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大题(精选9篇)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计提社保(企业部分)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3.次月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个人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4.上交杜保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企业部分+个人部分)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5.上交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注意事项:
社会保险没办理之前不能计提,“五险一金”计提比例各地不一样。企业按劳动保障部门规定比例缴纳部分,可列入“管理费用”。
(一)完善短期薪酬的会计核算
旧准则没有提出短期薪酬的概念,许多与短期薪酬相关的条文分散在指南和讲解中。 新准则第二章规范了短期薪酬的会计处理,将原指南和讲解中关于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的有关会计核算规定,纳入新准则正文。 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实质上是企业向职工提供的离职后福利,属于设定提存计划,新准则将这部分内容调整至离职后福利。 企业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无法取得时,可以采用成本计量。
(二)首次提出离职后福利
旧准则没有提出离职后福利的概念,除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等各种社会保险费和企业年金外,没有关于离职后福利的相关规定。 新准则增设离职后福利一章,区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并规范了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
(三)完善辞退福利的会计核算
旧准则关于辞退福利的会计核算相对简单,但实务中企业向职工提供长期辞退福利的现象比较普遍,旧准则规定了长期辞退福利的折现率如何确定,但对其他变量所造成影响的处理尚未规范。 新准则指出辞退福利与职工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并不直接相关,应区分辞退福利与离职后福利。 预期在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辞退福利应适用其他长期福利的有关规定,这为长期辞退福利的会计核算提供了明确的会计核算方法。
(四)引入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旧准则没有提出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概念, 但因实务中企业提供的职工福利种类繁多, 故新准则在列举了常见的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的基础上,增设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会计核算用于规范实务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职工薪酬。
二、短期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一)短期薪酬的范围
新准则规定的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 短期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 不包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
(二)短期薪酬的会计核算
1. 工 资 、三险一金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
【例1】 2014年7月 ,A公司当月应发工资100万元 ,其中 :生产部门直接生产人员工资50万元;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10万 元 ;公司管理部门人员工资 20万 元 ;公司专设产品销售机构人员工资5万元;建造厂房人员工资15万元。 公司分别按照工资总额的10%、0.5%、0.8%、12%、2%、1.5%计提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A公司本期的工资、三险一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均为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期间发生,应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634000
制造费用126800
管理费用253600
销售费用63400
在建工程190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000000
——医疗保险费100000
——工伤保险费5000
——生育保险费8000
——住房公积金120000
——工会经费20000
——职工教育经费15000
2. 短 期带薪缺勤 。 企业应当在职工提供服务从而增加了其未来享有的带薪缺勤权利时,确认与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 并以累积未行使权利而增加的预期支付金额计量。 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的会计期间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应付职工薪酬。
(1)累积带薪缺勤。 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缺勤权利可以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可以在未来期间使用。
【例2】 A公司共有 100名职工 , 该公司实行累积带薪缺勤制度。 该制度规定,每个职工每年可享受10个工作日带薪年休假,未享受的年休假只能向后结转1个会计年度,超过1年未行使的权利将作废,职工在离开公司时不能获得现金支付。 职工年休假是以后进先出为基础,即首先从当年可享受的权利中扣除,再从上年结转的带薪年休假余额中扣除。 管理人员甲2013年休假8天,另有2天可累积至2014年,假设甲每个工作日的工资为500元。 甲因在2013年向A公司提供了服务从而增加了其享有的未来带薪缺勤的权利, 故A公司就产生了一项义务, 应予以确认和计量,2013年12月31日,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1000
【例3】接例2,如果2014年12月31日 ,甲享受了9天年休假,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由于该公司的带薪缺勤制度规定,未行使的权利只能结转1年, 超过1年未行使的权利将作废。即甲只有2014年未行使的1天休假可累计至2015年,2013年未行使的权利已经作废,且不能获得现金支付。2014年12月31日 ,A公司应做如下账务处理 :
借: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 500
贷:管理费用500
(2)非累积带薪缺勤。非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缺勤权利不能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将予以取消,并且职工离开企业时也无权获得现金支付。所以,企业无需对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3. 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 企业因过去事项导致现在具有支付职工薪酬的法定或推定义务,并且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前企业已确定应支付的薪酬金额,或该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的正式条款中包括确定薪酬金额的方式,或根据过去的惯例为企业确定推定义务金额提供了明显证据时,企业应当确认相关的应付职工薪酬。
【 例 4】 A公 司 2014年根据当年净利润的一定 比例为职工计提奖金100万元,其中:生产部门直接生产人员奖金50万元;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奖金10万元;公司管理部门人员奖金40万 元 。 A公 司按照净利润的一定比例确定的奖金虽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但仍然是由于职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不是由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交易而产生,因此,不能作为净利润的分配。 A公司在计提奖金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500000
制造费用100000
管理费用4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利润分享计划1000000
