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感情有关的成语(精选7篇)
恩断意绝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出处: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恩绝义断恩:恩惠,恩情;义:情义,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索什么恩绝义断写休书。”
反目成仇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撂在脖子后头了,甚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分钗断带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出处:南朝梁陆罩《闺怨》诗:“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
夫妻反目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出处:《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
割恩断义舍弃恩德,断绝道义。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花残月缺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出处:唐温庭筠《和王秀才伤歌妓》诗:“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须圆。”
回天乏术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出处:清冯起凤《昔柳摭谈秋风自悼》:“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
回天无力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无力:没有力量。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出处:清冯起凤《昔柳摭谈秋风自悼》:“后探得的耗,万箭攒心,脏腑欲裂。但木已成舟,回天乏术。”
劳燕分飞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出处:《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鸾凤分飞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出处:唐房千里《寄妾赵氏》诗:“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
木已成舟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泼水难收相传汉朱买臣因家贫,其妻离去,后买臣富贵,妻又求合。买臣取水泼洒于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离异就不能再合。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一刀两段①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同“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一刀两断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语类》卷四十四:“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
雨断云销比喻男女恩情断绝。出处:宋石孝友《醉落魄》词:“归期莫负青笺约。雨断云销,总是初情薄。”
月缺花残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出处:唐温庭筠《和王秀才伤歌妓》诗:“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须圆。”
月缺难圆比喻关系一旦破裂,就很难挽回。抓破脸皮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娘儿们也不行》:“虽说娘儿们打起仗来不用机关枪,然而动不动就抓破脸皮也就不得了。”
抓破脸子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出处:张天翼《清明时节》二:“我一直忍住了没跟人抓破脸子,你莫逼得太狠。”
抓破面皮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出处:老舍《二马》第五段二:“我忍了这么些日子了,他一点看不出来。我知道不抓破面皮的跟他说,他要命也不明白我们的事情,非说不可了!”
1.与羊有关的成语
2.与生意有关的成语
3.与“水”有关的成语
4.与鹿有关的成语
5.与爱有关的成语
6.与李白有关的成语
7.与水有关的成语
8.与精彩有关的成语
9.与才华有关的成语
日语的惯用句是日本民众在漫长的语言文化生活中逐渐创造并丰富起来的。它不仅在表达形式上生动活泼, 而且也形象地反映出日本民众的生活情趣、时尚以及他们的思维习惯, 是日本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惯用句大多都是用极简短的语言来表达, 不仅被广泛用于口头会话, 也常被用于文章之中。通过惯用句, 我们可以生动、幽默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例如, 日语中的足を洗う (洗手不干) 、鼻毛が長い (好色) 、猫の手も借りたい (非常忙) 等等, 而汉语当中, 也有很多的惯用表达。例如, “墙头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晴天霹雳”、“对牛弹琴”。这些表达在汉语中被分别归类在谚语、成语、歇后语等之中。由于在汉语中与日语惯用句对应的比例较大的是成语, 因此本文以成语为主要的比较对象。
不少学者专家都曾对中、日文的惯用句做过比较分析, 其中绝大多数是以身体词汇为中心的。而笔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 发现中、日文惯用句之间的关于动物的词汇也是很有趣的比较对象。例如:犬と猿の仲 (水火不容) 、猫に小判 (对牛弹琴) 、蚊の涙 (微乎其微) 、蛙の子は蛙 (龙生龙凤生凤) 。可见, 在日语和汉语之间, 表达意思相同的惯用句所使用的动物词汇是有不同的。从这一点上说, 对中、日与动物有关的惯用句做一个归纳和分析, 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是有必要的。
本文以日语常用惯用句词典中收录的惯用句为调查对象, 从中找出了与动物有关的惯用句231个;以汉语《通用成语词典》中的收录的成语为对象, 从中找出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惯用句124个;以这些惯用句作为例子, 重新整理归纳之后, 找到了两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试图从文化等角度来寻求其中的原因。
一、中、日语成语中的相同之处
(一) 有相同的表达方式
例如:汉语
井の中の蛙 (井底之蛙) 蟻の穴から堤も崩れる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俎上の魚 (俎上肉) 虎に翼 (如虎添翼) 牛に経文 (对牛弹琴) 塞翁が馬 (塞翁失马) 虎の威を借りる狐 (狐假虎威)
(二) 动物词汇来源广泛
例如:汉语
一马当先亡羊补牢门可罗雀风声鹤唳打草惊蛇龙飞凤舞鸟语花香杀鸡取卵鹦鹉学舌噤若寒蝉
日语
足元から鳥が立つ頭の上の蝿も追えない鼠が塩を引く後の雁が先になる虻蜂取らず蟻の穴からも堤も崩れる蛙の子も蛙狐と狸の化かしあい犬に論語鰯の頭も信心から鵜呑みにする
(三) 动物词汇使用时所含的意义褒贬一致
在汉语中, 有“鹤发童颜”一词, 而在日语里, 有「鶴は千年、亀は万年」的说法。相似的说法请看下面一组:
虎の子 (珍贵的东西, 宝贝) 時に遭えば鼠も虎になる (耗子逢时也能成老虎) 馬を牛に乗り換える (弃优择劣)
