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好的党员有感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最好的党员有感(精选11篇)

读最好的党员有感 篇1

心久久不能平静。想来自己从事机关工作十八年,入党已七年有余,自认为一向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为机关服务的宗旨,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以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标准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感觉这么多年来自己在各方面已经做到了尽心尽责,也得到了同事、领导的好评,但是与文中优秀党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相比,自己的所谓成绩不过是冰山一角,丝毫不值得沾沾自喜。此书带给我的触动,能让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处处受益,并时刻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真真实实做一名优秀的党员。

本书案例鲜活生动,有血有肉,通过列举大量共产党员不同寻常事迹,展现了众多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是全国人民对八千万共产党员形象的缩影。而他们,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默默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作为共产党员的我们学习的楷模,是我们党员的标兵。本书结构简单鲜明,一目了然,通过四个方面来阐述,方式循序渐进,语言通俗易懂,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学习不断的提升素养。

本书的第一部分是讲“最好的党员怎样想”,讲的是思想境界。对应的是我们的入党动机,我们入党,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不是为了谋取钱财、操纵权势,而是为了我们党的事业。我们党的事业是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让我们的老百姓过上扬眉吐气的好日子,真真切切享受幸福生活。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每个党员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就是“最好的党员怎样做”。不求惊天动地,但要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扬主人翁精神,懂得换位思考,做事全心全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做完美,做得无可挑剔。方法是相当重要的,各项工作要变被动为主动,要善于思考,多思考才会有创新;要团结同事,和睦相处,人心齐才会泰山移。珍惜组织安排给我们的每个岗位,“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最好的党员怎样说”,讲的是说话技巧。要讲真话、实话,不讲假话,空话,少讲套话、废话。敢于说真话是对我们的事业负责,也是对我们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讲话要实事求是,要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当然也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要让他人容易接受,易于理解,多考虑语意语境,力求最好的表达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党员要具备丰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应对经验,因此我们党员要做到多学勤学善学,其中学习艺术不可或缺,这就是“最好的党员怎样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除了具备自己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善于向工作学、向生活学,向社会学。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才能解释新现象、解决新问题、萌生新思路。学习能使人进步,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要懂得持之以恒,“活到老,学到老”。另外还要有选择地学,不是什么都学,要选择对自己工作有利、对提升自身素质有利的加强学习。正如开头所说,如今是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各种生活信息、网络信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令人眼花燎乱,很容易混肴视听,这就要求我们党员能辨别真伪,有选择、有重点的获取你需要的知识。

读最好的党员有感 篇2

一、读书要践行

李老师是真正爱读书的人,几乎手不释卷,而且读有思考,读有行动。他读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先生的书,不是在死读书,而是联系中国的教育现状,联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有感而发,写下了系列读书笔记,剖析了他们教育成功的原因,然后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这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也成就了自己。读到这里,我不禁惭愧之极,想起前年暑假,我读了韩兴娥老师的《让学生踏上阅读的快车道》一书,拍案叫好。就把她介绍给了付老师, 付老师在读了后,马上把韩兴娥老师让学生读儿歌编儿歌的做法, 在她教学的年级中进行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我为什么就没有这么大的收获呢?是没有把所读所得落实到工作实践中,虽然读书使自己的理念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而,不深入思考,就不能悟透书中的精髓,不亲身实践,再好的经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啊!

由此,要向李老师学习,做到手不释卷,更要做到深入思考, 做到将所思所感及时记录整理,更要做到将其用于教学实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更要笃行之!

二、做个阳光教师

李老师由于工作出色,学校要把一个“六年一贯”的实验班给李老师,这个实验班,是从全校学生中挑选出来的60名学习尖子生, 可李老师他认为素质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只针对优生,这样的实验怎么能叫素质教育?相反,要是把所有的差生组成一个班,将更有实验价值。于是,在他的极力争取下,学校真的组成了一个“后进生实验班”,让李老师当班主任。于是,李老师同时任教最好班和最差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两个班的学生总数131人!有人认为李老师疯了,这不是自找苦吃吗?也有人夸他“高尚”。可是李老师他说:“纯属个人爱好!既与‘逞能’无关,也与高尚无关! 因为我的爱好就是研究后进生!”在李老师看来,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他也真的全身心地开始了对后进生的研究和转化。他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坚持写教育手记,积累教育经验,研究后进生转化规律。光转化万同同学, 他就写了近四万字!后来,他的教育手记被《四川教育》连载,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这个“后进生实验班”后来不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李老师和他的同事们也发表了有关后进生转化的论文。这个班再次成就了李老师!

