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诗歌的赏析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过零丁洋诗歌的赏析(精选10篇)

过零丁洋诗歌的赏析 篇1

祥兴元年 (公元1278年) 五月, 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溺水后因体质虚弱而夭折, 陆秀夫等再拥立端宗7岁的弟弟赵昺即位为皇帝, 年号祥兴。朝廷迁至厓山, 加封文天祥为信国公。冬天, 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 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 寻机再起。然而元军水陆猛进, 发起强攻。年底, 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 兵败被俘, 立即服冰片自杀, 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 遭严辞拒绝。

至元十六年 (公元1279年) 正月, 元军出珠江口, 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 (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 , 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船过零丁洋 (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中山市南, 靠海有个零丁山, 山下海面叫零丁洋) , 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明志, 严正拒绝: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 表现出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他的精神和气节烛照千古、彪炳史册, 全诗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每次教授本诗, 都震撼于《过零丁洋》诗中所表现出的一腔热血的凛然正气、慷慨赴死的血性豪性、赤胆忠心的一片丹心。如何将这种中华民族的精神正能量经过教师的讲解传递给学生, 使这种民族正气在每个学生心中涤荡充盈, 形成真正的精神力量, 人格品质?这是多次教授此诗时我深思的问题。在本次备课过程中, 我深入分析了诗文中既点明地点又表达心境的一个词“零丁”。

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 毫无疑问诗人文天祥是被押解经过零丁洋时, 由地点联想到自己的境况, 才发出如此悲怆之感, 一语双关, 巧用地名, 既表现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又抒写了兵败后内心忧虑孤苦的心情, 自然贴切, 巧妙新奇, 实为妙绝, 也唯其才有如此才思, 颈联的前一句“惶恐滩头” (宋瑞宗景炎二年, 即1277年, 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 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的“惶恐”之事, “惶恐”之情也才由此景此情联想而出。可以说, “零丁”一词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境况境遇, 更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内心真实情感, 更是全诗叙事、抒情的最真实的动因, 也在此基础上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满腔热血的无畏、忠肝义胆的正义、宁死不屈的气概、慷慨赴死的豪情。

零丁, 《辞海》:“零丁”亦作“伶仃”, 孤独无依的样子。

最重要的理解莫过于“山河破碎”, 1275年元军攻打南宋都城临安, 原宰相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 拥皇子广王赵昰 (9岁) 和益王赵昺 (6岁) 逃到福州。拥立赵昰为小皇帝。之后, 元军进攻, 张世杰、陆秀夫带着小皇帝四处流亡。流亡途中, 赵昰病死, 又拥立赵昺做小皇帝, 继续流亡。如此南宋朝廷如风中残絮, 四处飘散, 随风飘零。“覆巢之下, 安有完卵”, 文天祥早将个人身世命运与祖国紧紧相连, “身世浮沉”如雨中浮萍, 无依无靠, 且任风雨击打。零丁, 孤苦。

我们也可以由历史背景及文天祥的个人身世再来体会文天祥的悲壮人生。

明经入仕, 零丁。

零丁, 孤独无依。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从1235年蒙古大举南侵, 到1276年元军入临安, 宋朝逐步灭亡经历了40年过程。在这40年里, 宋理宗信用宦官, 宋度宗更加荒淫昏庸, 奸相贾似道把持朝政。

宝祐四年 (1256年) , 20岁的文天祥随父前往京城临安 (今杭州) 会试, 对策集英殿。他文思泉涌, 挥洒万言, 王应麟称他的殿试对策是“古谊若龟鉴, 忠肝如铁石”。理宗亲点他为进士第一 (状元) , 并且说:“此天之祥, 乃宋之瑞也。”

昏君无能, 奸臣当道, 政治腐败, 外族入侵, 人心涣散。英雄无用武之地, 大丈夫生不逢时, 空怀经世济国之才只能抱守忠义、洁身自好。但饱读经书, 深明大义的他又怎能面对奸佞缄默不语。

面对荣王 (度宗生父, 理宗弟) 皇室贵族不顾人民死活, 囤积居奇, 他满眼悲怆;面对贾似道在西湖边的葛岭的豪华堂室, 搜罗奇珍异宝, 他满腔愤慨;面对贾似道等官员士大夫“踏青泛绿, 不思闾巷之萧条;醉酿饱鲜, 遑恤物价之腾踊”, 他满心愁苦。

1270年, 终被贾似道免官归乡。十年寒窗, 可谓“辛苦”“起一经”, 但却“遭逢”如此时势, 孤独, 何依?