而汉语中, 有“生龙活虎”、“鼠目寸光”、“马到成功”等等。对于“虎”“马”等动物词汇赋予了褒义的含义, 而“鼠”这样的动物, 中、日文中的惯用句里都赋予了贬义之意。
二、中、日语成语中的不同之处
(一) 汉日语惯用句的字数不同
汉语的惯用句以成语为例, 成语多为四字。而其他的, 如“拍马屁”、“背黑锅”等等多为三字。可以说, 汉语的惯用句字数相对固定。与此相对, 日语中的惯用句没有固定字数, 如上所举之例, 「魚は鯛」、「兔に祭文」、「雉も鳴かずば撃たれまい」等, 有三字, 也有四字或者更多字数, 没有一定的规律。
(二) 惯用句中使用的动物词汇有不同的倾向
汉语惯用句方面, 在《通用成语词典》中的123个关于动物的成语惯用句中, 有26个中包含了“马”, 13个包含了“虎”, 依次为“龙”, “牛”, “鸡”, “狗”等。
日语惯用句方面, 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常出现在惯用句里。例如:鯰、蛭、蛤、泥鰌、鱓、鯖、鰯、鯉、蛙、鰻、蝦、鯛、鰹等等。
(三) 惯用句中出现的动物词汇所含的意义褒贬不一致
如前所述, 中、日文中的惯用句中的动物词汇所含的意义褒贬一致的例子为数不少。但是也存在众多的褒贬意义不同的现象。例如下面一组例子。
烏のお灸 (小儿烂嘴疮) 烏の行水 (蜻蜓点水)
烏のぬれ羽色 (头发乌黑发亮, 象乌鸦沾水的羽毛)
亀の甲より年の功 (姜还是老的辣)
上面列举的日语惯用句中出现了「烏」 (乌鸦) 、「亀」 (乌龟) , 而惯用句本身并没有贬义之意, 甚至有褒义的表达。而这两种动物在汉语的惯用句中出现时, 例如爱屋及乌、缩头乌龟等, 有贬义之意。
类似的例子还有“虫”。日语中「虫がいい」表示自私自利。而在汉语用于贬义的较少。
(四) 汉日语中都有自己特色的动物词汇表达
汉语中关于“龙凤”的惯用句相当丰富。例如:龙飞凤舞、龙争虎斗、龙潭虎穴、乘龙快婿、龟龙麟凤、凤髓龙肝、凤子龙孙等等。这种表达方式在日语中甚少出现。
日语中「鳩が豆鉄砲を食ったよう」 (惊慌失措) 、「鳩に三枝の礼あり」 (有礼貌) 「虫が起こる」 (抽风) 、「虫が嫌う」 (不喜欢) 、「虫が鎮まる」 (消气) 等说法。前者的“鸽”在汉语惯用句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而“虫”在汉语惯用句中也不在表达人的情感上使用。
三、日语和汉语中惯用句表达方式异同分析
日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和动物有关的惯用句, 这些惯用句言简意赅, 形象生动, 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人和动物共同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 因此在人类的语言中出现大量和动物有关的词汇也是必然的。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不同, 在惯用句中的动物词汇的特点也存在差异。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 我们清楚地找到了汉语和日语惯用句在关于动物词汇之间的异同。想从几个方面来讨论一下存在异同的原因。
(一) 文化背景有相似之处
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生活在东亚的土地上, 并且两国自古以来交往频繁。因此两国人民的文化背景会存在一些共性。这种共性使人们形成了一些共识。另外, 由于日本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日本民族和汉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相似性更高。体现在关于动物的惯用句上的便是, 许多动物的文化内涵在中日两国人民的文化认识上是一致的。
例如上述所举的例子, 关于“虎”这种动物, 无论是中国人民还是日本人民都会想到它的威武、凶猛。而“鼠”, 在中国和日本都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动物。日本人民认为老鼠胆小, 猥琐, 所以有「頭の黒い鼠」 (家贼) 的说法。而在中国, 人们也有同样的看法, 例如:贼眉鼠眼, 用来形容人的长相猥琐。汉语中有“胆小如鼠”, 日语中有「鼠のように臆病」 (胆小如鼠) 。又如中日两国人民都认为“猪”是一种懒又笨的动物, 而“羊”却代表温顺善良, “兔”则是机敏迅速的形象。可见在大的生活背景相同的情况下, 惯用句中的关于动物的部分还是存在不少相同的表达习惯。
(二) 文化之间有差异冲突
虽然中日之间有一部分文化是重合的, 但是中国和日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中国是大陆国家, 而日本是岛国。因此地理环境, 价值观念, 风俗习惯都有不同。汉语和日语也各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它们对某一些动物的文化理解会有偏差。
例如“龟”, 中日两国人民都把它看成是长寿的象征, 但是在汉语中除了用于褒义的, 如龟鹤遐龄。还有在惯用句中出现“千年乌龟万年王八”来骂人的说法。相反, 如上所举的例子, 日语中的「亀」的褒义色彩较浓。在日本人看来, 龟是很吉利的动物, 也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就有「亀の年を鶴がうらやむ」 (鹤嫉妒乌龟的长寿, 贪得无厌之意) 。
此外, 上面的例子中提到的「烏」 (乌鸦) 在中日两国人民的理解中也有较大差异。在中国, 乌鸦和喜鹊是代表相反含义的动物。喜鹊是报喜之鸟, 是喜庆的象征, 能给人们带来好运气, 而乌鸦确是不吉利的象征, 经常和死亡、恐惧及厄运联系在一起。乌鸦的啼叫也被认为是凶兆, 人们认为乌鸦的叫唤会带走人的性命, 抽走人的灵魂, 因此乌鸦是被中国人讨厌的动物。“爱屋及乌”, “天下乌鸦一般黑”中的乌鸦都是让人很反感的。而在日本, 乌鸦却是受到尊敬的鸟。据说日本人在处理垃圾时, 都会为乌鸦考虑, 把乌鸦能够食用的垃圾分开装袋以供乌鸦享用, 以致于乌鸦中也出现了“上班族”:为了能吃到不同地区的新鲜垃圾, 乌鸦们每天都很忙碌。另外, 在动漫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乌鸦的身影, 而它并不会带来什么坏运气。日本人认为乌鸦的叫声淳朴, 而喜鹊反倒是因为“喳喳”声, 被日本人看成是爱搬弄是非的长舌妇, 不受欢迎。所以在日语惯用句中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烏のぬれ羽色」 (头发乌黑发亮, 象乌鸦沾水的羽毛) 。
类似的这种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惯用句还有很多:
虫がいい (自私自利) 雀の涙 (微乎其微) 蛙の面に水 (满不在乎)
馬が合う (投缘) 猫の手も借りたい (人手不足) 犬と猿 (水火不容)
(三) 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在部分关于动物的惯用句中, 中日两国用不同的动物形象来表达了同一种意思。例如, 汉语中的“对牛弹琴”, 日语中有多种表达, 分别是:猫に小判, 牛に経文, 豚に真珠, 馬の耳に念仏, 犬に論語, 等。
另外, 汉语的“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霸王”, 日语中有「鳥なき里の蝙蝠」。汉语的“守株待兔”, 日语中有「柳の下にいつも泥鰌はおらぬ」等等。
除此之外, 在上述的比较之中, 提到了鯰、蛭、蛤、泥鰌、鱓、鯖、鰯、鯉、蛙、鰻、蝦、鯛、鰹等等词汇。例如:
蛙の子も蛙, 鰻の寝床, 蝦で鯛を釣る, 鯖を読む, 鯰に瓢箪, 蛞蝓に塩, 等。
由于日本四面临海, 陆地面积狭小, 日本人的食物中鱼类产品占了很大比例, 因此创造出了很多和鱼类相关的惯用句。而中国由于地处亚洲大陆, 中国人长期生活在农耕文化和畜牧文化之中, 因此对陆地动物更为熟悉。所以汉语中和“马”、“牛”相关的惯用句则较常见。
四、结语
本文以与动物有关的惯用句为例, 试探比较了汉日语惯用句。通过比较分析,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异同点存在的原因。中日两国由于文化的差异, 对动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 要想更好地理解日语惯用句, 我们必须熟悉不同文化下动物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惯用句。