所以,不要去抱怨你的工作,有一颗阳光的心,爱工作、爱学生、爱研究,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当成课题,当成提升自己能力的一次机会,并把你宝贵的经验总结下来,这是你的财富,别人可以分享,但却无法占有。这样做,你不但能体验到工作的快乐,说不定还会走出一条改变自己命运的路呢!

三、教师要做个智者

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要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的成长。可是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该如何把教育与引领智慧成长巧妙地结合起来呢?李老师在他的书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他为了转化后进生,制定了十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无论是让学生自己寻找“帮助人”督促自己改正缺点,还是每周给学生发报喜单,布置全班同学写《同学进步大》的作文,无不凝聚着老师的爱与智慧。

当那个全校闻名的差学生万同好不容易有点进步的时候,却又在考试时作弊,李老师没有惩罚他,而是敏锐地感觉到,孩子这一看似“可耻的行为”背后,透出的是希望得到好成绩的良好愿望, 是美好的上进心。这种上进心对一个语文只考个位数的后进生来说, 是难能可贵的,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于是,他尝试“降低要求,增强信心,逐步提高,帮助成功”的教学方法,对万同进行学习扶贫, 课堂上只要求他会读写三个生字,会读全文。孩子的信心大增,居然能够把课文读正确了。然后李老师逐步提高要求,这个孩子居然在期末考了79分。我们不能不佩服李老师的智慧。

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老师的教学又该变得多么轻松啊!你瞧,这就是智慧的老师,这就是智慧的引领。所以,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用爱的眼光审视孩子们的每个行为,潜心钻研,发现孩子们真正的需求,不断锤炼自己的智慧,让自己也成为一个智慧的引领者。

《做最好的老师》引发我心灵触动和震撼的地方实在太多,最深的感受就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对比李老师,我们的差距还很大,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比如,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等,还有就是教师自己内功的修炼还远远不够。我只有永不满足,不断探索,多读书,多思考,把所思所得用于教学实践,才能更加胜任我的工作,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

摘要:“做最好的自己!”李镇西老师这样对学生说。“做最好的教师!”李镇西老师这样对自己说。他说到了,也做到了。他用自己25年的教育教学经历,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也成就自己,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教育家。李老师的成长经历,带给我巨大的震撼,我受益匪浅。

读《最好的家长》有感 篇3

我经常把教育比作是一条河,老师在河东,学生在河西,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一同踏入这条河流,一同品尝河水的甘甜。我曾经固执地以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和学校的重要责任,与家长的联系甚微。直到读到李镇西《做最好的家长》一书中的一段话让我恍然大悟:“每一届新生入学,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都会对家长们说,我们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社会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气质修养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完全一致,那就是你的孩子。”

原来,教育的确是一条河,只是并不是教师和孩子在河中央的相见,而是家长领着孩子与教室的相见。

一.一个好老师也是一个好家长

李镇西曾经写过《做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折不扣的好教师才会拥有“做到最好”这样的信念;只有不折不扣的好教师才能百分百地理解孩子与家长;只有不折不扣的好教师才能以对待儿女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学生。因为在成为一名好教师的过程中,他也在向成为最好的家长而努力。

一直以来,一直有这样的想法,老师的孩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教育得很好,非常杰出,我们便会说不愧是老师的孩子,对他们的要求自然严格;另一种情况,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很是纵容,我们便会说,教室教了那么多的学生,深知学生的苦处,于是对自己的孩子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两种情况在我们身边也屡见不鲜。

其实,处理教师和家长这双重身份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当教育的一半与另一半时刻交替时,他们就不知自己应当站在怎样的角度来行使自己的教育权利了。