干戈四年, 零丁。

零丁, 孤独无依。“民饥欲死”, 南宋王朝“危亡之祸, 近在旦夕”。充斥各级军政机构的官员士大夫们, 不谈理财备战, 不顾国家存亡、民间疾苦, 而只是苟且偷安、坐享富贵。文天祥中状元时的考官王应麟指出, 南宋的大病有三:民穷、兵弱、财匮, 归根是士大夫无耻。

恭帝德佑元年 (公元1275年) , 元兵长驱东下, 朝廷诏天下勤王。各地大批官员都在准备投降元朝, 不予响应。文天祥这时任赣州知州, 立即在当地募集兵士两万人起兵。友人劝告说:“现在元兵三道而进, 你以乌合之众万人去迎敌, 无异于群羊去斗猛虎。”文天祥说:“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一旦有急, 征天下兵, 竟天一人一骑前往, 我深以为恨。所以不自量力, 以身赴难, 或许天下忠臣义士闻风而起, 社稷还可保全。”

3月, 枢密院官员和御史官都相继逃跑。

4月, 湖北制置副使高达以江陵降元。元兵东下, 所过之处, 宋守臣相继迎降。

11月, 临安 (南宋都城) 的门户独松关官运守将张濡逃跑, 独松关失守。

11月底, 状元出身的左相留梦炎弃官逃跑。

12月初, 右相陈宜中得朝廷允准, 派人到元军求降。

元军入临安。

状元出身的文天祥, 一介文臣如何能以文弱之躯, 挽南宋将倒之狂澜, 如何能以一己之力, 扶南宋将倾之厦。官员降了, 守将跑了, 国都没了。而文天祥带领部下继续坚持抗元战斗, 四年辗转, 屡战屡败, 寡不敌众, 前无接应, 后无援兵, 苦苦支撑, 孤独无依。

零丁洋里, 零丁。

零丁, 孤独无依。作了元朝俘虏的文天祥, 想到当年在赣州起兵时赣水的惶恐滩, 看着元军的舰队经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 “有心杀敌, 无力回天”“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国破家亡, 妻离子散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后被元俘虏后送到大都) , 志同道合的抗元志士也纷纷以身殉国。

1276年7月, 拒战不屈守扬州的李庭芝、姜才战败被俘, 遇害。

11月, 陆秀夫、张世杰护卫帝昰逃上海船, 秀王赵与择战死。

泰和县针工刘士昭血书“生为宋民, 死为宋鬼, 赤心报国, 一死而已”自杀殉国。

文天祥部下老将巩信掩护文天祥撤退, 身中数箭, 坐在石上巍然不动。兵士中箭负伤, 也依然倚石挺立, 全部牺牲。

部下赵时赏掩护部队自称文天祥, 被俘遇害。

邹凤在吉州败后, 率余部在江西战斗, 被迫自杀殉国。

…………

“堪笑一叶漂零, 重来淮水, 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 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 江山回首, 一线青如。故人应念, 杜鹃枝上残月。” (选自《酹江月·和邓光荐》。译文如下:现在, 你我在落叶随风飘雪, 又来到秦淮河畔, 正是凉风吹来的那一刻, 镜中的你我已两鬓白发, 只是我们的英雄之心不会改变。我就要离开故都, 放逐到沙漠之地, 回望故国的江山一片青色, 越来越远, 去只有一死, 希望老朋友以后怀念我的时候, 就听听树枝上杜鹃的悲啼吧!那是我的灵魂归来看望我的祖国。)

一曲诀别, 表达自己以死殉国之坚决, 又有多少对故友志士之感伤。如今, 只有我孤零零在这潮湿冰泠的船舱下, 没有生的希望, 唯有死的决心。“鼎镬甘如饴, 求之不可得。”“嗟哉沮洳场, 为我安乐国。”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风中柳絮, 雨中浮萍, 它们如果有灵性有情感有生命, 它们在风中、雨中, 飘游, 击打, 它们是种怎样的感受呢?应该就是零丁吧, 孤独无依。

然惟其零丁, 才能表现出“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惟其零丁, 才能表现出“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无畏;惟其零丁, 才能表现出“舍我其谁”的士大夫的担当;惟其零丁, 才能表现出“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福祸趋避之“的大义。