作者简介:张敏 (1983-) , 女, 江西玉山人, 研究生在读, 讲师, 日本文化方向。
摘要:随着中国与日本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中国学习日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日本, 学习中文的热情也很高涨。自古以来, 中国的汉语与日语文字之间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日语从五十音图到各种短语表达, 都借鉴了汉字, 深受汉语的影响。因此, 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总是不自觉地受到母语汉字的影响, 从字的表面来理解日语, 这也造成了不少的错误影响。而在这之中, 最为典型之一便是惯用句。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色彩、中性色彩、贬义色彩三大类,其中成语考点中的“褒贬失当”就是指不能正确地使用成语,致使成语的感情色彩不合语境。为了让考生对此考点能有更好地了解,本文将从五大方面对成语的感情色彩进行阐述。
一、成语的来源众多,可以是神话寓言、历史故事,也可以是诗文语句、口头熟语。针对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典故这类成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从而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例如:
例1: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2011年辽宁卷)
和“东山再起”这个成语相关的历史人物是谢安,语出《晋书·谢安传》。据记载,谢安早年辞官隐居于会稽东山,多次拒绝朝廷任命,年逾四十才复出做官,“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所以“东山再起”原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现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是一个褒义性的成语,在例句中的使用不合语境,应改为“死灰复燃”(多指坏事)。
把成语放回到典故中,通过人物、故事来了解成语的含义及其感情色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成语“洛阳纸贵”讲的是西晋时期的一个小故事,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写成之后,洛阳城中的豪贵之家竞相买纸传抄,以致城中纸的价格都高了起来,所以“洛阳纸贵”用来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通过了解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典故,我们就不会忘记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了。
神话寓言中,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移山的愚公,刻舟的楚国人、守株的宋国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背后都有一段好听的故事,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知道了故事,了解了人物,懂得了成语,才能把握情感。历史典故中,“纸上谈兵”的赵括,“指鹿为马”的赵高,“卧薪尝胆”的勾践,“完璧归赵”的蔺相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悬梁刺股”的苏秦,“闻鸡起舞”的祖逖,“凿壁偷光”的匡衡,真实的历史人物,发人深省的历史典故,感情分明的成语色彩!我们在积累过程中若能对此类成语进行深入地了解,那么成语就不只是一个词语,它还会是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若我们还能将这类成语进行归纳整理,学会举一反三,那么掌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便不会是难事!
二、对于一些出自诗文语句的成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它们的上下文句,更好地了解语意语境,从而掌握它们的感情色彩。例如:
例2: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2012年山东卷)
例3: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2011新课标卷)
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2010年全国1卷)
例4: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试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2010年山东卷)
“巧舌如簧”语出《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舌头灵巧,能发出像簧片一样动听的乐音,(这些人)脸皮可真是厚啊!通过下文“颜之厚矣”,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文中对“巧舌如簧”这类能言会道、善于狡辩的人的鄙夷情感,因此例句中“巧舌如簧”的使用是错误的,感情色彩不合语境。
“指日可待”化用于《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一句,出自于清·钱彩《说岳全传》“是以我主上神佑,泥马渡江,正位金陵,用贤任能,中兴指日可待”一句。“指日”,可以指出的日期;“待”,期待。所以“指日可待”是指(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多用在主观希望发生的事情上,具有褒义色彩,不可用来表示“全球性大灾难”即将来临之意。与“指日可待”语意、感情色彩相似的成语还有计日可待、计日程功、为期不远、企足而待等。
“始作俑者”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文中记载了孔子反对用俑殉葬的鲜明态度,孔子的原话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其无后乎”,孔子用严厉的语气指责那些最早用俑来殉葬的人!“始作俑者”现在多用来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色彩浓厚。两个例句中“始作俑者”的使用都是错误的,褒贬失当!
在成语的积累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成语上下文所形成的语言环境来了解成语的感情色彩。杜绝了望文生义,断章取义,那么我们对于成语情感的掌握才能是准确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论语》中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孟子》中的“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曹操《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孟郊《登第》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李清照《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等名句,来掌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舍生取义”“老骥伏枥”“春风得意”“物是人非”等成语的感情色彩。读名句,记成语,一箭双雕!