我认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是一个好家长。只有他能够正确处理最近的教育,才有资格去教导别人。

李镇西在书中无比自豪地说:我一直把女儿作为我的第一教育成果。我的名片背后罗列着我的“主要作品”,是这样写的——“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儿,数以千计合格的中学生,十多本受读者欢迎的著作。

他就是在随处可见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不断正视和提高了自己。

二.一个好家长也是一个好老师

我并不否认,老师对孩子的爱与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教育也自然会有所不同。前者是先有专业后有实践,而后者只能凭着一腔发自天性的爱在实践中越发地专业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责任感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我曾看过小说家池莉所写的有关教育她女儿的书《来吧,孩子》。作家笔下的教育更加让人动容,她可以用很真切的语言向读者传达真实的想法。她说:“孩子出生的时候,医生在第一时间,把她的小脚丫子印在了病历上。我当时就像欣赏一朵花,一朵从自己生命里开放出来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花,那个浪漫和新奇啊。后来,一月月,一年年。孩子的小脚不断长大。某一天我替她这双大脚剪指甲,发觉浪漫和新奇再也没有了,这熟悉的一双大脚让我心里竟然全部都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家长对自己的责任也是非常珍视的,他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成为最好的家长,然后给孩子带来最好的未来。

李镇西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或各种能力的提高;同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忽视孩子的道德培养。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似乎对自己的教育真正职责所在的理解有所偏差。家长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应当站在一个更加高远的角度去考虑自己怎样的言行和态度才能成就一段可持续的教育。我们也向往卢梭笔下的爱弥儿一样一生只从一位老师,但现实的教育就是这样,学校的老师总是过了几年就会更换,在每一段的过渡期,家长就应毫不犹豫地为孩子填补哪怕是一丁点的精神上的空缺。家长更大的作用在于辅佐,就如池莉说得那样:我希望,我和我的孩子在一起,永远都不是我呼喝她去做什么,而是她告诉我她要做什么。我的责任,就是润滑她,疏通她,为她创造想做什么的心理条件。

三.将合作进行到底

教育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事情,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同时也要努力使自己与教育的另一半相融合,呈现完整的教育体系。从理论上说,教师会更偏于关注学生的短期发展。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任教的短短几年内让学生有所得,而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家长则会更偏于关注孩子的长期发展,一生的进步。这两个角度本有所冲突。但就现实来说,很多家长“主动协调”了这一矛盾,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和成绩,最终导致教育天平的严重失衡。这便不再是双方面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反倒是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趋炎附势,甚至是妥协。

每个老师都应将家长看作是自己的“同事”,每个家长也都应将自己看作是孩子的“副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共同创造的伟大事业就是孩子的前程和发展。在教育上,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座右铭应当是: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家长。

读《最好的礼物》有感 篇4

前不久,我读了一篇文章。文段中讲的是一个叫海山的孩子,妈妈去世了,他很伤心,他认为妈妈没有留下任何的礼物给他。知道得到一位老人的点拨,他明白了妈妈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给了他生命中能够拥有的一切,只是他自己不会以感恩的心去体会妈妈的礼物。之后他体验着生活,回报母恩。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觉得我也应该学着感恩,感恩为我操劳了十几年的爸爸。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读后感Www.GZZOngjie.Cn/xdth/dhg/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我先拿出那个大大的存钱罐,把里边的钱全都倒了出来,数了数,竟有两百多元!平时爸爸从不让我乱花钱,但我为了慰劳一下日夜工作,常年操劳的爸爸,我豁出去了。跑到市场买了一些鸡鸭鱼肉,想和爸爸一起做顿丰盛的晚餐。我回到家,等着等着,一等就等到了十一点左右,可还没见爸爸的脚步声。当我的手正掐数着时间时,“咚咚咚”的敲门声,突然让我惊慌失措,我望着门眼,是爸爸。我的心不经烧了起来,似“十五的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害怕被责备乱花钱,害怕爸爸不理解我的心思。

