遍,然后没提示,按顺序说出知识点,不要大概意思要一字不差。第二遍可能还会有不准确的地方。

再强调:这次看准了,少一个字都不行。进行第三遍。只要不是很差很差的学生,三遍之后包你满意了。要求他这么做

不是要把它变成机器,而是从你教他的那一天起,用实际行动让他端正对待知识的态度。6.要有老师的架子

第一次课不要跟着学生嘻哈一节课,否则对你今后上课不利.适当聊几句,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其它话题 要适度,该叫停就马上停

给他的印象就认为你挺能唠的 如果他看出你这样了,就不把你当回事了,如果闲聊一节,你试试保证你今天的作业他一个字都不会看 7.教学要严谨

紧接着是你的解释:(这个重要)不是老师要求的苛刻,这是对待学习的一种态度,比如

你背《牛顿第一定律》,你少了俩字,等你将来当老师了,教你的学生时,你的学生又改了俩字,若干年后,就变成“张顿定律”“李顿定律”了

一篇文章,你改了一段,他丢了一句最后不知道作者是谁了;一个历史事件,你弄错一个地名,他弄错了一个人名,最后剩下的也只是个传说了(这几个例子要幽默点说)

我们是知识的继承者,要确保知识的准确性,至于发扬光大那是将来的事。这些话要和他说

接着跟他说相信我,跟着我学其他人没机会超过你,咱们这种学习方法他们没机会接触了。让他们偷着哭去吧

讲道理这时候说最好,要语重心长,也帮他建立了信心。如果你觉得组织不好语言就按我的原话说吧 8.下面说说做题

很多学生易马虎 其实这是个习惯问题,做题时一定要他读题,而且要出声的读

为了读的快他中间一定有读错的字,那个字是否对这道题有用先不管,告诉他重读

他会说没读错,哪怕是落了一个“的”字也要指出来 他可能会说这也算啊

直接反问他:什么叫一字不差? 这样两道题后他就知道你性格了

不管他怎么想的,但他起码注意了,因为一个字让你说一通犯不着,所以会认真的读

我平时带学生做题时发现的问题就是:审题不认真,因些丢了很多分,所以我很注意这方面

你跟他说认真审题,他也懂,但做题时就习惯性的快读 因此平时就要练,读错一字马上重来

后来有时我读题读错一两个字,他马上说老师你读错了,我告诉他:你做的很好

一带一路学习总结(终极版) 篇6

——“一带一路”课程报告

姓名 学号

十一组:组长 马胜忍 20141703 组员 黄也 20141874 李煜 20141705 罗梦琦 20141713 陈平20141878 郑杨 20141706 周晓春 20141774 伍建梅 20141840 田灵慧 20141775 黄林 20141818 魏蕾 20141757

一、概念

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这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二、产生背景

(一)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时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起始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是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二)时代背景

(1)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严峻,表现如下:①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②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③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

(2)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

三、“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更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表现

如下:

(1)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最基本的建设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而这将会使一大批如交通运输类公司、建筑及基础设施工程类公司、设备及配套类制造业公司、原材料类公司、长期推荐品牌消费及文化传媒类公司等产业受益。同时也促进了世界能源、资源合理有价值的利用。

(2)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中国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来解决巨量的资金需求,其他资金在这期间可以通过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来解决这个问题,而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是不可想象的。

(3)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各区域可以改变发展模式,转变战略选择,更新经济的技术路径,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健康、快速地增长。同时,各区域间可以建立一种合作关系,整合多方资源来共同建设经济文化发展带,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一带一路”带来的挑战

(1)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做好风险预估及应对方案。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2)“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刻保持高度警觉。

(3)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国内在有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如果我们忽略国内的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

警惕。

五、“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一)对国际的意义

(1)打破经济繁荣沿海化,实现内陆沿海全面发展。世界发展史表明,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其流向始终受交通运输模式的制约甚至牵引。古代海运不发达,长途运输和交通主要依赖马队、驼队等运输力量,连接中国长安、洛阳,经中亚沙漠通达欧洲的古“丝绸之路”应运而生,其结果是亚洲内陆经济远较沿海地区发达。进入近代以来,航海技术不断发展、跃进,世界海运能力不断提升,一方面促进了世界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大都市的兴起,另一方面也导致以畜力为主的内陆商道的衰落以及内陆地区经济的衰退。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陷入停滞,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只是世界沿海地区的全球化,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中心城市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增长只不过是世界沿海地区的繁荣与增长,广大的内陆地区并未真正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内陆地区。例如,中国沿海省份较之内陆省份人均收入相差数倍,而欧美等国沿海地区的人均收入较之中亚等内陆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数十倍。显然,仅靠沿海地区的繁荣已不足以刺激以及支持世界经济恢复增长。要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只能也应该是从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把世界市场扩大到各大陆贫困的腹地,而联通亚欧沿海地区与大陆腹地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为此提供新型交通运输工具和传输能力,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内陆地区经济的促进和牵引作用将不次于海运对促进世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曾经所起的作用,甚至能弥补海运的不足。国际上不少大公司,例如惠普、富士康等,已经着手将其一些重要生产基地向内陆地区迁移,并尽可能以铁路运输替代海运、空运,以求抢速度、降成本。

(2)增加全球资源供应量。“一带一路”建设将创造牵引内陆地区及世界经济增长、繁荣的新物流模式、贸易模式和发展平台。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沿途会形成发达的城镇和人口中心、经济活动中心,这些地方