惟其零丁, 他的“辛苦遭逢”“干戈寥落”, 他的“惶恐滩说”“零丁洋叹”才更让我们读来字字泣泪, 句句带血, 悲中有愤, 悲中有怒, 悲中有豪情, 悲中有血性。

为子死孝, 为臣死忠, 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 士无全节, 君臣义缺, 谁负刚肠。

…………

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 甘心降虏, 受人唾骂, 安得留芳。

———《沁园春》

彩云散, 香尘灭。铜驼恨, 那堪说。想男儿慷慨, 嚼穿龈血。

——《满江红》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扬子江》

光耀千古, 震烁古今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浩然正气贯长虹, 惊天动地泣鬼神。一片丹心, 永照史册。一心求死, 以死明志。

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日, 张世杰战死, 陆秀夫背负幼年皇帝蹈海殉国, 南宋灭亡。

至元十六年 (1279年) 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 (公元1283年1月9日) 被杀, 文天祥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 元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 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 都超过了其他的宋臣。宋朝的状元宰相留梦炎奉命狱中劝降, 被文天祥骂走;俘掳来的亡国皇帝赵显劝降, 文天祥只说:圣驾请回;甚至连忽必烈大汗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文天祥决心宁死不降, 在狱中作《正气歌》:“是气所磅礴, 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 生死安足论。”“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做啼鹃带血飞。”

“云山苍苍, 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零丁, 孤独无依。孤独无依吗?

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 篇2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古诗《过零丁洋》的思想感情 篇3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思想感情】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发明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须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方便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人手笔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方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此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神。

《过零丁洋》教案 篇4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2、品析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民族气节和人生哲理。

3、欣赏诗歌,学习诗歌凝练的遣词技巧及诗歌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

诗歌凝练的遣词技巧及诗歌创作技巧。

教学课型

品读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思路

朗读――品读――赏读――诵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同学们,《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史诗。英雄总在乱世挺胸而出,世事总在兴衰成败中循环。宋元交替之时,文天祥成为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的顶梁柱,然而独木毕竟难支,他几经沉浮,终被元军所俘,在被押北上途中,书《过零丁洋》诗以言志,最终英勇就义。让我们通过《过零丁洋》一诗来凭吊这位英雄吧。(投影《过零丁洋》一诗)

二、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1、回顾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2、自由诵读诗歌,结合注释选择每句的朗读节奏。

3、指名朗读,检查朗读时的停顿、轻重音符方面的情况。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三、品读诗歌,领略意境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2、齐读诗歌,分联品读。

(1)首联的两句叙事各是哪个对象?所叙何事?

交流明确:个人和国家、个人科举入仕,起兵与国家共存。

(2)颔联的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交流明确:国事危机,个人也动荡不安,国命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风飘絮”形容国势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无力自主。

(3)颈联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如何理解“惶恐”和“零丁”?

交流明确:叙述中抒情。“惶恐”和“零丁”都语含双关,既指地名又述心情。

(4)尾联是千古名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体现什么?

交流明确:直抒胸臆。以死明志,体现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3、试齐备课文,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诵。

三、赏读诗歌,揣摩精髓

1、学生读自己欣赏的句子,谈欣赏这一诗句的理由。

2、教师整理归纳:

(1)对仗工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语含双关:“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意境悲壮昂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叙事言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诵读诗歌,延伸拓展

1、学生自由诵读。

2、指名背诵。

3、延伸拓展:

(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能举出类似的人物事例吗?

示例:苏武牧羊、岳飞精忠报国、刘胡兰慷慨就义

(2)你还能想起哪些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示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五、举一反三,依例自学

1、学生小结前一首诗的学习方法。

2、学生依例自学《浣溪沙》。

3、教师检查自读效果。

《过零丁洋》阅读答案 篇5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参考答案:

1.D(2分)

2.C(2分)

3.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3分)

4.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3(3分)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意思相近即可)

4.(3分)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5.“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和 ,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

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2分)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①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②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③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

7.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

8.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7)(2分)答: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1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1分)

(8)(2分)答: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1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1分)

9.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2分)

10.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1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3分)