“爸!回来啦!”我打开门。“爸爸今天没带钥匙,你怎么怎么那么久才开门。”他边说边换拖鞋,又望了望餐桌上的`菜,“哎哟!我的乖女儿,怎么花那么多钱买菜啊?”“我...我看你每天都很辛苦的工作,又每天为我操劳...反正这些钱也是你们给我,我才攒下的,所以,爸爸,感谢你对我十几年无微不至的关心。”我梗咽着,看着爸爸疲惫的样子,我不禁鼻子一酸。“我的乖女儿真是懂事了,长大了。”爸爸眼中的眼泪似乎在打转,有些感动,有些欣慰,他摸摸我的头,说;“走!咱们做菜去。”爸爸一手拎着菜,一手拉着我向厨房走去。我俩还时不时的唱着“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那一刻,是多么的幸福啊!

读《做最好的教师有感》 篇5

在暑假,我认真阅读了《做最好的老师》一书,随之而来的是一次次的感叹与深思。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读书中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一、摆正心态——做最好的自己。

在通常情况下,选择自己所热爱的职业,会易于发挥自己的潜能,会更容易取得成功,并且工作起来就不会让你觉得那么劳累。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没有办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和生活,有很多人一直做着自己不喜欢但必须做的工作。同样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但是为什么李镇西等教育名家能在平凡中感悟到不平凡,在尘世中得到一份寂静与超然?这就是心态,一种高山流水般的境界。读着这些教育名家的故事,我不禁惭愧。我曾经抱怨过教师职业的繁琐、辛苦,也曾后悔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真的很想去干点别的事。但是不做教师,我能做什么?考公务员还是做生意?做一番深思之后,我发现,这些想法除了继续干扰我的生活和工作,再也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我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这样写到------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这使我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段话:我左右不了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我们可以把握现在;我们改变不了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态度,我们不可能样样顺利,但我们可以事事尽心。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种心态,我现在应当做的就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做最好的自己。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这样我们就会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二、怎样才算爱学生

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自认为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的吗?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时我震撼,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已经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李老师让我对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

解:喜欢学生和爱学生并不是一回事。喜欢学生可能仅仅凭个人的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爱学生则意味着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赞许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那些与班级纪律要求格格不入的问题孩子,包括善待这类学生的缺点。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三、以科研的眼光看待让人头疼的孩子

我很欣赏李老师在本书提到这个理念。他在书中这样说:“我换一种眼光去看这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我便不再头疼了。换一种什么眼光呢?那就是“科研”的眼光。我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四、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大凡名家,都喜欢读书,李镇西也不例外,也正是阅读使得他在语文教学中能够从语文和文化的高度俯瞰语文教育。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

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我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李老师是个名人,身上比一般人有更多的事务,我想,一般老师是不会比他更忙的了,但他二十多年来,每天读书是他的一个习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出门坐火车,或是在宾馆,都会在找出时间来读书。这种境界确实令我汗颜。

记得有一位校长说过:“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做好教育的守望者,就要多读书。这样才能让自己更有灵性,更有见解,才能走出自己的教育特色之路。

最后,我还是要以李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读《做最好的干部》有感 篇6

吴广新

厂党委为了打造一流企业,创建行业领先的采气厂,要求全体干部学习了《做最好的中层》和《做最好的干部》两本书,通过阅读《做最好的干部》一书,得到了良多启示。书中从“炼境界、炼思维、炼能力、炼作风、炼方法”这五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既有生动的案例,也有具体的思路分析,向我们介绍了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努力提升思想境界、优化思维模式、讲究方法策略,才能让自己更加适应厂党委的要求。

责任决定胸怀,责任创新办法。

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责任就是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认真真地做好,这就是责任。书中强调的炼境界必须过过四关:责任关、带头关、胸怀关和考验关。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大海般宽广的胸怀,是对一名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应该从加强岗位责任意识入手,敬业奉献,培养与提升责任感、使命感。

1、要树立责任意识

一个单位的管理层面既有生产安全管理,又有经营计划管理,同时还要对员工的思想动态进行管理,分工有不同、责任有大小,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树立责任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做好份内事情。作为一名主任,我的岗位要求我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拥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中心的每一项工作安