4. 非货币性福利。职工福利费为非货币性福利的 ,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 例 5】 A公 司 2014年以其生产的成 本为 8000 元 的液晶彩电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100名职工。 该型号液晶彩电的售价为每台10000元,A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 已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 假定100名职工中70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30名为公司管理人员。 因A公司发放的福利为非货币性福利,故液晶彩电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售价)计量,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819000
管理费用 35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1170000
三、离职后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一 )离 职 后 福 利 的范 围
新准则规定的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离职后福利包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
(二 )离 职后 福 利 的 会 计核算
1. 设定提存计划。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 将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根据设定提存计划,预期不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支付全部应缴存金额的, 企业应当参照新准则规定的折现率, 将全部应缴存金额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实务中,企业的设定提存计划,基本会在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支付全部应缴存金额。
【例6】 接例1,A公司分别按照工资总额的20%、1%计提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 A公司在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A公司应按照缴存的金额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105000
制造费用21000
管理费用42000
销售费用10500
在建工程31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提存计划———养老保险费200000
——设定提存计划——失业保险费10000
2. 设定受益计划 。 设定受益计划资产 ,一般是担心在未来离退休后没有资金支付此部分离职后福利,因此企业现在就拿出一块资产作为设定受益计划资产。 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在设定受益计划时,企业需要精算义务,并折现,折现率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确定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设定收益计划义务现值-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 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导致的变化(精算利得或损失等),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在后续不允许转回至损益。 员工死亡后设定受益计划终止时可以将其他综合收益转到留存收益。
【 例 7】 A 公 司于 2014年 1月 1日开始实施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向公司部分职工提供统筹外补充退休金,这些职工在退休后每年可以额外获得10万元退休金;职工获得该额外退休金基于其自该设定受益计划开始日起为公司提供的服务,而且必须为公司服务到退休;A公司符合计划的职工为10人,可以为公司服务10年;假定在退休前无人离职,精算预计退体后平均寿命为10年。假定适用的折现率为10%,不考虑未来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离职因素等。 相关数据列表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1)退休后每年需要支付的退休 金在退休日 (第10年 末 )的现值(A):(P/A,10,10%)×100=6.144×100=614.40(万元)。
(2)根据退休金义务在退休日 的现值和职工能够为公司提供的服务期间计算的平均福利 (B)=614.40÷10=61.44 (万元)。
(3)根据职工服务期间每年平均分摊的福利计算的当期服务成本(C)=(F/A,N,10%)×61.44。 如:第1年服务成本=(F/A,9,10%)×61.44=0.424×61.44=26.05(万元)。
(4)每 期利息 (E)=期 初义务 (D)×10%。 如 :第2年 利息=26.05×10%=2.61(万元)。
在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第1年末:
借:管理费用(或生产成本等)260505.6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260505.60
第2年末:
借:管理费用(或生产成本等)286310.4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286310.40
借:财务费用26050.56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26050.56
第3年末至第10年末依次类推进行账务处理。
【例8】 接 例7,假设由于精算假设发生了变化 ,A公 司在第2年末调整增加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调整增加10万元。 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其他综合收益1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100000
【例9】 接 例7, 假 设 A公司根据每期确认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提存资金,并成立基金进行投资。 则第1年末的基金金额为26.05万元,假定预期年投资回报率为10%。A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第1年末:
借:设定受益计划资产260505.60
贷:银行存款260505.60
第2年末:
借:设定受益计划资产286310.40
贷:银行存款286310.40
第1年末提存资金产生的投资收益,第2年末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设定受益计划资产26050.56
贷:财务费用26050.56
四、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一 )辞 退 福 利 的 范 围
新准则规定的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
(二 )辞 退 福 利 的 会 计核算
企业应当比较:不能单方面撤回因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所提供的辞退福利的日期、企业确认与涉及支付辞退福利的重组相关的成本或费用的日期,按照两者之中的较早日期确认辞退福利,并计入当期损益。 辞退福利预期在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应将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按照关于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应按照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处理。
【例10】A公司管理层于2013年制定了一项辞退计划 ,计划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公司将以职工自愿方式辞退生产车间的职工。 辞退计划的详细内容已与职工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 辞退计划已于2013年12月经董事会正式批准,并将于下一年度内实施完毕, 假设A公司需要为此支付的补偿额为100万元。因辞退计划已经A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故A公司在2013年12月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10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1000000
五、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一 )其 他 长 期 职 工 福 利 的 范 围
新准则规定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二 )其 他 长 期 职 工 福 利 的 会 计核算
企业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应当按照新准则关于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应当按照新准则关于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企业在发生职工薪酬义务时,应根据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将义务按类别划分为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并根据新准则对每类薪酬的会计核算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财会[2014]8号文件.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通知[S].