三、在成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语意的缩小、扩大、转移等原因,一些成语的感情色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对于此类成语,我们应侧重掌握它现有的含义及感情色彩。例如:
例5: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舞台上,深圳市代表团全体成员通力合作,长袖善舞,终于使深圳市获得了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2010年江苏卷)
“长袖善舞”出自《韩非子·五蠹》的“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一句,原指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获得成功,后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感情色彩由中性向贬义发生了转化,例句中“长袖善舞”的使用不合语境的感情色彩!endprint
“满城风雨”语出宋代诗人潘大临的一句诗词“满城风雨近重阳”, 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随着语意的转移,感情色彩也由中性义向贬义发生了重大转化,也由此可知例句中“满城风雨”的使用是错误的。
成语感情色彩的转化,包括褒义色彩、贬义色彩与中性色彩三者之间任何两种色彩的转化。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转化中,褒义中性色彩向贬义色彩转化的类型占多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明目张胆”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公开地大胆地做坏事;“大吹大擂”原指热热闹闹地奏乐,现用来比喻大肆宣扬;“清规戒律”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呆若木鸡”原指斗鸡的最高境界,现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原指当官的人,现指行为卑劣、如同禽兽的人。上述成语的感情色彩都发生了贬格化,在记忆积累的过程中,对此类成语要能把握它现有的感情色彩。
四、对于有多重含义的成语,要能注意到它不同的感情色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尤其是要关注到一些成语保留下来的本义及感情色彩。如左右逢源、粉墨登场、旁若无人等。
“左右逢源”语出《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一句,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褒贬两种感情色彩都有。
“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之意)。在成语考查中,如果使用到“粉墨登场”的本意,不能算错。
“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傲慢。所以“旁若无人”既可以是用来形容“镇定自若”的褒义词,也可以是用来形容“不可一世”的贬义词。对此,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具体语境的感情色彩,从而判断“旁若无人”的具体内涵及其感情色彩。
俗话说得好,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对于这类多义成语,不能对词语有先入为主的判断,认为它就应该具有怎样的感情色彩;应该尊重具体语境,仔细揣摩上下文含义及感情色彩,再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
五、在考查成语感情色彩的各种题型中,贬义成语的误用题型所占比例较大,对此,我们可以加大对贬义成语的复习力度,更好地应对高考。例如:
例6: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2011年全国Ⅱ卷)
例7: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2013年全国1卷)
例8: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2013年全国大纲卷)
例9: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2013年全国大纲卷)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做题时,如果我们能注意到这四个成语的贬义色彩,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经常考查的贬义成语有: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买椟还珠、南辕北辙、侧目而视、蝇营狗苟、鱼目混珠、鱼龙混杂、甚嚣尘上、上下其手、江河日下、繁文缛节、小题大做、炙手可热等。
为了能准确地识别成语的感情色彩,我们可以把具有相似含义不同感情色彩的成语放到一起记忆,例如将“东山再起”(褒义)与“卷土重来”(贬义)、“坚贞不屈”(褒义)与“顽固不化”(贬义)、“足智多谋”(褒义)与“诡计多端”(贬义)等成语进行对比记忆,这样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了解成语的出处,体会成语的语境,关注成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全面掌握成语的含义及感情色彩,加大对贬义成语的复习力度,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我们才能在解题中充满信心!
(作者单位:惠州市第一中学)
【愤愤不平】: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拂袖而起】: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比喻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拂衣而去】:比喻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艴然不悦】:非常生气。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
【负气含灵】:指有生气和灵性的人。
【肝胆欲碎】:欲:将要。肝和胆将要破碎了。比喻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
【高高兴兴】:由来自乐观的性情或由一些特殊的快乐原因产生的生气勃勃和乐观的高兴情绪。
【黑眼定心】:指看到某些事情后心里生气。
【回嗔作喜】: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
【活蹦乱跳】:欢蹦乱跳,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
【努目撑眉】:努目:怒目。竖眉瞪眼。比喻愤怒、生气的样子。
【穷老尽气】:一直到了很大年纪,用尽了一生气力。比喻一个人把毕生精力都消耗在某种学业之上。
【神采焕发】:神采:人的精神、神气和光彩;焕发:光彩四射。比喻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风貌。
【生机盎然】:充满生气和活力的。
【生龙活虎】:有生气的龙和有活力的虎。比喻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死灰槁木】:冷了的灰烬,枯槁的树木。比喻毫无生气或意志消沉,对世事无动于衷。
【死死平平】:麻木不仁,没有生气。
【死样活气】:不死不活,没有生气。
【索莫乏气】:索莫:消沉的样子;乏:缺少;气:生气。指枯寂而毫无生气的样子。
【停瞋息怒】: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喜怒无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比喻态度多变。
【喜怒无处】:无处:变化不定。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比喻态度多变。
【喜怒无度】:无度:没有限度。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比喻态度多变。
【鲜蹦活跳】:指鱼、禽等乱蹦乱跳而有生气。
改弦更张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负薪救火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回天乏术 回天:比喻力量大,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乏术:缺少方法.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
画沙印泥 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
结绳而治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教亦多术 教:教诲;术:方法.教诲人有多种方法.
坚壁清野 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金针度人 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炼石补天 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灵丹妙药 非常灵验、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
灵丹圣药 非常灵验、能起死回生的奇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
明察暗访 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指用各种方法朝廷调查研究.
墨守成规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巧取豪夺 巧取:软骗;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升山采珠 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试金石 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
如法炮制 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神圣工巧 中医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的别称.
殊途同归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双管齐下 管:指笔.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后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同归殊途 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田父献曝 田父:老农;曝:晒.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
剜肉医疮 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挖肉补疮 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淘沙得金 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歪打正着 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却凑巧和别人的想法符合.
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无病自炙 灸:灼,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
言语道断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行之有效 之:代词,它,指办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徇私舞弊 徇:曲从;舞:舞弄,耍花样.为了私人关系而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
异途同归 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以酒解酲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用酒来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以火救火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以简驭繁 用简捷了当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纷繁的事物.
一张一弛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纵横捭阖 〖解释〗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抱薪救焚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吃力不讨好 讨:求得.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拙,不对头.
穿花纳锦 以穿纱的方法做成的刺绣花样.