排、每一笔的支出和每一个人事安排细节都关系着中心的全面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怠慢,绝不能出半点差错,协调好每一项工作是职责所在。

2、要培养博大胸怀

拥有博大的胸怀就是现代基层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一个拥有博大胸怀的领导者必定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名干部,心胸要像大海一样宽广,豁达大度。决不能小肚鸡肠地去斤斤计较于一人一时一事之得失。宽容别人的过失,受得住埋怨和委曲。因为心胸有多宽广,学校的发展天地就会有多宽广。

3、要增强大局意识

试采维修抢险中心就如同一台庞大的机器,每个人都犹如一颗“螺丝钉”,每颗“螺丝钉”都有自己的位子和作用,如果哪颗有松动,不能良性运转,都将对整体产生影响,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就心生懈怠甚至怨气而影响工作。比如综合经营、工程技术和质量安全体系,虽然分工不同,但都是一根绳上的蚱蜢。只要其中一个部门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全中心工作。只有牢固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了解大局、认识大局、胸怀大局、服务大局,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充分发挥大局意识这支润滑剂,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整体联动,才能推动中心高效、良性运转。

4、把创新当作习惯

海信集团有句名言:“创新就是生活。”理念虽然是企业提出来的,但对各行各业都有作用。要发展必须要有创新,创新是推动事业

前进的生命力,是保持事业蓬勃发展的驱动力。创新出方法、创新出效率、创新出成果。我们不仅需要维修技术的突破,还得在管理创新工夫,善于吸收别人所长为已所用。要善于把不相关的东西联想到一起来,把创新当作习惯。如果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平时积累相结合,再经过思考、总结、提炼,必将为创新发展带来不竭动力。

5、善于总结分析

总结是为了调整和提高,提高要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总结归纳要及时进行,以免积淀太多的问题,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工作中难免百密总有一疏,有时难免出现一些低级或小错误,但这些看似微小的失误都会引起或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吸取教训、不总结经验,因此,凡是在压缩机保养,新井试采以及应急演练之后,还需梳理细节、总结得失,特别是对工作中出现的疏漏和失误,认真分析问题根源、找到问题出处,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尽善尽美打下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篇7

几年前初读李镇西老师写的这本书,就很喜欢他在序言中的这几句话:“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如果想成为“最好的老师”,很简单的一个字――“爱”。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复杂。这本书中,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毕竟“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李老师的“爱”尤其体现在对待“后进学生”上.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工作中我也要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李老师对爱的那份执著,对爱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

读完文章,我深深地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做最好的老师”,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种值得用一生去追求的境界。让我们以爱心启航,胸怀满腔的真诚和热情,都来努力做最好的老师。

读《我最好的老师》有感 篇8

文中讲述的是,怀特森先生第1天给“我们”上科学课,讲授了一种“猫猬兽”的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0分,原来怀特森先生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她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0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刚读了个开头,我是很迷惑的:就这样一个平凡的老师,为什么说是作者最好的老师呢?读完之后我才明白作者说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是因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还有怀特森先生的教学方法和独特,他教育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怀特先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科学的怀疑精神让我们敬重和称赞,所以,作者才说这是“我”最好的老师。读完之后,我不禁感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猫的头盖骨,一种独特的学习方法,一个终身受益的道理,这些都是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带来的,这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它让每一个读到关于他的故事的人懂得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是多么重要。我们应该像怀特森先生那样,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然后,遇到问题我们要大胆的提出质疑,不要盲目的迷信权威,也不要盲目的相信课本。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我们也要大胆的去问老师或者自己去收集资料,不要一直把这个问题放任不管,谁又敢肯定教科书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正确的呢?我想那只不过是一个合理的推断罢了。在几年前,不是就有一个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了生物学的常识----蜜蜂发声靠的是翅膀振动吗?其实真理并不遥远,科学也并不神秘,真理其实就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科学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善于去思考就一定可以得到真正的答案,聂利的发现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也许本身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质疑定论,向科学权威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勇于质疑的勇气和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让我们都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铁球不同时落地,学习爱因斯坦推翻牛顿的定理,学习聂利推翻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常识!