关键词:会计准则;应付工资;薪酬;核算
会计准则当中职工薪酬准则对职工薪酬的定义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性福利;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而企业年金基金及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不适用于职工薪酬准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第十章 职工薪酬中内容:(三)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为其提供与职工类似服务的人员,也属于职工薪酬准则所称的职工。比如,企业通过与一些中介机构签订劳务用工合同,让这些中介机构提供人员为企业工作,这些员工并不是属于企业的正式员工,这个过程中企业也不会提供劳动合同给这些人员,不会对这些人员予以任命,但是他们通过劳动用工合同,并在企业的领导下,按照企业的工作计划和安排为企业工作。因而,按照准则讲解的内容,可以判定其实这是劳务用工人员同样是属于职工薪酬准则所称的职工。
国家税务总局今年发布了《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该公告第一条“关于季节工、临时工等费用税前扣除问题”规定,企业因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并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从中得出,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包括公司交纳的五险一金,包括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其它相关费用的扣除依据工资、薪金总额包括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
用工单位接受劳务工的劳务时,符合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发生的工资应当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而支出的公司支付部分的社保,个人理解,可按照正常情况处理。而个人部分的社保、个人所得税,都在工资里面包含了,用工单位这部分的会计处理可按正常员工处理即可。
目前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当中的问题,一是发放时直接进入费用,不经过应付职工薪酬进行核算,二是对于五险一金当中的个人负担部分也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三是计提工资时通常没计提相应的公司承担的相应五险一金费用。四,只核算正式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内容,不核算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资性支出,未全部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劳务公司派遣员工到公司工作,开具服务业发票,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分三步:计提,发放及缴纳社保、个税等。
一、 职工薪酬中工资和社保的计提:
借:相关成本费用-工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公司负担部分)等二级明细。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公司负担部分)等二级明细。
二、 职工薪酬中工资的发放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的上缴: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应发数)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实际发放给员工的现金或打到工资卡中的金额)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工资表中计算出来的个税)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
2、企业向社保部门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公司负担部分)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承担部分)
贷:银行存款(实际公司+个人合计缴纳给社保部门和住房公积金中心的金额)
3、个人所得税缴纳的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合计金额,与个税明细申报金额要一致)
为便于区分劳务派遣等临时性用工的职工薪酬核算,可以在三级明细核算里面进行区分。
企业以劳务派遣的形式接受用工,相关人员的工资统一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对外列报披露个人理解,计哪个科目,应视交易实质而定,而不是依据什么样的发票或凭证,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披露时其发生额中需要反映该部分员工工资的变动情况,余额是记入应付职工薪酬更为合理;现流中是计入支付给职工的现流流出。
三、 其他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1、发生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职工福利费
管理费用—工会经费
管理费用—职工教育经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
提示:现在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实际发生额在工资总额的14%、2%、2.5%范围内限额扣除,一般单位不再单独计提这些费用,而是按实际发生额列支成本费用
2、对外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以上不管双方如何处理,但是必须遵守两个原则:1、派遣公司仅就中介代理服务费缴纳营业税(差额纳税);(财税16号文);2、派遣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由谁承担(支付)就计入谁的“工资总额”中,计算企业所得税扣除基数。(作者单位:河南明锐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贺飞跃.年终奖的税收筹划[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24—27.