沉睡的丰富资源将得到全面、合理的开发,增加全球资源供应量,从而深刻改变全球地缘经济依赖沿海地区这样一个空间布局,世界地缘政治景观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3)巩固了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一带一路团结了海外华人,扩大中国与东南亚合作基础。海外华人主要集中在“海上丝绸之路”所覆盖的东南亚地区,在当地的社会经济生产及财富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

(二)对中国的意义

(1)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就恰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所以,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过剩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处于发展中国家却面临着资源短缺这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既解决了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又可以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

(2)“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从1979年开始,我们先后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显然,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始终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而“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也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着中国走出去的重任。也促进了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省份可以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3)“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4)“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WTO这一被大多数成员国一致遵守国家经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少数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封锁。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又在发生深刻变化并有新的动向。“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建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大部分是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5)由“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投资人”。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构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和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战略实现提供融资工具和资金保证。通过对对外金融资产进行合理多元化的管理和运用,可能变成政府、企业或个人的对外投资,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资源所在地投资建厂生产,带动“一带一路”沿途地区和国家的发展,然后把产品卖到全球,当然其中一部分产品也会用来满足国内需要。未来的中国将从全球范围内来配置资源、市场,形成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商品、技术、人员、服务布局,以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方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如环境、排放、资源压力等,带动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既尽

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义务,也在全球性的战略布局中收获自己的利益。德意志银行全球策略师桑杰夫·桑亚尔判断:在庞大并且长期的经常账户盈余驱动下,未来中国将由“世界工厂”转换成“世界投资人”。

(6)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不仅拥有产业输出能力,还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作为“走出去”的后盾。随着产业和资本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国门,人民币国际化也将加速前进的步伐。专家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六成,经济总量近三成,“一带一路”战略将有助于在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中形成“人民币区”。

(三)对个人生活的意义

(1)交通:“优先打通缺失道路,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加强海上航线和班次。”

我们以后说不定能坐着高铁或者走高速公路去欧洲,饱览亚欧大陆的美丽景色;国际航班航线少将成往事,不仅可选择的航班多了,机票也可能更便宜。

(2)商贸:“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水平。”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商品价格会更便宜,品种会更丰富;海淘更规范、更方便、更安心;与沿线国家做生意手续更简单、交税更少,赚钱机会更多。

(3)旅游:“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

中国护照更给力,去沿线国家更方便,有望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国际旅游产品档次选择更多元,线路也更加全面。

(4)教育:“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扩大相互

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拓和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就业创业不再难,国内没机会,还可以去国外闯闯;留学选择更多元,世界名校在向您招手。

据了解,目前和中国建交的175个国家中,通用的语种约95种,而内地仅能开设54种语言课程。“一带一路”所覆盖的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涉及官方语言达40余种,而目前内地教授的语种仅20种。“语言不通则不能人心相通”。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库”高校外语专业招生情况统计表明,目前我国“一路一带”重大战略面临小语种人才匮乏的瓶颈。中国教育部正在研拟制订相关计画,加强培养小语种人才。

(5)文化:“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路’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电影节和图书展。”“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

各国好片大片将陆续来袭,文艺青年们有福了;丝路各国文化节会让您应接不暇,敞开胸怀去迎接多元文化的熏陶吧!但是,在接受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请一定不要忘记咱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哟!

六、正确认识“一带一路”的本质

由于“一带一路”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国际社会尤其沿途国家对此十分赞赏和欢迎。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也被西方媒体热炒,甚至被国内一些人简单地引用,这是一种误解,二者有本质区别,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马歇尔计划既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西欧各国重建的计划,也是其遏制原苏联、发动“冷战”的经济工具,以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为先决条件,服务于当时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只有愿意接受美国的领导,才能接受美国的援助。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美国一方面将西欧国家收拢在自己的旗下,成为其抗衡前苏联的小兄弟,另一方面逐步确立了自己的超级大国地位。

由于其附加的条件,遭受战争摧残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被排除在外,人为地加剧了这些国家的贫困。而其援欧款项大多用于购买美国产品和服务,为美国经济的扩张打开大门。后来美国对日所谓的“道奇计划”,大体也是如此。

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弘扬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在原有的协议、框架基础上进行,不提出新的协议、框架,对合作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对所有寻求发展的国家开放,绝不搞“集团政治”和对抗性的“结盟”。强调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商、共建、共享”。有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互惠互补。通过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更好地满足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需要,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

可见,在“一带一路”规划背后是中国日渐清晰的国家新战略,即推动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低调做事,通过投资、技术转让和援助,一步一个脚印,带动国内腹地和沿途国家的发展,改善自身形象,取得各国信任,深化与沿途各国的经贸、人文、生态、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合作,从而实现全方位开放格局,为国内经济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承担起一个稳健、成熟的世界大国应尽的地区责任与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七、作为当代大学生该怎样践行“一带一路”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历史也告诉过我们,青年学生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继中国梦之后,总书记又提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有三个基本的支撑点,人才是最重要的基本支撑点之一,“一带一路”是人才的输出,而不是武力的输出。而在校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所以,大学生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践行者应时刻准备着。

大学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丰富,同时也是职业选择的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大城市和个大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相对饱和,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系

上一篇:地下城与勇士春节套下一篇:信息教育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