读《我最好的老师》有感 篇9

前些时候,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题目是《我最好的老师》。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小学六年级时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怀特森先生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他的教学方法独特,常用出科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和对科学的怀疑精神。

从课文中,我也感悟到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轻信老师和专家的说法,要敢于怀疑。在课堂上要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论证。在这样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对科学具有怀疑的精神。

我们的语文老师很幽默,也很风趣,也有怀特森先生一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我们的语文老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常故意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以此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辨别真伪能力。虽然有时我们会因老师是事而非、真伪难辨的问题而啼笑皆非,但我们打心眼里渐渐喜欢上了这样的语文课。

读《做最好的家长》有感 篇10

通看李老师的《做最好的家长》,在字里行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之本在于德育为先。“人之初,性本善”李老师从小就注重孩子爱的启蒙教育,让她有爱心,关心别人,体谅父母,热爱劳动。并且让豁达有爱心的外公影响着孩子,有意的进行德育教育。

良好的品德是为人之本,毋庸质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学校是孩子接受知识的摇篮。教育需要坚持不懈用爱心浇灌,正如在李老师的手记中写到“教育与生命的诞生同步”。我想每一个父母对于一个小生命的到来都充满着期待和喜悦,但是不一定每个父母都能做到象李老师这样的“记载生命,记录教育”。这首先考验的就是父母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和无微不致的细心关爱。这是一个爱的旅程,并且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长途爱旅,对于家长是爱心耐力的考验,对孩子是爱心德育的培养过程。

幼儿时期,对于孩子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他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给孩子自然的成长环境,而这个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德育培养。不管孩子是否能够成才首先得成人,而在孩子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教育问题最怕的就是急功近利,这往往会导致人之本性开发方面失去自然平衡。可现实社会中随着孩子长大,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不断强加了社会竞争意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很容易改变了爱的初衷。常有父母对孩子呵斥打骂,学校对学生非理性教育,最近网络高度关注的“绿领巾”事件,“三色本”事件无不体现一种教育的偏坡,所有类似缺失爱心的教育都极大的伤害着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所以我非常赞同李老师让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的观点。那么家长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生活中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工作中积极进取乐观豁达,在社会活动人际交往中与人为善真诚守信,读后感《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2》。因为我一直认为做为一个人首先就要有一个正直良好的品德,积极阳光的心态,其次才是他的学识才华。如果一个人道德缺失,那么他越聪明、掌握的知识越丰富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危害越大。所以对于孩子我想最好的德育教育就是从自身做起,用爱心浇灌出爱心,用尊重培养出尊重。在这方面我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经常会缺少耐心和坚持,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想我要不断的改进,陪儿子一同进步。