多方百计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鹅湖之会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在治学方法上,朱熹主张“先道问学”和“即物而穷其理”,即从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主张“尊德性”和“发明本心
改柱张弦 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更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豪夺巧取 豪夺:强抢;巧取:软骗.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火耨刀耕 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井中求火 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冷灰爆豆 在冷灰中爆豆.比喻方法不对,白费力气.或比喻事情凭空突然发生.亦作“冷锅中豆爆”.
年经国纬 指以年为经,以国为纬的编写史书的方法.
却行求前 语本《韩诗外传》卷五:“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袭蹈其所以安存者,则无异乎却行而求逮于前人也.”后因以“却行求前”谓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省烦从简 省去烦杂的手续而采取简单的方法.
殊涂同归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本谓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
剜肉补疮 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无般不识 犹百般,用尽方法.
无为之治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消极怠工 指用消极的方法不认真工作
以煎止燔 用加热来制止燃烧.比喻处理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已成之势.
以汤止沸 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处理问题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其气势.
拥篲救火 谓方法不当,事必不成.
正心诚意 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泛指心术端正,意念真诚.
治丝而棼 谓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语本《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治丝益棼 棼:纷乱.整理蚕丝不找头绪,结果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
驻颜有术 有方法保持青春,形容容颜不老
钻牛角尖 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做刚做柔 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做好做歹 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痛下针砭 〖解释〗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
虚虚实实 〖解释〗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养生之道 〖解释〗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异路同归 〖解释〗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异涂同归 〖解释〗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因人制宜 〖解释〗因:依据;制:制定;宜:合适.根据人们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纵风止燎 〖解释〗用鼓风的方法灭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却反而助长其声势.
爱非其道 道:方法.对某人很亲爱,方法不对头.指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1.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秦王朝“二世而亡”之后,中国发生了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楚汉相争”。宝鸡作为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上演了一幕名传千古的战争活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由此揭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
项羽和刘邦曾在反秦战争中约定,先攻入咸阳者为王。公元前207年,刘邦先人咸阳,但慑于项羽人多势众,只好封存秦的府库,退出咸阳,驻兵灞上。项羽入咸阳后,放火烧掉阿房宫,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又分别封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雍王、塞王、翟王,称为三秦,统治关中,以御刘邦人秦。刘邦人汉中时,采用著名谋士张良的建议,烧毁了栈道。
“栈道”是从关中翻越秦岭,南通汉中、巴蜀的古代交通要道,由秦岭古道、褒斜道、连云栈道组成。全长250公里,架于悬崖绝壁和泥沼之地。“陈仓”是宝鸡的古名,这里特指渭河北岸的陈仓古渡口。栈道在关中的出口斜谷关距陈仓古渡相距约70公里。
公元前206年,刘邦手下的大将军韩信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开始军事行动,韩信先派樊哙、周勃率兵一万佯修已被刘邦进汉中时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褒斜道出兵的架势,章邯闻讯立即加强斜谷防御。韩信却率大军西出勉县转折北上,顺陈仓小道入秦川,渡渭河于陈仓古渡口,倒攻大散关。章邯急忙率军赶到陈仓城,与韩信激战。此时,明修栈道的樊哙、周勃也出斜谷,与韩信会师。章邯兵败自杀,司马欣、董翳先后投降,刘邦遂定三秦。从此,关中成了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的基地。
如今,宝鸡东十里处的陈仓峪,传说为韩信渡渭河后的藏兵之处。附近有韩信“马刨泉”和“点将台”遗迹。这一带出土的秦汉兵器甚多。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作为声东击西的典型战例,后世的军事统帅屡屡效法。如海湾战争中的“沙漠盾牌行动”,就是用海面的假登陆掩盖了沙漠中的真迂回,而美军统帅也毫不掩饰地说,他们使用的是中国的战术。
2.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这则成语典故,也可以简说成“成败萧何”。它讲的是萧何与韩信的故事。