具体表现为:由企业按员工的不同职务岗位等分类,以“通信费”、“车辆使用费”、“交通费”、“取暖费”、“物业费”等补贴名义进行凭发票报销,实际报销后直接列入“管理费用”,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此类情况在一部分企业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若进一步蔓延和发展,将产生严重后果。
一是变相提高了职工薪酬的发放水平。
严重危及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准确性,产生职工薪酬发放项目随意扩大化的情形。
二是由此一年可“节省”职工薪酬结余较大或极大,累积挂于账面。严重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核算的正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是规避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缴。存在故意少缴个人所得税的嫌疑,影响到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正确计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职工薪酬”规定,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和职工福利费等。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42号)文第二条规定:企业为职工……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
加强对“应付职工薪酬”的监督和管理,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将部分职工福利费纳入职工工资总额管理。目前,个别企业为提高职工薪酬的发放水平,减少工资总额的占用额度,擅自将一部分应当由“应付职工薪酬”列支的补贴和职工福利费进行费用化,列支于成本费用。为规范应付职工薪酬的管理与核算,应当将企业按月、按岗位、按职级、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职工福利费,如:(职工住房)物业管理费补贴、取暖费补贴、交通费补贴、通讯费补贴等纳入职工工资总额管理。
二是对直接发放的各项补贴依法计交税金。对企业以现金发放或现金报销等各种方式支付,在成本费用列支的物业费补贴、取暖费补贴、交通费补贴、通讯费补贴等,按照《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第七条规定办理,“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纳税”。
三是对相关的企业和个人依法严处。对变相提高职工薪酬发放标准的企业,应当依法严肃处理,同时,依法问责企业相关领导,以确保法规执行的严肃性、保障会计核算的正确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杜绝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发生。
(一) 非货币性福利会计核算具有漏洞
在职工薪酬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过程中, 非货币形式的职工福利薪酬发放普遍存在。新会计准则核算中主要采取三种形式, 即将自产产品作为薪酬进行发放, 将外购产品作为福利发放, 或向员工提供无偿住房作为薪酬发放。但在具体操作中, 非货币性福利会计核算的问题比比皆是, 如新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制度依然没有对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方法和适用情况做出清晰和系统的规范;核算中采取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没有明确规定, 并且对两种计量方式产生差额的处理方式也存在明显的破绽;而企业自行生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向职工发放,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金流入, 一旦将此作为销售商品进行处理, 可以增加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期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并在利润表中体现出来。在企业的利润额中, 这部分利润是没有真正实现的毛利, 利润表数据缺乏真实性。业务金额越大, 对利润表影响就越大。这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伎俩。
(二) 福利费会计核算中存在一定的调节空间
新应付职工薪酬在应付福利费的计提上概念不够清晰, 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根据历史经验, 在没有计提比例和计提基础的前提下, 合理预计应付职工薪酬”。在实际会计业务中, 企业经营业绩和实际情况截然不同, 计提福利费的标准没有统一性的规定, 致使企业在计提福利费的问题上有了弹性空间, 产生了一些会计核算问题。例如, 一些企业试图将职工福利费的计提比例升高, 从而增加企业成本, 减少利润, 避免过多缴纳企业所得税, 或是任意降低福利费用比例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 同行之间福利费计提比例参差不齐势必对会计信息相比较的真实性产生影响。由于财务和税法处理差异, 使财务的流动负债和存货成本产生变动。企业可能通过调整福利费的计提比例增加企业福利费发生额、降低利润, 这将直接影响所得税缴纳金额。更有企业根本不对职工福利费进行计提, 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
(三) 辞退福利的确认尚不明确
新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在当期一次性支付给员工的解除劳动合同补偿性支出确认为当期费用, 借方计入管理费用, 贷方计入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补偿超过一年期限的, 企业应选择合适的折现率, 在当期管理费用的辞退福利金额中以折现后金额计量, 辞退福利与该项金额之差, 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在后期支付辞退福利时, 计入管理费用。在税务方面, 如果履行足够的报批手续, 原则上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个人所得税上, 个人取得的一次性收入补偿金超出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金额之外的部分, 需要依照规定如实缴纳个人所得税。和旧准则相比, 新准则在辞退补偿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做出了明确规定, 但在实际操作中, 这种操作流程和税法规定有着鲜明的差异, 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变得错综复杂。与此同时, 辞退福利的获得方式并不能够信手拈来, 其确认也并不明确, 在某种程度上辞退福利变相成为企业调控利润的招数。例如, 调低辞退福利侵害辞退职工利益, 调高辞退福利, 使成本增加, 利润降低。
二、新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进步意义
(一) 微观意义
1. 使产品成本中的人工成本比例加大, 有助于企业全方位地反映企业人工成本
原制度中, 只是将职工工资总额的14%列入产品成本核算范围, 将提取的福利费按其收益对象分别列入其成本费用, 而如保险费、公会经费、职工教育费以及住房公积金等按工资比例计提的费用列入管理费用, 直接计提当期损益, 所以在产品成本核算中, 人工成本的列支不完整, 并且不够准确, 表面看来企业人工成本非常低, 但真正成本却隐藏了起来, 企业实际耗用的人工成本无法真实体现, 企业产品成本中的人工成本失真。新准则中, 清晰了职工薪酬的范围, 将企业向职工支付的报酬及其他相关支出列入人工成本范畴。核算内容做到具体、全面和细化, 使企业真实人工成本信息更加直观准确地反映出来, 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 导致企业产品实际价值随之有上浮趋势。让企业提供的成本及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大大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
2.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 真实反映企业利润
新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准则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新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列支, 在与税法规定产生分歧时, 职工福利费类的支出超出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限额的部分进行纳税调整。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负债、存货成本及经营成果。第二, 在新职工薪酬会计准则中, 企业要按照除辞退补偿外应向职工支付的劳务费用及其他应付职工薪酬相关内容确认为负债, 依据收益对象的不同列入产品成本、在建工程及无形资产等成本或当期费用, 这样将导致将原来计入期间费用的项目资本化, 这样做的结果是库存商品、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有所增加, 从而也会增加企业当期利润。
3. 让出口企业经营观念产生改变