微笑和鼓励是最大的前进动力。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有幸听到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所以在儿子的成长道路上我更多的是鼓励和赞许,这也正如李老师所说发现一点儿优点都要放大表扬,让孩子建立自信心。看到李老师为他女儿出书我真的感动,有这样的父亲在支持鼓励着她,怎么能够不优秀呢!短短半学期时间学习成绩从第62名一跃前进到全班第10名,这就是鼓励的力量。鼓励能够创造奇迹!我甚至都有这样的冲动:把儿子的小学作文以及他自己写的一部小小说加上他的漫画一起绘编成册,那对于他一定是一个更大的鼓舞吧。到现在一直让他自己引以为自豪的就是:小升初语文成绩全校唯一得满分的人就是他。也许这是他一生都值得记住的关键时点,我也经常拿此事来鼓励他,每当他说作文没什么可写的时候我都会说:相信以你的写作能力绝对没问题。也许孩子现在不是很优秀,但你要相信他是最好的,给他信心和鼓励,那么他真的就会越来越好!所以在孩子的前进道路上,需要不断的被认可和表扬,我相信人的潜能都是在不断的被认可和鼓舞中得到开发和提升的。如果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能象李老师这样对每个孩子有充分的信任和鼓励,那么我相信孩子们都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超常发挥。并且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方面也将起到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帮助孩子建立阳光的心态更重要。李老师告诉我们“不要与孩子一起唉声叹气”。也许你的孩子真的并不是最优秀的,即使这样,但是你一样不要责备他,因为埋怨责骂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那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心理负担,造成更坏的结果。有多少实际的例子,孩子只因为父母的一点责备产生轻生的念头,甚至造成千古遗憾。我一直认为身心健康比学习好更重要。所以在心理沟通方面是我们家长必须要做的功课。由于在儿子三岁到六岁最关键的时期不在我身边,导致儿子一度沉默寡言,心事太重有些不象一个孩子,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我所做的最重要不是学习成绩的辅导而是心理沟通的辅导,很庆幸儿子现在很愿意与我探讨沟通,甚至愿意和我讨论关于人生意义方面的话韪。儿子最喜欢郑渊洁的书,在郑老师的书中他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也有让我比较担心的就是他的判逆性思维太强,难免有时会有些消极因素。但是站在客观的角度,谁说一个孩子就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客观看待社会现状问题呢,现实生活中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好的也有坏的,他能发现问题说明他自己思考了,那也就没必要去摭掩,但如何让他能够正确去面对非常重要。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总是要拥有阳光的心态。太阳还有黑子呢,何况人呢。同样当学习中有问题时,客观的面对并帮助他分析原因,以求改进可能比指责更实际有用些。现在儿子刚刚进入初中,也正值青春期来临,孩子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李老师的这本书中会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

活出你自己最重要。看到本书“让孩子尽可能中国一些”我真的很认同。一个优秀的人不只是学习方面的优秀,他一定是一个博学多才之人。我非常赞同中国人要懂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先贤们留下的宝贵财富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去。学校开设校本课我感觉也是满足孩子多样性需求的人性化设计。他的校本课我是非常希望他能选择自己所擅长的画画,但是我知道他选择他自己喜欢的象棋会让他更开心,这同样也是可以开发他心智的,所以我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只有他自己选择的才是他自己想要的。至于国画我仍是希望在适当的时机可以引导他去增加选修。

读“最好的家教是书房”有感 篇11

韩锦伟

“最好的家教是书房”这篇文章,一口气读了好几遍,就像积压在胸口的一股闷气,霎时间倾泻而出,这种淋漓酣畅之感,实在妙哉!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家庭环境改变人生命运

今年暑假依然没有回家,接了几个家教。其中有一个初三的学生,家里经营着一家烧烤店,前几次去上课都是在店里,可人来人往,孩子的听课效果一直不太好。便向家长建议,让孩子来石化大学上课,家长欣然接受。环境改变,上课效率立竿见影。前几天,学校组织了一次月考,孩子成绩足足提高了二十多分,高兴的给我打电话,还说家长要请我吃饭。内心来讲,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也取得了初步胜利,成就感自然不言而喻。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如果上课地点在烧烤店,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成绩。学习就应在学校,工作就应在公司,生活就应在家庭。前段时间有句话在网上特别火: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然而在我看来,其实外界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对“在心中修篱种菊”也许更有帮助。

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杨老师在文中所举的例子,自己也亲身经历过。还是我的一位学生,一个雷锋小学四年级的小男孩,可爱聪明,十分讨人欢喜。因为小时候父母离异,一直跟随父亲和奶奶一起生活。孩子的奶奶,一直“望孙成龙”,给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电子琴,英语,数学,看护班,游泳课,小小的年纪整日奔波在各种补习班的路上,看着让人心疼。而奶奶却只会在旁边捧着手机,然后一味的强迫孩子学习,全然不顾孩子的想法。十年前,有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家有儿女”,想必大家都看过,“夏雨”的扮演者尤浩然曾经拍过这样一个广告:看到妈妈为奶奶洗脚那么辛苦,就自己打了一盆水,踉踉跄跄的端过来,即使水撒在了身上,可依然说了一句“妈妈洗脚”。短短的一句话,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而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三.读书是最保险的投资

上一篇:信仰与迷信下一篇:九年级学生百日誓师大会发言