据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少读兵书,好带刀剑,然而贫穷不能自养,曾以乞讨为生,也曾受过胯下之辱。当项梁响应陈胜、吴广起义渡过淮河的时候,韩信便投奔了项梁。项梁战死,韩信又归项羽领导,也仅为“郎中”小官而已。当时他屡屡进策,项羽都没有采纳。
西汉元年,汉王刘邦率部队入汉中,韩信弃楚归汉。本想出人头地,但归汉以后也仅为“连敖”这种有职无权的小官。后来韩信又因与十三人犯法被判斩首。非常幸运的是,在行刑时,被滕公夏侯婴保释。经滕公推荐,刘邦让韩信当管理粮草的军官,这样便有了接触总后勤官萧何的机会。萧何听韩信谈兵,头头是道,极为赞赏。到了汉中首府南郑,韩信见自己仍然未得提拔,便不辞而别。萧何闻讯,连夜追赶,这便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
由于萧何极力推荐,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此后三年,韩信发挥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协助刘邦,战胜项羽,取得楚汉相争的胜利。因此,韩信被加封为齐王、楚王。后来又有人告发韩信要谋反,就把他降为淮阴侯。
汉高帝十一年,刘邦还在前线讨伐陈希,有人密告韩信与陈希通谋,要杀吕后和太子。随后,吕后与萧何相谋,由萧何出面对韩信说,陈希已被击败,让韩信立即入朝相贺。韩信相信萧何,便入了宫。吕后就命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不经审讯,就斩首了。
韩信受萧何推荐而拜为大将,又因萧何设计而掉了脑袋。人们哀叹韩信之死,并且偏重于外部因素,所以就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加以总结。一“成”一“败”系于一人,看起来扯平了,其实,功过、是非、利害、得失,谁又算得清?况且,韩信的“成”与“败”,根本原因还是主观因素,个人行为。
江苏省沛县汉城里,汉初三杰的塑像同立于刘邦像旁边。张良,智者,功成身退,因而保全了生命;萧何,忠厚,功高驯良,于是终老天年;韩信,雄杰,失职殃殃,这才招致大祸。
3.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源自汉中城固“升仙村”升仙村,伴随它有一段古老传说:东汉王莽二年,山口村有一位名叫唐公,既学道又酷爱柑桔。他所务桔园,绕河之水,沐山神风,质量上乘。秋高气爽,满园星辰,常有神仙路过,讨要品尝。一天早晨,山口处万道霞光,唐公方一家人连同他的房舍果园,冉冉飞升上天,若干年后,尚闻鸡鸣九宵,犬吠云中,为了纪念这一段美丽的传说,山口处村庄便称作“升仙村”。
伴随着改革开放,城固人民培育出了新的系列换代产品——升仙蜜桔。它处具有升仙村丹桔全部优点特点,还个儿硕大,薄皮无核,更兼树型矮化,最高亩产可达万斤。近年来发展沿秦岭南麓八万亩产业林带,形成了秋风十里柑桔香的桔园秋色。值此金秋十月柑桔飘香之际,特推出桔乡秋色一日游。
4.“成竹在胸”
典出洋县北宋文学家、画家文同喜欢咏竹、画竹,以言志表其气节。他所墨竹意趣天成,独树一帜,被画坛称作“湖州画派”。文同主张,画竹时必先有成竹在胸。“成竹在胸”这句成语典故出自汉中洋县。
北宋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在任三年期间为官勤政,体察民情,他看到茶农负担过重,上书朝廷革除“榷茶法”中弊端,给茶农带来实惠。同时,加筑州治城坦,重视教育事业,受到百姓拥戴。文同善诗文书画,尤擅长画墨竹。画竹的高超技艺来源于他长期对竹子的仔细观察和写生。当时,洋州筼筜谷(今洋县纸坊乡)生长着大片竹林,文同有《筼筜谷》诗赞曰:“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两岸烟蒙蒙。寻幽直去行渐野,宛尔不似在尘中。”他还在此谷建一“披锦亭”,闲暇常去谷中探幽观竹,吟诗作画,有时还携爱妻前往赏竹、植竹。长年累月,心胸中已烙下各种竹子的形态,积累无数画稿。画竹实践中,他首创画竹叶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笔法,画技日臻精益,所画墨竹栩栩如生,潇洒清秀,他主张画竹要“成竹在胸”。后来画竹者学他笔法的很多,被称着“湖州竹派”。
文同在汉中洋州曾给他表弟苏轼赠《偃竹图》一幅,喜欢画竹的苏轼十分珍爱。苏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写道:“与可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振笔直遂,以追其所思……”同时代的文学家、画家晁补之在《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中,也有“与可画竹时,成竹已在胸”的诗句,这样文同画竹时“成竹在胸”就成为典故。“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本意是说画家在画竹子时,头脑中要有一个具体生动的竹子形象,那么就会得心应手,画出的竹子就真切自然。后来这句成语已不拘泥于画竹,泛指人们在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头脑中已有成熟的主张和办法。
5.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晓杨修被曹操杀掉的前因后果。杨修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旷,得到曹操赏识器重,成为丞相曹操重臣。在发生了阔门、一盒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备,到后来杨修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大不满和嫉恨。曹操在汉中战事中,以“鸡肋”罪名诛杀杨修后厚葬,赏与许多物品,以示慰籍其亲属。杨修之死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写得详实生动,让人看不出曹操谋杀杨修的蛛丝马迹,而是秉公处置“鸡肋事件”,按律斩了杨修,严肃军纪,做得即天衣无缝,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隐患,解除了后顾之忧。杨修,做为封建时代的一名谋士,堪称中国古代典型人物。其才华学识出众超群,在揣磨、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迅速敏捷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杨修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才为此丢了性命。杨修对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犹豫心态,虽然了如执掌、洞悉见底,做为曹操属下多年的幕僚,对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凶残的性格,有足够的了解。他误认为曹操根本不会因此取其人头,才敢在军中袒露直言曹操会退兵,让士兵们收拾行礼,准备班师回朝,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范例。
6.筑坛拜将
义指仰仗贤能。来源《汉书。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书中记载:一遇汉祖,筑坛拜将,捧毂推轮,后封王爵以酬其功。