由于新准则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性支出列入了产品成本的人工成本当中, 使人工成本提高, 最终提升产品价值。进一步看, 新准则的实施使得出口企业产品成本得到了提高。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出口型企业将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 大幅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让出口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更富竞争力, 为拓宽国际市场, 增强国际贸易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 宏观意义
1. 有利于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
在过去的会计准则体系当中, 应付职工薪酬会计核算范畴和内涵范围比较狭窄, 导致我国企业产品人工成本在财务报表列示中比重偏低, 进而导致产品成本较低, 这成为了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被反倾销调查的理由。在职工和职工薪酬的范围内, 新会计准则将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大, 使我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向国际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靠拢, 为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对反倾销调查赚足了底气。
2. 有利于国家社保政策的实施
在新会计准则中, 要求企业披露的职工薪酬信息更加明细、准确, 这些规定促进了政府和社会大众对企业人力成本的监督和制约, 降低企业欠薪和拖欠工资情况发生几率, 避免企业降低员工福利和不遵守社会劳动保障政策情况的发生, 维护企业职工利益, 有利于国家良好地实施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关闭以剥削劳动力来赚取价值的企业, 使我国产业结构向更有利的方向调整。
3. 有利于国家扶持高科技企业政策的实施
新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准则规定在无形资产研发方面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予资本化, 这对研发企业来说, 为降低企业赋税、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资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所以, 在薪酬核算部分, 新会计准则有利于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 稀释了研发人员待遇和企业利润之间的矛盾, 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 新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制度将职工薪酬的概念、确认、计量和披露推向规范化, 打下了更加准确、完整核算人工成本的根基, 为企业正确核算资产、成本及当期损益提供了保证。在企业全面反映成本信息、完善补偿制度中所起的作用及其重大。会计信息质量得到长足提高, 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新的职工薪酬会计制度, 对企业自身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落实起到了积极、正确的影响, 推动了国计民生的发展速度, 尽管新的职工薪酬制度存在缺陷, 但其正面意义不容小觑。
摘要:新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准则和旧准则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结合新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相关规定, 与旧准则相比较, 对新职工薪酬会计准则进行了分析判断, 揭示新准则的优点与价值, 并提出了新准则中存在的些许问题。
关键词:职工薪酬,会计准则,意义,问题
参考文献
[1]程仲鸣, 刘合华.企业职工薪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 2012 (01) .
案例背景:
某大型国有企业今年执行职工薪酬准则,按照该准则的相关规定,其内退人员、长病和工伤人员精算的应付职工薪酬负债应该调整未分配利润。
该大型国有企业每年的职工薪酬列成本数大约300亿元,其中内退、长病、工伤人员按照老准则每年确认的成本大约为2亿元左右,该企业每年的利润大约为8亿元。
经某著名精算机构精算,应付职工薪酬负债大约为50亿元,主要是以往企业改革时提前离开岗位的内退人员和历年积累的工伤和长病人员。预计企业以后几年中,不会增加内退人员或者大量增加工伤或者长病人员。该精算负债按照新准则规定应该追溯调整增加企业负债50亿,减少企业的留存收益37.5亿,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12.5亿。
其中精算的假设为,工资增加7%左右,久期国债综合到期收益率为3.85%,职工死亡率按照生命表计算确定。
国债每提高或者减少1%,对企业的当期损益影响为0.8亿元左右,工资增加每提高或者减少1%,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为1亿元左右。
由于该企业辞退福利或者其他长期职工薪酬无计划资产,按照新职工薪酬准则的规定,在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确认为服务成本;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的利息净额;重新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所产生的变动,且变动的总净额应计入当期损益。
根据新职工薪酬准则披露的规定,无需披露精算假设的变动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只需要在附注中披露辞退福利本年度因解除劳动关系所提供辞退福利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或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性质、金额,及其计算依据。
该企业新增加的工伤人员休假时间,企业可以随意调节,企业在报告期末对于工资增长率或者折现率等精算假设的变化何为重大,应该引起审计人员的重视,比如企业认为不重大的,但审计人员认为重大的,该怎么办,是否建议企业重新进行精算,如果不进行精算,是否认为审计范围受到了限制,但是这都是建立在审计人员或者精算人员的职业道德上的,实践看,不是十分可靠。看来新准则的简化处理很可能成为企业利润调节的新工具。个人认为为了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对于重要的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薪酬,精算利得和损失也应该确认为企业的其他综合收益。
职工薪酬准则应用指南的相关内容:
……另外,职工虽然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但未来不再为企业提供服务,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承诺提供实质上具有辞退福利性质的经济补偿的,如发生“内退”的情况,在其正式退休日期之前应当比照辞退福利处理,在其正式退休日期之后,应当按照离职后福利处理。对于辞退福利预期在年度报告期间期末后十二个月内不能完全支付的辞退福利,企业应当适用本准则关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相关规定,即实质性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实施完毕但补偿款项超过一年支付的辞退计划,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辞退福利金额。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和辞退福利以外的其他所有职工福利。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包括长期带薪缺勤、其他长期服务福利、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和长期奖金计划等。
企业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提存计划条件的,应当按照设定提存计划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向职工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符合设定受益计划条件的,企业应当按照设定受益计划的有关规定,确认和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在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将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确认为下列组成部分: 服务成本;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重新计量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
为了简化相关会计处理,上述项目的总净额应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辞退福利的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本年度因解除劳动关系所提供辞退福利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
【例9】承【例8】,甲公司应当在2×14 年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辞退福利的信息如下:本公司本年度因解除劳动关系所提供辞退福利为1 400 万元,期末应付未付金额为1 400 万元。