《过零丁洋》教学反思 篇6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很多同学都表示赞赏这一句,毛同学说好在用了比喻而且非常形象。国家风雨飘摇就正像狂风中的柳絮,脆弱不堪一击。李同学连忙说还把自己的坎坷人生比作的漂泊无根的浮萍。我表示赞同并追问:“自己怎么会漂泊无根呢?”有同学赶忙说:“因为国家都没了,还哪有根啊!”我赶紧板书:好在比喻、写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我再一次假设:“文天祥可以选择另一种不是浮萍的生活吗?为何不选?”来使学生得出他的爱国主义情感。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学生都很喜欢这一句,喜欢“惶恐”“零丁”既是地名又是心情,于是我告诉他们这种写作手法叫“互文现义”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们最喜欢的一句,一致表示喜欢这份浓烈的爱国主义感情,非常的慷慨悲壮,诗人直抒胸臆。于是我说这是一句我们最熟悉的名句,它为何会成为名句啊?意在引导学生明白伟大、崇高的、能引人共鸣的情感抒发是最好的抒情,也只有有情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沉淀。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篇7

导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你从中读到了什么?自由是作者的信仰或说是理想,诗人为了追求信仰和理想,宁愿牺牲一切——包括爱情和生命,可见信仰、理想之崇高,那么,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又是如何为理想而奋斗的呢? 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诗歌《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背景简介: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是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赏析:

1、师:一起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

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明确:“辛苦”、“寥落”。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预设: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古人的理想: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小结: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

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凄楚

2、师:颔联用哪个意象来进行抒情?

明确:“柳絮”、“浮萍”。

师:什么是柳絮?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

预设:柳絮种子上面像棉絮样的一团团白色绒毛,在空中飘浮,随风飞散。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就像风中柳絮,已经无可挽回了。

师:有一句诗说:“漂泊浮萍本无根”。文天祥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漂浮不定的浮萍呢? 预设:因为文天祥被俘之后,就像无根的浮萍一样不能主宰自己的方向

小结: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师: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国破家亡的悲哀。

3、师:颈联中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

明确:惶恐滩、零丁洋。

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

明确: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被押解到零丁洋。

师:“说惶恐”、“叹零丁”里面的“惶恐”和“零丁”也是指地名吗?那还指什么?

预设:“说惶恐”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叹零丁”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小结: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4、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师生齐读尾联。)

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预设:誓死报国的精神、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血性精神,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师: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 明确: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生再次齐读尾联。)

读《过零丁洋》有感2 篇8

今天我有幸拜读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热血沸腾,“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让我思考了很久很久。

文天祥从小就立志报国,从考中进士开始,就为祖国操劳,面临强大的元军,孤军奋战了四年。后来由于内忧外患,亡国了。他为自己救国无门,倍感伤心,面临国破家亡,自己又被元军囚禁,忧心忡忡,但他视死如归,用这千古绝唱表明心迹,让后人对爱国情结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文天祥多么热爱自己的祖国!面临死亡,他面不改色,不屈服于敌人。从古至今,这样的志士何止千万!鲁迅,立志振兴祖国,18岁时,见外国海军侵略中国,就考入南京水师,后来,感到发展矿工业祖国才能富强,又去考了矿物学院,毕业后,他又转而投医,最后认定人们是心理有问题,就决定用笔唤醒民众,弃医从文;赵一曼,为抵抗侵略,与日寇拼死抗争,不幸被俘后,坦然面对死亡,为了祖国,壮烈献身„„

与这些志士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因为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效祖国,可如今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都却不懂得珍惜。上课时,老师在前面讲,我们在下面说,脑子里想的是周杰伦、李宇春这些青春偶像,心中念念不忘的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电脑游戏,自己不时还在暗暗发笑,有时弄得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回答问题时,我会牛头不对马嘴的乱说,到了考试时,一窍不通,只能乱写,成绩出来后,总对自己说下次要努力,可是不到两三个小时,自己立下的志愿就已经忘了,更不用说努力了。

《过零丁洋》古诗及鉴赏 篇9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文天祥:

南宋大臣、文学家。

二、字词:

遭逢:遭受,蒙受。

起一经:这里指他考中状元被朝廷起用。

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

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

零丁:孤独无依的样子。

汗青:史册。

丹心:红心。

三、翻译和赏析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熟读经书,取得功名,从此遭遇坎坷不平,兵力单薄,战争频繁,匆匆度过四年光景。总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国势如同风吹的柳絮一样飘零,我这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飘泊无根的水面浮萍。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当时社会现实和自己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怀之情。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痛苦心情。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一问一答,由现在过渡到将来,由残酷现实到人生理想,表明自己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宁死不屈,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四、主题

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五,艺术手法

过零丁洋文天祥答案 篇10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过零丁洋诗歌的赏析】推荐阅读:

上一篇:环境整治重点工作总结(建委)下一篇:2022安全生产月领导讲话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