7.偃旗息鼓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著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正与曹操亲自统率的部队相遇。赵云同曹军厮杀起来,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救回了黄忠和张著。
曹操没有善罢甘休,指挥大队人马追杀赵云,直扑蜀营。赵云的副将张翼见赵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赵云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准备放曹军进来;一面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寨内外,然后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
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调头后退的时候,蜀军营里金鼓齐鸣,杀声震天,飞箭如雨般向曹军射击。曹军惊慌失措,夺路逃命,自相践踏。赵云趁势夺了曹军的粮草,杀死了曹军大批兵马,得胜回营。
后来,人们常用“偃旗息鼓”来比喻休战、无声无息或停止行动。
8.一笑失天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西周第九代国君是周厉王,他贪财好色,昏庸残暴,激起了公元前841年的“国人(平民)暴动”。周朝从此衰落下去,社会动荡不安。
到了周幽王统治时期,国势更衰。周幽王更加荒淫无度。他得了一个美女叫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后从没笑过一次,为了引她一笑,周幽王带褒姒上了骊山。原来,为了防御西戎的进犯,在骊山一带建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一座。西戎军队打来,就燃烧起烽火,一个连一个传递消息,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救援。
周幽王来到骊山,让人燃起了烽火。附近的诸侯看到了警报,以为敌兵来了,就急忙带兵救援。可赶到了骊山下,一个敌人也没看到,却听到了山上的鼓乐之声,大家都愣住了。周幽王便派人告诉他们:“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你们回去吧。”诸侯们生气极了,山下一片混乱。褒姒见到这场面却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后来西戎军真的攻打都城丰镐时,尽管烽火台上连举烽火告急,却没人理会了,诸侯们认为这是周幽王的胡闹。结果西戎军队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把财宝洗劫一空。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现河南省洛阳)历史上叫东周。
烽火戏诸侯
褒姒生长在古褒国,那里有碧绿的褒水流过,是个生长美女的地方。褒姒是古褒国一民间女子,周伐褒国,得褒姒女,幽王见其容貌出众,乃纳之为妃,甚加宠爱。褒姒的故国古褒国据《史记•周本纪》说:在梁州褒城县东二百步。这个地方在秦岭以南今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的周寨。在这里还能找到一个叫褒姒铺的地方,称之为褒姒故里。历史上,褒姒与西周的灭亡紧密相关。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好退走。后来,幽王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申后之父联络鄫侯及犬戎入寇,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中华人”网站在《中华帝国兴亡史•西周》中对这段历史作了公正叙述: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重。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最严重的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虏走褒姒。凡国运衰败、王朝崩溃,史家总要找出原因。史家找出的原因之中,除“王”、“皇”残暴不仁、不行德政、不恤民情、信奸佞小人外,最多的就是女色惑主了。幽王“烽火戏诸侯”,“废后”、“去太子”。正因为有了这些前因,才有“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才有“幽王举烽火,兵莫至”,才有“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才有西周灭亡在幽王手里之后果。人们在说到褒姒时,总是说她的“笑”与“不笑”。历史学家说这笑与不笑是西周灭亡之必然。其实,褒姒笑与不笑,只是她生活中喜怒哀乐的表现。
萧何月下追韩信
公元前206年,张良推荐韩信到汉中投奔刘邦,韩信带上张良写的推荐书和宝剑见汉王刘邦。此前,张良送刘邦分手时,曾商量招纳贤才的事,但到底推荐谁,张良没有讲。韩信虽然带着张良的荐书和宝剑,却认为汉王既是明主,一定能慧眼识英才,要靠自己的本领去取得汉王的重用。因此把张良的荐书装在身上,拜见汉王时未交出。刘邦见韩信身材瘦小,貌不赢人,说他手无扶戟之力不予重用。韩信每天闲住南郑的驿馆读书下棋。丞相萧何心里想,张良走时说有人来投我王,封官宜大不宜小。但是这么久了,就来了一个韩信,可能就是此人。于是一有空闲时间,萧何就陪韩信下棋、游玩,暗中考察。韩信却从不提及自己,更不向丞相请求高攀提拔,显得城府很深。萧何经过一段考察,认为韩信智谋高强,胸怀大志,一定就是张良介绍来的贤才。向汉王推荐。汉王就封韩信做了个“连敖”,即粮仓管理员,心中不满,于是就发牢骚。一日,与其他13人喝醉了酒,酒后失言,不料被人听见报告了汉王。汉王就要将喝醉酒的人一律处死,并派夏侯婴做监斩官。夏侯婴将这十四人押赴刑场,已经杀了十三人,当杀韩信时,韩信突然狂呼道:“汉王不是想得天下么,为何杀壮士?”夏侯婴一听,立令停斩,一看乃是韩信,就跟他谈话,听后对韩信佩服得了不得。夏侯婴就去报告汉王,建议重用韩信。刘邦听了夏候婴的建议免去死罪,封韩信为治粟都尉。传说韩信当治粟都尉,并不去向汉王汇报情况。一天,刘邦忽命人将韩信叫来,问他现有多少粮草,韩信不假思索,一口就答出了东西南北各库的稻谷、大米、小麦、玉米、草料等具体数字。汉王派人翻仓查库,结果数目相符。刘邦这才知道韩信真的有才,但仍旧相貌取人,加之韩信性情高傲,不善迎奉,依然不予重用。唯独丞相萧何十分留意人才,听得此情,又召见韩信问话,果然发现大有才能。就对韩信许愿说,要建议汉王任命他做大将。韩信又等多日,仍不见汉王任用,大失所望,收拾行装,不向丞相告辞,便趁一个月夜逃走。待萧何知道时,如失至宝,立即骑了一匹快马,加鞭急驶,去追韩信。传说韩信骑马出了南郑城东门,拐了一个弯,向北进入褒谷。因张良返回关中时,已烧毁了褒斜栈道,许多地方不得不涉水过河。韩信策马跑着,忽然被前面一条溪水挡住了去路。这个地方就是今汉中留坝县的马道镇。这条溪水,今名西沟,原名寒溪,自西向东注入褒水。平时寒溪水浅,行人可以涉水过河。恰巧这天上游下了一场暴雨,溪中洪水暴涨,韩信到此无法渡过,这时萧何骑马追赶上来跳下马鞍,双手拉住韩信,韩信见萧丞相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光着一双脚丫子,觉得萧何确有爱才之心,不好再说什么,就随萧何返回了南郑。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
寒溪夜涨为汉王赢得一将,成就帝业,传为千古佳话。有谚语说:“不是寒溪一夜涨,哪得刘朝四百年?”