(四)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提供的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性质、金额,及其计算依据。
(一) 核算范围的差异
与原职工工资的范围相比, 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具有较大变化, 凡是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所给予或付出的对价 (代价) 均构成职工薪酬, 无论是货币还是非货币性的薪酬, 无论是在职还是离职后的薪酬, 无论是以计量直接明确的常规性薪酬还是以权益工具为计量基础的现代薪酬 (认股权、股票增值权等) , 无论是支付给职工本人还是支付给职工家属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 无论是物质性薪酬还是教育性福利, 均属职工薪酬的范围;同时将非货币性福利也计入职工薪酬的范围。
(二) 账务处理的差异
1. 原职工工资的账务处理方法
会计制度规定, 工资应按受益对象计入资产、产品成本或当期费用。福利费在“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 其他工资附加费项目在当期成本的相应明细科目核算。
2. 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方法
(1) 企业应设立“应付职工薪酬”总账账户进行职工薪酬的核算, 本账户应按“应付工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2) 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 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处理。
(3) 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 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 同时满足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和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条件的, 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三) 信息披露的差异
原会计制度对职工工资信息的披露未作硬性说明, 企业可根据需要灵活处理。而新准则首次明确规范了披露的范围和内容, 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职工薪酬有关的相应信息, 如: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应当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为职工提供的非货币性福利, 及其计算依据;应当支付的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及其期末应付未付金额等。
同时规范了对于因接受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计划建议的职工数量不确定而产生的或有负债, 应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进行披露。
二、职工薪酬与原职工工资之差异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分析
(一) 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分析
职工薪酬与职工工资相比, 在确认范围、计量方法和账务处理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有助于全面反映人工成本。在原准则下, 通过应付福利费、甚至其他应付款等变通处理, 就可以使人工成本在账面看起来并不是很高。而新准则下把几乎所有与职工有关的支出均纳入一个统一的科目核算, 使以前分散在各个科目的人工成本得到集中反映, 将使企业的实际人工成本更加透明、一目了然。新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更加全面反映企业支付的人工成本与费用。将几乎所有的职工薪酬按受益对象处理, 改变了以前只将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根据受益对象核算, 而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及无形资产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人工成本一律计入当期费用的做法, 有助于企业正确核算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 从而提供更为可靠的成本等信息。
(二) 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分析
职工薪酬中由于保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和辞退福利的增加, 使得企业相关的成本费用增加, 所得税费用相对下降, 从而较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净利润。除此而外, 职工薪酬准则在确认、计量及账务处理等方面的变化对企业损益的影响还表现如下:计入成本的保险费等将增加期末产成品的账面价值, 从而增加了当期的利润;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 将减少当期的利润;改变福利费的处理方法和医疗保险费等的列支方法也将对企业的损益产生影响。
(三) 对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二)没有规定计提比例和计提基础的,企业应该根据历史经验和实际情况,合理的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数,应该补提;实际发生额大于预计数,应冲回。
(三)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末以后一年以上到期的应付职工薪酬,选择恰当的折现率,按折现后的金额计入相关资产或当期损益。折现前与折现后金额相差不大的,也可不折现。
(四)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
例2:好老婆厨具公司有职工220人,其中:生产工人200人,销售人员10人,管理人员10人。3月将自产的电磁炉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电磁炉每台成本700元,含税售价1000元。相关帐务处理如下:
借:生产成本 200000(200*1000)
销售费用 10000(10*1000)
管理费用10000(10*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20000
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754.72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245.28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4000(700*220)
贷:库存商品 154000
(五) 企业将拥有的房屋、车辆等资产提供给职工使用的,根据受益对象,将其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给职工无偿使用的,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难以认定受益对象的,计入当期损益和应付职工薪酬。
例:鑫鑫公司为2名副总每人提供一辆奥迪轿车免费使用,每辆车的月折旧额为6000元;另为其每人提供一套公司自有住房免费使用,每套住房的月折旧额为5000元;由于公司没有宿舍,于是租用了一栋宿舍楼为生产工人休息使用,月租金30000元。相关帐务处理如下:
借:管理费用22000(6000*2+5000*2)
制造费用3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52000
同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2000
贷:累计折旧 22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3、辞退福利
(一)概念: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确认为辞退福利,并计入当期损益:①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将实施。②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二)具体包括两种情况:①强制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职工没有选择的权利。②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这种情况下,职工可以选择解除劳动合同或继续在职。
(三)确认与计量:符合确认条件的辞退福利,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并确认为职工薪酬。
①职工无选择权的辞退计划,根据辞退计划规定的数量和标准,计提应付职工薪酬。
②职工有选择权的辞退建议,要合理预计将会接受裁减建议的职工数量,根据预计数量和辞退补偿标准,按照《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计提职工薪酬。
③辞退工作在一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一年的辞退福利,应选择合理的折现率,用折现后的金额计量。
计提时: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支付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4、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计提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也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计提时:借: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1.科目设置
小企业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提取、结算、使用等情况。该科目贷方登记已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科目的职工薪酬的金额,借方登记实际发放的职工薪酬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小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小企业应根据职工薪酬类别,设置“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等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小企业(外商投资)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也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
2.职工薪酬的确认
小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并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
(2)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项目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或无形资产成本。
(3)其他职工薪酬(含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计入当期损益。
3.职工薪酬的计量
(1)货币性职工薪酬的计量
对于货币性职工薪酬的计量,应当区分两种情况:
一是具有明确计提标准的货币性薪酬,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计提。
①“五险一金”。即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所在地政府或企业年金计划规定的标准,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
②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企业应当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财务规定,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2%和1.5%的比例计提;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2.5%的比例计提。
【涉税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
第四十一条 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第四十二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二是没有明确计提标准的货币性薪酬。对于国家(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职工薪酬,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2)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计量
小企业以其白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销售价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3)辞退福利
小企业支付的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职工的补偿,应当按照辞退计划条款的规定,合理预计并确认辞退福利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
4.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1)分配职工薪酬
月末,小企业应当将本月发生的职工薪酬区分以下情况进行分配:
①生产部门(提供劳务)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②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项目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③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和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④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2)发放职工薪酬
小企业发放职工薪酬应当区分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①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等,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②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活动和职工培训,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甲公司2×13年3月应付工资125 000元,应付奖金、津贴和补贴12 500元,其中:生产部门直接生产人员工资80 000元,奖金、津贴和补贴8 000元;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14 000元,奖金、津贴和补贴1 4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20 000元,奖金、津贴和补贴2 000元;销售部门人员工资6 000元,奖金、津贴和补贴600元;在建工程人员工资5 000元,奖金、津贴和补贴 500元。
3月31日,公司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0%、12%、2%和10%分别计提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公司内设医务室,根据 20x2年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情况,公司预计20x 3年应承担的职工福利金额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公司按照工资总额的2%和2.5%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4月6日用银行存款发放工资,发放时,公司代扣了职工个人所得税1500元,结转代垫职工水电费3600元。会计上工资总额构成与税法上工资薪金的内容一致。则永安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1)分配工资:
本月职工薪酬的计提比例=10%+12%+2%+10%+2%+2%+2.5%=40.5%
本月应计提的职工薪酬=137 500+137 500×40.5%=193 187.5(元)
其中: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职工薪酬=88 000+88 000×40.5%=123 640(元)
应计入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15 400+15 400×40.5%=21 637(元)
应计入管理费用的职工薪酬=22 000+22 000×40.5%=30 910(元)
应计入销售费用的职工薪酬=6 600+6 600×40.5%=9 273(元)
应计入在建工程的职工薪酬=5 500+5 500×40.5%=7 727.5(元)
借:生产成本
640
制造费用637
管理费用910
销售费用
273
在建工程727.5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
000
——奖金、津贝占和补贴500
——职工福利费
750
——社会保险费
000
——住房公积金750
——工会经费
750
——职工教育经费
437.5
(2)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
000
——奖金、津贴和补贴500
——职工福利费
750
——社会保险费
000
——住房公积金750
——工会经费
750
——职工教育经费
437.5
贷:银行存款
188 087.5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500
其他应收款
600
【税务处理】
永安公司发放给职工的工资、津贴、补贴,计提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185 460元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据实扣除。在建工程人员职工薪酬7727.5元构成在建工程成本,待工程完工后,转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计提折旧的方式计入成本费用,就这一点来说,税法与《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一致的。
【涉税提示】