廉泉让水
南北朝时,宋明帝年间(465—471年),梁州辖今陕南、四川、黔北等广大地区,州治南郑(今汉中汉台)。一次梁州州将刘亮派范柏年[据《南齐书》载,范柏年,梓潼(今四川梓潼)人。]进京觐帝咨事。来到京城后明帝与他闲谈时,戏问范:“爱卿,广州有水名曰贪泉,据说那里出的贪官均与饮此水有关,此事你可听说没有?”关于广州贪泉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晋时,广州石门有一奇泉,谁饮了此泉之水,就会视钱如命,贪得无厌,故人称“贪泉”。那时广州弊政猖獗,均传与此有关。后来朝廷命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让他除弊兴利。吴到广州首先喝了贪泉之水,并说:“为官贪廉与泉水何干?”同时呤诗一首言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变心。”意思是说前人道饮了贪泉之水就会思念千金之财。如果让伯夷、叔齐这样的清廉者饮用,他们是绝对不会变得道德沦丧的。吴任职期间,从严治吏,为官廉洁,广州风清弊绝。明帝不等范思索,又一语双关地问道:“梁州是否有这种地名?”范稍加考虑而答:“圣上明察,梁州唯有廉泉、让水、文川、武乡。”廉泉、让水为古水名。前者为今南郑县濂水,后者为今汉台区武乡镇。明帝再问:“爱卿宅居何处?”范答:“卑臣寒舍居于廉、让之间。”范柏年巧妙对答无懈可击,既说明他任职之地民风淳朴、人性谦逊,又暗示自己为政清廉,不事权贵,受到梁州人民称赞。这就是“廉泉让水”典故出处。此后,逐渐约定成俗,“廉泉让水”作为风尚朴实的褒词。人们又常用廉泉让水来赞美一方人才荟萃、节俭礼仪成风。清代诗人黄作柽曾有《廉泉让水歌》一首,后几句为:“世风习贪诈,溪壑嗟难填。渴害心为害,尘襟谁涤涧?我愿来此地,卜居远市廛。置身廉让间,仰企范柏年。”诗人对世风日下,贪诈横溢,私欲难涤发出愤叹,愿效法范氏超脱污浊,置身清廉。几年前,汉中博物馆西大门外贴有引典故引伸而来的楹联:“文川武乡英雄地,让水廉泉礼仪邦”,在此典故诞生地悬贴这幅楹联,用来赞美汉中人才济济,民风淳朴,可谓意味深长。
倾国倾城
古代学者在剖析我国历史时,曾列举“商惑妲己”、“周爱褒姒”、“汉嬖飞燕”、“唐溺杨妃”四大美女倾国案例。他们用商纣王、周幽王、汉成帝、唐明皇四位君主分别被苏妲己、褒姒、赵飞燕、杨玉环美色迷惑,不爱江山爱美人,骄奢淫逸,最后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事件,来说明“女人是祸水”,她们足以“倾国倾城”。
在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大雅》和《小雅》篇分别有“哲夫成城,哲妇倾城”;“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的诗句。这就是讥讽周幽王宠幸绝代佳人褒姒,朝政荒废而亡国的真实故事。哲夫、哲妇,即明达、才智者。倾城,是指城邦覆灭。“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意思是“智慧的丈夫为城,智慧的妇人坏城”。
据唐代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图志》中“褒城县”条下载:“褒国,在县东二百步,褒姒之所出也。”褒国是褒姒的家乡。汉中地方志又记,褒国故址在骆骆坪,今属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花果村。唐代著名诗人胡曾也写有褒姒倾国诗篇:“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即所谓“倾城倾国”是倾覆邦国的意思。这就是“倾城倾国”或“倾国倾城”典故的出处。古人把西周灭亡的历史罪责强加在褒姒头上,显然有失偏颇。
感知悟得, 积累素材
在现实中, 不少学生因对周围世界关注的视角浅近, 思想触角迟钝, 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下笔时常被“无米之炊”所困扰。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 我指导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撷取写作材料。
1.撷取家庭生活的浪花
如果我们留心一下, 会发现家庭成员之间有不少的乐事、趣事、烦心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例如每天早晨, 当从舒适的被窝里钻出来, 洗漱完毕之后走到饭厅时, 会发现香喷喷的早餐已等候多时了;每晚放学回家, 便会发现父母已在门口翘首等待。那目光里包含着焦急、慈爱与期待等多种复杂的情感。妈妈的唠叨、爸爸的批评, 或许你当时会觉得特烦, 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可是, 如果换一个新的角度思考, 这又何尝不是父母在表达他们的关爱之情呢?
2.截取学校生活的点滴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且不谈校园环境如何之优美、课余生活如何之丰富多彩, 单拿上课来说吧, 初中课程达十几门之多, 每天都有六七位老师登台亮相, 若仔细观察, 这些不同学科的老师年龄不同, 性格也各有特点。从性格看, 有的活泼开朗, 幽默风趣;有的严谨求实, 不苟言笑。从教学风格看, 有的以组织活动见长, 有的以讲解分析取胜。从衣着看, 有的时尚, 引领潮流;有的朴素大方。即使是同一位老师, 他上不同的内容, 也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我们用摄像机一样的笔触, 一一录下他们不同的风采, 不也是一篇篇别致生动的文章吗?
3.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
虽然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活动空间常在“家———学校”往返运动, 但其实仍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 在往返校园途中看到高速公路上护栏、探灯的变化, 留意到路旁新矗立起的高楼、来往的行人, 在饭桌上听到父母对单位中人与事的叙述与议论———这些都传达着社会的某种信息、某种变化。打开电视, 翻看报纸, 点击鼠标, 新闻扑面而来, 如报道的各类体育比赛、伊拉克等中东消息, 读罢肯定会有许多感触, 将家事、国事、天下事融入笔端, 还愁什么无米之炊呢?
4.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
想象力是学生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能力。长期以来, 学生的想象力受到禁锢, 学生的习作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不是不切实际的虚构, 就是依样画葫芦的翻版之作, 很少能读到鲜活的东西。教师要想方设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在有“写头”的地方, 用“续貂”的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 启发学生联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注重情感培养
写作的整个过程, 始终都是在作者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组织材料, 酝酿构思、谋篇布局等, 都包含着作者的思想。作家尚且如此, 何况是学生呢?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老师对学生抱以希望,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常常会如老师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在每次写作前, 鼓励学生酝酿情感, 好好构思,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完成, 力争超越上一篇。优秀作文将在班上宣读或贴在教室里的“佳作园地”, 有的可在学校广播, 甚至被校文学社录用等, 这些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诱发其写作情感。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还要注意把作文题出得新颖独特, 富有生活情感, 切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 努力吸引学生, 激发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者命题, 题意所含, 要学生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才能有所撰作。”若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出的题就可能让学生感到棘手。勉强为文吧, 也是憋挤出来的。长此以往还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使他们产生畏惧、厌倦及失望, 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与感情有关的成语】推荐阅读: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06-09
人类与动物感情作文500字10-25
学习有关的成语05-28
挽回感情的日志05-28
写感情的句子05-31
感情的本质随笔06-02
感情温暖的句子10-19
和春天有关的成语07-06
有关赞美春天的成语10-21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