职工薪酬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汇算清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税务人员对企业的职工薪酬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的工资结算是否正确,有无因人员组成、工资总额或工资计算错误而错列工资费用;②企业的职工薪酬分配是否正确,有无混淆经营性支出与其他支出的界限,产品成本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③是否按照实际发放数在税前扣除,对已分配而未支付的部分在年终所得税汇算时是否做了纳税调整;④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是否属于个人所得税纳税范围,企业是否履行了扣缴义务;⑤国有企业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限定的数额。
【涉税分析】
准予税前扣除的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是企业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工资薪金支出。公司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务公司之间是购买劳务关系,支付给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福利及保险费等属于给劳务公司的劳务费用支出,可以税前扣除,但不属于公司的工资薪金支出,不得作为计算三项经费税前扣除数的基数。
【例】甲公司于2×13年12月20日发放供暖费补贴2 440元。其中,发放给生产工人1 700元,车间管理人员180元,厂部管理人员340元,在建工程人员100元,销售人员120元。则永安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
700
制造费用
180
管理费用
340
销售费用
120
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440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440
贷:库存现金
440
【税务处理】
年终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时,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④以其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的,按照其销售价格,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还应结转产成品的成本。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增值税账务处理。
【涉税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
第四条
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五)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12号)
第二十五条
企业发生……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
二、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三)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三、企业发生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9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10]148号)
三、有关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口径
(八)企业处置资产确认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第三条规定,企业处置外购资产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处置该项资产不是以销售为目的,而是具有替代职工福利等费用支出性质,且购买后一般在一个纳税内处置。
【例】A公司是一家生产彩电的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共有职工50人,其中生产工人35人,管理人员15人。2×13年1月,公司以其生产的液晶彩电作为春节福利发放给每个职工。该型号液晶彩电的销售价格(不含税)为每台9 000元,单位成本为6 000元。则长江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1)提取非货币性福利时:
本月应提取的非货币性福利=9 000×50×(1+17%)=526 500(元)
其中:生产工人非货币性福利=9 000×35 ×(1+17%)=368 550(元)
管理人员非货币性福利=9 000×15×(1+17%)=157 950(元)
借:生产成本
368 550
管理费用
157 95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526 500
(2)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526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 000
贷:库存商品
300 000
【税务处理】
以自产产品发放职工福利,无论增值税还是企业所得税都视同销售,因此,会计与税法没有差异。但是非货币性福利属于税法规定的职工福利费的范围,年终企业所得税汇算时职工福利费在工资总额14%以内的部分允许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⑤支付的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职工的补偿,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A公司是一家生产彩电的企业,共有职工 50人,其中生产工人35人,管理人员15人。2×13年5月l0日,长江公司因引入两条自动化生产线而制定了一项辞退计划。拟辞退车间主任2名,共补偿200 000元;高级技工2名,共补偿250 000元;一般技工4名,共补偿200 000元。5月29日,辞退2名一般技工,实际补偿100 000元。则长江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1)提取辞退福利时:
本月该公司提取辞退福利=200 000+250 000+200 000=650 000(元)
借:管理费用
65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650 000
(2)发放辞退福利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
000
贷:银行存款
000
【涉税提示】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因此,企业根据辞退计划计提的辞退福利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实际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支付补偿时允许在税前扣除。
【涉税提示】
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会计资料可以获取的涉税信息及获取的主要方式
一、可以获取的涉税信息:
1.工资发放的对象是否均为本企业任职或受雇的员工;
2.工资的构成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3.工资总额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情况;
4.代扣代缴职工个人所得税的情况;
5.职工福利费实际列支的具体内容及金额;
6.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是否超过工资总额的14%,以及超过部分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
7.工会经费实际列支的具体内容及金额;
8.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是否超过工资总额的2%,以及超过部分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
9.职工教育经费实际列支的具体内容及金额;
10.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是否超过工资总额的2.5%,以及超过部分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
11.“五险一金”的缴纳情况,是否与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相同。
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1.索取职工花名册和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合同、协议及人事部门的相关资料;
2.审阅“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的发生额及余额;
3.根据“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中的摘要说明及记载的凭证编号,抽取相应的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审阅;
4.根据“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明细账”中的摘要说明及记载的凭证编号,抽取相应的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进行审阅:
【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大题】推荐阅读:
应付职工薪酬指南06-25
应付职工薪酬讲义11-23
应付职工薪酬管理制度10-29
应付各种英语考试10-15
应收应付款项管理规定11-26
如何应付不同类型的同事12-08
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选举办法07-10
文明职工标准06-20
职工素质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